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碳排放管理体系建设效果评价规则

碳排放管理体系建设效果评价规则

碳排放管理体系建设效果评价规则
碳排放管理体系建设效果评价规则

附件6

碳排放管理体系建设效果评价规则

1页

2页

3页

关于我国信用体系建设的报告

关于我国信用体系建设的报告 建设社会信用体系,是完善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客观需要,是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的治本之策。但我国社会信用体系的现状不容乐观,如何搞好我国的信用体系建设,从我国信用体系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分析入手,谈谈以下看法。 一、我国信用体系现状分析及其存在的问题 1.建立完善的信用体系比较困难的原因 (1)信用法律法规缺失。信用如果没有法律作为保障就很难有效实现,法律法规的确立和健全(金融有关立法非金融有关立法失信惩罚机制)是社会信用制度及管理体系建立和实施的保障。目前,我国尚未建立社会征信体系方面的法律框架和系列法规,对信用信息征集、使用和管理的权利与义务没有作出法律规定,这使得整个征信行业的行政主管部门和业务监管部门责任不明确,领导不统一,协调不一致,建设不到位。 (2)信用管理部门分散。目前,全国信用体系建设工作没有明确的主管部门,没有制订一套全国性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规划,缺乏对各领域,各地区信用信息整合的统一指导、统一规划和统一标准,没有形成各地区、各行业、各部门对信用体系建设和信用信息整合的合力,存在着多头建设的问题。 (3)信用标准规范模糊。由于我国经济发展严重不平衡,对各地的信用评级的统一化本身就带有不公平性,怎样把握才能恰到好处,这更增加了统一标准的难度。 (4)信息发布共享障碍。政府信用信息封闭,企业信用体系的建立客观上要求微观经济主体具有民事行为能力,我国征信行业没有建立行业协会组织,行业内普遍缺乏自律机制,各个行业各行其是,行业自律程度松紧不一,中介业务标准程度不一。此外,从业人员业务素质普遍不高等等原因都导致了信息共享的障碍。 (5)失信惩戒机制薄弱。支撑社会信用体系正常运作的经济政策法规得不到严格的执行,失信者没有受到应有的惩罚。 2.信用体系缺乏会导致各个方面出现问题 (1)从企业来说,信用缺失损害了企业的长远利益。企业与企业间诚信水平低甚至诚信失常,会使交易过程中契约的有效性时刻面临挑战,让快捷现代化的交易手段和交易方式

ISO14064碳盘查: 建立企业的碳排放管理体系

ISO14064碳盘查:建立企业的碳排放管理体系 ——编制温室气体排放清单 背景: 气候变化已经从国际谈判层面进入了商业部门的视野,温室气体信息披露已经受到越来越多的投资者、国际品牌商、消费者重视,一些著名品牌和厂商已经开始行动甚至联合起来,在其组织内部或外部供应链上实施和推动碳管理。投资机构也已着手委托权威组织对其投资的产业进行温室气体风险评估。企业的碳管理水平已经成为商业价值链上的重要指标。 碳盘查是指以政府、企业等组织为单位,计算其某一时间段内,在运营和生产活动中各环节直接或者间接排放的温室气体,也称编制温室气体排放清单(GHG Inventory)。 ISO 14064碳盘查 ISO 14064由国际标准化组织于2006年发布,是一个用于自愿量化与报告温室气体排放的国际标准。适用于企业和组织对碳排放进行监测、计算、报告和核实,帮助企业和组织建立起碳排放管理体系并有针对性的做出减排措施。 作为目前应用最为广泛的组织层面碳排放管理工具,ISO 14064能够帮助企业有效应地管理自身的温室气体风险以增强利益相关者(包括投资者、客户和消费者)的信心,应对以下的碳管理需要: 满足客户需求 目前,很多跨国企业已经从供应链着手,将温室气体管理其纳入公司的采购标准和供应商考核标准。基于ISO 14064碳盘查的实施将有利于应对上游采购商的考核要求。 提高投资者的信心 目前,资本市场已将温室气体资产或负债作为一个考核指标,企业尤其是上市公司正面临更高的温室气体信息披露要求。上市公司可将温室气体信息及管理绩效纳入企业年报或社会责任报告,增强投资者信心,体现企业责任。 降低融资成本 金融机构的绿色信贷,面向主动采取行动进行节能减排的企业;上市企业的融资,必须符合企业日益严格的气候变化政策和环境保护法律法规要求。温室气体管控有助于降低企业融资成本。 落实减排,降低成本,获取潜在收益 通过实施ISO 14064,摸清排放家底,找出节能减排的环节和空间并实施减排措施,同时降低运营成本。为参与碳交易、获取潜在经济收益奠定碳管理能力基础。 1、 CDP,Carbon Disclosure Project,碳披露项目; 上市企业回应碳披露项目 2、 GRI,Global Report Institute 全球报告倡议; 作为企业社会责任报告内容

欧盟碳排放交易体系的特征、绩效与启示

欧盟碳排放交易体系的特征、绩效与启示 中国人大网 https://www.doczj.com/doc/2411887725.html,日期: 2010-01-28浏览字号:大中小打印本页关闭窗口 一、欧盟排放交易体系的基本特征 《京都议定书》要求,从2008年到2012年,欧盟二氧化碳等6种温室气体年平均排放量要比1990年的排放量低8%。为了帮助其成员国履行减排承诺,获取运用总量交易机制减排温室气体的经验,欧盟制定了排放交易体系,并于2005年初试运行,2008年初开始正式运行。 (一)欧盟排放交易体系属于总量交易(cap-trade) 总量交易是指在一定区域内,在污染物排放总量不超过允许排放量或逐年降低的前提下,内部各排放源之间通过货币交换的方式相互调剂排放量,实现减少排放量、保护环境的目的。欧盟排放交易体系的具体做法是,欧盟各成员国根据欧盟委员会颁布的规则,为本国设置一个排放量的上限,确定纳入排放交易体系的产业和企业,并向这些企业分配一定数量的排放许可权——欧洲排放单位(EUA)。如果企业能够使其实际排放量小于分配到的排放许可量,那么它就可以将剩余的排放权放到排放市场上出售,获取利润;反之,它就必须到市场上购买排放权,否则,将会受到重罚。欧盟委员会规定,在试运行阶段,企业每超额排放1吨二氧化碳,将被处罚40欧元,在正式运行阶段,罚款额提高至每吨100欧元,并且还要从次年的企业排放许可权中将该超额拍放量扣除。由此,欧盟排放交易体系创造出一种激励机制,它激发私人部门最大可能地追求以成本最低方法实现减排。欧盟试图通过这种市场化机制,确保以最经济的方式履行《京都议定书》,把温室气体排放限制在社会所希望的水平上。 (二)欧盟排放交易体系采用分权化治理模式 分权化治理模式指该体系所覆盖的成员国在排放交易体系中拥有相当大的自主决策权,这是欧盟排放交易体系与其他总量交易体系的最大区别。其他总量交易体系,如美国的二氧化硫排放交易体系都是集中决策的治理模式。欧盟排放交易体系覆盖27个主权国家(欧盟排放交易体系2005年开始实施时,覆盖25个国家,罗马尼亚与保加利亚于2007年加入该体系),它们在经济发展水平、产业结构、体制制度等方面存在较大差异,采用分权化治理模式,欧盟可以在总体上实现减排计划的同时,兼顾各成员国差异性,有效地平衡了各成员国和欧盟的利益。 分权化治理模式体现在排放总量的设置、分配、排放权交易的登记等各个方面。如在排放量的确定方面,欧盟并不预先确定排放总量,而是由各成员国先决定自己的排放量,然后汇总形成欧盟排放总量。只是各成员国提出的排放量要符合欧盟排放交易指令的标准,并需要通过欧盟委员会审批,尤其是所设置的正式运行阶段的排放量要达到《京都议定书》的减排目标。在排放权的分配上,虽然各成员国所遵守的原则是一致的,但是各国可以根据具体情况,自主决定排放权在产业间分配的比例。此外,排放权的交易、实施流程的监督和实际

企业碳排放权交易的核算及问题分析

企业碳排放权交易的核算及问题分析 摘要:低碳经济席卷全球,人们已经普遍意识到环境问题在严重威胁着人类生存和安全,而其中扮演重要角色的企业将如何更好地履行社会责任成为人们日益关注的问题。本文旨在研究企业碳排放权交易问题进行核算,并通过对目前碳排放权交易对环境会计需求问题的分析提出一些建议。 关键词:碳排放权交易核算需求分析 一、引言 当前,我国绝大多数企业仍然在味地追求利润最大化,并没有意识到对自然资源过度开发是种无节制的浪费。虽然人们本身已经对环境问题有了保护意识,但是对于企业仍然只为了自身眼前的利益而不顾其对环境造成的污染。我国的温室效应问题日渐明显,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我国的能源结构以煤炭为主,并且煤炭的使用效率也很低的原因。 二、碳排放权交易面临的问题 (一)环境会计的不确定性 环境会计作为会计的新兴分支,学科自身具有不确定性。虽然国际环境会计报告中指出了环境会计以传统会计模式 为基础进行会计处理,并给环境会计的各个概念,如环境资产、环境负债、环境成本等做出了定义,同时也在实务指南

给出了环境信息披露的框架,但是,目前,国内外仍然没有关于环境会计这方面的专门的规范与准则。 (二)碳排放权交易自身的不确定性 碳排放权交易作为 项新兴交易,相关方面的交易规定、核算准则等都有待颁布,尤其是碳排放权交易的会计确认和计量,给交易的核算带来困难。 (三)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的不完善 1.相关的会计准则不明确。会计制度经过几个世纪的发展才得以逐渐有现在的完善,作为碳排放权交易核算基础的环境会计,本身也是门新兴学科,相关的会计准则目前只是个别学者的构想,国际上并没有明确颁布相关交易的准则。 2.没有完善的法律法规。我国现有的法律法规在环境会计这方面几乎是空白的,因此不能为实务操作更好地提供依据。 三、碳排放权交易对环境会计的需求分析及核算设计 (一)碳排放权交易对环境会计的需求分析 1.碳排放权交易对会计要素的需求。 环境会计是在传统会计基础上,加以考虑了环境因素等的影响而发展起来的种会计,因此在会计要素的划分上和传统会计大致相同,但是在具体内容上,两者又存在着一些差异。

碳排放交易体系的国外经验借鉴

碳排放交易体系的国外经验借鉴 一、导言 目前,人们越来越认识到由于无节制的排放而带来的危害,气候问题越来越严重,各国都开始重视温室气体的排放问题。为了应对气候变化带来的挑战,国际社会合作探索寻求规制该问题的方法。《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以及在此基础上形成的具体制度设计的《京都议定书》成为两个最重要的治理温室气体排放的公约,首次以法规的形式限制温室其他排放。议定书规定国家间可以进行碳排放交易,也就是说难以完成减排任务的国家可以从超额完成任务的国家买进超出的配额,来用于本国的发展。 在不同的国家碳排放交易有不同的形式,各国都在积极寻找适合本国的交易形式,因此建立完善的碳排放交易体系显得尤为重要。 二、碳排放及碳排放交易体系的概念 (一)碳排放交易体系的概念 根据王陟昀博士对碳排放的定义,碳排放权的概念是源自于排污权。排污权交易起源于美国,是指在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指标确定的条件下,建立合法的污染物排放权,利用市场机制,实现污染物的排放控制,达到减少排放量、保护环境目的。碳排放交易是排污权交易的一种形式。碳排放

交易是以《京都议定书》为基本依据的,在市场交易的基础上,以总量控制与减排目标位约束条件,以此来对二氧化碳进行管制的一种手段。碳排放交易的主要特点是对单个排放主体下发排放配额,各单个排放主体只能在约束的排放目标下进行碳排放,排放需求低于配额的主体可通过市场交易将排放配额有偿转让给排放需求超过配额的主体。依据笔者的理解,笔者认为以上解释能比较全面的概括碳排放交易的概念。 碳排放权是一种可以投入到市场中进行交易和获得利润的稀缺资源。这样的交易模式一方面可以鼓励企业积极开展污染治理并通过技术创新减少碳排放来节约碳排放权指标,既可以为未来发展而进行储备,也可以投入市场获利;另一方面,若企业为实现减排目标需承担较大的成本,可以通过向碳市场交易购买碳排放权来降低企业减排成本。由于这种碳排放模式是建立在供求关系的基础上,所以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由此而形成。 (二)碳排放交易体系的内容 碳排放交易体系包括很多方面,王文军对碳排放交易体系内容的介绍,该作者把碳交易体系的范围界定与总量目标的确定,分配机制问题,碳抵消制度以及监测、报告和核查四个方面作为碳排放交易体系的主要方面的内容。笔者较赞同将碳排放交易体系划定为三个方面的内容,确定碳排放

碳排放管理及交易分析整理2018

碳排放管理及交易分析报告 一碳排放交易的实现方式与交易形式 碳交易的实现方式为:所有被纳入碳排放权交易体系的企业,都将在上一年度获得政府发放的一定量的配额,如果企业的配额大于实际排放量,则企业多余的配额可以拿到碳市场上去出售;反之,企业就需要从碳市场上购买配额。 碳交易的两种形式分别是CCER交易与碳配额交易。 CCER即温室气体核证自愿减排量,来自于光伏、风电、生物质等项目,在试点碳市场可用于抵消控排企业的碳排放量。 碳配额即按照企业所处行业及生产经营状况,根据相应的配额分配方法(如基准线法、历史强度下降法等)计算企业的配额量。配额是政府分配的碳排放权的凭证和载体。1个配额代表持有的重点排放单位被允许向大气中排放1吨二氧化碳当量的温室气体的权利。一般情况,政府通过免费发放及有偿分配相结合的形式向企业发放配额。 碳交易的原理如下图所示。

二相关政策及发展现状 2011年国家发改委下发《关于开展碳排放权交易试点工作的通知》,确定北京、上海、广东、深圳、湖北、重庆、天津7个碳交易试点;2013年6月深圳碳市场运行并交易,其他试点也陆续启动。各试点都支持CCER抵消机制,比如深圳试点规定:“一份核证自愿减排量等同于一份配额,最高抵消比例不高于管控单位年度碳排放量的百分之十”。 国家发改委在2016年1月印发《关于切实做好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启动工作的通知》,明确2017年启动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实施碳排放权交易制度,第一阶段的交易范围将涵盖石化、化工、建材、钢铁、有色、造纸、电力、航空等重点排放行业,参与主体其2013至2015年中任意一年综合能源消费总量达到1万吨标准煤以上。

碳管理体系2020版-呼和浩特市

DB1501/ T 0009—2020 碳管理体系要求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术语和定义、领导作用、策划、实施、绩效评价、改进。使组织采用过程方法实现碳管理绩效,包括减少碳排放量,持续改进碳排放绩效。本标准适用于碳排放组织。本标准可单独使用, 也可与其他管理体系整合使用。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 19001 质量管理体系要求 GB/T 32150 工业企业温室气体排放核算和报告通则 IPCC 国家温室气体清单指南(2006) ISO 14064-1:2018 温室气体第一部分组织层面上对温室气体排放和清除的量化和报告的规范及指南 3术语和定义 GB/T 32150、GB/T 19001界定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3.1 碳管理体系 carbon management system 组织针对温室气体排放管控而建立的管理方针、目标、过程和程序及一系列相互关联的要素的集合。3.23.2 碳排放核算 carbon emission accounting 按照一定的程序和技术方法对碳排放进行量化的活动。 3.33.3 碳排放强度 intensity of carbon emission 组织单位产品产量或产值的碳排放量。 3.43.4 碳排放管理团队 carbon emission management team 组织内部负责实施碳排放管理活动、持续改进其碳排放绩效的相关人员。 3.53.5 1

DB1501/ T 0009—2020 2 碳排放源 carbon emission source 向大气中排放温室气体的物理单元或过程。 3.63.6 碳排放量 carbon emissions 组织在一定时间段内释放到大气中的温室气体总量。以二氧化碳当量表示,计量单位为“吨二氧化碳当量”。 3.73.7 碳源流 carbon source flow 流入组织或流出组织边界的化石燃料、含碳的原材料、含碳的产品或含碳的废物。 注:在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副产品或废气如果被现场回收利用而不流出组织边界,则不属于碳源流。 3.83.8 碳排放权 carbon emission rights 组织在满足法律规定的条件下所获得的碳排放指标从而向大气排放温室气体的权利。 3.93.9 碳配额 carbon emission quota 由碳交易管理部门发放的二氧化碳当量排放额度,计量单位为吨二氧化碳当量(tCO2e)。 4领导作用 4.1领导作用和承诺 最高管理者应通过以下方面证实其对碳管理的领导作用和承诺: a)对碳管理体系的有效性负责; b)确保制定低碳发展战略和目标; c)确保碳管理融入组织的业务过程; d)促进使用过程方法和基于风险的思维; e)确保碳管理所需的资源是可获得的; f)确保碳管理信息的有效沟通; g)确保碳管理体系实现预期结果; h)促使人员积极参与,指导和支持其为碳管理的有效性作出贡献; i)推动碳管理体系的持续改进; j)支持其他相关管理者在其职责范围内发挥领导作用。 4.2组织的机构、职责和权限 最高管理者应确保组织相关的机构、职责和权限得到分配、沟通和理解。 最高管理者应分配职责和权限,以确保: a)碳管理体系符合本标准的要求;

世界各国信用制度建设面面观

世界各国信用制度建设面面观 圣晖 在一个国家现代经济生活中,信用制度是必不可少的。它是整个市场经济运行的基础。在国外,社会信用制度建设主要包括以下儿方而:征信数据及评估,法律和法规的确立和健全,政府和专业脚会的监督和管理。 美国:系统化规模化推进 信用之所以在美国社会中得到普遍使用,被美国百姓和企业所重视,并极大推动美国经济的增长,其根本原因就在于美国有一个发达完善的信用制度体系。美国为建设该体系大约花了100年时间,正是这一体系为美国个人信贷和商业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美国信用制度建设大致可概括为几个方面:立法,信用服务企业的市场化运营,国家对信用工作的宏观管理。 立法。美国有比较完备的涉及信用管理各方而的法律体系,将信用产品加工、生产、销售、使用的全过程均纳入法律范畴。目前,美国正在实施的与信用相关的立法多达数十项。这些法案的管理目标与内容主要涉及以下儿个方而:第一,通过立法保证信息公开。信用服务企业在法律规定的框架下,可以合法地获得大量信用信息,并把它制作成信用产品。第二,规定了消费者个人对资信报告的权利并规范了资信调查机构对信用报告的传播。如《公平信用报告法》等。第三对当事人失信及违反信用管理有关法规的情况设定惩罚措施。 信用服务企业的市场化运营。美国信用服务行业经过100多年的市场竞争,现已形成了少数儿个市场化运作主体。目前从事信用服务的企业主要有两大类: 一类为专门对消费者个人信用进行评估的机构,在美国叫信用局,或叫消费信用报告机构,都为专业化的公司。信用局是向需求者提供消费者个人信用调查报告的供应商。信用局的基本工作是收集消费者个人的信用记录,合法地制作消费者个人信用调查报告,并向法律规定的合格使用者有偿传播信用报告· 另一类为对国家、企业、机构等进行信用评估的机构。这类信用评估机构又可分为两类:一类为资本市场上的信用评估机构,即对国家、银行、证券公司、基金、债券及上市大企业的信用进行评级的公司;另一类为对中小企业资信进行评级的机构。 国家对信用工作的宏观管理。国家信用管理主要是对信用进行宏观管理,建立惩戒机制,为市场创造一个健康的社会信用环境,促进信用交易的发展,推动国民经济增长。管理主要内容表现在立法与执法两个方而。发挥这些功能的政府部门和司法机构被称为信用监督或执法机构。 法国的公共信用信息系统有对企业(包括正而信息和负而信息)和对个人(指有负而的 信息)两个不同的公共信用系统。其企业的公共信用系统于1984年开始运行,它而向 包括租赁公司、融资代理公司在内的法国的全部金融机构,但不报告关于公司集团的数据。不同的是,法国企业公共信用系统要把从信用机构收到的信息与从合法的布告栏、法院、新闻界获得的关于企业及其管理者的信用进行汇总。在1990年,该公司信用歌记系统在案的企业1300万家,管理人员70万人。法兰西银行还拥有个人公共信用歌记系统,它是一个全国性的个人贷款不良行为档案。所有的金融机构都必须每月报告分期购买贷款、租赁、私人贷款、贷款额度和透支方而的不良记录。 意大利的公共信用系统建立于1962年。从一定程度上讲,意大利公共信用系统是欧洲该类服务系统中最完善和最精确的。目前这个公共信用系统拥有近700万条记录,每年发布

发电企业碳排放数据自动采集研究.doc

发电企业碳排放数据自动采集研究 摘要: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已经正式启动。确保数据的准确性是碳市场公平、有效、安全运行的重要基础,碳排放数据直接关系到企业的经济利益。作为首批纳入的发电行业,如何提升自身的碳排放数据管理水平是需要深入思考的问题。从信息化管理的角度提出碳排放数据自动采集与核算系统的设计方案,为发电企业的碳排放数据管理提供了新的思路。 关键词:发电企业;碳排放;数据采集;核算系统 《全国碳排放交易市场建设方案(发电行业)》(以下简称《方案》)于2017年12月19日印发,标志着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正式启动[1]。建设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是党中央、国务院做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是生态文明体制改革的重要方面,是运用市场机制控制温室气体排放的重大举措[2-3]。根据《方案》安排,率先将发电行业纳入全国碳市场,据初步估算,首批纳入的发电企业约1700家,排放量约3.0×109t[4],中国碳市场将超过欧盟碳市场(EU-ETS),成为全球最大的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碳排放权交易市场是政府主管部门强制建立的以排放配额作为标的物的交易市场[5]。作为一个人为建立的市场,其标的物根据统一的标准核算得到,核算结果直接关系到参与企业在碳市场中的经济利益[6-7]。因此,确保相关核算数据的准确性是碳市场公平、有效、安全运行的重要基础。第一阶段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只纳入发电行业,也是考虑到发电行业产品相对单一、数据基础相对较好的因素。而发电行业也并非已经完全做好了准备,根据《方

案》,全国碳市场建设将分为基础能力建设、模拟交易和正式交易3个阶段[8],在正式启动交易之前仍需要开展大量的能力建设工作,其中,提升和保证参与企业的数据准确性是一项关键工作[9]。为充分利用发电企业现有数据统计基础,提升发电企业碳排放数据统计与核算的准确性、规范性和便捷性,提出采用信息化手段实现碳排放数据的自动采集、传输与核算,并以A电厂为例,对碳排放数据自动采集与核算系统的设计进行了探索研究,以期为发电企业乃至其他行业企业的碳排放数据管理提供新的思路。 1发电企业碳排放核算数据需求与现状 发电企业的碳排放核算主要依据《中国发电企业温室气体排放核算方法与报告指南(试行)》(以下简称《指南》)[10]以及国家发展改革委办公厅《关于做好2016、2017年度碳排放报告与核查及排放监测计划制定工作的通知》[11](发改办气候〔2017〕1989号)后附的发电企业《补充数据表》要求的方法进行核算。发电企业的碳排放源主要分为3类,分别是化石燃料燃烧排放、脱硫过程排放和企业购入电力的隐含排放[12-15]。核算方法的主要原理为“排放量=活动水平×排放因子”,其中,活动水平数据和排放因子数据的采集是排放量核算的关键。活动水平数据和排放因子数据的采集要求以实测为主,且实测标准主要要求依据相关国标标准,同时,计量器具也要求遵循GB17167—2006用能单位能源计量器具配备和管理通则[16]进行管理,在实测数据无法获取时,可采用推荐的默认值核算[17]。根据调研结果,大部分发电企业,尤其是国有大型发电企业在基础数据统计方面已经相

如何做好企业信用体系建设

---------------------------------------------------------------范文最新推荐------------------------------------------------------ 如何做好企业信用体系建设 企业信用体系建设的总体目标是:按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建立完善、规范、有序、有效的企业信用体系,构建以诚信文化为核心、以信用制度为载体、以信用记录为依托、以信用监管为手段的企业信用催生、成长和维护系统。要面向市场,加强企业信用管理,提高企业的信用等级;运用市场机制,强化信用管理的内部约束机制和利益激励机制;在法律框架内,按照规范、有序和不搞重复建设的原则,充分发挥银行系统信贷评价登记系统、企业信用担保体系、工商登记年检等系统的作用,培育以企业为主体、服务全社会的社会化信用体系,有计划有步骤地建立企业信用标准体系、企业信用状况评价体系、企业信用风险防范体系、企业信用信息披露体系、企业信用监督管理体系,并不断转变政府职能,制定和完善相应的法律法规,为提升企业整体信用水平创造有利的条件。一、具体为完善六个体系:(一)企业信用标准体系信用标准(creditstandard)是指当采取赊销手段销货的企业对客户授信时,对客户资信情况进行要求的最低标准,通常以逾期的dso和坏帐损失比率作为制定标准的依据。国际通行的”四等十级制”评级等级,具体等级分为:aaa,aa,a,bbb,bb,b,ccc,cc,c,d。从”aa”到”ccc”等级间的每一级别可以用”+”或”-”号来修正已表示在主要等级内的相对高低。如aaa级的含义就是“信用极好”,表示企业的信用程度高、债务风险小。该类企业具有优秀的信用记录,经营状况佳,盈利能力强,发展前景广 1 / 5

11低碳经济及碳排放评价方法探究

2010年4月 学 术 交 流 Ap r.,2010 总第193期 第4期 Acade m ic Exchange Serial No.193 No.4 低碳经济及碳排放评价方法探究 李慧明,杨 娜 (南开大学循环经济研究中心,天津300071) [摘 要]从低碳经济理论研究及实践进展、碳排放定量分析评价两方面进行系统回顾与逻辑梳理,低碳经济是生态经济、循环经济、绿色经济等一系列可持续发展理念在气候变暖形势下具体 化、形象化的体现;在保证经济高速发展、整合区域发展特色、链接低碳生产和低碳消费层面的低 碳城市规划将成为城市发展低碳经济的重要技术手段。在碳排放定量分析评价中,能源强度、能 源结构以及经济增长是影响二氧化碳排放的显著因素;碳排放情景分析结果各异,但对制定碳减 排目标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当前基于能源消费水平的碳排放评价仍有待深入讨论;亟须探索适 合城市层面系统的碳排放评价分析方法。 [关键词]气候变化;低碳经济;低碳城市;碳排放 [中图分类号]F062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0-8284(2010)04-0085-04 气候变化是全世界所面临的重大环境问题,渗透到能源、粮食安全、贸易、金融和国际安全等诸多领域,越来越受到国际社会的关注。低碳经济,作为应对气候变化、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已经成为世界各国实现温室气体减排目标、保证经济持续健康增长的战略选择。中国是全球温室气体排放第二大国[1],当前中国正处在快速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中,以煤为主导的一次能源消费结构使得国内外众多研究机构预计中国2020年前后将超过美国成为世界温室气体排放第一大国[2]。在如上背景下,中国政府明确将发展低碳经济作为国家长远战略,提出了到2020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40%-45%的约束性指标,并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长期规划。那么,当前低碳经济在理论和实践推进中有何进展?不同碳排放的定量分析评价方法将怎样为决策者提出更科学的参考?本文尝试对如上两问题进行深入探究。 一、低碳经济理论研究及实践进展 (一)低碳经济 作为前沿的经济理念,低碳经济目前尚无明确定义。2003年,英国能源白皮书中最早提出低碳经济概念,即“在促进社会经济发展的前提下保障能源供应安全并应对气候变化”。目前世界上提出的低碳概念基本上是指“在某一个时间达到较低的温室气体排放目标”,如澳大利亚、日本和英国等国制定的相关低碳政策。对发展中国家来讲,低碳经济应是在自身可持续发展的前提下,尽自己可能实现低碳排放[3]。国内相关学者[4-5]已在如下说法上达成共识,即:低碳经济是以低能耗、低排放、低污染为基础的经济模式。 那么,作为一种新的经济模式,低碳经济与绿色经济、生态经济、循环经济等概念之间有何内在联系?(1)生态经济。1966年博尔丁发表的《即将到来的宇宙飞船地球经济学》一文对生态经济理论的 [收稿日期]2010-01-10 [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我国生态文明发展战略研究”(07&Z D018);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加快滨海新区循环经济发展的对策研究”(07BJY039) [作者简介]李慧明(1948-),女,天津人,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从事环境与自然资源经济学和循环经济研究。

温室气体核算体系企业核算和报告标准

《温室气体核算体系企业核算和报告标准》全文 温室气体核算体系是什么? 温室气体核算体系(GHG Protocol,简称GHGP)是国际上最为广泛使用的温室气体核算工具,旨在帮助政府和企业理解、测量与管理温室气体排放。由世界资源研究所(WRI)和世界可持续发展工商理事会(WBCSD)历经十余年合作开发,温室气体核算体系与世界各地的企业、政府以及环境组织一起,建立应对气候变化的可信、有效的新一代计划。https://www.doczj.com/doc/2411887725.html, 它是世界上几乎所有温室气体核算标准和管理计划的基础——从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到气候登记处(The Climate Registry)——也包括个体企业编制的数以百计的温室气体清单。 温室气体核算体系也为发展中国家提供了国际认可的管理工具,帮助他们的企业在全球市场上竞争,帮助他们的政府针对气候变化做出决定。 《温室气体核算体系企业核算和报告标准》 《温室气体核算体系企业核算和报告标准》(《企业标准》)是温室气体核算体系中最核心的标准之一。《企业标准》为企业和其他组织编制温室气体排放清单提供了标准和指南。它涵盖了《京都议定书》中规定的六种温室气体——二氧化碳(CO2)、甲烷(CH4)、氧化亚氮(N2O)、氢氟碳化物(HFCs)、全氟化碳(PFCs)和六氟化硫(SF6)——的核算与报告。它是根据如下目标设计的: ?帮助公司运用标准方法和原则编制反映其真实排放的温室气体清单 ?简化并降低编制温室气体清单的费用https://www.doczj.com/doc/2411887725.html, ?为企业提供用于制定管理和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的有效策略的信息 ?提高不同公司和温室气体计划之间温室气体核算与报告的一致性和透明度。 文章来源:中国碳排放交易网https://www.doczj.com/doc/2411887725.html,/

诚信建设制度措施

诚信建设制度措施 一、工作目标 以社会诚信体系建设为载体,以相关职能部门为依托,以褒扬诚信、惩戒失信为手段,以形成有利的社会舆论为推动,以培养诚信文化为根本,营造“奖励诚信、约束失信”、“守信光荣、失信可耻”的社会环境。 二、活动内容 (一)建立诚信道德学习教育制度。制定诚信道德教育工作制度、学习计划,通过集中学习和自学相结合、撰写心得体会等方式,加强干部职工诚信道德学习教育,实现诚信学习教育制度化、常态化。学习内容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诚实守信“道德模范”和“身边好人”等。监测站要深入开展“守信光荣、失信可耻”学习宣传活动,大力宣传诚实守信先进单位和个人事迹,对失信单位和个人实行公开曝光。 (二)建立数据诚信制度。及时监测、审核、上报国控重点源企业、省控重点企业和高耗能企业等污染排放达标情况。各个科室做到从样品的采集、交接、实验室的分析,原始记录及报告的出示均准确无误,严禁对监测数据进行造假,保障环境监测数据的真实性和全局性,增强监测数据的科学性、权威性。要讲诚信、谁不诚信,使诚信的人受益、不诚信的人受到惩戒。 (三)构建奖励诚信、约束失信工作机制。监测站要建立社会征信系统,制定奖励诚信、约束失信工作制度,建立全社会信用信息共享机

制。将采集上报的信息进行整合,加大信息采集力度,逐步建立覆盖全社会的信息共享系统,实现对企业、个人信用等级的综合评价,为相关信息使用部门建立信息查询用户平台,为其办理业务提供决策依据,全面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 (四)开展“诚实劳动、诚信经营”创建活动。监测站要以“重合同、守信用”为重点,创建诚信企业体系,在诚信活动中发挥好示范引导作用,认真制定诚信管理、诚信服务的标准,互相监督,以点带线,以线带面,形成诚信连锁效应。 (五)深化道德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教育和治理。 针对诚信缺失、公德失范问题,深入开展道德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教育和治理活动。我单位要突出“以人为本”,梳理和整治本单位存在的服务质量差等突出问题。要切实做好“道德教育、道德评议、道德引导、道德治理、道德宣传”工作,在全站营造诚实守信的社会风尚。 三、工作要求 (一)加强领导,明确责任。监测站要把诚信建设制度化这项工作摆上重要议事日程,加强领导,精心部署,确保活动各项要求落到实处。各科室要结合实际推进诚信建设制度化具体实施方案,明确目标任务和工作要求,落实责任分工,及时将各自推进诚信建设制度化的经验做法上升为制度规范。 (二)加强资料收集,严格考核。站党支部将把诚信建设制度化工作纳入全年精神文明建设和先进单位目标考核,并按照相关精神要求,

信用城市建设工作实施方案

信用城市建设工作实施方案 根据国务院《关于印发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规划纲要(X-X年)的通知》(国发〔X〕21号)、中央文明委《关于推进诚信建设制度化的意见》(文明委〔X〕7号)和《X省公共信用信息条例》(〔X届〕50号)、《X省“X”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规划》(X政发〔X〕10号)等文件精神,按照省政府信用X建设的部署和要求,为全面加快全市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特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党的X大和X届X中、X中、X中、X中全会精神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X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按照信用X建设总体部署,围绕政务诚信、商务诚信、社会诚信和司法公信建设,全面推进公共信用信息全领域征集、整合和共享,积极推行信用服务与信用产品的使用,以推进建设信用监管体制,发展诚信文化、建立守信激励和失信惩戒机制为重点,推进信用服务市场规范发展,努力提高全社会的诚信意识和信用水平,为X转型发展、追赶超越提供有力的信用支撑。 二、基本原则 (一)政府推动,社会共建。强化政府公共服务职能,积极开展统筹规划、制度完善、资源整合、培育需求、示范应用和宣传教育等工作,确立社会信用体系基本框架和发展方向。充分发挥中介机构等在信用产品开发应用和信用服务增值创新等方面的作用,形成社会成

员自我约束、行业组织自律管理、社会公众参与监督的协调配合机制,共同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 (二)健全制度,规范发展。确保信息开放与权益保护的平衡,在保护国家秘密、商业秘密和个人隐私安全的前提下,促进信用信息公开制度合法化、规范化建设。依法约束信用服务市场活动,提升中介机构执业操守和专业水平,确保信用报告的准确性、公平性和关联性,保障信用信息主体的隐私权。 (三)统筹规划,分步实施。立足实际,着眼长远,在科学规划的基础上,明确思路、目标和阶段任务,围绕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本着先易后难、循序渐进的原则,分步骤有序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 (四)重点突破,强化应用。以小微企业、行业协会和农户信用建设为先导,以信用建设薄弱环节和重点领域为突破口,以用促建,完善社会信用管理机制及相关政策,逐步推动信用产品在社会各领域的广泛应用,培育信用服务市场,落实守信激励和失信惩戒制度,优化总体信用环境。 三、工作目标 到X年底,以信用信息资源共享为基础的征信系统基本建成,与国家、省信用信息平台纵向互联互通;社会信用制度和标准体系基本建立,事前信用承诺、事中信用分类监管、事后信用联合奖惩为核心的信用监管体制基本确立,信用监管机制运行顺畅;统一社会信用代码的转换工作全部完成,重点领域信用记录实现全覆盖,守信激励和

中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的发展评价和建议

中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的发展评价和建议 为应对气候变化和实现经济低碳转型,我国在“十二五”规划中明确提出逐步建立碳排放交易市场。当前,我国七省市试点碳交易,其目的是为了区域碳市场交易经验可以成功复制到全国。本文紧密跟踪总结了我国七个碳市场试点地区的设计思路和发展现状,厘清我国碳市场发展的机遇和挑战。在为进一步改进我国碳市场设计提供参考的同时,为我国当前碳市场的总体路线制定提供建议。 一、七个碳交易试点地区碳市场发展情况 7个碳交易试点的省市(北京、上海、天津、重庆、广东、湖北和深圳)根据自身的特点,合理设计各区域碳交易市场制度,积极探索碳交易市场建设。目前,7个省市都已经在原有产权交易所的基础上,分别成立环境交易所,经营碳排放权交易业务。 1、碳交易覆盖行业 如表1所示,从七个碳交易试点地区的行业选择来看,主要分为三类,第一类是北京和深圳,由于高耗能产业较少,因此将高耗能企业外的其他主体纳入碳市场。如北京除了企业外,还将事业单位纳入覆盖行业。深圳则覆盖了建筑物和公共交通行业。第二类是上海,对于工业企业和非工业企业设置了两个不同的碳市场门槛。第三类是天津,广东和湖北。高耗能产业比重大,主要将高耗能产业纳入。从纳入碳交易企业的个数来看,高耗能企业较多的地区纳入碳交易的企业数量较多,高耗能企业较少的地区纳入的较少。深圳纳入碳市场的企业个数最多,达到635个。最少的是天津,只有130个。 2、配额分配方式

从目前各地区碳排放交易的实施情况来看,对于碳排放配额的分配,基本都是免费为主,适时推行拍卖等有偿方式。在免费配额发放方式上,试点地区有侧重采用历史法(“祖父原则”),如北京、广东、湖北和重庆。有的侧重采用行业基准线法,如深圳。有的侧重采用企业历史排放水平同时辅助行业基准线法则的方法进行碳排放权的配额分配,如天津和上海。尽管不同地区采用了不同的配额分配方式,但为了激励企业参与碳交易,在试点的初期,各地区都给予了企业较为宽松的配额,这也符合碳市场循序渐进发展的规律。

快递业碳排放核算体系构建及测算研究

2018年第40卷 第11期总第293期物流工程与管理 LOGISTICSENGINEERINGANDMANAGEMENT 经济与管理 doi:10.3969/j.issn.1674-4993.2018.11.035 快递业碳排放核算体系构建及测算研究 ? ?郑晓阳 (河南省交通规划设计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河南一郑州一450052) ?收稿日期?2018-09-29 ?基金项目:河南省交通运输科技项目(2015G05) ?作者简介?郑晓阳(1978 )?男?河南浚县人?高级工程师?研究方向:绿色交通? 一一?摘一要?对快递业碳排放核算体系构建及测算进行了研究?首先?明确了快递业碳排放的核算对象?接着?界定了快递业碳排放的核算范围?以此为基础构建了快递业碳排放核算体系?最后?给出了快递业碳排放核算数据的获取渠道?并对比分析了常用的碳排放测算方法?研究成果以期为降低快递业碳排放提供决策支持? ?关键词?快递业?碳排放?核算体系?测算 ?中图分类号?一X322一一一一?文献标识码?一B一一一一?文章编号?一1674-4993(2018)11-0103-02 ConstructionandEvaluationofExpressIndustryCarbonEmissionEstimationSystem ?ZHENGXiao-yang (HenanProvincialCommunicationsPlanning&DesignInstituteCo.?Ltd.?Zhengzhou450052?China) ?Abstract?Constructionandevaluationofexpressindustrycarbonemissionestimationsystemarestudied.Firstly?express industrycarbonemissionestimationobjectivesaregiven.Secondly?expressindustrycarbonemissionestimationscopesaredefined?andexpressindustrycarbonemissionestimationsystemisconstructed.Finally?expressindustrycarbonemissionestimationdataacquisitionchannelsaregiven?andcarbonemissionevaluationmethodsarediscussedindetails.Theresearch resultswillprovidedecisionsupportforreducingthecarbonemissionsofexpressindustry. ?Keywords?expressindustry?carbonemission?estimationsystem?evaluation 一一随着我国快递业的持续高速发展?对运输车辆二包装材料和仓储设施等生产资料的需求随之大幅增加?由于受到资源容量和环境保护的双重制约?传统的行业发展模式面临着越来越严峻的挑战??快递业发展 十三五 规划?提出通过减少对传统能源的依赖?优化要素投入结构?加快实现快递业 低污染二低消耗二低排放高效能二高效率二高效益 的绿色低碳发展?明确快递业碳排放构成及有效降低碳排放成为行业高速发展中亟需解决的重要现实问题? 现有对快递业碳排放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对考虑碳排放约束下的接驳点选址二配送路径优化二网络优化等问题?如代楚楚等将车辆数二旅行时间及碳排放最少等作为VRP问题的新目标?构建了快递企业低碳配送车辆路径选择模型?并进行了求解分析 [1] ?郑茜等为实现快递企业在服务质量和碳排放两 个维度上的协同优化?对快递接驳点选址问题进行了研究 [2] ? 张得志等针对如何在快递行业实现低碳运作目标?构建基于低碳经济视角的多模式快递物流网络优化决策模型?该优化模型考虑了运输成本二换装成本及其物流运作过程中CO2排放外部成本[3]?何玥从转变快递包装理念二使用绿色包装材料二建立回收标准?以及提升标准化二自动化和信息化水平等方面提出低碳经济下快递包装问题的解决对策[4]?现有研究大多集中在快递业碳排放的某一环节或过程?尚未从整体性对降低快递业碳排放进行研究? 鉴于此?拟对快递业碳排放核算体系的构建及测算进行研究?明确快递业碳排放核算对象与核算范围?构建快递业碳排放核算体系?设计碳排放测算数据获取渠道?选取快递业碳排放测算方法?为降低快递业碳排放策略的制定及实施提供决策支持? 1一快递业碳排放核算对象 快递业碳排放核算是面对快递服务组织的核算?而快递服务组织是指在中国境内依法注册的?提供快递服务的企业及其加盟企业二代理企业?国际公约二政府文件二行业标准等为主要快递业碳排放核算对象确定的主要依据?如?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京都议定书?规定的温室气体类型有CO2二CH4二N2O二HFCS二PFCS二SF6??2006年IPCC国家温室气体清单指南修订本?规定的温室气体类型有CO2二CH4二N20二HFCS二PFCS二SF6二NF3二SF5CF3二卤化醚(如C4F9OC2H5?CHF2OCF2OC2F4OCHF2?CHF2OCF2OCHF2)??蒙特利尔议定书?规定的温室气体类型除上述温室气体外?还包括CF3I二 CH2Br2二CHC13二CH3C1二CH2C12??快递业温室气体排放测量方法(YZ/T0135-2014)?规定快递服务组织温室气体排放主要包括CO2二CH4二N2O? 综上所述?快递业碳排放核算对象主要包括CO2二CH4二N2O二HFCS二PFCS二SF6?测量其在特定时间段内释放到大气中的温室气体总量(以CO2当量为单位计算)?在碳排放核算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