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逻辑学课后练习题答案(人大完整版)

逻辑学课后练习题答案(人大完整版)

逻辑学课后练习题答案(人大完整版)
逻辑学课后练习题答案(人大完整版)

AAA中国人民大学版完整答案

第一章练习题答案

二、在下列命题或推理中,哪些具有共同的逻辑形式,用公式表示出来。

1和5:所有S是P

2和7:所有P是M,所有S不是M,所以,所有S不是P。

3和8:只有p,才q。

6和9:如果p,那么q;p;所以,q。

三、选择题(选择一个或多个恰当选项作为答案)。

1. C

2. C

3. A B C D

4. B E

第二章练习题答案

一、判定下列断定的正误。

1. 错误

2. 错误

3. 正确

4. 错误

5. 错误

6. 正确

7. 错误

8. 错误

二、运用本章的相关知识以及相关常识,回答下列问题。

1. 错误。定义过宽。

2. 错误。定义过宽。

3. 错误。“勇敢”和“勇敢的战士”之间不存在属种关系。

4. 错误。“喜马拉雅山”和“珠穆朗玛峰”之间不存在属种关系。

三、在以下各句的括号中填入哪个或哪些选项是适当的?

1. C

2. A B C

3. A

4. A

5. B

6. B C

7. B

8. B

9. B C 10. A C

四、下列各题中括号的话,是从涵方面还是从外延方面来说明标有横线的概念的?

1. 分别从涵和外延两个方面。

2. 从涵方面。

3. 分别从涵和外延两个方面。

4. 分别从涵和外延两个方面。

5. 分别从涵和外延两个方面。

6. 分别从涵和外延两个方面。

五、从两种概念分类的角度(单独概念与普遍概念、正概念和负概念)说明下列各题中标有横线的概念属于哪一种类。

1. “美术作品”是普遍概念、正概念。

2. “《孔乙己》”是单独概念、正概念;“作品”是普遍概念、正概念。

3. “非司机”是普遍概念、负概念。

4. “中国女子排球队”是单独概念、正概念;“世界冠军”是普遍概念、正概念。

5. “中国工人阶级”是单独概念、正概念。

6. “国家检察机关”是单独概念、正概念。

六、试分析下列各题中标有横线的语词是在集合意义下使用的,还是在非集合意义下使用的?

1. 集合

2. 非集合

3. 非集合

4. 集合

5. (1)集合(2)非集合(3)非集合

6. 集合

7. 集合

七、下列各组概念是什么关系?

1. 真包含

2. 全异(反对)

3. 交叉

4. 真包含于

5. 全异

6. 全异(矛盾)

7. 全同

8. 全异(反对)

八、用欧拉图表示下列各题中标有横线的概念之间的关系:

1.

C A

D B

2.

A B C D

3.

B

A D C

4.

C A B

D

5.

A C

B D

九、用欧拉图表示下列各题中概念之间的关系:

1. A

B C

D

2. A

B

C

D E

3.

A C B

4.

D

A

B C

5.

A B C

6.

A C B

7.同3

8.

B

D

C A

9.

A B C D

十、对下列概念各作一次限制与概括。

1. 限制为“教授”,概括为“劳动者”。

2. 限制为“七律”,概括为“文学形式”。

3. 限制为“公牛”,概括为“哺乳动物”。

4. 限制为“美国”,概括为“国家”。

5. 限制为“发动机”,概括为“工业产品”。

6. 限制为“中国历史学”,概括为“科学”。

十一、下列概念的限制和概括是否正确?为什么?

1. 限制正确。概括错误,因为“学生”和“知识分子”不是属种关系。

2. 限制错误,因为“勇敢的人”是对象,“勇敢”是属性,二者不具有属种关系。概括正确。

3. 限制正确。概括错误,因为并非行为都是犯罪行为,二者不具有属种关系。

4. 限制错误,因为“军队”和“人民战士”不具有属种关系。概括正确。

5. 限制错误,因为限制是从属概念到种概念。概括错误,因为“喜马拉雅山脉”与“喜马拉雅山最高峰”不具有属种关系。

6. 限制和概括均正确。

十二、下列表述作为连续限制或连续概括是否正确?为什么?

1. 错误。不具有属种关系。

2. “中国北方最大的城市”概括为“中国最大的城市”错误,二者不具有属种关系。其余正确。

3. 错误。单独概念不能限制。

4. “洪秀全”限制为“青年时代的洪秀全”错误,因为单独概念不能限制。其余正确。

十三、下列判断作为定义是否正确?为什么?

1. 错误。定义过宽。

2. 错误。定义过窄。

3. 错误。定义不能使用比喻。

4. 正确。

5. 错误。循环定义。

十四、20世纪初,美国有家报纸征求关于“新闻”这一概念的定义,应征者很多。现将应征的定义举出如下四项,请指出它们是否正确?为什么?

1. 错误。定义过宽。

2. 错误。定义过窄。

3. 错误。定义过窄。

4. 错误。定义过宽。对正概念下定义不得使用否定句。

十五、下面三例从事实上说明关于“健康”这一概念的所作的相关定义是不确切的。请从逻辑上分析这些定义各犯有什么错误?

1. 错误。定义过宽。

2. 错误。对正概念下定义不得使用否定句。

3. 错误。定义过宽。定义含糊。

十六、下列语句是否为语词定义?

1. 是。

2. 是。

3. 不是。

4. 是。

十七、下列各题是不是划分?为什么?

1. 不是划分,是分解。

2. 是划分。

3. 是划分。

4. 不是划分,是分解。

十八、下列各题作为划分是否正确?请说明理由。

1. 不都正确。有“划分标准不同一”和“子项相容”的错误。例如,“长篇小说”、“短篇小说”划分标准是篇幅,而“现代小说”的划分标准是时间。这就造成“长篇小说”与“现代小说”相容。

2. 错误。多出子项。兄弟、姐妹不属于直系亲属。

3. 错误。有“划分标准不同一”和“子项相容”的错误。

4. 正确。

十九、从所列的A、B、C、D、E五个备选答案中选出正确的一个,多选为错。

1. B。感染艾滋病的人数,和死于艾滋病菌的人数是两个密切相关但并不相同的概念,不能把它们作为同一概念使用,题干的反驳正是指出了这一点。

2. E。由条件,有围棋爱好者爱好武术,并且所有的武术爱好者都不爱好健身操。因此有的围棋爱好者不爱好健身操,所以不可能所有的围棋爱好者都爱好健身操。

3. A。由条件,每个桥牌爱好者都爱好围棋,又每个围棋爱好者都爱好武术或者健身操,因此,每个桥牌爱好者都爱好武术或者健身操。这与A项的断定矛盾。

4. A。I不可能是真实的。因为由题干,上述观点,是瑞典科学家在1998年5月首次提出的,因此,芬兰科学家不可能在1997年4月已经提出过。II和III都可能是真的。因为题干只是断定,《科学日报》登载的消息是真实的,而没有断定消息中提到的瑞典科学家的观点是真实的。

第三章练习题答案

一、判定下列断定的正误。

1.正确。 2. 错误。 3. 正确。 4. 正确。 5. 正确。

6. 错误。

7.错误。

8. 正确。

9. 正确。

二、用真值表判定以下两个真值形式的等值。

三、运用命题推理的知识,解答以下问题。

答:上场的是A、C、G、R;不上场的是D、F、P、Q、S、T,推理过程如下:

(1)? P →? S 规则P

(2)? D ← G 规则P

(3)A ? C 规则P

(4)D ?? R 规则P

(5)? R ←?C 规则P

(6)? A ∨? P 规则P

(7)? S →? T ∧? Q 规则P

(8)? R ∨? F 规则P

(9)G 规则P

(10)? D 规则T,(2)(9),必要条件假言推理肯定后件式

(11)R 规则T,(4)(10),充要条件假言推理否定前件式

(12)C 规则T,(5)(11),必要条件假言推理否定前件式

(13)? F 规则T,(8)(11),相容选言推理否定肯定式

(14)A 规则T,(3)(12),充要条件假言推理肯定后件式

(15)? P 规则T,(6)(14),相容选言推理否定肯定式

(16)? S 规则T,(1)(15),充分条件假言推理肯定前件式

(17)? T ∧? Q 规则T,(7)(16),充分条件假言推理肯定前件式

(18)? T 规则T,(17),联言推理分解式

(19)? Q 规则T,(17),联言推理分解式

四、解答下列各题。从所列的A、B、C、D、E五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多选为错。

1. A。题干的论证运用的推理可整理为:

先生点的菜中或者有川菜,或者有粤菜。

先生点的菜中有川菜。

所以,先生点的菜中没有粤菜。

这是相容选言推理的肯定否定式,是无效推理。要使题干的论证成立,必须加强这个推理的前提,使之成为有效推理。选项A如果为真,显然就使得题干的推理由相容选言推理变为不相容选言推理。不相容选言推理的肯定否定式是有效式,因而推理有效,论证成立。

2. E。E项是个充分条件假言命题,其前件断定了两个条件:第一,气温在零摄氏度以上;第二,街上没有穿雨衣。其后件断定,天没下雨。

题干断定:如果天下雨,并且气温在零摄氏度以上,则街上有人穿雨衣。由此,加上E项的第一个条件:街上没人穿雨衣,可推出,天没下雨,或者气温不在零摄氏度以上。由此,加上E项的第二个条件:气温在零摄氏度以上,可推出:天没下雨。这说明,根据题干的断定,再加上以上两个条件,可推出天没下雨,即如果题干的断定为真,E项一定为真。

3. D。题干的断定可整理为:

(1)如果是名牌产品,则一定质量过硬;

(2)如果质量过硬,则一定有高技术含量;

(3)如果忽视技术投资,则产品就不会有高技术含量。

由(3)可得(4):如果产品都有高技术含量,则不会忽视技术投资。

由(1)、(2)和(4)可推出I。

由(1)和(2)可推出II。

III不能由题干推出。

4. C。诸选项中,A、B和C项都能削弱题干中书商的看法,但是,A项是说科幻小说的评论几乎没有影响,B项是说科幻小说的评论在科幻小说的读者中几乎没有影响,C项是说科幻小说的评论对于它的读者有负影响,即起了科幻小说的负促销作用。显然,C项比A和B项更能削弱题干。

D项不能削弱题干。

E项涉及的是个例,即使能削弱题干,力度也不大。

5. A。因为如果有吸烟史的人在1995年超过世界总人口的65%,由题干,这个百分比已经接近于有吸烟史的肺癌患者占全部肺癌患者的比例,又考虑到事实上患肺癌的主要是成年人,因此,吸烟史的肺癌患者占全部肺癌患者的比例,绝不会高于有吸烟史的人占世界总人口的比例。这说明吸烟并没有增加患肺癌的危险。

其余各项均不能削弱题干的结论。

五、在以下各句的括号中填入哪个或哪些选项中适当的?

1. B

2. A、B

3. A、C

4. A、B、C、D

5. A、B

6. A

7. A

8. A

9. A、C 10. A、B、C、D

六、指出下列各题中,A是B的什么条件(充分条件、必要条件、充要条件或不构成条件关系)?

1. 必要条件

2. 充分条件

3. 不构成条件关系

4. 充要条件

5. 必要条件

七、写出下列复合命题的负命题的等值命题。

1. 这个商店的商品或者价不廉,或者物不美。

2. 昨晚小和小都没有值班。

3. 人大胆,但地不高产。

4. 经济不发达地区也有环境治理问题。

5. 老和老都当代表,或者都不当代表。

6. 衣食足但不能知荣辱,或者衣食不足但能知荣辱。

7. 认识字母但学不好外语。

8. 小孩每天不吃巧克力也长得好。

八、写出下列复合命题的真值形式。

1. 设p表示“明天我去看电影”,q表示“明天我去看展览”,r表示“明天我去游泳”。则其真值形式为:(p ∨ q)∨(?(p ∨q)→ r)。

2.设p表示“明天天睛”,q表示“单位加班”,r表示“明天我们去游泳”,s表示“我们明天去划船”。则其真值形式为:(p ∧? q)→(r ∨ s)。

3. 设p表示“科学家的预见是正确的”,q表示“我们从现在起就重视环境保护”,r表示“人类终有一天无法在地球上生存”。则其真值形式为:p →(? q → r)。

4. 设p表示“在场吸烟”(主语省略,下同),q表示“在场随地吐痰”,r表示“在场乱扔废弃物”,s表示“被处以罚款”。则其真值形式为:(p ∨ q ∨ r)→ s。

九、用真值表方法判定下列真值形式的类型。

1.

答:此真值形式为重言式。

2.

答:此真值形式为可真式。

3.

答:此真值形式为可真式。

十、运用有关规则,判定下列命题推理是否有效。

1. 该推理的推理形式为:p或者q;p;所以,非q。无效,违反相容选言推理的规则“肯定一部分选言支,不能否定另一部分选言支”。

2. 该推理的推理形式为:如果非p,那么非q;p;所以,q。无效,违反充分条件假言推理的规则“否定前件不能否定后件”。

3. 该推理的推理形式为:如果p,那么q;q;所以,p。无效,违反充分条件假言推理的规则“肯定后件不能肯定前件”。

4. 该推理的推理形式为:如果p,那么非q,所以,如果q,那么非p。有效,符合假言易位规则。

十一、分别用真值表方法(略)和归谬赋值法判定下列推理的有效性。

1. 该题包括两个推理。

第一个:(p →? p)→(p ∧? p)

F

T F

F T F T

不矛盾,所以此推理无效。

第二个:(p ?? p)→(p ∧? p)

F

T F

T F T F

矛盾

(p ?? p)→(p ∧? p)

F

T F

F T F T

还是矛盾,所以此推理有效。

2. ?(? p ∧ q)→(? p →? q)

F

T F

T F

F T

T T

F

矛盾,所以此推理有效。

十二、分别求下列真值形式的合取式和析取式,并确定它们的真值类型。

1.(p → q)→(? p ∨ q)

消去“→”:?(? p ∨ q)∨(? p ∨ q)(1)

移“?”:(?? p ∧? q)∨(? p ∨ q)(2)

消去“??”:(p ∧? q)∨(? p ∨ q)(3)

(3)式按析取分配律展开:(p ∨? p ∨ q)∧(? q ∨? p ∨ q)(4)

(4)式为合取式,是重言式,因此,该式是重言式。

(3)式化简即为析取式:(p ∧? q)∨? p ∨ q (5)

(5)式不是矛盾式,但不能判定是否为重言式。

2.(p ∧? q)?(? p ∨ q)

消去“?”:((p ∧? q)∧(? p ∨ q))∨(?(p ∧? q)∧?(? p ∨ q))(1)

移“?”:((p ∧? q)∧(? p ∨ q))∨((? p ∨?? q)∧(?? p ∧? q))(2)

消去“??”:((p ∧? q)∧(? p ∨ q))∨((? p ∨ q)∧(p ∧? q))(3)

(3)式化简,即得合取式:p ∧? q ∧(? p ∨ q)(4)

(4)式不是重言式,但不能判定该式是否为矛盾式。

(3)式化简,按合取分配律展开:(p ∧? q ∧? p)∨(p ∧? q ∧ q)(5)

(5)式为析取式,是矛盾式,因此,该式为矛盾式。

3. ? q →((p → q)→? p)

消去“→”:?? q ∨(?(? p ∨ q)∨? p)(1)

移“?”:?? q∨((?? p ∧? q)∨? p)(2)

消去“??”:q∨((p ∧? q)∨? p)(3)

(3)式化简即得析取式:q∨(p ∧? q)∨? p (4)

(4)式不是矛盾式,但不能判定该式是否为重言式。

(3)式按析取分配律展开,可得合取式:(q ∨ p ∨? p)∧(q ∨? q ∨? p)(5)

(5)式是重言式,因此该式是重言式。

4. (? q →(p → q))→? p

消去“→”:?(?? q ∨(? p ∨ q))∨? p (1)

移“?”:(??? q ∧(?? p ∧? q))∨? p (2)

消去“??”:(? q ∧(p ∧? q))∨? p (3)

(3)式化简即得析取式:(? q ∧ p)∨? p (4)

(4)式不是矛盾式,因此,该式不是矛盾式。

(3)式按析取分配律展开,可得合取式:(? q ∨?p)∧(p ∨? p)(5)

(5)式不是重言式,因此,该式也不是重言式。

因此,该式为非重言的可真式。

十三、用式方法判定下列推理是否有效。

设p表示“上帝创世说的故事是真实的”,q表示“地球存在的头三天没有太阳”,r表示“‘一天’的概念是由太阳来定义的”。则该推理的真值形式为:

((p → q)∧ r ∧?(r ∧ q))→? p

求该式的合取式:

消去“→”:?((? p ∨ q)∧ r ∧?(r ∧ q))∨? p

移“?”:(?(? p ∨ q)∨? r ∨??(r ∧ q))∨? p

((?? p ∧? q)∨? r ∨??(r ∧ q))∨? p

消去“??”:((p ∧? q)∨? r ∨(r ∧ q))∨? p

展开:(p ∨? r ∨ r ∨? p)∧(p ∨? r ∨ q ∨? p)∧(? q ∨? r ∨ r ∨? p)∧(? q ∨? r ∨ q ∨? p)

此合取式为重言式,所以,该真值形式为重言式,所以,此推理有效。

十四、构造自然推理,判定下列推理的有效性。

1. 推理形式为:

逻辑学基础教程课后练习题答案汇总

《逻辑学基础教程》练习题参考答案 第一章绪论 一、填空题 1.逻辑学研究思维是暂时撇开(具体容),专门研究(形式)。 2.任一种逻辑形式都是由两部分构成的,即(逻辑常项)和(变项)。 3.逻辑常项是指逻辑形式中(不变)的部分,变项是指逻辑形式中(可变)的部分。 判别逻辑形式的类型的唯一依据是(逻辑常项)。 4.形式逻辑研究的对象及其特点决定形式逻辑是一门(工具)性学科,它是没有(民族、阶级)性的。 二、单项选择题 1.思维的逻辑形式之间的区别,取决于(B) A.思维的容B.逻辑常项 C.逻辑变项D.语言表达形式

2.“所有S是P”与“有的S不是P”,(B) A.逻辑常项相同但变项不同B.逻辑常项不同但变项相同 C.逻辑常项与变项均相同D.逻辑常项与变项均不同3.“任改革者不是思想僵化的,有些干部是改革者,所以有些干部不是思想僵化的”。 此推理的逻辑形式是(B) A.所有M不是P,S是M,所以S不是P B.所有M不是P,有些S是M,所以有些S不是P C.有些M不是P,有些S是M,所以S不是P D.M是P,S不是M,所以S不是P 三、指出下列各段文字中个“逻辑”一词的含义 1.“虽说马克思没有留下‘逻辑’(大写字母的),但他遗留下《资本论》的‘逻辑’……” 答:前一个“逻辑”是指逻辑学,即研究思维形式及其规律的科学。后一个“逻辑” 是指某种理论观点。 2.写文章要讲逻辑。 答:思维的规律和规则。 3.跨过战争的艰难路程之后,胜利的坦途就到来了,这是战争的自然逻辑。 答:客观事物发展的规律。 4.艾奇逊当面撒谎,将侵略写成了“友谊”……美国老爷的逻辑,就是这样。 答:表示某种特殊的立场观点或论证法 四、下列各组命题是否具有相同的命题形式?为什么?

逻辑学试题库及答案 辛苦整理 最全版本

1、形式逻辑是研究思维的形式及其规律的科学。 2、概念的内涵越多,则外延越小;内涵越少,则外延越大;这种关系叫反变关系。 3、概念的矛盾关系是指a、b两概念的外延没有任何部分重合,其外延之和等于其属概念的外延。如金属和非金属。 4、定义是揭示概念内涵的逻辑方法,划分是揭示概念外延的逻辑方法。 5、当O判断为真时,同素材的判断A 假;E真假不定;I 真假不定。 6、当O判断为假时,同素材的判断A真;E 假;I 真。 7、当A判断为真时,同素材的判断E 假;O为假;I 真。 8、当A判断为假时,同素材的判断E 真假不定;O为假;I 真假不定。 9、关系判断由关系者项、关系项和量项三部分组成。 10、在模态判断中,必然p和可能p之间是差等关系;必然非p与可能p之间是矛盾关系。 11、在“有S不是P”中,逻辑变项是S,P;逻辑常项是有……不是。 12、一个判断的主项周延,则这个判断是全称判断;一个判断的谓项周延,则这个判断是否定判断。 13、若p∨q为真,p为真,则q取值为真假不定;若q为真,则p的取值为真。 14、若一有效三段论的结论为全称肯定判断,则其大前提应为全称肯定判断,小前提应为全称肯定判断。 25、矛盾律的要求是:在同一思维过程中,对于具有上反对和矛盾关系的判断,不应该承认它们都是真的。 26、排中律的要求是:在同一思维过程中,对于具有下反对和矛盾关系的判断,不应该承认它们都是假的。 27、若一有效三段论,其小前提为特称否定判断,则其大前提应为全称肯定判断,结论应为特称否定判断。 28、若一有效三段论,其大前提为MIP,则其小前提应为MAS,结论应为SIP。 28、思维的逻辑规律包括同一律、矛盾律、排中律和充足理由律。 29若p→q为真,则当p为真时,q的取值为真;当p为假时,q的取值为可真可假。 30、三段论第一格的特殊规则是:(1)小前提必须是肯定判断、大前提必须是全称判断。 31、复合判断包括联言判断、选言判断、假言判断和负判断等形式。 32、“只有请外国人当教练,中国足球才能走向世界。”这一判断的负判断的等值判断为就算沒有请外国人当教练,中国足球也能走向世界。用符号表示为p∧ q。 33、“我班同学都是南方来的。因此,南方来的都是我班同学。”上述推理违背了换位法推理中前提中不周延的项,结论里也不得周延的规则。正确的推理应为我班同学都是南方来的。因此,有些南方来的是我班同学。 34、在充分条件的假言判断中,前件真则后件真,前件假则后件假。 35、“只有多喝水,才能减肥”。上述假言判断的负判断是并非只有多喝水,才能减肥,用符号表示为 p←q 。 36、根据概念外延之间重合情况,可以将概念间的关系分为全同关系、真包含关系、真包含于关系、交叉关系和全异关系。 37、“苹果就是长在树上的水果”,这一定义犯了定义过宽的规则,“文学可分为戏剧、散文和诗歌”,这一划分违反了划分不全的规则。 38、从关系判断的性质来看,“父母关心子女”属于非对称关系;“李白和杜甫是同时代人”属于对称关系。 三、图表题: 1、用欧拉图表示下列概念间的关系: A学生、B党员、C浙江籍学生、D大学生、E女学生、F三好学生。

逻辑学 习题参考答案

----一、填空: 1、形式逻辑是研究思维的形式及其规律的科学。 2、概念的内涵越多,则外延越小;内涵越少,则外延越大;这种关系叫反变关系。 3、概念的矛盾关系是指a、b两概念的外延没有任何部分重合,其外延之和等于其属概念的外延。如金属和非金属。 4、定义是揭示概念内涵的逻辑方法,划分是揭示概念外延的逻辑方法。 5、当O判断为真时,同素材的判断A 假;E真假不定;I 真假不定。 6、当O判断为假时,同素材的判断A真;E 假;I 真。 7、当A判断为真时,同素材的判断E 假;O为假;I 真。 8、当A判断为真时,同素材的判断E 假;O为假;I 真。 9、关系判断由关系者项、关系项和量项三部分组成。 10、在模态判断中,必然p和可能p之间是差等关系;必然非p与可能p之间是矛盾关系。 11、在“有S不是P”中,逻辑变项是S,P;逻辑常项是有……不是。 12、一个判断的主项周延,则这个判断是全称判断;一个判断的谓项周延,则这个判断是否定判断。 13、若p∨q为真,p为真,则q取值为真假不定;若q为真,则p的取值为真。 14、若一有效三段论的结论为全称肯定判断,则其大前提应为全称肯定判断,小前提应为全称肯定判断。 25、矛盾律的要求是:在同一思维过程中,对于具有上反对和矛盾关系的判断,不应该承认它们都是真的。 26、排中律的要求是:在同一思维过程中,对于具有下反对和矛盾关系的判断,不应该承认它们都是假的。 27、若一有效三段论,其小前提为特称否定判断,则其大前提应为全称肯定判断,结论应为特称否定判断。 28、若一有效三段论,其大前提为MIP,则其小前提应为MAS,结论应为SIP。 28、思维的逻辑规律包括同一律、矛盾律、排中律和充足理由律。 29若p→q为真,则当p为真时,q的取值为真;当p为假时,q的取值为可真可假。 30、三段论第一格的特殊规则是:(1)小前提必须是肯定判断、大前提必须是全称判断。 31、复合判断包括联言判断、选言判断、假言判断和负判断等形式。 32、“只有请外国人当教练,中国足球才能走向世界。”这一判断的负判断的等值判断为就 算沒有请外国人当教练,中国足球也能走向世界。用符号表示为p∧ q。(看不清负号在 哪) 33、“我班同学都是南方来的。因此,南方来的都是我班同学。”上述推理违背了换位法推理中前提中不周延的项,结论里也不得周延的规则。正确的推理应为我班同学都是南方来的。因此,有些南方来的是我班同学。 34、在充分条件的假言判断中,前件真则后件真,前件假则后件假。 35、“只有多喝水,才能减肥”。上述假言判断的负判断是并非只有多喝水,才能减肥,用符号表示为 p←q 。 36、根据概念外延之间重合情况,可以将概念间的关系分为全同关系、真包含关系、真包含于关系、交叉关系和全异关系。 37、“苹果就是长在树上的水果”,这一定义犯了定义过宽的规则,“文学可分为戏剧、散

大学逻辑学课后练习答案

大学逻辑学第三版姜全吉迟维恭 《形式逻辑》思维训练题(教材58页) 十、下列语句作为划分是否正确?为什么? 1、把句子分为主语、谓语、宾语、定语、状语、补语等。 答:这个语句作为划分不正确。这不是“划分”而是“分解”。因为,划分是把一个大类(属概念)分成几个小类(种概念),每个小类(种概念)都具有大类(属概念)的本质属性,而此处的“主语、谓语、宾语、定语、状语、补语”都不具有“句子”的本质属性。 2、民主革命有资产阶级领导的旧民主主义革命和无产阶级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 答:这个语句作为划分是正确的。因为分出来的子项“资产阶级领导的旧民主主义革命”、“无产阶级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外延之和与母项“民主革命”的外延相等。 3、商品可以分为优质商品、劣质商品、畅销商品、滞销商品等。 答:这个语句作为划分不正确,犯了“划分根据不一”、“子项相容”。因为:①“优质商品”和“劣质商品”是按商品的质量划分出来的;“畅销商品”和“滞销商品”是按商品的销售状况划分出来的;②“优质商品”、“劣质商品”分别与“畅销商品”、“滞销商品”存在着交叉关系。 4、这次公审的罪犯有工人、农民、干部、学生和高干子弟。 答:这个语句作为划分不正确,犯了“划分根据不一”、“子项相容”的逻辑错误。因为:①“工人、农民、干部、学生”是按人的社会身份来划分的,“高干子弟”是按家庭中儿女的父母担任国家机关高级领导职务来划分的;②“高干子弟”与“工人、农民、干部、学生”存在着交叉关系。 5、一望无际的田野上长满了棉花、花生和粮食作物。 答:这个语句作为划分不正确,混淆了概念的属种关系,犯了“越级划分”的逻辑错误。因为“棉花”是“经济作物”的种概念,“花生”是“油料作物”的种概念,与“粮食作物”并列的概念应该是“经济作物”和“油料作物”,而不是“棉花”、“花生”。 6、所有学校,包括大学和中学,都要开展素质教育。 答:这个语句作为划分不正确,犯了“子项未尽”的逻辑错误。因为“大学”和“中学”这两个分出来的子项的外延之和小于母项“所有学校”的外延。 7、市场分为国际市场、国内市场、农贸市场、资本主义市场、社会主义

逻辑学例题题目及答案

2014冬逻辑学作业( 一 ) (请注意:这是例题,只可参考巩固逻辑知识。-----袁乐) 分校专业姓名学号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 1.在“p并且q”中,逻辑变项是( p,q ),逻辑常项是( 并且 )。 2.任何逻辑形式都是由逻辑( 常项 )和逻辑( 变项 )两个部分组成的。 3.概念的两个逻辑特征是(内涵)和(外延)。 4.在“人是从猿演变来的的”中,“人”从集合概念与非集合概念的角度看,是( 集合 )概念。从普遍概念与单独概念的角度看,是( 普遍 )概念, 5.定义是揭示概念( 内涵 )的逻辑方法,划分是揭示概念( 外延 )的逻辑方法。 二、单项选择题(每题4分,共40分) ( B )1.“如果p那么q”与“只有p才q”这两个判断形式,它们含有( )。 A.相同的逻辑常项,相同的逻辑变项 B.相同的逻辑常项,不同的逻辑变项 C.不同的逻辑常项,相同的逻辑变项 D.不同的逻辑常项,不同的逻辑变项( C )2.“群众是真正的英雄”这一语句的“群众”属于( ) A. 负概念 B. 空概念 C.集合概念 D.非集合概念 ( C )3.“共青团员”这个概念可以概括为( ) A.工人 B. 劳动者 C.青年 D.共产党员 ( C )4.“连队”和“战士”两个概念外延之间的关系是( ) A.全同关系 B. 交叉关系 C.全异关系 D. 属种关系 ( D )5“所有的金属是导电体”这一判断中主项“金属”和谓项“导电体”两概念外延之间具有( )关系。 A.全同关系 B. 真包含于关系 C. 真包含关系 D.交叉关系( D )6.“大学生”这个概念可以概括为( ) A.共青团员 B. 北京大学的学生 C.女大学生 D.学生( D )7.下列属于正确划分的是( ) A.三段论分为大前提,小前提,结论 B. 关系判断分为关系项,关系者项,量项 C. 定义分为被定义项,定义项,定义联项 D.思维形式分为概念,判断,推理( D )8.“概念”可以概括为( ) A.判断 B. 语言 C.推理 D.思维形式 ( D )9.下列对概念的限制中正确的是( ) A.把“北京市”限制为“西城区” B.把“书籍”限制为“《普通逻辑学》 C.把“黄山”限制为“风景秀丽的黄山” D.把“数学家”限制为“陈景润” ( D )10.“郭沫若是著名的学者和作家”中”郭沫若”是( ) A.普遍概念 B.可以进行限制 C.与“作家”之间为真包含关系 D.可以进行概括 三、多项选择题(包括两个及两个以上的答案,每题4分,共20分) ( A、D )1.下列各组概念中具有交叉关系的是( ) A.“出口商品”和“自行车” B. “青年”和“共青团员” C. “超过18岁的人”和“不超过50岁的人”

逻辑学试题及答案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 1."只有年满十八周岁,他才有选举权"这个判断的逻辑形式是_________ 。其中,逻辑常项是_________ ,逻辑变项是_________ 。 2.若p取值为真,q取值为假,则"p或者q" 取值为。 3.根据性质判断的对当关系,如果SEP取值为真,则SAP取值为,SIP取值为,SOP取值为。 4.论证是由、和三个部分组成。 二、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1.概念外延间的交叉关系属于()关系。 A.即对称又传递 B. 对称但非传递 C.非对称但传递 D. 即非对称又非传递2.在性质判断中,决定判断形式的是()。 A.主项和谓项 B. 主项和量项 C. 谓项和联项 D. 量项和联项 3."正当防卫不是犯罪行为"这个判断的主、谓周延情况是()。 A. 主、谓项都周延 B. 主、谓项都不周延 C. 主项周延,谓项不周延 D.主项不周延,谓项周延4.运用换质法和换位法推理,由SEP可以推出()。 A. AS B. E C. E D. IS 5.与"并非有些贪污罪不是故意犯罪"等值的判断是()。 A.所有贪污罪都是故意犯罪 B. 所有贪污罪都不是故意犯罪 C. 有些贪污罪是故意犯罪 D. 有些贪污罪不是故意犯罪6."并非某甲或某乙有罪"等值的判断是()。 A. 某甲和某乙都有罪 B. 某甲和某乙都无罪 C. 某甲或某乙有罪 D. 某甲或某乙无罪 7.若"某甲必然不是凶手"为真,则()为真。 A. 某甲必然是凶手 B. 某甲可能是凶手 C. 某甲可能不是凶手 D. 某甲不必然不是凶手8.类比推理和不完全归纳推理的相同点是()。 A. 从个别到一般的推理 B. 从个别到个别的推理 C. 从一般到一般的推理 D. 或然性推理 9." 调查中发现,凡是普法教育搞得好的地区,刑事案件发案率都较低,凡是普法教育搞得不好的地区,刑事案件发案率都较高,由此可见,搞好普法教育是刑事案件发案率较低的原因。"这是求因果联系的()。 A.求同法 B.求异法 C. 求同求异并用法 D.共变法 10.在论证过程中,如果违反"论据的真实性不应依赖论题的真实性来论证"的规则,就会犯()的逻辑错误。 A.虚假论据 B.预期理由 C.循环论证 D.推不出 三、简答题(每小题7分,共42分) 1."犯罪分子是应受法律制裁的,这个被告应受法律制裁,所以,这个被告是犯罪分子。"这一推理属于何种推理?是否正确?为什么? 2. 运用对当关系或判断变形直接推理,从"所有正当防卫都不是违法行为"能否推出以下结论?为什么? (1)并非有的正当防卫是违法行为 (2)违法行为是非正当防卫 (3)有的非违法行为不是正当防卫 3."这个案件的凶手是甲或者乙,现已查明甲是这个案件的凶手,所以,乙不是这个案件的凶手。" 这一推理属于何种推理?是否正确?为什么? 4."如果甲是有罪的,则乙也是有罪的;现已认定乙是有罪的,所以,甲也是有罪的?quot; 这一推理属于何种推理?是否正确?为什么? 5."只有案发时甲在现场,甲才是凶手;现已认定甲不是凶手,所以,案发时甲不在现场。" 这一推理属于何种推理?是否正确?为什么? 6.同时断定"我们车间所有的产品是合格品"与"我们车间有的产品不是合格品"两个判断为真或为假,是否违反普通逻辑基本规律?若违反,则违反什么规律?为什么? 四、分析题(10分) 证明:三段论第一格"小前提必须是肯定判断"。 五、综合题(10分) 已知:(1)若甲和乙都参加律师考试,则丙不参加律师考试; (2)只有乙参加律师考试,丁才参加律师考试; (3)甲和丙都参加了律师考试; 问:乙和丁是否都参加了律师考试?请写出推导过程。 六、表解题(8分) 用真值表判定下列推理是否正确: 如果是法律专业的学生,就要学习逻辑学;黎明是法律专业的学生,所以,黎明要学习逻辑学。 其推理形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逻辑学试题

逻辑学试题 一、单项选择(每题2分,共10分): 1、从中学时期就训练好一种逻辑的头脑,以后无论学什么、做什么,都将受益无穷。这句话中“逻辑”一词的含义是()。 A、客观规律 B、思维规律 C、心理规律 D、语言规律 2、参加会议的人不都是干部。这句话可用符号表示为()。 A、SOP B、SEP C、SIP D、SAP 3、科学归纳推理的结论具有()。 A、有效性 B、必然性 C、非或然性 D、或然性 4、明天一定下雪。这句话表达了()命题。 A、假言命题 B、模态命题 C、性质命题 D、概率命题 5、已知“我单位有的干部不会开车”为真,则可推知下面()命题为真。 A、我单位所有所有干部都不会开车。 B、并非我单位有的干部会开车。 C、并非我单位所有干部都会开车。 D、并非我单位所有干部都不会开车。 二、双项选择(每题2分,共10分): 1、以非p为前提,若增补()或()为另一前提,可必然推出非q。 A、或者p或者非q B、当且仅当非q则p C、如果非p那么非q D、p并且q E、如果p那么q 2、在“北京是中国的首都”中,“北京”与“中国”之间是()()关系。 A、全异 B、真包含 C、相容 D、反对 E、真包含于 3、直接推理①┐(SIP)→S0P和②SOP→SIP的正确情况是()()。 A、都正确 B、不都正确 C、都不正确 D、①正确但②不正确 E、①不正确但②正确 4、以“并非甲队和乙队都获得了出线权”为一个前提,再加上()或()为另一个前提,就能进行正确的选言推理。 A、甲队获得了出线权 B、乙队获得了出线权 C、甲队和乙队都获得了出线权 D、甲队没有获得出线权 E、乙队没有获得出线权 5、随着近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逻辑科学产生了新的逻辑是()()。 A、辩证逻辑 B、形式逻辑 C、普通逻辑 D、传统逻辑 E、数理逻辑 三、多项选择(每题2分,共10分): 1、真值函项的类型有()()()()()。 A、重言式 B、矛盾式 C、赋值式 D、系统式 E、协调式 2、若┐p和q都取真值,那么()()()()()。

逻辑学各章练习题附答案

逻辑学各章练习题及答案 绪论 【堂上操练】 一、填空: 1.普通形式逻辑研究的对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抽象思维、形象思维和灵感思维三者中,普通形式逻辑研究的思维属于_____________。 3.思维的逻辑形式又叫____________,指具有不同思维内容的思维形式所共同具有的__________。 4.思维的形式结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符号系统。 5.思维形式结构中固定不变的部分叫___________,可以变化的部分叫__________。 二、指出下列命题的形式结构: 1.这个学生是三好学生。2.马克思主义不是教条,而是行动的指南。 3.这节课或者你来讲,或者我来讲。4.如果不努力学习,就很难取得好成绩。三、指出下列形式结构中的逻辑常项和逻辑变项: 1.所有S是P 2.p← q3.有S不是P 4.(p∧q)→r 【课后作业】 一、查阅词典,指出下列各句"逻辑"一词的含义: 1.正义终究战胜邪恶,这是社会发展的逻辑。 2."贫穷才是社会主义",这是什么逻辑? 3.普及逻辑是提高中华民族文化素质的一个重要方面。 4.我们要善于逻辑地思维和明确地表达思想。 5.虽说马克思没有留下"逻辑"(大写字母的),但他遗留下"资本论"的逻辑,应当充分地利用这种逻辑来解决当前的问题。① 6.任何脱离现实生活逻辑的文学作品都是没有生命力的。 7."社会主义不能搞市场经济",这一逻辑不能成立。 8.这几句话不合逻辑。 二、请用公式表示下列命题或推理,并指出哪些具有共同的逻辑形式? 1.只有坚持改革开放,中国才有出路。 2.白求恩同志是一个高尚的人。 3.所有科学理论都具有客观性,形式逻辑是科学理论,所以,形式逻辑具有客观性。4.除非你去请他,他才来。 5.某案犯逃跑要么从水路。要么从陆路,据查不是从水路,所以,某案犯是从陆路逃跑。 6.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 7.凡优秀的电影都具有感人的力量,《刘三姐》是优秀的电影,所以,《刘三姐》具有感人的力量。 8.搞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或者半途而废,或者坚持下去,不能半途而废,所以,只能坚持下去。 4.除非你去请他,他才来。 5.某案犯逃跑要么从水路。要么从陆路,据查不是从水路,所以,某案犯是从陆路逃跑。

法律逻辑学试题及答案

卷号:6122《法律逻辑学》试题(B卷)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 1、主项与谓项均周延的性质判断的逻辑形式是 SEP 、主项与谓项均不周延的性质判断的逻辑形式是SIP 。 2、如果一个归纳推理的前提是假的,则其结论一定是假 的。 3、根据不矛盾律,可以由一个判断真,推出与其具有矛盾关系或反对关系的判断假。 4、“如果某甲犯了杀人罪,则其应受法律制裁”这一判断的逻辑形式是如果P那么q或p→q ,其中逻辑常项是如果、那么,逻辑变项是 p、q 。 5、选言判断可分为相容选言判断、和不相容选言判断两种。 6、“如果毕业论文不及格,那么他就无法按时毕业。”这个判断的逻辑形式为p→q或如果p,那么q,其中,逻辑常项是如果、那么,逻辑变项是p和q。 7、某有效三段论的大前提为MOP.小前提应为MAS,结论应为SOP 。 8、任何概念都有两个逻辑特征,即(内涵)和(外延)。 9、一个充分条件假言判断,只有当前件真而后件 假时.它才是假的,在其它情况下,它都是真的。二、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1、在“杭州人是讲卫生的”这一判断中,“杭州人”是( A ) A、集合概念 B、非集合概念 C、负概念 D、单独概念 2、如果A、B两个判断不同真,可同假,则它们之间的关系是(C ) A、差等关系 B、矛盾关系 C、反对关系 D、下反对关系 3、正确进行充分条件假言直言推理,应当(C ) A、否定前件就是否定后件 B、否定后件不能否定前件 C、肯定前件就要肯定后件 D、肯定后件就能肯定前件 4、“所有的S是P”与“没有S是P”之间具有( A ) A、反对关系 B、矛盾关系 C、差等关系 D、下反对关系 5、同时否定SAP与SOP则( C ) A、违反同一律的要求 B、违反不矛盾律的要求 C、违反排中律的要求 D、不违反普通逻辑基本规律的要求 6、全称否定判断的负判断的等值判断是(B ) A、SAP B、SIP C、SOP D、SEP 7、当P假q假时,下列判断为真的是( C )

逻辑学习题集

逻辑学习题集 第一章绪论 思考题 1.普通逻辑的研究对象是什么? 2.学习逻辑学的意义何在? 第二章概念 练习 一、填空题 1.词项是反映思维对象_____的思维形式。 2.任何词项都有两个基本的逻辑特征:即_____和_____。 3.词项间的关系,是指词项在_____之间的关系。 4.词项内涵与外延间的反变关系是指,词项的内涵越_____则外延_____;词项的内涵越_____则外延越_____。 5. a、b两个词项。如果所有的a都是b,并且所有的b都是a,则a、b之间关系是_____。 6.给词项下定义最常用的方法叫______。 7.划分由三个要素构成,即_____、____和_____。 8.“虎”这一词项可以概括为_____,限制为_____。 9.概括是将一个_____词项推演到_____词项;限制是将一个_____词项推演到_____词项。 二、单项选择题 1.在“中国人是勤劳勇敢的”这一命题中“中国人”是()。 ① 集合词项②非集合词项 ③否定词项④属性词项。 2.词项与语词的关系是()。 ① 所有语词都表达词项 ② 所有语词都不表达词项 ③ 所有词项都要通过语词来表达 ④ 有的词项不通过语词来表达 3.如c词项是a、b两个词项的属词项,并且所有a不是b,a与b的外延之和等于c的外延,则a 与b之间的关系是()。 ① 交叉关系② 反对关系 ③ 矛盾关系④ 真包含于关系 4.在“有的逻辑学家是心理学家”这一命题中,“逻辑学家” 与“心理学家”在外延上具有()。 ① 全同关系② 全异关系 ③ 真包含关系④ 交叉关系 5.“历史上先后产生的国家有奴隶制国家、封建制国家、资本主义国家、社会主义国家。无论何种类型的国家,都是阶级专政的工具。”这里对“国家”这个词项是()来说明的。 ①仅从内涵方面②仅从外延方面 ③先从内涵再从外延④先从外延再从内涵 6.把“企业管理就是对企业进行管理”这句话作为定义,所犯的逻辑错误是()。 ① 定义过宽② 定义过窄 ③ 循环定义④ 同语反复 三、双项选择题

逻辑学选择题

二、单项选择题 1、“q p ∧”与“s r ∨”这两个命题形式含有 ( ) A 、相同的逻辑常项,相同的变项 B 、不同的逻辑常项,不同的变项 C 、不同的逻辑常项,相同的变项 D 、相同的逻辑常项,不同的变项 2、在下列语句中,在集合意义下使用语词“人”的是 ( ) A 、人是有思维能力的 B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 C 、人贵有自知之明 D 、人是世间万物中第一个可宝贵的 3、下列语句作为划分,正确的是 ( ) A 、战争分为常规战争和世界大战 B 、一年可以分为春、夏、秋、冬四季 C 、这个班的学生,除了七名女学生外,其余都是男生 D 、概念分为普遍概念、单独概念和正概念 4、正确表示 “中国”、“亚洲国家”、“发展中国家”三个概念外延间关系的图形是 ( ) A 、 B 、 C 、 D 5、当p 真、q ?也真时,下列为真的公式是 ( ) A 、q p ∧ B 、q p ∨ C 、q p → D 、q p ? 6、和“并非:这个商店的商品价廉物美”相等值的命题是 ( ) A 、这个商店的商品价不廉,物也不美 B 、这个商店的商品价廉但物不美 C 、这个商店的商品价不廉,或物不美 D 、这个商店的商品物美但价不廉 7、“出席会议的人有大学毕业的”与“出席会议的人有不是大学毕业的” ( ) A 、可同真,可同假 B 、不可同真,不可同假 C 、不可同真,可同假 D 、可同真,不可同假 8、以MAP 为大前提,SIM 为小前提的有效三段论推理,其结论是 ( ) A 、SAP B 、SEP C 、 SIP D 、SOP 9、同时肯定“所有的人都会犯错误”与“有的人不会犯错误”这两个命题会违反 ( ) A 、同一律 B 、矛盾律 C 、排中律 D 、充足理由律 10、如果一个证明的论据还要依靠论题来证明,那么该证明所犯的逻辑错误是 ( ) A 、论据虚假 B 、预期理由 C 、循环论证 D 、推不出 11、当必要条件假言判断假时,则它的肢判断真假情况是( ) (1)P 真q 假 (2)P 真q 真 (3)P 假q 真 (4)P 假q 假 12、同时否定SEP 和SOP,则( ) (1)违反同一律的要求 (2)违反不矛盾的要求 (3)违反排中律的要求 (4) 不违反普通逻辑基本规律的要求。

逻辑学练习题及参考答案

逻辑学练习题及参考答案 第一部分、练习题 一、单项选择题 1、思维的逻辑形式之间的区别,取决于( )。a.思维的内容 b.逻辑常项 c.变项 d.语言表达形式 2、“所有S是P”与“有的S不是P”( )。 a.逻辑常项相同变项不同b.逻辑常项不同变项相同c.逻辑常项与变项均相同 d.逻辑常项与变项均不同 3、“中国人是不怕死的,奈何以死惧之”中的“中国人”概念属于( )。 a.集合概念 b.非集合概念 c.普遍概念 d.负概念、。4、如果( ),那么有的a是b,并且有的a不是b。 a.a与b全异 b.a与b同一 c.a与b交叉 d.a真包含于b 5、“学生考试成绩分为优、良、中、及格、不及格,”和“学生补考成绩分为及格和不及格”这两个判断中,“及格”和“不及格”两个概念之间( )。 a.都是矛盾关系b.都是反对关系c.前者是矛盾关系,后者是反对关系d.前者是反对关系,后者是矛盾关系 6、将“母项”概括为“划分”,限制为“子项”,则( )。 a.概括和限制都对 b.概括和限制都错 c.概括对,限制错 d.概括错,限制对 7、如A为“《孔乙己》”,B为“《鲁迅全集》”,则A与B的外延关系为( )。 a.A真包含于B b.A与B相容 c.A与B全异 d.A与B交叉8、若用“Ds就是Dp”表示定义公式,则犯“定义过窄”的错误是指在外延上( )。a.Ds等于Dp b.Ds真包含于Dp c.Dp真包含Ds d.Ds真包含Dp 9、若A是划分的母项,则根据划分规则,A不可以是( )。 a.单独概念 b.普遍概念 c.正概念 d.负概念 10、在①“中国人是勤劳的”和②“小王是中国人”中,“中国人”( )。a.都是集合概念 b.都是非集合概念 c.在①中是集合概念,在②中是非集合概念 d.在①中是非集合概念,在②中是集合概念 11、“形式逻辑是研究思维的科学”把这句话作为定义,所犯的逻辑错误是( )。a.同语反复 b.循环定义 c.定义过宽 d.定义过窄12、在性质命题中,决定命题形式的是( )。 a.主项和谓项b.主项和量项c.联项和量项 d.谓项和量项 13、下列命题形式真假情况为三真二假的是( )。a.S A P b.S E P c.S I P d.S O P 14、当具有SIP形式的性质命题为真时,概念S与P之间一定是( )。 a.全同关系 b.属种关系 c.交叉关系 d.相容关系15、“没有S不是P与“S不都是P”这两个命题形式之间的关系是( )。 a.反对关系 b.矛盾关系 c.下反对关系 d.差等关系16、若两个性质命题变项都相同,而常项都不同,则这两个性质命题( )。 a.可同真,可同假 b.可同真,不同假 c.不同真,可同假 d.不同真,不同假

逻辑学试题大全

《逻辑学》模拟试题及参考答案(A) 一、填空题(请在每小题的空格中填上正确答案。错填、不填均无分。每小题2分,共20分) 、思维的形式结构由 和 构成。 2、表示对象不具有某种本质属性的概念,称为 。 3、由“q p ?→”为假,可知p 为 ,q 为 。 4、对一真值形式的判定,就是确定它属于 、 还是 。 5、直言命题的 和 通称为词项。 6、一个直言命题的谓项周延,其质是 。 7、如果把“新闻系毕业的学生不都当记者”整理成I 命题,则其谓项是 。 8、如果SOP 为假,则S 与P 的外延间具有 关系和 关系。 9、“地球磁场发生磁暴的周期性经常与太阳黑子的周期性一致。随着太阳上黑子数目的增加,磁暴的强烈程度也增高。 当太阳黑子数目减少时,磁暴的强烈程度也随之降低。所以,太阳黑子的出现可能是磁暴的原因。”这是运用了求 因果联系的逻辑方法中的 。 、证明是根据已知为 的命题,来确定某一命题 的思维形式。 二、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的答案,并 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不选均无分。每小题2分,共20分) 1、“”与“”这两个命题形式含有 ( ) A 、相同的逻辑常项,相同的变项 B 、不同的逻辑常项,不同的变项 C 、不同的逻辑常项,相同的变项 D 、相同的逻辑常项,不同的变项 2、在下列语句中,在集合意义下使用语词“人”的是 ( ) A 、人是有思维能力的 B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 C 、人贵有自知之明 D 、人是世间万物中第一个可宝贵的 3、下列语句作为划分,正确的是 ( ) A 、战争分为常规战争和世界大战 B 、一年可以分为春、夏、秋、冬四季 C 、这个班的学生,除了七名女学生外,其余都是男生 D 、概念分为普遍概念、单独概念和正概念 4、正确表示 “中国”、“亚洲国家”、“发展中国家”三个概念外延间关系的图形是 ( ) A 、 B 、 C 、 D 5、当p 真、q ?也真时,下列为真的公式是 ( ) A 、q p ∧ B 、q p ∨ C 、q p → D 、q p ? 6、和“并非:这个商店的商品价廉物美”相等值的命题是 ( ) A 、这个商店的商品价不廉,物也不美 B 、这个商店的商品价廉但物不美 C 、这个商店的商品价不廉,或物不美 D 、这个商店的商品物美但价不廉 7、“出席会议的人有大学毕业的”与“出席会议的人有不是大学毕业的” ( )

普通逻辑学课后答案 作者 关老健

1参考答案 【堂上操练】 一、填空: 1.思维形式思维基本规律简单逻辑方法2.抽象思维3.思维的形式结构 4.由逻辑常项和逻辑变项结合而成5.逻辑常项,逻辑变项 二、指出下列命题的形式结构: 1.这个S是P2.非p,但q3.或p,或q 4.如果非p,那么,非q 三、指出下列形式结构中的逻辑常项和逻辑变项: 1.逻辑常项:所有,是。逻辑变项:S,P 2.逻辑常项:←,。逻辑变项:p,q 3.逻辑常项:有,不是。逻辑变项:S,P 4.逻辑常项:∧,→ 逻辑变项:p,q,r 2【堂上操练】 一、填空: 1.反映事物本质属性2.内涵,外延3.反变 4.全同,真包含于,真包含,交叉,全异,矛盾,反对 5.定义,划分,限制,概括6.从属7.属加种差法 8.二分法9.确定性 二、指出下列概念是单独概念还是普遍概念 1.单独概念2.单独概念3.单独概念4.普遍概念5.普遍概念 6.单独概念7.普遍概念8.单独概念9.普遍概念10.普遍概念 三、指出下列加横线概念是集合概念还是非集合概念: 1.集合概念2.非集合概念3.集合概念,非集合概念4.非集合概念,集合概念 四、指出下列概念是正概念还是负概念 1.正概念2.正概念3.正概念4.负概念 五、指出下列各题加横线概念之间有什么关系?并用图形表示出来: 1.句子(A),短语(B),词(C),单句(D),复句(E) 2.他(A),教师(B),文学(C),小说(D),作家(E)

3.营业性舞厅(A),人(B),场所(C),成年人(D),标志(E),未成年人(F) 4.共同犯罪(A),二人以上共同故意犯罪(B) 六、下列限制是否正确?为什么? 1.不正确,因为"森林"与"树"不具有从属关系。 "森林"是集合概念,"树"是非集合概念。 2.不正确,因为"概念"与"概念的内涵"不具有从属关系,而是整体与部分的关系。 3.不正确,因为"欧洲"与"法国"不具有从属关系。 "法国"是"欧洲"的一部分。 4.正确,因为"颜色"是"红色"的属概念。 "红色"是"颜色"的种概念。 5.不正确,因为"犯罪"与"杀人罪"不具有从属关系。 "杀人罪"是罪名,"犯罪"是行为。 七、下列概括是否正确?为什么? 1.不正确,因为"等边三角形"与"等角三角形"是全同关系。 2.不正确,因?quot;广东省"与"中国"是部分与整体的关系,不具有从属关系(真包含于)关系。 3.正确,因为"概念"与"思维形式"具有从属关系。 4.不正确,因为"党员"与"干部"是交叉关系。 5.正确,因为"天安门"属于"单独概念",具有从属关系。 八、指出下列定义违反了什么规则?犯什么逻辑错误?? 1.违反"定义必须相称"规则,犯"定义过宽"的逻辑错误。 2.违反"定义不能循环"的规则,犯"同语反复"的逻辑错误。 3.违反"定义必须相称"规则,犯"定义过窄"的逻辑错误。 4.违反"定义项不能循环"的规则,犯"同语反复"的逻辑错误。 5.违反"定义应清楚确切"的规则,犯"比喻定义"的逻辑错误。

《逻辑学》模拟试题及答案

页脚内容1 《逻辑学》模拟试题及参考答案(A) 一、填空题(请在每小题的空格中填上正确答案。错填、不 填均无分。每小题2分,共20分) 1、思维的形式结构由 逻辑常量 和 逻辑变量 构成。 2、表示对象不具有某种本质属性的概念,称为 负概念 。 3、由“q p ?→”为假,可知p 为 真 ,q 为 真 。 4、对一真值形式的判定,就是确定它属于 重言式 、 矛盾式 还是 非重言的可真式 。 5、直言命题的 主项 和 谓项 通称为词项。 6、一个直言命题的谓项周延,其质是 否定式 。 7、如果把“新闻系毕业的学生不都当记者”整理成I 命题,则其谓项是 不当记者的 。 8、如果SOP 为假,则S 与P 的外延间具有 全同 关系和 真包含于 关系。

页脚内容2 9、“地球磁场发生磁暴的周期性经常与太阳黑子的周期性一致。随着太阳上黑子数目的 增加,磁暴的强烈程度也增高。当太阳黑子数目减少时,磁暴的强烈程度也随之降低。所以,太阳黑子的出现可能是磁暴的原因。”这是运用了求因果联系的逻辑方法中的 共变法 。 10、证明是根据已知为真 的命题,来确定某一命题 真实性 的思维形式。 二、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 的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不选均 无分。每小题2分,共20分) 1、“q p ∧”与“s r ∨”这两个命题形式含有 (b ) A 、相同的逻辑常项,相同的变项 B 、不同的逻辑常项,不同的变项 C 、不同的逻辑常项,相同的变项 D 、相同的逻辑常项,不同的变项 2、在下列语句中,在集合意义下 使用语词“人”的是 ( d ) A 、人是有思维能力的 B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 C 、人贵有自知之明 D 、人是世间万物中第一个可宝贵的 3、下列语句作为划分,正确的是 ( c ) A 、战争分为常规战争和世界大战 B 、一年可以分为春、夏、秋、冬四季 C 、这个班的学生,除了七名女学生外,其余都是男生 D 、概念分为普遍概念、单独概念和正概念

逻辑学课后习题答案

第一章绪论(P6) 一、 1.逻辑学得研究对象就是思维得形式结构及其规律,逻辑学就是研究思维形式结构及其规律得科学。 2.思维形式结构就是思维内容得存在方式、联系方式。逻辑常项就是思维形式结构中得不变部分,它决定思维得逻辑内容。逻辑变项就是思维形式结构中得可变部分,它容纳思维得具体内容。如“所有S就是P”这一全称肯定命题得思维形式结构,其中“所有……就是……”就是逻辑常项,表明该命题具有“全称肯定”得逻辑内容。“S”、“P”就是逻辑变项(词项变项),代入不同具体词项,表达不同得具体思维内容,并有真假。又如“如果P,那么Q”这一充分条件假言命题得思维形式结构,其中“如果……那么……”就是逻辑常项,表明该命题具有蕴涵式得逻辑内容,即前件真则后件真(“有之必然”),并非前件真而后件假(并非“有之而不然”)。“P、Q”就是逻辑变项(命题变项),代入不同得具体命题,表达不同得具体思维内容,并有真假。 3.对思维形式结构得代入,就是指用具体得词项或命题替换思维形式结构中得逻辑变项,因而使思维形式结构成为有内容得具体思想,并具有真假值。如用具体得词项“杨树”与“落叶乔木”,分别替换“所有S就是P”这一全称肯定命题得思维形式结构中得逻辑变项“S”与“P”,因而使思维形式结构成为有内容得具体思想“所有杨树就是落叶乔木”,并具有真值。又如用具体得命题“过度砍伐森林”与“会破坏生态平衡”,分别替换“如果P,那么Q”这一充分条件假言命题得思维形式结构中得逻辑变项“P”与“Q”,因而使思维形式结构成为有内容得具体思想“如果过度砍伐森林,那么会破坏生态平衡”,并具有真值。 4.现代逻辑从形式上定义与说明逻辑规律。如命题逻辑中得逻辑规律就就是重言式(一真值形式在命题变项得任意一组赋值下都真),谓词逻辑中得逻辑。规律就就是普遍有效式(指一命题形式在任一解释下都得到一个真命题)①,传统逻辑主要从内容、作用上定义与说明逻辑规律。逻辑规律有特殊与一般之分。如定义、划分得规则,就是特殊得逻辑规律,作用于定义、划分得特殊范围。同一律、矛盾律、排中律与充足理由律,就是一般得、基本得逻辑规律,概括正确思维形式结构得基本性质与联系,普遍作用于各类思维形式结构,支配各类思维形式结构得特殊规律(规则),对思维具有强制得规范与约束作用,保证思维得确定性、一贯性、明确性与论证性。违反这些规律,会发生逻辑谬误。 5.逻辑矛盾,就是指一类思维形式结构,在任意代入下都表达虚假得思想内容。如“有S不就是S”、“P并且非P”。命题逻辑中得矛盾式,指一真值形式在命题变项得任意一组赋值下都假。谓词逻辑中得矛盾式(不可满足式),指一命题形式在任一解释下都不能得到一个真命题。模态逻辑中得矛盾式(不可满足式),指一模态公式在任意模型得任一可能世界上都假。逻辑矛盾又叫自相矛盾。狭义得逻辑矛盾指同时肯定一对互相矛盾得命题(如“这就是牛,并且这不就是牛”)。广义得逻辑矛盾还包括同时肯定一对互相反对得命题(如“这就是牛,并且这就是马”),因为同时肯定一对互相反对得命题,相当于同时肯定两对互相矛盾得命题(如“这就是牛,并且这不就是牛”与“这就是马,并且这不就是马”)。

普通逻辑_课后答案(符号和课本一样哦!)

《普通逻辑》练习题参考答案 第一章引论 一、指出下列各段文字中“逻辑”一词的含义: 1.答:指思维的规律、规则。 2.答:指逻辑学。 3. 答:“逻辑修养”指把握、运用逻辑知识的能力,或在逻辑学上的造诣。显然,这里的“逻辑”一词,指的是逻辑学。 4.答:指客观事物发展的规律。 5.答:“不可战胜的逻辑力量”一词用来形容思维清晰,论证严密,具有很强的说服力和感染力。在这里,“逻辑”一词指思维的规律、规则。 6.答:指某种特殊的立场、观点或看问题的方法。 7.答:“马克思没有遗留下‘逻辑’(大写字母的)”,意指马克思没有写过逻辑学的专门著作,这里的“逻辑”显然是指逻辑学;“但他遗留下《资本论》的逻辑”,意指马克思留下了体现在《资本论》中的逻辑思想,这里的“逻辑”指的是思维的规律、规则。 8.答:指逻辑学。 二、指出下列各段文字中具有共同逻辑形式的命题或推理,并用公式表示之。 答:①1、10两段是具有共同逻辑形式的推理,用公式可表示为“所有M是P;所有S 是M;所以,所有S是P。” ②2、4两段是具有共同逻辑形式的命题,用公式可表示为:“如果p,那么q。” ③3、11两段是具有共同逻辑形式的命题,用公式可表示为:“只有p,才q。” ④5、12两段是具有共同逻辑形式的命题;用公式可表示为:“p,并且q,而且r。” ⑤6、8两段是具有共同逻辑形式的命题,用公式可表示为:“或者p,或者q。” ⑥7、9两段是具有共同逻辑形式的推理,用公式可表示为:“如果p,那么q;p;所以,q。” 第二章复合命题及其推理 一、下列语句是否表达命题?为什么? 1.答:不表达命题,因为它只是提出疑问,没有对事物情况做出反映。 2.答:表达命题,因为它用一个反诘疑问句,表达了对事物情况的反映,即“没有耕耘是不会有收获的。” 3.答:不表达命题,它只表达一种良好的祝愿,并未对事物情况做出反映。 4.答:表达命题,它用一个反诘疑问句,表达了对事物情况的反映。 5.答:表达命题,它用一个反诘疑问句,表达了“要想加罪于人,就不愁找不到借口”的命题。 6. 答:表达命题。虽然它使用的是感叹句,但反映还是十分明确的。 7. 答:不表达命题。 8.答:不表达命题。 9.答:不表达命题。 10.答:表达命题。 二、下列命题各属何种选言命题? 1.答:不相容的选言命题。在自然语言中,“或者……或者……或者”这个逻辑联结词是有歧义的。在某种语境中,它可以用来作为相容选言命题的联结词;在另一种语境中,它也可能用来作为不相容选言命题的联结词。在这个命题中,根据它的语境,它作为不相容选言命题的逻辑联结词。因为这个命题的三个选言肢实际反映了三种可能:第一种可能是这些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