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1课时 水的三态变化及水的天然循环(总第1课时)讲解

第1课时 水的三态变化及水的天然循环(总第1课时)讲解

第1课时 水的三态变化及水的天然循环(总第1课时)讲解
第1课时 水的三态变化及水的天然循环(总第1课时)讲解

第二单元水和溶液

第一节水分子的运动

第1课时水的三态变化及水的天然循环(总第1课时)

【学习目标】

1、通过水分子的运动与水的三态变化,认识分子的特征。

2、了解水在自然界的循环过程

【学习重点】分子的特征

【学习过程】

一、自主学习

学习任务1:认识分子的特征

学习活动一:阅读教材P 28内容,思考

当液态的水变成水蒸气时,水分子发生了什么变化?

小结:水的三种状态中,水分子的距离和排列方式分别为:

固态的水:

液态的水:

气态的水:

学习活动二:阅读教材P29内容,分析水分子的运动与水的三态变化之间有什么关系?

小结:水分子的导致了水的变化。水分子,运动加快,

分子间的,水由液态变成了气态;,运动减慢,分子间的,水由气态又变回液态。

学习活动三:阅读《活动天地》描述水结冰和冰溶化的过程

水结冰:

冰化水:

任务二:认识水的天然循环

学习活动:观察P31图中水的天然循环路线,想一想,在水循环的每一环节上水分子是怎样运动的?水分子的能量如何变化?是什么原因导致了水分子能量的变化?

二、合作共建

1、你认识到在水的三态变化过程中水分子的运动情形后,你认为分子具备哪些特征?

2、采取哪些措施可以加快分子的运动?请举例说明这些措施在日常生活中有哪些应用?

三、系统总结

四、诊断评价

1、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水在天然循环过程中,发生的物理变化

B 、水在气态和液态时,分子都在不断地运动;当水在固态时,分子是不动的

C 、水的三态变化是水分子的运动速率、分子间隔和排列方式的改变造成的

D 、水蒸发时,分子获得能量,水结冰时,分子失去能量

2、当桂花盛开的时候,人们站在远处能闻到桂花香味,这一现象说明了()

A 、分子分裂成原子

B 、分子很大

C 、分子是运动的

D 、分子之间有间隔

3、下列有关水的天然循环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 、这是个物理变化

B 、这是个化学变化

D 、太阳为水提供能量 C 、这个过程中水分子的能量在不断变化

4、济南市有时经常出现缺水的现象,保护水资源是我们每个公民的义务。下列做法中,可能会造成水污染的是()

A 、生活污水经处理后再排放

B 、禁止含磷洗涤剂的使用

C 、合理使用农药、化肥

D 、在水库周边兴建造纸厂

5、如图所示,在一个透明密封的容器内,盛有一定量

的红棕色溴蒸气。现将活塞从A 处推至B 处时,看到的

现象是,活塞在外力作用下能从A 处推至B 处

说明了溴分子间。

【课后反思】

第一节水分子的运动

B A

第2课时水的人工净化(总第2课时)

设计人:金桥学校吴祥玲

【学习目标】

1、认识水在自然界的分布情况

2、知道实验室和工业净化水的方法,学会分离液体中固体杂质的方法……过滤法

3、记住纯净物和混合物的概念并会判断

【学习重点】

掌握过滤实验操作的要求

【学习过程】

一、自主学习

学习任务一:认识水在自然界的分布情况

学习活动:阅读教材P32第一自然段,说说地球上的水是怎样分布的?我们在日常生活中该怎样做?

学习任务二:水的人工净化

学生活动1:阅读教材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为什么要对天然水进行净化?

学生活动2、思考并讨论:《活动天地》中“净化黄泥水”回答下列问题

1、黄泥水的净化过程可分为、

2、过滤是把与一种方法。在过滤操作中要注意“一贴”“二低”“三靠”。其中一贴是;二低是、;三靠是、、。

3、过滤中玻璃棒的作用是。

学生活动3、阅读教材P34页,第2、3段,回答:

1、蒸发是把。

2、蒸馏是把和:。

在自来水的生产过程中要对天然水进行、、几步处理。加明矾的作用是。

学习任务三:会判断纯净物和混合物

1、由。在混合物中,各种物质都保持。

2、由、、。

二、合作共建:讨论交流下列两题

1、过滤、蒸发、蒸馏都是分离混合物的方法,三者有何不同?

2、某同学对黄泥水进行过滤后,观察发现,滤液仍然浑浊,可能的原因有哪些?

三、系统总结:

请同学们总结一下本节课的内容与收获

四、诊断评价:

1、城市中的生活用水是经自来水厂净化处理过的,其过程可表示为:取水→沉降→过滤→吸附→消毒→配水()

A 、取水

B 、过滤

C 、吸附

D 、消毒

2、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无色、无臭、清澈透明的水一定是纯净物

B 、活性炭可以吸附一些溶解的杂质,除去臭味

C 、青少年长期饮用纯净水有益健康

D 、使用硬水对生活和生产有益

3、在生产、生活中常用到下列物质,其中属于纯净物的是()

A 、碘酒

B 、不锈钢

C 、液氧

D 、石油

【课后反思】

第二节水的分解与合成

第1课时水的分解(总第3课时

设计人:金桥学校杨甲勇

【学习目标】

1、能从微观描述水的组成,体会水资源的重要作用。

2、从微观认识化学变化的实质以及分子与原子的区别,能说出分子和原子构成的常见物质。

3、了解分解反应。

【学习重点】通过水的电解认识化学反应的实质及原子

【学习过程】

一、自主学习:

学习任务一:探究水的组成。

学生活动:完成水在直流电作用下分解的实验报告。

实验名称:水在直流电作用下分解的实验

实验目的:探究水的组成

实验仪器、药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步骤和方法:

结论:1、该反应到表达式为________ _ 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叫分解反应。

3、水是由__________和___________组成的。

对结论的微观解释:

→ → +

____原子和_____原子进行了从新组合。每____个____原子结合成一个氢分子,每_____个_____原子结合成一个氧分子。很多的氢、氧分子组合成水电解器中的氢气和氧气。水发生上述变化是破坏旧分子,形成新分子的变化,因而属于

________变化,所以化学变化的实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学习任务二:探究原子的概念

有的物质是直接由原子构成的,如:铁是由________构成,铜是由________构成,金刚石是由_________构成,氦气是由_________构成。原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

性质有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二、合作共建:

分子与原子有什么关系?

三、系统总结:

四、诊断评价:

1、右图是电解水实验的简易装置图,由实验现象可以确定:A 连接电池_____极,

若A 试管得到10mL 气体,则B 试管得到______mL气体。_____

极生成的气体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_____极生成的气体可以燃

烧,发出________色火焰。该实验说明水是由_______和________

组成的。此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

2、下列反应中属于分解反应的是()

A 、硫+氧气→ 二氧化硫

B 、甲烷+氧气→ 二氧化碳+水

C 、高锰酸钾→ 锰酸钾 + 二氧化锰+氧气

加热 D 、碳酸钠+盐酸→氯化钠+水+二氧化硫点燃点燃

3、电解水的反应属于()

A 、化合反应

B 、分解反应

C 、物理变化

D 、化学变化

4、分子和原子的根本区别在于()

A 、大小不同

B 、是不是构成物质的粒子

C 、质量不同

D 、中化学反应中是否

可分

5、下列关于水的组成,叙述正确的是()

A 、水由氢气和氧气组成

B 、水由氢分子和氧原子组成

C 、水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

D 、水由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组成

【课后反思】

第二节水的分解与合成

第2课时水的合成(总第4课时)

设计人:金桥学校杨甲勇

【学习目标】

1、了解氢气第可燃性,认识氢气是一种理想的能源。

2、了解化学性质的概念,认识同种分子化学性质相同,不同种分子化学性质不同。

3、了解化合反应,并能对典型反应进行分类。

【学习重点】通过氢气燃烧认识物质的性质。

【学习过程】

一、自主学习:

学习任务一:探究氢气的可燃性。

学生活动:完成氢气在空气中的燃烧的实验报告。

实验名称:氢气在空气中燃烧

实验目的:探究氢气的可燃性

实验仪器、药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步骤和方法:

1、氢气验纯

2、在空气中点燃氢气

3、在火焰上方罩一只干燥的冷烧杯

4、观察现象,用手轻触烧杯

实验现象:________的氢气在空气中燃烧,产生______色火焰,放出

________,烧

杯壁凝结有__________。

结论:1、该反应的表达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叫化合反应。

3、水是由___________和__________组成的。

对结论的解释:试从分子变化的角度分析,氢气和氧气化合生成水的反应。

需进一步讨论的问题:

1、能否将不纯的氢气点燃?结果会怎样?

2、氢气的用途有哪些?

学习任务二:探究化学性质、物理性质的定义。

阅读课本P 40,理解化学性质、物理性质的定义。

1、_____________________叫做化学性质,如_____________。相同物质分子化学性

质________,不同物质化学性质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叫物理性质。如、__、等。

二、合作共建:

判断:水通电生成氢气和氧气,那么水是由氢气和氧气组成的。说明理由。

三、系统总结:

四、诊断评价:

1、从人类生存的环境考虑,未来理想的燃料是()

A 、煤

B 、氢气

C 、天然气

D 、汽油

2、能保持水的化学性质的粒子是()

A 、水原子

B 、水分子

C 、氢、氧原子

D 、氢、氧分子

3、鉴别氢气和氧气,可选用简便的化学方法是()

A 、分别通入水

B 、取同体积称质量

C 、用燃着的木条

D 、通过颜色观察

4、在空气中点燃氢气,并在火焰上方罩一个冷而干燥的烧杯。

?现象:氢气在空气中燃烧,产生________火焰,烧杯内壁有_______,用手触摸烧

杯壁感觉非常烫,说明反应放出了大量的热,该实验说明氢气具有的化学性质是____

?氢气作为一种新型燃料,是未来最理想的能源,这是因为__________、

______、

______________。

5、下列物质的用途,只利用其物理性质的是()

A 、氧气用于炼钢

B 、稀硫酸除锈

C 、液氮作制冷剂

D 、氮气用于填充灯泡作保护气

6、过氧化氢可以按下式分解:过氧化氢→ 水+氧气, 关于它的叙述,正确的是()

A 、过氧化氢由氢气和氧气组成二氧化锰

B 、每个过氧化氢分子由一个氧分子和一个氢分子构成

C 、过氧化氢分解过程中,它的分子破裂成原子,氧原子、氢原子不可分

D 、过氧化氢分子由氢原子和氧原子构成

【课后反思】

第三节原子的构成

第1课时原子的构成和原子中的电子(总第5课时)

设计人:吴祥玲

【学习目标】

1、认识原子的组成及核电荷数、质子数和核外电子数的关系。

2、了解原子、分子和离子的异同点和相互关系,会用原子和分子的观点说明化学反

应的发生过程。

【学习重难点】

重点:原子的组成难点:原子、分子和离子的异同点和相互关系。

【学习过程】

一、自主学习

任务1 :认识原子的结构

学习活动1:讨论交流分子和原子有什么区别?

学习活动2:近代化学之父道尔顿在200年前提出:“没有人能将原子再分”的论断。

你认为道尔顿的论断科学吗?你的的依据有哪些?

学习活动3:阅读课本第43页,认识原子的结构,完成以下思考交流以下问题:

1、观察α粒子轰击金箔实验图片,思考为什么绝大多数的α粒子能够顺利穿过金箔,

而只有极少数被反弹回来?

小结:科学实验证明,原子是由居于原子中心的和构成的。

2、原子很小,是不是不能再分了?若能分你的证据是什么?

小结:实验证明,原子核是由和构成。和的质量差不多,都

比电子的质量大的多,约为电子质量的倍。所以,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每个带一个单位的电荷,而不带电。因此,原子核所带正电荷数目等于核内质子的数目。

4、不同种原子之间有什么本质的区别?

科学证明,不同类的原子,其原子核所带的和数目都不同,同类原子的相同。

任务2、认识原子中的电子

阅读教材第45页,明确原子结构示意图表示的意义,并对电子的得失形成初步印象。尝试画出钠原子、氯原子(17个质子)的原子结构示意图,

2、电子对原子的性质的影响

分析钠原子、氯原子得失电子的可能情况:

小结:离子的概念。

二、合作共建

1、原子核带正电,核外电子带负电,而原子为什么不带电?

2、完成第46页《交流共享》比较分子、原子和离子的关系。

三、系统构建

四、诊断评价

1.一般原子的原子核()

(A )由电子和质子构成(B )由质子和中子构成

(C )由电子和中子构成(D )不能再分

2.原子里的质子数等于()

(A )中子数(B )电子数(C )中子数和电子数之和(D )核电荷数3.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是(),在化学变化中可分的微粒是()。(A )原子(B )分子(C )电子(D )原子核

4.原子和分子的根本区别在于()。

(A )体积大小不同(B )质量不同

(C )分子能独立存在,原子不能(D )在化学反应中分子可分,原子不可分

5.发现电子的科学家为()。

(A )拉瓦锡(B )汤母森(C )道尔顿(D )舍勤

6.下列关于原子的叙述正确的是()。

(A )原子一定比分子小(B )原子是不能再分的粒子

(C )一切物质都是由原子直接构成的(D )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7.一个二氧化碳分子是由两个氧原子和一个碳原子构成的。已知氧原子的质子数为8,碳原子的质子数为6,则该分子中共有个原子核、个质子和

【课后反思】

第二节原子的构成

第2 课时原子相对原子质量(总第6课时)

设计人:金桥学校吴祥玲

【学习目标】

1、加深对分子、原子、离子的认识

2、了解原子的实际质量和相对原子质量的意义,理解相对原子质量的概念。

3、认识查阅元素周期表

4、学会计算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

【学习重难点】

重点:相对原子质量的概念难点:相对原子质量的意义

【学习过程】

一、自主学习

学习任务一:比较分子、原子和离子

填写下表,对分子和原子、离子进行比较。

阅读第47页《多识一点》回答:电子非常小,可是它所“占据”的空间却非常大,它在原子核周围空间中怎样运动?

电子在核外作高速运动,与汽车在公路上奔驰、人造卫星按一定轨道绕地球旋转是不同的,它没有的轨道。我们无法知道它在某一时刻所处的位置,只能想像,电子在核外运动时就像一团云雾笼罩在原子核周围,所以形象地把它称为“ ”。

学习任务二:认识元素周期表

元素周期表共有个横行,个纵行。每个横行叫做,每个纵行叫做。查阅元素周期表,找到氧元素所在位置,可以看出氧元素在周期,族。

学习任务三:探究原子质量的表示方法

1、体会原子的质量很小,猜想能否换一种表示方法。

相对原子质量:以一种碳原子(质子数和中子数都是6)的质量的作为标准,其他跟它相比较所得的,就是这种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

计算铁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一个铁原子的质量:9.288×10-26kg )

小结:相对原子质量=

精确的相对原子质量有效数字可达八位,一般的化学计算多采用它的近似值。相对原子质量可从书后附录Ⅲ中查到。

阅读书后附录Ⅲ:相对原子质量表,查出下列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保留整数)。氢碳氧氮铁锌钙钠

二、合作共建

讨论交流相对原子是原子质量的真实质量吗?

小结①相对原子质量不是原子的,而是;

②相对原子质量是一个比值,它的SI 单位是一,符号是1(单位一般不写出)。

三、系统总结

四、诊断评价

1.已知一种原子的核电荷数,即可确定该原子内的()

A 、质子数

B 、中子数

C 、原子量

D 、最外层电子数

2.在化学变化中,必然会发生改变的是()

A 、分子的种类和数目

B 、分子中原子的种类和数目

C 、原子中原子核内质子和中子的数目

D 、一种原子变成另一种原子

3.分子与原子相比较,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 、分子中一定含有比它更小的原子

B 、分子或原子在不停地运动,彼此之间有间隙

C 、分子可分,原子不能再分

D 、分子的质量一定等于组成它的各原子质量的总和

4.原子相对质量的测量方法是:()

A 、用精密天平称量,取其质量的近似值

B 、经过精密的仪器和实验测出

C 、根据原子体积的大小排列顺序

D 、以一种碳原子质量的1/12为标准,取其相对比值

5.电子质量很小,仅相当于质子或中子质量的1/1836,所以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镁原子核有12个质子和12个中子。则镁的相对原子质量是()

A 、 12

B 、 24

C 、 12克

D 、24克

6.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分子可分,原子不可分

B 、分子质量大,原子质量小

C 、分子能构成物质,原子不能构成物质

D 、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一种微粒,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

7.已知一种碳原子质量为1.993×10-26kg ,一个A 原子质量是6.64×10-26kg 。则A 的相对原子质量是()

A 、 40

【课后反思】

第四节物质在水中的溶解度

第1课时溶解的过程(总第7课时)

设计人:金桥学校续承虎

【学习目标】

1、理解溶液的概念,知道溶液的特点、组成,会判断溶质、溶剂

2、知道一些常见的乳化现象

3、了解电离的概念和物质溶解时的能量变化

B 、 24

C 、65

D 、6.64×10-26kg

【学习重点】

1、溶液的概念及特点

2、溶质、溶剂的判断

【学习过程】

5、自主学习

学习任务一:理解溶液的概念,知道溶液的特点、组成,会判断溶质、溶剂

学习活动1、阅读教材P50页活动天地,根据食盐在水中的溶解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人教版高中必修一地理第三章第一节自然界的水循环教案

第三章地球上的水 第一节自然界的水循环 一、课标解析 课标中对本节的要求是“运用示意图,说出水循环的主要过程和主要环节,说明水循环的地理意义。”即有以下三个方面的意思:1、运用示意图,说出水循环的主要过程,即要求学生通过读图绘图归纳出水循环的主要过程。 2、水循环的主要环节,就是要求学生通过读图绘图掌握水循环的每一个环节,各环节在水循环中所起的重要作用,并思考人类对各个环节的影响会如何影响水循环。 3、说明水循环的地理意义,是本条标准的重点,要求学生通过对水循环的学习、了解并掌握水循环的意义。 二、学情分析 本节课的授课对象是高一的学生,他们的年龄都在17岁左右,这是一个由感性向理性转化、充满叛逆、矛盾和成长空间的年龄阶段。 他们已经有一定的知识储备,他们能够理解水在自然界中的存在形式。通过前面的几章的学习,尤其是太阳对地球的影响,知道了地球因为接收太阳辐射而具备温度,因而水会蒸发,因为水循环是一个自然现象,所以他们多少对水循环有一定的了解。

他们对于阅读和使用地图已掌握了一些基本技能和方法,但要在地图中能获取的地理信息进行挖掘,甚至运用多幅地图和相关资料结合分析时,他们就有难度了,因此需要通过多读图来加强和提高学生读图用图的能力。 他们对事物已具有一定的认识和判断能力,但抽象的概念、空洞的数据对他们而言是没有吸引力的。如:陆地上的水体的构成是无法通过数字来感受的,这就需要通过现实生活中的阻燃现象加以视觉化,将数据与学生所了解的事物联系起来并作形象的比较,从而使抽象的、空洞的变成切实的、能感受的。 三、教材分析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分析 本部分教学内容是高一年级必修一第三章《地球上的水》第一节《自然界的水循环》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教材先阐述水圈的概念与构成,水的各种形态在地球上分布范围及数量特点,接着说明陆地上各种水体之间具有水源互补的关系,为学习水循环垫下基础。其中教材所附的读图思考题让学生思考分析陆地水之间相互转化补给的关系,活动题让学生结合水循环原理去分析说明及解决现实中的地理问题。 教材中出现了三种水循环的概念,与“标准”要求不大符合,

凉水塔、循环水系统操作规程

凉水塔、循环水系统操作规程 本操作规程为****CNS-400型凉水塔及循环水设备的生产操作方法,要求操作人员必须按照规程进行操作以保证为生产装置输出合格的冷却水。 一、操作要求 1、凉水池及附属设备的总体检查 1.1 定期检查和确认冷却塔内全部设备部件完好、可用。 1.2 检查和确认冷却塔上塔立管阀门处于正常状态。 1.3 检查集水池内有无杂物垃圾,排污、溢流、补水管路应畅通。 1.4 定期检测循环水水质、PH值(要求载PH:8~10)。入果达不到要求,请化验室提供固碱进行调整。 2、动设备检查 2.1、开启冷却塔的上水进管道阀门,循环水上塔,并启动风机电机; 2.2、机修人员在首次开车时观察风机、电机有无异常声响,观测和记录电机电流值、风机振动值、油温值; 2.3、观察冷却塔集水池上的雨区淋水情况,是否存在明显不匀区域或水柱,如有,立刻停水断电,进入塔内对配水系统进行检查; 2.4、在塔顶风筒旁观察飘水情况,是否有明显多的水滴从风筒中逸出散落在塔顶平台上,如有,立刻停水断电,进入塔内对收水器和配水系统进行检查; 2.5、观察塔壁有无渗漏现象; 2.6、记录冷却塔上塔水温(在循环水池北侧,回水上水管上温度计读出)、出塔水温(在循环水池南侧,出水管上温度计读出),循环水泵电机电流、风机电机电流,是否符合要求,如果不符合,查找原因后再开车。 二、开车步骤 1、开启冷却塔风机,确认风机正常无噪音。 2、打开循环水池回水阀,并检查装置上各用水设备进水阀、回水阀是否全部打开。 3、确认循环水池内水质正常、水位在最低限(泵汲水口)以上。 4、开启循环水泵进口阀门,确认水已注满机头。 5、确认循环水泵油位正常,出口阀门处于关闭状态后,开启循环水泵。 6、缓慢调节出口蝶阀,使管道内压力逐渐上升,当有回水从塔顶淋下时,开大出口法,使泵出口管道压力保持0.4MPa,装置顶层供水管道压力大于0.1MPa。 7检查循环水管路沿线没有问题、循环水泵电流在额定范围内后,系统进入正常生产状态。 三、停车步骤 1、缓慢关闭循环水泵的出口阀门,逐渐降低出口管道的压力。 2、当出口管道压力减到零后,关闭循环水泵,关闭循环水泵进水阀,关闭循环水池回水阀,关闭循环水池风机。 三、运行事项 1、定时检查风扇是否运转正常,有无噪音,电机电流是否在额定范围内。 2、定时检查循环水泵是否运转正常,泵出口压力是否在正常范围内,泵运行是否有杂音,电机电流是否在额定范围内。 3、定时记录回水、供水水温,如果达不到技术要求及时通知技术部。(要求供水温度小于30℃) 4、根据供水温度调整风机的开启数量。供水温度大于27℃开启三台风机,供水温度大于25℃开启两台风机,供水温度小于20℃关掉所有风机。 4、定时测定循环水水质,要求循环水为清澈淡蓝色,PH在8~10之间。

高一地理自然界的水循环教案

第一节:自然界的水循环 【教学目的】 一、知识目标 1.使学生了解地球上有着丰富的水及水圈的概念、特点和水的重要性; 2.了解陆地水体类型及其相互关系 3.了解自然界水循环的概念主要环节及其类型及意义; 二、能力目标 1.通过教材P58图3.2,使学生能够分析出河流的补给类型和特点,思考径流的季节变化和年际变化及其原因; 2.学生运用图解方法正确表示出水循环的全过程 三、情感目标 1.认识可利用的淡水在地球水体中只占有很小的比例,理解水循环和水平衡对淡水资源更新的重要意义,牢固建立合理利用和保护水资源的思想。 2.通过自然界水循环的学习,树立事物之间普遍联系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教学重难点】 水循环的分类及过程、意义图析 【教学媒体与教具】

计算机软件、地球卫星图片、地球水体储量表、地球水储量百分比图、水循环示意图 【课时安排】 1课时 【讲授过程】 【新课导入】 出示计算机图片:地球卫星图片、太阳系九大行星图片。 请同学们看,这是人类的家园——地球,与太阳系其它大行星相比,它的最大特点是什么呢?(有丰富的水)是的,我们所居住的这颗行星,表面四分之三为水所覆盖,是一颗“水的行星”。我们这一章要学习的就是地球上的水。 【板书】第三章地球上的水 第一节自然界的水循环 【引导】水有哪些物理化学性质?(固液气三态变化、比热、胀缩、溶剂等)那么,地球上的水都存在哪里呢?(海洋、河流、湖泊、地下、冰川、沼泽、大气、生物体等)

【总结】水在地理环境中以气态、固态和液态三种形式相互转化,形成各种水体,共同构成了一个连续但不规则的圈层。这实际上就是水圈。 【板书】一、水圈 1、定义 在水的三态中,气态水数量最少但分布最广;液态水数量最大,分布次之;固态水仅在高纬、高山或特殊条件下才能存在。 【计算机显示】水圈的构成图(教材第58页图3.1)。 【引导】在地球上的各种水体中,主要包括哪些类型?其中最主要的是哪种类型?占总水量的多少? 【学生回答】地球上的水体包括海洋水、陆地水和大气水,其中海洋水是最主要的,占全球水储量的96.53%。 【引导】分布在陆地上的各种水体有哪些?(地下水、河流水、湖泊水;沼泽水、土壤水、地下水、冰川水、生物水等)在地球淡水中,主体是什么?约占淡水总量的比重?(冰川、2/3)淡水中我们较常能利用到的淡水有哪些?(河流水、淡水湖泊水、地下淡水、土壤水、生物水、沼泽水)它们能占到淡水总量的百分之多

(完整版)循环水系统操作规程资料

循环水系统操作规程 目录 1.岗位任务 (3) 2. 水冷却原理及各种使用设备的工作原理 (3) 2.1 水冷却原理 (3) 2.2 水泵的工作原理 (3) 2.3 过滤器的工作原理 (3) 3. 流程概述,工艺流程图 (4) 3.1 流程概述 (4) 3.2 工艺流程图 (5) 4. 岗位人员的工作任务和要求 (6) 4.1 在岗人员工作内容 (6) 4.2 在岗人员工作要求 (6) 5.岗位工作范围与工艺指标控制 (7) 5.1 供水范围 (7) 5.2.控制指标 (7) 6. 操作程序和操作要求 (8) 6.1 开车前准备工作 (8) 6.2 正常开车 (8) 6.3 正常运行操作 (9) 6.4 换车操作 (9) 6.5 正常停车操作 (9) 6.6 冷却塔风机的开停步骤 (10) 6.7 紧急事故的停车操作及处理 (10) 7. 异常现象的判断及事故分析处理 (12) 8. 循环水泵房的技术安全规定及劳动保护 (15) 9. 本岗位使用的设备,仪表及有关规定 (17) 9.1 循环水系统设备一览表 (17) 9.2. 机、泵停用时的保养 (18) 1.岗位任务

循环水岗位是由循环水泵,循环水管道,及水冷却设备和加药设备等组成,向生产用水单元输送具有一定温度,一定压力,一定水质要求的合格冷却水,供物料冷却及设备冷却用,以保证安全生产,提高产量,降低成本,节约水资源,提高综合经济效益。 2.水冷却原理及各种设备工作原理 2.1.水冷却原理 冷却塔内热水从上向下喷淋成小水滴,在填料表面形成水膜向下流动,空气由下而上在塔内流动,在两种介质流动的过程中热水表面与空气直接接触,通过蒸发热量,传导散热及辐射散热而使水温降低。2.2.水泵的工作原理 当泵内注满水时,叶轮在电动机的带动下旋转产生离心力,叶轮中的水在离心力的作用下被甩向外围流进泵壳。叶轮中水原占有的地方成了真空并低于水池水面的大气压力,水在这个压力差的作用下,由吸水池流入叶轮,在离心力的作用下又被甩入泵壳,这样水泵就可以不断的吸水不断的供水而完成输水任务。 2.3.旁滤器的工作原理 砂滤器过滤状态:水由水泵自冷却塔集水中抽水送至砂滤器,经由上排管 流过滤砂,水中杂质附着在滤砂上,过滤好的清水自下排管流回冷却塔集 水池。 砂滤器逆洗状态:水由水泵自冷却塔集水中抽水送至砂滤器,经由阀门自 动转换,自下排管流过滤砂,水自下向上反冲洗滤砂,将滤砂上的杂质反 冲洗,反冲洗后的污水自上排管排放至预留排污管。 3流程概述,工艺流程图 3.1.流程概述 冷却塔(两座,单塔冷却水量为5500M3/时)冷却后的冷水进入吸水池,由循环水泵(共三台,正常运行为两开一备)吸入加压后送往各用水单位的冷却设备与被冷却的物料进行热交换。热交换后的水温度升高―――称为热水(也叫循环水回水)。本循环水系统采用余压回水即经过热交换后的冷却水利用循环水泵的余压直接被送入冷却塔的布水系统中,在冷却塔内通过与空气的热交换,水的热量被空气带走,从而使水温得降低―――称为冷水并流入吸水池。水就这样循环的使用。 当冷却后的水温太高,达不到工艺指标要求时可开启塔上轴流风机使水温符合工艺指标要求(水温达29℃时开启风机)。 在循环过程中,由于设备,管线的渗漏,风吹,蒸发及为保证水质而进行的排污等,会损失一部分水量。为保证吸水池一定得液位,需不断补充一部分新鲜水―――-称为补充水,这部分水一般占循环水量的3-5%左右。 循环水系统中设有旁滤(用以降低循环水的浊度),水稳加药(保证循环水对换热设备不腐蚀,不结垢),及氯气消毒(起降低循环水系统中菌藻含量)等装置以确保循环水水质能满足用水装置安全,稳定的运行。 循环水设备运行状况,,数据采集,显示,记录均采用计算机DCS系统进行实时监控,水泵,冷却塔风机,加药间均为计算机DCS系统及现场两地开,停。 3.2.工艺流程图 见附图。 4. 岗位人员的工作任务和要求 4.1.在岗执班人员工作内容 4.1.1.加强责任心,坚守岗位做到勤检查,勤调节,精心操作,确保机泵安全运转,满足生产用水需要,并执行巡检挂牌制。 4.1.2.值班时认真操作,及时解决运行中的各种问题,生产有事及时与有关单位联系。

《水循环的过程》教案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地理(必修一)人民教育出版社 3.1.2《自然界的水循环——水循环的过程》教案 一、课标与教材分析 本节课所涉及到的课程标准是“运用示意图,说出水循环的过程和主要环节。”为了达到课标的要求,教材通过图文和活动设计,详细介绍了三种水循环,其中以海陆间循环为主,接着,以活动形式说明人类活动对水循环过程所产生的影响。根据“标准”要求,学生对于“水循环示意图”不但要能“读”,而且还要会“说”、会运用水循环的有关原理解决地理实际问题。 二、学情分析 1、学生对上一部分“相互联系的水体”这一小节内容已有学习,了解并掌握了水圈的构成以及陆地上的水体及其相互关系。 2、学生对自然界中的水循环已具有一定的生活体验和知识基础,主要问题是学生还未上升到理性的层面上进行分析,而且自然界的水循环属于全球尺度和大尺度的地理现象,学生难以理解,需要教师创设适当的情境引导学生进行新知的建构。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通过对自然界的水循环示意图的分析,了解水循环的类型,理解并说出自然界水循环的过程和环节。 2、过程与方法:通过讲解水循环的类型,培养学生归纳总结的能力;通过分析水循环示意图,培养学生从地理图表、地理现象中获取分析信息,并运用有关原理解决地理实际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内容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生活处处有地理,做学习上和生活中的有心人。 四、教学重点与难点 水循环的过程和环节 五、教学方法 读图分析法启发式教学法情境创设法 六、课时安排 15分钟 七、教学过程

八、作业布置 1、补充完善课堂上的水循环图,边绘制边解释说明。 2、水循环对我们的生活有何影响? 九、板书设计 3.1.2 水循环的过程 一、环节 蒸发蒸腾、水汽输送、凝结降水、径流、下渗 二、类型海陆间循环 海上内循环 陆地内循环 三、圈层:水圈、大气圈、岩石圈、生物圈 十、教学反思(略)

循环水系统操作规程完整

循环水系统操作规程 编制依据 一.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循环水系统设计规范 二.精细化工基地冷却塔设计技术条件 三.水科院科禹水泵厂S型水泵说明书 四.保定惠阳机械厂LF-47冷却塔风机说明书 五.北京化工实验厂供水车间循环水泵房操作法 六.WDK型非电控压力式全自动过滤器运行操作顺序 七.化工橡胶设计院精细化工基地循环水系统设计施工图

目录 1.岗位任务 (5) 2. 水冷却原理及各种使用设备的工作原理 (5) 水冷却原理 (5) 水泵的工作原理 (5) 过滤器的工作原理 (5) 3. 流程概述,工艺流程图 (6) 流程概述 (6) 工艺流程图 (7) 4. 岗位人员的工作任务和要求 (8) 在岗人员工作内容 (10) 在岗人员工作要求 (10) 5.岗位工作范围与工艺指标控制 (11) 供水范围 (11) .控制指标 (11) 6. 操作程序和操作要求 (12) 开车前准备工作 (12) 正常开车 (12) 正常运行操作 (12) 换车操作 (12) 正常停车操作 (12) 冷却塔风机的开停步骤 (12)

紧急事故的停车操作及处理 (13) 7. 异常现象的判断及事故分析处理 (15) 8. 循环水泵房的技术安全规定及劳动保护 (19) 9. 本岗位使用的设备,仪表及有关规定 (20) .循环水系统设备一览表 (20) .循环水泵 (21) .钢筋混凝土吊装冷却塔 (26) .非电控压力式全自动过滤器的运行 (35) .机、泵停用时的保养 (36) 10.循环水仪表系统 (37) 11. 循环水岗位操作纪录 (39)

1.岗位任务 循环水泵房岗位是由循环水泵,循环水管道,及水冷却设备等组成,向生 产用水部门输送具有一定温度,一定压力,一定水质要求的合格冷却水,供物料 冷却及设备冷却用,以保证安全生产,提高产量,降低成本,节约水资源,提 高综合经济效益。 2.水冷却原理及各种设备工作原理 .水冷却原理 冷却塔内热水从上向下喷淋成小水滴,在填料表面形成水膜向下流动,空 气由下而上在塔内流动,在两种介质流动的过程中热水表面与空气直接接触, 通过蒸发热量,传导散热及辐射散热而使水温降低。 .水泵的工作原理 当泵内注满水时,叶轮在电动机的带动下旋转产生离心力,叶轮中的水在 离心力的作用下被甩向外围流进泵壳。叶轮中水原占有的地方成了真空并低于 水池水面的大气压力,水在这个压力差的作用下,由吸水池流入叶轮,在离心 力的作用下又被甩入泵壳,这样水泵就可以不断的吸水不断的供水而完成输水 任务。 .过滤器的工作原理 WDK型非电控压力式全自动过滤器是利用进入过滤器体内待滤水(澄清池水或经加药混凝反应后的原水)的浮力、重力及压力为动力而自动进行进水、过滤、出水、加压、反冲排污等工作。工作水头可根据进水压力进行调节,调节范围为 1-6米,从而能充分利用进水压力,减少排污量,过滤器水的利用率≥98%。该型

水循环过程

水循环的过程 老师、同学们,大家下午好。首先我们来回顾一下上节课所学习的内容:一个是水循环的概念。水循环是指自然界的水在水圈、大气圈、岩石圈、生物圈四大圈层中通过各个环节连续运动的过程。另一个知识点是水循环的五个基本环节,分别是水汽蒸发、水汽输送、凝结降水、水分下渗、径流,而径流又可以分为地表径流和地下径流。 【径流】是指经土壤或地被物吸收及在空气中蒸发后余下的在地表流动的那部分天然降水 今天我们学习的内容还是水循环。由于水循环发生的领域不同,所以水循环也有不同的类型。水循环发生的领域有:海洋与陆地之间、陆地与陆地上空之间、海洋与海洋上空之间,发生在海洋与陆地之间的水循环是海陆间循环、发生在陆地与陆地之间的水循环是陆地内循环、发生在海洋与海洋上空之间的水循环是海上内循环。 首先来看海陆间循环的过程。海陆间循环是指海洋水与陆地水之间通过一系列过程所进行的相互转换运动,也称大循环。我们来看看海陆间循环的具体过程。不知道大家是否有这种经历,放一杯水在室外,一天后你会发现水杯中的水变少了。当然啦,排除有人把它喝了倒了这些人为因素。那是因为什么呢?是因为水被蒸发掉了。在海洋中,海洋表面的水也会蒸发,海水经过蒸发变成水汽,水汽上升到空中随着空中的气流运行,被输送到大陆上空,水汽从海洋上空到大陆上空这一环节是水汽输送。水汽到达大陆上空后,部分的水汽遇冷会释放出热量而液化成小水滴或凝华成小冰晶,当小水滴越聚越多凝结成大水滴降落到地面,这一环节我们称它为凝结降水。降落到地面上的水一部分沿地面流动,形成地表径流;一部分渗入地下,形成地下径流。而水透过地面下渗到地下的这一环节,我们称之为水分下渗。地表径流与地下径流通过江河最终回归到海洋。这一整个过程就是海陆间循环的全部过程。 这是海陆间循环的示意图,大家参照这个示意图思考一下:海上内循环和陆地内循环的过程是具体是怎样的?给大家五分钟时间思考,并在纸上画出海上内循环、陆地内循环的示意图。好,现在我们请两位同学在黑板上分别画出海上内循环、陆地内循环的示意图。有自告奋勇的同学吗?大家画完了的可以对比一下慧萍和康潮在黑板上画的示意图和自己画的示意图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 我们一起来看看这两位同学画的是否正确。首先来看慧萍画的海上内循环的示意图。海水经过蒸发变成水汽上升到空中,部分水汽在海洋上空遇冷凝结,形成降水,降落到海面。这对了没?慧萍画的是正确的。 再来看看康潮画的陆地内循环的示意图。陆地上的水经过蒸发和植物蒸腾形成水汽,随着气流上升到上空,上空的气流比陆地表面的温度要低,所以上升到上空的气流会放热、冷却凝结形成降水,降落回到陆地上。陆地内循环大家不要忽略植物蒸腾这一点。 这节课我们主要学习了水循环的三种类型以及各类型的水循环过程,留个问题给大家课后讨论:“水资源是可以更新的,所以它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你是否同意这样的观点。 好,下课!

循环水系统操作规程

循环水系统运行操作细则 1 范围 1.1. 本规程规定了利川压气站使用的循环冷却水系统的运行操作内容。 1.2. 本规程仅适用于利川压气站安装使用的循环冷却水系统的运行操作。 2 对运行人员的基本要求 2.1机组投产期间人员准备: 为保障投产运行期间循环水系统安全平稳运行,设备操作施行专人专管制度,细化至个人确保对设备有效的监控。组长:杨治国 成员:成员:一组:主李书帅副宋江峰李子奇二组:主李家祥副马东海段英奎三组:主史云冬副张鑫艾李 职责: 2.1.1组长负责循环水系统初次投运各部位流程、启停操作和维护检查,在接到值班人员汇报及时处理空压机出现的故障及隐患。 2.1.2组员负责循环水系统运行期间的巡检及日常维护,在运行期间发现机组运行发现故障或隐患应第一时间向组长汇报,同时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循环泵的切换等应急措施。

2.2 运行人员必需熟知循环水系统的工艺流程,各部件名称、代号、位置和作用。 2.3 运行人员必需熟知设备性能参数及技术数据等。 2.4 运行人员必需熟练掌握循环水系统的运行参数范围及设定值,以便检查时能够及时准确的发现问题,并及时调整。 2.5 运行人员必需熟知循环水系统中的安全技术要求及其它有关安全技术规定。 3. 循环水系统启动前的检查和准备(宋江峰、马东 海、张鑫现场操作、李书帅、李家祥检查确认) 3.1. 循环冷却水系统的管道铺设安装已完毕,管道连接阀门、计量仪表、水处理设备、水泵、冷却塔等安装完毕。循环水管路吹扫试压、清洗、预膜结束。 3.2. 循环泵、冷却塔风扇等用电设备已调试运行正常,并在低压配电室上电正常备用。 3.3. 提前注满洁净水至正常液位。(液位值是1.3米【0.6米低报】) 3.4. 检查确认循环水路与各设备接口已连接正常,无泄漏。 3.5. 检查循环泵房内软化水设备处阀门情况,打开软化水设备前后阀门BV601、BV602。 3.6. 检查机组电机、润滑油换热器及变频器循环给水、回水管上的阀门情况,打开循环给水、回水管上的阀门BV238、BV239、BV238A/B/C、BV239A/B/C、BV236A/B/C、BV237A/B/C

(整理)小学三年级科学下册《水的三态变化》案例.

水的三态变化案例第二稿 学情分析 小学三年级的学生已了解了水能发生三态变化,但不能自发的发现这些变化的条件变化,对于水的凝结、蒸发等司空见惯的现象本质还有待探究。所以,要从学生生活和已有知识基础上,设计案例,优化环节。本节内容以学生身边很熟悉的物质—水为载体,引导学生分析水的三态变化 本课的教学目标与教学内容: 能够综合分析数据;能用温度计测量水结冰时的温度;懂得交流与讨论可以引发新问题。 知道外界温度发生变化时,水会通过吸热和放热改变存在状态,知道水的冰点。 在学生认识蒸发、沸腾、凝结的基础上探究水的三态变化。 采用学生自主学习、猜想分析、合作探究等方法,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过程 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支持教学。 情感、态度、价值观: 1、认识到观测数据(证据)对科学研究的意义和价值。

【教学重点】认识到水在自然界中的各种状态可以互相转变。水在自然界不断经历着三种状态的循环变化,促进水的三态变化的原因是温度的变化。 【教学难点】对水的三态之间的相互转化做出解释。 教学过程: 活动一.水在自然界里有三种存在状态,它们是什么呢? 上节课我们知道了水可以蒸发、沸腾、凝结,那么水是通过自己的变化在自然界存在呢?出示图片(课件) 师:看过图片谁能告诉我,水在自然界的存在方式? 生:水在自然界里有三种存在方式:冰、水、水蒸气 师:那么水是怎样在自然界里循环呢?出示图片(课件)

生:也是经过冰、水、水蒸气的变化来实现的。 师:是不是可以说水有三种形态呢? 生:是 师:那么分别是什么形态? 生:固体-液体-气体 活动二:小探究 师:我们知道了水有三种形态,那么它们是怎样变化呢?展示课件师:冬天的时候,室外的湿衣服结了冰也会慢慢变干。衣服里的水经历了哪些形态的变化? 生:首先是液体,然后变成固体,同时蒸发后都会变成水蒸气。师:我们再看一段课件,思考:水为什结冰? 生:(观看) 师:谁能告诉我影响水的三态变化的因素? 生:温度。 师:出示三态变化图

循环水系统水处理加药细则

循环水系统 | 水处理加药人员日常工作细则 水处理加药人员日常工作细则 一、加药人员操作规程 1、加药原则 (1)必须准确、按时、按量进行加药; (2)采用间断排污时,应在排污之后加药; (3)每次在配药前,均需将配药桶冲洗干净后,才能将药剂倒入配药桶中,且将药剂加完后均需对配药桶冲洗2~3次; (4)如采用两种杀菌灭藻剂应交替投加,且加入时间间隔均匀分布; (5)加入杀菌灭藻剂的当天不投加阻垢缓蚀剂; (6)详细记录日常加药情况及排污置换情况。 2、加药方式 根据系统现状和药剂特性,可将杀菌灭藻剂直接加入集水池中。阻垢缓蚀剂的加药方式为:在循环冷却水集水池旁配置一配药槽,配药槽上部有补水管,下部有排污口,药剂加入配药槽中用补充水稀释后,用计量泵连续均匀地逐渐加入集水池中. 3、加药位置 药剂加入集水池中不要靠近排水口,以免药剂不进入循环水系统就被直接排走;药剂在池中要有一个混合的时间,使其混合均匀;不要靠近某一台泵的入口加药,这样会造成药剂浓度分布不均匀。 4、加药方法

(1)阻垢缓蚀剂的加入方法:按量将药剂加入已洗净的配药桶中,在不断搅拌下加入补充水将药剂稀释3~5倍左右(稀释的目的是为了平衡加药时间,根据需要也可以不稀释),搅拌混匀后,开启加药泵调节加药阀,使药剂连续均匀地加入集水池中,并控制在20~24小时以内加完。 (2)杀菌灭藻剂的加入方法:采用冲击间歇式投加方式进行操作,按量将药剂直接加入集水池中,使循环水在一段时间里保持相当的药剂浓度,从而获得最有效的杀生和剥离效果。 5、注意事项 (1)将水处理药剂按牌号整齐堆放于库房中,以免混淆、错用。 (2)需根据水质化验结果(浓缩倍数、浊度、总磷)与循环水控制指标及加药表进行对照,按要求进行排污、置换或加药操作。 (3)加药人员在进行操作时,应穿戴好防护用品,避免药剂与皮肤和眼睛直接接触。如果不慎将药剂与皮肤接触,应立即用大量清水进行冲洗干净。 (4)投加水处理药剂的方法,需严格按有关要求执行,并做好安全生产工作。 二、循环冷却水运行操作控制 1、根据每天水质分析化验结果,对排污水量、补充水量及加药量进行必要的控制,使之达到要求指标。

2019最新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第3章第一节《自然界的水循环》教案

2019最新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第3章第一节《自然界的水循环》 教案 一、课标解析 了解水圈内的各种水体类型的数量和分布,了解淡水有限性,增强合理用水的意识. 理解陆地水体之间的相互关系,通过水体的相互关系,加深对地理现象相互联系的理解. 掌握水循环的概念、领域、类型、环节和地理意义,根据人类活动与水循环的关系,调整自己的作为,趋利避害。 二、主干知识梳理 存在形态:、、 , 分布最广、数量最少的是 ,分 布最少,数量居中的是__。 相互联系存在空间:、、 ,海洋水是最主要的 的水体陆地水:地表水从运动更新的角度看,陆地水的各种水体之间具 有的关系。 自然 界的概念:指自然界的水在、、、四大圈层中通 过各个连续运动的水循环过程。 水循环时空特点: 动力:、重力能等 水循环的环节:、、、、下渗 过程和意义类型:、陆地内循环、海上内循环 意义:维持全球水量平衡,更新陆地淡水资源:在水循环这个系统 中,水在连续不断地、 ,使地球上的各种 水体处于不断的状态,并维持了全球水 的。 调节全球的热量平衡:水循环对地表太阳辐射能起着、 和作用,缓解了不同纬度的平衡。 塑造地表形态:水循环是自然界最富作用的循环运动, 不断地表形态。 三、典题解析 [例1](03年地理)水循环是地球表层最为活跃,影响最为深刻的动力过程之一。地球上没有水,也就没有生命。请回答下列两题: (1)古诗云“黄河之水天上来”,从河水补给角度可理解为。 古诗曰“百川归大海,何日复西归”。从水循环角度理解,通过环流实现水汽输送,形成水的海陆间循环。 (2)在全环水循环中,陆地水主要通过方式进入到大气层中。 解析:(1)题借用古诗句考查河流补给来源以及形成陆地径流雨水补给的原因。黄河流域河水补给形式上有多种形式,但是降水补人是主要方式。陆地上地表径流主要通过大气环流(含季风环流)实现水汽输送和以降水的形式补充地表水。 (2)题主要考查水循环的环节等知识,应扣住“陆地水进入大气层”这一环节进行分析。答案:(1)雨水是主要补给季风(2)蒸发、植物蒸腾作用

循环水系统操作规程

南京协鑫热电有限公司循环水系统 操作规程 1.循环冷却水中各项控制指标:(参照GB50050-95编制) 2.标准值所定指标系参照国标GB50050-95以及系统的具体情况而制定,随着季节的变化允许水质标准有相应变化。 3.系统要调节补充水和排水为连续状态,使之达到一种动态平衡,从而保证系统稳定运行,不能单纯为节水而长期不排水。 4.当系统pH大于9或总碱度大于500 mg/L时,需对系统加酸调节。

5.当系统浊度大于10mg/L或总铁大于1mg/L时,加大系统补、排水量,降低系统浊度或总铁到指标范围,再减小系统补、排水量,使系统浓缩运行。 6.当Cl-超标时,应当优先满足Cl-的控制指标,加大系统补、排水量,降低Cl-到指标范围。 7.当系统Ca2+大于500mg/L时,加大系统补、排水量,降低系统Ca2+到指标范围, 8. 浓缩倍数是根据Ca2+据计算,用循环水的Ca2+除以补水的Ca2+。浓缩倍数现设定为3.0-4.0,以后根据系统实际情况再作相应调整。浓缩倍数小于3.0时减小系统补、排水量;浓缩倍数大于4.0时,加大系统补、排水量。 9.阻垢缓蚀剂ZH376KS加入量要根据系统中有机膦含量在4~6之间而确定,适时根据计算而调整加药泵调节旋钮,现暂定为100kg/天。当系统有机膦含量大于6mg/L,适当降低加药量,当有机膦含量小于4mg/L,适当加大加药量。 10. 杀菌灭藻工作根据菌藻的孳生情况和细菌总数分析结果进行安排。 11. 循环水系统每周取样分析一次(细菌总数每月分析一次),并提供水质分析报告。 南京科盛环境工程有限公司

2008年8月15日

水的三态变化(三年级)

环保教案 【课题】三年级科教版水的三态变化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水在自然界有各种形态——云、雾、雨、露、霜、雪、冰、水蒸气……即水在自然界同时以液态、固态和气态存在。 2、水在自然界不断经历着三种状态的循环变化,促进水的三态变化的原因是温度的变化。 过程与方法: 1、回忆或观察水在自然界的各种形态——云、雾、雨、露、霜、雪、冰、水蒸气……讨论它们之间变化的原因和条件。 2、寻求水的气态和固态之间变化的证据,尝试自主设计水的气态和固态之间变化的观察实验活动。 3、分析水的各种状态之间变化的过程,整理概括水的三态变化规律。 4、思考有关自然界水的相关问题,并尝试用“水的三态循环”对这一现象做出解释。 情感、态度、价值观: 1、认识到观测数据(证据)对科学研究的意义和价值。 2、初步认同物质是不断变化的。 3、初步建立物质不灭的观点。 【教学重点】认识到水在自然界中的各种状态可以互相转变。 【教学难点】对水的三态之间的相互转化做出解释。 【教学准备】 小组:水形态变化的过程及发生变化的条件讨论记录表,玻璃杯1只,冰块1杯,食盐 全班:云、雾、雨、露、霜、雪、冰等自然现象的图片或影像资料。 【教学过程】 一、水的各种形态

1、师:在将近一个星期的学习以来,我们一直在学习水,谁来说说你有什么收获吗? 师生交流 师:刚才的交流中提到水在自然界中有多种状态,大家一起先来看几张图片和一些视频。(课件展示) 2、师:刚才的图片是水在自然界存在的几种形式。你能根据生活经验说说你所知道的云、雾、雨、露、霜、雪、冰吗,可以小组讨论一下,试着把P57 的表格填好。 3、学生讨论交流。(基本答案如下:) 水形态变化的过程及发生变化的条件 (这些条件也许很多学生想不到,特别是霜和雪,答不出来的也可以先不填,在学了下一个环节之后再回过来回答也可以。) 二、水的三态循环 1、小结:我们刚才通过的讨论和前面几课的实验和观察,发现了液态的水能凝固成固态的冰,固态的冰会融化成液态的水,液态的水会蒸发成气态的水蒸气,气态的水蒸气又会凝结成液态的水。

第1节自然界的水循环练习题

第1节自然界的水循环练习题 第三第一节 一、单项选择题 1.下图表示海陆间水循环示意图,甲地为海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受人类活动影响最明显的环节是① B.环节②与气流上升有关 .环节③与地形起伏无关 D.环节④使甲地增温 答案 B 解析由此图表示海陆间水循环,且甲地为海洋,可知乙地为陆地,①为水汽输送,②为降水,③为径流,④为蒸发。水汽输送这一环节人类基本无法改变,径流与地形起伏有较大关系,蒸发要吸收热量,故会使甲地降温,降水的形成一般与气流上升气温降低有关。 (2014•潍坊高一质检)下图为我国某河流年径流量变化统计图,读图回答2~3题。 2.该河流最主要的水补给是( ) A.大气降水B.地下水 .冰雪融水D.湖泊水 3.该河流可能是我国的( )

A.珠江B.塔里木河 .松花江D.长江 答案 2. 3.B 解析该河径流量小,随气温变化而变化,其补给方式应为冰雪融水,可能是我国的塔里木河。 4.下列地理现象中,仅属于陆地内循环的是( ) ①黄河下游山东境内冬季和春季的凌汛 ②夏季,天山和帕米尔高原的冰雪融水汇入塔里木河,形成丰水期 ③新疆地区的坎儿井,引冰川积雪融水灌溉农田 ④所有流经热带沙漠地区的河流 A.①②B.②③ .②④D.③④ 答案 B 解析黄河凌汛是外流河上的自然灾害,属海陆间循环;塔里木河属内流河,不注入海洋,只参与了陆地内循环;坎儿井引高山冰雪融水灌溉,水也不注入海洋,也只参与了陆地内循环;并不是所有流经沙漠地区的河流都不注入海洋(如尼罗河),也就不一定只参与陆地内循环。 读下面我国华南某河流下游剖面图,回答5~6题。 5.下列四幅图中能正确反映河流水位与地下水位关系的是( )

循环水系统操作规程

循环水系统操作规程 1、岗位任务 循环水系统是由循环水泵、循环水管道、水冷却设备及加药设备等组成,向生产用水单元输送具有一定温度,一定压力,一定水质要求的合格冷却水,供物料冷却及设备冷却用,以保证安全生产,提高产量,降低成本,节约水资源,提高综合经济效益。 2、水冷却原理及各种设备工作原理 2.1 水冷却原理 冷却塔内热水从上向下喷淋成小水滴,在填料表面形成水膜向下流动,空气由下而上在塔内流动,在两种介质流动的过程中热水表面与空气直接接触,通过蒸发热量,传导散热及辐射散热而使水温降低。 2.2 浅层介质过滤器的工作原理 水流从过滤器进口流入,经过滤网后从出口流出,杂质颗粒不断地在滤网内表面积聚,滤网内外会产生压力差,当压差达到0.05MPa时,压差开关就会传递电信号到电控箱控制盘,控制盘启动电机,同时打开排污阀,电机带动滤网内部的清洗轴旋转,清洗轴上装有不锈钢丝刷和吸咀。当清洗轴旋转时,杂质颗粒被转动的刷子从滤网上刷下然后由吸咀吸入到清洗轴管子中再经排污管和排污阀排出。 3、流程概述 冷却塔冷却后的冷水进入吸水池,由循环水泵(共四台,正常运行为三开一备)吸入加压后送往各用水单位的冷却设备与被冷却的物料进行热交换。热交换后的水温度升高―称为热水(也叫循环水回水)。本循环水系统采用余压回水即经过热交换后的冷却水利用循环水泵的余压直接被送入冷却塔的布水系统中,在冷却塔内通过与空气的热交换,水的热量被空气带走,从而使水温得降低―称为冷水并流入吸水池。水就这样循环的使用。 当冷却后的水温太高,达不到工艺指标要求时可开启塔上轴流风机使水温符合工艺指标要求(水温达29℃时开启风机)。 在循环过程中,由于设备、管线的渗漏、风吹、蒸发及为保证水质而进行的排污等,会损失一部分水量。为保证吸水池一定得液位,需不断补充一部分新鲜水―称为补充水,这部分水一般占循环水量的3~5%左右。 循环水系统中设有旁滤(用以降低循环水的浊度),水稳加药(保证循环水对换热设备不腐蚀,不结垢),及氯气消毒(起降低循环水系统中菌藻含量)等装置以确保循环水水质能满足用水装置安全,稳定的运行。

循环水系统操作规程完整

、、、、 循环水系统操作规程 编制依据 一.中华人民共与国建设部循环水系统设计规范 二.精细化工基地冷却塔设计技术条件 三.水科院科禹水泵厂S型水泵说明书 四.保定惠阳机械厂LF-47冷却塔风机说明书 五.北京化工实验厂供水车间循环水泵房操作法 六.W DK型非电控压力式全自动过滤器运行操作顺序 七.化工橡胶设计院精细化工基地循环水系统设计施工图 目录 1. 岗位任务 (5) 2、水冷却原理及各种使用设备的工作原理 (5) 2、1 水冷却原理 (5) 2、2 水泵的工作原理 (5) 2、3 过滤器的工作原理 (5) 3、流程概述,工艺流程图 (6) 3、1 流程概述 (6) 3、2 工艺流程图 (7) 4、岗位人员的工作任务与要求 (8) 4、1 在岗人员工作内容 (10) 4、2 在岗人员工作要求 (10)

5.岗位工作范围与工艺指标控制 (11) 5、1 供水范围 (11) 5、2、控制指标 (11) 6、操作程序与操作要求 (12) 6、1 开车前准备工作 (12) 6、2 正常开车 (12) 6、3 正常运行操作 (12) 6、4 换车操作 (12) 6、5 正常停车操作 (12) 6、6 冷却塔风机的开停步骤 (12) 6、7 紧急事故的停车操作及处理 (13) 7、异常现象的判断及事故分析处理 (15) 8、循环水泵房的技术安全规定及劳动保护 (19) 9、本岗位使用的设备,仪表及有关规定 (20) 9、1. 循环水系统设备一览表 (20) 9、2. 循环水泵 (21) 9、3. 钢筋混凝土吊装冷却塔 (26) 9、4. 非电控压力式全自动过滤器的运行 (35) 9、5. 机、泵停用时的保养 (36) 10、循环水仪表系统 (37) 11、循环水岗位操作纪录 (39) 1、岗位任务

人教版高中必修一地理 第三章第一节自然界的水循环教案

课题名称:水循环的过程和意义 一、课标分析 课标要求:运用示意图,说出水循环的过程和主要环节,说明水循环的地理意义。 课标解读:此标准突出示意图在地理学习中的应用,让学生能够充分利用示意图挖掘构成水循环的环节以及理解这个过程。最终从理论落实到现实中水循环的进行对我们的地理环境产生的影响。 二、教材分析 教材通过自然界中各种水体之间的联系,展开对自然界水体的分类、分布、以及各类水的占全球水量的百分比等方面的认识。对自然界水体有了初步的认识后,需要让学生理解水在自然界中的动态平衡过程,也就是水的循环过程。最终,落实到对现实产生的意义。水循环比较抽象,但生活中水随处可见,在学习中可以通过水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学习中应该重视相关资料、图表、板书、课件等辅助资料的运用。通过图表,对水体的主要形态及其对应含量有系统的把握。其次,适当运用有关有关水体的资料,充实课堂,让课堂能处处与生活结合。由于,水循环过程比较抽象,所以过程的示意最好借助板书,可以一边画出各个环节,一边讲解过程;用动画展示也可以,比较直观形象。 三、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1.了解水圈的构成;理解陆地上各种水体之间的相互关系;

2.了解水循环的概念并能说出水循环的各个环节; 3.掌握海路之间、海海之间、陆陆之间的水循环过程;理解水循环对地理环境的意义以及人类通过干预水循环的环节怎么影响水循环。过程与方法:1.通过学习水循环的知识,能够绘制“海陆间水循环示意图“,并用简练的语言表述分析水循环的过程和意义; 2.通过学习水循环的运动转化与更新规律,能够让学生解决与之相关的一些实际问题,用理论指导实践,并培养学生知识迁移的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增强学生对水资源的忧患意识,树立科学的资源观,养成节约用水的好习惯; 2.认识自然界的水是动态平衡的,认识自然界的万物是不断变化运动的,从而受到辩证唯物主义教育。 四、教学重难点 重点:水循环的过程;水循环的意义以及人类对水循环的干预。 难点:水循环的意义以及人类对水循环的干预。 五、教学方法 读图分析讨论法、案例教学法、自主合作探究,比较法 六、教学媒体 多媒体教学设备、课件 七、课时安排 1课时 八、教学过程: 1.水循环的类型和过程

循环水系统操作规程完整

循环水系统操作规程完 整 -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循环水系统操作规程 编制依据 一.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循环水系统设计规范 二.精细化工基地冷却塔设计技术条件 三.水科院科禹水泵厂S型水泵说明书 四.保定惠阳机械厂LF-47冷却塔风机说明书 五.北京化工实验厂供水车间循环水泵房操作法 六.WDK型非电控压力式全自动过滤器运行操作顺序 七.化工橡胶设计院精细化工基地循环水系统设计施工图

目录 1.岗位任务 (5) 2. 水冷却原理及各种使用设备的工作原理 (5) 2.1 水冷却原理 (5) 2.2 水泵的工作原理 (5) 2.3 过滤器的工作原理 (5) 3. 流程概述,工艺流程图 (6) 3.1 流程概述 (6) 3.2 工艺流程图 (7) 4. 岗位人员的工作任务和要求 (8) 4.1 在岗人员工作内容 (10) 4.2 在岗人员工作要求 (10) 5.岗位工作范围与工艺指标控制 (11) 5.1 供水范围 (11) 5.2.控制指标 (11) 6. 操作程序和操作要求 (12) 6.1 开车前准备工作 (12) 6.2 正常开车 (12) 6.3 正常运行操作 (12) 6.4 换车操作 (12) 6.5 正常停车操作 (12) 6.6 冷却塔风机的开停步骤 (12)

6.7 紧急事故的停车操作及处理 (13) 7. 异常现象的判断及事故分析处理 (15) 8. 循环水泵房的技术安全规定及劳动保护 (19) 9. 本岗位使用的设备,仪表及有关规定 (20) 9.1.循环水系统设备一览表 (20) 9.2.循环水泵 (21) 9.3.钢筋混凝土吊装冷却塔 (26) 9.4.非电控压力式全自动过滤器的运行 (35) 9.5.机、泵停用时的保养 (36) 10.循环水仪表系统 (37) 11. 循环水岗位操作纪录 (39)

科学活动:水的三态变化

主题教育:有趣的现象 健康活动:水的三态变化 备课者:焦颖执教者:授课时间:活动目标:1、感知水的三态变化,学会观察实验过程,能用语言描述观察到的现象。 2、引导幼儿体验探索与发现的乐趣。 活动重点:感知水的三态变化,学会观察实验过程 活动难点:能用语言描述观察到的现象。 活动准备:1、课件:《小水滴旅行记》 2、幼儿操作:《小水滴旅行记》、《设计节约用水标志》 3、冻有小玩具的冰块若干、酒精灯、烧杯、火柴、热水、玻璃板。 活动过程: 一、谈话导入 1、师:小朋友,在炎热的夏季,你们最喜欢吃什么避暑? (引导幼儿说出冰糕、雪糕等) 师:请幼儿说说喜欢吃的原因。 (幼儿自由讨论交流) 2、师幼共同小结:因为雪糕、冰糕等很凉,既凉快又解渴。 二、感知、讨论 1、教师把冰块发给每位幼儿,请幼儿摸一摸,感受一下冰,并 说说冰的特点。 2、引导幼儿思考:冰是怎样形成的? 3、教师小结:水遇冷变成冰。当温度降到0度以下时,液态的水就 会变成冰,并不能流动。 四、游戏:冰中取宝 1、出示冰中的玩具引导幼儿讨论:怎样取宝 师:谁能帮助老师把冰中的玩具取出来?(激趣) 2、幼儿尝试用自己的方法取宝。 3、幼儿思考:如果把冰块放进热水里,是否能更快地取出玩具?

4、幼儿操作实验,观察冰变成水的过程。 五、实验 1、加热实验 教师:并加热变成水,水加热后又会变成什么呢? 教师操作:把冰倒入烧杯中,用酒精灯加热,引导幼儿观察水变 成水蒸气的过程。 2、遇冷实验 请幼儿把手放在水蒸气的上方(不要离得太近,以免烫伤),直 观感知水蒸气是热的。 3、教师出示玻璃板,让幼儿触摸,直观感知玻璃板是凉的。 讨论:白色上升的气体是什么?(引导幼儿说出水蒸气)水蒸气 遇到凉的玻璃板会发生什么变化? 4、教师把玻璃板放置水蒸气的上方,请幼儿观察水蒸气变成水的过 程,幼儿观察并用语言描述自己观察到的现象。 六、欣赏 请幼儿欣赏《小水滴旅行记》,进一步理解水的三态变化。 七、操作 指导幼儿完成《小水滴旅行记》(《幼儿操作),按照小水滴旅 行的过程做出标志,进一步理解水的三态变化。 活动拓展: 在活动去完成《设计节约用水的标志》操作卡,将节约标志粘贴 在盥洗室内,提示幼儿要珍惜水资源,生活中做到节约用水。活动反思: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