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纳米材料习题答案

纳米材料习题答案

纳米材料习题答案
纳米材料习题答案

纳米材料习题答案

1、简单论述纳米材料的定义与分类。

答:最初纳米材料是指纳米颗粒和由它们构成的纳米薄膜和固体。

现在广义: 纳米材料是指在三维空间中至少有一维处在纳米尺度范围,或由他们作为基本单元构成的材料。

如果按维数,纳米材料可分为三大类:

零维:指在空间三维尺度均在纳米尺度,如:纳米颗粒,原子团簇等。

一维:指在空间有两处处于纳米尺度,如:纳米丝,纳米棒,纳米管等。

二维:指在三维空间中有一维处在纳米尺度,如:超薄膜,多层膜等。

因为这些单元最具有量子的性质,所以对零维,一维,二维的基本单元,分别又具有量子点,量子线和量子阱之称。

2、什么是原子团簇谈谈它的分类。

3、通过Raman 光谱中任何鉴别单壁和多臂碳纳米管如何计算单壁碳纳米管直径

答:利用微束拉曼光谱仪能有效地观察到单臂纳米管特有的谱线,这是鉴定单臂纳米管非常灵敏的方法。

100-400cm-1范围内出现单臂纳米管的特征峰,单臂纳米管特有的环呼吸振动模式;1609cm-1,这是定向多壁纳米管的拉曼特征峰。

单臂管的直径d与特征拉曼峰的波数成反比,即d = 224/w

d:单壁管的直径,nm;w:为特征拉曼峰的波数cm-1

4、论述碳纳米管的生长机理(图)。

答:碳纳米管的生长机理包括V-L-S机理、表面(六元环)生长机理。

(1)V-L-S机理:金属和碳原子形成液滴合金,当碳原子在液滴中达到饱和后开始析出来形成纳米碳管。根据催化剂在反应过程中的位置将其分为顶端生长机理、根部生长机理。

①顶端生长机理:在碳纳米管顶部,催化剂微粒没有被碳覆盖的的部分,吸附并催化裂解碳氢分子而产生碳原子,碳原子在催化剂表面扩散或穿过催化剂进入碳纳米管与催化剂接触的开口处,实现碳纳米管的生长,在碳纳米管的生长过程中,催化剂始终在碳纳米管的顶端,随着碳纳米管的生长而迁移;

②根部生长机理:碳原子从碳管的底部扩散进入石墨层网络,挤压而形成碳纳米管,底部生长机理最主要的特征是:碳管一末端与催化剂微粒相连,另一端是不含有金属微粒的封闭端;

(2)表面(六元环)生长机理:碳原子直接在催化剂的表面生长形成碳管,不形成合金。

①表面扩散机理:用苯环坐原料来生长碳纳米管,如果苯环进入催化剂内部,会被分解而产生碳氢化合物和氢气同时副产物的检测结果为只有氢气而没有碳氢化化物。说明苯环没有进入催化剂液滴内部,而只是在催化剂表面脱氢生长,也符合“帽式”生长机理。

5、论述气相和溶液法生长纳米线的生长机理。

(1)气相法反应机理包括:V-L-S机理、V-S机理、碳纳米管模板法、金属原位生长。

①V-L-S机理:反应物在高温下蒸发,在温度降低时与催化剂形成低共熔液滴,小液滴相互聚合形成大液滴,并且共熔体液滴在端部不断吸收粒子和小的液滴,最后由于微粒的过饱和而凝固形成纳米线。

②V-S机理:首先沉底经过处理,在其表面形成许多纳米尺度的凹坑蚀丘,这些凹坑蚀丘为纳米丝提供了成核位置,并且它的尺寸限定了纳米丝的临界成核直径,从而使生长的丝为纳米级。

③碳纳米管模板法:采用碳纳米管作为模板,在一定温度和气氛下,与氧化物反应,碳纳米管一方面提供碳源,同时消耗自身;另一方面提供了纳米线生长的场所,同时也限制了生成物的生长方向。

④金属原位生长:

(2)溶液法反应机理包括溶液液相固相、选择性吸附。

①S-L-S机理:SLS 法和 VLS 法很相似,二者的主要差别在于 SLS 法纳米线成长的

液态团簇来源于溶液相,而 VLS 法则来自蒸气相。

②选择性吸附:选择性吸附配位剂或表面活性剂,并在平行于生长方向的晶面生长。

6、解释纳米颗粒红外吸收宽化和蓝移的原因。

答:红外吸收带的宽化原因:

纳米氮化硅、SiC、及Al2O3粉对红外有一个宽频带强吸收谱,这是由于纳米粒子大的比表面导致了平均配位数下降,不饱和键和悬键增多,与常规大块材料不同,没有一个单一的,择优的键振动模,而存在一个较宽的键振动模的分布,在红外光场作用下,它们对红外吸收的频率也就存在一个较宽的分布。这就导致了纳米粒子红外吸收带的宽化。

蓝移原因:

与大块材料相比,纳米微粒的吸收带普遍存在“蓝移”现象,即吸收带移向短波长方向。

表面效应:由于纳米微粒尺寸小,大的表面张力使晶格畸变,晶格常数变小。对纳米氧化物和氮化物小粒子研究表明:第一近邻和第二近邻的距离变短。键长的缩短导致纳米微粒的键本征振动频率增大,结果使红外光吸收带移向了高波数。(化学键的振动)

量子尺寸效应:由于颗粒尺寸下降能隙变宽,这就导致光吸收带移向短波方向。Ball等对这种蓝移现象给出了普适性的解释:已被电子占据分子轨道能级与未被占据分子轨道能级之间的宽度(能隙)随颗粒直径减小而增大,这是产生蓝移的根本原因。这种解释对半导体和绝缘体都适应。(电子跃迁)

7、论述光催化的基本原理以及提高光催化活性的途径。

答:光催化的基本原理:

当半导体纳米粒子受到大于禁带宽度能量的光子照射后,电子从价带跃迁到导带,产生电子空穴时,电子具有还原性,空穴具有氧化性。空穴与半导体纳米粒子表面OH―反应生成氧化性很高的·OH自由基,这种活泼的·OH自由基可把许多难降解的有机物氧化为CO2和H2O等无机物。

提高光催化活性的途径:半导体的光催化活性主要取决于:导带与价带的氧化―还原电位。价带的氧化―还原电位越正,导带的氧化―还原电位越负,则光生电子和空穴的还原及氧

化能力越强,光催化的效率就越高。

(1)减小半导体光催化剂的颗粒尺寸,可以提高其催化效率。(a.当半导体粒子d<某一临界值,量子尺寸效应变的显著,这时导带与价带变成分离能级,能隙变宽,价带电位变的更正,导带电位变的更负,这就增加了光生空穴和电子的氧化还原能力。b.光生载流子可通过简单的扩散,从粒子内部迁移到粒子的表面,而与电子给体或受体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电子从内部扩散到表面的时间越小,光电电荷分离效果就越高,电子和空穴的复合概率就越小,从而导致光催化活性的提高。c.纳米半导体的尺寸越小,处于表面的原子越多,比表面积越大,大大增强了半导体催化吸附的能力从而提高了光催化降解有机物的能力。)

(2)通过对纳米半导体材料进行敏化,搀杂,表面修饰以及表面沉淀金属或金属氧化物等方法,显著改善光吸收及光催化性能

8、什么是库仑堵塞效应以及观察到的条件

答:库仑堵塞效应:由于库仑堵塞能的存在对一个小体系的充放电过程,电子不能集体传输,而是一个一个单电子传输,这种现象叫做库仑堵塞效应。

库仑堵塞是在极低温度下观察到的.

观察到的条件是:(e2/2C)> kBT

有人曾统计如果量子点的尺寸为nm,可在室温下观察到上述效应。量子点是十几nm。上述效应必须在液氮温度下。

9、讨论半导体纳米颗粒的量子限域效应和介电限域效应对其吸收边,发光峰的影响。答:

式中:E(r):纳米微粒的吸收带隙,Eg(r=∞) 为体相的带隙,r为粒子半径μ

=[me-1+mh-1]-1为粒子的折合质量,其中me和mh分别为电子和空穴的有效质量

第二项为量子限域能(蓝移),第三项表明介电限域效应,第四项为有效里德伯能

由上式可以看出,随着粒子半径的减少,量子限域效应为主,其吸收光谱发生蓝移;介电限域效应导致介电常数ε增加引起吸收边蓝移,其吸收光谱发生红移。

10、纳米材料中的声子限域和压应力如何影响其Raman 光谱。

答:声子限域效应加强,使Raman峰向低波方向移动,发生蓝移,表面包覆或镶嵌某物质时,Raman要考虑正压力的影响,正压力增加,Raman光谱向高波数方向移动,发生红移。

11、论述制备纳米材料的气相法和湿化学法。

(1)高温气相法:指直接利用气体或者通过各种手段将物质变成气体,在载气的作用下通过传输在反应区冷凝,进一步发生物理化学反应,最后在冷却过程中凝聚长大形成纳米颗粒的方法。

高温气相法根据反应原理或装置特点分类:

①若反应中没有化学反应:热蒸发法

②若反应中有化学反应:化学气相沉积

③若反应中使用金属氧化物:金属有机化学沉积

④若反应中有激光激发:激光烧蚀法

⑤若反应能够控制检测生长速度:分子束外延技术

(2)湿化学法:有液相参加,通过化学反应来制备材料的方法。

湿化学法根据反应原理或装置特点分类:

①若为敞开体系:包括一般性溶液反应

②若为密闭体系:水热、溶剂热

③有机溶剂参与反应:有机溶剂回流

④胶体化学法:在有机相中反应,反应能溶于有机相形成胶体溶液。

12、什么是纳米结构,并举例说明它们是如何分类的,自组装纳米结构形成的条件是什么。答:纳米结构:是以纳米尺度的物质单元为基础。按一定规律构筑和营造一种新的体系。它包括一维、二维、三维体系。

分类: 关于纳米结构组装体系的划分至今没有一个成熟的看法。根据纳米结构体系构筑过程的驱动力是靠外因还是靠内因来划分,大致可分为两大类。1.人工纳米结构组装体系:按照人类的意志,利用物理和化学的方法人为的将纳米尺度的物质单元组装。排列构成一维、二维和三维的纳米结构体系。包括纳米有序阵列和介孔复合体系。2.纳米结构自组装体系和分子自组装体系:是指通过弱的和较小方向性的非共价键,如氢键、范德瓦耳斯键、配位键和弱的离子键协同作用把原子、离子、分子或纳米结构单元连接在一起构筑成一个纳米结构或纳米结构的花样。

纳米结构的自组装体系的形成有两个重要的条件:(1)有足够数量非共价键或氢键存在(因为氢键和范德瓦耳斯键等非共价键很弱(—5kcal /mol)只有足够量的弱键存在,才能通过协同作用构筑成稳定的纳米结构体系。(2) 是自组装体系能量较低,否则很难形成稳定的自组装体系。

13、简单讨论纳米颗粒的组装方法

答:纳米颗粒的组装的基本思路是溶解、挥发、组装。

溶解:配制成胶体溶液

挥发:自然挥发或者加入使溶质溶解度降低的溶剂,使其从溶液中沉淀出来。

组装:人工组装或自组装

纳米团簇的超分子化学组装方法可分为两类:

①DNA指导:

②气泡作模板:

③半导体纳米粒子组装:

④金属胶体组装:

⑤胶态晶体法:是利用胶体溶液的自组装特性使纳米团簇组装成胶态晶体,得到二维或三维的超晶格;

⑥模板法:是利用纳米团簇与组装模板间的识别作用来带动团簇的组装,由于选定的组装模板与纳米颗粒之间的识别作用,而使得模板对组装过程具有指导作用,组装过程更完善;

14、论述一维纳米结构的组装,并介绍2种纳米器件的结构(图)。

答:一维纳米结构的组装:

(1)模板法组装纳米结构:将流体组装技术与表面模板技术结合在一起成功地将一维纳米结构组装成平行阵列。

(2)L-B技术表面压力组装纳米棒阵列:通过表面张力的递增,使原本无序排列的各向同性的纳米棒首先排列成二维向列性排布,继而排列成二维近晶性的有序结构,多层这种二维结构叠加在一起,最终得到三维排列的有序纳米棒的阵列,3D-向列。

(3)电场驱动组装:采用电场驱动组装的方法将纳米线的组装与其半导体性质的测量联系起来。

(4)催化剂的图案化;通过对催化剂模板化,在有催化剂的地方反应,没有催化剂的地方不反应,从而制备一定规则的纳米结构材料。

(5)其他方法:eg加热ZnO,In2O3和石墨粉末的混合物在碳衬底或Si衬底上生长分级纳米结构;以ZnO,SnO2和石墨粉的混合物在多晶Al2O3衬底上分别得到了ZnO螺旋桨状纳米结构。

2种纳米器件的结构:ZnO纳米线直流发电机;纳米管收音机;纳米尺度太阳能电池。

15、简述“尺寸选择沉淀法”制备单分散银纳米颗粒的基本原理。

答:十二烷硫醇包覆的Ag粒子在庚烷中将其分散,这些粒子尺寸分散性比较大,为了降

低这种多分散性,需要采用尺寸选择沉淀法。

具体做法是:①包覆型Ag粒子在己烷中具有高的可溶性,而在吡啶中的可溶性差。先将包覆型Ag粒子溶解在己烷中。②如果将吡啶缓慢加到含有包覆型Ag粒子的己烷中,则当吡啶达到某一给定体积时,溶液将出现浑浊,并有沉淀出现,这相应于最大粒子的凝聚。这些粒子之间的范得瓦耳斯力比较大,溶液中加吡啶,Ag粒子聚集沉淀。③经离心沉淀分离,将大粒子收集起来,小粒子留在悬浮液中。(离心的转速要适当)④最大粒子凝聚体是可逆的。如将这些沉淀物放入己烷中再分散,即可形成均质的清澈透明溶液。将上述溶液滴一滴到TEM的碳栅极上,可得非常完整的组织。(如果将碳栅极浸入溶液3小时,则形成六角密堆积网络有序结构,这些聚集体的平均尺寸可以从μm2到μm2。经高倍放大后,可看到,纳米粒子有两种不同的对称性排列。

16、目前人们已经制备了哪些纳米结构单元、复杂的纳米结构和纳米器件。并说明那些纳

米结构应该具有增强物理和化学性能。

答:纳米结构单元:0维: 团簇、纳米颗粒、八面体、三角形、多面体等;一维: 纳米线、纳米棒、纳米带、纳米管和纳米锥等;二维: 纳米片等。

复杂的纳米结构:嵌段共聚物有序的自组装成为超分子纳米结构;多层膜;自组装形成管状、球状、层状和蘑菇状的结构

纳米器件:ZnO纳米线直流发电机、光子晶体、纳米棒的逻辑敏电路、纳米管收音机、纳米线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

17、简单论述单电子晶体管的原理。

答:晶体管:是一种固体半导体器件,可以用于检波、整流、放大、开关、稳压、信号调制和许多其它功能。

单电子晶体管:用一个或者少量电子就能记录信号的晶体管。

原理:单电子晶体管是依据库伦堵塞效应和单电子隧道效应的基本原理设计和制造的一种新型的纳米结构器件,在两个电极中间的绝缘层的中间再做一个电极,使之带半个电荷,

两边的电极就会感应半个符号相反的电荷,因此可以通过电极Ⅱ上电压的变化来控制隧穿效应的发生。

小学数学典型应用题《鸡兔同笼问题》专项练习

小学数学典型应用题专项练习 《鸡兔同笼问题》 【含义】 这是古典的算术问题。已知笼子里鸡、兔共有多少只和多少只脚,求鸡、兔各有多少只的问题,叫做第一鸡兔同笼问题。已知鸡兔的总数和鸡脚与兔脚的差,求鸡、兔各是多少的问题叫做第二鸡兔同笼问题。 【数量关系】 第一鸡兔同笼问题: 假设全都是鸡,则有 兔数=(实际脚数-2×鸡兔总数)÷(4-2) 假设全都是兔,则有 鸡数=(4×鸡兔总数-实际脚数)÷(4-2) 第二鸡兔同笼问题: 假设全都是鸡,则有 兔数=(2×鸡兔总数-鸡与兔脚之差)÷(4+2) 假设全都是兔,则有 鸡数=(4×鸡兔总数+鸡与兔脚之差)÷(4+2) 【解题思路和方法】 解答此类题目一般都用假设法,可以先假设都是鸡,也可以假设都是兔如果先假设都是鸡,然后以兔换鸡;如果先假设都是兔,然后以鸡换兔。这类问题也叫置换问题。通过先假设,再置换,使问题得到解决。

【经典例题讲解】 1、长毛兔子芦花鸡,鸡兔圈在一笼里。数数头有三十五,脚数共有九十四。请你仔细算一算,多少兔子多少鸡? 解: 假设35 只全为兔,则 鸡数=(4×35-94)÷(4-2)=23(只) 兔数=35-23=12(只) 也可以先假设35 只全为鸡,则 兔数=(94-2×35)÷(4-2)=12(只) 鸡数=35-12=23(只) 答:有鸡23只,有兔12 只。 2、2亩菠菜要施肥1千克,5亩白菜要施肥3千克,两种菜共16 亩,施肥9 千克,求白菜有多少亩? 解: 此题实际上是改头换面的“鸡兔同笼”问题。“每亩菠菜施肥(1÷2)千克” 与“每只鸡有两个脚”相对应,“每亩白菜施肥(3÷5)千克”与“每只兔有4 只脚相对应,“16亩”与“鸡兔总数”相对应,“9千克”与“鸡兔总脚数”相对应。假设16 亩全都是菠菜,则有 白菜亩数=(9-1÷2×16)÷(3÷5-1÷2)=10(亩) 答:白菜地有10 亩。

纳米材料与技术思考题2016

纳米材料导论复习题(2016) 一、填空: 1.纳米尺度是指 2.纳米科学是研究纳米尺度内原子、分子和其他类型物质的科学 3.纳米技术是在纳米尺度范围内对原子、分子等进行的技术 4.当材料的某一维、二维或三维方向上的尺度达到纳米范围尺寸时,可将此类材料称为 5.一维纳米材料中电子在个方向受到约束,仅能在个方向自由运动,即电子在 个方向的能量已量子化一维纳米材料是在纳米碳管发现后才得到广泛关注的,又称为 6.1997年以前关于Au、Cu、Pd纳米晶样品的弹性模量值明显偏低,其主要原因是 7.纳米材料热力学上的不稳定性表现在和两个方面 8.纳米材料具有高比例的内界面,包括、等 9.根据原料的不同,溶胶-凝胶法可分为: 10.隧穿过程发生的条件为. 11.磁性液体由三部分组成:、和 12.随着半导体粒子尺寸的减小,其带隙增加,相应的吸收光谱和荧光光谱将向方向移动,即 13.光致发光指在照射下被激发到高能级激发态的电子重新跃入低能级被空穴捕获而发光的微观过程仅在激发过程中发射的光为在激发停止后还继续发射一定时间的光为 14.根据碳纳米管中碳六边形沿轴向的不同取向,可将其分成三种结构:、和 15.STM成像的两种模式是和. 二、简答题:(每题5分,总共45分) 1、简述纳米材料科技的研究方法有哪些? 2、纳米材料的分类? 3、纳米颗粒与微细颗粒及原子团簇的区别? 4、简述PVD制粉原理 5、纳米材料的电导(电阻)有什么不同于粗晶材料电导的特点? 6、请分别从能带变化和晶体结构来说明蓝移现象

7、在化妆品中加入纳米微粒能起到防晒作用的基本原理是什么? 8、解释纳米材料熔点降低现象 9、AFM针尖状况对图像有何影响?画简图说明 1. 纳米科学技术 (Nano-ST):20世纪80年代末期刚刚诞生并正在崛起的新科技,是研究在千万分之一米10–7)到十亿分之一米(10–9米)内,原子、分子和其它类型物质的运动和变化的科学;同时在这一尺度范围内对原子、分子等进行操纵和加工的技术,又称为纳米技术 2、什么是纳米材料、纳米结构? 答:纳米材料:把组成相或晶粒结构的尺寸控制在100纳米以下的具有特殊功能的材料称为纳米材料,即三维空间中至少有一维尺寸小于100nm的材料或由它们作为基本单元构成的具有特殊功能的材料,大致可分为纳米粉末、纳米纤维、纳米膜、纳米块体等四类;纳米材料有两层含义: 其一,至少在某一维方向,尺度小于100nm,如纳米颗粒、纳米线和纳米薄膜,或构成整体材料的结构单元的尺度小于100nm,如纳米晶合金中的晶粒;其二,尺度效应:即当尺度减小到纳米范围,材料某种性质发生神奇的突变,具有不同于常规材料的、优异的特性量子尺寸效应。 纳米结构:以纳米尺度的物质为单元按一定规律组成的一种体系 3、什么是纳米科技? 答:纳米科技是研究在千万分之一米(10-8)到亿分之一米(10-9米)内,原子、分子和其它类型物质的运动和变化的学问;同时在这一尺度范围内对原子、分子进行操纵和加工 4、什么是纳米技术的科学意义? 答:纳米尺度下的物质世界及其特性,是人类较为陌生的领域,也是一片新的研究疆土在宏观和微观的理论充分完善之后,再介观尺度上有许多新现象、新规律有待发现,这也是新技术发展的源头;纳米科技是多学科交叉融合性质的集中体现,我们已不能将纳米科技归为任何一门传统的学科领域而现代科技的发展几乎都是在交叉和边缘领域取得创新性的突破的,在这一尺度下,充满了原始创新的机会因此,对于还比较陌生的纳米世界中尚待解释的科学问题,科学家有着极大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 5、纳米材料有哪4种维度?举例说明 答:零维:团簇、量子点、纳米粒子 一维:纳米线、量子线、纳米管、纳米棒 二维:纳米带、二维电子器件、超薄膜、多层膜、晶体格 三维:纳米块体 6、请叙述什么是小尺寸效应、表面效应、量子效应和宏观量子隧道效应、库仑堵塞效应 答:小尺寸效应:当颗粒的尺寸与光波波长、德布罗意波长以及超导态的相干长度或透射深度等物理特征尺寸相当或更小时,晶体周期性的边界条件将被破坏,非晶态纳米粒子的颗粒表面层附近的原子密度减少,导致声、光、电、磁、热、力学等特性呈现新的物理性质的变化称为小尺寸效应 表面效应:球形颗粒的表面积与直径的平方成正比,其体积与直径的立方成正比,故其比表面积(表面积/体积)与直径成反比随着颗粒直径的变小,比表面积将会显著地增加,颗粒表面原子数相对增多,从而使这些表面原子具有很高的活性且极不稳定,致使颗粒表现出不一样的特性,这就是表面效应 量子尺寸效应:当粒子的尺寸达到纳米量级时,费米能级附近的电子能级由连续态分裂成分立能级当能级间距大于热能、磁能、静电能、静磁能、光子能或超导态的凝聚能时,会出现纳米材料

纳米材料考试试题3

纳米材料考试试题3

判断和填空 1由纳米薄膜的特殊性质,可分为两类:a、含有那么颗粒与原子团簇——基质薄膜。b、纳米尺寸厚度的薄膜,其厚度接近于电子自由程和Debye长度,可以利用其显著的量子特性和统计特性组装成新型功能器件。 2、.增强相为纳米颗粒、纳米晶须、纳米晶片、纳米纤维的复合材料称为纳米复合材料;纳米复合材料包括金属基、陶瓷基和高分子基纳米复合材料;复合方式有:晶内型、晶间型、晶内-晶间混合型、纳米-纳米型等 3、宏观量子隧道效应微粒具有贯穿势垒的能力称为隧道效应。微粒的磁化强度,量子相干器 件中的磁通量等,具有隧道效应、称为宏观的量子隧道效应。 4、纳米微粒反常现象原因:小尺寸效应、表面界面效应、量子尺寸效应及量子隧道效应。 举例:金属体为导体,但纳米金属微粒在低温由于量子尺寸效应会呈现电绝缘性。化学惰性的金属铂制成纳米微粒(铂黑)后却成为活性极好的催化剂。 5、非晶纳米微粒的晶化温度低于常规粉体。 6、超顺磁性纳米微粒尺寸小到一定临界值进入超顺磁状态,例如a-Fe Fe3O4和a-Fe2O3 粒径分别为5nm 16nm和20nm时变成顺磁体这时磁化率X不再服从居里-外斯定律。 7、超顺磁状态的起源:在小尺寸下,当各向异性能减小到与热运动能可相比拟时,磁化方向就不再固定一个易磁化方向,易磁化方向作无规律的变化,结果导致超顺磁性的出现。不同种类的纳米微粒显现的超顺的临界尺寸是不同的。 8纳米微粒尺寸高于超顺磁临界尺寸时通常呈现高的矫顽力Hc 10矫顽力的起源两种解释一致转动模式和球链反转磁化模式。 11.居里温度Tc为物质磁性的重要参数与交换积分成正比,并与原子构型和间距有关。对于薄膜随着铁磁薄膜厚度的减小,居里温度下降。对于纳米微粒,由于小尺寸效应而导致纳米粒子的本征和内禀的磁性变化,因此具有较低的居里温度。 12,大块金属具有不不同颜色的光泽,表明对可见光各种颜色的反射和吸收能力不同。当尺寸减小到纳米级时各种金属纳米微粒几乎都呈黑色,它们对可见光的反射率极低。反射率:Pt为1%,Au小于10%。对可见光低反射率、强吸收率导致粒子变黑。 13、当纳米微粒的尺寸小到一定值时可在一定波长的光激发下发光。 14、物理法制备纳米粒子:粉碎法和构筑法。前者以大块固体为原料,将块状物质粉碎、细化,从而得到不同粒径范围的纳米粒子;构筑法是由小极限原子或分子的集合体人工合成超微粒子。 15、物料的基本粉碎方式:压碎、剪碎、冲击破碎和磨碎。 16、非晶纳米微粒的晶化温度低于常规粉体 17.原位复合法主要有:共晶定向凝固法、直接氧化法和反应合成法 18、纳米增强相和金属基体之间的界面类型三种:不反应不溶解;不反应但相互;相互反应生成界面反应物。界面结合方式有四种:机械结合;浸润与溶解结合;化学反应结合;混合结合。界面的溶解和析出是影响界面稳定性的物理因素,而界面反应是影响界面的化学因素。 19、使纳米增强相遇金属基体之间具有最佳界面结合状态的措施:应该使纳米增强相与金属基体之间具有良好的润湿后,互相间应发生一定程度的溶解;保持适当的界面结合力,提高复合材料的强韧性;并产生适当的界面反应,而界面反应产物层应质地均匀,无脆性异物,不能成为内部缺陷(裂纹源),界面反应可以控制等。措施:增强相表面改性(如涂覆);基体合金化(改性)。 20、原位复合法关键:在陶瓷基体中均匀加入可生成纳米第二相的元素或化合物,控制其反应生成条件,使其在陶瓷基体致密化过程中,在原位同时生长处纳米颗粒、晶须和纤维等,形成陶瓷基纳米复合材料。也可以利用陶瓷液相烧结时某些晶相生长成高长径比的习性,控制烧结工艺。也可以使基体中生长高长径比晶体,形成陶瓷基复合材料。优点:有利于制作形状复杂的结构件,成本低,同时还能有效地避免人体与晶须等地直接接触,减轻环境污染。 21、陶瓷基纳米复合材料的基体主要有:氧化铝、碳化硅、氮化硅和玻璃陶瓷。与纳米级第二相的界面粘结形式:机械粘结和化学粘结

鸡兔同笼典型例题

【例 3】动物园里养了一些梅花鹿和鸵鸟,共有脚只,鸵鸟比梅花鹿多只,梅花鹿 和鸵鸟各有多少只? 【考点】鸡兔同笼 【解析】假设梅花鹿和鸵鸟的只数相同,则从总脚数中减去鸵鸟多的只的脚数得: (只)。这只脚是梅花鹿的脚数和鸵鸟的脚数 (注意此时梅花鹿和鸵鸟的只数相同)脚数的和,一只梅花鹿和一只鸵鸟 的脚数和是:(只),所以梅花鹿的只数是:(只),从 而鸵鸟的只数是:(只) . 【答案】鸵鸟48只,梅花鹿28只 【例 5】鸡兔同笼,鸡、兔共有只,兔的脚数比鸡的脚数多只,问鸡、兔各多少只? 【考点】鸡兔同笼 【解析】不妨假设只都是兔,没有鸡,那么就有兔脚:(只),而鸡的脚数为零。这样兔脚比鸡脚多只,而实际上只多只,这说明 假设的兔脚比鸡脚多的数比实际上多:(只)。现在以鸡换 兔,每换一只,兔脚减少只,鸡脚增加只,即兔脚与鸡脚的总数差就 会减少(只)。 鸡的只数:(只),兔的只数:(只)。 【答案】兔45只,鸡62只 【例 6】每只完整的螃蟹有2只鳌、8只脚。现有一批螃蟹,共有25只鳌,120只脚。其中 可能有多少缺鳌少脚的,但每只螃蟹至少保留1只鳌、4只脚。这批螃蟹最多有 只,至少有只。

【考点】鸡兔同笼 【解析】若要螃蟹尽量多,那么螃蟹的鳌和脚要尽量少,光看鳌的话,鳌最少为1,螃蟹最多为25只,只看脚的话,脚最少为4,螃蟹最多为 (只),所以螃蟹最多为25只,同理若要螃蟹尽量少,那么螃蟹的鳌和 脚要尽量多, 光看鳌的话,鳌最多为2,螃蟹最少为(只), 只看脚的话,脚最多为8,螃蟹最少为(只),所以螃蟹最少为13只。 【答案】螃蟹最多有25只,至少有13只 【例 10】箱子里红、白两种玻璃球,红球数是白球数的倍多只,每次从箱子里取出只 白球、只红球.如果经过若干次以后,箱子里剩下只白球、只红球.那么 箱子里原有红球多少只? 【考点】鸡兔同笼 【解析】假设每次一起取只白球和只红球,由于每次拿得红球都是白球的倍,所以最后剩下的红球数应该刚好是白球数的倍多。由于每次取的 白球和原定的一样多,所以最后剩下的白球应该不变,仍然是个。按 照我们的假设,剩下的红球应该是白球的倍多,即(只)。 但是实际上最后剩了只红球,比假设多剩只,因为每一次实际取得 与假设相比少只,所以可以知道一共取了(次)。所以可以知道 原来有红球(只)。 【答案】红球有158只

新材料科学导论期末复习题(有答案版)

一、填空题: 1.材料性质的表述包括力学性能、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2.化学分析、物理分析和谱学分析是材料成分分析的三种基本方法。 3.材料的结构包括键合结构、晶体结构和组织结构。 4.材料科学与工程有四个基本要素,它们分别是:使用性能、材料的性质、制备/加工和结构/成分。 5.按组成和结构分,材料分为金属材料,无机非金属材料,高分子材料和复合材料。 6.高分子材料分子量很大,是由许多相同的结构单元组成,并以共价键的形式重复连接而成。 7.复合材料可分为结构复合材料和功能复合材料两大类。 8.聚合物分子运动具有多重性和明显的松弛特性。 9.功能复合材料是指除力学性能以外,具有良好的其他物理性能并包括部分化学和生物性能的复合材料。如有 光,电,热,磁,阻尼,声,摩擦等功能。 10.材料的物理性质表述为光学性质、磁学性质、电学性质和热学性质。 11.由于高分子是链状结构,所以把简单重复(结构)单元称为链节,简单重复(结构)单元的个数称为聚 合度。 12.对于脆性的高强度纤维增强体与韧性基体复合时,两相间若能得到适宜的结合而形成的复合材料,其性能显示 为增强体与基体的互补。(ppt-复合材料,15页) 13.影响储氢材料吸氢能力的因素有:(1)活化处理;(2)耐久性(抗中毒性能); (3)抗粉末化性能;(4)导热性能;(5)滞后现象。 14.典型热处理工艺有淬火、退火、回火和正火。 15.功能复合效应是组元材料之间的协同作用与交互作用表现出的复合效应。复合效应表现线性效应和非线性效 应,其中线性效应包括加和效应、平均效应、相补效应和相抵效应。 16.新材料发展的重点已经从结构材料转向功能材料。 17.功能高分子材料的制备一般是指通过物理的或化学的方法将功能基团与聚合物骨架相结合的过程。功能高 分子材料的制备主要有以下三种基本类型: ①功能小分子固定在骨架材料上; ②大分子材料的功能化; ③已有功能高分子材料的功能扩展; 18.材料的化学性质主要表现为催化性能和抗腐蚀性。 19.1977年,美国化学家MacDiarmid,物理学家Heeger和日本化学家Shirakawa首次发现掺杂碘的聚乙炔具有金 属的导电特性,并因此获得2000年诺贝尔化学奖。 20.陶瓷材料的韧性和塑性较低,这是陶瓷材料的最大弱点。 第二部分名词解释

纳米材料学教案

《纳米材料》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编号:2 中文名称:纳米材料 英文名称:Nano-materials 适用专业:化学工程与工艺 课程类别:专业选修课 开课时间:第5学期 总学时:32 总学分:2 二、课程简介(字数控制在250以内) 《纳米材料》是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的一门专业选修课,本课程系统地讲授各类纳米材料的概念、制备方法、结构和性能特征以及表征技术和方法,在此基础上,对其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引导大学生对纳米科学和技术进行认知与了解,帮助他们掌握纳米科技和纳米材料学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研究现状以及未来发展前景,从而启迪大学生的创新思维,拓宽其科学视野,培养他们对纳米科技的学习兴趣。 三、相关课程的衔接 与相关课程的前后续关系。 预修课程(编号):高等数学B1(210102000913)、高等数学B2(210102000713)、物理化学A1(2)、物理化学A2(2),无机化学(A1)(2)、无机化学(A2)(2)。 并修课程(编号):无特别要求 四、教学的目的、要求与方法 (一)教学目的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引导大学生对纳米科学和技术进行认知与了解,帮助他们掌握纳米科技和纳米材料学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研究现状以及未来发展前景,从而启迪大学生的创新思维,拓宽其科学视野,培养他们对纳米科技的学习兴趣。 (二)教学要求 掌握纳米科技和纳米材料学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研究现状,对未来发展前景有一定的认识。

(三)教学方法 本课程遵循科学性、系统性、循序渐进、少而精和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原则,结合最新的研究成果着重讲述有关纳米材料的基本理论、理论知识的应用。本课程以课堂讲授教学为主,教学环节还包括学生课前预习、课后复习,习题,答疑、期末考试等。 五、教学内容(实验内容)及学时分配 (1学时) 第一章绪论(2学时) 1、教学内容 1.1纳米科技的基本内涵 1.2纳米科技的研究意义 1.3纳米材料的研究历史 1.4纳米材料的研究范畴 1.5纳米化的机遇与挑战 2、本章的重点和难点 本章重点是纳米科技与纳米材料的基本概念。 第二章纳米材料的基本效应(2学时) 1、教学内容 2.1 小尺寸效应 2.2 表面效应 2.3 量子尺寸效应 2.4宏观量子隧道效应 2.5 库仑堵塞与量子隧穿效应 2.6 介电限域效应 2.7 量子限域效应 2.8 应用实例 2、本章的重点和难点 重点:纳米材料的表面效应、小尺寸效应及量子尺寸效应。难点:宏观量子隧道效应。 第三章零维纳米结构单元(4学时) 1、教学内容 3.1 原子团簇

鸡兔同笼应用题解法

一、提出问题 大约在1500年前,《孙子算经》中记载了这样一个有趣的问题。书中说:“今有鸡兔同笼,上有三十五头,下有九十四足,问鸡兔各几何?”意思是:有若干只鸡兔同在一个笼子里,从上面数,有35个头;从下面数,有94只脚。问笼中鸡和兔各有几只?这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鸡兔同笼问题,如何解决这个1500年前古人提出的数学问题,就是我们这节课要研究的内容。(板书课题) 二、解决问题 出示例1 :鸡兔同笼,有20个头,54条腿,鸡、兔各有几只? (同时出示鸡兔同笼情境图) 师:想一想,如何来解决这个问题?请同学们把你的想法,你的 思考过程用你喜欢的方式表达出来。 学生思考、分析、探索,接下来是讨论、交流、争辩。(老师参与其中,启发、点 拔、引导适当,师生互动。) 10分钟后进入小组汇报、集体交流阶段。 师:谁能说一说你们小组探究的结果,鸡、兔各有几只?你们是怎样得出结论的? 学生汇报表达的方式: 生1:我们利用画图凑数的方法: ①先画10个头。 ②每个头下画上两条腿。 数一数,共有40条腿,比题中给出的腿数少54-20=14条腿。 ③给一些鸡添上两条腿,叫它变成兔.边添腿边数,凑够54条腿。 每把一只鸡添上两条腿,它就变成了兔,显然添14条腿就变出来7只兔.这样就得出答案,笼中有7只兔和13只鸡。 2.列表法: 生1:我们一个一个地试,把结果列成表格,最后得出7只鸡、3只兔 生2:我们组得出的结果也是只13鸡、7只兔,但我们不是一个一个地试,这样太 麻烦了,我们是5个5个地试

生3:因为鸡、兔共20只,我们先假设鸡、兔各10只,这样共有60条腿,比54 条腿多6条,说明假设的兔多了3只,鸡少了3只,于是兔只有7只,鸡有13只。生4:我们是先按鸡兔各一半来算的。 师:同学们的探索精神和方法都很好,都能用自己的方法成功地解决“鸡兔同笼问题”。 师:谁还有其他的解法吗?(老师让举手的其中三名学生上台板演) 生5:假设20只都是鸡,那么兔有:(54-20 X 2) + (4-2 )=7 (只),鸡有20- 7=13 (只)。 生6:假设20只都是兔,那么鸡有:(4X 20-54) + (4-2)=13(只),兔有20-13=7 (只)。 生7:设鸡有XM,那么兔有(20-X)只。 2X+4 (20-X)=54, X=13, 20-13=7 (只)即鸡有13只,兔有7只。 师:同学太聪明了,想出了这么多好办法,通过以上的学习,你有什么发现,有什么想法吗? 生:解决一个问题可以有不同的方法。 三、想一想,做一做: 1.尝试解答课前提出的古代《孙子算经》中记载的鸡兔同笼问题。书中说:“今有鸡兔同笼,上有三十五头,下有九十四足,问鸡兔各几何? 2.完成书中练一练中的4道题第4道题, 小结:师生共同总结,我们今天学习的鸡兔同笼问题,发现了可以用画图的方法解决、可以用列表的方式进行分析。还可以用假设的方法(亦可称作置换法),可以先假设都是一种事物(换成同一种事物),再根据题中给出的条件进行修正、推算。有的同学还用方程来解决这个问题,一个问题可以用多种方法来解决,真是条条大路通罗马呀!希望同学们今后在学习中也能象今天一样肯于动脑,勤于思考,使我们每一个同学都越学聪明。 一,基本问题 "鸡兔同笼"是一类有名的中国古算题.最早出现在《孙子算经》中.许多小学算术应用题

纳米材料导论期末复习重点

名词解释: 1、纳米:纳米是长度单位,10-9米,10埃。 2、纳米材料:指三维空间中至少有一维处于纳米尺度范围(1-100nm)或由他们作为基本单元构成的材料。 3、原子团簇:由几个乃至上千个原子通过物理或化学结合力组成的相对稳定的微观或亚微观聚集体(原子团簇尺寸一般小于20nm)。 4、纳米技术:指在纳米尺寸范围内,通过操纵单个原子、分子来组装和创造具有特定功能的新物质。 5、布朗运动:悬浮微粒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的现象。 6、均匀沉淀法:利用某一化学反应使溶液中的构晶离子由溶液中缓慢地、均匀地释放出来,再与沉淀组分发生反应。 7、纳米薄膜材料:指由尺寸在纳米量级的颗粒构成的薄膜材料或纳米晶粒镶嵌与某种薄膜中构成的复合膜且每层厚度都在纳米量级的单层或多层膜。 8、真空蒸镀:指在高真空中用加热蒸发的方法是源物质转化为气相,然后凝聚在基体表面的方法。 9、超塑性:超塑性是指在一定应力下伸长率≥100%的塑性变形。 10、弹性形变:指固体受外力作用而使各点间相对位置的改变,当外力撤消后,固体又恢复原状。 11、塑性形变:指固体受外力作用而使各点间相对位置的改变,当外力撤消后,固体不会恢复原状。 HAII-Petch公式: σ--强度;H--硬度;d--晶粒尺寸;K--常数 纳米复合材料:指分散相尺度至少有一维小于100nm的复合材料。 14、蠕变:固体材料在保持应力不变的条件下,应变随时间延长而增加的现象。 15、热塑性:物质在加热时能发生流动变形,冷却后可以保持一定形状的性质。 大题: 纳米粒子的基本特性? (1)小尺寸效应:随着颗粒尺寸的量变,在一定条件下会造成颗粒性质的质变,由于颗粒尺寸的变小,所导致的颗粒宏观物理性质的改变称为小尺寸效应。 (2)表面效应:纳米粒子表面原子数与总原子数之比随着纳米粒子尺寸的减小而显著增加,粒子的表面能和表面张力也随着增加,物理化学性质发生变化。(粒度减小,比表面积增大;粒度减小,表面原子所占比例增大;表面原子比内部原子具有更高的比表面能;表面原子比内部原子具有更高的活性) (3)量子尺寸效应:当金属粒子的尺寸下降到某一值时,金属费米能级附近的能级由准连续变为离散能级或能隙变宽的现象。 (4)宏观量子隧道效应:宏观物理量具有的隧道效应。 纳米陶瓷具有较好韧性的原因? (1)纳米陶瓷材料有纳米相,具有纳米材料相关的性能,而纳米材料具有大的界面,界面原子排列相当混乱,原子在外力变形条件下容易迁移,从而表现出优良的韧性,因而纳米陶瓷也具有较好的韧性; (2)纳米级弥散相阻止晶粒长大,起到细晶强化作用,使强度、硬度、韧性都得到提高;(3)纳米级粒子的穿晶断裂,并由硬粒子对裂纹尖端的反射作用而产生韧化。

纳米技术考试题答案

纳米材料和纳米机构。。。。。。2 纳米材料分析。。。。。。。。。。。。1 一纳米技术的内容和定义(2-2) 纳米技术(nanotechnology)是用单个原子、分子制造物质的科学技术,研究结构尺寸在0.1至100纳米范围内材料的性质和应用。纳米科学技术是以许多现代先进科学技术为基础的科学技术,它是现代科学(混沌物理、量子力学、介观物理、分子生物学)和现代技术(计算机技术、微电子和扫描隧道显微镜技术、核分析技术)结合的产物,纳米科学技术又将引发一系列新的科学技术,例如:纳米物理学、纳米生物学、纳米化学、纳米电子学、纳米加工技术和纳米计量学等二纳米技术三个层面概念的理解 从迄今为止的研究来看,关于纳米技术分为三种概念: 第一种,是1986年美国科学家德雷克斯勒博士在《创造的机器》一书中提出的分子纳米技术。根据这一概念,可以使组合分子的机器实用化,从而可以任意组合所有种类的分子,可以制造出任何种类的分子结构。这种概念的纳米技术还未取得重大进展。 第二种概念把纳米技术定位为微加工技术的极限。也就是通过纳米精度的"加工"来人工形成纳米大小的结构的技术。这种纳米级的加工技术,也使半导体微型化即将达到极限。现有技术即使发展下去,从理论上讲终将会达到限度,这是因为,如果把电路的线幅逐渐变小,将使构成电路的绝缘膜变得极薄,这样将破坏绝缘效果。此外,还有发

热和晃动等问题。为了解决这些问题,研究人员正在研究新型的纳米技术。 第三种概念是从生物的角度出发而提出的。本来,生物在细胞和生物膜内就存在纳米级的结构。DNA分子计算机、细胞生物计算机的开发,成为纳米生物技术的重要内容。 三纳米技术的发展史,起源和发展方向(2-9) 四我国的纳米发展史 1.“中国实验室国家认可委员会”是负责实验室和检查机构认可及相关工作的认可机构,为规范纳米产品市场、推动制定相关纳米材料及产品的标准,“国家纳米科学中心”和“中国实验室国家认可委员会”会商多次,联合成立“纳米技术专门委员会”,挂靠在“国家纳米科学中心”。 2. 中国政府透过中国科学院主导众多纳米科技研发计划,多数强调半导体制造技术和发展以纳米科技为基础的电子元件,另一是利用纳米材料保存考古文物。 已成功发展出的产品包括新式冷气机,其特点为利用创新的纳米材质。另估计约有两百家企业积极从事纳米科技产品的商业化。 五纳米材料的四大效应(2-59) 六纳米材料的制备方法(2-112) 按制备原理分为:物理和化学 按生成介质分为:固液气

鸡兔同笼练习题大全

鸡兔同笼练习题大全 鸡兔同笼类练习题一 1. 有鸡兔共20只,脚44只,鸡兔各几只? 2、龟鹤共有100个头,350只脚.龟、鹤各多少? 3、鸡兔共笼,兔比鸡多4只,共有脚76只,鸡、兔各多少只? 4、鸡兔共200只,鸡的脚比兔的脚少56只,则鸡有几只,兔有几只? 5、鸡、兔共笼,鸡比兔多26只,足数共274只,问鸡、兔各几只? 6、鹤龟同池,鹤比龟多12只,鹤龟足共72只,求鹤龟各有多少只? 鸡兔同笼类练习题二 1、有钢笔和铅笔共27盒,共计300支.钢笔每盒10支,铅笔每盒12支,则钢笔有多少盒?铅笔有多少盒? 2、大油瓶一瓶装4千克,小油瓶2瓶装1千克.现有100千克油装了共60个瓶子.问大、小油瓶各多少个? 3、 100个馒头100个和尚吃,大和尚每人吃4个,小和尚4人吃一个,则大和尚有多少个?小和尚有多少个? 4、 100个馒头100个和尚吃,大和尚每人吃3个,小和尚3人吃一个,则大和尚有多少个?小和尚有多少个? 5、全班46人去划船,共乘12只船,其中大船每只坐5人,小船每只坐3人,求大船和小船各有多少只? 6、停车场上停了35辆小轿车和两轮摩托车,地面上数一上共有10个轮子,请问小轿车和摩托车各有多少辆? 7、一次植树活动,规定大树每人种2棵,小树每人种4棵,全班50人植树140棵,问种这两种树的各有多少人? 8、幼儿园买来20张小桌和30张小凳共用去1860元,已知每张小桌比小凳贵8元,问小桌、小凳的价格各多少? 9、一个大人一次吃两个苹果,两个小孩一次吃一个苹果,现在有大人和小孩供

99人,共吃了99个苹果,大人小孩各多少人? 10、现有大小油桶50个,每个大桶可装油4千克,每个小桶可装油2千克,大桶比小桶共多装油20千克,问大小桶各多少个? 鸡兔同笼类练习题三 1. 学校有象棋、跳棋共26副,恰好可供120个学生同时进行活动.象棋2人下一副棋,跳棋6人下一副.象棋和跳棋各有几副? 2. 王老师带48名同学去公园划船,共租了10条船恰好坐满。每条大船坐6人,每条小船坐4人。问大船、小船各租了几条? 3. 某校有100名学生参加数学竞赛,平均分是63分,其中男生平均分是60分,女生平均分是70分,男同学比女同学多多少人? 4. 体育老师买了运动服上衣和裤子共21件,共用了439元,其中上衣每件24元,裤子每件19元,体育老师买了运动服上衣和裤子各多少件? 5. 自行车越野赛全程 220千米,全程被分为20个路段,其中一部分路段长14千米,其余的长9千米.问:长9千米的路段有多少个? 6. 六年二班全体同学,植树节那天共栽树180棵.平均每个男生栽5棵、每个女生栽3棵;又知女生比男生多4人,该班男生和女生各多少人? 7. 一辆汽车参加车赛,9天共行了5000公里。已知它晴天每天行688公里,雨天平均每天行390公里。在比赛期间,有几个晴天?有几个雨天? 8. 刘老师带了41名同学去北海公园划船,共租了10条船.每条大船坐6人,每条小船坐4人,问大船、小船各租几条? 9. 肖老师带51名学生去公园里划船。他们一共租了44条船,其中有大船和小船,每条大船坐6人,小船4人。每条都坐满了人。他们租的大船有几条,小船有几条?

纳米材料特性

《纳米材料导论》作业 1、什么是纳米材料?怎样对纳米材料进行分类? 答:任何至少有一个维度的尺寸小于100nm或由小于100nm的基本单元组成的材料称作纳米材料。它包括体积分数近似相等的两部分:一是直径为几或几十纳米的粒子,二是粒子间的界面。纳米材料通常按照维度进行分类。原子团簇、纳米微粒等为0维纳米材料。纳米线为1维纳米材料,纳米薄膜为2维纳米材料,纳米块体为3维纳米材料,及由他们组成的纳米复合材料。 按照形态还可以分为粉体材料、晶体材料、薄膜材料。 2、纳米材料有哪些基本的效应?试举例说明。 答:纳米材料的基本效应有:一、尺寸效应,纳米微粒的尺寸相当或小于光波波长、传导电子的德布罗意波长、超导态的相干长度或投射深度等特征尺寸时,周期性的边界条件将被破坏,声、光、电、磁、热力学等特征性即呈现新的小尺寸效应。出现光吸收显著增加并产生吸收峰的等离子共振频移; 磁有序态转为无序态;超导相转变为正常相;声子谱发生改变等。例如,纳米微粒的熔点远低于块状金属;纳米强磁性颗粒尺寸为单畴临界尺寸时,具有很高的矫顽力;库仑阻塞效应等。二、量子效应,当能级间距δ大于热能、磁能、静磁能、静电能、光子能量或超导态的凝聚能时,必须考虑量子效应,随着金属微粒尺寸的减小,金属费米能级附近的电子能级由准连续变为离散能级的现象和半导体微粒存在不连续的最高被占据分子轨道和最低未被占据分子轨道,能隙变宽的现象均称为量子效应。例如,颗粒的磁化率、比热容与所含电子的奇、偶有关,相应会产生光谱线的频移,介电常数变化等。 三、界面效应,纳米材料由于表面原子数增多,晶界上的原子占有相当高的 比例,而表面原子配位数不足和高的表面自由能,使这些原子易与其它原子相结合而稳定下来,从而具有很高的化学活性。引起表面电子自旋构象和电子能谱的变化;纳米微粒表面原子运输和构型的变化。四、体积效应,由于纳米粒子体积很小,包含原子数很少,许多现象不能用有无限个原子的块状物质的性质加以说明,即称体积效应。久保理论对此做了些解释。 3、纳米材料的晶界有哪些不同于粗晶晶界的特点? 答:纳米晶的晶界具有以下不同于粗晶晶界结构的特点:1)晶界具有大量未被原子占据的空间或过剩体积,2)低的配位数和密度,3)大的原子均方间距,4)存在三叉晶界。此外,纳米晶材料晶间原子的热振动要大于粗晶的晶间原子的热振动,晶界还存在有空位团、微孔等缺陷,它们与旋错、晶粒内的位错、孪晶、层错以及晶面等共同形成纳米材料的缺陷。 4、纳米材料有哪些缺陷?总结纳米材料中位错的特点。 答:纳米材料的缺陷有:一、点缺陷,如空位,溶质原子和杂质原子等,这是一种零维缺陷。二、线缺陷,如位错,一种一维缺陷,位错的线长度及位错运动的平均自由程均小于晶粒的尺寸。三、面缺陷,如孪晶、层错等,这是一种二维缺陷。纳米晶粒内的位错具有尺寸效应,当晶粒小于某一临界尺寸时,位错不稳定,趋向于离开晶粒,而当粒径大于该临界尺寸时,位错便稳定地存在于晶粒 T 内。位错与晶粒大小之间的关系为:1)当晶粒尺寸在50~100nm之间,温度<0.5 m

小学奥数-鸡兔同笼问题(教师版)

鸡兔同笼问题 在我国古代的数学著作《孙子算经》中,记载着流传甚广的数字歌谣:鸡兔同笼不知数,三十五头笼中露。数清脚共九十四双,各有多少鸡和兔。翻译成现代数学语言为:今有鸡兔共居一笼,已知鸡头与兔头共有35个,鸡脚与兔脚一共有94只。问鸡和兔一共有多少只? 这就是我们通常说的“鸡兔同笼”问题。这一古老的数学问题在现实生活中普遍存在,解法多种多 样,但一般采用假设法。 【例1】★今有鸡、兔共居一笼,已知鸡头和兔头共35个,鸡脚与兔脚共94只。问鸡、兔各有多 少只? 【解析】鸡兔同笼问题往往用假设法来解答,即假设全是鸡或全是兔,脚的总数必然与条件矛盾,根据数量上出现的矛盾适当调整,从而找到正确答案。 假设全是鸡,那么相应的脚的总数应是2×35=70只,与实际相比,减少了94-70=24只。减 少的原因是把一只兔当作一只鸡时,要减少4-2=2只脚。所以兔有24÷2=12只,鸡有35-12=23只。 【小试牛刀】小梅数她家的鸡与兔,数头有16个,数脚有44只。问:小梅家的鸡与兔各有多少只? 【解析】假设16只都是鸡,那么就应该有2×16=32(只)脚,但实际上有44只脚,比假设的情 况多了44-32=12(只)脚,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是把兔当作鸡了。如果我们以同样数量的兔去换 同样数量的鸡,那么每换一只,头的数目不变,脚数增加了2只。因此只要算出12里面有几个 2,就可以求出兔的只数。有兔(44-2×16)÷(4-2)=6(只),有鸡16-6=10(只)。 【例2】★面值是2元、5元的人民币共27张,全计99元。面值是2元、5元的人民币各有多少张? 【解析】这道题类似于“鸡兔同笼”问题。假设全是面值2元的人民币,那么27张人民币是 2×27=54元,与实际相比减少了99-54=45元,减少的原因是每把一张面值2元的人民币当作一 张面5元的人民币,要减少5-2=3元,所以,面值是5元的人民币有45÷3=15张,面值2元的人民币有27-15=12张。 【小试牛刀】小白有2分、5分硬币共40枚,一共是1元7角。两种硬币各有多少枚? 【解析】2分10枚,5分30枚 【例3】★一批水泥,用小车装载,要用45辆;用大车装载,只要36辆。每辆大车比小车多装4吨,这批水泥有多少吨? 【解析】求出大车每辆各装多少吨,是解题关键。如果用36辆小车来运,则剩4×36=144吨,需 45-36=9辆小车来运,这样可以求出每辆小车的装载量是144÷9=16吨,所以,这批水泥共有 16×45=720吨。 【小试牛刀】一批货物用大卡车装要16辆,如果用小卡车装要48辆。已知大卡车比小卡车每辆多装4吨,问这批货物有多少吨? 【解析】96吨

东北大学《材料科学导论》期末考试必备真题集(含答案)18

东北大学继续教育学院 材料科学导论复习题 一、选择填空,在给出的a、b、c、d选项中选择一或多个你认为最合适的答案, 使得题目中给出描述完整准确。 1、材料的性质是在元器件或设备实现预期的使用性能而得到利用的。即材料的使用性能取决于( b )。 a 材料的组成 b 材料的基本性能 c 材料的结构 d 材料的合成与加工工艺 2、钢铁、有色金属、玻璃、陶瓷、高分子材料等的原材料多数来自( d )、为矿物资源,形成于亿万年之前,是不可再生的资源。因此,在材料生产中必须节省资源、节约能源、回收再生。 a 工业 b 农业 c 材料加工行业 d 采掘工业 3、高分子材料、金属材料和无机非金属材料,不论其形状大小如何,其宏观性能都是由( b )。 a 它的化学成分所决定的 b其化学组成和组织结构决定的。 c 其加工工艺过程所决定的 d其使用环境所决定的 4、如果使用温度是室温,就可以优先考虑高分子材料,因为在相同密度的材料中它们是 b、d 的。 a 最容易得到 b最便宜 c 最常见 d 加工最方便 5、根据其性能及用途的不同,可将陶瓷材料分为( a、c )和两大类。 a 结构材料用陶瓷 b特种陶瓷 c功能陶瓷 d 传统陶瓷 6、金属材料与无机非金属材料成型加工时由于工艺条件的不同也会造成制品性能的差异。因此,材料的( a、d )的总和决定了制品性能。 a 内在性能 b成型加工 c附加性能 d 成型加工所赋予的附加性能 7、材料的化学性能是指材料抵抗各种介质作用的能力。它包括溶蚀性、耐腐蚀性、抗渗

入性、抗氧化性等,可归结为材料的( c )。 a 有效性 b 实用性 c 稳定性 d 可用性 8、切削物体或对物体进行塑性变形加工的工具材料可分为高碳钢、高速钢、超硬质合金、金刚石等材料,其中可列入超硬质材料范畴的是( c、d )。 a高碳钢 b高速钢 c超硬质合金 d金刚石 9、纳米材料通常定义为材料的显微结构中,包括( a、b、c、d )等特征尺度都处于纳米尺寸水平的材料,通常由直径为纳米数量级的粒子压缩而成。 a 颗粒直径 b 晶粒大小 c 晶界 d 厚度 10、天然矿物原料一般杂质较多,价格较低;而人工合成原料( a、b )。此外,对环境的影响也是选用原材料时必须考虑的因素之一。 a 纯度较高 b价格也较高 c难以得到 d 以上所有 11、电化学腐蚀必须要有一个阴极与一个阳极。在纯金属中( a )或( b )可以构成阴极。 a 晶界 b 晶粒 c 环境的介质 d 更小的不均匀物种 12、腐蚀一旦发生,材料或制品就会( d );所以腐蚀是材料设计和选择时不得不考虑的重要因素。 a大受影响 b性能显著下降 c服务寿命缩短 d 以上所有 13、晶体的宏观形貌可以是( d )。 a一维的 b 二维的 c 三维的 d 上述所有 14、范德华键是永远存在于分子间或分子内非键结合的力,是一种( a )。

《科学与技术》期末考试试题与答案版

科学与技术复习试题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10分) 1.自然界中一切物体的相互作用,都可能归结为四种基本的相 互作用,即引力、弹力、电磁力和(C)相互作用。A.地磁力B.分子力C强力D.结合力 2.基因是含特定遗传信息的核苷酸序列,是(D)的最小功能单位。 A .细胞 B .蛋白质 C .氨基酸 D .遗传物质 3.1996年,世界上第一只克隆羊——多利面世,这 是世界上首次利用(A)技术而培养出的克隆动物。 A. 细胞核移植 B .细胞融合C.细胞培养 D .细胞膜嫁 接 4.由无数恒星和星际物质构成的巨大集合体称为(A) 。 A.星系 B .星空 C .星云 D .星际 5.光纤通信利用光纤来传送(C),它是20世纪70年代发展起来的一种新的通信方式。 A.电 B .声 C .光 D .机械 二、填空题(每空2分,共10分) 6.科学是技术发展的__理论__基础,技术是科学发展的手段, 他们相互依存、相互渗透、相互转化。 7 .我国863计划中,被评选列入该纲要的8个技术群是生物技 术、航天技术、信息技术、激光技术、自动化技术、能 源技术、新材料技术和海洋技术。 8 .新技术革命的兴起是以__信息技术为先导的。 9.板块构造说的理论是在__大陆漂移学说、海底扩张 学说的基础上发展起的。 10.1987年,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发布了一份 题为《我们共同的未来》的报告,首次提出了“可持续 发展”的概念。 三、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20分) 11.核能是在原子核变化过程中,从变化前后原子核质量亏损的质量 差转化来的能量。 12. 纳米材料就是用特殊的方法将材料颗粒加工到纳米级(lo-g 米),再用这种超细微粒子制造的材料。 13. 地球外部圈层结构指地球外部离地表平均800千米以内的圈 层,包括大气圈、水圈和生物圈。 14 .物质生产力一(劳动者十劳动资料十劳动对象十管理 +??) 高科技。四、简答题(每题15分.共30分) 15.简述科学认识发展的动因。 (1)科学认识发展的外部动因(8分) 恩格斯曾经指出:“经济上的需要曾经是,而且越来 越是对自然界的认识进展的主要动力”。 一般地说,在19世纪中叶以前,科学是落后于生产和技术的, 它的发展是在生产需要的推动下进行的。而从19世纪下半叶以后,科学理论研究不仅走在技术和生产的前面,还为技术和生产的发展开辟了各种可能的途径。进入二十世纪以后,现代科学产生了空前的先行作用,科学变成了超越一般技术进步的因素。 (2)科学认识发展的内部动因(7分) 科学作为系统化的理论知识体系,有其自身的矛盾运 动和继承积累关系。科学发展的内部矛盾运动是它的内部动力。它表现为:1)新事实和1日理论的矛盾。2)各种不同观点、假说和理论的矛盾。 16.简述新材料发展的方向。 随着社会的进步,人类总是不断地对材料提出新的要求。当今新材料的发展有以下几点: (1)结构与功能相结合。即新材料应是结构和功能 上较为完美的结合。(3分) (2)智能型材料的开发。所谓智能型是要求材料本身具 有一定的 模仿生命体系的作用,既具有敏感又有驱动的双重的功能。(3 分) (3)少污染或不污染环境。新材料在开发和使用过 程中,甚至废弃后,应尽可能少地对环境产生污染。 (3分) 18世纪中叶产 生

鸡兔同笼典型例题及详细讲解

鸡兔同笼问题与假设法 鸡兔同笼问题是按照题目的内容涉及到鸡与兔而命名的,它是一类有名的中国古算题。许多小学算术应用题,都可以转化为鸡兔同笼问题来加以计算。 例1 小梅数她家的鸡与兔,数头有16个,数脚有44只。问:小梅家的鸡与兔各有多少只 分析:假设16只都是鸡,那么就应该有2×16=32(只)脚,但实际上有44只脚,比假设的情况多了44-32=12(只)脚,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是把兔当作鸡了。如果我们以同样数量的兔去换同样数量的鸡,那么每换一只,头的数目不变,脚数增加了2只。因此只要算出12里面有几个2,就可以求出兔的只数。 解:有兔(44-2×16)÷(4-2)=6(只), 有鸡16-6=10(只)。 答:有6只兔,10只鸡。 当然,我们也可以假设16只都是兔子,那么就应该有4×16=64(只)脚,但实际上有44只脚,比假设的情况少了64-44=20(只)脚,这是因为把鸡当作兔了。我们以鸡去换兔,每换一只,头的数目不变,脚数减少了4-2=2(只)。因此只要算出20里面有几个2,就可以求出鸡的只数。 有鸡(4×16-44)÷(4-2)=10(只), 有兔16—10=6(只)。 由例1看出,解答鸡兔同笼问题通常采用假设法,可以先假设都是鸡,然后以兔换鸡;也可以先假设都是兔,然后以鸡换兔。因此这类问题也叫置换问题。

例2 100个和尚140个馍,大和尚1人分3个馍,小和尚1人分1个馍。问:大、小和尚各有多少人 分析与解:本题由中国古算名题“百僧分馍问题”演变而得。如果将大和尚、小和尚分别看作鸡和兔,馍看作腿,那么就成了鸡兔同笼问题,可以用假设法来解。 假设100人全是大和尚,那么共需馍300个,比实际多300-140=160(个)。现在以小和尚去换大和尚,每换一个总人数不变,而馍就要减少3—1=2(个),因为160÷2=80,故小和尚有80人,大和尚有 100-80=20(人)。 答:大和尚有20人,小和尚有80人。 同样,也可以假设100人都是小和尚,大家不妨自己试试。 在下面的例题中,我们只给出一种假设方法。 例3 彩色文化用品每套19元,普通文化用品每套11元,这两种文化用品共买了16套,用钱280元。问:两种文化用品各买了多少套 分析与解:我们设想有一只“怪鸡”有1个头11只脚,一种“怪兔”有1个头19只脚,它们共有16个头,280只脚。这样,就将买文化用品问题转换成鸡兔同笼问题了。 假设买了16套彩色文化用品,则共需19×16=304(元),比实际多304—280=24(元),现在用普通文化用品去换彩色文化用品,每换一套少用19—11=8(元),所以 买普通文化用品 24÷8=3(套), 买彩色文化用品 16-3=13(套)。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