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向日葵病害——叶斑病

向日葵病害——叶斑病

向日葵病害——叶斑病
向日葵病害——叶斑病

向日葵病害防治—细菌性叶斑病向日葵在种植期容易发作的细菌病害。发病初期病斑很小,呈水渍状,渐扩展到2-3mm,暗褐色,四周现较宽的褪绿晕圈,数个病斑融合成一个大斑,有时可见一个叶片上有数十个小病斑,严重时叶片干枯脱落。为害的细菌被称作丁香假单胞菌向日葵致病变种。

形态特征

丁香假单胞菌向日葵致病变种(Pseudomonassyringaepv.helianthi(Kawamura)Youngetal.)。菌体短杆状,大小1.6~2.4×1.0~1.4(μm),单生或链生,极生单鞭毛,革兰氏染色阴性。好气性。肉汁胨琼脂平面上菌落白色,圆形,表面光滑,有光泽,边缘整齐。细菌生长适温27~28℃,最高35℃,最低12℃,致死温度52℃。

传播途径

病菌可在种子及病残体上越冬,借风雨、灌溉水传播蔓延。

发病条件

雨后易见此病发生和蔓延。

防治方法

(1)轮作。

(2)加强田间管理。

(3)发病初期使用黄枯萎专用效果较好

详情微信咨询:2791861076 QQ咨询:2791861076

向日葵种植技术

向日葵种植技术 方法/步骤 一、选地整地 向日葵对土壤的适应性很广,一般酸碱度在5.5—8.5之间,重黏土到轻沙质土壤都可以种植。在3月下旬到4月下旬,每亩施农家肥30担,碳铵30公斤,过磷酸钙30公斤,硫酸钾15公斤,辛硫磷颗粒剂1.5公斤,随耕地时一并翻入土中,预防地下害虫。 1、选地:选土层深厚,土地平整,灌排配套,要求轮作期3—4年以上,严禁 迎重茬。 2、整地施肥:精细整地,施足底肥,要求播种前无根茬,重施基肥,深种种肥。 秋季深翻20—625px,亩施农家肥1000—1500kg,在秋压底肥的基础上要适时进行秋浇,在冬春及时磙耙基础上,播前平地、打堰缩块(1—1.5亩/块),做到地平、土碎、墒情均匀一致。在播前沿食用向日葵行深种磷酸二铵10—15kg,钾肥(氯化钾或硫酸钾)7—8kg,或氮磷钾三元复合肥。 二、轮作倒茬 向日葵连作会使土壤养分特别是钾素过多消耗,地力难以恢复,病虫草害也会因连作而加剧。轮作周期一般为3—4年。豆类作物,谷类作物等均是向日葵的良好前茬。生产上轮作方式主要有:向日葵—谷子—玉米;向日葵—玉米—谷子;向日葵—大豆—玉米(高粱)。 三、精选种子

食用向日葵品种主要有星火葵花,晋葵3号等。选择优质、高产、抗逆性强的品种。主要选用经提纯或农民挑选自留的整齐饱满,形状、大小、色泽一致的三道眉、星火花葵、垦苏花葵、dk119杂交食用花葵品种。严禁用dk119二代种子。 四、种子处理 精选优种后要翻晒2—3天,种子纯度不低于97%,净度不低于98%,发芽率应在95%以上。 五、播前准备 播前应晒种2—3天,用40%锌硫磷150毫升,兑水5—7.5kg,拌种25 —30kg,以防地下害虫。用多菌灵500倍液浸种6小时,或用菌核净、甲 基托布等拌种,用药量为种子量的0.5—0.6%,以防治菌核病。 六、播种时间及方法 1、适时早播。巴盟地区常规食用花葵最佳播期在4月15日—25日,dk119 最佳播期在5月下旬。 2、播种方法。采取穴播或耧开沟人工定距点播,粘土地播深82.5px,砂壤 土地、砂质土地播深可达4—150px。 3、密度配置。发挥边行优势,采取大小行种植,三道眉食葵大行2.6尺, 小行1.2尺,株距1.2尺,亩留苗2630株;星火大行2.6尺,小行1.4尺,行距1.4尺,亩留苗2000株;dk119大行2.5尺,小行1.4尺,株距1.3 尺,亩留苗2370株。 七、播种 向日葵播种期的确定一般是春播宜早,播种方式以人工穴播为主。穴播法可 按要求的株距点籽,播深约5厘米左右。一般播种量穴播每亩用种1—1.5

向日葵种植技术

向日葵种植技术 Company number:【0089WT-8898YT-W8CCB-BUUT-202108】

向日葵种植技术方法/步骤 一、选地整地 向日葵对土壤的适应性很广,一般酸碱度在—之间,重黏土到轻沙质土壤都可以种植。在3月下旬到4月下旬,每亩施农家肥30担,碳铵30公斤,过磷酸钙30公斤,硫酸钾15公斤,辛硫磷颗粒剂公斤,随耕地时一并翻入土中,预防地下害虫。 1、选地:选土层深厚,土地平整,灌排配套,要求轮作期3—4年以上,严禁迎重 茬。 2、整地施肥:精细整地,施足底肥,要求播种前无根茬,重施基肥,深种种肥。秋季 深翻20—625px,亩施农家肥1000—1500kg,在秋压底肥的基础上要适时进行秋浇,在冬春及时磙耙基础上,播前平地、打堰缩块(1—亩/块),做到地平、土碎、墒情均匀一致。在播前沿食用向日葵行深种磷酸二铵10—15kg,钾肥(氯化钾或硫酸钾)7—8kg,或氮磷钾三元复合肥。 二、轮作倒茬 向日葵连作会使土壤养分特别是钾素过多消耗,地力难以恢复,病虫草害也会因连作而加剧。轮作周期一般为3—4年。豆类作物,谷类作物等均是向日葵的良好前茬。 生产上轮作方式主要有:向日葵—谷子—玉米;向日葵—玉米—谷子;向日葵—大豆—玉米(高粱)。 三、精选种子 食用向日葵品种主要有星火葵花,晋葵3号等。选择优质、高产、抗逆性强的品种。主要选用经提纯或农民挑选自留的整齐饱满,形状、大小、色泽一致的三道眉、星火花葵、垦苏花葵、dk119杂交食用花葵品种。严禁用dk119二代种子。

四、种子处理 精选优种后要翻晒2—3天,种子纯度不低于97%,净度不低于98%,发芽率应在95%以上。 五、播前准备 播前应晒种2—3天,用40%锌硫磷150毫升,兑水5—,拌种25—30kg,以防地下害虫。用多菌灵500倍液浸种6小时,或用菌核净、甲基托布等拌种,用药量为种子量的—%,以防治菌核病。 六、播种时间及方法 1、适时早播。巴盟地区常规食用花葵最佳播期在4月15日—25日,dk119最佳 播期在5月下旬。 2、播种方法。采取穴播或耧开沟人工定距点播,粘土地播深,砂壤土地、砂质土 地播深可达4—150px。 3、密度配置。发挥边行优势,采取大小行种植,三道眉食葵大行尺,小行尺,株 距尺,亩留苗2630株;星火大行尺,小行尺,行距尺,亩留苗2000株;dk119大行尺,小行尺,株距尺,亩留苗2370株。 七、播种 向日葵播种期的确定一般是春播宜早,播种方式以人工穴播为主。穴播法可按要求的株距点籽,播深约5厘米左右。一般播种量穴播每亩用种1—公斤,每穴4—5粒,实行宽窄行播种,大行距100厘米,小行距50厘米,株距60厘米,每亩留苗1400株左右。 八、加强田间管理

巴彦淖尔市向日葵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

收稿日期:2014-03-04 基金项目:河套学院自然科学重点项目(htxyzz13001) 作者简介:苏志芳(1978-),女,内蒙古巴彦淖尔人,讲师,硕士,主要从事作物遗传育种研究。 巴彦淖尔市作为内蒙古向日葵的主产区,同时也是全国向日葵的重要产地。近几年随着向日葵面积的不断扩大,连作现象(重茬)严重,而且农民多选择盐碱或贫瘠地块种植向日葵,管理粗放,导致向日葵产量下降,病虫害日益加重。目前,向日葵黄萎病、菌核病、葵螟等已成为巴彦淖尔市向日葵最主要的病虫害,严重影响了向日葵的产量、品质和商品性。 我国防治向日葵病虫害主要依赖化学措施。然而,不少化学制剂是有毒有害的,也正是这些化学制剂的毒性、刺激性、致癌性、致畸性、致突变性、腐蚀性、麻醉性、窒息性等特性,在农业生产中,不仅损害了人类健康、污染了生态环境,而且还出现了病虫暴发概率增加的情况。 2007年以来,巴彦淖尔市围绕向日葵、加工型番茄、西甜 瓜、脱水蔬菜等特色产业实施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示范,每年示范面积都在667hm 2以上,每年病虫害绿色防控示范区数量在 20个以上,示范面积达3801.9hm 2,辐射带动面积达233450hm 2。 向日葵病虫害绿色防控后,667m 2均防治成本降低15%,纯收入增加160元/667m 2,增加总收益32万元。杀虫灯、性诱剂、赤眼蜂、白僵菌等虫害绿色防控技术也得到了大面积的推广应用。目前,巴彦淖尔市主要采取生态调控、理化诱控和科学用药等绿色防控手段来控制向日葵病虫害,确保农副产品质量安全。 1生态调控技术 重点采取以下防控技术,改造病虫害发生源头及孳生环境, 人为增强向日葵的自然抗病虫害能力。1.1健康栽培措施1.1.1 优化布局 向日葵布局解决种什么品种、种多少与种在 哪里的问题。利用抗性品种是防治病虫害的一项经济、有效措施,可通过推广使用优良抗病虫品种(向日葵品种间抗螟性依次是:油用向日葵>杂交食用向日葵>常规食用向日葵品种),同时合理规划种植面积,选用适合向日葵生长的土地类型(壤土和砂壤土)及良好的周边环境,制定出最优布局。通过合理布局,可减轻病虫害,从而达到绿色防控的目的。 1.1.2调整播期通过调整不同品种的播期达到避免和降低病 虫害为害的目的。在巴彦淖尔市利用调整播期避免或减轻葵螟为害,美葵LD5009的最佳播种期为5月20日-6月5日。5月 15日前播种表现为播期越早受害越重的趋势,5月30日以后, 随播种期的推迟受害再次逐渐加重。一般来说,生育期大于l00d 的播期往前提,小于l00d 的往后推。 1.1.3压低越冬基数在向日葵螟虫防治方面,首先,对于在土 壤中越冬的幼虫,秋收后深翻20cm 以上,破坏越冬幼虫的生存环境。其次,对向日葵收购过程中筛出的劣质向日葵花籽和杂质进行检查,如发现大量越冬幼虫应对其实行粉碎或焚烧,杜绝来年羽化出成虫。 1.2生物多样性调控与自然天敌保护利用技术1. 2.1 建立有利于天敌繁衍的农田生态环境 根据生物与环境 相互协调的原理和天敌生存、繁衍与大环境、小生境的关系,利用有机田块的缓冲带、隔离带、诱集带、多物种的生态岛、田边的矮树丛和保护带乃至周围的植被景观,为有益的动物和天敌昆虫提供多样化的生存空间。 1.2.2推广向日葵间作、混作和轮作利用耕作制度的调整,发 挥多物种的相克相生作用,打乱病虫害的生活规律和生活周期,降低病虫害对它所侵袭作物的适应性,减少危害的时间与程度。如在向日葵菌核病的防控上,巴彦淖尔市的水浇地小麦、向日葵套种,可明显地减少菌核病的侵染。另外,向日葵菌核病属于典型的累积性土传病害,实行与小麦、玉米等禾本科植物3年以上轮作倒茬,可有效地防治菌核病。 1.2.3利用天敌主要应用于巴彦淖尔市向日葵螟虫的防治: 释放松毛虫、赤眼蜂,防治效果可达62.0%。 2 理化诱控技术 重点推广昆虫信息素(性引诱剂、聚集素等)、杀虫灯,积极开发和推广应用植物诱控、食饵诱杀、防虫网阻隔和银灰膜驱避害虫等理化诱控技术。 2.1性引诱剂 巴彦淖尔市植保植检站与企业联合研制了向日葵螟性引诱 剂,田间引诱雄螟效果很好。性引诱剂每667m 2,放置2个,每 40d 更换1次,防治效果达45.3%。2.2 杀虫灯 光控频振式杀虫灯每2hm 2挂置1个,对于诱杀向日葵螟成虫有良好效果,成虫盛期单日诱杀量可达1800头。 巴彦淖尔市向日葵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 苏志芳1,包海柱2,王 婧1,李亚珍1,范建伟 3 (1.河套学院农学系,内蒙古临河015000;2.内蒙古农牧业科学院,内蒙古呼和浩特010031;3.额济纳旗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内蒙古达来湖布735400) 摘要:巴彦淖尔市作为内蒙古向日葵的主产区,但随着向日葵种植规模的不断扩大,病虫害日益加重。文章从生态调控、理化诱控、科学 用药三个方面阐述了巴彦淖尔市向日葵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以期为生产提供指导,提升向日葵产品质量安全水平,促进巴彦淖尔市向日葵产业持续、健康、稳定发展。关键词:病虫害;向日葵;绿色防控中图分类号:S565.5 文献标识码:B 10.3969/j.issn.1007-0907.2014.02.035文章编号:1007-0907(2014)02-0069-01 (下转81页) 内蒙古农业科技2014(2):69 Inner Mongolia Agricultur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向日葵种植测定方案完整版

向日葵种植测定方案 HEN system office room 【HEN16H-HENS2AHENS8Q8-HENH1688】

向日葵种植测定方案 一.播种 (一)播种条件 向日葵是四季植物,全年都可以种植播种的适宜温度:12—35℃(夜间温度最好不低于5℃夏季温度过高也可以在适宜的温度内种植发芽后再移植)(二)播种方法 种前用冷水浸泡,然后直接点种至松软的泥土中2—3CM左右深度(尖头朝下插入土里,有利于发芽后自动脱落外壳,深度取决于种子的大小,是种子直径的1—倍即可,太深不容易发芽,过浅导致生长不良) 发芽期间浇水,保持土壤湿润,温度适中,7—10天左右即可发芽。 (三)播种间距 保持每颗间距在30—40CM,种太密会导致营养分配不均,浇水无法被土壤过滤而直接被根茎吸走,导致根茎会长的又细又长,很不健康。 二.田间管理及生长周期管理 (一)查田补苗 为保证出苗株数,实际播种量比计算播种量大10%—20%,一穴2—3粒,出苗15CM左右的时候进行移栽或间苗,每穴只留一株即可。 (二)间苗定苗 2—3对真叶定苗,盐碱地和虫害重的地块,定苗时间可适当推迟,定苗有利于培育壮苗,也有利于花盘发育。 (三)中耕除草 第一次中耕:1—2对真叶时结合间苗定苗进行,深度8-10cm 第二次中耕:定苗后一周进行,深度10-14CM 第三次中耕:封行之前、结合开沟、培土、施肥,深度18-20CM (四)病虫害防治 1.主要是起除草松土、破除板结、保留水分减少蒸发、减轻盐碱危害等作用。尤其是在苗期,由于株行较宽,容易滋生杂草,土壤水分蒸发快,易生旱象

2.预测预报,防病灭虫。要搞好病虫害的预测预报。一旦发生,立即防治,力争做到治早治好治了。当气温打到18-20℃时,每公顷(1公顷=10000平方米)用五氯硝基苯30-45千克,加湿润的细沙土150-230千克,拌匀后洒在向日葵的地面上,抑制菌核病的萌发,15天后再洒一次药。8月上旬,向日葵螟幼虫发生期,可喷洒90%敌百虫500倍液,防治2-3次。 3.主要病害:主要有白粉病和黑斑病危害向日葵叶片。除用等量式波尔多液喷洒预防外,初期可用50%托布津可湿性粉剂500倍液喷洒防治。虫害有盲蝽和红蜘蛛危害,可用40%氧化乐果乳油1000倍液喷洒。 4.除草剂:氟乐灵,扑草净等 氟乐灵:消除单子叶杂草,每亩用药300g加20kg水,在播种前10天均匀喷洒在地面上 扑草净:消灭阔叶杂草,每亩用药200g加20kg水,播种后三天喷洒 (五)向日葵生长周期 向日葵整个生长周期分为幼苗期,现蕾期,开花期和成熟期 1.幼苗期:从幼苗到现蕾,一般需要30-50天,夏播28-35天 2.现蕾期:向日葵顶部出现直径1cm的星状体,从现蕾到开花,一般需要30天左右 3.开花期:75%植株的舌状花开放,一个花从舌状开放到主管花开放完毕,一般需要6-9天 4.成熟期:从开花到成熟,夏播25-40天,开花授粉15天左右是子粒形成阶段 (六)施肥管理 1.基肥 以有机肥为主,化肥少量配合使用,种植前将肥料均匀混于土中 肥料用量是:有机肥每亩1000-2000公斤,每株5-10克,氮肥每亩5-8千克,磷肥每亩4-5千克,测定土壤含钾量,不达标则施加钾肥每亩3-4千克 2.种肥 主要目的是壮苗,种子发芽后3-5天,主要以磷肥为主 用法:施在种子旁2-3cm处 3.追肥

向日葵的田间管理技术

向日葵的田间管理技术 向日葵的花语是信念、光辉、高傲、忠诚,它追逐阳光,拥有其独特的魅力,在我们的日常中也是十分常见的。像商场中葵花油、葵瓜子等都是向日葵的产物。大片的向日葵种植也是一道非常美丽的风景线,那么在种植向日葵的时候,我们需要如何进行田间管理来提高它的产量和质量呢?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1、中耕除草 在向日葵定植成活之后,为了促进向日葵的生长,我们需要经常进行中耕和除草,因为杂草对它的危害是非常大的。在向日葵的生长期间,一般情况下是需要进行三次中耕除草的,同时要注意的是中耕的深浅度,不能伤及根部,但又要保吃土壤的通透性。第一次中耕一般是在定植成活后一周之内,第二次一般是在幼苗的生长初期,第三次则是在封垄前进行。

2、水肥管理 在向日葵的整个生长期需水量最大是在现蕾的时候,这时它的需水量能站到总水量的一半。还有就是这段时间千万不能缺水,否则向日葵的产量和质量都会严重受损。其次就是向日葵在开花到成熟的这段时间,对水分的需求也是比较大的,要保持土壤湿润。在向日葵的生长前期,我们主要是以氮肥为主,等到它开花之后,我们主要以钾肥为主,并且配合叶面肥进行使用。当然其中还需要配合硼肥、锌肥等微肥的使用,这样追肥的效果更佳。

3、枝叶整理 有些品种的向日葵在生长到一定程度的时候就会出现分叉,这样会增加向日葵对水分的需求以及养分的消耗,那么我们就需要及时的除掉。但要注意的一点就是要尽早,不能等它大了再打,这样会增加对植株的伤害。最后就是我们还需要将向日葵植株的底部老叶、枯叶、病叶摘除,这样可以改善田间的通透性,减少养分消耗还能避免病虫害。

4、辅助授粉 为了提高向日葵的结实率,提高向日葵的授粉成功率和产量,我们在必要的时候还需要进行人工辅助授粉。首先我们可以进行人工放蜂进行授粉,科学的安排好蜂群。其次就是采用划分收集,然后再进行接触法授粉。授粉的时候要注意,最好是在早上九点到上午十一点之前进行,如果种植面积过大,上午授粉没有完成的,就需等到下午三点以后再进行,中午的时间是不适合进行授粉的,成功率极低。

向日葵栽培技术

向日葵有哪些特征_向日葵栽培技术 一、根向日葵的根由主根、侧根和须根组成。主根入土较深,一般为100-200厘米;侧根从主根上生出,水平方向生长;侧根上长有 许多的须根。侧根和须根上着生根毛。向日葵根系发达,在土壤中 分布广而深,其中60%左右的根系分布在0-40厘米土层中。 二、茎茎秆圆形直立,表面粗糙并被有毛。茎由皮层、木质部和海绵状的髓组成。生育后期,茎秆木质化,而茎内的髓部则形成空心。向日葵的胚茎有绿色、淡紫、深紫等,是苗期识别品种的重要 依据。茎的高度,不同类型的品种差异较大,同一品种,株高受播 期及栽培条件的影响,差异也很大。 三、叶向日葵的叶分为子叶和真叶。子叶一对。真叶在茎下部l 一3节常为对生,以上则为互生。真叶比较大,叶面和叶柄上着生 短而硬的毛,并覆有一层蜡质层。叶片数目因品种不同而异,早熟 种一般为25-32片,晚熟种33-40片。茎下部叶片在开花前制造养分,主要供给根部生长,到开花时其功能基本结束。中上部叶片制 造的养分主要供给花盘促使种子形成。 四、花向日葵为头状花序,着生在茎的顶端,俗称花盘。其形状有凸起、平展和凹下三种类型。花盘上有两种花,即舌状花和管状花。舌状花l一3层,着生在花盘的四周边缘,为无性花。它的颜 色和大小因品种而异,有橙黄、淡黄和紫红色,具有引诱昆虫前来 采蜜授粉的作用。 五、果实果实为瘦果,习惯称为种子。果实包括果皮、种皮、子叶和胚四部分。食用型种子较长,果皮黑白条纹占多数,果皮厚, 约占种子重量的40%以上,千粒重100-200克。油用型种子较短小,果皮多为黑色,皮薄,约为种子重量的20%一30%,千粒重40一 I10克。 一、选地整地

向日葵的病害和虫害

向日葵菌核病 症状整个生育期均可发病,造成茎秆、茎基、花盘及种仁腐烂。常见的有根腐型、茎腐型、叶腐型、花腐型4种症状,其中根腐型、花腐型受害重。根腐型从苗期至收获期均可发生,苗期染病时幼芽和胚根生水浸状褐色斑,扩展后腐烂,幼苗不能出土或虽能出土,但随病斑扩展萎蔫而死。成株期染病根或茎基部产生褐色病斑,逐渐扩展到根的其它部位和茎,后向上或左右扩展,长可达1m,有同心轮纹,潮湿 时病部长出白色菌丝和鼠粪状菌核,重 病株萎蔫枯死,组织腐朽易断,内部有 黑色菌核。茎腐型主要发生在茎的中上 部,初和椭圆形褐色斑,后扩展,病斑 中央浅褐色具同心轮纹,病部以上叶片 萎蔫,病斑表面很少形成菌核。叶腐型 病斑褐色椭圆形,稍有同心轮纹,湿度 大时迅速蔓延至全叶,天气干燥时病斑 从中间裂开穿孔或脱落。花腐型初在花 盘背面生褐色水渍状圆形斑,扩展后可 达全花盘,组织变软腐烂,湿度大时长 出白色菌丝,菌丝穿过花盘在籽实之间 蔓延,最后形成网状黑色菌核,花盘内 外均可见到大小不等的黑色菌核,果实 不能成熟。

病原 Sclerotinia sclerotiorum (Lib.) de Bary 称核盘菌,属子囊菌亚门真菌。菌丝体绒毛状白色,菌核初期白色渐变为浅灰绿色或灰黑色,形状各异。菌核萌发形成子囊盘,子囊盘褐色,圆形,大小4-9mm。盘内列生子囊和侧丝。子囊棍棒形,无色,大小108-135× 9-10(μm),内生子囊孢子8个。子囊孢子,单胞,无色,椭圆形,大小。分生孢子无色透明,单胞。 传播途径和发病条件病菌以菌核在土 壤内,病残体中及种子间越冬。翌年气温回升至5℃以上,土壤潮湿,菌核萌发产生子囊盘,子囊孢子成熟由子囊内弹射出去,借气流传播,遇向日葵萌发侵入寄主。种子上的越冬病菌可直接为害幼苗。菌核上长出菌丝也可侵染茎基部引起腐烂。病菌生长温限0-37℃,最适25℃。菌核形成温限5-30℃,最适15℃,菌核经3-4月休眠期,从菌核上产生子囊盘。形成子囊盘温限5-20℃,最适10℃。菌核埋入土中7cm以上很难萌发。子囊孢子萌发温限0-35℃,5-10℃萌发最快,该菌能侵染41科200余种植物。春季低温、多雨茎腐重,花期多雨盘腐重。适当晚播,错开雨季发病轻。连作

向日葵配方施肥技术

向日葵高产施肥技术 姜雪峰(辽宁省朝阳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122000) 摘要:向日葵是北方地区的主栽油料作物之一,同时也是人们休闲的主要零食和精加工食品的辅料,因而栽培地域比较广,栽培面积较大。但就其施肥技术而言,目前的施肥方法盲目性较大,科学合理的配方施肥尚未形成规模和深层次的进展。本文就这一问题进行了较为深入的探讨和论述。 关健词:向日葵施肥技术 1向日葵的吸肥规律 1.1向日葵的吸肥比例。就常规品种而言,生产100 kg油用型向日葵籽需氮(N)7.44 kg,磷(P2O5)1.86 kg,K2O 16.6 kg,N:P2O5:K2O为1:0.3:2.3,而生产100 kg食用型向日葵需氮(N)6.22kg,磷(P2O5)1.33 kg,K2O14.6 kg,N:P2O5:K2O为1:0.2:2.3。由此可知,向日葵吸钾量较大,所以通常被称其为竭地作物,重茬或连茬容易造成耗钾太多导至的缺钾而减产。 1.2向日葵不同生育时期的需肥比例。向日葵在不同生育期对氮、磷、钾的吸收量是不同的。苗期生长较慢,对养分的需要量较少,吸收氮(N)、磷(P2O5)、钾(K2O)数量约占全生育期总量的15%、20%和25%;从花盘形成至盛花期,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旺盛,吸收氮(N)、磷(P2O5)、钾(K2O)数量约占全生育期总量的50%、55%和50%,干物质积累最快,是需要养分的关键时期;开花期至成熟期是向日葵由营养生长转向生殖生长的时期,子实开始形成,仍需吸收一定量的养分,吸收氮(N)、磷(P2O5)、钾(K2O)数量约占全生育期总量的35%、25%和25%。 2向日葵的施肥技术要点 要想获得向日葵高产,必须在重施有机肥料的前提下,综合考虑向日葵的养分吸收规律和特点以及当地的土壤性质、气候条件和农艺条件,确定适宜的施肥时期、施肥方法和施肥数量,以充分发挥肥料的增产作用,必须本着基肥、种肥、追肥并重、有机肥和化肥结合的原则施肥,方能充分发挥肥料的增产效果。 2.1基肥。基肥的施用量一般每亩1.5—2.0t有机肥。增加基肥施用量,能相应地提高向日葵产量。基肥施用数量主要根据土壤肥力水平,肥料质量来确定。基肥施用有条施、撒施、穴施三种方法。基肥集中条施,肥料靠近向日葵根系。条施方法是施肥前把肥料捣细,播种时把肥料施入犁沟内。撒施的方法是在耕地前,把肥料均匀撒在地面,然后耕翻进耕层内。穴施一般是在肥料较少的情况下,集中施肥。肥料较多时,应一部分撒施,一部分集中施。一般情况下,基肥宜早宜重。 2.2种肥。从出苗到现蕾,称为幼苗期。一般需要35~50天,夏播28~35天。此时期是叶片、花原基形成和小花分化阶段。该阶段地上部生长迟缓,地下部根系生长较快,很快形成强大根系,是向日葵抗旱能力最强的阶段。向日葵出苗后,初生根系较少,吸收养分能力较弱,所以种肥应以速效养分为主。如磷酸二铵、过磷酸钙、尿素、氯化钾、硫酸钾以及其他配比合理的复混肥料等,农家肥则以腐熟后的精制有机肥和草木灰等为宜,精制有机肥用量4500-6000kg/hm2,草木灰用量750—1200kg/hm2。种肥的用量,应看土壤肥力水平,基肥用量多少,栽培方式不同而定。一般肥沃土壤,基肥用量又多,可少施种肥;地力瘠薄,基肥用量又少,应增加种肥用量。以折纯养分量估算,种肥一般施纯氮22.5 kg/hm2左右、P2O530 kg/hm2左右、施K2O 45—75kg/hm2,折合为磷酸二铵65 kg/hm2、尿素23.5 kg/hm2、氯化钾125 kg/hm2混合施用即可。种肥施用方法,应按肥料性质和栽培措施

向日葵种植技术(多种指导)讲述

第一节葵花的种植技术 一、葵花的生长特性 葵花是一种耐盐碱、喜光、抗旱的作物。在国际上只有阿根廷、俄罗斯、乌克兰、中国等少数国家和地区生产,国内只有内蒙古、新疆和东北部分地区适宜种植。据统计,中国的葵花种植面积为118万公顷,葵花籽产量为172万吨。内蒙古自治区的葵花籽可占到全国葵花籽产量的36.9%。另外,内蒙古洁净的自然环境具备纯天然绿色食品的生产条件。 二、轮作选地备耕 (一)轮作 向日葵连作会使土壤养分特别是钾元素过度消耗,地力难以恢复。向日葵病害如菌核病、锈病、褐斑病、霜霉病、叶枯病,以及葵螟、蛴螬、小地老虎等,都会因连作而为害加剧。 (二)选地 葵花具有抗旱耐碱的特性,一般耕地及荒地均可种植,但盐碱过重的地块不宜种植。向日葵杂交种应种植于较好耕地上,产量、品质尤其明显,产出比大,收入颇丰,有条件的农户尽可能地利用好地种植为宜。 (三)整地 葵花为深根系作物,因此种植葵花的地应在秋季用大中型拖拉机深耕,深度

要达到30厘米左右,浇好秋水。 三、播种 (一) 品种 食用向日葵的主要品种有:常规种,三道眉、星火花葵、星火黑大片和美二花葵等;杂交种,进口迪卡牌DK119、国产DK119以及RH118、RH3148、RH3708、RH3138、美葵138等。油用向日葵的主要品种有:S33(澳33)、S47、G101、Kws303、kws203、康地102等。 (二)播种期 葵花一般在10厘米土层温度连续5天达到8—10摄氏度时即可播种。一般我区常规品种适宜播种期为4月下旬。杂交品种生育期大于105天一般播期为5月10日左右;生育期小于105天一般播期为5月下旬。 (三)播种方法 葵花种植以单种为好,最好集中连片种植,但也可以在地埂及沟沿上种植。播种一般采用玉米点播器点播,也可用锄头开沟或铲子点播,播种深度以3—5厘米为宜。 (四)种植密度 1、常规品种:采用大小行种植,覆膜种植大行3尺,小行2尺,株距1.2尺,亩留苗2000株;不覆膜大行距2.8尺,小行距1.4尺,株距1.3,亩留苗2198株。

向日葵病虫害调查标准.doc

向日葵病虫害综合防治区田间调查方法和标准按年初发的综合防治方案进行综合防治后,对其综合防治区及对照区进行下列调查:一向日葵病害 1、调查时间:在向日葵生长前期、开花期和收获前进行调查,根据田间病情和具体情况,确定调查时间和次数。 2、调查方法:结合当地向日葵田块的实际状况和田间病害分布特点,可采用随机取样、对角线取样、“之”字型取样等方法,取5点,每点取50-60 株,分别按标准调查记载每株的病情级别,计算发病株率和病情指数如表1;同时,将调查田块的相关情况记入调查附表2。 二向日葵各病害调查及病情分级标准 (一)向日葵菌核病调查病情严重度分级标准如下: 茎基腐型(株):0无症状; 1茎基出现褐色、半椭圆形病斑; 2病斑环绕茎基部,植株轻度萎蔫; 3病斑干枯,露出纤维,有菌核; 4茎基部病斑缢缩,植株死亡。 茎腐型(株):0无症状; 1茎部出现褐色、半椭圆形病斑; 2病斑环绕茎部,茎病斑 w 5cm; 3病斑干枯,露出纤维,有菌核茎病斑>5cm; 4植株提早枯死。 烂盘型(株):0无症状; 1花盘背面病斑占花盘面积的25%以下; 2花盘背面病斑面积占花盘面积的 25%-50%; 3花盘背面病斑面积占花盘面积的 50%-75%; 4花盘背面病斑面积占花盘面积的75%以 上。 word 文档可编辑

附表1: 向日葵综防区田间调查记载表 word文档可编辑

附表2:向日葵病害(________ 病)田间调查记载表 word文档可编辑

(二)向日葵黄萎病病情调查 1、植株按五级划分标准如下: 0 植株无病 1 25%叶片发病的植株 2 25%-50%叶片发病的植株 3 50%-75%叶片发病的植株 4 75%以上叶片发病的植株 2、植株按六级划分标准如下: 0 健株; 1 病株叶片有10%以下显病状,叶片表现淡黄色不规则病斑; 3病株叶片有11%- 25%显病状,叶片主脉间产生淡黄色不规则病斑; 5病株叶片有26%- 50%显病状,病斑的颜色大部分变成黄色和黄褐色,叶 片边缘有卷枯; 7 病株叶片有51%以上显病状,病斑大多数显黄褐色,叶片边缘卷枯,有 少数叶片凋落; 9 病株叶片几乎全部显病状,甚至枯焦脱落,枝茎枯死,有时整株出现急性凋萎死亡。 (注:通常采用五级分级标准,六级标准供参考) (三)向日葵黑斑病、褐斑病、锈病、白粉病病情调查 1 调查方法:结合向日葵田块的实际状况和田间病害分布特点,可采用对角线5 点取样或棋盘式10点取样等方法,每点取叶片100-200 片(每株除了心叶不取外,从上至下取全)。分别记载病害的叶片发病率,并进行病情严重度分级,计算病情指数。 2、叶片病情严重度分级标准如下: 向日葵黑斑病、褐斑病、锈病、白锈病叶片分级 0叶片无病斑; 1病斑占叶片面积10%以下; 2病斑占叶片面积11-30%; 3病斑占叶片面积31-50%; 4病斑占叶片面积51%以上。 (四)向日葵病毒病和霜霉病病情调查 调查方法:结合向日葵田块的实际状况和田间病害分布特点,可分别于综防区和对照区采用随机取样或对角线5 点取样方法,每点取50-60 株,记载病害的发病率。 三、向日葵列当调查调查方法:结合向日葵田块的实际状况和田间病害分布特点,可分

向日葵种植技术

生物结业论文开题报告

议向日葵种植技术 吉林大学附属中学二年二十三班 问题的提出: 每当看到家里人吃向日葵果实(瓜籽)时,我就对那么一个个饱满的小颗粒产生浓厚的兴趣,总不停地问自己为什么一个向日葵花(太阳花)最后会生产出那么多的小颗料(瓜籽)呢?而且口味还那么香呢? 研究的目的: 了解向日葵种植到田间管理到成熟的过程。研究方法:亲自到农民伯伯家里咨询作记录 研究过程: 春天到了,我一想又快到种植向日葵的时候了,在我休息的一天里来到乡下的亲戚家里,详细咨询了向日葵的种植过程,最最可惜的是我并没有亲自到农地里种植向日葵,因为那天的天气不适何种植,但通过伯伯的讲解和示范,我认认

真真地记了笔记,回家后做了如下的总结。 研究结果: 种植向日葵的过程:从选地、选种、何时种、田间管理、何时收获、贮存等一系列过程。 一、选地整地 向日葵对土壤的适应性很广,一般酸碱度在5.5—8.5之间,重黏土到轻沙质土壤都可以种植。在3月下旬到4月下旬,每亩施农家肥30担,碳铵30公斤,过磷酸钙30公斤,硫酸钾15公斤,辛硫磷颗粒剂1.5公斤,随耕地时一并翻入土中,预防地下害虫。 1、选地:选土层深厚,土地平整,灌排配套,要求轮作期3—4年以上,严禁迎重茬。

2、整地施肥:精细整地,施足底肥,要求播种前无根茬,重施基肥,深种种肥。秋季深翻20—25cm,亩施农家肥1000—1500kg,在秋压底肥的基础上要适时进行秋浇,在冬春及时磙耙基础上,播前平地、打堰缩块(1—1.5亩/块),做到地平、土碎、墒情均匀一致。在播前沿食用向日葵行深种磷酸二铵10—15kg,钾肥(氯化钾或硫酸钾)7—8kg,或氮磷钾三元复合肥。 二、轮作倒茬 向日葵连作会使土壤养分特别是钾素过多消耗,地力难以恢复,病虫草害也会因连作而加剧。轮作周期一般为3—4年。豆类作物,谷类作物等均是向日葵的良好前茬。生产上轮作方式主要有:向日葵—谷子—玉米;向日葵—玉米—谷子;向日葵—大豆—玉米(高粱)。

向日葵的播种栽培、田间管理及病虫害防治

向日葵的播种栽培、田间管理及病虫害防治 1、整地 向日葵对土壤选择不严格,可抗一定的盐碱,又较耐瘠薄。但在壤土或砂壤土种植时,不仅产量高,而且含油率也高。向日葵地要轮作,在秋季深翻30~35 厘米,翻后耙、压、起垄连续作业,结合秋翻每亩施农家肥1000~1500 公斤,还可配合施过磷酸钙3 公斤。 2、播种 选用高产、抗病、矮杆、质优的品种,提倡使用杂交种。选择品种时要选在当地经过试验能够正常成熟的品种,种子质量要符合国家规定的标准。 为防治地下害虫及促进前期生长,种子要进行包衣处理。未进行包衣处理的种子,在播种的前一天用农药拌种,阴干后播种。 播种时间根据当地生产实际确定,在能够正常成熟的前提下,适期晚播可以减轻某些土传病害。一般在地表5~10 厘米的地温稳定通过8℃~10℃时即可播种,播种前要剔除杂粒、病粒,选用粒大而饱满的种子并进行发芽试验。在播种前晒种2~3 天,以降低水分促进发芽。盐碱地种植向日葵必须先浸种催芽,可减轻盐碱危害,提高出苗率。浸种时将种子用45℃~50℃的温水浸泡3~4 小时,捞出摊在18℃~22℃的室温下,上面用浸湿的草袋盖上,24 小时后露白尖,即可播种。采用精量点播,每穴1~2 粒,能节省种子和劳力。油用型种子机播播量每亩为0.2~0.55 公斤,人工播种为每亩0.55~0.8 公斤;食用型种子机播播量为每亩0.5~1 公斤,人工播种为每亩0.75~1 公斤。每亩最好施用5 公斤种肥。一般用埯种,埯种有垄上种和垄沟种两种。 垄上种适于土壤墒情好又有灌溉条件的地块;垄沟种适于风沙干旱墒情不好的地块。刨埯深度一般为4~5 厘米,切忌深浅不一。 3、种植方式可分清种、间种、套种和混种 一般行距60~70 厘米,油用型株距50~60 厘米,亩保苗2300~3000 株;食用型株距60~80 厘米,亩保苗1400~1850 株。 向日葵耗水耗肥大,为合理利用地力和空间,可在向日葵地里混种早熟大豆。向日葵株距80~90 厘米,大豆埯种于二株向日葵间,一般可产葵花65~75 公斤,大豆30~35 公斤。 4、田间管理 4.1 查田补苗

向日葵病害

中文名称:向日葵菌核病 为害作物:向日葵 为害症状: 根腐型从苗期到收获都能发生。苗期发病时幼芽和胚根有褐色病斑,水浸状,病斑很快扩展,腐烂,幼苗不能出土。病轻的虽能出土,但随着病斑扩大,扣环,幼苗萎蔫死亡。成株期发病时根或茎基部产生褐色病斑,渐扩大至根的其它部分和茎,病斑褐色,蔓延至茎部时可向上和向左右扩展,有同心轮纹,病斑可长达1米左右。以后病斑部分氏出白色茁丝,后形成黑色菌核,重病株萎蔫枯死,茎组织腐朽易断,内部有黑色菌核。 茎腐型一般在茎中、上部发生病斑,椭圆形,褐色,后扩大,有同心轮纹,病斑表面很少形成菌核。病斑也可以扩大至扣环,片萎蔫枯死。病斑中央淡褐。 叶腐型病斑椭圆形,褐色,稍有同心轮纹。湿度大时很快蔓延至全叶,天气稍干燥时病斑从中间裂开,脱落,形成穿孔。 花腐型在花盘背面产生褐色圆形水浸状病斑,逐渐扩大可达全花盘,使组织变软腐烂,空气潮湿时可出现白色菌丝。菌丝可穿过花盘,蔓延于籽实之间,最后形成网状黑色菌核。花盘内外都可形成黑色的大小不等的菌核。最后由于花盘组织腐烂落地,果实不能成熟,有的果实内外也存在菌核,籽仁褐色。 病原菌形态特征:由真菌寄生引起LJclerotiniasclerotiorum(Lib.)deBary]。菌核可萌发产生子囊盘,子囊棍棒状,无色,侧丝丝状无色。子囊孢子单胞,椭圆形,无色。 发病特点:病苗以菌核在土壤和种子内外越冬,第二年春天,菌核直接产生菌丝侵染幼苗胚根引起根腐型菌核病,也可侵染成株期根部或根茎部井蔓延,-直到收获。病苗或病株的报或茎叶通过互相接触可蔓延侵染。在条件适合时菌核可萌发形成子囊盘,不断形成子囊孢子,随气流传播,侵染茎、叶、花盘引起茎腐、叶腐和花腐,最后形成菌核越冬。菌核病的发生发展与气候条件关系密切,6~9月雨水多,雨日多,湿度大时病重;重茬、地势低洼也加重发病。防治方法向日葵菌核病菌源广,传染渠道多(种子、土壤、气流都可传染),寄主的感病阶段每年都正值雨季,防治有很大困难。因而必需采取综合防治方法: (1)轮作2~3年以上,不与豆科、茄科等作物轮作,可与禾本科作物轮作。 (2)种植和培育抗病品种,如龙葵杂1号等。 (3)清除病株残余,深埋或烧毁以减少菌源。 (4)从无病花盘上留种,播前筛去夹杂的菌核净或50%多菌灵,以种子重量的0.5%拌种。 (5)增施磷钾肥提高抗病性。

向日葵种养.doc

轮作向日葵连作会使土壤养分特别是钾素过度消耗,地力难以恢复。向日葵病害如菌核病、锈病、褐斑病、霜霉病、叶枯病、,以及葵螟、蛴螬、小地老虎等,都会因连作而为害加剧。 (二)选地葵花具有抗旱耐碱的特性,一般耕地及荒地均可种植,但盐碱过重的地块不宜种植。向日葵杂交种应种植于较好耕地上,产量、品质尤其明显,产出比大,收入颇丰,有条件的农户尽可能地利用好地种植为宜。 (三)整地葵花为深根系作物,因此种植葵花的地应在秋季用大中型拖拉机深耕,深度要达到30厘米左右,浇好秋水。 二施肥 (一)需肥特性据试验每生产100公斤向日葵子实,需纯N3.3—6.1公斤,纯 1.5—2.5公斤,纯 6.3—13.9公斤。向日葵需钾量高于其他作物。 从现蕾到开花特别是从花盘形成至开花,是向日葵养分吸收的关键时期。出苗至花盘形成期间需磷素较多,花盘形成至开花末期需氮较多,而花盘形成至蜡熟期吸收钾较多。 (二)施肥技术 1、基肥以有机肥为主,配合施用化肥,可以为向日葵持续提供养分。基肥施用量,一般亩施1500—2000公斤。施用方法有撒施、条施和穴施三种。 2、种肥常规品种如星火花葵每亩施磷二铵8—10斤加“三元”复合肥10斤;向日葵杂交种每亩施磷二胺30斤加“三元”复合肥20斤。 3、追肥向日葵需在现蕾期之前追肥,每亩施尿素40—50斤。 三播种 (一) 品种食用向日葵的主要品种有:常规种,三道眉、星火花葵、星火黑大片和美二花葵等;杂交种,进口迪卡牌DK119、国产DK119以及RH118、RH3148、RH3708、RH3138、美葵138等。油用向日葵的主要品种有:S33(澳33)、S47、G101、Kws303、kws203、康地102等。 (二)播种期葵花一般在10厘米土层温度连续5天达到8一10摄氏度时即可播种。一般我县常规品种适宜播种期为4月下旬。杂交品种生育期大于105天一般播期为5月10日左右;生育期小于105天一般播期为5月下旬。 (三)播种方法葵花种植以单种为好,最好集中连片种植,但也可以在地埂及沟沿上种植。播种一般采用玉米点播器点播,也可用锄头开沟或铲子点播,播种深度以3——5厘米为宜。 (四)种植密度 1、常规品种:采用大小行种植,覆膜种植大行3尺,小行2尺,株距1.2尺,亩留苗2000株;不覆膜大行距2.8尺,小行距1.4尺,株距1.3,亩留苗2198株。

向日葵几种常见病害的识别与防治

向日葵几种常见病害的识别与防治 摘要介绍向日葵细菌性茎腐病、黄萎病、菌核病的症状,以及识别与防治方法,以为提高向日葵的产量提供参考。 关键词向日葵;细菌性茎腐病;黄萎病;菌核病 向日葵的病害种类很多,在长岭县发生较多的是向日葵菌核病、向日葵黄萎病和细菌性茎腐病,这些病害每年都有不同程度的发生,对向日葵产量造成很大影响。为了能够有效提高向日葵的产量,避免损失,除要掌握向日葵的栽培技术外,还要对向日葵病害有一定的了解和掌握。现对向日葵几种常见病害的识别与防治方法进行介绍,以为提高白日葵产量提供参考。 1 向日葵细菌性茎腐病 1.1 发病症状 向日葵细菌性茎腐病主要危害茎和葵盘,以茎为主。茎部症状分褐腐和黑腐2种。褐腐型:染病组织变褐呈湿腐状,后向上下及髓部扩展,病菌进入髓部后致髓部腐烂变褐,呈浆糊状。木质部、导管组织也逐渐变褐,茎杆开裂、髓部萎缩中空,病茎外部变褐或倒折。黑腐型:染病处呈水浸状,先呈橄榄绿色,后变黑,病茎部凹陷,呈墨汁状,髓部很快软腐。萎缩变空,病茎外部变黑,呈条状开裂,田间后期发病主要是该类型。花盘染病也可造成褐腐和黑腐,病部初期呈不规则水渍状,褐色或黑色。条件适宜时病情扩展很快,造成整个葵盘褐腐或黑腐,并向茎杆扩展,使葵盘组织崩溃萎缩,只残留纤维和空盘。湿度较大时甚至会导致向日葵全盘腐烂。 1.2 病因 该病是由细菌引起的病害。 1.3 发病条件 病菌在病残体中越冬。雨水多,伤口及自然裂口多的条件下发病重。 1.4 防治方法 一是农业措施:实行大面积轮作,清除病株和病残体并集中销毁。二是种子处理:采用温水浸种,55 ℃温水浸种30 min,或用硫酸链霉素200 mg浸泡1 000 g种子,浸种2 h。三是喷药处理:发病初期可喷施农用链霉素1 000倍液、47%加瑞农可湿性粉剂800倍液,交替使用,每隔7~10 d喷1次,连续喷施3~4次[1-2]。

向日葵的种植栽培与管理技术

向日葵四季皆可种植栽培,主要以夏、冬两季为主。花期可达两周以上。向日葵除了外型酷似太阳以外,它的花朵明亮大方,适合观赏摆饰,它的种子更具经济价值,不但可作成受人喜爱的葵瓜子,更可榨出低胆固醇的高级食用葵花油。向日葵的品种可分为“一般观赏用”品种或“食用”品种,一般观赏用品种特征为植株较矮小,通常不超过半公尺,因此适合栽种于盆栽中;食用品种则植株较为高大,种于一般露天苗圃土壤中,可长至2公尺以上。向日葵生长相当迅速,通常种植约两个月即可开花,其花型有单瓣、重瓣或单花、多花之分,花期相当长久可达两周以上。转自:云南花木网https://www.doczj.com/doc/212969548.html,/ 向日葵栽培主要以种子方式繁衍后代,播种时以泥炭土为宜。播种前用新高脂膜拌种,能驱避地下害虫,隔离病毒感染,提高种子发芽率。向日葵对光线要求度较高,对温度则忍受范围大,适合温度15~30℃,但仍以夏季生长较为迅速。由于光线需求度高,新陈代谢快,因此水份需求度高,宜经常灌溉浇水,保持土壤之潮湿,夏天可每天浇水。以有机肥拌入培养土中为最佳之方式;除此之外亦可视植株状况追加化学肥料。 向日葵的播种时间:3~4月 向日葵播种的适宜温度:18~25℃ 向日葵的出芽时间:5~7天 向日葵的播种方法:点播,覆土约1cm,播后50~80天左右花,因品种不同各项略有差异。 向日葵栽培条件要求 ⒈温度 向日葵原产热带,但对温度的适应性较强,是一种喜温又耐寒的作物。向日葵种子耐低温能力很强,当地温稳定,在2℃以上,种子就开始萌动;4~5℃时,种子能发芽生根;地温达8~10℃时,就能满足种子发芽出苗的需要。发芽的最适温度为31~37℃,最高温度为38~44℃。向日葵在整个生育过程中,只要温度不低于10℃,就能正常生长。在适宜温度范围内,温度越高,发育越快。 ⒉水分 向日葵植株高大,叶多而密,是耗水较多的作物。它的吸水量是玉米的1.74倍。但因其生长发育多与当地雨热同步,水分供求矛盾不突出。向日葵不同生育阶段对水分的要求差异很大。从播种到现蕾,比较抗旱,需水不多,仅为总需水量1.9%。而适当干旱有利于根系生长,增强抗旱性。现蕾到开花,是需水高峰,需水量约占总需水量的43%。此期缺水,对产量影响很大。此阶段恰逢雨量较多,基本上能满足向日葵生长发育对水分的需要。如过于干旱,需灌水补充。开花到成熟需水量也较多,约占总水量38%。如果水分不足,不仅影响产量,而且还降低油脂含量。 ⒊光照

向日葵主要病害的发生与防治

向日葵主要病害的发生与防治 范丽娟 (黑龙江省农科院经济作物研究所, 哈尔滨150086) 摘要:近年来威胁黑龙江省向日葵生产的主要病害是菌核病、黑斑病和褐斑病,其中菌核病危害最为严重。本文介绍了这三种主要病害的症状特点、发病规律和危害严重性,提出了较为经济适用的综合防治措施。 关键词:向日葵; 主要病害; 发生; 防治. 中国分类号: Occurrence and Prevention of Main Diseases of Sunflower FAN Li-juan (Institute of Industrial Crops ,Heilongjiang Academy of Agricutural Sciences,Harbin,150086) Abstract:the main disease of sunflower in Heilongjiang province is Sclerotiorum,altemaria helianthi and septoria helianthi, among them Sclerotiorum is the most serious. the paper introduced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three diseases, and the regulation of occurrence as well as how important to prevent these diseases, put forwad to the comprehensive measures to prevent them. Key words: sunflower; main diseases; occurrence ; prevention. 黑龙江省是我国向日葵主要产区之一,对我国向日葵的生产和发展具有重要影响。近几年我省大量引进国内外向日葵良种在全省各地种植,给葵农们带来了一定的经济效益。我省向日葵面积已由90年代初的6.5万h㎡增加到11.3万h㎡(2000年)[1]。2000~2005年平均播种面积达到20万h㎡以上。随着种植面积的增加,由于黑龙江省7~8月份雨量集中,以及多数农家品种抗病性较差,生产上葵农又没有坚持合理轮作,因此,近年来向日葵的病害发生较为严重,重病年份可使产量损失达40%~60%。为了寻求经济有效防治方法,以利于我省向日葵生产的发展,我们于2000~2004年对向日葵病害进行了调查研究,初步明确了黑龙江省向日葵的主要病害有菌核病、黑斑病和褐斑病。本文就这几种主要病害的症状特点、发病规律和危害严重性作简要介绍,并提出一整套综合防治的技术措施,供葵农参考。 1 病害发生及危害特点 1.1 菌核病 向日葵菌核病是目前我省向日葵生产上主要病害之一[2]。该病流行较广,凡向日葵种植区均可发生。对向日葵危害严重。其整个生育期均可侵染。病害发生时,主要造成花盘和种子腐烂,子实产量和品质大幅度下降。产量损失一般年份为15%左右,重病年份个别品种高达90%以上,甚至绝产。 向日葵菌核病由核盘菌(Sclerotinia sclerotium)引起,根据菌核病的发生部位和症状可分为根腐型、茎腐型和盘腐型。其田间表现为①根腐型:病害发生于根部及茎基部,造成根腐和茎基部溃烂,干燥后茎基部收缩,全株枯死。②茎腐型:成株发病,茎杆中上部出现病斑[3]。初为灰白色水渍状,以后变褐色,最后植株萎蔫枯死。③盘腐型:病菌侵染葵盘。病部种子间布满白色菌丝,以后菌丝集结成团并变黑成为菌核,把种子裹在其中。 病菌以菌核在土壤、病残体及混杂于种子中,或菌丝附着于种壳上和种仁上越冬,成为次年初侵染源。菌核在土壤中一般存活2~5a,且病原寄主范围广大,防治难度大。根腐型是土壤中或种子中的菌核萌发后,以菌丝体侵染;茎腐型和盘腐型其初侵染源都是子囊孢子。黑龙江省因向日葵生育后期(7~8月份)多雨,雨量集中,空气湿度大,以子囊孢子侵染为主。所以菌核病的发生以烂盘型为主,其次是根腐型,叶枯型很少发生,而且只发生在局部叶 作者简介:范丽娟(1965—),女,黑龙江省巴彦县人,助理农艺师,从事向日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