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九年级化学第十二单元 化学与生活

九年级化学第十二单元 化学与生活

九年级化学第十二单元  化学与生活
九年级化学第十二单元  化学与生活

化学单元测试题

第十二单元化学与生活

班级座号姓名成绩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N—14 S—32 Ca—40 C-12 H—1 O—16

A.无机盐 B.油脂 C.蛋白质 D.维生素A.羊毛属于合成纤维

B.该服装面料不耐高温

C.羊毛和涤纶可用燃烧法区别

D.加入涤纶可增强面料的耐磨性

3、小燕到医院检查完身体后,医生建议她多吃水果和蔬菜,请你判断医生让她主要补充的营养素是

A、蛋白质

B、糖类

C、维生素

D、油脂

4、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A.青少年的生长过程需要大量蛋白质,所以要多吃水果

B.油脂和糖类物质都能够为人体提供热量

D.焚烧塑料是解决“白色污染”的好办法

A.②③ B.③④ C.①② D.①④

A.物质X是O2

B.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将太阳能转化成化学能

C.C6H12O6是有机物

D.C6H12O6与X反应生成CO2和H2O属于置换反应

A.多食水果和蔬菜,给人体补充维生素 B.向易变质的食品包装袋中充人氮气 C.胃酸过多的病人应少喝汽水 D.用甲醛浸泡水产品,以防其变质

A.钢筋混凝土是复合材料B.肥皂水可以区别硬水和软水

C.生铁和钢都是铁的合金D.淀粉没有甜味,因此不属于糖类A.乳酸基塑料属于金属材料

B.制取乳酸基塑料的原料比较低廉且广泛

C.使用乳酸基塑料制品可以减少“白色污染”

D.乳酸基塑料属于有机高分子材料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A.冶炼厂的白色烟尘 B.石灰窑的白色粉末

C.各类塑料垃圾 D.白色建筑材料产生的建筑垃圾

A.羊毛和PET纤维,前者是天然纤维,后者为合成纤维

B.羊毛和PET纤维可以用燃烧的方法鉴别

C.PET纤维中C、H、O原子的个数比为5:4:2

D.羊毛和PET纤维的主要成份都是蛋白质

二、填空题(本题有3小题,共20分)

该反应属于反应,所用燃料符合“绿色奥运”的要求,原因是:

B.化学与材料

玻璃——硅酸盐材料

塑料——人工合成的有机高分子材料

玻璃钢——复合材料

A.化学与环境

塑料袋——造成白色污染

汽车尾气——造成大气污染

工业和生活污水的任意排放——造成水污染

C.化学与健康

甲醇——能导致失明

CO气体——能使人缺氧而致死

海洛因——损伤人的中枢神经系统

D.化学与能源

汽油——化石燃料

酒精——生物燃料

核能——化学能源

①测定溶液pH的方法是:

参考答案: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D A

C

B

D D

D

D

D A

D

D

C

D

34 98 x 9.5g ×4.9%

操作

现象

结论

1.把木糖醇灼烧,再罩上一干冷的烧杯

2.迅速倒立烧杯,滴加澄清的石灰水

烧杯内壁有水珠

石灰水变浑浊

木糖醇中含有氢元素

木糖醇中含有碳元素

化学与生活知识点总结.

化学与生活知识点总结 专题一洁净安全的生存环境 第一单元空气质量的改善 一、空气质量报告 (一)、空气质量评价包括:二氧化硫(SO2)、二氧化氮(NO2)、可吸入颗粒物 空气污染指数:根据空气中二氧化硫(SO2)、二氧化氮(NO2)、可吸入颗粒物等污染物的浓度计算出来的数值。首要污染指数即位该地区的空气污染指数 (二)、大气主要污染物及其危害 1、温室效应 (1)原因:①全球化石燃料用量猛增排放出大量的CO2;②乱砍乱伐导致森林面积急剧减少,吸收CO2能力下降。 2、主要危害:(1)冰川熔化,使海平面上升(2)地球上的病虫害增加(3)气候反常,海洋风暴增多(4)土地干旱,沙漠化面积增大。 3、控制温室效应的措施 (1)逐步调整能源结构,开发利用太阳能、风能、核能、地热能、潮汐能等,减少化石燃料的燃烧;(2)进一步植树造林、护林、转化空气中的CO2 2、酸雨 (1)原因:酸性氧化物(SO2、NO2)SO2+H2O H2SO3 2H2SO3+O2==2H2SO4 (2)防止方法:①开发新能源(太阳能、风能、核能等)②减少化石燃料中S的含量

钙基脱硫CaCO3==CaO+CO2 CaO+SO2==CaSO3 2CaSO3+O2==2CaSO4 ③吸收空气中的SO2 ④加强环保教育 3、机动车尾气污染:尾气净化装置2NO+2CO N2+2CO2 4、CO 能和人体的血红蛋白结合使能中毒 5、可吸入颗粒物:静电出尘 6、居室空气污染物:甲醛、苯及其苯的同系物、氡等 危害:甲醛对人体健康的影响(肝功能异常等) 7、白色污染的危害:①破坏土壤结构②降低土壤肥效③污染地下水④危及海洋生物的生存第二单元水资源的合理利用 一、自来水厂净化水的一般步骤 混凝沉降过滤活性碳吸附池除味杀菌消毒 明矾---目的:净水原理:Al3++3H2O Al(OH)3(胶体)+3H+ Al(OH)3(胶体)有吸附性吸附水中杂质沉降 活性碳目的:去除异味。原理:吸附性 液氯目的:杀菌消毒Cl2+H2O HCl+H ClO(强氧化性) 二、污水处理中化学方法及其原理 污水处理常见有物理方法、化学方法、生物方法 1、化学方法中和法氧化还原法沉淀法 (1)中和法适合于处理酸性污水 (2)氧化还原法适合处理油类、氰化物、硫化物等(空气、臭氧、氯气)是常见氧化剂(3)沉淀法适合于处理含重金属离子污水(如加入适量的碱控制废水的PH值) 第三单元生活垃圾的分类处理 无害化处理:焚烧法、卫生填埋法、回收作特殊处理 垃圾处理资源化处理:垃圾产生沼气、废弃塑料回收、废玻璃的回收利用 专题二营养均衡与人体健康 第一单元摄取人体必需的化学元素

第十二单元化学与生活知识点复习

第十二单元化学与生活 课题 1 人类重要的营养物质 1、人类食物中所含营养素有蛋白质、糖类、油脂、维生素、无机盐和水。 2、蛋白质是构成细胞的基本物质,是机体生长和修补受损组织的主要原料。 3、蛋白质是由多种氨基酸构成的极为复杂的化合物。每克蛋白质完全氧化分解约放出18 KJ的能量。 4、血液中的血红蛋白在吸入氧气和呼出二氧化碳的过程中起着载体的作用,血红蛋白是由 蛋白质和血红素构成的。 5、构成血红蛋白中血红素的金属离子是亚铁离子。血红蛋白能与一氧化碳分子结合,导致血红蛋白不能与氧气再结合,使人缺氧窒息死亡。 6、酶是一种重要的蛋白质,是生命催化剂,它具有高效性、专一性。 7、糖类是人类食物的重要成分,是由C、H、O三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 8、淀粉属于糖类,化学式为(C6H10O5)n),通过水解作用最终可以分解为二氧化碳和水。 9、葡萄糖在酶的作用下经缓慢氧化转变为二氧化碳和水,同时释放能量。转化方程式为 C6H12O6+6O2→6CO2+6H2O。每克葡萄糖完全氧化分解约放出15.6KJ的能量。 10、生活中食用的白糖、冰糖和红糖的主要成分是蔗糖,它的化学式为C12H22O11,它是生活中常用的甜味剂。 11、油脂是人体内重要的贮能物质,每克油脂完全分解能放出39.3KJ的能量。 12、维生素是人体内不能合成的,含量很少的一种营养素,它在人体内可以起到调节新城代谢、预防疾病和维持身体健康等作用。人体如果缺乏维生素 A 会患夜盲症;如果缺乏维生素C会患坏血病,它主要存在与新鲜蔬菜、水果中。 课题 2 化学元素与人体健康 1、在组成人体自身的50多种元素中,含量较多的有11种,约占人体质量的99.95%。 2、在人体中,C、H、O、N几种元素以蛋白质、糖类、油脂维生素、水等形式存在,其他 的以无机盐形式存在。它们分为常量元素和微量元素,常量元素有C、H、O、N、Ca、P、K、S、Na、Cl、Mg等11种,微量元素如Fe、Zn、Sn、I、F等。 3、钙元素是组成人体的重要元素,成人体内约含有 1.2千克,其中99.9%存在于牙齿和 骨骼中,主要以羟基磷酸钙[化学式Ca10(PO4)6(OH)2]晶体形式存在。 课题 3 有机合成材料 1、化合物分为无机化合物和有机化合物,有机化合物即含碳元素的化合物,如甲烷(最简 单的有机化合物,化学式为CH4)、乙酸(俗名醋酸,化学式为CH3COOH))、乙醇(俗名酒精、化学式为C2H5OH)和葡萄糖(化学式为C6H12O6)等,但有少数的化合物如一氧化碳、 二氧化碳、碳酸钙等虽然含有碳元素,但具有无机化合物的性质,因此将其看作无机化合物。 2、有机化合物又可分为有机小分子化合物和有机高分子化合物。 3、有机高分子化合物制成的材料称为有机高分子材料,棉花、羊毛和丝绸属于天然有机高分子材料,我们生活中所用的塑料、合成纤维和合成橡胶属于合成有机高分子材料,简称合成材料。 4、在有机高分子化合物中,链状结构的高分子材料具有热塑性,如聚乙烯塑料等;网状结构的高分子材料具有热固性,如酚醛塑料等。 5、要解决“白色污染”问题的有效途径是: ⑴减少使用不必要的塑料制品;⑵重复使用某些塑料制品;

九年级化学第十二单元《化学与生活》单元测试题

九年级化学《第十二单元化学与生活》单元测试题 (测试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 班级学号姓名成绩 一、选择题:(本题有12小题,每小题2分,共24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下列营养物质中,在身体内含量最多且又不是属于有机物的是()A.无机盐B.油脂C.水D.蛋白质 2.甲醛是室内装潢时的主要污染物之一,它的化学式为CH2O,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甲醛是由碳原子和水分子构成的 B.甲醛分子由碳原子.氢气分子.氧原子构成 C.甲醛是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的物质 D.甲醛是由1个碳元素.2个氢元素.1个氧元素组成的物质 3.世界卫生组织最近把铝确定为食品污染源之一,加以控制使用。铝在下列应用时应加以控制的是:①制铝合金②制电线③制炊具④明矾净水⑤明矾与苏打作炸油条时的食品膨松剂 ⑥用氢氧化铝凝胶剂加工成胃舒平药片⑦易拉罐⑧包装糖果和小食品()A.⑥⑦⑧B.③⑤⑧C.③⑤⑦⑧D.③④⑤⑥⑦⑧ 4.某病人患急性肠胃炎引起腹泻,医生给予补充生理盐水,其首要目的是()A.提供能量B.供给营养C.维持水分代谢的平衡D.维持无机盐代谢的平衡5.时装店里琳琅满目的服装布料中,属于合成材料的是()A.羊绒B.棉布C.涤纶D.真丝绸 6.“科学是一把双刃剑”,化学尤其如此,它既可以给人类带来巨大的物质财富,提高人类的生活质量,也可以给人类带来灾难。“白色污染”这个概念是20世纪90年代初由我国提出来的,但是这一警示很快就得到国际社会的认同。“白色污染”是指()A.冶炼厂的白色烟尘B.石灰窑的白色粉末 C.各类塑料垃圾D.白色建筑材料产生的建筑垃圾 7.下列物质所用的高分子材料,你认为具有热固性的是()A.塑料凉鞋B.自行车内胎C.电线外面的塑料护套D.电视机外壳8.1997年,第一只“克隆羊”在英国诞生。“克隆羊”的关键技术之一是找到一些特殊的酶,它们能激活普通体细胞,使之像生殖细胞一样发育成个体。下列有关酶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酶是具有催化功能的蛋白质B.酶通常在强酸或强碱条件下发挥作用 C.酶的催化作用具有选择性和专一性D.高温及紫外线照射会降低酶的活性 9.食品卫生与身体健康密切相关。下列做法会导致食品对人体有害的是() ①用石灰水保存鲜蛋②为保持肉制品鲜美,在香肠中添加过量的亚硝酸钠③蒸馒头时加入 适量的纯碱④为了让猪长得瘦,用“瘦肉精”(一种含激素的饲料)饲养生猪 A.①②B.①③C.②③D.②④ 10.生活中的下列物质,都含有对人体健康构成威胁的有毒成分。其中,通过呼吸导致中毒的是()A.煤气(一氧化碳)B.假酒(甲醇) C.霉米(黄曲霉毒素)D.假盐(亚硝酸钠) 11.长期生活在缺碘山区,又得不到碘盐的供给,易患()A.甲状腺机能亢进B.地方性甲状腺肿C.佝偻病D.糖尿病 第 1 页共 5 页

第十二单元化学与生活(复习)

第十二单元化学与生活 考点1 人类重要的营养物质 六大营养素:__蛋白质_、_糖类_、__油脂__、_维生素_、_无机盐__、_水__ 一、蛋白质: ①蛋白质是构成___细胞___的基本物质,是机体生长及修补受损组织的主要原料。 ②动物肌肉、皮肤、毛发、蹄、角、许多植物(如大豆、花生、瘦肉)等主要成分都是蛋白质。 ③蛋白质的代谢:人体通过食物获得的蛋白质,与胃中的水反应生成__氨基酸_,一部分氨基酸被氧化,生成尿素、二氧化碳、水。一部分氨基酸再重新组成人体所需的各种蛋白质,维持人体的生长发育和组织更新。 ④蛋白质变性的原因:强酸、强碱、重金属盐、加热、紫外线、剧烈震荡、某些有机物(酒精、甲醛、醋酸) ⑤蛋白质的生理功能:血液中的_血红蛋白__是气体运输载体 生物催化剂——酶(__专一__性、多样性、高效性) ⑥成人每天需摄取60-70克。每克蛋白质完全氧化约放出18千焦的能量。 二、糖: ①淀粉(C 6H 10 O 5 )n 麦芽糖(C 12 H 22 O 11 )葡萄糖(C 6 H 12 O 6 ) ②谷类(米、面)、蔗糖(甘蔗、甜菜、冰糖、红糖、白糖)、马铃薯、洋芋、植物的种子或块茎中主要含有糖 ③糖是提供机体活动所需__能量___和维持恒定_体温____。 . ④糖的代谢为:淀粉在唾液酶的作用下首先变成__麦芽糖___,又在麦芽糖酶的作用下转变成_葡萄糖_,又通过肠壁进入血液变成血糖,输送到人体各个组织器官。 ⑤每克葡萄糖约放出15.6千焦的能量,在人类食物所供给的总能量中,有60%-70%来自糖类。 三、油脂:生理功能:维持生命活动的备用能源 ①油:_ 液__态植物油,主要存在于植物油中。 脂:__固__态动物油,主要存在于肉类。 ②每克油脂在人体内完全氧化时放出39.3千焦的能量。每日需摄入50-60克油脂,它供给人体日需能量的20%-25%。 四、维生素:生理作用:调节新陈代谢,预防疾病、维持身体健康 ①食物来源:水果和蔬菜 ②缺乏维生素A:患__夜盲症维生素C:患___坏血病 考点2 化学元素与人体健康 我们人体约含有50多种元素,较多元素有__11__种。 常量元素:人体中含量超过_0.01%_____的叫常量元素,常量元素包括钙、磷、钾。 微量元素:小于_0.01%_____的称为微量元素,微量元素包括铁、锌、硒、碘。

九年级化学第二单元知识点概括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第二单元知识点概括 我们周围的空气 第一节空气 一、拉瓦锡测定空气成分的实验 二百多年前,法国化学家拉瓦锡通过实验,得出了空气由氧气和氮气组成,其中氧气约占空气总体积的1/5的结论。实验中涉及的化学方程式有:2Hg+O22HgO和2HgO2Hg+O2↑。 二、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 【实验原理】4P+5O 22P2O5 【实验装置】如右图所示。弹簧夹关闭。集气瓶内加入少量水,并做上记号。 【实验步骤】 ①连接装置,并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②点燃燃烧匙内的红磷,立即伸入集气瓶中,并塞紧塞子。 ③待红磷熄灭并冷却后,打开弹簧夹。 【实验现象】①红磷燃烧,产生大量白烟;②放热;③冷却后打开弹簧夹,水沿着导管进入集气瓶中,进入集气瓶内水的体积约占集气瓶空气总体积的1/5。 【实验结论】①红磷燃烧消耗空气中的氧气,生成五氧化二磷固体;②空气中氧气的体积约占空气总体积的1/5。 【注意事项】 1.红磷必须过量。如果红磷的量不足,集气瓶内的氧气没有被完全消耗,测量结果会偏小。 2.装置气密性要好。如果装置的气密性不好,集气瓶外的空气进入集气瓶,测量结果会偏小。 3.导管中要注满水。否则当红磷燃烧并冷却后,进入的水会有一部分残留在试管中,导致测量结果偏 小。 4.冷却后再打开弹簧夹,否则测量结果偏小。 5.如果弹簧夹未夹紧,或者塞塞子的动作太慢,测量结果会偏大。 6.在集气瓶底加水的目的:吸收有毒的五氧化二磷。 7.不要用木炭或硫代替红磷!原因:木炭和硫燃烧尽管消耗气体,但是产生了新的气体,气体体积不 变,容器内压强几乎不变,水面不会有变化。 8.如果预先在集气瓶内放入氢氧化钠溶液,就可以用木炭或硫代替红磷进行实验。 9.不要用镁代替红磷!原因:镁在空气中燃烧时能与氮气和二氧化碳发生反应,这样不仅消耗氧气, 还消耗了氮气和二氧化碳,使测量结果偏大。 三、空气的成分 气体氮气氧气稀有气体二氧化碳其他气体和杂质

(完整版)九年级化学第十二单元教学设计

第十二单元化学与生活教学设计 教学课题:课题1 人类重要的营养物质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通过本课题的学习,了解营养物质包括蛋白质,糖类、油脂、维生素、无机盐和水六大类;蛋白质是构成细胞的基本物质,是机体生长和修补受损组织的主要原料;糖类和油脂在人体内氧化放出能量,为机体活动和维持恒定体温提供能量;维生素可以起到调节新陈代谢,预防疾病和维持身体健康的作用。 2、能力目标:通过学生的自学、讨论、师生交流,引导来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和交流能力,提高他们分析问题的能力。 3、情感目标:通过对每种营养物质在人体内的作用的学习,让学生了解到营养物质对人体健康的重要作用,培养学生科学的营养观和良好的饮食习惯。 教学重点:营养物质的组成,结构以及在维持生命和健康中所起的重要作用; 教学策略:结合教材上的图文,指导学生看书学习,归纳总结,理解记忆。将营养元素在体内消化,吸收的过程通过电视放出来。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过程: 第1课时: 师:人类为维持生命和健康,必须摄取食物,那么食物的成份中主要含哪些物质?这些物质在人体中都有哪些作用呢? 生:思考,讨论,回答 师:食物的成分主要有蛋白质、糖类、油脂、维生素、无机盐和水六大类,通常称为营养素。 一、蛋白质 师:蛋白质对维持生命和健康有什么作用?主要含在动物身体中的哪些部位。 生:看书、归纳、回答 师:蛋白质是怎样构成的?结构如何?在胃肠道中主要发生哪些变化起什么

作用? 生:看书、归纳、回答 师:机体中蛋白质因种类不同,功能各不相同,如血红蛋白和酶两种蛋白质在机体内就起作各不相同的作用,他们分别都起哪些作用。 生:看书归纳,完成课堂练习。 师:血红蛋白与CO 结合的能力很强,是氧气的200倍,结合了一氧化碳的血红蛋白不能再与氧气结合,人就会缺氧窒息死亡,这就是煤气中毒的原因,香烟的烟气中含几百种有毒物质,其中就有CO 。 生:看资料,吸烟的害处。 师:淀粉在消化道中发生哪些反应? 酶作催化剂有三个特点:①专一性; ②高效性; ③所需条件温和; 师:甲醛为什么可用来制动物标本? 生:看书,回答。 师:每克蛋白质完全氧化放出多少能量? 生:看书,回答。 第二课时 二、糖类 师:糖类是人类食物的重要成分,它是由哪些元素组成,主要存在于哪些食物中?淀粉是否属于糖?淀粉在机体内发生怎样的变化? 生:看书,回答 师:小结,淀粉在人体中发生如下变化: ①11221225106)(2O H C O nH n O H C ??→?+淀粉酶

化学与生活专题习题(带答案)

第二部分常见的化学物质 化学与生活习题 一.单选题 1. (12中考)下列物质中,属于合成材料的是( ) A.棉花 B.羊毛 C.塑料 D.天然橡胶 2. (12中考)人体缺少必需的微量元素会影响健康,贫血通常需要补充的元素是 ( ) A.钙 B.铁 C.氟 D.碘 ) ) A.推广使用节能灯 C.关闭待机电器电源 B.少用一次性筷子 D.尽量使用塑料包装袋 5.(12中考)下列属于人体必需微量元素的是( ) A.H B.O C.N D.Mn 6.(12中考)下列食品中富含维生素C的是 ( ) A. 猪肉 B.鲫鱼 C.鸡蛋 D.番茄 7.(12中考)食品安全关系到人体健康,下列说确的是() A.霉变的米可以洗净后食用 B.应在国家标准规定的围使用食品添加剂 C.用甲醛浸泡水产品,延长保质期 D.将地沟油回收作为食用油 8.(11市中考)聪同学的午餐如下,其中富含蛋白质的食品是() A.大米饭 B.鱼香肉丝 C.炒白菜 D.酸菜粉丝汤 9.(11中考)央视“焦点访谈”节目曾报道:俗称“一滴香”的物质对人体有毒,禁 止用作食品添加剂。食用下列方法处理过的食品,不会危及人体健康的是() A.用工业酒精配制的饮用酒 B.添加三聚氰胺的牛奶 C.用甲醛浸泡的海鲜 D.用干冰冷藏的食品 10.(11中考)某综合实践活动小组在调查市场时发现下列一些现象,并提出了整改建 议。你认为所提建议中,不安全或的是() A.海鲜在夏天容易腐烂变质:建议用福尔马林(甲醛溶液)浸泡海鲜防腐 B.海鲜在夏天容易窝烂变质:建议将海鲜真空包装后速冻冷藏保鲜 C.大米保存不当易发霉、生虫:建议将其低温、干燥贮存,还可用适量的大蒜头作驱虫剂 D.蔬菜汁饼干易氧化变质:建议包装饼干时,加入一小包铁粉作抗氧化剂和吸水剂并密封 11.(11中考)维生素、糖类、油脂、蛋白质四类物质中,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人教版初中化学第十二单元化学与生活单元测试题及答案(一)_2

第十二单元《化学与生活》测试题附参考答案 1.本试卷包含选择题(第1题~第20题,共40分)、非选择题(第21题~第26题,共60分)两部分。本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为60分钟。 2.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 H:1 O:16 S:32 I:127 第Ⅰ卷(选择题 4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包括20个小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请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到第Ⅱ卷的表格中。) 1.下列关于化学的看法错误的是() A.化学可以为人类研制新材料B.化学正在环境保护中发挥重要作用 C.化学可以为人类提供新能源D.化学的发展必然导致生态环境的恶化 2.下列标识中,属于塑料包装回收标志的是() A B C D 3.医学研究表明,如果人体不缺乏微量元素而随意过量补充的话,不仅对健康无益反而有害。下列元素属于人体中微量元素的是() A.碳 B.氢 C.氧 D.碘 4.下列物品中富含蛋白质的是() A.大白菜B.鸡蛋C.大米D.植物油 5.下列不属于塑料的是() A.聚乙烯B.有机玻璃C.氮化硅陶瓷D.电木塑料 6.下列关于元素与人体健康关系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缺铁会引起贫血B.缺钙易患坏血病 C.缺碘会引起甲状腺肿大D.缺锌会引起生长迟缓、发育不良 7.“耐高温长寿命抗氧化陶瓷基复合材料应用技术”获2004年度国家技术发明一等奖。下列日常生活中的物品也属于“复合材料”的是() A.机动车的轮胎 B.玻璃 C.钢筋 D.农业上施用的复合肥 8.保护环境是我们每个人的义务。下列行为中,有利于环境保护的是①尽量使用可降解塑料制品②植树造林③不随意丢弃废电池④不用含磷洗衣粉⑤工厂将废水处理后排放到长江中⑥合理使用农药和化肥() A. ②③⑤ B. ②③⑤⑥ C. ①②③④⑤ D. ①②③④⑤⑥ 9.下列各物质中,属于合成材料的是() A.陶瓷B.聚乙烯塑料C.生铁D.钢筋混凝上 10.石油没有固定的沸点,在炼油厂精馏塔中分馏后能得到汽油、煤油、柴油等产品,由此可以判断石油属于() A.单质B.化合物C.混合物D.纯净物 11.环境污染已对人类造成重大威胁。下列名词与环境污染无关的是() A.潮汐B.酸雨C.臭氧层空洞D.工业三废 12.下列对塑料的认识正确的是() A.塑料属于天然有机高分子材料 B.废弃塑料是造成“白色污染”的主要物质 C.所有塑料都容易燃烧并产生有毒气体

人教九年级化学上册第2单元空气知识点

第二讲空气 一、空气成分的发现 1、18世纪70年代,瑞典科学家舍勒和英国化学家普利斯特里,分别发现并制得了氧气。 2、1774年法国化学家拉瓦锡用定量的方法研究了空气的成分,第一次明确提出了空气是由氧气和氮气组成,其中氧气约占空气总体积的1/5。拉瓦锡是第一个对空气组成进行探究的化学家,第一个用天平进行定量分析。 3、1892年英国物理学家瑞利与英国化学家拉姆赛合作发现空气中还存在着一种极不活泼的气体—氩 二、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 1、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原理:在一个密闭的容器 里,用足量的红磷与容器内氧气反应,生成一种白色固体, 燃烧结束时,温度降至室温时,瓶内气压减小,如果打开 与外界相连的止水夹,烧杯中的水在大气压强作用下,流 入密闭容器内,进入水的体积就是消耗氧气的体积。 磷+ 氧气→五氧化二磷 2、实验装置: Ⅰ)、仪器:集气瓶、燃烧匙、导气管、烧杯、弹簧夹。 Ⅱ)、药品:红磷、水。 3、实验步骤: Ⅰ)、先在集气瓶内加入少量水,并做上记号。 Ⅱ)、连接装置。 Ⅲ)、用弹簧夹夹紧乳胶管。 Ⅳ)、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Ⅴ)、点燃红磷,伸入集气瓶内。 Ⅵ)、燃烧结束冷却后,打开弹簧夹。 4、实验现象:产生大量浓厚的白烟(白烟是五氧化二磷的小颗粒),放出大量的热量,冷却后打开止水夹,进入水的体积约占集气瓶内空气总体积的1/5。 5、实验成功的关键: Ⅰ)、红磷要过量 Ⅱ)、装置必须密封 Ⅲ)、导管内先注满水 Ⅳ)、冷却到室温后,打开弹簧夹。 6、实验分析与结论: 红磷燃烧生成的五氧化二磷固体极易溶于水,不占气体体积,磷的燃烧消耗了集气瓶内的氧气,冷却后,大气压把烧杯内的水压进集气瓶,压进的水约是集气瓶内消耗的氧气的体积,由此证明,空气中氧气约占空气总体积的1/5. 7、讨论与思考 Ⅰ)、为什么红磷必须过量,熄灭后瓶内还有没有残余的氧气?如果红磷的量不足,测得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偏大还是偏小?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第十二单元化学与生活知识点模版

第十二单元化学与生活课题1 人类重要的营养物质 知识点1:营养素 食物的基本成分主要有蛋白质、糖类、油脂、维生素、无机盐和水六大类,通常称为六大营养素。 拓展延伸 1.蛋白质、糖类、油脂和维生素属于有机物,而无机盐和水属于无机物。 2.蛋白质、多糖、油脂在人体内一般不能被直接吸收,需经消化才能转化成可被人体吸收的物质,蛋白质、糖类和油脂是能够给人体提供能量的三种营养素。 【例1】人的机体活动和维持恒定体温需要能量,下列物质主要为人体提供能量的是() A.无机盐 B.水 C.糖类 D.维生素 知识点2:蛋白质 蛋白质 蛋白质 错误警示食用福尔马林浸泡的水产品,不但不能提供人体所需要的蛋白质,残留的福尔马林还能使消化道内的蛋白质变性而危害人体健康。

拓展延伸 1.CO的中毒机理,一氧化碳也能与血红蛋白结合,而且结合能力很强,约是氧气的200~300倍。只要空气中一氧化碳的含量达到千分之一左右,就可使血液中的血红蛋白有一半左右结合成一氧化碳合血红蛋白,人便会因缺氧窒息而死亡。 2.蛋白质被灼烧时,产生具有烧焦羽毛的气味,羊毛、蚕丝等主要成分为蛋白质,可利用灼烧的方法将其与化学纤维进行区别。 3.消化的过程:人们消化吸收食物就是靠酶的催化作用完成的。在口中咀嚼米饭和馒头时会感到有甜味,这是因为唾液中含有淀粉酶,它能将食物中的部分淀粉催化水解为麦芽糖; 余下的淀粉由小肠中的胰淀粉酶催化水解为麦芽糖;麦芽糖在肠液中的麦芽糖酶的催化下,水解为人体可吸收的葡萄糖。 4.蛋白质受某些物理因素(如高温、紫外线、超声波等)和化学因素(如酸、碱、重金属盐、某些有机物如酒精、甲醛等)的作用,其结构被破坏,从而失去生理活性,这种变化称为蛋白质的变性.变性是不可逆的。 【例2】下列属于蛋白质类食品的是() A.米饭 B.鸡蛋 C.黄瓜 D.菜油 知识点3:糖类 1.糖类的组成 糖类是一种高能量的物质,是由碳、氢、氧元素组成的化合物,是生物生命活动中的主要能源,如淀粉、葡萄糖等。 2.糖类(见表1) 表1 物 质 化学式物理性质用途来源 淀粉(C6H10O5)n 白色粉末,部分溶于 水,没有甜味 人体主要营养物质, 葡萄糖的主要来源, 酿酒 谷物、植物块茎,大米、 面粉、玉米、土豆 葡萄糖C6H12O6 白色粉末状固体, 能溶于水,有甜味 人体从事各种活动及 维持体温的能量来 源,可制酒精 植物光合作用可生成, 淀粉在人体内水解可 生成,血糖中含有 蔗糖C12H22O11白色晶体,易溶于 水,有甜味(比葡萄 糖甜) 食品的甜味剂:制白 糖、冰糖、红糖 甘蔗、甜菜 易错警示 1.富含糖类的食品如大米、面粉、玉米等应贮存在干燥通风的地方,否则容易发生霉变,产生黄曲霉毒素,霉变食物绝对不能食用。 2.糖类不一定有甜味,如淀粉;有甜味的也不一定是糖,如甜味添加剂木糖醇不是糖。 拓展延伸 1.淀粉的检验:淀粉遇碘呈蓝色,可用碘水(或碘酒)检验。 2.绿色植物光合作用生成葡萄糖:6CO2+6H2O C6H12O6(葡萄糖)+6O2。生成的葡萄糖进一步转化为蔗糖、淀粉或纤维素。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第2单元测试题(含答案)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第二单元测试题及答案 (内容:第二单元) 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共10题,每题2分,共20分) 1.人类每时每刻都离不开空气,在空气中体积分数约占21%的气体是() A.氮气 B.氧气 C.稀有气体 D.二氧化碳2.臭氧(O3)能吸收大部分紫外线,使地球上的生物免受紫外线伤害。 其中臭氧属于() A.单质B.化合物C.混合物D.稀有气体、 3.氧气是我们身边常见的物质,以下有关氧气的叙述正确的是()A.物质与氧气发生的反应都是氧化反应 B.鱼、虾等能在水中生存,是由于氧气易溶于水 C.氧气具有可燃性 D.物质在氧气中燃烧的反应一定是化合反应 4. 为了测定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时氧气的最低含量是 多少,课外活动小组的同学们进行了实验探究。他们设计的实验方 案是先将氧气和空气按不同的体积比收集在集气瓶里。收集气体 的装置如右图。收集气体的方法是:在100 mL集气瓶里装满水, 塞紧胶塞并关闭活塞b,打开活塞a通入氧气,把瓶里的水排入量 筒,当量筒内的水达到设定的体积后立即关闭活塞a,然后打开活 塞b通入空气,把瓶里的水全部排入量筒。若要收集一瓶含氧气的 体积分数约为60%的气体,则通入氧气的体积和通入空气的体积 约是(提示:空气中也有氧气) ····················································()A.50 mL和50 mL B.60 mL和40 mL C.40 mL和60 mL D.20 mL和80 mL 5下列图中,体现稀有气体用途的是() 6.下列物质在氧气中燃烧,能观察到白烟的是() A.红磷 B.硫磺 C.铁丝 D.木炭7.下列反应中,既属于化合反应,又属于氧化反应的是()

初中化学第十二单元知识点

第十二单元知识点 [ 人类重要的营养物质] 六大营养素:蛋白质、糖类、油脂、维生素、无机盐和水(其中无机盐和水可被人体直接吸收) 一、蛋白质 1、功能:是构成细胞的基本物质,是机体生长及修补受损组织的主要原料。 成人每天需60-70g 2、存在:动物肌肉、皮肤、毛发、蹄、角的主要成分 植物的种子(如花生、大豆) 3、构成:由多种氨基酸(如丙氨酸、甘氨酸等)构成 4、人体蛋白质代谢 摄入胃肠道 +CO2 +H2O,放出热量 蛋白质人体 水解 5、几种蛋白质) (1)血红蛋白:由血红素(含Fe2+)和蛋白质构成 作用:运输O2和CO2的载体 血红蛋白+ O2 氧合血红蛋白 CO中毒机理:血红蛋白与CO结合能力比与O2结合能力强200倍,导致缺氧而死。 吸烟危害:CO、尼古丁、焦油等 (2)酶:生物催化剂 特点:高效性、选择性、专一性 淀粉酶麦芽糖酶 例:淀粉麦芽糖葡萄糖(人体可直接吸收的糖) 6、蛋白质的变性(不可逆):破坏蛋白质的结构,使其变质 引起变质的因素物理:高温、紫外线等 化学:强酸、强碱、甲醛、重金属盐(Ba2+、Hg2+、Cu2+、Ag+等)等 二、糖类是生命活动的主要供能物质(60%—70%) 1、组成:由C、H、O三种元素组成。又叫做碳水化合物 2、常见的糖 (1)淀粉(C6H10O5)n :存在于植物种子或块茎中。如稻、麦、马铃薯等。 酶 (C6H10O5)n C6H12O6血糖淀粉(肌肉和肝脏中) 水 (2)葡萄糖C6H12O6 ( 呼吸作用C6H12O6+6O2+6H2O 15.6KJ/g 供机体活动和维持体温需要(3)蔗糖C12H22O11:主要存在于甘蔗、甜菜中。 生活中白糖、冰糖、红塘中的主要成分是蔗糖 三、油脂 1、分类植物油脂:油 动物油脂:脂肪

九年级化学第2单元测试题及答案

九年级化学第二单元测试题 一、选择题:(本题有8小题,每小题2分,共16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属于空气的主要成分,且能够用以抢救危重病人的气体是() A.氧气 B.氮气 C.稀有气体 D.二氧化碳 2.下列描述中,属于物理性质的是() A.铁丝在氧气中燃烧时火星四射 B.氮气在通常情况下没有颜色 C.氧气可以支持燃烧 D.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3.下列物质属于纯净物的是() A.加热KMnO4后的残余固体 B.液氧 C.食盐水 D.清新的空气 4.下列物质分别在氧气中燃烧,有二氧化碳和水生成的是() A.木炭 B.硫 C.石蜡 D.磷 5.某气体既能用排水法收集,又能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该气体所具备的物理性质应是() A.易溶于水,密度比空气大B.易溶于水,密度比空气小 C.难溶于水,密度比空气大D.难溶于水,密度比空气小 6.下列实验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 A.铁在氧气中燃烧生成四氧化三铁 B.磷在氧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的白雾 C.硫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蓝紫色火焰,生成带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D.镁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耀眼的白光,生成白色固体 7.“可吸入颗粒物”是我国很多地区空气中的首要污染物,下列关于其说法中符合科学原理的是 A.颗粒物直接与人体组织作用形成病变B.颗粒物吸附有害物质使人患病C.颗粒物作为催化剂使人体内发生破坏性的化学反应D.以上三种作用都有可能,但需实验验证 8.用高锰酸钾加热制取氧气,反应时生成了二氧化锰,二氧化锰在该反应中是()A.催化剂 B.氧化剂 C.生成物 D.反应物 二、填空题:(本题有4小题。共16分) 9.(5分)写出下列反应的文字表达式 (1)铁丝在氧气中燃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第十二单元知识点概括

第十二单元知识点概括·化学与生活 第一节人类重要的营养物质 1.六大营养素:蛋白质、糖类、油脂、维生素、无机盐和水 前四者是有机物,而无机盐和水是无机物。维生素、无机盐和水可被人体直接吸收。 2.蛋白质 ?功能:是构成细胞的基本物质,是机体生长及修补受损组织的主要原料。 成人每天需60~70g。 ?存在:动物肌肉、皮肤、毛发、蹄、角的主要成分;植物的种子(如花生、大豆)。 ?构成:由多种氨基酸(如丙氨酸、甘氨酸等)构成。 ?人体蛋白质代谢:人体通过食物获得的蛋白质,在胃肠道里与水发生反应,生成氨基酸。氨基酸通过肠壁进入血液循环,一部分氨基酸被氧化,生成尿素、二氧化碳和水等排出体外,同时放出热量供人体活动的需要。另一部分氨基酸再重新组成人体所需要的各种蛋白质,维持人体的生长发育和组织更新。 ?几种蛋白质(维持生长发育,组织更新) ◆血红蛋白:由血红素(含亚铁离子Fe2+)和蛋白质构成 作用:运输氧气和二氧化碳的载体(血红蛋白+O2→氧合血红蛋白)●一氧化碳中毒的原因:血红蛋白与一氧化碳的结合能力比与氧气结合的能力强200倍。结合了一氧化碳的血红蛋白不能再与氧气结合,人就会缺氧窒息而死亡。 ●香烟烟气中含有一氧化碳、尼古丁、焦油等有毒物质。 ◆酶:酶是生物催化剂。 特点:高效性、选择性、专一性 ?蛋白质的变性(不可逆):破坏蛋白质的结构,使其变质。 ?引起蛋白质变质的因素: ◆物理:高温、紫外线等 ◆化学:强酸、强碱、重金属盐(银离子、铜离子、汞离子、钡离子)、有机物(甲醛、酒精)等 ◆应用:用甲醛水溶液(福尔马林)制作动物标本,使标本长期保存。 ?蛋白质的检验:点燃,如果有烧焦羽毛的气味,就说明有蛋白质。 3.糖类 ?作用:是生命活动的主要供能物质(食物供给的总能量中60%~70%来自糖类)。 ?组成:由C、H、O三种元素组成。又叫做碳水化合物。 ?常见的糖 ◆淀粉:存在于植物种子或块茎中。如稻、麦、马铃薯等。 食物淀粉在人体内经酶的作用,与水发生一系列反应,最终变成葡萄糖。葡萄糖经过肠壁吸收进入血液成为血糖,输送到人体的各个组织器官,为人体组织提供营养,又在酶的作用下,转变为糖原贮藏在肝脏和肌肉中。 ◆葡萄糖(人体可直接吸收的糖)呼吸作用:C6H12O6+6O 26CO2+6H2O ◆蔗糖:主要存在于甘蔗、甜菜中。 生活中白糖、冰糖、红塘中的主要成分是蔗糖。 ?富含淀粉的食物容易发生霉变(产生黄曲霉素)。只有温度达到280℃以上才能破坏黄曲霉素,所以霉变食物绝对不能食用。 4.油脂 ?分类:在常温下,植物油脂呈液态,称为油;动物油脂呈固态,称为脂肪。 ?功能:提供大量能量。 ?在正常情况下,每日需摄入50~60g油脂。 ?作用:维持生命活动的备用能源,是重要的供能物质;促进脂溶性维生素的吸收;保护内脏。 5.维生素 ?存在:水果、蔬菜、鱼类等。 ?作用:调节新陈代谢、预防疾病、维持身体健康。 ?缺维生素A会引发夜盲症;缺维生素C会引发坏血症。缺维生素D会引发佝偻病;缺维生素C会引发脚气病。 ?多数在人体中不能直接合成,需从食物中摄取。 6.给人体提供能量的营养素:糖类、蛋白质、油脂。 7.人体内含量最多的物质是水。 第二节化学元素与人体健康 ●组成人体的元素共50多种。人体中含量较多的元素有11种。在人体内含量超过0.01%的元素,称为常量元素,如氧、碳、氢、氮、钙、磷、钾等。 含量在0.01%以下的元素,称为微量元素,如铁、铜、锌、碘等。 ●人体中的常量元素 ?钙 ◆来源:奶类、绿色蔬菜、水产品、肉类、豆类 ◆钙摄入量过多的表现:结石、骨骼变粗 ◆缺钙的表现:(青少年)佝偻病、发育不良;(老年人)骨质疏松 ◆99%存在于骨骼和牙齿中。 ◆成人体内约含钙1.2kg,主要以羟基磷酸钙的形式存在。 ?钠和钾 ◆Na+:存在于细胞外液,人体内含钠80~120g。 ◆K+:存在于细胞内液,成人每千克含钾约2g。 ◆作用:维持人体内的水分和维持体液恒定的pH。 ●人体中的微量元素 ?必需元素(20多种) ?铝、钡、钛等微量元素是人体的非必需元素。汞、铅、镉等是对人体有害的元素。 ?

第十二单元化学与生活小结与复习

第十二单元化学与生活小结与复习 复习目标: 1、了解营养素是指蛋白质、糖类、油脂、维生素、无机盐和水等六类物质。 2、初步认识蛋白质、糖类、油脂、维生素在人类生命活动中的重大意义。 3、了解人体的基本组成元素(常量元素、微量元素)。 4、了解一些元素对人体健康的重要作用。 5、知道什么是有机物,了解有机高分子材料的分类和用途。 6、了解有机合成材料的特点、用途和对环境的危害,认识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复习过程: 知识回顾: 一 人类重要的营养物质 六大营养素: 、 、 、 、无机盐和水(无机盐和 水可被人体直接吸收) (一)、蛋白质 1、功能:是构成 的基本物质,是机体生长及修补受损组织的主要原料。 成人每天需60-70g 2、存在 动物肌肉、皮肤、毛发、蹄、角的主要成分 植物的种子(如花生、大豆) 3、构成:由多种 (如丙氨酸、甘氨酸等)构成 4、人体蛋白质代谢 摄入 胃肠道 尿素+CO 2+H 2O ,放出热量 蛋白质 人体 氨基酸 水解 人体所需各种蛋白质 5、几种蛋白质(维持生长发育,组织更新) (1)血红蛋白:由血红素(含Fe 2+)和蛋白质构成 作用:运输O 2和CO 2的载体 CO 中毒机理:血红蛋白与CO 结合能力比与O 2结合能力强200倍,导致缺氧而死。 吸烟危害:CO 、尼古丁、焦油等 (2)酶:生物催化剂 特点:高效性、选择性、专一性 淀粉酶 麦芽糖酶 例 :淀粉(能使碘变蓝) 麦芽糖 葡萄糖(人体可直接吸收的糖) 6、蛋白质的变性(不可逆):破坏蛋白质的结构,使其变质 引起变质的因素 物理:高温、紫外线等 化学:强酸、强碱、甲醛、重金属盐(Ba 2+、Hg 2+、Cu 2+、Ag +等)等 应用:用甲醛水溶液(福尔马林)制作动物标本,使标本长期保存。 (二)、糖类 是生命活动的主要 物质(60%—70%) 1、组成:由 、 、 三种元素组成。又叫做碳水化合物 2、常见的糖 (1)淀粉(C 6H 10O 5)n :存在于植物种子或块茎中。如稻、麦、马铃薯等。 酶 (C 6H 10O 5)n C 6H 12O 6 血糖 淀粉(肌肉和肝脏中) 水

初三化学第二单元知识点总结和试题精选

第二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 1.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 a、可燃物要求:足量且在空气中能燃烧,产物是固体,故选红磷。 b、装置要求:气密性良好,集气瓶底部放些水(冷却瓶内气体和防止瓶底破裂)。 c、现象:剧烈燃烧,发出白光,放出大量热,有大量白烟产生,待冷却后打开弹簧夹,瓶内液面上升约1/5体积。(进入瓶内水的体积约占瓶内空气总体积1/5) d、结论:空气是混合物;主要含氧气和氮气。其中 O2约占1/5,可支持燃烧,难溶于水; N2约占4/5,不支持燃烧,也不能燃烧,难溶于水(燃烧停止后,仍有少量氧气残留) e、探究:①液面上升小于1/5原因(四点):a.装置漏气; b.红磷量不足; c.未冷却完全就打开弹簧夹; d.导管事先未装满水(回流水部分会滞留在导管中)。②能否用铁、铝代替红磷?不能原因:铁、铝不能在空气中燃烧能否用碳、硫代替红磷?不能原因:产物是气体,不能形成压强差,水无法进入瓶内。 2.氧气的化学性质:支持燃烧,供给呼吸 3.氧气与下列物质反应现象 碳空气持续红热,无烟无焰。 氧气中剧烈燃烧发出白光且放热,均产生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 磷在空气和氧气中均剧烈燃烧,产生大量白烟,放热 硫在空气中发出微弱的淡蓝色火焰,而在氧气中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均放热,且都 产生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瓶内放水吸收气体二氧化硫)。 镁空气中发出耀眼的白光,放出热量,生成白色固体。 铁在空气中不能燃烧,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放出大量热,生成黑色固体(Fe3O4) (瓶底放水或细砂,防止溅落的高温熔化物炸裂瓶底)。 石蜡在空气中燃烧有黄白色光亮火焰。在氧气中燃烧火焰明亮,均放热。瓶内壁上有水珠凝结,产生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 注意:①影响铁丝燃烧的因素:铁丝粗细,铁丝表面是否有铁锈,氧气浓度等②铁丝绕城螺旋状目的:增大受热面积,增大铁丝与氧气接触面积,使之燃烧更剧烈。③铁丝下端火柴作用是引燃铁丝,当火柴快燃尽时才将铁丝放入集气瓶内。(3)氧气的制备:自然界氧气主要来源是绿色植物光合作用;消耗氧气途径的是动植物呼吸,微生物分解等 4.①工业制氧气——分离液态空气法(原理:氮气和氧气的沸点不同--物理变化) ②实验室制氧气原理 (固-液不加热型) (固-固加热型) 5气体制取与收集装置的选择 ①发生装置:固液不加热和固固加热型②收集装置:排水收集法和排空气收集法 6.制取氧气的操作步骤和注意点(以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并用排水法收集为例) a、步骤:组装—查气密性—装药—点燃酒精灯—收集气体—移出水中导管—熄灭酒精灯 b、注意点: ①试管口略向下倾斜:防止冷凝水倒流引起试管破裂 ②药品平铺在试管的底部:使药品均匀受热,便于气体放出

化学与生活知识点汇总

化学与生活常考点汇总 一、化学与环境 1.常见的大气污染物为可吸入颗粒物、硫氧化物,氮氧化物、碳氢化合物和氟氯代烷,二氧化碳不算大气污染物,只是造成温室效应的主要因素。 2.正常雨水偏酸性,pH约为5.6。酸雨指pH小于5.6的降水,主要由硫氧化物和氮氧化物等酸性气体转化。煤的燃烧、汽车排放的尾气都会导致大气中硫氧化物、氮氧化物的增多而引发酸雨。 3.汽车尾气的系统中装置催化转化器可将尾气中的CO,氮氧化物转化为无污染的二氧化碳和氮气排放到大气。推广使用无铅汽油,避免铅对人体许多系统,特别是神经系统造成的危害。 4.臭氧层起到保护人体免受紫外线的影响,空洞的形成原因主要是由于氟氯烃或氮氧化物排放到大气中。光化学烟雾的产生与人为排放氮氧化物有关。 5.室内空气污染包括燃料燃烧、烹饪、吸烟产生的CO、CO2、NO、NO2、SO2、尼古丁等,还包括建材装修带来的挥发性有机物如甲醛、苯、甲苯、放射性元素氡。其中,质量分数35%-40%的甲醛溶液俗称福尔马林,具有防腐,杀菌的功能。 6.CO的中毒机理是与人体内的血红蛋白结合,使血红蛋白丧失载氧的能力,人会因缺氧而中毒。NO的中毒机理与CO类似,但近期研究表明,一氧化氮在心、脑血管调节、神经、免疫调节等方面有着十分重要的生物学作用,因此,受到人们的普遍重视。 7.水体污染的一个重要来源就是重金属污染。重金属主要来自化工、冶金、电解电镀等行业的工业废水。如废旧电池若随意丢弃或不当堆埋,时间过长就会造成有害物质流散,对地下水源和土壤的破坏是巨大的。8.水体中植物营养物质过多而蓄积引起的污染,叫做水体的富营养化。如含N、P等物质分解过程中,大量耗氧、使水体内的藻类和其他浮游生物大量繁殖,从而出现“水华”或“赤潮”现象。 9.改善水质的方法一般归纳为物理法、化学法和生物法。常见的几种化学方法是混凝法(利用明矾净水)、中和法、沉淀法、氧化还原法。饮用水曾用液氯来进行消毒,但近年来逐步发展用二氧化氯,臭氧等消毒。10.垃圾处理要遵循无害化、减量化和资源化的原则,目前常用的方法有卫生填埋、堆肥和焚烧。近年来,将垃圾分类并回收利用,既节约自然资源,又防止污染,符合可持续发展的要求。 11.废塑料制品造成的“白色污染”已经成为社会的一大公害。治理白色污染的方法一般有:限制使用一次性塑料袋;提倡使用布袋;使用可降解的塑料制品;回收各种废弃塑料制品。 治理白色污染的3R运动:减量化(Reduce)、再利用(Reuse)、再循环(Recycle)。 二、化学与能源 1.煤、石油和天然气是三大化石燃料,均为不可再生的资源。沼气是有机物质在厌氧条件下,经过微生物的发酵作用而生成的一种可燃气体。人畜粪便、秸秆、污水等各种有机物在密闭的沼气池内,在厌氧(没有氧气)条件下发酵,即被种类繁多的沼气发酵微生物分解转化,从而产生沼气。沼气是一种混合气体,主要成分是甲烷,可以燃烧。沼气是可再生资源。 2.煤是由有机物和无机物组成的复杂的混合物。煤中所含的硫、氮等元素在燃烧时会产生污染气体,为了减少煤燃烧对大气的污染,目前从以下几个方面来采取措施:(1)改善燃煤质量,降低煤的含硫量和含灰量。(2)改善燃烧装置与技术,使煤能充分燃烧,减少污染物。如向煤中加入适量石灰石,可大大减少燃烧产物中二氧化硫的量。(3)开展煤的综合利用,例如煤的干馏、气化和液化(化学变化)。煤的气化产物是水

第十二单元《化学与生活》知识点整理

第十二单元《化学与生活》知识点整理本资料为woRD文档,请点击下载地址下载全文下载地址第十二单元 化学与生活 课题1 人类重要的营养物质 六大营养素:蛋白质、糖类、油脂、维生素、无机盐和水(无机盐和水可被人体直接吸收) 一、蛋白质 、功能:是构成细胞的基本物质,是机体生长及修补受损组织的主要原料。 成人每天需60-70g 2、存在:动物肌肉、皮肤、毛发、蹄、角的主要成分 植物的种子(如花生、大豆) 3、构成:由多种氨基酸(如丙氨酸、甘氨酸等)构成 4、人体蛋白质代谢 摄入 胃肠道 尿素+co2+H2o,放出热量 蛋白质 人体

氨基酸 水解 人体所需各种蛋白质 5、几种蛋白质 (1)血红蛋白:由血红素和蛋白质构成 作用:运输o2和co2的载体 血红蛋白+o2 氧合血红蛋白 co中毒机理:血红蛋白与co结合能力比与o2结合能力强200倍,导致缺氧而死。 吸烟危害:co、尼古丁、焦油等 (2)酶:生物催化剂 特点:高效性、选择性、专一性 淀粉酶 麦芽糖酶 例:淀粉(能使碘变蓝) 麦芽糖 葡萄糖(人体可直接吸收的糖) 6、蛋白质的变性(不可逆):破坏蛋白质的结构,使其变质 引起变质的因素物理:高温、紫外线等

化学:强酸、强碱、甲醛、重金属盐(Ba2+、Hg2+、cu2+、Ag+等)等 应用:用甲醛水溶液(福尔马林)制作动物标本,使标本长期保存。 二、糖类 是生命活动的主要供能物质(60%—70%) 、组成:由c、H、o三种元素组成。又叫做碳水化合物 2、常见的糖 (1)淀粉(c6H10o5)n:存在于植物种子或块茎中。如稻、麦、马铃薯等。 酶 (c6H10o5)n c6H12o6 血糖 淀粉(肌肉和肝脏中) 水 (2)葡萄糖c6H12o6 (人体可直接吸收的糖) 呼吸作用:c6H12o6+6o2 6co2+6H2o 5.6kj/g 供机体活动和维持体温需要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