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社会理想与个人理想

社会理想与个人理想

第十一课社会理想与个人理想

第一课时正确处理个人理想和社会理想的关系

教学目标

1.认知:了解人生不能没有人生追求,了解现阶段我国各族人民的共同理想,理解社会理想与个人理想的辩证关系,明确自觉把个人理想融入共同理想之中的道理。

2.情感态度观念:人生理想对个人成长和社会发展的作用,增强把个人理想融入共同理想之中的自觉性,顺应潮流,树立崇高的人生理想。

3.运用:自觉地把个人发展融入到社会发展之中,确立崇高的人生理想。

教学方法:案例教学法、讨论法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播放习总书记关于“中国梦”的论述的视频(或展示图片),提出思考的问题:

什么是“中国梦”?为什么说中国梦是人民的梦?它与我们每个人的梦是什么关系?

学生交流各自的理想,讨论回答。

〈新课讲授〉

一、正确处理个人理想和社会理想的关系

1.人生不能没有理想追求:

根据同学们交流的各自的理想,共同归纳出理想的定义:理想是人们对未来美好目标的向往和追求。

(学生分析)展示关于理想的名人名言,讨论理想的作用。

2.个人理想与社会理想的辩证关系

提出学生讨论的三个问题:

(1)什么是个人理想?有哪些分类?

(2)我国现阶段各族人民的共同理想是什么?与“中国梦”是什么关系?

(3)为什么说个人理想与社会理想是辩证统一的关系?

(通过播放采访中国首位飞天女航天员刘洋的视频对话,引导学生思考谈体会。)

教师归纳总结:一方面,社会理想决定和制约着个人理想,个人理想以社会理想为导向;

另一方面,社会理想以个人理想为基础,个人理想体现着社会理想。

3.自觉把个人理想融入到共同理想之中

资料分析:梦想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一名成长为医学博士的职高生的心路历程(见教学参考资料)同时提供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中国梦”的有关论述。

想一想:中职生应该如何将自己的个人梦与中国梦结合起来,实现自己的梦想?

(体验导行)

1.班级同学4人为一小组,合作完成一份主题为“我的中国梦”的手抄报。

要求:(1)结合本专业实际、自身实际;(2)内容丰富,图文并茂;(3)组内成员分工明确。

2.每人准备写一份“我的梦?中国梦”的演讲稿。

要求:结合个人专业实际;运用所学道理;字数在600字左右。

第二课时正确处理理想与现实的关系

教学目标

1.认知:了解理想不能是空想和幻想,理解理想与现实的辩证关系。

2.情感态度观念:通过对理想和现实辩证关系的认识,增强奋斗意识,明确在奋斗中将理想转化为现实。

3.运用:自觉地把个人发展融入到社会发展之中,在奋斗中将理想转化为现实。

教学过程

(创境激趣)

车厢里的充实人生

1970年出生的江苏常州公交集团驾驶员邵开成,2005年被评为全国劳动模范。邵开成把“保证乘客安全,让他们平平安安、快快乐乐地上班、回家”作为自己的职业理想。他认为,每天能为这么多人服务,自己感觉活得很充实。

邵开成行车10多年,从未发生一起交通事故,也无一起乘客投诉。他积累下来的“三三四四”工作法,被常州市公交集团公司定名为“邵开成工作法”,并广泛推广。

行车安全:“三稳”(起步稳、行车稳、停车稳)。邵开成说,握着方向盘,想着一车人,作为公交驾驶员,自己最大的任务就是开安全车。邵开成每天提前半个小时上班,为的是对车辆安全部件和车厢设施进行仔细检查。为了“三稳”,行车中他全神贯注,不敢有丝毫懈怠。

倾情服务:“四多”(在服务乘客上,多说一句,多看一眼,多想一些,多体贴一些)。邵开成说:“多说一句,就多一些与乘客的交流。”“多看一眼,就是要做到发现问题在先、服务在先。”“多想一些,事实上就是心里多装一些车上的乘客。”“多体贴一些,体现在点滴小事中,如下雨天尽可能靠近站台,让乘客少淋些雨;拐弯时速度放慢,让乘客少些摇晃……”

面对矛盾:“四个一样”。公交车厢是个小社会,磕磕碰碰是难免的事。邵开成对自己提出要求:不论乘客态度好坏,服务态度一个样;不论车上人多人少,规范操作一个样;不论车辆运行正常与否,服务质量一个样;不论情绪好坏,服务要求一个样。

思考:

(1)邵开成是如何在平凡岗位实现自己的理想的?

(2)我们应如何处理好理想和现实的关系?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