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习题解_非金属元素小结[1]

习题解_非金属元素小结[1]

习题解_非金属元素小结[1]
习题解_非金属元素小结[1]

第十八章非金属元素小结

18-1 按周期表位置,绘出非金属元素单质的结构图,并分析它们在结构上有哪些特点和变化规律。

解:非金属元素的晶体结构大多数是分子晶体,也有少数原子晶体和过渡型层状晶体。在分子晶体中又可分为两类:一类是以小分子为结构单元,如单原子分子的稀有气体和双原子分子的H2,卤素(X2),O2、N2等;另一类是以多原子分子为结构单元,如S8、Se8、P4等。它们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如图所示:

从结构图可知:位于非金属—金属交界线附近的元素,其单质的结构比较复杂,其特点是增大配位数,接近金属的结构,如B—C—Si—As—Te,都是以共价键结合成

的无限分子,不论是简单或复杂结构,在单质的结构中非金属元素明显地表

现出它们各自固有的共价特征。

18-2 为什么氟和其它卤素不同,没有多种可变的正氧化态?

解:因为氟原子价层没有空的轨道,基态只有一个未成对电子,只能形成一个共价单键;

再由于氟在所有元素中电负性最大,因此,没有多种可变的正氧化态。

18-3 小结P区元素的原子半径、电离能、电子亲合能和电负性,在按周期表递变规律的同时,还有哪些反常之处?说明其原因。

解:原子半径:r Ga< r Al ,因为Ga是第四周期元素,从Al→Ga,次外层第一次开始出现10个d电子,由于d电子对核电荷屏蔽效应小,导致有效核荷Z*比没有d

电子时要大,对最外层电子引力增大,故Ga的半径反常地比Al的小。

电离能:(1)ⅤA族N、P、As的IE1分别大于ⅥA族同周期O、S、Se的IE1,因为前三者价电子层均为半满。

(2)ⅢA第四周期Ga的IE1略大于第三周期的Al,原因和原子半径反常同理。

电子亲合能:(1)第二周期N、O、F的电子亲合能均分别小于第三周期同族的P、S、

Cl。因为第二周期元素原子半径特别小,电子对间排斥作用大。

(2)同一周期从左到右,稀有气体的电子亲合能最小,因为稀有气体价电

子层全满。

电负性:按阿莱—罗周电负性标度,第四周期的Ga、Ge、As、Se的x AR均分别比第三周期的Al、Si、P、S要大,其原因和第四周期P区元素Z*和r变化的反常同

理。

18-4 概括非金属元素的氢化物有哪些共性?

解:(1)均为共价型,常温下为气体或挥发性液体。

(2)同一族氢化物,其熔、沸点除NH3、H2O、HF由于氢键反常地高以外,其余均从上至下渐增。

(3)除HF外,其他非金属元素氢化物都有还原性,同一族氢化物从上至下还原性渐增,同一周期氢化物从左至右还原性递减。

(4)非金属元素氢化物相对于水而言,大多数是酸,其酸强度同一族从上到下递增;

同一周期从左至右也递增。少数氢化物如NH3 、PH3在H2O中表现碱性,H2O

是两性物,既可是酸也可是碱。CH4不表现酸碱性。

18-5 已知下列数据:

△f Gm? (H2S,aq) = -27.9kJ·mol?1 △f Gm? (S2?,aq) = 85.8kJ·mol?1

△f Gm? (H2Se,aq) = 22.2 kJ·mol?1 △f Gm? (Se2?,aq) = 129.3kJ·mol?1

试计算下列反应的△r Gm?和平衡常数K:

(1). H2S(aq)→2H+(aq) + S2?(aq)

(2). H2Se(aq)→2H+(aq) + Se2?(aq)

两者中哪一个酸性较强?

解:(1)H2S(aq)→2H+(aq) + S2?(aq)

△f G m? (kJ·mol?1)-27.9 0 85.8

△r G m?=85.8-(-27.9)=113.7kJ·mol?1

△r G m?=-2.303RTlgK

lgK=-△r Gm?/(2.303RT)=-(113.7×103)/(2.303×8.31×298)= -19.94

K=1.15×10?20

(2)H2Se(aq)→2H+(aq) + Se2?(aq)

△f G m? (kJ·mol?1)22.2 0 129.3

△r G m?=129.3-22.2=107.1kJ·mol?1

lgK=-△r G m?/(2.303RT)=-(107.1×103)/(2.303×8.31×298)= -18.79

K=1.66×10?19

由K的数据可知,H2Se的酸性比H2S的强。

18-6 试从HA酸在电离过程中的能量变化分析影响其酸性强度的一些主要因素。解:影响HA酸性强度的能量因素主要是:HA在水溶液中电离过程△r Gm?的大小。

值,所以HF(aq)是弱酸,其余HX(aq)均为强酸。

18-7 试从结构观点分析含氧酸强度和结构之间的关系。用鲍林规则判断下列酸的强弱:

(1) HClO (2)HClO2 (3)H3AsO3(4)HIO3(5)H3PO3

(6) HBrO3 (7)HMnO4 (8)H2SeO4 (9)HNO2 (10)H6TeO6

解:判断含氧酸强度可按两个规则:

①R—O—H规则:酸分子中R原子半径越小,电负性越大,正氧化态越高,吸引羟基

氧原子的电子的能力越强,有效地降低了氧原子上的电子密度,使O

—H键强度变弱,易于释放出H+,酸性增强。

②鲍林规则:含氧酸HnROm可写为ROm-n(OH)n,分子中非羟基氧原子数N= m-n,N

越大,酸性越强:K1≈105N-7,pK1≈7-5N

非羟基氧(N)数目酸强度

HClO 0 很弱

HClO2 1 中强偏弱

H3AsO3 0 很弱

HIO3 2 强

H3PO3 1 中强偏弱

HBrO3 2 强

HMnO4 3 最强

H2SeO4 2 强

HNO2 1 中强偏弱

H6TeO6 0 很弱

18-8 试解释下列各组酸强度的变化顺序:

(1) HI>HBr>HCl>HF

(2) HClO4>H2SO4>H3PO4>H4SiO4

(3) HNO3> HNO2

(4) HIO4> H5IO6

(5) H2SeO4> H2TeO6

解:(1) 从I?→F?,负氧化态相同,半径依次减小,负电荷密度增加,与质子的引力增强,

故从HI→HF酸性减弱。

(2) 从HClO4→H4SiO4含氧酸中心原子正氧化态减小,吸引羟基氧原子上的电子的能力

减小,O—H键不易断裂,故酸性逐渐减弱。

(3) HNO3中N的氧化态比HNO2中的高,按R—O—H规则HNO3的酸性比HNO2的强。

(4) HIO4和H5IO6分子中非羟基数目不同,前者有三个,后者只有一个,故前者是强酸,

后者是弱酸。

(5) H6TeO6分子中无非羟基氧,而H2SeO4则有两个非羟基氧,故H6TeO6是弱酸,H2SeO4

是强酸。

18-9判断下表中各含氧酸盐的溶解性(填“易溶”、可溶”、“难溶”)

[注]:(1) Al3+和CO32?的双水解,只能得到Al(OH)3沉淀。

(2) AgH2PO4易溶,但由于H2PO4?逐步电离,会产生Ag3PO4黄色沉淀。

18-10已知下列数据:

?sol H?/kJ·mol?1S?/J·K?1·mol?1

Na2CO3-24.69 138.8

CaCO3-12.13 92.9

Na+(aq) 58.41

Ca2+(aq) -53.1

CO32?(aq) -56.9

试计算Na2CO3和CaCO3溶解过程的标准自由能变化(?sol G m?),并对它们在水中的溶解性

作出判断,分析两者水溶性不同的原因。

解:Na2CO3(s)→2Na+(aq) + CO32?(aq)

S?(J·K?1·mol?1) 138.8 2×58.41 -56.9

?sol S m?=2×58.41-56.9-138.8=-78.88 J·K?1·mol?1

?sol G m?=-24.69-[298×(-78.88/1000)]=-1.183kJ·mol?1

所以Na2CO3易溶。

CaCO3(s)→Ca2+(aq) + CO32?(aq)

S? (J·K?1·mol?1) 92.9 -53.1 -56.9

?sol S m?=-53.1+(-56.9)-92.9=-202.9J·K?1·mol?1

?sol G m?=-12.13-[298×(-202.9/1000)]=48.33kJ·mol?1

所以CaCO3难溶。

虽然Na2CO3和CaCO3两者的?sol H m?均为负值,但由于CaCO3的?sol S m?是很大的负值,导致?sol G m?为正值,故难溶。CaCO3溶解过程的熵减程度比Na2CO3的大,其原因和Ca2+的水化程度比Na+的大有关。

18-11 试比较下列各组物质的热稳定性,并作出解释。

⑴Ca(HCO3)2、CaCO3、、H2CO3、CaSO4、CaSiO3

(2) AgNO3、HNO3、KNO3、KClO3、K3PO4

解:(1) H2CO3

由于H+对酸根的反极化作用大,因而H2CO3、Ca(HCO3)2和CaCO3的热稳定性按

含氧酸—酸式盐—正盐顺序增加。

在正盐中,金属离子相同时,酸根离子中成酸元素的正电场越强,或者酸根离子

结构对称,均使酸根稳定,其含氧酸盐不易分解,所以硫酸盐一般一碳酸盐稳定,

硅酸盐的结构单元为对称的Si-O四面体,稳定性较好,难分解。

(2) HNO3< AgNO3< KNO3< KClO3< K3PO4

由于Ag+的极化力比K+的大,故AgNO3不如KNO3稳定;由于ClO3?和PO43?中

有d-pπ配键,PO43?结构又是对称的,所以氯酸盐,磷酸盐比硝酸盐稳定。

18-12 用BaCO3、CaCO3以及它们的组成氧化物的标准生成焓计算BaCO3和CaCO3分解焓,并从结构上解释为什么BaCO3比CaCO3稳定?

解:查热力学函数表得知:

BaCO3 BaO CO2 CaCO3 CaO

△f H m? (kJ·mol?1) -1216 -553.5 -393.5 -1207 -635.1

BaCO3 (s) = BaO (s) + CO2 (g)

△r H m?=-393.5 + (-553.5) – (-1216) = + 269 kJ.mol?1

CaCO3 (s) = CaO (s) + CO2 (g)

△r H m?=-393.5 + (-635.1) – (-1207) = + 178 kJ.mol?1

从分解焓数据可知:BaCO3比CaCO3稳定。从结构上看,因为r Ca2+< r Ba2+,Ca2+的极化力比Ba2+的大,对CO32—的反极化作用强,所以CaCO3易分解。

18-13 用表18-15中各元素最高氧化态含氧酸(包括氧化物)的Φ?为纵坐标,各元素的原子序数为横坐标,做出p区各周期和各族元素含氧酸的氧化性强度曲线,并从曲线图形分析各周期及各族非金属元素最高氧化态含氧酸氧化性的变化规律。

解:从曲线图可知:同一族元素最高氧化态含氧酸氧化性从上至下不是有规律递减,而是呈锯齿形变化,从第二周期到第三周期最高氧化态含氧酸的氧化性有下降的趋势,这是因为第三周期元素的半径比第二周期元素的大而电负性又比第三周期元素的小,得电子倾向减小。从第三周期到第四周期以及从第五周期第六周期又分别有增高的趋势。这体现了第四周期和第六周期的特殊性。由于d和f电子的屏蔽效应小,Z﹡增加得多,致使位于这两个周期的各族元素最高氧化态含氧酸的氧化性增强。

对于同一周期元素最高氧化态含氧酸的氧化性,基本上是从左至右随原子序数增加而增强,因为按此顺序各元素的原子半径依次减小,电负性依次增加,得电子倾向增强。

18-14 试解释下列各组含氧酸(盐)氧化性的强弱。

(1)H2SeO4 > H2SO4(稀) (2)HNO2 > HNO3 (稀)

(3)浓H2SO4 > 稀H2SO4 (4)HClO > HBrO > HIO

(5)HClO3(aq)> KClO3(aq)

解:(1)Se是第四周期元素,Se(Ⅵ)的氧化性比S(Ⅵ)强。

(2)HNO2中N-O键的数目比HNO3中的少,同时HNO2的酸性比HNO3的弱,分子中H+对酸根的反极化作用强,故HNO2比HNO3更不稳定,氧化性也比HNO3强。

(3)在浓H2SO4中,酸分子浓度大,分子中H+的极化作用强,酸根易受还原剂进攻而分解,故氧化性强。

(4)按HClO-HBrO-HIO次序,成酸元素氧化态相同,但半径增加,得电子倾向减小,故氧化性递减。

(5)因为HClO3的稳定性比KClO3差,酸根易受还原剂进攻发生价态变化而分解。

18-15 何谓次级周期性?为什么它在p区第二、第四、第六周期中表现出来?为什么它主要表现在最高氧化态化合物的性质(稳定性和氧化性)上?

解:次级周期性是指元素周期表中,p区每族元素的物理化学性质从上而下不是直线式递变,而是呈现起伏的“锯齿形”变化。

次级周期性和原子的次外层和再次外层电子结构有关。第二周期p区元素次外层为1s2,电子数少;第四周期p区元素次外层开始出现3d10,第六周期p区元素次外层除有5d10外,再次外层开始出现4f14,这三种电子排布(尤其是d和f电子)对核的屏蔽作用小,致使有效核电荷Z*增大,原子半径偏小,第四和第六周期的4s2和6s2电子对变得稳定(特别是6s2,属于惰性电子对效应),不易参加成键,所以这些元素的高氧化态化合物不稳定,氧化性强,对于低氧化态化合物,由于不涉及到s电子对,故不表现出特殊性。

18-16 试解释下列现象:

(1)硅没有类似于石墨的同素异性体。

(2)氮没有五卤化氮,却有+5氧化态的N2O5,HNO3及其盐,这两者是否矛盾?

(3)砷的所有三卤化物均已制得,而五卤化物只制得AsF5和AsCl5,而且后者极不稳定。

(4)硫可形成n=2~6的多硫链,而氧只能形成n=2的过氧链。

解:(1)Si是第三周期元素,原子半径比C的大,Si—Si键长大于C—C键长,垂直于σ

键平面的p轨道不易侧向重叠形成π键,所以Si不能形成含有离域π键的类似石

墨结构的同素异性体。

(2)氮的价电子层只有4个价轨道,最大共价键数只能是4,故不能形成含有5个共价键的NX5,在N2O5,HNO3及其盐中,N的共价键数并未超过4,只是代表电荷偏

移的氧化态为+5而已。

(3)砷是第四周期元素,As(Ⅴ)有一定氧化性,而Br?,I?有还原性,故不存在AsBr5,AsI5、AsCl5虽已制得但也不稳定,由于F—无还原性,所以AsF5已制得,且较稳定。

(4)硫是第三周期元素,形成π键倾向比第二周期的氧小,倾向于形成含有多个S—S 单键的长链或环状分子,以增加稳定性,故易形成多硫链,氧则倾向于形成含有π

键的小分子,只在H2O2和过氧化物(如BaO2)中,存在包含2个氧原子的过氧链

—O—O—。

无机化学(下)第16-18章勘误表

页行误正

516 表16-1倒1行-167 167

517 4 Mg3N Mg3N2

520 2 π*及键π*反键

表16-2 NO2结构

N2O5性状……强氧化剂。

下面一行应补一句……强氧化剂

气体分子中有两个

倒2 ……方英石……方石英576

倒1 ……方英石……方石英

577 图17-2(b)标题(b)β-方英石结构(b)β-方石英结构580 表17-9中3行滑石Mg3(SiO4O10)(OH)2Mg3(Si4O10)(OH)2 594 表17-13中实例下面

2行

CaS N IV CaS n IV

14行…0.1mol·L?1 NaHCO3和……0.1mol·L ?1NH

4

HCO3

和…

599

15行NH3·H2O K b=1.77×105NH3·H2O K b=1.77×10?5 601 2 ,若水的量为0.2g,,若水的量为0.01g,615 3 ……及馈键…………反馈键……

616 表18-8酸的相对强

度(N=3的纵列)

强最强

618 6 …(r H+≈r A-)时,…(r+≈r-)时,

630 表18-19下面2行,ⅢA族中ΦA? (Ge3+/Ge) ,ⅢA族中ΦA? (Ga3+/Ga) 632 3 用表18-18中…用表18-15中…

980 第17章22 pH=4.88;8.9×103kg pH=4.88;8.9×104kg

湖南省娄底市化学第五章 化工生产中的重要非金属元素 练习题及答案

湖南省娄底市化学第五章化工生产中的重要非金属元素练习题及答案 一、选择题 1.铜跟1mol/L的硝酸溶液反应,若C(NO3-)下降了0.2mol/L,则C(H+)下降 A.0.2mol/L B.0.8mol/L C.0.6mol/L D.0.4mol/L 【答案】B 【解析】 【详解】 由铜和稀硝酸反应的离子方程式3Cu+2NO3-+8H+=3Cu2++2NO↑+4H2O可知,参加反应的硝酸根和氢离子的物质的量之比为2:8,所以当c(NO3-)下降了0.2mol/L,则c(H+)下降0.8mol/L,B正确,选B。 【点睛】 本题解题的关键是理解反应的实质,即能知道根据离子方程式求解。典型错误就是根据化学方程式求解,因为参加反应的硝酸中,有一部分(四分之三)硝酸根没有参加反应只有四分之一的硝酸根被还原为NO。 2.下列除去括号内的杂质所选择的试剂及方法均正确的是( ) A.A B.B C.C D.D 【答案】D 【详解】 A.NaBr溶液(NaI)中加入氯水,不仅除掉了I-,也除掉了Br-,最后所得溶液为NaCl,A不正确; B.NaHCO3溶液(Na2CO3)中加入石灰水,NaHCO3、Na2CO3都转化为CaCO3沉淀,最后得不到NaHCO3溶液,B不正确; C.SO2(HCl)中加入饱和食盐水,HCl溶解于溶液,SO2也会有大量溶解,C不正确;D.MgCl2溶液(CaCl2)中加入石灰水,虽然MgCl2转化为Mg(OH)2沉淀,但加入盐酸后,又会生成MgCl2,D正确; 故选D。 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晶体硅常用于制造光导纤维B.碳酸钠常用于治疗胃酸过多

第18章 非金属小结预习提纲

第十八章非金属元素小结预习提纲 第18章非金属元素小结 第一节非金属单质的结构和性质 要求:1、了解非金属单质中的共价键数为8-N(H2为2-N)。 2、第2周期中的O、N为什么易形成多重键? 3、第3、4周期的S、Se、P、As等则易形成单键? 4、非金属单质按其结构和性质大致可分为哪三类? 5、掌握单质Cl2、S、P、Si和B与NaOH反应的方程式。 一、非金属单质的结构和物理性质 1. 小分子单质(单原子分子和双原子分子) 分子晶体,熔点、沸点都很低。 2. 多原子分子单质(P4、As4、S8 ) 分子晶体,熔沸点稍高于第一类单质。 3. 大分子单质(金刚石、晶态硅和单质硼)包括过渡型晶体,如石墨、黑磷、灰砷.原子晶体,熔沸点极高,难挥发。 二、非金属单质的化学反应 1.活波非金属与金属元素反应 2.非金属元素之间反应 3.大部分非金属单质不与水反应 4.非金属单质一般不与非氧化酸反应,但可与浓硝酸、浓硫酸及王水反应. 5.大部分非金属单质可和碱反应,有时是歧化反应 第二节分子型氢化物 同一周期分子型氢化物从左到右稳定性增强,还原性减弱,水溶液酸性增强 同一族分子型氢化物从上到下稳定性减弱,还原性增强,水溶液酸性增强 分子型氢化物的热稳定性:与组成氢化物的非金属元素的电负性有关, 非金属与氢的电负性相差越大, 所生成的氢化物越稳定。 分子型氢化物的热稳定性, 在同一周期中从左到右依次增加; 在同一族中, 从上到下依次减小。 分子型氢化物的标准生成自由能或标准生成焓越负,氢化物越稳定。 还原性(An-失电子的能力):除HF外,其它分子型氢化物都有还原性,其变化规律与稳定性的增减的规律相反,稳定性大的氢化物,还原性小。 分子型氢化物的还原性,在同一周期中从左到右依次减小;在同一族中,从上到下依次增加。 因为在周期表中,从右向左,自上而下,元素半径增大,电负性减小,失电子的能力依上述方向递增,所以氢化物的还原性也按此方向增强。 水溶液酸碱性和无氧酸的强度:分子型氢化物在水溶液中的酸碱性和该氢化物在水中给出或接受质子能力的相对强弱有关。非金属分子型氢化物大多为酸,少数为碱,而水为两性。 结构:分子型氢化物酸性的强弱决定于与质子直接相连的原子的电子密度的大小,若该原子的电子密度越大,对质子的引力越强,酸性越小,反之酸性越大。 第三节含氧酸 一、最高氧化态氢氧化物的酸碱性 非金属元素氧化物的水合物为含有一个或多个OH基团的氢氧化物。R(OH)n

必修一《非金属元素及其化合物》测试题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每小题只有1个选项符合题意,13小题,共39分。) 1.检验氯化氢气体中是否混有Cl2,可采用的方法是()。 A.用干燥的蓝色石蕊试纸B.用干燥有色布条C.将气体通入硝酸银溶液D.用湿润的淀粉碘化钾试纸 2.只用一种试剂就能把Na2SO4、NaCl、(NH4)2SO4、NH4Cl四种溶液区分开来,这种试剂是()。 A.AgNO3B.NaOH C.BaCl2 D.Ba(OH)2 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SiO2溶于水且显酸性B.CO2通入水玻璃可得硅酸 C.SiO2是酸性氧化物,它不溶于任何酸D.SiO2晶体中存在单个SiO2分子 4.利用废铜屑制取CuSO4溶液的最好的方法是()。 A.铜屑与浓硫酸混合加热B.铜屑在空气中灼烧后再溶于稀H2SO4 C.铜屑与稀硫酸混合加热D.铜屑在空气中灼烧后再溶于浓H2SO4 5.下列有关Cl、N、S等非金属元素化合物的说法正确的是()。 A.漂白粉的成分为次氯酸钙 B.实验室可用浓硫酸干燥氨气 C.实验室可用NaOH溶液处理NO2和HCl废气 D.Al2(SO4)3可除去碱性废水及酸性废水中的悬浮颗粒 6.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A.玛瑙的主要成分是硅酸盐 B.人造刚玉的熔点很高,可用作高级耐火材料,主要成分为二氧化硅 C.三峡大坝使用了大量的水泥,水泥是硅酸盐材料 D.太阳能电池可用二氧化硅制作,其应用有利于环保、节能 7.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雷雨天气时空气中能生成少量的氮氧化物 B.实验室用氯化铵溶液和氢氧化钙溶液混合制取氨气

C.铵盐化学性质都很稳定 D.O2、NO、NO2都能用浓硫酸干燥,且通常情况下能共存 8.下列反应中硝酸既表现出了强氧化性又表现了酸性的是()。 A.氧化铁与硝酸反应B.氢氧化铝与硝酸反应 C.木炭粉与浓硝酸反应D.铜与硝酸反应 9.已知气体的摩尔质量越小,扩散速度越快。右图所示为气体扩散速度的实验,两种气体扩散相遇时形成白色烟环。下列关于甲、 乙的判断正确的是()。 A.甲是浓氨水,乙是浓硫酸 B.甲是浓盐酸,乙是浓氨水 C.甲是浓氨水,乙是浓盐酸 D.甲是浓硝酸,乙是浓氨水 1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①漂白粉的有效成分是氯化钙和次氯酸钙 ②严格执行机动车尾气排放标准有利于防止大气污染 ③使用二氧化硫增白的食品对人体健康产生损害 ④使用氯气对自来水消毒可能生成对人体有害的有机氯化物 ⑤食品厂产生的含丰富氮、磷营养素的废水可长期排向水库养鱼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 D.①②④ 11.下列变化中可以说明SO2具有漂白性的是()。 A.SO2通入高锰酸钾酸性溶液中红色褪去 B.SO2通入品红溶液中红色褪去 C.SO2通入溴水溶液中红棕色褪去 D.SO2通入氢氧化钠与酚酞的混合溶液中红色褪去

非金属元素及其化合物的知识点总结-(绝对好)

龙文教育学科老师个性化教案 教师学生姓名上课日期 学科化学年级高三教材版本浙教版 学案主题非金属及其化合物的性质 课时数量 (全程或具体时 间) 第( 7 )课 时 授课时段 教学目标 教学内容 氮硫的性质 个性化学习问 题解决 针对该知识点的应用性比较大设计教学! 教学重 点、难点 该部分知识点的计算类以及实用性很强要好好把握! 教学过程 非金属及其化合物 一.硅 1.相关反应 Si 物理性质 晶体硅:灰黑色固体、金属光泽熔点高、 硬而脆 化学 性质 与非金属反应Si + O 2 △ SiO2 与氢氟酸反应Si + 4HF = SiF4↑+ 2H2↑ 与强碱溶液反 应 Si + 2NaOH + H2O = Na2SiO3 + 2H2↑ 粗硅工业制取SiO2 + 2C 高温 Si + 2CO↑ SiO2 物理性质熔点高、硬度大、纯净的晶体俗称水晶 化 学 性 质 与氢氟酸反应SiO2 + 4HF = SiF4↑+ 2H2O 与强碱溶液反应SiO2 + 2NaOH = Na2SiO3 + H2O 与盐反应 SiO2 + Na2CO3 高温 Na2SiO3 + CO2↑ SiO2 + CaCO3 高温 CaSiO3 + CO2↑ H2SiO3 物理性质白色沉淀 化学 性 质 与强碱溶液反应H2SiO3 + 2NaOH = Na2SiO3 +2H2O 加热H 2SiO3 △ H2O + SiO2 实验室制取原理Na2SiO3 + 2HCl = H2SiO3↓+ 2NaCl 2.三大传统无机非金属材料 水泥玻璃陶瓷原料石灰石黏土纯碱、石灰石、石英(过量)黏土设备水泥回转窑玻璃窑 原理复杂的物理化学变化 SiO2 + Na2CO3 高温 Na2SiO3 + CO2↑ SiO2 + CaCO3 高温 CaSiO3 + CO2↑成分 硅酸二钙2CaO·SiO2硅酸三钙 3CaO·SiO2 Na2SiO3 CaSiO3 SiO2

非金属及其化合物练习题

《非金属元素及其化合物》 单选题。 1.下列关于物质性质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Cl2能与金属活动顺序表中大多数金属反应 B.N2是大气中的主要成分之一,雷雨时,可直接转化为NO2 C.硫是一种淡黄色的能溶于水的晶体,既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 D.硅是应用广泛的半导体材料,常温下化学性质活泼 2.已知NH3极易溶于水,而难溶于有机溶剂——CCl4。下列装置中不适宜做NH3尾气吸收的是( ) 3.下列实验报告记录的实验现象正确的是() 实验 现象A 无色无色无现象无色 B 红色无色白色沉淀红棕色 C 红色无色 溶液变无色,白 色沉淀 无色D 无色无色无色溶液红棕色 42x 为+2价),下列关于硅酸铜钡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可用氧化物形式表示为BaO·CuO·2SiO2 B.性质稳定,不易脱色C.易溶于强酸和强碱D.x等于6 5.下列反应一定不会产生气体的是() A.盐与碱的反应B.氧化物与水的反应 C.酸溶液和碱溶液的中和反应D.金属与碱溶液的反应

6.炭跟浓硫酸共热产生的气体X和铜 跟浓硝酸反应产生的气体Y同时通入盛 有足量氯化钡溶液的洗气瓶中(如图所 示),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洗气瓶中产生的沉淀是碳酸钡 B.在Z导管出来的气体中无二氧化碳 C.洗气瓶中产生的沉淀是硝酸钡 D.在Z导管口有红棕色气体出现 7.某混合气体可能有CO、CO2、NH3、HCl、H2和水蒸气中的两种或几种,当依次通过澄清石灰水(无浑浊现象)、氢氧化钡溶液(有浑浊现象)、浓硫酸、灼热的氧化铜(变红)和无水硫酸铜(变蓝)时,则可断定该混合气体中一定有() A.HCl、CO2、H2B.CO2、H2、H2O C.CO、H2、NH3D.HCl、CO、H2O 8.下列离子方程式错误的是() A.硅酸钠溶液中通入CO2气体:SiO2-3+H2O+CO2=== H2SiO3↓+CO2-3 B.硫酸铝与氨水反应:Al3++3NH3·H2O===Al(OH)3↓+3NH+4 C.氯气与氢氧化钾溶液反应:Cl2+OH-===Cl-+ClO-+2H2O D.小苏打溶液与稀盐酸反应:HCO-3+H+===H2O+CO2↑ 9.下列推断正确的是() A.SiO2、CO2均是酸性氧化物,都能与NaOH溶液反应 B.Na2O、Na2O2组成元素相同,与CO2反应产物也相同 C.CO、NO、NO2都是大气污染气体,在空气中都能稳定存在 D.新制氯水显酸性,向其中滴加少量紫色石蕊试液,充分振荡后溶液呈红色10.下列四个反应中水起的作用与其他不相同的是() ①Cl2+H2O②Na+H2O③NO2+H2O④Na2O2+H2O A.①B.②C.③D.④ 11、铜粉放入稀硫酸溶液中,加热后无明显现象发生。当加入一种盐后,铜粉的质量减少,溶液呈蓝色,同时有气体逸出。该盐是() A.Fe2(SO4)3B.Na2CO3C.KNO3D.FeSO4

非金属及其化合物测试题

必修一《非金属元素及其化合物》测试题 天津四中矫可庆 本试卷分第一部分(选择题)和第二部分(非选择题),满分100分,考试时间40分钟。 第一部分选择题(共59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每小题只有1个选项符合题意,13小题,共39分。) 1.检验氯化氢气体中是否混有Cl2,可采用的方法是()。 A.用干燥的蓝色石蕊试纸B.用干燥有色布条 C.将气体通入硝酸银溶液D.用湿润的淀粉碘化钾试纸 2.只用一种试剂就能把Na2SO4、NaCl、(NH4)2SO4、NH4Cl四种溶液区分开来,这种试剂是()。 A.AgNO3B.NaOH C.BaCl2D.Ba(OH)2 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SiO2溶于水且显酸性 B.CO2通入水玻璃可得硅酸 C.SiO2是酸性氧化物,它不溶于任何酸 D.SiO2晶体中存在单个SiO2分子4.利用废铜屑制取CuSO4溶液的最好的方法是()。 A.铜屑与浓硫酸混合加热B.铜屑在空气中灼烧后再溶于稀H2SO4 C.铜屑与稀硫酸混合加热 D.铜屑在空气中灼烧后再溶于浓H2SO4 5.下列有关Cl、N、S等非金属元素化合物的说法正确的是()。 A.漂白粉的成分为次氯酸钙 B.实验室可用浓硫酸干燥氨气 C.实验室可用NaOH溶液处理NO2和HCl废气 D.Al2(SO4)3可除去碱性废水及酸性废水中的悬浮颗粒 6.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A.玛瑙的主要成分是硅酸盐 B.人造刚玉的熔点很高,可用作高级耐火材料,主要成分为二氧化硅 C.三峡大坝使用了大量的水泥,水泥是硅酸盐材料 D.太阳能电池可用二氧化硅制作,其应用有利于环保、节能 7.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雷雨天气时空气中能生成少量的氮氧化物 B.实验室用氯化铵溶液和氢氧化钙溶液混合制取氨气 C.铵盐化学性质都很稳定 D.O2、NO、NO2都能用浓硫酸干燥,且通常情况下能共存

专题一常见的非金属元素

专题一常见得非金属元素 考点一碳、硅及其重要化合物 1.理淸知识主线 错误!H」错误!一错误!0—错误! Ch 错误!II」错误!一错误!O?(H2S错误!O3) 2.注意网络构建 3.扫除知识盲点 (1)工业上制备粗硅,就是用过量得C与S i02高温下反应,由于C过量,生成得就是C0而不就是CO?, 该反应必须在隔绝空气得条件下进行. (2 )氢氟酸不能用玻璃容器盛放;NaOH溶液能用玻璃试剂瓶,但不能用玻璃塞。 (3 )酸性氧化物一般能与水反应生成酸,但SiCh不溶于水;酸性氧化物一般不与酸作用,但Si02能与HF 反应. (4)硅酸盐大多难溶于水,常见可溶性硅酸盐就是硅酸钠,其水溶液称为泡花碱或水玻璃,但却就是盐溶液。 (5)H^CCh得酸性大于H2SQ3得,所以有Na2SiO3+C 02(少量)+H/)M=H2SiO3 I +Na?CO3,但高温下NazCCh+SiO]错误!Na2SiO3+CO2t也能发生,原因可以从两方而解释:①硅酸盐比碳酸盐稳左:②从化学平衡角度,由髙沸点难挥发固体Si O2制得低沸点易挥发得CO2。 (6)SiO2不导电,就是制作光导纤维得材料;Si就是半导体,就是制作光电池得材料. (7)水泥、玻璃与陶瓷就是三大传统无机非金属材料;碳化硅、氮化硅等就是新型无机非金属材料. 【题组训练】 题组一重要反应必练 1。按要求书写反应方程式. (1)制水煤气:C+H2O(g)错误ICO + Iho (2)制备粗硅:2C+SiO]错误!2 CO t +Si o (3 ) Mg 在CO?中燃烧:2Mg+C 0 ,错误! 2 MgO+Co (4)“水滴石穿”得反应原理(用离子方程式表示):CaCO3+CO2+112O== C a21 + 211 C ! e (5)“钟乳石”得形成过程(用化学方程式表示):CaC0 3 +CO2+ H2O =C a (HCO3) 2, Ca(HC0处错误! CaCO3 I +CO21 +H2O。 (6)向饱与NazCOs溶液中通入过量CO?得离子方程式:2Na'+C0错CO2+H_>O= 2 NaHC 03I 0 (7)Si与氢氟酸得反应得化学方程式:S i+4HF=SiF4f+2H2t 0 (8 ) Si与N aOII溶液反应得离子方程式:S i 4-2OH + II2O=SiO错误!+2H2 f。 (9)Si02与氢氟酸得反应得化学方程式:SiO2+4HF===SiF4 t +2H2O. (10)S i O2与NaOII溶液反应得离子方程式:S i O2+2OH ==SiO错误! + H20. (11)向Na2SiO3溶液中通入过量CO2得离子方程式:SiO错误!+2CO2+2H> O=H2SiO5 I +2HC0 错误!。 题组二重要实验探究 3.单晶硅就是信息产业中重要得基础材料。通常用碳在髙温下还原二氧化硅制得粗硅(含铁、铝、硼、磷等杂质),粗硅与氯气反应生成四氯化硅(反应温度4 50?500 °C),四氯化硅经提纯后用氢气还原可得高纯硅?以下就是实验室制备四氯化硅得装置示意图。相关信息如下: a.四氯化硅遇水极易水解; b.硼、铝、铁、磷在高温下均能与氯气直接反应生成相应得氯化物; Co 请回答下列问题:

非金属元素及其化合物小结

非金属元素及其化合物小结 广东省湛江一中王国安 本章是一个很重要的章节,是中学化学的重点、难点之一,是化学学习中不可缺少的环节。 一、新课标内容 通过实验了解氯、氮、硫、硅等非金属及其重要化合物的主要性质,认识其在生产中的应用和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二、知识重点与学习难点 (一)物理性质 Cl2、N2是气体,S、Si是固体;Cl2有毒;都难溶于水(Cl2的溶解性稍大一些);Cl2是黄绿色,S是淡黄色,N2是无色。 单纯地记忆这些知识是很枯燥的,如何巧妙而又牢固地掌握这些知识呢?比如将这些知识运用到物质的分离方面、Cl2万一泄漏时如何躲避及中毒时的救护等实用方面,通过理论结合实际,不仅学习具有了趣味性,而且主动地去学习、思考,你的记忆也牢固了,自然做题就更得心应手了。 (二)化学性质 因为是典型的非金属,所以Cl2、S、N2常作氧化剂;Si的性质很稳定,在常温下除与F2、HF 和强碱外不跟其他物质起反应。 (三)单质的性质比较 下边的这些方程式是一些基本的重点,也是难点。 1.Cl2的性质很活泼,发生的反应很多,而N2、Si 则比较稳定,能和它们发生反应的物质很少,即使反应也比较难,所以Cl2是重点,S次之。 2.Cl2的氧化性强,S次之,所以生成的产物的化合价有区别:Cl2与变价金属反应时得相应金

属元素的高价产物,而S 与之反应则得低价产物。 3.NaOH 与S 的反应,体现出与Cl 2 的相似性,反应式为:3S+6NaOH △==2Na 2 S+Na 2SO 3+3H 2O 。 还有一些引申的内容:反应Cl 2 与Ca(OH)2的反应以及漂白粉的成分、氯水的成分及性质,与 HNO 3 的有关反应、卤素的性质、SO 2 的漂白性、NO 2 的吸收等,也都是我们要留意的知识点。 (四)几种化合物的性质比较 (1)浓H 2SO 4、浓HNO 3、稀HNO 3都是强氧化剂,是中学里的重点和难点,有关反应很 多,注意归纳和记忆。其共同点是:能氧化大多数金属和非金属和低价化合物,并生成其高价产物, 而S 或N 元素的化合价则降低,一般降到+4或+2价。 (2)Fe 、Al 在冷的浓HNO 3或浓H 2SO 4中会产生钝化现象,即在金属表面形成一层致密的氧化膜,阻止金属继续与浓酸发生反应。 (3)金属和HNO 3反应生成的不是H 2。 3.NH 3 NH 3的性质:NH 3+HCl=NH 4Cl 。类似的反应很多,要会写,对应的实验现象应注意。 NH 3的制备:2NH 4Cl+Ca(OH)2 △ ====== 2NH 3↑+CaCl 2+2H 2O 。反应物是固体,不能排水收集。

高考化学第五章 化工生产中的重要非金属元素练习题

高考化学第五章化工生产中的重要非金属元素练习题 一、选择题 1.下面是实验室制取氨气的装置和选用的试剂,其中错误的是( )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③ 【答案】D 【详解】 ①氯化铵分解产生NH3和HCl,气体在试管口降温后又化合生成NH4Cl甚至会堵塞,试管发生危险,所以方案①错误; ②浓氨水遇到氧化钙后,溶液中的水与CaO反应生成Ca(OH)2而消耗,反应同时放热使混合物温度升高,得到的Ca(OH)2可以降低NH3在水中的溶解度,这些都会促使氨水挥发生成氨气,因此方案②正确; ③2NH4Cl+Ca(OH)2CaCl2+2NH3↑+2H2O,但是制备装置的试管口要略向下倾斜,防止水蒸气冷凝回流到试管中使试管炸裂,因此方案③错误; ④浓氨水受热分解生成氨气,通过碱石灰吸收水蒸气后可以得到氨气,方案④正确。 综上所述,不能制取氨气的是①③,应当选D。 【点睛】 与②相似,利用NaOH固体或碱石灰也可以制备NH3。 2.能正确表示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 ) CO-+2H+=CO2↑+H2O A.在稀盐酸中投入大理石粉末:2 3 B.1mol氯气通入含1molFeBr2的溶液中:2Fe2++2Br-+2Cl2=2Fe3++Br2+4Cl- C.金属钠投入硫酸铜溶液中:2Na+Cu2+=2Na++Cu HSO- D.过量SO2通入NaClO溶液中:SO2+ClO-+H2O=HClO+ 3

【答案】B 【详解】 CO-的形式,A不正确; A.大理石的主要成分为CaCO3,难溶于水,不能改写成2 3 B.0.5molCl2先与1molFe2+反应,另外0.5molCl2再与1molBr-反应,离子方程式为: 2Fe2++2Br-+2Cl2=2Fe3++Br2+4Cl-,B正确; C.金属钠投入硫酸铜溶液中,钠先与水反应,产物再与硫酸铜反应,而钠不能与Cu2+发生置换反应,C不正确; HSO-还会发生氧化还原反应,二者不能D.过量SO2通入NaClO溶液中,产物中HClO与 3 共存,D不正确; 故选B。 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晶体硅常用于制造光导纤维B.碳酸钠常用于治疗胃酸过多 C.明矾常用于自来水的消毒杀菌D.高压钠灯常用于道路和广场照明 【答案】D 【详解】 A.二氧化硅用于制造光导纤维,晶体硅可用于制造晶体管及太阳能电池,A错误;B.碳酸氢钠常用于治疗胃酸过多,而碳酸钠溶液碱性强,对人会产生一定的腐蚀作用,因此不能用于治疗胃酸过多,B错误; C.明矾具有净水作用但无强氧化性,因此常用于自来水的净化,但不能对水进行消毒杀菌,C错误; D.高压钠灯发出的黄光穿透力强,因此常用于道路和广场照明,D正确; 故合理选项是D。 4.下列选项中,描述与结论都正确的是( ) A.A B.B C.C D.D 【答案】C 【详解】 A.常温下可以用铁罐运输浓硫酸,是由于浓硫酸具有强氧化性,会将金属Fe表面氧化,产生一层致密的氧化物保护膜,阻止金属的进一步氧化,即发生钝化现象,不是二者不反应,结论不合理,A错误; B.SO2溶于水后与水反应产生H2SO3,H2SO3电离产生H+使溶液显酸性,因此将SO2通入紫

习题解_非金属元素小结[1]

第十八章非金属元素小结 18-1 按周期表位置,绘出非金属元素单质的结构图,并分析它们在结构上有哪些特点和变化规律。 解:非金属元素的晶体结构大多数是分子晶体,也有少数原子晶体和过渡型层状晶体。在分子晶体中又可分为两类:一类是以小分子为结构单元,如单原子分子的稀有气体和双原子分子的H2,卤素(X2),O2、N2等;另一类是以多原子分子为结构单元,如S8、Se8、P4等。它们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如图所示: 从结构图可知:位于非金属—金属交界线附近的元素,其单质的结构比较复杂,其特点是增大配位数,接近金属的结构,如B—C—Si—As—Te,都是以共价键结合成 的无限分子,不论是简单或复杂结构,在单质的结构中非金属元素明显地表 现出它们各自固有的共价特征。 18-2 为什么氟和其它卤素不同,没有多种可变的正氧化态? 解:因为氟原子价层没有空的轨道,基态只有一个未成对电子,只能形成一个共价单键; 再由于氟在所有元素中电负性最大,因此,没有多种可变的正氧化态。

18-3 小结P区元素的原子半径、电离能、电子亲合能和电负性,在按周期表递变规律的同时,还有哪些反常之处?说明其原因。 解:原子半径:r Ga< r Al ,因为Ga是第四周期元素,从Al→Ga,次外层第一次开始出现10个d电子,由于d电子对核电荷屏蔽效应小,导致有效核荷Z*比没有d 电子时要大,对最外层电子引力增大,故Ga的半径反常地比Al的小。 电离能:(1)ⅤA族N、P、As的IE1分别大于ⅥA族同周期O、S、Se的IE1,因为前三者价电子层均为半满。 (2)ⅢA第四周期Ga的IE1略大于第三周期的Al,原因和原子半径反常同理。 电子亲合能:(1)第二周期N、O、F的电子亲合能均分别小于第三周期同族的P、S、 Cl。因为第二周期元素原子半径特别小,电子对间排斥作用大。 (2)同一周期从左到右,稀有气体的电子亲合能最小,因为稀有气体价电 子层全满。 电负性:按阿莱—罗周电负性标度,第四周期的Ga、Ge、As、Se的x AR均分别比第三周期的Al、Si、P、S要大,其原因和第四周期P区元素Z*和r变化的反常同 理。 18-4 概括非金属元素的氢化物有哪些共性? 解:(1)均为共价型,常温下为气体或挥发性液体。 (2)同一族氢化物,其熔、沸点除NH3、H2O、HF由于氢键反常地高以外,其余均从上至下渐增。 (3)除HF外,其他非金属元素氢化物都有还原性,同一族氢化物从上至下还原性渐增,同一周期氢化物从左至右还原性递减。 (4)非金属元素氢化物相对于水而言,大多数是酸,其酸强度同一族从上到下递增; 同一周期从左至右也递增。少数氢化物如NH3 、PH3在H2O中表现碱性,H2O 是两性物,既可是酸也可是碱。CH4不表现酸碱性。 18-5 已知下列数据: △f Gm? (H2S,aq) = -27.9kJ·mol?1 △f Gm? (S2?,aq) = 85.8kJ·mol?1 △f Gm? (H2Se,aq) = 22.2 kJ·mol?1 △f Gm? (Se2?,aq) = 129.3kJ·mol?1 试计算下列反应的△r Gm?和平衡常数K:

《非金属及其化合物》单元测试题(含答案)

第四章《非金属及其化合物》单元测试题 班级学号姓名得分 (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本题含10小题,每题5分,共50分。) 1.将足量的CO2通入下列溶液中,能产生沉淀的是 A.硅酸钠溶液B.石灰水C.氯化钡溶液D.氯化钙溶液2.工业盐酸常呈黄色,其原因是 A.Cl-被空气中的O2氧化 B.混有可溶性杂质如Fe3+ C.溶有Cl2D.HCl在溶液中呈黄色 3.新制氯水与久置的氯水相比较,下列结论不正确的是 A.颜色相同B.前者能使有色布条褪色 C.都含有H+D.加AgNO3溶液都能生成白色沉淀 4.漂白粉的有效成分是 A.次氯酸钙B.氯化钙C.次氯酸D.次氯酸钙与氯化钙5.患甲状腺肿大是边远山区常见的地方病,下列元素对该病有治疗作用的是 A.钠元素B.氯元素C.碘元素D.铁元素 6.自来水可用氯气消毒,某学生用这种自来水去配制下列物质溶液,会产生明显的药品变质问题的是 A.NaNO3B.FeCl2C.Na2SO4D.AlCl3 7.亚硝酸(HNO2)参加反应时,既可作氧化剂,也可作还原剂。当它作还原剂时,可能生成的产物是 A.NH3B.N2 C.N2O3 D.HNO3 8.已知反应①2BrO3- + Cl2 =Br2 +2ClO3-②5Cl2 + I2 +6H2O=2HIO3 +10HCl ③ClO3- +5Cl-+6H+=3Cl2 +3H2O,下列物质氧化能力强弱顺序正确的是 A.ClO3->BrO3->IO3->Cl2B.BrO3->Cl2>C1O3->IO3- C.BrO3->ClO3->Cl2>IO3-D.Cl2>BrO3->C1O3->IO3- 9.SO2和Cl2都具有漂白性,若将等物质的量的这两种气体同时作用于潮湿的有色物质,可观察到有色物质 A.立刻褪色B.慢慢褪色C.先褪色,后复原D.颜色不褪10.下列关于SO2的叙述,正确的是 A.SO2既可以是含硫物质的氧化产物,又可以是含硫物质的还原产物 B.SO2是硫酸的酸酐 C.大气中SO2的主要来源是汽车排出的尾气 D.SO2具有漂白性,因而可以使石蕊试液褪色 二.填空题(14分) 11.防治碘缺乏病的碘添加剂是KIO3(如加碘盐),可用盐酸酸化的KI淀粉混合液检验食盐

非金属元素小结之教案

第十八章 非金属元素小结之教案 18-1 非金属元素单质的结构和性质 18-1-1 非金属元素单质的结构特点(C 级掌握) 非金属单质分子组成与晶体结构 有人提出8-N 规则,N 代表非金属元素在周期表中的族数,则该元素在单质分子中的共价数等于8-N 。 18-1.1:非金属单质按其结构和性质大致分成哪三类?每一类具有哪些通性?各类并举出至少一例说明。(C 级掌握) 18-1-2 非金属元素单质的性质 18-1.2:试举出六种可与强碱反应的非金属单质,这些反应都是歧化反应吗?(B 级了解) 18-2 分子型氢化物 18-2-1 氢化物的熔沸点(C 级掌握) 同一族中,沸点从上到下递增,但第2周期的NH 3、H 2O 及HF 的沸点异常地高,这是由于分子间存在着氢键,分子的缔合作用特别强的缘故。 18-2.1:简述H 2O,H 2S,H 2Se,H 2Te 熔点和沸点的变化规律并解释原因。(C 级重点掌握) 18-2.2: 为什么H 2O 的沸点比HF 还高?(A 级掌握) 18-2-2 热稳定性 一:变化规律(C 级重点掌握) 同一周期中,从左到右热稳定性逐渐增加:在同一族中,自上而下热稳定性逐渐减小。 二:理论解释(B 级掌握) 1。电负性差值的关系 非金属与氢的电负性相差越远,所生成的氢化物越稳定;反之,不稳定。 2。与△f G θ或△f H θ 的关系 这些氢化物的标准生成自由能△f G θ或标准生成焓△f H θ 越负,氢化物越稳定。 18-2.3:HF,HCl,HBr,HI 热稳定性的变化规律如何?可用哪些热力学函数来进行判断?如何判断?(C 级掌握) 18-2-3 还原性 一:变化规律(C 级重点掌握) 除了HF 以外,其它分子型氢化物都有还原性,且变化规律如下: CH 4 NH 3 H 20 HF SiH 4 PH 3 H 2S HCl GeH 4 AsH 3 H 2Se HBr (SnH 4) SbH 3 H 2Te HI 二:理论解释(B 级掌握)

人教化学第五章 化工生产中的重要非金属元素 的专项培优练习题(含答案解析

人教化学第五章化工生产中的重要非金属元素的专项培优练习题(含答案解 析 一、选择题 1.将43.8g Al、Cu组成的合金溶于足量的NaOH溶液中,产生6.72L气体(标准状况)。另取等质量的该合金溶于过量的稀硝酸中,生成13.44LNO(标准状况),向反应后的溶液中加入足量的NaOH溶液,得到沉淀的质量为 A.39.2g B.44.8g C.58.8g D.66.4g 【答案】C 【详解】 合金溶于足量的NaOH溶液中,金属铝和氢氧化钠反应产生气体氢气6.72L,物质的量为 0.3mol,根据电子转移守恒可以知道n(Al)=0.3×2 3 =0.2mol,故金属铝的质量为0.2×27=5.4 g ,金属铝提供电子的量是0.6 mol,将合金溶于过量稀硝酸中,分别生成Al3+ 、Cu2+离子, 根据电子守恒,金属共提供电子的物质的量为13.44× 3 22.4 =1.8 mol 故Cu共提供的电子物 质的量为1.8-0.6=1.2 mol,向反应后的溶液中加入过量的NaOH溶液,铝离子全部转化为偏铝酸根离子,不会出现沉淀,所得沉淀为氢氧化铜,由电荷守恒可以知道,反应中金属铜提供的电子的物质的量等于生成碱的氢氧根离子的物质的量即n(OH-)=1.2 mol,所以反应后沉淀的质量等于43.8-5.4+1.2×17=58.8 g ;C正确; 故答案选C。 2.工业上获得下列物质不是以海水或海洋资源为主要原料的是( ) ①Fe ②Mg ③Na ④NaOH ⑤I2 ⑥Cu ⑦Si A.①⑥⑦B.①②⑦C.⑤⑥⑦D.①④⑥ 【答案】A 【详解】 ①Fe是用CO还原铁矿石制得; ②Mg是先从海水中分离出MgCl2,然后熔融电解获得; ③Na是先从海水中提取食盐,然后熔融电解获得; ④NaOH是电解饱和食盐水获得; ⑤I2是从海藻类植物中提取的; ⑥Cu是采用高温氧化铜矿石的方法获得; ⑦Si是在高温条件下,用焦炭还原二氧化硅获得; 综合以上分析,①⑥⑦不是以海水或海洋资源为主要原料获得,故选A。 3.下列离子的检验方法及对应结论正确的是( )

专题二非金属元素及其化合物单元检测卷.docx

专题二非金属元素及其化合物单元检测卷第I 卷(选择题共40分) 单项选择题(本题包括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 下列有关物质的性质与应用相对应的是() A. SO2具有氧化性,可用于漂白纸浆 B. 浓硫酸具有强氧化性,可用于与亚硫酸钠反应制取二氧化硫 C. SO2具有漂白性,可使酸性高猛酸钾溶液褪色 D. 常温下浓硫酸能使铝发生钝化,可在常温下用铝制容器贮运浓硫酸 2. 下列有关物质的性质与应用相对应的是() A. SO?和Cl?都能使品红溶液褪色,将两者等体积混合可使它们的漂口能力增强 B. 氢氟酸具有酸性,可用于雕刻玻璃 C. 二氧化氯具有还原性,可用于自來水的杀菌消毒 D. 二氧化硫具有还原性,用二氧化硫水溶液吸收淚蒸气 3. 下列有关物质的性质与应用相对应的是() A. 氨气具有氧化性,用浓氨水检验Cl?管道是否泄漏 B. NH3具有碱性,可用NH3与灼热CuO作用制取少量2 C. NHs极易溶于水,可用作制冷剂 D. 液氨汽化时能吸收大量的热,使周围温度急剧降低,因此可用作制冷剂 4. 下列有关物质性质或应用的说法正确的是() A. SiO2是两性氧化物,能与酸、碱反应 B. 制水泥和玻璃都用石灰石作原料 C. Si可用作太阳能电池和光导纤维的材料 D. Si是一种非金属主族元素,其氧化物可用于制作计算机芯片 5. (2015-山东期中)C、N、S是重要的非金属元素,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实验室用铜和浓硝酸反应制取NO B. 三种元素均可以和氧元素形成多种氧化物 C. C02> SO?、NO2都能与出0反应,II原理相同 D. 稀硫酸、稀硝酸与铁的反应均属于置换反应 6. (2015-新课标I卷)我国清代《木草纲目拾遗》小记叙无机药物335种,其中“强水〃条目下写道:“性最烈,能蚀五金..????其水甚强,五金八石皆能穿第,惟玻璃可盛。〃这里的“强水〃是指() A.氨水 B.硝酸 C.醋 D.卤水 7. 氨既是重要工业产品又是化工原料,由氨可以制备一系列物质(见右图),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高考化学专题复习——非金属元素

第九单元非金属元素 一、非金属通论 1、结构和位置 (1)非金属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 在目前已知的112种元素中,非金属有16种(外加6种稀有气体元素)。除氢外,非金属元素地都位于周期表的右上方。H元素在左上方。F为非金属性最强的元素。 (2)非金属元素的原子结构特征及化合价 ①与同周期的金属原子相比较最外层电子数较多(一般为4~7个,H为1个,He为2个,B为3个),次外层都是饱和结构(2、8、或18电子结构)。 ②与同周期的金属原子相比较,非金属原子核电荷数较大,原子半径较小,化学反应中易得电子,表现氧化性。 ③最高正价等于族序数,对应最低负价等于族序数减8;如S、N、Cl等还呈现变价。 2、非金属单质 (1)几种重要固态非金属单质的结构和物理性质

(2)重要气、液态非金属单质的结构和物理性质 (3)结构与单质的化学性质 3、非金属单质的制备 (1)原理:化合态的非金属有正价态或负价态。 0R R ne n ??→?- ++,0 R R ne n ??→?- -- (2)方法: ① 氧化剂法,如: MnO 2+4HCl (浓)==MnCl 2+Cl 2↑+2H 2O 22 2Br Br Cl ?→?- ,22)(Cl g HCl O ?→ ?(地康法制氯气) ② 还原剂法,如: Si SiO C ?→?2,242H SO H Zn ?→?

③ 热分解法,如: 23 O KClO ??→?加热 ,24 H C CH +??→?高温 ④ 电解法,如: 电解水制H 2、O 2,氯碱工业制Cl 2等。 ⑤ 物理法,如: 工业上分离液态空气得N 2(先)、O 2(后) 4、非金属气态氢化物 (1)分子构型与物理性质 ⅣA ——RH 4 正四面体结构,非极性分子; ⅤA ——RH 3 三角锥形,极性分子; ⅥA ——H 2R 角型(或“V “型)分子,极性分子; ⅦA ——HR 直线型,极性分子。 固态时均为分子晶体,熔沸点较低,常温下H 2O 是液体,其余都是气体。 (2)化学性质 ① 稳定性及水溶液的酸碱性 非金属元素原子跟氢原子通过共价键形成气态氢化物,一般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跟氢化合能力越强,生成的气态氢化物越稳定,因此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是非金属性强弱的重要标志之一。 ② 还原性 a . 与O 2:NH 3→NO ,H 2S →SO 2(或S ),HCl →Cl 2。 b . 与Cl 2:H 2S →S ,HBr →Br 2,NH 3→N 2 。 c . 与Fe 3+:H 2S →S ,HI →I 2。 d . 与氧化性酸:H 2S+H 2SO 4(浓)→,HBr 、HI 分别与浓硫酸及硝酸反应 e . 与强氧化剂:H 2S 、HCl 等可与酸性KMnO 4作用。

高一化学必修二提高题专题复习第五章 化工生产中的重要非金属元素练习题

高一化学必修二提高题专题复习第五章化工生产中的重要非金属元素练习题 一、选择题 1.下列化合物中,不能通过化合反应制取的是 A.FeCl3B.H2SiO3C.Fe(OH)3D.FeCl2 【答案】B 【详解】 A.氯气具有强氧化性,氯气与变价金属反应生成最高价金属氯化物,铁与氯气反应生成氯化铁,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Fe+3Cl22FeCl3,FeCl3可以由Fe与Cl2直接化合得到,故A错误; B.二氧化硅不溶于水,二氧化硅和水不能发生化合反应生成H2SiO3,故B正确; C.Fe(OH)2、O2、H2O反应产生Fe(OH)3,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4Fe(OH)2+O2+2H2O=4Fe(OH)3,能通过化合反应产生Fe(OH)3,故C错误; D.Fe与氯化铁溶液反应生成氯化亚铁,氯化亚铁可由化合反应生成,故D错误; 故选B。 2.下列除去括号内的杂质所选择的试剂及方法均正确的是( ) 序号被提纯的物质加入试剂分离方法 A NaBr溶液(NaI)氯水、四氯化碳萃取、分液 B NaHCO3溶液(Na2CO3)石灰水过滤 C SO2(HCl)饱和食盐水洗气 D MgCl2溶液(CaCl2)石灰水过滤、加盐酸溶解 A.A B.B C.C D.D 【答案】D 【详解】 A.NaBr溶液(NaI)中加入氯水,不仅除掉了I-,也除掉了Br-,最后所得溶液为NaCl,A不正确; B.NaHCO3溶液(Na2CO3)中加入石灰水,NaHCO3、Na2CO3都转化为CaCO3沉淀,最后得不到NaHCO3溶液,B不正确; C.SO2(HCl)中加入饱和食盐水,HCl溶解于溶液,SO2也会有大量溶解,C不正确;D.MgCl2溶液(CaCl2)中加入石灰水,虽然MgCl2转化为Mg(OH)2沉淀,但加入盐酸后,又会生成MgCl2,D正确; 故选D。 3.工业上获得下列物质不是以海水或海洋资源为主要原料的是( ) ①Fe ②Mg ③Na ④NaOH ⑤I2 ⑥Cu ⑦Si

非金属元素及其化合物的知识点总结

龙文教育学科老师个性化教案

2HClO 光照 或加热 2HCl + O2↑ 5.Br2 、I2在不同溶剂中的颜色 水苯或汽油四氯化碳 Br 2黄~橙橙~橙 红 橙~橙 红 I2深黄~褐淡紫~紫 红紫~深紫 6.置换反应 Cl2 + 2NaBr = Br2+ 2NaCl Br2 + 2KI = I2 + 2KBr ∴氧化性 Cl2 >Br2 >I2 7.I2遇淀粉溶液后,溶液呈蓝色 I- 氧化剂——————→ I2 三.氮 1.氮的氧化物 NO:无色气体、有毒(同CO)、难溶与水 NO2:红棕色气体、有毒、与水反应 反应:2NO + O2 = 2NO2 3NO2 + 2H2O = 2HNO3 + NO 2.有关NO与O2或NO2与O2混合通入水中,液面上升一定高度时用的方程式 4NO2 + O2 + 2H2O = 4HNO3 4NO+ 3O2 + 2H2O = 4HNO3 3.硝酸 物理性质无色液体、有刺激性气味、能以任意比溶于水 化学性质 酸的通性 强 氧 化 性 与金属氧化 物 3FeO + 10HNO3 = 3Fe(NO3)3 + NO↑+ 5H2O 与金属 3Cu + 8HNO3(稀) = 3Cu(NO3)2+2NO↑+ 4H2O Cu + 4HNO3(浓) = Cu(NO3)2 +2NO2↑+ 2H2O 与非金属 C + 4HNO3(浓) △ CO2↑+ 4NO2↑+ 2H2O 不稳定性4HNO 3 光照 或加热 4NO2↑+ O2↑+ H2O 4.氨 ( NH3 ) 物理性质无色气体、有刺激性气味、密度小于空气、1:700 溶于水 化学性质 与H2O NH3 + H2O NH3·H2O NH4++ OH-与酸NH3 + HCl = NH4Cl 氨的 催化氧化 4NH3 + 5O2 催化剂 加热 4NO + 6H2O 实验室制取原 理NH4+ + OH-△ NH3↑+ H2O

高一化学必修二第五章 化工生产中的重要非金属元素 练习题及答案

高一化学必修二第五章 化工生产中的重要非金属元素 练习题及答案 一、选择题 1.现有Fe 、Al 、Si 三种单质的混合物,取一半投入足量的NaOH 溶液中,将剩余的一半投入足量的稀硫酸中,若经测量两次实验产生的气体质量相等,则原混合物中Fe 、Al 、Si 三种单质的物质的量之比可能为( ) A .6:4:3 B .1:1:1 C .2:3:4 D .3:7:6 【答案】A 【详解】 取一半固体投入足量的NaOH 溶液中,Al 、Si 与氢氧化钠反应放出氢气;将剩余的一半投入足量的稀硫酸中,Fe 、Al 与稀硫酸反应放出氢气,测量两次实验产生的气体质量相等,说明Fe 与硫酸反应放出的氢气和Si 与氢氧化钠反应放出氢气一样多,根据2442Fe H SO FeSO H +=+ 、223222Si NaOH H O Na SiO H ++=+↑ ,Fe 、Si 的物质的量比一定为2:1,故A 正确。 2.能正确表示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 ) A .在稀盐酸中投入大理石粉末:23CO - +2H +=CO 2↑+H 2O B .1mol 氯气通入含1molFeBr 2的溶液中:2Fe 2++2Br -+2Cl 2=2Fe 3++Br 2+4Cl - C .金属钠投入硫酸铜溶液中:2Na+Cu 2+=2Na ++Cu D .过量SO 2通入NaClO 溶液中:SO 2+ClO -+H 2O=HClO+3HSO - 【答案】B 【详解】 A .大理石的主要成分为CaCO 3,难溶于水,不能改写成23CO - 的形式,A 不正确; B .0.5molCl 2先与1molFe 2+反应,另外0.5molCl 2再与1molBr -反应,离子方程式为:2Fe 2++2Br -+2Cl 2=2Fe 3++Br 2+4Cl -,B 正确; C .金属钠投入硫酸铜溶液中,钠先与水反应,产物再与硫酸铜反应,而钠不能与Cu 2+发生置换反应,C 不正确; D .过量SO 2通入NaClO 溶液中,产物中HClO 与3HSO -还会发生氧化还原反应,二者不能共存,D 不正确; 故选B 。 3.工业上获得下列物质不是以海水或海洋资源为主要原料的是( ) ①Fe ②Mg ③Na ④NaOH ⑤I 2 ⑥Cu ⑦Si A .①⑥⑦ B .①②⑦ C .⑤⑥⑦ D .①④⑥ 【答案】A 【详解】 ①Fe 是用CO 还原铁矿石制得; ②Mg 是先从海水中分离出MgCl 2,然后熔融电解获得;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