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粤语中的古汉语文化

粤语中的古汉语文化

粤语中的古汉语文化
粤语中的古汉语文化

浅谈粤语中的古汉语现象

曾不止一次听人说起,粤语与古汉语有颇多相似之处,更有人说,粤语就是古代通用语言,虽然这个说法略为荒诞,却也道出了粤语比现时的现代汉语更为接近古汉语的事实。

一、平仄

古代诗词、对联写作讲究平仄,但部分诗词、对联用今日的普通话读来,却并不符合平仄规律,例如:书山有路勤为径(平平仄仄平平仄),学海无涯苦作舟(平仄平平仄仄平)。按照对仗规则,学字本应为仄声,若是用普通话朗读,学字却是阳平。但是,如果我们用粤语朗读,这副对联就符合对仗的规则,因为“学”在粤语中为入声。又如李白《送友人》:青山横北郭,白水绕孤城。用普通话朗读,应为:平平平仄平,平仄仄平平,并不整齐。但用粤语朗读,则为:平平仄仄仄,仄仄仄平平,对仗严格工整。这样的例子还能在对平仄格式规定更为细致、多样的词中找到,如:《渔歌子》: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仄平平平仄仄仄平平平平仄仄仄平平。以张志和的《渔歌子·西塞山前白鹭飞》为例:

渔歌子

张志和

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

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用普通话朗读时,“西”字应为平,但在粤语中,“西”字为仄;“流”在现代汉语中为平,在粤语中为仄。

从以上例子可以看出,粤方言的声调的确更接近古代声调。现代汉语共有四声调:阴平、阳平、上声、去声;而粤语共有九声六调:阴平、阴上、阴去、阳平、阳上、阳去、阴入、中入、阳入。不难发现,粤语比现代汉语多了入声,而中古四声包括:平声、上声、去声、入声。其中平声为平,上、去、入三声为仄。但是随着历史的发展,语言由繁到简的演变,入声韵逐渐消失。下面一首小诗,反映的就是方言中塞音韵尾、合口鼻音韵尾的消失:

戏妻族语不正

唐·胡曾

呼十却为石,

呼针将作真,

忽然云雨至,

总道是天因。

另据明代《中原音韵》揭示,当时已发生的声调变化是:平分阴阳,浊上变去,入派三声。所以现代汉语是缺少入声的,而南方方言,包括粤语、客家话、潮汕话却大多完整保留了入声的塞音韵尾和合口韵尾,因而用南方方言朗读古诗,能更容易发现和体会韵律。

综上所述,可以肯定的是,粤语更为多样丰富的声调与古汉语中的四声更为接近,利用粤语可以更为直接地研究古音韵,粤语对于我们研究古代韵律,能够提供极大的帮助,具有极大的利用价值。

二、字词

1、粤语中保留的古语词

在学习古汉语的过程中,古文翻译是一大难题,尤其是个别今日在现代汉语中已经消失的词语。但是,在用粤语朗读古文的时候,却会发现个别古语词在今日的粤语中仍然沿用。下面举例说明:

●话

“话”在现代汉语中是名词,指能表达思想感情的声音、文字,例如:会话、对话等。

在现代汉语中,“话”一般不作动词,除个别固定搭配,如“话别”“茶话会”等。但在古诗中,却能发现“话”作动词的用法,如“开轩面场圃,把酒话麻桑。”(孟浩然《过故人庄》)“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李商隐《巴山夜雨》)在唐诗中的

“话”,多作动词使用。在粤语中,“话”字作为动词使用比作为名词使用要更为频繁。

如:“我话你知。”“我话俾你听。”都是“我告诉你”的意思。而在现代汉语中,常用

“说”或“讲”代替。

●着

“着”在现代汉语中除个别固定搭配如“着装”外,无穿衣的意思。在古汉语中,“着”作穿衣(动词)颇为常见,如“恂常私着胡服”(司马光《资治通鉴》),“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同样,在粤语中,“着”

亦常用于穿衣之义,如“着衫”“着鞋”。而在现代汉语中,用“穿”字代替。

●食

“食”在今日一般作名词,如“食物”。古文中“食”作动词并不少见,如“吾恐秦人食之不得下咽也。”(苏洵《六国论》)“鸡豚狗彘之畜,勿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

矣。”(《孟子·梁惠王上》)。在粤语中,“食”常用作动词,如“食饭”“食菜”。而在现代汉语中,用“吃”字代替。

●在粤语中保留古义的词还有:执、拎、包、定、饮、佢(渠)、睇、担、行、衫、抵

等。

2、粤语中保留的单音节词

在古汉语翻译的学习中,我们经常需要将单音节词组词形成双音节词,因为在现代汉语中,双音节词比单音节词常见得多。如:

现代汉语知道认识衣服鞋子眼睛害怕保证锋利没有粤语知识衫鞋眼怕/惊包利冇

其中最为典型的是鞋子、杯子、桌子、椅子这一类以“子”结尾的双音节词语,在古汉语及粤语中,均无“子”这一后缀,如杯、台、凳……从一定程度上说,在词语方面,更接近古汉语的粤语,能够使我们的表达更简练。

综上所述,在粤语中,仍然有相对多的词汇保留着古词古义,并且为大众所高频率地使

用。可见,在词汇方面,粤语对古汉语的有着较为完整的继承。

三、语法

1、定语后置

在文言文学习中,我们经常会遇到定语后置的情况,如“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魏学洢《核舟记》)“村中少年好事者,驯养一虫。”(蒲松龄《促织》)。在现代粤语中,定语后置情况也比较常见,如“鸡公”(公鸡)“鸡乸”(母鸡)。

2、状语后置

在现代汉语中,状语一般位于谓语之前,而在文言文中,状语多置于谓语之后,因而状语后置句十分常见,如:“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荀子《劝学》)。其实,在现代粤语中仍然保留着部分状语后置句,如:“佢聪明过佢。”(意为:他比他聪明。佢:第三人称代词,他/她。)“食多啲。”(意为:多吃点。)“多谢晒你地。”(意为:十分感谢你们。晒:副词,表十分。多谢:感谢。你地:你们。)“我走先。”(意为:我先走了。)

四、成因探讨

要研究粤语与古汉语的关系,就必须从粤语形成的历史入手。关于粤语的起源,目前为大众所接受的一种说法是:粤语形成的开始可追溯到秦始皇二十五年。秦始皇派兵南征百越,后又“谪徙民五十万戍之。”从此,汉语和汉族文化开始传入百越,并随着迁入汉人的增多,逐渐流行。由于百越一带远离中原,交通不便,因此,从中原传入的汉语慢慢与粤人原本的语言融合,最终形成了今日的粤语。

到永嘉之乱,即东晋时期的五胡乱华、八王之乱、五代十六国时期,北方连年战乱,导致大量人口南迁,北方为游牧民族所统治,导致北方语言也受游牧民族影响,出现改变,而南方由于偏远和山岭阻隔,受游牧民族的侵犯与影响较少,因此语言仍保留原有特征。历史上的几次北方战乱,少数民族内迁以及大量人口的南迁,使得南北方语言差距进一步拉大,北方语言在屡次的动乱中变化越来越鲜明,而粤语,同其他南方方言一样,保留着中原汉语标准音——雅言的大量因素。随着经济重心南移和南方方言的成熟,南方各方言已日趋稳定,并拒绝接受北方方言的同化,到唐宋时期,粤语已经发展成为一支带有明显特点的方言,并始终保留着南北朝以前的中原汉语特征。

在我看来,粤语之所以能够保留大量古汉语特征,与广东所处的地理位置有不可割裂的关系。在古代,由于交通不便、科技的落后,广东地区与其他地区文化交流存在着极大的困难,从某种意义上说,形成了一座文化孤岛。因此,粤语的发展历程从某一时段开始便是相对独立的。再者,到二十世纪一、十年代的新文化运动,中心在北京、上海等地,当时全国的普通话已是建立在北方方言基础上的国语。由此猜想,与当时的国语存在相当大区别的粤语,受新文化运动的影响也许略小于普通话所受的影响,从而使得现代粤语在某些方面比现代汉语更接近古汉语。

五、价值探讨

语言是人类进行交际的工具,人类借助语言传播和保留各类文化成果。粤语作为岭南地区的重要方言,长久以来,粤语反映了岭南地区人民的生活习俗和文化传统,是岭南文化的重要载体。再者,粤语保留了大量中古汉语现象与特征,在今日,对研究古代雅言,对研究中古汉语,对研究汉语的演变历程都具有极大意义。同时,粤语还能为我们提供一扇窗,透过它,可以更好地认识中华古代文化。

广东话(广州话)完全介绍

摘自广东话学习网,更多请登录:https://www.doczj.com/doc/2515485804.html,学习学习交流QQ:2458679480

广州话与普通话差异更大,主要有下列六个方面。 一、广州话保留了很多古汉语成分,多用单音节词,而普通话则多是双音节词。例如:尾巴——尾(前边是普通话,后边是广州话,下同);耳朵——耳;脑袋——头;舌头——剧;眼睛——眼;蚂蚁——蚁;焙蟹——蟹;甘蔗——蔗;知道——知;认识——识;容易——易;困难——难;裤子——裤;扇子——扇;被子——被;铁锅——攫;翅膀——翼;衣服——杉;窗户——窗,等等。 二、同是双吉节词,广州话与普通话的词序相反。广州话的中心词在前,修饰成分在后。例如:公鸡——鸡公;母午——牛雌;大月——月大;客人——人客;早晨——晨早;喜欢——欢喜;拥挤——挤拥;底下——下底。 三、由于岭南文化具有善于吸收和补充新内容、新形式的开放性,多文化特色的兼容性和与时俱进的创新性,而又广州受外来文化影响较深,广州话的形成和发展过程中吸收了不少外来语或者以其译音作为新词。例如:客车——巴士;小汽车——的土;球——波;衬衣——恤衫;马达——摩打;胶卷——菲林;小商店——士多;沙发——梳化;传呼机——Call机,等等。 四、广州人喜欢吉祥、如意,所以广州话不喜欢用不雅或不吉利或有忌讳的词语。例如:丝瓜——胜瓜(丝——输);干杯——饮性;苦瓜——凉瓜;鸡脚——风爪;猪肝——猪润;通书——通胜,等等。数字讲究吉利意头,如“2”即“易”,“3“即“生”,“8”即“发”的谐音。 五、保留一些怀旧的生活用语。例如:喝茶——饮茶;理发——飞发;发工资——出粮;钱——银纸;商店——铺头;护土——姑娘…… 六、保留大量古词语和特殊的方言词语。例如:擒掳——蜘蛛;塘尾——睛挺;什么——包呀;他——侄;对——皑;看——瞄;这个——呢个;这里——呢度;铁锅——镑;翅膀——翼;走——行;唱——饮;漂亮——舰;不好——弊;谢谢——晤该;给——异。 语法方面 语法上广州话与普通话亦有差别,往往把状语修饰成分置于动词之后。例如:你先看——你瞬先;我先走——我行先;我比你多——我多过你,等等。还有双宾语的词序往往相反,例如:给你笔——异笔你。 广州话作为最主要的粤方言,干百年来流传至今,是一种生命力极强的反映岭南风土民情的语言。处于中国改革开放前沿的广州,在改革开放的时代里,广州话除了通行于广东大部分地区、广西部分地区及港澳外,在海外华人让区,广州话是一种使用最多、内聚力和外张力很强的语言,广东人对广州话有着强烈的认同感和亲切感,直到今天依然是社会上的主要用语。广州话的使用范围不断扩大,许多原来不讲广州话的地区已逐渐使用广州话。在实行“一国两制”的香港和澳门,大部分人的母语是广州话。教育、宣传、影视甚至政府部门均以广州话为主。所以广州话作为一种具有极高文化价值和使用价值的方言,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有一些人企图利用推广普通话来歧视、贬低它是极其错误的。广州话已经流传干百年,7000万人在使用,绝不会因此而消失,它将不断地发扬光大,永远留存。

经典粤语拼音,教你如何打粤语汉字

佢(qu)他或她(佢哋仲系唔系人嚟嘎?) 乜(mie)什麽(你讲乜啊?) 嘅(ge)的(喱个系我嘅女朋友。) 嬲(niao)生气(我好嬲你!) 系(xi)是(你真系个好人嘞!) 咁(han)如此,这样(咁都得?) 哋(die)相当馀国语中的“们”字用法(佢哋仲系唔系人嚟嘎?)唔(en)不是(佢哋仲系唔系人嚟嘎?) 睇(di)看(今晚我哋睇电视罗!) 啲(di)的,那些(喱啲系乜嚟嘎?) 冧(lin)陶醉(我好冧啊!) 冇(mao)没有(我冇钱啦!) 惗(nie)想(惗紧乜嘢啊?——再想什麽?) 嘎(ga)语气助词(如系唔系嘎?) 咩(mie)什麽(你讲咩啊?) 嗻(zhe)语气助词(系咁嗻) 嗟(jue)语气助词 嚟(li)来(过嚟啦!) 叻(li)很棒(你好叻啊!) 喱(li)那(喱啲系乜嚟嘎?) 咪(mi)不要(咪搞我!) 梗(geng)当然(梗系啦!) 喺(bei)在(你喺边喥啊?) 抦(bing)殴打(信唔信我柄你啊?) 啵(bo)语气助词(系啵!) 俾(bi)给(快啲俾钱!) 嘈(cao)吵(你哋唔好咁嘈啦!) 噏(xi)唠叨(你唔好再噏我啦!) 掟(ding)扔(垃圾唔好乱掟啊!) 嘞(le)语气助词(你真系个好人嘞!) 靓(liang)漂亮或表示幼稚(你好靓女啊!) 囖(lo)语气助词(就系囖) 揾(wen)找(搵到工啦?) 嗮[嘥] 浪费(真系嗮气嘞……) 攞或摞(luo)拿(攞钱去边啊?) 咦[噫] (yi)语气助词(咦?你系边个?) 咗(zuo)了(你食咗饭未啊?) 喔(wo)语气助词(系喔。) 疴(ke)拉(尿)(我去咗疴尿啊!) 拗(ao)矛盾(你哋喺喥拗紧乜啊?) 乸(na)雌性(乜佢咁乸性嘎?) 撩(liao)挑(你唔好撩起我把火啊!) 拎(lin)拿(拎部电脑去整先。) 啖(dan)量词,相当於“口”(饮啖水先!)

古代汉语连词

古代汉语连词 连词是连接词、词组或句子以帮助表示两项或几项之间的语法关系或逻辑关系的虚词。这种关系总的可分为联合和编正两大类。就联合关系而言,可再细分为并列、承接、递进、选择、转折等小类;就偏正关系而言,可再细分为让步、假设、条件、因果等小类。例如:初,郑武公娶于申,曰武姜。生庄公及共叔段。《左传·郑伯克段于鄢》 项王曰:“赐之彘肩!”则与一生彘肩。《史记·项羽本纪》 蔓草犹不可除,况君之宠弟乎?《左传·郑伯克段于鄢》 例(1)“及”连接名词“庄公”和“共叔段”,构成并列关系的名词性词组;例(2)“则”表示承接关系;例(3)用“况”与副词“犹”关联,表示层进关系。 古代汉语常用的连词有:“与、及、而、则、且、况、但、抑、虽、然、苟、倘、令、第令、藉使、之”等。下面是几个比较重要的连词 一、与 “与”字和现代汉语的“和(跟、同)”一样分属两种词类:一是连词,一是介词。连词“与”一般用来连接并列的名词、代词或名词性词组。例如: 蜩与学鸠笑之曰:“我决起而飞,┅”《庄子·逍遥游》 畦留夷与揭车兮,杂杜衡与芳芷。屈原《离骚》 “与”字用作介词,它前后的成份不是并列的,而是和它后面的宾语组成介词结构,在句中作状语。例如: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左传·庄公十年》 夸父与日逐走。《山海经·夸父逐日》 两例中“与之”“与日”作状语修饰后面的动词。 介词“与”的宾语也可以省略。例如: 独守丞与战谯门中。《史记·陈涉起义》 “与”后省略代词“之”。 二、而 连词“而”的用法主要有三种 第一,用在联合结构里,连接形容词、动词或形容词性、动词性的词组,表示两种性质或行为的联系。例如: 敏于事而慎于言。《论语·学而》 入而徐趋,至而自谢。《战国策·触龙说赵太后》 “而”字还可以连接两个主谓结构,表示两件事情的联系。例如: 任重而道远。《论语·泰伯》 故令尹诛而楚奸不上闻,仲尼赏而鲁民易降北。《韩非子·五蠹》 在古代汉语里,“而”字一般不连接名词或名词性词组。《荀子·劝学》“蟹六跪而二螯”,“而”字所以能连接“六跪”和“二螯”,是因为它们在这里用作谓语而带有描写的性质。 第二,“而”字用在偏正结构里,连接状语和谓语动词,在意思上往往是一种顺接,前后语意相承,但不是并列的,也没有转折的意思。例如: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左传·庄公十年》 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荀子·劝学》 第三,“而”字用在主谓结构里,连接主语和谓语,在意思上是一种逆接。有时候表示似乎不应有而有的事。例如:

古代汉语-文化常识

古代的历法 1、年和岁 2、月 3、晦、朔、望、胐、弦 4、日、时、刻、分、秒 5、四时、节、候 6、盈缩、定朔定气、闰月、岁差 干支纪历 十个天干: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 十二地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 依次相配,以六十为一周期。干支纪历分纪年和纪日。 古代的官职 1、官吏的选拔制度 夏、商到西周:世卿世禄制。 到春秋战国时期:荐举、养士、对策或献策、军功入仕(“任人惟贤,因功受禄”)察举又叫荐举,是自下而上考察和推荐人才为官的制度,是汉代选官的一种主要做法。 任子制度是指勋臣子弟依靠父兄的官秩和功劳而被保任为官。 东汉后期:察举 曹魏初期:“九品中正制”(“唯才是举”) 隋代到清末:科举制 2、中央官制 秦代:三公:丞相、太尉、御史大夫 九卿:奉常、郎中令、卫尉、太仆、宗正、少府;廷尉、典客、治粟内史;中尉将做少府,大夫,郎。 汉代:三公:大司徒、大司马、大司空 九卿:太常、光禄勋、中大夫令、太仆、宗正、少府;大理、大行令(大鸿胪)、大农令(大司农);执金吾,大匠,大夫,郎;侍中、左右曹、诸史、散骑、常侍、给事中。 3、地方官制 秦代:郡(郡守、尉、监御史)县(县令或县长)制 汉代:郡(太守、督邮)、国(相);州或部(刺史/牧、司隶校尉) 隋代:废郡,只存州县两级 唐代:州(刺史)/郡(太守)、县;道(黜陟使)、镇(节度使) 宋代:州(知州)县(知县);路(转运使) 元代:行中书省;县(县尹) 明:承宣布政使司(布政使)县(知县);巡抚、总督 清:省、道、府(知府)、州(知州)、县(知县) 4、品阶勋爵 品:古代把职事官分为若干等级,称为“品” 阶:古代给只有虚职的官员分的等级 勋:古代酬赏军攻的称号,亦分等级 爵:是古代皇帝对贵戚功臣的封赐

粤语对汉语和汉文化的影响

论二十世纪末粤语对汉语和汉文化的影响 汤志祥 0.0.导言 0.10.1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的中国不仅是在经济、科技、生活方面有着明显的进步, 而且 在思想、文化、观念上也同时出现了巨大变革。那场经历了二十年的“改革开放“一方面极大地改变了人们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另一方面也极大地引发了意识形态和语言生活从量到质的跳跃性变化。 0.20.2语言是最能反映社会发展的宏观变迁和微观步伐的。作为人类社会所有信息的 表达 和传承者,语言四大要素中一直处于动态状况的词汇和语义最能折射出一个社会及其文明程度的每一点进步和每一滴成果。从这一点说,研究语言状况,尤其是它的词汇系统和语义系统的变化,就是研究一个社会和它的历史进程;而探求一个社会的文化发展,也必须考察其语言生活。毫无疑问,我们从词语和语义的的“代沟”中可以找寻到的时代发展的印记以及文化变迁的轨迹。 0.30.3粤语对汉语及汉文化产生了巨大而明显的影响是中国“改革开放”时代一大特 点。 作为中国七大方言(一说是十大方言1[1])中的一员,粤语,尤其是粤语词语2[2],从来都没有今天这样能够被全国人民所熟悉,被各地传媒所钟爱,被权威辞书所采用。而从另一个层面来说,随着粤语“北上”⑴的强劲势头,一种迥然不同的文化形态和社会氛围也悄悄地在改变着这个时代的氛围。 1.本世纪末粤语对汉语和汉文化的影响(1) ——外延和规模 1.1 1.1在汉语和汉文化发展的历史上,北方方言和华夏文化一直占着主导的地位。打 从有 文字(甲骨)记载的殷商开始,贯穿着中华民族共同语和中华文化形成过程的整个发展路向,无论是从语言的“雅言”(商周)——“凡语”、“通语”(两汉)——“官话”(明清)——“国语”(民国)到“普通话”,还是从文学的《诗经》(周春秋)——《史记》(西汉)——“诗”、“变文”(唐)——“词”、“话本”(宋)——“杂剧”(金元)——到“小说”、“戏曲”,(明清),亦或是从儒学道统的“孔子”、“孟子”及其诸子百家(先秦)到程朱理学(宋),都是以建都北方的各主要朝代的京畿语言、道德伦理和社会风俗为代表的。北方话一直是汉语的基础方言;中原文化一直是中华文化的滥觞和圭臬;儒家哲学一直是国人的思想典范和行为准则。即使到了宋代,长江流域的经济发展水平已经逐渐超过了黄河流域,但 1[1]十大方言:指在传统划分的北方、吴、湘、赣、客、闽、粤七大方言外再加上晋语、徽语和平话。 2[2]本文的粤语词语主要指通行于穗港澳三地的词语。其中很大一部分原来通行于香港地区。下文称之为“粤港词语”。

粤语主要特点

保留大量古汉语的成分。 语音方面,在标准粤语/粤语广州话中保留有许多古老发音,例如标准粤语中“我”和“饿”两字的舌根鼻音声母“ng-”保留了中古疑母的原始发音。在声调方面,标准粤语完整保留了中古汉语中,平、上、去、入各分阴阳的调类格局,而且还从阴入中衍生出一个中入调,是保留古汉语入声最为完整的语言,对于朗诵及研究中国古诗词等文学作品,起着重要的作用。标准粤语包含-p、-t、-k、-n、-m、-ng六种韵尾,没有汉语北方话所具有的卷舌音、儿化、轻声等现象(这些北方话特征都是在中古以后发展形成的,标准粤语并没有跟随北方方言发生这些变化)。词汇方面,粤语保留有较多古词古义,措辞古雅,且粤语的许多词语,包括语气助词,都可以直接在古汉语的典籍中找到来源。在汉语北方话中,这些古词已被废弃不用或很少用。语法方面,粤语中保留有修饰成分后置及倒装等语法项目。由于粤语语法中有许多修饰成分倒置现象,因此产生了许多很特殊的句式。 保留较多古南越语底层成分。 古代南迁到岭南地区的汉人与“南越族”土著长期杂居,彼此间语言、文化、习俗等各方面不自觉地相互渗透。粤语既有古汉语成分又有古代南越语成分,正是两个民族相互融合的结果。现代粤语中也仍然含有许多古代“南越语”的成分,主要表现在词汇方面。古越语底层词在粤语中非常重要,若抽去则粤语会严重“残废”,无法正常实现表达和沟通的语言功能。 吸收了较多的外来词。 粤语外来词主要来自英语。近数十年来,香港粤语中吸收外来词特别多,影响著广东境内的粤语区。香港粤语口语中还经常直接使用英文单词。 拥有大量与汉语北方话不同的特有词汇。 粤语在变化发展过程中也不断出现许许多多与汉语北方话不同的特有的词汇,这些词汇有的沿用至今,成为粤语的另一特色。 发音系统较复杂。 粤语有相当复杂的声调系统,这与北方话(官话方言)差别非常大。粤语平、上、去、入均分阴阳,在粤语中相当完整地保留了古汉语的入声,而且还由阴入、阳入分化出中入。标准粤语有九个声调,分别为:阴平、阳平、阴上、阳上、阴去、阳去、阴入、中入、阳入。其中所有阴调的调值高,所有阳调的调值低,符合「阴」、「阳」本义。由于声调丰富而且富于变化,广州话听起来很动听,很悦耳,粤语歌更是独具魅力、经久不衰。著名语言学家罗

教你如何打粤语字

教你如何打粤语字 教你如何打粤语字乜(mie)什麽(你讲乜啊?) 嘅(ge)的(喱个系我嘅女朋友。) 嬲(niao)生气(我好嬲你!) 系(xi)是(你真系个好人嘞!) 咁(han)如此,这样(咁都得?) 哋(die)相当馀国语中的“们”字用法(佢哋仲系唔系人嚟嘎?) 唔(wu)不是(佢哋仲系唔系人嚟嘎?) 睇(di)看(今晚我哋睇电视罗!) 啲(di)的,那些(喱啲系乜嚟嘎?) 冧(lin)陶醉(我好冧啊!) 冇(mao)没有(我冇钱啦!) 惗(nie)想(惗紧乜嘢啊?——再想什麽?) 嘎(ga)语气助词(如系唔系嘎?) 咩(mie)什麽(你讲咩啊?) 嗻(zhe)语气助词(系咁嗻) 嗟(jue)语气助词 嚟(li)来(过嚟啦!) 叻(li)很棒(你好叻啊!) 喱(li)那(喱啲系乜嚟嘎?) 咪(mi)不要(咪搞我!) 梗(geng)当然(梗系啦!) 喺(bei)在(你喺边喥啊?) 抦(bing)殴打(信唔信我柄你啊?) 啵(bo)语气助词(系啵!) 俾(bi)给(快啲俾钱!) 嘈(cao)吵(你哋唔好咁嘈啦!) 噏(xi)唠叨(你唔好再噏我啦!) 掟(ding)扔(垃圾唔好乱掟啊!) 嘞(le)语气助词(你真系个好人嘞!) 靓(liang)漂亮或表示幼稚(你好靓女啊!) 囖(lo)语气助词(就系囖) 揾(wen)找(搵到工啦?) 嗮[嘥] 浪费(真系嗮气嘞……) 攞或摞(luo)拿(攞钱去边啊?) 咦[噫] (yi)语气助词(咦?你系边个?) 咗(zuo)了(你食咗饭未啊?) 喔(wo)语气助词(系喔。) 疴(ke)拉(尿)(我去咗疴尿啊!)

拗(ao)矛盾(你哋喺喥拗紧乜啊?) 乸(na)雌性(乜佢咁乸性嘎?) 撩(liao)挑(你唔好撩起我把火啊!) 拎(lin)拿(拎部电脑去整先。) 啖(dan)量词,相当於“口”(饮啖水先!) 憇(qi)哄(憇细路仔咩?) 呃(e)骗(我读得书少,你唔好呃我!) 掂(dian)完结(我搞掂嗮啲嘢啦!) 唓(che)语气助词,表示鄙夷(唓,又吹水!) 嘢(ye)东西(咩嘢嚟嘎?) 瞓(fen)瞓觉(睡觉 指代、人物 我(我)你(你)佢(他)我哋(我们)你哋(你们)佢哋(他们)人哋(人家)呢度(这里)嗰度(那里)边度(哪里)呢(这)嗰(那)咁样(这样、那样)点解(为什么)第 日(改天)第次(下次)乜嘢(什么)乜(什么)几多(多少)边(哪)咁好(这么好)阿爸(爸爸)阿妈(妈妈)阿哥(哥哥)阿嫂(嫂嫂)阿爷(爷爷)阿嫲(奶奶)阿公(外公)阿婆(外婆、老婆婆)阿叔(叔叔)老豆(爸爸)老妈子(妈妈)家姐(姐姐)大佬(哥哥)细佬(弟弟)新抱(媳妇)舅父(舅舅)孙(孙子)仔仔(儿子)女女(女儿)契爷(干爹)契仔(干儿子)寡佬(单身汉)仔(儿子)女(女儿)后底乸(继母)太子爷(少东家)契弟(王八蛋)老坑(老头)老嘢(老东西,老家伙)老姑婆(老处女)基老(男同性恋者)老细(老板)老千(骗子)后生仔(年轻小伙子)后生女(年轻姑娘)靓仔(漂亮的小伙子)靓女(漂亮的姑娘)细路(小孩)细蚊仔(小孩)臊虾(婴儿)马仔(打手)事头婆(老板娘)事头(老板)塞(孙子的儿女)麦(孙子的儿女的儿女)老襟(两姐妹同一个老公)老顶(上司) 工作、交际 返工(上班)收工(下班)揾食(谋生)人工(工钱)出粮(发工资)搞掂(搞妥当)搞弯(弄糟糕)就手(顺利)捱夜(熬夜)空姐(飞机女服务员)钟点工(计时工)揾工(找工作)做嘢(干活)捞边行(搞什么行业)一脚踢(一人承担)轮更(轮班)看更(看门)起屋(盖房子)抓车(驾驶汽车)熟行(内行)熟手(老练)车衫(缝衣服)夹手夹脚(一起动手)执头执尾(收拾零碎的东西)搏命(拼命)癐gui6(累)差池(差错)撞板(碰钉子)松人(溜走)走人(溜走)炒鱿鱼(解雇)开OT(加班)秘捞(兼职)手信(小礼物)人客(客人)生埗(陌生、生疏)老友记(老朋友)仇口(仇人)托大脚(拍马屁)危ngei1(求)畀面(给面子)制(肯)得闲(有空)没几何(不常)没相干(没关系)唔觉意(不留心)唔话得(没说的)倾(谈)倾偈gei2(聊天)早晨(早上好)早唞(晚安)揾人(找人)拍拖(谈恋爱)挂住(想念)隔篱(隔壁)掟煲(恋人分手)好夹(很合得来)探(拜访)讲笑(开玩笑)羞家(丢脸)抄更(早上正职,晚上兼职)偷鸡(上班工作时间溜走)蛇王(工作偷懒)嗱嗱啉(快点)沙沙滚(随便应付)尼嘿(马虎)拿西(粗枝大叶)督背脊(打小报告)二五仔(出卖兄弟)岩(适合)横掂(反正)侧侧膊(蒙混过去)踢爆(揭发)数围(利润得益)

古汉语词汇

词汇 词语是语言中人们最直接感知的、表达各种意义的基本单位。 词语的总汇形成词汇,或者反过来说,词汇是词语的总汇。理论上说,一种语言就只有一个词汇。一个人所掌握的词语,可以称为某个人的词汇,一个行业所使用的特殊词语汇总,也可以称为是某行业的词汇,这类词汇其实是词汇中具有某些特点、只为某部分人使用的部分,是一种体现词汇局部的“词汇”。但是,有人把一个词或几个词也叫词汇,那不是严格定义的词汇。 通常从语音、词汇、语法三个层面来讨论语言,其中,语音和语法的基本成分都很有限,比如汉语的语音,就21个声母(加准声母yw,共23个),基本韵母38个,声调4个,它们共同配合,可以组成一千多个音节。语法方面,从句子构成来看,句子成分有六种,主、谓、宾、定、状、补,分别构成数量有限的句式;从语法和词汇的关系来看,可以分出实词和虚词共十来个类,比如名词、动词、形容词、副词、代词、数量词、介词、连词、语气词、叹词,等等,这些词分别充当不同的句子成分,构成句子。 但是,词汇成分的数量不是用几十几百几千就可以列举完毕的,词汇单位的数量,需要以万计数。并且,一种语言的

词汇到底包括多少个词汇成员,几乎不可能有完整的统计。 词汇内部有以下特点:1,词汇内部个体数量繁多,2,词汇个体(词汇成分)的形式和意义关系复杂,局部成类现象普遍,3,词汇成分往往有有独立或部分的变化,4,词汇成分的使用面或流行程度不同,5,词汇成分的使用寿命不同,6,词汇成分的形式和意义产生和消亡频繁。 这样,在词汇中,有的成员相对稳定,有的成员则变化较多,一些曾经使用的词语或词语的意义,后来人不了解,成为阅读理解的障碍,这是古代汉语词汇学习的重点。 因此,词汇变化包括以下方面:1,新词产生,2,旧词消亡,3,有些词产生了新的意义成为多义词,4,有些多义词失去了部分意义。从宏观上看,一些词长期普遍的使用,成为词汇中的基本部分,被称为基本词汇,词汇中这些高度稳定的成分,成为语言传承的最重要因素。 词汇变化的动力,大致有两个方面,一是社会发展的客观需要,有了新的事物,产生新的表达需求;一是人们认识的变化,对原有的事物有了新的认识或仅仅出于表达方式的创新,产生表达上的变化。 壹,古代汉语词汇的构成 古代汉语的词汇形式 一,单音词

粤语中的古汉语文化

浅谈粤语中的古汉语现象 曾不止一次听人说起,粤语与古汉语有颇多相似之处,更有人说,粤语就是古代通用语言,虽然这个说法略为荒诞,却也道出了粤语比现时的现代汉语更为接近古汉语的事实。 一、平仄 古代诗词、对联写作讲究平仄,但部分诗词、对联用今日的普通话读来,却并不符合平仄规律,例如:书山有路勤为径(平平仄仄平平仄),学海无涯苦作舟(平仄平平仄仄平)。按照对仗规则,学字本应为仄声,若是用普通话朗读,学字却是阳平。但是,如果我们用粤语朗读,这副对联就符合对仗的规则,因为“学”在粤语中为入声。又如李白《送友人》:青山横北郭,白水绕孤城。用普通话朗读,应为:平平平仄平,平仄仄平平,并不整齐。但用粤语朗读,则为:平平仄仄仄,仄仄仄平平,对仗严格工整。这样的例子还能在对平仄格式规定更为细致、多样的词中找到,如:《渔歌子》: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仄平平平仄仄仄平平平平仄仄仄平平。以张志和的《渔歌子·西塞山前白鹭飞》为例: 渔歌子 张志和 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 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用普通话朗读时,“西”字应为平,但在粤语中,“西”字为仄;“流”在现代汉语中为平,在粤语中为仄。 从以上例子可以看出,粤方言的声调的确更接近古代声调。现代汉语共有四声调:阴平、阳平、上声、去声;而粤语共有九声六调:阴平、阴上、阴去、阳平、阳上、阳去、阴入、中入、阳入。不难发现,粤语比现代汉语多了入声,而中古四声包括:平声、上声、去声、入声。其中平声为平,上、去、入三声为仄。但是随着历史的发展,语言由繁到简的演变,入声韵逐渐消失。下面一首小诗,反映的就是方言中塞音韵尾、合口鼻音韵尾的消失: 戏妻族语不正 唐·胡曾 呼十却为石, 呼针将作真, 忽然云雨至, 总道是天因。 另据明代《中原音韵》揭示,当时已发生的声调变化是:平分阴阳,浊上变去,入派三声。所以现代汉语是缺少入声的,而南方方言,包括粤语、客家话、潮汕话却大多完整保留了入声的塞音韵尾和合口韵尾,因而用南方方言朗读古诗,能更容易发现和体会韵律。 综上所述,可以肯定的是,粤语更为多样丰富的声调与古汉语中的四声更为接近,利用粤语可以更为直接地研究古音韵,粤语对于我们研究古代韵律,能够提供极大的帮助,具有极大的利用价值。

广东方言粤语方言有十大特色

客家话版 月光光,秀才郎;骑白马,过莲塘; 莲塘背,割韭菜;韭菜花,结亲家; 亲家面前一口塘,打条鲩鱼八尺长; 大头拿来熬汤食,尾巴拿来入学堂; 入个学堂四方方,搬条凳子读文章; 文章读哩几多本?三十零二本; 一本丢落塘,一本丢落井; 井里起银杆,银杆好架桥; 桥上好食饭,桥下好洗碗; 一洗洗到“乌舌嬷”,拿给阿婆养鸡嬷. (注:“乌舌嬷”指地是油嘴滑舌、爱耍贫嘴之人) 粤语版 月光光,照地堂,虾仔你乖乖瞓落床, 听朝阿妈要赶插秧罗,阿爷睇牛去上山岗,啊… 虾仔你快高长大罗,帮手阿爷去睇牛羊,呀… 月光光,照地堂,虾仔你乖乖瞓落床, 听朝阿妈要捕鱼虾罗,阿嫲织网要织到天光,啊… 虾仔你快高长大罗,划艇撇网更在行. 月光光,照地堂,年三十晚,摘槟榔, 五谷丰收堆满仓罗,老老嫩嫩喜喜洋洋,啊… 虾仔你快啲眯埋眼罗,一觉瞓到大天光,啊… 现代汉语地来历 正宗地古汉语 中国支正统汉语地一支是闽南语原名河洛话,另一支是客家话. 上海话归属地吴语(叫吴语不是因为原来吴国使用这个语言,而是因为现在地吴语区和原来吴国差不多)是原百越族语被河洛话影响后形成地(福州话则是从吴语里分出来地).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 而粤语,是南越族地语言被河洛话和客家语影响后形成地. 北方方言特别是北京话,则是河洛话被满语蒙语大量入侵后形成地.是最偏离古汉语地一支. 关于现在北京话(北方方言)地来源: 目前地北京话,乃是汉语在五胡乱华以后,受到北方胡人以政治、军事力量之影响与压迫而改变音调地结果.南北朝时,北朝统治者是以鲜卑语为北齐之国语,唐代以后,五代十国期间,胡人大量移居中原,北方胡汉杂处通婚以致音调、语法越变越烈.到南宋偏安时期中原已成「胡汉语」天下,换而言之,变种汉语已成定型.辽、金、元三朝代皆以北京为国都北京官话渐渐形成.明成祖迁都北京时,北京话已成为汉语系中胡化最深地一支,后满人入关,满人虽习汉语,却使得北京话成为满大人官话,西洋人称为,清代汉语与唐代汉语相比亦即完全走样,音调不仅大变汉字意义亦多不同.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 北方方言与北京话又有不同,音调并没有变得那么变态,没有儿话音等特征. 关于现在广东话地来源: 广东话有三大方言,粤方言、闽南方言和客家方言.先讲三大方言地来源,三大方言地来源都来源于中原地汉语,来源于河南、陕西一带地汉语,因为移民地时间、路线不同形成不同地方言.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

古代汉语名词解释

古代汉语笔记(王力版) 一、填空: 1、汉语字典的编排方式主要有三种: A、按音序排列。现在通行按照汉语拼音字母次序排列(汉语拼音方案);古代按照平水韵106韵排列(上、下平声各15韵,上声29韵、去声30韵,入声17韵)。 B、按部首和笔划排列。同一部首的字归在一起,部首的先后以笔划多少为序;同一部首,字的先后以笔划多少为序。笔划相同时,在按起笔的笔形排列。一般是把起笔分成点(、)、横(一)、直(ㄧ)、撇(ノ)四种或点、横、直、撇、折(┐)五种依次排列。 C、按编码排列。通行的是四角检字法。汉字方形有四个角,角的形式共十种,用0至9代表。角的顺序是左上角、右上角、左下角、右下角。每字得四码。 2、《康熙字典》玉书、廷敬等编,在明代梅膺祚《字汇》和自烈《正字通》基础上编成。按照部首排列,分成214部,在按十二地支分十二集,每集分上中下三卷。释字体例先音后义。先列主要韵书的反切,再释义,每义引古书为证。 3、王引之《字典考证》、王力《康熙字典音读订误》,进行纠正。 4、《中华大字典》陆费逵、欧阳溥存主编,1915年中华书局。部首排列,注音用《集韵》的反切,还加注直音。 5、《辞源》1915商务印书馆,陆尔奎、方毅等人编写,是近代出版最早的以语词为主,兼顾百科常识的大辞书。部首排列法,沿用《康熙字典》214部首。注音反切,全部采用清代光地《音韵阐微》的改良的反切。基本奠定了汉语现代词典的编纂体例格局。1958年修订为“以语文为主,百科为辅”的工具书,吴泽炎、黄秋耘。叶秋负责。采用汉语拼音字母和注音字母注音,采用《广韵》的反切。 6、《辞海》1936中华书局编印,舒新城、颐,相主编。1958年修订为综合性辞书。舒新城、望道主持。 7、东汉许慎《说文解字》,中国文字学奠基之作,第一部系统完备的字典,分析小篆字形。宋代徐铉采用愐《唐韵》校订过。清代黎永春的《说文通检》。徐灏《说文解字注笺》

古汉语通论(十九)古代文化常识(一)

古汉语通论(十九)古代文化常识(一) 天文,历法,乐律(一)天文在上古时代,人们把自然看得很神秘,认为整个宇宙有一个至高无上的主宰,就是帝或上帝。在上古文献里,天和帝常常成为同义词。古人又认为各种自然现象都有它的主持者,人们把它们人格化了,并赋予一定的名字,例如风师谓之飞廉,雨师谓之荓翳(屏翳),云师谓之丰隆,日御谓之义和,月御谓之望舒(注:这里是举例性质,见《广雅·释天》。),等等,就是这种观念的反映。这些带有神话色彩的名字,为古代作家所沿用,成了古典诗歌辞赋中的辞藻。这是一方面。另一方面,我国是世界上最早进入农耕生活的国家之一,农业生产要求有准确的农事季节,所以古人观测天象非常精勤,这就促进了古代天文知识的发展。根据现有可信的史料来看,殷商时代的甲骨刻辞早就有了某些星名和日食、月食的记载,《尚书》《诗经》《春秋》《左传》《国语》《尔雅》等书有许多关於星宿的叙述和丰富的天象记录,《史记》有《天官书》,《汉书》有《天文志》。我们可以说远在汉代我国的天文知识就已经相当丰富了。 古人的天文知识也相当普及。明末清初的学者顾炎武说: 三代以上,人人皆知天文。“七月流火”,农夫之辞也。“三星在户”,妇人之语也。“月离於毕”,戍卒之作也。“龙尾伏辰”,儿童之谣也。后世文人学士,有问之而茫然不知者矣(注:见《日知录》卷三十“天文”条。“七月流火”见《诗经·豳风·七月》,“三星在户”见《诗经·唐风·绸缪》,“月离於毕”见《诗经·小雅·渐渐之石》,“龙尾伏辰”见《左传僖公五年》。)。 我们现在学习古代汉语当然不是系统学习我国古代的天文学,但是了解古书中一些常见的天文基本概念,对於提高阅读古书能力无疑是有帮助的。现在就七政、二十八宿、四象、三垣、十二次、分野等分别加以叙述。 古人把日月和金木水火土五星合起来称为七政或七曜。金木水火土五星是古人实际观测到的五个行星,它们又合起来称为五纬。 金星古曰明星,又名太白,因为它光色银白,亮度特强。《诗经》“子兴视夜,明星有烂”(注:见《诗经·郑风·女曰鸡鸣》。),“昏以为期,明星煌煌”(注:见《诗经·陈风·东门之杨》。),都是指金星说的。金星黎明见於东方叫启明,黄昏见於西方叫长庚,所以《诗经》说“东有启明,西有长庚”(注:见《诗经·小雅·大东》。)。木星古名岁星,迳称为岁。古人认为岁星十二年绕天一周,每年行经一个特定的星空区域,并据以纪年(注:下文谈到十二次和纪年法时还要回到这一点上来。)。水星一名辰星,火星古名荧惑,土星古名镇星或填星。值得注意的是,先秦古籍中谈到天象时所说的水并不是指行星中的水星,而是指恒星中的定星(营室)(注:即室宿,主要是飞马坐的αβ两星。),《左传庄公二十九年》“水昏正而栽”,就是一个例子。所说的火也并不是指行星中的火星,而是指恒星中的大火(注:即心宿,特指心宿二,即天蝎座的α星。《史记·天官书》所说的火,才是指火星(荧惑)。),《诗经》“七月流火”,就是一个例子。 古人观测日月五星的运行是以恒星为背景的,这是因为古人觉得恒星相互间的位置恒久不变,可以利用它们做标志来说明日月五星运行所到的位置。经过长期的观测,古人先

粤语方言

粤语方言里面有好多好多有趣嘅俚语,哩啲俚语形象又生动咁表现出贴切嘅意思,令人叹为观止。我将尽量收集曾经喺社会出现过嘅所有奇趣俚语俾大家分享。并且对每一个俚语,都作详尽嘅解释同埋细数佢哋嘅来源。珍贵资料,既学到嘢又有接连不断嘅笑料,聪明嘅就唔好错过喇 谐趣俚语杂锦 谐趣一: 知唔知男人有几多种叫法?其实我自己都唔知,因为多到数唔清,下面就列举几个: 最正路就系叫男人 社交称呼都叫先生 死咗老婆嘅叫寡佬 钟意呃女仔嘅叫金鱼佬 下流猥琐嘅叫咸湿佬、麻甩佬 乡下嚟嘅叫乡下佬 国际友人叫鬼佬 有啲女仔气嘅叫乸型 唔中意女人而钟意男人嘅叫基佬 条件好嘅未婚男士叫钻石王老五 冇女朋友叫光棍(喺BBS叫光光) 谐趣二(IIA级): 其实粤语用嚟闹人嘅非粗口都有几多词咖,下面摘录咗一少部分,不过你哋千其唔好乱咁用呢啲词闹人啊。 “茂理”——指傻傻地嘅人。

“木嘴”——同“茂理”其实差唔多意思,都系指一个人傻傻呆呆,不过木嘴侧重于形容一个人嘅外表,而“茂理”侧重于形容一个人的内在。 “粉肠”——“粉肠”系当你睇唔顺一个人时用嚟形容佢嘅,意思都係话佢唔叻得去边。 “顶你个肺”——处于粗口嘅边界,意思同某一个粗口词差唔多,不过语气较轻。 “废柴”——形容一个人系废物。 “碌葛”——形容人好似粉葛一样呆笨。 “水鱼”——畀人揾笨嘅人。 “懵盛盛”、“戆居”——蒙查查 “卖剩蔗”、“萝底橙”——大姑娘30几岁都重未有如意郎君,噉就叫卖剩蔗、萝底橙喇。 “收皮”、“收爹”——都有叫人收声,滚开嘅意思。 “孤寒”——吝啬,缩骨。 “拾吓拾吓”——“傻吓傻吓”,傻傻地。 “洗衫板”——唔使问都知道系形容身材差嘅女士啦。 “死蠢”——相信系人都知道系好唔耐烦噉闹人地蠢啦。 “瘦骨仙”——形容人瘦骨嶙峋。 “骑咧”——形容古灵精怪嘅人。 “Call Lao Ye”——来自京剧“可恼也”,呢个词大家都应该听得唔少,系“岂有此理”嘅意思。 教住咁多先算嘞,费事你哋学坏。 谐趣三: 歇后语欣赏

教你用拼音打粤语字

佢()他或她(佢哋仲系唔系人嚟嘎?) 乜()什麽(你讲乜啊?) 嘅()地(喱个系我嘅女朋友.) 嬲()生气(我好嬲你!) 系()是(你真系个好人嘞!) 咁()如此,这样(咁都得?) 哋()相当馀国语中地“们”字用法(佢哋仲系唔系人嚟嘎?)唔()不是(佢哋仲系唔系人嚟嘎?) 睇()看(今晚我哋睇电视罗!) 啲()地,那些(喱啲系乜嚟嘎?) 冧()陶醉(我好冧啊!) 冇()没有(我冇钱啦!) 惗()想(惗紧乜嘢啊?——再想什麽?) 嘎()语气助词(如系唔系嘎?) 咩()什麽(你讲咩啊?) 嗻()语气助词(系咁嗻) 嗟()语气助词 嚟()来(过嚟啦!) 叻()很棒(你好叻啊!) 喱()那(喱啲系乜嚟嘎?) 咪()不要(咪搞我!) 梗()当然(梗系啦!) 喺()在(你喺边喥啊?) 抦()殴打(信唔信我柄你啊?) 啵()语气助词(系啵!) 俾()给(快啲俾钱!) 嘈()吵(你哋唔好咁嘈啦!) 噏()唠叨(你唔好再噏我啦!) 掟()扔(垃圾唔好乱掟啊!) 嘞()语气助词(你真系个好人嘞!) 靓()漂亮或表示幼稚(你好靓女啊!) 囖()语气助词(就系囖) 揾()找(搵到工啦?) 嗮[嘥] 浪费(真系嗮气嘞……) 攞或摞()拿(攞钱去边啊?) 咦[噫] ()语气助词(咦?你系边个?) 咗()了(你食咗饭未啊?) 喔()语气助词(系喔.) 疴()拉(尿)(我去咗疴尿啊!) 拗()矛盾(你哋喺喥拗紧乜啊?) 乸()雌性(乜佢咁乸性嘎?) 撩()挑(你唔好撩起我把火啊!) 拎()拿(拎部电脑去整先.) 啖()量词,相当於“口”(饮啖水先!)

憇()哄(憇细路仔咩?) 呃()骗(我读得书少,你唔好呃我!) 掂()完结(我搞掂嗮啲嘢啦!) 唓()语气助词,表示鄙夷(唓,又吹水!) 嘢()东西(咩嘢嚟嘎?) 瞓()瞓觉(睡觉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 指代、人物 我(我)你(你)佢(他)我哋(我们)你哋(你们)佢哋(他们)人哋(人家)呢度(这里)嗰度(那里)边度(哪里)呢(这)嗰(那)咁样(这样、那样)点解(为什么)第日(改天)第次(下次)乜嘢(什么)乜(什么)几多(多少)边(哪)咁好(这么好)阿爸(爸爸)阿妈(妈妈)阿哥(哥哥)阿嫂(嫂嫂)阿爷(爷爷)阿嫲(奶奶)阿公(外公)阿婆(外婆、老婆婆)阿叔(叔叔)老豆(爸爸)老妈子(妈妈)家姐(姐姐)大佬(哥哥)细佬(弟弟)新抱(媳妇)舅父(舅舅)孙(孙子)仔仔(儿子)女女(女儿)契爷(干爹)契仔(干儿子)寡佬(单身汉)仔(儿子)女(女儿)后底乸(继母)太子爷(少东家)契弟(王八蛋)老坑(老头)老嘢(老东西,老家伙)老姑婆(老处女)基老(男同性恋者)老细(老板)老千(骗子)后生仔(年轻小伙子)后生女(年轻姑娘)靓仔(漂亮地小伙子)靓女(漂亮地姑娘)细路(小孩)细蚊仔(小孩)臊虾(婴儿)马仔(打手)事头婆(老板娘)事头(老板)塞(孙子地儿女)麦(孙子地儿女地儿女)老襟(两姐妹同一个老公)老顶(上司) 工作、交际 返工(上班)收工(下班)揾食(谋生)人工(工钱)出粮(发工资)搞掂(搞妥当)搞弯(弄糟糕)就手(顺利)捱夜(熬夜)空姐(飞机女服务员)钟点工(计时工)揾工(找工作)做嘢(干活)捞边行(搞什么行业)一脚踢(一人承担)轮更(轮班)看更(看门)起屋(盖房子)抓车(驾驶汽车)熟行(内行)熟手(老练)车衫(缝衣服)夹手夹脚(一起动手)执头执尾(收拾零碎地东西)搏命(拼命)癐(累)差池(差错)撞板(碰钉子)松人(溜走)走人(溜走)炒鱿鱼(解雇)开(加班)秘捞(兼职)手信(小礼物)人客(客人)生埗(陌生、生疏)老友记(老朋友)仇口(仇人)托大脚(拍马屁)危(求)畀面(给面子)制(肯)得闲(有空)没几何(不常)没相干(没关系)唔觉意(不留心)唔话得(没说地)倾(谈)倾偈(聊天)早晨(早上好)早唞(晚安)揾人(找人)拍拖(谈恋爱)挂住(想念)隔篱(隔壁)掟煲(恋人分手)好夹(很合得来)探(拜访)讲笑(开玩笑)羞家(丢脸)抄更(早上正职,晚上兼职)偷鸡(上班工作时间溜走)蛇王(工作偷懒)嗱嗱啉(快点)沙沙滚(随便应付)尼嘿(马虎)拿西(粗枝大叶)督背脊(打小报告)二五仔(出卖兄弟)岩(适合)横掂(反正)侧侧膊(蒙混过去)踢爆(揭发)数围(利润得益) 生活、用品 起身(起床)着(穿)除(脱)浪口(漱口)飞发(理发)电发(烫发)洗面(洗脸)屙屎(大便)屙尿(小便)闩门(关门)熄灯(关灯)水喉(水龙头)瞓觉(睡觉)食(吃)食晏(吃午餐)食烟(抽烟)滚水(开水)煲(煮)焗(焖)饮胜(干杯)颈渴(口渴)餸(下饭地菜)腍(软)霄夜(夜宵)饮(渴)台(桌子)梳化(沙发)雪柜(冰箱)家俬(家具)皮箧(皮箱)夹万(保险箱)刀仔(小刀)花樽(花瓶)香枧(香皂)镬(锅)咪(麦克风)插苏(插座)火水(煤油)遮(伞)地拖(拖把)电心(电池)洋烛(蜡烛)花洒(莲蓬头,用于沐浴喷壶,用于浇花)壳(勺子)番枧(肥皂)扫把(扫帚)匙羹(小勺子)褛(外套)大褛(大衣)衫(衣服)恤(针织或棉质上衣)

古汉语通论古代文化常识

天文,历法,乐律(一)天文在上古时代,人们把自然看得很神秘,认为整个宇宙有一个至高无上的主宰,就是帝或上帝。在上古文献里,天和帝常常成为同义词。古人又认为各种自然现象都有它的主持者,人们把它们人格化了,并赋予一定的名字,例如风师谓之飞廉,雨师谓之荓翳(屏翳),云师谓之丰隆,日御谓之义和,月御谓之望舒(注:这里是举例性质,见《广雅·释天》。),等等,就是这种观念的反映。这些带有神话色彩的名字,为古代作家所沿用,成了古典诗歌辞赋中的辞藻。这是一方面。另一方面,我国是世界上最早进入农耕生活的国家之一,农业生产要求有准确的农事季节,所以古人观测天象非常精勤,这就促进了古代天文知识的发展。根据现有可信的史料来看,殷商时代的甲骨刻辞早就有了某些星名和日食、月食的记载,《尚书》《诗经》《春秋》《左传》《国语》《尔雅》等书有许多关於星宿的叙述和丰富的天象记录,《史记》有《天官书》,《汉书》有《天文志》。我们可以说远在汉代我国的天文知识就已经相当丰富了。 古人的天文知识也相当普及。明末清初的学者顾炎武说: 三代以上,人人皆知天文。“七月流火”,农夫之辞也。“三星在户”,妇人之语也。“月离於毕”,戍卒之作也。“龙尾伏辰”,儿童之谣也。后世文人学士,有问之而茫然不知者矣(注:见《日知录》卷三十“天文”条。“七月流火”见《诗经·豳风·七月》,“三星在户”见《诗经·唐风·绸缪》,“月离於毕”见《诗经·小雅·渐渐之石》,“龙尾伏辰”见《左传僖公五年》。)。 我们现在学习古代汉语当然不是系统学习我国古代的天文学,但是了解古书中一些常见的天文基本概念,对於提高阅读古书能力无疑是有帮助的。现在就七政、二十八宿、四象、三垣、十二次、分野等分别加以叙述。 古人把日月和金木水火土五星合起来称为七政或七曜。金木水火土五星是古人实际观测到的五个行星,它们又合起来称为五纬。 金星古曰明星,又名太白,因为它光色银白,亮度特强。《诗经》“子兴视夜,明星有烂”(注:见《诗经·郑风·女曰鸡鸣》。),“昏以为期,明星煌煌”(注:见《诗经·陈风·东门之杨》。),都是指金星说的。金星黎明见於东方叫启明,黄昏见於西方叫长庚,所以《诗经》说“东有启明,西有长庚”(注:见《诗经·小雅·大东》。)。木星古名岁星,迳称为岁。古人认为岁星十二年绕天一周,每年行经一个特定的星空区域,并据以纪年(注:下文谈到十二次和纪年法时还要回到这一点上来。)。水星一名辰星,火星古名荧惑,土星古名镇星或填星。值得注意的是,先秦古籍中谈到天象时所说的水并不是指行星中的水星,而是指恒星中的定星(营室)(注:即室宿,主要是飞马坐的αβ两星。),《左传庄公二十九年》“水昏正而栽”,就是一个例子。所说的火也并不是指行星中的火星,而是指恒星中的大火(注:即心宿,特指心宿二,即天蝎座的α星。《史记·天官书》所说的火,才是指火星(荧惑)。),《诗经》“七月流火”,就是一个例子。 古人观测日月五星的运行是以恒星为背景的,这是因为古人觉得恒星相互间的位置恒久不变,可以利用它们做标志来说明日月五星运行所到的位置。经过长期的观测,古人先后选择了黄道赤道附近的二十八个星宿作为“坐标”(注:黄道是古人想像的太阳周年运

教你打广东话难打的字

教你打广东话难打的字 教你打广东话难打的字 keep住...第日有用... 氹(dang,2/9)= 哄;例如:氹你开心=哄你开心 廿(nian,0/9)= <数> 二十 卅(sa,0/6)= <数> 三十 冇(mao,2/9)= 没有;例如:有冇钱?=有没有钱? 甴曱(gad zad ,0/1)= 蟑螂 攰(gui,5/8)= 累 抦(bing,2/8)= 殴打;例如:我哋去抦果条友=我们去揍那个家伙 拎(lin,0/9)= 提、拿 拗(ao,0/1)= 矛盾 乸(na,0/3)= 雌性;例如:鸡乸=母鸡 哽(geng,1/1)=当然;例如:哽系=当然是 俾(bi,3/5)= 给;例如:你俾我啦~=你给我吧~ 掟(ding,2/5)= 扔 嬲(niao,0/6)= 生气/ 嫐(nao,1/8)解释同上

吤(ge,4/4)例:将啲橙搣开一吤吤(一片片) 氽(tun,0/6)例:一氽水 晏(yan,5/7)晏昼(下午);食晏(吃午饭) 嗤(chi ,3/8)打乞嗤(打喷嚏) 啋(cai,1/4)啋佢都傻(傻瓜才理他) 嚿(huo,3/1)一嚿石头(一块石头) 啩(gua,1/9)你会应承啩?(你会答应吧?) 掴(guo,1/4)掴几巴(打几个耳光) 嚡(hai ,1/8)粗糙:条脷好嚡(舌头很粗糙) 嗮(sai,0/8)= 语气助词浪费 嗰(go,0/1)= 那;例如:嗰啲=那些 嘞(le,0/9)= 语气助词 嘎(ga,0/4)= 语气助词;例如:唔系咁嘎~= 不是这样的~ 嗻(zhe,2/7)= 语气助词;例如:我先至23嗻=我才23呀~ 潎(pie,0/9)= 闪,走人 撩(liao,0/3)= 挑逗;例如:撩是斗非=惹是生非 啫(ze,2/2)= 语气助词;例如:唔系啫=不是的 啰(luo,3/4)= 语气助词/啰嗦 啵(bo,3/2)= 语气助词 嗟(jue,1/7)= 语气助词,感叹声;例如:嗟~好吧毙咩嘅(ge,4/6)= 的;例如:你嘅也呢?

粤语古典方言-收藏版!

担屎唔偷食:形容一个人非常老实 在那个艰苦的岁月,经过“一大二公”,连自家茅厕的“黄白之物”都要交公分配。而其时欠收连年,就想到多施肥保产量。可是经济生活跟不上形式导致化肥生产产量不足。农民连公家田,自留地施肥都成了问题。于是各地农村公社组织社员成立挑肥队进城“担屎”去了(就连小孩子也在村头田间捡拾牛,狗粪便)以做救急。其后当这些粪肥拿了回来,有些“私”字当头的会“偷”那么些给自家的自留地。而老实人则一心为公,毫无此念头,便被人幽默的冠以“担屎都不知偷食”的美名了。 “混吉” 过去一些小饭馆在客人光顾时,先免费奉上一碗清汤,然后再请客人点菜,以此招揽顾客。这碗“清”汤的内容如何,可想而知,大概只有一点点味道而已。由于没有具体内容,所以叫“空汤”。因为粤语“空”与“凶”同音,对“空”字是十分忌讳的,于是凡“空”必改称“吉”,于是“空汤”就成了“吉汤”了。虽然“吉汤”没什么内容,但上面漂浮着的一些油星和一点肉味鲜味,对于那些生计无着的穷朋友来说,却仍然有着相当的吸引力。就算混不上饭吃,混碗“吉汤”也暖暖肚子吧。于是他们进入这些小饭馆大模大样地坐下,待“吉汤”奉上,一口气喝了,趁伙计不注意时溜之大吉。对于这种行为,店家也无可奈何,因为汤是免费的,只好骂一声“混吉”作罢。 “巴闭”溯源 广府话里面有一个特别的词语,叫“巴闭”。我们经常会听到类似的话:“唔好以为你读多几年书就好巴闭啊!”这里“巴闭”解作“有本事、能干、了不起”;“小小事,唔使搞到咁巴闭、咁大阵像啦!”这里“巴闭”作副词用,表“程度深”、“严重”、“紧张”、“隆重”等意思,含有小题大作、极力铺张渲染的意味;“本来我一个人搞得掂,使乜叫成村人来咁巴闭喔!”这里“巴闭”指劳师动众。 关于“巴闭”一词,许多人误以为是一个外来词,是音译过来的。其实,它是一个土生土长的中国古汉语词汇。“巴闭”实为宋元时期一个流行词语“巴鼻”的衍变,这种写法在文献上可见。但是借字写音,无法拆分来解释,那它的本字是什么呢?笔者认为,应该是“把柄”二字。此词在今天的现代汉语词典里面,解作“被别人得到的做错事的凭据,以此可相要挟”,有点贬义色彩。但在古时,“把柄”单纯就是指“根据”、“凭据”,并没有特指是不好的东西。《说文解字》中有:“把,握也。”“柄,柯也。”柯,即指斧柄。“把”、“柄”合起来,就是“有把握”的意思。“有把柄”就是“有所把握,有所凭借”之意。后引申出“有本事”的意思,属于形容词性。 后来,随着语言的发展及流传,使“巴柄”的“柄”字鼻音脱落,人们便渐渐使用“巴鼻”“把臂”等代之,而传至广府一带后逐渐变成专指“有本事”的形容词,而同时词中的“鼻”、“臂”等音亦归于“一统”,全部变成“关闭”的“闭”这个音。于是,在书写时,广府人便借字写音地用“巴闭”二字来表达“有本事”这个意思了。后来,经过长期的语言发展,广府人更是逐步赋予“巴闭”除“有本事”以外的其他意思了。 “老衬” 民国时期有一本省港流行的故事书《鬼才伦文叙》,署名系衬叔著。该书故事情节多系酒色才气之间斗智输赢的描述。其精妙之处是赢者不但得益、更令输者不敢声张,自认倒霉。凡看过此书或听过此故事的人,在人情世故上多了一个“揾人着数”(占便宜)的心眼(或可叫精明、也可叫古惑),而被人占便宜的人将责任归咎于始作俑者--衬叔,衬叔一把年纪,就被尊称为老衬,故将那一群占人便宜者称为老衬底了。继而就有坊间口语,被人占便宜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