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脉冲塔萃取实验报告

脉冲塔萃取实验报告

脉冲塔萃取实验报告
脉冲塔萃取实验报告

课程名称: 过程工程原理实验 指导老师: 叶向群 成绩:_______________ __ 实验名称: 脉冲塔萃取实验 实验类型 同组学生姓名: 周恒 李凌霄 _

一、实验目的和要求(必填)

二、实验内容和原理(必填) 三、主要仪器设备(必填) 四、操作方法和实验步骤 五、数据记录和处理

六、实验结果与分析(必填)

七、讨论、心得

一、实验目的和要求

1、了解转盘萃取塔的基本结构、操作方法及萃取的工艺流程。

2、观察转盘转速变化时,萃取塔内轻、重两相流动状况,了解萃取操作的主要影响因素,研究萃取操作条件对萃取过程的影响。

3、测量每米萃取高度的传质单元数、传质单元高度和体积传质系数KYV ,关联传质单元高度与脉冲萃取过程操作变量的关系。

4、计算萃取率η。

二、实验内容和原理

萃取是分离和提纯物质的重要单元操作之一,是利用混合物中各个组分在外加溶剂中的溶解度的差异而实现组分分离的单元操作。

1、萃取的物料衡算

萃取计算中各项组成可用操作线方程相关联,操作线方程的P (XR ,YS )h 和点Q (XF ,YE )与装置的上下部相对应。

在第一溶剂B 与萃取剂S 完全不互溶时,萃取过程的操作线在X~Y 坐标上时直线,其方程式如下形

式:

R

S

R F S E X X Y Y X X Y Y --=

-- (1)

由上式得:()S

S X X m Y Y -=-,其中R

F S E X X Y Y m --=

单位时间内从第一溶剂中萃取出的纯物质A 的量M ,可由物料衡算确定:

()()S E R F Y Y S X X B M -=-= (2)

2、萃取过程的质量传递

不平衡的萃取相与萃余相在塔的任一截面上接触,两相之间发生质量传递。物质A 以扩散的方式由萃余相进入萃取相,该过程的界限是达到相间平衡,相平衡的相间关系为:

kX Y =* (3)

实验报告

专业:

化学工程与工艺 姓名:

高子岳 学号: 3110101849 日期: 2013.12.18 地点:

教十 2209

k 为分配系数,只有在较简单体系中,k 才是常数,一般情况下均为变数。本实验已给出平衡数据,见附表。

与平衡组成的偏差程度是传质过程的推动力,在装置的顶部,推动力是:

S R R Y Y Y -=?* (4)

在塔的下部是: E F F Y Y Y -=?* (5)

传质过程的平均推动力,在操作线和平衡线为直线的条件下为:

R

F

R F m Y Y Y Y Y ???-?=

?ln (6)

物质A 由萃余相进入萃取相的过程的传质动力学方程式为:

m Y Y A K M ?= (7)

式中:Y K ——单位相接触面积的传质系数,()kg kg s m kg //2?;

A ——相接触表面积,2m 。

该方程式中的萃取塔内相接触表面积A 不能确定,因此通常采用另一种方式。 相接触表面积A 可以表示为:h a aV A Ω== (8) 式中:a ——相接触比表面积,32/m m ; V ——萃取塔有效操作段体积,3m ; Ω——萃取塔横截面积,2m ; h ——萃取塔操作部分高度,m 。

这时,m YV m Y Y V K Y aV K M ?=?= (9)

式中:a K K

Y YV

=——体积传质系数,()kg kg s m kg //3?。

根据(2)、(7)、(8)和(9)式,可得

OE OE m S

E YV N H Y Y Y K S

h ?=?-?

Ω=

(10)

在该方程中:Ω

=

YV OE

K S H

,称为传质单元高度;m

S E OE

Y Y Y N

?-=

,称为总传质单元数。

Y K 、YV K 、OE H 是表征质量交换过程特性的,Y K 、YV K 越大,OE H 越小,则萃取过程进行的越快。

()m

S E m YV Y V Y Y S Y V M

K ?-=?=

(11) 3、萃取率

%100?=的量

原料液中组分的量被萃取剂萃取的组分A A η

所以 ()%100?-=F

S E BX Y Y S η (12)

或 ()%1001%100??

??

? ?

?-=?-=F R F

R F X X BX X X B η (13)

4、数据处理中应注意的问题

(1)第一溶剂B 的质量流量

()()F F F F x V x F B -=-=11ρ (14)

式中:F V ——料液的体积流量,h m /3;

F

ρ——料液的密度,3/m kg ;

F x ——料液中A 的含量,kg kg /。

ρ由比重计测量而得。F V 由下式计算:

()()F

N

f F F f N

F V V V ρρρρρρρρ000≈--= (15)

式中:N V ——转子流量计读数,min /ml 或h m /3;

f

ρ——转子密度,3/m kg ;

0ρ——20 ℃时水的密度,3/m kg 。

所以, ()F F N

x V

B -=10ρρ (16)

(2)萃取剂S 的质量流量

因为萃取剂为水,所以 0ρN V S = (17)

(3)原料液及萃余液的组成F x 、R

x

对于煤油、苯甲酸、水体系,采用酸碱中和滴定的方法可测定进料液组成F x 、萃余相组成R x 和萃取相组成E y ,即苯甲酸的质量分率,E y 也可通过如上的物料衡算而得,具体步骤如下:

用移液管取试样ml V 1,加指示剂1~2滴,用浓度为

b

N 的KOH 溶液滴定至终点,如用去KOH 溶液

ml V 2,则试样中苯甲酸的摩尔浓度a N 为:

1

2V N V N b a =

(18) 则 F

A a F

M N x ρ= (19)

式中:A

M ——溶质A 的分子量,mol g /,本实验中苯甲酸的分子量为122mol g /;

F ρ——溶液密度,l g / 。

R x 亦用同样的方法测定:

R

a a R M N x ρ'=

(20)

式中: '

''12V N V N b a

= (21)

'1

V 、'2V ——分别为试样的体积数与滴定所耗的KOH 溶液的体积数。

三、主要仪器设备

主要设备是转盘萃取塔,具体流程图见图1

1.萃余液收集槽

2.萃取液收集槽

3.萃余液取样阀

4.

5.

6.界面调节阀

7.萃取液出口8.萃取液取样阀9.萃取塔10.脉冲流量调节阀

11.原料液转子流量计12.调节阀13.萃取剂转子流量计14.调节阀

15.离心泵16.萃取剂贮槽18.原料液贮槽19.22.充气阀

20.23.缓冲罐24.脉冲转向器

四、操作方法和实验步骤

1、配置原料液:煤油-苯甲酸溶液,浓度约为0.3%(重量分数),进行取样分析,体积约50升,加入原料液储槽中。

2、将萃取剂(蒸馏水)加入萃取剂贮槽中。

3、打开脉冲流量调节阀V-6,开启充气阀V-7、V-8,充入气体,关闭充气阀,打开脉冲转向器E-9电机,调到所需脉冲频率,开启离心泵E-2,通过调节脉冲流量阀V-6控制脉冲频率。

4、先向塔内加入萃取剂,充满全塔,并调至所需流量。加入原料液根据萃取剂比例调节流量。在实验过程中保持流量不变,并通过调节萃取液出口阀门,使油、水相分界面控制在萃取剂与萃余液出口之间。

5、第一次实验稳定时间约30-40分钟,然后打开取样阀V-1、V-11取样分析,用中和滴定法测定萃余液及萃取液的组成。

6、改变脉冲频率,重复上述实验。

五、数据记录和处理

1、原始实验数据

萃取塔内径:0.05m,有效萃取高度0.65m,标准碱浓度0.01M。

2、数据处理

塔横截面积Ω=0.001964m2,有效操作体积V=0.00128m3,苯甲酸摩尔质量122g/mol,20℃水的密度

998.2kg/m3。利用煤油-苯甲酸-水系统在室温下的平衡数据表,可得煤油-苯甲酸-水系统平衡关系图。

图 2煤油-苯甲酸-水系统平衡关系图

由图2知,y%和x%关系曲线方程:y = 1.004x 3 - 1.400x 2 + 0.818x + 0.006,R2 = 0.996。

表2 数据处理表

六、实验结果与分析

由表2知,萃取剂流量为0.17kg/min ,第一溶剂流量为0.14276kg/min ,X F =0.00146。 项目1,无脉冲时,K YV =12.367,H OE =6.999,N OE =0.0727,萃取率为0.3989;

项目2,脉冲频率为234.4r/min ,脉冲幅度为8mm 时,K YV =25.104,H OE =3.448,N OE =0.1477萃取率为0.7574;项目3,脉冲频率为518.4r/min ,脉冲幅度为4mm 时,K YV =25.121,H OE =3.425,N OE =0.1486萃取率为0.7576。

从实验结果看,无脉冲时,填料塔的萃取分离效果,远低于有脉冲时填料塔的萃取分离效果;即有脉

对比项目2和项目3,我们可以发现,当脉冲频率增大,脉冲幅度随之减小,K YV、H OE、N OE以及萃取率没有成倍数关系变化,这是由于萃取效果与脉冲强度成正比,实验装置中脉冲泵的功率基本上为恒定值,脉冲频率和液体振幅的乘积脉冲强度基本不变。

实验中存在一定误差,分析可能有以下几个原因:

1、在萃取过程中,转子流量计的示数会发生波动,特别是有脉冲存在时,读数不完全精确;

2、取样分析时,可能在萃取体系尚未达到完全稳定就取样分析;

3、由于煤油溶液与NaOH溶液不能互溶,酸碱中和滴定过程比较慢,终点判断存在较大误差;

4、实验设备存在系统误差。

七、讨论、心得

1、在萃取设备中,为了使两相密切的接触,其中一相充满设备中的主要空间,并呈现连续流动称为连续相;另一相以液滴的形式,分散在连续良中,称为分散相。本实验轻液煤油从填料塔下部引入,由于浮力作用上升与填料接触被分散,重液水由填料塔上方进入,受重力作用下降,为连续相。

2、从实验结果可以看出普通填料塔的传质效果不是很好,通过外加能量的方式强化传质过程正是本次实验的思路。本次实验通过在填料塔下部增加脉冲发生器,迫使塔内液体产生附加的脉冲运动强化传质。传质效果与脉冲强度成正相关,即脉冲强度大,分散的液滴小,湍动强,传质效果好;但是脉冲强度过大会使塔内纵向返混加剧导致传质恶化,因此要选择适当的脉冲强度。

八.思考题

1、请分析比较萃取实验装置与吸收、精馏实验装置的异同点?

萃取实验装置与吸收、精馏实验装置都是基于传质理论建造的设备。

三种实验装置的共同点是塔设备为主要设备,均有进料和出料口,均可以使物料在塔内物理分离。

不同点是精馏设备的有一个进料位置,通常在塔体上;萃取和吸收有两个进料位置,通常一上一下,吸收时气相从塔底进入,液相从塔顶流下;萃取时重相从塔顶进入,轻相从塔底进入。精馏塔需要加热设备,为了强化传质效果萃取实验装置有转盘或脉冲发生器,吸收实验装置仅仅是利用普通的塔设备。

2、说说本萃取实验装置的(或脉冲幅度)是如何调节和测量的?从实验结果分析脉冲强度变化对萃

取传质系数与萃取率的影响。

实验结果表明,在一定脉冲频率或脉冲幅度范围内,脉冲强度越大,萃取传质系数越大,萃取率越大,表明萃取效果越好。

3、测定原料液、萃取相、萃余相组成可用哪些方法?

酸碱中和滴定法、色谱分析仪分析法。

4、萃取过程是否会发生液泛,如何判断液泛?

可能。因为对于直径一定的萃取塔,可供液液两相自由流动的截面是有限的。两相之一的流量如果增大到某个限度,填料塔内的液体不能便不能顺畅的流下,在塔内形成积液,导致液泛。

液泛时,塔内液体不能顺利流通,滞液率增大;当填料塔内分层界面明显快速上升时,则认为产生了液泛。

附表

表1 煤油——苯甲酸——水系统在室温下的平衡数据表

其中:x——油相中苯甲酸重量百分数;y——水相中苯甲酸重量百分数。

脉冲萃取塔及其应用

长三角绿色制药协同创新中心《绿色制药技术》研讨报告 题目:脉冲萃取塔及其应用 姓名: 学号: 班级:绿色制药1301 研讨课主题:制药过程强化技术与设备研讨课时间:2015/12/23

目录 1研究背景 (1) 1.1液液萃取及其装置 (1) 1.2脉冲萃取塔 (2) 1.2.1原理 (2) 1.2.2分类 (2) 1.2.3脉冲装置 (3) 1.2.4脉冲萃取塔操作性能 (4) 2技术应用案列 (5) 2.1脉冲萃取塔回收废水中的二甲基甲酰胺 (5) 2.1.1背景 (5) 2.1.2流程 (5) 2.1.3总结 (9) 2.2脉冲筛板萃取塔在己内酰胺生产中的应用 (9) 2.3脉冲填料萃取塔在提取竹叶黄酮的应用 (11) 3总结与讨论 (12) 3.1脉冲萃取塔的优缺点 (12) 3.2脉冲萃取塔的展望 (12) 参考文献 (13)

1研究背景 1.1液液萃取及其装置 在医药工业中, 许多医药产品如抗生素、维生素及其中间体多为热敏性物质, 加热分离时容易分解破坏, 因而不能采用蒸馏等方法来处理。此时, 溶剂萃取就显出其独特的优点[1]。 溶剂萃取在医药方面的应用主要有:1)代替沉淀法进行产物的直接提取(柠檬酸萃取);2)代替蒸发用于产物的浓缩(赤霉素生产);3)代替水蒸汽蒸馏用于产物的纯化(纯化乙二醛);4)代替精馏方法用于相近产物的精细分离(羟基苯甲醚的分离);5)用于产物的介质转换;6)用于废水处理进行综合回收(废水中回收咖啡因等)[2]。 溶剂萃取所用设备有混和澄清器、填料塔、筛板塔等一类较简单的萃取器。后又相继发展了各种新型多级连续萃取器, 如脉冲塔、机械搅拌塔等, 这些新型萃取器都是利用外加的机械能, 使之达到较高的分离效率。表1简述了各种萃取器的特性和工业应用范围可供选型时参考。

脉冲塔萃取实验报告

课程名称: 过程工程原理实验 指导老师: 成绩:_________________ 实验名称: 脉冲塔萃取实验 实验类型 同组学生姓名: _ 一、实验目的和要求(必填) 二、实验内容和原理(必填) 三、主要仪器设备(必填) 四、操作方法和实验步骤 五、数据记录和处理 六、实验结果与分析(必填) 七、讨论、心得 一、实验目的和要求 1、了解转盘萃取塔的基本结构、操作方法及萃取的工艺流程。 2、观察转盘转速变化时,萃取塔内轻、重两相流动状况,了解萃取操作的主要影响因素,研究萃取操作条件对萃取过程的影响。 3、测量每米萃取高度的传质单元数、传质单元高度和体积传质系数KYV ,关联传质单元高度与脉冲萃取过程操作变量的关系。 4、计算萃取率η。 二、实验内容和原理 萃取是分离和提纯物质的重要单元操作之一,是利用混合物中各个组分在外加溶剂中的溶解度的差异而实现组分分离的单元操作。 1、萃取的物料衡算 萃取计算中各项组成可用操作线方程相关联,操作线方程的P (XR ,YS )h 和点Q (XF ,YE )与装置的上下部相对应。 在第一溶剂B 与萃取剂S 完全不互溶时,萃取过程的操作线在X~Y 坐标上时直线,其方程式如下形 式: R S R F S E X X Y Y X X Y Y --= -- (1) 由上式得:()S S X X m Y Y -=-,其中R F S E X X Y Y m --= 单位时间内从第一溶剂中萃取出的纯物质A 的量M ,可由物料衡算确定: ()()S E R F Y Y S X X B M -=-= (2) 2、萃取过程的质量传递 不平衡的萃取相与萃余相在塔的任一截面上接触,两相之间发生质量传递。物质A 以扩散的方式由萃余相进入萃取相,该过程的界限是达到相间平衡,相平衡的相间关系为: kX Y =* (3) 实验报告 专业: 姓名: 学号: 日期: 地点:

信号检测论评价法实验报告

信号检测论的评价法实验报告 (福州大学应用心理系福建福州 350001)摘要:信号检测论是现代心里物理学最重要的内容之一。本实验使用了信号检测论的基本方法评价法考察了被试对图片再认的准确性和判断标准。通过本实验来了解信号检测论的一些观点和评价法的具体实施方法、步骤。 关键词:信号检测法范式、评价法、感受性、判定标准 一、引言 科学主义要求心理学的量化和精确性。心理物理学的发展在信号检测论出现之后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被习惯称为现代心里物理学。信号检测论被引入到心理学实验中,是对传统心理物理学的重大突破。信号检测论(Signal Detector Theory)原是信息论的一个分支,研究的对象是信息传输系统中信号的接收部分【1】。信号检测论主要包括有无法和评价法两种实验方法。国内运用信号检测论实验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记忆领域,在注意、知觉、表象、内隐学习以及社会认知领域的研究也日渐增多[2]。本实验运用了信号检测论的评价法来考察被试对图片再认的准确性和判断标准。 二、实验方法 1、实验目的:(1)掌握信号检测论的基本理论,学会计算信号检测论指标d’、 C、β;(2)学习绘制接受者操作特性曲线,了解信号检测论的用途;(3)了解评价等级对再认回忆的影响。 2、实验仪器与材料:本实验的仪器为计算机和Psykey系统中的信号侦查论---评价法。实验材料为两套图片:一套是识记过的图片,共60张(每个图片内容不同)作为信号SN;另一套是没有识记过的图片,共60张(每个图片也不同,但与相应的第一套相似),作为噪音N。

3、被试:福州大学应用心理学系2012级学生一名,性别男,矫正后视力正常。 4、实验程序: (1)准备工作 打开并登录计算机里的psykey软件系统,找到里面的信号检测论——评价法实验,并开始实验。 (2)正式实验 被试阅读指导语:“请你来做一个记忆实验,先看60张图片,要求你尽量记住这些图片,电脑播放这些图片的速度是没一秒钟一张。”被试阅读完毕并理解指导语后,开始实验。根据实验设计,以1s的时间间隔开始呈现第一套的60张图片,每张图片呈现时间为2s。 接着被试继续阅读指导语:“现在电脑会呈现120张图片,其中一半是你刚才看过的,另一半是新的图片。在看一张图片时,你就要判断它是不是刚才看到过的,并请点击相应数字:5——100%的可能为看过,4——75%的可能为看过,3——50%的可能为看过,2——25%的可能为看过,1——0%的可能为看过。你必须在5秒之内完成判断。请你尽快判断。” 根据实验设计,开始呈现二套图片混合后的120张图片,让被试判断是否是刚才识记过的,并按照规定的等级按键作出评价。 实验完毕由计算机统计实验数据。 二、实验结果 表1 被试实验结果统计 类型 1 2 3 4 5 合计 信号17 2 4 7 30 60 噪音54 1 3 1 1 60

微弱信号检测装置(实验报告)剖析

2012年TI杯四川省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 微弱信号检测装置(A题) 【本科组】

微弱信号检测装置(A题) 【本科组】 摘要:本设计是在强噪声背景下已知频率的微弱正弦波信号的幅度值,采用TI公司提供的LaunchPad MSP430G2553作为系统的数据采集芯片,实现微弱信号的检测并显示正弦信号的幅度值的功能。电路分为加法器、纯电阻分压网络、微弱信号检测电路、以及数码管显示电路组成。当所要检测到的微弱信号在强噪音环境下,系统同时接收到函数信号发生器产生的正弦信号模拟微弱信号和PC机音频播放器模拟的强噪声,送到音频放大器INA2134,让两个信号相加。再通过由电位器与固定电阻构成的纯电阻分压网络使其衰减系数可调(100倍以上),将衰减后的微弱信号通过微弱信号检测电路,检测电路能实现高输入阻抗、放大、带通滤波以及小信号峰值检测,检测到的电压峰值模拟信号送到MSP430G2553内部的10位AD 转换处理后在数码管上显示出来。本设计的优点在于超低功耗 关键词:微弱信号MSP430G2553 INA2134 一系统方案设计、比较与论证 根据本设计的要求,要完成微弱正弦信号的检测并显示幅度值,输入阻抗达到1MΩ以上,通频带在500Hz~2KHz。为实现此功能,本设计提出的方案如下图所示。其中图1是系统设计总流程图,图2是微弱信号检测电路子流程图。 图1系统设计总流程图 图2微弱信号检测电路子流程图

1 加法器设计的选择 方案一:采用通用的同相/反相加法器。通用的加法器外接较多的电阻,运算繁琐复杂,并且不一定能达到带宽大于1MHz,所以放弃此种方案。 方案二:采用TI公司的提供的INA2134音频放大器。音频放大器内部集成有电阻,可以直接利用,非常方便,并且带宽能够达到本设计要求,因此采用此方案。 2 纯电阻分压网络的方案论证 方案一:由两个固定阻值的电阻按100:1的比例实现分压,通过仿真效果非常好,理论上可以实现,但是用于实际电路中不能达到预想的衰减系数。分析:电阻的标称值与实际值有一定的误差,因此考虑其他的方案。 方案二:由一个电位器和一个固定的电阻组成的分压网络,通过改变电位器的阻值就可以改变其衰减系数。这样就可以避免衰减系数达不到或者更换元器件的情况,因此采用此方案。 3 微弱信号检测电路的方案论证 方案一:将纯电阻分压网络输出的电压通过反相比例放大电路。放大后的信号通过中心频率为1kHz的带通滤波器滤除噪声。再经过小信号峰值电路,检测出正弦信号的峰值。将输出的电压信号送给单片机进行A/D转换。此方案的电路结构相对简单。但是,输入阻抗不能满足大于等于1MΩ的条件,并且被测信号的频率只能限定在1kHz,不能实现500Hz~2KHz 可变的被测信号的检测。故根据题目的要求不采用此方案。 方案二:检测电路可以由电压跟随器、同相比例放大器、带通滤波电路以及小信号峰值检测电路组成。电压跟随器可以提高输入阻抗,输入电阻可以达到1MΩ以上,满足设计所需;采用同相比例放大器是为了放大在分压网络所衰减的放大倍数;带通滤波器为了选择500Hz~2KHz的微弱信号;最后通过小信号峰值检测电路把正弦信号的幅度值检测出来。这种方案满足本设计的要求切实可行,故采用此方案。 4 峰值数据采集芯片的方案论证 方案一:选用宏晶公司的STC89C52单片机作为。优点在于价格便宜,但是对于本设计而言,必须外接AD才能实现,电路复杂。

微弱信号检测装置(实验报告)

微弱信号检测装置 摘要:本设计是在强噪声背景下已知频率的微弱正弦波信号的幅度值,采用TI公司提供的LaunchPad MSP430G2553作为系统的数据采集芯片,实现微弱信号的检测并显示正弦信号的幅度值的功能。电路分为加法器、纯电阻分压网络、微弱信号检测电路、以及数码管显示电路组成。当所要检测到的微弱信号在强噪音环境下,系统同时接收到函数信号发生器产生的正弦信号模拟微弱信号和PC机音频播放器模拟的强噪声,送到音频放大器INA2134,让两个信号相加。再通过由电位器与固定电阻构成的纯电阻分压网络使其衰减系数可调(100倍以上),将衰减后的微弱信号通过微弱信号检测电路,检测电路能实现高输入阻抗、放大、带通滤波以及小信号峰值检测,检测到的电压峰值模拟信号送到MSP430G2553内部的10位AD 转换处理后在数码管上显示出来。本设计的优点在于超低功耗 关键词:微弱信号MSP430G2553 INA2134 一系统方案设计、比较与论证 根据本设计的要求,要完成微弱正弦信号的检测并显示幅度值,输入阻抗达到1MΩ以上,通频带在500Hz~2KHz。为实现此功能,本设计提出的方案如下图所示。其中图1是系统设计总流程图,图2是微弱信号检测电路子流程图。 图1系统设计总流程图 图2微弱信号检测电路子流程图 1 加法器设计的选择 方案一:采用通用的同相/反相加法器。通用的加法器外接较多的电阻,运算繁琐复杂,并且不一定能达到带宽大于1MHz,所以放弃此种方案。

方案二:采用TI公司的提供的INA2134音频放大器。音频放大器内部集成有电阻,可以直接利用,非常方便,并且带宽能够达到本设计要求,因此采用此方案。 2 纯电阻分压网络的方案论证 方案一:由两个固定阻值的电阻按100:1的比例实现分压,通过仿真效果非常好,理论上可以实现,但是用于实际电路中不能达到预想的衰减系数。分析:电阻的标称值与实际值有一定的误差,因此考虑其他的方案。 方案二:由一个电位器和一个固定的电阻组成的分压网络,通过改变电位器的阻值就可以改变其衰减系数。这样就可以避免衰减系数达不到或者更换元器件的情况,因此采用此方案。 3 微弱信号检测电路的方案论证 方案一:将纯电阻分压网络输出的电压通过反相比例放大电路。放大后的信号通过中心频率为1kHz的带通滤波器滤除噪声。再经过小信号峰值电路,检测出正弦信号的峰值。将输出的电压信号送给单片机进行A/D转换。此方案的电路结构相对简单。但是,输入阻抗不能满足大于等于1MΩ的条件,并且被测信号的频率只能限定在1kHz,不能实现500Hz~2KHz 可变的被测信号的检测。故根据题目的要求不采用此方案。 方案二:检测电路可以由电压跟随器、同相比例放大器、带通滤波电路以及小信号峰值检测电路组成。电压跟随器可以提高输入阻抗,输入电阻可以达到1MΩ以上,满足设计所需;采用同相比例放大器是为了放大在分压网络所衰减的放大倍数;带通滤波器为了选择500Hz~2KHz的微弱信号;最后通过小信号峰值检测电路把正弦信号的幅度值检测出来。这种方案满足本设计的要求切实可行,故采用此方案。 4 峰值数据采集芯片的方案论证 方案一:选用宏晶公司的STC89C52单片机作为。优点在于价格便宜,但是对于本设计而言,必须外接AD才能实现,电路复杂。 方案二:采用TI公司提供的MSP430G2553作为控制芯片。由于MSP430G2553资源配置丰富,内部集成了10位AD,可以直接使用,简化电路,程序实现简单。此外还有低功耗,以及性价比高等优点,所以采用该方案。 5 显示电路的方案设计 方案一:采用液晶显示器作为显示电路,液晶显示器显示内容较丰富,可以显示字母数

萃取塔实验讲义

萃取塔实验讲义 一、 实验目的 1. 了解脉冲填料萃取塔的结构。 2. 掌握填料萃取塔的性能测定方法。 3. 掌握萃取塔传质效率的强化方法。 二、 实验原理 1.填料萃取塔是石油炼制、化学工业和环境保护部分广泛应用的一种萃取设备,具有结构简单、便于安装和制造等特点。塔内填料的作用可以使分散相液滴不断破碎和聚合,以使液滴表面不断更新,还可以减少连续相的轴相混合。本实验采用连续通入压缩空气向填料塔内提供外加能量,增加液体滞动,强化传质。在普通填料萃取塔内,两相依靠密度差而逆相流动,相对密度较小,界面湍动程度低,限制了传质速率的进一步提高。为了防止分散相液滴过多聚结,增加塔内流动的湍动,可采用连续通入或断续通入压缩空气(脉冲方式)向填料塔提供外加能量,增加液体湍动。当然湍动太厉害,会导致液液两相乳化,难以分离。 2.萃取塔的分离效率可以用传制单元高度HOE 和理论级当量高度he 来表示,影响脉冲填料萃取塔分离效率的因素主要有:填料的种类、轻重两相的流量以及脉冲强度等。对一定的实验设备,在两相流量固定条件下,脉冲强度增加,传制单元高度降低,塔的分离能力增加。 3.本实验以水为萃取剂,从煤油中萃取苯甲酸,苯甲酸在煤油中的浓度约为0.2%(质量)。水相为萃取相(用字母E 表示,在本实验中又称连续相、重相),煤油相为萃余相(用字母R 表示,在本实验中又称分散相)。在萃取过程中苯甲酸部分地从萃余相转移至萃取相。萃取相及萃余相的进出口浓度由容量分析法测定之。考虑水与煤油是完全不互溶的,且苯甲酸在两相中的浓度都很低,可认为在萃取过程中两相液体的体积流量不发生变化。 (1) 按萃取相计算的传质单元数OE N 计算公式为: ()?-= E b E t Y Y E E E OE Y Y dY N * 式中:Y Et ─苯甲酸在进入塔顶的萃取相中的质量比组成,kg 苯甲酸/kg 水; 本实验中Y Et =0。 Y Eb ─苯甲酸在离开塔底萃取相中的质量比组成,kg 苯甲酸/kg 水; Y E ─苯甲酸在塔内某一高度处萃取相中的质量比组成,kg 苯甲酸/kg 水;

信号检测论有无法实验报告

信号检测论有无法实验报告 摘要:本次实验采用信号检测论中的有无法,测定被试在不同先定概率下对呈现信号和刺激的击中率与虚报率,计算其辨别力d′和判定标准β,并绘制出ROC曲线;检验信号呈现的先定概率发生变化时,被试的击中率、虚报率、辨别力d′和判定标准β是否会受到影响。 关键词:信号检测论;有无法;先定概率;辨别力d′;判定标准β。 1. 引言:信号检测论(SDT)是以统计判定论为根据的理论,基本原则是把刺激的肯定程度用有序的方法数量化。具体做法是把人类个体比作一个信号感受器,具有对信息辨别的感受能力,能在信号和背景噪音不易分清的实验条件下,根据可供选择的假说,选定一个假说做为判断标准,然后报告出现的刺激是信号还是噪音。 信号检测论把刺激的判断看成对信号的侦察并作出决策的过程,其中既包括感觉过程也包括决策过程。感觉过程是神经系统对信号或噪音的客观反应,它仅取决于外在的刺激的性质,即信号和噪音之间的客观区别;而决策过程受到主观因素的影响。前者决定了被试的感受性大小,信号检测论多选用辨别力指标d’来作为反映客观感受性的指标;后者则决定被试的决策是偏向于严格还是偏向于宽松,信号检测论用判定标准β或报告标准C来对反应倾向进行衡量。并学习绘制ROC曲线。 2. 实验方法: 2.1被试:上海师范大学天华学院13应用心理1班女生一名 2.2仪器:采用计算机和Psytech心理实验系统。4种频率声音:1000Hz、1005Hz、1010Hz和1015Hz。 2.3程序:1.登录并打开PsyTech心理实验软件主界面,选中实验列表中的“信号检测论(有无法)”单击呈现实验简介。点击“进入实验”到“操作向导”。在参数设置中,实验者可以让被试先进行预备实验确定信号的频率。如果不做预备实验可以人工选取 1005、1010、 1015中的一种频率的声音作为信号,直接开始实验。 2.预备实验的指导语是:这是一个预备实验,使用1号反应盒。每次实验计算机将先后发出两个不同频率的声音。请你判断哪个声音的频率更高。如果你觉得第二个声音比第一个声音的频率高,请按“+”键;如果觉得第二个声音比第一个声音的频率低,请按“-”键。预备实验将进行30次。当你明白了上述指导语后,请点击下面的“预备实验”按钮开始。3.预备实验结束后,实验者在“预备实验结果”中将正确百分比中最接近80%的频率作为正式实验的信号(SN),而1000HZ则作为噪声(N)。

实验二实验报告

PAM和PCM编译码器系统 一、实验目的 1.观察了解PAM信号形成的过程;验证抽样定理;了解混叠效应形 成的原因; 2.验证PCM编译码原理;熟悉PCM抽样时钟、编码数据和输入/输出 时钟之间的关系;了解PCM专用大规模集成电路的工作原理和应用。 二、实验内容和步骤 1.PAM编译码器系统 1.1自然抽样脉冲序列测量 (1)准备工作; (2)PAM脉冲抽样序列观察; (3)PAM脉冲抽样序列重建信号观测。 1.2平顶抽样脉冲序列测量 (1)准备工作; (2)PAM平顶抽样序列观察; (3)平顶抽样重建信号观测。 1.3信号混叠观测 (1)准备工作 (2)用示波器观测重建信号输出的波形。 2.PCM编译码器系统 2.1PCM串行接口时序观察 (1)输出时钟和帧同步时隙信号的观察; (2)抽样时钟信号与PCM编码数据测量; 2.2用示波器同时观察抽样时钟信号和编码输出数据信号端口 (TP502),观测时以TP504同步,分析掌握PCM编码输数据和抽样时钟信号(同步沿、脉冲宽度)及输出时钟的对应关系; 2.3PCM译码器输出模拟信号观测,定性观测解码信号与输入信号的 关系:质量,电平,延时。 2.4PCM频率响应测量:调整测试信号频率,定性观察解码恢复出的 模拟信号电平,观测输出信号电平相对变化随输入信号频率变化的相对关系;

2.5PCM动态范围测量:将测试信号频率固定在1000Hz,改变测试信 号电平,定性观测解码恢复出的模拟信号的质量。 三、实验数据处理与分析 1.PAM编译码器系统 (1)观察得到的抽样脉冲序列和正弦波输入信号如下所示: 上图中上方波形为输入的正弦波信号,下方为得到的抽样脉冲序列,可见抽样序列和正弦波信号基本同步。 (2)观测得到的重建信号和正弦波输入信号如下所示:

气容和气阻对脉冲萃取柱柱重瞬间压降信号测量的影响

第49卷第6期 原子能科学技术Vol .49,No .6 2015年6月Atomic Energy Science and Technology Jun .2015 气容和气阻对脉冲萃取柱 柱重瞬间压降信号测量的影响 曾 鑫1,李少伟2,景 山2,刘继连1,吴秋林2 (1.中国核电工程有限公司电仪所,北京 100840; 2.清华大学核能与新能源技术研究院,北京 100084) 摘要:本文从理论和实验两方面对吹气法测量中气容和气阻的影响进行了系统研究。结果表明,气容和气阻对压力波动信号有明显的衰减作用,而对压力波动信号的延迟作用可忽略,随着气容体积的增大和气阻内径的减小,衰减作用增强;气容和气阻组合的衰减作用大于相应的单气容或单气阻,先气阻后气容组合方式的衰减作用大于先气容后气阻的衰减作用;气容和气阻的引入对吹气管出口处的气速影响不大,所以对吹气杯的设计没有影响。本文的理论与实验结果为吹气法中气容和气阻的设计应用提供了基础。 关键词:吹气法;气容;气阻;柱重瞬间压降;脉冲萃取柱 中图分类号:TQ 028.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0‐6931(2015)06‐0997‐08 收稿日期:2014‐02‐27;修回日期:2014‐03‐28 作者简介:曾 鑫(1980—),男,四川内江人,工程师,从事核化工自动化控制研究doi :10.7538/y zk .2015.49.06.0997 Effect of Air Capacity and Air Resistance on Measurement of Instantaneous Pressure Drop of Column Weight in Pulsed Extraction Column ZENG Xin 1,LI Shao ‐wei 2,JING Shan 2,LIU Ji ‐lian 1,WU Qiu ‐lin 2 (1.Electrical Instrument De p artment ,China N uclear Power En g ineering Co .,L td .,Bei j ing 100840,China ;2.Institute o f N uclear and New Ener gy Technolo gy ,Tsin g hua Universit y ,Bei j ing 100084,China ) Abstract : T he theoretical and experimental studies about the effect of air capacity and air resistance in the air purge method were carried out .T 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air capacity and air resistance have obvious attenuation effect on the pressure amplitude but little effect on the phase position of the pressure wave .T he attenuation effect increases with the air capacity volume increasing or the air resistance diameter decreasing .T he attenuation effect of the air capacity and air resistance combination is bigger than that of a single air capacity or a single air resistance .T he combination attenuation effect is big ‐g er w hen the air resistance is before the air capacity .T he air capacity and air resistance have little effect on the air velocity at the entrance of the purge tube and thus have no effect on the design of the purge cup .T he theoretical and experimental results in this

桨叶式萃取塔实验报告

实验日期成绩 同组人×××(2)、×××(3)、×××(4)、×××(5)、×××(6) 闽南师范大学应用化学专业实验报告 题目:桨叶式萃取塔实验 12应化1 ×××× B1组 0 前言 实验目的:1、了解脉冲填料萃取塔的结构和特点;2、熟悉萃取操作的工艺流程,掌握液-液萃取装置操作方法;3、掌握脉冲填料萃取塔性能的测定方法;4、了解填料萃取塔传质效率的强化方法。[1] 实验原理:萃取是分离液体混合物的一种常用操作,其工作原理是在待分离的混合液中加入与之不互溶(或部分相溶)的萃取剂,形成共存的两个液相,并利用原溶剂与萃取剂对原混合液中各组分的溶解度的差异,使原溶液中的组分得到分离。 桨叶式旋转萃取塔也是一种外加能量的萃取设备。在塔内由环行隔板将塔分成若干段,每段的旋转轴上装设有桨叶。在萃取过程中由于桨叶的搅动,增加了分散相的分散程度,促进了相际接触表面积的更新与扩大。隔板的作用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轴向返混,因而桨叶式旋转萃取塔的效率较高。桨叶转速若太高,也会导致两相乳化,难以分相。 本实验以水为萃取剂,从煤油中萃取苯甲酸?。水相为萃取相(?用字母E表示,本实验又称连续相、重相?)。煤油相为萃余相(?用字母?R?表示,本实验中又称分散相、轻相)。轻相入口处,苯甲酸在煤油中的浓度应保持在苯甲酸/kg煤油)之间为宜。轻相由塔底进入,

作为分散相向上流动,经塔顶分离段分离后由塔顶流出;重相由塔顶进入作为连续相向下流动至塔底经π形管流出;轻重两相在塔内呈逆向流动。在萃取过程中,苯甲酸部分地从萃余相转移至萃取相。萃取相及萃余相进出口浓度由容量分析法测定。考虑水与煤油是完全不互溶的,且苯甲酸在两相中的浓度都很低,可认为在萃取过程中两相液体的体积流量不发生变化。 B(油) S(水) X Rt Y Et X Rb Y Eb S为水流量B为油流量 Y为水浓度X为油浓度 下标E为萃取相下标t为塔顶 下标R为萃余相下标b为塔底 1、按萃取相计算传质单元数N OE的计算公式为: 式中:Y Et─苯甲酸在进入塔顶的萃取相中的质量比组成,kg苯甲酸/kg水;本实验中Y Et=0。 Y Eb─苯甲酸在离开塔底萃取相中的质量比组成,kg苯甲酸/kg水; Y E─苯甲酸在塔内某一高度处萃取相中的质量比组成,kg苯甲酸/kg水;

信号检测实验报告

Harbin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匹配滤波器实验报告 课程名称:信号检测理论 院系: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 姓名:高亚豪 学号:14SD05003 授课教师:郑薇 哈尔滨工业大学

1. 实验目的 通过Matlab 编程实现对白噪声条件下的匹配滤波器的仿真,从而加深对匹配滤波器及其实现过程的理解。通过观察输入输出信号波形及频谱图,对匹配处理有一个更加直观的理解,同时验证匹配滤波器具有时间上的适应性。 2. 实验原理 对于一个观测信号()r t ,已知它或是干扰与噪声之和,或是单纯的干扰, 即 0()()()()a u t n t r t n t +?=?? 这里()r t ,()u t ,()n t 都是复包络,其中0a 是信号的复幅度,()u t 是确知的归一化信号的复包络,它们满足如下条件。 2|()|d 1u t t +∞ -∞=? 201||2 a E = 其中E 为信号的能量。()n t 是干扰的均值为0,方差为0N 的白噪声干扰。 使该信号通过一个线性滤波系统,有效地滤除干扰,使输出信号的信噪比在某一时刻0t 达到最大,以便判断信号的有无。该线性系统即为匹配滤波器。 以()h t 代表系统的脉冲响应,则在信号存在的条件下,滤波器的输出为 0000()()()d ()()d ()()d y t r t h a u t h n t h τττττττττ+∞+∞+∞ =-=-+-???

右边的第一项和第二项分别为滤波器输出的信号成分和噪声成分,即 00()()()d x t a u t h τττ+∞ =-? 0 ()()()d t n t h ?τττ+∞ =-? 则输出噪声成分的平均功率(统计平均)为 2 20E[|()|]=E[|()()d |]t n t h ?τττ+∞ -? **00*000200 =E[()(')]()(')d d '=2()(')(')d d ' 2|()|d n t n t h h N h h N h ττττττδττττττττ+∞+∞+∞+∞+∞ ---=?? ?? ? 而信号成分在0t 时刻的峰值功率为 22 20000|()||||()()d |x t a u t h τττ+∞ =-? 输出信号在0t 时刻的总功率为 22000E[|()|]E[|()()|]y t x t t ?=+ 22**0000002200E[|()||()|()()()()] |()|E[|()|] x t t x t t t x t x t t ????=+++=+ 上式中输出噪声成分的期望值为0,即0E[()]0t ?=,因此输出信号的功率 成分中只包含信号功率和噪声功率。 则该滤波器的输出信噪比为 222000022000|||()()d ||()|E[|()|]2|()|d a u t h x t t N h τττρ?ττ+∞ +∞-==?? 根据Schwartz 不等式有

信号检测论有无法实验报告剖析

------------------------------------------------------------------------------- 实验报告信息栏 系别心理系年级 13级2班姓名魏晓芹同组成员杨思琪、张彤、韩永超 实验日期 2016年4月学号 120105510215 教师评定 ------------------------------------------------------------------------------- 信号检测论有无法实验报告 摘要本次实验采用信号检测论中的有无法,测定被试在不同先定概率下对呈现信号和刺激的击中率与虚报率,计算其辨别力d′和判定标准β,并绘制出ROC 曲线;检验信号呈现的先定概率发生变化时,被试的击中率、虚报率、辨别力d′和判定标准β是否会受到影响。结果显示:(1)被试在先定概率为0.2、0.5、0.8的条件下,击中率分别为0.8、0.92、0.8625,虚报率分别为0.5125、0.56、0.75,辨别力d′分别为0.592、1.254、0.406,判定标准β分别为0.70、0.38、0.71。 关键词信号检测论;有无法;先定概率;辨别力d′;判定标准β 1引言 传统心理物理学对阈限的理解是有限的,不能将个体客观的感受性和主观的动机、反应偏好等加以区分,从而使研究者渐渐陷入到了由阈限概念本身所引发的僵局之中。而在1954年,坦纳和斯韦茨等人首次应用的信号检测论,正好解决了这个问题。 信号检测论的研究对象是信息传播系统中信号的接收问题。在心理学中,它是借助于数学的形式描述“接收者”在某一观察时间内将掺有噪音的信号从噪音中辨别出来。 信号检测论应用于心理学中的基本原理是:将人的感官、中枢分析综合过程看作是一个信息处理系统,应用信号检测论中的一些概念、原理对它进行分析。信号检测论在心理学中具体应用时,常把刺激变量当作信号,把对刺激变量起干扰作用的因素当作噪音,这样就可以把人接收外界刺激时的分辨问题等效于一个在噪音中检测信号的问题,从而便可以应用信号检测论来处理心理学中的实验结果。 信号检测论的理论基础是统计决策。信号检测论本身就是一个以统计判定为根据的理论。它的基本原理是:根据某一观察到的事件,从两个可选择的方面选

萃取过程及设备

萃取是利用系统中组分在溶剂中有不同的溶解度来分离混合物的单元操作,利用相似相溶原理,萃取有两种方式: 液-液萃取,用选定的溶剂分离液体混合物中某种组分,溶剂必须与被萃取的混合物液体不相溶,具有选择性的溶解能力,而且必须有好的热稳定性和化学稳定性,并有小的毒性和腐蚀性。如用苯分离煤焦油中的酚;用有机溶剂分离石油馏分中的烯烃;用CCl4萃取水中的Br2. 固-液萃取,也叫浸取,用溶剂分离固体混合物中的组分,如用水浸取甜菜中的糖类;用酒精浸取黄豆中的豆油以提高油产量;用水从中药中浸取有效成分以制取流浸膏叫“渗沥”或“浸沥”。 虽然萃取经常被用在化学试验中,但它的操作过程并不造成被萃取物质化学成分的改变(或说化学反应),所以萃取操作是一个物理过程。 萃取是有机化学实验室中用来提纯和纯化化合物的手段之一。通过萃取,能从固体或液体混合物中提取出所需要的化合物。 用溶剂从液体混合物中提取其中某种组分的操作称为液/液萃取。萃取是利用溶液中各组分在所选用的溶剂中溶解度的差异,使溶质进行液液传质,以达到分离均相液体混合物的操作。萃取操作全过程可包括: 1.原料液与萃取剂充分混合接触,完成溶质传质过程; 2.萃取相和萃余相的分离过程; 3.从萃取相和萃余相中回收萃取剂的过程。通常用蒸馏方法回收。 现以提取含有A、B两组分的混合液中的A组分为例说明萃取操作过程。选用一种适宜的溶剂S,这种溶剂对欲提取的组分A应有显著的溶解能力,而对其它组分B应是完全不溶或部分互溶(互溶度越小越好)。所选用的溶剂S称为萃取剂。待分离的混合液(含A+B)称为原料液,其中被提取的组分A称为溶质,另一组分B(原溶剂)称为稀释剂。 萃取过程的三个步骤:(1)首先将原料液(A+B)与适量的萃取剂S在混合器中充分混合。由于B与S不互溶,混合器中存在S与(A+B)两个液相。进行搅拌,造成很大的相界面,使两相充分接触,溶质A由原料液(稀释剂B)中经过相界面向萃取剂S中扩散。这样A 的浓度在原料液相中逐渐降低,在液相S中逐渐增高。经过一定时间后,两相中A的浓度不再随时间的增长而改变,称为萃取平衡。(2)在充分传质后,由于两液相有密度差,静置或通过离心作用会产生分层,以此达到分离的目的。以萃取剂S为主,并溶有较多溶质A 的一相称为萃取相,以E表示;以稀释剂B为主并含有少量未扩散的溶质A的一相称为萃余相,以R表示。(3)通常用蒸馏的方法回收S。脱除S后的萃取相称为萃取液;脱除S 后的萃余相称为萃余液。 选用的萃取剂的原则:

心理学“信号检测论”实验报告

实验题目评价法-信号侦察论 实验课程实验心理学实验指导老师刘海涛 学生姓名吴楚楚1208300045 试验班级心理121 实验简介:信号检测论是人们在对刺激做判断时,对不确定的情况做出某种决定的理论。信号检测 论最早应用在雷达和通讯技术中,用来解决信号接受的正确概率问题。后来信号检测论被广泛应用到感知觉过程的研究中。通过信号检测论的实验方法可以对被试的感受性和反应倾向性进行有效的测量,克服被试的主观因素和噪音干扰对感受性的影响。信号检测论不仅能测定人对信号的反应,也测定人对噪音的反应,因而能够将人的感受性与其判断标准区分开,并且分别用不同的数量来表达。信号检测论有三个基础实验程序,即有无法、迫选法和评价法。其中,评价法可以在相同的时间内获得被试更多的信息。 在评价法中,不仅要求被试对有无信号作出判断,还要求按规定的等级作出评价,即说明每次判断的把握有多大。这样,被试就有了几个判断标准,因而用一轮实验的结果就可以绘制出ROC曲线。 实验目的:通过图片再认,学习信号侦察论及其基础程序评价法。 实验器材:PsyKey心理教学系统 实验被试:大学生一名,年龄21岁,性别女。 实验过程: 本实验采用图片再认作为评价法的实验。刺激共有两套:一套是识记过的图片,共60张(每个图片内容不同)作为信号SN;另一套是没有识记过的图片,共60张(每个图片也不同,但与相应的第一套相似),作为噪音N。 第一步,先让被试识记第一套图片,计算机屏幕随机呈现每张图片,60张图片连续呈现; 第二步,把这60张识记过的图片与第二套60张图片混合在一起,仍按上述的方法呈现给被试,让被试判断是否是刚才识记过的,并按照规定的等级按键作出评价。 采用五等级评价的方法,其中1—0%,2—25%,3—50%,4—75%,5—100%。让被试直接点击对应的数字按钮来进行反应。

萃取实验

实验九液-液萃取实验 一、实验内容 通过以水为萃取剂,萃取煤油中的苯甲酸,掌握传质单元高度的测定原理和方法。 二、实验目的 ⒈了解液-液萃取设备的一般结构和特点。 ⒉熟悉液-液萃取操作的工艺流程,掌握液-液萃取装置的操作方法。 ⒊学习和掌握液-液萃取塔传质单元数,传质单元高度及体积总传质系数的测定方法,分析外加能量对液-液萃取塔传质单元高度和通量的影响。 三、实验基本原理 原料液中含有溶质A和溶剂B,为使A与B尽可能地分离,需选择一种溶剂,称为萃取剂S,要求它对A的溶解能力要大,而与原溶剂(稀释剂)B的相互溶解度愈小愈好。萃取的第一步是使原料液与萃取剂在混合器中保持密切接触,溶质A将通过两液相间的界面由原料液向萃取剂中传递;在充分接触、传质之后,第二步是使两液相在分层器中因密度的差异而分为两层。一层以萃取剂S为主,并溶有较多的溶质,称为萃取相;另一层以原溶剂B为主,还含有未被萃取完的部分溶质,称为萃余相。若溶剂S和B为部分互溶,则萃取相中还含有B,萃余相中亦含有S。当萃取相和萃余相达到相平衡时,则称上图中的设备为一个理论级。 萃取相和萃余相都是均相混合液,为了得到产品A,并回收溶剂S供循环使用,还需对它们作进一步的分离,通常是应用蒸馏;当溶质很难挥发时,也可采用蒸发。 由上可知,为了分离液体混合物,萃取的过程比蒸馏要复杂,但在遇到以下情况时,直接用蒸馏却不一定经济合理。 ①当溶质A的浓度很稀,特别是溶剂B为易挥发组分时,以蒸馏法回收A的单位热耗甚大。这时可用萃取先将A富集在萃取相,然后对萃取相进行蒸馏,因而使耗热量显著降低。 ②当溶液是恒沸混合物或所需分离的组分沸点相近时,一般的蒸馏方法不适用。除可以采用恒沸蒸馏或萃取蒸馏外,有些场合以应用先萃取再蒸馏的方法较为经济。 ③当需要提纯或分离的组分不耐热时,若直接用蒸馏,往往需要在高真空之下进行,而应用常温下操作的萃取过程,通常较为经济。 液-液传质过程和气-液传质过程均属于相际传质过程,这两类传质过程既有相似之处,又有明显差别。在液-液系统中,如果两相密度差较大,两相的分散和流动仅靠密度差即可实现,此时的萃取设备为重力流动设备,不需外界做功。若两相间的密度差较小,界面张力差也不大,所以从过程进行的流体力学条件看,在液-液接触过程中,推动相际传质的惯性力较小,同时已分散的两相,分层分离能力也不高。因此,对于气-液相分离效率较高的设备用于液-液传质,效率不会很高。为了提高液-液传质设备的效率,常常需要补给外加能量,如采用搅拌、脉动、振动等。为使两相分离,通常在萃取塔的顶部和底部都设有扩大的相分层段,以保证有足够的停留时间,让分散的液相凝聚,。 当溶液为稀溶液,且原溶剂与萃取剂完全不互溶时,微分萃取过程与填料塔吸收过程类似,萃取塔有

《测试信号分析与处理》实验报告

测控1005班齐伟0121004931725 (18号)实验一差分方程、卷积、z变换 一、实验目的 通过该实验熟悉 matlab软件的基本操作指令,掌握matlab软件的使用方法,掌握数字信号处理中的基本原理、方法以及matlab函数的调用。 二、实验设备 1、微型计算机1台; 2、matlab软件1套 三、实验原理 Matlab 软件是由mathworks公司于1984年推出的一套科学计算软件,分为总包和若干个工具箱,其中包含用于信号分析与处理的sptool工具箱和用于滤波器设计的fdatool工具箱。它具有强大的矩阵计算和数据可视化能力,是广泛应用于信号分析与处理中的功能强大且使用简单方便的成熟软件。Matlab软件中已有大量的关于数字信号处理的运算函数可供调用,本实验主要是针对数字信号处理中的差分方程、卷积、z变换等基本运算的matlab函数的熟悉和应用。 差分方程(difference equation)可用来描述线性时不变、因果数字滤波器。用x表示滤波器的输入,用y表示滤波器的输出。 a0y[n]+a1y[n-1]+…+a N y[n-N]=b0x[n]+b1x[n-1]+…+b M x[n-M] (1) ak,bk 为权系数,称为滤波器系数。 N为所需过去输出的个数,M 为所需输入的个数卷积是滤波器另一种实现方法。 y[n]= ∑x[k] h[n-k] = x[n]*h[n] (2) 等式定义了数字卷积,*是卷积运算符。输出y[n] 取决于输入x[n] 和系统的脉冲响应h[n]。 传输函数H(z)是滤波器的第三种实现方法。 H(z)=输出/输入= Y(z)/X(z) (3)即分别对滤波器的输入和输出信号求z变换,二者的比值就是数字滤波器的传输函数。 序列x[n]的z变换定义为 X (z)=∑x[n]z-n (4) 把序列x[n] 的z 变换记为Z{x[n]} = X(z)。

萃取塔(转盘塔)操作及体积传质系数测定2

实验报告 课程名称: 过程工程原理实验(甲)指导老师: 叶向群 成绩:_______________ 实验名称: 萃取塔(转盘塔)操作及体积传质系数测定 同组学生姓名: 一、实验目的和要求(必填) 二、实验内容和原理(必填) 三、主要仪器设备(必填) 四、操作方法和实验步骤 五、实验数据记录和处理 六、实验结果与分析(必填) 七、讨论、心得 萃取塔(转盘塔)操作及体积传质系数测定 1、实验目的: 1) 了解转盘萃取塔和脉冲萃取塔的基本结构、操作方法及萃取的工艺流程。 2) 观察转盘萃取塔转盘转速变化时或脉冲萃取塔的脉冲强度(脉冲幅度及脉冲频率)变化时,萃取 塔内轻、重两相流动状况,了解萃取操作的主要影响因素,研究萃取操作条件对萃取过程的影响。 3) 测量每米萃取高度的传质单元数、传质单元高度和体积传质系数YV K ,关联传质单位高度与脉冲 萃取过程操作变量的关系。 4) 计算萃取率 2、实验装置流程: 2.1 转盘萃取塔 主要设备是转盘萃取塔,塔体是内径为50mm 玻璃管,塔顶电机连接转轴,转轴上固定有圆盘,塔壁固定有圆环,圆环与圆盘交错布置,转盘萃取流程图见下图1 专业: 姓名: 学号: 日期:__ ___ 地点:

1.原料贮槽(苯甲酸-煤油) 2.收集槽(萃余液) 3.电机 4.控制柜 5.转盘萃取塔 6.9.转子流量计 7.萃取剂贮罐(水)8.10. 输送泵11.排出液(萃取液)管12.转速测定仪A.B.C 取样口 图1 转盘萃取实验流程图 2.2 脉冲萃取塔 主要设备是脉冲萃取塔,塔体是内径为50mm玻璃管,内装不锈钢丝网填料,脉冲萃取流程图见下图 1.原料贮槽(苯甲酸-煤油) 2.收集槽(萃余液) 3.脉冲系统 4.控制柜 5.填料(脉冲)萃取塔 6.9.转子流量计 7.萃取剂贮罐(水) 8.10 输送泵11.排出液(萃取液)管 A.B.C 取样口 图2 脉冲萃取实验流程图 3、实验内容和原理: 萃取是分离和提纯物质的重要单元操作之一,是利用混合物中各个组分在外加溶剂中的溶解度的差异而实现组分分离的单元操作。进行液-液萃取操作时,两种液体在塔内作逆流流动,其中一液体作为分散相,以液滴的形式通过另一作为连续相的液体,两种液相浓度在设备内作微分式的连续变化,并依靠密度差在塔的两端实现两液相的间的分离。当轻相作为分散相时,相界面出现在塔的上部;反之相界面出现在塔的下端。本实验以轻相为分散相,相界面出现在塔的上部。 计算微分逆流萃取塔的塔高时,主要是采取传质单元法。即以传质单元数和传质单元高度来表征,传质单元数表示过程分离程度的难易,传质单元高度表示设备传质性能的好坏。 3.1 萃取的基本符号 名称符号流量单位组成符号 原料液 F kg/s X F或x F 萃余相R kg/s X R或x R 萃取剂S kg/s Y S或y S 萃取相 E kg/s Y E或y E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