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推荐治疗脾胃湿热的偏方

推荐治疗脾胃湿热的偏方

推荐治疗脾胃湿热的偏方
推荐治疗脾胃湿热的偏方

随草记啤泰茶推荐治疗脾胃湿热的偏方

夏季,脾胃湿热的人多起来,想要缓解,不妨试试治疗脾胃湿热的偏方。下面小编为您介绍治疗脾胃湿热的偏方,常吃帮你赶走湿热。

肠胃湿热其实就是一种中医方面的说法,这种疾病发病比较急,主要表现为呕吐出现酸水、恶心、肚子痛、拉肚子,粪便的颜色主要表现为黄褐色的,带有一股恶臭味,心情也是比较的烦闷,舌苔的颜色则是黄色黏腻感,身体也是比较多疲倦,小便则是比较短颜色也是赤色的。除此之外,患者的皮肤也会发黄,就如同桔子的颜色一样,同时口腔之中也会出现口臭的情况。

身体患有这种疾病的主要原因就是日常的饮食习惯不科学导致的,所以想要治疗这种疾病,那么最好也是从饮食方面着手,这样效果更佳。

治疗脾胃湿热的食物

脾胃湿热者,有口苦、口臭、舌苔黄腻、尿偏少、大便不爽等症状。饮食要以清淡为主,戒除烟酒,保持体内清爽。还可选择清热、除湿等药食,如金银花、菊花、芦根、桑叶、竹叶、荷叶、苦瓜、冬瓜、丝瓜、芥菜、莲藕、鸭肉等。

另外,中医认为,脾有运化人体水湿的功能,脾胃好了,体内湿热得以运化,身体机能增强,湿热也就不容易入侵,所以,选择一些有健脾燥湿功效的药食辅助效果更佳,如淮山、薏苡仁、白术、芡实、莲子、党参、白扁豆等。

脾胃湿热偏方:

1、苦瓜薏仁粥

做法

取苦瓜、薏仁各30克,赤小豆90克,粳米60克。先将苦瓜洗净,剖开去瓤籽后切成小块,与其他食材共煮粥至烂熟,空腹食用。

2、随草记啤泰茶(随草记埤泰茶):

可在平时空闲的时候喝杯随草记啤泰茶(随草记埤泰茶),属于内调养生茶饮,内含白扁豆花,肉桂,生姜,大枣,茯苓等天然草本成分,能够给深度滋养脾脏,修复因感受湿热之邪或脾虚水湿内生,日久化热,或长期过食甘肥厚味生湿助热的脾胃。

3、芹菜雪梨汁

做法

取芹菜适量,番茄1个,雪梨1个,柠檬半个。洗净后一同放入果汁机中搅拌成汁,每日饮用1次。

三仁汤治疗脾胃湿热型疲劳综合征

三仁汤治疗脾胃湿热型疲劳综合征 慢性疲劳综合征(chronicfatiguesyndrome,CFS),是人体亚健康状态的一种特殊表现,临床可见反复、持续性的不同程度的疲劳,常伴有记忆力减退,头痛,肌肉痛,无关节红肿 的多关节疼痛,咽喉痛,失眠、抑郁等躯体、精神症状[1]。随着现代社会生活节奏加快,人 们的生活、工作压力亦逐渐增加,CFS的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尤其是发达国家发病率高 达14%~29%,因此日益受到医学界的重视[2]。 由于患者症状繁多,理化检查多为正常,所以,现代医学对于本病缺乏有效的防治方法。尤其是在江南地区,脾胃湿热型疲劳综合症多发,笔者应用三仁汤治疗取得了满意疗效,现 总结如下。 中医认为CFS主要是由起居失常、饮食不节、劳逸损伤、情志不遂、素体虚弱等,导致 人体气血、脏腑、阴阳失,气机紊乱,病位在脾、肾、肝三脏,旁兼心、肺两脏,但以脾脏 为主[3]。正如《素问?太阴阳明论》云:“四肢者,皆禀气于胃,而不得至经,必因脾乃得禀”。脾胃功能失调,以致气血不足是导致CFS发病的关键因机。脾胃为气血后天生化之本,四肢 之所禀、头窍之所依,莫不因脾胃功能受扰而气血化源与升发不足,气血、清阳无以实机体,因而出现体力、精力之疲象。 三仁汤出自《温病条辨》,由杏仁、白蔻仁、薏苡仁、厚朴、半夏、滑石、通草、竹叶 组成。方中杏仁苦温,善开上焦,宣畅肺气,以通调水道,使气化则湿化;薏苡仁甘淡,功 在疏导下焦,兼渗湿益脾;白蔻仁芳香苦辛,《本草正义》说它能上能下“先升后降”,故能 转输中焦,醒脾和胃,振复运化水湿之机。配以半夏苦温燥湿;厚朴苦辛化湿;滑石、通草 淡渗利湿,再用清灵透利之竹叶,一则宣泄内外之湿,二则清透湿郁所化之热。全方宣、化、利具备,融宣肺健脾淡渗数法于其中,且方中药性平和,无寒热之偏及温燥辛散太过之弊。 笔者在临证过程中发现CFS患者虽以疲劳为主诉来就诊,但伴随症状也比较突出,虽表 现不同,但有好多共同之处。在当今社会条件下,一方面由于生活方式的变化,人们多坐少动、喜暖避寒,尤其是身居江南流域,气候暖湿,使聚湿生痰、痰湿困阻中焦的机会大大增加;另一方面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日常饮食失宜,各种食疗、补品繁多,增加了脾胃的运 化负荷;另外,随着社会压力的增加,各种情志不遂影响气机升降,终致脾不键运,湿邪困厄,闭阻清阳,气血不能宣畅升达,因而出现体力、精力之疲象[4]。其临床特点是:疲劳且 全身困重,肢软,嗜卧不得眠,纳呆食不馨,伴记忆力减退、情志抑郁。舌体稍胖大,色淡 红边有齿痕,苔薄滑或腻,脉濡。 笔者在治疗该病时基本以原方为主,根据患者体质情况及病情变化随症进行加减。以疲 劳为主,伴汗出、短气、怕冷等,可加益气健脾温阳之品如白术、黄芪、仙茅等;疼痛明显 者根据疼痛部位的不同选用不同的药物,头痛为主加川芎、葛根等,关节肌肉疼痛为主者加 威灵仙、羌活、独活等;气郁表现明显者加疏肝理气之品如香附、郁金等;伴有湿邪较重的 加健脾利湿之品如薏苡仁、苍术、白术、泽泻等。 病案举例:患者王某,男,41岁,2016年11月9日因乏力、周身困倦不适反复发作 10年加重半年就诊。患者平素嗜食辛辣油腻,因经营暖气设备常年在25-30度房间,经常汗出,10年前出现乏力,初期休息后能好转,后逐渐加重,休息后仍感头昏沉乏力,伴周身困倦,梅雨季加重,稍劳即心慌,夜寐不安,情绪低落,大便粘,小便正常。舌质红,苔薄黄腻,脉濡滑。患者曾多次住院诊查,各项检查均未见异常,经输液治疗等症状稍改善。上述 症状时轻时重,一直持续到现在。根据患者症状以及近期检查结果,考虑脾胃湿热型慢性疲 劳综合征。 杏仁10g、白蔻仁5 g、生炒薏苡仁各15 g、竹叶10 g、滑石10 g、通草10 g、厚朴10 g、半夏10 g、党参10 g、麦冬10 g、五味子5 g、甘草6 g、藿香10 g

脾胃湿热长痘痘 中医养生见奇效

脾胃湿热长痘痘中医养生见奇效痘痘冒不停、皮肤爱出油、常常有口臭?也许你就是传说中的湿热体质了。因为体内有多余的湿和热,所以湿热体质的人爱长痘易口臭。下面,小编告诉你4个养生方,清热利湿。有的人不仅仅是脸上起痘,背后、臀部也起小疖肿,用祛痘化妆品或药品外抹治疗,旧痘下去,新痘又起;头发、脸上经常油腻,开口说话口气污浊;早上醒来,口干苦涩;还急躁易怒。这是怎么回事? 中医认为,这是因为身体内有了多余的湿,有了多余的热,这就是湿热体质。爱出湿疹的人80%都属于湿热体质。湿热体质的人还容易长口疮。湿热体质如何调理?可以涂抹纯中药萃取的施氏草本祛痘膏,温和祛痘,不含激素,放心祛痘,不留痕。 湿热体质的症状与成因 湿热体质的特点是形体偏胖,面部和鼻尖总是油光发亮,脸上容易生粉刺,皮肤容易瘙痒。常感到口苦、口臭或嘴里有异味,汗黏有味,经常胸闷腹胀,尿黄,大便黏滞不畅或燥结,臭秽;女子白带多或有黄带、有异味;头发油脂多,易脱发,皮肤易生痤疮、湿疹、脚气等,身重困倦,烦躁易怒。

湿热体质是怎么形成的呢?先天禀赋不足,特别是气虚之人;或久居湿地,喜食肥甘;或长期饮酒,湿热内蕴;或劳倦过度影响脾胃功能,若与外界湿热之邪相合而致湿热内蕴,就形成了湿热体质。 【养生方】饮食调理 1、饮食以清淡为上,宜食用清热化湿的食品。 主食,可选用富含矿物质的食物,如薏苡仁、莲子、茯苓、红小豆、蚕豆、绿豆。肉食,可选用富含蛋白质的食物,如鸭肉、鲤鱼、兔肉、鲫鱼、田螺、泥鳅等。 蔬菜,可选用富含有机酸、微量元素的食物,冬瓜、丝瓜、葫芦、苦瓜、黄瓜、白菜、芹菜、荠菜、卷心菜、莴笋、莲藕、空心菜、萝卜、豆角、绿豆芽、苋菜、芥蓝、竹笋、紫菜、海带、四季豆等都可以常吃。水果,可选用哈密瓜、枇杷、橙子、梨、马蹄等。重点推荐薏仁和苦丁茶。苦的东西清热去火。苦丁茶对面部等身体上部的湿热更有效。也可以吃苦瓜等。 2、忌辛辣燥烈、刺激食品 湿热体质的人不要吃辛辣燥烈、大热大补、肥甘厚腻的食品,如酒、奶油、动物内脏、辣椒、生姜、大葱、大蒜等;还有狗肉、鹿肉、牛肉、羊肉、燕窝、银耳、辣椒、菠萝、荔枝、芒果等温热性食物。 减少甜食、咸食和酒、碳酸类饮料等,以免助湿生热。勿过度饱食。应戒除烟酒,因为烟酒是可以生湿生热的。 【养生方】生活调理 1、避免居住地潮湿 要避免居住在低洼潮湿的地方,宜选择向阳避阴、通风良好、干燥凉爽的居住环境。衣着宜宽松,不宜紧身束口。应养成良好作息习惯,保持头部、面部、身体等的肌肤清洁干燥。

三仁汤

三仁汤在皮肤疾病中的应用 三仁汤是临床常用方剂,出自清代吴鞠通《温病条辨·卷一》,由飞滑石、生薏苡仁、杏仁、半夏、白通草、白蔻仁、竹叶、厚朴等组成,功在宣畅气机、清利湿热,主治属湿温初起及暑温夹湿之湿重于热证。临床中可根据患者体质及具体病情辨证加减治疗荨麻疹、湿疹、痤疮、带状疱疹、脂溢性脱发等多种证属湿温初起及暑温夹湿之湿重于热证者,疗效显著。现就三仁汤在皮肤科的应用概述如下。 三仁汤的溯源 三仁汤之名,首见于清代吴瑭(字鞠通)所著的《温病条辨》,因以杏仁、白蔻仁、薏苡仁为君药得名。其功在宣畅气机、清利湿热,主治证属湿温初起及暑温夹湿之湿重于热者,方中体现的芳香宣透、行气化湿之法,成为后世治疗湿温初起湿重热轻证的基本治法。三仁汤提出者为吴瑭,字鞠通,江苏淮阴人,温病四大家之一。19岁因父病逝医治无效而立志学医,受到当时温病学家吴又可《瘟疫论》和叶桂的启发,继承叶天士的温病理论,结合自身体会终于1798年著成《温病条辨》。本书创立了三焦辨证纲领,为清代温病学说标志性专著,总结了温病治疗原则、有效方剂及药物使用,直到如今医界仍有将三焦辨证和卫气营血辨证结合运用的主张。《温病条辨》留下的方剂中,除三仁汤外,不乏银翘散、桑菊饮、藿香正气散、清营汤、清宫汤、犀角地黄汤等,后世医家极为常用的方剂。 其中原文卷1云“头痛恶寒,身重疼痛,舌白不渴,脉弦细而濡,面色淡黄,胸闷不饥,午后身热,状若阴虚,病难速已,名曰湿温。汗之则神昏耳聋,甚则目

瞑不欲言,下之则洞泄,润之则病深不解,长夏深秋冬日同法,三仁汤主之。”而三仁汤之名虽由吴氏提出,为其治疗上焦湿温病的主方,但从该方组方思路及药物选择来看,则可溯源至叶桂医案。 有文献云:“在《临症指南医案》与《未刻本叶氏医案》中,运用三仁汤竟达60余案,其中与三仁汤8味药物相同7味的有2案,相同6味的有6案,其余均相同4~5味,这8案则是吴鞠通制订三仁汤的主要依据”,可以说吴瑭汲取了叶桂的经验,并结合自己的体会而创立了三仁汤。由于叶桂临证往往信手遣药而不名方,使人不易效法。三仁汤的问世,对继承叶氏的经验,推动湿温病治疗学的发展,具有积极的意义。 三仁汤的组方 三仁汤组方巧妙,用药轻取,临床上更是被广泛应用于各种病属湿温在上焦者。原方中飞滑石、生薏苡仁各六钱(18g),杏仁、半夏各五钱(15g),白通草、白蔻仁、竹叶、厚朴各二钱(6g)。以甘澜水八碗,煮取三碗,每服一碗,日三服。现代用法水煎服即可。 三仁汤的功效及解析 三仁汤功在宣畅气机、清利湿热。主治属湿温初起及暑温夹湿之湿重于热证,主要表现为头痛恶寒、身重疼痛、肢体倦怠、面色淡黄、胸闷不饥、午后身热、苔

脾胃湿热怎么治疗

脾胃湿热怎么治疗 湿热体质在夏季是非常常见的,其中又以脾胃湿热最为平凡,那么脾胃湿热应该怎么办?脾胃湿热又要如何调理呢?今天为大家推荐治疗脾胃湿热的方法。 1、素烧苦瓜 新鲜苦瓜200克,切丝,先用开水浸泡片刻以去苦味,再入油锅烧炒至九成熟,出锅,勾欠(含有盐、味精)浇汁。 2、赤小豆薏米饮 赤小豆30克、薏米30克,加清水文火炖煮30分钟后取100毫升汁液,再炖30分钟后倒出剩下的100毫升汁液,将两次的汁液搅匀,温饮或凉饮。 3、金针冬瓜汤 干金针菜20克,切段,开水浸泡20分钟后与50克冬瓜丝入沸汤,片刻即好,加盐、味精,点几滴香油。 4、五花茶 干木棉花30克、金银花30克、槐花20克、鸡蛋花20克、葛花20克。以上所有材料洗净,放入煲内,加入400毫升清水煎渚。此款五花茶能清大肠湿热。 脾胃湿热如何预防脾胃湿热证与不良生活方式有关,如嗜食肥甘油腻,嗜食辛辣,吸烟嗜酒等导致脾胃受伤,聚湿生热。因此要预防

脾胃湿热的发生,首先要积极治疗上述基础疾病。同时,要改变不良生活方式,做到饮食有节,勿吸烟,勿饮酒等,尽量不吃厚味膏粱、海鲜。 调理脾胃时,还应兼以宣通肺气。因脾主运化水谷,化谷如沤,肺主布散精微输布如雾,脾需肺之协助,才能完成水谷精微的布散,正如《素问;经脉别论》所云:“脾主散精,上归于肺,通调水道,下输膀胱。”肺主宣发肃降,脾胃主升清降浊,同司气机升降。由此,治脾莫忘理肺,治肺必究其脾,临床用药应于健脾和胃之品中,酌加宣肺解郁之品,如杏仁、瓜蒌、麻黄等。叶天士在《临证指南医案》中用杏仁宣肺解郁,使湿阻得运,启宣肺利水健脾之先河。 脾胃湿热的原因医生告诉我们,如果身体出现了脾胃湿热的情况,那么很有可能就患有慢性胃炎、或者是长溃疡或者是肝硬化以及胆囊息肉等疾病,所以说日常一定要弄清楚导致这种疾病出现的原因,然后在寻找出最适合的治病方法,令身体快速恢复健康。 中医方面认为,身体出现脾胃湿热的主要原因就是由于体内正气不足,如果体内的正气充足,那么风雨寒热就不能够入侵身体,这样也就不会损伤身体了。事实上,导致脾胃湿热的形成原因有很多。在临床上曾经出现了患者由于多吃了一些东西,身体就出现了胃脘胀满的情况,不仅仅食欲下降、恶心想吐,同时也出现了大便失常的情况。 所以说,追根问原无论是由于先天不足或者是后天失调所导致的脾胃湿热,那么身体中的水分还有食物的运化就不能够正常,这样水分就会淤积在身体中,久而久之就变成了湿气滞留在身体中,长期如

王惠兰温胆汤加减治疗脾胃湿热证经验

脾胃湿热 脾胃湿热,病证名。亦称中焦湿热。多由感湿邪或饮食不节、过食肥甘,酿成湿热,内蕴脾胃所致。症见脘腹痞满、体倦身重、大便溏泄、身热口苦、渴不多饮、尿少而黄,甚至面目皮肤发黄如橘子色,舌苔黄腻,脉濡数。治以清热利湿为主。 脾胃湿热证在门诊诊疗中几乎每天均可见到,它涉及消化、肿瘤、泌尿等多个系统的多种疾病,而消化系统疾病更为常见,如慢性胃炎、反流性食管炎、胃或十二指肠溃疡、胃炎、慢性乙肝、肝硬化、脂肪肝、胆石症、胆囊息肉等。在肝癌手术、食管或胃或肠癌手术后,其各自发展的不同阶段均可能出现,而慢性胃炎占了首位。 引起脾胃湿热证的主要原因为上述疾病未能得到有效治疗,病变反复活动与发展的结果。其次,与不良生活方式有关,如纵食口腹嗜食肥甘油腻,嗜食辛辣,吸烟嗜酒等导致脾胃受伤,聚湿生热。由此可见,要预防脾胃湿热的发生,首先要积极治疗上述基础疾病。同时,要改变不良生活方式,做到饮食有节,勿吸烟,勿饮酒等。 脾胃生理特点在于升与降 脾胃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其功能特点主要集中于升与降。脾主运化,布化精微而升清;胃主受纳,腐熟水谷而主降浊。脾升则健,胃降则和。脾不健运,则清气不升;胃不和降,则浊气不降,反升为逆。脾为阴脏,胃为阳腑,互为表里,一升一降,升降相因,不但主持着水谷的腐熟,精微的布化,而且关乎整个人体的阴阳、气血、水火之升降,所以为人体升降之枢纽。脾胃之升降,又互为因果,胃

失和降,则脾气不升;脾升失常,则胃亦不降,正如喻嘉言所说:“中脘之气旺,则水谷之清气上升而灌输百脉,水谷之浊气下达于大小肠从便溺而消”。脾清阳上升,胃浊阴下降,则气血生化有源,出入有序。不运不升则生化无端,不降则传化无由,壅滞成疾。 二、脾胃病证突出表现为湿与滞 脾胃病证虽多,然湿留气滞是病机中共同之处。脾胃为仓廪之官,水谷之海,无物不受,邪气易袭而盘居其中,脾胃因之升降失常,气机壅塞,则水反为湿,谷反为滞,湿阻、食积、痰结、气滞、血瘀、火郁亦即相因而生。邪正交杂,气道闭塞,郁于中焦,此乃属实滞。若脾胃亏虚,运化失司,升降失调,清浊相干,湿、滞又可从中而生,所谓因虚致实,虚中挟滞。正如《素问·调经论》所云:“有所劳倦,形气衰少,谷气不盛,上焦不行,下脘不通……。”由于湿、滞为病机之要,故在治疗脾胃病时,或温,或清,或补,或泻,总以行其滞,利其湿,复其升降为其总旨。 三、脾胃病重在调理,兼以宣通肺气 脾胃病变多湿多滞,其中脾病多湿,易被湿困;胃病多热,易为热壅,总为气机升降失宜所致,故脾胃病变不宜大补大泄,而贵在调理,探本求源,明气机失调之因,审因论治,复脾胃升降之常,使湿滞消,升降和,诸症可除。 在调理脾胃时,还应兼以宣通肺气。因脾主运化水谷,化谷如沤,肺主布散精微输布如雾,脾需肺之协助,才能完成水谷精微的布散,正如《素问·经脉别论》所云:“脾主散精,上归于肺,通调水道,

脾胃湿热吃什么药

脾胃湿热吃什么药 脾胃湿热,病证名。亦称中焦湿热。多由感湿邪或饮食不节、过食肥甘,酿成湿热,内蕴脾胃所致。症见脘腹痞满、体倦身重、大便溏泄、身热口苦、渴不多饮、尿少而黄,甚至面目皮肤发黄如橘子色,舌苔黄腻,脉濡数。治以清热利湿为主 脾胃湿热的原因 中医认为,人体正气不足是这个病症的内在原因,脾胃湿热证的形成,虽然病因病机有多种,但脾胃功能状态是决定因素。正气不足,脾胃虚弱,不能正常运化谷物水液,水反为湿,谷反为滞,湿和滞久则化热,可形成湿热;同时各种疾病因素很易引发虚弱之脾胃功能失调而生湿热。 感受外邪由于脾胃的生理特性,湿邪和燥邪易侵犯脾胃。脾为湿土,为“受湿之区”,湿邪最易伤脾;胃为燥土,喜润恶燥易患燥病,燥为阳热之邪,燥甚则热,胃热脾湿结合即为湿热。六淫的其他外邪如外感风热,在脾虚失运内有蕴湿的情况下,外感风热与内蕴湿,结合亦成湿热。正如薛生白所云:“太阳内伤,湿饮停聚,客邪再致,内外相引,故病湿热。”同时外邪犯肺,胸闷咳嗽,气机升降失常,

又可伤及虚弱之脾胃,致湿从内生,郁而化热,形成湿热。 脾胃湿热容易与哪些症状混淆 脾胃湿热容易与哪些症状混淆 1 病因相同:脾胃湿热与肝胆湿热多由感受湿热之邪,或偏嗜肥 甘厚腻,酿湿生热所致。 2 都有纳呆,呕恶,腹胀等脾胃症状。 3 二者可有黄疸的症状。黄疸是由湿热熏蒸,胆汁不循常道而外溢肌肤所致。二证如出现黄疸,皆为阳黄。 4、望舌苔均为舌红苔黄腻湿热之象。 脾胃湿热吃什么药呢?实际上吃药并不是最为明智的方式,比较好的方法是用芝元雪康组合调养。芝元雪康组合,由雪康软胶囊和β-胡萝卜素软胶囊组合而成。雪康软胶囊中的阿胶等成分,通过肠壁粘膜吸收,直接参与人体血红蛋白的合成,然后提高血红蛋白的含量,增加红细胞数量,为人体生成新鲜血液;β-胡萝卜素进入人体后,能促进血红素的增加,提高血液浓度;两者同时服用,使补血效果加倍,而且β-胡萝卜素中具有抗氧化功效,能祛斑养颜。总的来说,雪康软胶囊创造新的血液;而β-胡萝卜素软胶囊提高血液质量,两者结

湿热体质、虚火

阴虚包括肾阴虚,阴虚有好多种,肾阴虚只是阴虚的一个方面,还可以有肺阴虚,肝阴虚,肝肾阴虚等,虽然阴虚的种类很多,但是阴虚症状有相同点的阴虚:又称阴虚火旺,俗称虚火,阴虚之体的主要表现为:怕热,易怒,面颊升火,口干咽痛,大便干燥,小便短赤或黄,舌少津液,五心(二只手心、二只脚心与头顶心)烦热,盗汗,腰酸背痛,梦遗滑精,舌质红,苔薄或光剥,脉细数等。进补宜采用补阴、滋阴、养阴等法,补阴虚的药物可选用生地、麦冬、玉竹、珍珠粉、银耳、冬虫夏草、石斛、龟板等。1 补阴虚食品:甲鱼、燕窝、百合、鸭肉、黑鱼、海蜇、藕、金针菇、枸杞头、荸荠、生梨等,可经常交替选服。2 补阴虚药膳食疗方举例:银耳红枣羹(或百合莲子羹):银耳、红枣(或百合、莲子)适量共煮羹当点心服食,可补阴虚。甲鱼二子汤:甲鱼1只与女贞子、枸杞子各20g同煮汤,加调味,食甲鱼饮汤,连食数剂,可补阴虚和治肝肾阴虚所致的腰痛,遗精、头晕、目花等症。石斛河鱼;石斛6g,河鱼1条共蒸食,可滋阴。虫草老雄鸭:虫草9g与三年老雄鸭1只共煮,吃鸭肉喝汤,可补阴虚。

阴虚在一定程度后可以出现虚火旺盛的,可以表现为五心烦热,盗汗,口干舌燥,便结,等等当然仍然有肾阴虚的症状的.二者的区别就在于症状表现了.在治疗上,如果即使有虚热表现但不重的话仍可就只以补阴即可,待阴分足,则虚热自然消失.所以二者又是联系密切的. 现在仍然口干可能还是与阴虚有关,建议可继续服用六味地黄丸.其实任何一种病状,不一定就只有一种证型,你现在口中干,我认为还可配合吃几天小柴胡看看. 问题分析:有可能是的,肾阴虚导致性欲较强,建议服用滋阴降火的中成药调理,如知柏地黄丸或大补阴丸治疗看看。平时饮食要清淡不油腻,忌食辛辣。 意见建议:肾阴虚可以吃黑木耳、黑芝麻、小核桃等进行食补,补肾药物则有阿胶黄精丸、左归丸、六味地黄丸、知柏地黄丸等。

肝胆湿热怎么治疗

肝胆湿热怎么治疗 文章目录*一、肝胆湿热怎么治疗*二、肝胆湿热的症状是什么*三、肝胆湿热吃什么好 肝胆湿热怎么治疗1、肝胆湿热怎么治疗之睡眠充足湿热产生的一大因素,可能是在身体肝胆正在排毒的时候,没能及时的把毒素排出去,所以导致自己的肝胆出现问题,进而导致自己的身体健康出现问题。而晚上是肝胆排毒的时间,所以建议不要熬夜,按时睡眠,这样对身体的伤害也是最小的。这样身体肝胆湿热的情况也会缓解。 2、肝胆湿热怎么治疗之室内及时换气 工作、住宿的地方如果是湿气比较重的地方的话,这样长时间势必对自己的身体产生极大的影响,尤其是夏天的时候,外部是比较热的,但是房间内不通风,势必是会产生湿热,这样长时间下来,势必在身体内也产生了一些伤害。建议是要保持室内的通风,这样对身体的呼吸作用才不会产生伤害。 3、肝胆湿热怎么治疗之内治法 肝胆湿热治则:泻肝胆实火,清下焦湿热。主方:龙胆泻肝汤加减。方药:龙胆草、栀子、黄芩、柴胡、木通、车前草、泽泻、生地、当归、甘草。水煎,取汁200~300毫升,每日1~2剂,温服。 若见呕逆者,加竹茹、黄连、半夏;若见吐衄者,加丹皮、茜草。若阴囊湿疹,睾丸肿痛,或带下黄臭者,加地肤子、黄柏;土茯

苓、金银花;若小便频数涩痛,甚或小便点滴不下者,加滑石、沉香。 4、肝胆湿热怎么治疗之外敷药物 用毛茛、大蒜、白芥子、田基黄,任选1种,选敷合谷、列缺,发泡后,刺破流出黄水(但操作时避免感染,最好在医务工作者的监督下使用此法),用于湿热黄疸。地肤子、土茯苓,煎水熏洗外阴,用于阴部湿痒,带下黄臭。 肝胆湿热的症状是什么1、湿热偏重不同。虽然脾胃湿热与肝胆湿热之病因均为湿热,但湿热偏重不同。脾胃湿热湿重于热,湿的表现如肢体困重,纳呆,腹胀,大便溏泻表现明显。热的表现相对较轻。肝胆湿热热重于湿。热的表现如身热,口干,口苦,大便干结。小便短赤的表现明显,而湿的表现相对较轻。 2、脾胃湿热与肝胆湿热都有脾胃功能失调的症状,如腹胀,纳呆,呕恶。肝胆湿热产生上述症状是因为肝气横逆犯胃。脾胃受病,运化失健则腹胀,纳呆,呕恶。故脾胃症状相对较轻。而脾胃湿热是因湿热之邪蕴结脾胃,受纳运化失职,升降失常,致腹胀,纳呆,呕恶。故脾胃症状相对明显。肝胆湿热多兼有脾胃症状。而脾胃湿热则不兼胁痛,口苦等肝胆症状。 3、肝胆湿热因湿热郁结肝胆,疏泄失职,肝气郁滞,不通则痛,故胁肋部胀痛不适,而脾胃湿热为脘闷腹痛症状,无胁肋胀痛的 症状。且肝胆湿热有湿热下注的症状,如阴囊湿疹, 潮湿,睾丸肿

推荐治疗脾胃湿热的偏方

随草记啤泰茶推荐治疗脾胃湿热的偏方 夏季,脾胃湿热的人多起来,想要缓解,不妨试试治疗脾胃湿热的偏方。下面小编为您介绍治疗脾胃湿热的偏方,常吃帮你赶走湿热。 肠胃湿热其实就是一种中医方面的说法,这种疾病发病比较急,主要表现为呕吐出现酸水、恶心、肚子痛、拉肚子,粪便的颜色主要表现为黄褐色的,带有一股恶臭味,心情也是比较的烦闷,舌苔的颜色则是黄色黏腻感,身体也是比较多疲倦,小便则是比较短颜色也是赤色的。除此之外,患者的皮肤也会发黄,就如同桔子的颜色一样,同时口腔之中也会出现口臭的情况。 身体患有这种疾病的主要原因就是日常的饮食习惯不科学导致的,所以想要治疗这种疾病,那么最好也是从饮食方面着手,这样效果更佳。 治疗脾胃湿热的食物 脾胃湿热者,有口苦、口臭、舌苔黄腻、尿偏少、大便不爽等症状。饮食要以清淡为主,戒除烟酒,保持体内清爽。还可选择清热、除湿等药食,如金银花、菊花、芦根、桑叶、竹叶、荷叶、苦瓜、冬瓜、丝瓜、芥菜、莲藕、鸭肉等。 另外,中医认为,脾有运化人体水湿的功能,脾胃好了,体内湿热得以运化,身体机能增强,湿热也就不容易入侵,所以,选择一些有健脾燥湿功效的药食辅助效果更佳,如淮山、薏苡仁、白术、芡实、莲子、党参、白扁豆等。 脾胃湿热偏方: 1、苦瓜薏仁粥 做法 取苦瓜、薏仁各30克,赤小豆90克,粳米60克。先将苦瓜洗净,剖开去瓤籽后切成小块,与其他食材共煮粥至烂熟,空腹食用。 2、随草记啤泰茶(随草记埤泰茶): 可在平时空闲的时候喝杯随草记啤泰茶(随草记埤泰茶),属于内调养生茶饮,内含白扁豆花,肉桂,生姜,大枣,茯苓等天然草本成分,能够给深度滋养脾脏,修复因感受湿热之邪或脾虚水湿内生,日久化热,或长期过食甘肥厚味生湿助热的脾胃。 3、芹菜雪梨汁 做法 取芹菜适量,番茄1个,雪梨1个,柠檬半个。洗净后一同放入果汁机中搅拌成汁,每日饮用1次。

湿热证的辨证治疗

湿热证的证治12009-02-25 06:14 分类:温病专辑 字号:大中小 一杨俊耀 一、概述 湿热证是由于感受湿热秽浊之邪,或脾胃不健、湿热内蕴而成,“湿遏热伏”“湿热交蒸”病变的概称。多因外感邪气,或素喈洒酪,伤及脾胃,脾失健运,湿热交阻所致。 主要临床表现为:身热不扬,头身困重,口干不欲饮,胸闷腹胀,不思饮食,或面黄周身发黄,皮肤发痒,大便溏泄不爽,小便赤而不利,女子带下黄稠、秽浊有味,舌苔腻,脉濡缓或濡数。 湿热证中的病证在临床上,由于病因病机之不同,体质阴阳之差异,治疗方法之正误,以及个体的易趋性和病理机转的顺逆之变,故虽统属湿热证大纲,然大纲之中又含小纲,小刚之中又分细目,另外又有与该证存有同类证和疑似证的相映生辉,这些充分地体现出了该证的繁杂性和复杂性,从而令医者鉴别要难,辨证之棘手。 湿热证在其一般演变的过程中,初起阶段湿中蕴热,多表现为湿重热轻;湿热逐渐化燥,出现湿热并重现象,甚则转化为热重于湿。湿热证初起,湿热郁其气分,病变虽以太阴脾、阳明胃为主,但其病部邪系可弥漫三焦,波及其它赃腑,而出现多种征象,如:肝经湿热证、肝胆湿热证、脾胃湿热证、膀胱湿热证、大肠湿热证、湿热郁于经络证、湿热弥漫三焦证、湿热化燥证、湿热泄泻证、湿热下痢证、湿热毒盛证、阳明湿热证、阳明湿热里实证、阳明湿热兼表证、湿热下注证、湿热下注

冲任证、皮肤湿热证、肝胆湿热犯耳证、肉轮湿热证、气轮湿热证、风轮湿热证、水轮湿热证等大纲之中的小纲证候。另外与之相对应的:湿阻气分证、暑湿困阻中焦证、胆热证、胆郁痰扰证、湿遏热伏证、热极生风证、暑湿郁蒸证、暑湿挟滞证、太阳热扰胸膈证、太阴寒湿郁结证、热结旁流证等类似证和疑似证的存在。 《医林绳墨》谓:“如湿胜者,当清其湿;热胜者,当清其热,不可以热治,使湿愈重;热胜其湿,不可以湿治,使热愈大也。然则初谓其湿,当以利水清湿为要,使其湿不得以成其热也。久而湿化为热,亦不得再利其湿,使热反助其胜也”。此乃先贤旧说,虽对湿热证之湿重热轻,热重于湿等之治法有参考意义,但笔者我认为不为全对,正确的自当是湿热俱清。由于湿热病证,虽有湿热证初起,湿热郁其气分,病变虽以太阴脾、阳明胃为主,但其病邪系可弥漫三焦,波及其它赃腑,而出现多种征象,但其治法总离不开分消湿热,既治湿又治热,即治湿不遗忘治热,治热不忽视治湿。其中又得分析其湿重热轻,热重于湿等侧重病情及各种变证。并且对于湿热证中的不同证型在立方遣药时,绝不可平均使用祛湿药和清热药,机械地去进行治疗,否则不易获得满意的疗效。而在于三七或四六开用药,并酌加兼证药。基于上述的认识,湿热证临床上大体治法是:初起内外合邪,湿遏卫气时,宜芳香宣透以化表里之湿,表证解除后,则宜宣化气分湿浊,并视症状兼佐清热。湿热化热而出现热重于湿,自以清热为主,兼及化湿。湿热完全化热化燥,即以化燥化热论治。 湿热证的辨证分型,能是医者初步辨别出湿邪与热邪之熟轻熟重,以便

脾胃湿热 中成药

脾胃湿热中成药 脾胃病变多湿多滞,其中脾病多湿,易被湿困;胃病多热,易为热壅,总为气机升降失宜所致,故脾胃病变不宜大补大泄,而贵在调理,探本求源,明气机失调之因,审因论治,复脾胃升降之常,使湿滞消,升降和,诸症可除。 在调理脾胃时,还应兼以宣通肺气。因脾主运化水谷,化谷如沤,肺主布散精微输布如雾,脾需肺之协助,才能完成水谷精微的布散,正如《素问经脉别论》所云:“脾主散精,上归于肺,通调水道,下输膀胱。”肺主宣发肃降,脾胃主升清降浊,同司气机升降。由此,治脾莫忘理肺,治肺必究其脾,临床用药应于健脾和胃之品中,酌加宣肺解郁之品,如杏仁、栝楼、麻黄等。 我认为湿热为表,而阴虚为本的可能性较大,治法当清热、燥湿、养阴其中最难的就是养阴从养身的角度来说,生活不要太紧张,保证睡眠非常重要。 脾胃湿热证在门诊诊疗中几乎每天均可见到,它涉及消化、肿瘤、泌尿等多个系统的多种疾病,而消化系统疾病更为常见,如慢性胃炎、反流性食管炎、胃或十二指肠溃疡、胃炎、慢性乙肝、肝硬化、脂肪

肝、胆石症、胆囊息肉等。在肝癌手术、食管或胃或肠癌手术后,其各自发展的不同阶段均可能出现,而慢性胃炎占了首位。 引起脾胃湿热证的主要原因为上述疾病未能得到有效治疗,病变反复活动与发展的结果。其次,与不良生活方式有关,如纵食口腹嗜食肥甘油腻,嗜食辛辣,吸烟嗜酒等导致脾胃受伤,聚湿生热。由此可见,要预防脾胃湿热的发生,首先要积极治疗上述基础疾病。同时,要改变不良生活方式,做到饮食有节,勿吸烟,勿饮酒等。 而另一方面,可以通过芝元雪康组合进行对症调理。芝元雪康组合调理则能补血补气生血、填精补血、祛瘀生新等。其五大特点为:含量高。 精选地道山东东阿驴皮,每粒含纯阿胶153.85mg,运用现代生物技术精制,采用专业配方和工艺加工,活性成分高,胶囊剂型,服用方便,效果好。 促进造血母细胞的生成。 对骨髓DNA、RNA合成有促进作用。提高血浆中免疫球蛋白含量,促进溶血素生成及腹腔巨噬细胞吞噬功能,具有增强机体免疫力功能的作用。 没有任何毒副作用。

三仁汤治疗脾胃湿热型疲劳综合征

三仁汤治疗脾胃湿热型疲劳综合征 发表时间:2017-12-27T11:09:09.540Z 来源:《健康世界》2017年22期作者:孙慧茹杨庆有 [导读] 慢性疲劳综合征(chronicfatiguesyndrome,CFS),是人体亚健康状态的一种特殊表现,临床可见反复、持续性的不同程度的疲劳。 无锡市中医医院 214000 慢性疲劳综合征(chronicfatiguesyndrome,CFS),是人体亚健康状态的一种特殊表现,临床可见反复、持续性的不同程度的疲劳,常伴有记忆力减退,头痛,肌肉痛,无关节红肿的多关节疼痛,咽喉痛,失眠、抑郁等躯体、精神症状[1]。随着现代社会生活节奏加快,人们的生活、工作压力亦逐渐增加,CFS的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尤其是发达国家发病率高达14%~29%,因此日益受到医学界的重视 [2]。 由于患者症状繁多,理化检查多为正常,所以,现代医学对于本病缺乏有效的防治方法。尤其是在江南地区,脾胃湿热型疲劳综合症多发,笔者应用三仁汤治疗取得了满意疗效,现总结如下。 中医认为CFS主要是由起居失常、饮食不节、劳逸损伤、情志不遂、素体虚弱等,导致人体气血、脏腑、阴阳失,气机紊乱,病位在脾、肾、肝三脏,旁兼心、肺两脏,但以脾脏为主[3]。正如《素问?太阴阳明论》云:“四肢者,皆禀气于胃,而不得至经,必因脾乃得禀”。脾胃功能失调,以致气血不足是导致CFS发病的关键因机。脾胃为气血后天生化之本,四肢之所禀、头窍之所依,莫不因脾胃功能受扰而气血化源与升发不足,气血、清阳无以实机体,因而出现体力、精力之疲象。 三仁汤出自《温病条辨》,由杏仁、白蔻仁、薏苡仁、厚朴、半夏、滑石、通草、竹叶组成。方中杏仁苦温,善开上焦,宣畅肺气,以通调水道,使气化则湿化;薏苡仁甘淡,功在疏导下焦,兼渗湿益脾;白蔻仁芳香苦辛,《本草正义》说它能上能下“先升后降”,故能转输中焦,醒脾和胃,振复运化水湿之机。配以半夏苦温燥湿;厚朴苦辛化湿;滑石、通草淡渗利湿,再用清灵透利之竹叶,一则宣泄内外之湿,二则清透湿郁所化之热。全方宣、化、利具备,融宣肺健脾淡渗数法于其中,且方中药性平和,无寒热之偏及温燥辛散太过之弊。笔者在临证过程中发现CFS患者虽以疲劳为主诉来就诊,但伴随症状也比较突出,虽表现不同,但有好多共同之处。在当今社会条件下,一方面由于生活方式的变化,人们多坐少动、喜暖避寒,尤其是身居江南流域,气候暖湿,使聚湿生痰、痰湿困阻中焦的机会大大增加;另一方面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日常饮食失宜,各种食疗、补品繁多,增加了脾胃的运化负荷;另外,随着社会压力的增加,各种情志不遂影响气机升降,终致脾不键运,湿邪困厄,闭阻清阳,气血不能宣畅升达,因而出现体力、精力之疲象[4]。其临床特点是:疲劳且全身困重,肢软,嗜卧不得眠,纳呆食不馨,伴记忆力减退、情志抑郁。舌体稍胖大,色淡红边有齿痕,苔薄滑或腻,脉濡。 笔者在治疗该病时基本以原方为主,根据患者体质情况及病情变化随症进行加减。以疲劳为主,伴汗出、短气、怕冷等,可加益气健脾温阳之品如白术、黄芪、仙茅等;疼痛明显者根据疼痛部位的不同选用不同的药物,头痛为主加川芎、葛根等,关节肌肉疼痛为主者加威灵仙、羌活、独活等;气郁表现明显者加疏肝理气之品如香附、郁金等;伴有湿邪较重的加健脾利湿之品如薏苡仁、苍术、白术、泽泻等。 病案举例:患者王某,男,41岁,2016年11月9日因乏力、周身困倦不适反复发作10年加重半年就诊。患者平素嗜食辛辣油腻,因经营暖气设备常年在25-30度房间,经常汗出,10年前出现乏力,初期休息后能好转,后逐渐加重,休息后仍感头昏沉乏力,伴周身困倦,梅雨季加重,稍劳即心慌,夜寐不安,情绪低落,大便粘,小便正常。舌质红,苔薄黄腻,脉濡滑。患者曾多次住院诊查,各项检查均未见异常,经输液治疗等症状稍改善。上述症状时轻时重,一直持续到现在。根据患者症状以及近期检查结果,考虑脾胃湿热型慢性疲劳综合征。 杏仁10g、白蔻仁5 g、生炒薏苡仁各15 g、竹叶10 g、滑石10 g、通草10 g、厚朴10 g、半夏10 g、党参10 g、麦冬10 g、五味子5 g、甘草6 g、藿香10 g 2016年11月16日复诊诉乏力减轻,情绪转好,舌脉同前。 患者前后加减应用三仁汤月余恢复正常。2017年6月14日,梅雨天再发乏力,讲话后疲劳感尤重。自述1年来疲劳感不明显,今年梅雨季再发但较往年症状轻,舌质红苔薄腻脉濡,给予三仁汤合生脉饮加减7剂后症状缓解。 参考文献: [1]罗华丽,汪莹,黄思琴.节气针灸治疗慢性疲劳综合征的临床研究[J].中国全科医学,2011(1):107-109. [2]李春杰,贾丹兵,李乃民,等.中医治未病与慢性疲劳综合征的防治[J].中华中医药学刊,2010,28(5):946 -947. [3]王小峰.慢性疲劳综合征病因病机探讨[J].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12,14(7):140-142. [4]胡玲,陈苇菁,潘怀耿,等. 基于脾胃湿热辨治慢性疲劳综合征探析 [J]. 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2012,29(3):323-324.

脾热与脾胃肝胆湿热的治疗

脾热 脾热主要症状有唇红,咽干,心烦,腹胀感或疼痛,大便秘结,小便黄短等。 中医认为,脾开窍于口,心脾积热是导致该病的主要因素,其他还有心火旺盛、阴虚内热夹湿等原因。 治疗上主要是清心脾积热,常用药物有栀子、黄芩、连翘、大黄、木通、甘草等。 一般的脾热可以用绿豆百合粥。绿豆百合粥清热,生津,可以去脾热,严重的脾热可以在前面的粥里加金银花。 适度的体育锻炼,提高机体免疫能力,增强体质。另外,饮食上要以清淡为主,多吃一些富含维生素的蔬菜、瓜果,忌食辛辣食物,戒除烟酒,尤其是不能饮酒,少吃牛肉、羊肉等“上火”的食物。还要注意保持乐观向上的精神状态,同时要养成良好的排便习惯,保持大便通畅。 千张纸10克射干12克虫蜕8克马勃12克青果15克,麦冬15克,石斛15克,生地15玄参12克甘草5克。2剂服三天,连服10剂(15天)。脾胃湿热吃什么中成药? 脾胃湿热又叫中焦湿热 答一:黄柏(颗粒冲剂)10g/日,送服参苓白术散 答二1脾胃虚寒证。过食生冷,或肾阳虚,火不生土所致。临床表现,腹胀纳少,腹满时减,腹痛喜温喜按,口泛清水,大便溏薄清稀,四肢不温,或肢体困重,或周身浮肿,小便不利,或白带量多质稀,小腹下坠,腰腹酸沉。舌淡胖,苔白滑,脉沉迟无力。阴寒之气内盛,水湿不化,见口泛清水,大便溏泄,甚则完谷不化,小便不利,水肿。妇女带下清稀、腰腹酸沉,属寒湿下注。参苓白术散、人参健脾丸主治脾胃虚弱引起的饮食不化,倒饱嘈杂,恶心呕吐,腹痛便溏,不思饮食,体弱倦怠..补中益气丸用于脾胃虚弱,中气下陷,体倦乏力,食少腹胀,久泻,脱肛,子宫脱垂. 2脾胃气虚精神疲惫,全身乏力,不思乳食,或拒食,伴形体消瘦,面色苍白,大便溏薄或夹有乳食残渣,舌质淡、苔白,脉细弱。香砂六君子汤参苓白术散 3湿困脾阳脾胃湿热证多见脘腹胀满,痞闷不舒,恶心纳呆,口干不思饮或饮而不多,口中粘腻,大便粘滞不爽或秘结,舌质淡红或红,舌苔黄腻,脘灼热疼痛,嘈杂泛酸。口干口苦,渴不欲饮,口甜粘浊,食甜食则冒酸水,纳呆恶心,身重肢倦、脘灼热疼痛,嘈杂泛酸。茵陈五苓散葛根芩连汤 4 阴虚火旺,午后潮热,或夜间发热,发热不欲近衣,手足心发热,或骨蒸潮热,心烦,少寐,多梦,颧红、盗汗、口干咽燥,大便干结,尿少色黄,舌质干红或有裂纹,无苔或少苔,脉细数。或伴有口腔溃疡反复发作,疼痛,伴头昏,腰酸乏力等。六味地黄丸、知柏地黄丸、玉女煎,龟芪参口服液玉盘消渴片

湿热质调养方案

湿热质 调理原则 总原则:祛湿清热 根据二级分类结果—— 肺卫湿热:宣肺散热,化湿消痘 脾胃湿热:健脾化湿,祛火消肿 肝胆湿热:清利湿热,解郁退黄 膀胱湿热:清热利尿,祛湿通淋 大肠湿热:清热利湿,和解胃肠 调理方案 总方案,也是基础方案: 君:以九大技术之“散”为核心。 热【情志养脏或“九九”刮痧】+湿【藏象龙蹻或体质食养或体质禅茶】臣:九大技术之“释”、“清”、“通”技术为主。 经络【九鼎竹罐或藏象双浴】+气血【体质熏香或体质膏方】 佐:九大技术之“颐”、“修”、“和”并用。 修为【心性修炼】+起居【福寿转运或咨询指导】 使:九大技术之“调”为用。 内调【内外五音或集萃功法】+外调【音波体疗】 二级分类方案,在总方案基础中,分别重点突出以下内容:

肺卫湿热:【“九九”刮痧】和【九鼎竹罐】 脾胃湿热:【体质禅茶】和【“九九”刮痧】 肝胆湿热:【藏象双浴】和【集萃功法】 膀胱湿热:【体质食养】和【“九九”刮痧】 大肠湿热:【体质食养】和【藏象双浴】 方案实施举例 【“九九”刮痧】 刮痧板选择:宜备香木板和紫砂冰板两种。 各型之中,均应先以香木板开经宣腾内热,并引湿向外或向下;继而用紫砂冰板使湿热分离,并有助于清解内热。二者交替使用,各自使用时间据其湿与热的偏重程度而定。湿邪及内郁偏重者,宜适当多用香木板;热邪偏重者,宜多用紫砂冰板。 刮痧油选择:一般宜“清热疏导油”。 肺卫湿热:宜配加茶树天竺葵精油; 脾胃湿热:宜配加甜茴豆蔻橙皮酊; 肝胆湿热:宜配加栀子龙葵精油; 膀胱湿热:宜配加洋车前灯盏花精油 大肠湿热:宜配加丁香蜀椒精油。 经穴选择:选择对应经穴,刮痧前应先用手法及精油开经,先从阳经开始,再到与其对应的阴经。总是以经为主,以穴为辅。 肺卫湿热:督脉→足太阳膀胱→手阳明大肠→手太阴肺→手少阳三焦(可配穴位:肺俞、少府、后溪、三阴交、光明、足三里等); 脾胃湿热:足太阳膀胱→足少阳胆→足阳明胃→足太阴脾→手少阳三焦(可配穴位:合谷、下关、曲池、天柱、少商、三阴交等); 肝胆湿热:足少阳胆→足阳明胃→足厥阴肝→足太阴脾→手少阳三焦(可配穴位:期门、章门、日月、神阙、三阴交、足三里、内关、外关等); 膀胱湿热:手太阳小肠→手少阴心→足太阴脾→手少阳三焦(可配穴位:中极、关元、气海、次髎、太溪、照海等); 大肠湿热:足阳明胃→手阳明大肠→手太阴肺→手少阳三焦(可配穴位:足三里、中脘、神阙、气海、天枢、脾俞、胃俞、大肠俞等)。

三仁汤加味治疗慢性浅表性胃炎脾胃湿热证的临床观察

三仁汤加味治疗慢性浅表性胃炎脾胃湿热证的临床观察 发表时间:2016-06-14T15:19:01.687Z 来源:《健康世界》2016年第5期作者:袁继云 [导读] 三仁汤加味能有效治疗慢性浅表性胃炎脾胃湿热证,提升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 石河子市中医医院 832000 摘要:目的:探究三仁汤加味治疗慢性浅表型胃炎脾胃湿热证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慢性浅表性胃炎脾胃湿热证患者84例,随机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给予三仁汤加味治疗,对照组给予传统方式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97.61%,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59.52%,数据对比结果(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三仁汤加味能有效治疗慢性浅表性胃炎脾胃湿热证,提升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值得推广与应用。 关键词:三仁汤;慢性浅表型胃炎脾胃湿热证;临床疗效 慢性浅表性胃炎脾胃湿热证是一种常见的慢性消化系统疾病,其临床主要表现为脾胃虚弱、肝胃不和、呕吐、厌食等[1]。近十年来,我国中药治疗慢性浅表性胃炎脾胃湿热证有很了很大的进展。有研究表示,三仁汤加味能有效治疗慢性浅表性胃炎脾胃湿热证。为证实这一理论,故本院进行此次实验,现总结如下: 1.一般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4年1月~2015年3月我院接收的慢性浅表性胃炎脾胃湿热证患者84例,所有患者均符合西医慢性浅表性胃炎诊断标准及中医脾胃湿热证诊断标准,并排除合并患有心脑血管、肾肝脏等器官障碍功能性疾病及精神认知严重障碍的患者,患者于接受治疗前一周未服用任何药物,且均知晓并签署实验同意书。将所有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有患者42例,男患者31例,女患者11例,年龄 54~77岁;对照组有患者42例,男患者27例,女患者14例,年龄52~79岁。对比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等资料,结果(P>0.05)为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1.2方法 观察组给予三仁汤加味治疗:三仁汤加味药方为:杏仁 15克、飞滑石 18克、白通草 6克、白蔻仁 6克、竹叶 6克、厚朴 6克、生薏仁18克、半夏 15克、黄连6克、干姜5克、三七粉冲服3克、甘草6克;每日煎服一剂,分早晚两次空腹服用,连续服用28天[2]。 对照组给予传统方法治疗:患者每日早晚各空腹服用奥美拉唑胶囊1粒/20mg,连续服用28天。 在服药期间,两组患者均要保持良好规律的作息生活,不要抽烟喝酒,吃辛辣刺激的食物,保证心情舒畅。治疗结束后,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 1.3统计学意义 应用 SPSS 17.0软件分析,计量数据采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 检验;计数资料采用百分比表示,数据对比采取X2校验,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对比 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97.61%,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59.52%,两组数据对比,结果(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详情见表1. 3.讨论 中医认为慢性浅表性胃炎脾胃湿热证是因邪之所凑,其气必虚,导致慢性浅表性胃炎脾胃湿热证的原因主要有两个:一是饮食不节;二是情志失调[3]。中医认为饮食不节,导致饮食自倍,势必肠胃乃伤、脾失健运、湿浊内生、湿蕴化热。而情志失调会导致肝气不畅、湿气骤升。因此治疗慢性浅表性胃炎脾胃湿热证需要健脾祛湿。三仁汤出自《温病条辨》,是祛湿剂中清热祛湿的良药,有宣畅气机,清热利湿的功效,主治湿重于热之湿温病。药方中的杏仁有通肺气、助湿化的作用;白蔻仁可以开发中焦湿滞、化浊宜中;生薏仁益脾渗湿,有良好的祛湿助气的效果。这三味药是药方中的主要,故而称之为“三仁”。随后辅以半夏、厚朴以提升除湿消痞、行气散满的效果;在加上通草、滑石、竹叶等清利湿热的药物,最终实现清热利湿、宣畅混浊的治疗效果。 现代医学认为,慢性浅表型胃炎脾胃湿热证主要与患者的饮食、和生活规律有着重要关联。现代人们生活水平提高,人们的日常饮食多以辛辣、肥腻为主,时间一长就容易造成体内湿热,伤及脾胃。而现代人们生活压力大,难免郁闷,累积肝脾,导致肝气不顺。因此在治疗慢性浅表型胃炎脾胃湿热证的过程中,帮助患者养成规律的饮食习惯,保持心情舒畅也是非常重要的。而现代医理显示,三仁汤能促进胃液分泌,增加胃肠道的蠕动,使炎症得到有效的缓解,提升患者的免疫力等作用[4]。 实验结果显示,观察组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结果(P<0.05)有统计学意义。说明三仁汤加味对治疗慢性浅表型胃炎脾胃湿热证是由效果的。在治疗期间,医护人员共同帮助患者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定时吃饭,避免暴饮暴食,避免食用辛辣、具有刺激性的食物,能有效降低对胃粘膜的刺激,防止病情加重。在治疗过程中,两组患者均未出现不良反应,可以看出良好的饮食习惯对于治疗慢性浅表型胃炎脾胃湿热证是非常重要的,在实验结束后的六个月中,本院对患者均进行过随访,发现观察组中以治愈的患者无一人复发,而对照组以治愈的患者有4例复发。通过对观察组的随访了解到,治愈后他们依然保持着良好的饮食习惯与作息时间,经常运动,保持自己身心愉悦。而对照组复发的患者中有4例是因为工作或其他原因无法保证有规律的饮食。由此可见,良好的饮食习惯、规律的生活、保持良好的心情对治疗慢性浅表型胃炎脾胃湿热证有着很好的促进作用。 虽然本次实验有力的证明了三仁汤加味对治疗慢性浅表性胃炎脾胃湿热证,但作为临床研究还是缺乏一定的实验研究知识,对研究过

王惠兰温胆汤加减治疗脾胃湿热证经验

王惠兰温胆汤加减治疗脾胃湿热证经验 王惠兰温胆汤加减治疗脾胃湿热证经验脾胃湿热证在 北方并不多见,但近年由于饮食结构的改变有增多趋势。在跟王惠兰老师学习中发现每遇脾胃湿热证,常用温胆汤加减治疗而获良效。现将老师对脾胃湿热证的认识和常用治法总结如下。1 病因病机,脾胃虚弱为本中医理论认为,正气不足是疾病发生的内在根。《灵枢·百病始生》说,“风雨寒热,不得虚,邪不能独伤人”。脾胃湿热证的形成,虽然病因病机有多种,但脾胃功能状态是决定因素。临床所见有的患者每因外感或某餐“多吃了一口”,即引起胃脘胀满,泛泛欲呕, 不思饮食,或大便失常,舌苔即变得黄腻。寻根问源,无论是先天禀赋不足或后天失调所致,总能找到脾胃虚弱的病本。脾胃虚弱,不能正常运化谷物水液,水反为湿,谷反为滞,湿和滞久则化热,可形成湿热;同时各种疾病因素很易引发虚弱之脾胃功能失调而生湿热。1.1 感受外邪由于脾胃的生理特性,湿邪和燥邪易侵犯脾胃。脾为湿土,为“受湿之区”, 湿邪最易伤脾;胃为燥土,喜润恶燥易患燥病,燥为阳热之邪,燥甚则热,胃热脾湿结合即为湿热。六淫的其他外邪如外感风热,在脾虚失运内有蕴湿的情况下,外感风热与内蕴之湿,结合亦成湿热。正如薛生白所云:“太阳内伤,湿饮停聚,客 邪再致,内外相引,故病湿热。”同时外邪犯肺,胸闷咳嗽,

气机升降失常,又可伤及虚弱之脾胃,致湿从内生,郁而化热,形成湿热。1.2 饮食不节无节制的饮食是伤害脾胃的最多最常见的病因。“饮食自倍,脾胃乃伤”。嗜酒、过饱、过食肥甘厚味及不洁的饮食,无规律的饮食均易伤及脾胃,引起食滞、湿阻、气滞等,而食滞、湿阻、气滞日久均可化热。酒性本身即“气热而质湿”,气滞也是水湿停聚的重要因素,肥甘厚味成极具生湿助热的特性,可见诸多饮食不节因素均可成为脾胃湿热证形成的病因,胃虽喜润恶燥,但脾胃湿热的形成与胃也有直接的关系。食物先由胃纳,临床常先见胃纳失常的症状如胃脘痞满、纳呆、恶心等。脾与胃共为中土,生理上协调合作,共同完成纳化功能,病理上互相影响,所以湿热证与胃的关系密不可分,故称脾胃湿热证。1.3 情志因素“脾在志为思”,“思则气结”。张景岳曾说:“但苦思难释则伤脾”。过度思虑,情志不畅,会影响肝的疏泄功能,肝的正常疏泄是脾升胃降协调脾气健运的重要条件,即“土得木而达”。肝失疏泄无以调畅气机,脾升胃降失调,脾失健运生湿,湿郁化热,湿热乃成。当然,上述病因在不同的个体会引起不同的脾胃病证,这是由个体的体质素质不同,脾胃功能性状不同,对病因作用反应的形式不同所决定的。2 主方温胆,审证灵活加减慢性脾胃病的临床表现多为本虚标实,湿热是标实的表现之一。“急则治标”,当湿热上升为主要矛盾时就要以清化湿热为主,健脾助运为辅。温胆汤出自《三因极—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