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计算机过程控制系统(DCS)课程实验指导书(详)

计算机过程控制系统(DCS)课程实验指导书(详)

计算机过程控制系统(DCS)课程实验指导书(详)
计算机过程控制系统(DCS)课程实验指导书(详)

计算机过程控制系统(DCS)课程实验指导书实验一、单容水箱液位PID整定实验

一、实验目的

1、通过实验熟悉单回路反馈控制系统的组成和工作原理。

2、分析分别用P、PI和PID调节时的过程图形曲线。

3、定性地研究P、PI和PID调节器的参数对系统性能的影响。

二、实验设备

AE2000A型过程控制实验装置、JX-300X DCS控制系统、万用表、上位机软件、计算机、RS232-485转换器1只、串口线1根、网线1根、24芯通讯电缆1根。

三、实验原理

图2-15为单回路水箱液位控制系统

单回路调节系统一般指在一个调节对象上用一个调节器来保持一个参数的恒定,而调节器只接受一个测量信号,其输出也只控制一个执行机构。本系统所要保持的参数是液位的给定高度,即控制的任务是控制水箱液位等于给定值所要求的高度。根据控制框图,这是一个闭环反馈单回路液位控制,采用SUPCON JX-300X DCS控制。当调节方案确定之后,接下来就是整定调节器的参数,一个单回路系统设计安装就绪之后,控制质量的好坏与控制器参数选择有着很大的关系。合适的控制参数,可以带来满意的控制效果。反之,控制器参数选择得不合适,则会使控制质量变坏,达不到预期效果。一个控制系统设计好以后,系统的投运和参数整定是十分重要的工作。

一般言之,用比例(P)调节器的系统是一个有差系统,比例度δ的大小不仅会影响到余差的大小,而且也与系统的动态性能密切相关。比例积分(PI)调节器,由于积分的作用,不仅能实现系统无余差,而且只要参数δ,Ti调节合理,也能使系统具有良好的动态性能。比例积分微分(PID)调节器是在PI调节器的基础上再引入微分D的作用,从而使系统既无余差存在,又能改善系统的动态性能(快速性、稳定性等)。但是,并不是所有单回路控制系统在加入微分作用后都能改善系统品质,对于容量滞后不大,微分作用的效果并不明显,而对噪声敏感的流量系统,加入微分作用后,反而使流量品质变坏。对于我们的实验系统,在单位阶跃作用下,P、PI、PID调节系统的阶跃响应分别如图2-16中的曲线①、②、③所示。

图2-16 P、PI和PID调节的阶跃响应曲线

四、实验内容和步骤

1、设备的检查和连接

1).关闭排水阀门,检查AE2000A型过程控制对象的储水箱水位是否达到总高度的50%

以上,如不够,灌水。

2).打开以循环泵为动力的支路至上水箱的所有阀门,关闭动力支路上通往其它对象的

切换阀门。

3).打开上水箱泄水阀,开至适当的开度。

4).检查电源开关是否关闭。

2、系统连线如图2-17所示:

DCS接线端子排

6 5 4

6 5 4

(I/O航空插座接线端子)

图2-17 单容水箱液位PID参数整定控制系统接线图

1).将24芯通讯电缆I/O线,按图2-17的连法,接到对应的DCS接线端子排上。

将24芯通讯电缆H-1端即上水箱液位+(正极)接到DCS接线端子排的5-E端(即SP313电流信号输入板的正极),将24芯通讯电缆H-4端上水箱液位-(负极)接到DCS接线端子排的5-F端(即SP313电流信号输入板的负极)。

将DCS接线端子排的6-G端(即SP322模拟信号输出板的正极),接至24芯通讯电缆H-19端即调节阀的2~10V输入端的+端(即正极),DCS接线端子排的6-H端(即SP322模拟信号输出板的负极),接至24芯通讯电缆H-20端即调节阀的2~10V输入端的-端(即负极),并且在DCS接线端子排的6-G端和6-H端间连接一500Ω电阻。

2).用网线将上位机与DCS连接起来。

3).电源控制板上的电源空气开关、单相泵电源开关打在关的位置。

3、启动DCS

1).将DCS控制柜的电源插头接到220V的单相交流电源。

2).打开DCS控制柜后的两个空气开关,给控制柜散热风扇、交换机和系统电源供电。

3).打开DCS控制柜前的两个电源开关,启动DCS系统。

4、启动实验装置

1).将实验装置电源插头接到220V的单相交流电源。

2).将电源控制板上的“漏电保护开关”打开。

3).打开“电源总开关”, 给实验装置和控制柜供电。

4).打开“单向泵”开关, 给循环泵供电。

5).打开“调节阀”开关, 给电动调节阀供电。

6).开启“24VDC电源”开关,给信号检测仪表供电。

5、比例调节控制

1).启动“AdvanTrol-Pro实时监控”软件,进入实验系统选择相应的实验,如图1所示:

图1 AdvanTrol-Pro“实时监控—流程图”画面

2).点击“液位控制”下方数字(文本框),弹出“显示仪表(回路)”窗口。

点击“4#单回路”按钮,进入“AdvanTrol-Pro实时监控软件—调整画面”如图2所示。

图2 AdvanTrol-Pro实时监控软件—调整画面

注:图2中设定值10cm,比例系数40,积分时间0.66分,微分时间3秒,泄水阀半开。

或设定值10cm,比例系数20,积分时间0.33分,微分时间3秒,泄水阀全开。

3).设定给定值,按表1逐一调整比例度(P)。

4).待系统稳定后,对系统加扰动信号(在纯比例的基础上加扰动,一般可通过改变设

定值实现)。记录曲线在经过几次波动稳定下来后,系统有稳态误差。

5).按表1逐一调整比例度(P),重复步骤3,观察过渡过程曲线,并记录余差大小。

6).继续减小比例度重复步骤3,观察过渡过程曲线,直到出现等幅震荡,并记临界比例

度和临界振荡周期值。

7).选择合适的比例系数(K),可以得到较满意的过渡过程曲线。改变设定值,同样可以

得到一条过渡过程曲线。P=(1/K)x100%

8).注意:每当做完一次试验后,必须待系统稳定后再做另一次试验。

当设定值SV=10cm时,

6、比例积分调节器(PI)控制

1).在比例调节实验的基础上,加入积分作用,即在界面上设置积分时间(Ti)不为0,

观察被控制量是否能回到设定值,以验证PI控制下,系统对阶跃扰动无余差存在。

2).选择合适的K和Ti值(P=60%,Ti=0.66分),使系统对阶跃输入扰动的输出响应为一

条较满意的过渡过程曲线。此曲线可通过改变设定值(如设定值变化20%,SV由10cm

变到12cm)来获得。

7、比例积分微分调节(PID)控制

1).在PI调节器控制实验的基础上,再引入适量的微分作用,即把软件界面上设置微分

时间(Td)参数,然后加上与前面实验幅值完全相等的扰动,记录系统被控制量响

应的动态曲线,并与PI控制下的曲线相比较,由此可看到微分时间(Td)对系统性

能的影响。

2).选择合适的K、Ti和Td,使系统的输出响应为一条较满意的过渡过程曲线(阶跃输

入可由给定值突变20%来实现)。

3).在历史曲线中选择一条较满意的过渡过程曲线进行记录。

8、用临界比例度法整定调节器的参数

在实现应用中,PID调节器的参数常用下述实验的方法来确定。用临界比例度法去整定PID调节器的参数是既方便又实用的。它的具体做法是:

1).在只有比例调节作用下(将积分时间放到最大,微分时间放到最小),先把比例系数

K放在较小值上,然后逐步增加调节器的比例系数,并且每当增加一次比例系数,待

被调量回复到平衡状态后,再手动给系统施加一个5%~15%的阶跃扰动,观察被调量

变化的动态过程。若被调量为衰减的振荡曲线,则应继续增加比例系数,直到输出

响应曲线呈现等幅振荡为止。如果响应曲线出现发散振荡,则表示比例系数调节得

过大,应适当减少,使之出现等幅振荡。图2-19为它的实验方块图。

图2-19 具有比例调节器的闭环系统

2).在图2-20系统中,当被调量作等幅荡时,此时的比例系数K就是临界比例系数,用

K m表示之,此时的临界比例度为δk,δk=1/K m,相应的振荡周期就是临界周期T m。

据此,按下表可确定PID调节器的三个参数δ、Ti和Td。

图2-20 具有周期T m的等幅振荡

3).必须指出,表格中给出的参数值是对调节器参数的一个初略设计,因为它是根据大

量实验而得出的结论。若要就得更满意的动态过程(例如:在阶跃作用下,被调参

量作4:1的衰减振荡),则要在表格给出参数的基础上,对δ、Ti(或Td)作适当调整。

五、实验报告要求

1、画出单容水箱液位控制系统的方块图。

2、用接好线路的单回路系统进行投运练习,并叙述无扰动切换的方法。

3、用临界比例度法整定调节器的参数,写出三种调节器的余差和超调量。

4、作出P调节器控制时,不同δ值下的阶跃响应曲线。

5、作出PI调节器控制时,不同δ和Ti值时的阶跃响应曲线。

6、画出PID控制时的阶跃响应曲线,并分析微分D的作用。

7、比较P、PI和PID三种调节器对系统无差度和动态性能的影响。

六、注意事项

1、实验线路接好后,必须经指导老师检查认可后方可接通电源。

七、思考题

1、实验系统在运行前应做好哪些准备工作?

2、为什么要强调无扰动切换?

3、试定性地分析三种调节器的参数K、(K、Ti)和(K、Ti和Td)的变化对控制过程各

产生什么影响?

4、如何实现减小或消除余差?纯比例控制能否消除余差?

实验二、上水箱中水箱液位串级控制实验

一、实验目的

1)、掌握串级控制系统的基本概念和组成。

2)、掌握串级控制系统的投运与参数整定方法。

3)、研究阶跃扰动分别作用在副对象和主对象时对系统主被控量的影响。

二、实验设备

AE2000A型过程控制实验装置、JX-300X DCS控制系统、万用表、上位机软件、计算机、RS232-485转换器1只、串口线1根、网线1根、24芯通讯电缆1根。

三、实验原理

上水箱液位作为副调节器调节对象,中水箱液位做为主调节器调节对象。控制框图如图12-1所示:

12-1、上水箱、中水箱液位串级控制框图

四、实验内容和步骤

1、设备的连接和检查:

(1)、打开以循环泵、调节阀、涡轮流量计组成的动力支路至上水箱的出水阀门,关闭动力支路上通往其他对象的切换阀门。

(2)、打开上水箱出水阀至半开,中水箱的出水阀至全开。

(3)、检查电源开关是否关闭

2、系统连线图:

DCS接线端子排

6 5 4

H F D B H F D B H F D B

6 5 4

(I/O航空插座接线端子)

图2-2 上水箱、中水箱液位串级控制系统接线图

1).24芯通讯电缆I/O线,按图2-17的连法,接到对应的DCS接线端子排上。

将24芯通讯电缆H-1端即上水箱液位+(正极)接到DCS接线端子排的5-E端(即SP313电流信号输入板的正极),将24芯通讯电缆H-2端即中水箱液位+(正极)接到DCS接线端子排的5-G端(即SP313电流信号输入板的正极),将24芯通讯电缆H-4端上、中水箱液位-(负极)接到DCS接线端子排的5-F端(即SP313电流信号输入板的负极)。

将DCS接线端子排的6-G端(即SP322模拟信号输出板的正极),接至24芯通讯电缆H-19端即调节阀的2~10V输入端的+端(即正极),DCS接线端子排的6-H端(即SP322模拟信号输出板的负极),接至24芯通讯电缆H-20端即调节阀的2~10V输入端的-端(即负极),并且在

DCS接线端子排的6-G端和6-H端间连接一500Ω电阻。

2).用网线将上位机与DCS连接起来。

3).源控制板上的电源空气开关、单相泵电源开关打在关的位置。

3、启动DCS

1).将DCS控制柜的电源插头接到220V的单相交流电源。

2).打开DCS控制柜后的两个空气开关,给控制柜散热风扇、交换机和系统电源供电。

3).打开DCS控制柜前的两个电源开关,启动DCS系统。

4、启动实验装置

1).将实验装置电源插头接到220V的单相交流电源。

2).将电源控制板上的“漏电保护开关”打开。

3).打开“电源总开关”, 给实验装置和控制柜供电。

4).打开“单向泵”开关, 给循环泵供电。

5).打开“调节阀”开关, 给电动调节阀供电。

6).开启“24VDC电源”开关,给信号检测仪表供电。

5、上水箱、中水箱液位串级控制

1).启动“AdvanTrol-Pro实时监控”软件,进入实验系统选择相应的实验,如下图所示:

图3、“AdvanTrol-Pro实时监控”软件界面

2).点击““内/外环控制””下方数字(文本框),弹出“显示仪表(回路)”窗口。

点击“4#串级”按钮,进入“AdvanTrol-Pro实时监控软件—调整画面”如图4/图5

所示。

3).点击工具栏上流程图按钮,返回图3“AdvanTrol-Pro实时监控软件—流程图”

可完成“串级内环”与“串级外环”调整画面之间的切换。

在调整画面中进行赋值操作, 整定副控(内环)参数(P=30%,Ti=0.00分)

图5 AdvanTrol-Pro实时监控软件—调整画面(串级外环)

设定给定值SV=10.00,整定主控(外环)参数(P=60%,Ti=0.66分)。

4).待系统稳定后,在中水箱水位设定值给一个阶跃信号,观察软件的实时曲线变化,并记录此曲线。

5).系统稳定后,在副回路上加干扰信号,观察主回路和副回路上的实时曲线的变化。记

录并保存曲线。

五、实验报告要求。

1)、画出串级控制系统的控制方块图。

2)、分析串级控制和单回路PID控制不同之处。

六、注意事项

1)、实验线路接好后,必须经指导老师检查认可后方可接通电源。

2)、系统连接好以后,在老师的指导下,运行串级控制实验。

七、思考题

1)、串级控制控制相比于单回路控制有什么优点

启动实时监控软件

正确启动实时监控软件是实现监控操作的前提。由于组态时为各操作小组配置的监控画面及采用的网络策略不同,启动时一定要正确选择。

实时监控软件启动操作步骤如下:

1.在桌面上双击快捷图标(或是点击[开始/程序/AdvanTrol-Pro2.50.04 学习版]中的“实时监控”命令),弹出实时监控软件启动的“组态文件”对话框,如图1所示:

图1实时监控软件启动对话框

选择组态文件:通过下拉列表框选择组态索引文件,若要打开新的组态监控,可通过浏览按钮查找新的组态文件。

登录权限:选择登录的级别。

作为下次运行的组态文件:选中此选项后,下次系统启动时自动运行实时监控软件,并以本次设定的所有选项作为缺省设置,直接启动监控画面。

仿真运行:在未与控制站相连时,可选择此选项,以便观察组态效果。

浏览按钮:选择组态索引文件。

清除按钮:清除“选择组态文件”选项下的文件列表。

登录按钮:用户登录。

确定按钮:进入监控画面。

取消按钮:退出实时监控软件启动对话框。

2.点击“浏览”命令,弹出组态文件查询对话框,如图2所示:

图2 文件查询对话框

3.选择要打开的组态索引文件“简化DCS”(扩展名为.IDX,保存在组态文件夹的Run子文件夹下),点击“打开”返回到图1所示的界面。

4.点击“登录”按钮,弹出“登录”对话框,如图3所示:

图3 登录对话框

5.选择登录人员的用户名,输入密码,点击“确定”返回到图1所示的界面。

6.在操作小组名称列表中选择操作小组,点击“确定”按钮,弹出“选择网络策略”对话框,如图4所示:

图4选择网络策略对话框

7.网络策略确定了登录操作小组所用数据的来源。选择相应的网络策略(如:本地策略),点击“确定”按钮,进入实时监控画面如图5所示:

或弹出“AdvRTDC”对话框,如下图所示:

点击“是”按钮,进入实时监控画面(“AdvanTrol-Pro实时监控软件—系统介绍”画面)如图5所示:

图5实时监控画面

标题栏:显示当前监控画面名称。

工具栏;放置操作工具图标。

报警信息栏:滚动显示最近产生正在报警的信息。窗口一次最多显示5条,其余的可以通过窗口右边的滚动条来查阅。报警信息根据产生的时间依次排列,

第一条报警信息永远是最新产生的报警信息。每条报警信息显示:报警时间、

位号名称、位号描述、当前值、报警描述和报警类型。

光字牌:光字牌用于显示光字牌所表示的数据区的报警信息。

综合信息栏:显示系统标志、系统时间、当前登录用户和权限、当前画面名称、系统报警指示灯、工作状态指示灯等信息。

主画面:显示监控画面。

点击工具栏上流程图按钮,显示“DCS实验菜单”如下所示:

图 DCS实验菜单

点击“4#装置、上水箱液位PID整定实验”菜单项,进入“AdvanTrol-Pro实时监控软件—流程图”画面如图6所示:

图6 AdvanTrol-Pro实时监控软件—流程图画面

点击“选择本实验”按钮,弹出“请确认”对话框,如图7所示

图7 “请确认”对话框

点击“是”按钮,返回图6流程图画面。

点击“液位控制”下方数字(文本框),

弹出“显示仪表(回路)”窗口,如图8所示

图8显示仪表(回路)窗口

点击“4#单回路”按钮,进入“AdvanTrol-Pro 实时监控软件—调整画面”如图9所示

图9 AdvanTrol-Pro实时监控软件—调整画面

在调整画面中进行赋值操作

包括:手自动切换()到自动、调节器正反作用设置成反作用、PID调节参数设为P=60.0% I=0.66分 D=0.00秒、回路给定值SV设为10.0。

观察实验过程,记录实验曲线。

如完成实验,欲退出系统。请点击工具栏上流程图按钮,弹出“退出系统”对话

框,如下所示

图关闭系统对话框

输入正确的登录口令,点击“确定”按钮后,即退出AdvanTrol监控系统。

注1:在图1中选中“仿真运行”选项,在没有连接控制站的情况下,监控画面的数据显

示点将显示仿真数据。

注2:在图1中选中“作为下次运行的组态文件”选项,则在下次启动AdvanTrol监控

软件时将按本次的设置直接进入实时监控画面。若重启系统,则系统将自动启动运行

AdvanTrol监控软件。

注3:若组态时,已将网络策略与操作小组唯一关联,则启动时不会弹出“选择网络策略”

对话框,而是根据组态设定的关联网络策略直接启动实时监控软件。

点击“4#装置、上、中水箱液位串级控制实验”菜单项,进入“AdvanTrol-Pro实时监控软件—流程图”画面如图6-2所示:

图6-2 “AdvanTrol-Pro实时监控软件—流程图”画面

点击“选择本实验”按钮,弹出“请确认”对话框,如图7所示

图7 “请确认”对话框

点击“是”按钮,返回图6-2流程图画面。

点击“内环控制”下方数字(文本框),

弹出“显示仪表(回路)”窗口,如图8-2-1所示

图8-2-1显示仪表(回路)窗口

点击“4#串级”按钮,进入“AdvanTrol-Pro实时监控软件—调整画面”如图9-2-1

所示

图9-2-1 AdvanTrol-Pro实时监控软件—调整画面

在调整画面中进行赋值操作

包括:手自动串级切换()到串级、调节器正反作用设置成反作用、PID调节参数设为P=30.0% I=0.00分 D=0.00秒。

点击工具栏上流程图按钮,返回图6-2“AdvanTrol-Pro实时监控软件—流程图”画面。

点击“外环控制”下方数字(文本框),

弹出“显示仪表(回路)”窗口,如图8-2-2所示

图8-2-2显示仪表(回路)窗口

点击“4#串级”按钮,进入“AdvanTrol-Pro实时监控软件—调整画面”如图9-2-2所示

图9-2-2 AdvanTrol-Pro实时监控软件—调整画面

在调整画面中进行赋值操作

包括:手自动串级切换()到串级、调节器正反作用设置成反作用、PID调节参数设为P=60.00% I=0.66分 D=0.00秒,回路给定值SV设为10.0。。

观察实验过程,记录实验曲线。

点击工具栏上流程图按钮,返回图6-2“AdvanTrol-Pro实时监控软件—流程图”画面,观察实验过程。

弹出“显示仪表(回路)”窗口,记录实验曲线。

框。

《控制系统计算机仿真》实验指导书

实验一 Matlab使用方法和程序设计 一、实验目的 1、掌握Matlab软件使用的基本方法; 2、熟悉Matlab的数据表示、基本运算和程序控制语句 3、熟悉Matlab绘图命令及基本绘图控制 4、熟悉Matlab程序设计的基本方法 二、实验内容 1、帮助命令 使用help命令,查找sqrt(开方)函数的使用方法; 2、矩阵运算 (1)矩阵的乘法 已知A=[1 2;3 4]; B=[5 5;7 8]; 求A^2*B (2)矩阵除法 已知A=[1 2 3;4 5 6;7 8 9]; B=[1 0 0;0 2 0;0 0 3]; A\B,A/B (3)矩阵的转置及共轭转置 已知A=[5+i,2-i,1;6*i,4,9-i]; 求A.', A' (4)使用冒号选出指定元素 已知:A=[1 2 3;4 5 6;7 8 9]; 求A中第3列前2个元素;A中所有列第2,3行的元素; (5)方括号[] 用magic函数生成一个4阶魔术矩阵,删除该矩阵的第四列 3、多项式 (1)求多项式p(x) = x3 - 2x - 4的根 (2)已知A=[1.2 3 5 0.9;5 1.7 5 6;3 9 0 1;1 2 3 4] , 求矩阵A的特征多项式; 求特征多项式中未知数为20时的值; 4、基本绘图命令 (1)绘制余弦曲线y=cos(t),t∈[0,2π] (2)在同一坐标系中绘制余弦曲线y=cos(t-0.25)和正弦曲线y=sin(t-0.5),t∈[0,2π] 5、基本绘图控制 绘制[0,4π]区间上的x1=10sint曲线,并要求: (1)线形为点划线、颜色为红色、数据点标记为加号; (2)坐标轴控制:显示范围、刻度线、比例、网络线 (3)标注控制:坐标轴名称、标题、相应文本; 6、基本程序设计 (1)编写命令文件:计算1+2+?+n<2000时的最大n值; (2)编写函数文件:分别用for和while循环结构编写程序,求2的0到n次幂的和。 三、预习要求 利用所学知识,编写实验内容中2到6的相应程序,并写在预习报告上。

过控实验指导

本章开始进行控制系统设计。主要是单回路PID设计,其中PID参数的调整是一个非常麻烦的工作,同学们需要不断总结经验。 实验1 单闭环流量控制实验 一、实验目的 1、掌握单回路控制的特点 2、了解PI控制特点,以及对控制效果的评价。 3、掌握通过调节阀控制流量的原理和操作。 二、实验设备 A3000现场系统,任何一个控制系统。 三、实验原理与介绍 1、单回路控制逻辑 调节阀流量控制实验逻辑关系如图5-1所示。FIC指用于流量的调节器,这个调节器可能是智能仪表,也可以是计算机上的PID调节器,也可以是PLC中的PID调节器。类似的TIC就是用于温度控制的调节器。 图5-1 流量计流量定值控制实验 该控制逻辑是一个经典的单回路流量控制系统。单回路调节系统一般指在一个调节对象上用一个调节器来保持一个参数的恒定,而调节器只接受一个测量信号,其输出也只控制一个执行机构。本系统所要保持的恒定参数是管道流量,即控制的任务是控制流量等于给定值所要求的大小。根据控制框图,这是一个闭环反馈型单回路流量控制,采用PID控制。当调节方案确定之后,接下来就是整定调节器的参数,一个单回路系统设计安装就绪之后,控制质量的好坏与控制器

参数选择有着很大的关系。合适的控制参数,可以带来满意的控制效果。反之,控制器参数选择得不合适,则会使控制质量变坏,达不到预期效果。因此,当一个单回路系统组成好以后,如何整定好控制器参数是一个很重要的实际问题。一个控制系统设计好以后,系统的投运和参数整定是十分重要的工作。 一般言之,用比例(P)调节器的系统是一个有差系统,比例度δ的大小不仅会影响到余差的大小,而且也与系统的动态性能密切相关。比例积分(PI)调节器,由于积分的作用,不仅能实现系统无余差,而且只要参数δ,Ti调节合理,也能使系统具有良好的动态性能。比例积分微分(PID)调节器是在PI调节器的基础上再引入微分D的作用,从而使系统既无余差存在,又能改善系统的动态性能(快速性、稳定性等)。在单位阶跃作用下,P、PI、PID调节系统的阶跃响应分别如图5-2中的曲线①、②、③所示。 图5-2 P、PI和PID调节的阶跃响应曲线 本实验暂时对PID控制的调节问题不涉及更多。 2、控制系统接线表 3、实验方案 被调量为调节阀开度,控制目标是水流量,通过测量水流量,控制器与给定值进行比较,然后输出控制值到调节阀。 首先进行比例控制,看控制效果,进行比较。 然后进行积分控制,看控制效果,进行比较。

计算机网络实验指导书(new)

计算机网络实验指导书 实验一以太网的组建(2学时) 实验名称:以太网的组建 实验目的: 1、了解实验室布局;认识交换机与路由器的结构与连接方法; 2、掌握简单的局域网组网方法; 3、掌握简单的局域网配置方法。 实验步骤: 1、观察实验室计算机网络的组成 步骤1:观察所在机房的计算机网络的组成,并描述计算机网络的组成。 步骤2:画出机房网络拓扑结构。 步骤3:通过Internet搜索集线器或交换机的结构和连接方法。 2、组建简单的局域网 步骤1:将计算机网卡插入PCI插槽,并安装网卡驱动程序,记录网卡驱动程序名称。 步骤2:制作双绞线(直通线) 步骤3:用双绞线将安装网卡的计算机与交换机相连。 步骤4:将交换机通电 步骤5:网络操作系统配置,每个网卡对应一个本地连接,在本地连接属性中进行局域网基本配置。 3、局域网基本配置 步骤1:选择网上邻居属性,如图1所示。选择本地网卡对应的“本地连接”属性,查看并记录本机安装的网络组件,如图2所示。 图1 网络连接属性图2 网络组件 步骤2:命名计算机,例如,命名为:netuser,如图3所示。并配置TCP/IP,例如将IP地址和子网掩码分别设置为:192.168.0.1 255.255.255.0。

图3 计算机命名图4 配置TCP/IP 步骤3:将同网络其他计算机分别命名,计算机名不能重复。 IP地址分别为:192.168.0.2~192.168.0.254,IP地址也不能重复。 4、使用集线器与交换机组建的以太网 在包跟踪软件中,分别使用集线器和交换机组建如图所示的以太网。各计算机的TCP/IP 配置信息根据下表进行配置:(MAC地址请记录在表格空白处) 使用集线器组建简单的以太网 模拟数据包运行结果:(PC0—>PC2)

《计算机操作系统》实验指导书

《计算机操作系统》 实验指导书 (适合于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 湖南工业大学计算机与通信学院 二O一四年十月

前言 计算机操作系统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主要专业基础课程,其实践性、应用性很强。实践教学环节是必不可少的一个重要环节。计算机操作系统的实验目的是加深对理论教学内容的理解和掌握,使学生较系统地掌握操作系统的基本原理,加深对操作系统基本方法的理解,加深对课堂知识的理解,为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在Linux环境下调用一些常用的函数编写功能较简单的程序来实现操作系统的基本方法、并在实践应用方面打下一定基础。要求学生在实验指导教师的帮助下自行完成各个操作环节,并能实现且达到举一反三的目的,完成一个实验解决一类问题。要求学生能够全面、深入理解和熟练掌握所学内容,并能够用其分析、设计和解答类似问题;对此能够较好地理解和掌握,并且能够进行简单分析和判断;能够熟练使用Linux用户界面;掌握操作系统中进程的概念和控制方法;了解进程的并发,进程之间的通信方式,了解虚拟存储管理的基本思想。同时培养学生进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完成实验分析、实验方法、实验操作与测试、实验过程的观察、理解和归纳能力。 为了收到良好的实验效果,编写了这本实验指导书。在指导书中,每一个实验均按照该课程实验大纲的要求编写,力求紧扣理论知识点、突出设计方法、明确设计思路,通过多种形式完成实验任务,最终引导学生有目的、有方向地完成实验任务,得出实验结果。任课教师在实验前对实验任务进行一定的分析和讲解,要求学生按照每一个实验的具体要求提前完成准备工作,如:查找资料、设计程序、完成程序、写出预习报告等,做到有准备地上机。进行实验时,指导教师应检查学生的预习情况,并对调试过程给予积极指导。实验完毕后,学生应根据实验数据及结果,完成实验报告,由学习委员统一收齐后交指导教师审阅评定。 实验成绩考核: 实验成绩占计算机操作系统课程总评成绩的20%。指导教师每次实验对学生进行出勤考核,对实验效果作记录,并及时批改实验报告,综合评定每一次的实验成绩,在学期终了以平均成绩作为该生的实验成绩。有以下情形之一者,实验成绩为不及格: 1.迟到、早退、无故缺勤总共3次及以上者; 2.未按时完成实验达3次及以上者; 3.缺交实验报告2次及以上者。

DCS抗干扰试验作业指导书

DCS抗干扰试验作业指导书

QB 宁夏京能宁东发电有限责任公司企业标准 DCS系统抗干扰试验作业指导书 修改记录版次页码日期修改 人审核 人批准 人 00 Q/BEIH-NDP105.03.RK17-2012 版本/修改:A/0

前言 为实施精细化管理,创建一流发电企业,结合宁夏京能宁东发电有限责任公司生产实际需要,特编制本指导书,用于指导热控专业设备检修维护工作。 本指导书主要针对从事设备检修的有关人员,根据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厂家图纸资料,结合设备实际情况和现场检修经验编写而成,重点阐述了设备的检修工序、工艺和质量标准。 由于部分资料欠缺,加之编者水平有限,本规程中的错误和疏漏之处在所难免,恳请各级领导和员工批评指正,以便于完善提高。 生产系统各级人员应熟悉并遵守本指导书,设备管理部、外委维护单位、参加检修工作的施工单位人员应掌握并执行本指导书。 本规程由宁夏京能宁东发电有限责任公司委托设备管理部起草、提出并归口管理,自发布之日起执行。目录 前言...................................... I 目次..................................... II 附录A(规范性附录)计划表 (1) 1 目的 (2) 2适用范围 (2) 3 作业条件 (2) 4风险分析/危害辨识 (2) 5 组织及开工准备 (3) 6 计划进度 (3) 7 工具、材料和备件明细 (3)

8检修工序、工艺及质量标准 (4) 9检修质量验收记录 (6) 10备品备件检验及使用记录 (7) 11 完工报告单 (8)

计算机控制技术范立男实验指导书

百度文库 《计算机控制技术》实验指导书

目录 实验一:A/D、D/A转换实验 (2) 实验二:数字PID实验 (4) 实验三:大林算法 (8) 实验四:炉温控制实验 (11)

实验一:A/D 、D/A 转换实验 一、实验目的与要求 1、掌握A/D 、D/A 转换原理 2、熟悉8位A/D 、D/A 转换的方法。 二、实验类型 验证性 三、实验原理及说明 1、通过数据通道接口板完成8位D/A 转换的实验,转换公式如下: V V K K K V U ref ref o 52/)222(8006677+=+++= 例如:数字量=01010001 K 7=0,K 6=1,K 5=0,K 4=1,K 3=0,K 2=0,K 1=0,K 0=1 模拟量0.12/)222(8006677=+++=K K K V U ref o 实验中,根据输入的数字量,D/A 转换为模拟量,其结果经 A/D 采集并显示在计算机上。实验示意图见图1-1。 图1-1 实验示意图 2、通过数据通道接口板完成8位A/D 转换的实验,转换公式如下: 数字量=模拟量/N 2Vref 。其中N 是A/D 转换器的位数,Vref 是基准电压。 例如:N=8 Vref= 模拟量= 则数字量=×28 =51(十进制) 实验中设置的模拟量由D/A 转换取得,此模拟量经A/D 转换为数字量,并显示在计算机上。实验示意图见图1-2。 图1-2 实验示意图 序 号 名 称 主要用途 1 SAC-CCT 计算机控制技术教学实验系统 构成实验所需的硬件电路 2 PC 机 输入参数,观察运行结果 五、实验内容和步骤 (一)

计算机网络实验指导书--2016

《计算机网络》实验指导书 逯鹏编 电气工程学院自动化系 2016年11月

学生实验须知 一实验要求 1 认真进行实验预习和准备,应教师要求于实验前完成实验准备; 2 按照安排的时间、地点和分组签到和参加实验。因故调换应提交调换申请并经教师批准; 3 在指定实验台(位置)进行实验,不得随意调换,不得动用非实验设备; 4 实验时,主动参与,认真细致,互助合作,注意安全。有问题主动向教师请教。 5 实验结束,整理好实验设备,报告指导教师检查实验结果,经认可后方可离开。 6 损坏设备,应予以赔偿。 二实验报告基本要求 1 在院统一印制的实验报告用纸上书写报告; 2 书写整洁,符号、表格和曲线规范; 3 实验记录数据真实客观,实验结果分析认真正确; 4 按时呈交,实验报告作为教学档案由院留存。 三实验成绩评定 1 每项实验的成绩综合学生出勤、实验过程(参与程度,实验结果,设备安全和人身安全)情况和实验报告质量(内容和规范性)给出。不参加实验或参加实验不提交报告者,该项实验成绩为0分。 2 实验成绩计入课程平时成绩表; 3 不参加实验及不提交报告达三分之一者,将被取消该课程考核资格。

实验一:网络常用命令的使用 一、实验目的: 1. 了解或掌握一些网络常用命令; 2. 掌握Ping、IPconfig、arp等命令的功能及一般用法; 3. 能应用上述命令进行网络连通、网络状态、网络配置等。 二、实验环境: 1. 运行Windows 2000 / 2003 Server / XP操作系统的PC一台; 2. 每台PC具有一块以太网卡,通过双绞线与局域网相连。 三、实验内容与要求: 1. 进入DOS模式: (1)“开始”-> “运行”-> 输入“cmd”; (2)在DOS环境中输入“cd\”,回车; (3)继续输入“md 学号+姓名”,回车; (4)继续输入“cd 学号+姓名”,示例如下图所示。本实验后续内容,需在此目录下完成。 2. 参照附件一:IP地址的查看与配置,完成其中实验要求,并回答下面的问题: (1)使用“ipconfig”命令,查看本机的IP地址是什么?并记录下来。 (2)使用“ipconfig”命令,怎样查看本机的物理地址?截屏记录,并根据截屏回答物理地址具体是多少? 3. 参照附件二:网络连通性的测试,完成其中实验要求,并回答下面的问题: (1)使用ping命令测试网络时,本机通常向被测试计算机发几次请求? (2)执行“ping https://www.doczj.com/doc/2514777662.html,”,是否可以获取https://www.doczj.com/doc/2514777662.html,对应的IP 地址?截屏记录其IP地址。 (3)执行“ping https://www.doczj.com/doc/2514777662.html,”和“ping https://www.doczj.com/doc/2514777662.html,”,记录两者执行后的参数“平均往返时延”各为多少?并截屏记录。

计算机基础实训指导书

<<计算机基础应用>> 实训指导 任 务 书 实习班级:09风能2班 指导老师:高鹏 实习地点:计算机中心机房 教研组审核: 审核时间 实习时间:2009年12 月14日至2009年12 月18 日

实训目的:《计算机应用基础与实训》是非计算机专业的一门公共基础课,旨在培养学生的计算机文化素质和应用计算机的基本能力。通过综合练习教学,使学生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掌握计算机的基本应用与基本操作技巧。它的目的和任务是:向学生介绍计算机的初步知识、操作系统的功能,字处理、表处理和幻灯片处理软件的基本使用方法和网络知识,使学生掌握使用计算机的基本技能。 实训内容:Windows XP操作系统的使用及基于此平台的应用软件Word 2003 、Excel 2003 、PowerPoint 2003 、IE 6.0等软件的使用;计算机基础知识和网络基本知识的掌握。 实训地点:计算机中心机房 实训时间:2009年12月14日至2009年12月18日 实训班级:09风电(2)班 实验教材和参考书:《计算机应用》、《计算机应用基础与实训教程》 注意事项: 1、每个学生要有安全用电的意识,做到安全用电,不准在机房充电。如发生问题,后果自负。 2、每个学生要爱护公物,如发现公物损坏或丢失,照价赔偿。 3、上机人员必须配合机房内的卫生保洁工作,不准随地吐痰,不乱写乱画,不乱仍纸屑,果皮等杂务,严禁携带零食,饮料,等入内,严禁吸烟。 4、每天按时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每个学生交每天的实验报告,每个学生每人一份。 5、在走廊内不得大声喧哗,与他人打闹。 6、保持机房肃静,不准大声喧哗,不准打闹,不影响他人。 7、严格遵守设备操作规程,不得随便拆卸计算机配件,不得擅自更改设置和私设密码。严禁私自安装、卸载更改计算机程序。 8、上机结束,按要求关闭机器电源并做适当整理,方可离室。 考核办法: 要求学生每天按时完成任务,并及时对当天的实习内容按忧、良、及格、不及格四个等级进行评分,并要求在晚自习写出当天的实验报告,于次日上课前交回。 实训具体任务: 第一天实训任务: windows 基本操作 1.1文件及文件夹操作训练。 1.2 计算器的使用。 1.3数学公式的输入。

DCS首次送电及复原试验作业指导书要点

DCS首次送电及复原试验作业指导书要点1.工程(系统或设备)概况及工程量 1.1系统或设备概况(作业涉及的系统范围、设备简介)(空) 1.2工程量(范围、具体工作量等)(空表格) 1.3工期:20天 2.编制依据(空) 2.1《火力发电厂分散控制系统在线验收测试规程》DL/T—1998 2.2DCS厂家技术资料 3.作业前的条件和准备 3.1技术准备(空) 作业指导书编制完毕且经讨论批准;技术交底完毕。 3.2作业人员(配置、资格) 3.2.1作业人员配置、资格

3.2.2作业活动中的组织分工和人员职责: 3.2.2.1作业的组织分工(与相关作业和其他专业的分工)(空) 电气专业负责测量系统接地电阻及UPS 送电维护;DCS 厂家负责作业的执行;调试所配合厂家作业。 3.2.2.2作业人员的职责(空表格) 3.3作业机具(包括配置、等级、精度等)(空表格) 3.4材料(空) 4.5安全器具(空表格) 3.6场地道路(空) 3.7工序交接(空) DCS 系统硬件设备安装完毕;设备之间联结电缆联接完毕;电气UPS 验收合格。 3.8其他(空) 4.作业程序的步骤和方法 4.1作业程序的步骤流程(流程图)

4.2作业方法(空) 4.2.1系统上电 4.2.2传送组态 4.2.3性能测试 4.2.4功能测试 5.作业过程中控制点的设置和质量通病及预防 5.1质量分目标:根据本工程的质量总体目标分解该项目质量分目标。 5.2质量事故预想: 5.2.1DCS 系统首次送电模件损坏。 5.3保证措施: 5.3.1严格按照施工图纸、厂家资料和规程规范进行送电调试。 5.4作业过程中控制点的设置

《网络综合实训》指导书

《网络综合实训》 任务书 指导书 适用专业:计算机网络技术 实训班级:网络121 设计时间:第15、16周 江西工业工程职业技术学院计算机工程系 2014年 11 月

一、课程的地位、作用和目的 网络综合实训是高等职业院校计算机网络技术类专业一项重要的集中基本技能训练,是理论和知识的综合与应用。 技能训练是高职高专院校一个重要的实践教学环节,它与实验、生产实训、毕业实训构成实践性教学体系,高职高专学生较强的动手能力,依赖实践性教学体系对学生的培养。 二、实训教学目标 本实训教学总学时为56学时,主要目标是考察学生对所学计算机网络专业知识的综合应用能力,通过模拟实际工程项目,使学生掌握网络工程的设计方法、网络设备安装调试等技能,提高学生的网络实战能力。 三、实训设计原则 目前对网络技术人员人才的职业要求是,能够根据应用部门的要求进行网络系统的规划、设计和网络设备的软硬件安装、调试工作,能进行网络系统的运行、维护和管理。 本实训教学设计思想是从社会对人才的实际需求出发,以岗位群的工作为依据,突出学生的能力培养,通过循序渐进的实训教学,充分体现了以项目需求为导向,以职业能力和应用能力培养为中心的教学思路。整个课程学习过程模拟了实际网络工程从无到有的构建并进行管理的完整工作过程,做到了学习过程和工作过程的高度一致。 四、实训教学设计 本实训课程为一个综合性的网络工程项目,根据项目实际又将其分为2个子项目,每一子项目都从本专业技能结构的某一个需求开始,制定一个具体的任务(项目),讲解具体的操作过程;在操作过程补充需要的理论知识。 (1) 项目一:基本技能强化实训(26课时) 本项目是综合性强化练习,项目涵盖网络设备调试基本技能的几个重要部分,本项目的完成有助于巩固和加强网络设备调试与优化的基本功和技能。 (2) 项目二:校园网网络总体系统方案设计(30课时) 本项目以实际需求,分析网络流量、提出新网络系统的建设思路以及新系统的网络设计目标和范围,再根据对现在网络技术的分析以及能够提供的费用和网络运行给学校带来的社会经济效益,为学校提供是否可行的决策依据。 四.实训考核及成绩评定方法 1.优秀:按实训任务书要求圆满完成规定任务,有创新性。严格遵守实训管理制 度与实训纪律,实训态度认真、积极。具有良好的团队协作精神;能自我进行资料收集 并引用合理。实训过程完整、规范;设计报告结构完善、格式规范、条理清晰、论述充 分、图表准确,文字描述准确流畅。

《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实训指导书(第三版)

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学院 《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实训指导书 (第三版) 计算机基础教研室 2009年3月

《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实训指导书 一、目的 通过为一周的实训,巩固本学期所学习的知识,强化的各种基于工作的过程的各种操作技能,进一步培养学生熟练处理Word文档的综合应用、Excel高级数据管理、PowerPoint演示文稿高级制作技巧及Internet网络综合应用能力,并为学生参加计算机水平考试及办公自动化考试作好准备。 二、实训内容提要 1.Word中文处理的综合应用 2.Excel电子表格的综合应用 3.PowerPoint演示文稿的综合应用 4.申请邮箱、收发邮件、Outlook Express的使用 5.信息检索与信息的综合应用 6.利用Serv-U 软件创建与配置FTP站点,实现文件的上传与下载。 7.Web 站点的创建与配置,网页的浏览(选) 三、考核 1.考核方式 操作部分由各部分指导老师现场打分,最后由负责指导老师汇总。 2.成绩评定标准 考核内容包括:成绩评定为100分制。Word 高级应用25%,电子表格综合应用25%,PPT综合应用 10%,Internet操作10%,实操报告(心得体会,遇到的问题,解决办法,收获等)20%(包括考勤),模拟题试题10%. 四、提交实训成果 1.实训成果(作业、作品等) 2.实训报告:按照实训报告模板的格式去写,包括实训中遇到的问题,解决办法,包含一些截图,一周实训的体会、收获及今后努力方向等,文字要在2500字以上。篇幅在4页左右(含截图)。

说明: 1.由于各个班级教学学时及专业的差异性相差很大,而实训内容丰富且有一定难度,而实训的时间较短且集中,因此实训指导老师根据班级实际情况与水平,在指训指导书中挑选实用性强且与计算机水平考试有一定关联的题目进行实训。 2.选择实训的原则: ●在1~10中选择8题 ●11~17中选择5至6题 ●18~21必选,22根据机房情况选择 ●模拟题选择一套 3.带实训的老师一定要认真负责,结束后及时登记实训成绩,收齐学生的实训成果,并写出该班的实训总结,记录成光盘交到计算机基础教研室。 第1部分实训内容 实训1 制作用户调查表 [操作要求] 按照下面的步骤编排出如图1样文所示,并以“实训一.doc”为文件名保存。 1.输入文字 ●在文档中,输入表格的标题及最后一行的文字。 2.插入表格 ●插入“样文”的表格及输入其中的字符; ●表格的前三行高固定值1厘米,各列宽3.5厘米,表格中的字符设为宋体、四号, 水平左对齐,垂直居中; 3.设置文本 ●表格标题设为黑体、二号字,居中对齐; ●表格末行设为幼圆、小四号字,其中,“回函请寄:”几字设为加粗; ●表格外边框的线宽为1.5磅。 4.编排格式 ●在文档头部插入一行由“剪刀”和“-”号组成的字符串; ●按“样文1”所示位置,插入艺术字库中第1行第2列式样的艺术字; ●艺术字设为隶书、36磅、红色,无环绕。

DCS实验报告.

华北电力大学 实验报告 实验名称基于DCS实验平台实现的 水箱液位控制系统综合设计课程名称计算机控制技术与系统 专业班级:自动实 1101学生姓名:潘浩 学号:201102030117成绩: 指导教师:刘延泉实验日期:2014/6/29

基于DCS实验平台实现的 水箱液位控制系统综合设计 一.实验目的 通过使用LN2000分散控制系统对水箱水位进行控制,熟悉掌握DCS控制系统基本设计过程。 二.实验设备 PCS过程控制实验装置; LN2000 DCS系统; 上位机(操作员站) 三.系统控制原理 采用DCS控制,将上水箱液位控制在设定高度。将液位信号输出给DCS,根据PID参数进行运算,输出信号给电动调节阀,由DDF电动阀来控制水泵的进水流量,从而达到控制设定液位基本恒定的目的。系统控制框图如下:

四.控制方案改进 可考虑在现有控制方案基础上,将给水增压泵流量信号引入作为导前微分或控制器输出前馈补偿信号。 五.操作员站监控画面组态 本设计要求设计关于上水箱水位的简单流程图画面(包含参数显示)、操作画面,并把有关的动态点同控制算法连接起来。 1.工艺流程画面组态 在LN2000上设计简单形象的流程图,并在图中能够显示需要监视的数据。 要求:界面上显示所有的测点数值(共4个),例如水位、开度、流量等;执行机构运行时为红色,停止时为绿色;阀门手动时为绿色,自动时为红色。

2.操作器画面组态 与SAMA图对应,需要设计的操作器包括增压泵及水箱水位控制DDF阀手操器: A.设备驱动器的组态过程: 添加启动、停止、确认按钮(启动时为红色,停止和确认时为绿色) 添加启停状态开关量显示(已启时为红色,已停时为绿色) B.M/A手操器的组态过程: PV(测量值)、SP(设定值)、OUT(输出值)的动态数据显示,标明单位,以上三个量的棒状图动态显示,设好最大填充值和最大值;手、自动按钮(手动时为1,显示绿色;自动时为0,显示红色),以及SP、OUT的增减按钮;SP(设定值)、OUT(输出值)的直接给值(用数字键盘)

计算机网络实验指导书CISCO版

计算机网络实验指导书 CISCO版 实验一网络设备与通信协议实验 (2) 实验二 EIA568标准与双绞线水晶头制作 (15) 实验三交换机差不多配置 (22) 实验四交换机VLAN配置 (28) 实验五路由器差不多配置 (35) 实验六配置静态路由 (40) 实验七动态路由RIP配置 (46) 实验八动态路由OSPF协议配置 (55) 实验九访问操纵列表ACL实验 (65) 实验十网络地址转换NAT实验 (71)

实验一网络设备与通信协议实验 一、实验内容 学习使用网络差不多设备,掌握设备性能和配置方法,熟悉LINUX 和WINDOWS环境的TCP/IP协议配置方法,熟悉Internet环境,学习使用DOS下的常用网络命令。 二、实验目的 了解网络适配器、调制解调器、集线器、交换机、路由器等网络硬件设备,熟悉多种网络操作系统,如LINUX和WINDOWS,掌握TCP/IP协议在不同操作系统下的安装与配置,初步掌握TCP/IP 协议的应用。掌握WINDOWS 环境常用网络命令的用法,学会使用网络命令查看网络信息,解决网络故障。 三、实验工具 Quidway R2621模块化路由器、QuidwayS3026E交换机、Console 配置线缆、双绞线、V24串口线缆、调制解调器、网络检测设备、PC等。 四、实验要求 熟悉TCP/IP协议标准,准确理解IP地址及其子网划分方法,理解网关和子网掩码及其DNS的概念和原理;学习使用各种网络

设备,掌握TCP/IP配置方法,熟练使用常用的网络命令。 五、实验内容 (1)在计算机上配置IP地址等TCP/IP属性信息 (2)学习使用windows环境下常用的网络命令 1.IP地址与以太网卡硬件地址查看命令:ipconfig 2.网络连接测试命令:ping 3.地址解析命令:ARP 4.文件传输命令:FTP 5.显示协议及其端口信息和当前的 TCP/IP 网络连接: Netstat 6.操纵网络路由表:Route 7.将文件传输到正在运行TFTP 服务的远程计算机或 从正在运行 TFTP 服务的远程计算机传输文件:Tftp 8.Tracert:该诊断有用程序将包含不同生存时刻 (TTL) 值的 Internet 操纵消息协议 (ICMP) 回显数 据包发送到目标,以决定到达目标采纳的路由。 9. windows NT下的Net命令 10.远程登陆命令Telnet 11. 域名查询nslookup命令 六、各命令讲明 (一)ipconfig 命令 Ipconfig命令应该是最最基础的命令了,要紧功能确实是显

0计算机过程控制系统(DCS)课程实验指导书

启动实时监控软件 正确启动实时监控软件是实现监控操作的前提。由于组态时为各操作小组配置的监控画面及采用的网络策略不同,启动时一定要正确选择。 实时监控软件启动操作步骤如下: 1.在桌面上双击快捷图标(或是点击[开始/程序/AdvanTrol-Pro2.50.04 学习版]中的“实时监控”命令),弹出实时监控软件启动的“组态文件”对话框,如图1所示: 图1实时监控软件启动对话框 ?选择组态文件:通过下拉列表框选择组态索引文件,若要打开新的组态监控,可通过浏览按钮查找新的组态文件。 ?登录权限:选择登录的级别。 ?作为下次运行的组态文件:选中此选项后,下次系统启动时自动运行实时监控软件,并以本次设定的所有选项作为缺省设置,直接启动监控画面。 ?仿真运行:在未与控制站相连时,可选择此选项,以便观察组态效果。 ?浏览按钮:选择组态索引文件。 ?清除按钮:清除“选择组态文件”选项下的文件列表。 ?登录按钮:用户登录。 ?确定按钮:进入监控画面。 ?取消按钮:退出实时监控软件启动对话框。 2.点击“浏览”命令,弹出组态文件查询对话框,如图2所示:

图2 文件查询对话框 3.选择要打开的组态索引文件“简化DCS”(扩展名为.IDX,保存在组态文件夹的Run 子文件夹下),点击“打开”返回到图1所示的界面。 4.点击“登录”按钮,弹出“登录”对话框,如图3所示: 图3 登录对话框 5.选择登录人员的用户名,输入密码,点击“确定”返回到图1所示的界面。 6.在操作小组名称列表中选择操作小组,点击“确定”按钮,弹出“选择网络策略”对话框,如图4所示:

图4选择网络策略对话框 7.网络策略确定了登录操作小组所用数据的来源。选择相应的网络策略(如:本地策略),点击“确定”按钮,进入实时监控画面如图5所示: 或弹出“AdvRTDC”对话框,如下图所示: 点击“是”按钮,进入实时监控画面(“AdvanTrol-Pro实时监控软件—系统介绍”画面)如图5所示:

计算机组成原理虚拟实验指导书

计算机组成原理实验指导书 (虚拟实验系统)

实验1 1位全加器 ?实验目的 ?掌握全加器的原理及其设计方法。 ?熟悉组成原理虚拟教学平台的使用。 ?实验设备 与非门(3片)、异或门(2片)、开关若干、指示灯若干 ?实验原理 1位二进制加法器单元有三个输入量:两个二进制数Ai,Bi和低位传来的进位信号Ci,两个输出量:本位和输出Si以及向高位的进位输出C(i+1),这种考虑了全部三个输入量的加法单元称为全加器。来实验要求利用基本门搭建一个全加器,并完成全加器真值表。 ?实验步骤 各门电路芯片引脚显示于组件信息栏。 1. 测从组件信息栏中添加所需组件到实验流程面板中,按照图1.1所示搭建实验。 图1.1 组合逻辑电路实验流程图

2. 打开电源开关,按表1设置开关的值,完成表1-1。 表1-1 实验2 算术逻辑运算实验 ?实验目的 ?了解运算器的组成结构 ?掌握运算器的工作原理 ?掌握简单运算器的组成以及数据传送通路 ?验证运算功能发生器(74LS181)的组合功能 ?实验设备 74LS181(2片),74LS273(2片), 74LS245(2片),开关若干,灯泡若干,单脉冲一片 ?实验原理 实验中所用的运算器数据通路图如图2.1所示,实验中的运算器由两片74LS181以并/串形式构成8位字长的ALU。运算器的输出经过一个三态门(74LS245)和数据总线相连,运算器的两个数据输入端分别由两个锁存器(74LS373)锁存,锁存器的输入连至数据总线,数据开关用来给出参与运算的数据(A和B),并经过一个三态门(74LS245)和数据显示灯相连,显示结果。 ?74LS181:完成加法运算 ?74LS273:输入端接数据开关,输出端181。在收到上升沿的时钟信号前181和其 输出数据线之间是隔断的。在收到上升沿信号后,其将输出端的数据将传到181, 同时,作为触发器,其也将输入的数据进行保存。因此,通过增加该芯片,可以通 过顺序输入时钟信号,将不同寄存器中的数据通过同一组输出数据线传输到181 芯片的不同引脚之中 ?74LS245:相当于181的输出和数据显示灯泡组件之间的一个开关,在开始实验后

计算机网络实验上机指导书实验五

计算机网络上机指导书昆明理工大学信自学院

实验五:静态路由实验 【实验目的】 1.了解静态路由的基本原理 2.掌握静态路由的配置流程,熟悉静态路由的配置命令 3.掌握测试静态路由连通性的方法 【实验学时】 建议3学时 【实验原理】 静态路由是指由用户或网络管理员手工配置的路由信息。当网络的拓扑结构或链路的状态发生变化时,网络管理员需要手工去修改路由表中相关的静态路由信息。静态路由信息在缺省情况下是私有的,不会传递给其他的路由器。当然,网管员也可以通过对路由器进行设置使之成为共享的。静态路由一般适用于比较简单的网络环境,在这样的环境中,网络管理员易于清楚地了解网络的拓扑结构,便于设置正确的路由信息。 静态路由的缺点在于:当网络发生故障或者拓扑发生变化后,静态路由不会自动改变,必须有管理员的介入。 配置IPv4静态路由时,需要了解以下内容: ●目的地址与掩码 在ip route-static命令中,IPv4地址为点分十进制格式,掩码可以用点分十进制表示,也可用掩码长度(即掩码中连续‘1’的位数)表示。 ●出接口和下一跳地址 在配置静态路由时,可指定出接口interface-type interface-name,也可指定下一跳地址nexthop-address,是指定出接口还是指定下一跳地址要视具体情况而定。实际上,所有的路由项都必须明确下一跳地址。在发送报文时,首先根据报文的目的地址寻找路由表中与之匹配的路由。只有指定了下一跳地址,链路层才能找到对应的链路层地址,并转发报文。 在某些情况下,如链路层被PPP封装,即使不知道对端地址,也可以在路由器配置时指定出接口。这样,即使对端地址发生了改变也无须改变该路由器的配置。 ●其它属性 对于不同的静态路由,可以为它们配置不同的优先级preference,从而更灵活地应用路由管理策略。例如:配置到达相同目的地的多条路由,如果指定相同优先级,则可实现负载分担,如果指定不同优先级,则可实现路由备份。 缺省路由是在没有找到匹配的路由表入口项时才使用的路由。在路由表中,缺省路由的目的地址和子网掩码都是0.0.0.0。在使用ip route-static配置静态路由时,如果将目的地址与掩码配置为全零(0.0.0.0

计算机应用基础实验指导书

实验一Windows的基本操作 一、实验目的及要求 1.通过本次实验对Windows操作系统有初步的认识,熟练使用鼠标,对系统进行合理、个 人化的设置,加深一些基本名词的理解。 2.掌握对任务栏的操作,了解窗口各部位的名称,能够熟练改变窗口的大小和位置。 3.掌握各种创建快捷方式的方法,能够根据不同的使用场合采用不同的方法创建快捷方 式。 4.熟练使用开始菜单提供的各种方法运行程序、对文档进行各种操作。 5.能够使用控制面板对系统进行一些基本的设置。 6.学会如何创建文件夹,从而能够合理有效的管理个人计算机。 二、实验内容 1.(1)设置屏幕保护程序为 (2)将系统的时间样式设置为“tt hh:mm:ss”,上午符号为“上午”,下午符号为“下午”。(3)在桌面上建立记事本程序“NOTEPAD.EXE”的快捷方式,快捷方式名为“notepad”。的位数“2”,其余缺省值。 2.(1)在桌面上建立进入"MS-DOS方式"的快捷方式,快捷方式名为"MS-DOS"。 (2)改变屏幕保护为"三维飞行物",屏幕墙纸为居中的"Clouds",外观方案为"枫树"。(3)将计算器程序"Calc.exe"的快捷方式添加到"开始"菜单"程序"项中,快捷方式名为"计算器"。 (4)设置系统数字样式:小数位数为"3",数字分组符号为",",组中数字的个数为"3"。3.(1)设置屏幕的背景图案为“Bricks”,墙纸为的“Forest”、居中。 (2)设置Windows的货币符号为“$”,货币符号位置为“1.1¤”,负数格式为“-1.1¤”。(3)在桌面上建立画图程序“PBRUSH.EXE”的快捷方式,快捷方式名为“paint”。(4)设置Windows的数字格式为:小数点后面的位数“3”,数字分组符号“;”,组中的位数“2”,其余缺省值。 4.(1)在桌面上建立写字板程序"Write.exe"的快捷方式,快捷方式名为"写字板",并将此快捷方式添加到"开始"菜单"程序"项中,。 (2)设置屏幕保护程序为"飞行Windows",飞行中的Windows数目为"20",密码为"123123"。 (3)设置任务栏"不显示时间",并使任务栏"自动隐藏"。 (4)设置系统时间样式为"H:mm:ss",短日期样式为"yy-MM-dd"。 5. 在桌面上新建一个以自己姓名为名称的文件夹。启动"计算器"程序,在其帮助系统的索引中查找关键字"扩展精度",然后以所获得的帮助信息为内容,在以自己姓名为名称的文件夹中建立一个名为precision.txt的文本文件。

计算机过程控制系统(DCS)课程实验指导书(详)

计算机过程控制系统(DCS)课程实验指导书实验一、单容水箱液位PID整定实验 一、实验目的 1、通过实验熟悉单回路反馈控制系统的组成和工作原理。 2、分析分别用P、PI和PID调节时的过程图形曲线。 3、定性地研究P、PI和PID调节器的参数对系统性能的影响。 二、实验设备 AE2000A型过程控制实验装置、JX-300X DCS控制系统、万用表、上位机软件、计算机、RS232-485转换器1只、串口线1根、网线1根、24芯通讯电缆1根。 三、实验原理 图2-15为单回路水箱液位控制系统 单回路调节系统一般指在一个调节对象上用一个调节器来保持一个参数的恒定,而调节器只接受一个测量信号,其输出也只控制一个执行机构。本系统所要保持的参数是液位的给定高度,即控制的任务是控制水箱液位等于给定值所要求的高度。根据控制框图,这是一个闭环反馈单回路液位控制,采用SUPCON JX-300X DCS控制。当调节方案确定之后,接下来就是整定调节器的参数,一个单回路系统设计安装就绪之后,控制质量的好坏与控制器参数选择有着很大的关系。合适的控制参数,可以带来满意的控制效果。反之,控制器参数选择得不合适,则会使控制质量变坏,达不到预期效果。一个控制系统设计好以后,系统的投运和参数整定是十分重要的工作。 一般言之,用比例(P)调节器的系统是一个有差系统,比例度δ的大小不仅会影响到余差的大小,而且也与系统的动态性能密切相关。比例积分(PI)调节器,由于积分的作用,不仅能实现系统无余差,而且只要参数δ,Ti调节合理,也能使系统具有良好的动态性能。比例积分微分(PID)调节器是在PI调节器的基础上再引入微分D的作用,从而使系统既无余差存在,又能改善系统的动态性能(快速性、稳定性等)。但是,并不是所有单回路控制系统在加入微分作用后都能改善系统品质,对于容量滞后不大,微分作用的效果并不明显,而对噪声敏感的流量系统,加入微分作用后,反而使流量品质变坏。对于我们的实验系统,在单位阶跃作用下,P、PI、PID调节系统的阶跃响应分别如图2-16中的曲线①、②、③所示。 图2-16 P、PI和PID调节的阶跃响应曲线

计算机系统结构实验指导书-14

北京邮电大学 计算机学院 计算机系统结构实验指导书 王春露邝坚编著 2007.3 – 2013.4

目录z计算机系统结构实验简介 z DLX处理器简介 1. 实验一WINDLX模拟器安装及使用 2. 实验二指令流水线相关性分析 3. 实验三DLX处理器程序设计 4. 实验四代码优化 5. 实验五循环展开(选作)

计算机系统结构实验简介 DLX是一个虚拟处理器。该处理器是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计算机系JohnL .H ennessy教授和斯坦福大学计算机系David A. Patterson教授在其《计算机体系结构:一种定量的方法》一书中提出的。该处理器反映了新一代处理器的特点。通过了解DLX处理器的结构和工作原理,并利用DLX模拟器进行实验,可以帮助学生综合地了解和运用有关处理器指令系统的设计、流水线的设计与实现等方面的知识,有助于计算机系统结构课程内容的理解。 DLX处理器简介 第一节 DLX基本结构 DLX是一种典型的Load/Store型指令集结构。它不仅体现了当今多种机器的指令集结构的共同特点,而且它还体现出未来一些机器的指令集结构的特点。这些机器的指令集结构设计思想都和DLX指令集结构的设计思想十分相似,它们都强调: (1) 具有一套简单的Load/Store指令集; (2) 注重指令流水效率; (3) 简化指令的译码; (4) 高效支持编译器。 DLX是一种易于学习和研究的处理器结构模型。这种类型的机器正在日趋流行,而且其结构非常易于理解。 1.DLX中的寄存器 DLX中有32个通用寄存器(GPRs),分别将其命名为R0,R1…R31。每个通用寄存器长度为32位。 另外,DLX中有32个浮点寄存器(FPRs),分别将其命名为F0,F1…F31。每个浮点寄存器长度为32位。这些浮点寄存器可以用来保存32位的单精度浮点数,或者通过相邻两个浮点寄存器奇偶对FiFi+1(i=0,2,4…,30)来保存双精度浮点数,这种组合而成的64位双精度浮点寄存器在DLX中分别被命名为F0,F2…F28,F30. 2. DLX数据类型 DLX提供了多种长度的整型数据和浮点数据。对整型数据而言,有8位,16位,32位多种长度;对浮点而言,有32位单精度浮点数和64位双精度浮点数。浮点数据表示采用的是IEEE754标准。DLX操作都是对32位整型数据及32或64位浮点数据进行的。 3.DLX的寻址方式和数据传送 DLX提供了寄存器寻址,立即寻址,偏移寻址和寄存器间接寻址四种寻址方式。寄存器寻址字段的大小为5位,用来标识32个通用寄存器或浮点寄存器。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