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北京故宫有哪些建筑特色

北京故宫有哪些建筑特色

北京故宫有哪些建筑特色

本文极具参考价值,如若有用请打赏支持我们!不胜感激!

【专业知识】北京故宫有哪些建筑特色

【学员问题】北京故宫有哪些建筑特色?

【解答】故宫严格地按《周礼-考工记》中前朝后市,左祖右社的帝都营建原则建造。整个故宫,在建筑布置上,用形体变化、高低起伏的手法,组合成一个整体。在功

能上符合封建社会的等级制度。同时达到左右均衡和形体变化的艺术效果。中国建

筑的屋顶形式是丰富多彩的,在故宫建筑中,不同形式的屋顶就有10种以上。以3大殿为例,屋顶各不相同。故宫建筑屋顶满铺各色琉璃瓦件。主要殿座以黄色为主。

绿色用于皇子居住区的建筑。其它蓝、紫、黑、翠以及孔雀绿、宝石蓝等五色缤纷

的琉璃,多用在花园或琉璃壁上。太和殿屋顶当中正脊的两端各有琉璃吻兽,稳重

有力地吞住大脊。吻兽造型优美,是构件又是装饰物。一部分瓦件塑造出龙凤、狮

子、海马等立体动物形象,象征吉祥和威严,这些构件在建筑上起了装饰作用。

故宫前部宫殿,当时建筑造型要求宏伟壮丽,庭院明朗开阔,象征封建政权至高无

上,太和殿坐落在紫禁城对角线的中心,故宫的设计者认为这样以显示皇帝的威严,

震慑天下。后部内廷却要求庭院深邃,建筑紧凑,因此东西六宫都自成一体,各有

宫门宫墙,相对排列,秩序井然,再配以宫灯联对,绣榻几床,都是体现适应豪华

生活需要的布置。内廷之后是宫后苑。后苑里有岁寒不雕的苍松翠柏,有秀石迭砌

的玲珑假山,楼、阁、亭、榭掩映其间,幽美而恬静。

故宫宫殿是沿着一条南北向中轴线排列,三大殿、后三宫、御花园都位于这条中轴

线上。并向两旁展开,南北取直,左右对称。这条中轴线不仅贯穿在紫禁城内,而

北京故宫的建筑特点和艺术成就

北京故宫的建筑特点和艺术成就 摘要:故宫古建筑群,由朱橡皇帝亲自策划营建。现存规模之大,构造之严谨,装饰之精美,文物之众多,在中国古建筑中绝无仅有,是世界著名的皇宫建筑群。它是中国历代文化艺术的巨大宝库,是最有代表性的中华文明的象征。 关键词:故宫The Forbidden City 建筑Architecture 文化Culture 这次十多天的山西北京游,我们去了许多名胜古迹,了解了祖国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历史。感受到了各地的文化背景,传统习俗。这次考察时间虽短但是安排有序,让我们参观了许多景点,了解了不同方面的知识。其中,北京故宫给我留下了很深刻的印象。它的宏伟壮观使我感受到了当时的社会氛围,领略了它的宏伟气魄。以下便是我对北京故宫的基本总结和感受。 北京故宫——中国宫殿建筑的最高峰,旧称紫禁城。是无与伦比的古代建筑杰作。在这里曾居住过24个皇帝,是明清两代(公元1368~1911年)的皇宫,现辟为“故宫博物院”。故宫的整个建筑金碧辉煌,庄严绚丽,被誉为世界五大宫之一(北京故宫、法国凡尔赛宫、英国白金汉宫、美国白宫、俄罗斯克里姆林宫),并被联合国科教文组织列为“世界文化遗产”。 故宫的宫殿建筑是中国现存最大、最完整的古建筑群,总面积达72万多平方米,有殿宇宫室9999间半,被称为“殿宇之海”。它气魄宏伟,极为壮观。是明,清两代的皇宫。1403年,明永乐帝迁都北京,北京城是在元大都的基础上经过14年的改造和扩建而成的。明永乐十五年始建,永乐十八年建成。北京故宫是以明南京宫殿为蓝本,“规则悉如南京,而高敞壮丽过之”。现有建筑明清代重建,增建,总体布局仍保持明代的基本特征。 紫禁城位处北京内城中心,南北长961米,东西宽753米,占地72万平方米;城墙高10米,四周环绕宽52米,深6米的护城河;每面辟一门,南面正门为午门,北面后门为神武门,东西两侧为东华门,西华门;城墙四角各一角楼。顺紫禁城中轴线延伸,向南有直出皇城近抵北京内城正门正阳门的前导空间,向北有作为紫禁城背景的景山为后续的收束。故宫的建筑艺术主要是群体组合的艺术,群体间的联系、过渡、转换,构成了丰富的铺陈展开的空间序列。 故宫根据帝王“身居九重”的体制所建,分成外朝内延两部分,作为“王权”的集合体,其中建筑有着近乎苛刻的等级划分,为了表现出一种帝王的威严和神圣,整体建筑群极力营造出一种宏大壮观的气势,“三朝五门”“前朝后寝”,“中轴对称”“左祖右代”的传流的方方正正的宫殿布局被提升到近乎完美的程度。北京宫殿区的总体布局可分为三节。第一节由大明门开始经过皇城正门天安门,再穿过端门直抵宫城正门午门,共由三个宫前广场串连而成;第二节即紫禁城内部分,由前朝,后寝和御花园组成;第三节是紫禁城北门外人工堆起的景山,是宫殿区的结尾。 午门,俗称五凤楼,平面作凹字形,又高又大的城台上正中建重檐庑顶的大殿左右凹字转角和前伸尽端各建一座重檐方亭,廊庑将这五座建筑相连,轮廓交错纷杂,形势巍峨壮丽,体型丰满盈润,体量强健有力,是整个前段的高潮。午门是皇帝下诏书、下令出征的地方。太和,中和,保和三大殿均建于明永乐十八年,清代经过重建和重修。它们都建在汉白玉砌成的8米高的台基上,远望犹如神话中的琼宫仙阙。四周环绕着石雕栏杆,基台三层重迭,每层台上边缘都装饰有汉白玉雕刻的栏板、望柱和龙头,三台当中有三层石阶雕有蟠龙,

故宫建筑体现了皇帝至高无上的特点

故宫建筑体现了皇帝至高无上的特点 故宫的建筑艺术作为一种意识形态,它体现了皇帝的至高无上。这个特点是怎样通过建筑艺术的形式(布局、空间、体形等)表现出来的呢?首先我们从整体上看,故宫是一组规模宏大的建筑群,各个建筑都是在一条由南到北的中轴线上展开的。中轴线两侧的建筑保持了严格的均衡、对称。在建筑的整体中突出了重点——太和殿。故宫的建筑群由南向北伸展,随着空间和形体的变化,在太和殿形成高潮。从布局看,深、宽、高都集中在太和殿。 1、深:从正阳门到太和殿全长1700米,经过一座又一座的桥,一重又一重的门,一层又一层的台阶,还有那一道又一道森严的禁卫,最后才能到达太和殿。现在我们站在天安门外向北遥望,透过天安门、端门、午门的通道所见到的是一个门洞套一个门洞,门洞愈来愈小,最后视线消失在太和门的台阶上,太和门成为隐蔽太和殿的屏障。由于这种笔直纵深的空间变化造成一种神秘而严肃的气氛,使人感皇帝所在的地方简直是深不可测。据考证在商代的宫室遗址中已经出现这种纵深的布局。这和我国古代园林艺术中曲径回廊所产生的轻松愉快的气氛是截然不同的。

2、宽:太和殿的位置不仅体现了空间的深度,而且体现了空间的宽度。如果太和殿仅仅有空间的深度,而缺少宽窄的变化,便显不出太和殿的宏大气势。从正阳门,经过狭窄的千步廊,又经过了几个紧束的门洞,把人的情绪箍得紧紧的。过了午门,空间放宽,再过太和门更加开朗,展现出一个非常宽阔而明亮的空间(约3万平方米)。太和殿位于这个广场的正北。如果说建筑的深度给人以神秘、严肃的感受,那么这种突然出现的宽阔的空间,则赋予建筑宏大的气势,使人精神上感到一种威慑和震惊。 3、高大:建筑的高大直接表现皇帝的至尊,从正阳门到太和殿有三个高峰,即天安门、午门、太和殿。太和殿高35.05米,可说是高峰中的高峰。太和殿的体形在故宫里也是最大的,为11间面阔(两个柱子之间的空间为一间),长63.96米,南北宽五间,深31.17米,面积2400平方米。 从正阳门到太和殿地平标高逐渐上升,建筑物形体逐步

故宫 教学设计

《北京故宫与巴黎凡尔赛宫》典型教学设计 高中美术鉴赏鲁版教材第六课 山东省肥城市第二高级中学陈洪文 124943 (一)课程分析 这节课是本册书第二单元《中西方美术作品比较》的第四课,前三节分别是:人物、花鸟、山水。这节课讲的是中西方宫殿建筑的比较,分别选取北京故宫和巴黎的凡尔赛宫作为代表,了解中西传统宫殿建筑的基本特点和风格差异。 (二)学情分析 所教班级为基础较差的学生,独立思考能力不强,好的学习习惯未能养成,在语言的组织能力以及语言的表达能力上都不是很理想,因此在平时备课的时候,我需要将问题设计的尽量简单一些,尤其是在一些相对难度大一点的问题,在引导上,在衔接上,都必须下功夫,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在老师的引导下达到真正的自主思考。在分组讨论的时候,我尽量将表达能力和自主思考能力很差的同学分开,让一些程度稍好的学生来带着他们思考问题。我相信,如果教师调动的好,他们还是比较活跃的,课堂气氛也不错,如果能够设计的问题恰当,我们的学生一定能将美术鉴赏课上好。 (三)学法设计 严格按照诱思探究教学论的要求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教师以学生为主导,引导学生自觉地思考,积极地讨论,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到“自主、合作、探究”的课堂教学中来。我认为本鉴赏课主要突破口应该在“北京故宫和巴黎的凡尔赛宫”特点的对比上。因为美术鉴赏主要培养的是学生的“美术鉴赏能力,我们必须通过分析研究美术作品或者历史古迹来仔细体味中西传统宫殿建筑的基本特点以及所蕴含美学知识,在学习过程中注意恰当的引导学生,真正做到“以诱达思”,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导地位和教师的引导作用,让学生真正去思考,在思考与交流中学会知识,提高能力,培养品德。在此基础上,设计具有开放性的问题,让每个学生都能各有所感,各抒己见。教师要少讲,相机诱导,将学生理解引向深入。对学生言之有理的回答要给予充分的肯定,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四)学习目标 通过中西两大宫殿建筑的典型案例分析,了解中西传统宫殿建筑的基本特点与风格差异,学习鉴赏、评价建筑艺术。 (五)教学流程 一、导入: 1.建筑视频播放:中国历代建筑。 2.中国从殷商时期开始,历代帝皇都建造了许多宫殿。 其中秦朝有阿房宫,兴乐宫,西汉:未央宫,长乐宫,建章宫; 唐朝的大明宫,兴庆宫;宋朝的大庆殿,文德殿,紫辰殿,垂拱殿,嘉明殿,崇政殿; 元朝有:大明殿,延春阁,隆福宫,兴圣宫。 明清有: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乾清宫、养心殿,坤宁宫、慈宁宫、宁寿宫、垂华宫、英华宫、储秀宫、中翠宫、永和宫、延禧宫、建福宫、咸福宫、寿安宫、等等还有一系列交不上名字的宫和殿。 那么这节课,我们就来看一下具有代表性的宫殿北京故宫与欧洲建筑:巴黎的凡尔赛宫。 二、授新课: 首先我们看一下中国的故宫: (一)、故宫 在中国的宫殿建筑中,现存最完整的就是北京明清时代的皇宫——故宫。接下来我们就来细细的看一下北京故宫的特点。 我们采用“四眼”看故宫的形式。每一眼都具有一定的目的性和针对性。 第一眼:看颜色:

(整理)建筑艺术赏析作业

题号:1 题型:单选题(请在以下几个选项中选择唯一正确答案)本题分数:5 内容: 下列那一项不属于建筑艺术的语言 A、体型 B、群体 C、环境 D、信息 标准答案:D 学员答案:D 本题得分:5 题号:2 题型:单选题(请在以下几个选项中选择唯一正确答案)本题分数:5 内容: 中山陵祭堂南面门楣的横额上所刻的文字为() A、民族,民权,民生 B、天下为公 C、浩气长存 D、博爱 标准答案:A 学员答案:A 本题得分:5 题号:3 题型:单选题(请在以下几个选项中选择唯一正确答案)本题分数:5 内容: 教科文组织的标志取材于以下哪个建筑? A、圣彼得大教堂 B、帕特农神庙 C、空中花园 D、万神庙 标准答案:B 学员答案:B 本题得分:5 题号:4 题型:单选题(请在以下几个选项中选择唯一正确答案)本题分数:5 内容: 以下对帕特农神庙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A、供奉雅典的保护女神雅典娜

B、用晶莹洁白的大理石设计建造 C、主要采用了科林斯柱式 D、底部有三层基座 标准答案:C 学员答案:C 本题得分:5 题号:5 题型:单选题(请在以下几个选项中选择唯一正确答案)本题分数:5 内容: 被认为是中国最高等级的殿堂,又俗称为“金銮殿”的是() A、太和殿 B、中和殿 C、崇和殿 D、保和殿 标准答案:A 学员答案:A 本题得分:5 题号:6 题型:单选题(请在以下几个选项中选择唯一正确答案)本题分数:5 内容: 位于巴黎,拥有金字塔形玻璃入口的法国古典主义建筑代表作是() A、卢浮宫 B、凡尔赛宫 C、白金汉宫 标准答案:A 学员答案:A 本题得分:5 题号:7 题型:单选题(请在以下几个选项中选择唯一正确答案)本题分数:5 内容: 南京长江大桥被载入《吉尼斯世界纪录》的理由是() A、世界建造时间最短的铁路、公路两用桥 B、世界最长的铁路、公路两用桥 C、世界最早的铁路、公路两用桥 标准答案:B 学员答案:B 本题得分:5

故宫太和殿藻井结构分析

概 述 古建筑保护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太和殿作为宫殿建筑的代表,是我国现存古建筑中规模最大、建筑形制、装饰与陈设等级最高的皇家宫殿建筑。太和殿藻井作为太和殿主要装饰构件之一,位于太和殿明间天花顶部,是室内天花重点装饰组成部分,是安装在帝王宝座或佛像顶部天花的一种“穹然高起,如伞如盖”的特殊装饰,烘托和象征封建帝王天宇般的伟大,具有非常强的装饰效果。其现状图如图1(a)所示。 故宫太和殿藻井结构分析 周 乾 明清时期的藻井,大体是由上、中、下三层组成,最下层为方井,中间层为八角井,上部为圆井结构[1]。 方井是藻井的最外层部分,四周通常安置斗拱。方井之上,通过使用抹角梁,正、斜套方,使井口由方形变成八角形。在八角井内侧角枋上贴有云龙图案的随瓣枋,将八角井归圆,形成圆井。圆井之上再置周圈装饰斗拱或云龙雕饰图案。圆井的最上方为盖板,盖板之下,雕凿蟠龙,龙头倒悬,口衔宝珠。 根据太和殿藻井的实际构造,可得出藻井的分层支撑做法有如下特点: 1、其由下至上分层为:天花梁——长趴梁、短趴梁形成方形井口——井口趴梁、抹角梁形成八角井——圆井——盖板。 2、方形井口的斗拱和其它雕饰,是单独贴上去的,斗拱仅做半面,凭银锭榫挂在里口的方木上。 3、八角井外表的雕饰、斗拱均为另外加工构件附在八角井上。 4、圆井由一层层厚木板挖拼、叠落而成。根据故宫博物院太和殿项目组提供的资料,太和殿蟠龙藻井整体下垂约10cm,支撑藻井的趴梁产生通裂缝。井口趴梁端部现状照片如图1(b)所示。由该图可知, 该井口趴梁裂缝由藻井与趴梁相交处延伸至榫头,而且开裂位置已进行过加固。该藻井底部长宽均为5.94m,由下至上高度分别为方井高0.5m、八角井高0.57m、圆井高0.725m,下端支撑藻井的井口趴梁长8.46m,截面尺寸0.30×0.36m,两端做半榫刻口搭在天花枋上。藻井材料除中部龙口的宝珠外,均为木结构材料。 1 模型建立 本文利用ANSYS分析方法对藻井结构现状进行仿真分析。根据木结构材料具有三维各向异性特点,考虑使用solid64单元模拟[2],其常数输入如表1所示。 表1 ANSYS模拟藻井的参数假定 输入项 对应项物理意义EXEL木材顺纹弹性模量EYET木材切向弹性模量EZ ER木材径向弹性模量 PRXY 0.3 Z向泊松比 (b)井口趴梁裂缝图 1 太和殿藻井现状图 (a)藻井仰视图 作者:故宫博物院古建部,工程师

故宫建筑艺术赏析

故宫建筑艺术赏析 通过学习“中外建筑艺术赏析”这门课程,了解到世界上许多设计奇特的建筑群,不同的国家,建筑亦有不同的风格。每个精妙绝伦设计的背后,都富含着人类进步的精神和物质结晶。中西方建筑形式相差甚远,却并不影响两者独特的文化风采。每栋建筑和每个设计背后都有着一个民族,一种传统,一方文化的精彩故事。今天,让我们走进中国故宫,聆听那气魄非凡背后的故事吧。 故宫严格按《周礼·考工记》中“前朝后市,左祖右社”帝都营建原则建造。整个故宫,在建筑布置上,用形体变化,,组成一个高低起伏的手法整体。在功能能上符合封建社会的等级制度,同时达到左右匀衡和形体变化的艺术效果。中间建筑的屋顶形式是丰富多彩的,在故宫建筑中,不同的形式的屋顶就要10余种以上,以三大殿为例,屋顶各不相同。 故宫建筑屋顶满铺各色琉璃瓦件,主要殿色以黄色为主,绿色用于居住区建筑,其他蓝、紫、黑、翠以及孔雀绿。宝石蓝的五色缤纷的琉璃,多用在花园或琉璃壁上,太和殿屋顶当中正脊的两端个各有琉璃吻兽,稳重有力的吞住大脊,吻兽造型优美,是构件又是装饰物,一部瓦件造出的龙凤、狮子、海马等立体动物形象,象征吉祥和威严,这些构件建筑上起了装饰左作用。 故宫前部宫殿,当时建筑要求宏伟壮丽,庭院明朗开阔,象征封建政权至高无上,太和殿坐在紫禁城对角线的中心,故宫的设计者认为这样以显示皇帝的尊严,震慑天下,后部庭院却要求深邃,建筑紧

凑,因此东西各成一体,各有宫门宫墙,相对排列,秩序井然,再配以宫灯联队,绣榻几床,都是体现适应豪华生活需要的布置。内廷之后是宫后苑。后苑里有岁寒不凋的苍松竹柏,有秀石迭砌的玲珑假山,楼阁;亭,榭掩映其间,幽美而恬静。 故宫是沿着一条南北向中轴线排列,三大殿,后三宫,御花园都位于这条中轴线上,并向两旁展开,南北取直,左右对称,这条中轴线不仅贯穿紫禁城内,而且南达永定门,北到鼓楼,钟楼,贯穿整个城市,气魄雄伟,规划严整,极为壮观。 故宫是几百年前劳动人民智慧和血汗的结晶。初建是被奴役的劳动者有工匠十万,兵役百万,在当时社会生产条件下能修建这样宏伟高大的建筑群,充分反映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高度智能和创造才能。故宫的设计与建筑,实在是一个无与伦比的杰作,它的平面布局,立体效果,以及形式上的雄伟,堂皇,庄严,和谐,建筑气势雄伟,豪华壮丽,是中国古代建筑艺术的精华。它标志着中国悠久的文化传统,显示着五百多年前匠师们在建筑上的卓越成就。 故宫不仅是中国人民的财富,更是世界的宝藏。几百来,故宫以它傲娇的形态,屹立在世界的东方,时间,历史没有将故宫摧毁,足以见证故宫生命力的强大。今天,我们热爱倾听故宫几百年故事的诉说,去体味时间的沧桑,感受文化的魅力,见证建筑艺术的光辉。 最后,愿故宫与时间同在,人与故宫,且行且珍惜。 工商管理学院市营一班:徐洪娣

故宫的布局装饰特点.

故宫的布局装饰特点 故宫,又称紫禁城,是明清两朝的宫殿,为我国现存最大最完整的古建筑群。它规模浩大,占地约72万多平方米,共有宫殿9000多间,都是木结构、黄琉璃瓦顶、青白石底座,饰以金碧辉煌的彩画。建筑总面积达15万平方米。周围还环绕10多米高的宫墙和宽52米、长3800米的护城河。 故宫是沿着一条南北向中轴线排列,并向两旁展开,南北取直,左右对称。这条中轴线不仅贯穿在紫禁城内,而且南达永定门,北到鼓楼、钟楼,贯穿了整个城市,气魄宏伟,规划严整,极为壮观。宫城辟有四门,南面有午门,是故宫正门,北有神武门(玄武门),东为东华门,西为西华门。城墙四角耸立着4 座角楼,造型别致,玲珑剔透。 故宫的建筑充分体现了“天子至尊”的封建宗法礼制,严格按“左祖右社”“前朝后寝”的古制布局,分为外朝与内廷两部分。 故宫大体可分为南北两部分,南为工作区,即前朝,也称外朝;北为生活区,即后寝,也称内廷。外朝以黄极殿(清代称太和殿,又称金銮殿)、中级殿(清代称中和殿)、建极殿(清代称保和殿)三大殿为中心,东西以文华殿、武英殿为两翼。三大殿均建在8米多高的汉白玉台基上,四周廊庑环绕,气势磅礴。多采用重檐庑殿顶这种屋顶结构,殿内沥粉贴金,重施五彩,显得金碧辉煌,雄伟壮丽,是皇帝办理朝政大事、举行重大庆典的地方。其中太和殿是宫城中等级最高、最为堂皇的建筑,皇帝登基、大婚、册封、命将、出征等盛大仪式或庆典都在这里举行。 内廷以乾清宫(皇帝卧室)、交泰殿、坤宁宫为中心,东西两翼有东六宫、西六宫(皇妃宫室),这就是人们常说的皇帝的“三宫六院”,是皇帝平日处理日常政务及皇室居住、礼佛、读书和游玩的地方。还有御花园、钦安殿、养性斋等建筑,形成一个布局完美的整体。御花园既有帝苑的雍华气魄,又有民间古典园林的幽雅意境。 紫禁城的宫殿建筑中大量使用了雕刻、贴金、镂金、漆画、景泰蓝、玉石及螺钿镶嵌、硬木贴络、绸缎装裱等封建社会所能采用的一切工艺美术手段,将高超的建筑技术与艺术融合融为一体,体现了我国古代宫殿建筑的最高成就。 紫禁城是中国现存最完整的古代宫殿建筑群,在世界建筑史上别具一格,也是中国古典风格建筑的典范和规模最大的皇室。 故宫文化内涵 中国历代帝王的宫殿是各个历史时期建筑艺术和建筑技术成就的集中体现,每一朝代的帝王宫殿都是当时最伟大最壮丽的建筑。通过宏伟的建筑表现至高无上皇权一直是古代宫殿建筑的首要指导思想。 紫禁城宫殿继承了传统的宫殿建筑思想,根据《周礼》和古代“礼制”中规定的法则进行规划,通过空间的整体布局和装饰材料等诸多手段,完美地表达出了宫殿建筑中所蕴涵的君权神授、天子至尊的核心思想。布局完整、规模宏大、气势雄壮的紫禁城,可以说是中国古代宫殿建筑的一个完整典型。

北京故宫的建筑特点和艺术成就

工艺美术鉴赏 ---北京故宫的建筑特点和艺术成就 姓名: 班级: 学号: 指导老师:

北京故宫的建筑特点和艺术成就 摘要:中国古人在漫长的营造史中,将中国古代建筑在选址布局、造型技巧方面,凝聚了浓厚的中国独特的艺术思想和哲学思想。故宫规模宏大,构造严谨,它是中国历代文化艺术的宝库,是最具艺术代表性的建筑之一。 关键词:建筑艺术文化 一、故宫简介: 北京旧城中心,有一座巍峨壮丽的宫殿。它就是明、清两代的皇宫——紫禁城,现称北京故宫。这座建筑即使过去封建皇权的象征,也是古代人民的智慧结晶。 对中国人来说,北极星由于不动,永远在那一位置上,群星都着围北极星旋转,北极星就成了天上的中心,成了天上的天帝。天上只有一个天帝,地上只有一个中国。中国天文学里,围绕北极星的一圈天象,叫紫微恒,是天子住的地方,因此,紫禁城就是地上的紫微恒,是天子住的地方,对老百姓来说那里是一片神圣的禁地,因此称为紫禁城。 相传故宫一共有9999.5间,实际据1973年专家现场测量故宫有大小院落90多座,房屋有980座,共计8704间(而此“间”并非现今房间之概念,此处“间”指四根房柱所形成的空间)。宫城周围环绕着高12米,长3400米的宫墙,形式为一长方形城池,墙外有52米宽的护城河环绕,形成一个森严壁垒的城堡。故宫宫殿建筑均是木结构、黄琉璃瓦顶、青白石底座,饰以金碧辉煌的彩画。故宫有4个门,正门名午门,东门名东华门,西门名西华门,北门名神武门。面对北门神武门,有用土、石筑成的景山,满山松柏成林。在整体布局上,景山可说是故宫建筑群的屏障。 城内宫殿建筑布局沿中轴线向东西两侧展开。红墙黄瓦,画栋雕梁,金碧辉煌。殿宇楼台,高低错落,壮观雄伟,仿若人间仙境。 二、故宫的建筑特点 故宫根据帝王“身居九重”的体制所建,分成外朝内延两部分,作为“王权”的集合体,其中建筑有着近乎苛刻的等级划分,为了表现出一种帝王的威严和神圣,整体建筑群极力营

故宫建筑特色

故宫建筑特色 故宫严格地按《周礼·考工记》中“前朝后市,左祖右社”的帝都营建原则建造。整个故宫,在建筑布置上,用形体变化、高低起伏的手法,组合成一个整体。在功能上符合封建社会的等级制度。同时达到左右均衡和形体变化的艺术效果。中国建筑的屋顶形式是丰富多彩的,在故宫建筑中,不同形式的屋顶就有10种以上。以3大殿为例,屋顶各不相同。故宫建筑屋顶满铺各色琉璃瓦件。主要殿座以黄色为主。绿色用于皇子居住区的建筑。其它蓝、紫、黑、翠以及孔雀绿、宝石蓝等五色缤纷的琉璃,多用在花园或琉璃壁上。太和殿屋顶当中正脊的两端各有琉璃吻兽,稳重有力地吞住大脊。吻兽造型优美,是构件又是装饰物。一部分瓦件塑造出龙凤、狮子、海马等立体动物形象,象征吉祥和威严,这些构件在建筑上起了装饰作用。 故宫前部宫殿,当时建筑造型要求宏伟壮丽,庭院明朗开阔,象征封建政权至高无上,太和殿坐落在紫禁城对角线的中心,故宫的设计者认为这样以显示皇帝的威严,震慑天下。后部内廷却要求庭院深邃,建筑紧凑,因此东西六宫都自成一体,各有宫门宫墙,相对排列,秩序井然,再配以宫灯联对,绣榻几床,都是体现适应豪华生活需要的布置。 故宫在当时社会生产条件下,能建造这样宏伟高大的建筑群,充分反映了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高度智能和创造才能。同时,为了修建故宫,如所需的木材,在明代时,大多采自四川、广西、广东、云南、贵州等地,建筑学家们认为故宫的设计与建筑,实在是一个无与伦比的杰作,它的平面布局,立体效果,以及形式上的雄伟、堂皇、庄严、和谐,建筑气势雄伟、豪华壮丽,是中国古代建筑艺术的精华。它标志着中国悠久的文化传统,显示着五百多年前匠师们在建筑上的卓越成就。 故宫始建于公元1406,1420年基本竣工,是明朝皇帝朱棣始建。相传故宫一共有9999.5间,宫城周围环绕着高12米,长3400米的宫墙,形式为一长方形城池,墙外有52米宽的护城河环绕,形成一个森严壁垒的城堡。故宫宫殿建筑均是木结构、黄琉璃瓦顶、青白石底座,饰以金碧辉煌的彩画。故宫有4个门,正门名午门,东门名东华门,西门名西华门,北门名神武门。 故宫的建筑依据其布局与功用分为“外朝”与“内廷”两大部分。“外朝”与“内廷”以乾清门为界,乾清门以南为外朝,以北为内廷。故宫外朝、内廷的建筑气氛迥然不同。 外朝以太和、中和、保和三大殿为中心,是皇帝举行朝会的地方,也称为“前朝”。是封建皇帝行使权力、举行盛典的地方。此外两翼东有文华殿、文渊阁、上驷院、南三所;西有武英殿、内务府等建筑。 内廷以乾清宫、交泰殿、坤宁宫后三宫为中心,两翼为养心殿、东、西六宫、斋宫、毓庆宫,后有御花园。内廷东部的宁寿宫是当年乾隆皇帝退位后养老而修建。内廷西部有慈宁宫、寿安宫等。

北京故宫建筑主要特点

北京故宫建筑主要特点 故宫是我国也是世界上目前保存最完整、规模最大的古代皇宫建筑群。故宫始建于明永乐四年(公元1406年),建成于明永乐十八年(公元1420年)。自明代第三位皇帝朱棣迁都北京后,明、清两代共有24位皇帝在此生活居住和对全国实行统治。1987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评为文化遗产,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建筑(建筑学)在拉丁文中的涵义是巨大的工艺,说明建筑的技术与艺术密不可分。故宫正是一个巨大的建筑艺术瑰宝。建筑的艺术语言和表现手段非常丰富,包括空间、形体、比例、均衡、节奏、色彩、装饰等许多因素,正是它们共同构成了建筑艺术的造型美。下面我们就从这些方面来欣赏故宫建筑艺术的造型美。空间,是建筑的基本形式要素,建筑主要通过创造各种内外空间来满足人们的实际需要,巧妙地处理空间,可以大大增强建筑艺术的表现力。 故宫的建筑艺术主要是群体组合的艺术,群体间的联系、过渡、转换,构成了丰富的铺陈展开的空间序列。故宫总体分为南部的前朝和北部的后寝两部分。南部以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三大殿为中心,两侧辅以文华、武英两殿,是皇帝上朝接受朝贺、接见群臣和举行大型典礼的地方。三大殿建在高8米多的呈工字形的须弥座式三层平台上,四周环绕着石雕栏杆,气势磅礴,为故宫中最壮观的建筑群,表现出不同凡响的崇高地位。其中太和殿是故宫中等级最高,体量最大的建筑,也是我国现存的一座最大的古代木结构殿宇。北半部则以乾清宫、

交泰殿、坤宁宫后三宫及东、西六宫和御花园为中心,其外东侧有奉先殿、皇极殿等,西侧有养心殿、雨花阁、慈宁宫等,是皇帝与后妃、皇子和公主们居住、举行祭祀和宗教活动以及处理日常政务的地方。由天安门、端门、午门的前序、太和门的过渡、到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的高潮、再经过乾清门的过度到乾清宫的高潮,最后以御花园结尾几个部分组成,抑扬顿挫一气贯通。形体,主要指建筑物的总体轮廓。故宫的建筑气势恢弘,规模巨大。南北长961米,东西宽753米,占地72万多平方米,建筑总面积达16万多平方米,现存房屋8700余间。四周环绕高约10米的城墙和宽52米的护城河。城墙四周各设城门一座,南面午门,是故宫的正门,北面神武门,东面东华门,西面西华门。故宫整个建筑空间变化丰富,体量雄伟,外观壮丽,有主有从,显示出庄严肃穆、唯帝王独尊的宏大气势。比例,主要是指巧妙处理建筑物各部分之间的比例关系,建筑中长宽高的比例,凹与凸的比例、虚与实的比例等,都直接影响到建筑美。 故宫整体建筑的比例和谐令人赞叹。以中国古代建筑外观上最显著的特征——屋顶形式为例,外朝三大殿(太和殿、中和殿与保和殿)的屋顶就各不相同。太和殿则是重檐庑殿顶,中和殿为四角攒尖顶,保和殿则是重檐歇山顶。不同屋顶形式的运用,除了封建等级观念的影响外,也使这三座紧密相连的宫殿,在建筑形象上通过明显的对比而显得更加鲜明。尤其故宫的四座解楼,其屋顶结构更为复杂、奇巧,各部分比例谐调,檐角秀丽,造型玲珑别致,从而成为北京故宫的象征。

免费在线作业答案15春华师《建筑艺术赏析》在线作业答案

15春华师《建筑艺术赏析》在线作业答案 15春华师《建筑艺术赏析》在线作业答案 一、单选题(共 20 道试题,共 40 分。) 1. 中国的祖庙通常设在宫殿的 A. 左前方 B. 左后方 C. 右前方 D. 右后方 正确答案:A 2. 巴别塔塔顶神殿供奉的神灵是 建筑艺术赏析 A. 马都克 B. 宙斯 C. 雅典娜 D. 阿波罗 正确答案:A 3. 中国的古典建筑属于() A. 砖石结构系统 B. 木结构系统 C. 水泥结构系统 正确答案:B 4. 巴比伦城城墙表面琉璃砖的底色为 A. 红色 B. 蓝色 C. 黄色 D. 白色 正确答案:B 5. 因“欧文苏字”而冠四大名亭之首的是 A. 醉翁亭 B. 陶然亭 C. 烟雨亭 D. 湖心亭 正确答案:A 6. 中山陵祭堂南面门楣的横额上所刻的文字为() A. 民族,民权,民生 B. 天下为公 C. 浩气长存 D. 博爱 正确答案:A 7. 按结构和造型分,西安慈恩寺塔属于哪一类? B. 密檐塔 C. 金刚宝座塔 D. 楼阁式塔

正确答案:D 8. 天坛内坛、圜丘坛和祈年坛均位于南北中轴线的哪一侧? A. 东 B. 西 正确答案:A 9. 下列那一项不属于建筑艺术的语言 A. 体型 B. 群体 C. 环境 D. 信息 正确答案:D 10. 以下哪一个是世界上最大的天主教堂? A. 佛罗伦萨大教堂 B. 圣彼得大教堂 C. 罗马耶稣会教堂 D. 坦比哀多教堂 正确答案:B 11. 以下被列为“世界七大奇观”的建筑作品是() A. 波斯波利斯宫 B. 新巴比伦城 C. 空中花园 D. 巴别塔 正确答案:C 12. 素有欧洲最高尖塔之称的是() A. 巴黎圣母院 B. 亚眠大教堂 C. 科隆大教堂 D. 米兰大教堂 正确答案:C 13. 蓬莱阁的主体建筑建于() A. 唐朝 B. 宋朝 C. 元朝 D. 明朝 正确答案:B 14. 被认为是中国最高等级的殿堂,又俗称为“金銮殿”的是() A. 太和殿 B. 中和殿 C. 崇和殿 正确答案:A 15. 法王路易十五时代著名的蓬巴杜夫人所倡导的建筑风格是() A. 罗马风 B. 哥特式 C. 巴洛克式

南开16秋学期《建筑艺术赏析》在线作业

17春南开16秋学期《建筑艺术赏析》在线作业 一、单选题(共20 道试题,共40 分。) 1. 以下哪项不属于中世纪教堂主要建筑风格? A. 拜占庭式 B. 罗马风 C. 哥特式 D. 巴洛克式 正确答案: 2. 建筑学著作《建筑十书》的作者是 A. 维特鲁威 B. 柯布西耶 C. 索尔尼斯 正确答案: 3. 成为法国巴黎凯旋门设计蓝本的罗马凯旋门是() A. 提图斯凯旋门 B. 塞维鲁凯旋门 C. 君士坦丁凯旋门 正确答案: 4. 以下关于大角斗场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A. 大角斗场建于罗马帝国时期 B. 观众席逐排升起,分为五区 C. 竞技场建有四座大型拱门,供拥挤的观众分散进出之用 D. 立面形式分为4层,下3层各80间券柱式,第四层是实墙正确答案: 5. 下面关于天坛的描述错误的是() A. 圜丘是举行祭天大礼的地方 B. 祈年殿三重檐如今的颜色都是青色 C. 天坛两重垣墙所形成的内外坛,北墙呈方形,南墙为圆形正确答案: 6. 素有欧洲最高尖塔之称的是() A. 巴黎圣母院 B. 亚眠大教堂 C. 科隆大教堂 D. 米兰大教堂 正确答案: 7. 中国现存古代园林中保存的最完整的是() A. 圆明园

B. 颐和园 C. 北海 D. 景山 正确答案: 8. 以下关于崇圣寺三塔的描述中不正确的是() A. 崇圣寺三塔中的大塔名为千寻塔 B. 三塔均为均为密檐式空心砖塔 C. 三塔的层数均为奇数 D. 三塔上下部较小,中部较大,外部轮廓呈曲线 正确答案: 9. 下列那一项不属于建筑艺术的语言 A. 体型 B. 群体 C. 环境 D. 信息 正确答案: 10. 教科文组织的标志取材于以下哪个建筑? A. 圣彼得大教堂 B. 帕特农神庙 C. 空中花园 D. 万神庙 正确答案: 11. 在圜丘的设计中,尺寸、石料件数等均为() A. 奇数 B. 偶数 正确答案: 12. 被建筑史家称为“把古希腊的回廊移进了室内”的建筑是() A. 圣玛利亚大教堂 B. 万神庙 C. 圣索菲亚大教堂 D. 圣彼得大教堂 正确答案: 13. 以下关于北京四合院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A. 四合院的大门基本开在东南角 B. 四合院的建筑形式不便于“扩张” C. 垂花门是分隔内院与外院、内宅与外宅的一道分界门 D. 四合院内全部房屋都按尊卑、长幼的次序安排使用 正确答案: 14. 颐和园的前身是() A. 御花园 B. 静宜园 C. 清漪园 正确答案: 15. 被称为“金色大教堂”的是()

北京故宫的建筑特点和艺术成就

北京故宫的建筑特点和艺术成就

工艺美术鉴赏 ---北京故宫的建筑特点和艺术成就 姓名: 班级: 学号: 指导老师:

北京故宫的建筑特点和艺术成就 摘要:中国古人在漫长的营造史中,将中国古代建筑在选址布局、造型技巧方面,凝聚了浓厚的中国独特 的艺术思想和哲学思想。故宫规模宏大,构造严谨,它是中国历代文化艺术的宝库,是最具艺术代表性的 建筑之一。 关键词:建筑艺术文化 一、故宫简介: 北京旧城中心,有一座巍峨壮丽的宫殿。它就是明、清两代的皇宫——紫禁城,现称北京故宫。这座建筑即使过去封建皇权的象征,也是古代人民的智慧结晶。 对中国人来说,北极星由于不动,永远在那一位置上,群星都着围北极星旋转,北极星就成了天上的中心,成了天上的天帝。天上只有一个天帝,地上只有一个中国。中国天文学里,围绕北极星的一圈天象,叫紫微恒,是天子住的地方,因此,紫禁城就是地上的紫微恒,是天子住的地方,对老百姓来说那里是一片神圣的禁地,因此 称为紫禁城。

相传故宫一共有9999.5间,实际据1973年专家现场测量故宫有大小院落90多座,房屋有980座,共计8704间(而此“间”并非现今房间之概念,此处“间”指四根房柱所形成的空间)。宫城周围环绕着高12米,长3400米的宫墙,形式为一长方形城池,墙外有52米宽的护城河环绕,形成一个森严壁垒的城堡。故宫宫殿建筑均是木结构、黄琉璃瓦顶、青白石底座,饰以金碧辉煌的彩画。故宫有4个门,正门名午门,东门名东华门,西门名西华门,北门名神武门。面对北门神武门,有用土、石筑成的景山,满山松柏成林。在整体布局上,景山可说是故宫建筑群的屏障。 城内宫殿建筑布

故宫选修课结课论文

世界五大宫殿之首----故宫 摘要:明清故宫既是过去封建皇权的象征,又是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其建筑成就集中体现了我国古代建筑艺术的优秀传统与独特风格,充分显示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精湛技艺和创造才能。它是美的集合,艺术的结晶。 关键词:故宫建筑特色艺术关键词北京故宫,又名紫禁城 北京故宫,原名紫禁城,是明清两朝的皇宫,位于北京市中心,前通天安门,后倚景山,东近王府井街市,西临中南海。 故宫是我国也是世界上目前保存最完整、规模最大的古代皇宫建筑群。故宫始建于明永乐四年(公元1406年),建成于明永乐十八年(公元1420年)。自明代第三位皇帝朱棣迁都北京后,明、清两代共有24位皇帝在此生活居住和对全国实行统治。1987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评为文化遗产,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1416年(永乐十四年),明成祖颁诏迁都北京,下令仿照南京皇宫营建北京宫殿。 1420年(永乐十八年),北京宫殿竣工。次年发生大火,前三殿被焚毁。 1440年(正统五年),重建前三殿及乾清宫。1459年(天顺三年),营建西苑。 1557年(嘉靖三十六年),紫禁城大火,前三殿、奉天门、文武楼、午门全部被焚毁,至1561年才全部重建完工。 1597年(万历二十五年),紫禁城大火,焚毁前三殿、后三宫。复建工程直至1627年(天启七年)方完工。 1644年(崇祯十七年),李自成军攻陷北京,明朝灭亡。李自成向陕西撤退前焚毁紫禁城,仅武英殿、建极殿、英华殿、南薰殿、四周角楼和皇极门未焚,其余建筑全部被毁。同年清顺治帝至北京。此后历时14年,将中路建筑基本修复。 1683年(康熙二十二年),开始重建紫禁城其余被毁部分建筑,至康熙三十四年基本完工。 1735年(雍正十三年),清高宗(乾隆帝)即位,此后六十年间对紫禁城进行大规模增建和改建。1813年(嘉庆十八年),天理教教徒林清率起义军攻打紫禁城。 1900年,八国联军攻陷北京。 1911年,武昌起义爆发,清帝退位。但按照与民国签订的优抚条件,仍然居住于紫禁城内。 1923年,建福宫发生火灾。 1924年,冯玉祥发动“北京政变”,驱逐清帝溥仪。 1925年,在原紫禁城的基础上建立故宫博物院。 1933年,故宫博物院文物南迁,以躲避日本侵略。 1948年,故宫博物院南迁文物部分运往台湾。 1949年1月,北平稳定后,故宫得到了修养。 雨中太和殿午门:平面呈倒“凹”字型,分上下两部分。下部为敦台,正中开三门,两侧各有一掖门。上部正中为门楼一座,面阔9间,进深5间,重檐庑殿顶。两侧有重檐攒尖顶的方亭。 内金水河 太和门:面阔9间,进深3间,重檐歇山顶。太和殿:面阔11间,进深5间,重檐庑殿顶。檐角有10个走兽,为中国古建筑之特例。为“前三殿”之第一殿。 中和殿:面阔、进深各3间。攒尖顶。 保和殿:面阔9间,进深5间。重檐歇山顶。文华殿,武英殿,内阁 内廷 乾清门:为内庭正宫门。面阔5间,进深3间,单檐歇山顶。 乾清宫:连廊面阔9间,进深5间,重檐庑殿顶。内有“正大光明”匾,清政府设“秘密立储”制度后传位诏书藏此匾后。故宫“后三宫”之第一宫。

智慧树知到《中外建筑艺术赏析》章节测试答案

智慧树知到《中外建筑艺术赏析》章节测试答案 第一章 1、椅背浮雕人物表现的是什么内容? A:陶渊明爱菊 B:王羲之爱鹅 C:苏东坡爱砚 D:米芾拜石 正确答案:米芾拜石 2、这幅木刻纹样中有花瓶、月季花、佛手瓜、蝴蝶,代表的是()寓意 A:福寿双全 B:平平安安 C:平安富贵 D:四季平安富贵 正确答案:四季平安富贵 3、这幅苏州园林漏窗纹样有花瓶、有荷叶、有荷花,代表了()美好寓意A:和和美美 B:花开富贵 C:一品清廉 D:一路荣华 正确答案:一品清廉 4、《渔樵耕读》是中国建筑装饰中采取比较多的纹样,其中的“耕”是指()A:尧

B:舜 C:禹 D:黄帝 正确答案:舜 5、以下四幅四爱图分别表现了()含义 A:王羲之爱鹅(兰) B:周敦颐爱莲 C:林和靖爱鹤(梅) D:米芾爱石 E:陶渊明采菊 正确答案:王羲之爱鹅(兰),周敦颐爱莲,林和靖爱鹤(梅),陶渊明采菊6、中国传统建筑中“悬鱼”构建具有()功能。 A:避免火灾的镇宅符号 B:祥瑞符号 C:典故“悬鱼太守”,表示为官清廉 D:遮风避雨 正确答案:避免火灾的镇宅符号,祥瑞符号,典故“悬鱼太守”,表示为官清廉7、这一幅中国传统年画《钟馗舞剑》的整体组合代表的是()美好寓意。A:钟馗除魔 B:钟馗辟邪 C:辟邪降福 D:福在眼前

正确答案:福在眼前 8、世界三大建筑体系各具特色分别是指() A:印度建筑体系 B:伊斯兰教建筑体系 C:中国建筑体系 D:欧洲建筑体系 E:埃及建筑体系 正确答案:伊斯兰教建筑体系,中国建筑体系,欧洲建筑体系 9、《世界遗产操作指南》关于世界遗产标志(徽标)使用的规定中指出,各国在使用该标志时,可用自己本国的语言来代替()国家语言。 A:法语 B:英语 C:西班牙语 正确答案:西班牙语 10、中国文化遗产标志的图案是()遗址发现的“四鸟绕日”为原型。 A:四川成都金沙文化遗址 B:陕西西安半坡文化遗址 C:四川广汉三星堆文化遗址 正确答案:四川成都金沙文化遗址 11、中国古典建筑铺地纹样经常使用“暗八仙”,起到辟邪的作用,以下“鱼鼓”代表() A:张果老 B:何仙姑 C:吕洞宾

故宫赏析

北京故宫,原名紫禁城,是明清两朝的皇宫,位于北京市中心,前通天安门,后倚景山,东近王府井街市,西临中南海。 故宫是我国也是世界上目前保存最完整、规模最大的古代皇宫建筑群。故宫始建于明永乐四年(公元1406年),建成于明永乐十八年(公元1420年)。自明代第三位皇帝朱棣迁都北京后,明、清两代共有24位皇帝在此生活居住和对全国实行统治。1987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评为文化遗产,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建筑(建筑学)在拉丁文中的涵义是“巨大的工艺”,说明建筑的技术与艺术密不可分。故宫正是一个巨大的建筑艺术瑰宝。 建筑的艺术语言和表现手段非常丰富,包括空间、形体、比例、均衡、节奏、色彩、装饰等许多因素,正是它们共同构成了建筑艺术的造型美。下面我们就从这些方面来欣赏故宫建筑艺术的造型美。 “空间”,是建筑的基本形式要素,建筑主要通过创造各种内外空间来满足人们的实际需要,巧妙地处理空间,可以大大增强建筑艺术的表现力。 故宫的建筑艺术主要是群体组合的艺术,群体间的联系、过渡、转换,构成了丰富的铺陈展开的空间序列。 故宫总体分为南部的“前朝”和北部的“后寝”两部分。南部以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三大殿为中心,两侧辅以文华、武英两殿,是皇帝上朝接受朝贺、接见群臣和举行大型典礼的地方。 三大殿建在高8米多的呈“工”字形的须弥座式三层平台上,四周环绕着石雕栏杆,气势磅礴,为故宫中最壮观的建筑群,表现出不同凡

响的崇高地位。其中太和殿是故宫中等级最高,体量最大的建筑,也是我国现存的一座最大的古代木结构殿宇。 北半部则以乾清宫、交泰殿、坤宁宫后三宫及东、西六宫和御花园为中心,其外东侧有奉先殿、皇极殿等,西侧有养心殿、雨花阁、慈宁宫等,是皇帝与后妃、皇子和公主们居住、举行祭祀和宗教活动以及处理日常政务的地方。 由天安门、端门、午门的前序、太和门的过渡、到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的高潮、再经过乾清门的过度到乾清宫的高潮,最后以御花园结尾几个部分组成,抑扬顿挫一气贯通。 “形体”,主要指建筑物的总体轮廓。故宫的建筑气势恢弘,规模巨大。南北长961米,东西宽753米,占地72万多平方米,建筑总面积达16万多平方米,现存房屋8700余间。四周环绕高约10米的城墙和宽52米的护城河。城墙四周各设城门一座,南面午门,是故宫的正门,北面神武门,东面东华门,西面西华门。故宫整个建筑空间变化丰富,体量雄伟,外观壮丽,有主有从,显示出庄严肃穆、唯帝王独尊的宏大气势。 “比例”,主要是指巧妙处理建筑物各部分之间的比例关系,建筑中长宽高的比例,凹与凸的比例、虚与实的比例等,都直接影响到建筑美。故宫整体建筑的比例和谐令人赞叹。以中国古代建筑外观上最显著的特征——屋顶形式为例,外朝三大殿(太和殿、中和殿与保和殿)的屋顶就各不相同。太和殿则是重檐庑殿顶,中和殿为四角攒尖顶,保和殿则是重檐歇山顶。不同屋顶形式的运用,除了封建等级观念的

故宫建筑特色

故宫建筑特色 故宫的建筑艺术主要是群体组合的艺术,群体间的联系、过渡、转换,构成了丰富的铺陈展开的空间序列。故宫总体分为南部的前朝和北部的后寝两部分。南部以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三大殿为中心,两侧辅以文华、武英两殿,是皇帝上朝接受朝贺、接见群臣和举行大型典礼的地方。三大殿建在高8米多的呈工字形的须弥座式三层平台上,四周环绕着石雕栏杆,气势磅礴,为故宫中最壮观的建筑群,表现出不同凡响的崇高地位。其中太和殿是故宫中等级最高,体量最大的建筑,也是我国现存的一座最大的古代木结构殿宇。北半部则以乾清宫、交泰殿、坤宁宫后三宫及东、西六宫和御花园为中心,其外东侧有奉先殿、皇极殿等,西侧有养心殿、雨花阁、慈宁宫等,是皇帝与后妃、皇子和公主们居住、举行祭祀和宗教活动以及处理日常政务的地方。由天安门、端门、午门的前序、太和门的过渡、到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的高潮、再经过乾清门的过度到乾清宫的高潮,最后以御花园结尾几个部分组成,抑扬顿挫一气贯通。形体,主要指建筑物的总体轮廓。故宫的建筑气势恢弘,规模巨大。南北长961米,东西宽753米,占地72万多平方米,建筑总面积达16万多平方米,现存房屋8700余间。四周环绕高约10米的城墙和宽52米的护城河。城墙四周各设城门一座,南面午门,是故宫的正门,北面神武门,东面东华门,西面西华门。故宫整个建筑空间变化丰富,体量雄伟,外观壮丽,有主有从,显示出庄严肃穆、唯帝王独尊的宏大气势。比例,主要是指巧妙处理建筑物各部分之间的比例关系,建筑中长宽高的比例,凹与凸的比例、虚与实的比例等,都直接影响到建筑美。故宫整体建筑的比例和谐令人赞叹。以中国古代建筑外观上最显著的特征--屋顶形式为例,外朝三大殿(太和殿、中和殿与保和殿)的屋顶就各不相同。太和殿则是重檐庑殿顶,中和殿为四角攒尖顶,保和殿则是重檐歇山顶。不同屋顶形式的运用,除了封建等级观念的影响外,也使这三座紧密相连的宫殿,在建筑形象上通过明显的对比而显得更加鲜明。尤其故宫的四座解楼,其屋顶结构更为复杂、奇巧,各部分比例谐调,檐角秀丽,造型玲珑别致,从而成为北京故宫的象征。均衡,主要指建筑在构图上的对称,包括建筑物前后、左右、上下各部分之间的关系。均衡对称常常给人一种严肃庄重的感觉,增加崇高的美感。故宫作为一个完整的建筑群非常均衡对称,其中每座建筑物都是在一条由南到北的中轴线上展开,整个建筑群的中心是高大的太和殿,以此为中心由南向北伸展。故宫宫殿建筑布局沿南北中轴线向东西两侧展开。节奏,指通过有规律的变化和排列,利用建筑物的墙、柱、门、窗等有秩序的重复出现,产生一种韵律美或节奏美,正是在这一点上,建筑和音乐具有同在的共同之处,因而人们把它们分别说成是凝固的音乐和流动的建筑。我国著名建筑学家梁思成先生就曾经专门研究过故宫的廊柱,并从中发现了十分明显的节奏感与韵律感,从天安门经过端门到午门,就有着明显的节奏感,两旁的柱子有节奏地排列,形成连续不断的空间序列。色彩,也常常构成建筑特有的艺术形象,给人们还来独特的审美感受和难忘的印象。北京故宫主要建筑的黄色琉璃瓦顶金碧辉煌、朱红色的柱子与门窗、檐下处于阴影部位的青绿色略点金的建筑彩画,在白色台基的衬托下,使建筑物各部分轮廓更加鲜明,色彩别具一格,从而使建筑物更加富丽堂皇。在建筑上使用这些强烈的色彩而又能得到如此完美的艺术效果,?作为建筑物的有机组成部分,对创造建筑也有着不容忽视的作用,它可以起到为建筑物增辉添彩的作用。故宫的建筑十分注意屋顶的装饰,不但在屋角处做出翘角飞檐,饰以各种雕刻彩绘,还常常在屋脊上增加华丽的走兽装饰。甚至故宫内各种门上九九排列的门钉,作为装饰也具有十分浓郁的民族文化内涵。总之,正是通过空间、形体、比例、均衡、节奏、色彩、装饰等多种因素的协调统一,才形成了故宫建筑艺术特有的空间造型美。殿宇楼台,高低错落,壮观雄伟。故宫的建筑集中体现了中国古代建筑艺术的优秀传统和独特风格,是中国古代建筑的经典之作。 (一)屋面装饰(吻、兽、琉璃 变化的色彩和装饰,为建筑外观做了美的点缀。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