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肠道屏障功能分析开展临床意义

肠道屏障功能分析开展临床意义

肠道屏障功能分析开展临床意义
肠道屏障功能分析开展临床意义

肠道屏障功能分析开展临床意义

郑佳扬(广州医科大)编著

肠道是脏器中唯一腔道内有大量细菌滋生的器官,不仅是消化吸收器官,而且是集内分泌、免疫、屏障等功能为一体的重要器官。生理条件下,肠道在消化、吸收各种营养物质的同时又能将细菌及其代谢产物抑制于肠道内,阻止细菌及毒素不侵入血液及组织中,不引起疾病,这有赖于肠道的屏障功能的完整。

当肠黏膜屏障损伤时,肠道中的微生物和内毒素等便可突破肠黏膜屏障,进入血液引起细菌内毒素移位,促进肠源性感染的发生,甚至发展为全身性炎症反应综合症或多器官功能衰竭。因此Carrico(1986年)等人提出“肠道是多器官功能衰竭的启动器官”,Wilmore(1988年)也提出在创伤、手术后患者“肠道是应激的中心器官”。近30年越来越多的基础和临床研究证实了以上观点,并明确了肠屏障损害在多脏器功能衰竭发生发展中的重要作用,与患者预后息息相关。所以说“肠道是多器官功能衰竭的启动器官,而阻断肠源性感染是预防多脏器功能衰竭的重要途径“。

在美国,近年来平均每年由于肠屏障功能障碍引起的脓毒症和脓毒症相关的多脏器功能衰竭患者约为10万人,占多脏器功能衰竭总发生率的42%,在我国,2003~2006年平均每年由肠屏障功能障碍引起的多脏器功能衰竭占其总发生率的40.5%,病死率为67%(张淑文等;中国危重病急救医学2007; 19: 2-6.)。2012年,我国合并多器官功能障碍的重症患者超过1000万,病死率是发达国家的1倍以上。早在上世纪80年代,国外有学者提出肠道是多脏器功能衰竭的始动环节和核心器官。现已明确,创伤、休克、大面积烧伤、严重感染等重大疾病可造成肠道缺血缺氧,导致肠道黏液、细菌、肠道淋巴液成分和肠粘膜紧密连接分子的改变,造成了肠道机械屏障、化学屏障、免疫屏障和生物屏障的损害,在此基础上,细菌和内毒素易位入血,造成过度的炎症反应和远隔脏器功能损害,其共同的病理生理路径为“肠屏障损害-过度炎症反应/肠源性感染-多脏器功能衰竭”。

由此可见,肠屏障功能损害是重大疾病的“二次打击”,最终导致多脏器功能衰竭。因而选择适当的检测指标,建立正确有效的肠屏障功能监测方案,对维护机体健康具有重要意义。

目前,在临床上由于缺乏成熟的胃肠道屏障功能评价和胃肠道消化吸收功能评价的技术和产品,临床医生无法确定患者是否可使用肠内营养治疗以及使用何种肠内营养制剂,致使我国肠外营养制剂与肠内营养制剂的使用比例达到8:2,而国外是2:8。开展肠屏障功能分析项目,对肠屏障功能进行有效监测,对于促进我国临床营养学科的建设,促进我国临床营养诊断产业的发展,进而减轻群众的医疗负担,促进我国医疗卫生体制的改革,具有重要意义。

肠道屏障功能分析开展临床意义

肠道屏障功能分析开展临床意义 郑佳扬(广州医科大)编著 肠道是脏器中唯一腔道内有大量细菌滋生的器官,不仅是消化吸收器官,而且是集内分泌、免疫、屏障等功能为一体的重要器官。生理条件下,肠道在消化、吸收各种营养物质的同时又能将细菌及其代谢产物抑制于肠道内,阻止细菌及毒素不侵入血液及组织中,不引起疾病,这有赖于肠道的屏障功能的完整。 当肠黏膜屏障损伤时,肠道中的微生物和内毒素等便可突破肠黏膜屏障,进入血液引起细菌内毒素移位,促进肠源性感染的发生,甚至发展为全身性炎症反应综合症或多器官功能衰竭。因此Carrico(1986年)等人提出“肠道是多器官功能衰竭的启动器官”,Wilmore(1988年)也提出在创伤、手术后患者“肠道是应激的中心器官”。近30年越来越多的基础和临床研究证实了以上观点,并明确了肠屏障损害在多脏器功能衰竭发生发展中的重要作用,与患者预后息息相关。所以说“肠道是多器官功能衰竭的启动器官,而阻断肠源性感染是预防多脏器功能衰竭的重要途径“。 在美国,近年来平均每年由于肠屏障功能障碍引起的脓毒症和脓毒症相关的多脏器功能衰竭患者约为10万人,占多脏器功能衰竭总发生率的42%,在我国,2003~2006年平均每年由肠屏障功能障碍引起的多脏器功能衰竭占其总发生率的40.5%,病死率为67%(张淑文等;中国危重病急救医学2007; 19: 2-6.)。2012年,我国合并多器官功能障碍的重症患者超过1000万,病死率是发达国家的1倍以上。早在上世纪80年代,国外有学者提出肠道是多脏器功能衰竭的始动环节和核心器官。现已明确,创伤、休克、大面积烧伤、严重感染等重大疾病可造成肠道缺血缺氧,导致肠道黏液、细菌、肠道淋巴液成分和肠粘膜紧密连接分子的改变,造成了肠道机械屏障、化学屏障、免疫屏障和生物屏障的损害,在此基础上,细菌和内毒素易位入血,造成过度的炎症反应和远隔脏器功能损害,其共同的病理生理路径为“肠屏障损害-过度炎症反应/肠源性感染-多脏器功能衰竭”。 由此可见,肠屏障功能损害是重大疾病的“二次打击”,最终导致多脏器功能衰竭。因而选择适当的检测指标,建立正确有效的肠屏障功能监测方案,对维护机体健康具有重要意义。 目前,在临床上由于缺乏成熟的胃肠道屏障功能评价和胃肠道消化吸收功能评价的技术和产品,临床医生无法确定患者是否可使用肠内营养治疗以及使用何种肠内营养制剂,致使我国肠外营养制剂与肠内营养制剂的使用比例达到8:2,而国外是2:8。开展肠屏障功能分析项目,对肠屏障功能进行有效监测,对于促进我国临床营养学科的建设,促进我国临床营养诊断产业的发展,进而减轻群众的医疗负担,促进我国医疗卫生体制的改革,具有重要意义。

肠黏膜屏障

Wilmore等曾把肠道称作是外科患者应激反应的中心器官之一。近年来研究表明,肠道是人体最大的外周免疫器官,肠黏膜间质中的T 淋巴细胞和浆细胞在抗原刺激下产生大量的分泌型S-IgA,这种局部免疫反应构成肠黏膜屏障的第一道防线;若抗原物质穿过肠壁进入门静脉或淋巴管,到达肝脏或肠系膜后,肠壁和肠系膜的淋巴组织及肝、脾内网状内皮系统可起到吞噬和解毒作用,此为免疫屏障的第二道防线。在免疫系统受损时,侵入的细菌及内毒素进入体循环和组织。临床研究亦显示在创伤、手术、饥饿、长期全胃肠外营养(TPN)时肠黏膜屏障功能减弱,肠黏膜的通透性增大,导致细菌移位、内毒素血症,直至败血症,最终的结果便是肠衰竭直至多器官衰竭而危及生命。因此,了解肠内营养(EN)与肠屏障功能的关系有着非常重要的临床意义。 1 肠黏膜屏障的生理组成与作用 正常人体的肠黏膜屏障由肠黏膜上皮、肠道内正常菌群、肠道内分泌物和肠相关免疫细胞组成,正常情况时肠黏膜表面生长着大量的厌氧菌,肠黏膜细胞主要是柱状上皮细胞及少量的杯状细胞,内分泌细胞及Paneth细胞。近年来,国外学者还发现肠道内还存在着一种M细胞,它是肠壁上唯一具有通透性的上皮细胞,抗原、细菌、病毒可通过这一薄弱环节侵入体内。正常肠屏障功能的维持依赖于由胃肠相关淋巴组织产生的特异性的分泌型免疫球蛋白S-IgA,以及非特异性的机械和化学屏障,如胃酸、蠕动、肠上皮紧密连接、黏液、消化酶和正常菌群等。维持正常的上皮细胞能防止经上皮的细菌移位,保

护好紧密连接能防止经细胞旁通道的细菌移位。肠黏膜约有500万个绒毛,总面积约10m2,在某些情况下是细菌及毒素侵入人体的危险通道。当机体应激反应过度或失调,可首先使肠道黏膜屏障的完整性遭到破坏,肠黏膜通透性增高,使原先寄生于肠道内的细菌和内毒素穿越受损的肠道黏膜,大量侵入正常情况下是无菌状态的肠道以外的组织,如黏膜组织、肠壁、肠系膜淋巴结、门静脉及其他远隔脏器和系统,发生细菌(内毒素)移位,进入血液循环中的细菌和内毒素又反过来再作用于肠黏膜,进一步加重肠黏膜屏障受损,导致肠道黏膜通透性继续增高,如此形成了恶性循环,甚至发生全身炎性反应综合征(SIRS)和多器官系统功能衰竭(MOSF)。 2 肠黏膜屏障损伤的原因 2.1 肠黏膜通透性增高肠黏膜通透性是指肠道黏膜上皮容易被某些分子物质以简单扩散的方式通过的特性。临床上肠黏膜通透性主要是指分子量>150的分子物质对肠道上皮的渗透。严重感染、创伤、大面积烧伤、急性胰腺炎等均可导致肠黏膜屏障受损。早在肠道黏膜形态学出现明显变化之前,肠黏膜通透性增高已经发生,故肠黏膜通透性增高可反映早期肠道黏膜屏障的损害。目前认为,多种细胞因子(cytokines)均可引起肠黏膜通透性增高,其中包括内毒素、肿瘤坏死因子(TNF)、γ-干扰素、白细胞介素-1(IL-1)、白细胞介素-2(IL -2)、血小板激活因子(PAF)和一氧化氮(NO)等。内毒素可使肠黏膜上皮细胞的超微结构发生病理改变,通过损伤细胞内支架系统而破坏细胞间紧密连接,从而导致肠黏膜通透性增高。TNF增加肠上皮通透性可能

肠道粘膜屏障的构成及功能

肠道粘膜屏障的构成及功能 、尸■、亠 前言 人体肠道内栖息着大量的正常微生物,这些微生物在长期进化过程中和宿主形成了共生关系。正常情况下并不损害机体继康,这完全依赖于机体完整的肠道粘膜屏障功能。肠道粘膜屏障主要由机械屏障、免疫屏障、化学屏障和生物屏障四部分组成,这些功能分别有相应的结构基础,是防止肠道内有害物质和病原体进人机体内环境,并维持机体内环境稳定的一道重要屏障。以上任何一方面损害均可能造成细菌及内毒素易位。 1. 肠道屏障的构成肠道屏障功能是指正常肠道具有较为完善的功能隔离带,可将肠腔与机体内环境分隔开来,防止致病性抗原侵入的功能。肠道屏障包括机械、化学、生物及免疫屏障。 1.1 机械屏障 由肠道粘膜上皮细胞、细胞间紧密连接等构成,肠上皮由吸收细胞、杯状细胞及潘氏细胞等组成,细胞间连接有紧密连接、缝隙连接、黏附连接及桥粒连接等,尤以紧密连接最为重要。紧密连接主要由紧密连接蛋白组成,包括咬合蛋白(occludin) 、闭合蛋白(claudi n) 家族、带状闭合蛋白(zo nula occlude ns , ZO)家族、连接黏附分子(junctional adhesion molecule , JAM)等。广义的机械屏障还包括肠道的运动功能,肠道的运动使细菌不能在局部肠黏膜长时间滞留,起到肠道自洁作用。 吸收细胞侧面和质膜在近肠腔侧与相邻的细胞连接形成紧密连接复

合体,只允许水分子和小分子水溶性物质有选择性通过。潘氏细胞具有一定的吞噬细菌的能力,并可分泌溶菌酶、天然抗生素肽、人类防御素 5 和人类防御素6,在抑制细菌移位、防治肠源性感染方面日益受到重视。杯状细胞分泌粘液糖蛋白,可阻抑消化道中的消化酶和有害物质对上皮细胞的损害。并可包裹细菌;还与病原微生物竞争抑制肠上皮细胞上的粘附素受体,抑制病菌在肠道的粘附定植从而可预防小肠细菌过度增生和肠源性感染。 1.2 化学屏障由胃肠道分泌的胃酸、胆汁、各种消化酶、溶菌酶、粘多糖、糖蛋白和糖脂等化学物质构成了肠道的化学屏障。 胃酸能杀灭进入胃肠道的细菌,抑制细菌在胃肠道上皮的粘附和定植;溶菌酶能破坏细菌的细胞壁,使细菌裂解;粘液中含有的补体成分可增加溶菌酶及免疫球蛋白的抗菌作用;其中,肠道分泌的大量消化液可稀释毒素,冲洗清洁肠腔,使潜在的条件致病菌难以粘附到肠上皮上。1.3 生物屏障 肠道是人体最大的细菌库,寄居着大约1013?1014个细菌,99% 左右为专性厌氧菌,肠道内常驻菌群的数量、分布相对恒定,形成一个相互依赖又相互作用的微生态系统,此微生态系统平衡即构成肠道的生物屏障。 专性厌氧菌(主要是双歧杆菌等)通过粘附作用与肠上皮紧密结 合,形成菌膜屏障,可以竞争抑制肠道中致病菌( 如某些肠道兼性 厌氧菌和外来菌等) 与肠上皮结合,抑制它们的定植和生长;也可分泌醋酸、乳酸、短链脂肪酸等,降低肠道pH 值与氧化还原电势及与致病菌竞争利用营养物质,从而抑制致病菌的生长。

肠道健康的重要性

保持肠道健康至关重要 肠道是人体内最大的微生态环境,肠道生态的正常或失调,对人体的健康和寿命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 婴儿出生一两天内,细菌便乘机进入体内,并在婴儿肠道内“安家落户”,成为人体终生“伴侣”。在婴儿时期,由于食物相对单一,婴 儿肠道内拥有庞大的有益菌群,其中最显著的是双歧杆菌的有益菌群。婴儿开始添加辅食后,肠道中菌群将逐渐发生变化,随着食物的多样化以及人类活动能力的提升,肠道中有益菌群的数量开始慢慢减少,有害菌的数量则日益增加。人体肠道中的生态平衡开始逐渐形成。到青年阶段后,肠道中庞大的菌群(有益菌、有害菌、中性菌)之间已经形成相对依存、相互制约的关系、并处于相对平衡的状态,肠道中维护人体健康的天然防线完全形成。 随着年龄的不断增长,肠道中的有益菌群就会不断地减少,肠道生态的平衡便被打破,种种相应的疾病将接踵而至。而当生命趋于终结时,肠道的有益菌群将消耗殆尽,因此我们应该注重维护肠道生态的平衡,重视肠道中那“微不足道”的有益菌。 肠道内有益菌群的作用很大,它能帮助人体合成B族维生素、维生素K、叶酸等难以通过食物补充的人体必需的维生素;人体肠道中重要的有益菌—双歧杆菌的增殖,不仅能抑制有害菌的生长,维护肠道生态的平衡,而且双歧杆菌在繁殖时能分泌有机酸,有机酸一方面能刺激肠道的蠕动,增加肠道的排便能力,另一方面能促进营养成分在身体中的吸收。而且双歧杆菌在肠道中的增加,能协助增强机体的防御能力,从而

间接提升人体的免疫能力。 肠道老化可危及健康与生命 肠道内微生态环境对人体键康至关重要,科学家经过多年的实验,最终提出了“肠道年龄”的新概念。所谓肠道年龄,实际上就是随着生理年龄的增长,肠道内菌群势力分布变化的阶段反映,并作为一种反映体质状况的健康数据。通过肠道菌群之间的平衡度,人们可判断肠道是否有老化现象。 一些人因工作紧张繁忙,经常参加酒宴应酬,过重的精神压力而产生焦虑,抑制等情绪,导致身体内分泌系统功能失调,肠道生理功能紊乱,使肠道内微生物环境失去平衡,进而造成肠道老化。科学研究证明,当肠道生态出现失衡,肠道吸收功能及排泄功能将受到影响,从而影响到人体营养的吸收和毒素排出,容易造成多种疾病的产生,最终影响人类寿命。 如何让肠道“青春永驻” 1、保持适度的运动锻炼,有利于促进肠道蠕动,加速排出粪便,减少肠道中毒素的累积,防止肠道本身的老化。 2、保持愉悦的情绪。肠道是人的“第二大脑”,学会调控和驾驭自己的情绪,保持一颗淡泊宁静的平常心,对维护肠道内环境稳定大有裨益。 3、合理用药,避免抗生素的滥用。在用药的同时注重对肠道的保护,将有利于保持肠道微生态平衡。 4、关注膳食结构的平衡与合理,保持合理的膳食,使营养素的摄

肠道屏障介绍

肠道屏障的机理和应用研究进展 Wxj 摘要:正常肠道功能除了消化吸收之外还有强大的抵御肠道有害微生物及其产生的各类毒素的屏障功能[1],保证动物肠道健康主要依靠肠道的三大屏障,即肠黏膜上皮屏障、肠道免疫细胞及其分泌物所形成的免疫屏障以及肠道正常微生物群所构成的生物屏障。多年来,关于这三大屏障的结构基础和大概的作用机理已经研究的较为清楚,目前相关工作人员除在积极探索完善深层机理之外,还做了很多应用方面的工作。本文就肠道屏障的机理及应用做一综述。 1肠黏膜上皮屏障的组成 1.1紧密连接的分子结构 由完整的肠上皮细胞和相邻肠上皮细胞之间的连接构成的黏膜屏障是肠道最重要的一道屏障。相邻上皮细胞间的连接方式有多种,如紧密连接、缝隙连接、粘附连接以及桥粒等。而紧密连接是细胞间最重要的连接方式,其功能是只允许离子及小分子可溶性物质通过,而不许毒性大分子及微生物通过,这种特殊生理功能在肠道屏障的维护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现已证明多种蛋白参与紧密连接的形成,根据不同作用可将这些蛋白分为结构蛋白(occludin,claudin[2, 3],JAM等)和调节蛋白(如E钙粘素、肌动蛋白、肌球蛋白、Cingulin 等)。诸多紧密连接蛋白中,尤以Occludin及Claudins最为重要,Occludin为一完整的II型跨膜蛋白,分子质量约为65ku,含四个跨膜结构,在维持和调节紧密连接屏障功能中具有重要作用,而根据冰冻刻蚀电镜技术显示Claudins是构成紧密连接线的主要成分。外周膜蛋白ZO1的C末端则可结合肌动蛋白和应激纤维,从而将Occludin和肌动蛋白骨架系统连接在一起构成稳定的连接系统。 `1.2紧密连接的作用 作为肠黏膜屏障的关键组成,紧密连接的作用包括选择性屏障和维持栅栏功能。肠道上皮紧密连接作为动态的通透性屏障,作用是双重的:阻止潜在的有害物质或病原体进入机体,同时允许营养物质、离子和水进入体内。临床研究发现,高糖饮食时葡萄糖吸收率并不与葡萄糖转运体的增加成正比。还有研究发现,在病理状态下,紧密连接蛋白可产生收缩现象,并向胞质中移动,细胞孔隙(窗孔)明显扩大,导致大分子物质及毒素、细菌移位,此时肠黏膜就丧失其选择性屏障作用。已知紧密连接由围绕上皮细胞顶端的跨膜蛋白(Occludin, Claudins等)构成,从而限制了以紧密连接为界的上皮细胞顶侧和基侧膜两部分细胞膜上的脂质自由流动(即栅栏功能)。这两部分的主要区别在于脂质和蛋白质的构成不同,基侧膜的结构和功能与一般的非上皮细胞相似,而顶侧膜富含鞘糖脂和胆固醇,而磷脂相对缺乏,鞘糖脂可通过分子之间的H键相互连接,维护肠黏膜的硬度和不可通透性,从而保护机体兔受细菌、毒素等有害物质的入侵。 1.3肠上皮细胞紧密连接的调控 肠上皮紧密连接发生变异、减少或缺失时,IEC(肠道上皮细胞)间隙通透性就会增加,细菌、毒素及大分子物质可通过紧密连接进入体循环.例如某些肠道炎症性疾病如炎症性肠炎(IBS),其特征就是IEC旁路通透性增高。目前关于肠道紧密连接的机制研究在以下通路形成较为清晰的观点。磷脂酶C依赖性信号通路、Ca2+-E钙黏素信号途径、酪氨酸激酶一磷酸酶信号通路和Rho GTP酶途径。 2肠道免疫屏障 2.1肠道免疫屏障的组成 肠道免疫屏障由肠上皮细胞、肠上皮内淋巴细胞、固有层淋巴细胞、派伊氏结(peyer' patch, PP)和肠系膜淋巴结等肠道组织及肠道浆细胞分泌型免疫球蛋白A(sIgA)构成[2, 3][4]。在肠道免疫屏障中有一个特殊的GALT,GALT是由PP、肠系膜淋巴结以及分散在黏膜固有层(LP)和肠上

肠粘膜屏障与功能医学

肠粘膜屏障与功能医学 曾强范竹萍 二十世纪80年代以前认为肠道的功能仅是消化吸收,80年代以后认识到肠粘膜屏障功能的重要性,肠功能障碍包含消化,吸收障碍与肠粘膜屏障碍.国内学术界真正开始重视肠粘膜屏障的概念,也只是近十年之内的事.2005年5月28至30日在北京召开的全国胃肠黏膜屏障临床与基础研究学术会议,是我国首届有关胃肠道黏膜屏障的学术研讨会.以后的2006年6月17日在上海,2007年8月25日在北京分别召开的学术会议,对肠屏障功能障碍概念的变迁进行了阐述,并出台了”肠屏障功能障碍临床诊治建议”(1,2,3) . 肠黏膜屏障主要由机械屏障、化学屏障、免疫屏障和生物屏障构成,肠道局部微环境、细胞因子、基因调控和凋亡机制是肠道上皮细胞发生、生长、分化的调节因素。肠道生态与肠道健康的关系,肠道微生态与健康和疾病的关系受到关注.影响肠黏膜屏障因素包括肠腔内渗透压的改变,疾病(创伤,失血,烧伤,炎症性肠病等),药物作用,营养因素,细胞因子和激素水平改变等.肠屏障功能障碍可导致肠黏膜萎缩,肠通透性增加,肠上皮细胞受损,肠局部免疫功能受损,肠菌群失调和肠动力障碍。轻者造成肠道功能受损,重者造成各种肠道疾病(1). 广义上来说,肠屏障功能的检测包括肠通透性检查测定, 肠黏膜损伤检查,肠缺血指标等,也可分为体内和体外检测方法.体内检测有口服分子探针尿回收率法,D乳酸和细菌及内毒素水平检测等.其中反映肠黏

膜渗透性改变的检测可准确反映肠黏膜的损伤程度,是监测肠道屏障功能的有效指标.肠黏膜渗透力增高常意味着肠屏障功能的损害,尤其是机械屏障的损害.糖分子探针如尿乳果糖与甘露醇比值(L/M)的检测是安全性和准确性较高的方法,乳果糖和甘露醇在肠道内的吸收途径不同,乳果糖主要通过小肠黏膜上皮细胞问的紧密连接而吸收,甘露醇主要通过小肠上皮细胞膜上的毛细气孔而被主动吸收.二者在体内不进行代谢,从肠道入血后随尿排出,可利用液相层析串联质谱在尿中进行准确和定量测定, 由此反映出其吸收量。尿乳果糖/甘露醇比值增加,表示肠黏膜通透性增加,反映肠黏膜紧密连接部不完整,或有区域性细胞缺失,或绒毛末梢损坏,或有组织问隙水肿.体外检测肠屏障功能是应用离体肠段,细胞和质膜对肠道的屏障功能进行评定,能在较大程度上避免其他因素的干扰,提供客观,单一的研究结果,是体内研究方法的重要补充(4,5,6). 肠粘膜屏障功能的检测为肠易激综合征、炎症性肠病、乳糜泻、慢性食物过敏、遗传性过敏性皮炎、强直性脊髓炎、糖尿病等疾病病因的确定和治疗及预防提供新方法、新思路.我们知道,任何疾病的形成,都需要一、二十年的时间累积,在器官病变之前,通常器官功能先下降,当下降到一个临界点时,才会发生病变.如果我们能在生病之前,了解到我们各个器官功能的指数是不是在正常范围之内,发现那些已经下降的指标,了解将来对我们的影响,同时通过科学的方法改善它们,这样就能避免以上肠道相关疾病或更严重情况的发生,这就是功能医学的理念. 因为器官存在的意义是它们的功能,它们的功能维持我们人的生命

三种不同益生元改善肠道健康作用比较研究

Hans Journal of Food and Nutrition Science 食品与营养科学, 2018, 7(2), 145-151 Published Online May 2018 in Hans. https://www.doczj.com/doc/2018327730.html,/journal/hjfns https://https://www.doczj.com/doc/2018327730.html,/10.12677/hjfns.2018.72017 Comparative Studies of Three Different Prebiotics on Intestinal Health Hongwei Hao, Rui Ma, Shijie Wang, Hong Zhu* Shijiazhuang Junlebao Dairy Industry Co. Ltd., Shijiazhuang Hebei Received: May 13th, 2018; accepted: May 22nd, 2018; published: May 29th, 2018 Abstract Objective: To compare three different prebiotics on intestinal health. Methods: To evaluate intes-tinal condition by “Assessment Questionnaire on Intestinal Microenvironment Change” with 30 volunteers. There are three groups: the first group of natural inulin P90; the second group of iso-maltooligosaccharide and the third group is compound of galactooligosaccharides and isomaltoo-ligosaccharide, three groups for 14 days. Results: The three prebiotics have different degrees of the role on intestinal health, especially the second group on the key indicators of stool frequency have significant difference (P< 0.05). Conclusion: Isomaltooligosaccharide is the best effect to im-prove intestinal health. Keywords Prebiotics, Intestinal Health, Defecation 三种不同益生元改善肠道健康作用比较研究 郝红伟,马蕊,王世杰,朱宏* 石家庄君乐宝乳业有限公司,河北石家庄 收稿日期:2018年5月13日;录用日期:2018年5月22日;发布日期:2018年5月29日 摘要 目的:对三种不同益生元的肠道健康作用进行比较。方法:应用“肠道改善表观评价调查表”对30名合格志愿者的肠道状况进行评价,试验共设三个试饮组:第一组天然菊粉P90试饮组、第二组低聚异麦芽*通讯作者。

肠道粘膜屏障的构成及功能

肠道粘膜屏障的构成及功能 前言 人体肠道内栖息着大量的正常微生物,这些微生物在长期进化过程中和宿主形成了共生关系。正常情况下并不损害机体继康,这完全依赖于机体完整的肠道粘膜屏障功能。肠道粘膜屏障主要由机械屏障、免疫屏障、化学屏障和生物屏障四部分组成,这些功能分别有相应的结构基础,是防止肠道内有害物质和病原体进人机体内环境,并维持机体内环境稳定的一道重要屏障。以上任何一方面损害均可能造成细菌及内毒素易位。 1. 肠道屏障的构成 肠道屏障功能是指正常肠道具有较为完善的功能隔离带,可将肠腔与机体内环境分隔开来,防止致病性抗原侵入的功能。肠道屏障包括机械、化学、生物及免疫屏障。 1.1 机械屏障 由肠道粘膜上皮细胞、细胞间紧密连接等构成,肠上皮由吸收细胞、杯状细胞及潘氏细胞等组成,细胞间连接有紧密连接、缝隙连接、黏附连接及桥粒连接等,尤以紧密连接最为重要。紧密连接主要由紧密连接蛋白组成,包括咬合蛋白(occludin)、闭合蛋白(claudin)家族、带状闭合蛋白(zonula occludens,ZO)家族、连接黏附分子(junctional adhesion molecule,JAM)等。广义的机械屏障还包括肠道的运动功能,肠道的运动使细菌不能在局部肠黏膜长时间滞留,起到肠道自洁作用。

吸收细胞侧面和质膜在近肠腔侧与相邻的细胞连接形成紧密连接复合体,只允许水分子和小分子水溶性物质有选择性通过。潘氏细胞具有一定的吞噬细菌的能力,并可分泌溶菌酶、天然抗生素肽、人类防御素5和人类防御素6,在抑制细菌移位、防治肠源性感染方面日益受到重视。杯状细胞分泌粘液糖蛋白,可阻抑消化道中的消化酶和有害物质对上皮细胞的损害。并可包裹细菌;还与病原微生物竞争抑制肠上皮细胞上的粘附素受体,抑制病菌在肠道的粘附定植从而可预防小肠细菌过度增生和肠源性感染。 1.2 化学屏障 由胃肠道分泌的胃酸、胆汁、各种消化酶、溶菌酶、粘多糖、糖蛋白和糖脂等化学物质构成了肠道的化学屏障。 胃酸能杀灭进入胃肠道的细菌,抑制细菌在胃肠道上皮的粘附和定植;溶菌酶能破坏细菌的细胞壁,使细菌裂解;粘液中含有的补体成分可增加溶菌酶及免疫球蛋白的抗菌作用;其中,肠道分泌的大量消化液可稀释毒素,冲洗清洁肠腔,使潜在的条件致病菌难以粘附到肠上皮上。 1.3 生物屏障 肠道是人体最大的细菌库,寄居着大约1013~1014个细菌,99%左右为专性厌氧菌,肠道内常驻菌群的数量、分布相对恒定,形成一个相互依赖又相互作用的微生态系统,此微生态系统平衡即构成肠道的生物屏障。 专性厌氧菌(主要是双歧杆菌等)通过粘附作用与肠上皮紧密结

保护肠道健康须知

保护肠道健康须知:孕妇孕期如何预防痔疮 怀孕以后,逐日膨大的子宫使直肠、肛门受压而发生痔疮,还有些孕妇是因便秘引起痔疮。那么,孕妇孕期如何预防痔疮呢? 当妇女怀孕以后,痔疮的发生率就会明显提高。原来,怀孕以后,逐日膨大的子宫,影响了盆腔内静脉血液的回流,使得肛门周围的静脉丛发生淤血、凸出,这就是痔疮。当分娩之后,子宫恢复到怀孕前的大小,肛门处静脉丛淤血情况得到了改善,痔疮也就有可能不治自消。那么,孕期出现痔疮时,孕妇该怎么办呢? 首先,要养成每天定时排便的良好习惯。若便秘,应遵医嘱服作用温和的通便药,切莫擅自用泻药,以免早产。还应该保持肛门清洁。排便后,最好能用温水坐浴,以促进肛门局部血液循环。 其次,菜肴要选食纤维素多的新鲜蔬菜,如韭菜、芹菜、青菜,以利大便通

畅。不要吃刺激性的调味品,如辣椒、胡椒、姜、蒜等,平时还要多饮水。 第三,可做“提肛操”。做提肛操时思想集中,并拢大腿,吸气时收缩肛门括约肌;呼气时放松肛门。如此反复收缩和放松肛门括约肌,每日作3次,每次重复30遍。提肛操可增强骨盆底部的肌肉力量,有利于排便,也可预防痔疮的发生。 按摩的部位有两处,一处是肛门,一处是腹部。大便后用卫生纸按压肛门,并安顺时针和逆时针方向各按摩15次。若能用热毛巾代替卫生纸按摩,则能改善局部血循环,有利于减轻痔疮。腹部按摩时取仰卧位,双手在下腹部按顺时针和逆时针方向按摩15次。 扩展阅读》》》》》》立健,全面保护肠道健康,改善胃肠道功能 保护肠道健康须知:孕妇孕期如何预防痔疮 保护肠道健康:脱肛吃什么药好得快 保护肠道健康:痔疮形成原因有哪些呢 保护肠道健康须知:肠胃功能欠佳不宜吃太多橘子 保护肠道健康须知:保护肠胃功能不好少喝豆浆 米酒改善胃肠道健康米酒对女人好处多 爆米花香味儿真会致癌吗?

肠道黏膜免疫屏障及其菌群与机体健康关系的研究进展2008 食品科学

肠道黏膜免疫屏障及其菌群与机体健康关系的研究进展 李 伟,陈庆森* (天津商业大学生物技术与食品科学学院,天津市食品生物技术重点实验室,天津 300134) 摘 要:肠黏膜屏障对于防止肠腔内细菌、食物抗原、酶和化学药物等直接与黏膜裸露面接触而引起疾病至关重要,其免疫屏障对机体的健康作用越来越被人们重视。黏膜免疫系统不仅具有一般性的屏障作用,而且还参与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过程,在机体肠道内环境的调节中起重要作用。随着更深入的研究,人们可能会找到新的维持机体健康的途径。本文对肠道黏膜免疫调控机理、肠道菌群及营养物质对肠黏膜屏障功能的影响,以及肠黏膜屏障受损对机体健康的危害等方面进行了综述。 关键词:肠黏膜屏障;肠黏膜免疫;SIgA;免疫细胞;肠道菌群;益生元 Research Progress of Relationship of Human Health with Intestinal Mucosal Immunity and Microflora LI Wei,CHEN Qing-sen* (Tianjin Key Laboratory of Food Biotechnology, College of Biotechnology and Food Science, Tianjin University of Commerce, Tianjin 300134, China) Abstract :Intestinal mucosal barrier play an important role in preventing the diseases caused by direct contact of bacteria, foodantigen, enzyme, chemical drugs with mucosal surface. The intestinal mucosal immunity barrier which is beneficial for bodyhealth has arisen more and more people's concerns. This system not only has run-of-mill barrier effect, but also takes part in theprocess of humoral immunity and cellular immunity, which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regulation of microenvironment of gut.With the thorough research, the new strategies for restoring and maintaining human health might be provided. The paperdescribed the regulatory mechanism of intestinal mucosal immunity, the effects of the intestinal microflora and nutrients on thefunction of intestinal mucosal barrier and the harm of intestinal barrier damage to body health. Key words:intestinal mucosal barrier;intestinal mucosal immunity;SIgA;immune cell;intestinal microflora;prebiotics中图分类号:R39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6630(2008)10-0649-07 收稿日期:2007-11-30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0771524) 作者简介:李伟(1983-),男,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发酵生物技术和生物活性物质。E-mail:lwcy1983@yahoo.cn*通讯作者:陈庆森(1957-),男,教授,研究方向为发酵生物技术、酶工程与蛋白质资源开发。 E-mail:chqsen@tjcu.edu.cn 肠道是机体与外界环境接触最为密切的部位,是部分肠免疫细胞发育分化的微环境,肠上皮细胞不仅主宰 人体的消化及吸收,而且在机体免疫防御、免疫耐受中起了重要作用。肠道有大量的淋巴组织,肠道内壁是机体最大的免疫器官,人的肠淋巴组织的总量与脾的淋巴组织相等,占整个肠道的25%。人和动物体内存在着复杂的相互密切联系的一套从最高级的神经到免疫细胞的网络系统,即:神经-内分泌-代谢-微生态-免疫交叉网络[1],机体的免疫功能受其整体状态的影响,机体内环境稳定及平衡与否与免疫功能的强弱有着必然 的内在联系。机体的免疫应答是免疫细胞之间相互作用,黏附分子间相互作用和细胞因子与受体相互作用以及与神经内分泌系统之间相互联系的复杂过程。 正常的肠黏膜屏障包括机械屏障、免疫屏障以及微生态屏障,这三个屏障在维持肠道微生态平衡,抵御病原体的入侵具有重要作用[2]。以上任何一方面出现异常,就会导致肠道免疫功能的异常,如导致细菌易位至肠系膜淋巴结内,并伴随盲肠内细菌数量的异常增多的现象。本文根据国内外相关的研究报道,主要从肠黏膜免疫屏障与微生态屏障对机体健康的角度进行探讨。

第四章 肠道粘膜屏障与炎症性肠病

第四章肠道粘膜屏障与炎症性肠病 肠道是机体内最大的细菌贮存库,而健康人的肠道可以防止肠腔内的细菌和毒素穿过黏膜进入血液循环和其它的组织器官。这一功能有赖于肠黏膜上皮特殊的结构及其防御机制——肠黏膜屏障。目前普遍认为,肠道不仅仅是个消化和吸收的器官,同时也是人体内最大的免疫器官。 肠道粘膜屏障的组成 肠粘膜屏障不仅可以防止病原微生物及有害物质进入肠壁和组织内,还可以避免体内的生物大分子物质漏入肠腔。广义上的肠粘膜屏障包括:机械屏障、化学屏障、微生物屏障及免疫屏障[1]。 1.机械屏障 肠粘膜组织即为肠道的机械屏障。粘膜上皮细胞及其细胞间的各种连接结构是肠道抵御外环境中有害物质或病原体入侵粘膜组织的关键,是维持肠上皮的选择通透性及其屏障功能的结构基础。 上皮细胞本身具有多种机理防护自身免受攻击因子的损害。正常情况下,肠粘膜上皮细胞的修复更新极快,不需要上皮细胞本身的分裂,而主要是由存在于肠绒毛隐窝处的幼稚细胞增殖和移行来完成的。肠粘膜上皮不断地衰老、脱落,位于粘液腺颈细胞区的细胞开始向绒毛的顶端移行,伸长并覆盖粘膜基质,直到粘膜上皮完全修复。这种修复过程中,肠粘膜突出区域的暂时缺失,可能是细菌移位的突破口。如果局部缺血、直接或间接的损伤将使正常的肠粘膜修复难以完成,从而造成粘膜的萎缩,甚至形成溃疡。病原菌入侵的机率也随之大大提升[2]。 肠上皮细胞之间的连接具有多样性,相邻的肠上皮细胞通过桥粒连接、缝隙连接及紧密连接形成完整的单层上皮。其中发挥关键作用的是位于上皮细胞顶侧的紧密连接。紧密连接的结构呈一狭长的带状,相邻的细胞相互包裹形成一系列“拉链样”结构的吻合点[3]。多种蛋白质如桥粒蛋白、钙粘着蛋白、闭锁蛋白(occludin)等将吻合点连接起来,使相邻细胞呈咬合状态,从而将细胞顶部与基侧膜分开,并且对一些离子和大分子物质起选择性通透作用。 适当的血流灌注是所有重要细胞功能的先决条件,肠道屏障的完整性也有赖于足够的粘膜灌注。适当的血供提供了营养物质和氧,细胞利用这些营养物质和氧,产生ATP用于各种细胞功能,并维持粘膜下正常的酸碱环境的稳定。而某些疾病如蛋白丢失性肠病,即是因为肠壁小淋巴管阻塞使肠道间质压力升高,富含蛋白质的间质液无法进入循环,引起间质液渗漏。 由此可见,粘膜下血液和淋巴循环及其流体力学模式对肠粘膜屏障功能的维持也有重要作用。 2.化学屏障 肠上皮细胞分泌的粘液形成一种弹性凝胶层被覆在粘膜表面,组成一道肠道细菌不能自由逾越的化学屏障。粘液层中主要功能成分是由杯状细胞分泌的糖蛋白。 肠道分泌的粘液可以通过以下4种方式保护上皮细胞:①形成水溶性粘液层,作为生理屏障将上皮细胞与管腔内复杂的环境隔开;②一部分粘液中的碳水化合物可以粘附于细菌表面,阻止其与上皮细胞的接触;③粘液中存在直接杀伤微生物或抗病毒活性物质,如分泌型免疫球蛋白、补体成分(C3、C4和B因子)、杯状细胞向肠腔内分泌各种抗微生物物质(溶菌酶、分泌型磷脂酶A2、α-防御素等)、上皮细胞分泌的能有效抑制细菌生长的杀菌肽和阻止细菌与上皮细胞粘附的乳铁蛋白等;④在一定时间内粘液随管壁平滑肌的运动而排出体外,同时排除细菌等有害物质[4]。肠粘膜上皮细胞分泌的粘液中还含有碳酸氢根离子,使粘液层呈弱碱性,形成粘液层的pH梯度,控制H+的逆向弥散,有效阻止胃酸及胃蛋白酶对肠上皮的侵蚀。同时,一些适于酸性环境的病原菌在碱性环境中也会失去活力,如幽门螺杆菌在十二指肠降部以下便难以生存,失去致病能力。肠道还可以分泌各种不同的溶

肠道健康的四大屏障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doczj.com/doc/2018327730.html, 肠道健康的四大屏障 作者:吕梁 来源:《大众健康》2014年第04期 肠道被誉为“人体的第二大脑”,所有的消化、吸收都是由它来负责,可见它的重要性。而现在很多人出现皮肤暗黄、粗糙、没光泽、脸上长痘、口臭等现象,这些都属于肺功能不健全,因为中医讲肺主皮毛司呼吸,而肺与大肠相表里,所以真正的原因是肠道不健康造成的。要想让肠道健康,就要保证肠道四大屏障正常。 生物屏障 所谓的生物屏障就是维持肠道中的菌群平衡。肠道中有两种菌种,一种是益生菌,一种是有害菌。只有保证两种菌群平衡,才能给肠道建立一个利于食物消化吸收的pH环境。 当有害菌大于有益菌时,肠道消化能力下降,造成食物消化不完全,甚至会发生腐败、变质。比如蛋白质分解不完全产生氨气(粪便毒性指标)、吲哚、甲基吲哚、胺类以及硫化氢等有害物质,这些成分长时间在大肠里推挤,是形成结肠癌的重要因素之一。 菌群失衡的症状: 便秘的人群、大便发“热”、发“烫”的,还有大便臭气重的以及偏瘦和肥胖的人。 解决方案:清肠道补充有益菌还原肠道菌种平衡。 1、补充碳水化合物。避免因各种原因不吃主食或长期以肉食为主的错误饮食习惯。碳水化合物主要来自于主食。除了平时吃的大米、白面,还可以增加一些粗粮和杂粮的摄入。比如:小米、玉米、大麦、燕麦、豆类。强力推荐薯类。薯类中的淀粉不仅含量高,并且还含有大米白面所不具有的胡萝卜素、VB、VC,还有起到保护心脏功能的钾元素以及膳食纤维。建议用薯类代替一部分主食来吃,烹饪方法以蒸、煮、炖为主,避免油炸和烧烤。每天谷类薯类及杂豆推荐量为250~400g。 2、补充膳食纤维。膳食纤维能促进肠道有益菌的增值,特别是水溶性膳食纤维。膳食纤维的来源除了以上的谷类,还有蔬菜、水果。叶茎类蔬菜中膳食纤维较丰富,比如芹菜、韭菜等;水果中大多为水溶性膳食纤维,比如我们常吃的苹果中含有的果胶。每人每天蔬菜推荐量为300~500g,水果为200~400g。 黏膜屏障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