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神经病学思考题.doc

神经病学思考题.doc

神经病学思考题.doc
神经病学思考题.doc

思考题:

1.颅神经及颅神经纤维的分类。

Ⅰ嗅神经、Ⅱ视神经、Ⅲ动眼神经、Ⅳ滑车神经、Ⅴ三叉神经、Ⅵ外展神经、Ⅶ面神经、Ⅷ听神经、Ⅸ舌咽神经、Ⅹ迷走神经、Ⅺ副神经、Ⅻ舌下神经。按照功能不同分为运动神经(Ⅲ,Ⅳ,Ⅵ,Ⅺ ,Ⅻ)、感觉神经(Ⅰ,Ⅱ ,Ⅷ)、混合神经(Ⅴ ,Ⅶ ,Ⅸ ,Ⅹ)。有些脑神经(Ⅲ ,Ⅶ ,Ⅸ ,Ⅹ)中还含有副交感神经纤维。

2.12对颅神经损伤症状有哪些?

Ⅰ、嗅神经损害的主要表现为嗅觉减退、缺失、嗅幻觉与嗅觉过敏等。Ⅱ、视神经损害视力障碍为最常见最主要的临床表现 ,初期常有眶后部疼痛与胀感、视物模糊 ,继之症状加重 ,表现视力明显降低或丧失。视野缺损可分为两种:①双颞侧偏盲②同向偏盲。Ⅲ、动眼神经、Ⅳ滑车神经、Ⅵ外展神经:动眼神经麻痹表现为上睑下垂 ,眼球外斜 ,向上外、上内、下内、同侧方向运动障碍 ,瞳孔散大 ,对光反应及调节反应消失 ,头向健侧歪斜。完全性瘫痪多为周围性 ,而不完全性多为核性。

2、滑车神经麻痹表现为眼球不能向下外方向运动 ,伴有复视 ,下楼时复视明显 ,致使下楼动作十分困难。头呈特殊位 ,呈下颏向下头面向健侧的姿势。

3、外展神经麻痹表现为眼内斜视 ,不能外展 ,并有复视。

Ⅴ、三叉神经痛:特别是面部三叉神经分布区的阵发性放射性疼痛 ,性质剧烈 ,呈针刺、刀割、烧灼、撕裂样 ,持续数秒至1~2分钟 ,突发突停 ,每次疼痛情况相同。疼痛发作时伴有同侧眼或双眼流泪及流涎。偶有面部表情出现不能控制的抽搐 ,称为“痛性抽搐”。起初每次疼痛发作时间较短 ,发作间隔时间较长 ,以后疼痛时间渐加长面间隔时间缩短 ,以致终日不止。

2、三叉神经麻痹:主要表现为咀嚼肌瘫痪 ,受累的肌肉可萎缩。咀嚼肌力弱 ,患者常述咬食无力 ,咀嚼困难 ,张口时下颌向患侧偏斜。有时伴有三叉神经分布区的感觉障碍及同侧角膜反射的减弱与消失。

Ⅶ、面神经损害:面神经麻痹:表现为病侧面部表情肌麻痹 ,额纹消失或表浅 ,不能皱额蹙眉 ,眼裂不能闭合或闭合不全,试闭眼时,瘫痪侧眼球向上方转动,露出白色巩膜 ,称贝耳现象。病侧鼻唇沟变浅 ,口角下垂 ,面颊部被牵向健侧 ,闭眼、露齿、鼓颊、吹口哨等动作失灵 ,或完全不能完成。因颊肌瘫痪而食物易滞留于病侧齿颊之间。泪点随下睑而外翻 ,使泪液不能正常吸收而致外溢。如侵及鼓束神经时 ,会出现舌前2/3味觉障碍。

2、面肌痉挛

Ⅷ、前庭蜗神经:蜗神经损害:听力障碍和耳鸣,前庭神经损害:眩晕、眼球震颤、平衡障碍。

Ⅸ舌咽神经、Ⅹ迷走神经损害:声音嘶哑、吞咽困难 ,饮水反呛 ,咽反射消失。舌咽神经受刺激时 ,可出现舌咽神经痛。

Ⅺ副神经:一侧副神经核或神经损害 ,患者向病变对侧转颈不能 ,患侧下垂并耸肩无力。双侧副神经核或神经损害:患者头前屈无力 ,直立困难 ,多呈后仰位 ,仰卧时不能抬头

Ⅻ舌下神经:.单纯周围性舌下神经损伤单侧性舌下神经麻痹时病侧舌肌瘫痪伸舌时舌尖偏向患侧病侧舌肌萎缩;两侧舌下神经麻痹则舌肌完全瘫痪舌位于口腔底不能外伸并有言语吞咽困难

3.瞳孔对光反射、调节反射、角膜反射、下颌反射及咽反射的传入、传出神经是什么?临床意义?

瞳孔对光反射:传入神经是视神经,传出神经是动眼神经。意义:该传到路径上的任何一处损害均可引起瞳孔光反射消失和瞳孔散大。调节反射:传入神经是视神经,传出神经是动眼神经。临床意义:调节反射缓慢见于艾迪瞳孔,表现一侧瞳孔散大,对光反射几乎消失,调节反射缓慢出现和缓慢消失。调节反射消失(1)伴随上眼睑下垂:可能存在动眼神经病变;(2)无下眼睑下垂:可见于应用散瞳药物后。角膜反射:传入神经为三叉神经眼支,传出神经为面神经。临床意义:直接与间接角膜反射皆消失→见于患者三叉神经病变(传入障碍)。直接反射消失,间接反射存在,见于患侧面神经瘫痪(传出障碍)。角膜反射完全消失:见于深昏迷病人。下颌反射:传入神经和传出神经均有三叉神经,且传出神经还有舌咽神经。。临床意义:下颌反射亢进说明支配舌咽神经的双侧皮质脑干束损伤,多见于假性球麻痹。咽反射:舌咽神经和迷走神经。咽反射消失提示舌咽神经和迷走神经损害。

4.视觉传导通路的不同部位受损时,可出现哪些视野障碍?临床意义

1.视神经损害:产生同侧视力下降或全盲。视神经炎可引起视力障碍及中央部视野缺损;高颅压所致视乳头水肿多引起周边部视野缺损及生理盲点扩大;视神经压迫性病变可引起不规则视野缺损;癔症可引起重度周边视野缺损。2视交叉损害:视交叉正中病变,可出现双眼颞厕偏盲,如垂体瘤等压迫;整个视交叉损害可引起全盲,如垂体瘤卒中。3视束损害:一侧视束损害出现双眼对侧视野同向性偏盲,如颞叶肿瘤向内侧压迫时。4视辐射损害:视辐射全部受损,出现两眼对侧视野的同向性偏盲,如基底节区脑血管病。部分视辐射受损出现现象限盲,如视辐射颞叶受损。出现两眼对侧视野的同向上象限盲,如颞叶后部肿瘤。出现两眼对侧视野的同向下象限盲,如顶叶肿瘤。5枕叶视中枢损害:枕叶视皮质中枢刺激性损害可使对侧视野出现闪光型幻视。一侧枕叶视中枢局限性病变可出现对侧象限盲。一侧枕叶视中枢完全损害可引起对侧偏盲,存在黄斑回避现象。

5.瞳孔的神经支配有哪些?周围性眼肌麻痹的临床表现和临床意义。

瞳孔的神经支配:颈上交感神经节发出的节后神经纤维和动眼神经副交感神经的支配。

周围性眼肌麻痹:1.动眼神经麻痹:完全损害时表现为上睑下垂,眼球向外下斜,不能向上、向内、向下转动,瞳孔散大,光反射及调节反射均消失,并有复视。常见于颅内动脉瘤、结核性脑膜炎、颅底肿瘤等。2滑车神经麻痹:表现为眼球向外下方活动受限,下视时出现复视。3外展神经麻痹:患侧眼球内斜视,外展运动受限或不能,可伴有复视。常见于鼻咽癌颅内转移、桥小脑角肿瘤、糖尿病等。

6.三叉神经周围性感觉障碍的范围、核性感觉障碍及三叉神经完全性损害的临床表现。

1.三叉神经周围性感觉障碍的范围:

2.核性感觉障碍:(1)分离型感觉障碍A ,三叉神经脊束核—同侧面部痛、温觉消失。B。主核—同侧面部的触觉障碍。C.—三叉神经中脑核---同侧面部的深感觉障碍。(2)感觉障碍分布特点“葱皮样”。A.上端病变—同侧面中心痛、温觉障碍。B.下端病变—面部之周边出现痛、温觉障碍。。一侧三叉神经运动核损害时,产生同侧咀嚼肌无力,并可伴萎缩;张口时下颌向患侧偏斜

3.三叉神经完全型损害

7.中枢性面、舌瘫和周围性面、舌瘫的区别;亨特氏征的临床表现。

中枢性面瘫:为上运动神经元损伤所致,病变在一侧中央前回下部或皮质脑干束。临床表现为病灶对侧下部面肌瘫痪,即鼻唇沟变浅、口角轻度下垂而上部面肌不受累。常见于脑血管病。周围性面瘫:为下运动神经元损伤所致,病变在面神经核或以下周围神经。临床表现为同侧上。下部面肌瘫痪。即患侧额纹变浅或消失,不能皱眉,眼裂增大,眼睑闭合无力。

亨特氏征的临床表现:是膝状神经节损害,为周围性面神经麻痹,同时有耳后部剧烈疼痛,鼓膜和外耳道疱疹,可伴有舌前2/3味觉障碍及泪腺、唾液腺分泌障碍。

8 ,.如何用任内试验、魏伯氏试验来鉴别传导性耳聋和神经性耳聋?

1.任内实验:将振动的音叉柄放在耳后乳突上(骨导),至患者听不到声音后再将音叉移至同侧外耳道(气导),正常情况下,气导能听到的声音长于骨导能听到的声音的时间。即气导>骨导,则是任内试验阳性,则是神经性耳聋,若骨导>气导,则是任内实验阴性,则是传导性耳聋。

2.魏伯氏试验:将振动的音叉放在患者前额或颅顶正中,正常时两耳感受到的声音相同。若感觉患侧较响时则是魏伯氏试验阳性,则是传导性耳聋;若感觉健侧较响时则是魏伯氏试验阴性,则是神经性耳聋

深感觉传道路:肌肉、肌腱、关节感受器→周围突/经脊神经→脊神经节(Ⅰ级神经元)→中枢突/经后根入脊髓组成后索→薄束核、楔束核(Ⅱ级神经元)→内侧丘系交叉→丘脑腹后外侧核(Ⅲ级神经元)→丘脑皮质束/经内囊后后肢→大脑皮质,中央后回

浅感觉:1:痛温觉传导通路:皮肤感受器→周围突/经脊神经→脊神经节(Ⅰ级神经元)→中枢突/经后根入脊髓上升1~2个节段→脊髓后角细胞(Ⅱ级神经元)→前连合交叉/脊髓丘脑侧束→丘脑腹后外侧核(Ⅲ级神经元)→丘脑皮质束/经内囊后肢→大脑皮质 ,中央后回

中枢突大部分纤维/经后根入脊髓后索上升→薄束核、楔束核(Ⅱ级神经元)→内侧丘系/交叉

2.触觉传导通路:皮肤感受器→周围突/经脊神经→脊神经节(Ⅰ级神经元)→

中枢突小部分纤维/经后根入脊髓→脊髓后角细胞(Ⅱ级神经元)→脊髓丘脑前束/不交叉

→丘脑腹后外侧核(Ⅲ级神经元)→丘脑皮质束/经内囊后后肢→大脑皮质,中央后回

11.头面部浅感觉传导路。

第一级神经元的胞体在三叉神经节内,其周围突组成三叉神经感觉支至头面部皮肤和粘膜的感受器,中枢突组成三叉神经的感觉根入脑,止于三叉神经脑桥核和三叉神经脊束核。第二级神经元为三叉神经脑桥核和三叉神经脊束核,它们的轴突越至对侧组成三叉丘系,上升终于丘脑外侧核(腹后内侧核)。第三级神经元发自丘脑外侧核,其轴突组成丘脑皮质束,经内囊后脚投射到中央后回的下部。传导头面部痛觉、温度觉及触觉。

根据病变的性质可分为刺激性症状和抑制性症状。(1)刺激性症状:是指由于感觉通路受到刺激或兴奋性增高而出现的感觉过敏(感觉过于强烈)、感觉倒错(感觉错误)、感觉过度(在感觉障碍的基础上,对外界刺激阈值增高且反应时间延长,因此对轻刺激的辨别能力减弱,当受到强烈刺激后,需经过一段时间潜伏期后出现定位不明确的疼痛或不适)、感觉异常(无外界刺激而发生的异常感觉)和各种疼痛(局部疼痛;放射性疼痛;扩散性疼痛;牵涉痛;灼性神经痛)。(2)抑制性症状:是指由于感觉通路受破坏而出现的感觉减退(指患者在清醒状态下,对强的刺激产生弱的感觉,是由于感觉神经纤维遭受不完全性损害所致)或缺失(是指患者在清醒状态下对刺激无任何感觉)。

14.上、下运动神经元性损害的特点。

1.上运动神经元损害的特点:肌张力增高,腱反射亢进,出现病理反射,无肌肉萎缩,但病程长者可出现废用性肌萎缩(1)脊髓前脚细胞,表现为节段性、弛缓性瘫痪而无感觉障碍,见于脊髓前脚灰质炎等。(2)前根,损伤节段呈弛缓性瘫痪,亦无感觉障碍,见于髓外肿瘤的压迫等。(3)神经丛,神经丛含有运动纤维和感觉纤维,病变时常累及一个肢体的多数周围神经,引起弛缓性瘫痪、感觉及自主神经功能障碍,可伴有疼痛。(4)周围神经,该神经支配区的肌肉出现弛缓性瘫痪,同时伴有感觉及自主神经功能障碍或伴有疼痛

2.下运动神经元损害的特点:肌张力减低,腱反射减弱或消失,肌肉萎缩,无病例反射(1)皮质型,因皮质运动区呈一条长带,故局限性病变时可出现一个肢体的中枢性瘫痪。(2)内囊型,内囊是感觉、运动、视觉传导束的集中地,损害时出现“三偏’综合症,即偏瘫,偏身感觉障碍和偏盲。(3)脑干型,出现交叉性瘫痪,即病变侧脑神经麻痹及对侧肢体中枢性瘫痪。(4)脊髓型,脊髓横贯性损害时,因双侧锥体束受损而出现双侧肢体的瘫痪,如截瘫或四肢瘫。

15.锥体系的构成。

锥体系是管理骨骼肌随意运动的系统,主要由上、下两级神经元组成。也可分为皮质脊髓束和皮质核束

16.锥体外系和小脑的功能。

锥体外系的功能:调节肌张力,协调肌肉运动,维持体态姿势,完成习惯性和节律性动作及精细运动。小脑的功能:维持躯体平衡。调节肌张力和协调随意运动。

17.锥体外系和小脑损害的临床表现。

锥体外系损害的临床表现:随意运动共济失调、震颤麻痹、舞蹈病、不能精细运动等。小脑损害的临床表现:共济失调、平衡障碍及构音障碍

18.折刀样、铅管样、齿轮样肌张力增高的表现及临床意义。

折刀样肌力增高的表现:上肢的屈肌和下肢的伸肌张力明显增高,被动活动开始阻力大,终了时突然变小;意义:提示锥体束病变。铅管样肌张力增高的表现:肢体的伸肌和屈肌被动活动时阻力均增大,整个被动活动过程中遇到的阻力是均匀一致的;意义:提示锥体外系病变。齿轮样肌张力增高的临床表现:肌张力增高同时存在肢体震颤,则在肢体被动活动过程中出现规律间隔的短时停顿,如同两个齿轮镶嵌转动;意义:提示锥体外系病变

19.昂伯氏征检查、跟膝胫试验、指鼻试验的检查方法及临床意义。

昂伯氏征检查方法:检查时嘱病人双足并拢站立,两手向前平伸,先睁眼后闭眼,观察其姿势平衡。意义:感觉性共济失调患者表现睁眼时能保持稳定的站立姿势,而闭目不能。则是昂伯氏征阳性。小脑性共济失调患者无论睁眼还是闭眼都不能保持站立稳定。一侧小脑病变或前庭病变时,向病侧倾倒;小脑蚓部病变时向后倾倒跟膝胫试验检查方法:患者仰卧,抬高一侧下肢,屈膝后将足跟置于对侧膝盖上,然后贴胫骨向下移动至踝部。意义:小脑性共济失调患者抬腿和触膝时动作幅度大,不准确,贴胫骨下移时摇晃不稳。感觉性共济失调患者难于准确触及膝盖,下移时不能保持与胫骨的接触。

指鼻试验检查方法:患者外展伸直一侧上肢,以食指尖触摸自己的鼻尖,先睁眼后闭眼重复相同的动作。意义:小脑半球病变时患侧指鼻不准,接近鼻尖时动作变慢,并可出现动作性震颤,睁眼、闭眼无明显差别。感觉性共济失调患者,睁眼时动作较准,闭眼时很难完成动作

20.共济失调的类型

1.深感觉障碍性共济失调;

2.小脑性共济失调;

3.前庭迷路性共济失调;

4.大脑型共济失调。而一般称呼的“共济失调” ,多特指小脑性共济失调。

21.环球步态、慌张步态、共济失调步态的临床表现及意义。

坏球步态(痉挛性偏瘫步态):瘫痪侧上肢屈曲、内旋,行走时下肢伸直,向外、向前呈画圈步态,足内翻,足尖下垂。意义:见于一侧锥体束病变。慌张步态:行走时躯干向前,双上肢缺乏联带动作,步幅小,起步和停步困难。意义:见于帕金森病。共济失调步态(醉汉步态,满跚步态):行走时步基增宽,左右摇晃,前仆后跌,不能走直线,犹如醉酒者。意义:小脑、前庭或深感觉传导通路病变

22.浅、深反射及病理反射检查方法和临床意义。

(二)临床意义:脊髓反射孤及锥体束损害时腹壁及提睾反射减弱或消失。急腹症、妊娠后期、膀胱过度胀满、肥胖及腹壁松弛者也可减弱或消失。此检查有神经损害定位诊断意义

深反射的检查方法和临床意义:

临床意义:1.反射减弱或消失:见于脊髓反射孤任何部位的损伤 ,如周围神经炎、脊髓前角细胞病变(灰白质炎) ,脑或脊髓急性病变出现脑或脊髓休克时(急性损伤)。此外骨、关节、肌肉病变也可引起的反射减弱或消失。2.反射亢进:见于上神经元损害 ,椎体束病变(如脑溢血、脑栓塞及脑瘤等)。脊髓反射孤失去高级神经元制约而呈现释放现象。此外神经系统兴奋性普遍增高时 ,如神经官能症、甲状腺机能亢进、受塞等 ,也可出现双侧对称性反射亢进。

病理反射的检查方法:1.巴彬斯基征:患者仰卧位:用一钝尖刺激物刺划病人的足外侧缘,由足跟向前至小趾根部再转向内侧,引起拇趾背屈,其余四趾屈及扇形展开,称“开扇征” ,是典型的巴彬斯基征阳性表现。意义:椎体束病损,大脑失去了对脑干和脊髓的抑制而出现的异常反射

2.奥本海姆征:检查者用拇指和食指沿病人胫骨前自上而下加压推移,引起拇趾背屈,其余四趾屈及扇形展开,称“开扇征” ,则是奥本海姆征阳性。临床意义:奥本海姆征阳性是锥体束损害时最重要的体征。属于病理反射。

3.查多克征:患者平卧位,双下肢伸直,用一钝尖物由后向前轻划足背外侧部皮肤出现足拇趾背屈,即为阳性。临床意义:查多克(Chaddock)征阳性说明锥体束有损害。

4.戈登征:患者平卧:检查者用于挤捏腓肠肌,出现拇趾背屈为阳性。临床意义:戈登征阳性是锥体束损害时最重要的体征。属于病理反射。

5.霍夫曼征(Hoffmann):使病人腕部稍为背伸,手指微屈曲,检查者以右手食指及中指轻夹病人中指远侧指间关节,以拇指向下弹按其中指指甲,拇指屈曲内收,其它手指屈曲者为阳性反应。意义:霍夫曼氏征阳性,属于一种神经病理反射。它代表上肢锥体束症(损伤或病变),常见于脑血管疾病等,也可见于颈椎病变。如双侧霍夫曼氏征阳性,而无神经系统体征则无定位意义。

23.下丘脑损害的常见症状。

1.中枢性尿崩:多饮及烦渴,多尿。

2.摄食异常:(1)饱食中枢—下丘脑腹内侧核损害,则表现为食欲亢进、食量大增,甚至不会主动停止进食,往往过度肥胖,即下丘脑性肥胖。(2)摄食中枢—灰结节的外侧区损害,则表现为食欲缺乏、厌食,甚至拒食,导致消瘦甚至恶病质状态。

3.睡眠异常①发作性睡病,最为常见,每次发作持续数分钟至数小时不等,难以抗拒。②深睡眠症可持续睡眠数天至数周,可叫醒进食,排尿,而后又入睡。③发作性嗜睡贪食症,可持续睡眠数小时至数天,醒后贪食,多肥胖。④夜间顽固性失眠。

4.体温调节障碍低体温较高体温多见。下丘脑性低体温程度多取决于环境的湿度的影响。患者对寒冷缺乏政党的代偿机制。高体温对退热药无效。

5.头痛与视野缺损多与下丘脑疾病的性质有关。下丘脑疾病所致的头痛与视野缺损较垂体疾病为多。

6.行为异常下丘脑腹外侧核及视前区病变时可产生行为与精神异常,患者多有行为动作减少,甚至终日静坐不动。常伴有定向力障碍,喜怒无常,幻觉等。

7.植物神经症状:多汗或少汗、手足发绀、瞳孔散大或缩小,或两侧大小不等,血压不稳。

24.各脑叶病变的症状和体征。

额叶病变:1.颅神经麻痹:颅前凹肿瘤或局限蛛网膜炎时,病灶侧嗅觉障碍,原发性视神经萎缩和对侧视乳头水肿、双侧视乳头水肿,病侧视力可迅速下降,甚至完全消失。2.运动障碍:额叶刺激性病变,出现对侧上、下肢或面部的抽搐—杰克逊氏癫痫;全身性癫痫大发作;瘫痪发作。3.反射异常:额叶运动前区病变,对侧出现强握反射、摸索反射、犬反射及早期出现对侧紧张性反射,对侧上肢勒李(Leri)氏反射。4.额叶性共济失调:额叶病变,区半数患者出现坐立、行走障碍、转身不稳,易向病灶对侧倾倒。5.运动性失语:完全运动性失语,

患者完全失去讲话能力,但发音及舌运动肌能良好;部分运动性失语,患者能发出一定言语,但词汇贫乏,言语缓慢,语法错误,常说错话。6.植物神经功能障碍:出现心率、血压变化及胃肠功能障碍。7.精神障碍:早期出现近记忆力障碍,无记忆力尚保存。随病变进展,远记忆丧失,并出现表情淡漠、注意力不集中。情绪易波动,性欲冲动、激动、易怒为额叶病变的特征。8.失写症、违拗症、木僵状态:患者不能听写和自动书写,即书写不能症。出现对于施加给患者的任何动作都是表示抗拒,即违拗症。亦出现木僵状态,患者不食不语,面部表情常固定不变,对内外刺激无反应。这种状态可持续数小时、数周、数月。

顶叶病变:1.皮层感觉障碍:顶叶病变可出现局限性感觉性癫痫发作及精细感觉障碍。表现为针刺、电击、疼痛的感觉异常发作及实体觉、两点辨别觉和皮肤定位觉的丧失。2.共济失调:顶叶病变,出现深感觉障碍性共济失调,睁眼时共济失调明显,闭眼时加重。见于对侧肢体或肢体的一部分。3.视觉与眼球运动障碍:出现视物变形、变大或变小、变远或变近。也可出现视觉滞留现象及恒久性倒向凝视。4.体象障碍:体象障碍为顶叶病变的特殊症候。表现为患者对自体结构认识障碍。临床常见偏瘫失注症、偏瘫否认症、幻肢现象、身体左右定向障碍及对肢体发生错觉、曲解等。5.结构失用症:患者对物体的排列、建筑、图案、绘图等空间关系及立体概念缺乏,不能进行排列组6.古茨曼综合征:角回、缘上回以及顶叶移行至枕叶部位的病变,则出现计算不能、不能识别手指、左右侧认识不能及书写不能,即“四失症”。

颞叶病变:1.颞叶癫痫:患者表现发作性记忆力障碍,神志恍惚,言语错乱,精神运动性兴奋,情绪和定向力障碍、幻觉、错觉等。2.精神症状:人格改变、情绪异常、记忆障碍、精神迟钝及表情淡漠3.失语症:Broca氏区及颞叶后部Wernicke氏区与顶叶缘上回的移行区损害时,分别产生运动性失语及感觉性失语。4.共济失调与眩晕:患者表现为躯干性共济失调,站立与行走障碍,手指出现指空现象。颞叶弥散性病损,出现主动性眩晕,并常伴有幻觉。5.视野缺损与眼球震颤:颞叶病变时可出现双眼对称或不对称的视野缺损及出现上1/4象限盲。并常发现有粗大的眼球震颤。6.眼底与瞳孔的改变:颞叶肿瘤时可出现眼底视乳头水肿、颞叶癫痫发作、恐怖不安躁动时常有瞳孔变大。

枕叶病变1.视野改变:①双眼一致性同侧偏盲;②伴有黄斑回避;③皮质盲,全盲但是存在对光反射。2.视幻觉:出现幻视、闪光、火星、暗影等。3.视觉失认:不能认识看见的物体、图像、颜色等。4.视物变形

25.试述右侧小脑下后动脉闭塞时所出现的症状和体征。

26.什么叫闭锁综合征?

闭锁综合征又称传出状态:是指患者虽然意识清楚,但却不能说话,不能活动的一种特殊表现。因患者不说不动,貌似昏迷,所以又叫假性昏迷。多因桥脑基底部血栓所致。

27. “主诉”、“阴性症状”、“定位诊断”、“定性诊断” 概念。

主诉:是病人(来访者)自述自己的症状或(和)体征、性质,以及持续时间等内容。阴性症状:中枢神经系统损害造成正常功能降低或缺失,导致的精神病理学或神经病学上的缺陷症状。在精神病学中,通常被认为是阴性症状的有言语贫乏、注意缺陷、情感迟钝、情感淡漠和社会性退缩。对阴性症状的性质和评定目前尚缺乏一致的认定。定位诊断:是指查明病变的部位。定性诊断:是指查明病变的原因

28.以觉醒状态改变为的意识障碍的分类及临床表现。

1.嗜睡:当推动或呼唤患者的肢体即可唤醒,并能正确的交谈和执行指令。停止刺激后患者有继续入睡。

2.昏睡:一般外界刺激不能使其觉醒,给予较强刺激时可有短暂的意识清醒,醒后可简短回答问题当刺激减弱后又很快的进入睡眠状态。

3.昏迷:完全丧失意识,无自发睁眼,缺乏觉醒-睡眠周期,任何感觉刺激均不能唤醒的状态;(1)浅昏迷:睁眼反应消失或偶见半闭合状态,无自发言语和有目的的活动。疼痛刺激时有回避动作和痛苦表情,脑干反射基本保存。(2)中度昏迷:对外界一般刺激无反应,强烈疼痛刺激时可见防御反射活动,角膜反射减弱或消失,呼吸节律紊乱,可见到周期性呼吸或中枢神经性过度换气。(3)深昏迷:对任何刺激均无反应,全身肌肉松弛,眼球固定,瞳孔散大,脑干反射消失,生命体征发生明显变化,呼吸不规则

29. 如何区别意识内容和觉醒异常的意识障碍?

一、特定性言语构音障碍。二、表达性语言障碍。三、感受性语言障碍。四、伴发癫痫的获得性失语

32.在临床上,哪些情况下需要首选作脑脊液检查,哪些情况下要慎用脑脊液检查?哪些情况下禁用之。

首选:1.当怀疑任何形式的脑炎或脑膜炎时,必须经腰穿做脑脊液检查。2.脊髓病变和多发神经根病变的诊断和鉴别诊断。3.疑有蛛网膜下腔出血时,不能做头颅C T检查或不能与脑膜炎鉴别时,有必要做腰穿。4.中枢神经系统血管炎、脱髓鞘疾病及颅内转移瘤的诊断和鉴别。5.怀疑脑占位性病变时,腰穿脑脊液检查时可以找到肿瘤标志.6.神经系统疾患需系统观察或需椎管内给药、造影和腰麻等。慎用:1.实施腰穿取脑脊液时,一定要考虑是否有颅内压升高,如果眼底检查发现视乳头水肿,一定要先做CT和MRI 检查。影像学检查如脑室大小正常且没有移位,后颅凹没有占位征象,方可腰穿取脑脊液,否则不能做腰穿。2.穿刺部位有化脓性感染灶。3.凝血酶原时间延长、血小板计数低于50×109/L、使用肝素或任何原因导致的出血倾向,应该在凝血障碍纠正后方可腰穿。4.脊髓压迫症做腰穿时应该谨慎,因为腰穿可以使脊髓压迫症状加重。5.开放性颅脑损伤或有脑脊液漏者。禁用:1.颅内高压伴有明显的视乳头水肿者和怀疑后颅窝肿瘤者。2.穿刺部位有化脓性感染灶。脊髓压迫症的脊髓功能已处于即将丧失的临界状态。3.血液系统疾病有出血倾向者、使用肝素等药物导致的出血倾向者,以及血小板<50000立方mm者。4.开放性颅脑损伤者等

33.针对脑血管疾病患者,应如何作出正确合理的神经影像学检查方法的选择?如在脑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的急性期,在脑梗死超早期、急性期应如何选择?当疑为腔隙性梗塞、脑动脉瘤或脑动静脉畸形时分别应如何正确选样?

如何正确选择:

脑出血:确诊脑出血的首选检查是头颅CT。若是脑干出血的话,头颅MRI的检出率优于CT。若是查找出血的血管的部位、形态和分布等,则选择脑血管造影。蛛网膜下腔出血的急性期:确诊的首选检查是头颅CT。脑血管造影尤其是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是确诊病因特别是颅内动脉瘤和发育异常的方法。若急性期不能耐受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检查的患者则是选择CT血管成像和MR血管成像。在脑梗死超早期:选择功能性MRI。急性期:头颅CT ,应用数字减影造影检查和CT血管造影以及磁共振动脉成像查找脑血管病变。腔隙性梗塞:头部CT检查可以发现病变部位出现低密度改变,对于小病灶或病灶位于脑干时,应进行头MRI检查。脑动脉瘤或脑动静脉畸形:进行脑血管造影,如数字减影造影检查和CT 血管造影以及磁共振动脉成像

34.神经肌肉电生理检查有哪些方法,各有何主要适应证,临床意义如何评价?

方法:临床肌电图检查,神经传导速度,诱发电位,表面肌电图。临床肌电图检查(EMG):适用于①各种原因引起的周围神经疾病 ,出现手足无力、麻木、疼痛及其他感觉一场 ,尤其是双侧对称性出现者②各种外伤导致的神经损伤 ,判断神经损伤的程度 ,以及是否需要手术治疗③面神经瘫痪的诊断以及判断可能回复的快慢 ,是否会留下后遗症 ,及时指导治疗。协助诊断其他脑神经疾病④颈椎病。胸腰椎病导致的神经损害⑤各种肌肉疾病的诊断。临床评价:对肌肉的检测用用于区分神经源性和肌源性损害以及损害的程度并可进行新生电位和功能的检测 ,从而为临床提供详细的客观的依据。神经传导速度(NCV):适用于各种原因周围神经病的诊断和鉴别诊断,结合临床肌电图检查可以帮助鉴别前角细胞、神经根、周围神经及肌源性损害等。临床评价:其分为运动神经传导速度(MCV)和F波、感觉神经传导速度(SCV),若MCV传导速度减慢,波幅降低则反映髓鞘损害,若是SCV的话则是轴索损害。F波则是反映运动神经近端的功能。诱发电位:

表面肌电图:

35.供应脑的动脉系统主要分支及其供应区域。

1.颈内动脉系统:①眼动脉支,供应眼部血液。②脉络膜前动脉,供应苍白球大部和内囊后肢、大脑脚、海马结构。视束和外侧膝状体等。③后交通动脉,沟通颈内动脉和椎—基底动脉两大系统血液的主要动脉。④大脑前动脉,是颈内动脉较小的终支,主要分支有眼眶脉、额极动脉、额叶内侧动脉等。大脑前动脉的皮质支主要供应大脑半球内侧前面3/4和额叶背侧面上1/4部皮质及皮质下白质 ,深穿支主要供应内囊前肢、尾状核、豆状核前部和下丘脑。⑤大脑中动脉 ,主要分支有豆纹动脉、眶额动脉、中央沟前动脉、中央沟动脉。中央沟后动脉、顶后动脉、角回动脉和捏后动脉等。大脑中动脉皮层支主要供应大脑半球背外侧面的前2/3 ,包括额叶、顶叶、颞叶、和岛叶 ,深穿支供应内囊膝部和后肢前2/3 ,壳核、苍白球及尾状核的血液。

2.椎—基底动脉:(1)椎基底动脉系统主要供应大脑半球后2/5部分、丘脑、脑干和小脑的血液。分支:①脊髓后动脉。②脊髓前动脉。③延髓支。④小脑后动脉 ,主要分支有蚓支、扁桃半球支、脉络丛支和延髓支 ,主要供应延髓背外侧、小脑蚓部和小脑半球下部的血液。(2)基底动脉的分支①旁正中动脉 ,供应脑桥基底部中线两旁的楔形区域。②短旋动脉 ,供应脑桥基底部外侧区和小脑中、上脚。③长旋动脉 ,供应脑干和小脑半球

36.脑底动脉环的构成及生理意义。

构成:由双侧大脑前动脉、颈内动脉、大脑后动脉、前交通动脉,后交通动脉组成脑底动脉环,又称大脑Will血管环。生理意义:前交通动脉使两侧大脑前动脉互相沟通,后交通动脉使颈内动脉或大脑中动脉与大脑后动脉沟通;此环使颈内动脉和椎基底动脉沟通。当某一动脉血液减少时或阻塞时,血液可经此环重新分配,等到一定的代偿作用

37.脑卒中的共同主要症状和体征。

临床表现以猝然昏扑、不省人事或突然发生口眼歪斜、半身不遂、舌强言蹇、智力障碍为主要特征。

38.部分性发作和全身性发作的鉴别要点。

1.短暂性脑缺血发作颈内动脉缺血表现为 ,突然肢体运动和感觉障碍、失语 ,单眼短暂失明等 ,少有意识障碍。椎动脉缺血表现为 ,眩晕、耳鸣、听力障碍、复视、步态不稳和吞咽困难等。症状持续时间短 ,可反复发作 ,甚至一天数次或数十次。可自行缓解 ,不留后遗症。脑内无明显梗死灶。2.可逆性缺血性神经功能障碍(RIND)与TIA基本相同 ,但神经功能障碍持续时间超过24小时 ,有的病人可达数天或数十天 ,最后逐渐完全恢复。脑部可有小的梗死灶 ,大部分为可逆性病变。3.进展性卒中.4.完全性卒中(CS) 症状较TIA 和RIND严重 ,不断恶化 ,常有意识障碍。脑部出现明显的梗死灶。神经功能障碍长期不能恢复 ,完全性卒中又可分为轻、中、重三型。

39.各种类型的部分性发作及全身性发作的首选药物是什么?

癫痫部分性发作:首选卡马西平。全身性发作:首选丙戊酸

40.癫痫持续状态的定义及处理原则。

定义:一次癫痫发作持续30分钟以上者,或者虽有间歇期,但意识不能恢复,反复频繁发作30分钟以上,就称癫痫持续状态。

处理原则:①注意保护,防止窒息、吸适应症性肺炎和外伤,保持呼吸道通畅,经常吸痰。如紫绀明显、痰液难以清除,则早作气管切开。②癫痫持续状态发作时控制其发作,可选用安定针10mg ,或氯硝安定针2 mg缓慢静脉注射。儿童1次0.3 mg/kg, ,婴幼儿、新生儿0.5 mg/kg-1 mg/kg缓慢静脉注射。③保持稳定的生命体征和肺心功能支持;终止呈持续状态的癫痫发作,减少发作对脑部神经元的损害;寻找并尽可能根除病因和及诱因;处理并发症

思考题与习题答案.doc

思考题与习题 1.一台直流测速发电机,已知电枢回路总电阻R a=180Ω,电枢转速n=3000r/min ,负载电阻 R L=2000 Ω,负载时的输出电压U a=50V,则常数K e =__________,斜率 C=___________。 2.直流测速发电机的输出特性,在什么条件下是线性特性产生误差的原因和改进的方法是什么 3.若直流测速发电机的电刷没有放在几何中性线的位置上,试问此时电机正、反转时的输出特性是 否一样为什么 4. 根据上题 1 中已知条件,求该转速下的输出电流I a和空载输出电压U a0。 5.测速发电机要求其输出电压与_________成严格的线性关系。 6.测速发电机转速为零时,实际输出电压不为零,此时的输出电压称为____________ 。 7.与交流异步测速发电机相比,直流测速发电机有何优点 8. 用作阻尼组件的交流测速发电机,要求其输出斜率_________,而对线性度等精度指针的要求是 次要的。 9.为了减小由于磁路和转子电的不对称性对性能的影响,杯形转子交流异步测速发电机通常是 () A.二极电机 B.四极电机 C.六极电机 D.八极电机 10.为什么异步测速发电机的转子都用非磁性空心杯结构,而不用鼠笼式结构 11.异步测速发电机在理想的情况下,输出电压与转子转速的关系是:() A.成反比; B.非线性同方向变化; C.成正比; D.非线性反方向变化 答案 1、.一直流测速发电机,已知电枢回路总电阻R a=180Ω,电枢转速n=3000r/min ,负载电阻 R L=2000 Ω,负载时的输出电压U a=50V,则常数K e =,斜率 C=。 U a Ke n Cn =50 R a 1 R L C=50/3000= K e=C(1R a)= X (1+180/2000)= R L 2、直流测速发电机的输出特性,在什么条件下是线性特性产生误差的原因和改进的方法是什么 答:直流测速发电机,当不考虑电枢反应,且认为励磁磁通、 R 和R 都能保持为常数时可认为其特性是线性的。

2000级神经病学期末考试试卷

神经病学期末考试试卷 一、选择题(A型题,共70分) D 1、女,30岁,突然剧烈头痛、呕吐。检查:神志清楚,颈部有抵抗。鉴别其为脑膜炎或蛛网膜下腔出血的主要措施是: A.量体温有无发烧B.查眼底有无视乳头水肿C.脑血管造影有无动脉瘤D.腰椎穿刺查脑脊液 E.查血常规有无白细胞增高 B 2、男性,56岁,在演讲中突然头痛,意识不清,血压26/16Kpa(195/120mmHg),左上下肢偏瘫。最不可能的诊断是: A.丘脑出血B.底节出血C.脑血栓形成D.脑叶出血E.桥脑出血 A 3、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A.持续时间不超过1小时B.持续时间不超过24小时C.持续时间不超过2天D.持续时间不超过1周 E.持续时间不超过3周 E 4、诊断癫痫的依据是: A.神经系统体格检查B.颅骨X线片C.脑CT或脑MRI D.脑脊液检查E.病史和脑电图 C 5、男性,12岁,自2岁起出现阵发性全面性阵挛-强直性癫痫发作(癫痫大发作),一个月发作2~5次,服用苯妥英钠后 一年发作1~2次,十天前患胃肠炎,停服苯妥英钠,2天来癫痫大发作20多次,持续昏迷,1天来体温40℃,造成癫痫频繁发作的原因是: A.高热B.水、电解质、酸碱平衡失调C.突然停服抗癫痫药D.胃肠炎E.体弱 A 6、重症肌无力表现为: A.眼外肌、面肌、延髓支配各肌最常受累B.受累的肌肉持续无力C.常有肌肉萎缩D.抗胆碱酯酶药物无效E.血钾偏低 D 7、重症肌无力病变部位在: A.神经肌肉接点B.神经末梢C.肌纤维D.神经肌肉接点的突触后膜E.脊髓前角细胞 B 8、目前解释震颤麻痹病人症状出现的机理为病人纹状体中: A.多巴胺含量显著减少,因而相应的乙酰胆碱含量增加B.多巴胺含量显著减少,因而乙酰胆碱的作用相对增强C.乙酰胆碱含量显著减少,因而多巴胺的作用相对增强D.乙酰胆碱含量显著减少,因而相应的多巴胺含量增加E.以上均不是 D 9、不正确的是: A.瞳孔散大-动眼神经麻痹B.Bell现象-面神经炎C.触发点-三叉神经痛D.面部痛觉减退-面神经炎E.眼闭合不全-面神经炎 A 10、Froin综合征是: A.脑脊液压力增高B.脑脊液细胞总数增多C.脑脊液白细胞增多D.脑脊液蛋白增高E.脑脊液氯化物增多 C 11、不属于运动神经元病的是: A.原发性侧索硬化B.进行性延髓麻痹C.遗传性共济失调D.进行性脊肌萎缩症E.肌萎缩侧索硬化 B 12、确定浅昏迷最有价值的体征是: A.对疼痛刺激无反应B.眼球有浮动C.Babinski征阳性D.咳嗽反向消失E.腱反射消失 E 13、发生于脊髓损害的位置与震动觉缺失是由于病变侵犯: A.皮质脊髓束B.红核脊髓束C.脊髓小脑束D.脊髓丘脑束E,薄束与楔束 C 14、引起交叉性感觉障碍的病变部位在: A.后根B.后角C.脑干D.丘脑E.内囊 A 15、震颤麻痹的三个主要临床特征是: A.震颤、肌张力增高、面具脸B.震颤、肌张力增高、搓丸祥动作C.肌张力增高、运动减少,慌张步态 D.震颤、运动减少、写字过小症E.以上均不是 B 16、慢性锥体束损害的肌张力表现为: A.强直性铝管样肌张力增高B.痉挛性折刀样肌张力增高C.强直性齿轮样肌张力增高D.去脑强直 E.弛缓性肌张力减低 C 17、检查肌张力时,病人必须:

神经病学测试题及答案.doc

神经病学测试题及答案(一) 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共50题) 1、病变対侧偏身深浅感觉障碍,伴自发性疼痛及感觉过敏,其病变部在【C】 A、顶叶感觉皮层, B、内囊或基底节区 C、丘脑 D、中脑 E、桥脑 2、62岁女性,忌起出现讲话不清,右侧肢体无力,两犬后因病情渐加重就诊。血压14/1 lkPa,意识清,运动性失语,右侧偏瘫,可完全排除的诊断是【C】 A、脑栓塞 B、脑血栓形成 C、短暂脑缺血发作 D、脑岀血 E、腔隙性脑梗死 3、周围性舌下神经麻痹的症状不包括【B】 A、一侧麻痹,伸舌时舌尖偏向麻痹侧 B、一侧麻痹伸舌时舌尖偏向麻痹对侧 C、两侧麻痹,伸舌时受限或不能 D、舌肌萎缩及伴有肌束震颤 E、电检查冇变性的反应 4、频上回后部是[C] A、嗅觉中枢 B、视觉中枢 C、听觉屮枢 D、皮层运动中枢 E、皮层感觉中枢 5^男性,61岁,突然意识不清1小时。头颅CT显示右侧大脑半球3cmX 3cmX6cm高密度影,最可能的诊断是【B】 A、昏厥 B、脑出血 C、脑栓塞 D、脑血栓形成 E、高血压脑病 6、上运动神经元瘫痪肌张力改变的特点通常是【A】 A、上肢屈肌张力高,下肢伸肌张力高 B、上肢伸肌张力高,下肢屈肌张力高 C、上下肢均为加肌张力高

D、上下肢均为伸肌张力鬲 E、上下肢屈伸肌张力均高 7、--侧面部及对侧躯体痛温觉缺失的病损部位在【D】 A、中脑背盖部 B、桥脑背盖部 C、桥脑基底部 D、延髓背外侧部 E、延髓基底部 8、20%廿露醇、维生素C【A】 A、脑保护剂 B、抗凝治疗 C、溶栓治疗 D、血液稀释疗法 E、脑代谢活化剂 9、关于脑出血,最确切的诊断依据是【D】 A、6()岁以上发病 B、均冇偏瘫 C、脑脊液血性 D、突然偏瘫、头部CT见底节附近高密度影 E、均有脑膜刺激征 10、蛛网膜下腔出血最可靠的诊断依据是【C】 A、头痛、呕吐 B、脑膜刺激征 C、腰穿时发现血性脑脊液 D、一侧动眼神经麻痹 E、偏瘫来源:考试人■临床执业医师 11、青年男性,2天来胸背部疼痛,今晨出现双下肢无力,伴二便障碍,查脐以下各种感觉障碍,双下肢肌力0级,无病理反射。首先应做的有诊断意义的检查是【D】 A、腰穿脑脊液检查 B、头部MRI C、颈椎MRI D、胸椎MRI E、腰椎MRI 12、男性,58岁,渐发性双上肢震颤、活动不利半年。既往体健,无慢性疾病史。头颅MRI无异常发现。体检:面部表情呆滞,四肢肌张力增高,齿轮样,双上肢向前平伸时可见4?5次/分钟震颤,双手指鼻试验正常。体检时不可能发现的体征是【E】 A、搓丸样动作 B、路林手现彖 C、写字过小征 D、齿轮样强直 E、“开-关”现象 13、患者饮水呛咳,声音嘶哑,查体右软腭抬举无力,病损部位在【E】 A、左侧皮质脑干束

习题与思考题 X页.doc

第一章习题与思考题 1、常见的金属晶格类型有哪些?试绘图说明其特征。 2、实际金屈屮冇哪些晶体缺陷?晶体缺陷对金屈的性能冇何影响? 3、为什么单晶体具有乞向异性,而多晶体在一般情况下不显示各向异性? 4、试计算面心立方晶格的致密度。 5、什么是位错?位错密度的大小对金属强度有何影响? 6、晶体在结晶时,晶核形成种类有几种?什么是变质处理? 7、置换固溶体屮,被置换的溶剂原子哪里去了? 8、间隙固溶体和间隙化合物在晶体结构与性能上区别何在?举例说明Z。 9、解释下列名词:晶格、晶胞、晶体、晶面、晶向、晶粒、点缺陷、面缺陷、线缺陷、相、固溶强化、金属化合物、固溶体 第二章习题与思考题 1、什么叫结晶、过冷现象、过冷度?过冷度与冷却速度有何关系? 2、金属的晶粒大小对力学性能有何影响?控制金属晶粒大小的方法有哪些? 3、如果其它条件相同,试比较下列铸造条件下,铸件晶粒的大小: (1)金属型浇注与砂型浇注; (2)浇注温度高与浇注温度低; (3)铸成薄壁件与铸成厚壁件; (4)厚大铸件的表面部分与中心部分; (5)浇注时采用振动与不采用振动。 4、金属铸锭通常由哪儿个晶区组成?它们的组织和性能有何特点? 第三章习题与思考题 1、现有人〃两元素纟R成如图3.1所示的二元匀晶相图,试分析以下几种说法是否正确?为什么? (1)形成二元匀晶相图的月与〃两个相元的晶格类型可以不同,但是原子大小一定相等。 (2)K合金结晶过稈中,由于固相成分随固相线变化,故己结晶出来的固溶体中含〃量总是高于原液相屮含〃量。 (3) M溶体合金按匀晶相图进行结晶时,由于不同温度下结晶出来的【古I溶体成分和剩余液相成分都不相同,故在平衡状态下固溶体的成分是不均匀的。

神经病学试题及答案

成都中医药大学学期期末考试 试卷(A) 考试科目:神经病学考试类别:初修 适用专业: 学号:姓名:专业:年级:班级: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 1、神经系统疾病的临床症状按其发病机制可分为(),(),(),()四组。 2、12对脑神经中只受对侧皮质脑干束支配的是(),()。 3、诊断先天性动脉瘤和动脉畸形的“金标准”是()。 4、一侧大脑皮质侧视中枢发生癫痫,则两眼凝视病灶()侧;一侧脑桥侧视中枢区域出血,则两眼凝视病灶()侧。 5、脊髓型感觉障碍中侧索型表现为()缺失()保存。 6、豆状核由( ) 和( )两部分组成。 7、颅内压增高最常见、最早出现的症状是()。 8、运动神经元疾病的分型中最常见的类型是()。 9、癫痫脑电图的典型表现是(),(),(),()。

10、癫痫部分性发作的治疗首选药物是() 二、单选题:(每题1分,共35分) 1、感觉检查最应注意的是() A、障碍的程度 B、有无感觉异常 C、障碍的部位 D、有无疼痛 2、双眼颞侧偏盲的损伤部位() A、视神经 B、视交叉外侧 C、视交叉 D、视束 3、脑梗死不应出现的症状及体征是() A.意识不清 B.头痛 C.肢体瘫痪 D.脑膜刺激征 4、重症肌无力运动障碍的特点是() A、持续无力 B、早期出现肌萎缩 C、全身肌肉平均受累 D、波动性肌无力 5、影响意识最重要的结构是() A.脑干下行性网状激活结构系统 B. 脑干上行性网状激活结

构系统 C.大脑半球 D.小脑 6、震颤麻痹出现的神经症状是() A、肌肉萎缩 B、书写痉挛 C、运动减少 D、病理征阳性 7、面瘫患者伴有听觉过敏,舌前2/3的味觉减退,其损伤平面在() A、膝状神经节平面 B、镫骨肌支平面 C、茎乳孔以下 D、鼓索平面 8、肌萎缩侧索硬化和颈髓空洞症共有的症状是() A、膀胱直肠功能障碍 B、分离性感觉障碍 C、直立性低血压 D、手的小肌肉萎缩,巴彬斯基氏征阳性 9、TIA发作出现局灶性神经系统和视网膜的功能缺损持续时间最长不超过() A、1分钟 B、 3小时 C、12小时 D、24小时 10、患者突然发生面部歪斜,右侧额纹消失,右眼裂较左侧大,露齿口角偏向左侧,可能是() A、右侧周围性面瘫 B、右侧中枢性面瘫 C、左侧周围性面瘫 D、左侧中枢性面瘫 11、膝反射的反射中枢在() A、C2-3 B、T10-12 C、L2-4 D、L5-S1 12、脑干和后颅窝的病变最适宜的影像学检测手段是()

神经病学测试题及答案

神经病学测试题及答案 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共128题) 1、一侧三叉神经脊束核的病损表现为【B】 A、同侧面部痛温,触觉均障碍 B、同侧面部呈现洋葱皮样分布的分离性痛温觉障碍 C、同侧面部呈洋葱皮样分布的痛温觉及触觉障碍 D、对侧面部呈洋葱皮样分布的痛温觉及触觉障碍 E、咀嚼无力,下颌反射消失,张口时下颌向同侧偏斜 2、下列哪项不符合延髓麻痹的诊断【D】 A、真性延髓麻痹主要系指舌咽迷走神经麻痹 B、假性延髓麻痹为双侧皮质脑干束受损所致 C、真性及假性延髓麻痹均出现饮水反呛、吞咽困难及构音障碍 D、假性延髓麻痹时咽反射消失 E、真性延髓麻痹时可有舌肌瘫痪舌肌萎缩肌束颤动 3、右三叉神经病损表现为【A】 A、右面部痛温觉障碍,张口下颌偏向右侧 B、右面部痛温觉障碍,张口下颌偏向左侧 C、右面部痛温觉障碍,右闭目不能 D、右面部痛温觉障碍,左闭目不能 E、左面部痛温觉障碍,张口下颌偏向右侧 4、两足并拢站立闭目,此项检查为【B】 A、Laseque征 B、Romberg征 C、Kernig征 D、Hoffmann征 E、Babinski征 5、同向性偏盲病损位于【C】 A、同侧视神经 B、视交叉 C、对侧视束 D、对侧颞叶视辐射 E、对侧顶叶视辐射 6、下列哪项不符合一侧动眼神经麻痹【D】 A、上脸下垂,眼球不能向上、下和内侧转动 B、眼球向上、内、向下注视时出现复视 C、眼球向外呈外下方斜视 D、瞳孔散大,光反射消失,调节反射存在 E、瞳孔散大,光反射及调节反射均消失 7、滑车神经受损时眼球出现向哪一方向的运动障碍【B】 A、向外上 B、向外下 C、向内上 D、向内下 E、以上均不是

习题和思考题.doc

第一章 1.根据细胞生物学研究的内容与你所掌握的生命科学知识,客观地、恰当地估价细胞生物学在生命科学中所 处的地位以及它与其它生物科学的关系。 2.从细胞学发展简史,你如何认识细胞学说的重要意义? 3.试简明扼要地分析细胞生物学学科形成的客观条件以及它今后发展的主要趋势。 1.当前细胞生物学研究的热点课题中你最感兴趣的是哪些?为什么? 第二章 1.根据你所掌握的知识,如何理解“细胞是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这一概念? 2.病毒是非细胞形态的生命体,又是最简单的生命体,请论证一下它与细胞不可分割的关系。 3.为什么说支原体可能是最小最简单的细胞存在形式? 4.清你在阅读了本章以后对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的比较提出新的补充. 5.细胞的结构与功能的相关性观点是学习细胞生物学的重要原则之一,你是否能提出一些更有说服力的论据来说明这一问题。 第三章 1.举2?3例说明电子显微镜技术与细胞分子生物学技术的结合在现代细胞生物学研究中的应用。 2.光学显微镜技术有哪些新发展?它们各有哪些突出优点?为什么电子显微镜不能完全代籽光学显微镜? 3.为什么说细胞培养是细胞生物学研究的最基本技术之一? 第四章 1.生物膜的基本结构特征是什么?这些特征与它的生理功能有什么联系? 2.何谓内在膜蛋白?内在膜蛋白以什么方式与膜脂相结合? 3.从生物膜结构模型的演化谈谈人们对生物膜结构的认识过程? 1.细胞表面有哪几种常见的特化结构?膜骨架的基本结构与功能是什么? 5.细胞连接有哪几种类型,务有何功能? 6胞外基质的组成、分子结构及生物学功能是什么? 第五章 1.比较主动运输与被动运输的特点及其生物学意义。 2.说明Na」K?泵的工作原理及其生物学意义。 3.比较动物细胞、植物细胞和原生动物细胞应付低渗膨胀的机制有何不同。 4.比较胞饮作用和吞噬作用的异同。 5.比较组成型的外排途径和调节型外排途径的特点及其生物学意义。 6.试述细胞以哪些方式进行通讯?务种方式之间有何不同? 7.细胞有哪几种方式通过分泌化学信号进行细胞间相互通讯?

神经病学习题及答案

成都中医药大学2012年春季学期期末考试 试卷(B) 考试科目:神经病学考试类别:初修 适用专业 学号: 姓名: 专业: 年级: 班级: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 1、神经系统中,中枢神经系统主管( ),();周围神经系统 主管()。 2、( )、( )、()共同管理眼球运动,合成眼球运动神 经。 3、对癫癎具有特异性的辅助检查就是(),对神经与肌肉疾病具有特异性的辅助 检查就是( )。 4、运动神经元疾病的分型中最常见的类型就是( )。 5、检查失语症的前题条件就是( ),(),( )。 6、交叉性感觉障碍就是()与( )受损所致。 7、霍纳综合征表现为( ),(),( ),()。 ( ),()。

A、出血 B、感染 C、头痛 D、脑疝 2、两脚并拢直立,然后闭目,称为( ) A、拉塞格氏征 B、昂伯氏征 C、克匿格征 D、霍夫曼征 3、脑梗死不应出现的症状及体征就是( ) A、意识不清 B、头痛 C、肢体瘫痪 D、脑膜刺激征 4、重症肌无力运动障碍的特点就是( ) A、持续无力 B、早期出现肌萎缩 C、全身肌肉平均受累 D、波动性肌无力 5、影响意识最重要的结构就是( ) A.脑干下行性网状激活结构系统B、脑干上行性网状激活结构系统C、大脑 半球D、小脑 6、震颤麻痹出现的神经症状就是( ) A、肌肉萎缩 B、书写痉挛 C、运动减少 D、病理征阳性 7、面瘫患者伴有听觉过敏,舌前2/3的味觉减退,其损伤平面在( ) A、膝状神经节平面 B、镫骨肌支平面 C、茎乳孔以下 D、鼓索平面 8、肌萎缩侧索硬化与颈髓空洞症共有的症状就是( ) A、膀胱直肠功能障碍 B、分离性感觉障碍 C、直立性低血压 D、手的小肌肉萎缩,巴彬斯基氏征阳性 9、TIA发作出现局灶性神经系统与视网膜的功能缺损持续时间最长不超过() A、1分钟 B、3小时 C、12小时 D、24小时 10、患者突然发生面部歪斜,右侧额纹消失,右眼裂较左侧大,露齿口角偏向左侧,可能就是() A、右侧周围性面瘫 B、右侧中枢性面瘫 C、左侧周围性面瘫 D、左侧中枢性面瘫 11、踝反射的反射中枢在( ) A、C2-3 B、T10-12 C、S1-2 D、L5-S1 12、脑干与后颅窝的病变最适宜的影像学检测手段就是()

神经内科考试题(含答案)

出科考试(神经内科) 姓名一、 A1/A2 型题( 100 分) () 1、紧张型头痛的性质为 A. 刺痛 B.钻痛 C.炸裂样疼痛 D. 搏动性疼痛 E.紧箍样胀痛 () 2、腔隙性脑梗死病灶以哪个部位发病率最高 A. 丘脑 B.放射冠区 C.基底节区 D.脑干 E.脑皮质 () 3、脑出血最常见的动脉是 A. 小脑齿状核动脉 B.基底动脉旁正中动脉 C.大脑中动脉豆纹动脉 D.脉络膜前动脉 E. 前交通动脉 () 4、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卧床休息至少: A.4~6 周 B.10 天 C.2 周 D.10~ 14 天 E.8 周 () 5、青壮年脑栓塞患者,栓子来源最多的原 因是: A.心肌梗死 B.风湿性心脏病伴房颤 C.细菌或病毒导致的动脉炎 D.高血压性心脏病伴房颤 E.先天性心脏病 () 6、脑出血的预后与 A. 出血量有关 B.并发症严重程度有关 C.部位有关 D.出血量、部位有关 E.出血 量、部位、并发症严重程度有关 () 7、高血压脑出血的主要发病机制是 A.颅内动脉外膜不发达,管壁较薄,易致破碎 B.硬 化动脉内膜粗糙,形成内膜溃疡,在高血压 作用下血管破裂 C.在高血压的基础上,合并颅内动静脉畸形,易 出血 D.高血压可使小动脉硬化,玻璃样变,形成微动 脉瘤导致破裂 E.实质上是颅内静脉循环障碍和静脉破裂 () 8、脑出血病人的急性期处理,下列那项是 不正确的 A.安静、少搬动 B.使用脱水剂、减轻脑水肿 C.给血管扩张药以改善血液循环 D.合并应激性溃疡时用止血药 E.血压增高明显者,给降血压治疗 () 9、非高血压性脑出血多位于 A. 皮质下 B.壳核及内囊区 C.脑干 D.小脑齿状核 E.丘脑 () 10、腔隙性梗死病灶发病率最高的位置是: A. 小脑 B.基底节区 C.脑桥 成绩 D. 中脑 E.大脑半球 ()11、偏头痛发作期治疗首选 A. 尼莫地平 B.氟桂利嗪 C.卡马西平 D. 麦角胺咖啡因 E.普萘洛尔 ()12、老年人蛛网膜下腔出血的临床特点 A. 头痛、呕吐严重 B.常有抽搐发作 C.脑膜刺激征明显 D.意识障碍多见,头痛不明显 E.常伴跟底视网膜出血 ()13、偏头痛中最常见的类型是 A. 有先兆的偏头痛 B.无先兆的偏头痛 C.紧张性头痛 D.基底动脉型偏头痛 E.丛集性头痛 ()14、下列哪项不是偏头痛的特征 A. 多为偏侧 B.发作性 C.常伴恶心、呕吐 D. 搏动样头痛 E.一般持续 15 分钟至 3 小时 ()15、蛛网膜下隙出血继发迟发性脑血管痉挛的发病高峰为 A. 出血后 4~15 天 B.出血后 7~10 天 C.出血后 3~5 天 D.出血后 10~15 天 E.出血后 15~30 天 ()16、诊断蛛网膜下腔出血的首选的辅助检查方法是 A.CT B.MRI C.DSA D.TCD E.SPECT ()17、最常见的偏头痛为 A. 有先兆的偏头痛 B.无先兆的偏头痛 C.基底型偏头痛 D.偏瘫型偏头痛 E.偏 头痛等位发作 ()18、脑梗死发病后 24~ 48h,血压大于多少者宜给予降压药物治疗 A.29.3/18.6kPa(220/140mmHg) B.26.6/16.0kPa(200/120mmHg) C.26.6/14.6kPa(200/110mmHg) D.26.6/13.3kPa(200/100mmHg) E.23.9/12.6kPa(180/95mmHg) ()19、偏头痛的预防性治疗药物不包括 A. 曲普坦类药 B. β受体阻滞剂 C.钙通道拮抗剂 D.抗癫药 E.抗抑郁药 ()20、脑梗死患者血糖水平宜控制在 A.5.7 ~ 7.8mmol/L B.6~ 10mmol/L C.6~ 9mmol/L D.7.0~11.1mmol/L E.7.8~ 11.1mmol/L ()21、偏头痛预防的药物不包括下列哪个 A. 阿米替林 B.奋乃静 C.头痛宁胶囊 D. 氟 桂利嗪 E.普萘洛尔 ()22、脑出血最常见的出血血管是: A.基底动脉的旁正中动脉 B.大脑中动脉的豆纹动脉

神经病学思考题.doc

思考题: 1.颅神经及颅神经纤维的分类。 Ⅰ嗅神经、Ⅱ视神经、Ⅲ动眼神经、Ⅳ滑车神经、Ⅴ三叉神经、Ⅵ外展神经、Ⅶ面神经、Ⅷ听神经、Ⅸ舌咽神经、Ⅹ迷走神经、Ⅺ副神经、Ⅻ舌下神经。按照功能不同分为运动神经(Ⅲ,Ⅳ,Ⅵ,Ⅺ ,Ⅻ)、感觉神经(Ⅰ,Ⅱ ,Ⅷ)、混合神经(Ⅴ ,Ⅶ ,Ⅸ ,Ⅹ)。有些脑神经(Ⅲ ,Ⅶ ,Ⅸ ,Ⅹ)中还含有副交感神经纤维。 2.12对颅神经损伤症状有哪些? Ⅰ、嗅神经损害的主要表现为嗅觉减退、缺失、嗅幻觉与嗅觉过敏等。Ⅱ、视神经损害视力障碍为最常见最主要的临床表现 ,初期常有眶后部疼痛与胀感、视物模糊 ,继之症状加重 ,表现视力明显降低或丧失。视野缺损可分为两种:①双颞侧偏盲②同向偏盲。Ⅲ、动眼神经、Ⅳ滑车神经、Ⅵ外展神经:动眼神经麻痹表现为上睑下垂 ,眼球外斜 ,向上外、上内、下内、同侧方向运动障碍 ,瞳孔散大 ,对光反应及调节反应消失 ,头向健侧歪斜。完全性瘫痪多为周围性 ,而不完全性多为核性。 2、滑车神经麻痹表现为眼球不能向下外方向运动 ,伴有复视 ,下楼时复视明显 ,致使下楼动作十分困难。头呈特殊位 ,呈下颏向下头面向健侧的姿势。 3、外展神经麻痹表现为眼内斜视 ,不能外展 ,并有复视。 Ⅴ、三叉神经痛:特别是面部三叉神经分布区的阵发性放射性疼痛 ,性质剧烈 ,呈针刺、刀割、烧灼、撕裂样 ,持续数秒至1~2分钟 ,突发突停 ,每次疼痛情况相同。疼痛发作时伴有同侧眼或双眼流泪及流涎。偶有面部表情出现不能控制的抽搐 ,称为“痛性抽搐”。起初每次疼痛发作时间较短 ,发作间隔时间较长 ,以后疼痛时间渐加长面间隔时间缩短 ,以致终日不止。 2、三叉神经麻痹:主要表现为咀嚼肌瘫痪 ,受累的肌肉可萎缩。咀嚼肌力弱 ,患者常述咬食无力 ,咀嚼困难 ,张口时下颌向患侧偏斜。有时伴有三叉神经分布区的感觉障碍及同侧角膜反射的减弱与消失。 Ⅶ、面神经损害:面神经麻痹:表现为病侧面部表情肌麻痹 ,额纹消失或表浅 ,不能皱额蹙眉 ,眼裂不能闭合或闭合不全,试闭眼时,瘫痪侧眼球向上方转动,露出白色巩膜 ,称贝耳现象。病侧鼻唇沟变浅 ,口角下垂 ,面颊部被牵向健侧 ,闭眼、露齿、鼓颊、吹口哨等动作失灵 ,或完全不能完成。因颊肌瘫痪而食物易滞留于病侧齿颊之间。泪点随下睑而外翻 ,使泪液不能正常吸收而致外溢。如侵及鼓束神经时 ,会出现舌前2/3味觉障碍。 2、面肌痉挛 Ⅷ、前庭蜗神经:蜗神经损害:听力障碍和耳鸣,前庭神经损害:眩晕、眼球震颤、平衡障碍。 Ⅸ舌咽神经、Ⅹ迷走神经损害:声音嘶哑、吞咽困难 ,饮水反呛 ,咽反射消失。舌咽神经受刺激时 ,可出现舌咽神经痛。 Ⅺ副神经:一侧副神经核或神经损害 ,患者向病变对侧转颈不能 ,患侧下垂并耸肩无力。双侧副神经核或神经损害:患者头前屈无力 ,直立困难 ,多呈后仰位 ,仰卧时不能抬头 Ⅻ舌下神经:.单纯周围性舌下神经损伤单侧性舌下神经麻痹时病侧舌肌瘫痪伸舌时舌尖偏向患侧病侧舌肌萎缩;两侧舌下神经麻痹则舌肌完全瘫痪舌位于口腔底不能外伸并有言语吞咽困难 3.瞳孔对光反射、调节反射、角膜反射、下颌反射及咽反射的传入、传出神经是什么?临床意义? 瞳孔对光反射:传入神经是视神经,传出神经是动眼神经。意义:该传到路径上的任何一处损害均可引起瞳孔光反射消失和瞳孔散大。调节反射:传入神经是视神经,传出神经是动眼神经。临床意义:调节反射缓慢见于艾迪瞳孔,表现一侧瞳孔散大,对光反射几乎消失,调节反射缓慢出现和缓慢消失。调节反射消失(1)伴随上眼睑下垂:可能存在动眼神经病变;(2)无下眼睑下垂:可见于应用散瞳药物后。角膜反射:传入神经为三叉神经眼支,传出神经为面神经。临床意义:直接与间接角膜反射皆消失→见于患者三叉神经病变(传入障碍)。直接反射消失,间接反射存在,见于患侧面神经瘫痪(传出障碍)。角膜反射完全消失:见于深昏迷病人。下颌反射:传入神经和传出神经均有三叉神经,且传出神经还有舌咽神经。。临床意义:下颌反射亢进说明支配舌咽神经的双侧皮质脑干束损伤,多见于假性球麻痹。咽反射:舌咽神经和迷走神经。咽反射消失提示舌咽神经和迷走神经损害。 4.视觉传导通路的不同部位受损时,可出现哪些视野障碍?临床意义 1.视神经损害:产生同侧视力下降或全盲。视神经炎可引起视力障碍及中央部视野缺损;高颅压所致视乳头水肿多引起周边部视野缺损及生理盲点扩大;视神经压迫性病变可引起不规则视野缺损;癔症可引起重度周边视野缺损。2视交叉损害:视交叉正中病变,可出现双眼颞厕偏盲,如垂体瘤等压迫;整个视交叉损害可引起全盲,如垂体瘤卒中。3视束损害:一侧视束损害出现双眼对侧视野同向性偏盲,如颞叶肿瘤向内侧压迫时。4视辐射损害:视辐射全部受损,出现两眼对侧视野的同向性偏盲,如基底节区脑血管病。部分视辐射受损出现现象限盲,如视辐射颞叶受损。出现两眼对侧视野的同向上象限盲,如颞叶后部肿瘤。出现两眼对侧视野的同向下象限盲,如顶叶肿瘤。5枕叶视中枢损害:枕叶视皮质中枢刺激性损害可使对侧视野出现闪光型幻视。一侧枕叶视中枢局限性病变可出现对侧象限盲。一侧枕叶视中枢完全损害可引起对侧偏盲,存在黄斑回避现象。 5.瞳孔的神经支配有哪些?周围性眼肌麻痹的临床表现和临床意义。 瞳孔的神经支配:颈上交感神经节发出的节后神经纤维和动眼神经副交感神经的支配。 周围性眼肌麻痹:1.动眼神经麻痹:完全损害时表现为上睑下垂,眼球向外下斜,不能向上、向内、向下转动,瞳孔散大,光反射及调节反射均消失,并有复视。常见于颅内动脉瘤、结核性脑膜炎、颅底肿瘤等。2滑车神经麻痹:表现为眼球向外下方活动受限,下视时出现复视。3外展神经麻痹:患侧眼球内斜视,外展运动受限或不能,可伴有复视。常见于鼻咽癌颅内转移、桥小脑角肿瘤、糖尿病等。 6.三叉神经周围性感觉障碍的范围、核性感觉障碍及三叉神经完全性损害的临床表现。 1.三叉神经周围性感觉障碍的范围: 2.核性感觉障碍:(1)分离型感觉障碍A ,三叉神经脊束核—同侧面部痛、温觉消失。B。主核—同侧面部的触觉障碍。C.—三叉神经中脑核---同侧面部的深感觉障碍。(2)感觉障碍分布特点“葱皮样”。A.上端病变—同侧面中心痛、温觉障碍。B.下端病变—面部之周边出现痛、温觉障碍。。一侧三叉神经运动核损害时,产生同侧咀嚼肌无力,并可伴萎缩;张口时下颌向患侧偏斜 3.三叉神经完全型损害

发动机思考题DOC

燃气涡轮发动机相关概念 1. 为什么说航空燃气轮机既是热机又是推进器? 答:燃气涡轮发动机是将燃油燃烧释放出的热能转变为机械能的装置。它既是热机又是推进器,因为它是由高速流过发动机的燃气对发动机的反作用力来推动飞机运动的一种热机. 2. 简单叙述燃气涡轮喷气发动机的组成以及工作原理 答:燃气涡轮发动机由进气道、压气机、燃烧室、涡轮、尾喷管组成。 工作原理:燃气涡轮喷气发动机以空气作为工质。进气道将所需的外界空气以最小的流动损失顺利地引入发动机,压气机通过高速旋转的叶片对空气做功压缩空气,提高空气的压力,高压空气在燃烧室内和燃油混合,燃烧,将化学能转变为热能,形成高温高压的燃气,高温高压的燃气首先在涡轮内膨胀,将燃气的部分焓转变为机械能,推动涡轮旋转,去带动压气机然后燃气在喷管内继续膨胀,加速燃气,提高燃气速度,使燃气以较高的速度喷出,产生推力。 3. 燃气涡轮发动机分为哪几种?它们在结构以及工作原理上有什么明显区别 燃气涡轮发动机分为涡喷、涡扇、涡桨、涡轴四种。 涡轮螺旋桨发动机由燃气轮机和螺旋桨组成,在他们之间还安排 了一个减速器。工作原理:空气通过排气管进入压气机;压气机以高速旋转的叶片对空气做功压缩空气,提高空气的压力;高压空气在燃烧室内和燃油混合,燃烧,将化学能转变为热能,形成高温高压的燃气;高温高压的燃气在涡轮内膨胀,推动涡轮旋转输出功去带动压气机和螺旋桨,大量的空气流过旋转地螺旋桨,其速度有一定的增加,使螺旋桨产生相当大的拉力;气体流过发动机,产生反作用力。 如果燃气发生器后的燃气可用能全部用于驱动动力涡轮而不产生推力,则燃气涡轮发动机成为涡轮轴发动机,动力涡轮轴上的功率可以用来带动直升机的旋翼。 涡轮风扇发动机是由进气道、风扇、低压压气机、高压压气机、燃烧室、高压涡轮、低压涡轮和喷管组成。 4. 什么是EGT ,为什么它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监控参数? 答:EGT 是发动机排气温度。 原因:1、EGT 的高低反映了发动机中最重要、最关键的参数涡轮前总温的高低 2、EGT 的变化反映了发动机性能的变化;3、EGT 的变化反应发动机的故障。 5. 什么是涡喷发动机理想循环最佳增压比? 答:当加热比一定的时候,使理想循环功达到最大值的增压比是涡喷发动机的理想循环最佳增压比。 6. 发动机热效率、推进效率、总效率三者定义以及其关系 发动机的热效率:在循环中加入的热能有多少转变为机械能, 发动机的推进效率:发动机的推进功率与单位时间流过发动机气体动能增量的比值, 总效率:推进功率与单位时间进入燃烧室的燃油完全燃烧所释放出的热量的比值称为总效率 7. 燃油消耗率sfc 定义及表达式 答:产生单位推力在一小时内所消耗的燃油质量称为燃油消耗率。F q sfc f m ,3600

神经病学试题及答案图文稿

神经病学试题及答案集团文件发布号:(9816-UATWW-MWUB-WUNN-INNUL-DQQTY-

成都中医药大学学期期末考试 试卷(A) 考试科目:神经病学考试类别:初修 适用专业: 学号:姓名:专业:年级:班级: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 1、神经系统疾病的临床症状按其发病机制可分为(),(),(),()四组。 2、12对脑神经中只受对侧皮质脑干束支配的是(),()。 3、诊断先天性动脉瘤和动脉畸形的“金标准”是()。 4、一侧大脑皮质侧视中枢发生癫痫,则两眼凝视病灶()侧;一侧脑桥侧视中枢区域出血,则两眼凝视病灶()侧。 5、脊髓型感觉障碍中侧索型表现为()缺失()保存。 6、豆状核由( ) 和( )两部分组成。 7、颅内压增高最常见、最早出现的症状是()。 8、运动神经元疾病的分型中最常见的类型是()。

9、癫痫脑电图的典型表现是(),(),(),()。 10、癫痫部分性发作的治疗首选药物是() 二、单选题:(每题1分,共35分) 1、感觉检查最应注意的是() A、障碍的程度 B、有无感觉异常 C、障碍的部位 D、有无疼痛 2、双眼颞侧偏盲的损伤部位() A、视神经 B、视交叉外侧 C、视交叉 D、视束 3、脑梗死不应出现的症状及体征是() A.意识不清 B.头痛 C.肢体瘫痪 D.脑膜刺激征 4、重症肌无力运动障碍的特点是() A、持续无力 B、早期出现肌萎缩 C、全身肌肉平均受累 D、波动性肌无力 5、影响意识最重要的结构是() A.脑干下行性网状激活结构系统 B. 脑干上行性网状激活结

构系统 C.大脑半球 D.小脑 6、震颤麻痹出现的神经症状是() A、肌肉萎缩 B、书写痉挛 C、运动减少 D、病理征阳性 7、面瘫患者伴有听觉过敏,舌前2/3的味觉减退,其损伤平面在 () A、膝状神经节平面 B、镫骨肌支平面 C、茎乳孔以下 D、鼓索平面 8、肌萎缩侧索硬化和颈髓空洞症共有的症状是() A、膀胱直肠功能障碍 B、分离性感觉障碍 C、直立性低血压 D、手的小肌肉萎缩,巴彬斯基氏征阳性 9、TIA发作出现局灶性神经系统和视网膜的功能缺损持续时间最长不超过() A、1分钟 B、 3小时 C、12小时 D、24小时 10、患者突然发生面部歪斜,右侧额纹消失,右眼裂较左侧大,露齿口角偏向左侧,可能是() A、右侧周围性面瘫 B、右侧中枢性面瘫 C、左侧周围性面瘫 D、左侧中枢性面瘫 11、膝反射的反射中枢在() A、C2-3 B、T10-12 C、L2-4 D、L5-S1

思考题doc资料

思考题

位错的运动及其性质。 ①位错的滑移:在外力作用下,位错线在滑移面(即位错线和柏氏矢量构成的晶面)上的运动,结果导致晶体永久变形。滑移是位错运动的主要方式。 特点:a.刃型位错滑移方向与外力及柏氏矢量平行,正、负位错滑移方向相反;b.螺型位错滑移方向与外力及柏氏矢量垂直,左、右螺型位错滑移方向相反;c.混合位错滑移方向与外力及柏氏矢量成一定角度(即沿位错法线方向滑移);d.晶体的滑移方向与外力及柏氏矢量相一致,但并不一定与位错的滑移方向相同。 ②位错攀移,在热缺陷或外力下,位错线在垂直其滑移面方向上的运动,结果导致晶体中空位或间隙质点的增殖或减少。 位错攀移是靠原子或空位的转移来实现的,螺型位错没有多余半原子面,固无攀移运动;b.由于位错攀移需要物质的扩散,因此,不可能是整条位错线同时攀移,只能一段一段地逐段进行;c.单晶生长利用位错攀移来消灭空位。 体积(晶格)扩散的微观机制类型 解:体积扩散是金属原子从一个平衡位置转移到另一个平衡位置。包括3种微观扩散机制: ①空位机制,其中一个原子与相邻空位交换位置。 ②间隙机制,自间隙原子将一个相邻原子调换到间隙位置上。 ③直接交换机制,相邻原子成对的互相交换位置。 为什么钢铁零件渗碳温度一般要选择γ—Fe相区中进行?若不在γ相区进行会有何结果? 解:α—Fe中的最大碳溶解度(质量分数)只有0.02l8%,对于含碳质量分数大于 0.0218%的钢铁,在渗碳时零件中的碳浓度梯度为零,渗碳无法进行,即使是纯铁,在α相区渗碳时铁中浓度梯度很小,在表面也不能获得高含碳层;由于温度低,扩散系数也很小,渗碳过程极慢,没有实际意义。γ—Fe中的碳溶解度高,渗碳时在表层可获得较高的碳浓度梯度,使渗碳顺利进行。 比较下列各因素对扩散系数的影响,并简要说明原因。 1.温度对扩散系数的影响 2.金属键晶体的扩散系数与共价键晶体或离子键晶体的扩散系数 3.体积扩散系数(晶格或点阵)与短路扩散系数(沿位错、晶界、表面) 4.间隙固溶体的扩散系数与置换型固溶体的扩散系数。 5.铁的自扩散系数α(Fe ) 与γ( Fe ) 解:1.温度越高,扩散系数越大;间隙机制和空位机制都遵循热激活规律,温度提高,超过能垒几率越大,同时晶体的平衡空位浓度也越高,扩散系数提高。

神经病学期末考点总复习

第二节、脑脊髓血管 一、脑的血管: (一)脑的动脉: 1颈内动脉:前三分二,部分间脑 眼动脉——眼部; 脉络膜前动脉——外侧膝状体、内囊后肢后下部、大脑脚底中1/3、苍白球; 后交通动脉——吻合支; 大脑前动脉——皮质支~顶枕沟以前的半球内侧面、额叶底面一部分、额顶叶上外侧面上部、尾状核、豆状核前部、内囊前肢; 大脑中动脉——大脑半球上外侧面的大部分、岛叶(中央支为豆纹动脉,行程弯曲,出口处呈直角,易破裂,名出血动脉) 2椎-基底动脉:后三分一,部分间脑,脑干,小脑 ?椎动脉: 脊髓前后动脉——脊髓 小脑下后动脉——小脑底面后部、延髓后外侧部【交叉性感觉障碍、小脑共济失调】 ?基底动脉: 小脑下前动脉——小脑下面的前部迷路动脉——内耳迷路 脑桥动脉——脑桥基底部小脑上动脉——小脑上部 大脑后动脉——颞叶内侧面底面、枕叶,丘脑、内外侧膝状体、下丘脑、底丘脑 小脑上和大脑后之间夹有动眼神经——血管压迫引起动眼神经麻痹 3大脑动脉环(Willis环):两侧大脑前动脉起始段+两侧颈内动脉末端+两侧大脑后动脉 后交通动脉和颈内动脉交界处;前交通动脉和大脑前动脉交界处——动脉瘤好发 第八节反射 深反射:刺激肌腱、骨膜的本体感受器所引起的肌肉迅速收缩反射(腱反射、肌肉牵张反射)——反射弧:感觉神经元、运动神元直接连接组成的单突触反射弧。 肱二头肌反射(C5-6);肱三头肌反射(C6-7);桡骨膜反射(C5-8);膝腱反射(L2-4);跟腱反射(S1-2) 浅反射;刺激皮肤、黏膜、角膜引起的肌肉快速收缩反应。 ——反射弧:脊髓节段的反射弧;冲动达大脑皮层→脊髓前脚细胞 腹壁反射(T7-12);提睾反射(L1-2);跖反射(S1-2);肛门反射(S4-5)、角膜反射;咽反射 第三章神经系统疾病常见症状 第一节意识障碍 意识:个体对周围环境和自身状态的感知能力。 意识障碍:觉醒度下降(嗜睡、昏睡、昏迷);意识内容变化(意识模糊、谵妄) 嗜睡:睡眠时间过度延长,但能被叫醒,醒后勉强配合检查和回答简单问题,停止刺激后患者又很快入睡。 昏睡:患者处于沉睡状态,正常的外界刺激不能使奇觉醒,须经高声呼唤或其他较强烈刺激方能唤醒,对言语的反应能力尚未完全丧失,可做含糊、简单而不完全的答话,停止刺激后很快入睡。 昏迷:意识完全丧失,各种强刺激不能使其觉醒,无有目的的自主活动,不能自发睁眼。 ①浅昏迷:有较少的无意识自发动作。周围事物、声光无反应,强烈刺激(疼痛)可有回避及痛苦表情,不能觉醒。吞咽、咳嗽、角膜、瞳孔对光反射存在。生命征不变。 ②中昏迷:正常刺激无反应,自发动作很少。强刺激的防御反射、角膜、瞳孔对光反射减弱,大小便潴留或失禁。生命征改变 ③深昏迷:任何刺激无反应,全身肌肉松弛,无任何自主运动。眼球固定,瞳孔散大,反射消失,大小便失禁。生命征明显改变——呼吸不规则、血压或有下降 脑死亡:大脑和脑干功能全部丧失 ①外界任何刺激均无反应。②自主呼吸停止③脑电图~直线;颅多普勒~无脑血管灌注;体感诱发电位~脑干功能丧失 ④以上情况持续至少12小时⑤腱反射、腹壁反射等可消失⑥排除急性药物中毒、低温、内分泌代谢疾病等 意识模糊:注意力减退、情感反应淡漠,定向力障碍,活动减少,语言缺乏连贯性,对外界刺激可有反应,但低于正常水平。 谵妄:对周围环境认识及反应能力均有下降——认知、注意力、定向、记忆功能受损,思维推理迟钝,语言功能障碍,错幻觉,睡眠觉醒周期紊乱;表现为紧张、恐惧、兴奋不安,甚至有冲动和攻击行为。白轻夜重,持续数h至数d。 三、特殊类型的意识障碍: 1去皮质综合征(双侧大脑皮质广泛损害而导致的皮质功能减退、丧失) 意识丧失,但睡眠、觉醒周期存在,能无意识的睁闭眼、转动眼球,对外界刺激无反应。反射存在,但无自发动作。大小便失禁,肌张力增高。上肢屈曲内收,腕及手指屈曲,双下肢伸直,足屈曲——去皮质强直。【缺氧性脑病、脑炎、中毒、严重颅脑外伤】

神经内科考试题2

神经内科考试题2 单项选择题 1. 关于腰穿脑脊液检查,以下哪项不正常?(1.0) A、压力1.766kPa(180mmH O) B、压颈(Queckenstedt)试验阳性 C、细胞数5×10/L,以单核的白细胞为主 D、蛋白质定量测定0.45g/L E、糖定量2.5mmol/L 2. 30岁男患,晨起时发现四肢无力,不能行走。查体:颅神经正常,四肢对称性弛缓性瘫痪,无感觉障碍,二头肌,三头肌及膝反射消失,为明确诊断,最重要的实验室检查是(1.0) A、测空腹血糖 B、做头部CT扫描 C、查脑脊液 D、测血钾 E、脑电图描记

3. 男患,60岁干部突然右侧肢体活动不灵,历时10分钟缓解。次日晨起出现右侧偏瘫。病后3日来诊。BP20/12kPa【150/90mmHg】,确诊首选检查是()(1.0) A、腰穿 B、脑CT C、脑电图 D、脑超声 E、脑血流量 4. 女性,60岁。晨起后感头晕,下午觉言语不清,右侧肢体无力,次日症状加重,头颅CT左侧内囊低密度影。病人的正确诊断是:(1.0) A、脑血栓形成 B、脑栓塞 C、分水岭脑梗塞 D、椎动脉系统TIA E、颈内动脉系统TIA 5. 患者,女性,25岁,发作性头痛,呕吐三年,每月1-2次,每次1-2天,且伴恶心呕吐,经期时多发。此病间歇期治疗,哪项是不正确的?(1.0) A、心得安

B、苯噻啶 C、麦角胺咖啡因P257 发作期治疗 D、硝苯啶 E、甲基麦角酸丁醇酰胺 6. 患者,男性,14岁,频繁发作意识丧失,四肢抽搐四小时来诊。过去三年中有反复意识丧失,肢体抽搐史。此病人首选治疗是(1.0) A、安定肌注 B、安定静注 C、苯妥因钠肌注 D、鲁米那肌注 E、副醛灌肠 7. 女性,50岁,既往有房颤病史,突然出现四肢抽搐伴意识障碍1天。体检:呼吸减慢,双侧瞳孔不等大,拟诊脑栓塞,早期脑疝。患者最宜选择何种治疗方法?(1.0) A、颈内动脉内膜剥离术 B、脱水,降颅压 C、加强肢体功能锻炼 D、止血药物

思考题

第一章生产与生产率管理 1、什么是生产率?为什么说生产率是衡量生产系统经济效益的一个指标? 2、提高生产率有什么重要意义? 3、如何理解质量与生产率的关系?为什么说两者是同步发展的? 4、什么是生产率管理? 5、生产率测定的意义和目的是什么? 6、生产率分为哪几类?其含义是什么?写出单要素生产率和全要素生产率的计算公式,并说明公式中各因子的作用。 7、试述影响国家和部门生产率的因素。 1)人力资源2)科技水平3)宏观管理等 8、试述影响企业生产率的因素和提高生产率的主要途径和方法。 9、何谓单要素生产率? 11、为什么要测定动态生产率? 12、何谓多要素生产率? 13、试列举制造企业应用工业工程提高生产率的若干常用方法。 第二章工业工程概述 1、现代IE发展的主要特征是什么? 1.IE的核心是降低成本、提高质量和生产率2.IE是综合性的应用知识体系3.注重人的因素是IE区别于其他工程学科的特点4.IE的重点是面向微观管理5.IE是系统优化技术2、1989年美国工业工程学会提出的IE定义中,对现代IE的职业目标和所用的知识表述如何? 3、IE与其他专业工程学科有何不同,其主要特点是什么? 4、试说明IE与管理的主要区别。 5、生产的含义和系统概念如何? 6、什么是工业工程(IE),试用简练的语言表述IE的基本定义。 7、IE学科的性质如何?怎样理解这一性质? 8、IE学科的主要特点是什么?如何理解IE的本质? 9、什么是意识?为什么说“掌握IE方法和技术是必要的,而树立IE意识更重要”? 10、IE的基本功能是什么? 11、IE的学科范畴包括哪些知识领域?列举IE的主要相关学科。 12、试述传统IE与现代IE的含义和关系。 13、简要说明IE的发展历程。 14、工业工程的目标是什么? 15、与专业工程技术人员相比,IE技术人员的知识结构有何特点? 16、工业工程师要求具备什么知识结构? 17、IE知识和技术内容十分丰富,为什么强调应用上的综合性和整体性?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