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华商名人堂——许锦祥

华商名人堂——许锦祥

华商名人堂——许锦祥
华商名人堂——许锦祥

许锦祥

印尼GPI集团董事长他是物流巨擘,由他一手发展起来的国际环球(印尼)集团有限公司,是印度尼西亚最大的综合物流企业,也是世界各大物流集团在印尼市场的忠实合作伙伴。

他是经济功臣,在资源贸易越来越频繁的时代,作为世界最富资源国家的最大物流企业舵主,他和他的企业正在为印尼经济发展发挥出越来越大的影响力。

585

货通天下 经济功臣

—印尼GPI集团董事长许锦祥

许锦祥领衔的印尼GPI集团,既是印尼最国际化的企业,也是印尼经济国际化的重要功臣。过去二十多年来,他伴随环球经济一体化的步伐,与世界各国物流巨头紧密携手,为印尼的“货通天下”立下汗马功劳。他的公司也因此飞速发展,自1992年起,连续十多年被国际空运货代协会(IATA)评选为“印尼第一”,成为东南亚地区首屈一指的物流运输集团之一,也成为连接印尼与世界的经济大动脉。

如今,在许锦祥及同仁的努力下,拥有领先国际化业务能力的环球集团,正在国际经济事务中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并被多个国家政府所重视。2013年9月份,许锦祥接受克罗地亚政府的邀请,前往克罗地亚访问,并与克罗地亚总统、商务部长、交通部长及当地企业领导会面,洽谈如何利用环球集团的物流平台来扩大克罗地亚对东盟及中国的经贸合作。同时,澳大利亚塔斯马尼亚州政府也向环球集团提出了相同的要求,希望借助环球集团的力量,助力当地的国际业务发展。

印尼物流业领军者

说许锦祥是印尼物流业的开路人和领军者,名副其实。在印尼物流业,无论事业规模,还是专业素养;无论公司,还是个人,许锦祥都是独一无二的。

1953年7月12日出生于印尼棉兰的许锦祥,是白手起家的创业典型,也是带领印尼拥抱新经济时代的杰出代表。

许锦祥在当地读完小学后,进入棉华中学念初中,之后到苏东高中完成高中学业。而他与物流业的缘分开始于一位前辈朋友的推荐。一个偶然的机会,这位朋友介绍自己的女婿——一位在新加坡经营货运公司的仁兄给许锦祥认识。刚好,这位老兄正计划在印尼发展一个货运代理的合作者。

因为当时还没有经营货运业的经验,为了对朋友的事业负责,许锦祥便把合作机会给了雅加达一家货运公司,并与之成立了一家合资公司来经营此项业务。这间名为PT Wira的公司成立之后,经营状况却一直不理想。好几年时间,业务都处于亏损状态,而且亏损一直有增无减。

随着对公司业务的深入了解,许锦祥也逐渐对这个行业有了兴趣和研究。在PT Wira的再一次扭亏失败之后,他决定把这家公司接管过来,独自经营,并且将其改名为PT.Global Putra Indonesia 暨印尼环球公司。这也是一个艰难的开始,起初,公司只有7位员工。那时,是1981年。

许锦祥接管后,改善了公司的管理制度,令大家更用心用力地投入到工作中,提升了公司的业务操作素养,同时也不断把握各种机会来拓展市场和业务。在他的努力下,公司的经营开始发生根本性变化,并逐步从亏损走向盈利。

这个时期,许锦祥既是公司的老板,也是公司最大的苦力员工,很多繁重和别人看起来低层次的工作都是亲自去做。他不但能放下身段,而且还真的与员工打拼在一起。这也是公司能够成功走出那段困境的关键因素。

许锦祥常和大家分享一个故事——那是1986年帮助印尼举办航空展(AIR SHOW)。航空展是最考验物流业的专业展览之一,被誉为是物流业的最高竞技场。1986年,印尼举办航空展。总共有21家

586

运输公司参加投标,而且个个都是成竹在胸,来势汹汹,希望能争夺到运输承包的业务。许锦祥也以最大的力量参与竞争。激烈的角逐后,大部分参加投标的公司都被淘汰出局,只剩下6家企业成为中标者。许锦祥不但带领环球公司赢得了这张参与最高竞技的门票,而且还获得了超过80%的运输承包任务。

这是一炮而红的好机会,他万分珍惜,甚至为此付出巨大的代价。航空展代表国家的形象,每一步都要求万无一失,许锦祥全力参与其中,为了不耽误任何工作,在超过两个星期的时间里,他没有睡上一个晚上的安稳觉,更谈不上什么业余休息。有一天,他又是从早忙到晚上12点,连司机都已经疲惫不堪,不能再加班了,许锦祥只得自己开车回家。因为已经两个星期没有睡好觉了,虽然他努力不让眼睛闭上,但还是一不留神就把车撞到了一棵大树上。很多人知道这个情况都被吓了一大跳,但他只到医院简单缝了几针,接受了一些小的治疗,并在第二天休息几个小时之后,又到现场工作了。现在,当时撞车的创伤还留在他的下巴上,成为了他艰苦创业的标志。

除自己亲临一线,辛苦投入外。为了不辜负政府对他的信任,许锦祥还特别邀请新加坡著名运输物流公司参与经营操作,弥补自身的经验和不足。令他欣慰的是,他的辛苦和投入获得了超值回报。这次航空展获得了圆满成功,因为是印尼第一次举办,所以它还成为整个印尼的骄傲,被载入史册。而许锦祥所负责的各项运输任务都得到一致好评,这让环球国际公司声名鹊起,生意倍增。这一次辉煌的经历,至今依然是许锦祥回忆往事时的自豪所在。

“这就是我下巴这条疤痕的经历。”许锦祥笑着回忆往事。这就是许锦祥,一位拼命做事业,也非常具有亲和力的人。他真诚地做自己,真诚地对待每个人,因而赢得大家的信任。“他是那种可以和你一起开玩笑的老板,而不是那种高高在上的人。”跟随他的员工颇为幸福地说,如果许锦祥想到一个笑话,他一定可以和大家一起分享。当然,他和员工分享的还有更多,包括:金钱、发展机会以及创造一间伟大公司的成就感和荣誉感。

“世界上没有不劳而获的东西,只要你目标坚定,尽自己能力做好,先苦后甜,就能实现梦想。”依靠分享和坚持不懈的努力,许锦祥和他的伙伴们把事业越做越大。物流业是一项必须强强联合的事业,许锦祥从踏入这个行业的第一天起,就在思考,如何与他人联合,建立起一个我中有你、你中有我的庞大网络。

环球公司成立后,许锦祥抓住每个机遇扩大网络。自1985年开始,他带领公司先后成为美国10大上市物流公司(如UPS、Airborne、AEI、Emery)的印尼总代理,进而一举站上了世界级的舞台之上。自2001年开始,GPI集团也还与日本几家跨国物流公司合作,如2001年成为SAGAWA物流公司的总代理,2005年双方成立“PT SAGAWA EXPRESS INDONESIA”合资公司;2004年,与日本NISSIN物流公司成立“PT NISSIN TRANSPORT INDONESIA”合资公司等,这些业务网络的增加,让许锦祥更坚定成为国际公司的信心,并直接将公司命名为国际环球(印尼)集团有限公司(GLOBAL PUTRA INTERNATIONAL GROUP,简称:GPI)。

不断拓展公司事业领地的同时,许锦祥也不断引入优秀人才加入公司,甚至重金聘请外国专业人才加入事业,进而推动GPI集团又好又快地发展。自1992年起,就一直被IATA(国际空运货代协会)票选为印尼排名第一的顶尖运输公司。

如今,GPI集团已发展成拥有员工超过1800人的大型国际化物流运输公司,集团在印尼拥有12家分公司,在世界各地设有自营和代理网络,每年的总营业额超过10亿元人民币。1996年、2004年、2006年以及2008年印尼航空展期间,GPI集团与新加坡Translink集团一起被官方指定负责一切物流运输事务。

更令他自豪的是,虽然公司已经发展到数十亿的规模,但从创业至今,他仍然尚未利用银行贷款来发展自己。不借贷,却又保持了这么快速的发展,这也是一个商业成长的奇迹了。

中印(尼)经贸合作的功勋者

许锦祥一直看好面向中国物流业的发展机会,并且很好地把握住了面向中国市场的每一个重要机会。因为这些机会的把握,他不但带领GPI集团在一个重要的市场(中国)占据到领先优势,而且还因此成为中印(尼)经贸合作的功勋者。

1988年,中国和印尼重新开启了两国贸易往来,很多印尼企业开始向中国出口三合板,但当时的印尼却没有与之匹配的运输能力。许锦祥认为这

587

588

是一个拓展中国市场的机会,但GPI集团当时亦没有足够的实力单独发展这一业务。借鉴之前的经验,他决定向中国具有实力的企业伸出橄榄枝,大家合作谋发展。

详细考察了中国有关航运企业的情况后,许锦祥把绣球抛给了中国最具实力的航运巨头——中国远洋运输(集团)总公司(简称:中远)。因为看好印尼市场的前景,尤其是看好许锦祥的企业家精神和他对中国与印尼物流市场的远见卓识,中远比较痛快地接受了当时实力较弱的GPI集团,并与之达成合作。双方的合作内容是,由中远指定GPI集团作为中远的配载与船舶代理,全权代表中远在印尼的事务,起初的事务主要是招揽印尼到中国的三合板运输业务,GPI集团招揽到业务后,则交由中远来完成。

与中国达成合作意向,进而拥有了强大运力之后。许锦祥采取了一个强有力的措施,让GPI集团在市场中掌握主动权。他们与当时的三合板工会APKINDO合作,鼓励印尼的三合板公司把FOB(离岸价,卖方不负责运输和保险)销售条款改为CNF(成本+运费价),让印尼卖方拥有运输控制权。因当时GPI集团在印尼已拥有相当的信用和人脉,而在本地开展业务又更有天然优势,这一改革推行后,GPI集团很快就在印尼三合板出口运输市场占据主动地位,运输订单爆发式向上增加。最高峰时期,GPI集团每月交给中远的运量达到30多艘船,年总运量超过100多万立方米,并凭此业绩稳稳地坐上印尼和中国之间的三合板运输业务的龙头宝座。在当时中国与印尼尚未复交的情况下,这一数字可以称为是奇迹了。这个良好的开端也为中国与印尼复交前的经贸往来,尤其是运输行业的合作,奠定了良好基础。GPI集团和中远,也基本上主导了那一时期中印(尼)的运输业务。

中远也前瞻性地看到资源丰富的印尼,将是中国未来的主要贸易伙伴,将为两国的航运业带来大机会。于是,1989年,开张大吉的中远决定进一步扩大其业务范围,并专门面向印尼市场新开了按周运行的集装箱航线,GPI集团则被委任为集装箱业务的总代理。凭借中远的强大运输实力,以及GPI 集团在服务与拓展印尼市场的强大优势,双方这一新的合作也很快取得新成果。

1990年中印(尼)两国复交后,许锦祥认为两国的贸易往来必将快速增长,GPI集团则有必要与中国业者进一步深入合作,以把握新的商机。于是,

他又积极筹划并与中远加强沟通,于1994年联合中远成立了一家中印(尼)合资公司——远球船务有

限公司(PT.OCEAN GLOBAL SHIPPING)。

1995年1月16日,中国与印尼复交后,环球集团与中远集团在印尼合资成立第一家中资合资公司,取名为:远球船务有限公司

中海印尼公司成立庆典合影

让许锦祥深感自豪的是,远球船务是中印(尼)两国恢复外交关系以来印度尼西亚和中国联合成立的第一家合资公司。该公司由GPI集团和中远共同出资,起初的主要业务是继续作为中远的总代理,进一步加大集装箱揽货业务。印尼是千岛之国,航运需求巨大。远球船务成立后,不断发展向前,至今已发展成多业并进的运输公司,业务范围包括航运、集装箱揽货、堆场、车队与项目运输等,是印尼与中国集装箱运输业务的佼佼者。

环球与中远的合作,鼓舞了更多中国航运业者与其开展业务合作的信心。1999年,中国第二大航运集团中国海运(集团)总公司也委托GPI集团为其印尼的总代理,并于当年成立了合营公司——中国海运印尼船务有限公司(PT ZHONGHAI INDO SHIPPING)。中国海运印尼船务有限公司成立后,本已在中印(尼)航运业务中占据领先地位的GPI集团更如虎添翼,以中国两大航运巨头的印尼总代理新姿,不可争议地成为印尼面向中国物流市场的绝对领军者。

伴随中国经济的发展,尤其是中国印尼经贸关系的深入发展,GPI集团也开始不满足于只在中国和印尼扮演一个中间商的角色。通过航运业打下

坚实根基之后,许锦祥开始带领集团登上与中印(尼)两国有关的更多舞台,并且表现出彩。比如,为了满足中国到印尼举办展览展示的要求,2004年和2005年,GPI集团与中国贸促会在印尼日惹市举办了中国科技博览会(2006年原本举行,后因日惹市发生大地震取消),这两次会议均取得良好反响。

“中国和印尼同为亚洲发展中大国,都是人口大国(印尼人口近2.4亿,其中华侨人口2000万),市场潜力大,经济互补性强,文化各具特色,开展全面合作具有广阔的前景。而且,中印(尼)开展经贸合作具有得天独厚的地缘优势,因为双方在资源构成、产业结构、进出口商品方面存在明显的互补性。比如,印尼是资源大国,矿产资源丰富,而中国现在正是一个资源需求大国。目前,印尼的石油、天然气、纸浆、棕榈油,矿产资源如煤炭、铝矾土、铁矿、镍矿等,都已在中国拥有广阔的市场,而且贸易额与日俱增。同时,中国则携雄厚的经济实力,协助印尼发展国内缺乏而急需的公共设施,从发电厂到公路甚至港口码头等项目,这些都是中国的机会。”许锦祥非常乐观于中印(尼)的经贸合作前景,而且为自己所处的位置感到振奋。

过去几年两国间的一系列重大政府行动,也不断地印证着许锦祥的判断,其中最重要的当属2005年4月,为进一步推动中印(尼)经贸与文化关系的全面发展,时任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访问印尼,与印尼国家总统苏西洛一起签订了中印(尼)战略合作伙伴关系。这一协定,迅速把中印(尼)的经贸合作推向了新的高潮。经过几年的发展,到2009年,中印(尼)双边贸易额已提早一年突破300亿美元的指标。

在这一过程中,许锦祥和GPI集团始终站在时代潮头,扮演着重要的桥梁和贡献者角色。而GPI 集团与中国的合作程度越来越深入,合作规模越来越大,所涉及的业务领域越来越广泛。

2009年2月18日,中远集团子公司中远散货运输有限公司与国际环球(印尼)集团有限公司合资成立了一家干散货船务公司——中远散运印尼环球运输有限公司(PT.COSBULK INDONESIA GLOBAL SHIPPING)。19日晚,中散印尼环球

船务有限公司在雅加达利兹酒店举行开业典礼,时任中国驻印尼大使章启月出席仪式并致辞,印尼人协副议长法瓦(AM FATWA)、交通部长朱斯曼(Djusman Syafii Djamal)、印尼工商会主席希达雅2004年,许锦祥被“安永”提名最佳企业家

589

(MS HIDAYAT)、时任中远集团书记张富生、副总裁张良以及驻印尼中资企业代表均参加了开业仪式。章大使在致辞中对2009年中印(尼)经济发展都充满信心,认为中散印尼环球船务有限公司成立将对中印(尼)两国贸易特别是货物贸易产生重要推动作用。

中远散运印尼环球运输有限公司也是中国航运企业在印尼设立的第一家专门从事散货运输的合资企业。近年来,中国和印尼之间的散货贸易发展很快,而相应的散货运输能力相对不足,该公司的成立无疑将很好地解决这一矛盾,并有力地促进中印(尼)两国货物贸易特别是散货贸易的发展。许锦祥无疑也通过此,为GPI集团继续在中印(尼)未来的经贸合作中扮演引领者的角色打下坚实基础。

中远散运印尼环球运输有限公司成立3个月后,即2009年5月,许锦祥还带领GPI集团在争取中国市场上再取得伟大新突破——与海航集团就有关双方在航空、空运、旅游服务、机场管理、酒店管理、金融服务、物流、码头建设、中流作业、工业区、物流工业区等领域建立合作关系,共同开拓中国、印度尼西亚及东盟的市场签署总合作协议。印度尼西亚交通部长朱斯曼·沙菲伊·查玛尔、时任中国驻印度尼西亚章启月大使以及中国海航集团高层共同出席了仪式。海航集团是中国第四大航空公司,目前,集团资产总值近4200亿元人民币。许锦祥表示,GPI集团与海航的牵手,将进一步推动中印(尼)经贸关系的全面发展,并给双方带来互惠互利。

在这个合作中,GPI集团还将打破过去只是货物运输的传统,与海南航空展开有关旅客运送的业务。如果进展顺利的话,海航集团将提供从印度尼西亚到中国的直达航班,不用在新加坡或香港转机。这也意味着GPI集团会在为双方的乘客和物品运输的商业联系方面发挥重要作用。“我们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是运送货物。现在是我们运送人的时候了。”许锦祥说。

许锦祥对中印(尼)的合作有强大的信心,他认为,这不只是哪一个国家的机会,而是两个国家的机会。“现在是时候发展印尼的经济了。中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中国也将成为下一个经济强国,在全球发挥重要的作用。但是在20年前,有谁会想到呢?印度尼西亚是人口第四大国家。谁

能想象当这两个国家一起合作的时候,将会有怎

样的潜力,将会达到怎样的伟大效果!”他坚定

地说。

能源为基 货通天下

许锦祥对GPI集团的定位是,以能源运输业务

为基础。

2009年2月18日,中散印尼环球船务有限公司开业典礼在雅加达丽兹·卡尔顿酒店举行

590

591

以能源运输为基础,这既是许锦祥根据印尼的国情实际作出的定位,也是他根据自身对中印(尼)未来贸易趋势判断作出的战略抉择。印尼国内的情况为能源运输提供了机遇。印尼是个矿产资源丰富的大国,其石油、天然气、纸浆、棕榈油,矿产资源如煤炭、铝矾土、铁矿、镍矿等资源都储备丰富。但多年来,印尼的资源,尤其是能源开发一直面临瓶颈,印尼是个岛屿国家,岛际运输条件极差,因而造成散货运输的不便,尤其这给煤炭火力发电站所需要的煤炭运输更是造成极大困难。为了缓解此难题,2006年4月印度尼西亚副总统卡拉(JUSUF KALLA)访问中国时接见了中远集团总裁魏家福,希望中远扩大印度尼西亚的投资,特别在码头建设和能源运输等方面,支持印度尼西亚多数的煤炭火力发电站需要的煤炭运输。2006年8月22日,中国交通部时任部长李盛霖拜访印度尼西亚交通部,洽谈两国海运开发及海域安全问题,也特别强调了确保能源运输的运力重要性。

除了印尼本国内的岛际能源运输业务,印尼与中国之间,也存在庞大的能源运输需求。目前,中国已是全球最大的资源需求和消费大国之一,印尼的诸多资源都因此在中国有着广阔的市场。比如,印度尼西亚煤炭出口量已占全世界第一,而这几年,许多中国企业,如神华集团、华能集团、国家开发投资公司、中煤集团等也都已在印度尼西亚进行开采或采购煤炭。这些越来越庞大的贸易也对运输提出新要求。

中远散运印尼环球运输有限公司是许锦祥带领GPI集团构筑能源运输业务这一集团基础业务的重大举措,但这并不是终点。目前,除了中远散运印尼环球运输有限公司之外,许锦祥也带领GPI集团自身积极进军能源及资源运输领域,以在印尼正在崛起的国际能源和资源贸易中获得更好的成绩。

除了对业务战略选择和培养十分重视,许锦祥也特别重视提升GPI集团在新时期的核心竞争力,以把集团公司发展成为可为印尼出口商乃至更多国际贸易业者提供“一站式服务”的一体化物流企业,并成为东南亚的业内翘楚。事

实上,如今的GPI集团已基本实现了这个目标。现在,GPI集团提供的是一条龙服务,包括:空运代理、包机、空运货代、展览运输、中流作业、项目物流、船舶代理、海运货代、液体运输、科技软件、集装箱堆场、保税仓库、租船、干散运输、包裹快递、卡车车队及贸易等,服务内容可从一封信到一艘万吨级大船。

许锦祥非常热爱并看好物流业。“物流运输这个行业是很独特的,因为毫无疑问,每一个人都需要把东西从一个地方搬运到另外一个地方。这是一个永久的行业,就算人们在战争中,也需要它。”许锦祥说,“物流在贸易里面占有重要的地位,而且不管贸易或是战争都讲究物流。”

许锦祥说,传统时期物流好像就是简单搬运而已,而现代经济的发展已对物流业提出了越来越多的要求。“尤其新经济时代,什么都要求快速和效率,每个行业都越来越紧张。客户对物流公司的要求也越来越多。比如,怎么帮公司、工厂降低成本?从原料进来、仓储管理到配送。怎样降到零库存(最低的存货)等等。运输,现在也变了,是科

技运输,用电脑连网,看到货几时到,什么时间到什么地方了,都很清楚,而且还有海、陆、空的结合。”许锦祥对新经济给物流业带来的革命性变化深有感触,他说:“过去,一家工厂会说,什么费用都是我自己的、工厂是自己的、卡车费用是我自己的,现在大家是什么都不要自己的,全部都要外包,叫做新经济。美国的Nike鞋王、ADIDAS、

2010年,许锦祥向全印尼宣布以中国企业为主要合资伙伴,提供最佳物流解决方案

592

REEBOK都没有工厂,什么都没有,他只有很强的分拨,很强的销售网络、设计,以及很强的品质监督部(Quality Control)。它把订单给你,监督很好,设计非常先进,货弄好了,就交给物流公司,分送到全世界,准时交货,有问题就找物流公司负责。成本已降到最低了,没有风险,叫做新经济,这是最现代的,最新的境界,全部都不要自己来,以前什么都要自己做。”

新经济对物流业的严苛要求,令物流运输服务业充满刺激性,这让不少从业者感到压力,但许锦祥却享受其中。因为与世界各国都有生意往

来,而各国间由于时差的问题,他几乎一天24小时都可能被要求处理顾客的问题。“我知道自己的手机会在任何时间响起。”许锦祥认为,物流业者好比是贸易里的“医生”,无论是出货的问题、货源的问题、工厂机器的问题,还是货物延迟的问题,商家都会找上他们。“这是一份专门帮助别人解决问题的工作,要做好这个事业,你必须是一个解决问题的高手。”他说,“没有问题,就没有生意。”

许锦祥为GPI集团设立了三大服务宗旨:省钱、省时、优质服务,并为实现这些目标采取了一

系列举措。目前,环球已成功将海、陆、空联盟,三大洲(欧洲、美洲、亚洲)联盟,并且用先进IT系统联网管理整个物流过程。“通过我们的IT系统,客户就能看到货几时到,一切都可以远程监控。”此外,为了降低成本,GPI 集团还在进一步发展物流工业园区,和厂家合作,帮忙制定更优化的物流解决方案。比如,帮客户从世界各地购买原料保存到工业园,每周根据厂家的需求送原料,让客户做到零库存,而客户做成成品后再送到保税库。为此,他在印尼15个大城市设立接应定期航班的卡车队伍,以最快地响应市场的变化和

需求。“全球一体化后,所有企业

都在降低成本。任何厂家如跟不上时代就会被淘汰。”他说。

为了向客户兑现三大宗旨,许锦祥还在不断大胆尝试,积极求新求变,并且享受在这个创造的过程中。“开发出一个新的东西会变成享受,在这行中人家有的我一定要有,而且要比人家的好,人家没有的我也要有。”他信心满满地说。除了不断以新知识和新措施

来适应现代新经济的挑战,许锦祥也特别强调传统商业精神对获得事业成功的重要性。他说,“诚信”永远和“创新”同等重要,此外,

他也特别看重信心对于事业成就的巨大力量。作为公司领袖,他在公司的一大使命就是,不断地灌输

2010年7月29日,中国交通运输部救助打捞局局长宋家慧与许锦祥签署合作意向书

2011年2月,印尼总统苏西洛参加新春元宵联欢晚会并与许锦祥亲切握手

593

信心给所有同仁。他说,在物流业这一行里,答复顾客,只有“能”或“不能”,没有“我尽量试试看”的存在空间,因为在运输业里这叫没信心的答复。“你必须向客户保证准时交货,使顾客仓库零库存。”他说。

作为在中国和印尼市场建立了深厚根基的物流业领袖,许锦祥对拓展和服务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自贸区)这个新的市场也是雄心勃勃,并且希望参与到印尼前景广阔的旅游业。“2010年1月1日,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正式启动后,中国与东盟国家实行了数千以上的零关税贸易项目。我们应配合现有的优势,不采取消极及恐惧态度,而是积极配合政府,面对机遇和挑战,借助自贸区的建成乘势而上,化危机为商机,增强参与国际竞争的实力,开拓自贸区19亿人的大市场,争取中印(尼)年贸易额达500亿美元的指标。”他在2010年初接受采访时说。

2011年4月28日,时任中国国务院总理温家宝访问印尼,与印尼总统苏西洛签署了两国政府关于扩大和深化经贸合作的协定,确立了到2015年双边贸易额达到800亿美元的新目标,双方签署了22项合作协议,达成了总额约100亿美元的经贸协议。中方宣布给印尼提供10亿美元优惠出口买方信贷。两国也达成一项重要的海洋合作协议,中国政府将提供10亿元资金援助海洋的保安措施、海洋的环保、海洋水产资源的探讨等。为了落实两国政府协定的海洋安全与环保任务,商业上开展海洋工程、海洋钻井平台供应、远洋拖轮服务等,GPI集团与中国交通部救助打捞局于2011年11月26日在中国驻印尼大使馆商务处周惠参赞的见证下签署合作协议,并将在印尼成立合资公司。

早在2007年,GPI集团就在日惹建立了内陆港与物流中心,作为中印(尼)两国物流运输往来转口的服务平台支持两国经济的长期发展。目前,集团正利用与中远集团、中海集团和海航集团互惠互助的战略合作伙伴良好关系,努力将东盟10个国家连起来,加强10个国家的网络建设,为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内的自由贸易提供更为有力的支持。

东盟之外,许锦祥也是雄心壮志,希

望进一步将GPI集团在全世界的网络一体化,进而实现从印尼每个主要城市都可以把物流准时分发到世界各主要大城市的目标。这个目标一旦实现,GPI集团将真正帮助印尼商家们“货通天下”,这对资源丰富、人口众多、正大步走向世界贸易新格局的印尼商家,乃至国家而言,都是一大福音。或许也正是因为看到这一点,早在2004年,许锦祥就被选为印尼最佳创业者,以肯定其在物流业的贡献

和成就。

在许锦祥及同仁的努力下,GPI集团“货通天下”的能力已被多个国家政府所重视,并在国际经贸往来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2013年9月,许锦祥接受克罗地亚政府的邀请,前往克罗地亚访

问,并与克罗地亚总统、商务部长、交通部长及当地企业领导会面,洽谈如何利用环球集团的物流平

许锦祥与克罗地亚总统约西波维奇(中)合影

许锦祥与澳大利亚塔斯马尼亚州政府代表团合影

台来扩大克罗地亚对东盟及中国的经贸合作。同时,澳大利亚塔斯马尼亚州政府也向环球集团提出了相同的要求,希望借助环球集团的力量助力当地的国际业务发展。

许锦祥值得表彰的成就不只局限在商业领域。

多年来,他对社会公益也很热心。他先后出任印尼华裔总会副主席、印尼许氏宗亲总会总主席、印尼马来西亚工商会运输物流部主席、印尼中华总商会理事会主席、印尼工商会馆中国委员会高级顾问、印尼华族联合赈灾中心财政委员,印尼—中国经济、社会与文化合作协会副财政等社会公职,并通过这些机构为公益社群事业出钱出力,备受好评。2014年,许锦祥组织印尼的福建惠安乡亲,在印尼旅游与创意经济部长、福建泉州、惠安政府领导、印尼华社贤达的见证下,在雅加达隆重的举办了印尼惠安同乡联谊会成立典礼,印尼惠安同乡联谊会将成为一个团结惠安人、联络乡情、寻根寻亲的平台。

商务之余,许锦祥喜欢打高尔夫球,或是陪家人逛街。打高尔夫是许锦祥最喜欢的运动,2008年9月,许锦祥曾作为印尼许氏宗亲总会总主席,在雅加达举办世界许氏第十四届恳亲大会,印尼日惹特区省长苏丹哈·孟古普沃诺十世(SULTAN HAMENGKUBUWONO)亲临主持开幕仪式。大会期间,他曾专门举办“首届世界许氏高尔夫球循环杯”,吸引了国内外160位参赛者(40组)争夺奖杯,并得到印度尼西亚旅游局的全力支持与配合,推动中印(尼)两国旅游业共同发展。

作为一个印尼公民,许锦祥一直有一个目标,希望发展印尼的民族航运和物流业,帮助印尼“货通天下”更是他最大的心愿。他知道,这是一条充满挑战的道路,但他从来没有打退堂鼓的打算。

“有自信心,有自悟性,有宽大的心胸”。这是许锦祥的成功哲学。在这个哲学里,没有什么事是不可能的。“所有问题就好像纠缠在一起的线,如果真的乱成一团,你只是需要花更多的时间来解开它,天下没有解不开的结。”他说。

许锦祥始终相信,只要有信心,没有不可能的事。“我们所要做的每一件事情都需要花时间让它变得更好。”他说,前进的过程中几乎没有东西可以永恒地保留下来,但坚定的信念,却能推动你始终朝前迈进。

印尼惠安同乡联谊会成立典礼合影

594

全球华商名人堂——苏用发

苏门赤子心 —印尼爱国侨亲、印尼苏钢集团总裁苏用发 苏用发的非凡,贵在深藏。 他从不因功名而骄狂,不因坎坷而颓丧,亦从来不觉得,生命走到某一个阶段,便可俯瞰世事、放任享乐。 于是,他的手中总握着书卷,他的心中总牵系着万千同胞。 笃志好学?儒商风范 1947年,苏用发出生于印尼棉兰,祖籍中国福建省泉州南安市。 父亲苏锥有,于1937年只身前往印尼谋生;母亲杨柑枝,生于棉兰,是典型的东方温婉女子。在兄弟姐妹七人中,苏用发排行老二,自小他就喜欢听母亲讲古人博学成才的故事,入学后亦发奋刻苦,每门功课都很优秀,并在朗诵、演讲、唱歌、书法等方面表现不俗,被誉为学校的“文艺才子”。 进入中学后,文理兼修的苏用发已精通印尼、中、英三种语言,并尤其偏爱机械制造学科,他觉得,更先进的生产工艺,关联着更幸福的生活,值得潜心钻研。然而1965年爆发的“排华运动”,将本该按部就班的一切都打乱了,彼时的印尼,华人大受打压,华文学校被迫解散,不得已,苏用发的大学梦断了。 怨天尤人从来都是最无用的,失学后,他随即进入父亲的企业,白天工作,晚上就自修机械、制造、管理、冶金等专业课程,扎实的语言功底加上可以学以致用的操练环境,他渐趋谙熟了投资经商的种种学问,尤其在冶金学方面奠定了坚实基础。多年后,他常常感叹,或许正是际遇的此番坎坷,才铺就了后来的人生轨迹。 1969年,苏用发与父亲联手创立了印尼苏钢集团。刚开始的时候,规模很小,只有20多名工人,年产量不过2000吨。势单力薄,困难与挫折总是难免的,每每此时,苏用发总会来到母亲身边,也不说什么,只是吃一口母亲做的早点,喝一杯母亲泡的清茶;母亲也不问什么,只坐在一旁浅浅地笑着。然后,茫然无绪的思路清晰了,举棋不定的方案明确了,对于苏用发而言,母亲更近乎于贴近心灵的精神支撑,几十年后,他笑称自己早已养成了“早请示,晚汇报”的生活习惯。 时光荏苒40载,如今的“苏钢”已发展成为主营钢铁制造并囊括棕榈油生产及出口、船运、饲料及糖果食品制造等多元领域的现代化企业集团,下设16家企业遍布棉兰与雅加达,其中钢铁厂年产量达50万吨,位居印尼私营钢铁企业第四位;糖果厂日产量100吨,居亚洲第二位;苏钢自行研发生产的合金耐磨钢,年出口量稳居国际市场首位,并两次得到印尼总统苏西洛亲自颁发的“印尼最佳金属出口奖”。 很多外商邀请苏用发跨国投资合作,都被他婉言谢绝了。他将苏钢集团的绝大多数资产都投放在印尼,每年创汇近4亿美元。他说,一个企业对社会是负有责任的,而专注,是达成使命的前提。唯一例外的,是与祖籍国的项目合作,比如与陕西省政府签订的钼钢、风力发电、太阳能合作协议,在 华商韬略·李京淑/文 2

全球华商名人堂——杜康生

1 杜康生 奥迪(国际)室内设计公司负责人 同样的水平与垂直线条,不同的设计师落笔,格调迥异。有“台湾豪宅王”美誉的杜康生,落笔在图纸,脑中却是对三度空间以及填充此空间的色彩、材质、家具等所有细节的一一定格。因此,他的作品呈现出对空间美学的极致演绎,对完美设计的无限追求。这之外,他的作品更传达着对业主的尊重,浑然天成的高质感设计手法,在其作品中无处不在,他也因此赢得台北第一豪宅——“宏盛帝宝”中大多数业主的青睐。 从台北到上海,杜康生的作品让人咀嚼不尽、回味无穷。如今,他正将这样的理念向所有室内空间推展开去,以造福无数追求品质化生活的中国人。“这是我们这一代设计师的使命,通过创造更多美好空间,潜移默化影响下一代,让海峡两岸迈向富而好礼的社会。”他说。

2 了杜康生无法逾越的高山。更糟的是,建筑法规必须考高分。对教条极为痛恨的杜康生,说服不了自己去背那些见了就有睡意的法规条文。他说:“考建筑师一般都要上补习班才能考得过,对我这种open-minded(思想开放)的人来说,怎么可能考得过?” 比起考建筑师的种种烦恼,杜康生的乐趣在书本和课堂以外。他喜欢读闲书和杂书,同学们给他送上了“永远的学艺股长”的雅号。他在社会上如鱼得水,四处做模型比图赚点生活费。有一次,他和几个同学联手在一间大医院建筑比图中得了第一名,拿到了一笔“大钱”,这让他连续一个月吃自己喜欢吃的东西,而不用天天都是阳春面,那样的生活着实欢乐。 到了大四,有教授找他,不是夸赞而是一句“你让我很失望,这四年你在干什么?”杜康生自然清楚老师的心情,他辜负了老师的期望。杜康生也知道,他的梦早已经跑到了建筑师之外。艺术是他的天分,更是他的出路。杜康生最感谢老师们让他发现了自己,重新开始审视自己的未来。 “台湾豪宅王”的新使命 —奥迪(国际)室内设计公司负责人杜康生 在台北的繁华街头,杜康生的巨幅人物海报常常占据显著位置,不必问,某个豪宅项目即将登场。杜康生的高人气,与他“台湾豪宅王”、首屈一指的室内设计大师等赞誉交相呼应。开发商用杜康生的名字为新楼盘宣传造势,这为杜康生个人品牌自然带来好处,但这并不为其所爱。性格低调、内敛、安静的他,只在乎经手作品是否完美。他说:“首先创造出美轮美奂的作品是本分,其次对业主有没有帮助最重要。我和业主就像千里马和伯乐的关系,我设计一个作品很畅快、过瘾,业主对我的作品认同、满意,这是最好的一个结果。” 数十年从容追求,杜康生在奔向空间艺术塑造者这个目标中,成就了自己,更成就着别人。 成名前夜的追梦青年 出身寒门,但绝不能没有梦想。这是杜康生年轻时常常自勉的一句话。 与生俱来的绘画天赋,使得杜康生早早有了要当建筑师的心愿。也的确,在20世纪70年代末台湾房地产一片繁荣的大背景下,他的这个小小心愿显得非常合乎时宜。高考时他的目标是建筑系,之后的结果是考上了中原大学建筑系。中原大学建筑系是台湾第一所开始实施5年学制的建筑系,特别强调建筑设计与绘画方面的训练,重视中国传统建筑研究。 杜康生说,进了讲堂,他马上发现,他选对了科系。因为同学们视为最痛苦的设计和绘画作业,对他来说却是让人无比亢奋的事情,他可以两三天不睡觉以完成作业,拿出来的作业也一直是名列前茅。教授们对他另眼相看,当面夸赞他是难得的人才。这让杜康生有些飘飘然,一心一意做着建筑大师的美梦。 不过,台湾建筑师考试的难度在世界都排前列,特别是诸如结构力学等工科类考题,几乎成 华商韬略·李壮/文

全球华商名人堂 l 武钢:三个梦想

全球华商名人堂|武钢:三个梦想 素有「中国风谷」之称的达坂城,位于新疆天山东段最高峰博格达峰南部,距乌鲁木齐市区86公里,312国道在城中穿过。曾经这只是一座极不起眼的小城,风沙是这里的常客,据城里老人说,解放前夕,这里只幸存几棵榆树和二十几户无处躲藏的人家。直至半个多世纪之前,一曲《达坂城的姑娘》使这里名扬天下,享誉海内外。近年来,它又因拥有亚洲最大的风力发电站而备受瞩目。 达坂城的风常年刮不尽,这与新疆特殊的地形和气候有关,新疆地形为三山夹两盆,地处中纬度,冷暖空气活动频繁,风大而多,持续时间长。在普通人眼里,这样的气候环境十分恶劣,但在风能开发者眼中,这里却是最佳的风力发电地区。如今的金风科技董事长武钢,当年正是看中了大自然赋予这里的特殊地貌与气候优势,于戈壁荒滩之上筑起一座风电场。

1987年,刚刚走出校门的武钢跨入了组建中的新疆风能公司,不久后,他便直接参与了达坂城风电一场的建设施工,这是中国第一座真正意义上的风力发电场。 1989年,武钢和他的团队抓住机遇,利用丹麦政府捐赠的320万美元,购买丹麦Bonus公司13台150KW机组,克服经验缺乏、人员不足、气候恶劣等种种困难,通过近一年努力,于1989年10月实现了达坂城风电场的并网发电,在当时装机总容量为中国乃至亚洲最大,这也标志着中国风电从试验阶段转入工业化开发阶段。 风电一场建成,武钢从建设者变为风电场场长,面对达坂城取之不尽的风力资源,他和他的团队萌发了最初的创业梦想:在达坂城安装成百上千台的风力发电机。现在看来,这一梦想早已实现。截至2013年12月31日,金风科技全球累计装机容量超过19GW,装机台数超过14,000台。 而后他又利用一切时间虚心学习外国先进的行业经验,并随着学习的深入渐渐意识到,设备价格昂贵、安装维修成本高,也成为产业化运作的瓶颈。时逢上世纪90年代,武钢心里清楚:当时人们对风电用性本来就心存疑虑,如果成本再那么高的话,风电的发展就会更加困难。要在中国做大风电,一定要打破成本太高这一瓶颈。只有造中国人自己的风电设备,才有价格话语权;只有造中国人自己的风机,才可能有大发展的机会。 他告诉自己,用中国人的双手,制造出中国人自己的风机。

华商名人堂——长隆集团董事长苏志刚专稿

1 苏志刚 长隆集团董事长 从田间地头起步、曾靠卖猪肉为生的苏志刚,把握改革开放的时代机遇,打造出享誉国际的旅游品牌长隆集团。树立中国民营经济典范的同时,也在保护珍稀野生动物领域做出世界级贡献。

2 365天日日如此,还常加班加点,有时能提早一两个小时回家陪儿子,就已经很开心了。” 如此过了几年,苏志刚的生意进步不大。他仍旧每天照例骑着自行车,在广州街头去各大酒楼宾馆兜售猪肉。 彼时,改革开放已经十年,广州初露繁荣。置身其中,苏志刚自问,“难道我就这样当一辈子猪肉佬吗?” 1989年,苏志刚决意关掉猪肉铺,开一间自己的酒楼。家人听闻都劝他“别乱来”,能卖好猪肉就不错了,家里世代没有做过酒楼买卖,好不容易有个安生日子,做赔了怎么办? 但苏志刚心意已决。他孤注一掷用全部家当在大石买下两亩地,建起了香江酒家,于1989年8月28正式对外营业。 “那一天我终身难忘。”回忆起当天开张的情形,苏志刚忍不住感慨道。 酒店刚一开张,前来尝鲜的食客络绎不绝,苦于人手不够,他一个三十岁出头的憨汉子只得跑前跑后,为每个客人服务,送菜煮菜也都是亲力亲 打造世界级旅游王国 ——长隆集团董事长苏志刚 追赶春天的放牛娃 在长隆集团会客厅和会议室最显眼的地方,挂有邓小平的画像。这是集团掌门人、身家数百亿的苏志刚,最感谢和崇敬的人。“没有他(邓小平),我现在大概还在种田,可能吃都吃不饱。”他说。 1958年6月,苏志刚出生于广东番禺大石村,是家中第五代农民,从小放牛耕作,读书不多,生活贫困。受当时政策限制,“这不能卖,那不能种”,正值壮年的苏志刚,感觉满身气力却无处可使。1978年,改革开放大幕拉起,苏志刚放下锄头,带着弟弟进城打工。当民工、做泥水,但凡能挣到些钱的营生,他基本上都做过,最长久的是卖猪肉。 “个体经营的初级阶段,能挣到三五块钱已经很开心了,后来慢慢熟悉,一天的利润从5元上升到10元,小本经营就这样逐渐滚动起来。”苏志刚回忆说。为了多盘些生意,他在离大石村二十多公里的广州市区,联络到几家知名饭店,向他们供应肉制品。由于路途遥远,还要经过两个渡口,为准时交货,他常常凌晨起床,天不亮就出了门,等送完货再回到大石家里,已是下午两三点钟。“一年 2014年,长隆集团旗下的珠海长隆海洋王国,从全球169个旅游项目中脱颖而出,荣膺全球主题娱乐协会授颁的“主题公园杰出成就奖”。这一奖项被誉为“旅游奥斯卡”,是该行业的最高奖项。长隆是该奖自1994年创设以来,首个登顶的中国品牌。 在享誉西方之前,长隆早已“声满”中国。集团的创始人苏志刚,更是被视为民族旅游品牌的不二领袖。

华商名人堂——许锦祥

许锦祥 印尼GPI集团董事长他是物流巨擘,由他一手发展起来的国际环球(印尼)集团有限公司,是印度尼西亚最大的综合物流企业,也是世界各大物流集团在印尼市场的忠实合作伙伴。 他是经济功臣,在资源贸易越来越频繁的时代,作为世界最富资源国家的最大物流企业舵主,他和他的企业正在为印尼经济发展发挥出越来越大的影响力。 585

货通天下 经济功臣 —印尼GPI集团董事长许锦祥 许锦祥领衔的印尼GPI集团,既是印尼最国际化的企业,也是印尼经济国际化的重要功臣。过去二十多年来,他伴随环球经济一体化的步伐,与世界各国物流巨头紧密携手,为印尼的“货通天下”立下汗马功劳。他的公司也因此飞速发展,自1992年起,连续十多年被国际空运货代协会(IATA)评选为“印尼第一”,成为东南亚地区首屈一指的物流运输集团之一,也成为连接印尼与世界的经济大动脉。 如今,在许锦祥及同仁的努力下,拥有领先国际化业务能力的环球集团,正在国际经济事务中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并被多个国家政府所重视。2013年9月份,许锦祥接受克罗地亚政府的邀请,前往克罗地亚访问,并与克罗地亚总统、商务部长、交通部长及当地企业领导会面,洽谈如何利用环球集团的物流平台来扩大克罗地亚对东盟及中国的经贸合作。同时,澳大利亚塔斯马尼亚州政府也向环球集团提出了相同的要求,希望借助环球集团的力量,助力当地的国际业务发展。 印尼物流业领军者 说许锦祥是印尼物流业的开路人和领军者,名副其实。在印尼物流业,无论事业规模,还是专业素养;无论公司,还是个人,许锦祥都是独一无二的。 1953年7月12日出生于印尼棉兰的许锦祥,是白手起家的创业典型,也是带领印尼拥抱新经济时代的杰出代表。 许锦祥在当地读完小学后,进入棉华中学念初中,之后到苏东高中完成高中学业。而他与物流业的缘分开始于一位前辈朋友的推荐。一个偶然的机会,这位朋友介绍自己的女婿——一位在新加坡经营货运公司的仁兄给许锦祥认识。刚好,这位老兄正计划在印尼发展一个货运代理的合作者。 因为当时还没有经营货运业的经验,为了对朋友的事业负责,许锦祥便把合作机会给了雅加达一家货运公司,并与之成立了一家合资公司来经营此项业务。这间名为PT Wira的公司成立之后,经营状况却一直不理想。好几年时间,业务都处于亏损状态,而且亏损一直有增无减。 随着对公司业务的深入了解,许锦祥也逐渐对这个行业有了兴趣和研究。在PT Wira的再一次扭亏失败之后,他决定把这家公司接管过来,独自经营,并且将其改名为PT.Global Putra Indonesia 暨印尼环球公司。这也是一个艰难的开始,起初,公司只有7位员工。那时,是1981年。 许锦祥接管后,改善了公司的管理制度,令大家更用心用力地投入到工作中,提升了公司的业务操作素养,同时也不断把握各种机会来拓展市场和业务。在他的努力下,公司的经营开始发生根本性变化,并逐步从亏损走向盈利。 这个时期,许锦祥既是公司的老板,也是公司最大的苦力员工,很多繁重和别人看起来低层次的工作都是亲自去做。他不但能放下身段,而且还真的与员工打拼在一起。这也是公司能够成功走出那段困境的关键因素。 许锦祥常和大家分享一个故事——那是1986年帮助印尼举办航空展(AIR SHOW)。航空展是最考验物流业的专业展览之一,被誉为是物流业的最高竞技场。1986年,印尼举办航空展。总共有21家 586

全球华商名人堂——黄红云

黄红云第四届重庆市工商联主席、重庆金科实业集团董事会主席从1998年的“金科花园”第一役,到2008年的“成长性TOP10”中西部排名第一、再到2011年的成功上市以及全国化发展与扩张,黄红云率领金科集团在中国最年轻的直辖市缔造了一个房地产品牌传奇。 获得卓越事业成就的同时,黄红云更积极担负社会责任。2012年8月28日,黄红云当选第四届重庆市工商联(总商会)主席(会长),开始在更高和更广层面引领民营经济的发展。 1

高品质地产社会企业家标杆 —第四届重庆市工商联主席、 重庆金科实业集团董事会主席黄红云2013年8月31日,中国企业联合会、中国企业家协会联合发布“2013中国企业500强”排行榜。重庆共有13家企业上榜,作为“渝派地产”领头羊的金科集团,以营业收入235亿元的业绩,排在全国企业第437位,首次跻身500强之列。 不仅如此,金科还连续五年荣登“中国地产品牌价值10强”榜单。2013年品牌价值达57.07亿元,产品实现了别墅、洋房、高层公寓、商业等全业态覆盖,并已形成王府系列、廊桥系列、东方系列、世界城系列等八大系列产品线。 卓越进阶?地产业态全覆盖 当黄红云1998年从涪陵进入重庆主城区发展时,很多人并不看好他的选择,而现在看来,那应该是他一生中最正确的决定了。 当时,年纪轻轻的黄红云已经跃升为涪陵当地颇具影响的地产开发商,他带着两个合伙人开着一辆桑塔纳,轰隆隆地驶入重庆城,在江北区租了办公室,悄然掀开了新的一页。 黄红云在重庆的第一个项目就一鸣惊人。他拿下一块位于江北区五黄路片区的土地。当时,这是主城区地产大佬不屑一顾的不毛之地,但黄红云前瞻性地看出这个与重庆CBD解放碑只有一江之隔的地段的光明前景,把身家性命3000万元人民币都投向这里,开发了在主城区的第一个大项目—金科花园,大获全胜。 首战告捷为黄红云积累到新的财富、人脉以及信誉,也坚定了他在主城区立足发展的信心。他随之成立金科集团,以金科花园的成功经验,乘着直辖的机遇,大步开启在重庆主城区拓荒筑城的步伐,公司也日新月异地发展壮大。2003年,金科跻身重庆“地产五强”排名第四位;2005年,金科跻身全国房企50强,位列重庆第二大专业地产企业; 2004年开始,金科着手制定全国发展计划。2006年,集团分别在长沙、成都等地设立办事处,并相继在无锡等地获得土地。其间,黄红云还引进了美国嘉迈基金投入4亿多元人民币壮大资金实力。 2008年地产业进入寒冬期,金科集团逆势而上,以“不裁员、不降薪、不降低产品品质”的“三不”政策坚强过冬,并在当年实现100亿元销售任务。 2009年,金科的全国布局开始发力,公司的重庆以外项目销售首次超过本地。也是在这一年,“金科房”成为“中国驰名商标”,金科地产获得“稳健性TOP10”全国前三排行,由此正式迈入中国一流房企行列。 2011年5月27日,中国证监会核准ST东源以新增908498204股股份吸收合并重庆市金科实业(集团)有限公司,金科地产正式进军A股市场。 在推动资本运作、做大做强住宅地产的基础上,金科还在2012年大手笔打造了集团在重庆主城的首个城市综合体项目,同时也是首个产权式购物中心—金科廊桥天都。2013年,位于重庆主城的另一商业综合体项目—金科时代中心也正式亮 华商韬略·李京淑/文 2

华商名人堂——华夏幸福董事长王文学专稿

1 王文学 华夏幸福基业有限公司董事长 眼光精准而长远的王文学不仅在固安开创“产业新城”模式,更将其成功复制到全国,成为中国领先的产业新城运营商。眼下,他正推动“发家地”固安迈步走向“全球技术商业化中心”。

2 彼时,华夏幸福的账户上仅有一亿元资产,对公司来说,当务之急是让土地尽快变现。但王文学却拒绝业内常见的短平快投资方式,而选择投资产业地产。 产业地产是以产业为依托、地产为载体,实现土地的整体开发与运营,打造产、学、研产业集群的新型产业形式,具有投资大、周期长、回报慢的特点。因此王文学的这一决定遭到众多高管的反对。然而他却力排众议,甚至将自己的股份做抵押,全力以赴投入到产业地产领域。 在他的积极奔走和推动下,当年6月,华夏幸福与固安县政府签订了合作协议,二者将共同投资、开发、建设、运营固安工业园区,由此开始了“政府主导,企业运作”的探索之路。 所谓“政府主导,企业运作”,是指由廊坊经济技术开发区、固安县人民政府和华夏幸福共同出资成立三浦威特园区建设发展有限公司,由该公司负责工业园区的开发建设。这既能发挥政府所独具的政策、行政资源管理等方面的优势,为企业提供高效的行政服务,又可以充分发挥企业参与市场竞争的灵活性、自主性和创新性,更有效地解决资金、人才、资源优化配置等难题。 产业新城拓荒者 ——华夏幸福基业有限公司董事长王文学 固安低调起家 1967年出生的王文学是河北霸州人,毕业于廊坊市工业学校。 在中国地产界的大佬群体中,王文学堪称最“神秘、低调”的一位,其公开信息少之又少,本人更极少在媒体面前抛头露面。舆论可知的仅仅是:他很早便完成了原始资本积累。 1998年7月,年仅31岁的他,在廊坊创办了华夏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华夏幸福基业股份有限公司的前身,以下简称华夏幸福)。三个月后,其运作的第一个项目“华夏花园”即开盘销售,由此踏入风起云涌的房地产行业。 他的事业根据地廊坊,位于北京正南50公里。彼时,廊坊南北发展极不均衡,香河、三河、大厂等北部地区由于临近北京,一体化程度高,发展已相对成熟。而南部以固安县为代表的地区,却贫穷落后,财政收入在廊坊市居于倒数。 在一片落后的景象中,王文学看到了商机。2002年,他毅然放弃具有成熟配套的廊坊市区,转战固安。在福布斯“2015全球亿万富豪榜”榜单上,王文学以32亿美元净资产位列房企富豪第九位及内地百强富豪第42位。 47岁的他在平均年龄55岁的上榜富豪中算是“年轻人”,但在产业新城建设领域却是老前辈。他用十二年将固安打造成产业升级的经典样板,不仅带动当地经济几何级增长,还推动其成为“全球技术商业化中心”,他也因此名震产业地产江湖。

华商名人堂——王长怡

王长怡 台湾联亚生技开发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 科学家,国际跨国企业董事长,台湾生技业标杆领导者……集多重角色为一身的王长怡,不但被媒体授予“台湾生技业杰出企业领袖”的称号,更是第一个荣获“美国年度发明家奖”殊荣的华裔女科学家。 自幼立志做科学家的王长怡,将毕生精力投入到了生技领域。如今身为全球免疫学界权威的她,不仅建立了独特的设计型合成肽抗原与免疫原的技术平台,以及全系列蛋白质/抗体药物开发技术平台,并利用这些平台,成功开发出针对各类病毒抗体检测的免疫试剂,及具有高免疫性的疫苗及蛋白质药,为人类与动物的生命健康保驾护航,由此成为生技领域极具影响力的科学家与企业家。 573

574 物医学公司(United Biomedical,Inc.以下简称UBI)共同合作开发了具以合成肽为基础的创新疫苗,包括猪、牛口蹄疫合成肽疫苗、公猪去势合成肽疫苗(LHRH vaccine)、猪环状病毒疫苗(PCV vaccine)、猪蓝耳病疫苗(PRRS vaccine)、阿兹海默症治疗性疫苗、艾滋病治疗性疫苗等。 其中,以合成肽为抗原的猪口蹄疫疫苗在2007年于中国上市,去年已占中国口蹄疫疫苗市场35% 以上,已销售超过二十亿剂。另外,阿兹海默症疫苗获“卫生署”许可于2009年在台湾进行首例第一期人体试验,试验数据良好,目前已进入IIa期临床试验。这项试验更打破“卫生署”长期禁忌,让全新生物药品于人类首次在台湾进行人体安全相关的临床试验。这也让联亚成为继美商惠氏药厂之外,第二家研发阿兹海默症预防性疫苗,并进入人体试验阶段的公司。 另外,联亚还拥有UBI授权的抗CD4单株抗体,可运用于艾滋病治疗,自1999年起就开始开发该鼠源单株抗体,至今已将该抗爱滋抗体推展至临床试验IIa期,并获得相当优越的抗病毒效力临床数 生技界女杰 ——台湾联亚生技开发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王长怡 2013年10月,联亚生技开发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联亚)正式将经营多年的单株抗体事业进行切割,创立联合生物制药股份有限公司,并与台塑集团的台塑生医结成联盟,它的成立将台湾从卖知识产权的生技发展思维,转换提升为拥有知识产权创新与产品自主研发生产的完整产业链模式,不仅开创了一个台湾的经济支柱型产业,更让台湾在全球生物制药领域占有一席之地。 事实上,这只是王长怡的大棋布局中的一小步,从2013年开始,她就启动了一系列产品国际授权合作与事业切割计划,以加速联亚生物制品产品线的商业化。她的愿景,就是开发满足人类与动物医疗需求、增进人类健康福祉的医疗产品,使联亚成为以华人为主、具有国际影响力且永续经营的生物制药集团公司。 历经磨砺 绘制事业版图 30年前,“生技”对大多数人来说是一个陌生的词汇,但年仅二十多岁的王长怡,在当时就已经确立将它作为一生的事业,并以锲而不舍的努力和专注执著的信念,为台湾乃至世界生技产业的发展作出居功至伟的贡献,她为此也成为名扬世界的科学发明家。 生技产业所需时间极长,投入巨大,却无法在短时间内看到成果,30年来,王长怡投入的不只是光阴,正如她所说,“这是一项投入我的生命的工作。”她的人生观是“人就是要做具有创造力,具有影响力的事”,而她带领着她的团队,以实际行动及成效证明这决不是一句口号。 目前,由她一手创办的联亚已具备由抗体拟人化、实验室制程开发、分析方法建立、工业制程建立、GMP先导工厂建立、前临床灵长动物试验到人体临床试验等专业技术,并拥有愈百人的研发团队与源源不绝的创新产品线。 经过十余年磨砺,联亚与母公司——联合生

华商名人堂——郭明忠

图注:新加坡Bread Talk集团主席郭明忠 餐饮艺术家 文章来源:华商韬略编委会作者:陈光 郭明忠喜欢国画,他收藏了很多大家名作,齐白石、李可染、黄宾虹……以前,他梦想成为这些名字中的一员,但生活让他成了街头小食摊贩。 他以另一种方式延续了艺术家的梦想。在餐饮这张宣纸上,他“画”出了会说话的面包,“画”出了全球第一家上市的面包企业,在17个国家“画”上了900家店。 很多人学他,但有点照猫画虎。因为好的画作,求栩栩如生、更求意境;而好的餐饮,按照郭明忠的定义:要好吃、要有个性,还得会和人“交流”,不止是食品,更是潮流生活的方式。 会画画的“街头小贩” 出生在新加坡的郭明忠,小时候家境很清贫,因为家庭原因,他被寄养在阿姨家。 那时候新加坡的经济不好,郭明忠生活的环境更不好。阿姨家里有十几个孩子,人多粮食少,他吃上一顿饱饭的经历屈指可数。“我记得当时多盛一碗饭,也得承受大家的眼光。”郭明忠说。 新加坡每个青年都必须服兵役,由于国土面积狭小,很多青年必须到海外,郭明忠因此在台湾的森林里待了5年。

从新兵到士官长,他很快成了团队的“一把手”。带着队伍穿越森林、翻过丘陵,郭明忠遇到了很多挑战,期间,他学会了独当一面,成长很快。 但部队里学的这点本领,退伍后并不能派上用场。那个时候,郭明忠仍是一个充满浪漫主义情怀的梦想者,他觉得自己能成为一名画家。打小,他便喜欢美术,对功课不是很感兴趣,他获得了不少美术方面的奖励,渐渐画出了信心。退伍后,他想继续这个梦想。 攥着父母给的2000新币(约合9200人民币),郭明忠重回台湾,进一步修习美学。进了城市,他才知道这里和森林里不一样,这些渗透着汗水的“盘缠”压根不够看,不过1年的时间,钱便花光了。 “钱没了,直接回国很没有面子,我便想着在台湾做好了再衣锦还乡。”郭明忠回忆说。 求学的第二年,他成了街头买卖人。一个朋友看他有美学的底子,建议他做龙须糖。因为钱不够,租不起店面,郭明忠订了一个花车,自己在车上画了一条龙。 一眼看过去,这个小摊位和其他的不太一样,似乎很有艺术感。凭借吸引人们的好奇心,郭明忠的“摊贩”事业开了个好头,他的花车前总是排着长长的队伍。 街头做买卖很不容易,刮大风的时候,他做龙须糖做到手流血。一边安抚着排队者的情绪,一边还得眼观四路,看见警察马上开溜。 风里来雨里去,郭明忠坚信自己能做成大事业。一次他去买20台币(约合4元人民币)的自助餐,很垂涎店里的卤肉,便点了一份,算完发现要30台币,而他只有20。老板臭骂了他一顿,说:没钱你学人家点什么?郭明忠看着对方说:有一天我的生意会超越你。 他很快实现了这句“豪言”。街头生意好起来,他去百货商场租了个店面,接着连续开了十多家糖摊。当年轻人对糖摊的兴趣减弱后,他又转卖脆皮冰激凌和南洋美食。现在台湾人吃新马菜、印尼菜,饭后来碗“西米露”之类甜品的习惯,就是郭明忠当年推广开来的。

华商名人堂 l 郑崇华:不低调的企业和企业家

华商名人堂|台达集团董事长郑崇华 “不低调”的企业和企业家 在众多媒体眼中,台达集团的创始人郑崇华是个很低调的人,甚至“低调的只剩下一个名字”,可是对于企业界来说,他和他的企业从来都不低调。自台达成立到现在,郑崇华带领台达经历几多坎坷,华丽转型,一直光芒难掩。 70年代初期,台湾大力施行发展科技产业的政策,经济形势趋于改善。当时台湾的电视机、收音机外销量已超过百万台,但零组件全部仰赖进口。郑崇华看到了其中商机,决定自己创业,在台湾建立工厂生产零组件供应给台湾厂商。 于是,1971年,36岁的郑崇华筹资30万,在一个田埂边上,创建了台达电子工业股份有限公司(台达集团的前身),那时公司所

有员工加上郑崇华自己一共15人。 彼时郑崇华已经先后在亚航仪器部和美国TRW台湾分公司工作了10年,不仅接触了先进的电子科技,还积累了生产管理的经验。所以,虽然当时台达规模很小,但是凭借他这些经验、对品质的坚持以及整个团队的齐心协力,很快就站稳了脚步。 然而好景不长,第一次石油危机来袭,台达失掉了很多订单,这让发展初期的公司危在旦夕。为了稳定员工的情绪,郑崇华一方面动用各种关系筹款给员工发工资,另一方面又在员工面前保持镇定,并采取轮休制减少产量。 就在台达难以为继之时,转机终于出现了。 郑崇华接到了老东家TRW的电话,说有批订单要外包给台达。这个雪中送炭般的订单不仅让台达渡过了难关,还给台达提供了内销转外销的契机。在这个契机的推动下,1976年台达的营业额突破了100万美元。 从1971年到1981年,台达发展的第一个十年里,郑崇华带领台达历经了两次石油危机,但是仍然成绩斐然:台达平均年成长率高达近七成。随后,台达发展的第二个十年开始了,郑崇华瞄准新兴的PC业务,带领台达转战电脑市场。 当时,个人计算机的兴起刺激了开关电源的需求,郑崇华眼光

全球华商名人堂——张念慈

1 任职巨头医药公司高层期间,他先后主导研发了3款全球年销售超过10亿美元的新药,成果领先于业内。创业期间,他以科研创新推动生产,横跨保健品与新药领域,缔造了数个极速增长的传奇。 然而,名誉加身、生活无忧的张念慈却从未驻足,他给自己提出了新的目标—在华人地区推出一款世界级的主流新药。 在之前,没有人达成过这一目标。而现在,张念慈正日益接近这个目标。 张念慈 台湾浩鼎生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

创造华人品牌的世界级新药——台湾浩鼎生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张念慈 寻找新型抗原?研发抗癌新药 近日,与《自然》(Nature)《科学》(Science)杂志齐名的《美国科学院院报》(PNAS)刊登了一篇医学论文,该文指出新一代治疗性癌症疫苗Globo H-DT(OBI-833)可以在癌细胞的干细胞上找到Globo抗原,与它结合并将其消灭。这一发现于药物治疗癌症而言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因为癌症干细胞如果可以被抗体找到并消灭,那么即使癌细胞发生了转移,其源头也可寻觅,使得治疗更有成效。 该研究成果,不仅将论文撰写方台湾中央研究院的声誉推向了新的高度,也让其合作方台湾浩鼎生技股份有限公司(OBI Pharma,Inc.,以下简称浩鼎)走进了更多人的视线。进一步挖掘后,舆论发现,在癌症主动免疫疗法与Globo-H抗原研究领域,浩鼎已经深耕十余年,其研发成果已近成熟,或将改变癌症药物治疗领域的现有格局。 世界级的市场却没有自行研发获得国际标准认可的新药,一直是大中华地区医药界的憾事。在之前,张念慈的非达霉素(Fidaxomicin,DIFICID)曾有机会改 变这一现状,但市场、法规体系的不完善令他却步,并不得不抱憾将项目的研发 移至美国。 如今,手握新型抗癌平台的张念慈卷土重来,要做出华人品牌的世界级新药,并冀望以自己的成功推动整个大体系的进步与完善。这一次,他立下决心,矢志 不渝。 时至今日,药物治疗癌症技术 已经相对完善,化疗以外的方向主要 分为两类,一类是单株抗体,标靶并 找到癌细胞,再利用身体的免疫系统 将其消灭。这类方法已有很多成功的 例子,市场上的药物大多归属此类。 另一种方法是不用单株抗体,利用身 体本有的机制创造特殊抗体消灭癌细 胞,称为主动免疫疗法。“单株抗体 已经有十来种成果,但是主动免疫疗 法尽管已经提出了30多年,却还没 有成功的例子。”浩鼎生技创始人、 董事长张念慈介绍说。相较单株抗体 疗法,主动免疫疗法的定位准确度更 高,副作用非常小,能针对细胞的特 异性,实现个性化治疗。 华商韬略·陈光/文 2

全球华商名人堂——卢文端

曾带领荣利集团问鼎世界最大录像带制造商的卢文端是成功的香港企业家,也是香港与内地社会沟通联系的重要桥梁。他先后担任第九、十、十一、十二届全国政协委员,第十一、十二届全国政协外事委员会副主任,并出任香港中华总商会副会长,长期为香港与内地的交流合作及发展贡献智慧和力量。 2012年12月,卢文端当选为全国工商联副主席,开始在更广泛层面服务香港,服务内地,服务香港与内地的更紧密合作。 卢文端 第十一届全国工商联副主席、全国政协外事委员会副主任、 香港荣利集团董事局主席 1

谋大业?兼天下 —第十一届全国工商联副主席、 全国政协外事委员会副主任、香港荣利集团董事局主席卢文端现年65岁的卢文端于20世纪70年代中期创业,并通过30年的奋斗,将自己创办的录音带 工厂发展成为在中国香港、内地和新加坡拥有生产基地,并在新加坡和马来西亚上市的世界 最具规模与实力的录音、录像带制造商,成为伴随香港经济起飞的最早一批跃上世界产业舞 台中央的国际化企业。 进入新世纪之后,卢文端将更多精力从商业和创业转移到社会事业上,这让他个人的企 业经营乃至财富积累受到一定的影响,但却让他个人的力量在更多更关系大局的领域得到发挥,进而也走上一个企业家自我实现的新高度。 矢志拼搏创辉煌 用现在流行的语言来形容,卢文端算是标准的“富二代”。1948年生于福建省石狮市永宁镇沙美村侨眷家庭的他,祖父与父亲均是菲律宾华侨,而且是当时的商界望族。1954年,年仅6岁的卢文端随母移居香港,并在香港接受教育。 父辈的奋斗与成功为卢文端的成长创造了好的条件,但更重要的是让他有了奋发进取、干出一番事业的精神和雄心。也正是这种精神,让卢文端坚定信念,要自力更生地创业,实践自己的理想。 告别学业后,卢文端先是在父亲与朋友合开的玩具厂工作,从文员做到工人,工作很辛苦,但极大地锻炼他吃苦耐劳和独立自主的精神,亦累积了宝贵的从业经验。20世纪70年代中期,卡式录音带开始流行,从小耳濡目染父辈经商的卢文端敏锐地窥见商机,决心进入到这个行业创业发展。 打定主意后,卢文端向父亲和叔父借了15万元的资金,然后马不停蹄地行动起来,并创办了一家专门生产录音带的工厂。带着要干一番自己的事业的热情,年轻的卢文端意气风发,披星戴月,废寝忘食地工作,终日以工厂为家,奋斗不息。“好辛苦的,日日在工厂睡觉吃饭,一方面怕亏本,另一方面又怕爸爸和叔父瞧不起,逞强也要挨过去,所以辛苦也要咬紧牙关。”他笑着回忆说,而且强调,从父亲和叔叔那里借到的钱是要还的,“他们并没有设期限,但是都很担心我能不能做得到。” 但卢文端坚信自己能够获得成功,年轻的他不但自信心爆棚,而且敢想敢干,敢打敢拼,有无穷的动力。在他和一帮年轻伙伴的努力下,1976年,他们成功地建设好了自己的厂房,并用4年时间完成第一桶金的积累。 内地改革开放之后,卢文端又及时到广东投资发展,克服香港劳动力不足的制约,把握内地发展的机遇。借助内地的低成本优势,已经在香港打下管理和产品技术基础的卢文端,很快就将事业推向新的高度。到了1983年时,他工厂生产的“荣利”牌录像带、CDR、 DVD、 MD等光盘产品,及代理的外国名牌包括SONG、JVC、SAMSUNG、 LG等,已有相当的市场占有率,在业界小有名气,方才35岁的他也因此被誉为“录像带大王”。 问鼎产业前茅地位之后,卢文端积极引领荣 华商韬略·李京淑/文 2

华商名人堂——印尼阿尔法零售集团总裁郭桂和

改变印尼零售业的教育家 来源:华商韬略编委会作者:华商文 有“烟神”之称的郭桂和是印尼华人企业家中的标杆性人物。他不仅一手创办起打破印尼传统零售业格局的Alfamart连锁超市,将便捷又可靠的消费方式迅速在印尼蔓延开来,同时也以全新理念开创印尼教育新风,打造慈育教育体系,为印尼教育历史注入鲜活的生命力。外界将他及他的事业体评价为是印尼经济社会发展中“跳动的脉搏”。 烟草燃烧出的红火生意 对于任何一个国家来说,教育意味未来,经济辐射国力。印尼拥有2亿多人口,居全世界第四,庞大的人口基数为这个国家的繁荣之路设置了不小的困难系数。上世纪末,从小杂货店里走出的印尼华人郭桂和为这个人口大国的社会经济发展进程填了一把劲柴——由他创办的Alfamart连锁超市不仅打破了传统零售业的封闭与落后,更以8000多家便利店的庞大实体规模大幅提升印尼经济快速发展步伐。商界之外,郭桂和还以全新的慈育理念为曾经发展滞后的印尼教育界披上甘霖,打造了从幼儿园到大学的完整教育体系,培育社会英才。 这情形同比六十年前,已如变幻风云,换了天地。 时光倒回20世纪40年代,刚刚独立不久的印尼似乎还未足够成熟到能够抵御外界的干扰,骚乱时有发生。局势动荡,印尼华人的生活亦不能安生。郭桂和的父母就是这种生活的亲历者。郭桂和父母均是广东客家人,祖籍广东大埔,是南下印尼的第一代华人,靠自己奋斗开一间小杂货店,维持一家10口人的生活。1950年郭桂和出生,家中排行老六。 艰辛是郭桂和幼年生活的唯一滋味。不满十岁时,他就已经开始利用课余时间帮助父母打理小店。1966年,国内政治形势突变,许多学校因此被封,刚刚考入雅加达巴城中学的郭桂和,就此与高中生的学业生涯擦肩而过,正值青春年少的他不得不只凭着一纸初中文凭进入社会打拼。

全球华商名人堂——胡本仁

胡本仁香港长源集团(控股)有限公司董事局主席胡本仁从黑色到绿色,从高碳到负碳,胡本仁先生的事业格局,在2008年历经了一次重大转型。 此前,他带领自己一手创立的香港长源资源有限公司,通过另辟蹊径的业务模式,不仅成功在中国14个省份,独家代理销售澳洲当时第三大铁矿生产商的铁矿石,而且更创造了中国私营企业成功并购海外上市企业的典范个案,成为名副其实的“中国人走向海外”的开路先锋。 2008年,察觉到由于全球钢铁产能的过剩,必将导致矿产能源行业产能严重过剩的危机后,胡先生一方面果断淡出铁矿石业务;另一方面开拓以澳洲凯恩斯为全新根据地,首创并大力发展以“高端生态养老”为主题的绿色休闲产业。到2012年将旗下的澳洲上市煤企控股权悉数沽出,同时不断优化集团的财务模型,全面涉足并在财务投资、矿产、养老、农、林、木材加工、保健食品、药食同源类、酒店以及新能源十大产业全面蓬勃发展。

与所有的老三届一样,胡先生说,自己这一代人经历了一段共同的、难以磨灭的成长历程:“一出生,就解放。背书包,去民办。长身体,闹饥荒。长知识,遇‘文革’。要工作,去下乡。要提拔,讲文凭。工农兵,当填鸭。成为那个年代的一种真实写照。”这当中,特别是在江西插队的经历,更令他深刻体会到何为苦、何为累,甚至,何为惨。不过多年后,他也感念于这段特殊人生经历对心、性、体的磨练:“我相信,再也不会有比那时更难过的日子。所以后来无论遇到何种境况,我都可以无畏前行。” 1971年胡先生作为表现突出的知青。第一批“上调”进江西新余钢铁厂担任炉前工。这是一桩异常辛苦的差事,但胡先生干得尽心尽力,毫无怨言。后来,凭借扎实的技术功底,他转做钳工,并争取到宝贵的学习进修机会,1976年先后前往钢铁厂内部的冶金机械大学、江西工学院进行深造。学成归来,胡先生升任钢铁厂的技术员、工程师,后成为分管厂区技术改造的主办科员。当时5万人的大厂,每年4000多万元的技术改造投资经费都由他一律统筹。这以后,因为在实际工作中体现出对市场高度敏锐的判断力与前瞻性思维,他又开始负责管理钢铁厂的外贸经营活动,由一个人开始从与外贸公司合作,到为工厂拿到中国钢企中第一家拥有进出口权的进出口公司,还参与创立了当时全国钢铁冶金行业第一家中外合资企业。直到升任厂外办主任,全面负责企业的外经外贸业务。使企 打造“生态养老”第一品牌 ——香港长源集团(控股)有限公司董事局主席胡本仁 胡先生信奉并恪守tan30°的奋斗哲学,简单来说,就是每一到二年比上一年更好,但不暴涨,上升曲线温和,恰如直角三角形中30°角所在的斜边向上的坡度。创业17年来,凭借清晰的透视力、快速的应变力以及明确的执行力,他的事业一直依循这种被业内公认为“高难度”的轨迹,稳固攀升。到今年他已“惊回首离天三尺之三”。 从跨过罗湖桥的老知青到私营企业家 位于澳洲东北部的Double Island(双岛),一直以来都是一座神秘的小岛。当地土著人传说,那里是控制水元素的彩虹蛇休息的地方。作为凯恩斯的地标之一,Double Island虽然是大堡礁群岛中最接近澳洲大陆的岛屿,但大多数时候都是以出租形式、针对社会名流与皇室开放的私密之地,布拉德皮特夫妇都曾经在那里度假,也是英国威廉王子夫妇在澳洲度蜜月的备选地。2013年,整个凯恩斯都在流传一桩新闻:小岛从当地富豪手中易主了,买下它的是一位中国商人! 新“岛主”名叫“班尼胡”。他为何要买下这座小岛,又怀揣怎样一幅蓝图呢?故事,还要从头说起。 1951年,胡先生出生于中国镇江的一户殷实人家,父亲经营的“长源行”,是当地米行中一块响当当的金字招牌。然而在他儿时那年,在国家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政策导向下,胡家的产业悉数公私合营。母亲接受不了突如其来的生活落差,与父亲离婚,胡先生于是跟随父亲迁往上海生活。 日子从此与普通人家毫无二致。父亲早出晚归挣钱养家,胡先生开始学做各种家务,顾好“后方”。8岁时,他已经会生好煤球炉子、熬粥等父亲下班;10岁时,就得在家里洗被子。

华商名人堂——曹其敏

曹其敏 华翔航空(香港)有限公司/L’VOYAGE 创始人 在很多人眼里,出身名门就意味着拥有一切。人生不需要太拼命,也能克绍箕裘、堆金迭玉。然而,曹其敏却为自己选择了另一条路:家族名声显赫、坐拥财富万贯的她,选择了奋斗自立,用自己的一双手去开创人生。 在酒店管理、金融、服装、化妆品等领域打拼多年后,她跻身于男人主宰的航空界。凭借不屈不挠、锲而不舍的精神,在从零开始的挑战中,成功开启香港公务机市场的大门,也由此成为中国公务机市场的先驱和翘楚。 564

565 她从一名基层酒店职员开始,先后在各个部门工作,无论是打扫客房、洗碗,还是后厨烹饪,都始终不忘父亲的叮嘱:你不论在哪儿工作,都一定要坚持做好。最终她坐到了集团亚太区市场总监的位置。这段经历让曹其敏更加了解自己——她喜欢和不同的陌生人打交道,喜欢应对和处理各种突发情况,觉得这就像是一场场探险,她喜欢人生里充满挑战。 曹其敏在酒店行业一路前行,直到面临人生选择上的第二道关卡——如果继续向上坐进区域总经理的办公室,她就必须接受外派,前往巴西。曹其敏虽然喜欢巴西的热情,却能清醒认识到那个过于男权化的社会并不适合自己。或许,和坚持比起来,更难的是放弃。但此时她明白,人生有舍才有得。最终,曹其敏决定从酒店行业跨行转入一个陌生领域:金融行业。 跨行转业从零开始,这样出人意料又充满冒险味儿的决定,恐怕也只有少数勇猛之人可以做得出来。曹其敏说过,她就是喜欢挑战。 在随后的职业生涯中,曹其敏又先后转战内 飞向更广阔的天空 ——华翔航空(香港)有限公司/L’VOYAGE 创始人曹其敏 曹其敏凭借自身敏锐的商业嗅觉,不断扩张着在航空领域的事业版图。1999年,她创立了华翔航空(香港)有限公司(SPAL),成为香港首家推广及销售私人飞机业务的企业,十几年来,一直是庞巴迪公务机在中国大陆、香港和澳门地区的官方代理。10年后,她又创立华运航空工业有限公司,代理贝尔直升机、推广直升机业务在中国的发展。2013年,她还成立了L’VOYAGE公司,致力向中国各地企业家推广私人飞机包机服务。 时至今日,曹其敏在航空领域的成绩,早已获得客户及同业的认同,但她却丝毫不敢松懈。曹其敏非常清楚:身为一名亚洲女性,要想在这个被男性统治的行业里赢得生意,就必须付出更多汗水和智慧。 人生,就是要充满挑战 曹其敏出身于商业世家,家族名声显赫:父亲曹光彪先生是香港知名企业家,被称为“世界毛纺大王”,同时也是香港港龙航空公司创始人。曹其敏自小就有较强的思辨能力,儿时理想是成为一名律师,希望能在律政界有一番作为。以致后来在华盛顿大学求学时,她选择了攻读政治与语言学专业。但毕业后却发现,作为一名亚裔女性,要想在美国学习法律并成为律师,会面临非常多的制约。当理想照进现实,曹其敏不得不为自己的人生重新规划出一条路。她开始像所有商界大家族子女一样,需要考虑一个更实际的问题:是接受父亲的建议——和兄长一样回香港打理家族企业,还是去开创自己的事业,闯荡自己的路?最终,曹其敏选择了后者。 在夏威夷檀香山的Cannon’s International Business College取得酒店管理学历后,曹其敏又回香港修读香港管理学会课程,并取得澳门大学(前名东亚大学)工商管理学硕士学位。由此开始了自己的酒店管理生涯。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