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朱庆育老师民法总论教案大纲(1)

朱庆育老师民法总论教案大纲(1)

朱庆育老师民法总论教案大纲(1)

本篇文章将以“朱庆育老师民法总论教案大纲”为基础,分别对该课程的背景、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评价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教学背景

民法总论是法学、经济学等相关专业的重要基础课程之一。朱庆育老师作为著名的法学教授,有着深厚的学术造诣和教学经验,在民法总论教学方面有独到的见解和经验。本课程旨在深入探讨民法总论的基本概念、原则和机制,培养学生对法律思维和法律逻辑的理解和把握能力。

二、教学目标

本课程的教学目标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理解民法总论的基本概念、原则和机制,掌握其基本精神和主要内容;

2.了解民法总论在我国法律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以及其与其他法律学科的联系和相互关系;

3.通过案例分析和实践操作,培养学生运用法律思维和法律逻辑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通过综合考评等方式,评估学生的学习成果,发现和解决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不断完善教学内容和方法。

三、教学内容

本课程的主要内容包括:

1.民法总论的基本概念和原则:包括民事主体的基本概念和分类、法

律行为和意思表示的要件、民事权利和义务的性质和内容、民事法律

关系的要件和内容等方面。

2.民法总论的基本机制:包括民事法律关系的产生、变更和消灭,民

事法律关系的性质和效力等方面。

3.民法总论与其他法律学科的联系和相互关系:包括民法总论与合同法、侵权责任法、物权法、继承法等法律学科的关系,以及宪法、行

政法、刑法等公法学科与民法总论的关系。

4.案例分析和实践操作:选取一些具有代表性和实际意义的案例进行

分析和研讨,在实践操作中巩固和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

四、教学方法

本课程的教学方法主要包括:

1.课堂讲授:授课教师介绍和讲解民法总论的相关知识点和案例,说

明其理论和实践意义,引导学生系统地理解其内容和形成相应的思维

能力。

2.讨论研究:通过案例分析、小组研讨等方式,鼓励学生交流和探讨,共同解决问题,发挥其自主学习和探究能力。

3.实践操作:通过分组演练、模拟法庭等方式,让学生将所学理论知识变成具体实践操作能力,巩固学习成果,提高实际应用能力。

4.课外辅导:教师会在课堂上留出较多的时间来为学生答疑解惑,同时为需要的学生提供必要的课外辅导。

五、教学评价

本课程的教学评价将采用综合考评的方式进行。包括学生的出席率、参与度、作业完成情况、考试成绩等指标。同时还将重点考察学生掌握的理论知识和应用能力,是否能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等方面。教师根据学生的评价结果,及时反馈和整改教学内容和方法,力求达到课程的教学目标。

综上所述,“朱庆育老师民法总论教案大纲”包括了教学背景、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评价等方面的内容。通过这些内容的详细阐述,相信能够对该课程有个全面的认识和了解,为学生在学习该课程中提供有效的指导和帮助,同时也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提供一些可供参考的思路及方法。

朱庆育老师民法总论教案大纲(1)

朱庆育老师民法总论教案大纲(1) 本篇文章将以“朱庆育老师民法总论教案大纲”为基础,分别对该课程的背景、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评价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教学背景 民法总论是法学、经济学等相关专业的重要基础课程之一。朱庆育老师作为著名的法学教授,有着深厚的学术造诣和教学经验,在民法总论教学方面有独到的见解和经验。本课程旨在深入探讨民法总论的基本概念、原则和机制,培养学生对法律思维和法律逻辑的理解和把握能力。 二、教学目标 本课程的教学目标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理解民法总论的基本概念、原则和机制,掌握其基本精神和主要内容; 2.了解民法总论在我国法律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以及其与其他法律学科的联系和相互关系; 3.通过案例分析和实践操作,培养学生运用法律思维和法律逻辑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通过综合考评等方式,评估学生的学习成果,发现和解决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不断完善教学内容和方法。

三、教学内容 本课程的主要内容包括: 1.民法总论的基本概念和原则:包括民事主体的基本概念和分类、法 律行为和意思表示的要件、民事权利和义务的性质和内容、民事法律 关系的要件和内容等方面。 2.民法总论的基本机制:包括民事法律关系的产生、变更和消灭,民 事法律关系的性质和效力等方面。 3.民法总论与其他法律学科的联系和相互关系:包括民法总论与合同法、侵权责任法、物权法、继承法等法律学科的关系,以及宪法、行 政法、刑法等公法学科与民法总论的关系。 4.案例分析和实践操作:选取一些具有代表性和实际意义的案例进行 分析和研讨,在实践操作中巩固和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 四、教学方法 本课程的教学方法主要包括: 1.课堂讲授:授课教师介绍和讲解民法总论的相关知识点和案例,说 明其理论和实践意义,引导学生系统地理解其内容和形成相应的思维 能力。 2.讨论研究:通过案例分析、小组研讨等方式,鼓励学生交流和探讨,共同解决问题,发挥其自主学习和探究能力。

民法总则讲义(下)

第七章权利的客体 第一节概述 一、权利客体的概念 1、权利义务所指向的对象。(有形或无形的利益) 2、权利客体与处分客体 权利客体:支配权或利用权的标的; 处分客体:客体是权利或法律关系。 二、客体的范围 因为是权利义务所指向的对象,因此客体的范围和权利的类型有密切的关系。 第二节物 一、物的概念与法律意义 1、指存在于人身之外,能够满足人们社会需要同时又能被人所控制的物质。 原则上是有体物,因为人类社会在早期阶段,所能利用的物质资料以有体物为限。 随着生产力水平的发展,不仅有固定形状和体积的物体,液体、气体包括可以为人们控制的电、热等无体物,也都进行交易的范围,因此也成为民法上的物。 ——民法上的物的范围与交易的范围和深度成正比 2、物的法律意义 多数法律关系与物有紧密的联系。 物的法律意义主要由其在各种法律关系中的作用体现;而其作用是通过对物的类型的划分和适用不同规定来实现的。 3、几个问题 (1)人本身:人本身虽然是物质实体,但并非权利客体;人格权的客体的人格利益,而不是人的物理构成。 与人体分离的部分,可以依据交易习惯成为民法上的物,如血液。 (2)动物:德国民法称“动物不是物”——实际上是为了使人们无法随意对待动物(概念美容术) 二、物的分类 (一)动产与不动产 1、区分的标准 能否移动且移动对价值和效用的影响 (不是从绝对意义上区分,而是就物的功能和性质来确定;也可能考虑交易习惯) 2、动产:能够移动且不降低其价值和效用的物 3、不动产:不能移动或移动会降低其价值或效用的物 不动产的种类:

(1)土地:地球上土地连成一片;但通过行政手段予以划定界限; (2)地上定着物:长期依附于土地,按照交易习惯被视为土地的一部分的物; (3)未与土地分离的出产物 *例外:未分离的林木 4、区分的意义 (1)物权变动的要件不同 (2)物权类型不同 (3)纠纷管辖方面有差异 (4)流通性质和范围有所区别:不动产中除了土地、公路、铁路等为禁止流通物外,其他一些多为限制流通物;动产则多为流通物。 (二)流通物和非流通物 1、区分标准:物的流通性 问题:谁来决定物的流通性? (市场、政府以及风俗) 2、流通物:法律允许主体之间自由流转的物。 3、非流通物:包括限制流通物和禁止流通物 限制流通物:法律对其流转有一定限制的物; 禁止流通物:法律禁止其字哟流转的物。 4、区分意义: 标的物的性质影响法律行为的效力。 (三)特定物和种类物——只针对动产 1、区分标准:该物是否具有独立特征或是否被权利人指定而特定化。 2、特定物:具有独立特征或被权利人指定的转让物。 3、种类物:具有共同特征,可以用品种、质量、规格或度量衡确定,不需要具体指定 的转让物。 *两者的区分不是绝对的,任何交易都要经过种类物的特定化。 4、区分意义: 在物被损害而要求损害赔偿时具有不同意义; 在供货合同方面具有其最重要意义。 (四)可分物和不可分物 参见课本。 (五)消耗物和非消耗物 就物使用后的形态变化进行区分。 经过一次使用就归于消灭或改变原有形态和性质的,是消耗物;

贸大考博辅导班:2019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民商法学考博难度解析及经验分享

贸大考博辅导班:2019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民商法学考博难度解析及 经验分享 根据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中心最新公布的第四轮学科评估结果可知,在科教评价网版2017-2018民商法学专业大学排名中,民商法学专业排名第一的是中国政法大学,排名第二的是中国人民大学,排名第三的是北京大学。 作为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实施国家“211工程”和“985工程”的重点学科,对外经济贸易大学的民商法学一级学科在历次全国学科评估中均名列第十六。 下面是启道考博辅导班整理的关于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民商法学考博相关内容。 一、专业介绍 民商法专业是研究民商法及其发展规律的法学二级学科,是以民事和商事法律及其发展规律为研究对象的科学。它主要包括民法学、商事法学、知识产权法学、婚姻家庭法学、劳动法学和社会保障法学。它是一门具有悠久历史、最富于学理性和实践性的实用法学,是保障公民民事权利,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基础性法律,在发展民主、保障人权、繁荣经济、促进社会进步中占有重要地位,起着巨大作用。民商法学通过对民商法理论和各种民事商事法律制度的研究,为我国民商事立法、司法和律师实务提供法律理论指导,为改革开放、现代化建设、法制国家建设实践服务。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法学院的民商法学专业在博士招生方面,分为2个研究方向 030105 民商法学 研究方向:01 民法,02 商法 考试科目:第一阶段考试(初试):① 1101英语第二阶段考试(复试):②2204 二阶段专业基础课考核③3301 二阶段专业综合课考核 专业备注:法学类专业第一阶段只设置科目一《1101 英语》。科目《2204 法学专业基础课考核》与科目一《1101 英语》同一天考试。法学类专业将根据科目一《1101 英语》和《2204 法学专业基础课考核》两门科目的综合成绩排名确定复试名单。 二、考试内容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民商法学专业博士研究生招生考试分为两个阶段。其中,综合考核内容为: (一)第一阶段考试(初试)

民法总论试题(朱庆育)

2012-2013学年第二学期《民法总论》(302010053) 期末考试试题(A卷) 考试对象:本科2012级法学实验班 一、不定项选择(每小题3分,共8小题,计24分) 15岁的甲与51岁的乙系忘年交,两人有共同的书画爱好。甲有一幅赵孟頫的书法真迹,乙鉴赏后赞不绝口,遂提出以自己一幅八大山人的国画作交换,甲应允,但未征得甲的法定代理人丙的同意。在区分负担行为与处分行为的前提下,回答下列问题: (1)设,双方均已履行完毕。 (1-1)整个交易过程中,双方当事人实施的法律行为数量是()。 A.1项 B.2项 C.3项 D.4项 (1-2)以下各项行为,属于法律行为中的处分行为的是()。 A.甲将书法的占有移转于乙 B.甲将书法所有权移转于乙 C.乙将国画的占有移转于甲 D.乙将国画所有权移转于甲 (2)设,双方履行完毕的次日,丙获悉实情,对甲乙之间的交易表示反对。(2-1)关于丙的反对所生影响,以下判断正确的是()。 A.丙的反对使甲乙之间原本有效的互易合同变得无效 B.丙的反对使甲乙之间原本效力待定的互易合同变得无效 C.丙的反对不影响乙取得书法所有权 D.丙的反对不影响甲取得国画所有权 (2-2)丙表示反对后,以甲的名义要求乙返还书法,以下判断正确的是()。A.丙有权要求乙返还书法,请求权基础是所有权返还请求权 B.丙有权要求乙返还书法,请求权基础是不当得利返还请求权 C.丙无权要求乙返还书法,因为丙不是书法的原所有权人 D.丙无权要求乙返还书法,因为移转书法所有权系处分行为,基于分离原则与

抽象原则,处分行为效力不受负担行为影响 (2-3)以下关于国画所有权移转的说法,正确的是()。 A.国画所有权未移转,因为丙对交易表示反对 B.国画所有权已移转于甲,因为这是一项处分行为,基于分离原则与抽象原则,处分行为效力不受负担行为影响 C.国画所有权已移转于甲,因为处分国画所有权的行为是乙的单方行为,不需要对方当事人的同意 D.国画所有权已移转于甲,因为甲之获得国画所有权系纯获利益的行为,不需要丙的同意 (2-4)丙表示反对后,乙要求返还国画,以下判断正确的是()。 A.乙单独向甲作出要求返还的意思表示即可生效,而不必令丙知悉 B.乙单独向丙作出要求返还的意思表示即可生效,而不必令甲知悉 C.乙要求返还的请求权基础是所有权返还请求权 D.乙要求返还的请求权基础是不当得利返还请求权 (3)设,互易合同订立次日,丙获悉实情,对互易合同表示同意,随即出门而去。两天后,丙回到家中,告知甲遇到高价买主,却发现甲乙在自己离家期间已将合同履行完毕,颇为不悦,遂对双方的履行行为表示反对。 (3-1)丙表示反对后,同时授意甲要求乙返还书法,以下判断正确的是()。A.甲无权主张返还,因为之前丙已对买卖合同表示同意,移转书法所有权行为有效 B.甲无权主张返还,因为丙想将书法卖与出价高的第三人,有违诚信,反对无效 C.甲有权主张返还,请求权基础是所有权返还请求权 D.甲有权主张返还,请求权基础是不当得利返还请求权 (3-2)关于互易合同之履行,以下判断正确的是()。 A.如果甲移转书法所有权的行为无效(有效),那么,乙移转国画所有权的行为亦无效(有效),因为这两项行为同为合同履行行为,效力一致 B.如果甲有权要求返还书法所有权,即意味着,甲不再负有合同的履行义务C.即使甲有权要求返还书法所有权,在返还后,乙仍然有权要求甲履行合同D.互易合同因为丙之后的反对而变得无效,甲乙均无履行义务 二、法条分析题(共6小题,每小题6分,计36分) 《民法通则》第66条第1款第1句与第2句:“没有代理权、超越代理权或者代理权终止后的行为,只有经过被代理人的追认,被代理人才承担民事责任。未经

请求权基础理论

请求权基础理论 作者:朱庆育(法学博士,浙江大学光华法学院教授) 作者说明:本文系拙著《民法总论》第50节,应高杉峻先生之邀发表于此。请求权基础理论深邃细致,远非本文之粗糙框架所能详述,敬请读者谅解。 一、权利救济概说 权利可能遭到不法干涉,此时,权利是否以及能够获得何种救济,将成为衡量其安全性的指标。在某种程度上说,没有安全保障的权利,几近于无权利。“有权利就有救济”(Ubi jus, ibi remedium),此之谓也。 以国家政治为特点的现代社会,国家作为公权力的享有者,垄断了强制力的享有与行使。其意义在于,由代表所有社会成员利益的国家依照法定程序统一行使强制力,可有效防止因私人强制所带来的无限报复之可能,从而维护社会秩序的安定与和平。因此,原则上,任何私人想要获得救济,皆不得依靠一己力量,而必须诉诸公权力——权利以公力救济为原则。私法权利遭到侵害,可求诸的公力救济手段遍及私法、公法与刑法。其中,公法与刑法救济非在本书讨论之列。 另外,公力救济虽为权利保障的常态,但公权力一旦被滥用,较之私人暴力的危害后果更为可怕。是以,公权力在对私人权利提供救济时,必须严格依照法定程序展开。由此带来的问题是,公力救济难以应对急迫情形。在某些紧急情况下,受到侵犯之人如果只能通过公力救济维护自己的权利,待得公权力介入时,权利可能早已无可挽回地被侵害了。既然公力救济是为替代私人强制而出现的救济手段,在力有不逮之处,承认私力救济的正当性便势所必然。于是,现代权利救济方式形成以公力救济为原则、私力救济为例外的基本格局。 二、民事诉讼与请求权 (一)权利之私法救济的样式

私法领域,权利遭到侵害或有遭侵害之虞时,公权力并不主动介入。权利人寻求救济的常规方式是向法院提起诉讼,因而,私法纠纷的解决,以诉诸法院为基本途径,相应地,法官的思考进路也就代表着私法救济的典型思维。 依诉讼请求的内容,民事诉讼可三分为给付之诉(Leistungsklage)、确认之诉(Feststellungsklage)与形成之诉(Gestaltungsklage)。其中,确认之诉有肯定确认之诉(positiveFeststellungsklage)与否定确认之诉(negative Feststellungsklage)之别,分别用以确认法律关系之存在或不存在。[1]确认之诉的实体规范基础如《物权法》第33条:“因物权的归属、内容发生争议的,利害关系人可以请求确认权利。”形成之诉的效力在于直接改变法律关系状态,如撤销之诉、离婚之诉等。[2]确认判决的意义仅仅在于确认法律关系存在与否,并不指令当事人为某种行为,形成判决则一经生效,法律关系即为之改变,因而,两者均无执行的问题。[3]需要执行、同时也是对于权利救济最具普遍意义的,是给付之诉。原因在于,一方面,权利遭到侵害或有遭侵害之虞,寻求救济时,无论是要求妨害防止、妨害排除、返还原物,还是主张损害赔偿,均以给付请求的形式表现;另一方面,确认之诉与形成之诉一般不具有终局性质,其意义通常在于,为之后的给付请求铺垫前提。 给付之诉旨在实现实体请求权。[4]在此意义上,请求权构成权利救济的核心概念。 (二)两种请求权 1.作为原权的请求权 请求权可能是原权,如契约之债中的给付请求权即是作为债权的效力而产生,近亲属之间的抚养请求权与赡养请求权则是作为亲属权的效力而产生。原权意义上的请求权不具有权利救济功能。 2.作为救济权的请求权

朱庆育老师-民法总论教案大纲

民法总论教案大纲 备课人:朱庆育 授课时间:2007年3月—7月授课对象:中国政法大学2006级本科生课时数:54 导言 一、前提观念 二、教学目的 三、教学思路 四、讲授体例 第1章民法与民法典(1—2节) 第一编基础理论第2章私法自治(3—5节) 第3章私法规范与法律方法(6—9节) 第4章自然人(10—14节) 民第二编人第5章自然人的团体构造:法人(15—19节) 法第6章自然人的其他团体构造(20—21节) 总第7章权利的一般原理(22—26节) 论第三编权利第8章权利的救济(27—28节) 第9章权利的时间属性(29—30节) 第10章法律行为的规范构造(31—38节) 第四编法律行为第11章法律行为的效力瑕疵(39—45节) 第12章代理(46—48节) 五、建议阅读之课程教科书 (一)体系教科书 1.张俊浩主编:《民法学原理》(上下册),修订3版,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0,定价45元; 2.梅仲协:《民法要义》,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8,定价34元; 3.王泽鉴:《民法概要》,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3,定价48元; 4.迪特尔·施瓦布:《民法导论》,郑冲译,法律出版社,2006,定价66元; 5.王泽鉴:《法律思维与民法实例——请求权基础理论体系》,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1,定价27元; (二)专题教科书 6.谢怀栻:《民法总则讲要》,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定价28元; 7.梁慧星:《民法总论·2001年版》,法律出版社,2001,定价19元; 8.迪特尔·梅迪库斯:《德国民法总论》,邵建东译,法律出版社,2000,定价62元;

9.卡尔·拉伦茨:《德国民法通论》(上下册),王晓晔等译,法律出版社,2003,定价69元; 10.王泽鉴:《民法总则》,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1,定价39元; 11.黄立:《民法总则》,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2,定价32元; 12.史尚宽:《民法总论》,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0,定价39元; 13.郑玉波:《民法总则》,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3,定价36元。

法律实务书单

法律实务书单标准化管理部编码-[99968T-6889628-J68568-1689N]

书单 一、最近两个月新书: 《劳动法律纠纷处理依据与解读》法律出版社法规中心法律出版社 《劳动合同法律纠纷处理及依据与解读》法律出版社法规中心法律出版社 《房屋买卖法律纠纷处理依据与解读》法律出版社法规中心法律出版社 《公司法律纠纷处理依据与解读》法律出版社法规中心法律出版社 《公司案件法律适用关键词与典型案例指导》俞秋玮编着 《新三板操作实务及分析解读》李慎波、毛伟编着 《中小企业资本梦:新三板挂牌实务操作指南》高慧编着 《中国涉外商事仲裁实务指引》许进胜陈曦编着 《公司法疑难问题解决:412个实务要点深度释解》张远堂编着 《调解实务与技巧》梁海明主编 《中国律师业务:开拓与创新》中华全国律师协会编着 《证券交易异常情况的法律规制》陈亦聪编着 《婚姻、劳动司法解释理解与适用》沈德咏主编最高人民法院研究室编 《合同、侵权司法解释理解与适用》沈德咏主编最高人民法院研究室编 《民事司法解释理解与适用》沈德咏主编最高人民法院研究室编 《金融司法解释理解与适用》沈德咏主编最高人民法院研究室编 《公司、企业司法解释理解与适用》沈德咏主编最高人民法院研究室编 《知识产权、不正当竞争司法解释理解与适用》沈德咏主编最高人民法院研究室《公司案件审判指导》奚晓明主编最高人民法院民事审判庭第二庭编 《担保案件审判指导》奚晓明主编最高人民法院民事审判庭第二庭编 《合同案件审判指导》奚晓明主编最高人民法院民事审判庭第二庭编 《律师事务所管理实务》中国人民大学律师学院组编 《婚姻家庭与继承律师实务》中国人民大学律师学院组编 二、高杉峻律师整理的民商实务书单: 根据大家推荐的书目和自己阅读的体验,现制作此《民商法实务书单》,筛选标准为:1、读过觉得好的,列入;2、没有读过、但广泛推荐、且少人强烈反对的,列入;3、全国人大法工委的法律释义书和最高院的司解理解与适用书,属当然书目,就不一一列入了。 具体书单如下,谨供大家参考: 一、民商法实务核心书目(六本) 《民事诉讼法学》(第二版)(江伟、傅郁林) 《民法总论》(朱庆育) 《合同法总论》(韩世远) 《侵权责任法》(程啸) 《中国担保制度与担保方法》(曹士兵) 《亲属法原论》(余延满) 二、执业技能类 《公司并购文件撰写指要》(史凝祯,中信社) 《法律意见书的研究与制作》(张庆、刘宁) 《法律尽职调查指要》(康?、谢菁菁)

民商法实务书单 - 武汉工程大学法商学院

民商法实务书单 来源:武汉大学法学院研究生会 根据大家推荐的书目和自己阅读的体验,现制作此《民商法实务书单》,筛选标准为:1、读过觉得好的,列入;2、没有读过、但广泛推荐且少人强烈反对的,列入;3、全国人大法工委的法律释义书和最高院的司解理解与适用书,属当然书目,就不一一列入了。 具体书单如下,谨供大家参考(需要说明的是,下列不少书籍的最新版本已经是第二版、第三版等,请尽量阅读最新版本): 一、民商法实务核心书目(八种) 《民事诉讼法学》(江伟、傅郁林) 《民法总论》(朱庆育) 《合同法总论》(韩世远) 《侵权责任法》(程啸) 《中国担保制度与担保方法》(曹士兵) 《亲属法原论》(余延满) 《中国公司法》(王军) 《民商法实务精要》(1、2)(「高杉LEGAL」系列精选集) 二、执业技能类 《公司并购文件撰写指要》(史凝祯,中信社) 《法律意见书的研究与制作》(张庆、刘宁) 《法律尽职调查指要》(康䶮、谢菁菁) 《合同与法律咨询文书制作技能》(吕立山、江宪胜) 《律师之道:新律师的必修课》(君合所) 《律师之道(2):资深律师的11堂业务课》(君合所) 《律师执业基本技能》(律协培训配套教材) 《律师业务操作指引》(律协培训配套教材) 《Essential Lawyering Skills》(Stefen Krieger & Richard Neumann)《英文合同阅读与分析技巧》(范文祥) 《英文合同解读》(王辉) 《平易英文法律写作教程:课文与练习》(布莱恩•A•加纳) 《The Redbook: A Manual on Legal Style》(Bryan A. Garner) 《Writing a Legal Memo》(John Bronsteen) 三、部门法实务类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修改条文理解与适用》(最高人民法院民事诉讼法修改研究小组) 《民事证据规则应用》(沈志先) 《民事执行程序注释书》(丁亮华) 《合同效力研究》(刘贵祥) 《买卖合同纠纷裁判规则与案例适用》(田朗亮) 《民法判例与问题研究》(丁亮华)

朱庆育民法总论读后感

朱庆育民法总论读后感 朱庆育民法总论(ZhujingyuIntroductiontoCivilLaw)由朱庆 育编著,是一本经典的民法总论,被认为是中国民法总论中的第一本,其编写和出版在20世纪90年代开始,第一版于1995年出版。 《朱庆育民法总论》从民法总论的基本原理出发,围绕现实的法律实践,梳理清楚的民法总论的运行机理,并结合当下社会、政治发展的背景,详细论述了民法学的最新成果。在《朱庆育民法总论》里,朱庆育先生从民法总论的制度架构方面,详细研究、分析了现实中的法律实践,这既让当下的民法律师学术界受益匪浅,也让其学术成果的价值被世人认可。 《朱庆育民法总论》以实事求是的方式,用精炼的语言,系统地介绍了中国民法学发展的历史背景及理论体系,详细研究分析了民法的实践,重点介绍了中国民法学的新发展趋势,并对未来民法学的发展趋势及影响给出自己的分析,为中国民法学的发展憧憬了新的前程。 此外,朱庆育先生在《朱庆育民法总论》里还为中国民法学提供了全新的视野和思路,尤其是他对法律演化和发展模式的理解。他提出,民法学的发展不仅仅是把一些法律原则组合起来,它还应该从深层次探索法律的本质,试图从法律本身探索法律的发展,从而找到新的发展方向。这是朱庆育先生对法律的本质的深刻理解,也是朱庆育先生为中国民法学的发展所作的贡献。 总体来说,《朱庆育民法总论》系统地介绍了民法学的发展历史、理论体系及其现实的实践,为中国民法学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指

导。《朱庆育民法总论》对现实民法学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为中国民法学的研究工作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也为民法学者和解释实践民法的工作者提供了参考价值。 《朱庆育民法总论》中朱庆育先生以严谨的态度,精确的分析,系统的构思,详细的论述,成功地为我们揭示了法律本质的奥秘,提供了对互联网时代民法学的重要建设性意义。 因此,《朱庆育民法总论》不仅是一部伟大的经典,也是一部开拓着新世纪中国民法学思想的伟大著作。通读《朱庆育民法总论》,不仅能让读者了解和体会到民法及其历史发展,还能更好地了解和把握法律的发展和演变,为中国民法学的发展提供新的思路和指导。

法律行为与私法自治

法律行为与私法自治 关于法律行为的定义可谓众说纷纭[2]250。主流学者认为:“法律行为是以意思表示为要素,因意思表示而发生一定私法效果的法律事实”[2]250;“法律行为的概念是以私法自治原则为基础的”[18];“私法自治,应当是指个人享有在法律行为上进行自主决定的自由”[19]。因此,人们说私法自治是法律行为的内核应属妥当。 然而,法律行为由一种法律思想进化为一种法律制度之后,在法律行为之中,除了私法自治之外,又介入了许多国家管制的因素。这种现象自20世纪“私法公会化运动”起尤为明显。 法律行为的内核是私法自治,但是法律行为要想使行为人的意思表示发生私法上的效果,需要经过法律行为制度内在机制的评价。评价的内容主要包括:是否符合法律行为的成立要件,是否符合法律行为的生效要件,是否存在效力上的瑕疵。 关于法律行为中包含的国家管制因素,我们应当如何看待呢?王泽鉴先生认为:“私法自治在现代市场经济的机能发挥须以当事人的自由平等,及由此产生的自由竞争及机会均等为前提条件。”[2]247也就是说,国家管制因素介入法律行为是为了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充分发挥私法自治的机能。苏永钦教授指出:“从民法典到外于民法典的民事规范,国家的限制处处可见,只是强制的性格、目的和效果不尽相同而已。”[20]3-4那么,国家管制因素介入法律行为是为了达到什么目的或者效果呢?苏永钦教授认为:“表面上和任意规范对立的强制规范,实际上只是在强制性上显著不同,就其功能而言,则在大多数情形下,只是从另一个角度去支撑私法自治而已。”也就是说,国家管制因素介入法律行为在大多数情形下是为了支撑私法自治。 可见,主流学者主张国家管制因素介入法律行为是为了充分切实实现私法自治。不过,我们在欢庆共识之余,不能忽视善意的提醒:国家管制因素介入法律行为是否“为公权力管制入侵私人领域制造合

公章行政管理及其对公章效力的影响【精编版】

公章行政管理及其对公章效力的影响 01 公章行政管理规范梳理 依规范目的和调整对象,可以将公章行政管理方面的规范性文件划分为两类,第一类是侧重于对刻制印章业和经营主体进行管理的规定,第二类是侧重对公章刻制、管理、使用方面进行规制的文件。 1. 第一类:刻制行业管理规定 包括1951年8月经政务院政治法律委员会批准并由公安部公布实施的《印铸刻字业暂行管理规则》、公安部2002年发布《印章治安管理办法(草案)》(该征求意见稿虽然始终未能颁行,且目前似乎已经被公安部2018年2月14日的《印章业治安管理条例(公开征求意见稿)》替代,但有较大的影响力)、《浙江省印章刻制治安管理办法》(2017)等全国或个别省市颁行的专门规定。 这些规定体现出,我国将刻章行业归入需要公安机关审

批许可的特种行业,对其如何规范经营,依法合规的作业进行了规定。但《印铸刻字业暂行管理规则》是1951 年开始实施的,虽然仍具有法律效力,但其内容已经太过陈旧,无法实际发挥作用,且已被列入拟清理废止的法规范围。全国性的新的专门规定却迟迟未能出台,或许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政府在对该行业的管理上收放两难的纠结心态。 这类规定重在规范经营刻章业务的主体,虽然有的条文也规定了需要对刻制的公章进行备案,但强调的是从事刻章业者的义务,规定本身的意旨不在于公章需要经过备案才具有效力,并非关于公章效力的效力性规定,而且规定的效力层级属于部门规章或地方性法规。举例如下: 《印铸刻字业暂行管理规则》第6条规定:“凡经营印铸刻字业者,均须遵守下列事项:一、遇有下列各项印刷铸刻情形之一者,须将底样及委托印刷刻字之机关证明文件,随时呈送当地人民公安机关核准备案后方得印制。1、刻制机关、团体、学校、公营企业之关防、钤记、官印、公章、胶皮印、负责首长之官印、名章等。……” 《浙江省印章刻制治安管理办法》(2017)第8条规定:“公章刻制经营单位刻制公章,必须遵守下列规定:(一)交付公章

冒名行为首要问题之法律行为的成立

冒名行为首要问题之法律行为的成立 内容摘要:冒名行为系假冒他人之名而为的法律行为,具有以下四个特点: 被冒名人存在且特定;为法律行为时,被冒名人不知情且未授权;冒名人系为自 己而行为;相对人对此不知情。冒名行为与其他制度最重要的区别在于相对人对 当事人发生混淆,因此,在讨论冒名行为的适用规范之前,应首先通过意思表示 解释的方法确定当事人是被冒名人还是冒名人,即解决法律行为成立的问题。 关键词:冒名行为法律行为成立确定当事人意思表示解释 一、问题的提出 冒名行为系行为人假冒他人实施一项基于表示的本意应当对自己生效的行为。 [1]民法未将冒名行为作为独立类型规定,有观点认为,原因主要有二,从现实层 面看,冒名人欲以假充真绝非易事,容易被相对人或登记机构识破,相对少见, 从解释层面看,运用解释方法,依据现有制度足以解决冒名行为,不必单独规范。 [2]但数量少并非不重要,且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冒名技术迅速“发展”,对此, 唯有积极运用解释方法找到合适规范方能解决该问题。 冒名行为既非无权处分亦非无权代理,但与二者具有相似性,学说上讨论应 适用何种制度的争议颇多。首先,无权处分系以自己之名义处分他人之物,而冒 名行为使得法律行为的“名”与“实”不具备同一性[3],使对当事人是谁发生混淆,且冒名行为并非仅包含处分行为,还应包含负担行为,因此适用无权处分不 能解决冒名负担行为;其次,无权代理系以本人之名义,欲将法律行为效果归于 本人,而冒名行为欲将法律行为之效果归属自己[4];但冒名行为与无权处分、无 权代理又十分相似,均涉及本人与相对人保护,需兼顾意思自治保护和善意信赖 保护两项价值[5]。学界对冒名行为的法律适用问题主要有四种观点:适用无权处分、类推适用无权代理、既可适用无权处分也可类推适用无权代理、既不适用无 权处分也不类推适用无权代理。[6]

朱庆育:意思表示的特殊错误形态

朱庆育:意思表示的特殊错误形态 转载自:朱庆育《民法总论》P273-275 1.签名错误 若当事人未阅读或未完全阅读、未理解或未完全理解书面文件却签名其上,而书面意思表示所指向的法律效果其实非其所欲,可能存在签名错误。签名错误是否构成撤销理由,须视具体情形而定。 (1)误载无害 若当事人口头约定法律行为内容,而以书面确认,在书面内容与口头内容不一致时,首先应运用解释手段确定表意人真意。若通过解释得知,当事人所追求的法律效果存在于口头约定而非书面记载,即便发生签名错误,亦依真实的口头合意发生效力。不存在撤销问题。其间道理,如同“误载无害真意”规则。 (2)行为担受 行为人签名时本可从容阅读书面文件却在未受他人不当干扰的情况下放弃阅读,事后若以未了解书面文作内容因而存在签名错误为由主张撤销,不能获得支持。因为,签名之时,表意人并未形成明确的意思表示,不存在外部表示与内心真意不一致的情形,非但如此,其放弃阅读而签名之行为可推断为对所签署文件的概括同意,有义务担受由此带来的后果。 (3)文件误签 签名人签名时发生误解,以为所签署的是文件甲,其实签的却是文件乙。此时,签名人内心意思与表示行为发生偏离。效果意思错误不影响意思表示之生效,但表意人享有撤销权。此亦适用于签名人亲自草拟或由其口授的文件存在错误、未经阅读即予签名之情形。 2.空白签名 行为人签名于空自文件可能基于不同考虑:或者授权对方填入任意内容或者授权对方填人之前约定的内容。若为前者,法律效果相当于行为担受,无权撤销。有疑问的是后者。 当事人于空白文件签名,后该空白文件却被填入违反约定的内容。

例如,出卖人甲与买受人乙约定售价为3000元,乙在甲提供的空白买卖契约上签名,并嘱甲自行填上售价,甲遂填作5000元。此时,甲无权向乙请求5000元价款,乙亦不必诉请表示错误而撤销,双方买卖契约仍以3000元生效。原因在于,3000元オ是双方合意内容,甲的背信行为不能得到保护。但如果书面内容涉及善意第三人,则法律关系有所不同。甲以书面记载的5000元债权让与善意第三人丙,丙可类推表见代理取得5000元债权,唯乙得依《合同法)第82条之规定对丙作出抗辩,而丙若要寻求教济,在证明甲构成欺诈的前提下适用《合同法》第54条第2款,将债权让与契约撒销。 3.法律效果错误 法律效果错误是表意人对意思表示之效果所生错误。泛泛而言,行为人之所以出现错误,即是因为意思表示所指向的法律效果与其内心真意不一,在此意义上,包括表示错误与内容错误在内的所有意思表达错误,均属法律数果错误。不过,越是无所不包的概念,意义越是有限。此处所称法律效果错误,仅是一种特殊的观察角度。依其与意思表示的关联程度,法律效果错误可能只是无关紧要的动机错误,亦可能构成内容错误。 (1)法律效果之动机错误 法律行为的效果由行为人自决,但这不表示,行为人必须巨细无遗地设定法律行为所带来的一切法律效果。为便于法律适用并节省交往成本,制定法根据法律行为的主法律效果,类型化出若干有名法律行为(契约),如买卖、租赁等,然后参的交往惯例或公共政策,就相应有名契约的间接法律效果一并加以规定,如出卖人的瑕疵担保义务或租货物受让人的法定契约承担义务等,此等间接法律效果不必由当事人明确约定,因此,若双方买卖汽车,却未约定物的瑕疵担保责任、出卖人据此误认为不要承担该项责任,或双方买卖房屋,买受人未意识到自己必须承受出卖人的出租人地位(买卖不破租货),出卖人或买受人即不得以法律效果错误为由主张撤销。当中所涉错误,仅构成动机错误不影响法律行为的效力。 (2)法律效果之内容错误 如果表意人明确通求某项法律效果,却因为误认意思表示的法律意义面产生他项法律效果,则法律效果错误构成内容错误。例如,买卖双方

朱庆育民法总论教科书概览

朱庆育民法总论教科书概览 【作者按:讲授课上,我通常会介绍本门课程一些教科书,目的是,一方面帮助学生选择阅读书目,另一方面也通过教科书介绍,让初入课堂的学生对课程学科状况有个大致了解。这篇文字的底本,是我2018年浙大春夏学期民法总论课程录音的文字实录,实录由浙大法学院本科生郑涵彬同学完成。在此底本基础上,我参酌法大、浙大以及本学期南大的历次讲授修改整理。为了反映最新情况,讲授时间场合设定为今年(2019年)南大法学院春季学期。】 介绍具体的书目之前,先稍微铺垫一下。 民法文献,从分类上说,有讲求知识体系化的教科书,以及专题研究著作与论文,也有理论导向与实务导向的文献。数量之多,浩若烟海,无论是谁,都无法遍检。所谓书目介绍,只能受制于介绍者的阅读经验以及文献可获取程度。在此前提下,所介绍的文献又局限于教科书,原因很简单,对于初学者而言,教科书是进入专业之门的唯一合适知识载体。当然,对于体系研究者来说,教科书也是唯一合适表达学科知识体系的载体。也就是说,教科书是知识体系的起点和终点。 需要特别强调的是,读书,尤其是初学者入门第一本教科书,一定要选择最好的书。最好的书能够提供最经得起检验的知识,也是进入知识领域的最佳路径。第一次阅读必然会成为后续学习的知识基础,初学者缺乏鉴别力,如果从阅读中获取的知识是错误的,轻则增加学习成本,重则在错误的道路上迅奔,终于积重难返。《连城诀》里,好好的“唐诗剑法”被教成“躺尸剑法”,弟子平日里练功,看着像模像样,哪知越刻苦错得越离谱,等到临阵对敌,才发现章法全乱,自然免不了一败涂地。 经常有人觉得,对付初学者还不容易吗?他懂什么,随便说两句不就够他用的了?所以总以为给初学者读的书是最容易写的。这实际上是一种行骗心态。是的,要骗倒无知的初学者很容易,但要让他们真正懂得那个未知领域,却很难。这也是为什么越是入门的书,越讲

朱庆育物权法教案

朱庆育物权法教案 物权法教案 备课人:朱庆育 授课时间:2006年9月-2007年1月授课对象:中国政法大学2005级本科生课时数:45 导言 一、物权法的基础性 “人与人之间关系的规则必然是在一个限定了生活财富储量的世界中的人与物之间关系的规则,也就是物在人们之间分配的规则。由此,我们认识到了一个概念——物权(Sachenrecht),没有任何一个我们所能够想到的法律规则中可以缺少物权。”(拉德布鲁赫:《法哲学》,第137页。) “就物权之内容言之,虽不及债法之复杂,然其盘错邃密,则有过之。”(史尚宽:《物权法论》,“自序”) 二、讲授体例 第1章物权与物权法 第一编物权法总论第2章物权变动 物第3章占有 权第4章所有权 法第二编物权法各论第5章用益物权 第6章担保物权 三、建议阅读书目 1.张俊浩主编:《民法学原理·上册》,修订3版,“第三编物权论”,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0; 2.孙宪忠:《中国物权法总论》,法律出版社,2003; 3.梁慧星、陈华彬:《物权法》,法律出版社,1997第1版,2005第3版; 4.梅仲协:《民法要义》,“第三篇民法物权编”,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8;

5.史尚宽:《物权法论》,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0; 6.王泽鉴:《民法物权1·通则所有权》,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1; 7.王泽鉴:《民法物权2·用益物权占有》,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1; 8.迪特尔·施瓦布:《民法导论》,郑冲译,“第四编对权利和利益的一般性保护”,法律出版社,2006; 9.鲍尔/施蒂尔纳:《德国物权法·上册》,张双根译,法律出版社,2004; 10.曼弗雷德·沃尔夫:《物权法》,吴越、李大雪译,法律出版社,2002。 第一编物权法总论 第一章物权与物权法 第一节物权法概说 一、物权法的私法属性 (一)物权法的调整对象 “物权法草案”第2条第1款:“本法调整平等主体之间因物的归属和利用而产生的财产关系。” (二)物权法的规范性质 物权法规范属自治规范,而非管制规范;若无法律依据,政府不得限制或剥夺私人财产。 二、物权法草案 (一)物权法草案的立法进程 1.草案拟订阶段 2.草案审议阶段 (二)物权法草案的基本内容 第四次审议稿共273条,分五编二十章,外加一附则。 (三)物权法草案制定过程中的重大争议 1.“财产法”与“物权法”之争 事件主角:郑成思教授

朱庆育:请求权基础探寻

朱庆育:请求权基础的探寻(暨南大学人文讲堂之暨众法律论坛)(2016-05-30 23:51:01) 主持人杨兢:“今天我们非常荣幸请到了中国民法学界的四大才子之一的朱庆育教授来给我们作请求权基础探寻的主题报告.朱教授在中国政法大学的民法学的讲坛上以他独特的风格和引 人注目的教学方法吸引了众多的法大的学子,现在他在浙江大学的光华法学院也是备受学生推崇的名师。所以我们今天可以说是非常荣幸地请到了他。接下来的论坛有来自珠海法院、律师事务所、财政局和企业的法律实务人士参加,欢迎你们的到来。(掌声)下面我们有请朱教授开始他的讲座。”(掌声) 朱庆育教授:我就站着讲吧。谢谢杨老师的吹捧,也谢谢各位老师,各位同仁,各位同学.我来暨南大学是受瑞栋之邀,我们是老关系了,跟兄弟一样,小的时候住在一起(笑声)。他们家兄弟三个是我们瑞金县的奇迹、传奇。兄弟三个都是博士,三个大学老师,其中现在有两个现在是我的同事,都在浙江大学。三个博士当中,其中有两个是法学博士,还有一个跟我一样也是在浙大光华法学院,所以他们家是我们瑞金县的传奇.我很荣幸能够跟他们三个一起长大.(掌声)那我们就开始吧。 定的题目是请求权基础的探寻。我们知道请求权在学习民法的时候到现在越来越是一个基础性的东西了.不仅仅能用请求权基础来串起我们的民法体系,在解决实际纠纷的时候,这也是一个非常有效的办法. 报告的要点主要分成这么几部分。我们就先简单地说一下什么是请求权的思维,请求权基础按照这个思路来往下走,请求权思路的大体是什么,然后为什么请求权思维会在民法的体系当中如此的重要,如此的基础,看起来它只是其中的一种权利而已.我们学民法的知道有很多种权利,民法其实就是权利之法,为什么单单突出请求权这个思维。所以我们第二部分就是先简单梳理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