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周三多-管理学习题集-第十八章企业组织创新

周三多-管理学习题集-第十八章企业组织创新

周三多-管理学习题集-第十八章企业组织创新
周三多-管理学习题集-第十八章企业组织创新

第十八章企业组织创新

习题

一、填充题

1.行为的_______是行为引导和整合的基本前提。

2.企业是通过_______、_______以及_______来使成员的行为具有一定程度的可预测性。

3.整个工业经济时代企业组织的构造都是以_______与其_______的分离为基本假设的。

4.企业的经营过程表现为_______、_______和_______的不断循环。

5.企业制度在为经营活动的组织提供基本规则和框架时,表现出三种基本的功能:_______、_______和_______。

6.足够的_______是启动、维持企业运营并在不断扩展的规模上运营的基本条件。

7.企业活动中所需知识可以分成三种类型:_______、_______以及_______。

8.企业制度调节的主要对象是_______和_______关系。

9.产生于职位的权力称作_______,把来自知识、经验以及品质等个人因素的影响力称为_______。

10.现代企业的_______为作为企业集合体构成基础的各类参与者平等地行使经营权力提供了客观的物质基础。

11.知识可以分为两种类型:有关_______的知识与有关_______的知识。

12.管理幅度与管理层级的这种反比关系决定了组织的层级结构可能表现为两种基本形态:相对比较集权的_______与相对比较分权的_______。

13.层级组织的基本特征便是利用_______与_______来规范成员问的关系,影响他们在企业活动中的行为表现。

14.层级组织中成员之间的关系,是职务或岗位所规定的_______,而非_______。

15.企业文化用来调节不同成员在企业活动中的_______。

16.企业文化对企业成员的行为影响具体表现在_______,_______以及_______等三个方面。

17.作为人们自觉行为结果的企业文化不仅是记忆型的,而且是_______的。

18.在工业社会蜕变而来的知识社会中,知识正变为最重要的资源,企业内部的权利关系正朝着知识拥有者的方向变化,企业的制度结构正从“资本的逻辑”转向我们所称的_______。

19.在知识逻辑的社会里,权力派生于_______,利益由_______所控制。

20.满足个性化的消费需求,要求企业生产组织更具_______;活动内容与方式的适应性调整则要求相关的权力从管理中枢_______。

21.要素的相对重要性既取决于要素本身在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中的作用,也在很大程度上受到该种要素_______的影响。

22.企业是人的集合体。企业绩效,从而其生存与发展能力首先取决于其_______。

23.企业制度是通过_______和_______的分配来实现其基本功能的。

24.根据企业制度的_______以及_______,我们可以把企业制度定义为“规定或调节企业内部不同参与者之间权力关系和利益关系的基本原则或标准的总和”。

25.我们把企业经营中不可或缺的要素称为“_______”。

26.不同参与者在企业活动过程中所结成的利益关系首先表现为_______。

27.既相互区别矛盾又相互依存的各参与者利益是通过_______来实现的。

28.不同企业制度的区别主要表现为不同参与者类型在企业经营中相互间权、利关系特点的差异。在权力关系上,这种区别主要表现为各类参与者在企业生活经营活动中的_______的不同;在利益关系上,这种区别主要与各类参与者的_______有关。

29._______决定了要素供应者在企业活动中的相对权利地位,决定了企业活动中的权力与利益分配的格局。

30._______的特点决定了资本的所有者在过程开始之初就拥有着选择过程运行的方向、组织过程的推进、处理过程的结果的各种权力。

31.组织是两个以上的人为_______而在一起_______的集合体。

二、选择题

1.关于制度结构化的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

A.规范了作为个体的这些参与者之间的正式关系

B.规范了作为类群的参与者在企业生产经营活动过程中的非正式关系

C.规范了作为个体的参与者在企业生产经营活动过程中的非正式关系

D.规范了作为类群的企业不同参与者之间的正式关系

2.知识经济的特点有_______。

A.知识要素在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中的相对重要性大大提高

B.生产者与最重要的生产要素的重新结合

C.由于信息技术的广泛运用,知识创新和传播的速度大大加快

D.脑力劳动者比体力劳动者更重要

3.企业欲求其经营有效,必须解决的三个基本问题是_______。

A.选择正确的经营方向、内容和规模

B.充分利用能够筹集到的各种资源

C.引导参与者的行为选择,诱发他们提供企业所需的贡献

D.建立产权明晰、责权明确的企业制度

4.关于企业制度的功能,说法不正确的是_______。

A.通过经营权力和利益的分配来实现其功能

B.通过经营权力的分配,决定了不同参与者在企业活动组织中的相对地位

C.通过利益分配,以不同利益分配形式诱发参与者的行为选择

D.通过经营权力的分配,决定不同参与者的利益实现方式

5.企业制度分类的参与者因子有_______。

A.劳动与劳动者B.资本与资本供应者

C.知识与经营者D.原材料与供应商

6.决定企业使用要素的方向、方式、方法的是_______。

A.资本B.劳动C.知识D.规则

7.在企业经营中,不同参与者所结成的利益关系首先表现为_______。

A.经济利益关系B.地位利益关系

C.精神利益关系D.物质利益关系

8.下列说法中,属于资本逻辑的企业制度是_______。

A.“权力派生于劳动、利益归属于劳动者”

B.“权力派生于知识,经营成果的分配服从经营者的意志”

C.“权力派生于资本的供应,利益归属于资本所有者”

D.“权力共使、利益分享、风险同担”

9.在工业社会,最为稀缺的要素是_______。

A.资本B.劳动C.知识D.技术

10.分工劳动在工业社会的发展的作用有_______。

A.加剧了普通劳动知识的专门化与狭窄化

B.加剧了普通劳动技能的专门化与狭窄化

C.决定了协调分工劳动所需的专门知识的供应的增加

D.决定了协调分工劳动所需的专门知识的供应的相对稀缺性

11.作为工业企业的主要组织形式,层级结构曾表现出的主要特征有_______。

A.直线指挥,分层授权B.分工细致,权责明确

C.层级分明,结构统一D.标准统一,关系正式

12.网络化的层级组织应该是_______,相互对立的特点的统一。

A.集权和分权的统一B.上级与下级的统一

C.稳定与变化的统一D.一元性与多元性的统一

13.工业社会中企业文化的功能与特点包括_______。

A.企业文化是作为企业经营的一种副产品而出现的

B.企业文化作为一种主要手段发挥作用

C.企业文化基本上反映了企业组织的记忆

D.企业文化是多元的

14.在知识经济下,企业文化将会_______。

A.成为知识经济条件下企业管理的重要甚至是主要的手段

B.是人们自觉创造的结果,而不是企业生产经营中的一种副产品

C.不仅是记忆型的,而且是学习型的

D.允许异质价值观和行为准则的存在

15.企业文化与企业战略的关系是_______。

A.企业文化促进企业战略的实现

B.企业文化阻碍企业战略的实现

C.企业文化与企业战略相适应时,促进企业战略的实现

D.企业文化和企业战略的实现没关系

16.现代社会的主要特征是_______。

A.规模经济B.工业经济C.知识经济

1 7.企业制度诱导各类参与者提供符合企业要求的贡献的功能是_______。

A.导向功能B.激励功能C.协调功能

18.与作业方法、制造工艺、生产程序以及产品功能与结构等方面的设计和改进有关的知识是_______ 。

A.作业知识B.技术知识C.经营管理知识

19·反映不同参与者在企业经营过程中的相对地位的是_______。

A.权力关系B.利益关系C.权力关系和利益关系

20.企业活动中各参与者类群的相对地位主要取决于_______的分配。

A.权力B.非正式权力C.正式权力

21._______正逐渐成为后工业社会的基本特征。

A.利益由资本的拥有者控制B.利益由劳动的拥有者控制

C.利益由知识的拥有者控制

22.层级的多少与管理幅度_______ 。

A.没有关系B.正比关系C.反比关系

23.用来调节不同成员在企业活动中的非正式关系的是_______。

A.企业文化B.层级结构C.企业制度

24.关于网络组织的说法,不正确的是_______。

A.网络结构中只有一个权力中心

B.网络结构是适应型的、学习型的组织结构

C.网络结构也需要不断地调整

D.网络组织中各成员的角色不是固定的,而是动态变化的

25.在知识逻辑的社会里,权利派生于_______ 。

A.资本B.知识C.劳动

三、简答题

1.企业经营过程循环的条件是什么?

2.企业制度的三种功能分别是什么?其含义呢?

3.“元要素”是什么要素?有什么特征?

4.为什么知识与经营者具有“元要素”性质?

5.什么是权力?正式权力和非正式权力的差异在哪里?

6.企业实现利益分配的方式有哪三种?

7.后工业社会的基本特征是什么?

8.什么是层级组织?形成原因是什么?

9.层级结构发挥作用并取得成功有什么样的环境条件和假设?

10.网络组织的特征是什么?

11.什么是企业文化?其功能是什么?

12.企业如何实现对其成员行为的引导和整合?

13.在有约束的条件下,企业要有效经营必须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

14.简述劳动分工的作用。

四、问答题

1.锥形结构和扁平结构分别是什么,并比较分析其优缺点?

2.权力关系与利益关系的“逻辑”一致性表现在哪里?

3.层级组织会被网络组织所代替吗?为什么?

4.工业社会的层级结构有何特点?

5.知识经济对企业文化有什么影响?

6.分析企业制度的不同类型。

7.与前面的技术创新比较,你觉得组织创新是什么样的创新,两者的区别在哪里? 参考答案

一、填充题

1.可预测性

2.制度结构,层级结构,文化结构

3.劳动者,物质生产条件

4.资源筹措,加工转换,产品销售

5.导向功能,激励功能,协调功能

6.资本

7.作业知识,技术知识,经营管理知识

8.权力,利益

9.正式权力,非正式权力

10.财产特点

11.操作,协调

12.锥型形态,扁平形态

13.直线指挥,分层授权

14.角色关系,个人关系

15.非正式关系

16.行为导向,行为激励,行为协调

17.学习型

18.知识逻辑

19.知识,知识拥有者

20.弹性,向下分散

21.相对稀缺程度

22.成员的努力

23.经营权力,利益

24.基本功能,功能实现方式

25.元要素

26.经济利益关系

27.占有或参与企业经营成果的分配

28.相对权力地位,利益实现方式

29.不同参与者提供的企业经营所必需的某种要素的相对重要性

30.过程源动力

31.实现某个共同目标,协调行动

二、选择题

1.D 2.ABC:3.ABC4.D 5.ABC:6.C7.A 8.C 9.A 10.AD 11.ABD 12.ACD 3.AC14.ABCD 15.C 16.C 17.B.B19.A 20.C 21.C 22.C 23.A 24.A 25.B

三、简答题

1.企业是在下述条件下进行循环的:第一,企业能够投入到经营活动中的资源是有限的。对企业来说,这种有限性是双重的;第二,企业经营的直接目的不是为了取得产品的使用价值,而是为了实现其价值;第三,企业是人的集合体,企业经营有赖于不同参与者在不同的环节和方面提供不同的贡献。

2.企业制度在为经营活动的组织提供基本规则和框架时,表现出三种基本功能:导向功能、激励功能和协调功能。导向功能是指企业制度指导企业经营方向的选择、引导稀缺资源的配置和使用的功能;激励功能是指企业制度诱导各类参与者提供符合企业要求的贡献的功能;协调功能则是指通过制度安排,使各类参与者在企业经营的不同时空朝着共同的方向努力,使他们提供的不同贡献形成有利于实现企业目标的合力的功能。

3.把企业经营中不可或缺的要素称为“元要素”。这类要素具有两个基本特征:第一,它是企业经营所必需的最基本的要素,离开了这种要素或这种要素供应者的服务,企业活动便无法进行;第二,利用这种要素,人们可以很方便地取得组织企业经营所需的其他要素,或者可以很方便地取得能够换回其他要素的手段。

4.投入到仓业绎营中的资本与劳动,只有利用一定的方式和方法,在一定方向上加以组合,才能发挥效用。因此,企业成长及其效率改善,在很大程度上并不取决于资本与劳动的投入数量,而是取决于人们使用资本和劳动的方向、方式和方法。决定这些方向、方式和方法的.是企业的某些(类)参与者对与资本和劳动使用有关的知识的掌握以及他们的这种知识在企业活动中的实际运用。经营者作为知识的携带者,自然也属于知识的范畴中。这些专门知识的利用可以给企业带来的利润实现或经营状况改善的前景,使得经营者可以很方便地动员和利用集合其他生产条件所需的货币资本,因此经营知识与经营者符合我们前面提到的“元要素”及其供应者的特征要求。

5.权力是影响他人行为的一种能力。正式权力是产生于职位的权力,非正式权力来自知

识、经验以及品质等个人因素的影响力。非正式权力在群际权力关系中的作用相对较小,他们在企业活动中的相对地位主要取决于正式权力的分配。

6.不同企业制度下各类参与者的利益实现方式不外乎以下三种:

(1)作为生产经营中的预付成本,在企业最终成果形成以前实现。

(2)通过占有企业的最终经营成果,即通过占有销售收入扣除各种成本耗费后的剩余,

在一定时期的经营活动结束以后实现。

(3)前两种实现方式的结合。即部分经济利益在经营过程中通过企业以支付成本的形式

实现,另一部分经济利益则在这个过程结束后通过分享最终成果而获得。

7.权力派生于知识(特别是协调知识)的供应,利益(经营成果的分配)由知识的拥有者所控制,是后工业社会或知识社会的基本特征。

8.所谓层级组织,是按照分层授权的原则来设计组织中的职务、机构以及结构,以此为框架来整合组织中的各项活动,特别是组织中的管理活动。层级组织的形成是由于企业主管的有效管理幅度是有限的。

9.层级结构发挥作用并取得成功是有一定的环境条件和假设作为前提条件的。层级结构在企业中的广泛运用是以市场环境为背景的:消费者的诸多需求尚未得到充分满足;

这些需求基本是无差异的;消费需求以及影响企业经营的其他环境因素基本稳定,或虽有变化,但变化具有连续性的特征,从而基本上是可以预测的。

10.网络结构主要表现出如下主要特征:第一,它在构成上是由各工作单位组成的联盟,而非严格的等级排列。第二,企业成员在网络组织中的角色不是固定的,而是动态变化的。第三,企业成员在网络结构中的权力地位不是取决于其职位,而是来自他们拥有的不同知识。

11.企业文化是企业成员广泛接受的价值观念以及由这种价值观念所决定的行为准则和行为方式。企业文化的功能有:行为导向功能;行为激励功能;行为协调功能。

12.企业是通过制度结构、层级结构以及文化结构来使成员的行为具有一定程度的可预测性,从而实现对这些成员在企业活动过程的不同时空的努力进行引导与整合。制度结构规范了作为类群的企业不同参与者之间的正式关系,层级结构规范了作为个体的这些参与者之间的正式关系,而文化结构则规范了作为类群或个体的参与者在企业生产经营活动过程中的非正式关系。

13.企业欲求其经营有效,必须解决三个基本问题:(1)选择正确的经营的方向、内容和规模,使企业产品符合社会需要,以保证产品价值的实现;(2)充分利用能够筹集到的各种资源,使有限的投入获得尽可能多的有效产出;(3)引导参与者的行为选择,诱发他们提供企业所需的贡献,形成实现企业目标所需的合力。

细致的劳动分工在促进劳动生产率提高的同时,使得每一个分工劳动者的操作技能和相关专业知识更加狭窄,更加专门化,从而使得工业生产中的每一个人的劳动高度相互依赖。

14.分工劳动在工业社会的发展不仅加剧了普通劳动知识和技能的专门化与狭窄化,而且决定了协调分工劳动所需的专门知识供应的相对稀缺性。这种相对稀缺性进一步加强了协调知识拥有者的相对地位。

四、问答题

1.答案要点:锥型的层级结构管理幅度较小、管理层次较多。每个层次上的每个机构和岗位之间分工精细、权责明确。扁平型层级结构管理幅度相对较大,层级相对而言较少,各层次上各机构与岗位间的分工相对比较粗。

锥形结构需要每个主管直接管辖的下属的数量有限,因此不仅可以对下属直接进行有效的指挥和指导,促进下属管理素质与能力的改进,而且接受到的信息相对明确,

识别、处理以及利用有限信息的质量也因此而比较高。但与此同时,反映基层活动情况的相关信息需要经过较多的层次才能传递到组织的高层,经过的中间环节多,因此不仅传递的速度慢,而且在传递的过程中可能会因某些层级的过滤、加工而失真。同时也由于主管直接管辖的下属数量有限,虽可对每位下属进行充分的指导,但也可能对他们的工作安排过细、指挥过多、控制过死,从而影响下属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的发挥,从而不利于其成长。

扁平型结构由于主管直接控制的下属数量较多,因此下属自主行动的空间相对较大,从而有利于他们主观能动性的发挥,有利于其能力的培养。管理层级的减少也使得信息传递的速度加快,并可避免中间环节过多可能对信息传递造成的干扰。但是,较大的管理幅度既可能使得主管难以对每位下属进行细致的指导,同时也可能使这些主管收到的信息量过大,影响这些信息的价值正确识别和及时利用,从而影响决策的准确性和及时性。

2·答案要点:作为不同参与者类群之间相互关系的两个主要方面,企业制度所凋节的权力关系和利益关系是相互联系、相互映照的。

不l司参与者在企业中利益实现方式的不同,必然在他们的权力关系中得到反映。

有权利占有或分享企业最终成果的参与者必然也有权利选择决定这个成果的活动方向和活动过程的组织方式,而以预付成本形式实现其经济利益的参与者则必然只能在前者规定的范围内根据前者的要求提供企业所需的服务。

从另一个角度来分析,利益实现方式的不同,实际上也是权力关系中相对地位不同的结果。由于企业活动的效率,从而最终经营成果的形成和改善不仅取决于各参与者提供的具体服务,而且首先取决于这些服务的组合方式及其作用方向,因此有权利行使决策权力的参与者必须承担方向选择失误、方式选择不当而导致的效率低下的风险,同样,也应当有权利占有或分享由于权力的正确使用而带来的效率提高的成果。3·答案要点:知识经济带来的变化可能是对现存的层级组织进行网络化的改造:用网络结构来补充层级结构,而不是将后者完全取代。实际上,管理任何由一定数量的成员参与的集体活动,一定程度的集权和统一指挥是必不可少的。没有这样的集权和统一指挥,组织成员的活动就无法协调,组织活动就无法在“有序的无序”或“无序的有序”状态下进行。因此未来的组织应该是“网络化的层级组织”:层级支持着组织活动的有序性,而网络则促进着组织的适应性。网络化的层级组织应该是三个相互对立的特点的统一:第一,集权和分权的统一;第二,稳定与变化的统一;第三,一元性与多元性的统一。

4·答案要点:作为工业企业的主要组织形式,层级结构曾表现出如下主要特征:直线指挥,分层授权;分工细致,权责明确;标准统一,关系正式。

(1)直线指挥,分层授权。在层级结构中,企业组织成为一个等级结构的金字塔。金字

塔中的每一个层次都根据直线上级的要求,组织完成相应的工作任务,并行使相关的权力。同时又将接受到的任务分解给下一个层次去完成,并利用受托行使的权力去命令下属的工作。层级组织的基本特征便是利用直线指挥与分层授权来规范成员间的关系,影响他们在企业活动中的行为表现。

(2)分工细致,权责明确。层级结构的工业企业实行细致的劳动分工。分工原则不仅体

现在与产品制造过程相关的生产劳动中,而且体现在与生产过程协调有关的管理劳动中。分工劳动使得生产者与管理者的知识和技能不断完善,相关劳动的熟练程度不断提高,从而促进了组织劳动生产率的增长。分工劳动不仅严格规定了组织成员应该履行的职责,而且明确了相应职务的工作人员为执行职责而可以行使的权力。

(3)标准统一,关系正式。“标准统一”首先是作业方法的标准化,逐渐移植到管理劳

动的组织中。不论是谁,在处理同类的管理业务时,都按照一套标准的程序和方法来操作。其次,标准统一还表现为企业政策的一致性。制约管理人员行动及其行为的政策和规则是由企业最高权力机构统一制定,统一推行的。层级结构中的工作人员必须严格依循这些政策和规则。企业的“组织框架图”和“说明书”确定了每个成员应该扮演的角色,每个角色扮演者应该以理智,而非以感情的方式来完成其职责。组织所倚重的是角色间的正式关系,而非个人间的非正式关系。

5.答案要点:正在到来的知识经济将改变工业社会企业文化的基础,从而可能使企业文化带来以下四个方面的调整:

(1)企业文化将成为知识经济条件下企业管理的重要甚至是主要的手段。文化手段重要

性的这种变化是与层级结构的网络化改造相关的。在实行分权化管理的网络化层级结构中,用被企业员工广泛认同的价值观和行为准则去影响各工作单元在不同时空的行为方向,内容及方式的选择就变得至关重要了。文化将成为保证和促进网络化层级结构条件下企业组织活动一体化的粘合剂。

(2)企业文化将是人们自觉创造的结果,而不是企业生产经营中的一种副产品。在网络

化的层级结构中,管理中枢重要的工作内容是要通过基本政策的制定,借助各种沟通渠道,去倡导某种适合企业特点的文化,大张旗鼓地宣传这种文化,总结和介绍这种文化影响下成功工作单元的事例,以促进这种文化所包含的价值观和行为准则被各工作单元迅速普遍地接受,并使之成为影响他们行为选择的基本规范。

(3)作为人们自觉行为结果的企业文化不仅是记忆型的,而且是学习型的,或者更准确

地说,主要不是记忆型的,而是学习型的。知识经济条件下的企业在客观上需要行为准则和行为方式的不断创新。这种创新要求企业文化必须是学习型的。

(4)企业文化将在强调主导价值观与行为准则的同时,允许异质价值观和行为准则的存

在。学习型的企业文化必然也是多元的。文化的多元化必然会促进企业文化的不断创新,从而必然会不断促进知识经济条件下的企业不断走向繁荣。

6.答案要点:不同企业制度的区别主要表现为不同参与者类群在企业经营中相互间权、利关系特点的差异。在权力关系上,这种区别主要表现为各类参与者在企业生活经营活动中的相对权力地位的不同;在利益关系上,这种区别主要与各类参与者的利益实现方式有关。

根据参与企业活动的每一类要素供应者在企业中权力和利益关系中的地位,企业制度的模式至少可以有以下四种类型:

(1)资本逻辑的企业制度。在这种类型的企业制度中,权力派生于资本的供应,利益归

属于资本所有者。资本的供应是行使权力、占有成果的唯一依据。资本所有者既是权利主体又是利益主体。劳动者和经营者在这种制度中的利益实现方式都具有成本费用的性质。

(2)劳动逻辑的企业制度。“权力派生于劳动、利益归属于劳动者”,是这种企业制度的

基本特征。劳动者既是权力和利益的主体,又是经营者组织生产活动所需利用的一种要索。经营者根据劳动者集体的委托,提供组织日常经营所需的服务,并以这种服务为依据参与经营成果的分配。资本供应者的利益实现与企业经营成果的高低没有任何直接联系,他们对影响这个成果形成的各种权力的运用也无权(利)过问。

(3)知识逻辑的企业制度。“权力派生于知识,经营成果的分配服从经营者的意志”是

这种企业制度的基本特征。经营者因为拥有专门知识而实际掌握和行使着组织企业活动所需的各种权力,是权力和利益的主体。不论是劳动还是资本的供应者,他们从企业获得的与其服务相应的报酬,相对于一定时期的经营活动结束后形成的归经营者实际支配的最终成果来说,都是具有成本性质的支出。

(4)综合逻辑的企业制度。这是各参与者类群在权力以及利益关系中均处于相互平等的

地位的企业制度,“权力共使、利益分享、风险同担”是这种企业制度的基本原则。7.提示:技术创新更侧重个体性,组织创新更侧重整体性;组织创新为企业带来的变化往往更深刻,而技术创新多数是在企业原有战略、发展模式不变的情况下发生的,两者都受到环境的影响。

周三多-管理学习题集-第十八章企业组织创新

第十八章企业组织创新 习题 一、填充题 1.行为的_______是行为引导和整合的基本前提。 2.企业是通过_______、_______以及_______来使成员的行为具有一定程度的可预测性。 3.整个工业经济时代企业组织的构造都是以_______与其_______的分离为基本假设的。 4.企业的经营过程表现为_______、_______和_______的不断循环。 5.企业制度在为经营活动的组织提供基本规则和框架时,表现出三种基本的功能:_______、_______和_______。 6.足够的_______是启动、维持企业运营并在不断扩展的规模上运营的基本条件。 7.企业活动中所需知识可以分成三种类型:_______、_______以及_______。 8.企业制度调节的主要对象是_______和_______关系。 9.产生于职位的权力称作_______,把来自知识、经验以及品质等个人因素的影响力称为_______。 10.现代企业的_______为作为企业集合体构成基础的各类参与者平等地行使经营权力提供了客观的物质基础。 11.知识可以分为两种类型:有关_______的知识与有关_______的知识。 12.管理幅度与管理层级的这种反比关系决定了组织的层级结构可能表现为两种基本形态:相对比较集权的_______与相对比较分权的_______。 13.层级组织的基本特征便是利用_______与_______来规范成员问的关系,影响他们在企业活动中的行为表现。 14.层级组织中成员之间的关系,是职务或岗位所规定的_______,而非_______。 15.企业文化用来调节不同成员在企业活动中的_______。 16.企业文化对企业成员的行为影响具体表现在_______,_______以及_______等三个方面。 17.作为人们自觉行为结果的企业文化不仅是记忆型的,而且是_______的。 18.在工业社会蜕变而来的知识社会中,知识正变为最重要的资源,企业内部的权利关系正朝着知识拥有者的方向变化,企业的制度结构正从“资本的逻辑”转向我们所称的_______。 19.在知识逻辑的社会里,权力派生于_______,利益由_______所控制。 20.满足个性化的消费需求,要求企业生产组织更具_______;活动内容与方式的适应性调整则要求相关的权力从管理中枢_______。 21.要素的相对重要性既取决于要素本身在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中的作用,也在很大程度上受到该种要素_______的影响。 22.企业是人的集合体。企业绩效,从而其生存与发展能力首先取决于其_______。 23.企业制度是通过_______和_______的分配来实现其基本功能的。 24.根据企业制度的_______以及_______,我们可以把企业制度定义为“规定或调节企业内部不同参与者之间权力关系和利益关系的基本原则或标准的总和”。 25.我们把企业经营中不可或缺的要素称为“_______”。 26.不同参与者在企业活动过程中所结成的利益关系首先表现为_______。 27.既相互区别矛盾又相互依存的各参与者利益是通过_______来实现的。 28.不同企业制度的区别主要表现为不同参与者类型在企业经营中相互间权、利关系特点的差异。在权力关系上,这种区别主要表现为各类参与者在企业生活经营活动中的_______的不同;在利益关系上,这种区别主要与各类参与者的_______有关。

论现代企业管理创新

论现代企业管理创新 摘要:随着现代企业进一步的国际化和市场化,企业越来越觉得管理创新的重要性,创新是现代企业持续发展的动力和源泉,企业管理创新对企业的全面发展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就如何进行企业管理创新进行了一些探讨。 关键词:企业管理;创新 1 企业管理创新的必要性和现实意义 1.1 企业管理创新的必要性 (1)实现自我价值的需要。创新主体对成就的追求、对自我价值实现的向往、对社会责任的道义渴望,更强化了他们创新的冲动。 (2)企业自身发展的需要。企业管理要有一定的模式和方法,但不论什么模式或什么方法,根据形势的发展,都不可能是一成不变的,即所谓“管理无定式”。 (3)消费市场提出更高的要求。由于知识经济和信息化的不断发展,利用新技术的速度大大加快,产品的生命周期大大缩短,加之消费者的消费水平不断提高,消费结构变化不断加快,这就要求企业不断地进行产品创新,开发出适应市场需求的新产品。 (4)市场竞争激烈日益激烈。企业为了在激烈的竞争中求生存谋发展,就要千方百计控制成本,提高质量,增加品种,扩大销售,这就要求企业创建新的组织结构,运用新的服务和销售模式,采取新的管理策略和程序,使管理组织能够灵活应变。 1.2 企业管理创新的现实意义 企业管理的创新是有利于企业发展的一项重要战略,它符合国家政策导向,符合国际企业管理发展的新趋势,符合管理本土化的要求,符合“入世”后提高企业国际竞争能力的要求。 2 当前企业管理创新存在的不足 (1)管理相对太粗放,当前很多企业的管理不够细化。 (2)管理组织相对落后。 (3)企业管理者素质亟待提高,企业缺乏管理创新精神。 (4)科研开发和技术创新能力不足,企业发展缺乏后劲。 主要是企业产品总体水平不高、产品结构不合理、装备水平低、超前意识差、科技开发投入少、企业发展无后劲,导致企业无力进行管理创新。 (5)企业财务管理和监督机制不健全。企业财务缺乏应有的监督审查管理机制。 (6)激励约束机制不相配套以及企业文化建设不健全。 3 企业管理创新的策略 3.1 企业管理思维的创新 我国企业要实施管理创新,首先,必须要进行管理思维的变革,要变纵向思维为横向思维;其次, 中国企业要坚持“人本管理”的管理观念,以人的全面自由的发展为核心,积极推动企业经营思路、组织结构、管理模式、管理制度的创新,改善企业管理创新的内外部环境,在企业中建立起浓厚的管理创新意识和氛围;再次,树立新的市场竞争观念,要追求管理思维的即时性和有效性,注重信息的挖掘、整合运用以及风险管控。 3.2 企业管理体制和组织上的创新 由于工作数量的不断增加,生产产品和服务过程变得更加复杂,必须进行管理体制创新,将企业原来相对独立的管理职能组织成为联系紧密、协调一致的生产经营统一体。 另外,创新要获得成功,必须有一个有效的组织结构和富有经验的专业性管理。组织结构的创新在管理创新中有着重要的意义。管理的重点要由对物的管理转向对人的管理。重视企业文化,注意人际关系,使管理进入人的内心世界,相信人,尊重人的价值和能力。 3.3 企业经营管理上的创新

第十八章企业组织创新

第十八章企业组织创新 一、填充题 1 .行为的______是行为引导和整合的基本前提。 2 .企业是通过____、____以及______来使成员的行为具有一定程度的可预测性。 3 .整个工业经济时代企业组织的构造都是以______与其_____的分离为基本假设的。 4 .企业的经营过程表现为______、______和_______的不断循环。 5 .企业制度在为经营活动的组织提供基本规则和框架时,表现出三种基本的功能:______、______和______。 6 .足够的是_______启动维持企业运营并在不断扩展的规模上运营的基本条件。 7 .企业活动中所需知识可以分成三种类型:_______、______以及______。 8 .企业制度调节的主要对象是_______和________关系。 9 .产生于职位的权力称作______,把来自知识、经验以及品质等个人因素的影响力称为______ 。 10 .现代企业的______为作为企业集合体构成基础的各类参与者平等地行使经营权力提供了客观的物质基础。 11 .知识可以分为两种类型:有关______的知识与有关______的知识· 12 .管理幅度与管理层级的这种反比关系决定了组织的层级结构可能表现为两种基本形态:相对比较集权的____与相对比较分权的_____。13 .层级组织的基本特征便是利用_____与______来规范成员间的关系,影响他们在企业活动中的行为表现。 14 .层级组织中成员之间的关系,是职务或岗位所规定的_______,而非_______. 15 .企业文化用来调节不同成员在企业活动中的_______. 16 .企业文化对企业成员的行为影响具体表现在______,_______以及______-等三个方面。 17 ·作为人们自觉行为结果的企业文化不仅是记忆型的,而且是_____的。 18 .在工业社会蜕变而来的知识社会中,知识正变为最重要的资源,企业内部的权利关系正朝着知识拥有者的方向变化,企业的制度结构正从“资本的逻辑”转向我们所称的________ 19 .在知识逻辑的社会里,权力派生于______,利益由______所控制。 20 .满足个性化的消费需求,要求企业生产组织更具_______;活动内容与方式的适应性调整则要求相关的权力从管理中枢_______。 21 .要素的相对重要性既取决于要素本身在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中的作用,也在很大程度上受到该种要素_______的影响。 22 .企业是人的集合体。企业绩效,从而其生存与发展能力首先取决于其 _______. 23 .企业制度是通过______和______的分配来实现其基本功能的。

现代企业财务管理观念的创新

现代企业财务管理观念的创新 企业的目标是增加财富,企业财务管理目标是实现股东财富的最大化。财务管理作为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已渗透到企业的每一个部门、每一个活动中,涉及企业的方方面面。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企业所处的环境越来越复杂,企业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始终立于不败之地,现代企业管理者必须以战略的眼光看待财务管理在企业的核心位置并进行观念创新。 一、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提升了财务管理在企业管理中的中心地位 现代企业制度是适应社会化大生产要求和市场经济的“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现代企业制度。现代企业应是以其全部法人财产自主经营、自负盈亏,对出资者承担资产保值增值的法人实体。伴随现代企业的构建,企业财务管理的内涵和外延及其功能地位发生深刻变化。强化企业的财务管理是现代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得到以生存和发展,现代企业制度得以保证和实施的重要环节。 二、现代企业财务管理的特征 现代企业财务管理是对传统财务管理的“扬弃”,与封闭、事后、静态为主要特征的财务管理有很大差异,更强调事前预测、事中控制、

事后分析,强调资金的时间价值、风险价值、信息价值,涉及企业管理各个方面,毋庸置疑,成为企业管理的中心。 1筹资渠道和方式呈现多样化。企业可以通过吸收投资、发行股票、发行债券、银行借款、融资租赁等方式吸收财政、金融、其他企业或个人等各类资金。 2注重资金的时间价值。在市场经济中,"时间即是金钱",即资金伴随时间的推移而增值。企业占有资金或具有筹资成本或具有机会成本,这决定企业必须考虑资金的使用效益资金时间价值是在资金投入再生产过程后,随着时间推移而产生的增值额。企业取得利润的时间越早,所产生的增值额也就越大,因此利润中也是包含了资金时间价值因素的,明智的企业经营者会采取催收应收账款等有利于提高资金价值的措施。而目前我国企业不重视商业信用等不正常的情况,就是没有充分认识到资金时间价值的具体体现。 3财务管理参与企业的投资决策,为投资立项及其可行性分析提供信息 财务管理活动包括资金的筹集、投放、耗费、回收和分配五个方面。资金的筹集制约着企业的规模和发展;资金的投放决定着企业的发展方向和潜力;资金的耗资关系着企业的生产成本和竞争能力;资金的回收影响企业的偿债信誉和资金周转;资金的分配决定企业的消费和积累,以及投资者、经营者、员工等各方利益。由此可见,财务管理任一方面决策对企业的生存和发展都关系重大。 4财务管理成为是企业的“晴雨表”,能迅速反映企业的生产经

组织管理创新与发展报告

组织管理创新与发展报告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市场经济的发展,各种社会组织如雨后春笋般涌现,类型数量不断增多,活动领域日益扩大,社会影响持续提高。在推进政府职能转变、完善经济体制、加强社会管理、促进精神文明建设等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对政治、经济、文化等领域发挥着日益重要的影响。是全国的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和国际交往中心,有效发挥社会组织在和谐社会首善之区建设中的积极作用,不仅有助于首都的稳定与发展,也对全国社会组织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引领和带动作用。因此,如何更好地培育发展和监督管理社会组织,成为一项重大而现实的课题。 一、市社会组织发展现状和主要作用 (二)社会组织作用突出。市社会组织健康发展,综合实力不断增强,在促进首都发展、维护社会稳定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第一,为有效应对金融危机,2009年社会组织开展了60项活动,投入资金1.37亿元。市级汽车、服装等行业协会组织会员企业加强合作,采用抱团取暖的方式,组建应对危机服务平台,制定了出口企业扶持长效机制。 第二,在抗震救灾和抵御西南旱灾中,社会组织积极筹措资金,共向灾区捐赠款物7.6亿元,参与志愿服务达1116人次,有力地促进了社会慈善公益事业的发展。 第四,在支持三农方面,市级涉农社会组织开展了社团支农“春风行动”,400多个农村专业经济协会的农民会员受益,促进了农业产业化发展和新农村建设;在服务社会方面,社区社会组织积极参与民生服务,发挥社会公益特性,受益群众近230万人次,促进了社会和谐稳定。 二、市社会组织管理体制的特点 1986年我市在全国率先恢复社会组织管理工作。经过二十多年的发展,逐渐形成了具有首都特色的社会组织管理模式,呈现出落实双重管理体制、严把登记审批关口、个别领域试点突破的特点。

现代企业管理战略管理的创新

现代企业管理战略管理的创新 072D3W2001 李焕君 摘要:本文首先分析了传统管理的弊病,认为,我国企业管理创新需要从理念和方法上作出调整,并提出了管理创新的一些对策方法。这些对策方法包括企业文化整合,组织结构扁平化,绩效管理,累进式管理决策等。 关键词:管理创新;文化整合,绩效管理。 自人类进入九十年代之后,世界科学、技术、经济的发展与融合,使改革创新成为当今时代的主旋律。随着国内外市场供求状况的变化和全球经济一体化、管理创新步伐的加快,尤其是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企业管理开始经历新的变革。然而在经济高速发展中,我国企业管理中也存在一些问题,本文我们试图从管理中找出解决一些管理弊病的方法,使现代企业管理更具有实际意义。 一、传统管理的弊端 按照传统战略管理的理论,战略管理分为战略计划、战略实施和战略评估3个阶段。其中,因为我国市场的多变性,战略计划和实施阶段在我国企业进行战略管理的实际应用中有很大缺陷。 传统的战略计划必须分析内外部环境,确定企业在行业中的地

位,以及明确企业在行业中究竟占有什么优势,受到什么样的威胁,然后根据这些因素才能够制定出适合企业的战略,如成本领先,专业化生产,差异化等,从制定到执行需要经过很长时间的论证。然而随着社会飞速发展,很多行业的经济气候随时改变,如果企业的战略制定缺乏主动性、创新性,一直以依赖环境状况,产业气候而去被动的接受,将会使得企业十分被动。特别是在先入优势很大的产业,谁掌握了市场的主动权,谁能够先于竞争对手推出新产品将使企业在获得市场最高利润的争夺中处于很大的优势地位。信息获得的多少现如今已不再是企业之间最大的差别,关键在于获得信息的时间差。能够迅速而准确地掌握即时信息变化可以说是企业最重要的竞争能力之一。如果企业战略制定缓慢,其劣势将会异常明显。俗话说的“船大难掉头”的弊病将会经常性的显现。 战略实施中的种种问题也是制约企业战略管理效果的关键因素。针对我国企业战略实施的调查显示,实施过程中存在管理脱节,员工难以配合,传达指令不清等毛病。一个企业有可能花费了大量的财力物力,经过好几年的时间制定出一项符合企业长期规划的战略计划,但是,当在实施时,由于企业自身结构的问题,或者是国有企业长期以来形成的企业文化的制约,使得一项能够对企业经营带来好处的战略计划起不到其应有的作用。在战略计划阶段所遇到的问题在实施阶段同样存在,如果企业总是不能够迅速、到位地在战略实施过程中调整战略方向,那么有可能使得企业航线偏离产业航道越来越远,或者就丧失了与其他企业在高端利润区间竞争的机会。从而对企业的发展

社会组织管理体制的创新探索——以北京为例

从党的十七大以来,中央一直把社会组织的建设与管理作为提高社会管理科学化水平的重要途径和现实载体,如何通过创新社会组织管理体制、机制,发挥其在社会管理格局中的“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积极功能,就成为当前社会建设进程中需要关注并加以研究的重要课题。 一、问题的提出:社会转型加速期社会组织管理面临挑战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特别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初步确立,我国原有的社会组织管理面临着新情况、新问题,单位体制走向解体,街居管理体制严重滞后于社会发展,社区自治组织深陷于“行政化”的泥潭无法自拔,基层XX发展有限,居民参与积极性不高。社会实践的结构性巨变所造成的“去集体化”、“去组织化”趋势构成了社会组织模式改造和重组的时代背景。社会建设的推进呼唤着社会管理体制的创新与完善。 社会转型带来了社会的全面变革,培育和发展各类社会组织成为推进社会建设和社会发展的基本路径选择。社会组织更灵活,更适应居民生活水平、生活质量和生活方式的变化。目前虽然社会组织已经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发展,但是由于各种因素的制约,社会组织管理还面临很多难题。 首先,社会组织管理的制度困境。我国1950年颁布的第一部社团管理法规《社会团体登记暂行办法》中规定,社团的登记管理机关是政务院下属的内务部和地方各级政府,这实际上是一种“分层管理”体制。1988年国务院机构改革后,社团管理的职能才被明确移交给民政部门。1989年国务院颁布了《社会团体登记管理条例》,这是目前规X中国社会组织行为最主要的法律框架。该《条例》确立了社团的“双重分层管理体制”。“双重管理”即社会组织的筹备、成立、开展活动,乃至社会组织变更、注销等都要由“业务主管单位”和“登记管理部门”(民政部门)双重审查和批准。“分层管理”指社会团体的登记部门和业务主管单位的行政管辖X围,应与社团的住所X围相一致。在“双重分层管理体制”下,社会组织想获取合法的“社会身份”,有着严格而繁琐的程序。民间团体的注册要由业务主管部门核准,需要从属或“挂靠”于某个政府部门,这就大大提高了社团准入的门槛。一些业务X围不易界定或跨行业的社会组织因找不到业务主管单位而无法办理登记。有的公益类社会组织只得采取变通策略,以工商登记的形式达到合法注册的目的,以营利性企业的身份从事非营利性的慈善事业和公益活动,这必然使其运行成本大为增加。1998年国务院对《社会团体登记管理条例》进行了修订,但原有的“双重管理体制”并未在根本上得以改变,社会组织仍然存在准入门槛偏高的问题。同时,按照《社会团体登记管理条例》规定,同一行政区域内不得成立业务X围相同或相似的社会组织,这客观上导致了社会组织从成立伊始就缺乏竞争、缺乏活力。另外,民办非企业单位不得设立分支机构、社会团体不得设立地域性的分支机构、个人设立基金会要寻找业务主管单位等规定,也限制了社会组织的进一步发展壮大。[2] 其次,社会组织管理的现实困境。一方面,民间社团的注册申请手续和审批条件繁杂、严苛,以致大量社会组织因找不到合适的“业务主管单位”而无法登记注册。另一方面,注册成功的社会组织从一开始就不可避免对政府部门有着很强的依赖关系。《社会团体登记管理条例》规定只有政府机构或政府授权的机构才有资格作为业务主管单位,而社会组织的业务主管单位在组织运行中扮演着真正的决策机构的角色。并且,这种成立之初建立的依赖关系也使主管部门有机会干预社会组织领导的选任、结构的设置和事务的执行。社会组织则在组织的运作上、资金的获取上、以及公

论现代企业财务管理面临的问题及其创新(一)

论现代企业财务管理面临的问题及其创新(一) 文章论述了知识经济下现代企业财务管理面临的问题;为适应知识经济发展的要求,企业财务管理要从管理目标、融资内容、资本结构、风险管理方法、财务分析以及分配方式等方面进行创新;实现知识经济下的财务管理创新是一个重大的理论和实践课题,必须转变理财观念,提高财务人员创新能力,并借鉴国际经验以积极开展相关理论研究。 关键词:知识经济财务管理创新理财观念 社会经济形态从工业经济向知识经济迈进,引起企业生产经营管理活动广泛而深刻的变化。这一变化对建立在传统工业经济基础之上的财务管理模式提出一系列创新要求。因此,探讨知识经济下的财务管理创新,是企业实现成功理财的必然选择。 1现代企业财务管理面临的问题 1.1原有的产权理论及制度加剧了股东、经营者和员工之间的利益冲突 知识经济是建立在知识和信息的生产、分配和使用上的经济,它使传统的以厂房、机器、资本为主要内容的资源配置结构变为以知识资本为主的资源配置结构。而我们现有的产权理论和制度仍然维护“业主产权论”,忽视了人力资本对公司发展的重大作用。事实上,在现有的市场经济中,创造、接受、利用、加工信息和掌握知识技术的员工在企业财富的创造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因而,在传统工业经济向知识经济过渡时期,现代企业已不再仅仅是“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的问题,现代企业实际上是财务资本与知识资本这两种资本及其所有权之间的“复合契约”,是“利益相关者”的产权合作。传统工业经济时代的产权理论及制度只注重有形资产和投入资本的配置,忽视知识资本的有效配置,只注重出资者享有企业的剩余索取权,排斥智力劳动及其他相关利益者对企业的剩余分配权,从而,会加剧所有者(股东)、经营者和员工等利益相关者之间的冲突与矛盾。在这种情况下,财务人员有必要进一步明确应该以谁的 利益最大化为企业的理财目标。 1.2风险理财已是财务管理中的重要问题 随着知识经济的到来,企业会面临更多的风险:(1)由于经济活动的网络化、虚拟化,信息的传播、处理和反馈速度将会大大加快,倘若企业内部和外部对信息的披露不充分、不及时,或者企业当局不能及时有效地选择利用内部和外部信息,会加大企业的决策风险;(2)由于知识积累和革新的速度加快,倘若企业及其员工不能及时作出反应那就不能适应环境的发展变化,会进一步加大企业的风险;(3)高新技术的发展,使产品寿命周期不断缩短,这不仅加大了存贷风险,而且加大了产品设计、开发风险;(4)由于"媒体空间"的无限扩展以及"网上银行"和"电子货币"的运用,使得国际间的资本流动加快,由此使货币风险进一步加剧;(5)在追求高收益驱动下,企业将大量资金投放在高新技术产业和无形资产上,使投资风险进一步加大。因此,如何有效防范、抵御各种风险及危机,使企业更好追求创新与发展已是财务管理需要研究和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 1.3现有的财务管理理论与内容已不适应知识经济时代的投资决策需要 传统工业经济时代,经济增长主要依赖厂房、机器资金等有形资产;而在知识经济时代,企业资产结构中以知识为基础的专利权、商标权、计算机软件、人才素质、产品创新等无形资产所占比重将大大提高。无形资产将成为企业最主要、最重要的投资对象。但现今财务管理的理论与内容对无形资产涉及较少,在现实财务管理活动中,许多企业往往低估无形资产价值,不善于利用无形资产进行资本运营。传统的工业经济时代的财务管理理论与内容已不适 应知识经济时代投资决策的需要。 1.4现有的财务机构设置与财务人员素质严重妨碍着信息化、知识化理财 随着知识经济的到来,一切经济活动都必须以快、准、全的信息为导向。企业财务机构的设置应是管理层次及中间管理人员少,并具有灵敏、高效、快速的特征,我国现有企业财务机

周三多 管理学 企业组织创新

周三多管理学第十八章企业组织创新 一、概论 1、企业对组织成员不同时空的努力引导与整合的途径: ⑴制度结构:规范了作为类群的企业不同参与者之间的正式关系 ⑵层级结构:规范了作为个体的参与者之间的正式关系 ⑶文化结构:规范了作为类群或个体的参与者在企业生产经营活动过程中的非正式关系 2、知识经济的特点: ⑴知识要素在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中的相对重要性大大提高 ⑵生产者与最重要的生产要素的重新结合 ⑶由于信息技术的广泛运用,知识创新和传播的速度大大加快 二、企业制度及其功能 1、企业循环的条件: ⑴企业能够投入到经营活动中的资源是有限的,对企业来说,这种有限性是双重的 ⑵企业经营的直接目的不是为了取得产品的使用价值,而是为了实现其价

值 ⑶企业是人的集合体,企业经营有赖于不同参与者在不同的环节和方面提供不同的贡献 2、企业欲求其经营有效,必须解决三个基本问题: ⑴选择正确的经营方向、内容和规模,使企业产品符合社会需要,以保证产品价值的实现 ⑵充分利用能够筹集到的各种资源,使有限的投入获得尽可能多的有效产出 ⑶引导参与者的行为选择,诱发他们提供企业所需的贡献,形成实现企业目标所需的合力 3、企业制度的基本功能: ⑴导向功能:指企业制度指导企业经营方向的选择、引导稀缺资源的配置和使用的功能 ⑵激励功能:指企业制度诱导各类参与者提供符合企业要求的贡献的功能 ⑶协调功能:指通过制度安排,使各类参与者在企业经营的不同时空朝着共同的方向努力,使他们提供的不同贡献形成有利于实现企业目标的合力的功能 4、企业制度的定义:

规定或调节企业内部不同参与者之间权力关系和利益关系的基本原则或标准的总和。 三、企业制度分类的线索 1、企业制度分类的参与者因子 ⑴元要素:企业经营中不可或缺的要素 ⑵元要素的特征: 它是企业经营所必需的最基本的要素,离开了这种要素或这种要素供应者的服务,企业活动便无法进行。 利用这种要素,人们可以很方便地取得组织企业经营所需的其他要素,或者可以很方便地取得能够换回其他要素的手段 ⑶企业存在的元要素组成: 2、企业制度分类的关系因子 企业经营过程是不同参与者相互作用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不同参与者结成各种关系,权力与利益关系是这些关系的主要方面,它们是企业制度调节的主要对象 权力关系:反映了不同参与者在企业经营过程中的相对地位

浅谈现代企业管理制度的创新

目录 摘 要 (2) 一、企业管理制度创新的必要性和现实意义 (3) 二、企业管理制度内涵及思维观念 (4) 三、现代企业制度创新的内容 (5) 四、当前企业管理制度创新存在的不足 (9) 五、企业管理制度创新的策略……………………………………………………… 10 六、企业制度创新应注意的问题…………………………………………………… 11 结束语 (12) 参考文 献 (13) 浅谈现代企业管理制度的创新 摘要 企业的发展一刻也离不开企业管理制度的建设,一般都会经历较为曲折的过程。但要取得成功,其必要条件就是企业必须不断追求的规范与创新。加大创新力度,这是管理制度自身对科学、规范、完善、实用的客观要求。制度设计是体现管理者眼光和智慧的一项工作。任何制度,目的在于制约,制约的内容是应该或不应

该做什么,这是设计制度的一个基本立足点。有什么样的管理制度及实施效果,就有什么样的企业发展成效,企业管理制度建设日益成为企业中的根本性问题,其中本身的规范、创新则属于根本的根本。成功的企业在企业管理制度实施方面具有共同的特点,那就是规范化的管理制度编制或创新及其实施效果较其他企业成功,而且是保持在不断的、稳定的创新和优化的过程之中。本文主要从这几个方面来介绍现代企业管理制度的创新。 关键词:制度创新技术创新机制变革

一、企业管理制度创新的必要性和现实意义 随着现代企业进一步的国际化和市场化,企业越来越觉得管理创新的重要性,创新是现代企业持续发展的动力和源泉,企业管理制度创新对企业的全面发展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一)企业管理制度创新的必要性 1、实现自我价值的需要 创新主体对成就的追求、对自我价值实现的向往、对社会责任的道义渴望,更强化了他们创新的冲动。 2、企业自身发展的需要 企业管理制度要有一定的模式和方法,但不论什么模式或什么方法,根据形势的发展,都不可能是一成不变的,即所谓“管理无定式”。 3、消费市场提出更高的要求 由于知识经济和信息化的不断发展,利用新技术的速度大大加快,产品的生命周期大大缩短,加之消费者的消费水平不断提高,消费结构变化不断加快,这就要求企业不断地进行产品创新,开发出适应市场需求的新产品。 4、市场竞争激烈日益激烈 企业为了在激烈的竞争中求生存谋发展,就要千方百计控制成本,提高质量,增加品种,扩大销售,这就要求企业创建新的组织结构,运用新的服务和销售模式,采取新的管理策略和程序,使管理组织能够灵活应变。 (二)企业管理制度创新的现实意义 企业管理制度的创新是有利于企业发展的一项重要战略,它符合国家政策导向,符合国际企业管理制度发展的新趋势,符合管理本土化的要求,符合“入世”后提高企业国际竞争能力的要求。 二、企业管理制度内涵及思维观念 (一)现代制度有广义和狭义之说

《管理学》习题与答案——第23章 企业组织创新

第二十三章企业组织创新 一、教学要点 1、工业社会的企业制度结构特征及其原因。 2、知识经济条件下的企业制度创新的逻辑。 3、工业社会的企业层级结构及其特征。 4、知识经济条件下的企业层级结构创新的逻辑。 5、工业社会的企业文化的功能与特点。 6、知识经济条件下的企业文化创新的逻辑。 7、关键名词:工业社会、知识经济、企业制度、企业制度创新、企业层级结构、企业层级结构创新、企业文化、企业文化创新 二、习题 (一)填充题 1、稀缺资源从资本转向_________,将导致知识参与者在企业权利关系中地位的提高。 2、根据人们在企业中的活动,知识可以分为两种类型:_________与_________。 3、工业社会是以_________的发展为基础的,工业社会的发展又不断促进着操作知识的进步。 4、如杜拉克所指出的,知识,特别是有关_________的知识,正变为“关键的经济资源”,甚至是“今天唯一重要的资源”。 5、在工业社会蜕变而来的知识社会中,知识正变为最重要的资源,企业内部的权利关系正朝向知识拥有者的方向变化,企业的制度结构正从“资本的逻辑”转向我们所称的_________。 6、在资本逻辑的社会里,权力派生于_________,利益由_________所控制。 7、层级组织的基本特征是利用_________与_________来规范成员问的关系,影响他们在企业活动中的行为表现。 8、组织所倚重的是角色间的_________,而非个人间的非正式关系。 9、满足个性化的消费需求,要求企业生产组织更具_________;活动内容与方式的适应性调整则要求相关的权力从管理中枢_________。 10、新形势下的企业组织必须是有利于企业成员的_________和_________的组织。 11、企业文化对企业员工的影响主要表现在_________,_________以及_________等三个方面。 12. 在知识逻辑的社会里,权力派生于_________,利益由_________所控制。 (二)选择题 1、企业制度的作用有_________。 A. 规范着参与者类群间的权力关系 B. 影响着这些参与者在企业决策制定与执行中的行为表现 C. 规范了参与者类群间的利益关系 D. 影响着不同参与者在企业成果形成中的行为特点 2、分工劳动在工业社会的发展的作用有_________ A. 加剧了普通劳动知识的专门化与狭窄化 B. 加剧了普通劳动技能的专门化与狭窄化 C. 决定了协调分工劳动所需的专门知识的供应的增加 D. 决定了协调分工劳动所需的专门知识的供应的相对稀缺性 3、关于层级结构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_。 A. 直线指挥,分层授权保证了企业行动的迅速 B. 分工细致,权责明确促进了效率的提高 C. 标准统一,正式的角色关系则保证了企业活动的有序性 D. 层级结构发挥作用并得成功是以一定的环境条件和假设作为前提条件的 4、网络组织中的核心机构_________。 A. 与组织的各工作单元一起完成组织的各项工作 B. 创造促成向心力的企业文化

现代企业管理中财务管理工作的创新性

Management 经管空间 102 2012年4月 https://www.doczj.com/doc/1f16646524.html, 现代企业管理中财务管理工作的创新性研究 郑州大学管理工程学院 黎丽 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学院 罗柏瑾 摘 要: 财务管理一直是企业管理工作中的重要内容,财务工作对整个企业的运营发展的关键环节。随着现代企业管理制度的不断完善,传统的企业财务管理方式已经表现出来一些不适或者消极的效果,针对这种情况,在新时期,对企业的财务管理工作进行创新就显得尤为重要。本文的主要内容就是以财务管理工作创新为核心,展开论述。 关键词: 企业 财务管理 创新中图分类号: F2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800(2012)04(c)-102-031 传统财务管理工作的缺陷分析 财务管理工作,在不同的时代,不同的环境下,它运行操作的 方式也不一样。企业在我国成为经济运行的重要主体,是我国在进行改革开放,推行市场经济体制以后才出现的。在此之前,我国虽然已经存在一些企业或者公司,但是由于缺乏市场经济竞争的开放性,这些企业的发展受到计划经济体制的保护,并没有作为独立的经济主体在经济运行中展现其应有的价值。由于受到这些历史原因和我国现实经济发展状况的影响,许多企业的财务管理工作更趋向于传统企业的发展模式,这些传统的财务管理模式虽然为企业的发展创造了价值,但是在现实经济发展的情势下,传统的财务管理工作正在暴露着越来越多的缺陷。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1.1 与电子商务脱节 传统的财务工作,一个重要的特征就是现代的信心网络技术对它的影响和干涉较小,所有的工作更多的是凭借人力、单据这些传统的方式或者介质来记载和完成。数据的交流、汇总方式仍然单一。这种传统的财务管理工作表现出来的就是一种与电子商务相脱节,无法进行有效的网络化操作管理。1.2 企业的财务工作与企业的经营工作相脱节 企业的财务工作虽然重要,但是如果离开企业的经营工作,财务工作也是没有存在的必要性的。一个健全的企业运行机制,应该是企业内部的各项工作能够协调配合,特别是财务工作与经营工作,二者之间虽然有着很大的差距,但是要使财务管理的效果发挥到最佳,就必须与经营工作联系起来。财务与经营业务的协同包括企业内部协同、供应链协同等。企业内部各部门、各分支机构与客户、供应商等每一结点在发生供、产、销等经营业务活动过程中每时每刻都会产生各种财务信息,如果没有网络技术的支持,根本不可能对这些财务信息进行快速、合理的处理,从而使财务信息传递到经营业务系统的时间差增大,不利于企业的生产经营决策。1.3 传统的财务信息披露时间不能满足当前市场经济的需要 传统的财务管理工作,因为其工作方式的影响,信息披露都是需要一个较长的周期,通常的信息披露是在一个会计期间结束以后才对其进行披露。对于一些较为传统的企业来说,这种信息披露方式对其经济运行产生的影响并不明显。但是对于一些开放性、与市场联系更为密切的企业而言,这种信息披露方式并不利于他们参与市场竞争。在当前,企业信息披露成为社会公众了解一个企业运行发展最重要的途径。无论是投资、贸易往来、交易合作等,都需要对这个企业的财务信息状况有一定的了解。这种了解是一种及时的了解,特别是对于一些消费者来说,他们在购买产品或者服务时更加重视的就是眼前利益,所以让他们等待一个会计周期来了 解企业的财务信息是不合理的,他们不是投资人, 不需要对企业投入更多的长期观察,所以传统的周期性的会计信息披露并不利于 对于这种及时的消费者的吸引。 1.4 传统的会计工作不利于企业的国际化发展 传统的财务管理工作,延续了几千年来中国在财务管理上的一些传统。这些传统为我国企业财务管理的发展,即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同时一些较为陈旧的观念和模式也不可避免的为现代企业的发展带来了一定的阻碍。特别是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国际化发展已经成为一些企业的重要发展战略。企业的国际化发展,同样要求企业会计工作的国际化发展。当前我国的会计管理工作,更多的是表现出一种封闭的状态,这种管理模式无法满足企业国际化发展的需要。特别是一些上市公司,在企业上市之前通常需要验资、调帐等工作,据说国内某家大型企业在海外上市之前,为了使其近三年的会计报表符合国际投资者的要求,聘请毕马威华振会计师事务所进行调帐,结果整个审计工作历时一年半,共耗去 53万人工费。通过这个实例我们可以看出缺乏国际可比性的会计信息,不仅不能满足投资者的需要,也会对企业造成资源的浪费。这也就充分暴露了我国在财务管理工作上的漏洞和弊端。 2 企业财务管理工作创新的必要性分析 在上文,我们已经分析了传统的财务管理工作存在的一些弊端,任何一种财务管理制度,都不可能是尽善尽美的,所以我们并不能因为这些问题的存在就完全否认传统的财务管理价值。对财务管理进行创新,并不是对传统财务管理的全盘否定,而是因为在现实经济环境下,各种新状况的出现,迫使着企业为了更好的发展必须做出相关的调整和改变。企业财务管理工作的创新,是宏观经济发展的必须,这些挑战表现在多个方面。 2.1 经济全球化的潮流对企业的财务管理工作带来挑战 经济全球化是市场经济发展不可遏制的潮流,这种趋势在未来的经济发展中将会进一步深化。这种全球化趋势,在为企业的发展提供更多的发展机遇的同时,也使企业面临着更多的风险。特别是在98年金融风暴爆发以后,世界性的金融危机层出不穷,这些经济危机通常是在某一个国家或者地区爆发,然后由于全球经济的联系加强,世界经济体开始受到多米诺骨牌效应的影响,将一个地区的经济危机演变成一种全球性的经济危机。在这种情形下,企业的发展也就必须面临着这种非本国经济发展带来的危机影响。以08年的经济危机为例,这次经济危机虽然始发于美国,但是我国沿海经济在这次危机中却受到了巨大的冲击。许多中小企业在这次危机中难逃破产清算的命运。所以,企业如何利用现代化的财务管理手段,提升企业应对各种财务风险和经济风险的能力,是现代企业管理必须要解决的重要问题。

论现代企业管理制度的创新.doc

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毕业论文封面 市地:年月日

目录 摘要 (4) 一、企业管理制度创新的重要性 (5) 1、企业制度是企业赖以生存的体制基础 (5) 2、企业制度是企业及其构成机构的行为准则 (5) 3、企业制度是企业员工的行为准则 (5) 4、企业制度是对企业功能的规定、是企业的活力之源.5 5、企业制度是企业有序化运行的体制框架 (6) 6、企业制度是企业经营活动的体制保证 (6) 二、我国现代企业管理制度存在的问题 (7) 1、管理制度,组织上以个人,家族成员为主 (7) 2、企业缺乏长远目标,员工缺乏目标 (7) 3、效率低下,时间管理不到位 (7) 4、员工缺乏团队合作能力,团队管理落后 (8) 三、管理制度创新的战略路径安排 (9) 1、管理模式的调整 (9) 2、时间管理,提高工作效率 (9) 3、压力管理,提升员工幸福指数 (10) 4、团队管理,提高企业的凝聚力 (11) 四、案例分析 (12) 1、有效团队 (12) 2、团队规范 (12)

五、注释 (14) 六、参考文献 (15) 七、谢辞 (16)

论现代企业管理制度的创新 摘要 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我国企业正面临着来自国内外的政治、经济环境变化的压力。因此,为了保证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我国企业在面对国际国内市场竞争压力的同时,传统的管理制度已经不能再满足现代企业管理的要求,必须加强对现代企业管理制度的创新。 制度创新是指在人们现有的生产和生活环境条件下,通过创设新的、更能有效激励人们行为的制度、规范体系来实现社会的持续发展和变革的创新。所有创新活动都有赖于制度创新的积淀和持续激励,通过制度创新得以固化,并以制度化的方式持续发挥着自己的作用,这是制度创新的积极意义所在。制度创新涉及企业内部不同层面的机制变革,同时还涉及企业外部的金融体制改革、社会保障制度改革、政府机构改革等外部制度变革,我们必须从系统的观点出发,注重企业外部制度创新与内部制度创新的协调运行,促使其互动共进。 [关键词] 现代企业;竞争压力;度创新;续发展;调运行

参考试题 第16&17&18章

第十六章管理的创新职能 一、单项选择题 1、管理的本质内容(D ) A.领导 B.指挥 C.控制 D.维持和创新 2、系统的社会存在的前提是(D ) A.社会对系统贡献的需要程度 B.系统本身的贡献能力 C.系统从社会中获取资源的能力 D.社会的接受 3、(B )影响系统的社会贡献的性质。 A.局部创新 B.整体创新 C.运行中的创新 D.积极攻击型创新 4、从(C )来看,可将其分为系统初建期的创新和运行中的创新。 A.创新的规模及创新对系统的影响程度 B.创新与环境的关系 C.创新发生的时期 D.创新的组织程度 5、在新的经济背景中,组织的目标必须调整为(C )。 A.企业利润最大化 B.尽量满足社会需要 C.通过满足社会需要来获取利润 D.以上都不是 6、(A )要求企业根据市场需要的变化,根据消费者偏好的转移,及时地调整企业的生产方向和生产结构,不断开发出用户欢迎的适销对路的产品。 A.品种创新 B.产品创新 C.产品结构的创新 D.技术创新 7、(B )是企业技术创新的狠心内容。 A.要素组合方法的创新 B.产品创新 C.要素创新 D.人事创新 8、(C )是决定企业其他制度的根本性制度。 A.人事制度 B.经营制度 C.产权制度 D.管理制度 9、国内经济管理界所谓的“新理论”、“新概念”、“新模式”层出不穷,时髦但不持久,这个许多力求取得卓越成绩的实际管理人员增加了无形的压力。这种现象在国外也同样存在,到底是管理实践确实需要这么多的“新东西”,还是管理理论界不甘寂寞,人为创新?对此,管理学界有很多争议,以下是其中的一些说法,请问你最赞同哪一种?(D ) A.在环境变化的情况下,不可能“一招鲜吃遍天下”,所以管理理论必须以这种方式推陈出新 B.管理模式需随经济变化而变,其形式与内涵均需作大的幅度的调整,否则就会落后 C.管理要出奇制胜,这样才有可能让竞争对手无所适从,所以管理模式必须创新 D.万变不离其宗,管理的核心仍离不开如何建立选人、用人、育人、留人机制 二、多项选择题 1、从创新与环境的关系分析。可将创新分为(BC ) A.局部创新 B.消极防御型创新 C.积极攻击型创新 D.整体创新 2、企业技术创新主要表现在(BCD ) A.市场创新 B.要素创新 C.要素组合方法创新 D.产品创新 3、要素创新包括(ABD ) A.材料创新 B.设备创新 C.产品创新 D.人事创新 4、设备创新主要表现在(ACD ) A.通过利用新的设备,减轻手工劳动的比重 B.尽量使用设备,以降低成本 C.将先进的科学技术成果用于改造和革新原有设备

现代企业财务管理创新实践探索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doczj.com/doc/1f16646524.html, 现代企业财务管理创新实践探索 作者:卢芳敏等 来源:《中国市场》2011年第44期 [关键词]财务管理;目标;风险预警[中图分类号]F27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6432(2011)44-0059-02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企业财务管理方式也发生重大转变,以进一步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客观要求和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传统财务管理模式早已无法顺应市场竞争以及企业快速发展的需求,企业的财务管理制度逐步建立了能够对企业各项经济活动进行有效控制的财 务管理体系,原有落后的财务管理制度被取而代之。因此,在这种新的经济形势下,企业必须以战略的眼光创新现行的财务管理制度,确立了有效的财务管理体系。毫无疑问这将有助于把握企 业迅速成长的脉搏。 1当前企业的财务管理方式呈现多元化的发展趋势尽管企业是以获得利润为目标的经济组织,但是在变幻莫测的外部环境下,企业之间的竞争使得企业在实际运营中很难实现效益最大化的最终目标。在企业的经营过程中,实现整体利益尽可能最大化,保证企业内部运营顺畅,使之具备更强的竞争能力,早已成了企业的财务管理工作的核心目标。 1.1改进企业的财务管理各个环节,不断对企业的运营机制进行优化财务管理工作是企业实施的有意识的管理活动,该运行过程是一个操作性强、循环往复的过程。在运行中,强化对企业经营的每一环节的监督与控制,其中主要包括了对企业财务活动的远期预测、近期计划、决策 制定、日常控制工作等的监督控制与管理活动,以保证企业发展战略朝着既定的方向前进。当 前有部分企业并未对其内部的财务管理以及经营机制进行完善,片面地追求最大化的经济利益,从而忽视了企业的时间、品牌以及风险等方面的价值,造成企业的长期利益遭受损失。对此,企业更加应当重视优化运营机制,改变财务管理对策,从而使得企业不仅能够实现经济目标,还能体现时间、品牌以及风险等方面的价值。 1.2强化企业内部财务管理工作的控制 尽管我们国家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在逐渐地完善,然而企业内部的财务管理工作依然尚未 形成完整的控制体系,使得财务管理控制工作在企业经营过程中无法体现利益最大化的目标。 企业应在财务管理控制过程中进一步改进控制方式,强化财务预算工作的分析研究;高度重视 财务结算的回馈;完成对企业资源结构的科学配置;改善财务管理工作的统筹模式,进而逐渐 达到企业在内部的财务管理工作层面的有效控制。另外,因为我国在构建企业的内部控制体系 过程中其赖以存在的基础相对脆弱。很多企业特别是一些中小型企业甚至尚未建立内部控制体系,我国的企业尚未真正确立内部财务管理系统,从而造成企业的财务管理工作无法体现其合理性以及时效性的功能。财务管理工作只有存在于企业的系统、规范的运行管理过程中,其内部 控制系统才能切实发挥应有的功效。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