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上海辰山植物园案例分析

上海辰山植物园案例分析

上海辰山植物园案例分析
上海辰山植物园案例分析

上海辰山植物园

----案例解析

项目名称Project name:上海辰山植物园

地点Location:上海市松江区辰花公路3888号

规划(设计)时间Date Designed/Planned:2007年----2011年1月

规模Size:

总占地面积200公顷,其中植被区123hm2,水体区域34hm2,铺装区36hm2,建筑区

5hm2.是一座集科研、科普和观赏游览于一体的综合性植物园,为华东地区规模最大的植物

园,同时也是上海市第二座植物园。

风景园林设计师Landscape Architects:

德国瓦伦丁教授,瓦伦丁+瓦伦丁城市规划与风景园林设计事务所

设计师简介:克里斯多夫·瓦伦丁教授是德国慕尼黑工业大学景观设计教授,30多年来主要从事城市规划、景观设计、环境研究等领域项目的规划设计和实施,积累了丰富的国际经

验。由他主导设计的柏林重建项目文化广场规划、慕尼黑旧机场及周边地区改建、瑞恩斯堡

旧城改造规划、德国巴伐利亚环保部生态景观规划、大众汽车集团总部居住区景观、慕尼黑

人权广场设计、意大利米朗植物园等,均获得了国际城市规划、建设和园艺等业界的广泛好

评,多次获得国际大奖。(图一. 瓦伦丁教授)

代表作:慕尼黑旧机场、、大众汽车集团总部居住区、、慕尼黑人权广场设计、意大利米朗

植物园等

建筑设计:奥尔+韦伯+合伙人建筑设计公司

中国合作团队:

景观设计:上海市园林设计院

建筑设计:上海现代建筑设计(集团)有限公司

甲方Client:上海市政府与中国科学院以及国家林业局、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中德总协调人:丁一巨

总述Context:

上海辰山植物园位于上海市松江区辰花公路3888号,总占地面积200公顷。于2007年开始建设,2011年1月23日正式对外开放,由上海市政府与中国科学院以及国家林业局、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合作共建,由德国瓦伦丁教授主持设计。是一座集科研、科普和观赏游览于一体的综合性植物园。园区植物园分中心展示区、植物保育区、五大洲植物区和外围缓冲区等四大功能区,占地面积达207万平方米,为华东地区规模最大的植物园,同时也是上海市第二座植物园。上海辰山植物园先后获得“全国科普教育基地”、“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与绿色发展示范基地”等称号。

项目背景与变迁Project Background and history:辰山植物园园址早期是上海地区四大原矿产区之一,为上海市提供大量矿产资源,随着上海这座中国最大城市的飞速发展,辰山区域的原始风貌,在服务城市建设的采石挖掘中几乎破坏殆尽,昔日的秀美景色和先贤遗迹已是无处可寻,在建国时期由于资源逐渐被挖掘殆尽,辰山地区就已成为一座废弃旧矿场,本身就缺乏的植物种类还在不断地减少,逐渐成为荒地,地域内只留下了大大小小的不少矿坑。可以说园内的环境其实相当恶劣,土质以及原

有的植物覆盖相当糟糕。一度接近废弃地的标准。直到2007年,植物园的建设被提上日程,辰山才又一次重回大家的视线,焕发出希望的光彩。

项目成因Genesis of Project:

上海辰山植物园处在一个大的时代背景之下,全球气候变暖,生态系统受到严重威胁,植物种类急剧减少。上海辰山植物园面临一个认知和体验世界的新时代。人们逐渐意识到全球生态系统以及植物种类急剧消失所面临的危机。而且正是举办2010 年上海世博会的时候,且上海只有一座较小的植物园。再者随着社会发展及国家战略的调整,世界各国的植物园都在其国家发展战略中发挥着作用,植物园要充分体现其科研、教育和娱乐等社会功能;而且现在国内越来越注重与国内外植物园的联合与交流,共同探讨植物与气候变化之间的关系辰山植物园的定位是以华东区系植物收集、保存与迁地保育为主,融科研、科普、景观和休憩为一体的综合性植物园。上海缺乏自然的生物资源,但拥有丰富的智力资源,应该为区域性植物保育作贡献。辰山植物园是保育的基础和平台,建造辰山植物园是社会的长远需求。随着上海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本身就缺乏的植物种类还在不断地减少,城市环境质量也有所下降。。建造辰山植物园是城市的绿色名片。新建一座具有国际一流水平的植物园,形成具有上海城市个性和特色的绿色环境,正是为上海的生态建设而服务。让绿色来演绎2010年上海世博会主题,是上海市政府打造绿色名片的一项重大举措。再者随着社会发展及国家战略的调整,世界各国的植物园都在其国家发展战略中发挥着作用上海辰山植物园将在国家战略发展的指导下,注重体现区域特色和需求,紧紧围绕华东植物保育、开发和利用研究的需求,充分体现其科研、教育和娱乐等社会功能;建设辰山植物园,对原生生境的保护,加强生物多样性,提高绿化科研水平,改善城市生态环境有着重要的意义。在上海特殊城市环境下的植物园是缺乏的,研究植物在城市人工特殊生境下的应对反应,其成果将为今后更加快

速的城市化进程提供生态建设的有益借鉴。

设计、发展和决策过程Design, Development and Decision Making Process:

植物园所属地块多为平地,仅有一处独立山体辰山,缺乏地形变化,生境过于单调,地下水位较高,给植物的引种驯化造成了一定的困难。东西走向的佘天昆路和南北走向的辰山塘运河将整个园区分割成3 个部分,使各景区间的联系难度增加,尤其是园区内外的交通分工和组织的问题比较突出。

环境水体水质严重退化园区内封闭式水体占大部分水体面积, 水体基本上缓流或不流动面积小、环境容量十分有限、自净能力弱, 根据初步调查, 目前植物园周边水体水质较差,基本上都是劣五类水质。考虑景观水体蒸发等因素的影响, 需要定期补充部分水, 采用植物园周边水体作为补充水源, 这些水作为补充水进人封闭水体前, 必须要采用一定的处理措施, 以减少对景观水体的污染。

土质状况堪优物园场地的土壤质量条件并不容乐观: 质地勃重水稻土很难满足植物生长需要; 矿坑进行植被恢复面临技术难题; 各种专类园建设对土壤提出了不同要求, 同时在项目建设过程中也会对原有土壤造成扰动、进一步破坏土壤原生境, 为了满足景观营造和植物种植的需求, 需要持续检测土壤质量, 并结合实际需求加以改良。

引进植物种类繁多, 生物学特性和生态习性难以把握,植物是植物园的主体成分, 如何科学配置各类植物,营建优美景观、展现各专类园区景观特色, 体现其丰富的文化与科技内涵, 是需要进行深人研究的。

场地分析Site Analysis:

区位分析

上海辰山植物园位于上海市松江区辰花公路3888号,上海辰山植物园位于上海市东北部,松江区佘山山系中,距离上海市中心区约35km。位于冲积平原之上,地处密集的长江三角洲。该三角洲由进入东海海域长江冲积而成,地域广阔,地势平坦。(图二. 区位分析图)。

项目选址地形分析

选址于佘山山系中,植物园所属地块多为平地,有一处独立山体辰山,东西走向的佘天昆路和南北走向的辰山塘运河将整个园区分割成3个部分,植物园所在地区拥有9座高达100m的小山丘。偏北的辰山部分除了一座孤立的辰山以外,还有许多大大小小的矿坑,偏南部分主要是一些三两相连的湖区,植物园场地刚好位于海平面之上,地下水位高。这里仍然以湿润的冲积平原景观为主,还有无数的运河、排水渠形成的水景。其间零星分布着小村庄。植物园外围主要是一些农田。有一圈天然的绿化林带将整个园址包围起来。(图三 .地形分析图,图四. 地形鸟瞰图)

景观资源分析

由于项目位于上海市相对偏僻的松江区,所以周围人文景观较少,专门的游览大型公园也不多,但是也有一些较为原生态的公园和较为小型的娱乐景区,相信随着上海的不断发展,以及辰山植物园的茁壮成长,未来的松江区将会有更多的特色景点。详情见(图五.景观资源分析图)

方案内容Program Elements:

区位交通分析

植物园位于松江区辰花路,交通便利,毗邻地铁九号线,距离上海虹桥火车站15公

里,距离上海火车南站约20公里,距离虹桥国际机场也仅仅16公里左右。(图六. 区位交通分析图)

周边交通分析

园址距离上海市中心区约35k,其东北面与著名旅游景点西佘相望,南邻松江大学城,与A9高速公路和318国道相连,东面是轨道M9线,对外交通便捷。植物园周边道路交错纵横,各级道路组织成严密有序的交通网,使植物园具有得天独厚的交通条件,其南面,北面,和西面各毗邻一条市区主要干道,而其东面则分布了许多的二级道路交通网,同时紧靠着地铁号线,可以应对植物园观赏区众多的人流量。(图七. 周边交通分析图)

设计理念

其整体理念为“华东植物、江南山水、精美沉园”。该园的建设原则为“景观是根本、科研是基础、特色是关键、文化是灵魂”。它源于一种乌托邦式的理想,全世界的植物聚集生长在一个特定的空间里具有科学的内涵和艺术的外貌。本园设计思想借助于中国传统的园林艺术底蕴以及丰富的植物种质资源,使辰山植物园具有无与伦比的特质。在满足教学、科研、保护等植物园基本功能的基础上,将园区因地制宜地融入现有的山水环境中,保护、保持和恢复场地的自然特性和文脉,强调可持续地利用自然资源和为人服务的宗旨。既尊重了中国传统的园林艺术理念,又具有时代特征兼顾公园的游览功能,满足上海大都市城市居民休闲活动的需求,为人们提供一处科普启智、科学研究、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想栖息地。场地总体布局规划

在植物园的设计中,克里斯多夫·瓦伦丁教授与其设计团队因地制宜,并将植物园布局成中国传统篆书中的“园”字,极富中国特色。

植物园的空间构成简单,三个主要空间构成要素——绿环、山体以及具有江南水乡特质

的中心植物专类园区,反映辰山植物园场所精神。这个绿环形象征着世界。绿环内的山峦以

及倒映着蓝天的湖泊展示了江南水乡特质的景观空间。这些

充满活力的空间与周边环境融为一体,尽现自然之美。

主入口综合建筑、展览温室和植物研究中心等

最重要的建筑全部融合在这个大型的绿环中,丰富

的竖向变化形成具有雕塑感的大地艺术景观。

通过绿环上下起伏的地形塑造,为植物的生长

创造了丰富多样的生境,形成乔木林、林荫道、疏林

草地、孤赏树、林下灌丛以及花境等多层次的植物生

长空间,具有较高生态效益。绿环上的各段将按照与上海相似的气候和地理环境,分别配植欧洲、美洲及亚洲等不同地理分区具代表性的引种植物。植物园的中心是一个大湖区,展示自然和人工环境中的水生植物。(图八. 总体布局规划思路图)

湖区还分布着超过35个专类园,它们宛若独立的小岛,与一个连续的基础结构相连接。这些专类园的标高高于潮湿的底土层1m,被统一的护坡包围着,并设有天然石材铺装,在小岛四周的软土中形成坚实的重复图案。这些小岛颇具个性,凸显植物园特色,展示了几百年来人们对植物引种栽培的成果。每个小岛展示着一个独特的植物世界。小岛的设计初衷是构成能反映江南水乡景观特质的岛屿状植物专类园,突显浓郁的地域风貌。小岛分别是玫瑰园、木犀园、植物造形园和水花园等等。游客在欣赏美景的同时,还可以学习到有用的知识。毗邻沼气植物的一个花园展示了生物能源作物的重要性。另一个花园展示了那些能够用于生产纤维的植物,如椰子树、剑麻和棉花等。一个种有橄榄树的小岛展示了不同的油料作物,另一个小岛则展示了不同颜色图案的染料植物。(图九. 总平面图)

功能分区

上海辰山植物园分中心展示区、植物保育区、五大洲植物区和外围缓冲区辰山等五大功

能区。中心展示区建造了矿坑花园、岩石和药用植物园等26个专类园。中心展示区与辰山植物保育区的外围为全长4500米的绿环,展示了欧洲、非洲、美洲和大洋洲的代表性适生植物。中心展示区的展览温室是整个植物园的重要组成部分。(图十. 功能分区图)外围缓冲区主要是一些田地或者自然地林地,包围在整个植物园的最外侧,把植物园和失去的喧嚣隔断开来,让整个园子更具有意境,且区域性界限性更加明显,同时外围缓冲区的绿地和林带和绿环上上的植物带相连接,更加是一个自然又平稳的过度。也使植物园与周围完美的融合到一起。

五大洲植物区实际上就是外围的一圈绿环,通过绿环上下起伏的地形塑造,形成平均高度约6m,宽度为40~200m 不等的环形带状地形,改变原场地多为平地,仅有一处独立山体辰山的地貌特征,构筑延绵的大尺度山水格局,为植物的生长创造了丰富多样的生境,形成乔木林、林荫道、疏林草地、孤赏树、林下灌丛以及花境等多层次的植物生长空间,具有较高的生态效益,为植物园引种驯化奠定了良好的立地基础基本解决了园区地形缺乏变化、生境过于单调的矛盾。绿环上的各段按照与上海相似的气候和地理环境,分别配置欧洲、美洲及亚洲等不同地理分区具代表性的引种植物。(图十一. 绿环引种规划图)辰山区主要是一座天然小山和若干因挖矿而堆积而成的小山包,以及矿物开采所留下的大大小小的矿坑,地形较为丰富。同时因人为活动干预较大,其天然植被覆盖较少。其主要规划就以地形的绿化为主,面积约16hm2的辰山山体则运用生态恢复手法进行处理,作为现有乡土植物的保育区,保护好现有的地带性植被,强调植物园的生态保护功能。依山势构筑安全便捷的道路系统,在顶峰构建观景平台俯瞰全园,引导游人参观考察辰山的立地条件和植被演替的互动过程。对山体的东西两侧采石场遗址进行改造,形成独具魅力的岩石草药专类园和沉床式花园,使其重新焕发生机。主要景点就是著名的矿坑花园。

矿坑花园位于辰山植物园的西北角,邻近西北入口,由清华大学教授朱育帆设计。矿坑

原址属百年人工采矿遗迹,作者根据矿坑围护避险、生态修复要求,结合中国古代“桃花源”隐逸思想,利用现有的山水条件,设计瀑布、天堑、栈道、水帘洞等与自然地形密切结合的内容,深化人对自然的体悟。利用现状山体的皴纹,深度刻化,使其具有中国山水画的形态和意境。矿坑花园突出修复式花园主题,是国内首屈一指的园艺花园。(图十二,图十三. 矿坑花园实景图)

中心展示区面积约63.5hm2,被绿环围抱,由西区植物专类园区、水生植物展示区以及东区华东植物收集展示区等构成。和绿环大尺度的地形塑造不同,该区基本保持原有农田、水网的度和肌理,仅通过微地形处理,专类园相对高程控制在0.8~1.2m 左右,改善地下水位偏高的立地条件,西区专类园边缘由块石垒砌而成,构成能反映江南水乡景观特质的岛屿状植物专类园,具有浓郁的地域风貌。并且专类园内外空间的植物景观形成精致与粗放,多样与简单的强烈对比。辰山植物园共设置约35 个植物专类园,分4 种类型,第一类是世界各地植物园普遍设置的,按照植物季节特性和观赏类别集中布置展示区,如月季园、春花园、秋色园、观赏草园等;第二类是为增加植物园游园的趣味性,吸引某类特殊人群或为游客科普活动设置的园区,如儿童植物园、能源植物专类园以及染料植物专类园等;第三类是结合植物园的研究方向和生物多样性保护,以专类植物收集和引进植物新品种展示区为主,如配合桂花品种国际登录,建设桂花种质资源展示区,收集华东区系植物,建设华东植物收集展示区等;第四类是根据辰山植物园场地特征营建的特色专类园区,如水生植物专类园、沉床花园和岩石草药专类园等。著名的就是水生植物专类园。

水生植物专类园位于整个园区的东南角,主要收集展示不同类群的水生植物品种,着重表现典型的江南水乡风貌,同时强调科普性,展示丰富多样的水生植物景观,主要通过5个不同主题的专类园系列表现。(图十四. 水生植物专类园)

鸢尾园位于整个水生植物专类园的东南侧,东高西低,成为国内收集鸢尾种类最多的

鸢尾专类园。南侧及东侧设置小码头广场和木栈桥,满足游客集散、休憩的需求,加强亲水性。

蕨类专类园由富有变化的3 个起伏的土丘围合成谷地地形,种植高大乔木,形成郁闭小岛,与对面的鸢尾园开敞空间形成对比,在林下结合造雾系统种植各种蕨类植物如树形蕨、荚果蕨等。

睡莲与王莲园池位于水生植物专类园的中心,通过木栈桥与蕨类专类园及特殊水生专类园相连,荷叶状游步道漂浮水上环绕成种植池,睡莲、王莲等沉水植物生长其间。

湿生植物专类园3 条平行水渠有效构建水生、湿生旱生生境展示自然水体沿岸植被分布模式,即形成挺水植物、浮水植物、沉水植物及深水区无植物的梯度变化特点。

特殊水生植物专类园收集所有能在上海生长的水生植物品种,

作为科普科研的场所,29 种水生植物类型在这里充分展示,提供了科学的物质基础,清晰地表现了沉水植物、浮叶植物、挺水植物及沼生植物等4 大类型水生植物它们的生态群落特征、系统进化进程及不同生境对植物分布的影响。

科研中心是以植物科技研究为主的多功能建筑,建筑面积达15 780 m2 ,可以直接通往研究场地。建筑与地形的轮廓线互相交错而生,整个建筑物沿着环形走势横向延伸了300 m,它的最高点绝对标高达18. 6 m。三层高的建筑体量由三组平行带状结构组成,即北带、南带和中间带具有南、北朝向的办公室和实验室的立面是由实体外墙和透明的水平窗带构成。实体外墙为清水混凝土墙体,建筑的东面和西面的端部以及中部的入口区域则为玻璃幕墙体系。立面上纵横交错的装饰性钢构架,辅以钢绳,在上面种植不同攀爬植物,起到高效遮阳和丰富立面景观的双重作用。(图十五. 科研中心效果图)

植物保育区位于全园东北角,主要由一系列现代化的温室构成,作用于对大部分因种植物的前期保育,以及一些珍稀植物的保护培育,培育,繁殖的等等。还有一些较为特别的针

上海辰山植物园的矿坑花园(经典的生态修复案例)

矿坑花园位于上海植物园西北角,通过绿环道路和辰山河边主路与整个植物园相连。辰山采石坑属人工采矿遗迹,20世纪以来采石,南坡半座山头已被削去。为保护矿山遗迹,加快生态矿山、美化环境建设,结合上海辰山植物园的建设,这里被批准建设成为一个精致的、有特色的修复式花园。 作为一项历史悠久的工业活动,采石业伴随着漫长的文明进程而发展,见证了人类活动对自然的干扰、掠夺和破坏。采石工业剥离表层植被,剧烈改变地形,造成水土流失、景观破坏和生境破碎化,是生态退化研究中的一种重要类型。矿坑花园总体面积为4.3公顷左右,由高度不同的四层级构成:山体、台地、平台、深潭。其中,山体表面较平整无层次且风化相对严重,无明显纹理和凸凹,无裂纹,立面有直开的矩形通风口,显突兀。台地上植被茂盛,靠近岩壁的位置现状留有洞库的出入口6个;平台部分为采石留下的断面,地势较平,边缘地区有生长良好的水杉林;深潭面积在1公顷左右,与平台层高差约52m,潭水清澈,有自然形成的岛屿和植被带来一丝生机。

这样一个项目中,设计师面临很多挑战。第一个挑战是修复严重退化的生态环境。场地内植被稀少,物种贫乏,岩石风化、水土流失严重。第二个挑战是充分挖掘和有效利用矿坑遗址的景观价值。因此,如何重新建立矿坑和人们之间的恰当联系成为设计师需要思考的问题。

设计师选择了同时用“加减法”应对采石矿坑特殊形态的生态修复设计原则:采取“加法”策略通过地形重塑和增加植被来构建新的生物群落。针对裸露的山体崖壁,设计师

没有采取常规的包裹方法,而是尊重崖壁景观的真实性。在出于安全考虑的有效避让前提下,设计师采取了不加干预的“减法”策略,使崖壁在雨水、阳光等自然条件下进行自我修复。对于存留的台地边缘挡土墙,设计师用锈钢板这种带有工业印记的材料,对其进行包裹,形成有节奏变化和光影韵律的景观界面。

上海辰山植物园案例分析

上海辰山植物园 ----案例解析 项目名称Project name:上海辰山植物园 地点Location:上海市松江区辰花公路3888号 规划(设计)时间Date Designed/Planned:2007年----2011年1月 规模Size: 总占地面积200公顷,其中植被区123hm2,水体区域34hm2,铺装区36hm2,建筑区 5hm2.是一座集科研、科普和观赏游览于一体的综合性植物园,为华东地区规模最大的植物 园,同时也是上海市第二座植物园。 风景园林设计师Landscape Architects: 德国瓦伦丁教授,瓦伦丁+瓦伦丁城市规划与风景园林设计事务所 设计师简介:克里斯多夫·瓦伦丁教授是德国慕尼黑工业大学景观设计教授,30多年来主要从事城市规划、景观设计、环境研究等领域项目的规划设计和实施,积累了丰富的国际经 验。由他主导设计的柏林重建项目文化广场规划、慕尼黑旧机场及周边地区改建、瑞恩斯堡 旧城改造规划、德国巴伐利亚环保部生态景观规划、大众汽车集团总部居住区景观、慕尼黑 人权广场设计、意大利米朗植物园等,均获得了国际城市规划、建设和园艺等业界的广泛好 评,多次获得国际大奖。(图一. 瓦伦丁教授) 代表作:慕尼黑旧机场、、大众汽车集团总部居住区、、慕尼黑人权广场设计、意大利米朗 植物园等 建筑设计:奥尔+韦伯+合伙人建筑设计公司

中国合作团队: 景观设计:上海市园林设计院 建筑设计:上海现代建筑设计(集团)有限公司 甲方Client:上海市政府与中国科学院以及国家林业局、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中德总协调人:丁一巨 总述Context: 上海辰山植物园位于上海市松江区辰花公路3888号,总占地面积200公顷。于2007年开始建设,2011年1月23日正式对外开放,由上海市政府与中国科学院以及国家林业局、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合作共建,由德国瓦伦丁教授主持设计。是一座集科研、科普和观赏游览于一体的综合性植物园。园区植物园分中心展示区、植物保育区、五大洲植物区和外围缓冲区等四大功能区,占地面积达207万平方米,为华东地区规模最大的植物园,同时也是上海市第二座植物园。上海辰山植物园先后获得“全国科普教育基地”、“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与绿色发展示范基地”等称号。 项目背景与变迁Project Background and history:辰山植物园园址早期是上海地区四大原矿产区之一,为上海市提供大量矿产资源,随着上海这座中国最大城市的飞速发展,辰山区域的原始风貌,在服务城市建设的采石挖掘中几乎破坏殆尽,昔日的秀美景色和先贤遗迹已是无处可寻,在建国时期由于资源逐渐被挖掘殆尽,辰山地区就已成为一座废弃旧矿场,本身就缺乏的植物种类还在不断地减少,逐渐成为荒地,地域内只留下了大大小小的不少矿坑。可以说园内的环境其实相当恶劣,土质以及原

上海辰山植物园分析研究

┊┊┊┊┊┊┊┊┊┊┊┊┊装┊┊┊┊┊订┊┊┊┊┊线┊┊┊┊┊┊┊┊┊┊┊┊┊绪言 随着城市园林绿化的快速发展,植物景观为人们提供了美的游憩境遇与自然环境,但经济发展与人们生活水平的显著提高,使得对人们生活环境的要求越来越高,园林不再局限于传统单一的模式,趋向于艺术化、人性化、生态化。而花境属于一种新型的绿化模式,将其应用在城市园林绿化建设中,不仅能带给人们美的享受和视觉感受,还能推动花境与城市的长足发展。因其良好的观赏特点,花境在上海辰山植物园中广泛应用。 1. 上海辰山植物园简介 1.1公园介绍 上海辰山植物园位于上海市松江区辰花公路,2011年1月对外开放,是一座集科研、科普和观赏游览于一体的AAAA级综合性植物园。园区植物园分中心展示区、植物保育区、五大洲植物区和外围缓冲区等四大功能区,占地面积达207万平方米,为华东地区规模最大的植物园,同时也是上海市第二座植物园。 1.2公园概况 辰山植物园山体东西长约680米,南北长约350米,相对高程约72米,坡度较缓。辰山岩石主要为火山熔岩,地质构造简单。西侧矿坑花园总面积约4.26公顷,由四层级构成:山体、台地、平台和深潭。其中,山体表面风化严重,无明显纹理、凸凹及裂纹,立面有矩形通风口;台地植被茂盛;平台为采石留下的断面,地势较平,边缘有水杉林;深潭面积1公顷左右,与平台层高差约52米,水面在地平面以下20多米,水深20多米。 辰山植物园北坡植被覆盖较好,人工混交林为朴树、樟树、刺槐、臭椿、枫杨、枫香、青桐、女贞等,中木有牡荆、枸骨、小蜡、三角枫等。山顶有一水塔,高约12米,主要用于森林防火。矿坑靠近岩壁留有洞库出入口6个。 2花境在公园各景观区中的应用现状 2.1花境在岩石园与药用区的应用现状 岩石园是指模拟自然界岩石及岩生植物的景观,附属于公园内或独立设置的专类公园。 特点: 1、植物种类多。 2、以收集植物品种的目的性较为明显。 3、较多的松柏类植物和花灌木,宿根花卉较少。 4、在植物选用上,选择了耐旱,耐贫瘠土壤,管理粗犷的植物。

上海辰山植物园矿坑花园

2012年ASLA奖综合设计奖——辰山植物园矿坑花园, 让我们一起来欣赏!” 加丰富美丽。——2012专业奖评辞 项目简介 矿坑花园位于辰山植物园西北角,邻近西北入口。交通主要通过绿环道路与辰山市河边主路与整个植物园相连。在辰山植物园整体规划中,矿坑定位为一个精致的特色花园,总体目标是成为国首屈一指的园艺花园,项目主题是修复式花园。通过对现有深潭、坑体、地坪及山崖的改造,景区形成以个别园景树、低矮灌木和宿根植物为主要造景材料,构造景色精美、色彩丰富、季相分明的沉床花园。 . .资料. ..

总平面图 项目获奖奖项:专业组综合设计类荣誉奖 项目名称:辰山植物园矿坑花园 项目地址:中国市 项目面积:4.3公顷 项目设计:清华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 .资料. ..

设计背景 辰山位于松江县松江镇北偏西约9 公里,采石坑属百年人工采矿遗迹。2000至2004年间,市及松江区持续对采石坑进行了围护避险工程治理。为保护矿山遗迹,加快生态矿山、美化环境建设,结合辰山植物园的建设,经申报,由国土资源部、财政部批准立项,地方配套出资对该采石坑进行矿山地质环境综合治理,使其成为辰山植物园景观的一部分,成为人们观赏游览的好去处。 . .资料. ..

项目挑战 在这样一个项目中,设计师面临着很多挑战。第一个挑战是如何修复严重退化的生态环境。场地植被稀少,物种贫乏,岩石风化、水土流失严重。第二个挑战是如何充分挖掘和有效利用矿坑遗址的景观价值。因此,如何重新建立矿坑和人居之间的恰当联系成为设计师需要思考的问题。 . .资料. ..

. .资料. ..

生态环境监测探究 ——以上海辰山植物园为例

Advances in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环境保护前沿, 2019, 9(3), 502-510 Published Online June 2019 in Hans. https://www.doczj.com/doc/2517826754.html,/journal/aep https://https://www.doczj.com/doc/2517826754.html,/10.12677/aep.2019.93070 Eco-Environmental Monitoring —A Case Study from the Shanghai Chenshan Botanical Garden Jiaming Bai Shanghai Chenshan Botanical Garden, Shanghai Received: June 5th, 2019; accepted: June 20th, 2019; published: June 27th, 2019 Abstract Smart Park is a park constructed and managed by using modern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means such as intelligence, informatization and internet. To carry out eco-environmental moni-toring of smart parks is not only the requirement of grasping environmental quality in real time, but also a favorable guarantee for effective protection and wisdom scientific management and maintenance of urban parks. The contents of eco-environmental informatization construction in Shanghai Chenshan Botanical Garden were established after analysis of requirements of manage-ment departments, public services and data resources sharing. The information was included monitoring index system, monitoring equipment guarantee, land and water monitoring sites. It can provide technology and data support for scientific research, data cloud platform, public science popularization and ecological monitoring network. Thus, it will achieve information shar-ing and fine management of urban green space. Keywords Smart Park, Mega Data, Indicator Monitoring, Construction Affect 生态环境监测探究 ——以上海辰山植物园为例 白稼铭 上海辰山植物园,上海 收稿日期:2019年6月5日;录用日期:2019年6月20日;发布日期:2019年6月27日 摘要 智慧公园是运用智能化、信息化、互联网等现代科技手段来进行营造和管理的公园。开展智慧公园生态

上海辰山植物园海棠园现状分析及建议

收稿日期:2011-04-26基金项目:上海绿化市容管理局科技攻关项目(JB122427) 作者简介:*为通讯作者,黄卫昌(1971-),高级工程师,主要从事植物资源与热带植物引种方面研究工作,E-mail :hwc_zx@https://www.doczj.com/doc/2517826754.html, 。刘洋(1982-),主要从事园林植物引种及应用研究工作,E-mail :lylyn530@https://www.doczj.com/doc/2517826754.html, 上海辰山植物园海棠园现状分析及建议 刘洋,黄卫昌*,彭贵平 (上海辰山植物园,上海201602) 摘要:【目的】分析上海辰山植物园海棠专类园植物收集和景观现状,为海棠园的扩建和景观面貌的提升提供理论 依据。【方法】采用因地制宜的科学方法对海棠园现有现状进行综合分析与评价。【结果】上海辰山植物园海棠园在景观 营造方面存在展示面积不够大、 景观效果不明显、文化内涵不突出、立地条件不理想等问题。【建议】在扩建时应以改善立地条件、丰富植物景观、完善园区布局和充实文化内涵4个方面的内容为重点,进一步完善上海辰山植物园海棠园的功能特色,提升科学内涵。 关键词:专类园;海棠园;扩建;绿环;景观营造 中图分类号: S687.9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5-1191(2012)06-0835-040引言 【研究意义】海棠自古享有“国艳”、“花中神仙”等美誉,具有极高的美学价值和观赏价值。海棠专类园在广义上指以展示海棠为主体的园林空间,狭义则指以海棠为主题的植物专类园。植物专类园是指具有特定的主题内容,以拥有相同特质类型(种类、科属、生态习性、观赏特性和利用价值等)的植物为主要构景元素,并以植物收集、研究、展示和观赏为主,兼顾生产的园区(汤珏和包志毅,2005)。同时,专类园还是展现植物园的地区性、科学研究工作水平和造园艺术的重要场所(胡永红,2006)。因此,研究其在植物园中的植物造景与景观应用,对体现植物的多样性、科学性和造园水平的艺术性,丰富人们精神生活,提升城市 功能的完善性等具有重要意义。 【前人研究进展】我国海棠应用历史久远,自汉代至今已经历雏形期、发展期和成熟期3个阶段。海棠栽培盛于唐代,多应用于小尺度的私密空间(如宫廷中),以单株展示,形式单调,观赏性单一,观赏期较短。北宋至明清时期海棠专类园不仅以展示形体为美,更开始注重对意境的渲染,逐步开始与园林小品、 建筑、其他植物配材等造园要素相结合,以突出意境美为特点(庞爽慧,2008),形式多以海棠命名的景点出现在皇家及私家园林中,如北宋皇家园林—垦岳的海棠川、海棠屏,拙政园中的海棠春坞,北京故宫博物院景点之一的绛雪轩等。近年来,随着我国园林事业不断发展及人们对海棠的关注性和认可度的提高,海棠的园林美学价值及利用价值 DOI :10.3969/j :issn.2095-1191.2012.06.835 南方农业学报JOURNAL OF SOUTHERN AGRICULTURE 2012,43(6):835-838ISSN 2095-1191;CODEN NNXAAB http ://https://www.doczj.com/doc/2517826754.html, Current status of crabapple garden in Chenshan Botanical Garden and its development suggestions LIU Yang ,HUANG Wei-chang *,PENG Gui-ping (Chenshan Botanical Garden ,Shanghai 201602,China ) Abstract :【Objective 】Plants and landscapes of the crabapple garden were studied in Chenshan Botanical Garden in order to provide information for expansion and upgradation of the landscape appearance of crabapple garden.【Method 】Comprehensive analysis and evaluations were made to crabapple garden in accordance with the local conditions.【Result 】Existing problems of the crabapple garden in Chenshan Botanical Garden included limited display area ,poor landscape visibility ,inadequate cultural characteristics and unsatisfactory site condition.【Suggestion 】During the time of garden ex -pansion,four points including better site condition,rich plant landscape,proper garden layout and cultural connotation en -richment should be thought on top priorities in order to develop perfect functional features and scientific connotation of the crabapple garden in Chenshan Botanical Garden. Key words :specialized garden ;crabapple garden ;expansion ;green circle ;landscape construction

矿山废弃地生态恢复与景观设计初探_以上海辰山植物园矿坑花园为例_李瑞琪

矿山废弃地生态恢复与景观设计初探 —— —以上海辰山植物园矿坑花园为例李瑞琪,王琴* (湖北工业大学土木环境与建筑学院,湖北武汉 430068 ) 煤矿废弃地在我国矿业废弃地中占有相当大的比例,环境影响和土地破坏严重,治理修复的需求十分迫切。以煤矿废弃地 景观再生为主要研究对象,通过分析不同类型的煤矿废弃地所具有的潜在景观功能和利用条件,探讨煤矿废弃地景观再生模式的可行性和实现途径,从而总结出具有规律性、可以推而广之的规划设计原则和方法。本文以上海辰山植物园矿坑花园与岩石园为例,依据相关理论,探讨矿山废弃地景观再生模式的实现途径 。 矿山 废弃地;生态恢复;景观设计;矿坑花园 成新的景观元素,使它成为新兴矿业文化资源。 2矿山废弃地成因分析与研究意义2.1矿山废弃地成因分析 釆煤受损土地在我国总量庞大、分布广泛,逐年递增,有效复垦不足,造成生态环境、土地资源、地表景观、植被、水资源、大气环境等诸多方面的环境问题和社会问题。这些问题包括:对土壤的侵蚀和破坏使地表生物量减少,矿区原有生态系统的服务功能减弱或完全丧失,生态完整性遭到破坏;破坏地表景观,使原有地表形态、自然外貌特征发生巨大改变,形成大尺度的地表创面或使地表荒凉萧条,并逐渐丧失自然特征和美感,与周围未开采区域形成强烈的视觉冲突;破坏植被,或者使土地退化,难以支撑植物生长;酸性矿山废水污染地表水和地下水资源;有毒气体释放和扬尘造成大气污染;滑坡、崩塌、塌陷、地裂、泥石流等引发地质灾害;影响矿区工农业生产和居民生活,并引发一系列的社会问题等[4]。因此,如果能在煤矿废弃地的治理修复和城市绿地开发建设中找到契合点,利用釆煤后损毁的土地,进行基于风景园林学的修复利用,并获得更大的综合效益,将是十分必要并具有现实意义。2.2研究的意义 社会经济的发展不能依赖于牺牲自然环境为代价,我国目前逐渐重视对矿山废弃地进行生态恢复和综合治理,一般可通过对废弃矿山原有的资源进行更新、改造和再利用,使退化的景观得以恢复,寻求社会、经济和生态的和谐统一。废弃地可以用景观设计手段来解决废弃矿山带来的一系列问题[5]。在景观设计中充分利用废弃矿山的地形、矿业设备、地质遗迹、矿坑、水体、植物等可利用的资源,以景观生态学与相关的技术手段相结合,可以对废弃矿山景观进行设计与规划,恢复矿山的生态的同时开展矿业遗迹展示、工业旅游、科普知识教育、生态游憩与观光,以此来完成使废弃的土地重新利用和变矿业弃置地为绿色环保公园的目标[6]。 由于我国矿产开发长期处于无序状态,加之加工的技术总体比较落后,且矿山企业普遍重资源开发、轻 环境保护,重经济效益、轻生态效益。因此,矿山开发不仅带来了生态环境问题,还严重影响了以矿产为主导产业城市的发展。如何对矿山进行生态恢复,成为迫在眉睫的任务。 矿山废弃地的建设拉开了改善矿山环境行动的序幕。而矿山公园融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于一体,采用生态恢复和文化重现等手段,达到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有机统一。重新建设矿山废弃地是实现矿山废弃地生态恢复的重要手段,对维护生态系统、保护环境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1相关概念 1.1矿山废弃地生态恢复的相关概念 废弃地是指弃置不用的土地。从广义上说,废弃地是指在工业、农业、城市建设等不同类型的土地利用形式中产生的种种没有进行利用的土地。它包括矿区废弃地、工业废弃地、垃圾填埋场地等多种类型[1]。 矿山废弃地是指因采矿活动所破坏和占用的,未经治理而无法使用的土地。矿山开采过程中,露天采矿场、排土场、尾矿场、塌陷区以及受重金属污染而失去经济利用价值的土地统称为矿山废弃地[2]。 矿山废弃地生态恢复是指对失去经济利用价值的矿山废弃土地,运用系统生态学的原理,保护和合理利用土地及其他自然资源,逐步恢复和重建其不完善的生态系统调控能力,实现矿山废弃地的可持续发展[3]。1.2矿山废弃地景观设计的概念 矿山废弃地景观设计是指对矿山废弃地恢复的基础之上,运用景观规划的一系列方法,对项目恢复后进行美学改造。秉承矿业地域文化特点,是自然风光与历史文化相融合,将原废弃地的矿业元素重组、整合改造 基金项目:湖北工业大学博士科研启动基金项目(BSQD14038)资助作者简介:李瑞琪(1991-),女,汉族,湖北人,硕士研究生在读。通讯作者:王琴(1986-),女,汉族,湖北武汉人,博士,讲师,从事园林植物与城市生态方向的研究。 2016年第12期现代园艺1 39〇DOI :10.14051/https://www.doczj.com/doc/2517826754.html,ki.xdyy.2016.23.206 网络出版时间:2017-01-05 14:44:21网络出版地址:https://www.doczj.com/doc/2517826754.html,/kcms/detail/36.1238.S.20170105.1444.176.html

上海辰山植物园一日攻略

上海辰山植物园一日游攻略 沈阳飞上海常用航班时刻 上海辰山植物园--中国目前规模最大的植物园,位于上海市松江区辰花公路3888号,占地近3200亩,依托隶属佘山山系之一的辰山,全园分为矿坑花园、中心展示区、植物保育区、五大洲植物区和外围缓冲区等五大观光区。自2010年开园后逐渐成为人们赏花、踏青、休闲旅游热门选择地之一。 辰山植物园拥有独特的地形,一条4.5公里长的“绿环”包围着公园,那就是“园”字的外结构,站在10多米高的绿环上,“盆地”中的全园景色一览无余:近处是海拔71.4米的辰山;不远处,佘山的欧罗巴建筑清晰可见。“盆地”中,一个个小岛便是一个个植物专类园……再远处是一池碧波,沿着一个蜿蜒曲折、高高低低的山洞前行,走出之际,眼前飞流直下,一个数万平方米的深坑花园呈现在记者的眼前。纵目远眺已建的植物园区内,20公顷水域水网纵横;占地130公顷的园林樟树叠翠,遍栽各色奇树异木。 辰山植物园温室建筑是整个植物园的亮点和标志。它由三个独立的温室(A、B、C)组成。建筑面积分别为5521平方米、4320平方米和2767平方米。上部采用网壳结构,形成一个铝合金结构空间整体受力体系。幕墙造型颇为独特,构成一幅轻盈、宏伟的画卷。待三个弧形温室今年年底建成后,植物品种将更丰富。

公园地址:上海市松江区辰花公路3888号 公园交通: 1、公共交通: A、地铁九号线洞泾站下,再乘坐松江19路公交车抵达公园1号门和3号门。或者出地铁洞泾站打车至公园2号门,车资估计在25元以下。 B、乘坐松江33路到辰山路河楼站下车,可到公园2号门。 C、上海各大旅游集散地每天有班车抵达公园(1号门)。 建议尽量从公园2号门进入。因为公园主要景点:中心展示区的展览温室、矿坑花园和辰山均离2号门较近,便于游客参观游览。 公园门票: 每位:60元 上海市70岁以上老人半价优惠。 每位成人票游客可免费带一位身高1.3米以下儿童入园。 离休干部、现役军人、残疾人凭证件免费入园参观。 公园内其他服务设施 公园内有观光车:每位10元 公园内有游船:可荡舟西湖 手划船:每小时30元 四人电动船:每小时40元 六人电动船:每小时60元 公园1号门有餐饮等综合服务区,公园内有小卖部。 游玩攻略: 辰山植物园面积很大,光中心展区就建有岩石和药用植物园、月季园、樱花园、厥类植物园等26个专类园,四周还拥有全长4500米的绿环,展示了欧洲、非洲、美洲和大洋洲的代表性适生植物。目前辰山植物园已栽植植物近9000种,所以想一天细细品味是无法完成的任务。除非借助观光车,但是坐观光车又失去了在植物园内散步、赏花、鉴绿、爬山、涉水的乐趣。 重点介绍下辰山植物园的重点景观-辰山、矿坑花园和展览温室。

上海辰山植物园实习报告

上海辰山植物园实习报告 Prepared on 22 November 2020

上海辰山植物园实习报告1.植物园概况 上海辰山植物园是一所综合性植物园。全园占地面积约207公顷,由中心展示区、植物保育区、五大洲植物区和外围缓冲区等四大功能区构成。中心展示区布置了26个 植物专类园,分别是华东区系园、矿坑花园、岩石和药用植物园等。我们这次主要是 以矿坑花园为主进行了调研和观察 2.矿坑花园 矿坑花园面积约39000平方米,这里原来是辰山采石场的西矿坑。根据原有生态地貌,将场地中的后工业元素、辰山文化与植物园的特性整合为一体,改造成了现在的镜湖区、台地区、望花区和深潭区四个区域。这里可以看到具有优良观赏特征的乔木、低矮灌木和草本植物,包括蔷薇科、石蒜科、忍冬科、锦葵科、马鞭草科、锦葵科、菊科等1000多种植物。 台地区是充分利用现存的矿场遗址,营造静谧的空间。种植了秋季色叶乔灌木和秋季为主要观花期植物和花卉,如无患子、三角枫、马褂木、黄山栾树等。台地区有条通往辰山山顶的步道,沿石阶而上,登高望远。山顶修有 观景平台, 望花区打造的是四季花海。通过结合地形,利用空间,种植以现有水杉林为基础,作为该专类园与外部空间的分区屏障,种植大量的开花乔灌木和地被花卉,四季繁花似锦、色彩艳丽。能欣赏到的植物种类有:樱花、玉兰、含

笑、锦葵、荚蒾、琼花、山茶花、八仙花、杜鹃、山茱萸等。这里是拍照留念的好地方。 镜湖区以镜湖为中心,建有必要的游览路径,作为观景空间和游览空间,是组织、协调整个场址的核心。镜湖中植有再力花、千屈菜等挺水植物,沿岸配有紫薇、醉鱼草、蛇鞭菊、松果菊等观花植物。 20种植物配置 用于石景和地被点缀的唐菖蒲 背景以樱花等低矮小乔木为主 前景以各种颜色鲜艳的花卉为主 有一串红红花继木美女樱等 坡地低缓草坪配以一二年生花卉 有鼠尾草金鱼草 木茼蒿作为地被丛植 形成专类景观 美女樱与雏菊搭配 蔷薇作为藤本植物软化硬质栏杆 使整个景色看起来不是那么硬朗 用花卉盆景进行悬吊作为廊架 花卉为碧冬茄 热带植物虾衣花 海棠 热带植物馆中的仙人球 水景与热带阔叶植物搭配 营造热带景观 有苏铁蕨变叶木龟背竹等

上海辰山植物园

上海辰山植物园 Shanghai Chenshan Botanic Garden 编者按:辰山植物园由中国科学院、国家林业局和上海市政府联合共建,邀请了英国、荷兰、德国、日本和北京、上海、深圳的国内外8家设计单位参与方案设计,经过11位国内外专家评审和两轮方案筛选,最终于2006年2月选定了德国瓦伦丁规划设计组合的方案为实施方案。经过4年多的建设,辰山植物园已基本建成。 Editor's note :Shanghai Chenshan Botanic Garden is an important project hosted by the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State Forestry Administration and Shanghai Government. Eight design companies from the United Kingdom, the Netherlands, Germany, Japan, Beijing, Shanghai and Shenzhen were invited to the design competition of Shanghai Chenshan Botanic Garden. After two rounds' selection by 11 experts from China and overseas, the winner was announced in the February of 2006 and it came to Design Group Valentien. With four years' construction, Shanghai Chenshan Botanic Garden is almost completed and has been opened to the visitors. 图01 区位图Fig.01 Ground Plan 图02 绿环草图 Fig.02 Initial sketch ring 图03 绿环方案图Fig.03 Scheme Ring 图04 总平面图Fig.04 Master plan 意大利帕多瓦植物园自建成以来,影响了人们对植物学以及多种植物的认知,植物园设计已成为风景园林师的重要任务之一。理想化的植物园设计是将来自全球各地的植物集中在一个空间,使植物既有科普性,又有观赏性。 上海辰山植物园面临一个认知和体验世界的新时代。人们逐渐意识到全球生态系统以及植物种类急剧消失所面临的危机。辰山植物园不再只是收集科普植物,同时还应展示多样化的植物群落及其生长环境。植物园应该唤起人们对地球生态系统美学以及生态危机的认识。

上海辰山植物园调查研究

矿坑花园研究 ——上海辰山植物园调查研究 园艺技术11 傅月姣 摘要 辰山是松江九峰之一,因“位于辰次”(即在“云间九峰”东南方),故名。本名秀林山,唐天宝六年(747年)更名细林山,又传说有神仙寄迹山中,也称神山。明清以来,多称辰山。辰山采石坑属人工采矿遗迹,20世纪始采石至80年代中期止,南坡半座山头已被削去。为保护矿山遗迹,进行地质环境综合治理,结合辰山植物园建设,使其成为植物园景观一部分。矿坑位于植物园西北角,通过“绿环”及河边主路与植物园相连。在辰山植物园整体规划中,矿坑花园定位为:建造一个精致的特色花园,项目主题是修复式花园。通过对现有深潭、坑体、地坪及山崖的改造,形成以个别园景树、低矮灌木和宿根植物为主要造景材料,构造景色精美、色彩丰富、季相分明的沉床花园。北京清华城市规划设计院景观学VS设计学中心承接了西矿坑花园设计工作。 关键词:辰山,矿坑花卉,植物配景

目录 1现状调查 (1) 1.1调查方法 (3) 1.2调查时间 (3) 1.3调查范围 (3) 2调查结果 (4) 2.1场地自然条件 (4) 3调查结果分析 (5) 3.1空间分析 (5) 3.2分区与景点 (6) 4结语 (7)

1.1调查方法 本课题主要采用实地考察法和文献资料法。其中调查分两部分:(1)到上海市辰山植物园进行实地考察;(2)上网搜索与辰山植物园相关的资料。 1.2调查时间 2013.06.19 1.3调查范围 上海辰山植物园矿坑花园。详见图1。 图1

2.1场地自然条件 辰山山体东西长约680米,南北长约350米,相对高程约72米,坡度较缓。辰山岩石主要为火山熔岩,地质构造简单。西侧矿坑花园总面积约4.26公顷,由四层级构成:山体、台地、平台和深潭。其中,山体表面风化严重,无明显纹理、凸凹及裂纹,立面有矩形通风口;台地植被茂盛;平台为采石留下的断面,地势较平,边缘有水杉林;深潭面积1公顷左右,与平台层高差约52米,水面在地平面以下20多米,水深20多米。 辰山北坡植被覆盖较好,有毛竹林,人工混交林为朴树、樟树、刺槐、臭椿、枫杨、枫香、青桐、女贞等,中木有牡荆、枸骨、小蜡、三角枫等。 山体西北角为军事用地,有多处通讯铁塔。山顶有一水塔,高约12米,主要用于森林防火。矿坑靠近岩壁留有洞库出入口6个。

上海辰山植物园实习报告

上海辰山植物园实习报告 上海辰山植物园实习报告 孔德淼 111001210 1基地现状 上海辰山植物园位于上海市松江区佘山山系中,距离上海市中心区约35km。其东北面与著名旅游景点西佘山相望,南邻松江大学城,与A9高速公路和318国道相连,东面是轨道M9线,对外交通便捷。植物园所属地块多为平地,仅有一处独立山体辰山,缺乏地形变化,生境过于单调,地下水位较高,水质低劣,土壤偏碱,给植物的引种驯化造成了一定的困难。东西走向的佘天昆路和南北走向的辰山塘运河将整个园区分割成3个部分,使各景区间的联系难度增加,尤其是园区内外的交通分工和组织的问题比较突出。 2设计理念与总体布局 在全面系统分析研究场地特性的基础上,找出制约因素,遵循本地文化脉络,营造理想的自然与人文空间。 根据植物园的功能要求,结合中国传统文化对“园”的解析,即“园”字的各部首中包含了“山、水、植物”和围护界限等要素,从而勾画出能够反映辰山植物园场所精神的 山体以及具有江南水乡特质的中心植物专类园区。植物园3个主要空间构成要素——绿环、 附属区如林荫停车场、河水净化场、科研苗圃、果园和宿营地等则分布在绿环外围的4个角上,总体结构简洁明了,功能分区合理。符合中国传统的造园格局,反映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

绿环面积约45hm2,被城市道路、运河分割的3个地块有机连成一个整体,形成辰山植物园主次空间的分界以及主要外来植物的引种区,并且植物园的主要建筑——主入口综合建筑、科研中心和展览温室等巧妙地镶嵌在绿环上,丰富的竖向变化形成具有雕塑感的大地艺术景观。 南面主入口的综合建筑将主入口、科普中心、接待服务中心以及行政管理等多项功能巧妙地构筑在一个屋檐下,节省了用地空间。科研中心与地形完美结合,屋顶绿化在视觉上与绿环浑然一体。展览温室采用单层铝合金玻璃网架结构,设3个展馆,展示8个不同气候区的植物。造型独特、晶莹透彻的温室亦为植物园东入口大堂,和佘山主峰交相呼应,构成一幅具有时代感的动人画卷。 通过绿环上下起伏的地形塑造,形成平均高度约6m,宽度为40~200m不等的环形带状地形,改变原场地多为平地,仅有一处独立山体辰山的地貌特征,构筑延绵的大尺度山水格局,为植物的生长创造了丰富多样的生境,形成乔木林、林荫道、疏林草地、孤赏树、林下灌丛以及花境等多层次的植物生长空间,具有较高的生态效益,为植物园引种驯化奠定了良好的立地基础,基本解决了园区地形缺乏变化、生境过于单调的矛盾。绿环上的各段将按照与上海相似的气候和地理环境,分别配置欧洲、美洲及亚洲等不同地理分区具代表性的引种植物。 中心植物专类园区面积约63.5hm2,被绿环围抱,由西区植物专类园区、水生植物展示区以及东区华东植物收集展示区等构成。和绿环大尺度的地形塑造不同,该区基本保持原有农田、水网的尺度和肌理,仅通过微地形处理,专类园相对高程控制在0.8~1.2m左右,改善地下水位偏高的立地条件,西区专类园边缘由块石垒砌而成,构成能反映江南水 乡景观特质的岛屿状植物专类园,具有浓郁的地域风貌。并且专类园内外空间的植物景观形成精致与粗放,多样与简单的强烈对比。

上海辰山植物园

孔夫子也会喜欢它——上海辰山植物园编者按:这是一个赶在世博会期间开放的新作品,设计师将注意力放在生态 性和环境保护上。一位德国建筑评论家用他的视角向我们介绍了新的辰山植 物园。 在中国,一切都不一样。总的来说更大了,人更多了,这点我们很清楚但有时仍会使我们难以想象。例如,当上海要建设一个植物园时,设计师拥有206公顷的土地来实践他们的梦想(柏林植物园只有43公顷)。这确实很有吸引力,这样的设计项目的确是一件理想的工作,但也直接产生了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如何明智地组织如此大的场地?如何管理大批游客?在一些周末,日客流量可以达到三万人;三万名游客需要导游、娱乐、餐饮,并寻求教育,这形成了巨大的疏导与组织问题。(最后一个涉及到的才是教育与之相比国外设计方向主题都是教育为基准我不知道国内设计人员都是想什么通过什么思考方式去解决问题现时情况不明而且造雾的人很多需要看清正确的方向貌似很难………………) 该地块距离上海市中心约30公里,像整个发展中的黄河三角洲一样,这块冲刷平原为农业用地。九座高约100米的花岗岩山,被证实为这片景观的旧岩床。其中一座被囊括入辰山植物园里,作为中国园林的三个传统元素(山、水、植)之一。辰山河(River Chenshan)与辰山运河(Chenshan Canal)横贯整块场地,以水体、池塘的形式出现。城市的边界以每年一公里的速度推进着,房屋的轮廓在远处已能看到。五年之内,植物园将被城市包围。

总平面图

建筑消逝在远端的地形中。Photo Credit: 仇银豪 为了塑造场地,德国的风景园林事务所Valentien+Valentien 和 Straub+Thurmayr设计了一条动态的不规则环路,起伏攀上11米高的地势。这条不规则环路几乎贯通整块场地,绕经一整片动态的水体景观和一座山岛。停车场位于植物园外围的西南角和东北角,一个露营场地位于东南角,一所大学的研究花园位于东北角。(各个角落的设施安排起到什么作用?为什么这么安排?都可以安排什么类型的设施?)塑形的土丘让人想起慕尼黑的奥林匹亚公园。像Behnisch & Partners的建筑一样,Auer+Weber+Assoziierte把建筑整合到人造的地形中,确切的说是将建筑嵌入地形中。建筑属于起伏环丘的一部分,时隐时现。 入口建筑也隐藏在土丘中,在开阔的入口广场处,立面上的金字欢迎着前来的游客。前厅与售票处(国外的公园貌似不收费)在前院与内园之间形成了一个过渡空间,凹陷光滑的二层建筑在举行大型活动、会议与展览时使用,同时兼有管理办公室和一个能享受植物园全景的餐厅。建筑所使用

辰山植物园介绍

辰山植物园 老师好,同学们好。其实,我所亲眼所见的景观也不算少了,但好像都是走马观花的过了一遍,留下的印象还真不太深刻,辰山植物园给我的印象还不错。 在正式介绍辰山植物园之前,我想和大家先讨论一下德国风景园林理论与实践。 想到德国,大家肯定知道的是这些人马克思,尼采,黑格尔叔本华歌德···然而与中国、意大利、法国和英国相比,德国似乎并没有产生自己特有的园林文化。前几天看到微博上评价德国:用哲学忽悠别人,用科学发展自己。感觉很形象,比起英美,德国的文化并不是世界关注的主流,德国的风景园林尽管取得了突出的成就但光芒又被掩盖。仔细梳理德国风景园林的发展历史,我们还是能看到,在德国产生了许多风景园林理论,也有大量的各个时期的风景园林作品。 1 德国学者提出的思想和理论 1) 可持续思想。 1713年,德国采矿管理员克劳斯维兹在《森林经济》一书中,针对森林恢复和持续利用的问题,最早提出了可持续一词。 2) 公园。 德国园林理论家希尔施非尔德在1779年出版的《园林艺术原理》中,首次提出了大众园林(Volksgarten)的概念在18世纪末、19世纪初发展成大众公园(Volkspark)。 3) 家庭园艺花园。 19世纪中叶,针对由于工业增长和人口膨胀造成的城市环境恶化问题,很多政治家、医生、教师、建筑师和风景园林师齐声呼吁改善生存环境。德国医生施雷伯于19世纪中叶提出家庭园艺花园的概念。 4) 生态思想。 德国生物学家、艺术家和哲学家海克尔的思想与研究影响到艺术领域,影响到人们对于宇宙、自然、生物和生命的态度。他1866年他最先提出了生态学的概念,德国风景园林对生态的关注、理论研究与设计实践也一直走在了世界的前列。 5) 文化景观。 德国地理学家拉采尔于1882年在《人类地理学》一书中首先提出文化景观的概念。 6) 现代主义。 19世纪末、20世纪初,在现代主义运动探索、形成与发展时期,德国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 2 影响深远的实践 除了理论研究外,风景园林发展的另一个推动力来自于实践。在德国风景园林的众多实践中,最具有深远影响的作品和实践领域主要有以下几项。 1) 德骚(Dessau)园林群。 从1763年开始,德骚的弗兰茨亲王参考当时英国园林和意大利建筑的经验,通过在德骚区域内建造园林群,修整水利设施、农田果园、林荫路网等,对整个地区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和城市都进行了改良,这是通过景观的途径进行区域综合规划的最早案例之一,颇具世界影响力。 2) 慕尼黑“英国园”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