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弟子规》第五讲

《弟子规》第五讲

《弟子规》第五讲
《弟子规》第五讲

第五讲

【故事】四川凉山小姑娘照顾精神病妈妈

【提问】

1 现场的孩子,你如何发现父母是爱你的?

2 现场的孩子可以为父母做哪些事情?

出必告反必面居有常业无变

出必告,反必面

这个“告”字,古音读“故”,告就是报告的意思,事先要跟父母打好招呼,征得父母的同意,父母批准了我们才出去,这些都是必要的礼貌。“反必面”,就是回到家里必定先跟父母报告我回来了,让父母看得到我,他的心也就安了。这些行为都是体现出一个孝子心里常常存着父母,因为心里存着父母,所以他必然就“出必告,反必面”。如果心里面把父母忘了,很可能这些细节他也就忽略了,出门他就会忘记跟父母打招呼。只有需要父母帮助的时候,才想起父母来。

我讲这个小事儿,是想说:这个世界上,谁最关心孩子?当然是父母,对孩子的安危,父母时刻都是惦记在心的,所以,这句话“出必告,反必面”的一个核心点是“安危”。孩子出门的时候,告诉一下父母去哪里,与哪位朋友出去,父母心里不但知晓了你的行踪,还会考量安全程度,比如小孩子去河边玩,按照他自己的意愿,那是最快乐的地方了,没有问题的,可是,恰恰那里是最容易出危险的地方,所以家长就会阻止,或者提出陪着一起去,这是“出必告”的好处,对孩子来说,这是家长对孩子的一种保护程序。

因此,对于年龄不大的孩子来说,“出必告”里面意味着“保护”,孩子与父母对事情的评判标准不一样,往往在出门的动机、目标、要见的人、出去的地点、同行的人等等家长可以帮助孩子把关。网友会面出事的,肯定没有与家里人说。

孩子“出必告”是让父母知“安危”;

大人“出必告”是让父母知“安慰”。

父母对我们的关心是一生的,无论我们多大了,取得多大成就,有多高的社会地位,在他们的眼中都是孩子,他们无时无刻不在惦记我们的平安。

【母亲牵挂儿子的故事】

记得有一次,母亲一大早突然给我打电话,反反复复告诉我,要注意安全,要注意不要吃不好的东西等等,讲了太多,我很不耐烦,就问干嘛讲这些啊?后来母亲吞吞吐吐说了缘由,说是昨天晚上做梦,梦到我,就像小时候一样还是个孩子,她带着我去山里玩,结果我丢了,母亲哭着喊着到处找,漫山遍野地找,无论如何怎么都找不到,结果哭醒了。于是开始担心我,马上拿起电话问我是否一切都好,甚至开始想这是不是什么预兆。我于是立刻明白了,赶快开解母亲,我一切都好,那只是一个梦,不要担心。

大家看看,这就是母亲的心。她随时在担心孩子的安危,连做个不好的梦都会担忧。虽然你长大了,但是你自己在外面工作,社会如此复杂,其实父母的担心,可能比小的时候并没有减少。

【两个规律】:

1 遇到事情,不往好的方向考虑,这是一种本能的自我保护意识。

2 年龄越大,心越小,这是身体成长的规律。

随着父母年龄的增长,身体逐渐衰弱,肾气减少,胆气不足,所以就胆小、怕事。

所以,这种时候,如果我们与父母住在一起的话,我们出门,确实要告诉一下父母我去了哪里,与什么朋友见面,大约什么时间回来,如果没有回来,也要电话告诉父母一下,否则父母会担心,你告诉他们你一切平安,这是一种安慰。如果你没有与父母住在一起,甚至不在一个城市,那么,我们更需要经常打打电话,告诉父母我们一切平安,免得父母担心。反正我现在是必须保证一两天就一个电话,有的时候是每天一个,聊几句,可是别小瞧这几句话,它可以令父母心安。

为了保持家人的联系方便,

1特意办了缩位拨号的集团号码,以不让父母担心浪费电话费。

2 特意约了电话铃声响的次数

3 约了打电话的时间

我们为什么要不断地把自己的行踪位置告诉亲近的人呢?

答案是:我们在建立一个“关爱的网络”。

我们人类,是社会型的动物,有着自己的社会关系,或者说,在最基本的情况下,我们生活在自己的圈子里,在这些圈子的最核心层,我们有一个最紧密的圈子,它的成员包括:父母、配偶、亲密的朋友。在这个圈子里有我们生活中最亲密的成员,我们随时与他们关爱互动,关爱的内容包括:“方位”(“出必告,反必面”就属于方位的关爱)、“情绪”、“健康”、“饮食”等等,对于这些方面,我们平时随时问候一下,有了问题,立刻会有人来支援。比如生病走不动了,是否有亲人朋友愿意半夜开车拉你去医院;突然情感有了问题,是否有人愿意陪伴你听你倾诉。这些,都是“关爱的网络”的好处。

这种互相关爱的圈子,不但可以在生活中互相照顾,在疾病康复中,也有极大的作用。国外的医学研究发现,心脏病发作后6个月内获得情感支持的人,活下来的概率比其他人大3倍。这个圈子最小的结构是父母与配偶,研究表明,单身者要比在婚姻状态的人,寿命明显要缩短,患病比率也会增加。

不仅如此,在职场中,这种扩大版的互相关爱的圈子,也令人更容易走向成功,美国的著名管理研究者科林斯写了本书叫《从优秀到卓越》,他在1000多位成功的专业人士退休时,研究者对他们进行了采访,询问在整个职业生涯中什么最能激励他们,大部分的回答是:友谊。“他们爱他们所从事的工作,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他们热爱跟他们一起工作的人”。学生因为爱自己的父母和老师,而更爱学习。

那么,我们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关爱的网络”呢?

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我们平时良好的沟通,我们会互相询问对方如何了,最近你都在哪里啊?感受如何?都在做什么?需要帮助吗?

这种互动,令我们与亲人或者投缘的朋友结成“关爱的网络”,在这样的圈子里,我们感觉温暖,而这恰恰是人生活在这个世界上最需要的。

可是,在我们的生活中,却也见到有两种人,一种是平时乐于沟通,所以人缘非常好,朋友多多,生活得比较滋润;另外还有一种人,平时独来独往,不善于与其他人沟通,很少有朋友,常常难免孤单寂寞。那么,为什么会有这样不善于沟通的人呢?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他们缺乏与人进行良性互动的能力。从小没有这样的意识和训练。甚至可以说,这个“关爱的网络”的大小与紧密程度,很大程度上可以看出这个人的沟通互动的能力。

而这种沟通能力,很大程度上与儿童时期的培养有关,并非完全是天生的性格使然。

我们生活的世界,是一个整体,我们在这个整体之间,是紧密联系的,你发出什么,对方就回馈什么,无论人与世界,还是人与人,都是在这样的原则下运行的。

所以,一个重要的原则是:我们想别人怎样对待我们,我们就该怎样对待别人。我们想让自己在别人的心中处于什么样的位置,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我们让别人在我们的心中,处于一个什么样的位置。

比如,当我们做孩子的,在出门时告诉父母我们去哪里了,同样,您仔细观察就会发现,其实每次父母出门,也都会告诉我们,他们去哪里了:“我出去买菜,一会儿就回来!”这是父母对孩子经常说的话,是这样吧?其实,这就是相互的沟通,我们在最亲密的“关爱的网络”里,成员之间互相确认方位,互相告知情况,通过这样的沟通,我们形成了一个非常紧密的联系。

在这个亲密的“关爱的网络”里,畅通的沟通是必须的,在畅通的沟通里我们会拥有安全感,我们会觉得舒适。如果沟通不畅,那么我们会感到无助,比如,您的父母突然离家,三天没有一个电话,估计您会恐慌的,就是这样。

科技发展最迅猛的就是通讯技术。

如果您经常看关于大自然中动物的纪录片的话,您可能会想到,这种“关爱的网络”甚至在野生动物世界中也是存在的,尤其是各种哺乳动物的群落中。很多时候动物发出的声音,都是在确定彼此的方位,在确认彼此安全。

那么,为什么说这种沟通能力在我们日后的生活中也很重要呢?

我们一再提出,家庭是未来社会的一个缩影,它甚至是一个模拟演练场,您在家庭中与人互动的模式,很可能是未来走向社会的演练,您儿童时的演练如何,很可能影响到未来的成人社会。

在家庭里,如果能够做到与父母随时互动,出入随时与父母通告,随时拉近与父母的沟通网络,则这种沟通的能力就会增强,在未来的社会里,我们编织自己的“关爱的网络”的能力也就同样是强的。

很多人认为国外人的生活就是这样,其实,欧美人也有自己的“关爱的网络”,比如他们的经济生活比较稳定,他们的理发师、医生,周围餐馆的店员等等,很多人都会变成自己的朋友,有的甚至会是一生的朋友,这也是一个温暖的圈子。

在儿时,人们见面打招呼时常问“吃了吗?”,其实这是一种关爱,互助。甚至从厕所里见面也问“吃了吗?”要打很多个温暖的招呼,随着不断的问候,心中逐渐温暖,觉得自己活得真开心。

这,就是扩大了的“关爱的网络”,我的人生,实在是无法离开它,它令我们感到温暖与安全,我们可能平时没有意识到这个网络的存在,但是,它对您的幸福来讲,确实是不可或缺的,它需要我们一生的精心维护。

而对它的了解,却很可能开始与您与父母、与家人的互动、与朋友的互动。

构建自己的亲情圈

【老人被骗的例子】

“出必告,反必面”不仅用在父母,在工作里面也用在领导。像在单位里面工作,对领导我们应该常常做汇报,因为领导他可能因为很忙,不一定样样事情都了解,我们如果了解情况,有这个机会要多向领导报告,请示工作,这也是对领导的忠诚。这个忠心也是从孝心里面发展起来的,我们跟领导请示、报告,忠诚于领导,这个并不是为了讨好领导,不是光为了自己升官、涨工资,不是,这是一个本分,应该这么做的,做人应该是这个样子的,向领导负责、向单位团体负责、向国家人民负责。能够这样做,我们可以想到在单位里面一定是上下和睦,所谓君仁臣忠,领导一定是非常喜欢这样的下属,自然对下属很仁慈,下属也对领导很忠诚,彼此之间互相都以道义相交,真正单位如果出现了什么问题,像公司如果是面临有危机的话,员工也不会舍弃领导,这都是一种忠义。

不仅是君臣关系用这个“出必告,反必面”可以能够做得好,即使是跟朋友之间、跟同事、跟一切人之间,这种多交流、多沟通都是帮助处理好关系的。人如果常常能够跟别人沟通、交流,别人对我的这种猜忌、怀疑也就少了。人如此,团体也如此,宗教之间也如此,党派之间也如此,国家之间也如此,所以这条是通的。比如说宗教与宗教之间很多的矛盾冲突都是因为互相不了解,我这个教说你那个教是魔教,你信的那个神是假的,我这个教又诋毁你这个教,互相都不了解,互相都在诋毁,其实如果一沟通,宗教讲的都是劝人为善,都是讲伦理道德,何必互相诋毁?党派之间、国家之间、种族之间也是这样,只要多沟通、多交流、多互相访问,很多的误会、很多的猜忌就能够化解。只要能够互相建立信任,合作起来就很容易,彼此信任的基础上互助合作、共存共荣,这是和谐社会。所以你看看,《弟子规》每一条里面的学问只要能够融会贯通,真的你处理当今社会任何的事情都能够处理得好。

“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

“游”是出门游学、交游朋友的意思。

有句流行语: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总想知道山的那边是什么,总想知道我没有去过的远方还有什么,所以总是远行。

父母的身体状况是否允许自己出远门?

所以,“父母在,不远游”,不管现代派的人怎么说,我是始终认为是对的。

可是,这个“游必有方”又是什么意思呢?

很多人在讨论这个“有方”的意思,有的说是“有方法”的意思,要把父母安置好的意思;有的说是“有方向”的意思,说是要让父母知道去哪里了;还有的说是

“有固定的地方”的意思等等。总之,这句话成了千古谜团,如果孔老夫子早知道后世如此迷惑,该多说几句了。

我觉得是“有方法,有原则,有道,有原因”的意思。这样看,很多人认为的“游必有方”应该是:“孩子出游,要有方法,有原则,按照礼仪去交游”,这样想是对的。

但是,我也有另外的证据,比如《礼记玉藻篇》:“亲老,出不易方,复不过时”,这句与孔子的“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类似,这话的意思是:“父母年龄大了,出门不要随意改变行程,要固定方向与去的地方,约定好的返回时间,要严格遵守,不要逾期不归。”

古时候交通与通讯都不方面,当父母老了,孩子就不要随意出行了,因为如果突然健康有了问题,那时候可没有急救车。如果有事情要出行,要“出不易方”,什么意思?是出行的方向和位置,要对家里说清楚,为什么要这样呢?因为过去通信不方便,真的老人有了三长两短,有个危急的事情,他心里要清楚去哪个方向找孩子,过去人出门,晚上会投宿在某个村落,那时候人少,所以只要大致确定方向,比如向南方走,去那个城市,家里如果派人去这个方向找,一个村落一个村落地打听,有没有过一位书生经过啊,基本上都能问出来,最后追赶上的可能性是非常大的。这点,过去在农村住过的人都会有感受的,村子里来往的人很少,这个月有几个过路的行客,村子里大家都知道的。“上个月村里来了位走方郎中,离开后向南走了,赶赶还能赶上”,一般都这样描述的。

此时忌讳的是什么呢?无目标的乱走,看到什么好玩的了,方向改变了,这样真的有点什么事情,可就找不到您了。

所以,这句话讲的是孝心,并非完全给小孩子听的,而是成人,在自己的父母年老的时候,应该注意的。孩子出去玩,告诉父母去的地点,就不要随便改变。现在社会复杂,偷孩子贩卖器官的还是时有发生。孩子要学会保护自己的安全。另外,也强调了孩子必须诚实守信。

“复不过时”,与上一句正好相对,讲的是约定好回来的时间,要准时回来。这点也非常重要,当年通信不方面,您说好九月份回家,结果到了快过年了,毫无音讯,此时父母该怎么想?父母一定以为您有什么意外了,此时的担心,应该是巨大的。我们中国很多地方都有“望儿山”、“望儿石、望儿涯”之类的地方,都是这样的传说:儿子出门了,很久没有回来,也没有音讯,结果老母亲每天在门口盼望儿子归来,最后,化成了石头,所以叫望儿石。这样的故事,讲起来就让人心碎,但是儿行千里母担忧啊,如果您没有音讯,这是对父母的一个很大的伤害,过去农村确实有孩子走了没有音讯,老人眼睛哭瞎的例子的。游子吟中讲的“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儿行千里母担忧。

我曾经有一个同事,在单位是司机,下班后开出租。大家都问他怎么了,他说孩子对电脑游戏上瘾,不知道他去哪个游戏厅了,已经几天没有回家了,他正在挨个游戏厅寻找,于是,大家都咂舌不已。现在想想,这样的事情,对父母是一个多么大的伤害。这样的孩子,一定没有接受过国学教育,否则不会对父母的担忧置若罔闻的,实在是良可叹也。

从《礼记玉藻篇》的这句:“亲老,出不易方,复不过时”来看,孔子就是要告诉大家,要关注父母的健康,父母老了,尽量在身边照顾,尽量不要远行,如果您必须要出门,一定要告诉父母自己去的方向和目标,以便随时可以联络到

您,约定好回家的时间,千万别逾期不归,那样父母会担心的。这样做,会令父母少有担心,实际上,这是在保护父母的健康。

其实,古人讲的这些经典,很多都是对生活中的小事儿的探讨,如果真的能从小事儿做起,人的整体修养也就提高了。

居有常业无变

居有常,业无变(《曲礼》“夫为人子者,所游必有常,所习必有业”。) 作为孩子的,居住的地方不要变来变去的,要尽量固定,从事的职业或者学业,也要尽量固定,这样才可以令父母安心。

那么,我们明白了这些,再来看《弟子规》的“居有常,业无变”,《弟子规》是清代的时候写的,此时作者并没有因循古代的内容,因为此时,交通已经比孔子的时期方便多了,所以作者改成了“居有常”,意思是:孩子如果离开父母生活,出去工作或者学习,要尽量让自己的居所固定,不要游走不定。

为什么要这么做呢?首先一个,还是要让父母能够随时联系到你,随时可以找到你,随时知道你的情况,这样父母才会安心,这是孝顺的一种体现。

所以,学习《弟子规》并不是要学死板的、教条的内容,永远不搬家?不可能的。我们要学的是内容。我们现在所讲的这些条,无不是在讲孝心,讲如何从细节体会,将爱回报给父母。

有的中医一生贫困交加,有的却生活富足幸福,为什么呢?除了生活的时代有动荡与和平的原因,很多时候,也与这个医生自己有关。比如清代名医叶天士,一直在苏州的渡僧桥那里行医,患者都能找到他,云集而来,所以他不但救人无数,自己的生活也非常的富足,因为这种口碑和人脉是不断积累的,所以事业不断叠加,最后成为了累积效应。而有的名医,四处奔波,居无定处,虽然医术高明,但是患者找不到他,每次到一个地方都是重新从零开始,这样的医生,最后往往贫困交加,令人感慨。

实际上,“居有常”培养的是孩子获取空间稳定感的能力,这个世界上,有的人心很容易安定,集中精力从事自己的事业,而有的人,心总是游荡不定,老话形容这种人是“属马的”、“屁股长尖了”,坐不住,总是想到处走动,这样的人往往内心不够安定,心总是浮着,这样做事自然不能专心,所谓东一榔头西一棒子的,难以成事。而两者的差别,就在这种空间稳定感上,这有先天性情的问题,也有孩提时期的培养的因素,如果在孩提时期,家长能够给孩子讲这种安定的重要性,讲为什么这样做,孩子心中自然有这样的观念,当孩子长大了,这种能力则会很关键的。

我们今天工作的节奏非常的快,大家都在寻找新的机会,但是,有时候欲速则不达,反而是静下心来,认真把眼前的事情做好,不断累及,最终反而比四处奔走的那个,收获更大。

所以《大学》里面讲:“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其中这个“定”字,或可值得我们深思借鉴。

接下来,我们在讨论这个“业无变”是什么意思。

“业”字的来历,业这个字的本意,是悬挂钟鼓上面的大的木板,上面刻出很多锯齿,这个“業”字的字形就是个钟鼓架子。上古年代,能有这种东西的不是一

般人家,业越大齿越多,越说明家资丰厚,故“富有之谓大业”,基本上用这个锯齿多少就可以看出财富。所以,今天商业里面多用此字。比如今天用的商业、事业、职业、业绩、创业、功业等等,往往与财富相关,后来引申到国计民生的行当,叫行业。再引申,才到了学业,今天的词儿,比如肄业、专业等,这个“业”,按古人的想法,也是可以谋生的。

那么,《弟子规》里面说的“业”是什么呢?

我觉得讲的是事业,但是,按照我们前面对“业”字的理解,其实事业也包括了学业在里面的,因为你学习也是为了将来的事业,学习也是事业的一部分,是一个准备的部分,如果你把学问当做一生的事情来研究,那它本身就是事业了。

这样从头梳理,我们就了解了“业无变”的“业”指的是什么,否则总是有朋友在争论到底是“学业”还是“事业”。这就没有意义了。

那么,《弟子规》为什么要告诉我们“业无变”呢?

这是在告诉我们,事业,是需要坚持的。

您一定会走向成功的,那么,是哪三个条件呢?

第一条,您一定要选择一个对众生有益的行业,这个行业可以帮助到大家,可以给大家带来意义。

第二条,这个行业是您喜欢的,您有兴趣,这里面有您的快乐,甚至它是您的梦想。

第三条,如果具备了前面两条,那么,就一直坚持下去吧,不要轻易更改,一直做下去,一定会走向成功的!

我觉得到现在为止,我最欣赏的一句职场格言,就是“一生只做一件事”,无论什么事情,如果做到了极致,您都会到达一个一览众山小的高峰的。

这就如同登山,有的人浅尝则止,每到半山腰就看别的山高了,结果永远都没有到半山腰,有的人却一直坚持爬一座山,最终才有更高的视野。

【竹子】竹子用4年的时间,仅仅长了3cm,在第五年开始,以每天30cm 的速度疯狂的生长,仅仅用了六周的时间就长到了15米。其实,在前面的四年,竹子将根在土壤里延伸了数百平米,做人做事亦是如此,不要担心你此时此刻的付出得不到回报,因为这些付出都是为了扎根,等到时机成熟,你会登上别人遥不可及的巅峰!送给所有正在打拼的伙伴们!一定要把心沉下来,认真做好每件事!

【大树理论】

1、成为一棵大树的第一个条件:时间

没有一棵大树是树苗种下去,马上就变成了大树,一定是岁月刻画着年轮,一圈圈往外长。

成功励志启示: 要想成功,一定要给自己时间。时间就是体验的积累和廷伸。

2、成为一棵大树的第二个条件:不动

没有一棵大树,第一年种在这里,第二年种在那里,而可以成为一棵大树,一定是千百年来经风霜,历雨雪,屹立不动。正是无数次的经风霜,历雨雪,最终成就大树。

成功励志启示: 要想成功,一定要"任你风吹雨打,我自岿然不动",坚守信念、专注内功,终成正果!

3、成为一棵大树的第三个条件:根基

树有千百万条根,粗根、细根、微根,深入地底,忙碌而不停的吸收营养,成长自己。绝对没有一棵大树没有根。

成功励志启示: 要想成功,一定要不断学习。不断充实自己,自己扎好根,事业才能基业常青。

4、成为一棵大树的第四个条件:向上长

没有一棵大树只向旁边长,长胖不长高;一定是先长主干再长细枝,一直向上长。

成功励志启示: 要想成功,一定要向上。不断向上才会有更大的空间。

5、成为一棵大树的第五个条件:向阳光

没有一棵大树长向黑暗,躲避光明。阳光,是树木生长的希望所在,大树知道必须为自己争取更多的阳光,才有希望长得更高。

成功励志启示: 要想成功,一定要树立一个正确的目标,并为之努力奋斗,愿望才有可能变成现实。

讲个故事,我的一个朋友,大学毕业后一直在保险公司上班。

所以,《中庸》说:“人一能之,己百之;人十能之,己千之。果能此道矣,虽愚必明,虽柔必强”,意思是:坚持一件事情做下去,别人做一次就成功的,你做上百次,别人做十次成功的,你做上千次,这么下去,再笨的人,也必定会成功,再弱的人,也会变得强大起来。就是这个道理。

而任何一个行业,你扎根下去,认真地做,不断地改进,最终都会进入“神”的层次,此时,到了这个境界,就会灵感倍出,思路多多,很多行业的大师就是这个境界的,甚至有人说,到了这个境界,上天都会加持你,你的成就可想而知。可是,要到达这个层次,需要持之以恒的努力。曾经有位画家告诉过我,说著名大师齐白石,学画之后,这辈子只有几天没有画画,因为生病等事情耽误过几天,其余的日子,全部每天都会画画。所以有人说有个一万个小时的法则,就是,如果你肯把任何事情坚持做一万个小时,一定会成为专家的。我想,如果肯用心地简直做一辈子,很可能会进入“通神”的层次的。

今天的社会,工作节奏非常快,我们面前的选择很多,此时,心定之人,会更加从容。

那么,真的我们学了《弟子规》就不能改行了吗?没有那么死板,我们学习的是一种思路,并非死规矩。我不是说三条职业的标准吗,还有前面两条啊,比如,如果你怎么对这个事业都没有兴趣,有时候时间长了会培养出兴趣的,可是如果您就是没有这个缘分,实在没有兴趣,觉得是在受罪,对不起,别坚持了,对自己的身体不好,人生时间短暂,别浪费了,换个行业,也许是您喜欢的。但是要记住,这里面有个风险,很多人换来换去,一生都没有找到自己喜欢的职业,结果退休了,岂不可惜?所以我往往建议年轻人在就职前,多花些时间思考,有时候甚至要用几个月,甚至一两年的时间来思考,决定了,就不轻易更改。

“居有常,业无变”是在教我们和孩子培养定力。对于父母来讲,我们对他们最大的宽慰,不是我们有多么显赫的地位,能挣多少财产,我们能平静、平安、稳定地生活,他们就很满足了。对父母的宽慰,也是尽孝。

国学经典诵读之《弟子规》校本教材

(校本教材·试用版) 主编:翟杨琴

目录 《弟子规》总序…………………………………………()《弟子规》内容简介…………………………………………()《弟子规》全文…………………………………………()

《弟子规》总序 《弟子规》共分七大段,讲的是七桩事情,前面讲的是「总叙」,后面有个「结劝」,总共有九个部分。「总叙」就有点像佛经的序分,中间的这七大段,孝、弟、谨、信、爱众、亲仁、学文,这七大部分犹如经的正宗分。最后「勿自暴,勿自弃,圣与贤,可驯致」这是结劝,最后结束了,劝导大家学习圣贤,这部分犹如一个佛经的流通分。所以经开三分《弟子规》都有。中间讲的七个部分,总共讲了一百一十三则。 《弟子规》内容简介 《弟子规》这本书,是依据至圣先师孔子的教诲而编成的生活规范。首先在日常生活中,要做到孝顺父母,友爱兄弟姊妹。其次在一切日常生活言语行为中要小心谨慎,要讲信用。和大众相处时要平等博爱,并且亲近有仁德的人,向他学习,这些都是很重要非做不可的事,如果做了之后,还有多余的时间精力,就应该好好的学习六艺等其他有益的学问。《弟子规》是按照三字一句的押韵形式写成的,毋庸置疑,这一点肯定是学习《三字经》。《弟子规》全文仅仅三百六十句,一千零八十字,对孩子的言语、行动、举止、待人、接物等方面提出了详细而明确的要求。《弟子规》的文字浅显易懂,押韵顺口,朴实无华,说理透彻,循循善诱,内容又来自于中国传统基本的道德、伦理、规范,所以影响非常之大。从清朝中晚期开始,这本书就成为广泛流传的儿童读本和启蒙读物,几乎可以与《三字经》、《百家姓》、

《千字文》相媲美。 《弟子规》全文 〈总叙〉 弟子规圣人训首孝弟次谨信泛爱众而亲仁有余力则学文 〈入则孝〉 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冬则温夏则凊晨则省昏则定出必告反必面居有常业无变事虽小勿擅为苟擅为子道亏物虽小勿私藏苟私藏亲心伤亲所好力为具亲所恶谨为去身有伤贻亲忧德有伤贻亲羞亲爱我孝何难亲憎我孝方贤 亲有过谏使更怡吾色柔吾声谏不入悦复谏号泣随挞无怨亲有疾药先尝昼夜侍不离床丧三年常悲咽居处变酒肉绝丧尽礼祭尽诚事死者如事生

(完整word版)弟子规全文拼音版-可直接打印

弟d ì子z ǐ规ɡu ī 【总z ǒn ɡ 叙x ù 】 弟d ì 子z ǐ 规ɡu ī 圣sh èn ɡ 人r én 训x ùn 首sh ǒu 孝xi ào 悌t ì 次c ì 谨j ǐn 信x ìn 泛f àn 爱ài 众zh òn ɡ 而ér 亲q īn 仁r én 有y ǒu 余y ú 力l ì 则z é 学xu é 文w én 【入r ù则z é孝xi ào 】 父f ù 母m ǔ 呼h ū 应y īn ɡ 勿w ù 缓hu ǎn 父f ù 母m ǔ 命m ìn ɡ 行x ín ɡ 勿w ù 懒l ǎn 父f ù 母m ǔ 教ji ào 须x ū 敬j ìn ɡ 听t īn ɡ 父f ù 母m ǔ 责z é 须x ū 顺sh ùn 承ch én ɡ 冬d ōn ɡ 则z é 温w ēn 夏xi à 则z é 凊qing 晨ch én 则z é 省x ǐn ɡ 昏h ūn 则z é 定d ìn ɡ 出ch ū 必b ì 告ɡào 反f ǎn 必b ì 面mi àn 居j ū 有y ǒu 常ch án ɡ 业y è 无w ú 变bi àn 事sh ì 虽su ī 小xi ǎo 勿w ù 擅sh àn 为w éi 苟ɡǒu 擅sh àn 为w éi 子z ǐ 道d ào 亏ku ī 物w ù 虽su ī 小xi ǎo 勿w ù 私s ī 藏z àn ɡ 苟ɡǒu 私s ī 藏z àn ɡ 亲q īn 心x īn 伤sh ān ɡ 亲q īn 所su ǒ 好h ǎo 力l ì 为w éi 具j ù 亲q īn 所su ǒ 恶è 谨j ǐn 为w éi 去q ù 身sh ēn 有y ǒu 伤sh ān ɡ 贻y í 亲q īn 忧y ōu 德d é 有y ǒu 伤sh ān ɡ 贻y í 亲q īn 羞xi ū 亲q īn 爱ài 我w ǒ 孝xi ào 何h é 难n án 亲q īn 憎z ēn ɡ 我w ǒ 孝xi ào 方f ān ɡ 贤xi án 亲q īn 有y ǒu 过ɡu ò 谏ji àn 使sh ǐ 更ɡèn ɡ 怡y í 吾w ú 色s è 柔r óu 吾w ú 声sh ēn ɡ 谏ji àn 不b ù 入r ù 悦yu è 复f ù 谏ji àn 号h ào 泣q ì 随su í 挞t à 无w ú 怨yu àn 亲q īn 有y ǒu 疾j í 药y ào 先xi ān 尝ch án ɡ 昼zh òu 夜y è 侍sh ì 不b ù 离l í 床chu án ɡ 丧s àn ɡ 三s ān 年ni án 常ch án ɡ 悲b ēi 咽y àn 居j ū 处ch ù 变bi àn 酒ji ǔ 肉r òu 绝ju é 丧s àn ɡ 尽j ìn 礼l ǐ 祭j ì 尽j ìn 诚ch én ɡ 事sh ì 死s ǐ 者zh ě 如r ú 事sh ì 生sh ēn ɡ

琴棋书画快板词

音乐快板 琴棋书画诗 作者:彭鹭 (二十个学生伴着读书音乐 在边走边背书、突然,钟声响、同学们赶紧坐好、板起) 齐合:钟声响、进学堂; 认认真真坐端庄; 先生今天要考试; 全神贯注上考场。 全神贯注上考场! (后台:一位老先生出来) 齐合:先生好! 先生:同学们好,(慢板) 考试之前先复习, 现给我给我背段…… 齐合:三字经!先生:哈哈哈 齐合:人之初,性本善。 性相近,习相远。 苟不教,性乃迁。 教之道,贵以专。 先生:停,弟子规! 齐合:入则孝出则弟 行则谨言必信 泛众爱仁义心…… 先生:好,千字文! 齐合:天地玄黄宇宙洪荒 日月盈昃辰宿列张 寒来暑往秋收冬藏 (音乐停)先生:停,今天比赛正式开始 齐合:嗯?比赛?先生,不考试了?先生:不考了。 齐合:哦……! 先生:今天我让你们来个琴棋书画诗大比拼 齐合:怎么拚? (节奏慢板) 先生:男女同学分两边;(各自坐好)琴棋书画笔墨宣;(准备好) 各自对垒论输赢; 对诗比赛走向前! (节奏停) 好,比拚开始!(闭目养神)男合:停,别动,先生 您这个动作打一首诗 先生:什么诗? 男合:春眠不觉晓, 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 花落知多少? 先生:好好好 男合:哈哈哈!(造型) 女合:停,别动,先生, 他们这个动作打一首诗 先生:什么诗? 女合:葡萄美酒夜光杯; 欲饮琵琶马上催;

醉卧沙场君莫笑; 古来征战几人回。 先生:妙妙妙! 男合:停,她们的容貌打一首诗 先生:什么诗? 男合:欲把西湖比西子, 淡妆浓抹总相宜。 女合:停,他们的穿戴打一首诗:先生:什么诗? 女合:冲天香阵透长安, 满城尽带黄金甲。 先生:好,第一回合一比一, 下面以时光对诗, 且诗里必须有“老”字。(音乐起、中板) 女合:日月如梭追年少, 光阴似箭催人老。 男合:乾坤虽大愁难了, 岁月不多人易老。 女合:今年花似去年新, 今年人比去年老。 男合:去年红花今年开, 昨日红颜今日老。 (音乐停) 先生:好,好,好!第二回合 二比二,最后以志向对诗, 且诗里必须有“志”字 (音乐起、快板式) (琴棋书画同学全部上阵,拿快板)男合:勤奋读书当自强, 古往今来鸿鹄志, 女合:生我不应负天地, 人生少年须立志。 男合:天生我才八尺驱。 男儿尽展风云志, 女合:莫道女子娇弱身 木兰飒爽巾帼志。 男合:青春年少赤宵心, 老骥伏枥千里志。 女合:老当益壮展雄心, 童叟少年怀壮志。 齐合:鸿鹄志、理想志、 学习志、攀登志、 创业志、奋斗志、 成才志、报国志、 英雄少年立大志! 英雄少年立大志! (音乐快板停) 先生:好,好,对得好! (唱) 齐合:棋琴书画笔墨砚, 中华读书好少年。 发奋读书立大志, 自古英雄出少年。 誓做祖国栋梁材, 中华复兴在明天! 誓做祖国栋梁材, 中华复兴在——明——天!先生:下课。 齐合:谢先生! (读书音乐再次响起)

弟子规文字

弟子规圣人训首孝弟次谨信泛爱众而亲仁有余力则学文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冬则温夏则凊晨则省昏则定出必告反必面居有常业无变事虽小勿擅为苟擅为子道亏物虽小勿私藏苟私藏亲心伤亲所好力为具亲所恶谨为去身有伤贻亲忧德有伤贻亲羞亲爱我孝何难亲憎我孝方贤亲有过谏使更怡吾色柔吾声谏不入悦复谏号泣随挞无怨亲有疾药先尝昼夜侍不离床丧三年常悲咽居处变酒肉绝丧尽礼祭尽诚事死者如事生兄道友弟道恭兄弟睦孝在中财物轻怨何生言语忍忿自泯或饮食或坐走长者先幼者后长呼人即代叫人不在己即到称尊长勿呼名对尊长勿见能路遇长疾趋揖长无言退恭立骑下马乘下车过犹待百步余长者立幼勿坐长者坐命乃坐尊长前声要低低不闻却非宜进必趋退必迟问起对视勿移 事诸父如事父事诸兄如事兄 朝起早夜眠迟老易至惜此时晨必盥兼漱口便溺回辄净手冠必正纽必结袜与履俱紧切置冠服有定位勿乱顿致污秽衣贵洁不贵华上循分下称家对饮食勿拣择食适可勿过则年方少勿饮酒饮酒醉最为丑步从容立端正揖深圆拜恭敬勿践阈勿跛倚勿箕踞勿摇髀缓揭帘勿有声宽转弯勿触棱执虚器如执盈入虚室如有人事勿忙忙多错勿畏难勿轻略斗闹场绝勿近邪僻事绝勿问将入门问孰存将上堂声必扬人问谁对以名吾与我不分明用人物须明求倘不问即为偷 借人物及时还后有急借不难 凡出言信为先诈与妄奚可焉话说多不如少惟其是勿佞巧奸巧语秽污词市井气切戒之见未真勿轻言知未的勿轻传事非宜勿轻诺苟轻诺进退错凡道字重且舒勿急疾勿模糊彼说长此说短不关己莫闲管见人善即思齐纵去远以渐跻见人恶即内省有则改无加警唯德学唯才艺不如人当自砺若衣服若饮食不如人勿生戚闻过怒闻誉乐损友来益友却闻誉恐闻过欣直谅士渐相亲无心非名为错有心非名为恶 过能改归于无倘掩饰增一辜 凡是人皆须爱天同覆地同载行高者名自高人所重非貌高才大者望自大人所服非言大己有能勿自私人所能勿轻訾勿谄富勿骄贫勿厌故勿喜新人不闲勿事搅人不安勿话扰人有短切莫揭人有私切莫说道人善即是善人知之愈思勉扬人恶即是恶疾之甚祸且作善相劝德皆建过不规道两亏凡取与贵分晓与宜多取宜少将加人先问己己不欲即速已恩欲报怨欲忘报怨短报恩长待婢仆身贵端虽贵端慈而宽 势服人心不然理服人方无言 同是人类不齐流俗众仁者希果仁者人多畏言不讳色不媚能亲仁无限好德日进过日少不亲仁无限害小人进百事坏不力行但学文长浮华成何人但力行不学文任己见昧理真读书法有三到心眼口信皆要方读此勿慕彼此未终彼勿起宽为限紧用功工夫到滞塞通心有疑随札记就人问求确义房室清墙壁净几案洁笔砚正墨磨偏心不端字不敬心先病列典籍有定处读看毕还原处虽有急卷束齐有缺坏就补之非圣书屏勿视蔽聪明坏心志勿自暴勿自弃圣与贤可驯致

学校弟子规快板台词

学校《弟子规》快板台词 学校《弟子规》快板台词 甲:青青的山,绿绿的草,祖国山河多美好。 乙:华夏文明千千载,扬名世界一一摆。 丙:从华山到泰山,名山大川万万千。 丁:从南疆到大漠,条条大河匆匆过。 合:《弟子规》, 放光芒,祖国文化多辉煌。 经典教导指方向,人人都学《弟子规》,做人楷模好榜样。 甲:弟子规圣人训首孝悌次谨信,泛爱众而亲仁则学文有余力人不闲勿视搅人不安勿话搅,人有短切莫揭人有私切莫说道人善既是善人知之愈死勉,扬人短既是恶疾之甚祸且作

乙:同是人类不齐流俗众仁者稀,果仁者人多畏言不讳色不 媚 无限好德日进无限害能亲仁过日少,不亲仁百事小人进 坏 但学文长浮华丙:不力行成何人,但力行不学文任己见昧理 真 彼勿此未终勿慕彼方读此信皆要,心眼口有三到读书法 起 丁:宽为限紧用功功夫到滞塞通,心有疑随札记就人问求 确义 墙壁净,墨磨偏房室清心不端字不敬心笔砚正几案洁先病有定处还原处甲:列典籍读看毕

就补之乙:虽有急卷束齐有缺坏 坏心志丙:非圣书蔽聪明屏不视 可训致圣与贤勿自弃丁:勿自暴. 甲:说一千,道一万,句句祖国来称赞, 合:爱国志,代代传,中华民族记璀璨。 书声朗朗颂诗文,传统美德世代存。 经典诵读伴我行,千古美文入心房。 从小诵读古诗文,立志铸我民族魂。 从小诵读古诗文,立志铸我民、族、魂。. 20XX—019学年度第一学期生物教研组工作计划指导思想以新一轮课程改革 为抓手,更新教育理念,积极推进教学改革。努力实现教学创新,改革教学和学习方式,提高课堂教学效益,促进学校的内涵性发展。同时,以新课程理念为指导,在全面实施新课程过程中,加大教研、教改力度,深化教学方法和学习方式的研究。正确处理改革与发展、创新与质量的关系,积极探索符合新课程理念的生物教学自如化教学方法和自主化学习方式。主要工作一、教研组建设方面:、深入学习课改理论,积极实施课改实践。、以七年级新教材为“切入点”,强化理论学习和教学实践。、充分发挥教研组的作用,把先进理念学习和教学实践有机的结合起来,做到以学促研,以研促教,真正实现教学质量的全面提升。、

小学生快板词讲课教案

我爱读书快板词 甲:竹板声声笑连连,喜气盈盈把话言 乙:不要急、不要躁。站在台上问声好,老师同学和领导,(一起说)大家好! 丙:初次上台才艺现,心发虚、腿发软,恳请老师同学多包含,给我增强信心壮壮胆。 丁:今天咱们说点儿啥?说点啥? 甲:说点啥?说明德,道明德,明理又厚德,读书又育人。 乙:同学们勤读书,争先又恐后, 丙:开阔你视野,陶冶我情操。 丁:纵横五千里,上下五千年。 甲:天文和地理,知识记心间。 乙:唐诗和宋词,引经又据典, 丙:《伊索寓言》我熟读,受益真不浅。 丁:学做人,明道理,还把是非辩。 甲:《卖火柴的小女孩》命运真悲惨。乙:冻死平安夜,笑容挂腮边。 丙:《格林童话选》不简单。 丁:丰富想象,优美语言表浪漫 甲:《淘气包,马小跳》伙伴们都喜欢。 乙:活泼可爱,聪明机智颇有那正义感。 丙:背会《弟子规》,受益真不浅, 丁:学做人,明道理,还把是非辩。 甲:《唐诗三百首》,伙伴们也喜欢, 乙:杜甫、杜牧、白居易,李白、王维、孟浩然。 丙:四大名著少儿版,抽空我要翻一翻, 丁:《红楼梦》、《西游记》,《三国演义》、《水浒传》。 甲:金陵十二钗,女子才貌全 乙:齐天大圣孙悟空,护送唐僧取真经。 丙:桃园三结义,把那佳话传。 丁:一百单八将,除暴把良安,

甲:光辉历史照山河; 乙:说英雄,唱英雄,咱们为英雄表战功。 甲:岳飞抗金精忠报国成千古,文天祥留取丹心照汗青。 乙:戚继光东南沿海斗倭寇,林则徐虎门销烟立大功。 甲乙合:翻开历史看一看, 这样的英雄数不清, 中华儿女英雄事, 英雄的气概贯长虹!(做动作) 丙丁:你们说的这个太遥远,我们说的才靠谱! 甲乙:那你们说说看呀!(不服气的说) 丙:董存瑞、舍身炸碉堡,邱少云、烈火中永生。丁:黄继光、英勇堵枪眼,罗盛教、冰窟救崔莹。丙:欧阳海、奋身推战马,雷锋甘做螺丝钉。 丁:中华儿女多伟大, 感动中国人人夸, 都是中华好儿女, 民族解放立奇功!丙:英雄的故事说不完, 自古英雄出少年。 丁:刘胡兰、面对闸刀不变色,王二小、敢与鬼子来周旋。 丙丁合:闪闪的红星不一般, 潘冬子大战胡汉山, 草原英雄小姐妹, 热爱集体美名传, 热爱集体美-名-传! (集体打一段快板,变动下队形!)哒哒哒哒哒 甲乙丙丁合:光辉史记传千古,豪情万丈敬英贤, 喝水不忘挖井人,历史永远记心间。 万里长征救中国,丰功伟绩天下传, 爱国英雄数不尽,爱国英雄说不完。 数不尽,说不完,传统美德代代传,传统美德代-代-传! 甲:曼妙音乐溢校园,午间读书新休闲。 乙:一日之计在于晨,共沐朝阳齐读书。 丙:唱响书香校园歌 丁:这是文明的歌

弟子规 文字版讲课教案

弟子规文字版

孝悌忠信礼义廉耻 中华传统教育必读 弟 子 规 天天落实多多收益 《弟子规》概说: 《弟子规》原名《训蒙文》,为清朝康熙年间秀才李毓秀所作。其内容采用《论语·学而篇》第六条“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的文义,以三字一句,两句一韵编纂而成,分五个部分加以演述,具体列举出为人子弟在家、出外、待人接物、求学等应有的礼仪与规范,特别讲求家庭教育与生活教育。后经清朝贾存仁修订改编,编成1080个字的《弟子规》。清中叶以后,此书最为流行,一度成为私塾的必读课本,是启蒙养正、教育子弟敦伦尽份、闲邪存诚,养成忠厚家风的最佳读物。 《弟子规》的 6 个中心部分 1:入则孝 ------〈感恩〉

2:出则悌 ------〈友爱〉 3:谨 ------〈规范〉 4:信 ------〈诚信〉 5:泛爱众 ------〈善待〉 6:余力学文------〈勤奋〉 ⊙总叙 1、 dì zǐguī shèng rén xùn 弟子规,圣人训。 shǒu xiào tì cì jǐn xìn 首孝弟,次谨信。 fàn ài zhòng ér qīn rén 泛爱众,而亲仁。 yǒu yú lì zé xué wén 有余力,则学文。

易解:首先在日常生活中,要做到孝顺父母,友爱兄弟姊妹。其次在一切日常生活言语行为中要小心谨慎,要讲信用。《弟子规》中的“弟子”所指的就是学生,也就是父母的子弟;再广泛来讲,“弟子”可以说是每一个人。人“活到老,学到老”,可以说一辈子都在学习。既然都在学习,理所当然就是学生。我们每一个人都是圣贤人的学生。“规”就是规范、道理,做人应尽的道理,做人应尽的规范。我们从这三个字,就可以了解这本书的用意就是:教我们如何做一个善良的人、做一个孝顺父母的人、做一个有礼貌的人。 和大众相处时要平等博爱,并且亲近有仁德的人,向他学习,以上“首孝弟、次谨信、泛爱众、而亲仁”这些都很重要,是非做不可的事。如果做了之后还有多余的时间精力,就应该好好地学习其他有益的学问。因此教育的基本目标主要是把青少年培养成孝敬父母、友爱兄弟、谦逊待人、讲究信用、团结他人而又向往高尚品德的人。 2、⊙入则孝 fù m? hū yìng wù hu?n 父母呼,应勿缓。 fù m? mìng xíng wù l?n

弟子规全文带拼音(完整版)

dì zǐ guī 弟子规 zǒng xù 【总叙】 dì zǐ gu? shang r?n xùn shǒu xiào tì cì jǐn xìn 弟子规圣人训首孝悌次谨信fàn ài zh?ng ?r q?n r?n yǒu yú lì z? xu? w?n 泛爱众而亲仁有余力则学文 rù z? xiào 【入则孝】 fù mǔ hū yìng wù huǎn fù mǔ mìng xíng wù lǎn 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 fù mǔ jiào xū jìng t?ng fù mǔ z? xū shùn ch?ng 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 dōng z? wyn xià z? qìng ch?n z? xǐng hūn z? dìng 冬则温夏则凊晨则省昏则定 chū bì gào fǎn bì miàn jū yǒu cháng ya wú biàn 出必告反必面居有常业无变 shì su? xiǎo wù shàn w?i gǒu shàn w?i zǐ dào ku? 事虽小勿擅为苟擅为子道亏 wù su? xiǎo wù s? cáng gǒu s? cáng q?n x?n shüng 物虽小勿私藏苟私藏亲心伤

q?n suǒ hào lì wai jù q?n suǒ wù jǐn wai qù 亲所好力为具亲所恶谨为去 shyn yǒu shüng yí q?n yōu d? yǒu shüng yí q?n xiū 身有伤贻亲忧德有伤贻亲羞 q?n ài wǒ xiào h? nán q?n zyng wǒ xiào füng xián 亲爱我孝何难亲憎我孝方贤 q?n yǒu gu? jiàn shǐ gyng yí wú sa r?u wú shyng 亲有过谏使更怡吾色柔吾声 jiàn bú rù yua fù jiàn hào qì suí tà wú yuàn 谏不入悦复谏号泣随挞无怨 q?n yǒu jí yào xiün cháng zh?u ya shì bù lí chuáng 亲有疾药先尝昼夜侍不离床 süng sün nián cháng byi ya jū chù biàn jiǔ r?u ju? 丧三年常悲咽居处变酒肉绝 süng jìn lǐ jì jìn ch?ng shì sǐ zht rú shì shyng 丧尽礼祭尽诚事死者如事生 chū z? tì 【出则弟】 xiōng dào yǒu dì dào gōng xiōng dì mù xiào zài zhōng 兄道友弟道恭兄弟睦孝在中 cái wù q?ng yuàn h? shyng yán yǔ rtn fan zì mǐn 财物轻怨何生言语忍忿自泯 hu? yǐn shí hu? zu? zǒu zhǎng zht xiün y?u zht h?u

《弟子规》全文及详尽解释

弟子规 概述: 《弟子规》这本书,影响之大,读诵之广,仅次于《三字经》。是人们的生活规范,依据至圣先师孔子的教诲编写而成,教导学生为人处世的规范,做到与经典同行为友。“弟子”是指一切圣贤人的弟子,“规”“夫见”意思是大丈夫的见解。所以是每个人,每一个学习圣贤经典,效仿圣贤的人都应该学的。《弟子规》是儒家的基础,人性的基础。《弟子规》没做到,学习别的经典就很难得到真实慧。 《弟子规》原名《训蒙文》,原作者李毓秀(公元1662年至1722年)是清朝康熙年间的秀才。以「论语」「学而篇」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为中心。分为五个部分,具体列述弟子在家、出外、待人、接物与学习上应该恪守的守则规范。后来清朝贾存仁修订改编《训蒙文》,并改名《弟子规》,是启蒙养正,教育子弟敦伦尽份防邪存诚,养成忠厚家风的最佳读物。 祖宗虽远,祭祀不可不诚。子孙虽愚,经书不可不读。废经废伦,治安败坏根由。贪瞋痴慢,人心堕落原因,欲致天下太平,须从根本着手。图挽犯罪狂澜,唯有明伦教孝。误根本为枝末,认枝末为根本。为求解决问题,反倒制造问题。君子唯有务本,本务邦国自宁。

俗云:「教儿初孩,教妇初来」,儿童天性未染污前,善言易入;先入为主,及其长而不易变;故人之善心、信心,须在幼小时培养;凡为人父母者,在其子女幼小时,即当教以读诵经典,以培养其根本智慧及定力;更晓以因果报应之理,敦伦尽分之道;若幼小时不教,待其长大,则习性已成,无能为力矣! 三字经曰:「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教之道,贵以专。」,而非博与杂;故一部经典,宜读诵百至千遍,苏东坡云:「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现在教学,坏在博与杂,且不重因果道德及学生读经、定力之培养,至有今日之苦果。企盼贤明父母师长,深体斯旨;此乃中华文化之命脉所系,中华子孙能否长享太平之关键,有慧眼者,当见于此。 《弟子规》的普适性 为文支持《弟子规》应该成为学童道德补助读物的人,可能是对现存的蒙学读本没有进行广泛的收集和比较。就如《桃花源记》里的避秦男女,因为不晓得时间的推移、外头的情况,产生了“不知有汉,无论魏晋”的结果。 明清以降,如果蒙学读物有个龙虎榜的话,那么前三名应该是所谓的“三、百、千”,即《三字经》、《百家姓》和《千字文》。而香港天地图书公司在2003年出版的一套《传统蒙学丛书》,全集共有十部,分别是百家姓、千字文、五字鉴、三字经、幼学琼林、千家诗、声律启蒙、龙文鞭影、增广贤文和唐诗三百首。

诚实守信快板词

快板表演:诚实守信好品德 甲:打竹板,走上台,喜气洋洋说起来,唱上一段赞诚信,先向大家问声好,大家好! 乙:歌如潮,花如海,今天的节目真精彩。各路群英大荟萃,我们这个节目算点缀。 甲:对!这行本领刚学到,说的不好别见笑。 乙:唉?见笑我也不在意。请大伙来点掌声鼓励鼓励? 甲:我的话儿新,委婉又动听。 乙:我的话儿美,听听心儿醉。 甲:我的话儿长, 乙:我的嗓门亮, 甲:我的…… 乙:我的…… 合:(白)你有完没完? 甲:今天咱俩太激动, 乙:想把诚信来赞颂, 凡出言,信为先, 言必行,信必行, 言行不一要不得。 《弟子规》中多典故, 《曾子杀猪》算一则。 他教子,一言一行遵圣训,

他教妻,一举一动做楷模。 有一次,曾夫人外出去办事, 小孩子,哭着喊着要跟着, “妈妈,妈妈带上我, 我也要跟你一起看外婆。” 曾夫人闻听露难色: “乖乖宝宝听娘说, 我要出门去办事, 不是回家看外婆, 别怪为娘不带你, 这一路,既要翻山又过河, 我儿现在尚年幼, 为娘实在舍不得, 你在家里将我等, 管回家,给你带来糖饽饽。” “不嘛,不嘛,我要去, 我不要吃糖饽饽。 “乖宝宝,听娘话, 要不然……我回来杀猪把肉炖一锅?”小孩子点头答应笑呵呵, 脸蛋泛起俩酒窝: “那好吧,我在家里把娘等, 等着您,回来把肉炖一锅。”

曾夫人晚回来进了院, 见曾子“呲啦呲啦”把刀磨。曾夫人上前忙拦住, 你磨刀霍霍却为何? 曾子说“你出门之前曾许诺,回家后,给孩子把肉炖一锅,既出言,就该兑现守承诺,言无信,如何给孩子做楷模,曾夫人,碍于面子不认错:“使不得,使不得, 我不过随便那么一说, 我出门,孩子非要缠着我,我不哄他走不脱, 这点事,大可不必太计较,你现在,杀猪我可舍不得,咱暂且养它到年末, 到那时出肉肯定多!” 曾子说:“言必信,行必果。这道理你也该懂得, 为人父母言无信, 如何给孩子树楷模, 你今天哄骗孩子说假话, 小孩子,是非尚且不懂得,

《弟子规》完整版教案

《弟子规》教案 《弟子规》总序 教学目标: 1、让学生了解为什么要学习《弟子规》? 2、弟子规的大概内容是什么? 教学重点、难点: 1、为什么要学习《弟子规》 2、弟子规的内容是什么? 3、有余力,则学文 教学内容: 学习《弟子规》的总序 “弟子规圣人训首孝悌次谨信泛爱众而亲仁有余力则学文” 教学时数:一课时 一、讲解题目: 1、《弟子规》——先介绍原文的出处。原名:训蒙文。故名思义;教训启蒙幼童的文章。为清朝康熙年间秀才李毓秀所作。内容采用《论语》第六条:弟子入则孝、出则悌……等文字编写而成,后改叫《弟子规》。是启蒙学生、教育子弟,在家、出外接人待物应有的礼仪与规范。特别讲求家庭生活方面的教育。 2、老师念一句,学生重复一句。 3、老师念上句,学生念下句。 4、小组合作学习,比赛读 二、讲解内容: 弟子规——是(古代)小朋友必须要学习的内容。古人云:学有学业、退有居业。弟子规就是教育小朋友学习以外应该做到的事情。 圣人训——圣人是指古代有很高成就的人。比如:孔子、孟子等。我们一般人叫凡人、俗人,智慧不高就不能称为圣人。 训:可以做为准则的话。指圣人对我们的教诲。 首孝悌——首:首要、头,这里指第一件事,就是要孝顺父母。举例;父母生养我们、辛苦劳作,供给我们衣食住行。我们首先要孝敬他们。 悌:代表顺从兄长。兄弟姐妹友好相处也就等于孝顺了父母。 次谨信——次:次要、二,这里指第二件事。首先你做到了孝、悌,其次就要做到谨和信。谨:谨慎。做事要慎重小心。比如走路要遵守交通信号,做人也要按着准则去做。不能任意随便去做事。做事还要讲诚信。不能欺骗别人,讲信用。从小培养良好的品德,长大就不会染上不良的言行习惯。 泛爱众——泛:广泛。不是指单纯的情爱。人与人之间要有爱,更要爱世间一切众生、花草树木,小动物、小昆虫等。做人要有一颗仁爱之心。

弟子规全文注音版(A4打印版)

精品文档 dìzǐguī 弟子规 zǒng xù 总叙 dìzǐguīshèng rén xùn 弟子规圣人训shǒu xiào tìcìjǐn xìn 首孝悌次谨信 fàn ài zhòng ér qīn rén 泛爱众而亲仁 yǒu yúlìzéxuéwén 有余力则学文 rùzéxiào 入则孝 fùmǔhūyìng wùhuǎn 父母呼应勿缓 fùmǔmìng xíng wùlǎn 父母命行勿懒 fùmǔjiào xūjìng tīng 父母教须敬听 fùmǔzéxūshùn chéng 父母责须顺承

精品文档dōng zéwēn xiàzéqìng 冬则温夏则凊chén zéxǐng hūn zédìng 晨则省昏则定chūbìgào fǎn bìmiàn 出必告反必面 jūyǒu cháng yèwúbiàn 居有常业无变shìsuīxiǎo wùshàn wéi 事虽小勿擅为 gǒu shàn wéi zǐdào kuī 苟擅为子道亏 wùsuīxiǎo wùsīcáng 物虽小勿私藏 gǒu sīcáng qīn xīn shāng 苟私藏亲心伤 qīn suǒhào lìwèi jù 亲所好力为具 qīn suǒwùjǐn wèi qù亲所恶谨为去shēn yǒu shāng yíqīn yōu 身有伤贻亲忧

精品文档déyǒu shāng yíqīn xiū 德有伤贻亲羞 qīnài wǒxiào hénán 亲爱我孝何难 qīn zēng wǒxiào fāng xián 亲憎我孝方贤 qīn yǒu guòjiàn shǐgēng 亲有过谏使更 yíwúsèróu wúshēng 怡吾色柔吾声 jiàn búrùyuèfùjiàn 谏不入悦复谏 hào qìsuítàwúyuàn 号泣随挞无怨 qīn yǒu jíyào xiān cháng 亲有疾药先尝zhòu yèshìbùlíchuáng 昼夜侍不离床 sāng sān nián cháng bēi yè丧三年常悲咽 jūchùbiàn jiǔròu jué居处变酒肉绝

弟子规全文带拼音正版

弟子规全文带拼音正版 《弟子规》是儒家学说的根,是做人做事做学问的大智慧。。一本《弟子规》1080个字,360句,113条做人准则,对本善人性作了最好的诠释。“弟子规,圣人训,首孝悌,次谨信……”,《孝经》云“夫孝,德之本也,教之所由生也”。百德孝为先,一孝全家安。“入则孝,”教育我们怎样尽孝道“冬则温,夏则凊,晨则省,昏则定”,我婆家弟兄两个,公公去世六年了,老二和婆母一块儿在老家住,他常年在外打工“,经常只有七十多岁的婆母一个人在家,无论春夏秋冬,我上班的时间都是早七点晚六点,只要老二不在家,无论多晚,我都要步行十多分钟回去坐一会儿。嘘寒问暖,陪婆婆说说话,正如一首歌唱的那样,常回家看看,对老人就是最大的孝顺。前段日子有朋友和我商量去远处打工,薪资待遇令我心动,“居有常,业无变,”论语云“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想到这两句经典,想到九十一岁高龄的老母亲,树欲静而思不止,子所欲而亲尚在,我直接放弃了那次机遇。“孝是信根,信是命根,生命靠信心,“信为道源功德母,长养一切诸善根”。“凡出言,信为先,”“事非宜,勿轻诺,苟轻诺,进退错”别人求助两肋插刀之事,要果断拒绝。“见人善,即思齐,见人恶,即内省,”,告诉我要见贤思齐,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要感恩生命旅途中批评我们的人。“过能改,归于无,倘掩饰,增一辜”,人非圣闲,孰能无过,要知错就改。“凡取与,贵分晓,与宜多,取宜少。”给永远

比拿愉快,送人玫瑰,手留余香。“读书法,有三到,心眼口,信皆要”,“方读此,勿慕彼,此未终,彼勿起”,告诉我读书的方法,心眼口皆用,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读书不在多,贵在精读,囫囵吞枣,一无所获。“心有疑,随札记,就人问,求确义”读《孝经.三才章第七》时,读了几遍,易解看了又看,都不明白题目中的“三才”最后百度一下才明白指的天、地、人。“,非圣书,屏勿视,蔽聪明,坏心志”,。人生苦短,闲书莫读。《大学》云,“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告诉我们只有读圣贤书,才能获得智慧、亲情、信心。古人云,“德积百年元气厚,读书三代雅人多”,读圣书经典,家传幸福,代代兴盛。

《弟子规》全文拼音版带注释

dìzǐ guī 弟子规 弟子:一般有两种意义:一是年纪较小为人弟和为人子的人;二是指学生。这里是用一种意义上的“弟子”。 zǒng xù 【总叙】 dì zǐ guī shèng rén xùn shǒu xiào tì cì jǐn xìn 弟子规圣人训首孝悌次谨信 解读:弟子规这本书,是依据至圣先师孔子的教诲而编成的生活规范。首先在日常生活中,要做到孝顺父母,友爱兄弟姊妹。其次在一切日常生活言语行为中要小心谨慎,要讲信用。 fàn ài zhòng ér qīn rén yǒu yú lì zé xué wén 泛爱众而亲仁有余力则学文 解读:和大众相处时要平等博爱,并且亲近有仁德的人,向他学习,这些都是很重要非做不可的事,如果做了之后,还有多余的时间精力,就应该好好的学习六艺等其他有益的学问。 rù zé xiào 【入则孝】 在日常生活中要孝顺父母 fù mǔ hū yìng wù huǎn fù mǔ mìng xíng wù lǎn 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 解读:父母呼唤,应及时回答,不要慢吞吞的很久才应答,父母有事交代,要立刻动身去做,不可拖延或推辞偷懒。 fù mǔ jiào xū jìng tīng fù mǔ zé xū shùn chéng 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 解读:父母教导我们做人处事的道理,是为了我们好,应该恭敬的聆听。做错了事,父母责备教诫时,应当虚心接受,不可强词夺理,使父母亲生气、伤心。(君子闻过则喜,小人闻过则怒。) dōng zé wēn xià zé qìng chén zé xǐng hūn zé dìng 冬则温夏则凊晨则省昏则定 解读:侍奉父母要用心体贴,二十四孝的黄香(香九龄),为了让父亲安心睡眠,夏天睡前会帮父亲把床铺扇凉,冬天寒冷时会为父亲温暖被窝,实在值得我们学习。早晨起床之后,

弟子规全文-带拼音(可打印版)

dìzǐguī 弟子规 zǒng xù 【总叙】 dìzǐguīshèng rén xùn shǒu xiào tìcìjǐn xìn 弟子规圣人训首孝悌次谨信fànài zhòngér qīn rén yǒu yúlìzéxuéwén 泛爱众而亲仁有余力则学文 rùzéxiào 【入则孝】 fùmǔhūyìng wùhuǎn fùmǔmìng xíng wùlǎn 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fùmǔjiào xūjìng tīng fùmǔzéxūshùn chéng 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dōng zéwēn xiàzéqìng chén zéxǐng hūn zédìng 冬则温夏则凊晨则省昏则定chūbìgào fǎn bìmiàn jūyǒu cháng yèwúbiàn 出必告反必面居有常业无变shìsuīxiǎo wùshàn wéi gǒu shàn wéi zǐdào kuī事虽小勿擅为苟擅为子道亏wùsuīxiǎo wùsīcáng gǒu sīcáng qīn xīn shāng 物虽小勿私藏苟私藏亲心伤

qīn suǒhào lìwèi jùqīn suǒwùjǐn wèi qù亲所好力为具亲所恶谨为去shēn yǒu shāng yíqīn yōu déyǒu shāng yíqīn xiū身有伤贻亲忧德有伤贻亲羞qīnài wǒxiào hénán qīn zēng wǒxiào fāng xián 亲爱我孝何难亲憎我孝方贤qīn yǒu guòjiàn shǐgēn g yíwúsèróu wúshēng 亲有过谏使更怡吾色柔吾声jiàn búrùyuèfùjiàn hào qìsuítàwúyuàn 谏不入悦复谏号泣随挞无怨qīn yǒu jíyào xiān cháng zhòu yèshìbùlíchuáng 亲有疾药先尝昼夜侍不离床sāng sān nián cháng bēi yèjūchùbiàn jiǔròu jué丧三年常悲咽居处变酒肉绝sāng jìn lǐjìjìn chéng shìsǐzhěrúshìshēng 丧尽礼祭尽诚事死者如事生

《弟子规》中英文对照

弟子规(英文文字版) 第一章:开宗明义章 Chapter Principle And Explaining the Meaning 弟子规,圣人训。首孝悌,次谨信。 泛爱众,而亲仁。有余力,则学文。 弟子规,圣人训。 这套为人子弟的规矩,是根据古代圣人的遗言编成的。 The rules for being a student are instructions given by sages. 首孝悌,次谨信。 首先要孝顺父母,尊敬兄长,其次要言行谨慎而有信用。 Of all rules, the first is respect, for your parents and all of your elders, learn to be careful and trustworthy. 泛爱众,而亲仁。 要博爱众生,并且亲近仁者。 Be friendly and kind to all, draw near to people who are good. 有余力,则学文。 假如以上都能努力去实行,还有更多的能力,就应该研究学问。 Whatever time you have left should be devoted to learning. 第二章:孝 Chapter Two: Filial Piety 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 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 冬则温,夏则凊,晨则省,昏则定。 出必告,反必面,居有常,业无变。 事虽小,勿擅为,苟擅为,子道亏。 物虽小,勿私藏,苟私藏,亲心伤。 亲所好,力为具,亲所恶,谨为去。 身有伤,贻亲忧,德有伤,贻亲羞。 亲爱我,孝何难,亲憎我,孝方贤。 亲有过,谏使更,怡吾色,柔吾声。 谏不入,悦复谏,号泣随,挞无怨。 亲有疾,药先尝,昼夜侍,不离床。 丧三年,常悲咽,居处变,酒肉绝。 丧尽礼,祭尽诚,事死者,如事生。

弟子规教案

弟子规教案 Company Document number:WTUT-WT88Y-W8BBGB-BWYTT-19998

《弟子规》之《父母呼》教案 【授课内容】 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 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 冬则温,夏则凊,晨则省,昏则定。 出必告,反必面,居有常,业无变。 事虽小,勿擅为,苟擅为,子道亏。 物虽小,勿私藏,苟私藏,亲心伤。 【教学目标】 1.熟读成诵,理解课文中6句话的意思。 2.通过诵读、情境表演、快板等学习形式,产生对国学学习的兴趣。 【教学过程】 一、字谜导入: 1.同学们,让我们一起走进国学的课堂,感受国学的经典。 (出示《弟子规》) 2.出示字谜:猜一猜这是什么字——母,说到妈妈,你会想到什么 3.是啊,生活中,除了妈妈,还有我们的爸爸,给予了我们太多的关爱和操心,我们真应该做一个孝顺、懂事的好孩子。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父母呼》。 二、理解感悟 (一)学习句 1.出示句子。

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 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 指名读、男女生读、齐读。(师相机正音) 点评:从字音、语速、节奏、感情等方面。 2.这两句话告诉我们什么究竟该怎么做呢欣赏一则关于俩姐弟的连环画。说一说:姐姐为什么最终没有吃到西域奇果 3.生活中,我们该怎么做才对呢 情境表演:师扮演妈妈,生扮演孩子。(烧菜需要酱油时) 4.可在我们的身边,有一位小朋友就不那么听妈妈的话了视频欣赏。 你觉得他做的对吗错在哪里如果遇到爸爸妈妈不合理的建议,你又会怎么做(师生再度情境表演) 5.齐读。 (二)学习3-6句 1.除此之外,《弟子规》还要求我们怎么做呢 2.出示3-6句。 冬则温,夏则凊,晨则省,昏则定。 出必告,反必面,居有常,业无变。 事虽小,勿擅为,苟擅为,子道亏。 物虽小,勿私藏,苟私藏,亲心伤。 指名读、开火车读、齐读。 3.关于“冬则温”,还有一个黄香温席的故事呢。一起来看一看吧。

【弟子规】弟子规全文

【弟子规】弟子规全文 篇一:弟子规全文 中国人的远祖(4500年前) 是怎么教导他的后裔的 中国有五千年悠久的历史。中华民族能维系几千年,而未被世界淘汰,无疑是其传统文化教育产生的巨大力量。古人早在《礼记·学记》中就有精辟的见解:「建国君民,教学为先。」 可惜的是,近百年来,有由于种种原因,中国传统文化教育遭到史无前例的破坏,亟需靠我们在中华大地上恢复挽救。因为,经过几千年的社会实践,证明优秀的传统文化教育,的确是维系社会安定和平的强大力量,是国家繁荣兴盛的基础。胡锦涛主席于十六届四中全会所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中强调:常修为政之德、常思贪欲之害、常怀律己之心。 在物质文明的今天,古老的东西并不意味着过时。因为智慧、真理是永恒的,历久弥新的。就像太阳,虽是古老,但每天常新,他不仅赋予人类生命、又带来光明和希望。古圣先贤的教育,就像和煦的阳光,普照寰宇,带给人类幸福、美满。 中国传统的圣贤教育,可以追溯到4500年前,代代相传。在汉武帝时代,正式将儒家学说确立为教育政策。这个教学政策一直保证到20世纪上半叶均未改变。直到七十年前,才逐渐把他废除掉。这一

直占主导地位、美好的传统教育,究竟教我们什么呢? 教我们的事: 认识超越时代的大自然运行法则,此之谓道。 教导人类如何顺从大自然的法则,不违越的做人,此之谓德。 人与人之间,不论贫富贵贱,都有自然产生五种关系: ?父子——父慈子孝 ?君臣——领导与被领导自之间,君使臣以礼,臣使君以忠 ?夫妇——男女有别,男主外、女主内,夫妻能各尽本分 ?兄弟——长幼有序,兄弟姐妹和睦友爱 ?朋友——人与人之间交往,守信用,讲道义 这是人伦大道。人一生都离不开张五种关系。我们要明白,顺此五伦之道是做人的根基。如果违背了五伦的自然关系,人就难以立身处世;家庭不和;社会秩序混乱、道德沦丧;国家失去安定兴盛的人道根本。这五种关系正常运转的自然法则,是永恒不变的,至每个人都应该明了的安身立名之学,也是维系社会安定常态的世间大学问。让中国传统文化教育,在寻求社会安定、以德治国的当今时代,重绽光芒。 前言 中国古籍《礼记·学记》有云:“建国君民,教学为先”,教育是强国之本,而教育应该从儿童着手,所谓童蒙养正。古德云:“教儿婴孩,教妇初来”。儿童在十三岁之前,天真未泯,禀性淳良,记忆力最强,最容易教导,也最需要教导,所谓“先入为主”是也。在这时接受良好的启蒙教育,对他们的一生将受用无穷。三字经说:“性相近,习

弟子规全文拼音版版

弟子规全文拼音版版集团标准化工作小组 [Q8QX9QT-X8QQB8Q8-NQ8QJ8-M8QMN]

【】【】

chūzétì 【出则弟】 xiōngdàoyǒudìdàogōngxiōngdìmùxiàozàizhōng 兄道友弟道恭兄弟睦孝在中 cáiwùqīngyuànhéshēngyányǔrěnfènzìmǐn 财物轻怨何生言语忍忿自泯 huòyǐnshíhuòzuòzǒuzhǎngzhěxiānyòuzhěhòu 或饮食或坐走长者先幼者后 zhǎnghūrénjídàijiàorénbùzàijǐjídào 长呼人即代叫人不在已即到 chēngzūnzhǎngwùhūmíngduìzūnzhǎngwùxiànnéng 称尊长勿呼名对尊长勿见能 lùyùzhǎngjíqūyīzhǎngwúyántuìgōnglì 路遇长疾趋揖长无言退恭立 qíxiàmǎchéngxiàjūguòyóudàibǎibùyú 骑下马乘下车过犹待百步余 zhǎngzhělìyòuwùzuòzhǎngzhězuòmìngnǎizuò

长者立幼勿坐长者坐命乃坐 zūnzhǎngqiánshēngyàodīdībùwénquèfēiyí尊长前声要低低不闻却非宜 jìnbìqūtuìbìchíwènqǐduìshìwùyí 进必趋退必迟问起对视勿移 shìzhūfùrúshìfùshìzhūxiōngrúshìxiōng 事诸父如事父事诸兄如事兄

jǐn 【谨】 zhāoqǐzǎoyèmiánchílǎoyìzhìxīcǐshí 朝起早夜眠迟老易至惜此时 chénbìguanjiānshùkǒubiànniàohuízhéjìngshǒu 晨必盥兼漱口便溺回辄净手 guānbìzhèngniǔbìjiéwàyǔlǚjùjǐnqiè 冠必正纽必结袜与履俱紧切 zhìguānfúyǒudingwèiwùluàndùnzhìwūhuì 置冠服有定位勿乱顿致污秽 yīguìjiébúguìhuáshàngxúnfènxiàchènjiā 衣贵洁不贵华上循分下称家 duìyǐnshíwùjiǎnzéshíshìkěwùguòzé 对饮食勿拣择食适可勿过则 niánfāngshàowùyǐnjiǔyǐnjiǔzuìzuìwéichǒu 年方少勿饮酒饮酒醉最为丑 bùcōngrónglìduānzhèngyīshēnyuánbàigōngjìng 步从容立端正揖深圆拜恭敬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