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经济法”课程案例教学探讨

“经济法”课程案例教学探讨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doczj.com/doc/2114911695.html,

“经济法”课程案例教学探讨

作者:金京玉

来源:《中国电力教育》2013年第11期

摘要:高校本科经济管理专业开设“经济法”课程的目的主要是应用,以适应现代法治经济的需要。教师有必要进行教学改革研究,即案例教学,从单纯的传授知识为主的课堂讲授转向学生能力培养为主的互动式教学。这种启发式案例教学可以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与主动性,提高教学效果,有利于创新实用人才培养。

关键词:创新能力;经济法课程;案例教学

作者简介:金京玉(1966-),女,朝鲜族,黑龙江齐齐哈尔人,山东大学(威海)商学院,副教授。(山东威海 264209)

当前,在高校经济管理类各专业中大都开设“经济法”课程,并且作为必修课。对于经济管理类学生而言,学习“经济法”的目的在于日后走上社会后实际工作中的应用,在不具备法学基础的情况下尽可能多地了解市场经济立法的最新动态。以笔者所在的商学院为例,各专业一般在第五至第七学期开设“经济法”课程。学生对经济知识有一定的基础,但不具备法理知识,对法律的一些基本概念与规定不了解,这样就不可能真正理解掌握各种具体的单行的经济法律,如合伙企业法、公司法、破产法。面对各种枯燥的法律条文,学生难以接受,主要通过背功应付考试。如何引导学生尽快适应,成为摆在教师面前的重要任务。以往传统的教学中教师囿于规范化教学的要求,很难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学生只是被动的接受者,在课堂上很少能主动参与教学过程,教学变成典型的“讲-听-记”模式。[1]这种教师单纯讲授型教学已经不能适应人才创新能力培养需要,这就要求教师探索有效的教学方式与方法,从单纯的传授知识为主的课堂讲授转向互动式教学模式。鉴于目前经济法课程教学时数(一般一周为2~3学时)的限制,笔者的经验是主要通过案例教学,课上讲授与研讨以及课下阅读相结合的方式。下文笔者从课前、课上、课后探讨这种启发式案例教学。

一、课前准备能激发学生的欲望

经济法是一门交叉学科,学习经济法必须具备经济与法律两方面的知识。这里其实也对教师应具备的素质提出了要求,以笔者的观察,经济管理院系担任经济法教学的老师一部分是法学出身,他们对法学学科体系较清楚;非法学出身,其中如果是经济或管理出身,以其自身经历,了解经济管理专业学生的知识结构,知道学生具备什么基础,需要补充什么。若教师来自既非法律又非经济管理专业出身,那么就需要多做工作,提前认真研究学生的知识结构,设定教学体系,这是相当重要的一个初始环节。常言道:课上一分钟,课下十年功,要想使得课堂时间有效利用,其实对教师就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因为教师必须要在课前用心准备,组织好教学内容,预设所选方案的教学效果,选取恰当的案例,在课内开门见山。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