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蒙古民俗文化简介

蒙古民俗文化简介

蒙古民俗文化简介

蒙古民俗文化是草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丰富的传统和独特的生活方式。其特点包括:

1. 游牧传统:蒙古族人民继承了古代东胡、鲜卑、室韦等民族的文化传统和习俗,形成了以游牧为主要生活方式的文化特征。

2. 草原文化:作为草原文化的主体,蒙古文化在历史上融合了狩猎文化和农耕文化的元素,形成了独特的综合型文化形态。

3. 语言和历史:蒙古族使用蒙语,有着悠久的历史,元朝时期曾统一中国并创造了中国历史上最大的版图。

4. 传统节日:蒙古族有自己的传统节日,如那达慕大会,这是一项集体育比赛、民族文化展示和社交活动于一体的盛会。

5. 服饰和饮食:蒙古族的传统服饰以蒙古袍为主,饮食方面以肉类和乳制品为主,如手扒肉、酥油茶等。

6. 艺术和舞蹈:蒙古族的舞蹈充满活力,以马头琴演奏和长调歌曲为代表,体现了蒙古族豪迈的性格和对自然的热爱。

7. 家庭和社会习俗:蒙古族社会强调尊老爱幼,有着严格的祝寿习俗和葬礼习俗,以及对待客人的特定礼节。

8. 禁忌和忌讳:蒙古族在日常生活中有许多禁忌和忌讳,如做客时的忌讳,以及对某些数字的特殊看法。

蒙古民俗文化不仅是中华文明多元内在气质的重要体现,也是中

国当代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随着时代的发展,蒙古文化在保留传统的同时,也在不断吸收现代元素,呈现出繁荣的局面。

蒙古民俗

1、民俗是民间的风俗习惯,是一个国家、地区或民族中广大民众所创造和传承的文化现象。民俗起源于人类社会群体生活的需要,在特定的民族、时代和地域中不断形成、扩补和演变,为民众的日常生活服务。民俗一旦形成,就成为规范人们的行为、语言和心理的一种基本力量,同时也是民众习得、传承和积累文化创造成果的一种重要方式。 2、民俗学是研究民间风俗习惯的一门科学。它的主要任务,是以科学的态度,对历史与当代的民俗事象,进行调查、搜集、整理、描述、分析和论证,探求它的本质结构、特点与社会功能,揭示其发生、发展、传承、演变、消亡的规律,为人类社会的健康发展服务。民俗学是一门帮助人们认识历史与文化、改造现实社会生活的人文科学。 3.(基本特征)民俗的社会性和集体性、民俗有地域性和民族性、民俗的传承性和传播性、民俗的类型性和模式性、民俗的稳定性与变异性、民俗的丰富性和多样性 4、(基本功能)民俗的规范功能、民俗的实用功能、民俗的教育功能、民俗的凝聚功能、民俗的娱乐功能、民俗的审美功能 5、(语言文字)世界范围内的蒙古族历史上曾经广泛使用过回纥蒙古文,八思巴蒙古文、托忒蒙古文、新蒙古文等四种文字、蒙古语是古老的民族语言之一。属于阿尔泰语系蒙古语族语言,分布在中国、蒙古国、俄罗斯3个国家。蒙古文是蒙古族通用的一种拼音文字,蒙古文是在回纥文字母的基础上,于12世纪末或1世纪初创造。现在所发现最早的回纥蒙古文文献是1225年《成吉思汗石》碑铭(即也松格碑铭)。蒙古文竖写,从上到下,行款从左到右。蒙古文有31一个字母,7个元音,24个辅音字母。这些字母除个别的不出现在词首外,其余的在词首、词中、词末均有三种不同的变体。 6、蒙古族饮食的基本特点:重视饮食的新鲜、重视饮品、重视提炼食物的精华、讲究适量饮食、分餐式就餐 7、饮食礼俗:所谓萨察礼,是指食用饮食品之前敬献天地祖先的一种礼俗。蒙古人认为一切饮食都是天地祖先对人类的恩赐,所以每个人在享用饮食品之前必须进行萨察礼。表示自己的感恩之情。所谓迷拉礼,是把饮食品的德吉,敬献给世间一切美好事物的开端,以此表达衷心祝福的礼俗。迷拉礼都由德高望重的长

内蒙古传统风俗

内蒙古传统风俗 内蒙古是我国的一个自治区,是草原文化的发源地之一,拥有丰富多样的传统风俗。这些风俗代表了内蒙古人民的独特文化和生活方式,也是他们对大自然的热爱和敬畏之情的体现。 一、牧民生活与草原文化 内蒙古地广人稀,以畜牧业为主要经济支柱。牧民们过着与大自然紧密相连的生活,他们居住在蒙古包里,以牧马为生。每年夏天,当草原上鲜嫩的青草长满大地时,牧民们便会迁徙到新的牧场,这被称为“放牧”。在放牧的过程中,他们会借助马匹的力量,带领群牛、羊在广袤的草原上放牧,享受着自然的宁静和美丽。 二、马头琴与长调 马头琴是内蒙古传统乐器,它是由马头形状的琴身和马尾巴形状的琴弓组成。马头琴是内蒙古民族音乐的代表,它能够表达出草原上的壮丽和神秘。而长调则是内蒙古传统音乐的一种演唱方式,通常由一位歌手用悠扬的嗓音演唱,歌曲内容多以赞美大自然和表达对草原生活的热爱为主题。 三、那达慕大会 那达慕大会是内蒙古传统的体育盛会,也是蒙古族人民最重要的节日之一。每年夏天,来自各地的蒙古族人民齐聚一堂,在草原上举行各种传统体育项目的比赛,如马球、摔跤、射箭等。那达慕大会

不仅是一场盛大的体育竞技,更是展示蒙古族传统文化和草原生活的平台。 四、蒙古包与奶茶 蒙古包是内蒙古传统的居住方式,它是由木质骨架和羊毛毡覆盖而成,形状呈圆顶状。蒙古包内部宽敞而舒适,能够抵御寒冷的冬季和炎热的夏季。在蒙古包里,人们可以感受到宁静和温暖,这也是内蒙古人民对大自然的敬畏之情的一种表达。 奶茶是内蒙古人民的传统饮品,它由牛奶、茶叶和盐混合而成,口感浓郁香甜。在寒冷的冬季和炎热的夏季,喝一杯热腾腾的奶茶不仅可以温暖身体,还能够给人带来一种宁静和舒适的感觉。 五、蒙古族服饰与脚镣舞 蒙古族是内蒙古的主要民族之一,他们有着独特的服饰文化。男性通常穿着长袍、长裤和高筒靴,头戴蓝色斗笠。女性则穿着五颜六色的长袍、长裙和彩色头巾,手持手绢,脚踏绣花鞋。蒙古族服饰的颜色鲜艳多样,体现了蒙古族人民对生活的热爱和追求。 脚镣舞是蒙古族人民喜爱的舞蹈形式之一,它源自于牧民们在放牧时的生活场景。舞者们身着传统服饰,脚上绑着铁链,跳跃起舞,舞姿优美动人。脚镣舞不仅展示了蒙古族人民的勇敢和自由,同时也是对草原生活的热爱和赞美。 六、火锅与烤全羊

蒙古的民俗

蒙古的民俗 1. 引言 蒙古是一个拥有悠久历史和独特文化的国家,民俗是蒙古人民生活中重要的一部分。蒙古的民俗包括了各种传统习俗、节日庆典、民间艺术等,反映了蒙古人民的生活方式、价值观念和信仰体系。本文将全面介绍蒙古的民俗,包括蒙古族的传统婚礼、节日庆典、民间艺术等内容。 2. 蒙古族的传统婚礼 蒙古族的传统婚礼是蒙古民俗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体现了蒙古人民对婚姻的重视和对家庭的承诺。蒙古族的传统婚礼通常包括以下环节: 2.1 婚前准备 在蒙古族的传统婚礼中,婚前准备是非常重要的环节。准备婚礼的工作通常由女方家族负责,包括选定婚期、准备嫁妆、布置婚房等。同时,男方家族也会为婚礼做准备,包括准备聘礼、选定婚车等。 2.2 迎亲仪式 迎亲仪式是蒙古族传统婚礼的重要环节之一。在婚礼当天,新郎和新娘分别由各自的家族成员陪同,穿着传统的蒙古服饰,前往对方家中。迎亲的过程中,男方家族会准备马匹和马车,以示尊重和热情款待。 2.3 请红 请红是蒙古族传统婚礼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它代表了新娘正式进入新家的意义。请红的仪式通常在新郎家中进行,由新娘家族的成员带领新娘入场,同时进行传统的祝福和祈福仪式。 2.4 婚礼宴席 婚礼宴席是蒙古族传统婚礼的重要环节之一,它是新郎和新娘向亲友们宣告婚姻的正式场合。婚礼宴席上,新郎和新娘会向亲友敬酒,并进行传统的祝福仪式。同时,宴席上还会有丰盛的美食和精彩的表演,以庆祝这一特殊的时刻。 3. 蒙古的节日庆典 蒙古的节日庆典是蒙古民俗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反映了蒙古人民的信仰和生活方式。蒙古的节日庆典通常包括以下几个重要节日:

3.1 那达慕大会 那达慕大会是蒙古族最重要的节日之一,也是蒙古自治区的传统节日。那达慕大会通常在每年的七月至八月举行,吸引了来自蒙古族各地的人们参加。在那达慕大会上,人们会进行各种传统的体育竞技活动,如赛马、摔跤等,并举行各种文艺演出和民间艺术表演。 3.2 白色月光节 白色月光节是蒙古族传统的农耕节日,通常在每年的农历六月举行。在白色月光节上,人们会进行祭祀仪式,以祈求丰收和幸福。同时,人们还会举行各种传统的游戏和表演,如打马球、蒙古舞等。 3.3 春节 春节是蒙古族的传统节日之一,它是蒙古族人民庆祝新年的重要方式。在春节期间,人们会进行祭祀仪式,拜祭祖先和神灵,同时还会进行各种庆祝活动,如舞狮、放鞭炮等。 4. 蒙古的民间艺术 蒙古的民间艺术是蒙古民俗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包括了蒙古族的音乐、舞蹈、绘画等各种艺术形式。蒙古的民间艺术通常具有独特的风格和特色,反映了蒙古人民的生活和文化。 4.1 蒙古族音乐 蒙古族音乐是蒙古的重要艺术形式之一,它以独特的音调和节奏闻名。蒙古族的音乐通常使用马头琴、呼麦等乐器,歌曲内容多与草原、马匹、英雄等相关。 4.2 蒙古族舞蹈 蒙古族舞蹈是蒙古的传统艺术形式之一,它以独特的舞姿和舞步吸引了众多观众。蒙古族的舞蹈通常表现了草原、牧民生活等主题,舞者们通过舞蹈展示了蒙古族人民的精神风貌和生活情感。 4.3 蒙古族绘画 蒙古族绘画是蒙古的传统艺术形式之一,它以独特的线条和色彩表现了蒙古族的文化和生活。蒙古族的绘画通常以马匹、草原、牧民等为主题,通过绘画展示了蒙古族人民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 5. 结论 蒙古的民俗是蒙古人民生活中重要的一部分,它体现了蒙古人民的生活方式、价值观念和信仰体系。蒙古的民俗包括了各种传统习俗、节日庆典、民间艺术等,它们

蒙古族的节日习俗

蒙古族始源于古代望建河(今额尔古纳河)东岸一带。13世纪初,以成吉思汗为首的蒙古部统一了蒙古地区诸部,逐渐形成了一个新的民族共同体。蒙古族人民世居草原,以畜牧为生计。过着“逐水草而居”的游牧生活,尽管这种生存方式在现代社会被弱化,但仍然被视作蒙古族的标志。 蒙古族的传统节日主要有:蒙古族新年(春节)、那达慕大会、敖包节、祖鲁节、麦德尔节、打鬃节、马奶节等等。 那达慕(农历六月二十四日) “那达慕”大会是蒙古族历史悠久的传统节日,在蒙古族人民物质生活中占有重要地位。每年七、八月牲畜肥壮的季节举行“那达慕”大会。这是人们为了庆祝丰收而举行的文体娱乐大会。 “那达慕”,蒙语的意思是娱乐或游戏。“那达慕”大会上有惊险动人的赛马、摔跤,令人赞赏的射箭,有争强斗胜的棋艺,有引人入胜的歌舞。大会召开前,男女老少乘车骑马,穿着节日的盛装,不顾路途遥远,都来参加比赛和参观。大会第一项一般是摔跤比赛,摔跤手脚登高筒马靴,下身穿宽大的绸缎摔跤

裤,上身穿“昭得格”(一种皮革制的坎肩),在脖颈上围有五彩缤纷的饰物“江戈”,仿古代骑士跨着大步,绕场一周。赛马也是大会上重要的活动之一。比赛开始,骑手们一字排开,个个扎着彩色腰带,头缠彩巾,洋溢着青春的活力。赛马的起点和终点插着各种鲜艳的彩旗,只等号角长鸣,骑手们便纷纷飞身上鞍,扬鞭策马,一时红巾飞舞,如箭矢齐发。先到达终点者,成为草原上最受人赞誉的健儿。射箭比赛也吸引着众多牧民。技艺高超者可百发百中,赢得观众的阵阵喝彩。“那达慕”大会又是农牧物资交易会。除了工业和农副产品外,还有具有民族特色的饮食,如牛羊肉及其熏干制品、奶酪、奶干、奶油、奶疙瘩、奶豆腐、酸奶。 马奶节(农历八月末) 马奶节是蒙古族的传统节日,主要以喝马奶酒为主。流行于内蒙古锡林郭勒盟和鄂尔多斯的部分牧区。通常在农历八月下旬举行,日期不固定,为期一天。为欢庆丰收,彼此祝福,除准备足够的马奶酒外,还以“手扒肉”款待宾客,并举行赛马活动、请民间歌手演唱祝词、向老蒙医献礼等。据传,那达慕盛会即源于此。

内蒙古的传统风俗

内蒙古的传统风俗 内蒙古是中国的一个自治区,位于中国北方。内蒙古拥有丰富的传统风俗文化,代代相传,深受当地人民喜爱。下面将为大家介绍一些内蒙古的传统风俗。 一、蒙古包 蒙古包是内蒙古传统的居住建筑,也是蒙古族人民的象征。蒙古包是由木框架和毡子构成的,外形呈圆锥形。内蒙古的草原上到处可见蒙古包,它不仅是人们居住的地方,更是家人团聚的象征。在蒙古包里,人们可以享受到温暖和舒适,感受到家庭的温暖和快乐。二、马术表演 内蒙古是马背上的民族,马术在这里有着深厚的传统和文化内涵。每年的七月,内蒙古都会举办盛大的马术表演活动。在这个节日里,人们可以欣赏到各种精彩的马术表演,如赛马、马球等。这些表演不仅展示了内蒙古人民的马术技巧,也体现了他们对马的热爱和崇尚。 三、蒙古族服饰 蒙古族是内蒙古的主要民族之一,他们有着独特的服饰文化。蒙古族的传统服饰以蓝色和白色为主色调,采用宽松的设计,适合驰骋草原。男性通常穿着长袍和宽松的裤子,女性则穿着宽松的袍子和裙子。蒙古族的服饰不仅体现了他们的民族特色,也展示了他们对自然的热爱和敬畏。

四、蒙古族的舞蹈 蒙古族的舞蹈是内蒙古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蒙古族的舞蹈通常以骑马和放风筝为主题,舞姿优美、独特。蒙古族的舞蹈展示了他们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热情,也体现了他们对家乡的深情厚意。 五、奶茶 内蒙古的奶茶是当地人民日常生活中重要的饮品。奶茶的制作方法独特,首先将茶叶煮沸,然后加入牛奶和盐,最后搅拌均匀即可。奶茶不仅具有浓郁的香味,还有丰富的营养成分,被当地人民视为珍贵的礼物。 六、民间音乐 内蒙古的民间音乐丰富多样,以马头琴和蒙古大鼓为代表。马头琴是蒙古族的传统乐器,它发出悠扬的音乐,能够让人们感受到草原的宁静和祥和。蒙古大鼓则是内蒙古的传统乐器,它的声音雄壮激昂,能够让人们感受到草原的豪迈和热情。 七、草原婚礼 内蒙古的草原婚礼是当地人民重要的传统习俗之一。新娘和新郎穿着传统的蒙古族服饰,在草原上举行婚礼。婚礼上,新人和亲友们一起跳起欢快的舞蹈,祝福他们新婚快乐。草原婚礼不仅展示了内蒙古人民对生活的热爱和对家庭的珍视,也体现了他们对幸福生活

蒙古族的习俗

蒙古族的习俗 1、成吉思汗的诞生日 蒙古国国家大呼拉尔根据国际蒙古学研究成果规定,成吉思汗的诞生日为每年冬季首 月初一日,同时决定成吉思汗的诞生日为“蒙古自豪日”。以此推算今年的公历11月08 日为成吉思汗诞辰周年。 2、查干萨日 查干萨日,在汉语中译为白色的月,又叫做“白节”。在每年农历春节前后,草原上 都要举行祭火、祝寿、拜年等活动来庆祝新一年的开始,这便是蒙古族的春节——“查干 萨日”。时间为农历十二月二十三日至正月。 3、祖鲁节 祖鲁节也叫点灯节,每年农历十月二十五日举行。又称降生节和静,是一种小规模的 宗教节日。黄昏时,全家人围坐在一起,人们将灯点燃后,从左到右转三圈然后洒酒祭天、磕头拜佛,祈求佛爷保佑长寿、平安。也象征着世界永远光明,人们长命百岁。 4、那达慕大会 每年农历6月初四开始的为期5天的那达慕,是蒙古族人民的盛会。那达慕大会的内 容主要有摔跤、赛马、射箭、套马、下蒙古棋等民族传统项目,有的地方还有田径、拔河、篮球等体育项目。 “那达慕”大会就是蒙古族历史悠久的.传统节日,在蒙古族人民物质生活中占据关 键地位。每年七、八月牲畜魁伟的季节举办“那达慕”大会。这就是人们为了欢庆大丰收 而举办的文体娱乐大会。“那达慕”,蒙语的意思就是娱乐或游戏。 5、祭火 祭火,就是蒙古族的一种古老传统习俗。在游牧民族漫长的历史进程中,学会采用火 很大的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蒙古人也逐渐已经开始敬仰火神,指出炉灶就是火神所在地,就是家道或家族兴旺的寓意,就是神圣不可侵害的神明,因而平时蒙古包和房屋里的炉灶、火盆和篝火堆上等都不可以冒犯,每年的腊月二十三(部分地区就是腊月二十四)为蒙古族、达斡尔、鄂温克、鄂伦春等民族传统的祭火节。 6、祭敖包 每年的农历五月十三内蒙古各地都存有敖包祭拜,祷告草原风调雨顺、百业昌盛、人 畜兴旺。人们通过这种方式发扬着古老的祭拜文化。

蒙古族的风俗和节日

蒙古族的风俗和节日 蒙古族是中国民族大家庭中的一员,有着悠久的历史沿革和众多的独特的文化传统。 由于历史久远,受到自然环境、宗教信仰、政治经济等因素的影响,形成了蒙古族具有独 特风俗和历史上曾因社会环境而产生过程中被保留住的典型节日文化。 蒙古族有着多样的风俗,如图腾崇拜、纹饰作品绘制、家庭聚会及游戏等。在宗教方面,蒙古族的宗教信仰是藏传佛教,有“犬神”、“牛神”、“老爷爷”、“贤良淑德” 认为,牛犊象征贤良,犬犊象征慎重,老爷爷是蒙古民族的独家神。因此,蒙古族十分重 视对神的尊敬和崇拜,对家庭祖先的敬仰,并与上天联系,求祈福。 当蒙古族是在节日方面,例如“羊年”、“洪祝节”、“马帮节”、“青龙节”等, 都是蒙古族特有的传统节日,大家一起聚会祝贺,并庆祝在这个神圣的节日里的快乐。其中,“羊年”节日最受欢迎:一年一度的“羊年”节日,被蒙古族称作“开路节”,意味 着新一年的开始,表达了对新生活希望和祝福。洪祝节是蒙古族的劳动节,这个节日每逢 每年三月中下旬,当地宗教信仰要求每个人不要违背道德,而要紧跟宗教信仰,只有这样 才能换取上天的保佑和庇护,保证一年的富饶。 马帮节则是蒙古族进行户外活动的节日,当今马帮节的特点是拉绳系列的比赛活动, 比如马帮野赛、白拉大事、马杆拉力等,从中可以看出蒙古族牛马文化的精髓所在。还有,就是每年的青龙节了,不仅在蒙古族境内传播广泛,在内蒙古地区其他民族也有相应的传 统节日文化,垒晕尼维拉区也有这样的节日假期,青龙节期间,家人聚在一起,庆祝青龙节,表达对天堂的祈祷。 以上就是蒙古族特殊的风俗和节日文化,时至今日,在这些独特而精致的文化传统中,一年四季不停地弹奏着旋律,整个国家都要分享着幸福和喜悦,快乐、踏实、和谐的祝福,传递着历史的气息:蒙古族独有的文化传统有着深刻的影响力,使人们的灵魂受到特别的 感动。

蒙古族的风俗习惯

蒙古族的风俗习惯 蒙古族是中国的少数民族之一,其大约有400多万人。在蒙古族的传统文化中,风俗习惯十分丰富有趣。下面将为大家详细介绍蒙古族的风俗习惯。 一、家庭和家居 在蒙古族的家庭中,各个成员的关系非常亲密。通常,家庭是多代同堂居 住的。一般情况下,祖父母会居住在家中,并积极参与家庭生活的方方面面, 他们会为家庭提供智慧和经验,更会传承蒙古族的文化和传统,让家人们了解 和继承这个民族的文化底蕴。蒙古族的家庭多半是蒙古包或皮帐篷,这种居住 方式就像是蒙古人民的象征。蒙古包是一种圆形的帐篷,里面有一个火炉,可 以用来做饭、取暖和照明。皮帐篷则是用羊毛和羊皮制成的,结实耐用,非常 适合生活在荒凉的草原上。 二、服饰 男性和女性的服饰在蒙古族中有着很大的不同,但是他们都非常喜欢穿上 五颜六色的服饰。男性通常会穿长长的袍子、宽松的长裤和厚重的靴子。他们 也喜欢带上配有大尺寸银币的帽子和卡拉瑟(即蒙古国标志性的脚链)。另外,男性也会像贵族一样穿上可爱的金银项链和手镯。

女性则穿上漂亮的长裙和羊皮马靴,这些服饰颜色明亮且充满诗意。女性 们还喜欢戴上漂亮的项链和耳环,这些珠宝为她们的穿着增添了光彩和魅力。 三、婚礼习俗 在蒙古族中,婚礼是非常盛大的,通常会持续几天时间。在婚礼期间,可 能会有各种各样的活动,例如踩踏、唱歌、跳舞和射箭比赛等。另外,新娘和 新郎通常会在马上遨游,举办一场盛大的“新婚巡马”仪式。这个仪式的意义 是象征着蒙古族人的独立和自由,新婚夫妇能够在马上翱翔,在草原上享受自 由和美好的生活。 四、节日和庆典 蒙古族人非常重视节日和庆典,并且在这些时候会尽情地享受和狂欢。例如,“那达慕”节是蒙古族一年中最为盛大的节日,它象征着蒙古之王盖世太 保的诞辰。在这个节日里,人们可以看到许多精彩的活动,例如摔跤、射箭、 马术表演等等。人们还会穿上盛装,唱歌、跳舞并尽情地狂欢。另外,蒙古族 人还会在“萨卡尔”节庆祝新年。在这个节日里,人们会点燃篝火,唱歌跳舞,象征着新的一年中光明的未来。 总结:

蒙古族民风民俗简介

蒙古族民风民俗简介

蒙古族民风民俗简介 (一)生活习俗。饮食方面。城镇居民食俗与汉族基本相同,即多食面、米,一日三餐。平时宴请以手抓肉为主。稀尊客人待以羊背子、烤全羊。牧区以肉、乳制品、炒米为主。除早餐以外,食无定时。喝茶是牧民进食的主要方式和习惯。喝茶时必备奶食品、面食品、炒米等食品,平时来人以喝茶为主。待客、宴请用手抓肉和羊背子。衣着方面。衣,平时基本与汉族服饰一样,除了少数老年人以外,年轻人平时不再穿蒙古袍,但在节假日、那达慕活动或招待客人时均穿民族服装。帽,女子不再带发套,只围绸、缎围巾。现大多数人不再带帽子,只是在外出赶路或驮运时才带皮帽或毡帽。鞋,以前男女均穿长筒靴子,其制料有布靴、毡靴、皮靴。布靴有牧民自制,用以室内穿;毡靴用羊毛擀制,靴底为牛皮或驼皮,用以冬季骑马、骆驼赶路时穿着。皮靴份鞋背统靴和蒙古靴,一般走沙路或冬季穿着。如今,蒙古族在春节等重大节日中,会配合蒙古袍穿戴背统靴和蒙古靴。在一般生活中,现已大体跟汉族一致。蒙古族人民的衣着具有明显的季节性,夏天穿单褂,春秋穿夹袍与薄棉袍,冬季穿羊皮袍、羔皮袍,外披长毛羔皮大衣。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逐步提高,衣着也随之讲究起来,穿着与其他大型省市无异,新式衣着很快便在旗旗流行。起居方面。蒙古族牧民为了便于游牧生活,选择水草适宜之地。随即搭起蒙古包、简易蒙古包、帐逢等,游牧生活中最舒适,最常用的是蒙古包。如今城镇蒙古族人民多住砖瓦结构房屋。蒙古包,蒙语称为“蒙古勒格日”,它有大小之分,有四、六、八

至十二个哈那的蒙古包,外形美观,结构复杂。包壁为圆形,高约四、五尺,围壁由几部分交叉连接的细木棍和驼毛绳扎成,蒙语叫“哈那”。蒙古包的门高三尺余、宽二尺五寸,大都面向南或向东南,挂有毡门帘,内用各种摆设装饰而成。改革开放以来,广大牧民多数已定居,住上了土木结构、砖木结构房屋及楼房,只有少数牧民在游动放牧时搭设蒙古包等简易屋室居住。 (二)礼仪习俗。蒙古族素以热情好客著称。凡来客,不论相识与否,全家老少皆出门迎接。宾主互相问候“塔赛音白努”,“赛音、赛音、塔赛音”(躬腰,大臂下垂、小臂向前平伸、手心向上)。随后,主人热情谦让客人进蒙古包。进蒙古包后坐在右边,上首即北面,多为尊长者所坐。宾主各取出鼻烟壶(蒙语为“胡壶热”),鞠躬互换,举到鼻端之后互还,同时还念念有词地互相问候片刻。如拜见父母、长辈或逢喜庆场合时,均以哈达相献,以表示敬重之意,现在仍保留着这些传统礼节。在寒喧的同时,主人摆好奶食及馍馍,献上奶茶,请客人食用,客人则用右手接过奶茶,对主人的敬献不可推让。喝过茶后,主人要给客人敬酒,客人用双手接过喝毕后,还要给主人回敬。如果尊贵的客人或远方的客人在蒙古包就餐过夜或住上几天时,主人将用“手抓肉”等食品款待客人,席间唱歌,相互劝酒、敬酒。客人告别时,常常是举家相送,并道别“赛音雅巴赖,巴依尔太(再见)”,客人道:“赛音萨特吉白!” (三)岁时节庆。祭敖包,最初为祭天地、山川、水草之神,后来演变成祭祀家乡的标志,后又成为牧民群众集会、游艺、祈祷风调雨顺、迎盼丰收的活动场所。牧地境界敖包多由旗王或苏

蒙古族生产民俗

一、狩猎民俗 (一)、独具特色的狩猎方式 蒙古民族在千百年的生产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狩猎方式,其主要狩猎方式可归纳为两种,即个人狩猎和集体围猎。 个人狩猎一般不分季节,少量的猎取黄羊、兔子等草原上常见的野生动物,作为生活补给。 集体围猎则是有组织、有计划的狩猎活动,组织严谨,分工明确。在狩猎过程中,须听从组织者的指挥,按照固定的程序进行。集体围猎时,将全部人马分成头领、外围包抄人(即轰赶狩猎对象的人)、围底(即围猎的指挥机构)、围扇(即围猎时包围圈靠近指挥机构的两翼)、围翼(即包围圈的延伸部分)等几个小分队,各司其职,协同合作。 (二)、充满智慧的狩猎方法 蒙古族狩猎的方法大致可分为三类,即∶使用猎具狩猎、使用动物狩猎、使用烟熏狩猎等。 狩猎工具主要包括弓箭、布鲁、铁夹子、签子、猎刀、猎枪、陷网、套马杆、马鞭子等。 使用动物狩猎是指使用经过驯服的猎鹰、猎雕、猎犬、坐骑等进行狩猎。 二、游牧民俗 (一)、源于牲灵的五畜命名 蒙古人把马、牛、骆驼、绵羊、山羊五种牲畜统称为五畜。根据五畜的体形大小分为大畜和小畜。马、牛、骆驼为大畜,绵羊、山羊为小畜。根据牲畜蹄掌的形状区分为偶蹄类牲畜和奇蹄类牲畜。牛、骆驼、绵羊、山羊为偶蹄类,马为奇蹄类。根据反刍(倒嚼)和不反刍的生理特征,把牛、骆驼、绵羊、山羊分为反刍牲畜,马为不反刍牲畜。根据放牧远近的情况,称马、牛、骆驼为长腿牲畜群或远牧牲畜群,绵羊、山羊为短腿牲畜群或近牧牲畜群。 从繁殖的角度区分为种公畜、母畜、幼畜。如儿马(种马)、忙牛(公牛)、种公驼、种绵羊、种山羊为种公畜;骡马、乳牛(母奶牛)、母驼、母绵羊、母山羊为母畜;而马驹、牛犊、驼羔、绵羊羔、山羊羔、为幼畜。牧民特别重视对幼畜的保护与喂养,以提高存活率,保证畜群规模的稳定。 (二)、科学合理的四季游牧 蒙古族长期以来保持着独特的选择四季营盘方式。依春、夏、秋、冬时节,实施四季游牧。这是遵循畜牧业生产规律牧养牲畜的科学举措 春季营盘∶冬去春来,万物复苏,渡过寒冬的瘦弱畜群须抓水膘,以利于兴旺繁殖。在春季 游牧中,为了让畜群更快地见到青青的草尖,春季营盘应选择土质柔软的牧场。这同时也为接羊羔和接牛犊做好准备工作。 夏季营盘∶夏季游牧以畜群抓膘为主要目的,营盘应选择生长小白蒿、隐子草、碱草等植物的山阴、台地、平川草场。让畜群一天饮用一至两次水,早出牧场,晚归营盘。 秋季营盘∶秋季游牧直接关系到畜群抓膘,是能否渡过严冬的关键,因此,特别注意选择质地优良的草牧场。秋季畜群须在凉爽的草场放牧,不仅使牲畜变得膘肥体壮,而且逐渐培养其耐寒能力。 冬季营盘∶草原牧民特别重视冬季营盘的选择,它直接涉及畜群吃饱御寒、保膘过冬的问题。冬季游牧一定要利用良好的草场,晴天在下风头的草地放牧,风雪天在上风头的平川放牧。隆冬季节,准备好畜圈是关键,"七分饲草三分圈",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三)、精致而耐用的生活用具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