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伦敦公共交通可达性分析方法及应用

伦敦公共交通可达性分析方法及应用

伦敦公共交通可达性分析方法及应用
伦敦公共交通可达性分析方法及应用

伦敦公共交通可达性分析方法及应用

张天然悠闲老头看交通2018/7/26

1引言

在伦敦交通规划TfL(Transport for London)中,需要分析交通基础设施和服务的作用,一个重要的分析方法就是连通性(connectivity),也称为可达性(accessibility)。

使用可达性分析的主要目的:

[1] 识别因交通改善而得益的区域;

[2] 更好的了解新的公交线路、站点和道路规划的影响;

[3] 识别就医等公共服务的最佳选址以便居民使用;

[4] 了解伦敦的哪些地方更适合居住和办公的开发;

[5] 对不同区域的停车配建指标高低提出建议。

可达性分析的主要形式:

[1] 基于区域内公共交通的服务距离和频率的公共交通可达性指标

PTAL(Public Transport Access Level);

[2] 等时线图,展示特定区域到其他区域的时间或一定时间内可以到达

的区域;

[3] 服务范围分析(Catchment Analysis),描述了特定区域在一定时

间内可以可以到达的工作地点,或不同形式的服务情况。

2公共交通可达性指标PTAL

PTAL的取值范围为0-6,越大表示可达性(连通性)越好。因为历史原因,1类的PTAL值分为1a和1b,6类的PTAL值分为6a和6b,因此一共有9个PTAL值:0,1a,1b,2,3,4,5,6a和6b。PTAL的值用固定的颜色在地图上进行表示。一般来说PTAL值高的地方,具有以下特点:

[1] 步行到最近的公交站点距离很近;

[2] 最近的公交站点等待时间很短;

[3] 最近的公交站点有很多公交车服务;

[4] 附近有主要的轨道交通站点;

[5] 以上因素的组合。

因此PTAL可以看出是对公交网络密度的度量。PTAL不考虑每个地方可以到达的目的地,也不反映公交和轨道交通的拥挤情况。PTAL主要针对公共交通,不包含小汽车出行的情况。

2.1 PTAL的应用

PTAL最早是在伦敦的Hammersmith & Fulham行政区引入的,后来被深入和广泛地应用到伦敦的各种规划程序,包括战略规划和区域规划。例如包含经济、社会和环境目标的2031年伦敦战略规划,一个重要的应用就是确

定不同区域的居住开发密度。这个做法的基本思路是,公共交通服务好的地方适合高密度开发。

表1 伦敦规划中建议的住宅开发密度

hr:适合居住的房间;u:一个居住单元,公寓或别墅;ha:公顷

在伦敦规划中PTAL也被用于居住区的停车位配建指标。为了鼓励使用公共交通,一个基本的原则是在公共交通服务好的地方应减少停车位供应,而公共交通服务薄弱的地方则可以提供更多的停车位。伦敦规划中的住房供给规划指引报告包括了两个矩阵。一个矩阵是将房间数、停车位和TAL联系起来。另外一个矩阵则更加精细化的表达了停车配建规则。

图1 伦敦规划中PTAL和停车配建的关系作为确定区域高密度用地开发的政策部分,伦敦规划也监控了PTAL值大于等于5的区域中商业活动的比例。规划确定了一个关键运营指标来维持高PTAL值区域的工作地比例。

例如Upper Lee Valley Opportunity 地区规划框架中,两个地图分别表示了现状年和未来年的PTAL值,反映了新开公交线路、增加轨道交通发车频次等公交服务改进对区域的影响。

图2 区域规划框架中现状年和未来年的PTAL地图

又如Battersea地区Northern线延伸后现状年和规划年PTAL对比。

图3 Battersea地区Northern线延伸后现状年和规划年PTAL对比PTAL在网页上可以将进行计算和展示。

图4 网页版PTAL地图

PTAL一般是基于地图的,可以将全伦敦的值展示在地图上。PTAL的也有其缺点。例如PTAL值区分为9类,但是每一类没有继续细分以体现不同之处。分析是基于所有的公共交通可达性的,而没有基于不同的公交模式。当应用于未来年时,特别是公交车的服务水平是基于假设的。PTAL使用工作日早高峰的服务水平来代替所有时段的服务水平。但对一些购物中心,可能平时甚至周末的服务水平更为重要。轨道交通运输能力、可靠性等因素也没有纳入PTAL计算。

2.2PTAL的计算方法

(1)输入数据

[1]区域内的住宅、办公、商店等用来计算PTAL值的要素。

[2]伦敦所有的公共交通站点(包括轨道交通和公交站点),称为服务点(SAPs)。

[3]伦敦所有可以步行的网络,用以计算出行起点到公共交通网络的步行时间。

[4]伦敦所有的公共交通运行线路(轨道交通交路),包括在SAPs的停站情

况和服务频率。根据PTAL计算的要求,包括现状和未来的两种情况。

(2)计算步骤

[1]计算到SAPs的步行时间(WT)。

a) 大伦敦共有13000个SAPs。但不是所有公交的停靠站作为单独的SAP,就近的SAP会合并组群成一个。

b) 步行速度假设为4.8km/h。

c) 步行网络使用调查发布的整个伦敦的整体交通网络(ITN),并去除了不

适合步行的机动车道和主干路,添加了铁路桥、步行道等其他可步行的设施。

d) 假定人民到公交车站的最长步行距离为640米(8分钟),到轨道交通站

点最长步行距离为960米(12分钟)。超过此范围的公共交通服务不影响PTAL的值。路径选择采用Mapinfo软件的RouteFinder应用程序。

e) 有关公交停靠站点和线路数据采用TfL的公交网络数据。

f) 轨道交通(含有轨电车等)的服务频率使用了伦敦公交战略模型Railplan。

[2]计算每条线路在每个SAP的计划等待时间 (SWT)。

a) 标准的PTAL计算采用工作日8:15-9:15的公交服务频率。

b) 假设乘客到达公交站点服从随机分布。

c) SWT的单位为分钟,假定为服务间隔的一半,即SWT = 0.5 * (60/频率)。例如,一小时有6班车,服务间隔10分钟,则SWT=5分钟。

d) 区域内同一条线路有多个站点可以服务,只考虑最近的站点。

e) PTAL对交通的方向性考虑的比较简单,如果双向运行的线路,选服务频率大的作为计算输入。

f) 轨道交通只考虑在伦敦内至少有两个站点的线路,因此PTAL不考虑只有

一个站在伦敦内部的线路(主要是指城际的)。

[3]计算每条线路在每个SAP的平均等待时间 (AWT)。AWT是在SWT的基础上,增加一些可靠性因素的时间。不同模式的公交可靠性因素有所差异,以反映公交

车和轨道交通等方面的差异。可靠性因素中,公交车为2分钟,轨道交通(有轨

电车)为0.75分钟。

[4]计算每条线路在每个SAP的总接驳时间 (TAT)。TAT = WT + AWT。

[5]计算每条线路在每个SAP的等效频率(EDF)。EDF=0.5 *(60/TAT),使用步行时间计算在内的时间作为服务时间来计算频率。

[6]计算接驳指数(AI)。

a) IA通过所有线路的所有SAPs的EDF来计算,但是会给出一个权重系数,

最大等效频率的权重为1,其他为0.5,即AI =最大EDF + 0.5 * Σ(其他EDFs)

b) 先对每个公共交通的模式的AI进行计算。

c) 再计算总的AItotal = Σ(AIbus + AIrail + AITube + AItram),这里Tube

是轨道交通的一种。

[7]转换为PTAL值。

表2 PTAL值与地图色彩对应

2.3 PTAL地图的创建方法

PTAL地图创建方法主要有以下四类:

表3 PTAL地图创建方法

3出行时间地图(等时线图)

3.1等时线地图创建方法

创建等时线图有两种方法:时间制图TIM(time mapping)和伦敦公共交

通接驳计算制图CAPITAL(Calculator of Public Transport Access in London)。公共交通时间主要采用伦敦交通模型的Railplan模型,小汽车时间主要采用伦敦交通模型的Highway Assignment Models (HAMs)模型。

图6 伦敦交通模型分区

TIM考虑交通模型小区形心之间的出行时间,CAPITAL的特点是还考虑了从出发点到公共交通服务站点(或到目的地)的时间,也就是说CAPITAL对公交接驳的时间考虑得更加细致一些。不过CAPITAL的计算时间也要长一些,不大适应网页版应用平台的计算。TIM是基于交通小区的,而CAPITAL允许自定义出发起讫点,采用栅格形式计算,可以表现的更为细致一些。具体的计算方法在此不再详细展开介绍。

图7 TIM 和CAPITAL的输出对比

3.2等时线地图的典型应用

图8 早高峰Bank station到其他区域的旅行时间

图9 早高峰Erith到其他区域的旅行时间

图10 没有Crossrail工程的地区等时线

图11 有Crossrail工程的地区等时线

图12 有无Crossrail工程的旅行时间对比

图13 Ilford镇中心的小汽车等时线图

图14 使用所有公交服务到达Hounslow需要的时间

图15 使用无障碍设施的公交服务到达Hounslow需要的时间

图16 使用公交车到达Hounslow需要的时间

图17 不同用户和Hounslow联系图差异对比

3.3机会和服务获得计算

还有一种另外的连接性测试方法,机会和服务获得方法ATOS(Access To Opportunities and Services)。ATOS是用来计算通过步行或公共交通能够得到潜在服务的容易程度。ATOS采用CAPITAL的时间来分析,但是基于目的地的计算。ATOS方法的目的地包含的服务和机会包括:就业、教育、健康、食品商店、开放空间等方面。其计算步骤包括:定义情景、分析每类服务机会最近的10个设施,计算出行时间,获取最近的目的地,计算平均时间和方差等时间统计指标,以及ATOS得分。ATOS的分为A-E五级,A级代表最好的连通度。A级表示出行时间比平均时间小的程度在方差值以上;B 级表示出行时间比平均时间小,但不超过方差值;C级表示出行时间大于平均时间,但不超过方差值;D级表示超过平均时间的1-2个方差值;E级表示超过平均时间2个方差值以上。

表4 ATOS方法目的地包含的要素

图18 伦敦的中学ATOS得分图

4服务范围分析(Catchment analysis)

服务范围表示的是可以从某个区域方便达到的区域。如果某个区域提供了类似商店、学校和医院的服务,则大多数顾客、学生和病人来自服务范围。如果某个区域是住宅,则服务范围是大多数居民要去工作的地方。具体的分析形式有以下几种。

表5 服务范围分析的主要形式

5结语

伦敦公共交通可达性的应用较为广泛,有些指标甚至提升到对规划的指引作用,例如对不同区域的停车配建指标提出建议,了解伦敦的哪些地方更适合居住和办公的开发等等。同时也将交通设施项目和改善效果,公共服务设施相关因素联系起来,突破了单纯交通供给分析的界限。

从分析方法上看,PTAL的计算步骤是比较简单明了的,虽然存在一些缺点,但比较容易操作和应用。等时线以及相应时间范围内的各种机会和服务要素分析,是可达性的主要度量指标,可以充分体现地区交通发展的差异性。对相关的政策分析,如引导TOD发展,土地利用以及开发强度,提高公共交通分担率等方面具有较好的促进作用。可达性分析是交通和土地利用互动反馈的一座联系桥梁。

*作者单位上海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文章已于2018-07-26修改

英国等。。:特别是伦敦的公交车具有以下四个特点:

英国:特别是伦敦的公交车具有以下四个特点: 交通系统智能化。英国公交系统将道路、驾驶员和车辆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一方面,英国交通管理部门可以通过道路监控设施将道路交通及车辆行驶状况及时反馈给公交车驾驶员,保证驾驶员及时获悉交通运行状况;另一方面,车站电子显示屏上详细标有不同线路的公交车目前所在位置,预计到达车站时间,乘客可以做到心中有数,避免盲目等车。 车票多样化。英国公交车票种类丰富:有一日之内有效的两地往返票,有一日之内在一定区域内不限次数乘坐的日票,有在一周内有效的周票,还有月票、季票、年票等。各种票的价位不同,甚至一天之内不同时间段的票价也不一样,高峰时段的票价高,非高峰时段的票价低。这是利用票价差异调节客流量的有效方法。此外,市民凭地铁票也可以乘坐公交车,无需另外购票。 道路规划保证公交优先。英国城市市区内的道路主要分为两种:一种是A级路,即主干道;另一种是B级路,即次干道。在绝大部分A级路和小部分B级路上都设有公交车道。伦敦不同地段的车流量不同,因此公交车道的运行时间也有所差异,比如有的是周一到周五7时至10时,16时至18时30分;或者7时至18时30分;或者是24小时运行。在标明的时间段内,只有标示牌上允许的车辆才能占用公交车道,而在这些时间段以外,所有车辆都可占用。 特定人群免费乘坐。从2005年9月起,伦敦市内的有轨电车和公交车对16岁以下青少年实行免票制;从2006年4月起,伦敦地铁对11岁以下儿童实行免票制,从而鼓励市民乘坐公共交通工具。伦敦市长肯?利文斯通今年5月9日宣布,从今年9月起,免费乘坐伦敦有轨电车和公交车的年龄限制由16岁改为18岁。此外,从2001年6月起,英国所有地方政府开始向领取抚恤金者和残疾人提供半价车票,大约5120万名领取抚恤金者和1120万名残疾人从中受益。从2003年4月1日起,60岁以上的老年人都可以享受半价车票,这又使得100万人受益。地方政府向公交运营商补偿减免部分的票价款额。这笔费用每年大约为5亿英镑,主要来自市民缴纳的房屋税。 巴黎:公交“一票通” 巴黎四通八达的公共交通系统历来为世人所称道。概括而言,巴黎的公交系统主要由市内地铁、郊区地铁(也称郊区列车)和公共汽车组成,在巴黎及其周边地区织成一张庞大的

北京市公共交通智能化调度管理系统的建设与开发

北京市公共交通智能化调度管理系统 的建设与开发 张 国 伍 (北方交通大学交通运输学院,北京100044) 摘 要 公交智能化调度系统的基本目标是解决公交车辆运行中处于无序、失控与低效的状态与首都公交可担负城市旅客出行的主导地位不相适应的矛盾,就是要把通信控制、卫星定位、计算机网络与运营组织科学地结合起来,运用系统工程的理论方法进行综合集成,实现集运营指挥调度、综合业务通信、乘客信息服务等为一体的智能化公交管理系统.本文在阐述公共交通智能化调度系统的基本结构的基础上,着重分析了系统的综合集成模式,并对各子系统的功能结构进行了详尽的论述. 关键词 公共交通 智能化调度 系统 分类号 U121 Build 2Up and Development of Intelligent Dispatching Management System of B eijing Public T ransport Zhang Guowu (College of Traffic and Transport ,Northern Jiaotong University ,Beijing 100044) Abstract The main target of Public Transport Intelligent Dispatching System is to solve the problems of disorder ,uncontrolled and low efficiency not suitable to the capital public transportation.The approach to dealing with these problems is to integrate ad 2vanced techniques such as communication ,control ,GPS ,computer network and sys 2tems engineering methodology into one system.This paper discussed the basic architec 2ture of such a system and analyzed its integrated model.The functional architectures of each sub 2systems are introduced as well. K ey w ords public transport intelligent dispatching system 1998年北京市拥有近5000辆公共汽车,运营线路近300条,场站用地近200万m 2,地铁仅有41km ,与10年前相比虽有较大幅度增加,在一定程度上对公民出行难有所缓解,但仍存在着:公交数量、质量与北京城市对公交需求不相适应,服务设施落后,即不准确又不舒适;换 本文收到日期1999201220 张国伍男1929年生教授 email bfxb @https://www.doczj.com/doc/2415318915.html, 1999年10月第23卷第5期 北 方 交 通 大 学 学 报JOURNAL OF NORTHERN J IAO TON G UN IV ERSIT Y Oct.1999 Vol.23No.5

国内外城市公共交通发展模式与管理体制概况

1国内外城市公共交通发展模式概况 交通模式理论及最新进展反映了交通要素、交通结构及交通效率的主要特征。发达国家自20世纪40年代开始,相继制定出台了有关政策来引导城市交通规划和建设这些不同的交通发展政策形成了不同的交通模式,概括起来大致分为三种类型: 第一类是依赖小汽车发展的城市,发达国家如美国,小汽车拥有率和使用率都很高,但是已经越来越受到能源短缺的影响;发展中国家如泰国,虽然人均小汽车拥有水平与发达国家相比还相差不少,但对小汽车的拥有和使用却不加任何限制,已大大超出路网及环境的承受能力。 第二类是小汽车与发达的轨道交通同步协调发展的城市,如英国伦敦、法国巴黎、日本东京和大阪等,小汽车拥有率不低于北美城市,但是使用率很低,主要靠地铁来通勤。 第三类城市主要依赖公共交通,抑制小汽车增长和使用,以此来支持城市高密度发展,如新加坡、香港。 面对日益严重的交通拥堵问题,世界各国都在积极探索有效的交通模式。美国采取TOD模式和新都市主义,发挥交通先导的作用,协调交通与土地利用的关系,促进了城市发展与城市交通的协调。英国伦敦采取设置公交车道、创造优先区域、鼓励停车换乘和中心区拥挤收费等措施,形成了一套发展公共交通的有效模式。 日本东京大力实施以轨道交通为中心的公共交通优先发展战略,轨道交通成为绝大多数东京市民的首选,有效地缓解了交通拥挤现象。 中国的一些大城市,通过吸收和借鉴国际经验,积极倡导建设轨道交通、公交专用道等,通过大力发展公共交通来缓解日益严峻的城市交通问题,优先发展城市公共交通成为中国城市交通发展的方向。 2 国内城市公共交通管理体制发展概况 目前,我国城市交通管理体制主要有以下三种模式:一是由交通、城建、市政、公安等部门对城市交通实施交叉管理的传统管理模式;二是由交通部门对城乡道路运输实施一体化管理的模式;三是“一城一交”综合交通管理模式。

先进的公共交通系统(APTS)

先进的公共交通系统(APTS) 学生:程昱班级:控制1班学号: 20100210 学院:电信工程学院专业:智能控制工程

摘要 先进的公共交通系统(Advanced Public Transportation System) 是在公交网络分配、公交调度等基础理论的前提下,利用系统工程的理论和方法,将现代通信、信息、电子、控制、GPS等高科技集成应用于公共交通系统而建立的。 通过公共交通智能化调度系统、公共交通信息服务系统、公交电子收费系统等实现 关键词:ITS,公共交通

目录一绪论 1.1先进的公共交通系统体系结构 1.2先进的公共交通系统应用的典型技术二智能化调度系统 2.1智能化公共交通系统构成 2.2智能化调度方法 2.3案例:深圳公交的智能化 参考文献

一绪论 智能交通系统是目前国际上公认的全面有效解决交通运输领域问题的根本途径,它是在现代科学技术充分发展进步的背景下产生的。智能运输系统利用现代科学技术在道路,车辆和驾驶员之间建立起智能的联系。 优化和调整道路交通流量的时空分布,充分利用现有道路资源,实现人,车,路的和谐统一。ITS在极大的提高运输效率的同时,充分保障交通安全,改善环境质量和提高能源利用率。 作为ITS研究的一项重要内容,先进的公共交通系统(以下简称APTS)主要以出行者和公共车辆为服务对象。对于出行者而言,APTS通过采集和处理动态和静态交通信息,通过多种媒体为出行者提供动态和静态的公共交通信息,从而达到规划出行,最优路线选择,避免交通拥挤,节约出行时间的目的。对于公共车辆而言,APTS主要实现对其动态监控,实时调度,科学管理等功能,从而达到提高公共服务水平的目的。 1.1先进的公共交通系统体系结构 目标:高效的公交客运组织模式、快速灵活的应变能力、完善的乘客信息服务,从而在信息、价格、速度、效率、舒适性等方面提高公交吸引力。 功能子系统: 1 公共运输辅助管理系统 2 公共运输信息系统 3 满足个人需要的非定线或准定线公共运输 4 公共运输安全系统

大城市公共交通政策分析(1)

大城市公共交通政策分析(1)

【论文关键词」交通政策机动化研究 〔论文摘要」国内外的经验表明,小汽车交通(个体交通)不能成为城市交通的主体。城市公共交通的发展有利于城市交通结构的合理化,并为私人小汽车的合理使用提供必要的城市空间。对中国的大城市来说,要突出强调的是面向公共交通的土地布局模式,建立科学合理的路网布局框架和等级结构,道路功能定位必须与沿线土地使用性质相协调 团对汽车交通发展的基本认识 1.1正确理解汽车交通 汽车自诞生以来对人类发展,包括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城市布局、生态环境等各方面都产生了巨大而深远的影响。一方面,汽车交通相对于其他交通方式具有许多优点相对于人力交通方式,它快速、舒适、机动化、大运量;相对于火车、轮船、飞机,它自由、灵活、经济。就小汽车而言,它在现有的各种交通方式中最能体现人性的发展需要。随着人类对自身潜能开发能力的加强,自身价值的提高,时间对人越来越重要,自由、自主对人越来越重要,私密对人越来越重要,远距离的休闲、观光、旅游对人越来越有吸

引力。小汽车快捷、舒适、私密等优势都远胜过其他交通工具。我们没有理由在不损害社会整体利益和他人利益、不破坏生态环境的前提下,不让人们拥有和使用自己的小汽车。汽车的发明和发展尽管从现在看给人类社会、尤其是大城市带来了很大麻烦甚至威胁,但它更多的是作为现代工业经济的主要推动力,促进了人类的发展;更多的是作为人的代步工具,扩大了人的活动范围,开发了人的潜力,促进了人类文明进步。另一方面,私人小汽车是城市中单位乘客运行成本最高的客运交通工具,这种高成本不仅体现在使用者的成本高,还体现在其社会成本和边际成本也最高,社会资源的消耗大(能源、土地、环境等)。随着汽车拥有量的增加,城市交通供需的矛盾日益突出,交通堵塞加剧。尤其是中国许多高密度的大城市和特大城市,如果不对城市私人机动车交通出行进行有效的管理,将会造成城市交通系统的瘫痪,严重影响城市经济运行和人们日常活动。国外发展的经验也表明,小汽车交通(个体交通)不能成为城市交通的主体。 1.2正确理解+:气车化,,和‘机动化,, 汽车的增长和发展,特别是小汽车的增长和发

公共交通出行软件的应用

公共交通出行软件的应用 摘要:本文探讨了公共出行软件的使用现状,总结了出行软件的便民和不足之处,提出软件应更全面的利用大数据来整合各种交通方式的信息,展现更加智能化和人性化的路线推荐等功能,同时,利用用户对选择结果信息的积累和增加社会交通评价体系的方式,使城市公共交通的出行更加便捷、舒适、高效。 关键词:公共交通;大数据;信息交互;评价体系 一、前言 城市公共交通自17世?o出现以来,已逐步成为城市交通乃至整个城市系统中不可或缺的主要部分,它是保证城市各部门正常运转的动脉,而且对城市经济、文化事业的发展起着积极的推动作用。 公交车交通作为一种公共交通方式具有客运量大、相对投资小、占有资源少、效率高、污染相对较少、人均占有道路少等优点,逐步成为城市交通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出租车交通也是城市公共交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城市常规公共交通的重要补充。出租车作为公共交通的一种特殊方式,由于其快速、便利、舒适、安全等特性,受到越来越多出行者的青睐。

二、公众出行软件使用的现状 随着科技迅速的发展,各种打车软件应运而生。打车软件为人们提供了多样化的打车选择,提高了打车效率及成功率。既降低了燃油消耗也变向增加了司机的收入,改善了道路交通状况也减少了尾气排放。当打车软件发展的风声水起时,公交车软件也发展有声有色。公交车软件的出现,让乘客的选择更加多样化。 (一)开封鼓楼广场的公共出行方式调查 通过对开封市鼓楼区人们乘坐公交状况的实地调研发现,鼓楼下的行车道作为出租车和私家车的通道,车速较快,而两边的道路则作为公交车的专用车道,禁止出租车通行,路边站满了等待公交的乘客。对这些乘客展开调查得到,少部分的年轻乘客表示用过一些公交软件,可以显示公交车的实时位置并推算出到站时间,大部分的乘客并不清楚公交具体到达的时间。而对于等不到公交车会不会选择搭乘出租的问题,35%的乘客表示会继续等,剩余65%则表示等到一定程度将考虑出租车。 (二)出行软件的特征 当下公众使用的主要是地图类软件,同时不同城市结合各自的特征也推出了各种公交软件,出租车软件。地图软件提供的信息最多,对于公众的出行能够提供公交、步行和自驾路线,对于出行距离的限制比较小;公交软件对固定工作

伦敦市公共交通体系

在英国近现代工业化与城市化过程中,伦敦从16 世纪一个典型的小城市逐步演化成为一个具有近千万人口的世界城市,是世界上最早形成的大都市之一。伦敦的发展经历了步行时代—马车时代—铁路时代—汽车时代的演变过程。现在伦敦的交通已经十分发达。 伦敦道路系统的主要特点 放射状道路加同心圆环路直交的道路网。围绕市中心的一环路,主要任务是改善内伦敦地区的交通,一部分是路垫式,一部分是高架式。围绕外伦敦是二环路。放射状道路主要分为三类:干线道路(高速公路)、A级道路及地方代管道路。 伦敦的公共交通系统十分发达 融合了公共汽车、有轨电车、地铁、道克兰轻轨及泰晤士河水上交通在内的多种交通方式。其中,轨道交通由11 条地铁线、3 条机场轨道快线、1 条轻轨线和26 条城市铁路线组成。在市中心公共汽车线路达700 多条。在伦敦市区,公共交通出行占总出行比例达到了72%,在伦敦大都市区范围内,公共交通出行占总出行比例达到38%。 轨道交通----采用多层次、多类型的交通模式,分为地铁、快速轻轨(以地面或高架形式为主)以及高架独轨等类型,形成了一个综合的轨道交通系统。地铁是伦敦公共交通的核心,承担着伦敦大都市区公共交通客运量的26.3%;地面轨道交通(包括火车和轻轨)集中在泰晤士河南岸地区,其客运量占伦敦大都市区公共交通客运总量的23.7%。 市郊铁路-----线路网十分稠密,呈放射状,总长650公里,有550个车站,市中心有15个终点站。 公共汽车----伦敦公共汽车电车作为地铁、轻轨系统的补充,定位于服务中短距离的出行,共有线路700多条,车辆6500多辆,日均客流量540万人次。 私人小汽车与自行车----20世纪80年代,三分之二的家庭拥有私人小汽车。伦敦当局开始限制小汽车的发展,允许自由选择交通工具,但在伦敦市中心和内伦敦采取某些限制措施。 伦敦交通系统的最成功之处 主要体现在以轨道交通为核心的枢纽站多元交通方式换乘接驳体系功能的一体化。伦敦的一些重要铁路车站和地铁站几乎都建在一栋站舍内,而且出站就有公共汽车站或小汽车停车场。有1/ 3 的地铁车站和小汽车停车场结合在一起。许多地铁车站设置在人流相当集中的大商店或办公楼底部,形成了十分方便的换乘体系。这种体系既在城市中心或繁华地区为公共交通提供方便,又有效地限制了私人小汽车进入市中心区,保证市郊居民即使在不使用小汽车的情况下,也能在1小时内到达市中心办公区域。 公共交通发展战略 多年来,伦敦交通部门基本上采取限制交通的战略,其实质是要有目的的对交通量加以限制,不是消极的转移交通混乱,而是采取积极的措施加强管理。 一方面是把城市的居住、工作、购物和文娱等许多活动规划好,安排在人们可以充分利用公共交通的走廊地带,充分发挥公共交通的作用,减少不必要的交通;另一方面,以多种手段限制小汽车的使用。如优先发展公共交通的政策,加强交通管理的政策。 存在问题 伦敦市内由于道路较窄且小汽车很多,违章停车的现象比较严重,造成了交通阻塞及由此而产生的公共汽车“串车”现象。另外,外环线高速公路将城里繁忙的交通引向城市,已经发挥了价值,但其交通量比预计的高40%,有时出现阻塞。地铁和快速交通延伸至郊区后,战线周围又自发建起大批房屋。由此可见,伦敦在交通实践中,仍需不断探索和改进。

城市公交管理信息系统设计

城市公交管理信息系统 设计 Document number:BGCG-0857-BTDO-0089-2022

城市公交管理信息系统设计 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如何解决城市公交管理问题已经成为城市可持续发展的一个重要课题。城市公交管理问 题是一个系统工程,常用的经验性的方法是不能完全解决问题的,必须运 用科学的、系统的方法来解决。近年来,运用数字化技术尤其是GIS技术来解决交通领域的空间数据处理和规划分析等问题已经成为交通管理信 息化的一个重要手段。 为了便于管理这些公交信息,同时也为了方便公交乘客的出行,本文 开发了城市公交管理信息系统。该系统不但可以方便地查询到城市的公 交站点、道路和公交线路,其中最重要的一个功能是在乘客给出起点和终点后,自动计算出最优的乘车路线,设计出合理而有效的算法,而且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使公交客流分配更加合理。 一:功能需求分析 (1)对于市内对公交线路不太熟悉的居民以及外地旅客来说,他们 在以公交方式出行时,在选择公交线路和乘行方案方面存在着很大的盲目性,而该系统除了可以为出行者提供公交线网基础信息、线路运行信息外,还可以将几种经过计算机分析的最佳出行线路及换乘方案推荐给出行者,通过对乘客选择线路进行合理引导,减少乘客的出行延误,从而提高整个 公交线网的运行效率。 (2)对于城市公交管理部门来说,应当是在快捷、方便、舒适、经济地实现人的移动的经营活动中,使公共交通管理达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统一,适应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适应改革与发展。利用

该系统GIS的专题地图可以显示出一个城市或一个地区的交通事故分布、交通违章分布、道路的现状和道路规划等专题情况,为交通管理部门提供一个直观的决策分析工具。在交通运营管理中,利用GIS技术的网络分析,缓冲分析等功能可以很直观地反映一个城市的公交网络覆盖状态,分析公交线路设置是否合理,评价公交站点选址是否科学等。 (3)经济效益的好坏是评价一个企业成败的关键。当然,对于城市公交企业来讲也不例外,众所周知,城市公交企业的经营和发展受多种环境因素和内部条件制约,如政府政策、城市人口数量、居民消费需求、城市交通结构等,以及企业资产状况、产权体制、经营管理者水平、技术创新能力等。而经营管理是众多因素中最重要的一个。该系统可以帮助企业的管理部门确定乘客的地理分布以及确定公交线路和站点附近的人口,出行流量,线路上公交车辆的满载率,道路交通状况等因素,从而方便了企业对公交线路的规划以及线路上公交车辆的投放量的部署。 二:系统结构设计 城市公交管理信息系统总体结构 城市公交管理信息系统旨在通过GIS技术在城市公交交通管理信息中的应用,提高城市公共交通综合管理水平,为政府科学决策提供依据。系统功能结构如下图所示。

浅析英国城市公共交通发展沿革

71 浅析英国城市公共交通发展沿革 □ 宿凤鸣 英国是世界工业革命的起源地,工业化和城市化水平长期在全球处于先导地位,英国的公共交通也为世界范围内不同社会制度、不同发展阶段的不同国家提供了范本。 总的来讲,英国的公共交通发展到现在基本经历了四个阶段,这不仅仅由公共交通自身发展决定,更体现了英国时代的特征。这四个阶段是自由发展期、政府强力干预期、重新自由化期和现在的协调发展期,各个阶段彼此之间多有联系,是一脉相承的城市公共交通演变。经过螺旋式的上升,现阶段英国的公共交通进入了协调发展期,基本上能够满足社会经济的需要,保障了城市的健康发展。 英国的工业革命始于18世纪60年代,到19世纪中期基本完成,1911年英国城市人口达到78.1%。英国工业革命对城市化的影响还在于发生了交通运输业革命,出现了郊区城市化的趋势。19世纪末,在大城市中心区人口减少的同时,市郊区的人口不断增长,机动化公共交通的作用日益显著。在先于私人机动化出现的漫长城市化过程中,英国的城市公共交通得到了充分的自由发展,架设了初具规模的交通网络,形成了城市发展的命脉。 英国公共交通的自由发展期处于二战前的守夜人国家阶段。作为最早完成工业革命的老牌资本主义国家,二次世界大战之前,大部分时间由保守党组阁的英国总的指导思想是“自由放任”。长期以来的守夜人国家主要职能仅限于保护本国社会的安全”、“设立一个严正的司法行政机构”和“建立并维持某些公共机关和公共工程”等方面。政府提供的公共服务相当有限,基本任凭市场自由调节,政府既不是服务的提供者也很少履行监督的义务。 这一信条也体现在公共交通的提供上。

72 20世纪30年代前,英国城市公 共交通尽管已经颇具规模,但基本 上由各种不同的机构和大量私人投 资者进行建设、运营、管理等,规 模小,设施简单,形式灵活,处于 无序竞争和重复服务的状态。政府 对此基本不进行干预,关于城市交 通的政策与措施都相当有限。例如 到20世纪初期伦敦地铁由6个独立 运营者运营,换乘不衔接,票务系 统也不统一,管理比较混乱,导致 旅客极大的不便。 英国公共交通在二战后艾德里 政府上台后进入政府强力干预期。 二战前守夜人国家的社会矛盾日益 积累,贫富差距增大,尽管保守的 思想还占主流,但政府在公共服务 包括公共交通方面的不作为逐渐不 被接受,而二战就成为一个改变的 契机。在二战中,英国人民对于政 府职能的期望产生了根本的转变, 同时战时的“共产主义”政策也直 接影响了英国战后政治形势的走 势,成为福利国家建设的重要前 提,也成为了英国公共服务模式变 革的转折点。 二战后,仍然拘泥于自由主义 的保守党在大选中败北,工党成为 执政党。工党纲领的传统理论基础 是费边社会主义,同时结合经济方 面的凯恩斯主义和政治学方面的英 国社会主义思想。归结到一点,要 求国家对经济和社会进行强有力的 干预,艾德礼工党政府将此付诸实 施,于1948年宣布建成福利国家。 政府不但对公共交通进行计划和管 理,还通过企业国有化直接成为了 公共交通的提供者,除此之外,政 府负有监督的责任。之后保守党组 阁的政府也基本保持这些执政方 针,形成了“共识政治”。从1930年 代到1960、1970年代,城市交通尤 其是公共交通事业都由一些公营大 公司负责。这些公司经营的公交线 路各有盈亏,在公司内部实行交叉 补贴。 除了政治方面的因素,政府对 公共交通的干预更是实际的需要。 战后公共交通的大规模建设无法由 私人提供,例如伦敦地铁的扩张。 同时,私人汽车成为日常生活的一 部分,给城市交通造成了极大的压 力,而自由竞争的公共交通效率低 下,浪费极大,已经不足以支持城 市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 国家强力干预的后期,伴随私 人机动化的快速发展,公共交通出 现了一些问题。1950年代,英国开 始有了最早的交通发展战略,主要 内容是大力建设公路以推广汽车的 使用,这是交通基础设施大力建设 的时期。汽车产业成为英国的发展 重点,私人汽车拥有率迅速上升, 到1971年英国拥有私人汽车的家庭 达到52%。这一时期的交通方针是 “预测与供给”,预测交通量及拥堵 位置,通过提供更多的公路基础设 施来避免或者缓解可能发生的拥 堵。1960年代城市里的道路建设开 始关注道路结构等级分配以及与土 地使用规划协调的必要性。公路大 规模建设和私人机动化水平迅速提 升的年代,政府对公共交通的投资 缩小,公共交通盈利急速下降甚至 产生亏损。1952年公交人次占全部 出行的比例为42%,但10年后公共 交通的客运量下降了30%。1970年 代初,英国在7个最大的省级城市 建立了客运交通的行政管理部门, 负责总体协调,进行外部补贴。到 1982年财政年度的财政补贴(不包 括老人和儿童优惠票的费用)占营运 成本的35%,达到7亿英镑,为1950 年代的13倍。英国的公共交通进入 恶性循环,票价上涨,客流下降,财 政补贴直线上升。 既然政府的强力干预并没有使 公共交通持续健康发展,那么重新 自由化就成为历史选择的下一个发 展阶段,这一时期也是撒切尔夫人 及梅杰政府的新自由主义时期。 福利国家传统公共服务模式的 运行是需要大量的财政资金支撑 的。从1945年到1979年,政府开 支不断扩张,并于1975年达到峰 值,占国民收入总值的48.8%,这 就导致了巨额的财政赤字,并造成 通货膨胀。同时,政府财政收入重 要来源的国有企业是社会生产部门 中效率最低的。政府在提供足够的 公共服务方面愈来愈力不从心,民 众对于国有化已经产生了很大的质 疑,而执政的工党尚未深刻意识到 这一点。 1973年,中东战争爆发,导致 世界油价攀升。西方国家的经济 “滞胀”状态加剧,政府收入下降, 税收更不足以支付各项公共开支。 1979年,撒切尔夫人打破了原有的 “共识政治”,提出重新调整国家与 市场的关系,通过国有企业的私有 化、放松政府管制、强调市场竞争 等对原有的公共服务体系进行变 革,在她的领导下,保守党赢得了 大选。撒切尔上台以后,以新自由 主义经济理论取代凯恩斯主义,逐 渐限制政府的权力,部分恢复了资 本主义国家的自由主义;推行国有 企业的私有化,对公共服务进行了 市场化改革,引入了竞争机制,以 期平衡国家与个人的责任。这些改 革不仅增加了政府收入,还提高了 企业的效率。这一时期,英国还最 先开始了基础设施投融资的公私合 作模式。

城市公共交通信息化管理平台方案介绍

城市公共交通信息化管理平台项目介绍 第1章前言 城市公共交通是与人民群众生产生活息息相关的重要基础设施。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市公共交通也有了较快发展,但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和城镇化进程的加快,一些城市交通拥堵、群众出行不便等问题日益突出,严重影响了城市发展和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的提高。优先发展城市公共交通是提高交通资源利用效率,缓解交通拥堵的重要手段。为了解决好城市交通问题,促进城市健康发展,2005年,建设部、发展改革委、科技部、公安部、财政部、国土资源部提出了《关于优先发展城市公共交通的意见》,经国务院办公厅同意并通知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以及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要求认真贯彻执行。 为了具体落实优先发展城市公共交通战略,各地政府纷纷制定和出台了相应的意见、方案和方法。明确了城市公共交通的社会公益性质,城市公共交通在城市交通中的主导地位,提高优先发展城市公共交通重要性的认识。 2008年,城市公共交通管理职能整体划入交通运输部。如何根据国务院的通知要求,做好城市公共交通管理工作,成为各地交通运输管理部门的一项重要工作。 第2章项目建设目的和依据 城市公共交通是由公共汽车、轨道交通、出租汽车等交通方式组成的公共客运交通系统,是重要的城市基础设施,是城市生产和人民生活必不可少的物质条件,是关系国计民生的社会公益事业。 各地城市公共交通管理单位,都在思考用何种模式、方法去监管和服务,渴望有一种合理、科学的管理手段,从一线管理部门的监管需求、政府对群众服务

的需求、企业营运管理的需求等多个方面,做好对城市公共交通的综合管理,为出行者提供更加安全、舒适、便捷的公共交通服务,从而吸引公交出行,缓解城市交通拥挤,有效解决城市交通问题,创造更大的社会和经济效益。 在这样的需求背景下,建设一个综合的城市公共交通信息化管理平台,利用系统工程的理论和方法,将现代通信、信息、电子、控制、计算机、网络、GPS、GIS等高新科技集成应用于城市公共交通管理,就成为一种必然的选择。 第3章系统功能需求分析 系统功能需求,根据不同的使用单位和服务对象可以分为三部分,主要内容如下: 3.1 出租行业安全服务管理需求 出租行业安全服务管理的需求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一是需要车载设备能够实现报警求助、安全警示、本地监控硬盘录像等功能,从而提高出租出行的安全性。 二是安全服务或管理人员可以对车辆位置、车辆状态、车内视音频信息等进行实时监控,也可以事后对历史数据进行回放分析,从而提高安全管理水平。 三是管理人员可以与驾驶员实现语音或文字的互动,在某些特殊情况下实现对出租车辆的应急调度。 3.2 公交营运企业服务和管理需求 公交营运企业服务和管理的需求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 一是需要车载设备能够实现GPS自动报站、本地监控硬盘录像、超速报警提示等功能,以提升公交服务质量和出行安全。 二是安全管理人员可以对车辆位置、车辆状态、车内视音频信息等进行实时监控,也可以事后对历史数据进行回放分析,从而提高安全管理水平。 三是调度人员可以通过本系统实时掌握车辆位置、状态等信息以及司售人员

城市常规公共交通发展水平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城市常规公共交通发展水平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城市常规公共交通发展水平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城市常规公共交通发展水平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2007-01-29 交通运输论文 城市公共交通是城市重要的基础设施之一,是城市经济发展和人们生活所必须的公益性事业。它不仅满足城市居民出行的需求,从某种意义上讲它对城市功能的正常发挥起到了一定的组织作用。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快速发展,城市交通供求矛盾日益突出,公共交通所具有的个体交通无法比拟的强大优势也就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自1980年代起,我国政府就明确提出了城市客运交通以公共交通为主的发展方针,并且先后发布了相关的技术政策和产业政策,为公交事业的健康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评价现有公共交通的运行状况,找出存在的问题及可能发挥的潜力,把握公交总体发展水平,可以为公交进一步发展提供规划、建设、管理等方面的依据,对整个城市交通系统管理将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因此,必须建立一套科学、实用的公共交通发展水平综合评价指标体系。 城市公共交通系统可分为两大系统:定点、定线公共交通系统和非定点、定线的公共交通系统。前者包括公共汽车、无轨电车、有轨电车、地铁、轻轨、小公共汽车以及索道、缆车、登山电梯等。后者主要是出租汽车。各种交通方式有各自的运行特征,本文针对最常见的公共汽车交通问题进行研究。 评价是一些归类的指标按照一定的规则与方法,对评判对象从其某一方面或多方面或全面的综合状况做出优劣评定。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应遵循以下原则:

客观性原则:保证评价指标体系的客观公正,保证数据来源的可靠性、准确性和评估方法的科学性; 科学性原则:指标的选择与指标权重的确定、数据的选取、计算与合成必须以公认的科学理论为依据; 非线性原则:城市公共交通是一个复杂的系统,评价指标选取应遵循非线性原则,实现指标体系的结构最优化; 实用性原则:城市公共交通发展水平评价工作的意义在于分析现状,认清所处阶段和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更好地指导实际工作,因此,尽量选取日常统计指标或容易获得的指标,以便直观、简便地说明问题。 涉及公共交通的评价指标至少有几十种,精确的量化不等于评价的准确,对于发展水平的总体评价,应选取尽量少的指标,反映最主要和最全面的信息,每项指标应具有独立性、可量化和通用性。 城市常规公交评价涉及面广、内容多,评价指标选取考虑的因素也多,因此,用简单的`线性结构难以描述各指标的内在联系,本文采用层次分析法建立树状的关系结构,运用目标层次分类展开法,将目标按逻辑分类向下展开为若干目标,再把各个目标分别向下展开成分目标或准则,依此类推,直到可定量或可进行定性分析(指标层)为止。目标层次分类法是最常用的方法,选取的指标直接与目标相关,具有层次性,并可随着目标的增多而扩充。 城市常规公共交通的要素包括流动的人、行驶的车、变化的路,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系统。该系统的指标多达数十种,对指标进行归类分析整理,认为评价体系可以从建设投入水平、运营服务水平、综合效益水平三个方面来反映总体发展水平。

伦敦公共交通可达性分析方法及应用

伦敦公共交通可达性分析方法及应用 张天然悠闲老头看交通2018/7/26 1引言 在伦敦交通规划TfL(Transport for London)中,需要分析交通基础设施和服务的作用,一个重要的分析方法就是连通性(connectivity),也称为可达性(accessibility)。 使用可达性分析的主要目的: [1] 识别因交通改善而得益的区域; [2] 更好的了解新的公交线路、站点和道路规划的影响; [3] 识别就医等公共服务的最佳选址以便居民使用; [4] 了解伦敦的哪些地方更适合居住和办公的开发; [5] 对不同区域的停车配建指标高低提出建议。 可达性分析的主要形式: [1] 基于区域内公共交通的服务距离和频率的公共交通可达性指标 PTAL(Public Transport Access Level); [2] 等时线图,展示特定区域到其他区域的时间或一定时间内可以到达 的区域; [3] 服务范围分析(Catchment Analysis),描述了特定区域在一定时 间内可以可以到达的工作地点,或不同形式的服务情况。 2公共交通可达性指标PTAL PTAL的取值范围为0-6,越大表示可达性(连通性)越好。因为历史原因,1类的PTAL值分为1a和1b,6类的PTAL值分为6a和6b,因此一共有9个PTAL值:0,1a,1b,2,3,4,5,6a和6b。PTAL的值用固定的颜色在地图上进行表示。一般来说PTAL值高的地方,具有以下特点: [1] 步行到最近的公交站点距离很近; [2] 最近的公交站点等待时间很短; [3] 最近的公交站点有很多公交车服务; [4] 附近有主要的轨道交通站点; [5] 以上因素的组合。 因此PTAL可以看出是对公交网络密度的度量。PTAL不考虑每个地方可以到达的目的地,也不反映公交和轨道交通的拥挤情况。PTAL主要针对公共交通,不包含小汽车出行的情况。 2.1 PTAL的应用 PTAL最早是在伦敦的Hammersmith & Fulham行政区引入的,后来被深入和广泛地应用到伦敦的各种规划程序,包括战略规划和区域规划。例如包含经济、社会和环境目标的2031年伦敦战略规划,一个重要的应用就是确

北京市综合交通运输体系

综合交通体系 来源:北京市规划委员会网站日期:2005-04-12 交通发展目标与战略任务 与国家首都和现代国际城市功能相匹配,建设可持续发展、以人为本和动态满足交通需求的,以公共交通为主导的高标准、现代化综合交通体系,引导城市空间结构调整和功能布局的优化,促进区域交通协调发展,支持经济繁荣和社会进步。以“高效便捷、公平有序、安全舒适、节能环保”为发展方向,2020年,交通结构趋于合理,公共交通成为主导客运方式,出行的选择性增强,出行效率提高,交通拥堵状况得到缓解和改善,交通发展步入良性循环。 (1)交通发展战略的核心是全面落实公共交通优先政策,大幅提升公共交通的吸引力,实施区域差别化的交通政策,引导小汽车合理使用,扭转交通结构逐步恶化的趋势,使公共交通成为城市主导交通方式。 (2)突出交通先导政策。根据“两轴-两带-多中心”的城市空间结构,加大发展带的交通引导力度,积极推动东部发展带综合交通运输走廊的建设,构筑以轨道交通、高速公路以及交通枢纽为主体的交通支撑体系。 (3)优化完善中心城路网体系,全面整合既有交通设施资源,挖掘现有设施潜力,大幅度提高现有道路的通行能力。加大路网密度,完善路网“微循环”系统,提高资源使用效率。合理确定中心城的土地开发强度与建设规模,改善中心城交通状况。 交通发展指标 预计2020年,全市民用机动车拥有量达到500万辆左右,全市出行总量将达到5200万~5500万人次/日。中心城公共交通出行占客运出行总量的比例,由2000年的27%,提高到50%以上,其中轨道交通及地面快速公交承担的比重占公共交通的50%以上。 交通发展策略 (1)发挥交通对城市空间结构调整的带动和引导作用,根据城市总体布局,积极推广以公共交通为导向的城市开发模式(TOD),优先建设联系新城的大运量快速公共客运走廊,依托走廊发展新城。高标准编制新城的道路、公共交通、场站枢纽、交通管理等专项规划。 (2)加强京津冀北区域城市间的联系,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统筹考虑区域交通设施的规划、建设和运营。完善区域航空、铁路、公路网络,促进大型交通基础设施区域共享。区域交通运输枢纽布局与城市交通系统良好衔接,实现区域交通与城市交通一体化,引导城市空间与区域空间结构协调发展。

名词解释:城市公共交通系统

城市公共交通最早出现于英国,1829年英国伦敦出现了第一辆马拉式公共马车,至今已有160多年的历史,其间经历了发展、兴旺、衰退和目前的复兴阶段。欧美一些经济发达国家在发展城市交通方面曾走过一段弯路,在本世纪进入60年代后,城市小汽车发展过量,公共交通萎缩,赞成城市交通拥挤,道路交通事故增多和城市空气、噪声等污染日趋严重,使城市交通陷入了混乱的状态。因此,日益恶化的城市交通迫使发达国家不得不转向重视城市公共交通的发展。 城市公共交通系统可分为两个子系统,一个是公共交通运输工具和设施,另一个是公共交通规划与运营管理。 公共交通运输工具和设施子系统主要由四部分组成: ①常规公共交通方式。主要是公共汽车、公共电车以及老式的有轨电车。 ②快速轨道交通方式。包括轻轨交通,地下铁道,单轨跨座式或悬挂式交通系统。 ③市郊铁路。即利用铁路干线开通市郊铁路列车。像法国巴黎还建立了一个单独的市郊铁路网,并与市中心的地下铁道以及铁路干线联成一体。 ④公共交通场站。如公共电汽车的首未站、中途站、保养场,地下铁路车站和调车场等。 公共交通规划与运营管理子系统包括: (1)公交线网规划与站点选址; (2)公交票制、票价与票务管理; (3)公交服务水平与服务质量监督; (4)公交日常营运调度; (5)公交车辆保养与维护。 我国公共交通发展水平与世界先进国家相比仍有很大差距,为此公共汽车今后要向低底盘、大马力、空调化方向发展。地铁车辆将采用减震防噪音技术和自动化的通讯信号系统,提高发车频率和舒适性。国外的常规公共汽车正在试验安装GPS(全球定位系统),使公共交通调度中心可以随时掌握车辆的实时信息,

如位置、速度、车流量等。目前加拿大的多伦多市已可以通过无线通讯掌握车辆的运行信息,提高了调度能力。对于整体公共交通系统,国家有关部门提出,在下个世纪初大城市要建成以快速轨道交通为骨干,常规公共电汽车相配合的完善的公共交通系统。使城市客运交通结构趋于合理化。

(完整版)城市公共交通信息化管理平台方案介绍.

城市公共交通信息化管理平台 项目介绍 第1章前言 城市公共交通是与人民群众生产生活息息相关的重要基础设施。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市公共交通也有了较快发展,但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和城镇化进程的加快,一些城市交通拥堵、群众出行不便等问题日益突出,严重影响了城市发展和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的提高。优先发展城市公共交通是提高交通资源利用效率,缓解交通拥堵的重要手段。为了解决好城市交通问题,促进城市健康发展,2005年,建设部、发展改革委、科技部、公安部、财政部、国土资源部提出了《关于优先发展城市公共交通的意见》,经国务院办公厅同意并通知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以及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要求认真贯彻执行。 为了具体落实优先发展城市公共交通战略,各地政府纷纷制定和出台了相应的意见、方案和方法。明确了城市公共交通的社会公益性质,城市公共交通在城市交通中的主导地位,提高优先发展城市公共交通重要性的认识。 2008年,城市公共交通管理职能整体划入交通运输部。如何根据国务院的通知要求,做好城市公共交通管理工作,成为各地交通运输管理部门的一项重要工作。 第2章项目建设目的和依据 城市公共交通是由公共汽车、轨道交通、出租汽车等交通方式组成的公共客运交通系统,是重要的城市基础设施,是城市生产和人民生活必不可少的物质条件,是关系国计民生的社会公益事业。 各地城市公共交通管理单位,都在思考用何种模式、方法去监管和服务,渴望有一种合理、科学的管理手段,从一线管理部门的监管需求、政府对群众服务的需求、企业营运管理的需求等多个方面,做好对城市公共交通的综合管理,为出行者提供更加安全、舒适、便捷的公共交通服务,从而吸引公交出行,缓解城

新型城市公共交通系统对居民出行行为的影响

新型城市公共交通系统对居民出行行为的影响 【摘要】为应对交通拥堵,许多城市开始推行公交优先的发展策略。中国作为新的BRT成员国,只有少量学术研究与BRT相关,特别是BRT对居民出行行为的影响评估。本文以郑州BRT为例,采用回顾性对照调查方法,以快速公交走廊上的乘客和普通公交乘客为调查对象,根据居民出行行为调查数据,验证BRT对居民出行行为的影响。分析中选取换乘率、出行时耗、出行频率、BRT 对出行方式的影响四个方面进行分析,从而验证BRT的推行和相关政策的制定对居民出行行为的影响。 【关键词】郑州快速公交出行行为回顾对照调查 【Abstract】Now many cities are promoting new mode of public transport in order to release urban traffic jam. China as the new member of BRT system, the research study relevant to BRT is rare especially in the field of travel behavior assessment. This article takes Zhengzhou BRT as example, retrospective controlled/ experimental survey was used in this study to analyse the impact of the new BRT (Bus Rapid Transit) system on travel behaviour in Zhengzhou city. In data analysis, the transfer rate, travel time, travel frequency and mode spilt were compared between BRT users and conventional users. And the finding supports that Zhengzhou BRT system does influence resident’s travel behaviour in term of transfer rate, travel frequency and mode spilt. 【Keyword】Zhengzhou, Bus Rapid Transit, Travel behavior, Retrospective controlled/ experimental survey 1 引言 在中国城市居住人口密度普遍较高的背景下,路面交通似乎很难迎合8%的小汽车增长率,尽管传统公交车发挥着重要的角色,在城市中肩负着20%的全方位出行比例,但公交车使用者多为低收入人群比如学生和老年人,并且公交车在大部分城市普遍存在形象差、设备维护不及时、不可靠并且容易受到交通拥堵的影响。 小汽车的快速增长引发众多交通问题,为应对交通拥堵,许多城市开始推行公交优先的发展策略。从1990年快速公交系统(BRT)从巴西引入中国后,在国内城市发展迅速。现在约有10多个城市建立了BRT系统。郑州为其中之一,于2009年开通,主要运营线路长度约为30km,并另有8条支路。BRT作为一种成熟的交通工具,在南美尤其在巴西拥有较长的历史及相关研究。但是中国作为新的BRT成员国,只有少量学术研究与BRT相关,特别是BRT对居民出行行为的影响评估。本文以郑州BRT为例通过调查问卷,评估郑州BRT对居民出行行为的影响。 2 BRT在国外经验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