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鲁教版五四制七年级上册生物 4.5.2汗的形成和排除 同步测试与解析-最新教学文档

鲁教版五四制七年级上册生物 4.5.2汗的形成和排除 同步测试与解析-最新教学文档

鲁教版五四制七年级上册生物 4.5.2汗的形成和排除 同步测试与解析-最新教学文档
鲁教版五四制七年级上册生物 4.5.2汗的形成和排除 同步测试与解析-最新教学文档

2019-2019学年鲁教版五四制七年级上册生物4.5.2汗的形成和排除同步测试

一、单选题

1.剧烈运动时,运动员表现为大汗淋漓,满脸通红,这体现了皮肤的()

A. 排泄和调节体温功能

B. 保护和排泄功能

C. 排泄和感受外界刺激功能

D. 保护和感受外界刺激功能

2.人的皮肤损伤后易受到细菌的感染而发炎,而正常情况下皮肤不会因某些细菌的存在而发炎.该现象说明皮肤表面的上皮组织具有()

A. 保护作用

B. 收缩、舒张作用

C. 连接、支持作用

D. 接收刺激、产生兴奋和传导兴奋

3.有些人喝酒后脸色发红,这种生理变化发生在皮肤的()

A. 真皮

B. 角质层

C. 生发层

D. 皮下组织

4.皮肤中与排泄功能相适宜的结构是()

A. 毛发

B. 汗腺

C. 真皮

D. 角质化细胞

5.在运动场上参加比赛的运动员奋力拼搏,个个满脸通红、大汗淋漓.这体现了皮肤的哪些功能?()

A. 保护和调节体温

B. 排泄和感受外界刺激

C. 调节体温和排泄

D. 排泄和保护

6.剧烈运动时,运动员表现为满脸通红,大汗淋漓,这体现了皮肤的功能是()

A. 排泄和调节体温

B. 保护和排泄

C. 排泄和感受外界刺激

D. 保护和感受外界刺激

7.肓人读肓文时,依靠皮肤中的()感受器.

A. 冷觉

B. 热觉

C. 痛觉

D. 触压觉

8.同学们在参加义务劳动时,累的满脸通红,大汗淋漓.这体现了皮肤具有()

A. 感受刺激和排泄功能

B. 降低体温和保护功能

C. 调节体温和排泄功能

D. 感受刺激和保护功能

9.一位同学运动时不小心擦破皮肤而流血,则伤口至少伤及皮肤的()

A. 表皮

B. 真皮

C. 皮下组织

D. 角质层

10.下列说法缺少依据的是()

A. 当皮肤划破时人会感到疼痛,是划到了神经组织

B. 同一受精卵经细胞的分裂和分化,所产生的细胞内的染色体数量是一样的

C. 胃腺细胞和胃壁肌肉细胞在同一器官内,却属于不同的组织

D. 多细胞生物体内细胞是随机堆砌在一起的

11.皮肤具有再生能力的结构是()

A. 皮下组织

B. 角质层

C. 真皮

D. 生发层

二、填空题

12.人的皮肤能感受各种各样的________ ,并引起________ 形成不同的感觉.一般认为,皮肤引起的感觉主要________ 、________ 、冷觉和热觉.

13.如图是人体皮肤结构和皮下组织模式下组织模式图,据图作答:

(1)①所示结构是________ ;③所示结构是________ .

(2)图中标号________ 所示结构能分裂增生新的细胞使皮肤修复和再生.图中标号________ 所示结构能感受外界刺激.

(3)图中标号⑨所示结构的分泌物是________

14.小明削水果时,皮肤不慎被划破,他感到很疼,说明皮肤内有________ 组织.很快就流出的鲜血,说明皮肤内有________ 组织,皮肤属于________ 组织.

15.小赵同学切西瓜时,一不小心切破了手指,流出来血液,感到疼痛,小到至少切到了皮肤的

________ 层.

16.为测试不同部位的皮肤对触觉的敏感度,学生X利用一绘图笔在学生Y皮肤上某些部位,画上测试区(如图所示).学生Y蒙上眼睛后,学生X用针轻触测试区上的每一点,当学生Y感觉到针触时,就说“是”.将学生Y有正反应(即学生Y能感觉到针触)的百分比记录下来,结果如下表所示:

(1)哪一测试部位对触觉最敏感?________ 。

(2)描述学生Y从感到针触而到说“是”的神经传导途径________ 。

三、解答题

17.皮肤烧伤的病人要住在严格消毒的病房里,原因是什么呢?

18.盲人是怎样“阅读”盲文?

四、综合题

19.下图是皮肤结构模式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皮肤中对人体起屏障作用的结构是[________]________。

(2)具有分裂增生能力的细胞位于[________]________处,它增生的细胞逐渐向表层推移,形成________的各层细胞。

(3)具有一定弹性的部位在[________]________。

(4)皮肤的排泄作用是通过[________]________分泌汗液来完成的。

(5)分泌物有滋润皮肤和毛发作用的是[________]________的特点。

答案解析部分

一、单选题

1.【答案】A

【解析】【解答】皮肤具有调节体温的功能:当外界气温较高时,皮肤内血管扩张,血流量增加,散热量增多,与此同时,汗腺分泌汗液增多,通过汗液蒸发散失的热量也多;外界气温较低时,皮肤内的大多数血管收缩,血流量减少,通过皮肤散发的热量减少,与此同时,汗腺分泌汗液减少,通过汗液的蒸发散失的热量也减少;因此皮肤具有调节体温的功能.汗腺分泌的汗液的主要成分是水,还含有少量的尿素和无机盐等,因此皮肤还具有排泄作用.运动员剧烈运动时,体内产热量增多,需要通过扩张血管和增加汗液分泌来调节体温,同时随汗液排出体内产生的一部分废物.因此这体现了皮肤的排泄和调节体温的功能.

故选:A.

【分析】皮肤覆盖在人体表面,由表皮和真皮组成,表皮分为角质层和生发层,生发层细胞有很强的分裂能力;真皮由致密结缔组织构成,含有大量的弹性纤维和胶原纤维,以及丰富的血管和感觉神经末梢;毛发、皮脂腺、汗腺、指(趾)甲等是皮肤的附属物.皮肤的功能有保护、分泌和排泄、调节体温、感受外界刺激等.

2.【答案】A

【解析】【解答】人体的基本组织有上皮组织、肌肉组织、结缔组织、神经组织,各具有不同的生理功能.上皮组织具有保护、分泌等功能,如皮肤的上皮,腺上皮,消化道壁的内表面以及呼吸道粘膜等.肌肉组织主要由肌细胞构成,具有收缩、舒张功能.如心肌、平滑肌、骨骼肌等.神经组织主要有神经细胞构成,能够产生和传导兴奋.结缔组织的种类很多,如骨组织、血液等具有连接、支持、保护、营养的作用。

人的皮肤损伤以后,易受到细菌的感染而发炎,而正常情况下皮肤不会因某些细菌的存在而发炎.原因是皮肤表面的上皮组织对人体具有保护作用,可见A符合题意。

故选:A

【分析】人体的皮肤由表皮和真皮两部分组成;其中表皮分为角质层和生发层,角质层是已经角质化的细胞,生发层细胞具有很强的分裂增生能力;真皮由致密结缔组织构成,含有大量的弹性纤维和胶原纤维,以及丰富的血管和感觉神经末梢,据此解答。

3.【答案】A

【解析】【解答】解:A、皮肤发红是因为皮肤比较热,皮肤毛孔扩大,毛细血管扩张所致.能产生毛细血管扩张的只有真皮组织,故A正确.

B、角质层是死细胞,没有血管,不会出现发生这种生理变化,故B错误;

C、生发层在角质层的下面,生发层细胞有很强的分裂增生能力,但不具有血管,不会出现发生这种生理变化,故C错误;

D、皮下组织广义来说是指脊椎动物真皮的深层,狭义来说是指真皮与其下方骨骼、肌肉之间的脂肪结缔组织,不具有这种生理变化,故D错误.

故选:A.

【分析】皮肤发红是因为皮肤比较热,皮肤毛孔扩大,毛细血管扩张所致.能产生毛细血管扩张的只有真皮组织.

4.【答案】B

【解析】【解答】A、皮肤中毛发的作用是保护和保温的作用,A不符合题意;

B、汗腺是皮肤的附属器官,其主要作用就是分泌汗液,通过皮肤以汗液的形式把水和无机盐排出体外是排泄的途径之一,B符合题意;

C、真皮内含有丰富的血管和感觉神经末梢,可以感受外界各种刺激,C不符合题意;

D、皮肤中角质化细胞对皮肤具有保护作用,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皮肤包括表皮和真皮两层.表皮包括角质层和生发层.角质层可以防止体内水分过度散失,具有保护作用.生发层细胞可以分裂产生新细胞;真皮内含有丰富的血管和感觉神经末梢,可以感受外界各种刺激.

皮肤有汗腺、皮脂腺、毛发、指(趾)甲等附属物.

汗腺能分泌汗液,是形成汗液的器官;

毛发的作用是保护和保温的作用;

真皮内含有丰富的血管和感觉神经末梢,可以感受外界各种刺激;

皮肤中角质化细胞对皮肤具有保护作用。

5.【答案】C

【解析】【解答】解:汗液中含有人体代谢所产生的水、无机盐、尿素等,大汗淋漓说明汗液排出多,代谢废物排出得多,而满脸通红说明皮肤温度高,那么,由皮肤直接向外散发的热量就较多,从而在产热多时仍然能保持体温恒定.这体现了皮肤的排泄和调节体温的功能.

故选:C

【分析】皮肤覆盖在人体表面,由表皮和真皮组成,表皮分为角质层和生发层,生发层细胞有很强的分裂能力;真皮由致密结缔组织构成,含有大量的弹性纤维和胶原纤维,以及丰富的血管和感觉神经末梢;毛发、皮脂腺、汗腺、指(趾)甲等是皮肤的附属物.皮肤的功能有保护、分泌和排泄、调节体温、感受外界刺激等.

6.【答案】A

【解析】【解答】解:皮肤具有调节体温的功能:当外界气温较高时,皮肤内血管扩张,血流量增加,散热量增多,与此同时,汗腺分泌汗液增多,通过汗液蒸发散失的热量也多;外界气温较低时,皮肤内的大多数血管收缩,血流量减少,通过皮肤散发的热量减少,与此同时,汗腺分泌汗液减少,通过汗液的蒸发散失的热量也减少;因此皮肤具有调节体温的功能.汗腺分泌的汗液的主要成分是水,还含有少量的尿素和无机盐等,因此皮肤还具有排泄作用.运动员剧烈运动时,体内产热量增多,需要通过扩张血管和增加汗液分泌来调节体温,同时随汗液排出体内产生的一部分废物.因此这体现了皮肤的排泄和调节体温的功能.

故选:A

【分析】皮肤覆盖在人体表面,由表皮和真皮组成,表皮分为角质层和生发层,生发层细胞有很强的分裂能力;真皮由致密结缔组织构成,含有大量的弹性纤维和胶原纤维,以及丰富的血管和感觉神经末梢;毛发、皮脂腺、汗腺、指(趾)甲等是皮肤的附属物.皮肤的功能有保护、分泌和排泄、调节体温、感受外界刺激等.

鲁科版(五四学制)七年级上册生物知识点复习提纲

鲁科版(五四学制)七年级上册生物知识点复习提纲 第四单元生物圈中的人 1、人的由来 (1)人类的起源 ①人类和现代类人猿共同祖先是森林古猿; ②森林古猿进化的证据是化石; ③人与猿的分界是直立行走。 (2)人的生殖 ①生殖系统: 男性生殖系统的主要器官是睾丸;它的 作用产生精子,分泌雄性激素 女性生殖系统的主要器官是卵巢;它的作用产生卵细胞,分泌雌性激素 ②生殖过程: 部位:输卵管 受精过程:精子和卵细胞结合形成受精卵 分裂:受精卵在输卵管内分裂形成胚泡 怀孕移动:胚泡边分裂边向子宫方向移动 种植:胚泡植入子宫内膜;怀孕开始 过程:胚泡中细胞继续分裂和分化发育成胚胎;在第8周左右成形,发育为胎儿 胎儿形成营养:胎儿通过胎盘从母体获得营养物质和氧,把产生的二氧化碳等废物排出 场所:在子宫内的半透明液体环境羊水中 时间:胚胎在子宫内发育,在40周左右时发育成熟 分娩过程:成熟的胎儿和胎盘,通过母体的阴道产出 重点: 受精的部位:输卵管;胚胎和胎儿发育的场所子宫;胎儿生活在子宫内半

透明的液体—羊水中,通过胎盘与母体进行物质交换 (3)青春期 ①青春期的特征是身高突增(显著特点);进入年龄一般男孩晚于女孩 神经系统、心肺功能增强; 性器官迅速成熟(最重要) ②进入青春期后性器官迅速发育,男孩出现遗精,女孩出现月经 ③月经是由于子宫内膜脱落导致的,但月经的形成与卵巢和子宫内膜的周期性 变化有关。 2、人体的营养 (1)食物中的营养 既可以构成细胞有机物也可以提供能量 维生素——人体每日对它的需要量很小,但很重要 (既不构成细胞、也不提供能量) 胡萝卜素 促进钙的吸收 水(约占体重60%-70%)可以构成细胞 无机物无机盐但不提供能量

九年级化学全册 第四单元 金属 第三节 钢铁的锈蚀与防护同步测试 鲁教版五四制

第三节钢铁的锈蚀与防护 1.金属腐蚀的快慢与外界条件密切相关,下列条件下,铁钉的腐蚀速度最快的是() A.B.C. D. 2.某学习小组用相同的洁净无锈的铁钉对铁制品锈蚀的条件进行探究,设计的实验如图所示,一周后观察,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①和②中的铁钉无明显变化,③中的铁钉明显生锈 B.②中加入的蒸馏水要事先煮沸,目的是除去水中溶 解的氧气 C.③中铁钉的甲、乙、丙三处,甲处锈蚀最严重 D.探究发现铁生锈的主要条件是铁与空气和水(火或 水蒸气)直接接触 3.铁及其合金在人类生产、生活中占据着重要的地 位.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铁在干燥的空气中容易生锈 B.铁元素是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C.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生成氧化铁 D.生铁的含碳量比钢的含碳量高 4.在铁制品上连接比铁活泼的金属是防止铁生锈的方法之一,下列金属可行的是()A.Ag B.Pb(铅) C.Cu D.Zn 5.下列措施不能在一定程度上防止金属生锈的是() A.在金属表面涂油或刷漆 B.在金属表面镀上一层耐腐蚀的铬 C.制成耐腐蚀的合金 D.用砂纸擦去铝制品表面的氧化膜 6.下列措施中,不宜用于博物馆保存枪支大炮等铁制文物的是() A.定期用湿布擦拭铁制文物 B.提醒观众不要用手触摸文物 C.保持文物储存室内空气的干燥 D.在铁制文物表面涂抹一层保护物质 7.铁生锈探秘 为探究铁生锈的原因,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进行了如图所示的四个实验,实验结果显示:B、D实验中铁生了锈,而A、C实验中没有明显的现象,仔细分析这4 个实验,回答下列问题:(1)评价方案 对照实验指除了一个变量外,其他的量都保持不变的实验.该实验方案中采用了对照实验方法.请指出其中的对照实验(填ABCD实验代号)和变量. 第①组对照实验,变量.

鲁教版初一生物上学期第一章 认识生物测评卷B

鲁教版六年级生物上册 第一单元第一章认识生物B(鲁教版) 单项选择题(每题4分,共100分) 1、下列现象中的物体属于生物的是 A.机器人弹钢琴 B.火山爆发时岩浆喷出 C.钟乳石在慢慢长大 D.馒头上长出“白毛” 答案:D 解析: 本题考查生物。机器人、火山、钟乳石都不属于生物。馒头上长的“白毛”是霉菌,属于生物。本题选D。 2、在进行调查时,需要注意的问题不包括 A.全组同学要集体行动,不能单独到偏远的地方,不攀爬高处,不下水 B.为了观察得更准确细致,可以把阻碍观察的树枝折去 C.不管是什么样的生物,只要观察到就要做记录 D.要注意一些容易被忽视的小生物,比如:空中偶尔飞过的昆虫,枯枝落叶中的爬虫等 答案:B 解析: 本题考查调查活动。A、C、D三个选项都是我们进行调查时要注意的问题,而在进行调查活动时,我们不能破坏植被,B选项不正确。本题选B。 3、科学观察不同于一般的观察。下列哪种方式是不可取的 A.观察时要仔细思考,多提出问题 B.对于较长时间的观察,要有计划、有耐心 C.观察只要认真就行,不需要有目的 D.观察时要全面、细致和实事求是,并及时记录下来 答案:C 解析: 本题考查观察法。题目中中A、B、D的说法都是正确的。科学观察要有明确的目的,C选项说法不正确。本题选C。 4、植物的生长有向光性,这种特征是 A.对光刺激做出的反应 B.光给植物的能量 C.植物独有的特点 D.植物对环境的影响 答案:A 解析: 本题考查生物的特征。植物生长的向光性是植物对光的刺激做出的反应,是植物应激性的特征的体现。本题选A。 5、下列不属于调查法的是 A.仔细观察某种生物,以得到关于该生物的资料 B.人口普查 C.森林资源调查

鲁教版五四制初中八年级化学下册全册同步练习试卷

鲁教版八年级化学 1.1化学真奇妙练习题 一、单选题 1.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电池可以将化学能和电能进行相互转化 B. 酒精燃 烧时释放出能量 C. 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需要吸收太阳光能 D. 电灯通 电是将电能转变成光能、热能的化学变化 2.下列变化中,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A. 光合作用 B. 钢铁生 锈 C. 酸雨侵 蚀 D. 冰山融化 3.人类生活中的衣、食、住、行都离不开化学.下列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A. 衣:棉布制成衣服 B. 食:大豆制成豆 浆 C. 住:石块砌成房屋 D. 行:燃油驱动汽车 4.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 钢铁生锈 B. 轮胎漏 气 C. 酒精挥 发 D. 冰雪融化 5.下列现象中发生化学变化的是() A. 纸张燃烧 B. 酒精挥 发 C. 玻璃破 碎 D. 冰雪融化 6.下述说法中正确的是() A. 在水电解的反应中,氢原子和氧原子都没有发生变化 B. 物质在变化中所表现出的性质,就是物质的化学性质 C. 水电解生成氢气和氧气,说明水中含有氢分子和氧分子 D. 水的蒸发和水的电解都生成气体,它们都是化学变化 7.实验室里几种物体的叙述中有关化学变化的是() A. 试管:同学们不爱惜我,我被摔 碎 B. 蜡烛:受热我就会熔化 C. 灯泡:通电后我发光,带来光 明 D. 铁钉:我生锈 8.物质的用途与性质密切相关,下列物质的用途和性质关联不准确的是( ) A. 金刚石作装饰品,是因为它很 硬 B. CO常用于冶炼金属,是 因为它具有还原性 C. 活性炭用于净化水,是因为它具有吸附性 D. 氮气用作保护 气,是因为氮气的化学性质不活泼 9.下列变化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 果汁压榨 B. 酒精挥 发 C. 木炭燃 烧 D. 冰雪融化 10.家庭厨房里发生的下列变化中,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七年级下册生物全册教案(鲁教版)

2019年七年级下册生物全册教案(鲁教版)本文由查字典生物网为您整理提供: 2019年鲁教版七年级下册生物全册教案 藻类植物 一、学习目标: 1.了解藻类植物的种类,藻类植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以及与 人类的关系。 2.学会用放大镜观察衣藻和水绵,比较衣藻和水绵的形态结 构特点。归纳藻类植物的特征。 二、学习重点:水绵、衣藻的形态结构和藻类植物的主要特 征 三、学习过程: (一)情景引入: 思考“西湖春色归,春水绿于染。”“日出江花红胜火,春 来江水绿于蓝。”这些诗句描写的是植物。 (二)学习任务: 1.(自学课本p2—4)完成下列任务: (1)生物圈中已经知的绿色植物,大约有种。它们形态各异,生活环境也有差别,可以分为四大类群:,,,。(2)淡水藻类常见的有:,,,,,等。(3)海洋藻类常见的有:,,,,,,等 2.观察衣藻和水绵(参照课本第5页,以小组为单位合作交

流)并对照课本中衣藻和水绵的示意图,比较它们形态结构 的异同点。 3、自学课本p5,完成下列任务: a) 藻类植物的主要特征:(1)藻类植物大都生活在,少数生活在陆地上的。(2)藻类植物的整个身体都浸没在,全身都能从环境中吸收_________和_____ ______,都能进行___ ______,不需要有专门的吸收养料、运输或进行光合作用的__ ________。与其生活环境相适应,结构简单, 没有,,的分化。 b) 藻类植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1)释放,(2)可做。 与人类的关系:(1)可供,(2)可供。 4、拓展反思:(小组讨论并交流,教师适当点拨) (1)为什么海带是褐色的? (2)将一块新鲜海带,(干的应提前浸泡1小时)放于盛有清水的烧杯中,用酒精加热,并把温度计插在烧杯中,随着温 度的升高观察海带颜色将发生什么变化? (3)鱼缸长时间不换水,缸的内壁上就会长出绿膜,水会变 成绿色。这是什么原因? (4)藻类植物生活在什么环境中? (5)藻类植物的形态与你平时常见的陆生植物有什么不同? 四、学习检测:

2016鲁教版七年级生物初二上册知识清单

初二上册 第一章 人的由来 1.起源:现代类人猿和人类的共同祖先是 , 证据是 。 2.发展: (1)下到地面上生活的森林古猿,由于 的改变和自身 的变化,一代一代向着 ____________的方向发展,从而使_______解放出来。 (2)古人类制造的_______越来越复杂,并且能够用火,大脑也越来越发达,产生了________。 3.人的生殖 (1)生殖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______:男性的主要性器官和性腺是,作用:产生 分泌 男性 附睾:_____________精子 生殖 阴囊:保护睾丸和附睾 系统 输精管:_____________ 尿道:排出精液和尿液 卵巢:女性的主要性器官和性腺是,作用:产生 分泌 女性 输卵管:输送卵细胞(受精的场所、胚胎开始发育的部位) 生殖 子宫:___________的主要场所 系统 阴道:精子进入和胎儿产出的通道 (2)生殖过程:下图为受精的过程以及胚胎发育的过程。 睾丸 精子 卵巢 卵细胞 (3)怀孕:胚泡是由 不断进行细胞分裂逐渐发育成的,胚泡缓慢地移到子宫中,最后植入 ,这是 的开始。怀孕后 周呈现出人的形态,称为胎儿。怀孕 周胎儿发育成熟。 (4)分娩:成熟的胎儿和 从母体的 排出的过程称为 。它意味着新生儿的诞生。 (5) 二氧化碳等废物 二氧化碳等废物 胎儿 氧气和养料 氧气和养料 母体 或说胎儿与母体进行物质交换的场所是 。 4.青春期:本部分内容的考查常以识图题的形式出现。 (1)男孩与女孩进入青春期的年龄: 要早两年。 女性进入青春期的年龄是 8.5 —9岁 ,男性是 10.5—11岁 。 (2)青春期发育特点: ① 形态: 是青春期的一个显著特点;(体重也会迅速增长) ② 功能: 以及心脏和 等器官的功能明显增强; ③ 性发育:青春期 迅速发育,并且男孩出现 ,女孩出现 。 并出现第二性征:男性(长胡须、喉结突出、声调较低)女性(骨盆宽大、乳房增大、声调较高) 这与睾丸分泌的_________和卵巢分泌的__________有关。由此可见, 期是一生中身体发育 和智力发展的黄金时期。

鲁教版初一生物上册知识点总结

初一生物上册知识点总结 第一单元生物和生物圈? 一、生物的特征:1、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2、生物能进行呼吸3、生物能排出体内产生的废物4、生物能对外界刺激做出反应5、生物能生长和繁殖6、生物具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7、除病毒外,生物都慢由细胞构成的8、生物能适应环境,也能影响环境。(友情提示:生物的基本特征是新陈代谢。) 特别提醒:生物的特征是区分生物和非生物的依据,必须同时具备这些特征的物体才是生物(除病毒外),如果只具备其中一个或几个特征,不叫生物。 1、观察是科学探究的一种基本方法。你用一种或多种感官收集周围的信息,就 是在观察。 2、观察借助的仪器有放大镜、显微镜等。利用的工具有照相机、录音机、摄像 机等。 3、科学的观察要有明确的目的;对于需要较 长时间的观察,要有计划、有耐心。观察得到的信息要及时用文字描述或绘图等形式记录下来。观察记录必须真实、准确地反映所感知的事物。在观察的基础上,还需要同别人交流看法,进行讨论。 4、看上去相似的生物,要注意观察它们的不同之处;看上去差别明显的生物, 要注意观察它们的相同之处。 5、二、调查的一般方法? 6、步骤:明确调查目的、确定调查对象、制定合理的调查方案、调查记录、对 调查结果进行整理、撰写调查报告? 7、三、生物的分类? 8、按照形态结构分:动物、植物、其他生物?

9、按照生活环境分:陆生生物、水生生物? 10、按照用途分:作物、家禽、家畜、宠物? 11、四、生物圈是所有生物的家? 12、1、生物圈的范围:大气圈的底部:可飞翔的鸟类、昆虫、细菌等? 13、水圈的大部:距海平面150米内的水层? 14、岩石圈的表面:是一切陆生生物的“立足点”? 15、2、生物圈为生物的生存提供了基本条件:营养物质、阳光、空气和水,适宜 的温度和一定的生存空间? 16、3、环境对生物的影响? 17、(1)非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光、水分、温度等? 18、【光对鼠妇生活影响的实验】? 19、探究的过程、对照实验的设计? 20、(2)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 21、最常见的是捕食关系,还有竞争关系、合作关系? 22、4、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 23、生物对环境的适应P19的例子? 24、生物对环境的影响:植物的蒸腾作用调节空气湿度、植物的枯叶枯枝腐烂后 可调节土壤肥力、动物粪便改良土壤、蚯蚓松土? 25、5、生态系统的概念:在一定地域内,生物与环境所形成的统一整体叫生态系 统.一片森林,一块农田,一片草原,一个湖泊,等都可以看作一个生态系统.? 26、6、生态系统的组成:? 27、生物部分: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 28、非生物部分:阳光、水、空气、温度?

鲁教版五四制九年级化学 2.1酸及其性质 同步测试

2019-2019学年鲁教版五四制九年级化学2.1酸及 其性质同步测试 一、单选题 1.下列气体中,既可以用浓H2SO4干燥,又可以用NaOH固体干燥的是() A. SO2 B. NH3 C. H2 D. CO2 2.试管内壁残留下列物质,用稀盐酸浸泡不能除去的是() A. 用足量H2还原氧化铜后留下的红色物质 B. 用足量CO还原氧化铁后留下的黑色物质 C. 长时间盛放石灰水后留下的白色固体 D. 氢氧化钠溶液和硫酸铁溶液反应后留下的红褐色固体 3.下列物质露置在空气中,因发生化学变化而质量变大的是() A. 浓盐酸 B. 浓硫酸 C. 烧碱 D. 氯化钠 4.酸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的原因是() A. 都有酸根离子 B. 都有氢离子 C. 都有氢元素 D. 都使紫色石蕊变红 5.在化学实验操作中,不小心将氢氧化钠溶液沾到手背上,应该采取的正确处理措施是() A. 迅速涂上适量稀硫酸,然后用较多水冲洗 B. 迅速用较多水冲洗,后涂上适量碳酸氢钠溶液 C. 迅速涂上适量硼酸,然后用较多水冲洗 D. 迅速用较多水冲洗,然后涂上适量硼酸 6.遇到火灾时,正确处理火险有利于保护生命财产安全,下列处理方式中错误的是( ) A. 如果是室内着火,立即打开所有门窗 B. 用湿毛巾捂住口鼻,蹲下靠近地面,迅速离开火灾现场 C. 发现火灾立即拨打119 火警电话 D. 炒菜时油锅着火,立即盖上锅盖 7.下图所示实验中,紫色小花变红的是 ①喷稀醋酸②喷水③直接放入二氧化碳中④喷水后放入二氧化碳中 A. ①③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④ 8.下列物质敞口放置在空气中较长时间后,质量会增加且没有生成新物质的是() A. 浓硫酸 B. 浓盐酸 C. 烧碱 D. 生石灰 9.下列物质暴露在空气中质量会增加的是() A. 火碱 B. 稀硫酸 C. 浓盐酸 D. 氯化钠 10.通过材料的搜集整理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是学生应具备的科学素养。小明在电视上看到如下新闻:6月4日,浙江杭州一辆运输苯酚的罐车发生交通事故,致使苯酚泄漏进入新安江。小明通过网络查到以下资料:

鲁教版五四制七年级上册生物 4.5.2汗的形成和排除 同步测试与解析-最新教学文档

2019-2019学年鲁教版五四制七年级上册生物4.5.2汗的形成和排除同步测试 一、单选题 1.剧烈运动时,运动员表现为大汗淋漓,满脸通红,这体现了皮肤的() A. 排泄和调节体温功能 B. 保护和排泄功能 C. 排泄和感受外界刺激功能 D. 保护和感受外界刺激功能 2.人的皮肤损伤后易受到细菌的感染而发炎,而正常情况下皮肤不会因某些细菌的存在而发炎.该现象说明皮肤表面的上皮组织具有() A. 保护作用 B. 收缩、舒张作用 C. 连接、支持作用 D. 接收刺激、产生兴奋和传导兴奋 3.有些人喝酒后脸色发红,这种生理变化发生在皮肤的() A. 真皮 B. 角质层 C. 生发层 D. 皮下组织 4.皮肤中与排泄功能相适宜的结构是() A. 毛发 B. 汗腺 C. 真皮 D. 角质化细胞 5.在运动场上参加比赛的运动员奋力拼搏,个个满脸通红、大汗淋漓.这体现了皮肤的哪些功能?() A. 保护和调节体温 B. 排泄和感受外界刺激 C. 调节体温和排泄 D. 排泄和保护 6.剧烈运动时,运动员表现为满脸通红,大汗淋漓,这体现了皮肤的功能是() A. 排泄和调节体温 B. 保护和排泄 C. 排泄和感受外界刺激 D. 保护和感受外界刺激 7.肓人读肓文时,依靠皮肤中的()感受器. A. 冷觉 B. 热觉 C. 痛觉 D. 触压觉 8.同学们在参加义务劳动时,累的满脸通红,大汗淋漓.这体现了皮肤具有() A. 感受刺激和排泄功能 B. 降低体温和保护功能 C. 调节体温和排泄功能 D. 感受刺激和保护功能 9.一位同学运动时不小心擦破皮肤而流血,则伤口至少伤及皮肤的() A. 表皮 B. 真皮 C. 皮下组织 D. 角质层 10.下列说法缺少依据的是() A. 当皮肤划破时人会感到疼痛,是划到了神经组织 B. 同一受精卵经细胞的分裂和分化,所产生的细胞内的染色体数量是一样的 C. 胃腺细胞和胃壁肌肉细胞在同一器官内,却属于不同的组织 D. 多细胞生物体内细胞是随机堆砌在一起的 11.皮肤具有再生能力的结构是() A. 皮下组织 B. 角质层 C. 真皮 D. 生发层 二、填空题 12.人的皮肤能感受各种各样的________ ,并引起________ 形成不同的感觉.一般认为,皮肤引起的感觉主要________ 、________ 、冷觉和热觉. 13.如图是人体皮肤结构和皮下组织模式下组织模式图,据图作答: (1)①所示结构是________ ;③所示结构是________ . (2)图中标号________ 所示结构能分裂增生新的细胞使皮肤修复和再生.图中标号________ 所示结构能感受外界刺激.

初一上册生物知识点总结材料(鲁教版)

七年级生物复习提纲(上册) 第一单元生物和生物圈 一、生物的特征: 1、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 2、生物能进行呼吸 3、生物能排出体内产生的废物 4、生物能对外界刺激做出反应 5、生物能生长和繁殖 6、由细胞构成(病毒除外)二、调查的一般方法 步骤:明确调查目的、确定调查对象、制定合理的调查方案、调查记录、对调查结果进行整理、撰写调查报告 三、生物的分类 按照形态结构分:动物、植物、其他生物 按照生活环境分:陆生生物、水生生物 按照用途分:作物、家禽、家畜、宠物 四、生物圈是所有生物的家 1、生物圈的范围:大气圈的底部:可飞翔的鸟类、昆虫、细菌等 水圈的大部:距海平面150米内的水层 岩石圈的表面:是一切陆生生物的“立足点” 2、生物圈为生物的生存提供了基本条件:营养物质、阳光、空气和水,适宜的温度和一定的生存空间 3、环境对生物的影响 (1)非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光、水分、温度等 【光对鼠妇生活影响的实验】 探究的过程、对照实验的设计 (2)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 最常见的是捕食关系,还有竞争关系、合作关系 4、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 生物对环境的适应P19的例子

生物对环境的影响:植物的蒸腾作用调节空气湿度、植物的枯叶枯枝腐烂后可调节土壤肥力、动物粪便改良土壤、蚯蚓松土 5、生态系统的概念:在一定地域内,生物与环境所形成的统一整体叫生态系统。一片森林,一块农田,一片草原,一个湖泊,等都可以看作一个生态系统。 6、生态系统的组成: 生物部分: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 非生物部分:阳光、水、空气、温度 7、如果将生态系统中的每一个环节中的所有生物分别称重,在一般情况下数量做大的应该是生产者。 8、植物是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动物是生态系统中的消费者,细菌和真菌是生态系统中的分解者。 9、物质和能量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流动的。 营养级越高,生物数量越少;营养级越高,有毒物质沿食物链积累(富集)。 10、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在一般情况下,生态系统中生物的数量和所占比例是相对稳定的。但这种自动调节能力有一定限度,超过则会遭到破坏。 11、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有许多是全球性的。 12、生态系统的类型:森林生态系统、草原生态系统、农田生态系统、海洋生态系统、城市生态系统等 13、生物圈是一个统一的整体:注意DDT的例子(富集)课本26页。 第二单元生物和细胞 一、显微镜的结构 镜座:稳定镜身; 镜柱:支持镜柱以上的部分; 镜臂:握镜的部位; 载物台:放置玻片标本的地方。中央有通光孔,两旁各有一个压片夹,用于固定所观察的物体。

鲁教版五四制七年级上册生物 4.2.2消化和吸收 同步测试和解析

2019-2019学年鲁教版五四制七年级上册生物 4.2.2消化和吸收同步测试 一、单选题 1.下列食物中,能在口腔内进行初步化学性消化的是 A. 大米饭 B. 鸡蛋 C. 猪肉 D. 蔬菜叶 2.在一块含有淀粉的琼脂块的四个位置,分别用不同的方法处理,如图所示.将上述琼脂块放入37℃恒温箱中,保温处理24小时后,在琼脂块上滴加碘液,其中不变蓝色的是() A. 清水 B. 胃液 C. 唾液 D. 胆汁 3.如图中,曲线X、Y、Z 分别表示食物中三类有机物在消化道中被消化的程度.其中能代表馒头消化程度的曲线是() A. X B. Y C. Z D. 无法确定 4.消化食物和吸收营养物质的主要场所是() A. 口腔 B. 胃 C. 小肠 D. 大肠 5.下面有关人体消化和吸收的叙述,正确的是() A. 胃是人体消化的主要部位 B. 小肠是人体吸收营养物质的主要器官 C. 胆汁中含有消化脂肪的酶 D. 大肠只能吸收少量水和无机盐 6.没有消化酶的消化液是() A. 胆汁 B. 胰液 C. 肠液 D. 胃液 7.消化道中消化淀粉的消化液是由哪些腺体分泌的() ①唾液腺②胃腺③肝脏④肠腺⑤胰腺. A. ②④⑤ B. ①④⑤ C. ③④⑤ D. ①③⑤ 8.吞咽食物和呼吸空气时都经过的器官是() A. 咽 B. 鼻腔 C. 口腔 D. 喉 9.有三种消化液甲、乙、丙,它们都不是唾液和肠液,甲消化液能促进乙消化液消化脂肪,甲消化液和丙消化液不能消化淀粉,而易消化液和丙消化液都能消化蛋白质.那么,甲、乙、丙三种消化液分别是()A. 胰液胆汁胃液 B. 胆汁胃液胰液 C. 胃液胆汁胰液 D. 胆汁胰液胃液

鲁教版(五四制)生物六年级上册知识点归纳

鲁教版(五四制)生物六年级上册知识点 第一单元生物和生物圈 第一章认识生物 第一节生物的特征 1.生物的特征 (1)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 绿色植物从外界吸收水、无机盐和二氧化碳,通过光合作用制造出自身所需要的葡萄糖、淀粉等有机物 动物不能自己制造有机物。它们以植物或别的动物为食,从中获得营养物质。 (2)生物能进行呼吸 绝大多数生物需要吸入氧气,呼出二氧化碳 (3)生物能排出体内产生的废物 动物和人通过多种方式排出体内废物。人通过出汗、呼出气体和排尿等方式将废物排出体外。 植物也能产生废物,落叶能带走一部分废物。 (4)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 生物能够对来自外界环境中的各种刺激作出一定的反应。 (5)生物能够生长和繁殖 (6)生物具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 生物还有其他特征: 除病毒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生物能适应环境,也能影响环境。 第二节调查周边环境中的生物 1、生物分类的方法 (1)按形态结构特点,将生物划分为植物、动物和其他生物三大类

(2)按生活环境,将生物划分为陆生生物和水生生物等 (3)按照用途,将生物划分为作物,家禽、家畜等 2、调查 调查时,首先要明确调查目的和调查对象,制定合理的调查方案。有时因为调查的范围很大,不可能逐个调查,就要选取一部分调查对象作为样本。调查过程中要如实记录,对调查的结果要进行整理和分析,有时还要用数学方法进行统计 3、观察 你用一种或多种感官收集周围的信息,就是观察。 为了更好地观察,可以借助放大镜、显微镜等仪器,或利用照相机、录音机、摄像机等工具,有时还需要测量。 第二章了解生物圈 地球上所有的生物与其环境的总和就叫做生物圈。 第一节环境对生物的影响 1、环境中影响生物的生活和分布的因素叫做生态因素 2、生态因素可以分为两类 非生物因素——光、温度、水等 生物因素———影响某种生物生活的其他生物。 3、探究 探究的一般过程是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开始的。 探究实验重复的次数越多,获得正确结果的可能性就越大。 4、探究实验(六步)非生物因素对某种动物的影响 提出问题光会影响鼠妇的分布吗? 作出假设光会影响鼠妇的生活 制定计划 (1)材料用具:10只鼠妇,湿土,铁盘,纸板,玻璃板 (2)实验装置:在铁盘内铺上一层湿土,以横轴中线为界,一侧盖上纸板,另一侧盖

鲁教版生物新校园七年级下册答案

《初二生物下册新校园》参考答案 第四单元生物圈中的人 第六章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第一课时) 【基础训练】 1.眼球壁内容物 2.(1)角膜巩膜(2)虹膜瞳孔变小 (3)视网膜视网膜上的感光细胞 3.晶状体 4.角膜瞳孔晶状体晶状体视网膜大脑 5.大脑皮层的视觉中枢视网膜上的感光细胞 6.变凸过长前方远处凹透镜 7.耳郭、外耳道鼓室听小骨耳蜗半规管 8.外耳道听小骨耳蜗与听觉有关的神经大脑皮层的听觉中枢 【能力提升】 9.D 10.D 11.C 12.C 13.C 14.C 15.A 16.B 17. A 18 C 19.(1)1鼓膜,10咽鼓管,鼓室(2)9耳蜗,8与听觉有关的神经,听觉中枢 20.(1)[1]鼓室咽(2)张开[2]鼓膜(3)咽鼓管 【拓展探究】 21.(1)[9]视觉神经大脑的一定区域(2)变大(3)[2 ]晶状体 A (4)维生素A (5)视觉神经大脑一定的区域或视觉中枢(6)晶状体瞳孔视网膜(7)[1]角膜 第六章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第二课时) 【基础训练】 1.脑脊髓神经 2.神经元(或神经细胞)功能细胞体突起神经纤维神经末梢神经纤维神经3.大脑脑躯干内脏反射传导 4.大脑小脑脑干躯体运动中枢视觉中枢听觉中枢 5.使运动协调、准确维持身体平衡大脑小脑基本生命活动

6.反射简单复杂反射弧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 语言文字 7.导管激素毛细血管内分泌系统 8.吸收利用转化糖尿病注射胰岛素制剂碘 9.神经血液循环神经系统激素 【能力提升】 10. B 11. C 12. D 13. A 14. C 15.D 16.A 17.D 18.B 19.A 20.C 21.A-c B-a C-d D-b E-e 22. (1)细胞体突起(2)突起神经纤维神经末梢(3)神经(4)神经组织 23.(1)反射弧神经元或神经细胞反射 (2)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3)2 3 4 5 24.⑴简单复杂复杂⑵反射传导 【拓展探究】 25.(1)简单脊髓(2)大脑(3)神经中枢反射弧。 第七章人类活动对生物圈的影响 【基础训练】 1.绿色万里长城建设工程 2. 滥伐;污染 3.5.6 (1)含硫量各种机动车尾气(2)①化学变化②酸化③水源④芽和叶(3)①煤②回收 4.汞、银、镉(1)①汞②镉胃和肾(2)①汞镉②环保型 (3)①全球二氧化碳③二氧化碳(4)①紫外线②氟利昂含氮废气③氟利昂;含氮5.可持续发展生态环境 【能力提升】 6.C 7.D 8.D 9.C 10.B 11.A 12.D 13.C 14.A 15.D 16.(1)酸雨(2)呼吸呼吸困难、咳嗽、喉痛(任选2种) (3)叶肉(4)严格控制污染源 17.(1)大气污染、水污染和噪声污染(2)酸雨叶和芽(3)严格控制污染源

鲁教版七年级上册生物期末综合练习一

综合练习一 1、如图为人体内气体交换和运输示意图, 请分析回答: (1)人体呼吸系统中,最主要的器官是 (填器官名称),它是气体交换的场所. (2)人体在吸气时,膈肌处于 状态(填“收缩”或“舒张”),肋间肌处于 (填“收缩”或“舒张”),胸廓容积 (填“变大”或“变小”),胸内气压减小,气 体进入人体. (3)图中C处二氧化碳和氧气在肺泡和血 液之间的交换过程是通过来 完成的. A.气体扩散作用B.肺泡的扩张与 回缩 C.呼吸作用D.呼吸运动 (4)图中甲处,向组织细胞扩散的气体是. 2、如图表示人体不同组织处血管示意图(A、B、C分别表示不同类型的血管),请据图分析回答: (1)与A、C比较,血管B的结构特点是. (2)若A中流动的是静脉血,C中流动的是动脉血, 则B是处的毛细血管网;在B处完成的 生理活动是. (3)若B为肾小球处的毛细血管网,则在A、C内流 动的都是血,C内血液中浓度明显升高的 物质是. (4)若B为肾小管外的毛细血管,则A所示血管为,在B处完成的生理活动是. (5)若B为臀大肌内的毛细血管网,则C内流动的是血.(6)若B为小肠绒毛内的毛细血管网,C内血液与A内血液相比较,除二氧化碳外,含量明显增加的是. 3、如表是甲、乙、丙、丁四名成年男子的尿检和血检结果.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表示样品中检出该成分;﹣﹣表示样品中未检出该成分.参考数值:成年男 9 甲患有病,可以通过注射进行治疗. (2)乙的血检表明,乙可能患,理由是.

(3)医生看过丙的检查结果,劝其放弃去西藏旅游的计划,但没有为其进行药物治疗,只是让他多吃含丰富的食物. (4)丁的尿检异常可以推断,丁患病的部位是. 4、如图为人体新陈代谢示意图,其中A、B、C、D、E表示相关的器官或系统, a、b、c、d表示相关物质,①、②表示生理过程.请分析回答问题: (1)过程①的生理意义是实现了物质 (用图中字母表示)的交换,其交换场所 是. (2)若E为泌尿系统,则d的形成要经过肾 小球的和肾小管的 两个生理过程. (3)物质a浓度最高的部位是. (4)图中可以看出,B是身体内最繁忙的运输系统,构成这一系统的器官包括. 5、某中学生物科技活动兴趣小组在探究“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与唾液是否有关系” (1)为了与2号试管形成对照,则1号试管中加入的液体A应是.(2)实验最后要证明淀粉是否被分解,需要分别向两试管滴加的物质B 是. (3)实验过程中进行37℃水浴的目的是. (4)预测实验现象:滴加物质B后,1号试管的颜色 A、变蓝 B、不变蓝 (5)此实验的结论是: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与有关系 6、某活动小组在探究“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时,进行了以下实验: ①向1号、2号试管中各加入等量的馒头碎屑. ②向1号试管中加入2毫升清水,2号试管中加入2毫升唾液. ③将两支试管充分振荡后,放入盛有温水的烧杯中. ④10分钟后取出,待冷却后各加入2滴碘液.观察实验现象,回答下列问题: (1)烧杯中的1号、2号试管适宜放置在℃的温水中,效果最好.(2)2号试管滴加碘液后出现的现象是. (3)1号、2号试管作对照说明了对馒头中的淀粉有消化作用.

2020—2021年最新鲁教版五四制六年级下册数学《基本平面图形》单元测试题及答案.docx

鲁教版(五四制)六年级下册 单元评价检测 第五章 (45分钟 10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28分) 1.下列说法:①射线AB与射线BA是同一条射线;②线段AB是直线AB的一部分;③延长线段AB到C,使AB=AC;④射线AB与射线BA的公共部分是线段AB.正确的个数是( ) (A)1 (B)2 (C)3 (D)4 2.如图所示,长度为12 cm的线段AB的中点为M,C为线 段MB上一点,且MC∶CB=1∶2,则线段AC的长度为( ) (A)2 cm (B)8 cm (C)6 cm (D)4 cm 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角的两边可以度量 (B)一条直线可看成一个平角 (C)角是由一点引出的两条射线组成的图形 (D)一条射线可看成一个周角 4.如图,∠1=20°,∠AOC=90°,点B,O,D在同一条直线 上,则∠2的度数为( ) (A)95°(B)100°(C)110°(D)120° 5.如图,已知C是线段AB的中点,D是BC的中点,E是 AD的中点,F是AE的中点,那么线段AF是线段AC的( )

(A)1 8(B) 1 4(C) 3 8(D) 3 16 6.如图,点O在直线AB上,∠COB=∠DOE=90°,那么图中相等的角的对数是 ( ) (A)3对(B)4对(C)5对(D)7对 7.已知∠α和∠β的和是平角,且∠α∶∠β=1∶8,则∠β的度数是( ) (A)20°(B)40°(C)80°(D)160° 二、填空题(每小题5分,共25分) 8.30.12°=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0°12′36″=_______°. 9.已知线段AB,延长线段AB到C,使BC=2AB,反向延长AB到D,使AD=AB,则AC=_______AB;DC=_______AC. 10.如图,圆中两条半径把圆分成面积为4∶5的两个扇形,则两个扇形的圆心角的度数为_________. 11.如图,点C是∠AOB的边OA上一点,D,E是OB上两点,则图中共有_________条线段,可用字母表示的射线有_________条,_________个小于平角的角.

鲁教版初一生物上册知识点总结

鲁教版初一生物上册知 识点总结 https://www.doczj.com/doc/2517116982.html,work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mpany.2020YEAR

初一生物上册知识点总结 第一单元生物和生物圈 一、生物的特征: 1、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 2、生物能进行呼吸 3、生物能排出体内产生的废物4、生物能对外界刺激做出反应 5、生物能生长和繁殖 6、生物具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 7、除病毒外,生物都慢由细胞构成的 8 、生物能适应环境,也能影响环境。(友情提示:生物的基本特征是新陈代谢。) 特别提醒:生物的特征是区分生物和非生物的依据,必须同时具备这些特征的物体才是生物(除病毒外),如果只具备其中一个或几个特征,不叫生物。 1、观察是科学探究的一种基本方法。你用一种或多种感官收集周围的信息, 就是在观察。 2、观察借助的仪器有放大镜、显微镜等。利用的工具有照相机、录音机、摄 像机等。 3、科学的观察要有明确的目的;观察时要全面、细致和实事求是;对于需要 较长时间的观察,要有计划、有耐心。观察得到的信息要及时用文字描述或绘图等形式记录下来。观察记录必须真实、准确地反映所感知的事物。 在观察的基础上,还需要同别人交流看法,进行讨论。 4、看上去相似的生物,要注意观察它们的不同之处;看上去差别明显的生 物,要注意观察它们的相同之处。 5、二、调查的一般方法 6、步骤:明确调查目的、确定调查对象、制定合理的调查方案、调查记录、 对调查结果进行整理、撰写调查报告 7、三、生物的分类 8、按照形态结构分:动物、植物、其他生物

9、按照生活环境分:陆生生物、水生生物 10、按照用途分:作物、家禽、家畜、宠物 11、四、生物圈是所有生物的家 12、1、生物圈的范围:大气圈的底部:可飞翔的鸟类、昆虫、细菌等 13、水圈的大部:距海平面150米内的水层 14、岩石圈的表面:是一切陆生生物的“立足点” 15、2、生物圈为生物的生存提供了基本条件:营养物质、阳光、空气和水,适 宜的温度和一定的生存空间 16、3、环境对生物的影响 17、(1)非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光、水分、温度等 18、【光对鼠妇生活影响的实验】 19、探究的过程、对照实验的设计 20、(2)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 21、最常见的是捕食关系,还有竞争关系、合作关系 22、4、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 23、生物对环境的适应P19的例子 24、生物对环境的影响:植物的蒸腾作用调节空气湿度、植物的枯叶枯枝腐烂 后可调节土壤肥力、动物粪便改良土壤、蚯蚓松土 25、5、生态系统的概念:在一定地域内,生物与环境所形成的统一整体叫生态 系统.一片森林,一块农田,一片草原,一个湖泊,等都可以看作一个生态系统. 26、6、生态系统的组成: 27、生物部分: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 28、非生物部分:阳光、水、空气、温度

八年级化学 51 质量守恒定律同步测试题含解析 鲁教版五四制

第一节质量守恒定律 【考点精突破】 【例题】下列叙述完全符合质量守恒定律的是() A.水结成冰前后,质量保持不变 B.50 mL水和50 mL乙醇混合后总体积小于100 mL C.在100 g过氧化氢溶液中,含有30 g过氧化氢和70 g水 D.1.2 g碳与3.2 g氧气恰好完全反应可生成4.4 g二氧化碳 【解析】选D。质量守恒定律描述的对象是化学变化。水结冰与过氧化氢溶于水都属于物理变化,B项说明分子之间有间隔,与质量守恒定律无关。 【课时速达标】 一、选择题 1.现有化学反应:A+B====C,若将m g A和n g B在一定条件下充分反应,生成C的质量是() A.等于(m+n)g B.小于(m+n)g C.大于(m+n)g D.不大于(m+n)g 【解析】选D。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A和B恰好完全反应时,生成C的质量为二者之和,即(m+n)g,但如果不完全反应,则生成C的质量小于(m+n)g。 2.下列验证质量守恒定律的实验中,能得出正确结论的是() 【解析】选A。探究质量守恒定律时如果反应物中有气体或生成了气体,实验一定要在密闭容器中进行,否则影响实验结果。.

3.在化学反应前后:(1)原子的数目(2)原子的种类(3)物质的种类(4)反应物的质量总和与生成物的质量总和。其中一定不发生变化的是() A.(1)(2)(3)(4) B.(1)(2)(4) C.(2)(3)(4) D.(1)(3)(4) 【解析】选B。化学反应的过程就是原子重新组合的过程,在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没有改变,原子的数目没有改变,原子的质量没有改变,所以反应物的质量总和与生成物的质量总和相等。 4.下列叙述与质量守恒定律相矛盾的是() A.碳在空气中燃烧后,剩余固体的质量减少 B.参加反应的物质质量总和与生成物总质量相等 C.3.2克镁与3.2克氧气化合生成3.2克氧化镁 D.用高锰酸钾制氧气后固体的质量比原物质少 【解析】选C。依据化学方程式量的方面的含义:48份质量的镁与32份质量的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充分反应得到80份质量的氧化镁。可知应生成氧化镁5.3克。 5.燃烧是测定有机物组成的常用方法。某学习小组取一定质量的某有机物在足量氧气中充分燃烧只得到二氧化碳和水。据质量守恒定律判断该有机物的组成正确的是() A.只含有C、H两种元素 B.含有C、H、O三种元素 C.一定含有C、H两种元素,可能含有O元素 D.一定含有C、O两种元素,可能含有H元素 。该反应的表达式为:有机物氧气水【解析】选C 中 ++二氧化碳,水中的氢元素、二氧化碳 的碳元素均来自有机物,由于反应物中有氧气,因而无法判断有机物中是否含有氧元素。二、非选择题,则反,水蒸气b g,燃烧后的质量为一段蜡烛燃烧前质量为m gn g,生成二氧化碳a g6.,所消耗的氧气的质_______g________g应后生成的各物质质量之和是,参加反应的石蜡是。________g,计算的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量是【解析】蜡烛燃烧的反应表达式为:水石蜡+二氧化碳氧气+)m-n(即反应的石蜡的质量为减少的质量,,g)a+b (故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之和是: g,因此所消耗的氧气的质量是(a+b)g-(m-n)g,即(a+b+n-m)g。 答案:(a+b)(m-n)(a+b+n-m)质量守恒定律 7.在天平两端各放等质量的两个锥形瓶(瓶口用单孔塞和导管连接起来,气球中装有等质量的大理石),如图所示,左盘锥形瓶中盛有m克水,右盘锥形瓶中盛有m克稀盐酸,天平平衡。

鲁教版五四制六年级上册生物 2.1.2观察植物细胞 同步测试

2019-2019学年鲁教版五四制六年级上册生物2.1.2观察植物细胞同步测试 一、单选题 1.为了使临时装片内不产生气泡或少产生气泡,盖盖玻片时应() A. 把盖玻片平放在载玻片上 B. 要先多滴几滴清水 C. 让盖玻片的一边接触载玻片上的水滴,重重地压 D. 让盖玻片的一边接触载玻片上的水滴,轻轻地放平 2.植物细胞在普通光学显微镜下不易看清楚的结构是() A. 细胞膜 B. 细胞核 C. 细胞质 D. 细胞壁 3.能将光能转变成化学能的结构是() A. 细胞膜 B. 液泡 C. 叶绿体 D. 线粒体 4.在制作洋葱表皮细胞临时装片时,由于在清水中展平这个步骤没有完成好,那么在观察中会出现什么问题() A. 细胞重叠在一起 B. 出现许多气泡 C. 无法染色 D. 看不到细胞 5.种植玉米时,要用农药拌种以防止害虫啃咬种子。但农药并不会进入玉米种子细胞内,原因是玉米种子的细胞具有() A. 细胞壁 B. 细胞膜 C. 细胞质 D. 细胞核 6.切开成熟的西瓜时流出的淡红色的汁液,主要是来自于细胞的哪一结构?() A. 细胞核 B. 细胞膜 C. 液泡 D. 叶绿体 7.新鲜红苋菜的叶片呈红色.将其浸泡在凉水里,凉水不会变成红色;将其浸泡在沸水里,沸水会变成红色.这是因为沸水破坏了红苋菜细胞的() A. 细胞膜 B. 叶绿体 C. 细胞质 D. 细胞核 8.细胞内与细胞外的界限是() A. 细胞壁 B. 细胞质 C. 液泡 D. 细胞膜 9.如果盖盖玻片的方法不恰当,很容易出现气泡,影响观察效果。下列最不容易出现气泡的是(半扁圆形代表水滴,箭头表示盖盖玻片的方向)() A. B. C. D. 10.切西瓜时,会流出许多红色的汁液,这些汁液主要来自西瓜果肉细胞的() A. 液泡 B. 细胞核 C. 叶绿体 D. 细胞质 11.西瓜之所以甘甜可口,主要是因为() A. 液泡中含有大量的糖分 B. 细胞质中含有大量的糖分 C. 细胞核中含有大量的糖分 D. 细胞壁中含有大量的糖分 二、填空题 12.连线题. 细胞壁________ 进行物质交换 细胞膜________ 进行光合作用,合成有机物

鲁教版五四制七年级上册生物 4.1.1人类的起源和发展 同步测试

2019-2019学年鲁教版五四制七年级上册生物4.1.1人类的起源和发展同步测 试 一、单选题 1.下列关于人类起源与进化的叙述,错误的是() A. 人类和类人猿的共同祖先是森林古猿 B. 地形和气候的变化,使古猿的生存环境发生变化 C. 能人的脑容量和现代人相当 D. 从森林古猿到人的发展过程中,环境起到促进作用 2.关于现代类人猿与人类的根本区别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 运动方式不同 B. 身高体重不同 C. 脑发育的程度不同 D. 制造工具能力不同 3.研究结果表明,人和类人猿的骨骼在结构上差不多完全相同,内脏结构也非常相似,人和类人猿的胚胎在五个月以前几乎完全一样…这些事实说明() A. 人是由类人猿进化来的 B. 人比类人猿高等 C. 人和类人猿有共同的祖先 D. 现代类人猿将来可以进化成人 4.现代人类和类人猿的共同祖先是() A. 海豚 B. 森林古猿 C. 鲸 D. 猴子 5.家鸽、蚯蚓、青蛙、鲫鱼和草履虫是同学们已经了解和熟悉的动物,它们都有学习行为,按照其学习行为由简单到复杂的程度排序,正确的是() A. 草履虫——蚯蚓——青蛙——鲫鱼——家鸽 B. 草履虫——蚯蚓——鲫鱼——青蛙——家鸽 C. 草履虫——青蛙——蚯蚓——鲫鱼——家鸽 D. 草履虫——鲫鱼——青蛙——蚯蚓——家鸽 6.北京猿人居住过的山洞里,发现了成堆的灰烬,有被烧过的动物骨骼、木头等,这说明北京猿人属于人类进化过程中的哪个阶段? () A. 南方古猿 B. 能人 C. 直立人 D. 智人 7.由猿进化到人的关键第一步是() A. 直立行走 B. 使用工具 C. 制造工具 D. 产生语言 8.现代类人猿和人类的共同祖先是() A. 黑猩猩 B. 直立人 C. 森林古猿 D. 长臂猿 9.关于人类起源和发展的叙述中,你认为错误的观点是 A. 人类起源于森林古猿 B. 直立行走,制造工具和产生语言是人类发展的重要过程 C. 人类在进化发展过程中适应环境的能力越来越强 D. “东非人”时代的古人类能使用工具并能制造复杂工具 10.下列关于人类出现的叙述,正确的是()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