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环境容量、环境承载力分析及累计影响评价方法

环境容量、环境承载力分析及累计影响评价方法

环境容量、环境承载力分析及累计影响评价方法
环境容量、环境承载力分析及累计影响评价方法

环境容量、环境承载力分析及累计影响评价方法

1、环境容量;指人类和自然环境不致受害的情况下或者具体来说是在保证不超出环境目标值的前提下,区域环境能够容许的污染物最大允许排放量。

2、在提出污染物总量控制方案的工作内容要求时应考虑的原则(3项):集中供热;污水集中处理排放;固体废物分类处置。

3、大气环境容量与污染物总量控制主要内容(5项):选择总量控制指标;对所涉及的区域进行环境功能区划,确定各功能区环境空气质量目标;根据环境质量现状,分析不同功能区环境质量达标情况;结合当地地形和气象条件,选择适当方法,确定开发区大气环境容量:结合开发区规划分析和污染控制措施,提出区域环境容量利用方案和近期(5年计划)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指标。

4、水环境容量与污染物总量控制主要内容(5项):选择总量控制指标;分析基于环境容量约束的允许排放总量和基于技术经济条件约束的允许排放总量;对于拟接纳开发区污水的水体,应根据环境功能区划所规定的水质标准要求,选用适当的水质模型分析确定水环境容量,季节性河流原则上不要求确定水环境容量;对于现状水污染物排放实现达标排放,水体无足够的环境容量可资利用的情形,应在制定基于水环境功能的区域水污染控制计划的基础上确定开发区水污染物的排放总量;如预测的各项总量值均低于上述给予技术水平约束下的总量控制和基于水环境容量的总量控制指标,可选择最小的指标提出总量控制方案,如

预测总量大于上述两类指标中的某一类指标,则需调整规划,降低污染物总量。

5、河流/湖泊:水环境容量;河口/海湾:水环境容量/最小初始稀释度;(开敞的)近海水域:最小初始稀释度。

6、给定区域内,达到环境空气保护目标而允许排放的大气污染物总量,就是该区域大气污染物的环境容量。特定地区的大气环境容量与以下因素有关(5个):涉及的区域范围与下垫面复杂程度;空气环境功能区划及空气环境质量保护目标;区域内污染源及其污染物排放强度的时空分布;区域大气扩散、稀释能力;特定污染物在大气中的转化、沉积、清除机理。

7、大气容量的计算方法(3种):修正的A-P值法;模拟法;线性优化法。

A-P值法特点:不需要知道污染源的布局、排放量和排放方式,就可粗略估算制定区域的大气环境容量,对决策和提出区域总量控制指标有一定的参考价值,适用于开发区规划阶段的环境条件的分析。该法原则只适用于大气SO2环境容量的计算,在计算PM-10的环境容量时,可作参考方法。

模拟法:利用环境空气质量模型模拟开发活动所排放的污染物引起的环境质量变化是否会导致环境空气质量超标。适用于规模较大、具有复杂环境功能的信件开发区,或将进行污染治理与技术改造的现有开发区。需要通过调查和类比了解或虚拟开发区大气污染源的布局、排放量和排放方式。其优势在于充分考虑周边发展的影响。

线形优化法:将不同功能区的环境质量保护目标为约束条

件,以区域污染物排放量极大化为目标函数,建立基本的线形规划模型。满足国内区空气质量代表队赢得区域污染物极大排放量可视为区域的大气环境容量。

8、水环境容量分析按5方面:(1)对于拟接纳开发区污水的个体应估算其环境容量;(2)污染因子应包括国家和地方规定的重点污染物、开发区可能产生的特征污染物和受纳水体敏感的污染物;(3)根据水环境功能区划明确受纳水体不同界面的水质标准要求;通过现有资料或现场监测弄清受纳水体的环境质量状况;分析受纳水体水质达标程度;(4)在对受纳水体动力特征进行深入研究的基础上,利用水质模型建立污染物排放和受纳水体水质之间的输入响应关系;(5)取定合理的混合区,根据受纳水体水质达标程度,考虑相关区域排污的叠加影响,应用输入响应关系,以受纳水体水质按功能达标为前提,估算相关污染物的环境容量(即最大允许排放量或排放强度)。

9、承载能力分析对评价一项规划的以下各种类型的影响更为适用:基础设施或公共设施;空气和水体质量;野生生物数量;自然保护区域的休闲适用;土地利用。

10、常用的环境承载力分析的方法和步骤(5项):建立环境承载力指标体系,一般选取得指标与承载力的大小成正比;确定每个指标的具体数值(通过现状调查或预测);针对多个小区或同一区域的多个发展方案对指标进行归一化;第j个小区的环境承载能力大小用归一化后的矢量的模来表示;根据承载力大小来对企业生产活动进行布局或选择环境承载力最大的发展方案作为优选方案。

11、累积影响的类型(4种):复合影响;最低限度及饱和限度影响;诱发影响和间接影响;时间和空间的拥挤影响。

12、累积影响评价方法常用的有:专家咨询法、核查表法、矩阵法、网络法、系统流图法、环境数学模型法、承载力分析、叠图法/GIS、情景(幕景)分析法、生态系统分析法等。

水环境容量计算

水环境容量计算 水环境容量是水体在环境功能不受损害的前提下所能接纳的污染物最大允许排放量。分为稀释容量(稀E )和自净容量(自E )两部分: 稀释容量: ()r b Q C S E ?-?=4.86稀 式中:稀E -稀释容量,kg/d S -水质标准,mg/L ; b C -河流背景浓度,mg/L ; r Q -河流流量,m 3/s 。 自净容量: ??? ? ??-?-u kl t e SQ E 8640014.86=自 式中:自E -自净容量,kg/d S -水质标准,mg/L ; t Q -河流流量+废水流量,m 3/s ; l -河段长度,m ; k -综合衰减系数,1/d ; u -河流流速,m/s 。 水环境总容量:自稀E E E += 本次选取环境总量控制因子为COD 、NH 3-N 和TP 。 根据规划要求,区内生产废水和生活污水达标排放后进入园区新建的污水处理厂集中处理,处理达标后,尾水排入兴隆河。污水处理厂排入兴隆河的污水总共为1.2万t/d 。污水厂污染物排放浓度COD 为60mg/l 、NH 3-N 为8(15)mg/l 。 本次评价选取兴隆河排污口下游约4000m 河段计算环境容量。 地表水环境容量计算参数选取见表1。

表1 地表水环境容量计算参数选取表 水环境承载能力分析 (1)背景浓度 背景浓度选取排污口附近断面现状监测浓度平均值:COD 17mg/L、氨氮0.63mg/L、TP 17mg/L。 (2)计算结果 水环境容量计算结果见表2: 表2 地表水环境容量计算结果单位:kg/d (3)水环境承载能力分析 50%水环境容量可用于接纳本区域排污量。 根据计算结果进行分析,必要时提出解决方案。

水环境容量计算方法

水环境容量计算方法 中国环境规划院李云生 2004.5 ?基本涵义 ?计算模型 ?计算步骤 ?校核方法 第一部分水环境容量的基本涵义 容量涵义 技术指南中的概念定义 ?在给定水域范围和水文条件,规定排污方式和水质目标的前提下,单位时间内该水域最大允许纳污量,称作水环境容量。 ?从上述定义可知,水环境容量主要决定于三个要素:水资源量、水环境功能区划和排污方式。 要素之一:水资源量 ?从某种意义上讲,水资源量是水环境容量基础; ?为了确保用水安全,水环境容量计算采用的是较高保证率的水文设计条件; ?并不是所有的水资源量都用来计算环境容量。 要素之二:水环境功能区 ?水环境功能区划体现人们对水环境质量的需求,反映了人们对水资源的态度:开发、利用或保护。 ?已划分水环境功能区的水域,要从时间、空间两个方面规范功能区达标标准; ?未划分水环境功能区的水域可不进行容量计算;若考虑计算,按较高功能标准进行(II类)。 要素之三:排污方式 ?排污口沿河(或其他水体)位置布设,对河流整体水环境容量影响较大; ?排污口排放方式(岸边或中心,浅水或深水),对局部的污染物稀释混合影响很大; ? ? 第二部分水环境容量的计算模型 ?1、流域概化模型 ?2、水动力学模型 ?3、污染源概化模型 ?4、水质模型 1、流域概化 ?将天然水域(河流、湖泊水库)概化成计算水域,例如天然河道可概化成顺直河道,复杂的河道地形可进行简化处理,非稳态水流可简化为稳态水流等。水域概化的结果,就是能够利用简单的数学模型来描述水质变化规律。同时,支流、排污口、取水口等影响水环境的因素也要进行相应概化。若排污口距离较近,可把多个排污口简化成集中的排污口。 2、水动力学模型 ?最枯月设计条件

课标解读-环境承载力与人口合理容量的区别

课标解读-环境承载力与人口合理容量的区别 一、教学目标: 1.说出环境承载力与合理环境容量的含义。 2.区别环境承载力与合理人口容量。 3.讨论并说出影响合理人口容量的因素。 二、教学重点、重点:区别环境承载力与合理人口容量 三、教学方法:启发讲授、案例学习 四、板书设计: 五、教学流程: 课标教师学生设计意图 说出环境承载力和合理人口容量的含义 区别环境承载力与合理人口容量问题:门头沟能够供养整个北京市的人口吗?为什么?房山能够供养的人口数与门头沟一样吗?为什么?持续供养的人口数是一个固定值吗?为什么? 环境承载力表示的是一个警戒值,体现的是人口生物学意义上的“生存”,人类的生存需要仅仅是满足生存吗? 合理容量强调人口与社会、经济、环境、资源相互协调,合理容量远小于环境承载力 指导读图 讨论分析回答 针对问题,说说你的想法 思考两个数值的关系 归纳影响门头沟这两个数值变化的因素 读图11分析图中反映的是什么问题? 阅读地球到底能承载多少人口?思考对地球承载人口的估计数差异为何惊人 阅读案例研究,并思考中国今后人口应如何发展?人口规模目标该如何定位?通过什么样的手段实现该目标?讨论得出能够供养的人口数是有极限的,主要受自然资源的限制,而自然资源在不同时期也不同,引出环境承载力的概念。 引出合理人口容量 加深理解人均粮食等因素的变化趋势将对人口产生的影响 区别两种数值类型生成的依据 进一步理解控制人口、合理利用资源、保护环境的意义,树立正确的人口观、资源观、环境观 门头沟区大峪中学梁有雁 高一新课程教学设计 设计者:(西城区-第四组) 课题:(中图版-必修第2册) 第一章人口的增长、迁移与合理容量 第三节环境承载力与合理人口容量 (1学时) 一.学习目标 通过阅读资料,能够分别说出环境承载力与合理人口容量的概念、体现的含义和考察(估算)的依据。

2020年《环境影响评价技术方法》试题及答案【2020年最新】

2019年《环境影响评价技术方法》试题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共50题,每题1分。每题的备选项中,只有1个是符合题意) 1、某建设项目进入企业污水处理站的污水量为3800m?/d,60%经处理后排入附近地表水体, 其余经深度处理后用于部分车间,该项目产生的1200m?/d清净下水水质较好,不经处理后直 接排入附近地表水体,该项目其他重复用水量为1000m?/d,该项目污水回用率为()。 A、25.3% B、30.4% C、40.0% D、42.0% 解析:B。3800×40%÷(3800 1200)=30.4%,清净下水也属于污水,需要计入污水总量里。2、某机械加工厂涂装车间包括喷漆、晾干和烘干等工段,使用的溶剂型清漆主要成分是树脂、 甲苯和二甲苯。涂装车间产生的废气经过滤除漆雾后,经RTO装置焚烧后排放。关于该涂装 车间污染物及污染因子的说法,正确的是()。 A、晾干工段主要大气污染因子有漆雾、甲苯和二甲苯等。 B、涂装车间产生的主要污染物有废气、废水、固体 C、烘干工段主要大气污染因子有树脂、甲苯和二甲苯等 D、喷漆、晾干和烘干工段产生的主要大气污染因子不完全相同 解析:D。涂装车间不会有废水产生,晾干和烘干工段主要大气污染因子有VOC S、甲苯和二甲苯,喷漆工段主要大气污染因子有漆雾、VOC S、甲苯和二甲苯。 3、某农药制造企业对胺化后的含三氯甲烷液体进行脱溶回收处理,回收三氯甲烷溶剂,脱溶 回收装置三氯甲烷回收效率为90%。脱溶回收装置为密闭负压装置,脱溶回收装置产生的废气 全部收集导入深度冷凝装置再吸附处理后排放,收集的废气量为10000m?/h,深度冷凝装置和吸附装置三氯甲烷的去除效率分别为70%、50%,排放废气的体积较收集的废气体积有30%的变化,胺化后的液体含三氯甲烷10kg/h。经活性炭吸附后三氯甲烷的排放浓度为()mg/m?。 A、11.5 B、15.0 C、21.4 D、37.5

环境容量

1.面积法 游人容量的计算公式为: 瞬时容量=空间面积/单位规模指标 日容量=瞬时容量×日周转率 年容量=日容量×年可游天数 计算结果见下表: (1)按风景名胜区各区分类面积计算 东湖风景名胜区游人容量计算表一 东湖风景名胜区游人容量计算表二 2.线路法 到规划期末(2020年),东湖风景名胜区的游览性道路总面积约238240平方米,按人均占有道路面积10平方米计,计算结果见下表: 按游览道路总面积计算: 东湖风景名胜区游人容量计算三

分析并满足该地区的生态允许标准、游览心理标准、功能技术标准等因素而确定。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1.生态允许标准应符合表3.5.1的规定; 2.游人容量应由一次性游人容量、日游人容量、年游人容量三个层次表示。 (1) 一次性游人容量(亦称瞬时容量),单位以“人/次”表示; (2)游人容量,单位以“人次/日”表示; (3)游人容量,单位以“人次/年”表示。 3.游人容量的计算方法宜分别采用:线路法、卡口法、面积法、综合平衡法,并将计算结果填入表3.5.1.1: 表3.5.1.1 游人容量计算一览表(1) 游览用地名称(2) 计算面积(m2) (3) 计算指标(m2/人) (4) 一次性容量(人/次) (5) 日周转率(次) (6) 日游人容量(人次/日) (7) 备注 4.游人容量计算宜采用下列指标:(1)线路法:以每个游人所占平均道路面积计,5-10m2/人。(2)面积法:以每个游人所占平均游览面积计。其中:主景景点:50-100m2/人(景点面积);一般景点:100-100m2/人(景点面积);浴场海域:10-20m2/人(海拔0~-2以内水面);浴场沙滩:5-10m/人(海拔0~+2m以内沙滩)。

河流、湖泊、水库、湿地水环境容量计算模型

水环境容量计算模型 1)河流水环境容量模型 水环境容量是在水资源利用水域内,在给定的水质目标、设计流量和水质条件的情况下,水体所能容纳污染物的最大数量。按照污染物降解机理,水环境容量W 可划分为稀释容量W 稀释和自净容量W 自净两部分,即: W W W =+稀释自净 稀释容量是指在给定水域的来水污染物浓度低于出水水质目标时,依靠稀释作用达到水质目标所能承纳的污染物量。自净容量是指由于沉降、生化、吸附等物理、化学和生物作用,给定水域达到水质目标所能自净的污染物量。 河段污染物混合概化图如图。根据水环境容量定义,可以给出该河段水环境容量的计算公式: 图 完全混合型河段概化图 0()i si i i W Q C C =-稀释 i i si i W K V C =??自净 即:0()i i si i i i si W Q C C K V C =-+?? 考虑量纲时,上式整理成: 086.4()0.001i i si i i i si W Q C C K V C =-+?? 其中: 当上方河段水质目标要求低于本河段时:0i si C C = 当上方河段水质目标要求高于或等于本河段时:00i i C C =

式中:i W —第i 河段水环境容量(kg/d ); i Q —第i 河段设计流量(m 3/s ); i V —第i 河段设计水体体积(m 3); i K —第i 河段污染物降解系数(d -1); si C —第i 河段所在水功能区水质目标值(mg/L ); 0i C —第i 河段上方河段所在水功能区水质背景值 (mg/L ),取上游来水浓度。 若所研究水功能区被划分为n 个河段,则该水功能区的水环境容量是n 个河段水环境容量的叠加,即: 1n i i W W ==∑ 01131.536()0.000365n n i si i i i i i i W Q C C K V C ===-+??∑∑ 式中:W —水功能区水环境容量(t/a ); 其他符合意义和量纲同上。 2)湖泊、水库水环境容量计算模型 有机物COD 、氨氮的水环境容量模型: 在目前国内外的研究中,多采用完全均匀混合箱体水质模型来预测水库水体长期的动态变化,即将水库视为一个完全混合反应器时,有机物的容量计算模型可以用水体质量平衡基本方程计算。水库中有机物容量模型如下: C t kV S t C t Q t C t Q dt dc c out in in )()()()()(V(t)++?-?= 假设条件:水量为稳态,出流水质混合均匀。 式中:V(t)——箱体在t 时刻的水量,m 3; dt dc ——箱体水质参数COD 、氨氮的变化率; )(t Q in ——t 时刻水库的入流水量,m 3/a ; )(t Q out ——t 时刻水库的出流水量,m 3/a ;

环评技术方法复习要点

《技术方法》复习要点 环境影响评价师精品资料: 1 第四节固体废物污染控制概述 一.固体废物污染控制的主要原则(掌握) (1)减量化———清洁生产 (2)资源化—一综合利用 (3)无害化——安全处置 二固体废物处置常用的方法概述(熟悉) (1)预处理(包括压实、破碎、分选) (2)堆肥处理 (3)卫生填埋 (4)一般物化处理 (5)安全填埋 安全填埋是一种把危险废物放置或贮存在环境中,使其与环境隔绝的处置方法,也是对其在经过各种方式的处理之后所采取的最终处置措施。 (6)焚烧处理 焚烧法是一种高温热处理技术,焚烧处置的特点是可以实现无害化、减量化、资源化。 (7)热解法 例题:一种把危险废物防止或储存在环境中,使其与环境隔绝的处置方法,此法为(B)

A 卫生填埋法B安全填埋法C堆肥处理法D热解法 三固体废物常用的处理与处置技术 1.固体废物预处理技术 (1)固体废物的压实 (2)破碎处理 (3)分选 2.固体废物堆肥化技术 根据生物处理过程中起作用的微生物对氧气要求的不同,可以把固体废物堆肥分为好氧堆肥法和厌氧堆肥法。故国内外用垃圾、污泥、人畜粪便等有机废物制造堆肥的工厂,绝大多数采用好氧堆肥法。 例题:目前,国内外用垃圾、污泥、人畜粪便等有机废物制造堆肥的工厂,绝大多数采用(D) A低温堆肥法B厌氧堆肥法C绝热堆肥法D好氧堆肥法 3.固体废物焚烧处置技术 燃烧系统中有三种主要成分:燃料或可燃物质,氧化物及惰性物质。为防止二次污染,工况控制和尾气净化则是污染控制的关键。 例题:固体废物焚烧处置技术的燃烧系统,最普通的氧化物为含有(A)氧气的空气,空气量的多少与燃烧的混合程度直接影响燃烧的效率。A21% B26% C37% D 29% 4.固体废物填埋处置技术 四固体废物的收集与运输(熟悉) 1.城市垃圾的收运

环境承载力、环境容量和污染物总量控制

14环境承载力、环境容量和污染物总量控制 环境承载力是指环境系统的自我维持、自我调节能力,资源与环境子系统的供容能力及其可维育的社会经济活动强度和具有一定生活水平的人口数量。环境承载力分为资源承载力与环境容量。 承载力分析就是要科学、准确地确定水环境、空气环境容量和经济、土地、水资源的承载力。在区域环境影响评价中,合理分析环境承载力,能够提高规划对环境影响的评估准确性,从而提高评价的科学性。准确掌握环境与资源对社会经济发展所具有的支持能力,确保规划的社会经济发展在阈值内有控制的进行,促进规划的社会-经济-环境系统的良性循环,实现可持续发展。 环境为人类活动提供了空间、载体、资源,并容纳废弃物,其能力的大小与环境和人类活动均有关系。不同的环境,对同一种人类活动的承载力不同;同一种环境,对不同的人类活动,所具有的承载力也不同。开发区的建设,社会、经济系统的变化,对环境的影响范围、深度将不断加大,三者逐渐形成一个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复合系统。 14.1环境资源承载力 14.1.1评价指标 环境承载力不仅限于自然环境所固有的自然承载能力,还包括人工环境承载力,人类通过科技手段能够改善和提高环境整体的承载能力,所以本次环评所指的承载力包括环境承载力和人工环境承载力。同时由于社会经济环境系统的复杂性,人类活动的多组合性,衡量承载力的指标体系难以包括人类活动的全部,也不可能对具体指标作硬性的统一规定,只能从各子系统中选择有代表性、易量化的指标作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分析。综合考虑开发区的自然、社会现状和数据获取等多方面因素,制定如下的生态环境承载力评价体系,详见表。

表生态环境承载力评价体系

环境容量、环境承载力分析及累计影响评价方法

环境容量、环境承载力分析及累计影响评价方法 1、环境容量;指人类和自然环境不致受害的情况下或者具体来说是在保证不超出环境目标值的前提下,区域环境能够容许的污染物最大允许排放量。 2、在提出污染物总量控制方案的工作内容要求时应考虑的原则(3项):集中供热;污水集中处理排放;固体废物分类处置。 3、大气环境容量与污染物总量控制主要内容(5项):选择总量控制指标;对所涉及的区域进行环境功能区划,确定各功能区环境空气质量目标;根据环境质量现状,分析不同功能区环境质量达标情况;结合当地地形和气象条件,选择适当方法,确定开发区大气环境容量:结合开发区规划分析和污染控制措施,提出区域环境容量利用方案和近期(5年计划)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指标。 4、水环境容量与污染物总量控制主要内容(5项):选择总量控制指标;分析基于环境容量约束的允许排放总量和基于技术经济条件约束的允许排放总量;对于拟接纳开发区污水的水体,应根据环境功能区划所规定的水质标准要求,选用适当的水质模型分析确定水环境容量,季节性河流原则上不要求确定水环境容量;对于现状水污染物排放实现达标排放,水体无足够的环境容量可资利用的情形,应在制定基于水环境功能的区域水污染控制计划的基础上确定开发区水污染物的排放总量;如预测的各项总量值均低于上述给予技术水平约束下的总量控制和基于水环境容量的总量控制指标,可选择最小的指标提出总量控制方案,如

预测总量大于上述两类指标中的某一类指标,则需调整规划,降低污染物总量。 5、河流/湖泊:水环境容量;河口/海湾:水环境容量/最小初始稀释度;(开敞的)近海水域:最小初始稀释度。 6、给定区域内,达到环境空气保护目标而允许排放的大气污染物总量,就是该区域大气污染物的环境容量。特定地区的大气环境容量与以下因素有关(5个):涉及的区域范围与下垫面复杂程度;空气环境功能区划及空气环境质量保护目标;区域内污染源及其污染物排放强度的时空分布;区域大气扩散、稀释能力;特定污染物在大气中的转化、沉积、清除机理。 7、大气容量的计算方法(3种):修正的A-P值法;模拟法;线性优化法。 A-P值法特点:不需要知道污染源的布局、排放量和排放方式,就可粗略估算制定区域的大气环境容量,对决策和提出区域总量控制指标有一定的参考价值,适用于开发区规划阶段的环境条件的分析。该法原则只适用于大气SO2环境容量的计算,在计算PM-10的环境容量时,可作参考方法。 模拟法:利用环境空气质量模型模拟开发活动所排放的污染物引起的环境质量变化是否会导致环境空气质量超标。适用于规模较大、具有复杂环境功能的信件开发区,或将进行污染治理与技术改造的现有开发区。需要通过调查和类比了解或虚拟开发区大气污染源的布局、排放量和排放方式。其优势在于充分考虑周边发展的影响。 线形优化法:将不同功能区的环境质量保护目标为约束条

水环境容量估算

根据《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总纲》(HJ 130-2014),规划环评应“在充分考虑累积环境影响的情况下,动态分析不同规划时段可供规划实施利用的资源量、环境容量及总量控制指标”。本章就上述内容展开分析。 14.1 环境容量分析 14.1.1 水环境容量估算 《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总纲》(HJ 130-2014)中未详细给出环境容量的计算方法,故本次评价参考《开发区区域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HJ /T 131-2003)附录B 的2.4条和2.5条,采用水质模型建立污染物排放和受纳水体水质之间的输入响应关系,并应考虑多点排污的叠加影响,以受纳水体水质按功能达标为前提,估算其最大允许排放量。 14.1.1.1 估算指标 按照各级环境保护规划,国家将化学需氧量(COD )、氨氮(NH 3-N )作为水污染物总量控制指标,因此本次水环境容量估算的指标也定为上述两项。 14.1.1.2 控制单元划分及其所对应的环境功能区划 水环境容量计算的控制单元一般是在综合考虑混合过程段长度及重点污染源排放口、大型水工构筑物、水质控制断面等因素的基础上进行划分。河流岸边排污的混合过程段长度计算采用如下公式: ()()()2 1 0065.0058.06.04.0gHI B H Bu a B L +-= 式中:L ——混合过程段的长度,m B ——河流宽度,m H ——平均水深,m I ——平均坡度,无量纲 u ——平均流速,m /s a ——排放口到岸边的距离,m

根据其水文参数,滃江干流枯水期岸边排放污染物情况的混合过程段长度计算结果如表14.1-1所示。 表14.1-1滃江干流岸边排放污染物情况的混合过程段长度计算一览表 清远华侨工业园的废水排放受纳水体最终均为滃江。根据调查,园区附近的滃江干流上主要建有3座低水头径流式水电站,分别为红桥水电站、英华水电站及狮子口水电站;此外,大镇水汇入口处为滃江干流的水质交界断面,该断面上游江段的水质控制目标为Ⅲ类,其下游江段的水质控制目标为Ⅱ类。清远华侨工业园内的东华镇污水处理厂排污口位于滃江一级支流虾公坑,规划建设的英华污水处理厂和五石污水处理厂排污口均拟设于省道347线跨江大桥至英华水电站之间的江段附近。根据上述情况,本次水环境容量估算的控制单元定为以下5段: (1)滃江干流自红桥水电站至省道347线跨江大桥之间的江段,河流长度约为6.3 km(因前述计算出的混合过程段长度约为4.6 km,故以下计算中本单元长度取为4.6 km),末端断面水质控制目标为Ⅲ类。 (2)滃江干流自省道347线跨江大桥至英华水电站之间的江段,河流长度约为4.5 km,末端断面水质控制目标为Ⅲ类。 (3)滃江干流自英华水电站至虾公坑汇入口之间的江段,河流长度约为4.9 km(因前述计算出的混合过程段长度约为4.6 km,故以下计算中本单元长度取为4.6 km),末端断面水质控制目标为Ⅲ类。 (4)滃江干流自虾公坑汇入口至大镇水汇入口之间的江段,河流长度约为3.4 km,末端断面水质控制目标为Ⅱ类。 (5)滃江干流自大镇水汇入口至楣头(该处有跨滃江桥梁)之间的江段,河流长度约为5.4 km(因前述计算出的混合过程段长度约为4.6 km,故以下计算中本单元长度取为4.6 km),末端断面水质控制目标为Ⅱ类。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方法模拟29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方法模拟29 一、单项选择题 各题的备选选项中,只有一个最符合题意 1. 预测某发声源在10m处的预测点的等效声级贡献值为70dB,而该预测点的背景值为60dB,则该处的预测等效声级为。 A.65dB B.67.3dB C.70.4dB D.72dB 答案:C 2. 水采浮游动物调查分三个级别,是。 A.20~200μm、200~500μm、大于500μm B.20~100μm、100~500μm、大于500μm C.20~50μm、50~500μm、大于500μm D.20~50μm、50~200μm、大于200μm 答案:A [解答] “了解海洋生态凋查方法”是2012年大纲的新增内容。 3. 某建设项目位于一般区域,工程占地范围20km2,生态影响评价的工作等级为。 A.一级评价 B.二级评价 C.三级评价 D.生态影响分析

答案:B [解答] 在一般区域,工程占地面积大于或等于20km2,或长度大于或等于100km,其生态影响评价工作等级为二级。 4. 某河流:单位时间内通过的某一断面平均流量为2000m3,该河流断面以上区域面积为1000km2,则该河流断面的径流模数为。 A.2000L/(S·km2) B.0.002L/(S·km2) C.2000mm D.0.002mm 答案:A [解答] 径流深的计算公式Y=QT/1000F,表示将径流总量平铺在全流域面积上的水层厚度,单位是mm;径流模数公式M=1000Q/F,表示流域出口断面流量与流域面积的比值,单位是L/(s·km2)。 5. 一级评价项目采用极坐标布点法。以监测期间所处季节的主导风向为轴向,取上风向为0°,。 A.至少在约0°、45°、90°、135°、180°、225°、270°、315°方向上各设置1个监测点,在主导风向下风向距离中心点(或主要排放源)不同距离,加密布设1~3个监测点 B.至少在约0°、90°、180°、270°方向上各设置1个监测点,在主导风向下风向距离中心点(或主要排放源)不同距离,加密布设1~3个监测点 C.至少在约0°、45°、90°、135°、180°、225°、270°、315°方向上各设置1个监测点,在主导风向下风向距离中心点(或主要排放源)不同距离,加密布设2~4个监测点 D.至少在约0°、90°、180°、270°方向上各设置1个监测点,在主导风向下风向距离中心点(或主要排放源)不同距离,加密布设2~4个监测点

(完整版)环评技术方法总结

环境影响评价师资料

概论 1.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分类:①可能造成重大环境影响的,应当编制环境影 响报告书,对产生的环境影响进行全面评价②建设项目可能造成轻度环境影响的,应当编制环境影响报告表,对产生的环境影响进行分析或专项评价③对于环境影响很小,不需要进行环境影响评价的,应当填报环境影响登记表。 2.环境保护措施原则:“三同时”原则,建设项目中防治污染的设施,应当与主体 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使用。“三同时”制度和环境保护设施竣工验收室对环境影响评价中提出的预防和减轻不良环境影响对策和措施的具体落实和检查,是环境影响评价的延续,从广义上讲,也属于环境影响评价范畴。 3.工程分析方法:类比分析法、物料平衡计算法、查阅参考资料分析法 4.环境现状调查方法:搜集资料法、现场调查法、遥感法 5.环境影响预测方法:数学模型法、物理模型法、类比调查法、专业判断法

6.环境影响评价方法:列表清单法、矩阵法、网络法、图形叠置法、组合计算辅 助法、指数法、环境影响预测模型、环境影响综合评价模型 7.环境影响预测阶段和时段: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分三个阶段:建设阶段、生产 运行阶段、服务期满或退役阶段;时段:冬、夏两季或丰、枯水期。 工程分析 1.污染型项目工程从:项目建设性质、产品结构、生成规模、原料路线、工艺技 术、设备选型、能源结构、技术经济指标、总图布置方案等基础资料入手。 2.扩建项目须提出:“以新带老”计划。 3.工程分析中常用的物料衡算有:①总物料衡算 ②有毒有害物料衡算 ③有毒有害元素物料衡算 在可研文件提供的基础资料比较详实或对生成工艺熟悉的条件下,优先采用物料衡算法计算污染物排放量,理论上,该方法是最精确的。 4.工程分析基本工作内容

地表水水环境容量计算方法回顾与展望_董飞

第25卷第3期 2014年5月水科学进展ADVANCES IN WATERSCIENCE Vol.25,No.3May ,2014 地表水水环境容量计算方法回顾与展望 董飞1,2,刘晓波1,2,彭文启1,2,吴文强 1,2(1.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水环境研究所,北京100038; 2.流域水循环模拟与调控国家重点实验室,北京100038) 摘要:为厘清中国地表水水环境容量计算方法演变历史,探讨计算方法发展趋势,在系统调研大量水环境容量研 究文献基础上,详细梳理水环境容量从概念引入到研究至今的过程,归纳出中国地表水水环境容量研究过程中产 生的五大类计算方法:公式法、模型试错法、系统最优化法(线性规划法和随机规划法)、概率稀释模型法和未确 知数学法。解析了各类方法的基本思路、产生过程及应用进展,评述了各类方法的优缺点及适用范围。通过与国 外水环境容量计算方法的比较,基于水环境系统复杂性及中国水资源管理特点与应用需求,认为中国应强化对概 率稀释模型法、未确知数学法及随机规划法等3种方法的研究和改进。 关键词:地表水;水环境容量;计算方法;概率稀释模型;系统最优化;未确知数学 中图分类号:TV131,X143;G353.11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1- 6791(2014)03-0451-13收稿日期:2013- 10-11;网络出版时间:2014-04-10网络出版地址:http ://https://www.doczj.com/doc/205849842.html, /kcms /detail /32.1309.P.20140410.0950.010.html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51209230);水体污染控制与治理科技重大专项(2013ZX07501- 004)作者简介:董飞(1983—),男,山东淄博人,博士研究生,主要从事流域容量总量控制理论与方法等研究。 E-mail :dongfei99999@https://www.doczj.com/doc/205849842.html, 通信作者:彭文启,E- mail :pwq@https://www.doczj.com/doc/205849842.html, 环境容量是环境科学的基本理论问题之一,是环境管理的重要实际应用问题之一[1]。水环境容量是环 境容量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容量总量技术体系的核心内容之一。随着中国水环境管理体系从浓度控制、目标 总量控制向容量总量控制的转变,实现流域水质目标管理 [2]与水功能区限制纳污红线管理[3],水环境容量理论及计算方法研究的重要性更加凸显。 早在20世纪70年代后期,随着环境容量概念的引入,中国学者即开始了对水环境容量的研究[4]。在经 过短时期的对水环境容量基本概念的强烈争论后,迅速实现从基本理论到实际应用,从定性研究到定量化计 算的转变[5];同时注重吸收欧美等国的研究成果[6]。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特别是水环境数学模型应用及 计算机技术的不断进步,逐渐形成了公式法 [7]、系统最优化法[5]、概率稀释模型法[6]、模型试错法[8]等计算方法,盲数理论等不确定性数学方法也引入其中[9]。在地表水方面,水环境容量计算中所用的水环境数学模型从Streeter- Phelps 简单模型[5]发展到WASP 、Delft 3D 等大型综合模型软件[10],计算区域从河段、河流发展到河口、湖库、河网、流域[11],计算维数从一维发展到二维和三维[12],计算条件从稳态发展到动 态[13],所针对的污染物从易降解有机物、重金属发展到营养盐等[7]。近年来,常见关于水环境容量总体研究进展的文献 [14-15],然而未有专门系统论述水环境容量计算方法研究进展的文献;同时,文献中通常将中国水环境容量计算方法分为3类或4类 [8,10],笔者认为这难以对水环境容量计算方法作全面概括,本研究旨在弥补这一不足。以地表水水环境容量为重点,兼顾海洋水环境容量,大量调研中外文献,系统研究中国在地表水水环境容量计算方面从起步到当前的各种方法;同时对照欧美国家的计算方法,对中国地表水水环境容量计算方法进行重新归类。在解析各类计算方法研究及应用情况的基础上,对各类计算方法的优缺点及适用范围作了评述。在比较分析国内外计算方法特征的基础上,结合各类计算方法对复杂水环境系统的适应性及中国水资源管理特点对水环境容量计算的需求,对中国今后地表水水环境容量计算方法的发展趋势作了展望。DOI:10.14042/https://www.doczj.com/doc/205849842.html,ki.32.1309.2014.03.020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方法知识点归纳

第一章概论 1.环境影响评价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环境保护法律制度。 2.环境影响评价的定义:对规划和建设项目实施后可能造成的环境影响进行分析, 预测和评估,提出预防或减轻不良环境影响的对策和措施,进行跟踪监测的方法与制度。 3.编制有关开发利用规划,建设对环境有影响的项目,应当依法进行环境影响评 价。 4.未依法进行环境影响评价的开发利用规划,不得组织实施,未依法进行环境影 响评价的建设项目,不得开工建设。 5.国家根据建设项目对环境的影响程度,对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分类管理。 6.建设项目可能造成重大环境影响的,应当编制环境影响报告书,对产生的环境 影响进行全面评价;建设项目可能造成轻度环境影响的,应当编制环境影响报告表,对产生的环境影响进行分析或专项评价;对环境影响很小,不需要进行环境影响评价的,应当填报环境影响登记表。 7.按评价对象,环评可分为:规划环评和建设项目环评。 8.按环境要素和专题,环评可分为:大气,地表水,地下水,声,生态,固体废 物,土壤和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 9.按时间顺序,环评分为:环境质量现状评价,环境影响预测评价,规划环境影 响跟踪评价,建设项目环境影响后评价。 10.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是在规划或开发建设活动实施后,对环境的实际影响程度 进行系统调查和评估。 11.建设项目环境影响后评价:是编制环境影响报告书的建设项目在通过环境保护 设施竣工验收且稳定运行一定时期后,对其实际产生的环境影响以及污染防治

生态保护和风险防范措施的有效性进行跟踪监测和验证评价,并提出补救方案或改进措施,提高环境影响评价有效性的方法和制度。 12.工程分析的范围:主铺公环储及依托。 13.工程分析以工艺过程为重点,按不同阶段进行分析。 14.工程分析的方法:类比分析法,物料平衡计算法,查阅参考资料分析法等 15.环境现状调查方法:搜集资料法,现场调查法,遥感法。 16.环境影响预测方法:数学模式法,物理模型法,类比调查法和专业判断法。 17.环境影响评价方法:列表清单法,矩阵法,网络法,图形叠置法,组合计算铺 助法,指数法,环境影响预测模型,环境影响综合评价模型。 18.预测范围应等于或略小于现状调查的范围。 19.环境影响评价制度是建设项目的环境准入门槛。 20.建设项目环评工作一般分为三个阶段:调查分析和工作方案制定阶段,分析论 证和预测评价阶段,环境影响报告书(表)编制阶段。 21.建设项目各环境要素专项评价原则上应划分工作等级,一般可划分为三级。一 级评价对环境影响进行全面,详细,深入评价;二级评价对环境影响进行较为详细,深入评价。三级评价可只进行环境影响分析。 22.工作等级划分的依据:(1)建设项目的工程特点(2)项目所在地区的环境特 征(3)建设项目的建设规模(4)国家或地方政府所颁布的有关法规 第二章工程分析 1.工程分析的作用:(1)项目决策的重要依据(2)为各专题预测评价提供基础 数据(3)为环保设计提供优化建议(4)为环境的科学管理提供依据 2.工程分析的方法:

环境承载力、环境容量和污染物总量控制讲解学习

环境承载力、环境容量和污染物总量控制

14环境承载力、环境容量和污染物总量控制 环境承载力是指环境系统的自我维持、自我调节能力,资源与环境子系统的供容能力及其可维育的社会经济活动强度和具有一定生活水平的人口数量。环境承载力分为资源承载力与环境容量。 承载力分析就是要科学、准确地确定水环境、空气环境容量和经济、土地、水资源的承载力。在区域环境影响评价中,合理分析环境承载力,能够提高规划对环境影响的评估准确性,从而提高评价的科学性。准确掌握环境与资源对社会经济发展所具有的支持能力,确保规划的社会经济发展在阈值内有控制的进行,促进规划的社会-经济-环境系统的良性循环,实现可持续发展。 环境为人类活动提供了空间、载体、资源,并容纳废弃物,其能力的大小与环境和人类活动均有关系。不同的环境,对同一种人类活动的承载力不同;同一种环境,对不同的人类活动,所具有的承载力也不同。开发区的建设,社会、经济系统的变化,对环境的影响范围、深度将不断加大,三者逐渐形成一个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复合系统。 14.1环境资源承载力 14.1.1评价指标 环境承载力不仅限于自然环境所固有的自然承载能力,还包括人工环境承载力,人类通过科技手段能够改善和提高环境整体的承载能力,所以本次环评所指的承载力包括环境承载力和人工环境承载力。同时由于社会经济环境系统的复杂性,人类活动的多组合性,衡量承载力的指标体系难以包括人类活动的

全部,也不可能对具体指标作硬性的统一规定,只能从各子系统中选择有代表性、易量化的指标作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分析。综合考虑开发区的自然、社会现状和数据获取等多方面因素,制定如下的生态环境承载力评价体系,详见表14.1-1。 表14.1-1 生态环境承载力评价体系

高中地理第1章 第3节资源环境承载力与人口合理容量教案中图版必修第二册

第三节资源环境承载力与人口合理容量 课程标准核心素养目标 结合实例,解释区域 资源环境承载力、人 口合理容量。 1.结合资料,分析影响资源环境承载力的因素。(综合思维) 2.结合区域资料,分析影响区域人口合理容量的因素。(区域认知) 3.结合资源环境承载力,分析合理的人口规模。(人地协调观) 4.通过调查本地区情况,估算本地区人口合理容量。(地理实践力) 一、资源环境承载力 1.概念: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指在一定时期内,特定区域在资源环境功能处于相对稳定的状态下,所能承受的某一人口规模下各种社会经济活动的能力。 2.资源承载力和环境承载力 (1)资源承载力:主要包括土地资源、水资源和矿产资源承载力等。 (2)环境承载力:主要指自然生态环境承载力,包括大气环境、水环境和土壤环境承载力等。 3.影响因素 (1)资源环境承载力的大小,常常是由区域中的“短板”即最紧缺要素决定的。 (2)影响因素:区域资源、环境因素、经济水平、科学技术、社会文化和地域开放程度等。 4.提高资源环境承载力的途径 (1)发展生产力和科学技术,提高资源利用率,开发新资源,改善环境。 (2)提高区域开放程度。 [图表点拨]教材P22图1-3-2,该图展示出: (1)环境承载力的大小由区域中的“短板”即最紧缺要素决定。 (2)干旱地区环境承载力是由水资源决定的。 1.概念:按照合理的生活方式,保障健康的生活水平,同时又不妨碍未来人口生活质量的前提下,一个国家或地区适宜的人口数量。 2.意义 (1)人口与环境的协调发展。 (2)人口数量与社会、经济和文化发展的相适应性。 3.大小:人口合理容量要小于资源环境承载力。 4.影响因素:自然环境和资源的状况、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科学技术水平、地域的开放程度等。

风景区环境容量计算方法

风景区环境容量计算方法 风景区的环境容量是指一定地域范围内的风景名胜区所拥有的景观资源对游人的容纳量。这种容纳量对一个风景区来说是固有的,容纳量的大小是衡量一个风景区具有多大的景观内涵,是否具有开发价值和发展前景的一个重要因素。 环境容量的估算方法可分为面积容量法、游线容量法、生态容量法及卡口容量法等。 1、面积容量法 面积容量法与风景资源类型、风景资源界面的大小、风景资源内涵以及地形地貌相关。范围越大、风景资源内涵越丰富、地形地貌越有利于开发,则风景容量越大,反之就越小。风景容量是一个风景区所能达到的最大的环境容量,是不可变的,可以用技术参数来估算。该方法适用于地势较平坦的前区即综合配套区及河滩地带。 计算公式: C = A/a (C—游览区合理环境容量A—景区可游面积,除去湿地和周边保护地a—每人适当游览面积) 可游面积(公顷)=总面积(公顷)×可游比例30% 环境容量(人)=可游面积(公顷)/人均适当游览面积(米2/人) 2、游线容量法 游线容量法与风景区的道路性质、长度、宽度有关。该方法适合于地势较陡、成线性布局的景点。 计算公式: N = H/A

(N—合理容量H—游线长度A—人均游线面积) 线路推算法中区域游人容量取人均单位规模指数5—10米2/人。 3、生态容量法 生态容量法是规划人员在合理地考虑保护风景资源的情况下,用生态压力指标,制定出的容量。生态容量法的估算受景区本身的地域环境、风景资源内涵,生态指标、规划管理部门对保护景区的要求等因素的影响。生态压力表示景区在生态环境不受到破坏的情况下,所允许的最高游人量。规划中取生态压力指标为 1."0— 2."0人/公顷。 计算公式: O = S ×d (O—生态容量S—景区可直接游览面积d—生态压力指标) 景区可直接游览面积=景区的总面积×50%—70% (4)卡口容量法 卡口容量法的估算,是在风景区规划完成,游览方式和游路组织确定后进行的。 卡口容量法受风景区的地形地貌,游览方式、游览组织、交通运输工具等的影响,单位以“人次/单位时间”表示。

环境承载力环境人口容量与合理人口容量的区别及联系doc

环境承载力,环境人口容量与合理人口容量的区别及联系“环境承载力”这个概念的提出其思想前提是环境的“资源观和价值观”。环境作为一种资源,环境承载力包含了两层涵义:一是指环境的单个要素(如土地、水、气候、动植物、矿产等资源)以及它们的组合方式(环境状态)的承载水平;二是指环境污染相对应的环境纳污水平即“环境自净水平”。所以“环境承载力”的科学定义可表述为:在某一时期、某种状态或条件下,某地区的环境资源所能承受的人口规模和经济规模的大小即生态系统所能承受的人类经济与社会的限度。这里“某种状态或条件”是指现实的或拟定的环境结构不发生明显不利于人类生存方向改变的前提条件;所谓“能承受”是指不影响环境系统正常功能的发挥。地球的面积和空间是有限的,它的资源是有限的,显然它的承载力也是有限的,所以人类的活动必须保持在地球承载力的极限之内。 环境人口容量概念产生的背景是当前只有地球上有适合人类生存的条件,而地球的空间和资源是有限的,面对数量庞大且与日俱增的人口的事实,人们必然注重人口增长与环境承载力的问题,从而提出了“环境人口容量”的概念。 按一般理解,环境人口容量又称资源承载力,简单地看作是环境所能容纳的最大人口数,超过这个人口数,人口就不能正常生存,即偏向于最高人口的涵义。因为对环境人口容量确定因素的理解不同,所以存有着不同的环境人口容量的定义,教材中采取的是应用较为广泛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下的定义: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环境人口容量,是在可预见的时期内,利用本地资源及其他资源、智力和技术等条件,在保证符合社会文化准则的物质生活水平条件下,该国家或地区所能持续供养的人口数量。该定义在强调自然资源的同时,也考虑到技术条件。这个概念包含以下几层意思:①分析环境人口容量应针对具体的时期,因为环境人口容量是时间的函数,具有不确定性; ②资源、科技水平、生活(包括物质和文化生活)水平是制约环境人口容量的重要因素;③如果研究某一国家或地区的环境人口容量,要以该国或地区所能利用的资源和技术为依据,而所利用的资源和技术能够是本地的,也能够是定义中所说的“其他”(如国外或地区外)资源和技术,这个点对地区环境人口容量的估计结果有较大的影响。 环境人口容量具有不确定性和相对确定性。环境人口容量具有不确定性主要是指它的制约因素不确定。时期不同制约因素必然发生变化,造成环境人口容量的变化。但在具体时期,假定制约环境人口容量的因素保持不变或变化很少时能够对环境人口容量实行相定量的分析,即环境人口容量的相对确定性。环境人口容量是在假定条件下得出的,假定的条件,估计的方法不同,结论也会不同。人类发展史的每一时期因为受当时科技水平条件的限制都不得有各自的环境人口容量即当时所能容纳的最大人口数,但人类的人口总数从未达到过最高的人口容量。 环境承载力是指在未来不同的时间尺度上,以预期的技术、经济和社会发展水平及与此相适合的物质生活水平为依据,一个区域利用其自身的资源所能持续稳定供养的人口数量。环境人口容量则是在一定地区或国家所容纳的人口数量。环境承载力相对稳定,它受资源生产水平与人的生活水平所制约,受人的行为影响小,比较客观。环境人口容量则受人口政策、人的生育行为和人口迁移等因素的影响较大,主观性强,它能够大于或小于环境的人口承载力。 环境人口容量与环境承载力是既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的概念。环境承载力能够用来表示环境对人口的容量的限度。一般地说,环境承载力是指环境能持续供养的人口数量。所以人口数量是衡量环境承载力的重要指标。在对一个地区、一个国家,乃至整个地球的环境人口容量的实际估计中往往用某一种或几种资源的环境承载力作为

注册环境影响评价工程师《环境影响评价技术方法》高频考点试题

注册环境影响评价工程师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方法》高频考点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 第1题 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识别中,必须包括的阶段是()。 A.项目选址期 B.建设期和运营期 C.项目初步设计期 D.产业链规划期 正确答案:B, 第2题 化工项目生产污水处理场工艺方案应包括运行可靠性论证和()。 A.处理工艺的技术可行性分析 B.投资费用的来源分析 C.拟建项目的产品方案论证 D.生活污水排放量计算 正确答案:A, 第3题 使用醋酸等异味化学品的PTA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时,要调查()。 A.项目财务决算表 B.项目施工图 C.试生产期间环保投诉事件 D.可行性研究报告评估意见 正确答案:C, 第4题 某项目配套建设的硫回收设施,其环境效益可用货币量化的是()。

A.工程总投资 B.硫的销售收入 C. 土地费用 D.固定资产残值 正确答案:B, 第5题 评价某新建炼化一体化项目的清洁生产水平时,可作为参考依据的物耗、能耗指标是 ()。 A.同行业任意企业的临时测试数据 B.同行业任意企业的基础数据 C.同行业有代表性企业临时测试数据 D.同行业有代表性企业近年的基础数据 正确答案:D, 第6题 下列物品不属于木制家具生产项目中的固体废物是()。 A.刨花 B.废乳胶 C.废聚酯漆 D.纤维板 正确答案:D, 第7题 多晶硅切片加工项目的生产工艺为硅锭一剖方定位→切片→纯水清洗→电烘干,其中切片工序循环使用碳化硅及聚乙二醇切割液,产生废水的工序是()。 A.剖方定位工序 B.切片工序 C.清洗工序 D.烘干工序 正确答案:C, 第8题 某燃煤锅炉S02现状排放量90.0t/a。拟对锅炉增设脱硫设施,脱硫效率由现状的50% 增至80%。项目技改后,SO2现状排放总量为()。 A. 90.0t/a B.45.0t/a C. 36.0t/a D.18.0t/a 正确答案:C, 第9题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