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Moldflow用户界面及基本操作

Moldflow用户界面及基本操作

Moldflow用户界面及基本操作
Moldflow用户界面及基本操作

第二章 Moldflow用户界面及基本操作

Moldflow用户界面

Moldflow 中文版和其他CAE软件类似,有着非常人性化的操作界面。现做以下简介。窗口分布及简要说明

Moldflow 中文版的操作界面主要由标题栏、菜单栏、工具栏、项目视窗、任务视窗、层视窗、工作视窗和状态栏等几部分组成,如图4-1所示。

标题栏

菜单栏

工具栏

项目视窗

任务视窗

层视窗

工作视窗

状态栏

图2-1 Moldflow 中文版操作界面

(1)标题栏

标题栏位于软件整体视窗的最顶端,用于显示软件名称和版本号Moldflow Plastics Insight (简体中文版)以及当前项目文件的名称(例如:Cover Original)。

(2)菜单栏

Moldflow 中文版的菜单栏主要包括文件、编辑、视图、建模、网格、分析、结果、报告、工具、窗口和帮助等菜单项。

(3)工具栏

和其他软件一样,通过Moldflow 中文版的工具栏,操作者可以便捷的实现几乎所有的菜单命令。当然该软件也提供了工具栏的定制等功能,可以满足不同层次和工作目的的操作。

(4)项目视窗

项目视窗显示当前所打开的项目及其包括的所有任务(如果任务众多,可以通过视窗右侧的滚动条查看),大大方便了用户在同一项目的不同任务之间进行切换和管理。通过项目视窗我们既可以查看当前打开的项目,还可以组织该项目下属的所有子项目以及每个子项目下属的所有任务,类似于Windows环境下的文件夹查看。

(5)任务视窗

任务视窗集中了产品名称、网格类型、分析序列、材料选择、浇注位置选择、成型条件设置等选项。对于一个初学者来讲,一旦把这些选项都走完(即所有选项前面都打勾),就基本完成分析任务的准备工作,软件加亮显示“立即分析!”,就基本可以进行模拟分析了。而且这些任务选项基本不存在顺序,既可以先确定“分析序列”又可以先进行“材料选择”、“浇注位置选择”或“成型条件设置”。

(6)层视窗

层视窗会显示默认层和操作者为方便操作而创建的所有层,类似于Auto CAD的图层操作,操作者既可以随意创建和删除默认层以外的所有层,也可以打开和关闭上述显示层。层视窗便于管理窗口的元素对象和操作对象。

(7)工作视窗

工作视窗是主要的工作区,将显示所有模型元素,操作者对模型所作的任何操作都会在该窗口即时的反映。

(8)状态栏

状态栏用于显示当前操作进程的工作状态。

菜单栏和工具栏

(1)菜单栏

Moldflow 中文版的菜单栏主要包括文件、编辑、视图、建模、网格、分析、结果、报告、工具、窗口和帮助等菜单项,现就菜单栏中主要菜单命令做以简介:

1)文件(F):可以执行文件的新建、打开、保存、项目组织、打印、参数设置等众多命令。其中绝大多数的命令都可以在工具栏中找到相应的快捷方式。

2)编辑(E):可以执行撤销、重做、自由选择、保存图片、保存动画、赋予属性和移除未使用属性等命令。其中绝大多数的命令都可以在工具栏中找到相应的快捷方式。

3)视图(V):包括工具栏定制和状态栏、项目视窗、层视窗等的开关,另外提供锁定

和解锁视图等命令。

4)建模(O):可以执行创建节点、曲线、面(区域)、模具镶块、坐标系,对各元素的复制、移动、旋转、镜像和浇注、冷却系统创建等操作。其中绝大多数的命令都可以在工具栏中找到相应的快捷方式。

5)网格(M):可以执行网格生成、各种网格缺陷诊断、网格修复、柱体单元的创建等命令。其中绝大多数的命令都可以在工具栏中找到相应的快捷方式。

6) 分析(A):提供分析次序选择、材料选择、成型工艺参数设置、进胶点和冷却水入口设定等命令。其中绝大多数的命令都可以在工具栏中找到相应的快捷方式。

7)结果(R):可以执行新结果创建、绘制属性(结果的个性设置)、结果查询、结果的备注和解释、翘曲查看工具、不同格式的结果保存等命令。其中绝大多数的命令都可以在工具栏中找到相应的快捷方式。

8)报告(P):可以执行分析结果报告自动生成,给报告添加封面、图片、动画、文字等个性化操作以及对现有报告的编辑。

9)工具(T):可以进行个人数据库的创建和编辑、材料数据库的资料添加和编辑、宏的录制和编辑等命令。

10)窗口(W):可以进行新窗口创建、分析结果显示窗口的重叠、分割、多窗口显示等命令。

11)帮助(H):可以执行帮助文件查看、登陆Moldflow网站、快捷键查询、分析过程中的警告和错误解释查询等命令。

(2)工具栏

工具栏几乎可以提供所有菜单栏命令的快捷方式,另外还可以通过“自定义工具栏”对工具栏进行编辑、添加和删除,使用这些工具栏命令可以便捷地完成多项操作。

常用工具条如表2-1所示。

表2-1 Moldflow 常用工具条

标准工具

视图工具

分析工具

网格处理工具

建模工具

选择工具

视角、查看工具

各菜单功能简介

文件操作

文件操作菜单可以执行文件的新建、打开、保存、项目组织、打印、参数设置等众多命令。现就各命令做以简介。

(1)新建项目:用于新的分析项目的创建。

(2)打开项目:用于已有分析项目的打开。

(3)关闭项目:用于已打开分析项目的关闭。

(4)新建:提供新方案、报告和文件夹的创建。

(5)关闭:用于现行操作任务的关闭。

(6)保存方案:用于现行操作方案的保存。

(7)方案另存为:用于现行操作方案的备份。

(8)导入:用于新模型的导入。

(9)导出:用于现行操作方案、项目以*.zip格式的备份。

(10)添加:用于在现行任务下增加新的模型。

(11)组织项目:用于项目的组织管理。

(12)精简项目文件:用于清除所有的中间文件和分析过程中的临时文件。

(13)打印设置:用于打印设备和格式的设置。

(14)参数设置:用于软件的一些默认设置的修改和个性化设置。其中:

1)“一般”设置(如图2-2示)包括单位设置(英制/公制)、自动保存时间间隔设置、图像显示设置、建模面设置(栅格尺寸/自动捕捉开关/平面尺寸)、默认项目路径、常用材料设置等选项。

图2-2 参数设置对话框-一般设置

2)“鼠标”设置(如图2-3所示)提供操作过程中鼠标中键、右键结合“Shift”、“Ctrl”

图2-3 参数设置对话框-鼠标操作个性化设置

和“Alt”键所能完成功能的个人喜好设置。通过鼠标操作个性化设置,可以提高操作者的操作速度。

3)“结果”设置(如图2-4所示)提供对分析结果的排序和增减以及内存的优化。由于各种分析的要求不同,操作者对各种结果的关注程度也会不同。通过这种设置,操作者就可以方便地把自己不需要的结果删除(不进行该结果分析)和按照自己的关注程度对显示的结果进行排序。这样不仅可以突出重点,还可以提高计算机的分析计算速度。

图2-4 参数设置对话框-结果的设置

编辑

编辑(E)菜单可以执行撤销、重做、自由选择、保存图片、保存动画、赋予属性和移除未使用属性等命令。

(1)撤销:返回上一操作状态。

(2)重做:取消撤销。

(3)选择由:附加条件的对元素进行选择,可以通过同一属性、同一层或以各种图形方式进行选择。

(4)保存图片:拷贝图像到粘贴板和直接将图片保存为*.BMP/*.JPG/*.BMP等多种图像格式文件。

(5)保存动画:将分析结果里的动画保存为*.GIF/*.AVI格式文件。

(6)属性:查看所有元素的属性,可以通过“赋予新属性”对被选元素进行属性修改。如图2-5所示,选择模型上的元素通过“赋予新属性”命令更改元素的属性。

图2-5 利用“赋予新属性”命令修改元素的属性

视图

视图(V)菜单包括工具栏定制和状态栏、项目视窗、层视窗等的开关,另外提供锁定和解锁视图等命令。

(1)工具栏:利用该命令可以对工具栏进行定制,另外还可以通过“自定义工具栏”对工具栏进行编辑、添加和删除,使用这些工具栏命令可以便捷地完成多项操作。

选择“视图”→“工具栏”→“自定义工具栏”,弹出“自定义”对话框,选择“命令”项,出现各种命令快捷方式的图标,鼠标左键单击选中任一个图标不放,然后把它拖放到工具栏区,即可创建命令的快捷方式(如图2-6所示)。

图2-6 利用鼠标拖动创建命令的快捷方式

(2)状态栏:实现状态栏的打开和关闭操作。

(3)项目视窗、方案任务视窗和层:分别实现项目视窗、方案任务视窗和层视窗的打开和关闭操作。

(4)显示模型:实现工作视窗中的模型显示的开、关。

(5)同步所有视窗和取消窗口同步:为了方便对分析结果的对比,操作者可以把视窗进行分割,分割以后的各个视窗可以分别显示不同内容。如果选择“同步所有视窗”,即锁定所有视窗(在每个视窗的左上角出现锁定标志),此时在任一视窗内的查看动作都会同步在其他视窗实现相同的操作。如图2-7所示。选择“取消窗口同步”取消锁定(每个视窗左上角的锁定标志消失)。

图2-7 利用“同步所有视窗”实现对多视窗的锁定

建模

建模菜单包括创建节点、曲线、面(区域)、模具镶块、坐标系,对各元素的复制、移动、旋转、镜像和浇注、冷却系统创建等操作命令。

(1)创建节点:提供以坐标系(三点坐标)、中间点、分割、偏移和相交的方式创建节点元素。

(2)创建曲线:提供以两点坐标方式创建直线、以三点坐标方式创建圆弧或圆、以多点坐标方式创建多义线、将两条独立曲线连接、将两条相交曲线在交点打断等命令。

(3)创建面:提供由边界/点/线建面、以延伸方式建面、以边界或点的方式建孔以及区域的创建命令。

(4)创建镶块:用于模具镶块的创建。

(5)移动复制:提供以移动、旋转、缩放或镜像现有元素创建新元素的命令。

(6)查找单元:通过单元编号的输入进行单元的精确查找。

(7)多模腔复制向导:通过型腔数量、行/列数、行/列间距进行快速的多模腔复制。

(8)浇注和冷却系统向导:以对话框的形式,通过各个参数的确定来实现浇注系统和冷却系统的建模。

(9)模具表面向导:用于在模腔外面创建一个立方体的模具表面。

(10)检查面的连接性:用于检查面、域是否存在自由边和交叉边,以提高分析的可操作性和准确率。

2.2.5网格

可以执行网格生成、各种网格缺陷诊断、网格修复、柱体单元的创建等命令。

(1)生成网格:当建模结束后,利用此命令可快速划分三角形(中面/双面模型)或四面体(3D模型)网格,当然也包括浇注系统和冷却系统对应的柱体网格。

(2)定义网格密度:用于定义全部或局部网格密度。

(3)创建三角形网格:用于对网格面进行修补时的局部创建。

(4)创建柱体网格:用于对流道、浇口和水道等管道进行修补。

(5)网格工具:提供用于修改不良网格状态的多种工具。

(6)调整所有网格方向:用于网格自动定向。

(7)纵横比:用于显示和查看所有网格的纵横比。

(8)重叠/交叉网格:用于显示和查看所有网格的重叠和交叉状态。

(9)方向:用于显示和查看所有网格的取向状态。

(10)连通性:用于显示和查看所有网格的连通性。

(11)出现次数:在一模多腔状态下,可以通过规定出现次数来实现降低网格数量、便于计算的目的。

(12)网格统计:用于统计和查看整体网格信息。某零件划分网格后的网格质量统计如图2-8所示,由网格诊断对话框我们可以清晰地查看到实体数量、边/单元配向/网格交叉的详细情况、纵横比和匹配率等综合信息,从而判断出该模型的网格质量。

图2-8 利用“网格统计”查看网格信息

分析

提供分析次序选择、材料选择、成型工艺参数设置、进胶点和冷却液入口设定等命令。

(1)设定成型条件:选择Moldflow 支持的成型模式,包括热塑性塑料的注射成型、(微)发泡成型、反应注射成型、RTM或SRIM、芯片或覆晶封装等多种模式。Moldflow 版本又新增了对气辅、传递、共注等多种成型方式的支持。

(2)设定分析序列:支持对充填、流动、冷却、翘曲以及相关组合序列的选择,每种分析序列都有各自的分析目的,操作者可以根据自己的目的合理地选择分析序列。

(3)选择材料:可以通过此命令从Moldflow 自带材料库中选择不同的成型物料。另外,材料库支持二次开发,由于Moldflow是国外开发的软件,许多我们常用的国产物料没有入库,操作者可以自己通过二次开发添加常用的物料性能参数,丰富材料库。

(4)成型条件设置:成型过程中的工艺参数、设备参数、物料、模具材料、解算参数等参数值可通过该命令以对话框的形式确定,为模拟计算提供原始数据。

(5)设定注射位置:用于确定进胶点。

(6)设定冷却液入口:冷却管道建立以后,该命令用于确定冷却液的流动方向和流程,即从哪个口进又从哪个口出。

(7)作业管理器:用于组织多个任务的分析次序,可以通过各任务优先级的设定控制分析的序列。对于操作者来说,作业管理器可以方便地实现多任务的计算机自动分析。例如,为了充分利用时间,可以在白天下班时把多个任务组织起来,设定好优先级,软件就会按照优先级别对各任务逐个分析,等到第二天上班时就可以拿到分析结果了。

2.2.7结果

可以执行新结果创建、绘制属性(结果的个性设置)、结果查询、结果的备注和解释、

翘曲查看工具、不同格式的结果保存等命令。

(1)新结果创建:以非默认格式创建新结果。

(2)绘制属性:通过修改新建视图的属性,可以创建更方便表达和考察分析结果的显示。如图2-9所示,对于产品充填时间(Fill Time)的考察,通过“绘制属性”将显示方式改为等值线(数量30)方式,更直观地考察充填时间的变化和某时刻的料锋位置。

(3)测量结果:通过测量结果查询可以考察任一节点处的结果参数。如图2-9所示,测量某节点处的充填时间为秒。

图2-9 利用“等值线”和“测量结果”查看充填时间相关信息

(4)结果备注:给结果创建注释。例如备注可以是方便客户查看结果(报告)的简明的结果分析和解释。

(5)查看翘曲工具:以设置锚点和位移数值的方式查看翘曲结果。

(6)保存结果数据: 支持将结果数据以*.XML和*.Patran格式保存。

(7)导出翘曲网格和几何体:将翘曲网格和几何体以另存方式单独导出备份。

2.2.8报告

可以执行分析结果报告自动生成,给报告添加封面、图片、动画、文字等个性化操作以及对现有报告的编辑。

(1)报告建立向导:以对话框方式引导操作者创建一个最基本的报告。

(2)为报告添加元素:支持为报考添加封面、图片、动画、文字等操作,用以创建一个个性化的报告。

(3)编辑:允许操作者对已生成报告进行编辑、修改。

2.2.9工具

可以进行个人数据库的创建和编辑、材料数据库的资料添加和编辑、宏的录制和编辑等命令。

(1)创建、编辑个人数据库:完成分析以后,Moldflow 记录了大量的参数数据,操作者可以通过创建、编辑个人数据库建立适合自己的数据库,以备后续分析查询和调用。

(2)导入旧的Moldflow或C-mold材料:可以通过此命令将旧的Moldflow 版本或Moldflow公司合并C-mold之前的C-mold软件自带材料库中的成型物料参数导入到版本中,以丰富材料数据库。另外,前面我们介绍过,材料库支持二次开发,由于Moldflow是国外开发的软件,许多我们常用的国产物料没有入库,操作者还可以自己通过二次开发添加常用的物料性能参数。

(3)宏操作:支持宏的录制和执行。

2.2.10 窗口和帮助

窗口可以进行新窗口创建、分析结果显示窗口的重叠、分割、多窗口显示等命令;帮助可以执行帮助文件查看、登陆Moldflow网站、快捷键查询、分析过程中的警告和错误解释查询等命令。

(1)窗口层叠和重排:层叠命令可以将多个分析结果显示窗口多层重叠,重排命令可执行重叠次序的更改。

(2)窗口分割:支持多窗口显示,其中每个窗口可以显示不同的内容。如图2-10所示。

图2-10利用“分割”实现多视窗显示

(3)查找帮助:在任何时候点击“查找帮助”或按“F1”键均可打开帮助栏。对于初学者来说,学会使用帮助意义重大,因为Moldflow的帮助功能强大,几乎所有我们在基本操

作或结果分析工程中碰到的疑问都可以从“帮助”中寻求帮助。但是几乎所有版本的Moldflow 软件的“帮助”都是英文版的,给部分操作者带来一定麻烦。

(4)快捷键:支持快捷键查询。

(5)Moldflow网站:支持和Moldflow官方网站的在线联系,登陆主页或客户中心可提供相应技术支持和软件的在线更新。当然,最基本的前提是您使用的是正版软件。

节点的创建

在Moldflow 软件中,基础建模工具主要有节点创建工具、曲线创建工具、面(区域)创建工具、模具镶块、坐标系,对各元素的复制、移动、旋转、镜像和浇注、冷却系统创建等操作命令。其中,节点和曲线的创建将会在流道、浇口、水道创建过程中频繁出现;移动和复制工具会在多型腔创建以及节点、曲线等元素的移动、复制、旋转、镜像等操作中使用。熟练掌握基础建模工具将为后续的进一步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Moldflow 提供了五种节点创建方法:

(1)坐标系:以输入坐标系X、Y、Z绝对坐标值的方法创建节点。三个坐标值之间可以空格或逗号隔开,例如:“0 0 0”或“0,0,0”。如图2-11所示。

图2-11 利用坐标值创建节点

具体操作步骤如下:

1) “建模”→“创建节点”→“坐标系”,在坐标栏里输入具体坐标值。

2) 点击“应用”,完成创建。

(2)中间点:在已有的两个节点中间创建一个或多个节点,创建的新节点将旧节点之间距离平分,即任何节点等距分布。如图2-12所示。

图2-12 利用中间点创建节点

具体操作步骤如下:

1) “建模”→“创建节点”→“中间点”,依次选择已有的两点(每选一点其坐标值都会在对应的“坐标”框中显示),设定“节点数量”。

2) 点击“应用”,完成创建。

(3)分割:选择一条曲线,通过该命令可以在曲线上分割出一个或多个节点。如图2-13所示。

图2-13 利用分割曲线创建节点

具体操作步骤如下:

1) “建模”→“创建节点”→“分割”,选取已有的曲线(曲线代号“C1”会自动在选择框里显示),设定“节点数量”为4,点选“在曲线末端创建节点”。

2) 点击“应用”,完成创建。由图2-13结果我们可以看出,4个节点也将曲线平分。

(4)偏移:通过输入坐标值或者由一个已有节点偏移出一个或多个新节点。如图2-14所示。

图2-14 利用偏移创建节点

具体操作步骤如下:

1) “建模”→“创建节点”→“偏移”,选取已有的节点(所选节点坐标值会自动在选择框里显示)或在“基准坐标”框中直接输入坐标值,设定“节点数量”为3。

2) 点击“应用”,完成创建。由图结果我们可以看出,偏移出3个新节点,也是等距分布(间距20)。

(5)相交:在两条相交曲线段的交点处创建新节点。如图2-15所示。

具体操作步骤如下:

1) “建模”→“创建节点”→“相交”,选取已有的两条相交曲线段(曲线代号“C1”“C2”会自动在选择框里显示),这时交点坐标值在“交点坐标”框中显示。

2) 点击“应用”,完成创建。

值得一提的是,在该命令中用于创建节点的两条曲线必须切实存在交点,因此,笔者在

前面提到的是“曲线段”而非“曲线”,这点从图2-16中可以看出。

图2-16实际没有相交的曲线无法创建相交

节点

线的创建

Moldflow 提供了六种曲线段创建方法:

(1)直线:通过选取两个已存在的节点或输入节点坐标值来创建直线。如图2-17所示。

图2-15 利用相交创建节点

图2-17 利用现有两节点创建直线

具体操作步骤如下:

1) “建模”→“创建曲线”→“直线”,选取已有的两个节点(节点坐标值会自动在选择框里显示)。

2) 点击“应用”,完成创建。

另外,我们还可以通过输入两节点坐标值的方法创建直线,坐标值输入时可以是绝对坐标或相对坐标。

利用绝对坐标创建,具体操作步骤如下:

1) “建模”→“创建曲线”→“直线”,依次输入节点1和2的坐标值分别为“20 ,30,40”和“10,20,30”,点选“绝对”。

2) 点击“应用”,完成创建。如图2-18所示。

图2-18 利用绝对坐标创建节点从而创建直线

利用相对坐标创建,具体操作步骤如下:

1) “建模”→“创建曲线”→“直线”,依次输入节点1和2的坐标值分别为“20 ,30,40”和“10,20,30”,点选“相对”。

2) 点击“应用”,完成创建。如图2-19所示。

图2-19 利用相对坐标创建节点从而创建直线

对比两条直线,我们不难发现,虽然两个节点的坐标输入值完全一样,但产生的直线却不同,原因就在于绝对坐标或相对坐标的区别了。

(2)三点画弧:由三个节点创建圆弧曲线或圆。

创建圆弧,具体操作步骤如下:

1) “建模”→“创建曲线”→“三点画弧”,选取已有的三个节点(节点坐标值会自动在选择框里显示)或直接输入三点坐标,点选“圆弧”和“自动在曲线端点创建节点”。

2) 点击“应用”,完成创建。如图2-20所示。

图2-20 利用三点画弧

创建圆,具体操作步骤如下:

1) “建模”→“创建曲线”→“三点画弧”,选取已有的三个节点(节点坐标值会自动在选择框里显示)或直接输入三点坐标,点选“圆”和“自动在曲线端点创建节点”。

2) 点击“应用”,完成创建。如图2-21所示。

图2-21 利用三点画圆

(3)角度画弧:以某节点为圆心并赋予半径(即:圆心+半径)的方式创建圆弧。

具体操作步骤如下:

1) “建模”→“创建曲线”→“角度画弧”,选取已有的节点(节点坐标值会自动在选择框里显示“0 0 0”)或直接输入坐标值“0 0 0”做为圆心,定义半径为5,定义始端和终端角度分别为“0”、“270”,点选“自动在曲线端点创建节点”。

2) 点击“应用”,完成创建。如图2-22所示。

图2-22 利用角度画弧

在以上操作中,如果定义始端和终端角度分别为“0”、“360”(默认),点选“自动在曲线端点创建节点”,则生成圆。如图2-23所示。

(4)多义线:用于创建弯曲变化的曲线。

具体操作步骤如下:

1) “建模”→“创建曲线”→“多义线”,选取已有的节点(节点坐标值会自动在选择框里显示“0 0 0”、“5 10 0”、“10 15 0”和“40 25 0”)或直接输入坐标值“0 0 0”、“5 10 0”、“10 15 0”和“40 25 0”,点选“自动在曲线端点创建节点”。

2) 点击“应用”,完成创建。如图2-24所示。

图2-23 利用角度画圆

cad常用基本操作

常用基本操作 1 常用工具栏的打开和关闭:工具栏上方点击右键进行选择 2 动态坐标的打开与关闭:在左下角坐标显示栏进行点击 3 对象捕捉内容的选择:A在对象捕捉按钮上右键点击(对象捕捉开关:F3) B 在极轴选择上可以更改极轴角度和极轴模式(绝对还是相对上一段线) 4 工具栏位置的变化:A锁定:右下角小锁;工具栏右键 B 锁定情况下的移动:Ctrl +鼠标移动 5 清楚屏幕(工具栏消失):Ctrl + 0 6 隐藏命令行:Ctrl + 9 7 模型空间和布局空间的定义:模型空间:无限大三维空间 布局空间:图纸空间,尺寸可定义的二位空间 8 鼠标左键的选择操作:A 从左上向右下:窗围 B 从右下向左上:窗交 9 鼠标中键的使用:A双击,范围缩放,在绘图区域最大化显示图形 B 按住中键不放可以移动图形 10 鼠标右键的使用:A常用命令的调用 B 绘图中Ctrl + 右键调出捕捉快捷菜单和其它快速命令 11 命令的查看:A 常规查看:鼠标移于工具栏相应按钮上查看状态栏显示 B 命令别名(缩写)的查看:工具→自定义→编辑程序参数(acad.pgp) 12 绘图中确定命令的调用:A 鼠标右键 B ESC键(强制退出命令) C Enter键 D 空格键(输入名称时,空格不为确定) 13 重复调用上一个命令: A Enter键 B 空格键 C 方向键选择 14 图形输出命令:A wmfout(矢量图) B jpgout/bmpout(位图)应先选择输出范围 15 夹点的使用:A蓝色:冷夹点 B 绿色:预备编辑夹点 C红色:可编辑夹点 D 可通过右键选择夹点的编辑类型 E 选中一个夹点之后可以通过空格键依次改变夹点编辑的命令如延伸,移动或比例缩放(应注意夹点中的比例缩放是多重缩放,同一图形可在选中夹点连续进行多次不同比例缩放)

单面板和双面板制作流程

概述PCB(Printed Circuit Board),中文名称为印制线路板,简称印制板,是电子工业的重要部件之一。几乎每种电子设备,小到电子手表、计算器,大到计算机,通讯电子设备,军用武器系统,只要有集成电路等电子元器件,为了它们之间的电气互连,都要使用印制板。在较大型的电子产品研究过程中,最基本的成功因素是该产品的印制板的设计、文件编制和制造。印制板的设计和制造质量直接影响到整个产品的质量和成本,甚至导致商业竞争的成败。 印制电路在电子设备中提供如下功能: 提供集成电路等各种电子元器件固定、装配的机械支撑。 实现集成电路等各种电子元器件之间的布线和电气连接或电绝缘。 提供所要求的电气特性,如特性阻抗等。 为自动焊锡提供阻焊图形,为元件插装、检查、维修提供识别字符和图形。 有关印制板的一些基本术语 在绝缘基材上,按预定设计,制成印制线路、印制元件或由两者结合而成的导电图形,称为印制电路。 在绝缘基材上,提供元、器件之间电气连接的导电图形,称为印制线路。它不包括印制元件。 印制电路或者印制线路的成品板称为印制电路板或者印制线路板,亦称印制板。 印制板按照所用基材是刚性还是挠性可分成为两大类:刚性印制板和挠性印制板。今年来已出现了刚性-----挠性结合的印制板。按照导体图形的层数可以分为单面、双面和多层印制板。 导体图形的整个外表面与基材表面位于同一平面上的印制板,称为平面印板。 有关印制电路板的名词术语和定义,详见国家标准GB/T2036-94“印制电路术语”。 电子设备采用印制板后,由于同类印制板的一致性,从而避免了人工接线的差错,并可实现电子元器件自动插装或贴装、自动焊锡、自动检测,保证了电子设备的质量,提

Word界面组成及基本操作

Word界面组成及基本操作 第一课word界面的组成 (Word是由Micropro软件公司研制的。Microsfot Word(简称是微软Word 2000 WS)公司的Office系列办公的一个组件,是目前世界上最流行的文字编辑软件,作用:方便地编辑和发送电子邮件,编辑和处理网页等。) 一、Word的启动: 1)、①“开始”按钮→“开始”菜单→“程序”命令→“Microsoft Word”命令。②双击桌面图标“Microsoft Word”快捷命令。 二、Word的退出: ①单击Word2000窗口左上角的“关闭”按钮“”。 ②双击标题栏最左端的控制菜单图标“”。 ③“文件”菜单→“退出”命令。 ④按快捷键“Alt+F4” 三、Word2000的窗口组成: 1)、标题栏、菜单栏、常用工具栏、格式工具栏、标尺(垂直标尺、水平标尺)、工作区、状态栏、滚动条(水平滚动条、垂直滚动条)、

窗口的边框与边角。 2)、①标题栏:位于窗口最上面一行。组成:应用程序名称(Word2000)、与文件名(文档1)与标题栏最右边的3个按钮如:最小化按钮()、最大化()、关闭()按钮等。 ②菜单栏:位于标题栏下一行的菜单栏。包含9组菜单项,显示 菜单中隐藏的一些命令及其操作。 ③常用工具栏:以按钮的形式表示经常使用的工具,作用:快捷 方便。 ④标尺:可以调整段落缩排方式、方式、左右边界位置及表格的 栏宽。作用:显示面面版心的宽度。 ⑤工作区域:作用:用于输入与编辑文本、表格、图形等。 ⑥滚动条:(分为:垂直滚动与水平滚动):作用:可快速移动文 档内容,浏览整页显示内容。 ⑦状态栏:作用:用于显示当前工作的状态及操作信息。 第二课 Word的基本操作 一、常用命令按钮的使用: 1.新建文档: ①【文件】→【新建】→【新建文档】对话框→“空白文档。 ②单击常用工具栏“”新建按钮。

CAM 制作的基本步骤

●CAM 的概念 大家已有CAD 的概念,但在光绘工序中必须要有CAM 的概念。因为每个厂的工艺流程和技术水平各不相同,要达到用户的最终要求,必须在制作工艺中做出必要的调整,以达到用户有关精度等各方面的要求,而在CAD 软件中,有许多工艺处理是无法实现的,因此CAM 是光绘生产中必不可少的工序。前面所讲的各项工艺要求,都要在光绘之前做出必要的准备工作。比如镜相、阻焊扩大、工艺线、工艺框、线宽调整、中心孔、外形线等问题都要在CAM 这道工序来完成。 ●CAM 工序的组织 由于现在市面上流行的CAD 软件品种繁多(多达几十种),因此对于CAD工序的管理必须首先从组织上着手,好的组织将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由于Gerber 数据格式已成为光绘行业的标准,所以在整个光绘工艺处理中都应以Gerber 数据为处理对象。如果以CAD 数据作为对象会带来以下问题。 1、CAD 软件种类繁多,如果各种工艺要求都要在CAD 软件中完成,就要求每个操作员都能熟练掌握每一种CAD 软件的操作。这将要求一个很长的培训期,才能使操作员成为一个熟练工,才能达到实际生产要求。这从时间和经济角度都是不合算的。 2、由于工艺要求繁多,有些要求对于某些CAD 软件来讲是无法实现的。因为CAD软件是做设计用的,而没有考虑到工艺处理中的特殊要求,因而无法达到全部的要求。而CAM 软件是专门用于进行工艺处理的,做这些工作是最拿手的。 3、现流行的CAM 软件功能强大,但全部是对Gerber 文件进行操作,而无法对CAD 文件操作。 4、如果用CAD 来进行工艺处理,则要求每个操作员都要配备所有CAD 软件,并对每一种CAD 软件又有不同的工艺要求。这将对管理造成不必要的混乱。综上所述,CAM 工序的组织应该是以下结构,尤其是大中型的企业: a、所有的工艺处理统一以Gerber 数据为处理对象。 b、每个操作员须掌握CAD 数据转换为Gerber 数据的技巧。 c、每个操作员须掌握一种或数种CAM 软件的操作方法。 d、对Gerber 数据文件制定统一的工艺规范。 e、CAM 工序可以相对集中由几个操作员进行处理,以便于管理。 合理的组织结构将大大提高管理效率、生产效率,并有效地降低差错率,从而达到提高产品质量的效果。 ●CAM 所要作的工作 1、焊盘大小的修正,合拼D 码; 2、线条宽度的修正,合拼D 码; 3、最小间距的检查;焊盘与焊盘之间、焊盘与线之间、线条与线条之间; 4、孔径大小的检查,合拼; 5、最小线宽的检查; 6、确定阻焊扩大参数; 7、进行镜相; 8、添加各种工艺线,工艺框; 9、为修正侧蚀而进行线宽校正; 10、形成中心孔; 11、添加外形角线; 12、加定位孔; 13、拼版:旋转、镜相;

Cad常用命令及使用方法

Cad常用命令及使用方法 一、绘图命令 直线:L 用法:输入命令L/回车/鼠标指定第一点/输入数值(也就是指定第二点)/回车(这时直线就画出来了)/回车(结束命令) 射线:RAY 用法:输入命令RAY/回车/鼠标指定射线起点/指定通过点/回车(结束命令) 构造线:XL 用法:输入命令XL/回车/鼠标指定构造线起点/指定通过点/回车(结束命令) 多段线:PL 用法1:同直线命令 用法2:输入命令PL/回车/指定起点/输入W(绘制带有宽度的线)/回车/指定线起点宽度/回车/指定线结束点宽度/回车/输入数值(线的长度值)/回车(结束命令) 正多边形:POL 用法:输入命令POL/回车/指定边数/回车/鼠标指定正多边形的中心点/输入选项(C外切于圆;I内接于圆)/回车/输入半径/回车(结束命令) 矩形:REC 用法1:输入命令REC/回车/鼠标指定第一角点/指定第二角点 用法2:输入命令REC/回车/输入C(绘制带有倒角的矩形)/回车/输入第一倒角值/回车/输入第二倒角值/回车/鼠标指定第一角点/指定第二角点 用法3:输入命令REC/回车/输入F(绘制带有圆角的矩形)/回车/输入圆角半径/回车/指定第一角点/指定第二角点 圆弧:A 用法:输入命令A/回车/指定圆弧起点/指定圆弧中点/指定圆弧结束点 (绘制圆弧的方法有11种,可参考绘图菜单---圆弧选项) 圆:C 用法:输入命令C/回车/鼠标指定圆心/输入半径值/回车(命令结束) (绘制圆的方法有6种,可参考绘图菜单---圆选项) 样条曲线:SPL 用法:输入命令SPL/回车/鼠标指定要绘制的范围即可/需要三下回车结束命令 椭圆:EL

CAD操作命令大全

CAD基本操作命令一、基本操作: L=直线; PL=多段线; U回车=Ctrl+z=后退; D=修改,调整; REC=矩形; C=圆; TR=修剪; O=偏移; XL=放射线; X=分解; CO=复制; M=移动; MI=镜像; EL=椭圆; BR=打断; POL=多边形; LEN=拉长; S=拉伸; ME=等分; E=删除; E回车ALL回车=全部删除; AR=阵列; RO=旋转; SC=比例缩放; END=端点; MID=中点; PER=垂足; INT=交足; CEN=圆心; QUA=象限点; TAN=切点; SPL=曲线; DIV=块等分; PE=编辑多边线;

NOD=节点; F=圆角; CHA=倒角; ST=文字样式; DT=单行文字; T=多行文字; ED=编辑文字; A=弧; H =填充; HE=编辑填充; B=创建临时图块; W=创建永久图块; I=插入图块; LA=图层; MA=吸管加喷枪;()PAR=平行线; FRO=正交偏移捕捉;PO=创建点;SKETCH=徒手画线;DO=圆环; RAY=射线; AL=对齐; REG=面域; AA=求面积周长; SU=减集; UNI=加集; IN=交集; BO=提取轮廓; REV=二维旋转成三维;EXT=拉伸; UCS=三维坐标;ROTATE3D=三维旋转;MIRROR3D=三维镜像;3A=三维阵列;SURFTAB=曲面网格;TXTEXP=分解文字;CTRL+P=打印;

二、字母类: 1、对象特性: ADC, *ADCENTER(设计中心“Ctrl+CH, MO *PROPERTIES(修改特性“Ctrl+1”) MA, *MATCHPROP(属性匹配) ST, *STYLE(文字样式) COL, *COLOR (设置颜色)LA, *LAYER(图层操作) LT, *LINETYPE(线形) LTS, *LTSCALE(线形比例) LW, *LWEIGHT (线宽) UN, *UNITS(图形单位) ATT, *ATTDEF(属性定义) ATE, *ATTEDIT(编辑属性) BO, *BOUNDARY(边界创建,包括创建闭合多段线和面域) AL, *ALIGN(对齐) EXIT, *QUIT(退出)EXP, *EXPORT(输出其它格式文件) IMP, *IMPORT(输入文件) OP,PR *OPTIONS(自定义CAD设置) RINT, *PLOT(打印) PU, *PURGE(清除垃圾)R, *REDRAW(重新生成) REN, *RENAME(重命名) SN, *SNAP(捕捉栅格)DS, *DSETTINGS(设置极轴追踪) OS, *OSNAP(设置捕捉模式) PRE, *PREVIEW(打印预览) TO, *TOOLBAR(工具栏) V, *VIEW(命名视图) AA, *AREA(面积) DI, *DIST(距离) LI, *LIST(显示图形数据信息) 2、绘图命令: PO, *POINT(点) L *LINE(直线) XL, *XLINE(射线) PL, *PLINE(多段线) ML, *MLINE(多线) SPL, *SPLINE(样条曲线) POL, *POLYGON(正多 边形) REC, *RECTANGLE(矩形) C, *CIRCLE(圆) A, *ARC(圆弧) DO, *DONUT(圆环) EL, *ELLIPSE(椭圆) REG, *REGION(面域) MT, *MTEXT (多行文本) T, *MTEXT(多行文本) B, *BLOCK(块定义) I, *INSERT(插入块) W, *WBLOCK(定义块文件) DIV, *DIVIDE(等分) H, *BHATCH(填充) 3、修改命令: CO, *COPY(复制) MI, *MIRROR(镜像) AR, *ARRAY(阵列) O, *OFFSET (偏移) RO, *ROTATE(旋转) M, *MOVE(移动) E, DEL键 *ERASE(删 除) X, *EXPLODE(分解) TR, *TRIM(修剪) EX, *EXTEND(延伸) S, *STRETCH(拉伸) LEN, *LENGTHEN(直线拉长) SC, *SCALE(比例缩放) BR, *BREAK(打断) CHA, *CHAMFER(倒角) F, *FILLET(倒圆角) PE, *PEDIT (多段线编辑) ED, *DDEDIT(修改文本) 4、视窗缩放: M移动 5、尺寸标注: DLI, *DIMLINEAR(直线标注) DAL, *DIMALIGNED(对齐标注) DRA, *DIMRADIUS(半径标注) DDI, *DIMDIAMETER(直径标注) DAN, *DIMANGULAR(角度标注)

CAD必须知道的基础命和操作令

CAD必须知道的基础命和操作令 1.基本概念,基本操作 2.快捷键及绘图准备 3.15个基本命令 4.为什么要记这15个命令 5. 我的自定义命令 一、需要知道的概念,以及基本操作 1、CAD是由很多命令组成,命令的执行方式多种多样,基本上有两种,一种是先输入命令(或选择命令按钮)再执行操作,另外一种是先选择,然后在执行命令。有许多命令这两种操作都是可以的。例:删除一个物体的时候可以先选择删除命令,然后再选择物体,也可以先把物体选中再选择删除命令,两种操作的结果都是一样的。(键盘输入E 空格选择物体空格或者选择物体输入E 空格,结果都是一样的) 2、透明命令。大部分命令执行的过程是单一的,也就是说在执行的过程中只能执行完,或者中途取消。但也有些命令是在一个命令的执行过程中可以执行另外一个命令,也就是说A命令执行的过程中可以执行B命令,B命令执行完后,继续执行A命令,直至结束。这样的命令叫“透明命令” 3、选择物体的方式。有两种一种是从左上到右下选择,一种是从右下到左上选择,两种方式的选择结果是不同的,第一种:左上到右下;只能选择到被拉出来的框完全包围的物体;第二种:右下到左上;凡是和虚框相交的所有物体(包括包围了的物体)。 4、相对坐标:相对于当前点(或者你制定的点)的位置,这个非常重要!!!比如你要画一条1000mm的线,选择命令,然后从屏幕上任意取一点,然后给一个方向(移动鼠标到你想的方向,如果是水平或者竖直的线,可按F8打开正交)输入1000回车(或者空格)就得到了一条1000mm的线,这是最简单的相对坐标。比如你想画一个1000X1000的正方形,那你就需要先选择命令,然后在屏幕上任意取一点,然后输入“@1000,1000”然后回车(或空格)就得到了一个正方形。“@”就代表了相对坐标。再有,假如你想画一条1000mm长和水平方向夹角37度的线,那么你就选择线命令,然后再屏幕上任意取一点,然后输入“@1000<37”回车。OK 了。这两种方式必须要记住,必须的! 5、键盘操作: a、在任何时候都可以直接在键盘上输入命令,并执行不需要在某个地方点一下再输入命令。 b、命令可以输入全名,也可以输入简写。 c、空格和回车的作用一样,是执行命令,也就说你输入完命令按空格或者回车就可以执行。

MAYA基本操作界面介绍

第一章:基本功能与操作 Alias的工程师们花费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使得MAYA这个复杂的软件成为有用的工具。要使用像MAYA这样大型复杂的软件,如果能有一个对该软件各部分的详细介绍,则会加快用户的学习速度。在这一章里,我们就来介绍MAYA的基本功能与操作。 1.1 鼠标之于窗口 我们打开一个model为例: ●1-1-1 旋转 以Persp窗口为例,一般时候光标在画面中是呈箭头状。如图1-1-2:

●1-1-2 当我们按住Alt键不放再按住鼠标左键的时候,光标会变成两个弯曲旋转的箭头,如图1-1-3所示: ●1-1-3 这时我们可以平移鼠标,就会看到整个画面都随着鼠标的移动而转动(Alt键不能放开)。如图1-1-4:

●1-1-4 当放开鼠标左键以后,光标即恢复成箭头的状态。如图1-1-5: ●1-1-5 移动 按住Alt键不放,再按住鼠标中键的时候,我们会看到光标变成了十字标,如图1-1-6:

●1-1-6 这时我们可以上、下、左、右移动鼠标(Alt键不能放开)。如图1-7-7、1-1-8: ●1-1-7 向上移动

●1-1-8向左移动 ●1-1-9向右下移动 当放开鼠标中键时,光标恢复为箭头状态。 镜头的伸缩 当我们按住Alt键不放,再按住鼠标右键,光标会变成形状的箭头如图1-1-10所示:

●1-1-10 我们可以按住鼠标右键向左移动(要一直按住Alt键),会看到整个画面是向后缩的,这是Zoom Out,如图1-1-11 ●1-1-11 向后Zoom Out 然后我们按住右键向右移动,画面是想前放大的,也就是Zoom In,如图1-1-12:

gc-cam

目录第一章 GC-CAM简介 1.1 GC-CAM功能 1.1.1 GC-CAM特点 1.2 关于GC-CAM全攻略 1.3 编者声明 第二章 GC-CAM安装 2.1 系统要求 2.2 安装 2.2.1 安装程序保护器Keypro 2.2.2 GC-CAM软件的安装 2.3 如果GC-CAM系统无法顺利的执行 2.4 卸载GC-CAM 第三章 GC-CAM基础 3.1 Ctrl和Ctrl+Shift键 3.2 点击拖动等 3.3 Esc和Ctrl+Break键 3.4 使用菜单 3.5 帮助主题 3.6 数据输入列表的操作 3.6.1 编辑区域的移动 3.6.2 数据输入栏的操作 3.6.3 切换 3.6.4 单位 3.6.5 数据目录上卷 3.6.6 打印目录 3.7 文件名输入的特殊功能 3.7.1 交互式的输入/输出路径 3.7.2 省略的文件扩展名 3.7.3 备份文件 3.8 工作进度的显示 第四章 GC-CAM基本设置 4.1 载入一个基本设置 4.2 保存基本设置 4.3 版面尺寸 4.4 定时自动存档 4.5 临时文件的处理 第五章D码表 5.1 D码表功能 5.1.1 D码位置 5.1.2 D码 5.1.3 钻咀序号 5.1.4 替代码 5.1.5 旋转+/-900 5.1.6 D码尺寸 5.1.7 D码形状 5.1.8 自定义D码 5.1.9 多边形D码 5.2 D码的操作 5.2.1 载入/创建D码表 5.2.2 删除不使用的D码表 5.2.3 编辑D码表 5.2.4 创建自定义D码

5.2.5 查看D码表 5.2.6 保存D码表 5.2.7 复制(重新赋值)D码表 5.2.8 跳跃到另一个D码表 5.2.9 切换到层列表或钻咀列表 5.2.10 隐藏或显现D码 第六章钻咀列表 6.1 钻咀表功能 6.1.1 钻咀刀序 6.1.2 钻咀直径 6.1.3 主轴转速 6.1.4 进给速度 6.2 钻咀表的操作 第七章光绘文件和数控文件的操作 7.1 层列表 7.1.1 层序号 7.1.2 颜色 7.1.3 层状态 7.1.4 层属性 7.1.5 D码表选项 7.1.6 文件名称/内容 7.1.7 X Y平移 7.2 从数据载入层 7.2.1 Gerber Drill Rout Emma/Quest文件 7.2.2 HPGL文件 7.2.3 自动载入 7.2.4 DPF文件 7.2.5 DXF文件 7.3 层列表的操作 7.3.1 载入层(Load Layers) 7.3.2 卸载层(Unload Layers) 7.3.3 新的操作(New Job) 7.3.4 保存GC-CAM工作档(Save All) 7.3.5 重载GC-CAM工作档(Restore All) 7.3.6 设置物理层(Setup Physical Layers) 7.3.7 设置层(Set Layer) 7.3.8 层的排序(Reorder Layers) 7.3.9 设置层的颜色(Set Layer Color) 7.3.10 复制层(Copy Layers) 7.3.11 复制NC层(Copy NC) 7.3.12 查看层信息(Get Layer Info) 7.3.13 转换到另一层(Go to Layer) 7.3.14 输出格式(Write Direct) 7.3.15 用PDF文件定义的格式输出(Write Direct PDF) 7.3.16 打印图纸(Check Plot) 7.3.17 打印层列表(Print Layer List) 7.3.18 查询(Query) 7.3.19 测量间距(Measure) 7.3.20 定时存档Reminder Interval 7.3.21 版面尺寸Bed Size 7.3.22 载入基本设置Load Configuration 7.3.23 保存基本设置Save Configuration 7.3.24 保存层列表信息Save Coupon 7.3.25 光标切换到层列表状态区域Layer Status Area 第八章查看编辑和层编辑 8.1 图形编辑器界面 8.1.1 帮助行

cad常用基本操作

iFFF-r-F-FFF F-=. FXF —…八扌彳-FFFFF-* - F.-F- - - = *XFXF* ""'常用基本操作 1常用工具栏的打开和关闭:工具栏上方点击右键进行选择 2动态坐标的打开与关闭:在左下角坐标显示栏进行点击 3对象捕捉内容的选择:A在对象捕捉按钮上右键点击(对象捕捉开关:F3) B在极轴选择上可以更改极轴角度和极轴模式(绝对还是相对上一段线) 4工具栏位置的变化:A锁定:右下角小锁;工具栏右键 B锁定情况下的移动:Ctrl +鼠标移动 5清楚屏幕(工具栏消失):Ctrl + 0 6隐藏命令行:Ctrl + 9 7模型空间和布局空间的定义:模型空间:无限大三维空间布局空间:图纸空间,尺寸可定义的二位空间 8鼠标左键的选择操作:A从左上向右下:窗围 B从右下向左上:窗交 9鼠标中键的使用:A双击,范围缩放,在绘图区域最大化显示图形 B按住中键不放可以移动图形 10鼠标右键的使用:A常用命令的调用 B绘图中Ctrl + 右键调出捕捉快捷菜单和其它快速命令 11命令的查看:A常规查看:鼠标移于工具栏相应按钮上查看状态栏显示B命令别名(缩写)的查看:工具—自定义—编辑程序参数(acad.pgp)12绘图中确定命令的调用:A鼠标右键B ESC键(强制退出命令) C Enter键D空格键(输入名称时,空格不为确定) 13重复调用上一个命令:A Enter键B空格键C方向键选择 14图形输出命令:A wmfout (矢量图)B jpgout/bmpout (位图)应先选择输出范围 15夹点的使用:A蓝色:冷夹点B绿色:预备编辑夹点C红色:可编辑夹点D可通过右键选择夹点的编辑类型

cam操作手册

CAM350操作流程 一.接受客户资料,将.pcb文件进行处理:用Protel 99SE或者DXP软件进行格式转换,(1)Protel 99 SE操作过程如下:鼠标左键双击.pcb文件出现如图1-1画面,一般来说Design Storage T不须更改,如果有需要的话可以对文件命名(Database)和路径(Database Location)进行适当修改。 Menu 选择NC Drill,完 (2) 进行Edit—Orign-Set 进行定位。 图1-5 定位完后,进行Gerber格式的产生。点击File-Fabrication Outputs-Gerber Files,出现Gerber Steup,在General下选择Format 2:4;在Layers下选择Plot Layers –All On,OK 完成。如图1-6所示

。 选择2:4 ,出现2-1 个(save 1 在NC Editor状态下,用Analysis-----Check Drill.如图2-2所示。 如图2-2 检查重孔,有重孔根据文件要求进行正确的处理。如图2-3所示。检查OK,然后返回CAM Editor 状态进行下一步操作。 图2-3 2.判断孔属性

孔分为PTH孔和NPTH孔:鼠标左键双击钻孔层文件(.tet),然后再在单击(.GTL)层和(.GBL)层,键盘上点(-)和(+)进行缩放比较;图形盘比孔大的为PTH孔,图形盘比孔小的或者与孔一样大的为NPTH孔。 HAL放大0.1mm---0.15mm,OSP放大0.08mm---0.13mm,NPTH孔放大0.05 mm。先将英制改成公制,点击Setting—Unit选择Metric,然后点Tables---NC Tool Table,如下图2-4所示。根据表面处理适当放大PTH孔和NPTH孔。 (.GTO层有 0的D 捷键A : 点击 Slot。 1排孔长度小于刀径两倍的排孔,在CAM设计时,在排孔2边各加上1个引导孔。 2引导孔的刀径为排孔长度减去0.1MM再除以2。 3排孔长度等于、大于刀径两倍的排孔,程序不加引导孔。 图2-5 PTH孔和NPTH孔分别COPY到新的层命名为P、NP。将钻孔层COPY到新建

CAD基本操作笔记

【基本操作】 【配置】 OP:配置选项(一般显示标签下窗口元素-颜色-背景色选黑色,光标大小20左右,选择集下拾取框大小1/3处) 界面风格:窗口右下角---切换到CAD经典模式(关掉不常用的工具栏) 单位设定:格式---单位(UN) 【文件】 DWT格式:图形样板文件 acad.dwt:二维英制 acad3D.dwt:三维英制 acadiso.dwt:二维公制 acadiso3d.dwt:三维公制 建立空白文件:ctrl+n---打开---无样板打开公制 文件加密:保存时选择工具---安全选项---加密 【自定义UI】 视图---工具栏(可自定义菜单、工具栏等) 【输出】 导图: 1)文件---输出---EPS、DMF、BMP 2)Ctrl+P---JPG.PC3---范围(窗口) 3)Ctrl+P---PDF.PC3---范围(窗口) 出图: 1)Ctrl+P---选择相应型号绘图仪、打印机---范围(窗口) 2)布局---右键---页面设置管理器---Alt+V+V+P创建视口(并双击调节大小比例、位置)【窗口】 多个文件窗口切换:Ctrl+TAB 栅格开关:F7 放大显示框选范围:Z空格并用鼠标框选出需要放大的范围 放大显示所有物体:Z空格A空格 视图中图像不平滑可点视图---重生成 显示隐藏线宽:LWDisplay 【角度定义】 角度:逆时针方向为正角度

【坐标定义】 动态输入DYN:F12 绝对坐标:图形每一点坐标都根据同一原点而确定(启用条件,按F12关闭动态输入) 绝对坐标格式:(x,y) 相对坐标:图形每一点坐标都前一点为原点而确定(启用条件,按F12关闭动态输入) 相对坐标格式:(@x,y) 动态输入:省略了相对坐标输入@的步骤,直接输入坐标差值(开启F12) 动态输入格式:(x,y)区别于绝对坐标 极坐标:用长度和角度表示坐标点(一般开启F12) 极坐标格式:(x<α) 光标定位输入:用鼠标指针来指定坐标点方向,输入长度来确定下一点坐标 (一般开启正交F8来强制水平或垂直方向) 【选择相关】 选择方式:Ctrl+a(全选) Esc(取消全部选择)按住Shift单击蚂蚁线(取消单个选择)左向右框选(严格,完全框内才选中)右向左框选(沾边赖) 捕捉:F3 捕捉设置:OS 临时捕捉:Shift+右击对象追踪:F11 极轴追踪:F8 【基本绘图】 线段:L 多线段:PL(整体)注:利用PL下H命令来修改一端线宽为0来画箭头圆:C 注:相切相切相切法并未体现在C的子命令中,可调用菜单实现Alt+D+A+C 多边形:POL 注:找不到象限点可临时捕捉象限点 圆弧:A(绘制圆弧是逆时针方向转) 矩形:REC 椭圆:EL 椭圆弧:EL空格A 圆环:DO 注:输入内外径无先后顺序 样条线:SPL 注:可利用子命令F画等高线 点:PO(单点)连续点:工具栏中的点注:点样式可通过菜单-格式-点样式设定 定数等分点:DIV 定距等分点:ME 单行文字:DT 多行文字:T(修改文字可双击或ED+单击)文字样式:ST 堆叠符号:无分数线^ 有分数线/ 斜线# 特殊符号:直径(φ):%%C 度(°):%%D 正负(±):%%P 多线:ML 多线样式:Alt+O+M 创建块:B 写入块:W 插入块:I 创建表格:TB(调单元格内框,调整体外框,Ctrl+1修改文字大小)表格样式:TS 【对象操作】 复制:CO 阵列:AR 移动:M 镜像:MI 偏移:O 缩放:SC

Moldflow用户界面及基本操作

第二章 Moldflow用户界面及基本操作 Moldflow用户界面 Moldflow 中文版和其他CAE软件类似,有着非常人性化的操作界面。现做以下简介。窗口分布及简要说明 Moldflow 中文版的操作界面主要由标题栏、菜单栏、工具栏、项目视窗、任务视窗、层视窗、工作视窗和状态栏等几部分组成,如图4-1所示。 标题栏 菜单栏 工具栏 项目视窗 任务视窗 层视窗 工作视窗 状态栏 图2-1 Moldflow 中文版操作界面 (1)标题栏 标题栏位于软件整体视窗的最顶端,用于显示软件名称和版本号Moldflow Plastics Insight (简体中文版)以及当前项目文件的名称(例如:Cover Original)。 (2)菜单栏 Moldflow 中文版的菜单栏主要包括文件、编辑、视图、建模、网格、分析、结果、报告、工具、窗口和帮助等菜单项。 (3)工具栏

和其他软件一样,通过Moldflow 中文版的工具栏,操作者可以便捷的实现几乎所有的菜单命令。当然该软件也提供了工具栏的定制等功能,可以满足不同层次和工作目的的操作。 (4)项目视窗 项目视窗显示当前所打开的项目及其包括的所有任务(如果任务众多,可以通过视窗右侧的滚动条查看),大大方便了用户在同一项目的不同任务之间进行切换和管理。通过项目视窗我们既可以查看当前打开的项目,还可以组织该项目下属的所有子项目以及每个子项目下属的所有任务,类似于Windows环境下的文件夹查看。 (5)任务视窗 任务视窗集中了产品名称、网格类型、分析序列、材料选择、浇注位置选择、成型条件设置等选项。对于一个初学者来讲,一旦把这些选项都走完(即所有选项前面都打勾),就基本完成分析任务的准备工作,软件加亮显示“立即分析!”,就基本可以进行模拟分析了。而且这些任务选项基本不存在顺序,既可以先确定“分析序列”又可以先进行“材料选择”、“浇注位置选择”或“成型条件设置”。 (6)层视窗 层视窗会显示默认层和操作者为方便操作而创建的所有层,类似于Auto CAD的图层操作,操作者既可以随意创建和删除默认层以外的所有层,也可以打开和关闭上述显示层。层视窗便于管理窗口的元素对象和操作对象。 (7)工作视窗 工作视窗是主要的工作区,将显示所有模型元素,操作者对模型所作的任何操作都会在该窗口即时的反映。 (8)状态栏 状态栏用于显示当前操作进程的工作状态。 菜单栏和工具栏 (1)菜单栏 Moldflow 中文版的菜单栏主要包括文件、编辑、视图、建模、网格、分析、结果、报告、工具、窗口和帮助等菜单项,现就菜单栏中主要菜单命令做以简介: 1)文件(F):可以执行文件的新建、打开、保存、项目组织、打印、参数设置等众多命令。其中绝大多数的命令都可以在工具栏中找到相应的快捷方式。 2)编辑(E):可以执行撤销、重做、自由选择、保存图片、保存动画、赋予属性和移除未使用属性等命令。其中绝大多数的命令都可以在工具栏中找到相应的快捷方式。 3)视图(V):包括工具栏定制和状态栏、项目视窗、层视窗等的开关,另外提供锁定

重友激光光绘系统简介

重友激光光绘系统简介 一、标准配置 1、电脑主机一台; 2、激光光绘机一台; 3、光绘控制卡一块(含联线); 4、真空气泵一台(含气管); 5、光绘软件一套; 6、操作手册一套(含激光光绘机操作手册,光绘系统软件操作手册各一本)。 二、硬件特点 1、机械结构:由清华大学高级工程人员研发,同时借鉴国外光绘机设计优点,并结合中国加工工艺特点,突破了大幅面光绘机达到高精度的技术难点,并能保持高精度的长期稳定性。 2、精度高:定位精度±0.015mm~±0.02mm,在中国产光绘机中实测精度是最高的。 3、可靠性高:关键部件全部采用进口器件(主轴电机、步进电机、步进电机驱动器、光电编码器),达到了令人骄傲的低故障率。 4、电路结构:设计简洁,实用性高。 三、软件功能 1、可以直接接受各种CAD软件所产生的Gerber文件,无需任何转换处理。 2、可以直接接受各种CAM软件处理的Gerber文件(V2001,CAM350,GCCAM,UCAM,GENESIS等等)。 3、可以直接接受各种格式的Gerber文件: 基本Gerber格式(即RS-274,但需要有D码表) 扩展Gerber格式(即RS-274-X) 4、可以直接接受各种制式的公英制Gerber文件。 5、可以读入的D码个数无限制。

6、可以直接处理各种D码类型(包括自定义D码),而无需任何转换处理。 7、可以直接处理Gerber文件中的园弧定义,按真正的园弧画图,而不是将园弧转换成折线,以达到完美的园弧效果。 8、可以进行拼片、镜相、阴阳片、旋转、叠加等处理。阴阳片可同时输出。 9、可以进行各种工艺处理:加中心孔、线宽校正、最小线宽限制、阻焊扩大缩小。 10、可以直接处理各种CAM软件产生的多层文件叠加(擦除)的合成的Gerber文件。 11、可以进行轮廓线的光栅填充(即Gerber文件内的光栅填充方式)。 12、可处理CAM软件产生的虚拟拼板文件。 13、具有光绘输出前的预显示功能,以便进行检查。 14、可以进行线性及非线性误差校正。 四、使用环境及有关性能 1、电源:交流220V,50Hz。 2、功耗:光绘机主机500W、真空气泵视不同情况有400W、750W、800W、1200W、1500W。 3、稳压电源:工业用高精度净化交流稳压电源≥2000VA(精度要求为220V±1%)。 4、光源:He-Ne气体激光,红色(波长633nm),1.5mw。 5、成像方式:点阵扫描。 6、扫描方式:外滚筒式多路激光串行扫描。 7、同步方式:光电编码器定位,反馈控制。 8、上片方式:真空吸附,手工上片。 9、曝光强度:无级可调。 10、操作系统:WINDOWS 98以上。 11、菲林厚度:薄片0.1mm±0.01mm,厚片0.18mm±0.01mm。 12、菲林型号:感氦氖红光的国产及进口胶片。 13、工作环境:温度21℃±2℃,湿度:50%±5%。 14、暗室要求:3W绿色安全灯,距菲林光绘机2m以上。 五、安装调试 本公司对所售设备提供免费的安装调试服务。 六、人员培训 本公司对所售设备提供免费的操作培训;培训可在用户所在地进行,也可在本公司进行,由用户自行选择。 培训内容包括: 1、光绘机的基本操作; 2、光绘机的维护保养; 3、重友光绘系统软件的操作; 4、软硬件的基本维护。 对被培训人员的要求: 1、高中以上学历; 2、掌握电脑基本操作; 3、掌握线路板基本工艺知识。 七、维修服务

SMT模板(钢网)简介

SMT钢网(模板)SMT stencil SMT钢网(stencil)也称作SMT模板(SMT Stencil):一种SMT专用模具;主要作用是辅助锡膏的沉积;目的是将准确数量的锡膏精准地转移到空PCB上的准确位置。 随着SMT工艺的发展,SMT钢网(SMT模板)还被广泛的应用于胶剂工艺。 一、钢网(SMT模板)的演变 钢网最初是由丝网制成的,因此那时叫网板(mask)。开始是尼龙(聚脂)网,后来由于耐用性的关系,就有铁丝网、铜丝网的出现,最后是不锈钢丝网。但不论是什么材质的丝网,均有成型不好、精度不高的缺点。 随着SMT的发展,对网板要求的增高,钢网就随之产生。受材料成本及制作的难易程序影响,最初的钢网是由铁/铜板制成的,但也是因为易锈蚀,不锈钢钢网就取代了它们,也就是现在的钢网(SMT Stencil)。 二、钢网(SMT模板)分类 按SMT钢网的制作工艺可分为:激光模板,电抛光模板,电铸模板,阶梯模板,邦定模板,镀镍模板,蚀刻模板。

激光钢网制作所需的资料 制作激光钢网需要以下资料: 1、PCB 2、菲林 3、数据文件 资料必须: PCB:版次正确,无变形、损坏、断裂; 菲林:是SMD层及丝印层,注明正反面,确保未受冷受热,无折痕; 数据文件:鑫格瑞激光钢网(SMT模板)可接受各种CAD数据格式:GERBER、HPGL、*.JOB、*.PCB、*.GWK、*.CWK、*.PWK、*.DXF、*.PDF;以及下列软件设计的数据:PAD2000、POWERPCB、GCCAM4。14、PROTEL、AUTOCADR14(2000) 、CLIENT98、CAW350W、V2001。 数据过大时应压缩后传送,可使用*.ZIP、*.ARJ、*.LZH等任何压缩格式; 数据需要含SMT solder paste layer(含有Fiducial Mark 数据和PCB外形数据),还需要含有字符层数据,以便检查数据的正反面、元件类别等。 下面我们简单地介绍一下最常用的GERBER格式文件;

CAD基本操作命令

CAD基本操作命令 ?L, *LINE 直线 ML, *MLINE 多线(创建多条平行线) PL, *PLINE 多段线 PE, *PEDIT 编辑多段线 SPL, *SPLINE 样条曲线 SPE, *SPLINEDIT 编辑样条曲线 XL, *XLINE 构造线(创建无限长的线) A, *ARC 圆弧 C, *CIRCLE 圆 DO, *DONUT 圆环 EL, *ELLIPSE 椭圆 PO, *POINT 点 DCE, *DIMCENTER 中心标记 POL, *POLYGON 正多边形 REC, *RECTANG 矩形 REG, *REGION 面域 H, *BHA TCH 图案填充 BH, *BHA TCH 图案填充 -H, *HA TCH HE, *HA TCHEDIT 图案填充...(修改一个图案或渐变填充)SO, *SOLID 二维填充(创建实体填充的三角形和四边形)*revcloud 修订云线 *ellipse 椭圆弧 DI, *DIST 距离 ME, *MEASURE 定距等分 DIV, *DIVIDE 定数等分 DT, *TEXT 单行文字 T, *MTEXT 多行文字 -T, *-MTEXT 多行文字(命令行输入) MT, *MTEXT 多行文字 ED, *DDEDIT 编辑文字、标注文字、属性定义和特征控制框ST, *STYLE 文字样式 B, *BLOCK 创建块... -B, *-BLOCK 创建块...(命令行输入) I, *INSERT 插入块 -I, *-INSERT 插入块(命令行输入) W, *WBLOCK “写块”对话框(将对象或块写入新图形文件)

CAD算量基本操作

CAD基础操作 一、基本概念与基本操作 1、设置习惯的工作界面 1)设置光标大小颜色 工具-选项-选项对话框-显示选项卡-在十字光标大小栏中拖动滑块。 2)设置绘图区颜色 1)、空白处右键-选项-显示-颜色-图纸、布局-统一背景-颜色设为黑色-应用并关闭 2)、选项卡中-显示-显示图纸背景√取消-确定

2、连续、撤销和终止操作 1)连续操作:重复执行上一条操作命令,按一次空格或回车键。 2)撤销操作:命令行输入U-回车,可以撤销刚刚执行的命令操作。 3)终止命令:终止执行中的命令,按ESC键。 3、缩放与移动图形 1)缩放:鼠标中键滚轮上下转动就是放大和缩小。 2)移动:按住滚轮拖动可移动图纸

4、选择对象 1)从左上→右下:矩形框内完整的图形对象才会被选中(出现的是实线矩形框线) 2)从右下→左上:矩形框线包含的所有图形都会被选中(出现的是虚线矩形框线) 左上→右下 右下→左上

第二章绘制基本二维图形 1、绘制直线:L 2、绘制矩形:REC 3、绘制正多边形:POL 4、绘制圆或圆弧:C 5、绘制圆环:DON 6、绘制圆弧:ELL 第三章编辑图形 删除对象:E 移动对象:M 复制对象:CO 旋转对象:RO 缩放对象:SC 偏移对象:O 镜像对象:MI 拉伸对象:S 修剪对象:TR 延申对象:EX 打断对象:BR 创建圆角:F 分解块:X 夹点编辑

第四章算量常用命令 1、特性工具栏:ctrl+1或右键-特性,可以看到面积、长度、累计面积 等信息。 2、快速统计数量的方法:FI 打开需要统计的图纸-fi-清除列表-添加选定对象-跳到图纸页面选择要统计的对象-弹回对象选择过滤器-删除不需要统计条件一般只留下“块名”和“对象”两项即可-应用-弹回cad绘图窗口,框选要统计的区域-在文本信息栏显示找到对象的数量。

电路板生产工艺流程

PCB生产工艺流 1、概述 几乎每种电子设备,小到电子手表、计算器,大到计算机,通讯电子设备,军用武器系统,只要有集成电路等电子元器件,为了它们之间的电气互连,都要使用印制板。在较大型的电子产品研究过程中,最基本的成功因素是该产品的印制板的设计、文件编制和制造。印制板的设计和制造质量直接影响到整个产品的质量和成本,甚至导致商业竞争的成败。 一.印制电路在电子设备中提供如下功能: 提供集成电路等各种电子元器件固定、装配的机械支撑。 实现集成电路等各种电子元器件之间的布线和电气连接或电绝缘。 提供所要求的电气特性,如特性阻抗等。 为自动焊锡提供阻焊图形,为元件插装、检查、维修提供识别字符和图形。 二.有关印制板的一些基本术语如下: 在绝缘基材上,按预定设计,制成印制线路、印制元件或由两者结合而成的导电图形,称为印制电路。 在绝缘基材上,提供元、器件之间电气连接的导电图形,称为印制线路。它不包括印制元件。 印制电路或者印制线路的成品板称为印制电路板或者印制线路板,亦称印制板。 印制板按照所用基材是刚性还是挠性可分成为两大类:刚性印制板和挠性印制板。今年来已出现了刚性-----挠性结合的印制板。按照导体图形的层数可以分为单面、双面和多层印制板。 导体图形的整个外表面与基材表面位于同一平面上的印制板,称为平面印板。 有关印制电路板的名词术语和定义,详见国家标准GB/T2036-94“印制电路术语”。 电子设备采用印制板后,由于同类印制板的一致性,从而避免了人工接线的差错,并可实现电子元器件自动插装或贴装、自动焊锡、自动检测,保证了电子设备的质量,提高了劳动生产率、降低了成本,并便于维修。 印制板从单层发展到双面、多层和挠性,并且仍旧保持着各自的发展趋势。由于不断地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