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铝合金氧化

铝合金氧化

铝合金氧化
铝合金氧化

铝合金氧化

铝阳极氧化染黑色工作经验介绍

夹具的设计与制作

1.1夹具的特点

阳极氧化用的夹具与电镀用的挂具是截然不同的,若采用电镀用类似挂勾的挂具作阳极化夹具是不适宜的,因为阳极氧化时夹具与工件表面都会很快生成氧化膜,在此过程中夹具与工件稍有松动即会变更触点位置,阻碍电流流通,为此,必须采用具有弹性的夹具夹紧工件。只有这样才能使阳极氧化过程正常进行。

1.2夹具的结构形式

夹具结构以个体式为宜,若采用组装式的,则经几次使用后铆接或焊接处会因腐蚀而松动,阻碍阳极氧化过程中电流的正常流通。同时,夹具要有一定的横截面积。一定截面的夹具也就有足够的弹力和夹紧力,使工件与夹具保持良好的接触,保证所夹工件阳极氧化时所需电流正常流通。避免因接触不良产生热量而烧毁工件。

1.3夹具材料的选择

制作夹具以选择硬质铝材为好,硬质铝材弹性好,紧固耐用。

2工件的装夹

2.1给夹具清洗去膜

在阳极氧化过程中夹具也会产生氧化膜。为此,使用过的夹具再次使用之前一定要退除氧化膜。退膜可在铝的除油溶液中进行。也可将夹具与工件接触部位的氧化膜用锉刀锉去,此法对某些夹具来说还可延长夹具的使用寿命。

2.2装夹位置的选择

装夹工件的位置要选择得当,一般应装夹在工件的副面(即非装饰的部位)。否则工件与夹具的接触部位因被夹具遮盖而无法生成氧化膜,当然也就无法染上颜色,此处即会显现出明显的白色斑点,影响外观质量。此外,工件装夹后悬挂在溶液中的凹入部位会否产生窝气等问题也要予以考虑。

2.3防止工件装夹变形

夹具非同挂具,夹具有一定的弹性。装夹变形的工件时尤需注意,应避免用力过猛导致工件变形。

2.4防止装夹过松

当工件装夹过松时,夹具与工件之间的电流会时通时断,在这种情况下很可能把工件烧毁。

2.5逐一装夹需染色的阳极化件

有些单位对某些小件采用纱窗布包扎或用其它方法包扎后作阳极氧化处理。这种方法虽在一定场合下可节省工时和提高效率,但只可用于某些质量要求不高的本色阳极氧化,即使少量工件在相互遮盖处无法生成氧化膜,也不易被识别出来。但对于需要染黑色的工件,采用此种装夹方法显然是不可取的。必须逐一装夹,保证阳极氧化质量。

3阳极氧化工艺条件的控制

3.1溶液的温度与电压的关系

在额定的范围内溶液的温度越低,所需的电压应越高,因为溶液温度较低时氧化膜生成速度较缓慢,膜层较为致密,为获得一定厚度的氧化膜,阳极氧化过程需升高电压。当溶液的温度较高时,氧化膜的溶解速度加块,且生成的氧化膜是疏松的,此时降低电压能适当改善氧化膜的质量。

3.2阳极氧化溶液的温度与时间的关系

溶液的温度越低,所需的阳极氧化时间应越长。因为溶液温度较低时氧化膜的生成速度缓慢。溶液的温度升高时则氧化膜的生成速度加快。此时要缩短阳极氧化时间,否则由于氧化膜的外层电阻加大而导致膜层溶解,出现工件尺寸的改变、表面粗糙掉膜的现象。

以上措施只是在既无降温设备,又无加温装置的条件下采取的应急措施。

4染黑色溶液的配方与配制过程

4.1配方及工艺条件

酸性毛元ATT20~30g/L酸性湖蓝2~3g/L温度50~70℃时间10~15minpH3~3.5(或4.5~5.5)

4.2配制方法

首先煮沸溶液,促使染料溶解完全,保证无疙瘩。待溶液冷却后用滤纸过滤,滤去不溶物微粒及液面上漂浮的油状物质。最后测量pH值,用冷醋酸或氨水调整至工艺要求。

5染色过程应注意事项

5.1加强染色前的冲洗

工件由阳极氧化槽中取出后要充分冲洗,特别是工件的狭缝,盲孔等处,否则残余的酸、碱在染色过程中会缓慢流出来,使染色溶液的pH值偏离正常范围,并使残留酸碱部位表面的色泽与洁净部位有明显差别,甚至腐蚀氧化膜而显示白色。

5.2阳极氧化后即染色

工件经阳极氧化后要立即染色。若工件阳极氧化后在空气中暴露时间过久膜层孔隙即会缩小,并有可能沾上污物,导致染色困难。若因染色槽过小,需分批染色时,应把待染色件浸泡在干净的水中。

5.3染色时工件不可重叠

染色时工件不可重叠,尤其是平面部位,否则由于重叠部位被遮盖而形成阴阳面。

5.4加强染色后的冲洗

工件表面若不冲洗干净,留有残余颜料将会污染组合件。

6清理工作注意事项

6.1小心拆卸工件

拆卸夹具时严防工件被划伤,否则会出现道道白痕,应松动夹具让工件自由脱落,绝不能在夹具未松开之前硬拉工件。

6.2工件干燥方法

先将工件孔眼内的水份甩干净,以免残余水份污染工件表面。干燥方法以毛巾擦干为好,楷擦过程中还能把因铝材材质或操作工艺问题引起的表面浮霜一起楷擦干净。

6.3包装要求

包装选用软质,干净纸为好,且逐个包装以防互相擦毛。

7染黑色溶液的维护与保养

染黑色溶液的维护与保养工作主要是维护溶液的pH值。据有关资料介绍,酸性ATT染料是由不同扩散性能的酸性蓝黑10B 和酸性橙Ⅱ组成。当染色液的pH值在5~6或3~3.5范围时,酸性橙Ⅱ和酸性蓝黑10B的吸收作用都比较好,被氧化膜吸收的量也较大,膜层中两种染料的量符合配比要求,所获色泽呈正常的黑色。而当pH 值在4左右时,氧化膜层吸收酸性橙Ⅱ的作用增大,吸收量也就自然增加,膜层中的酸性橙Ⅱ大于正常配比,因而色泽显现带红色。当pH值回复到3~3.5或5~5.5范围后,则氧化膜层对酸性橙Ⅱ的吸收量又会回落,染色工件又呈正常的黑色,据此,染黑色液的pH值的准确控制是很重要的。

以上介绍内容仅是笔者的一点初浅见识,在帮助某厂解决此工艺的过程中虽见成效,但是否有不妥之处或有更好办法,请同行批评指正。

铝阳极化染黑工艺中的故障处理

1前言

某电镀厂新增铝阳极化染黑工艺生产线,出现不少质量问题。如工件颜色有深有浅,有黑中显青,有黑中显红,有黑中留白,有灰黑混一等等。经细细辨别,笔者很快找出了故障起因并提出了解决方法。现将其整理如下,有误之处请广大同行批评指正。

2故障原因分析及解决方法

2.1颜色黑中显青

通常是由如下4种原因引起的:

①阳极氧化溶液温度过低

②阳极氧化时间过短

③电压过低

④染色溶液pH值接近中性

经分析,该厂所出现的质量问题是由于阳极氧化溶液温度过低而没有相应地延长阳极化时间和提高电压而引起的。

原来该厂初上此工艺时正当夏季,阳极化溶液的温度高达28~30℃。当时开槽的师傅把阳极化染黑件的氧化时间定为30~40min,这在当时的温度条件下是正确的,然而,随溶液温度的变化,须改变阳极时间,由于操作者没有这方面的经验,4个多月之后,进入冬季,阳极化溶液的温度由28~30℃降至近10℃,而此时阳极化时间仍保持在30~40min,电压也仍维持在12V,从而导致了上述故障,当把阳极化时间延长到90~100 min,并相应增大电压。问题很快得到解决。

2.2表面发花,类似大理石状的花纹表面发花多出现在大面积工件,其原因可能为:

①工件在预处理碱洗不够彻底

当工件碱洗不彻底时,基体表面原有的氧化膜不能除净,该处也就难以生成人工氧化膜,导致染不上色,而原有的氧化膜除净处有人工氧化膜生成,染上了色,从而形成不规则的花纹;此外,有的虽经充分碱洗,但没有及时在硝酸中出光,并在空气中又搁置过久后才转入阳极化槽,这种情况下所获的氧化膜染色后也可能出现花纹现象。

阳极化前的预处理质量优劣是获得氧化膜质量的关键,要认真对待。

②染色溶液温度过低

染色溶液温度过低时,染色性能降低,染色速度缓慢,应延长染色时间,并频频晃动染色件,以保证色泽均匀。

在可能的条件下染色液应予以加温,以保证染色件的质量。

③染色溶液表面有油污

染色液表面的油膜是由颜料带人的,为除去这层油膜,溶液配成后应经过滤纸过滤,或用粗制纸片拖吸。

为避免工件进入染色液时这层油膜覆盖其表面而引起色泽不均匀和发花,通常的做法是工件进入染色液后在液面下晃动几下,使吸附在工件表面的油膜脱离下来。

由上述后二种原因引起的染色层质量问题可在铬酸溶液或硝酸溶液中退除后再次染色。

2.3局部染不上色

从现场的返修件中看到这方面的质量问题比较严重,主要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

2.3.1氧化膜接触了油污或碱性物质

工件经阳极化后在染色之前要防止与油污或碱性物质接触,以避免氧化膜在染色过程中与染色液隔离或受到破坏。发现该厂操作工人装夹时手上的油污污染工件,而使有油污的部位染不上色,建议先装夹再碱洗。

2.3.2夹具的位置或阳极化时工件的悬挂角度不当

夹具的位置与阳极化工件的悬挂角度对氧化膜的质量有很大影响,尤其是因此而产生窝气的更不是少见,为避免这一问题,除在装夹和悬挂工序中需要特别注意之外,在阳极化和染色过程中还应多次摇晃工件,使工件的凹入部位在此工序中所产生的气体能及时排除。

2.3.3染色时工件间互相贴合

因染色时互相贴合而形成的“阴阳面”多出现在平面件上,出现这种情况的工件应在干燥之前先挑出来,在铬酸或硝酸溶液中退色后重新染色。

为避免工件在染色时相互贴合,可采取下述方法:

①工件染色时不要从夹具上拆下来,带夹具染色,并在染色过程中把夹具上下抖动几次,以防夹具的接触处因顶气而产生过大的白点痕迹。

②从夹具上拆下后放人塑料篮筐内染色,染色时在液面以下轻轻抖动多次也能获得均匀一致的外观质

量,要注意的是只能在染色液中轻轻抖动,否则工件会被擦毛而显现白色道痕。

2.4表面有浮灰

2.4.1染色溶液温度偏高:当染色溶液温度偏高时,上色速度加快,结果酸性元青中分子较小的酸性橙Ⅱ成分“捷足先登”因而引起酸性元青中的另一成分酸性蓝黑IOB被“排挤在外”,从而产生浮灰。所获得的染色层也因此而显得偏红。

2.4.2阳极化溶液温度偏高:当阳极化溶液温度偏高时,氧化膜的溶解速度加快,结果所生成的氧化膜因溶解而产生粉末状物质,也就是“浮灰”。

为避免高温季节浮灰加重,维持阳极化溶液的温度在正常的工艺规范之内,以确保产品质量。笔者提出了以下解决方法:

①调整工作班次:将白天班改为夜间班,一般情况下夜间气温比白天低5~10℃。

②多槽轮流工作:经一次或多次阳极化后,因焦耳效应,溶液温度上升,当超过工艺允许的温度时应停止工作,让其自然冷却,下一槽的工件在另一只阳极化槽中进行,这样轮流操作既不影响生产,又可避开高温溶液时对阳极化膜的影响。

③更换大容积槽子:增大阳极槽的容积,对于加工同样表面积的工件,溶液的升温度会相应减缓。

④减少一次装载量:槽内装载量减少后,阳极时产生的焦耳热亦相应减少,可降低溶液的升温速度。

⑤继息式工作:当溶液温度超过允许值时停止工作,待温度降至工艺范围时再继续工作。

⑥水冷法:宜用井水,因井水具有冬暖夏凉的特点,能起到一定的控温作用;而水塔上的储备水是冬凉夏暖,不适宜作冷却水用。

2.5染出颜色黑中显红

这种情况主要是由于未能控制好染色液的pH值,据了解,酸性元青是由酸性蓝黑IOB和酸性橙Ⅱ组成,在一定的pH范围内这两种组分进入膜孔的比例符合阳极化膜染色纯黑的要求,而当pH值超过或低于这个最佳范围时,进入膜孔中的两组分比例失调,染上的颜色黑中显青或黑中显红。试验发现,染色液的pH值与铝阳极化膜上染出色调的关系见下表1。

表1染色液pH值与铝阳极化膜染色色调的关系

━━━━━━━━━━━━━━━━━━━━━━━━━━pH3456 7──────────────────────────色调纯黑黑中显红纯黑纯黑黑中显青━━━━━━━━━━━━━━━━━━━━━━━━━━

解决方法:定量测定pH值,工作中要防止酸、碱性物质的混入,进入染色槽的工件要彻底冲洗干净。

2.6工件下端近边缘处染不上色

其原因为工件未染上色的部位没有生成氧化膜。经了解,工件在阳极化之前一天进行碱洗,且碱洗后的中和和水洗均不充分,并让其自然晾干,这使得铝件表面带碱性的游离水缓慢地往下流,流至尽头时集成水珠且久久不消失,水珠中的酸或碱性物质且接与铝件发生反应<特别是水珠的周围易吸纳氧的部位>,阳极化时未能被击穿,阻止了阳极化过程中人工氧化膜的生成。

解决方法:

①要认真执行预处理工艺,决不可怕麻烦而简化工艺过程:

②对于带有盲孔的工件,在预处理的每一工序中都要将盲孔内残留的溶液甩干净;

③预处理后不能用压缩空气吹干,也不可用烘箱烘烤;

④在自然晾干过程中要时时用洁净的毛巾吸去水珠,以防水珠中的酸、碱物质与该处起反应。

⑤自然晾干时要选择环境较好的场所,以防酸、碱、油烟,对工件的浸蚀。

3小结

经过一段时间的处理,该厂阳极化染黑工艺所出现的质量问题基本得到解决,至于能否长期保持还很难说,因为上面所出现的问题有技术上的不足,也有操作者的责任心不强等主观因素。笔者认为:在加强工人技术培训的同时还要加强对工人的职业操守教育。此外,对工艺的制订与管理也需要不断完善,否则还是难以彻底解决故障隐患。

铝的阳极氧化是以铝或铝合金作阳极,以铅板作阴极在硫酸、草酸、铬酸等水溶液中电解,使其表面生成氧化膜层。其中硫酸阳极氧化处理应用最为广泛。铝和铝合金硫酸阳极氧化氧化膜层有较高的吸附能力,易进行封孑L或着色处理,更加提高其抗蚀性和外观。阳极氧化膜层厚一般3~15μm,铝合金硫酸阳极氧化工艺操作简单,电解液稳定,成本也不高,是成熟的工艺方法,但在硫酸阳极化过程中往往免不了发生各种故障,影响氧化膜层质量。认真总结分析故障产生的原因并采取有效预防措施,对提高铝合金硫酸阳极氧化质量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 常见故障及分析

(1)铝合金制品经硫酸阳极氧化处理后,发生局部无氧化摸,呈现肉眼可见的黑斑或条纹,氧化膜有鼓瘤或孔穴现象。此类故障虽不多见但也有发生。

上述故障原因,一般与铝和铝合金的成分、组织及相的均匀性等有关,或者与电解液中所溶解的某些金属离子或悬浮杂质等有关。铝和铝合金的化学成分、组织和金属相的均匀性会影响氧化膜的生成和性能。纯铝或铝镁合金的氧化膜容易生成,膜的质量也较佳。而铝硅合金或含铜量较高的铝合金,氧化膜则较难生成,且生成的膜发暗、发灰,光泽性不好。如果表面产生金属相的不均匀、组织偏析、微杂质偏析或者热处理不当所造成各部分组织不均匀等,则易产生选择性氧化或选择性溶解。若铝合金中局部硅含量偏析,则往往造成局部无氧化膜或呈黑斑点条纹或局部选择性溶解产生空穴等。另外,如果电解液中有悬浮杂质、尘埃或铜铁等金属杂质离子含量过高,往往会使氧化膜出现黑斑点或黑条纹,影响氧化膜的抗蚀防护性能。

(4)偶然发生铝合金硫酸阳极氧化后氧化膜暗淡无光,有时产生点状腐蚀,严重时黑色点状腐蚀显著,导致零件报废,引起较大损失。

这类故障往往是偶然发生并有特殊原因造成的。在铝合金阳极氧化过程中,中途断电又重新给电,往往会使氧化膜暗淡无光,而中途停电零件在清洗槽停留过久,清洗水槽酸度过高,水质不净,含悬浮物、泥砂等较多,往往会使铝合金制件发生电化学腐蚀,发生点状腐蚀黑斑等。有时向电解液中添加自来水,水经漂白粉处理且Cl-含量超标或有时盛装过HCl的容器未经彻底清洗又盛装硫酸,都会使阳极氧化电解液中混人超量的Cl-,从而导致铝合金零件阳极氧化产生点状腐蚀使产品报废等。

2 预防故障的措施

铝合金硫酸阳极氧化氧化膜质量好坏,抗蚀防护性能的优劣主要取决于铝合金的成分,膜层厚度以及阳极氧化处理工艺条件,如温度、电流密度、使用水质及阳极氧化后的填充封闭工艺等。要减少或避免阳极氧化故障提高产品质量要从微细处着手,采取有效措施。

(1)对不同的铝合金,如铸造成型、压延成型或机械加工成型或经热处理焊接等工序,要根据实际情况选择适宜的前处理方法。比如,浇铸成型的铝合金表面,其非机加工表面一般应采用喷砂或喷丸除净其原始氧化膜、粘砂等。对硅含量较高的铝合金(尤其是铸铝)应经过含有5%左右氢氟酸的硝酸混合酸溶液浸蚀活化,才能有效地保持良好的活化表面,确保氧化膜质量。不同材质的铝合金,裸铝和纯零件或大小规格不同的铝和铝合金零件,一般不宜同槽氧化处理。

对于搭接、点焊或铆接的铝合金组合件,对于在阳极氧化过程中易形成气袋不易排除的铝合金制件,从质量考虑,一般不允许采用硫酸阳极氧化工艺。

(2)装挂夹具材料必须确保导电良好,一般选用硬铝合金棒,板材要保证有一定弹性和强度。拉钩宜选用铜或铜合金材料。已使用过的专用或通用工夹具如阳极氧化处理时再次使用,必须彻底退除其表面氧化膜,确保良好接触。工夹具既要保证足够导电接触面积,又要尽量减少夹具印痕。如果接触面太小,会导致烧损熔蚀阳极氧化零件。

(3)硫酸阳极氧化溶液的温度必须严格控制,最佳温度范围是15~25℃。硫酸阳极氧化工艺过程中需采用压缩空气搅拌,并应配备制冷装置。在无制冷装置的情况下,在硫酸电解液中加入 1.5%~2.0%的丙三酸或草酸、乳酸等羧酸,可以使阳极氧化溶液温度范围超过35℃而避免或减少氧化膜的疏松或粉化。—些工艺试验和生产实践已证实,在硫酸阳极氧化电解液中加入适量羧酸或丙三醇可有效减少反应热效应的不良影响,可以在不降低氧化膜厚度和硬度的条件下提高阳极氧化电解液的温度允许上限,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提高生产效率。另外,控制温度恒定的条件下,也要注意有效控制阳极电流密度,才能更好地保证氧化膜

质量。

(4)硫酸阳极氧化电解液所使用的水质及电解液中的有害杂质必须严格控制。配制硫酸阳极氧化溶液不宜用自来水,尤其不能用浑浊的含Ca2+,Mg2+,SiO32-及Cl-含量高的自来水。一般情况下,水中Cl-浓度达25mg/L时就会对铝合金的阳极氧化处理产生有害影响。Cl-(包括其它卤族元素)可破坏氧化膜生成,甚至根本形不成氧化膜。硫酸阳极氧化应选用软化水、去离子水或蒸馏水,电解液中的Ccl-≤15mg/L,总矿物质≤50mg/L。

硫酸溶液在阳极氧化工艺过程中,会产生油污泡沫及悬浮杂质,应定期排除。硫酸阳板氧化溶液中常见的其他有害杂质还有Cu2+,Fe3+,Al3+等。如果杂质含量超过允许含量,会产生有害影响,可部分或全部更换硫酸溶液,才能有效保证铝合金硫酸阳极氧化质量。

铝合金硫酸阳极氧化处理是广泛应用且成熟的抗蚀防护装饰处理工艺,

(2)同槽处理的阳极氧化零件,有的无氧化膜或膜层轻薄或不完整,有的在夹具和零件接触处有烧损熔蚀现象。这类故障在流酸阳极氧化工艺实践中往往较多发生,严重影响铝合金阳极氧化质量。

由于铝氧化膜的绝缘性较好,所以铝合金制件在阳极氧化处理前必须牢固地装挂在通用或专用夹具上,以保证良好的导电性。导电棒应选用铜或铜合金材料并要保证足够接触面积。夹具与零件接触处,既要保证电流自由通过,又要尽可能减少夹具和零件间的接触印痕。接触面积过小,电流密度太大,会产生过热易烧损零件和夹具。无氧化膜或膜层不完整等现象,主要是由于夹具和制件接触不好,导电不良或者是由于夹具上氧化膜层未彻底清除所致。(3)铝合金硫酸阳极氧化处理后,氧化膜呈疏松粉化甚至手一摸就掉,特别是填充封闭后,制件表面出现严重粉层,抗蚀性低劣。这一类故障多发生在夏季,尤其是没有冷却装置的硫酸阳极化槽,往往处理1-2槽零件后,疏松粉化现象就会出现,明显地影响氧化膜的质量。

由于铝合金阳极氧化膜电阻很大,在阳极氧化工艺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焦耳热,槽电压越高产生热量越大,从而导致电解液温度不断上升。所以在阳极氧化过程中,必须采用搅拌或冷却装置使电解液温度保持在一定范围。一般情况下,温度应控制在13~26℃,氧化膜质量较佳。若电解液温度超过30℃,氧化膜会产生疏松粉化,膜层质量低劣,严重时发生“烧焦”现象。另外,当电解液温度恒定时,阳极电流密度也必须予以限制,因为阳极电流密度过高,温升剧烈,氧化膜也易疏松呈粉状或砂粒状,对氧化膜质量十分不利。

铝合金氧化着色工艺

让我们来给自己DIY的铝合金零件穿上漂亮的外衣

经过染色法处理的铝制品,颜色美观、鲜艳、抗腐蚀性、耐磨性及绝缘性高于一般的铝制品。将铝的工件悬于适当的电解质溶液内,以此作阳极进行电解。在电解过

程中,水中的氢氧根离子在阳极放出电子成为水和新生态的氧,它使铝氧化成较厚的氧化铝膜,因为这个过程是金属制品作阳极被氧化的,所以叫做阳极氧化。铝制

品经阳极氧化后,再经着色、封闭、处理即成染色品。

一、染色工艺

1.预处理:铝制件在多次机械加工过程中,沾有较多的油脂、少量磨料、灰尘及有缺陷的氧化膜等,这些物质导电性差,不能进行阳极氧化,故需预先处理。方法

是用四氯化碳、三氯乙烯、汽油或甲苯作清洗剂,将铝件浸入,用毛刷刷洗,然后风干,再浸入水中,多次清洗。油去尽后,立即用热水冲洗。如果表面生成一层黑

色的膜,还要放在32%的硝酸溶液浸泡20秒钟,以便除去黑膜,最后用冷水冲洗干净。浸入蒸馏水中,备作制氧化膜用。

2.阳极氧化:

⑴硫酸电解液的配制:由硫酸(按100%计)18-20公斤和去离子水80-82公斤混合而成,此时溶液比重约为1.125-1.140(波美度约

16.5-18.0)。有时为了获得防护性能好的氧极氧化膜,通常往硫酸电解液中添加少量草酸(每升溶液加入5-6克)。

⑵氧化工艺:将线路仪表安装好,将要染色铝件作阳极并全部浸入电解液中,然后接通电源,按下列工艺条件控制。

电解液温度控制在12-25℃,阳极电流密度1-2安/分米2,槽中电压13-23伏之间。时间30-40分钟左右。

按上述工艺操作完毕,随时将铝件从电解液中取出,把所沾的酸液用清水冲洗干净,低凹部分更应注意,否则会有白斑出现。酸液清洗干净后,浸入清洁水中备用。

3.染色:铝件经过阳极氧化后,表面形成了能吸附,以共价键或氢键等键型键合而成有色络合物,出现色泽。

⑴染料选择:染料分无机染料和有机染料两种。无机染料多为无机盐组成,染色时将铝件分别在甲、乙两种化合物溶液(见下表)中浸泡,生成带色化合物,达到染色目的。

无机染色溶液

染料颜色溶液甲浓度溶液乙浓度染色化合物名称

名称(克/升)名称(克/升)

-----------------------------------------------------------------------------------------------

蓝或浅蓝亚铁氰化钾10-50氯化铁10-10普鲁士蓝

褐色铁氰化钾10-50硫酸铜10-100铁氰化铜

黑色醋酸钴50-100高锰酸钾15-25氧化钴

黄色重铬酸钾50-100醋酸铅100-200重铬酸铅

金黄色大苏打10-50 高锰酸铅10-50三氧化二锰

白色醋酸铅10-50硫酸钠10-50硫酸铅

橙黄色铅酸铝5-10硝酸银50-100铬酸银

有机染料品种繁多,现将常用染料,染液浓度,所呈色泽列表介绍如下,以供参考。

染料色泽染料名称染液浓度备注(克/升)

------------------------------------------------------------------------

黄色酸性媒介RH0.7-11凡是酸性染料都应加入冰

直接黄棕D3G 50.5醋酸1-2毫升调整pH用酒

醇溶黄GR11精作溶剂

直接冻黄G2

黄色茜素黄1该染料染色须加亚硝酸钠10克,温水一升配

印地素桔黄211成染色液,染色时间30分钟,再在硫酸

酸性橙H2(66波美度)25毫升温水一升中显色一分钟。

红色直接耐晒桃红G 2-55

酸性大红GR105

茜素红S10

红色碱性玫瑰精0.753

酸性橙Ⅱ0.753两种染料分别溶解后合并为一升

草绿直接耐晒翠绿3-52

直接绿B5

蓝色直接耐晒翠蓝GL 2

活性艳蓝55

酸性湖蓝V22

酸性湖蓝A5

黑色酸性毛元ATT 10-15

酸性皮元NBC10-15

⑵染色操作:

①染单色法:将经阳极氧化,用清水洗净的铝制品,立即浸入40-60℃的着色液中浸泡。浸泡时间:浅色30秒钟-3分钟;深色、黑色3-10分钟。染后取出,用清水洗净。

②染多色法:若在同一铝件上染两种或多种不同颜色、或印出山水、花鸟、人物、文字时,则其手续甚繁,有涂料掩蔽法、直接印染法、泡沫塑料扑染法等。上

述各法操作不同,但原理一致。现将涂料掩蔽法介绍如下:此法主要是将快干易清洗的清漆(或水棉胶)薄而均匀地涂刷在真正需要的黄色上,把它掩蔽起来。待漆

膜干后,将铝件全部浸入稀铬酸溶液中,以退去未涂刷清漆部分的黄色,取出,用清水洗去酸液,低温烘干后,再染红色,如欲染第三、四色可照上法操作。

4.封闭:经染色的铝件用水洗净后,立即放入90-100℃的蒸馏水中(pH值最好调至

5.5-

6.0)煮30分钟。经过这样处理后,表面变得均匀无孔,

形成致密的氧化膜。着色所涂的染料就沉淀在氧化膜内,再也擦不掉了,被封闭后的氧化膜不再具有吸附性,并且耐磨、耐温、绝缘性都得到加强。将经过封闭处理的铝件的表面擦干,再用软布擦亮,就能得到美丽鲜艳的铝制品,如染多色,封闭处理后,应将铝件上所涂的保护剂除去,小面积用棉花沾丙酮揩去,大面积可将染色铝件浸入丙酮内把漆(或胶)洗去。

三、注意事项

1.铝件洗油处理后,应立即进行氧化,不应放置过久。铝件制作氧化膜时,要全部浸入电解液中,槽电压从头至尾要平稳一致,同一批产品,必须完全一致,这一点即使在染色时亦应遵循。

2.在阳极氧化过程中,电解质中溶液的铝、铜、铁等不断增加,影响铝的光泽等。当铝含量大于24克/升,铜大于0.02克/升,铁含量大于2.5克/升时,电解液应考虑更换。

3.购买原料与染料要选择纯度高的产品,因一般杂质稍多或掺有元明粉、糊精时,染色效果不佳。

4.大量染色时,染液初浓后淡,染出颜色即会出现深浅不一,故应注意适时掺兑稍浓染液,尽可能保持染液浓度的一致性。

5.染多色时,应先染浅色后染深色,由黄、红、蓝、棕、黑顺序染色。染第二色前,喷漆应干燥,使涂料紧贴铝面,否则染料会浸入,出现毛边界限不明等。

6.铝中含杂质影响染色:含硅超过2.5%,底膜显灰色,宜染深色。含镁超过2%,染色带暗淡。含锰色调嫩,但不鲜艳。含铜色调带钝,含铁

铝合金表面微弧氧化技术的应用及发展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doczj.com/doc/2410472427.html, 铝合金表面微弧氧化技术的应用及发展 作者:张彦涛 来源:《环球市场信息导报》2013年第06期 微弧氧化是一种在金属表面原位生长陶瓷膜的表面处理技术,可大幅提高铝合金表面耐磨性及耐蚀性。本文阐述了铝合金微弧氧化技术的特点及应用概况,以及微弧氧化技术的发展趋势。 微弧氧化技术又称微等离子体氧化、火花放电阳极氧化。它是将铝,镁,钛等有色金属及其合金,在适当的电参数条件下使其与电解液中的溶质发生反应,最终在金属表面生成了具有一定厚度的陶瓷膜。利用该技术在铝及其合金上生长一层Al2O3陶瓷膜,该陶瓷膜具有良好 的耐磨、耐蚀性,而且可通过改变电参数和电解液等得到不同性能、不同颜色的陶瓷膜。 铝合金微弧氧化过程 微弧氧化过程中具有等离子体放电通道的高温高压及电解液温度低的特点,在此极限条件下的反应过程可赋予陶瓷膜层其它技术难以获得的优异的耐磨、耐腐蚀等性能,同时使铝合金基体的保持原有性能。液相中参与反应并形成陶瓷膜的粒子在电场力的作用下传输到基体附近的空间参与成膜,陶瓷膜层的厚度、组成、结构可以通过电源电参数和改变电解液组成进行控制,从而实现陶瓷膜层的设计与构造。微弧氧化过程一般可以分为以下四个阶段: 普通阳极氧化阶段:在氧化初期,样品表面颜色变暗,形成一层较在电流密度恒定的条件下,电压迅速升高。该阶段形成的阻挡层是后续阶段产生火花放电的必要条件。 微弧氧化阶段:随着电压的不断升高,在氧化膜层的相对薄弱的地方将会被击穿,在样品表面能够观察到火花放电现象。这些火花较小,但密度很大(约为105个/cm2),它在样品表面形成了大量的等离子微区。这些熔融物与电解液发生反应,并被溶液冷却形成Al2O3,从而使这一区域的膜相应地增厚。 微弧氧化和弧放电共存阶段:该阶段样品表面开始出现较大的红色放电弧斑,它是由某些部位经过多次放电后,使得原来较小的放电通道彼此相连而形成较大的放电气孔。在这一阶段可以观察到电压缓慢下降。 弧放电阶段至反应结束随着薄膜的增厚,红色放电弧斑逐渐减少,电压迅速上升。最终在样品表面形成具有内部致密层和外部疏松层的双层结构。 铝合金微弧氧化技术特点 微弧氧化是在传统阳极氧化基础上发展而来的,但与阳极氧化相比较,具有其优越的特点:

铝及铝合金材料表面氧化膜原理研究

铝及铝合金材料表面氧化膜原理研究 1铝及铝合金化学氧化膜成膜原理 (1) 1.1铝及铝合金表面的化学氧化理论 (1) 1.2铝及铝合金化学氧化原理 (1) 2 铝及铝合金传统含铬导电氧化膜 (2) 2.1传统导电氧化膜工艺 (2) 2.2导电氧化液中各因素的作用 (3) 3导电氧化液中含铬酸盐的替代 (4) 1铝及铝合金化学氧化膜成膜原理 1.1铝及铝合金表面的化学氧化理论 化学氧化处理是在一定温度下,金属铝和氧化溶液发生化学反应,在表面生成不溶性氧化膜的工艺。一般形成氧化膜必须具备两个条件:一是在溶液中含有使铝表面生成氧化膜的氧化剂;二是在溶液中含有活化剂,使铝表面在氧化成膜过程中,不断地被溶解,在氧化膜中形成孔隙,保证氧化膜不断地成长、增厚。氧化膜的形成包括下列三个历程: 1)表面金属溶解到处理液中; 2)溶解产物在处理液中同化学氧化所用的介质发生反应,生成某种中间产物;3)氧化物从过饱和溶液中结晶析出,沉积于金属表面。 1.2铝及铝合金化学氧化原理 铝及铝合金的化学氧化是在一定温度条件下,通过化学作用使清洁的铝合金表面与氧化液中的氧相互作用,形成一层致密的氧化膜的一种涂覆方法。这种氧化膜具有一定的耐蚀性,通常作为油漆或有机涂层的底层。化学氧化膜层的颜色随氧化液的组成、操作条件及膜层厚度的变化而变化。 铝及铝合金的化学氧化方法较多,按其溶液性质可分为碱性和酸性两种,按膜层的性质可分为磷酸盐膜、铬酸盐膜以及铬酸-磷酸盐膜、无铬氧化膜等。从理论上讲,化学氧化存在着金属的溶解和成膜反应,溶解过快膜层不能生成,反之,则膜层疏松。当膜层达到一定厚度的时候,膜层阻碍金属和溶液的接触,氧化过程自行停止。除应选择合适的氧化剂和成膜剂之外,为确保氧化膜质量还应加入一些添加剂,有的还加入一些稳定剂。 按功能分氧化液组成主要有两类:其一是氧化剂如重铬酸钾或铬酐、锰酸盐、

铝及铝合金阳极氧化着色工艺规程

铝及铝合金阳极氧化着色工艺规程(1) 铝及铝合金阳极氧化着色工艺规程 1、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 本规程规定了铝及铝合金阳极氧化、着色、电泳生产的工艺和操作的技术要求及规范。 2、工艺流程(线路图) 基材→装挂→脱脂→碱蚀→中和→阳极氧化→电解着色→封孔→电泳涂漆→固化→卸料包装→入库 3、装挂: 3.1装挂前的准备。 3.1.1检查导电梁、导电杆等导电部位能否充分导电、并定期打磨、清洗或修理。 3.1.2准备好导电用的铝丝,并打磨导电杆 3.1.3检查传送带及相关设备是否正常。 3.1.4核对随料单或生产任务单的型号、长度、支数、颜色、膜厚等要求是否与订单及实物相符。 3.1.5根据型材规格(外接圆尺寸、外表面积等)确定装挂的支数和间距、色料间距控制在型材与型材间3公分左右,白料间距控制在型材与型材间2公分左右。

3.1.6选择合适的导电杆,在保证导电充分的前提下,导电斑痕最小。 3.2 装挂: 3.2.1装挂时应将型材均匀排布在导电杆有效区间、并上紧每一根料. 3.2.2装挂前应打磨净导电杆上的氧化膜,以防型材与挂具间的导电不良而影响氧化、着色或电泳。 3.2.3装挂时,严禁将型材全部装挂在挂具的下部或上部。 3.2.4装挂的型材必须保持一定的倾斜度(>5°)以利于电泳或着色时排气,减少斑点(气泡)。 3.2.5装挂时必须考虑型材装饰面和沟槽的朝向、防止色差、汽泡、麻点产生在装饰面上。 3.2.6易弯曲、变形的长型材,在型材的中间部位增加一支挂具或采用铝丝吊挂以防型材间碰擦或触碰槽内极板,而擦伤或烧伤型材表面。 3.2.7选用副导杆时,优先选用截面小的副杆,采用铝丝绑扎时,一定要间隔均匀,上紧铝丝防止因料移动而引起大面积的擦伤。 3.2.8截面大小、形状悬殊的型材严禁装挂在同一排上。 3.2.9装挂或搬运型材,必须戴好干净手套,轻拿轻放、爱护、防护好型材表面,严禁野蛮操作。

铝及铝合金阳极氧化性能介绍

为什么有些铝材可以阳极氧化着色有些铝材不可以阳极氧化着色? 一、阳极氧化的原理 阳极氧化处理是利用电化学的方法,在适当的电解液中,以合金零件为阳极,不锈钢、铬、或导电性电解液本身为阴极,在一定电压电流等条件下,使阳极发生氧化,从而使工件表面获得阳极氧化膜的过程。按其电解液的种类及膜层性质可分为硫酸(可以着色)、铬酸、(不需着色)、混酸、硬质(不能着色)和瓷质阳极氧化;根据各种阳极氧化膜的染色性能,只有硫酸阳极氧化获得的氧化膜最适宜染色;其他如草酸、瓷质阳极氧化膜(微弧氧化)虽能上色,但干扰色严重;铬酸阳极氧化膜或硬质氧化膜均不能上色;综合所述,要达到阳极氧化上色的目的,仅有硫酸阳极氧化可行。 二、硫酸阳极氧化对铝合金材质的限制 1 、合金元素的存在会使氧化膜质量下降,同样条件下,在纯铝上获得的氧化膜最厚,硬度最高,抗蚀性最佳,均匀度最好。铝合金材料,要想获得好的氧化效果,要确保铝的含量,通常情况下,以不低于95%为佳。 2、在合金中,铜会使氧化膜泛红色,破坏电解液质量,增加氧化缺陷;硅会使氧化膜变灰,特别是当含量超过4.5%时, 影响更明显;铁因本身特点,在阳极氧化后会以黑色斑点的形式存在。 三、铝合金基础知识工业中使用的铝合金有两大类,即变形铝合金和铸造铝合金。 1、变形铝合金不同牌号的变形铝合金具有不同的成分、热处理工艺和相应的加工形态,因此它们分别具有不同的阳极氧化特性。按照铝合金系,从强度最低1xxx 系纯铝到强度最高7xxx 系铝锌镁合金。 1xxx 系铝合金又称“纯铝” , 一般不用于硬质阳极氧化。但在光亮阳极氧化和保护性阳极氧化具有很好的特性。 2xxx 系铝合金又称“铝铜镁合金”,由于合金中的Al-Cu 金属间化合物在阳极氧化时易溶解,因此难以生成致密的阳极氧化膜,在保护性阳极氧化时,其耐腐蚀性更差,因此此系列的铝合金不易阳极氧化。 3xxx 系铝合金又称“铝锰合金”,不会使阳极氧化膜的耐腐蚀性下降,但是由于Al-M n 金属间化合物质点,会使阳极氧化膜呈现灰色或灰褐色。 4xxx 系铝合金又称“铝硅合金”,由于此合金含有硅成分,会使阳极氧化膜呈灰色,硅含量越高,颜色越深。因此也不易阳极氧化。 5xxx 系铝合金又称“铝美合金”,是一种用途较广的铝合金系,耐蚀性也好,可焊性也好。此系列铝合金可以阳极氧化,如果镁含量偏高时,其光亮度不够。典型的铝合金牌号:5052。 6xxx 系铝合金又称“铝镁硅合金”,在工程应用尤为重要,主要用于挤压型材,此系列合金可以做阳极氧化,典型的牌号:6063,6463(主要适用于光亮阳极氧化)。强度高的

铝合金表面处理

铝材表面处理工艺介绍 对铝材来说,阳极氧化所能做到的色彩的确比较局限,通常就是银白、古铜、钛金、K金色或者黑色。至于有时看到有很多他色彩是通过另外的工艺方法加工出来的: 1 、电泳涂层 在阳极氧化的基础上,通过电泳的作用,在氧化膜上均匀覆盖上一层水溶性丙烯酸漆膜,使型材表面形成阳极氧化膜和丙烯酸漆膜复合膜。手感光滑细腻,外观鲜艳亮丽,除能生产原氧化着色的颜色的基础上,能做出更多如白色及绿色等鲜艳色彩。 2、彩色粉末喷涂 共200多种颜色选择,给设计师一个广阔空间,性能稳定,漆膜附着力强,不易剥落、耐酸、耐盐雾、耐灰浆、耐候性、耐老化等性能优异。涂层在空气中不挥发、不氧化、无污染毒害,环保性能好。表面污物水洗后焕然一新。 3、彩色氟碳喷涂 通过静电作用在铝合金基体表面喷上聚偏二氟乙烯漆涂层。氟碳涂料为偏聚二氟乙烯,氟碳涂料。所以能具有持久保色度、抗老化、抗腐蚀、抗大气污染,其氟碳键是最强的分子键之一优越于其聚合休的分子结构。氟碳喷涂作为高档表面涂装工艺手段。160多种丰富色彩足以为建筑师和设计师提供无穷无尽的设计空间。它具有颜色均匀一致,且抗褪色和沾污的能力优越的优点。 另外,铝或者铝合金很适合做拉丝处理 拉丝与表面氧化的确是无关的,拉丝要在氧化之前做才行;另外氧化是肯定不能用自然氧化的方法,自然氧化得到的表面应该叫质量缺陷,它的氧化膜与专门处理的氧化膜成份、外观都是截然不同的。 另外还有一点,着色并非是氧化的后处理,是在氧化的同时进行的,常用的有下面几种氧化着色处理方法: 着色阳极氧化膜 铝的阳极氧化膜,靠吸附染料而着色。 自发色阳极氧化膜 这种阳极氧化膜是某种特定铝材在某种合适的电解液(通常以有机酸为基)中在电解作用下,由合金本身自发地生成一种带色的阳极氧化膜。 电解着色 阳极氧化膜的着色,通过氧化膜的空隙被金属或金属氧化物电沉积而着色。 着色确实是与氧化同时进行的,但也确实称其为该工艺的后处理,其意思是之其附加在该工艺中进行的(不进行也可以)。

铝及铝合金彩色导电氧化工艺介绍

铝及铝合金彩色导电氧化工艺介绍 铝及铝合金经导电氧化工艺处理之后,所获的氧化膜仍有优良的导电性能,这是其特有的性能,而且膜层的防护及装饰性能也很好,纯铝表面的膜层色彩比锌层彩虹色钝化膜更雅致,具有较浅且均匀的细纹色彩,是很有应用前景和推广价值的工艺。 铝及铝合金导电氧化工艺操作简便,无需专用设备,近年来有关导电氧化膜层易于吸附有机涂料,结合力良好的认识得到进一步的提高,因而用作涂装(电泳、喷漆)基底的应用范围也得到逐步扩大。 预处理工艺中需要注意的具体细节 铝质材料在空气中是极不稳定的,容易生成用肉眼也难以识别的氧化膜。由于铝件加工工艺方法的不同,如铸造成型,或是由延压板材直接剪切而成,或是机械精细加工成型,或是经不同工艺成型后又经热处理或焊接等,工件表面都会呈现不同状态,不同程度的污物或痕迹,为此在前处理工序中必须根据工件表面的实际情况选择前处理的工艺方法。 (1)精细加工件在前处理工序中需要注意的问题:精细加工件虽然表面的自然氧化膜才初生成,较易清除,但油腻重,特别是孔眼内及其周围(因机加工过程中润滑需要而添加的)这类工件必须先经有机溶剂清洗,若直接用碱洗不但油腻重难以除净,且精细加工面承受不了长时间的强碱腐蚀,结果还会影响到工件表面的粗糙程度和公差的配合,最终有可能成为废品。 (2)铸造成型件在前处理工序中需要注意的问题。铸造成型件并非所有表面都经过机械加工,未经机加工的表面留有浇铸过程中形成的过厚氧化层,有的还夹有砂层,此时应先用机加工或喷砂方法先除去这一部位的原始氧化膜,或是经碱洗后再加工,只有这样才能既除净未加工部位的原始氧化层,又可避免机加工部位公差尺寸的改变。 (3)经过热处理或焊接工艺的工件在前处理工序中需要注意的问题:按工艺要求,工件转入热处理或焊接工序之前需经有机溶剂清洗,除净表面油污,但目前一般做不到这一点,故工件表面形成一层油污烧结的焦化物,这层焦化物在有机溶剂中是难以除净的,若浸泡在碱液中会引起局部腐蚀,产生麻点或造成凹凸不平,严重影响产品质量。笔者用浓硝酸浸泡的方法来泡软这层焦化物,待焦化物松软后再在碱液中稍加清洗即能彻底除净。 预处理的一些具体方法如下。 ①有机溶剂除油。油污不太严重的可在溶剂中短时间浸泡;油污严重的应用棉纱蘸溶剂揩擦,或用鬃刷刷洗。操作中要注意安全,用后剩余溶剂要妥善保管好。 ②晾干。无论采用何种有机溶剂的清洗方式,晾干工序决不可省略,否则将会失去清洗意义。 ③绑扎。绑扎用的材料宜选用铝丝,禁用铜丝和镀锌铁丝,可用退去锌层的铁丝

铝材如何氧化处理

铝材阳极氧化工艺技术特点、方法及发展现状分析 将金属或合金的制件作为阳极,采用电解的方法使其表面形成氧化物薄膜。金属氧化物薄膜改变了表面状态和性能,如表面着色,提高耐腐蚀性、增强耐磨性及硬度,保护金属表面等。例如铝阳极氧化,将铝及其合金置于相应电解液(如硫酸、铬酸、草酸等)中作为阳极,在特定条件和外加电流作用下,进行电解。阳极的铝或其合金氧化,表面上形成氧化铝薄层,其厚度为5~20微米,硬质阳极氧化膜可达60~200微米。阳极氧化后的铝或其合金,提高了其硬度和耐磨性,可达250~500千克/平方毫米,良好的耐热性,硬质阳极氧化膜熔点高达2 在现实工艺中,针对铝合金的阳极氧化,比较多,可以应用在日常生活中,以为这种工艺的特性,使铝件表面产生坚硬的保护层,可用于生产厨具等日用品。但铸造铝的阳极氧化效果不好,表面不光良,还只能是黑色。铝合金型材就要好一点。 近十年来,我国的铝氧化着色工艺技术发展较快,很多工厂已采用了新的工艺技术,并且在实际生产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已经成熟和正在发展的铝及其合金阳极氧化工艺方法很多,可以根据实际生产需要,从中选取合适的工艺。 在选取氧化工艺之前,应对铝或铝合金材质情况有所了解,因为,材料质量的优劣、所含成份的不同,是会直接影响到铝制品阳极氧化后的质量的。关于这一点,洪九德、范济同志已有专门论述(参看《电镀与涂饰》1982年第2期P.27)。比如,铝材表面如有气泡、划痕、起皮、粗糙等缺陷,经阳极氧化后,所有疵病依然会显露出来。而合金成份,对阳极氧化后的表面外观,也产生直接的影响。比如,含1~2%锰的铝合金,氧化后呈棕蓝色,随铝材中含锰量的增加,氧化后的表面色泽从棕蓝色到深棕色转化。含硅0.6~1.5%的铝合金,氧化后呈灰色,含硅3~6%时,呈白灰色。含锌的呈乳浊色,含铬的呈金黄至灰色的不均匀色调,含镍的呈淡黄色。一般而言,只有含镁和含钛量大于5%的铝含金,经氧化后可以得到无色透明且光亮、光洁的外观。

分析微弧氧化表面处理对铝合金拉伸性能的影响

分析微弧氧化表面处理对铝合金拉伸性能的影响 摘要:弧氧化技术又称微等离子体氧化、火花放电阳极氧化。它是将铝,镁, 钛等有色金属及其合金,在适当的电参数条件下使其与电解液中的溶质发生反应,最终在金属表面生成了具有一定厚度的陶瓷膜。利用该技术在铝及其合金上生长 一层Al2O3陶瓷膜,该陶瓷膜具有良好的耐磨、耐蚀性,而且可通过改变电参数 和电解液等得到不同性能、不同颜色的陶瓷膜。 关键词:微弧氧化;表面处理;铝合金拉伸;性能 铝合金本身存在一定的缺点,比如其硬度低、耐磨性差,所以要进行一定的 处理。微弧氧化技术的诞生,使得它克服了传统阳极氧化的不足,该技术可以控 制工艺过程,能够生成具有优异的耐磨和耐蚀性能的陶瓷薄膜,与其他技术相比 较有较高的硬度和绝缘电阻,并且大大提高了膜层的综合性能;此技术具有很多 的优点,比如工艺简单,操作简易,效率高、环保;开创了一个新的技术。但此 技术的应用会对铝合金表面的拉伸性能产生一定的影响,笔者在本文进行了探讨。 1.微弧氧化技术 1.1微弧氧化的基本原理 微弧氧化工艺的基础,是在阳极氧化工艺上慢慢摸索出来的。阳极需要进行 氧化,其在法拉第区进行,升高金属阳极的电位,这样会升高金属阳极的电流, 连续的升压,当升到一定的强度时,会进入电火花放电区,此时,会属阳极会出 现一些特殊的现象,比如铝合金表面会出现电晕、辉光及电火花放电现象,发生 微区放电现象。笔者本文通过对铝阳极为例,铝的阳极氧化膜的成份是A12O3、 Y-AI2O3和AIOOH。由于铝的氧化物在高温会出现一定的转化,如下:所以一般在进行微区高温高压等离子体放电的阶段,铝阳极氧化膜的转变过 程会出现晶化转变,比如Y—A1203和a—A1203,形成微弧陶瓷氧化膜,具有高 硬度及良好耐腐蚀性,一般情况下陶瓷氧化膜的显微硬度可以达到2000HV以上。继续升高电压,这时会进入弧光放电区,此时会出现阳极表面电流密度增大,并 伴有强烈的弧光放电现象。由于弧光放电时会产生强大的冲击力,所以微弧氧化 应避免弧光放电区。 1.2微弧氧化的特点 微弧氧化技术是近几十年发展起来的铝合金表面处理的新技术,目前微弧氧 化技术不是很成熟,还处于研究阶段,对其描述的资料较少。但铝合金微弧氧化 技术有其独特的优点: 1.2.1耐磨性能高 一般情况下,Al、Mg、Ti 合金,在进行微弧氧化后会产生Al2O3、MgO、 TiO2。陶瓷相的产物是具有很强的硬度,所以经微弧氧化的铝合金具有很高的硬度,最硬的硬度可达2500 HV,因此铝合金表面具有优越的耐磨强度,其耐磨性 大大高于传统工艺的膜层.其优良的耐磨性还与一些特殊的因素有关,比如润滑油 的自润滑特性有关。 1.2.2耐腐蚀性能高 一般在经微弧氧化后的陶瓷层会存在大量的喷射口,但是这些喷射口一般为 盲孔;与此同时陶瓷层具可分为三层结构,疏松层、致密层以及过渡层,这样的 分层结构能够为金属内部起到良好的保护作用,所以能够提高耐腐蚀性能。 1.2.3工序简单、生产效率高 微弧氧化技术一般处理工序简单,且生产速度快,一般情况下,要完成一个

铝合金表面处理

阳极氧化 产品名称:阳极氧化后 产品编号: 备注: 阳极氧化是铝及其合金通过电化学方法在其表面形成转化膜的过程。常规铝氧化膜可以满足顾客对铝表面从外观到性能的绝大多数渴求。 常规铝阳极氧化膜的优势: a、抗(大气)侵蚀能力可与不锈钢相比 b、表面硬度高150~300HV 减少了擦划可能 c、电绝缘性电击穿电位达1000V可与瓷器相比 d、装饰性优良着色膜颜色达数十种,这些被改性的染料,其 耐久性已达到满意。 e、氧化膜的更多优势多孔氧化膜可以进行化学着色、电解着色以及 自然发色工艺获得数十种不同的着色表面,并可以套字、套图案和作画,还可 以吸附、香料、光粉等等,制成各种功能性氧化膜。 阳极氧化膜主要应用领域 国防工业、汽车工业、航空航天工程、制药工业、电子及机电一体化产业、医疗器械、运动器材、装饰与装潢产业、工业标牌、仪表面板等。 阳极氧化膜着色方法分类 1、化学着色法 包括有机染料着色和无机着色两类

有机着色:颜色鲜艳、工艺简单、成本低,可着出几十种至上百种颜色。 缺点:不耐日光,耐老化性能差。 无机着色:着色膜较暗,稳定性好。 缺点:颜色范围窄,除金黄色外其它很少采用。 2、电解着色 颜色牢固性好,适宜户外使用,耐久性可达20年以上。 缺点:色掉单一、多为金黄——青铜——古铜色,成本高。 3、自然发色 色泽牢固,耐候性好,耐久性可达20年以上。 缺点:对合金选择性高,着色一致性差。 ------------------------------------------------------------------------------------------------------------------------------------------------------------------------------------------------------------------ 产品名称: 阳极氧化前 产品编号: 编号一 备 注: 铝阳化氧化(综合)生产能力: 槽液的容量

铝合金氧化

铝合金氧化

铝阳极氧化染黑色工作经验介绍 夹具的设计与制作 1.1夹具的特点 阳极氧化用的夹具与电镀用的挂具是截然不同的,若采用电镀用类似挂勾的挂具作阳极化夹具是不适宜的,因为阳极氧化时夹具与工件表面都会很快生成氧化膜,在此过程中夹具与工件稍有松动即会变更触点位置,阻碍电流流通,为此,必须采用具有弹性的夹具夹紧工件。只有这样才能使阳极氧化过程正常进行。 1.2夹具的结构形式 夹具结构以个体式为宜,若采用组装式的,则经几次使用后铆接或焊接处会因腐蚀而松动,阻碍阳极氧化过程中电流的正常流通。同时,夹具要有一定的横截面积。一定截面的夹具也就有足够的弹力和夹紧力,使工件与夹具保持良好的接触,保证所夹工件阳极氧化时所需电流正常流通。避免因接触不良产生热量而烧毁工件。 1.3夹具材料的选择 制作夹具以选择硬质铝材为好,硬质铝材弹性好,紧固耐用。 2工件的装夹 2.1给夹具清洗去膜 在阳极氧化过程中夹具也会产生氧化膜。为此,使用过的夹具再次使用之前一定要退除氧化膜。退膜可在铝的除油溶液中进行。也可将夹具与工件接触部位的氧化膜用锉刀锉去,此法对某些夹具来说还可延长夹具的使用寿命。 2.2装夹位置的选择 装夹工件的位置要选择得当,一般应装夹在工件的副面(即非装饰的部位)。否则工件与夹具的接触部位因被夹具遮盖而无法生成氧化膜,当然也就无法染上颜色,此处即会显现出明显的白色斑点,影响外观质量。此外,工件装夹后悬挂在溶液中的凹入部位会否产生窝气等问题也要予以考虑。 2.3防止工件装夹变形 夹具非同挂具,夹具有一定的弹性。装夹变形的工件时尤需注意,应避免用力过猛导致工件变形。 2.4防止装夹过松 当工件装夹过松时,夹具与工件之间的电流会时通时断,在这种情况下很可能把工件烧毁。 2.5逐一装夹需染色的阳极化件 有些单位对某些小件采用纱窗布包扎或用其它方法包扎后作阳极氧化处理。这种方法虽在一定场合下可节省工时和提高效率,但只可用于某些质量要求不高的本色阳极氧化,即使少量工件在相互遮盖处无法生成氧化膜,也不易被识别出来。但对于需要染黑色的工件,采用此种装夹方法显然是不可取的。必须逐一装夹,保证阳极氧化质量。 3阳极氧化工艺条件的控制 3.1溶液的温度与电压的关系 在额定的范围内溶液的温度越低,所需的电压应越高,因为溶液温度较低时氧化膜生成速度较缓慢,膜层较为致密,为获得一定厚度的氧化膜,阳极氧化过程需升高电压。当溶液的温度较高时,氧化膜的溶解速度加块,且生成的氧化膜是疏松的,此时降低电压能适当改善氧化膜的质量。 3.2阳极氧化溶液的温度与时间的关系 溶液的温度越低,所需的阳极氧化时间应越长。因为溶液温度较低时氧化膜的生成速度缓慢。溶液的温度升高时则氧化膜的生成速度加快。此时要缩短阳极氧化时间,否则由于氧化膜的外层电阻加大而导致膜层溶解,出现工件尺寸的改变、表面粗糙掉膜的现象。 以上措施只是在既无降温设备,又无加温装置的条件下采取的应急措施。 4染黑色溶液的配方与配制过程 4.1配方及工艺条件

铝与铝合金的氧化处理

铝与铝合金的氧化处理 铝及铝合金在大气中虽能自然形成一层氧化膜,但膜薄(40- 50A)而疏松多孔,为非晶态的、不均匀也不连续的膜层,不能作为可靠的防护一装饰性膜层.随着铝制品加工工业的不断发展,在工业上越来越广泛地采用阳极氧化或化学氧化的方法,在铝及铝合金制件表面生成一层氧化膜,以达到防护一装饰的目的. 经过化学或电化学抛光后的铝及铝合金制件,进行阳极氧化处理后,可得到光洁、光亮、透明度较高的氧化膜层,再经染色,可得到各种色彩鲜艳夺目的表面.如在某种特定的技术条件下加以氧化处理,在其表面还可形成仿釉膜层,从而使铝制品表面获得特殊的装饰效果.据不完全统计,我国目前铝和铝合金的装饰性氧化技术已发展到几十种之多,使我国铝制品加工工业的发展日新月异. 所以:铝合金氧化的作用是防护和装饰性. 一、\x09化学氧化: 经化学氧化处理获得的氧化膜,厚度一般为0.4um,质软、耐磨和抗蚀性能均低于阳极氧化膜.所以,除有特殊用途外,很少单独使用.但它有较好的吸附能力,在其表面再涂漆,可有效地提高铝制品的耐蚀性和装饰性. 铝及铝合金的化学氧化处理,按其溶液的性质,可分为碱性和酸性溶液氧化处理两类,按其膜层的性质则可分为氧化物膜层、磷酸盐膜层、铬酸盐膜以及铬酸~磷酸盐膜等. 二、阳极氧化: 经阳极氧化处理获得的氧化膜,厚度一般在5-20v m,硬质阳极氧化膜厚度可达60- 2500m.其膜层还具有似下特性: (1)硬度较高.纯铝氧化膜的硬度比铝合金氧化膜的硬度高.通常,它的硬度大小与铝的合金成份、阳极氧化时电解液的技术条件有关.阳极氧化膜不仅硬度较高,而且有较好的耐磨性.尤其是表面层多孔的氧化膜具有吸附润滑剂的能力,还可进一步改善表面的耐磨性能. (2)有较高的耐蚀性.这是由于阳极氧化膜有较高的化学稳定性.经测试,纯铝的阳极氧化膜比铝合金的阳极氧化膜耐蚀性好.这是由于合金成分夹杂或形成金属化合物不能被氧化或被溶解,而使氧化膜不连续或产生空隙,从而使氧化膜的耐蚀性大为降低.所以,一般经阳极氧化后所得的膜必须进行封闭处理,才能提高其耐蚀性能. (3)有较强的吸附能力.铝及铝合金的阳极氧化膜为多孔结构,具有很强的吸附能力,所以给孔内填充各种颜料、润滑剂、树脂等可进一步提高铝制品的防护、绝缘、耐磨和装饰性能. (4)有很好的绝缘性能.铝及铝合金的阳极氧化膜,已不具备金属的导电性质,而成为良好的绝缘材料. (5)绝热抗热性能强.这是因为阳极氧化膜的导热系数大大低于纯铝?阳极氧化膜可耐温1500℃左右,而纯铝只能耐660℃.好综上所述,铝和铝合金经化学氧化处理,特别是阳极氧化处理后,在其表面形成的氧化膜具有良好的防护一装饰等特性.因此,被广泛应用于航空、电气、电子、机械制造和轻工工业等方面.

铝合金微弧氧化(MAO)

铝合金微弧氧化(MAO) 1.微弧氧化概述 微弧氧化也称微等离子体表面陶瓷化技术,是指在普通阳极氧化的基础上,利用弧光放电增强并激活在阳极上发生的反应,从而在以铝、钛、镁金属及其合金为材料的工件表面形成优质的强化陶瓷膜的方法,是通过用专用的微弧氧化电源在工件上施加电压,使工件表面的金属与电解质溶液相互作用,在工件表面形成微弧放电,在高温、电场等因素的作用下,金属表面形成陶瓷膜,达到工件表面强化的目的。 2.微弧氧化现象及其特点 在阳极氧化过程中,当铝合金上施加的电压超过一定范围时,铝合金表面的氧化膜就会被击穿。随着电压的继续不断升高,氧化膜的表面会出现辉光放电、微弧和火花放电等现象。表面辉光放电的温度比较低,对氧化膜的结构影响不大;火花放电温度,甚至可能使铝合金表面熔化,同时发射出大量的电子及离子,使火花放电区出现凹坑及麻点,这对材料表面是一种破坏作用;只有微弧去的温度适中,即可使氧化膜的结构发生变化,有不造成铝合金材料表面的破坏,微弧氧化就是利用这个温度区对材料表面进行改造处理的。 铝合金说施加的电压变化所产生的辉光、微弧和火花放电区域 在微弧氧化的过程下,原来生成的氧化膜不会脱落,只有表面一部分氧化膜可能会被粉化而沉淀在溶液中。铝合金表面可以继续氧化,随着外加电压的升高,或时间的延长,微弧氧化膜厚度不会继续增加,直至达到外加电压对应的最终厚度。在工艺过程中,随着微弧氧化膜厚度的增加,微弧的亮度会逐渐暗淡下去,直至最后消失。但是微弧消失后,只要微弧消失后,只要外加电压继续存在,氧化膜还好继续生长,从实际中发现,微弧氧化膜的最大厚度可以达到200~300μm。

微弧氧化与普通阳极氧化一样,也存在着表面氧化和氧离子渗透到基体内与铝离子氧化结合,俗称渗透氧化的过程。。实际发现有大约70%的氧化层存在于铝合金的基体中,因此样品表面的几何尺寸变动不大。由于渗透氧化,氧化层与基体之间存在着相当厚的过渡层,使氧化膜和基体呈闹牢固的冶金结合,不易脱落,这也是微弧氧化优于电镀和喷涂的地方。图9-5是微弧氧化的剖面结构图,由图9-5可以看出,微弧氧化膜有三层组成,靠近铝基体中氧化膜于基体结合的过渡层交界面为凹凸不平,互相咬合,说明氧化膜于基体结合牢固,不易脱落,氧化膜的表面是一层疏松的白色陶瓷粉末,很容易用砂纸磨去,氧化时间越长,这层疏松层会变厚,当除去这层疏松层以后,剩下的是硬度很高、质地致密的陶瓷氧化膜。图9-6表示铝合金的微弧氧化膜截面的显微硬度和孔隙率的剖面,其纵坐标(左)表示显微硬度(HV),纵坐标(右)表示孔隙率。图9-6中明确地表明显微硬度和孔隙率与氧化膜的深度密切关系。

铝合金阳极氧化及着色

1 前言 铝及其合金材料由于其高的强度/重量比,易成型加工以及优异的物理、化学性能,成为目前工业中使用量仅次于钢铁的第二大类金属材料。然而,铝合金材料硬度低、耐磨性差,常发生磨蚀破损,因此,铝合金在使用前往往需经过相应的表面处理以满足其对环境的适应性和安全性,减少磨蚀,延长其使用寿命。在工业上越来越广泛地采用阳极氧化的方法在铝表面形成厚而致密的氧化膜层,以显著改变铝合金的耐蚀性,提高硬度、耐磨性和装饰性能。 阳极氧化是国现代最基本和最通用的铝合金表面处理的方法。阳极氧化可分为普通阳极氧化和硬质阳极氧化。铝及铝合金电解着色所获得的色膜具有良好的耐磨、耐晒、耐热和耐蚀性,广泛应用于现代建筑铝型材的装饰防蚀。然而,铝阳极氧化膜具有很高孔隙率和吸附能力,容易受污染和腐蚀介质侵蚀,心须进行封孔处理,以提高耐蚀性、抗污染能力和固定色素体。 2 铝及铝合金的阳极氧化 2.1 普通阳极氧化 铝及其合金经普通阳极氧化可在其表面形成一层Al2O3膜,使用不同的阳极氧化液,得到的Al2O3膜结构不同。阳极氧化时,铝表面的氧化膜的成长包含两个过程:膜的电化学生成和化学溶解过程。只有膜的成长速度大于溶解速度时,氧化膜才能成长、加厚。普通阳极氧化主要有硫酸阳极氧化、铬酸阳极氧化、草酸阳极氧化和磷酸阳极氧化等,以下介绍一些普通阳极氧化新工艺[骐骥导航https://www.doczj.com/doc/2410472427.html,:机械网址导航]。 2.1.1 宽温快速阳极氧化[1] 硫酸阳极氧化电解液的温度要求在23℃以下,当溶液的温度高于25℃时,氧化膜变得疏松、厚度薄、硬度低、耐磨性差,因此在原硫酸溶液中加入氧化添加剂对原工艺进行改进,改进后的溶液配方为: 硫酸(ρ=1.84g/cm3)150-200g/ L(最佳值160g/L) CK-LY添加剂20-35g /L (最佳值30g/L) 铝离子 0.5-20g /L (最佳值5g/L) CK-LY氧化添加剂包括特定的有机酸和导电盐,前者能提高电解液的工作温度,抑制阳极氧化膜的化学溶解,在较高的温度下对抑制氧化膜疏松有良好的作用;后者能增强电解液的导电性,提高电流密度,加快成膜速度。该添加剂溶于硫酸电解液,对电解液中的金属离子有络合作用,使溶液中铝离子的容忍量提高,氧化液的寿命延长,操作温度可达30℃以上,而普通硫酸氧化工艺21℃以上就必须开冷水机;同时减少了氧化时间,并可获得高质量的氧化膜。 2.1.2 硼酸-硫酸阳极氧化[2] 硼酸-硫酸阳极氧化是取代铬酸阳极氧化的一种薄层阳极氧化新工艺。硼酸-硫酸阳极氧化溶液的组成为:45g/L H2SO4+8g/L H3BO3。 阳极氧化膜退膜溶液:按ASTMB137(美国实验材料标准)规定溶液,即:20g/L CrO3+3 5mL/L H3PO4。

铝及铝合金的微弧氧化技术

铝及铝合金的微弧氧化技术-标准化文件发布号:(9456-EUATWK-MWUB-WUNN-INNUL-DDQTY-KII

铝及铝合金的微弧氧化技术 1.技术内容及技术关键 (1)微弧氧化技术的内容和工艺流程 铝及铝合金材料的微弧氧化技术内容主要包括铝基材料的前处理;微弧氧化;后处理三部分。其工艺流程如下:铝基工件→化学除油→清洗→微弧氧化→清洗→后处理→成品检验。 (2)微弧氧化电解液组成及工艺条件 例1.电解液组成:K2SiO3 5~10g/L,Na2O2 4~6g/L,NaF 0.5~ 1g/L,CH3COONa 2~3g/L,Na3VO3 1~3g/L;溶液pH为11~13;温度为20~50℃;阴极材料为不锈钢板;电解方式为先将电压迅速上升至300V,并保持5~10s,然后将阳极氧化电压上升至450V,电解5~10min。例2两步电解法,第一步:将铝基工件在200g/L的K2O·nSiO2(钾水玻璃)水溶液中以1A/dm2的阳极电流氧化 5min;第二步:将经第一步微弧氧化后的铝基工件水洗后在70g/L 的Na3P2O7水溶液中以1A/dm2的阳极电流氧化15min。阴极材料为:不锈钢板;溶液温度为20~50℃。 (3)影响因素 ①合金材料及表面状态的影响:微弧氧化技术对铝基工件的合金成分要求不高,对一些普通阳极氧化难以处理的铝合金材料,如含铜、高硅铸铝合金的均可进行微弧氧化处理。对工件表面状态也要求不高,一般不需进行表面抛光处理。对于粗糙度较高的工件,经

微弧氧化处理后表面得到修复变得更均匀平整;而对于粗糙度较低的工件,经微弧氧化后,表面粗糙度有所提高。 ②电解质溶液及其组分的影响:微弧氧化电解液是获到合格膜层的技术关键。不同的电解液成分及氧化工艺参数,所得膜层的性质也不同。微弧氧化电解液多采用含有一定金属或非金属氧化物碱性盐溶液(如硅酸盐、磷酸盐、硼酸盐等),其在溶液中的存在形式最好是胶体状态。溶液的pH范围一般在9~13之间。根据膜层性质的需要,可添加一些有机或无机盐类作为辅助添加剂。在相同的微弧电解电压下,电解质浓度越大,成膜速度就越快,溶液温度上升越慢,反之,成膜速度较慢,溶液温度上升较快。 ③氧化电压及电流密度的影响:微弧氧化电压和电流密度的控制对获取合格膜层同样至关重要。不同的铝基材料和不同的氧化电解液,具有不同的微弧放电击穿电压(击穿电压:工件表面刚刚产生微弧放电的电解电压),微弧氧化电压一般控制在大于击穿电压几十至上百伏的条件进行。氧化电压不同,所形成的陶瓷膜性能、表面状态和膜厚不同,根据对膜层性能的要求和不同的工艺条件,微弧氧化电压可在200~600V范围内变化。微弧氧化可采用控制电压法或控制电流法进行,控制电压进行微弧氧化时,电压值一般分段控制,即先在一定的阳极电压下使铝基表面形成一定厚度的绝缘氧化膜层;然后增加电压至一定值进行微弧氧化。当微弧氧化电压刚刚达到控制值时,通过的氧化电流一般都较大,可达10A/dm2左右,随着氧化时间的延长,陶瓷氧化膜不断形成与完善,氧化电流

铝合金表面处理讨论

铝合金表面处理 我公司有一个产品是铝合金的压铸件,客户要求用阳极氧化的方法将其表面处理成红色,不知道是否可行。如果不行,有什么好方法可以处理成红色。 可以的,对合金材料、压铸工艺有特定的要求,否则氧化质量不好。就是铝材机械加工件氧化,对材料也有要求,不是什么铝都可以氧化的 铝是最好染色的金属,没问题。一般用电化学法染色。 能说得具体一些吗!具我所知,只有纯铝或含铝量达99%的铝材才能较好的用阳极氧化着色。 可以是可以,不过,对原材料要求比较高,一般压铸件氧化废品率很高的。 没听说过阳极氧化一定要用纯铝,因为强度的问题,纯铝是基本不用的。你看看身边那些铝合金家具、工艺品、饰物,着色效果不都非常好吗?不知您用那种材料压铸?常用的合金铝6061、7075,铸铝A356着色效果都不错的。 铝合金应该没问题,铸铝就不知道了,那里面好象有好多铜,展览会上见过卖铝合金的,据说他的材料很容易上色,而且色彩鲜艳. 铸铝件(含硅)表面做阳极氧化很难的,一般时间稍长回出现黑色,只有纯铝件是可以的。 铝表面进行阳极氧化处理后,表面会生成一层无色的氧化膜,此氧化膜很容易用染色剂对其进行着色成多种颜色。如果铝合金内含有铜、硅等难氧化的元素,进行阳极氧化时,表面的氧化膜会变成黑色的,无法对其进行着色。 铝合金的压铸件不能做阳极氧化,可用喷油或喷塑。 如果用喷油或喷塑或其他的方法,哪一种方法的外观最好,表面的强度最高。 压铸件和阳极氧化之间没有必然的联系。 铸铝的种类很多,不一定要选硅铝合金(铸铝分Al-Si系、AL-Cu系、AL-Mg系、AL-Zn系等,还有参杂稀土元素的)。即使选用硅铝合金,阳极氧化也并非不可行。一般来说,合金铝中多多少少都含硅元素,比如6061含硅0.4~0.8%,7075含硅0.4%,这样的含硅量对合金阳极化影响是很小的(顺便说一句,铜含量对铝合金阳极氧化影响不大,但在硬质氧化、瓷质氧化时,铜、锰影响很大)。但当合金中硅含量很大(>7%)时,对合金的阳极氧化就会有影响。主要体现在氧化耗时较长,膜层显得灰暗等,这些问题通过工艺可以解决(比如不用直流、而用脉冲电流氧化),这就需要表面处理厂家有一定的技术能力。所以,铸铝≠硅铝合金≠不能阳极氧化。 另外再说说着色的问题。铝合金的阳极氧化和着色是两个不同的工序,这与钢铁的发蓝不同。钢铁发蓝是氧化膜本身呈蓝色,而着色是在阳极氧化后立即进行,氧化膜本身是无色透明的。铝合金用硫酸阳极化得到的氧化膜最适宜染色,现在比较多的使用有机染料着色,着色后再对氧化膜进行封闭处理。另外也有用重金属盐电解着色的,但要按楼主的要求染成红色比较困难,就不再废话了。 如果阳极氧化的方法不可行,那不知道其他的方法(如喷油、喷塑、烤漆)哪一种方法较好 喷塑是一种比较新的工艺,效果相对来说还可以 喷塑给人感觉上了一层厚厚的东西!不知道对于外观的影响客户是否能接受? 喷漆可以的,我以前就做过。 喷塑表面硬度较高,一般普怕划,还可做各种纹理, 进行表面拉丝以后能不能着色啊? 当然可作了,由于在nc冲下料时已划伤,我们一般是拉丝后成型,铬酸盐氧化(可做不同颜色)或阳极化(可做不同颜色) 请教一下各位,磷化和酸洗钝化有什么联系呢?/ 磷化和氧化应该都属于钝化的范畴吧!也不知道对不对! 烤漆:磷化应是磷酸皮膜,增加漆的附着力,酸洗是除油除锈中的一道工序(记不太清),两个都是烤漆前处理工序,磷化应最后一道 钢铁零件在含有磷酸溶液中进行化学处理,使钢铁表面生成一层难溶于水的保护膜的过程,叫做磷化处理! 它主要有以下特点: 1、磷化膜表面呈灰色或暗灰色。 2、磷化膜经填充、上油或涂漆处理,在大气条件下具有较好的抗腐蚀能力。 3、膜层的吸附能力强,常作为涂料的底层。 4、磷化膜具有较高的电绝缘性。 5、经磷化处理后,原金属的机械性能、强度、磁性等基本不变。 6、磷化膜有很好的润滑性能。 7、渗氮零件表面可以用磷化膜保护。

铝合金阳极氧化前处理工艺

铝合金阳极氧化前处理工艺是决定产品外观质量的重要环节,型材机械纹的去除、起砂、亚光、增光等多种质量要求均由前处理工艺决定。传统的前处理工艺分为三种:(1)、碱蚀工艺:由除油→水洗→碱蚀→水洗→出光→水洗→氧化组成,即型材经除油后,在碱蚀槽中经碱蚀处理去除机械纹和自然氧化膜、起砂,然后经出光槽除去表面黑灰,即可进行阳极氧化。该工艺的核心工序是碱蚀,型材的表面平整度、起砂的好坏等均由该工序决定。为了达到整平机械纹的目的,一般需碱蚀12-15分钟,铝耗达40-50Kg/T,碱耗达50Kg/T。如此高的铝耗,既浪费资源,又带来严重的环保问题,增加废水处理成本。该工艺已采用了100多年,全球大部分铝材厂沿用至今,直到近两年,才由酸蚀逐渐取代。 (2)、酸蚀工艺:由除油→水洗→酸蚀→水洗→碱蚀→水洗→出光→水洗→氧化组成。型材经除油后先酸蚀,后碱蚀,出光,完成前处理。该工艺的核心工序是酸蚀,去机械纹、起砂等均由酸蚀决定。不同于碱蚀,酸蚀的最大优点是去机械纹能力强、起砂快、铝耗低,一般3-5分钟即可完成,铝耗几乎是碱蚀的1/8-1/6。从工作效率和节约资源的角度看,酸蚀无疑是碱蚀工艺的一大进步。然而,酸蚀的环保问题更加突出:酸槽的有毒气体HF的逸出及水洗槽Fˉ的污染。氟化物一般都有剧毒,处理更加困难。另外,酸蚀处理后,型材外观发黑发暗,尽管不得已延续了碱蚀和出光,可增亮一些,但仍然很暗,既增加了工序,又损失了光泽,这些问题至今还没有有效的解决方案。 (3)、抛光工艺:由除油→水洗→抛光→水洗组成,型材经除油后即放入抛光槽,经2-5分钟抛光后,可形成镜面,水洗后可直接氧化。该工艺的核心工序是抛光,去纹、镜面都在抛光槽完成。抛光具有铝耗低、型材光亮的优点,但抛光槽的NOx的逸出,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及操作工的身体伤害,同时,昂贵的化工原料成本等因素也制约了该工艺的推广。通观上述三种工艺,虽各有特点,但缺点也比较突出,如碱蚀铝耗高、碱渣多、工效低;酸蚀氟化物污染、型材发暗;抛光污染严重,成本过高等等。这些工艺要么污染了环境,要么浪费了铝资源,要么降低了铝材表面质量,亟待进行工艺改进。 二、整平光亮工艺所谓整平光亮工艺,是继抛光、碱蚀、酸蚀之后推出的一项 新的表面前处理工艺,是对碱蚀、酸蚀工艺的深刻改造和变革,它既具有酸蚀铝耗低、去机械纹能力强、起砂快的优点,又具有抛光的亮丽,但却根本杜绝了抛光NOx污染、酸蚀氟化物污染、碱蚀碱渣污染等弊端,是一项颇具前途、具有革命性的新工艺。 (一)、工艺流程整平光亮工艺比酸蚀、碱蚀要简单得多,甚至比抛光工艺都简单,主要由下述工序组成:整平光亮→水洗→氧化。本工艺的核心是整平光亮,整平机械纹、起砂、光亮等均由整平光亮槽完成,整平光亮后即可氧化,省去除油、碱蚀、中和等工序。 (二)、型材外观经过整平光亮技术处理过的型材具有三大特点:1、平整:在整平剂作用下,1-5分钟内,可完全去掉机械纹,表面特别平整。2、细砂:在起砂剂的作用下,型材表面起了一层均匀细砂,是喷砂和酸蚀技术很难达到的。3、光亮:在光亮剂的作用下,型材表面非常光亮,几乎可跟抛光材媲美。 (三)、适用范围1、建筑型材:银白料经整平光亮后,表面非常平整、光亮、砂粒细腻均匀;着色、染色与整平光亮技术的结合,使得型材表面象经过打蜡处理后一样鲜艳;电泳与整平光亮技术的结合能大幅度提高型材档次。2、工业用材:汽车轮毂、自行车圈、自行车架等用铝合金制成的各类工业用材都可用整平光亮技术处理,以取代机械抛光,提高生产效率及产品档次。3、家用电器:很多家用电器铝制外壳,都可借助本技术提高外观质量。灯饰及装饰用材也可借用本技术。 (四)、工艺规范1、开槽:整平光亮液(开槽液) 2、生产:温度:95-110℃时间:1-5min 3、添加:当槽液液面不能满足生产要求时,应及时补充添加液。补充添加液时一定要补充到初始液位。添加后,应充分搅拌槽液,然后开始生产。 4、管理:整平光亮槽管理非常

铝合金表面处理

铝合金表面氧化处理、着色,铝合金表面硬质氧化处理,铝合金表面不粘氧化处理,铝合金表面光亮、亚光氧化处理,铝合金表面导电、绝缘氧化处理,铸铝氧化,铝合金表面无铬化学钝化处理,化学砂面、电镀、刻蚀。 金属表面在各种热处理、机械加工、运输及保管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被氧化,产生一层厚薄不均的氧化层。同时,也容易受到各种油类污染和吸附一些其他的杂质。油污及某些吸附物,较薄的氧化层可先后用溶剂清洗、化学处理和机械处理,或直接用化学处理。 对于严重氧化的金属表面,氧化层较厚,就不能直接用溶剂清洗和化学处理,而最好先进行机械处理。通常经过处理后的金属表面具有高度活性,更容易再度受到灰尘、湿气等的污染。为此,处理后的金属表面应尽可能快地进行胶接。经不同处理后的金属保管期如下: (1)湿法喷砂处理的铝合金,72h ; (2)铬酸-硫酸处理的铝合金,6h ; (3)阳极化处理的铝合金,30天; (4)硫酸处理的不锈钢,20天; (5)喷砂处理的钢,4h ; (6)湿法喷砂处理的黄铜,8h 。 一、铝及铝合金表面处理方法 [方法1] 脱脂处理。用脱脂棉沾湿溶剂进行擦拭,除去油污后,再以清洁的棉布擦拭几次即可。常用溶剂为:三氯乙烯、醋酸乙酯、丙酮、丁酮和汽油等。 [方法2] 脱脂后于下述溶液中化学处理:浓硫酸 27.3重铬酸钾 7.5水65.2在60-65°C 浸渍10-30min 后取出用水冲洗,晾干或在80°C 以下烘干;或者在下述溶液中洗后再晾干:磷酸 10正丁醇 3水 20 此方法适用于酚醛-尼龙胶等,效果良好。 [方法3] 脱脂后于下述溶液中化学处理:氟化氢铵 3-3.5氧化铬 20-26磷酸钠 2-2.5 浓硫酸 50-60硼酸 0.4-0.6水 1000 在25-40°C 浸渍4.5-6min ,即进行水洗、干燥。本方法胶接强度较高,处理后4h 内胶接,适用于环氧胶和环氧-丁腈胶胶接。 [方法4] 脱脂后于下述溶液中化学处理:磷酸7.5氧化铬 7.5酒精 5.0 甲醛(36-38%) 80 在15-30°C 浸渍10-15min,然后在60-80°C 下水洗、干燥。 [方法5] 脱脂后于下述溶液中进行阳极化处理:浓硫酸 22g/l 在1-1.5A/dm2 的直流强度下浸渍10-15min ,再在饱和重铬酸钾溶液中,于95-100°C下浸渍5-20min,然后水洗,干燥。 [方法6] 脱脂后于下述溶液中化学处理:重铬酸钾 66硫酸(96%) 666水1000 在70°C 下浸渍10min ,然后水洗,干燥。 [方法7] 脱脂后于下述溶液中化学处理:硝酸(d=1.41 )3 氢氟酸(42%) 1 在20°C 下浸渍3s ,即用冷水冲冼,再在65°C 下用热水洗涤,蒸馏水冲洗,干燥。此法适宜于含铜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