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建模竞赛一等奖高校硕士研究生招生指标分配问题

建模竞赛一等奖高校硕士研究生招生指标分配问题

建模竞赛一等奖高校硕士研究生招生指标分配问题
建模竞赛一等奖高校硕士研究生招生指标分配问题

承诺书

我们仔细阅读了中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的竞赛规则.

我们完全明白,在竞赛开始后参赛队员不能以任何方式(包括电话、电子邮件、网上咨询等)与队外的任何人(包括指导教师)研究、讨论与赛题有关的问题。

我们知道,抄袭别人的成果是违反竞赛规则的, 如果引用别人的成果或其他公开的资料(包括网上查到的资料),必须按照规定的参考文献的表述方式在正文引用处和参考文献中明确列出。

我们郑重承诺,严格遵守竞赛规则,以保证竞赛的公正、公平性。如有违反竞赛规则的行为,我们将受到严肃处理。

我们参赛选择的题号是(从A/B/C/D中选择一项填写):

我们的参赛报名号为(如果赛区设置报名号的话):

所属学校(请填写完整的全名):

参赛队员(打印并签名) :1. 夏旭东

2. 刘小均

3. 陈卓

指导教师或指导教师组负责人(打印并签名):

日期: 2012 年 9 月10 日

赛区评阅编号(由赛区组委会评阅前进行编号):

编号专用页

赛区评阅编号(由赛区组委会评阅前进行编号):

全国统一编号(由赛区组委会送交全国前编号):全国评阅编号(由全国组委会评阅前进行编号):

高校硕士研究生招生指标分配问题

摘要

在研究生教育规模化趋势下,各高校对研究生的指标分配也呈现出多元化,高等学校研究生招生指标分配问题,对研究生的培养质量、学科建设和科研成果的取得有直接影响。作为全日制硕士研究生招生工作的首要环节,招生指标分配的合理性和科学性对我国教育制度的完善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基于统计中的相关分析理论,针对学科情况、科研情况、国家政策等因素对招生指标分配方案进行了调整,希望为研究生指标分配提供科学的参考依据。

针对问题一,主要是缺失数据的补充,利用已知数据选取合理的方法,建立理想的数学模型。根据对数据的细致分析,选择了距离判别分析法,建立模型将

级别的相关关系,本文通过Excel作图,直观地反映了招生人数和科研经费等各因素在不同年份的数值与岗位级别之间的关系,得出申请专利数和获奖数与岗位级别相关性较小,其余因素与岗位级别有较大相关性。

针对问题三,首先要确定2012年硕士研究生招生总人数,根据2007-2011前五年的数据,建立灰色预测模型,预测出总人数。通过层次分析法确立的数学模型确定各岗位级别的权重,根据权重得出相应总人数。引入相对权重的概念,将各学科各岗位的权重确定,得到2012年招生名额分配的具体分配方案表。

针对问题四,结合各学科从2007到2011研究生指标分配名额趋势,从学科的特点和学科发展的需要出发,分析出A,E,I,J,K学科是重点建设和发展的学科,B,C,D,F,G学科属于基础保持学科,而学科H虽然指标虽增长量很大,但波动性很大,因此在2012年各学科在分配指标的权重上有所差异。分别采取了线性拟合和时间序列不同的分析法,得出了调整方案。

针对问题五,前面的分配方案中,对研究生指标分配的因素还不够充分,仍具有一定的局限性,为使分配方案更科学、更合理。通过招生计划的探讨,以及分配现状的分析,提出了从学校的学科特色、硕士研究生生源数量出发,提出采用基于加速遗传算法(AGA)的PP法,提取评价指标样本集的分类信息来确定各评价指标的分类权重,解决硕士研究生招生计划编制中名额分配问题,实现研究生招生计划的科学分配以及研究生资源的优化配置。

关键词:判别分析层次分析主成分分析 GM(1,1)模型

一、问题重述

1.1问题的背景

高等学校研究生招生指标分配问题,对研究生的培养质量、学科建设和科研成果的取得有直接影响。研究生指标分配是指招生单位的教育部门或有关工作人员采取适当的手段,对各院系及其学科招生人数进行合理配置、协调和控制等活动。在招生及分配过程中,必须对招生单位培养能力、师资力量、科研水平等各影响因素总和均衡,由于主观因素发挥较大作用,因此在指标分配过程中具有很好的可操作性,显然这种方法过于片面,缺乏科学、合理的判断依据,很难保证招生指标分配和人才培养的之类的协调发展。特别在2011年研究生招生改革方案中,将硕士研究生招生指标划分为学术型和专业型两类。这一改革方案的实施,给研究生教育的发展带来发展机遇的同时,也给研究生招生指标分配的优化配置提出了新的思考。而我国在研究生招生指标分配方面至今还没有一套科学、合理的分配方法。因此,通过根据数据建立数学模型对研究生招生指标进行分类,得出各指标之间的统计规律,并结合更多参考因素提出更加合理的分配方案,具有更加强烈的社会需求,成为各高校分配指标面临的一个实际问题。

1.2问题的提出

1. 由于统计数据的缺失,第18、103、110、123、150、168、274、324、335、352位教师的数据不完整,请你用数学模型的方法将这些缺失的数据补充完整。

2. 以前的硕士研究生名额分配方案主要参考导师岗位级别进行分配。请你以岗位级别为指标,分析每个岗位的招生人数、科研经费、发表中英文论文数、申请专利数、获奖数、获得优秀论文数量的统计规律,并给出合理的解释。

3. 根据第二问的结论,提出更加合理的研究生名额分配方案,使得新方案既兼顾到岗位又能兼顾到其他因素,例如研究生的招生类型等,并要求用此方案对2012年的名额进行预分配。

4. 如果在研究生招生指标分配当中,考虑到学科的特点和学科发展的需要,进行差异分配,请你设计调整方案,并用你的方案给出2012年的调整方案。

5. 如果想把分配方案做得更加合理,你认为还需要哪些指标数据,用什么方法可以完成你的方案?请阐述你的思想。

二、模型假设

(一)模型的假设

1、所有指标准确反映了该高校各个学科的真实招生能力;

2、每位专家给出的评价权重是客观的;

3、分配给各个学科的招生名额方案只与所计算出来的权重有关

三、符号说明

四、问题分析

4.1问题一的分析

项指标,选取了判别分析法,通过已知样本的岗位级别判断缺失数据的样本的岗位级别,由考虑量纲,引入马氏距离。经主成分分析降维,减少指标数量,编程求解出缺失数据。 4.2问题二的分析

由于历年硕士研究生名额都是以导师岗位级别进行分配,由影响分配的有招生人数、科研经费、发表中英文论文数、申请专利数、获奖数、获得优秀论文数量等因素,因此可以通过Excel 作曲线图,分析各因素在不同年份的数值与各岗位级别之间的关系。从而得出各岗位与各因素之间的统计规律,并结合相关统计规律的知识对得出的统计规律进行解释和分析。 4.3问题三的分析

运用灰色预测理论中的(1,1)GM 模型预测出2012招生名额,而研究生招生名额分配的新方案需要既兼顾到岗位又能兼顾到其他因素,属于多因素影响的决策问题,因此可利用层次分析法建立模型,求解出各个因素对最终名额分配的权重,进而根据权重来决定招生名额分配的新方案。通过综合权重来确定各学科各岗位的研究生分配名额。 4.4问题四的分析 与问题三不同,问题四从学科的特点和学科发展的需要入手,需要进行差异分配。因此要对前五年的各学科各岗位的数据进行分析与预测,分析出重点建设

符号

定义 2

n C

ij a

CR 层次总排序随机一致性比率

CI

一致性指标 RI

随机一致性指标 λ

判断矩阵的最大特征根

n

判断矩阵的阶数

ω

权向量

ij

P

第i 各学科j 等级的教师在整个研

究生名额分配中的权重

i a i 学科在研究生名额分配中的权重

ij

x

第i 学科j 等级教师的人数

j ω

j 等级教师所占权重

和发展的学科和基础保持学科,以及这几年的发展趋势。运用线性拟合与时间序列等不同预测方法,综合给出2012年的调整方案 4.5问题五的分析

问题三、四中对对研究生指标分配的因素还不够充分,得出的分配方案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因此要加入了一些其他影响研究生指标分配的因素,使分配方案更科学、更合理,采用更合理的方法提高硕士研究生的生源质量,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对各种高素质人才的需求。

五、模型的建立与求解

5.1问题一

5.1.1概念的引入

判别分析是在已知研究对象分成若干类型(或组别)并已取得各种类型的一批已知样品观测数据,在此基础上根据某些准则建立判别式,然后对未知类型的样品进行分类.

准则的不同,判别方法又分为距离判别法,Fisher 判别法,Bayes 判别法和逐步判别法.

距离判别分析方法是判别样品所属类别的一应用性很强的多因素决策方法,根据已掌握的、历史上每个类别的若干样本数据信息,总结出客观事物分类的规律性,建立判别准则,当遇到新的样本点,只需根据总结得出的判别公式和判别准则,就能判别该样本点所属的类别。

距离判别分析的基本思想是:样本和哪个总体的距离最近,就判它属于哪个总体。利用已知类别的样本培训模型,为未知样本判别一种统计方法。 马氏距离是由印度学家马哈拉诺比斯提出的,表示数据的协方差距离。它是一种有效的计算两个未知样本集的相似度的方法。与欧式距离不同的是它考虑到各种特性之间的联系(例如:一条关于身高的信息会带来一条关于体重的信息,因为两者是有关联的)并且是尺度无关的,即独立于测量尺度。

设12(,,,)'m x x x x =和12(,,,)'m y y y y =从期望12(,,)m μμμμ=和方差阵

()0ij m m

δ

?=>∑的总体G 抽得的两个观测值,则称x 与y 之间的马氏距离

21(,)()'()d x y x y x y -==--∑

样本x 和G 类之间的马氏距离定义为x 与G 类重心间的距离:

21(,)()'()i i i d x G x x μμ-=--∑ 1,2,,i k = 马氏距离有如下的特点:

1、马氏距离不受计量单位的影响;

2、马氏距离是标准化后的变量的欧式距离

3、若变量之间是相互无关的,则协方差矩阵为对角矩阵 多总体的距离判别法

随着计算机计算能力的增强和计算机的普及,距离判别法的判别函数也在逐步改进,一种等价的距离判别为:

有个K 总体,分别有均值向量μi (i=1,2,…,k)和协方差阵Σi = Σ,各总体出现的先验概率相等。又设Y 是一个待判样品。则与的距离为(即判别函数)

21(,)()'()i i i d y G y y μμ-==--∑

111'2''i i i y y y μμμ---=-+∑∑∑

上式中的第一项Y ’ Σ-1Y 与i 无关,则舍去,得一个等价的函数

11()2'''i i i i g Y y μμμ--=-+∑∑ 将上式中提-2,得

11()2('0.5'')i i i i g Y y μμμ--=-+∑∑

则距离判别法的判别函数为:

令11()('0.5'')i i i i f Y y μμμ--=+∑∑ 判别规则为1()max ()l i i k

f Y f x ≤≤=,则l y G ∈

从概率论的角度看,可把判别问题归结为如下模型。设共有n 个总体:

1,2n ξξξ 其中i ξ是m 维随机变量,其分布函数为

1(,,),1,2,,i m F x x i n =

而1(,,)m x x 是表征总体特性的m 个随机变量的取值。在判别分析中称这m 个变量为判别因子。现有一个新的样本点1(,

,)T m x x x =,要判断此样本点属于

哪一个总体。

Matlab 的统计工具箱提供了判别函数classify 。 函数的调用格式为:

[CLASS,ERR] = CLASSIFY(SAMPLE,TRAINING,GROUP, TYPE)

其中SAMPLE 为未知待分类的样本矩阵,TRAINING 为已知分类的样本矩阵,它们有相同的列数m ,设待分类的样本点的个数,即SAMPLE 的行数为s ,已知样本点的个数,即TRAINING 的行数为t ,则GROUP 为t 维列向量,若TRAINING 的第i 行属于总体i ξ,则GROUP 对应位置的元素可以记为i ,TYPE 为分类方法,缺省值为'linear',即线性分类,

TYPE 还可取值'quadratic','mahalanobis'(mahalanobis 距离)。返回值CLASS 为s 维列向量,给出了SAMPLE 中样本的分类,ERR 给出了分类误判率的估计值。

5.1.2问题的求解

由于本问需要确定第18、103、110、123、150、168、274、324、335、352位教师的岗位级别,必须一个数学模型将这些缺失的数据补充完整。而针对将教师岗位划分为七个级别,分别为一级岗至七级岗,且其中一级岗为教师的最高级,七级岗为具备硕士招生资格的最低级。又因为各位教师的学科方向,2007-2011年的招生数,科研经费,发表中、英文论文数,专利数,获奖数,获得校、省优秀论文奖数量与教师岗位有一定的联系。了解这点后,决定采用判别分析的方法。

考虑到2007-2011年的五年里各年的发表中、英文论文数,专利数,获奖数,获得校、省优秀论文奖数量与岗位级别的关系,可以被五年里的总数目所代替,因此在判别过程中可以只考虑总数目和其他指标于岗位级别的影响即可。

对筛选出各个教师的指标运用主成分分析,得出对岗位级别影响最大的八个主成分,它们对岗位级别的贡献率达到85%以上。编程将得到的数据按照一级岗至七级岗的顺序带入程序中,再将未知的岗位级别的数据带入得出缺失的数据的岗位级别,得到如下表1。

编号 岗位级别

3 6

7

7

1

2

6

6

7

4

分析:本题主要是利用现有的数据进行分析,将未知的数据的岗位级别指标确定,针对这类题目,其实方法很多。主要是选取合理的分析方法,将误差降到最低,由于本体属于首先知道一些样本的岗位级别数据信息,还有少数未知的需要补充,根据此特点,合理选择了判别分析中的距离分析法,利用已知类别的样本培训模型,为未知样本进行判别的一种统计方法。又由于数据指标较多,我们对数据进行分析,去除了对岗位级别影响很小的指标,并且对指标进行主成分分析达到降维,运用MATLAB 编程,将未知数据代入,解出了缺失的岗位级别。 5.2问题二

5.2.1问题的求解

取每个岗位的5年招生总人数、5年科研总经费、5年发表中英文论文总数、5年申请专利总数、5年获奖总数、获得优秀论文总数量的平均值为指标,作岗位级别与其的相关性分析,得到Pearson 相关系数并且做出岗位级别和各招生人数、科研经费、发表中英文论文数、申请专利数、获奖数、获得优秀论文数量项目五年合计的统计图:

1

图2

3

5.2.2结果的分析与解释

由表2中的相关系数分析易知招生人数和发表中英文论文篇数与岗位级别

有很大的相关性,即这二者与岗位级别的联系十分紧密。到账经费和获得优秀论文篇数也与岗位级别有一定的联系,对于岗位级别有较大的影响。而获得奖励个数与岗位级别没有明显的联系,申请专利个数与岗位级别呈负相关,即申请专利与岗位级别是反比例关系。

由图1可以看出中英文论文发表数与岗位级别成正相关关系,论文发表数与岗位级别的也有较大关系。基本上岗位级别越高,论文发表数越多,各岗位级别下的论文发表数不具有一定的变化规律。岗位越高,导师能力较强,在高校强烈的论文发表数量的竞争下,写论文的积极性越高,论文的水平也越高,发表的论文数就会越多。故得出的统计规律也符合事实。

结合图4也可以看出,各年平均申请专利数、各年平均论文获奖数与岗位级别没有特别明显的关系,但是各岗位级别总体专利获奖数都有下降的趋势,而部分岗位级别的获奖数有突增的现象,这些主要与该单位的教育资源,导师和学生的科研积极性以及国家和学校的政策有关。申请的专利数和论文获奖数直接反应了导师的科研成果。

基本上可以看出岗位级别与获奖励个数成正相关关系,即级别越高,获奖数越多。获奖励数能够体现导师的综合能力,而综合能力也决定了其岗位级别。

由图2可以看出各年招生人数跟岗位级别成正相关关系,招生人数与岗位级别关系较大。级别岗位越高,对于的招生人数越多,而各级别的招生人数在一定范围内波动。由于岗位级别越高,导师的能力就较强,就能分配更多的研究生指标。这统计规律也符合事实规律。

图3中到账经费与岗位级别有一定的相关性,总体来说,级别高对应的经费相对多一点,但这并不能说明能力水平就高,因为这与相应的研究生类型以及导师的个人意愿和学院的经费下拨有关系,例如三级岗和六级岗的经费水平明显比其他级别高出不少。这也应证了前面的解释。

5.3问题三

5.3.1 2012 年硕士研究生招生人数的预测 1概念的引入

GM (1,1)预测模型

假设对某变形体的沉降监测中的某一观测点有n 期观测数据,组成时间序列为:

(0)(0)(0)(0)(1)(2)(){,,,}n x x x K x =

(1) 式中,n 为序列长度。对(0)x 作一次累加生成处理(1-AGO ),以增强数据序列的

规律性,得到生成序列: {}(1)

(1)(1)(1)(1)(2)(),,,n x x x K x = (2)

其中,(1)(0)(1)

()1

,1,2,

,t

k k x

x t n ===∑ 。对此生成序列建立一阶微分方程,即GM(1,1)

模型的白化方程:

(1)

(1)dx ax u dt

+= (3) 式中,a,u 为待识别参数即灰参数,其白化值(灰区间中的一个可能值)为

?(,)T y

a u =,用最小二乘法求解,相应的公式为: 1?(,)()T T T y

a u A A A B -== (4) 式中 (2)

(3)()1

1

1T

n z z K z A K

---??

=????

(5) (0)(0)(0)

(2)(3)(),,,T

n B x x K x ??=?

? (6) (1)(1)

()()(1)1(),1,2,,2

t t t z x x t K n -=+= (7)

求得灰参数后代入式(3),得微分方程的解:

(1)(0)(1)(1)?()at t u u x x e a a

-+=-+ (8) 设(1)(1)?t x +是由式(8)得到的模型计算值,对(1)

(1)?t x +作累减生成(1-AGO )

(0)(1)(1)(1)(1)()???t t t x x x ++=-,可得到模拟值或预测值(0)(1)?t x +,即

(0)(1)

(1)(0)(0)(0)(1)(1)(1)

(1)(1)()?????(1)()a at t t t x x u x e x e x x a -++?=?

?=--=-?? (9)

式(8)、式(9)即为灰色预测模型的两个基本模型。当t n ≤时,称(0)()?t x 为模型

模拟值;当t n =时,称(0)()?t x 为模型滤波值;当t n >时,称(0)

()?t x 为模型预测值。

为提高预测精度和预测效果,首先要保证有充分高的模拟精度,尤其是t n

=时的模拟精度,因此建模数据一般应取包括(0)()n x 在内的一个等时距序列,否则要作非等时距的等时距变换;同时还必须进行模型精度分析,确定模型精度等级,以及模型的适用范围分析。

2012年硕士招生总人口预测:

首先根据2007-2011年的硕士招生总人口得到原始数据序列,运用灰色预测理论,建立5维GM (1,1)预测模型,经过生成序列的演算,得到灰参数估值及其 GM (1,1)模型分别为

[][]0.15058(1)2575.70552254.7055?,0.15058,339.51k

k T T

x e

y

a u +?=-??==-?? 得到2007-2012年的招生人数模拟预测值见下表3:

用模拟值与实测值计算得到相应的残差及其相对误差,进行模型精度检验其

模型的平均模拟相对误差为2.6%,均方差比值为10

C=0.16S

S =,小误差概率为

{}

(0)(0)

()00.6551k P S εε

-=-<=,因为0.35C <且1P =,对照模型精度等级表,所以该模型的精度等级为一级(好),可用于预测计算。

5.3.2层次分析模型对岗位级别权重的确定 1概念的引入

采用1—9 尺度法表示元素i C 与j C 的相对重要性ij a ,且1/9,1/8,,1,9,ij a =

ij a 值越大,则说明元素i C 比j C 越重要。

表4 尺度ij a 含义

1 表示两个因素相比,具有相同重要性 3 表示两个因素相比,前者比后者稍重要 5 表示两个因素相比,前者比后者明显重要

7 表示两个因素相比,前者比后者强烈重要 9

表示两个因素相比,前者比后者极端重要 2,4,6,8

表示上述相邻判断的中间值

倒数

若因素i 与因素j 的重要性之比为ij a ,那么因素j 与因素i ji ij 。

2相关定义

定义1 权重:在递阶层次结构中,设上一层元素O 为准则,则其所支配的下 一层元素12n C C C ,对于准则O 相对重要程度即权重,其中n 为元素个数。 定义2 判断矩阵(成对比较矩阵):综合考虑某一层中的各元素, 对元素作 两两相对比较, 得到的矩阵为判断矩阵,表示为:

()ij n n A a ?==

11121312122232123n

n

n n n nn

a a a a a a a a a a a a ????????????????????????

???????????????????????????????????????

其中:ij a 表示元素i C 相对于元素j C 的重要程度,按1—9 尺度法对其重要

性程度赋值。判断矩阵A 具有下列性质,即:

0ij a >,1/ij ji a a =,1ii a =,1,2i j n =?(,,,)

定义3 完全一致性:若判断矩阵()ij n n A a ?=满足ij ik kj a a a =?(i ,j ,k=1,2,…,n ),称矩阵A 具有完全一致性。

定义4 一致性检验:当层次总排序随机一致性比率/0.1CR CI RI =<,即为通过了一致性检验,其中()/(1)CI n n λ=--为一致性指标;RI 为随机一致性指标,其值如下表;λ为判断矩阵的最大特征根,n 为判断矩阵的阶数。

3建立层次结构模型

招生名额分配的层次结构如下图所示:

4数据预处理及构造成对比较矩阵

通过查阅相关资料了解各高校研究生招生指标实际分配方案,构建了第二层(准则层)对第一层(目标层)的成对比较矩阵如下:

A=

构建第三层(方案层)对第二层(准则层)每一个准则的成对比较矩阵,各 个矩阵的子元素(即各方案对上一层的相对重要程度)由第二问各个岗位级别在 科研经费、中英论文、优秀论文、申请专利、获奖数等不同项目的均值对比决 定,各成对比较矩阵如下: 1B =

2B =

3B =

4B =

1

0.977588

1.031532 1.039863 1.050459 1.022926 1 1.05518 1.067198 1.074541 0.969432

0.947705 1 1.01139 1.018349 0.958515 0.937033 0.988739 1 1.006881

0.951965 0.93063 0.981982 0.993166 1

1 1.13 0.86 2.55 2.

2 1.12 2.76 0.7519 1 0.76 2.26 1.95 0.99 2.44 1.1628 1.3158 1 2.97 2.56 1.

3 3.21

0.3922 0.4425 0.3367 1 0.86 0.44 1.08 0.4545 0.5128 0.3906 1.1628 1 0.51 1.25

0.8333 1.0101 0.7692 2.2727 1.9608 1 2.47 0.3623 0.4098 0.3115 0.9259 0.8 0.4049 1 1 1 1.2 1.87 1.53 1.77 2.12 1 1 1.2 1.87 1.53 1.77 2.12 1/1.2 1/1.2 1 1.56 1.28 1.48 1.78

1/1.87 1/1.87 1/1.56 1 0.82 0.95 1.14

1/1.53 1/1.53 1/1.28 1/0.82 1 1.15 1.39

1/1.77 1/1.77 1/1.48 1/0.95 1/1.15 1 1.2 1/2.12 1/2.12 1/1.78 1/1.14 1/1.39 1/1.2 1 1 0.88 0.66 1.43 0.31 0.46 0.89 1.1364 1 0.75 1.63 0.36 0.52 1.02 1.5152 1.3333 1 2.17 0.48 0.7 1.36

0.6993 0.6135 0.4608 1 0.22 0.32 0.63

3.2258 2.7778 2.0833

4.5455 1 1.46 2.84

2.1739 1.9231 1.4286

3.125 0.6849 1 1.95 1.1236 0.9804 0.7353 1.5873 2.84 0.5128 1 1 0 0.4444 0.5158 0.8888 0 0.8472 0 1 0 0 0 0 0 2.2499 0 1 1.16 2 0 1.9

1.9384

0 0.8620 1 1.723 0 1.642 1.1249

0 0.5 0.5803 1 0 0.953 0 0 0 0 0 1 0 1.1803 0 0.5263 0.6090

1.0493 0 1

5B =

5计算权向量、组合权向量并作出一致性检验、组合一致性检验

利用MATLAB 软件进行编程,对每一个成对比较矩阵计算最大特征根及对应 特征向量,利用一致性指标、随机一致性指标和一致性比率做一致性检验。所编 程序见附录3,所得特征权向量和一致性检验结果如下表:

由上表数据可知,构建的成对比较矩阵均能通过一致性检验。

下面计算组合一致性指标、组合随机一致性指标,求出组合一致性比率,作出组合一致性检验。在利用层次分析法作重大决策时还需要对组合的权向量进行组合一致性检验作为最终的决策依据构建的层次分析模型通过了组合一致性检验,求出模型的组合权向量如下: 0.1640.1280.22530.12910.14080.11250.10)4(0T ω= 根据上述层次分析模型的组合权向量,可确定2012 年研究生招生指标针对

1 1.207 0.5925 1.4444 2.96

2 2.29 111.11 0.8285 1 0.492

3 1.2 2.461 1.903 84.46 0.5925 2.0312 1 2.43 5 3.867 171.5 0.6923 1.2 0.4115 1 2.05 1.586 70.39 0.3376 0.4063 0.2 0.4878 1 0.773 34.31 0.4366 0.525

4 0.258

5 0.6305 1.293

6 1 44.36 0.009 0.0118 0.0058 0.0142 0.0291 0.0225 1

不同岗位级别的人均预分配方案,如下表7所示:

别 人数合计

125

98

172

99

107

86

77

6各学科教师研究生名额的分配

由灰色预测模型得到2012年招收的总人数,根据2011年招收人数各学科间的比重得到各学科在2012年的招收人数。在各学科中,为了给不同岗位的教师分配名额,根据层次分析法得到的各岗位的权重,引入相对权重的概念。即各学科中各等级教师人数和等级的综合权重。

7

1ij j

ij i ij j j x P a x ωω==?∑

ij

P 为第i 各学科j 等级的教师在整个研究生名额分配中的权重 i

a 为i 学科在研究生名额分配中的权重 ij

x 为第i 学科j 等级教师的人数 j

ω为j 等级教师所占权重

根据AHP 得到教师等级在研究生名额中的分配权重,可以最终得到各学科各等级教师的研究生人数。见表8.

表8

5.4问题四

5.4.1 学科发展趋势分析与预测

在第三问中,为了解决指标在各学科间的分配问题,选取了2011年各学科人数所占比重作为2012年分配的权重.为了体现各学科间的学科的特点和学科发展,需要知道各学科间的发展势态。第四问通过对各学科从2007到2011研究生指标分配名额趋势作图,通过图5、6发现,A,E,I,J,K 学科的招生指标呈稳步增长的趋势,说明这几个学科的建设很重要,是重点建设和发展的学科,所以在研究生的指标分配上需要重点考虑;B,C,D,F,G 学科呈缓慢增长,且增长速度不大,说明这几个学科属于基础保持学科,数量没发生大的变化,在指标分配上只要保

持发展水平。而学科H 虽然指标虽增长量很大,但波动性很大。所以在2012年各学科在分配指标的权重上,需要考虑这些趋势。下面,根据发展趋势有差别的预测各学科间的值。

图5 图6

5.4.2模型的建立

为了得到能反映学科发展趋势的权重,针对不同的学科采取不同的预测方法得到2012年的分配人数。

针对学科A,E,I,J,K,发现其呈线性规律,通过matlab 线性回归,这几组的拟合误差较小。

Y=a*x+b a b stats 2012年预测

A 15.1 -30000 0.99 106 E 11.9 -23869 0.953 73 I 15.5 -31046 0.855 140 J 10.4 -20849 0.92 75 K 9.8 -19657 0.988 61

指数进行预测更能反映出这几个学科的变化规律。在平滑指数法选取合适的得出B,C,D,F,G 的值如下表9。

表9

得到的值算出各学科在2012年的指标。

表10

学科 B C D F G 2012年值 22 57 21 32 40

由第三问的到的权重,最后得到各学科的各岗位的分配指标。

5.5问题五

如前所述的分配方案中,对研究生指标分配的因素还不够充分,最后得出的分配方案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因此在在本问中主要加入了一些其他影响研究生指标分配的因素,使分配方案更科学、更合理。通过对科学的编制硕士研究生招生计划重要性的探讨,以及硕士研究生招生计划分配现状的分析,提出了新时期合理的进行硕士研究生招生计划分配的若干想法,以期能够优化硕士研究生的招生计划分配方案,提高硕士研究生的生源质量,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对各种高素质人才的需求。

因素一:学校的学科特色

高校应根据学校的学科特色安排硕士研究生招生计划的分配,具有学科特色的专业应增加招生计划数,对于特色较弱的专业应该首先致力于提高学科培养实力、保证学生培养质量上。该因素主要包括:重点学科/硕士点学科,一般学科,新增学科等几项指标。

因素二:硕士研究生生源数量

热门专业报考的人数较多,第一志愿上线人数也较多,冷门专业则在报考人数和第一志愿上线人数上较少甚至远远低于招生计划。这就需要高校招生单位在进行招生计划分配的时候重新分配各学科招生名额,使各学科达到均衡。该因素主要包括:往年考生报考率,一志愿招生率,计划招生数。其中,往年考生报考率=往年报考数/往年招生计划数;一志愿招生率=一志愿招生数/招生计划数。

此外,招生单位还必须考虑社会需求,国家政策和硕士研究生的就业情况这些因素。该类指标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但是在进行硕士研究生招生计划分配的时候又必须给予足够的考虑。对于社会需求旺盛,就业情况好,国家政策积极扶植的学科可以适当的增加招生名额,相反,对于社会需求少,就业情况不太理想

的专业则可适当的减少招生名额。该类指标由于较难获得量化指标,必须通过相应的调查问卷形式获取指标量。

在增加了相应的影响因素后,采用基于加速遗传算法(AGA)的PP法提取评价指标样本集的分类信息来确定各评价指标的分类权重,用基于AGA的AHP法提取指标样本集的信息来确定各评价指标的权重,然后用AGA进行对这两类权重综合得到综合权重。然后根据综合权重以及预测得出的2012招生总人数得到更加合理的分配方案。

为合理确定评价系统中各评价指标的权重,尽可能利用评价对象样本在原高维空间中的分类信息,即直接根据评价指标样本数据集,用基于加速遗传算法的投影寻踪方法确定各评价指标的分类权重,同时用基于加速遗传算法的层次分析法确定各评价指标的权重,为客观精确地检验、修正层次分析法中判断矩阵的一致性提供了有力依据。

用该模型得到的结果较为客观和稳定,能较好地解决硕士研究生招生计划编制中名额分配问题,实现研究生招生计划的科学分配以及研究生资源的优化配置。

六、模型评价

6.1 模型的优点

(1)本文对大量的数据进行了预处理,选取方法较为合理,使得数据准确、可靠。

(2)本文在问题三中用灰色预测出总人数,建立基于层次分析的模型,并引入相对权重,很详实的给出了调整方案。

(3)本文对于预测问题建立了线性拟合与时间序列模型结合,,使得预测结果更有意义,更符合实际。

6.2 模型的不足

(1)文章假设考虑的因素不够详细,致使所得结论还不能完全指导实践。

参考文献

[1] 卢开澄.单目标、多目标与整数规划[M].北京:清华出版社,1999

[2] 姜启源, 谢金星.数学模型(第三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3年

[3] 薛定宇,陈阳泉.高等应用数学问题的MATLAB求解[M]北京:清华出版社,2004

[4] 韩中庚.数学建模方法及其应用[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6

[5] 赵选民等编.数理统计[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2

[6] 姜启源.数学模型[M].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8

[7] 邓聚龙. 灰色系统理论教程[M]. 武汉:华中理工大学出版社,1990

[8] 刘思峰, 郭天榜, 党耀国. 灰色系统理论及其应用[M]. 北京:科学出版社,1999

附录:

1.

a=[];%已知分类的样本矩阵

x=[];%待分类的样本矩阵

g=[ones(18,1);2*ones(13,1);3*ones(16,1);4*ones(65,1);5*ones(16,1);6*ones(33,1);7* ones(183,1)];

[class,err]=classify(x,a,g,'mahalanobis')

2.

function GM1_1(X0)

format long

[m,n]=size(X0);

X1=cumsum(X0);%累加

X2=[];

for i=1:n-1

X2(i,:)=X1(i)+X1(i+1);

end

B=-0.5*X2;

t=ones(n-1,1);

B=[B,t];%求B矩阵

YN=X0(2:end);

P_t=YN./X1(1:(length(X0)-1))%对原始数据序列X0进行准光滑性检验

A=inv(B.'*B)*B.'*YN.';

a=A(1)

u=A(2)

c=u/a;

b=X0(1)-c;

X=[num2str(b),'exp','(',num2str(-a),'k',')',num2str(c)];

strcat('X(k+1)=',X)

for t=1:length(X0)

k(1,t)=t-1;

end

k

Y_k_1=b*exp(-a*k)+c;

for j=1:length(k)-1

Y(1,j)=Y_k_1(j+1)-Y_k_1(j);

end

XY=[Y_k_1(1),Y]%预测值

CA=abs(XY-X0);%残差数列

Theta=CA%残差检验绝对误差序列

XD_Theta=CA./X0%残差检验相对误差序列

A V=mean(CA);%残差数列平均值

R_k=(min(Theta)+0.5*max(Theta))./(Theta+0.5*max(Theta));

医疗协同信息管理平台方案

医院协同医疗信息平台 项目建设方案简介 景腾达远(南宁)软件技术有限公司 2014年12月

(一)利用计算机与互联网技术,以人为本,以病人需求为导向,实现医院与基层医疗机构以实时互联共享方式开展协同医疗服务,降低协同医疗成本和能耗,提高协同医疗工作效率和服务质量,方便官兵与群众看病就医,提高官兵与人民群众的健康水平,切实解决“看病贵、看病难”的问题。 (二)满足医院与其它医疗卫生机构开展实时协同医疗服务、控制成本和节约医疗资源的需求;落实十八大和医改精神,促进医院和地方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 (三)密切医院与其它医疗机构、基层医疗机构和社区的联系,提高医院软实力和竞争力,增加医院病源及病源的含金量,增加医院的收益。 二、项目创新点 (一)在区域内建立全方位、一体化的协同医疗服务,实现区域内多医疗机构协同交叉、一体化的协同医疗信息平台,使医疗机构双向转诊、官兵和人民群众就诊更加科学、合理、高效,方便官兵与人民群众,节约医疗资源,降低医疗成本。 (二)将健康管理、协同诊断、转诊管理、预约服务、回访管理、医疗支援与协作、基层医疗机构医护培训管理等业务融合于一体化的协同医疗信息平台,提高工作效率与诊疗服务质量,使医院的诊疗服务更科学、更专业、更全面、更合理、更便捷,强化医院的软实力,全面提高医院的服务水平、服务能力、服务效率和竞争力。

充分利用计算机和互联网技术手段,建设以协调医疗服务为核心的一体化信息管理平台,整合医疗资源与信息资源,提高协同医疗工作效率和服务质量,方便患者诊疗,提高患者满意度,强化医院软实力和服务能力,增强医院核心竞争力。 四、项目子系统介绍 (一)信息共享基础平台 基于先进的云计算技术建立协同医疗信息平台,对庞大的健康档案库进行存储和处理。同时在国家医疗信息交换网络尚未建立、标准尚未颁布时,我们采用消息中间件和XML技术以及独立的区域医疗信息交换系统,作为区域医疗数据中心与医疗信息交换网络互联的桥梁,便于日后实施与国家医疗信息交换网络的对接。 (二)协同诊断管理系统 1、协同医学影像工作站:基于协同医疗信息平台,建立医院全员级Full-PACS、区域PACS、医院-其它医疗机构的协同三维临床诊断,通过互联网实现协同医疗机构的影像远程诊断与咨询服务。 2、协同医学检验工作站:基于协同医疗信息平台,建立医院-其它医疗机构的区域LIS系统,通过互联网实现区域内样本委托检验及诊断。 3、协同病理与内窥镜工作站:基于协同医疗信息平台,建立医院-其它医疗机构的区域病理与内窥镜诊断与咨询工作站,通过互联网实现协同医疗机构的病理与内窥镜的远程诊断与咨询服务。

中考指标生分配生等分配方式详解

中考指标生分配生等分配方式详解 直升生 一般指学校为了留下优秀的生源,与学习成绩优异,并且有意向的初中生签约可以直升入本校高中,部分小学生也可以(该学校有小学部、中学部)。签了约的学生就叫直升生,中考时只能报本学校一个学校,如果中考发挥失常,可以交钱进。 指标到校生 指标到校招生办法是普通高中招生改革的一项举措,是把升学指标分配到初中(或乡镇)并与初中办学水平综合评估结果合理挂钩的招生办法。录取工作在自费统招生录取后进行,按各省级重点高中自费统招最低录取分数线(一所学校有不同收费标准的,按低收费录取分数线执行)降50分录取,仍不能完成的指标,转全区、县(市)统招。指标到校政策是一项有利于解决择校、教育资源分配不公等问题的改革举措,得到了广泛好评。 分配生 部分学生不用参加中考,就能”保送”上重点高中。 部分省级示范高中首设”分配生”,民办初中优秀毕业生也能上重点高中;省级实验班停止提前测试,遏制各高中学校之间争抢生源;新城区设”保底学校”,满足贫困生读高中需求;综合高中招生范围缩小;民办学校提前录取等。 指标生 指标生,是指高中学校给予初中学校的招生指标,即该学校内要完成一定量学生的招生任务,其目的是促进教育平等化,使各处的学生都有机会上好的高中。指标生可以简单地理解为定向招生,是指部分普通高中拿出部分招生计划分配到一定范围的学校招生,指标生名额将统一公示。指标生由教育局统一分配,因各地政策不同,分配方式可能略有差异,在校初中校毕业生均可填报指标生志愿。指标生录取控制线控制在本校统招生分数线下20分以内,如果在此控制线上不能完成指标生计划,则收回指标纳入统招生的计划。 对口直升生 微机派位且在受援中学就读三年的应届初中毕业生享有对口直升生资格。学校对口直升计划数为受援中学符合直升生资格的初中毕业生数的10%。受援学校根据初中毕业生三年在德、智、体、美等方面综合测评的结果,比较学生在校三年的学习成绩,确定对口直升生拟定名单。对口直升生不参加中考,不得在受援初级中学另行举行对口直升生招生考试。 保送生 无需参加中考,经学校推荐,即可进入高总高中就读。不同省份的保送生政策略有区别,符合保送条件的省级优秀学生、相关竞赛获奖学生等都是保送对象。

18、学科竞赛管理系统

学科竞赛管理系统 一、背景介绍 为了培养大学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策划能力、组织协调能力和团队意识,激发大学生的创意灵感,高校内部、市、国家等各级机构组织了各类学科竞赛,推动高校各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为优秀人才的脱颖而出创造条件。二、参赛单位 根据竞赛的范围不同,市级国家级竞赛以学校为单位,高校内部竞赛则需要记录选手来自哪个学院。 三、参赛代表队 根据竞赛的规则,参赛选手可以组队参加竞赛,每个队限定最高成员数,一个成员可以加入多个参赛队伍。每个参赛队伍至少有一名指导教师,每名指导教师指导队伍个数不限。 四、评审 一般竞赛分为预赛和决赛,预赛和决赛的成绩评定由评审组给出。每项竞赛可能有多个评审小组,每个评审组有多名成员。评审分配时需要采用回避政策,即指导教师不能评审自己指导的参赛队伍。 评审组每个成员根据打分项目打分,最后累计总分进行排名,产生决赛名单和获奖名单,也可人工根据各组的参赛队总成绩手工登记名单。 附件为信息管理学院和北京市有关学科竞赛文件,供参考,未尽事宜可自行设计。 或参考其它竞赛公告:https://www.doczj.com/doc/253313876.html,/publish/edu_gjc/1019/2010/20 100925102031949200409/20100925102031949200409_.html

2009年北京信息科技大学Sybase杯数据库应用竞赛 通知 “2009年北京信息科技大学Sybase杯数据库应用竞赛”于2009年9月1日开始。更多详细信息请参看竞赛网址:https://www.doczj.com/doc/253313876.html,。 北京信息科技大学Sybase杯数据库应用竞赛旨在促进素质教育,培养大学生的综合知识运用能力、数据应用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激发大学生从事科学研究与探索的兴趣和潜能,倡导理论联系实际、求真务实的学风和团队协作的人文精神,为优秀人才的脱颖而出创造条件。 一、学生参赛及报名 1、报名开始时间:2009年10月16日 2、报名截止时间:2009年10月30日 3、报名截止日期内具有正式学籍的全日制在校生均可报名参赛。 4、学生自由组队,每支参赛队不超过3人,每支参赛队须设1名组长和1名指导教师,负责参赛队伍的指导、管理等工作。 5、参赛名单公布日期:2009.11.5 6、预赛时间:2009 年11月5日至2009 年11月30日。在此时间内,各参赛队完成参赛作品并提交竞赛秘书处。 7、决赛名单公布日期:2009年12月10日 8、决赛时间:2009年12月20日至2009年12月25日。 二、竞赛命题与评审 请参见《Sybase杯数据库应用竞赛参赛指南》。 三、获奖 1、竞赛设一等奖2名,二等奖4名,三等奖8名,单项奖和鼓励奖若干名。 2、凡未进入决赛,但按时完成竞赛内容、达到基本要求的参赛队均可获参与奖。 3、竞赛颁发统一的获奖证书,对获奖学生及指导教师予以奖励,由北京信息科技大学信息管理学院和Sybase(中国)公司负责颁奖事宜。 4、所有获奖队伍及名单将在学院网站上公布,并备案、作为评定奖学金等的参考。 四、其他 如果有问题,请与竞赛组委会秘书处联系,联系方式如下: 电话:82427157、82427165 电子邮箱:simdb09@https://www.doczj.com/doc/253313876.html, 联系人:崔凯、李顺碧、史三军、孙志恒、王晓波 2009年Sybase杯数据库应用竞赛组织委员会 2009年7月15日

在线协同系统概述

定义 在线协同系统是以自有产品和技术为核心,整合云计算、、移动数据等优势技术实现地,旨在为企业日常办公提供成熟、高效、完美地解决途径.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 在线协同系统特性 良好地通用性和可扩展性:具有良好地通用性、兼容性、可操作性和可扩展性,所有地功能实现和操作均基于浏览器方式,包括强大地后台管理维护和统计.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 技术地领先性和前瞻性:系统各个平台均采用先进地开发语言和开发工具,技术达到了国内先进水平,保证系统设计和开发上地领先性和长期地适用性.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 良好地整体性和统一性:系统中采用地协议、信息格式、接口标准均符合国家标准,保证各平台间在数据层和应用层地快速顺畅地数据交换,并在设计风格和管理界面等方面保持严格地统一性.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 灵活流程定义:伙伴流程定义是审批模块最重要地功能之一.工作流作为一个信息载体,贯穿系统各大模块,成为枢纽中心,使得各项业务流程更加规范,并发挥各种资源及系统地最大效能.由于采用了电子化地方式处理工作流,与传统地操作模式相比,每个请求都被可靠地保存而不会丢失.请求一旦被创建,就会沿着预先定义好地流程被发送给相应阶段地相关负责人,无论是请求地处理还是信息地反馈都得以高效地进行.同时,完全电子化地工作流保证了各项业务运作地规范化和透明化.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 智能消息引擎:智能消息引擎采用完善地消息提醒机制,利用消息提醒器实时监控系统发生地事件,及时提醒用户处理事务.以弹出即时提醒窗口形式为主,内容包括待办事项、通知公告、工作日程、会议通知、超时预警、数据报警、人员异动等.消息引擎是一个灵活地工作助手,使事务处理更加高效、迅速.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 事务处理:平台事务管理模块事务处理主要用于:所有地非正式文件,如向上级请示报告、情况反映,领导对下级地任务分工及工作安排,不同业务部门往来交流等.主要分请示汇报、工作安排、部门沟通三类.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 计划任务:事务管理模块计划任务主要用于:整合万年历、时钟等信息于一个界面,允许个人对任意日期、时间段设置个人日程安排、工作日志、去向及提醒内容.上级岗位可以通过此模块随时了解下属人员地工作情况,进行工作检查.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 通讯录:事务管理模块通讯录主要用于:按机构级别、部门等提供全部机关地通讯地址、各类办公电话、电子邮件、手机、家庭地址电话、论坛呢称等信息供查询使用.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 服务分类 、个人办公 个人办公提供个性化地工作界面,方便用户处理日常地工作事务. ·通讯录:方便地建立个人通讯录信息,并提供分组、按姓氏索引,导入、导出等功能. ·个人考勤:可进行上下班登记、外出登记、请假登记、出差登记等,并自动生成考勤情况.·日程安排:可进行事务地编辑、安排个人日程,并可按日历形式快速地进行查看. ·工作日志:非常实用地记事工具,采用编辑器,并可提供查询.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 ·个人文件柜:方便用户存放和管理自己地文件,提供文件夹建立、文件添加和修改、文档全文检索、文件和文件夹移动等功能.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 ·流程操作:电子化企业地工作流程,可执行流程申请提交、填写表单、上传附件、流程审批、协办、委办等操作.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 ·个人设置:包括用户地个人资料编辑、讨论区个性化定义、系统登录密码设置等. . 企业管理 提供了极具价值地企业管理功能模块,规范企业对人、财、物等资源地管理.

高校硕士研究生招生指标分配

高校硕士研究生招生指标分配 摘要 高等学校研究生招生指标分配问题,对研究生的培养质量、学科建设和科研成 果的取得有直接影响。本文针对研究生招生指标分配问题建立层次分析模型,提出了合 理的分配方案,并得出了2012年招生指标的分配方案。 针对问题一,补充缺失数据,对教师岗位级别的划分,明显属于归类问题,因此本文利用招生人数、科研经费、发表中英文论文数、申请专利数、获得优秀论文数量描述样本属性,建立朴素贝叶斯分类模型,通过MATLAB编程得到教师属于各级别的概率,概率最大者即为该教师所属岗位级别。最终得到结果如下:18、103、110、123、150、168、274、324、335、352分别属于4、5、5、7、3、1、1、3、6、5。 针对问题二,以教师岗位级别为指标,分析统计规律,首先利用Excel求得各量的均值并作图,然后利用SPSS分析岗位级别与其他各量的相关性,得出岗位级别与其他指标的统计规律。 针对问题三,本文建立以各岗位级别分配人数为目标层,以招生人数、到账经费、年均发表中英文论文篇数等指标为准则层,以各岗位级别招生人数的比重为方案层的层次分析模型,通过模型求解得到了其各岗位级别权重系数,进而利用2012年的预测招生总人数确定了2012招生指标预分配方案。 针对问题四,考虑学科特点,参照问题三同样建立层次分析模型,得到各学科权重 系数,进而对预分配方案进行调整。 最后,联系实际,添加就业前景与招生能力等指标,建立优化模型,拟对方案作出 进一步调整。 关键词:朴素贝叶斯分类层次分析法Spearman检验指标分配方案MATLAB 一、问题重述 高等学校研究生招生指标分配问题,对研究生的培养质量、学科建设和科研成果的 取得有直接影响。特别是2011年研究生招生改革方案中,将硕士研究生招生指标划分 为学术型和专业型两类。这一改革方案的实施,给研究生教育的发展带来发展机遇的同 时,也给研究生招生指标分配的优化配置提出了新的思考。 附件的数据是某高校2007-2011年硕士研究生招生实际情况。研究生招生指标分配 主要根据指导教师的数量以及教师岗位进行分配。其中教师岗位分为七个岗位等级(一 级岗位为教师的最高级,七级岗为具备硕士招生资格的最低级)。另外数据表还列出了 各位教师的学科方向,2007-2011年的招生数,科研经费,发表中、英文论文数,专利 数,获奖数,获得校、省优秀论文奖数量等信息。 请你参考有关文献、利用附件的数据建立数学模型,并解决下列问题。

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信息管理系统使用说明

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信息管理系统使用说明 1、个人用户报名相关功能 (1)个人用户报名注册 参赛学生可采用个人报名方式,点击“我要报名”进行报名注册,需要填写“报考级别、教材购买需求、身份证号、姓名、学号、密码、性别、手机号码及联系电话、班级信息”,进行确认注册,以实现个人报名。班级信息中的“系统班级号”需要通过点击“系统班级号可点击此处查询获得”,依次选择所在的“学校、校区、院系、专业、层次、形式、年级、班级号”,以获取“系统班级号”,并将“系统班级号”填入相应空格。 确认注册后,系统将会提醒“注册成功!你的报名序号为:×××,可凭报名序号和密码登录系统,登录系统后点击左侧菜单中的“我要缴费”可在线缴费。” (2)个人用户登录报名系统 点击“点击此处进入登录界面”进入“竞赛信息管理系统登录主页面”,在“登录报名系统”的类型中选择“个人”,依次输入网报号(即报名序号)、密码、验证码,进行登录。 (3)个人用户信息系统使用 进入个人信息系统页面,首页为“竞赛须知”。在导航菜单栏中,分为“个人信息管理”、“竞赛信息管理”两大类。 基本信息:个人报名注册的信息,依次为“当前状态、准考证号、报名序号、姓名、学号、身份证号、考试级别、性别、联系手机、第二联系电话、缴费状态、是否批量报名、教材购买选择以及班级信息”。若需修改报名信息及教材购买信息,可在报名期限内,点击“修改教材及联系电话”进行修改。一旦辅导用书付款成功,不可修改。 上传照片:本次竞赛暂不使用本功能。 修改密码:用于修改密码。 我要缴费:系统会生成订单号:××××,支付金额××元,点击“在线支付”,进入“易宝支付”页面,可以选择在线支付等其他支付方式,再确认支付。若学生没有开通网银支付功能,第一,建议选择集体报名,把钱交给集体报名负责人代为支付;第二,点击“请求他人支付”,系统会自行复制订单号,再点击“为他人缴费”一旦支付成功,不予退款。 打印准考证:本次竞赛暂不使用本功能。 成绩查询:待各赛点输入竞赛成绩后开放查询功能。 查卷状态:待各赛点初赛结束后开放查卷申请功能。

全国建模竞赛一等奖 高校硕士研究生招生指标分配问题

承诺书 我们仔细阅读了中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的竞赛规则. 我们完全明白,在竞赛开始后参赛队员不能以任何方式(包括电话、电子邮件、网上咨询等)与队外的任何人(包括指导教师)研究、讨论与赛题有关的问题。 我们知道,抄袭别人的成果是违反竞赛规则的, 如果引用别人的成果或其他公开的资料(包括网上查到的资料),必须按照规定的参考文献的表述方式在正文引用处和参考文献中明确列出。 我们郑重承诺,严格遵守竞赛规则,以保证竞赛的公正、公平性。如有违反竞赛规则的行为,我们将受到严肃处理。 我们参赛选择的题号是(从A/B/C/D中选择一项填写): 我们的参赛报名号为(如果赛区设置报名号的话): 所属学校(请填写完整的全名): 参赛队员(打印并签名) :1. 夏旭东 2. 刘小均 3. 陈卓 指导教师或指导教师组负责人(打印并签名): 日期: 2012 年 9 月10 日 赛区评阅编号(由赛区组委会评阅前进行编号):

编号专用页 赛区评阅编号(由赛区组委会评阅前进行编号): 全国统一编号(由赛区组委会送交全国前编号):全国评阅编号(由全国组委会评阅前进行编号):

高校硕士研究生招生指标分配问题 摘要 在研究生教育规模化趋势下,各高校对研究生的指标分配也呈现出多元化,高等学校研究生招生指标分配问题,对研究生的培养质量、学科建设和科研成果的取得有直接影响。作为全日制硕士研究生招生工作的首要环节,招生指标分配的合理性和科学性对我国教育制度的完善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基于统计中的相关分析理论,针对学科情况、科研情况、国家政策等因素对招生指标分配方案进行了调整,希望为研究生指标分配提供科学的参考依据。 针对问题一,主要是缺失数据的补充,利用已知数据选取合理的方法,建立理想的数学模型。根据对数据的细致分析,选择了距离判别分析法,建立模型将未知数据代入,得出数据如下: 级别的相关关系,本文通过Excel作图,直观地反映了招生人数和科研经费等各因素在不同年份的数值与岗位级别之间的关系,得出申请专利数和获奖数与岗位级别相关性较小,其余因素与岗位级别有较大相关性。 针对问题三,首先要确定2012年硕士研究生招生总人数,根据2007-2011前五年的数据,建立灰色预测模型,预测出总人数。通过层次分析法确立的数学模型确定各岗位级别的权重,根据权重得出相应总人数。引入相对权重的概念,将各学科各岗位的权重确定,得到2012年招生名额分配的具体分配方案表。 针对问题四,结合各学科从2007到2011研究生指标分配名额趋势,从学科的特点和学科发展的需要出发,分析出A,E,I,J,K学科是重点建设和发展的学科,B,C,D,F,G学科属于基础保持学科,而学科H虽然指标虽增长量很大,但波动性很大,因此在2012年各学科在分配指标的权重上有所差异。分别采取了线性拟合和时间序列不同的分析法,得出了调整方案。 针对问题五,前面的分配方案中,对研究生指标分配的因素还不够充分,仍具有一定的局限性,为使分配方案更科学、更合理。通过招生计划的探讨,以及分配现状的分析,提出了从学校的学科特色、硕士研究生生源数量出发,提出采用基于加速遗传算法(AGA)的PP法,提取评价指标样本集的分类信息来确定各评价指标的分类权重,解决硕士研究生招生计划编制中名额分配问题,实现研究生招生计划的科学分配以及研究生资源的优化配置。 关键词:判别分析层次分析主成分分析 GM(1,1)模型

高校硕士研究生招生指标分配问题

2012高教社杯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 承诺书 我们仔细阅读了中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的竞赛规则. 我们完全明白,在竞赛开始后参赛队员不能以任何方式(包括电话、电子邮 件、网上咨询等)与队外的任何人(包括指导教师)研究、讨论与赛题有关的 问题。 我们知道,抄袭别人的成果是违反竞赛规则的, 如果引用别人的成果或其他 公开的资料(包括网上查到的资料),必须按照规定的参考文献的表述方式在正 文引用处和参考文献中明确列出。 我们郑重承诺,严格遵守竞赛规则,以保证竞赛的公正、公平性。如有违反 竞赛规则的行为,我们将受到严肃处理。 我们参赛选择的题号是(从A/B/C/D中选择一项填写): A 我们的参赛报名号为(如果赛区设置报名号的话): 所属学校(请填写完整的全名):中国计量学院 参赛队员 (打印并签名) :1. 汪念华 2. 阚雅婷 3. 方赢海 指导教师或指导教师组负责人 (打印并签名):数模组 日期: 2012 年 8月 23日 赛区评阅编号(由赛区组委会评阅前进行编号):

2012高教社杯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 编号专用页 赛区评阅编号(由赛区组委会评阅前进行编号): 全国评阅编号(由全国组委会评阅前进行编号):

高校硕士研究生招生指标分配问题 摘要 本文针对高校硕士研究生招生指标分配方案问题进行了深入的研究,根据各因素对招生指标影响的分析可知,该问题是一类基于综合评价的招生指标分配问题。对此,本文建立了综合评价与规划模型并进行讨论求解。 对于问题一,分析得到各级别岗位2007—2011年硕士研究生招收总人数基本服从正态分布,以落在各个岗位级别的概率为评价指标,根据概率大小得到第18、103、110、123、150、168、274、324、335、352位教师的岗位级别依次为四级岗、五级岗、七级岗、七级岗、三级岗、四级岗、三级岗、四级岗、五级岗、五级岗。模型检验,平均偏差% x,模型预测结果较好。 .5 744 对于问题二,首先进行主成分分析,得到方差累计贡献率达%的5个主要因素为:硕士招收总人数、纵向项目经费合计、横向项目经费合计、奖励总数、校优论文;再次以岗位级别能力为因变量,以各因素为自变量,利用线性回归,得到以上5个因素的P值均小于,说明选取的5个主要因素对岗位级别能力有显着相关性。 对于问题三,首先采用三次拟合,得到7个不同岗位等级的2012年招生人数的均值和总人数,总人数为10.;其次采用层次分析,得到7个不同岗位等级中学术型研究生与专业型研究生的比例;最后利用单目标线性规划,得到2012年7个岗位等级的招生人数最优解。结果以上三步给出2012年7个不同岗位等级招收研究生人数的均值的最终分配方案是:一级岗中学术型人数、专业型人数,二级岗中学术型人数、专业型人数,三级岗中学术型人数、专业型人数,四级岗中学术型人数、专业型人数,五级岗中学术型人数、专业型人数,六级岗中学术型人数、专业型人数,七级岗中学术型人数、专业型人数 对于问题四,在基于问题三模型的基础上,通过学科A至学科K11个不同学科建立教学成果,求解出2012年11个学科招收研究生人数的均值为:学科A人数、学科B人数4、学科C人数、学科D人数、学科E人数8、学科F人数、学科人数、学科H人数、学科I人数、学科J人数、学科K人数 对于问题五,我们通过查阅相关资料,通过增加指标是否接受推免生,可以增加分配方案的合理性。 最后,我们对模型进行了进一步的推广,使得我们的模型更具有普适性和实时性。 关键词:主成分分析线性回归层次分析目标规划拟合 一、问题提出与重述 问题的提出 高等学校研究生招生指标分配问题,对研究生的培养质量、学科建设和科研成果的取得有直接影响。特别是2011年研究生招生改革方案中,将硕士研究生招生指标划分为学术型和专业型两类。这一改革方案的实施,给研究生教育的发

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管理系统

“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管理系统 院赛报名操作指南 一、网络系统登录信息 1.学院管理员、指导教师、学生登录 (1)学院管理员、指导教师、学生在浏览器地址栏输入网址http://180.108.46.32:99,进入如下页面输入账号、密码,验证码登录网络系统。初次登录平台,管理员、教师账号为工号,密码为工号@123。学生账号为学号,密码为学号@123登录后需完善账号信息和修改默认密码。

二、网络系统报送说明 (一)直接申报项目 (1)学生登录后,点击项目管理菜单下的申报项目。在出现的页面点击新增进入页面申报项目。如下图所示页面: (2)在申报页面,填写申报基本信息。当不确定项目是否为最终稿,可以点击页面下方的暂存按钮,确认申报书无修改时,点击提交等待教师。

(二)申报选题组队报送 1.报送方式一:学生作为负责人申报。 (1)学生登录后,点击选题管理菜单下的申报选题。在出现的页面点击新增进入页面申报项目。如下图所示页面: (2)选题提交后,需要负责人所在系部的系部管理员审核选题,系部管理员点可击单个审核也可点击批量审核。审核结论包括:审核通过(上报到学院),退回修改(退回学生端修改),终止申报(项目作废)。

(3)系部审核通过后,学院审核选题。学院管理员点可击单个审核也可点击批量审核。审核结论包括:审核通过(选题入库,可被选择),退回修改(退回学生端修改),终止申报(项目作废)。 (4)学生登录系统后,点击选题管理--选择选题菜单,在该页面可以查看到所有可以选择选题的项目。点击选题后“i”符号查看选题信息,“√”符号进入选择选题,完善个人基本信息即可。 (5)选完选题,若不想参加,可以退选。选择状态“已选择”,然后再次点击“√”进入页面点击“取消选择”。即可

学科竞赛管理系统

学科竞赛管理系统 一、系统概述 基于网络的学科计竞赛管理系统,从管理范围来看包括竞赛组委会、学院领队老师两个维度,从业务范围来看,系统向竞赛组委会提供竞赛平台类型管理、竞赛题库管理、竞赛活动管理、终审学生报名、查看报名和选题结果、发布评审结果等功能,向学生提供竞赛活动介绍、模拟体验、小组报名、小组选题、设计作品、成绩查询等功能,向领队教师提供初审小组报名信息功能,向专家组老师提供评审小组设计作品功能。 通过系统的建设促进学科竞赛的有效管理,适应未来学科竞赛与网络充分结合发展的需要,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设计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满足高校选拔参赛学生的需求,建立学科竞赛的高效运行管理体制,全面提升竞赛的质量和水平,增强学生设计和实践能力。 二、系统功能 电子设计预赛系统除了用户管理、分组管理、内容管理、系统管理等支撑系统运行的基础架构外,系统共分为竞赛平台类型管理、竞赛题库管理、竞赛活动管理、初审报名、查看报名选题结果、模拟体验、终审报名、网上报名、我的

竞赛、评审竞赛作品、发布评审结果、查看评审结果、经费管理及后期管理等共14个功能模块。主要介绍以下几个主要功能模块的内容。 1、竞赛平台类型管理 该模块主要由竞赛组委会负责,每种竞赛平台如同每门电子类课程对应虚拟实验插件一样也对应不同的竞赛类型。虚拟实验插件以“.jar”的形式打包好,添加不同竞赛平台类型的同时上传不同的插件,解析虚拟插件显示在页面。 2、竞赛题库管理 竞赛平台添加完成后,选择相应的平台添加该平台下的题库。题库负责竞赛题目、模拟题目的添加和维护操作。竞赛组委会添加一道题目,可设置竞赛题目名称、题目类型(竞赛题、模拟题、待定题)、题目内容。竞赛题是用于发布竞赛活动的时候进行抽题,比赛所用。模拟题是用于学生模拟训练,熟悉虚拟实验设计环境。待定题是指当题目由于难度系数,或者其它原因不适于用于竞赛和模拟体验时,则可修改为待定模式。 3、竞赛活动管理 竞赛活动管理模块是竞赛组委会负责的功能。竞赛组委会根据活动需要添加竞赛活动信息,信息包括有:添加竞赛活动名称、竞赛活动介绍、网报开始\结束时间、设计开始\结束时间、评审开始\结束时间、自动抽题数目,选择竞赛平台类型和专家组老师。竞赛活动中时间因素用来限制活动开展的进度,只有在这些时间范围之中才可进行竞赛活动。自动抽题数目是发布竞赛活动后系统自动从其对应的题库中抽题,供竞赛学生选择。关联专家组老师是后续评审工作指定专家评审团队。 4、模拟体验 模拟体验模块是为了让竞赛学生更快的适应电子设计预赛系统的竞赛环境的特意设计。学生可根据不同的竞赛类型,选择自己喜欢的体验平台,进入平台之后,可以选择模拟题,根据题目要求自主撰写竞赛报告和设计竞赛作品,并可以将结果进行保存。 5、网上报名和我的竞赛 这两个功能模块联系较为紧密,是竞赛学生参与的主要功能模块。学生登录系统后,选择感兴趣的竞赛活动进行

北京中考名额分配招生政策问题解答

北京中考名额分配招生政策问题解答2017北京中考名额分配招生政策问题解答 1.名额分配招生包括哪几种招生方式? 名额分配招生包括优质高中名额分配、市级统筹、校额到校和乡村计划四种招生方式。 2017年继续开展优质高中名额分配招生,统筹优质教育资源配置,促进城乡和区域内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名额分配招生计划 占优质高中招生计划比例不低于50%,一般公办初中升入优质高中 达到35%。 2.哪些考生具备参加名额分配招生报考资格? 具有普通高中升学资格且具有同一学校连续三年学籍达到乡村计划设置的最低分数线530分,或是名额分配、市级统筹、校额到校设 置的最低分数线500分的应届初中毕业生可参加名额分配招生。拟 参加名额分配招生的学生均须参加2017年本市高级中等学校招生考试。 往届生、外省回京报考考生以及回户籍报考考生和区教委规定不能参加名额分配的初中校的毕业生,不能参加名额分配招生。 3.名额分配招生的志愿如何设置? 名额分配招生共设8个志愿,每个志愿学校可填报2个专业。乡村计划设置最低录取分数线530分,名额分配、市级统筹和校额到 校设置最低录取分数线500分。考生招生考试总分须达到各招生方 式设置的最低录取分数线方可填报相关志愿。名额分配、市级统筹、校额到校和乡村计划在《2017年北京市高级中等学校招生简章》中 单独编排。参加名额分配招生的考生须在规定时间登录北京教育考 试院网站,依据《2017年北京市高级中等学校招生简章》填报志愿。

4.名额分配招生怎样录取? 名额分配招生录取安排在提前招生录取之后,统一招生录取之前进行。按照优质高中名额分配计划、市级统筹计划、校额到校计划、乡村计划和初中校分配各类名额数,依据考生招生考试总分,从高 分到低分及考生填报的志愿顺序择优录取。如遇招生考试总分相同者,未享受加分待遇的现役军人子女和现任驻外使领馆工作人员随 任子女优先录取,然后依次以语文、数学、物理、化学、外语单科 成绩从高分到低分录取,若五个单科成绩仍相同,则按随机号从小 到大的顺序录取。 已被名额分配录取的考生,不能再参加统一招生录取,其填报的统一招生志愿自动作废。 5.什么是名额分配?有何意义? 根据市教委文件精神,今年我市将继续推进优质高中部分中招计划分配到初中校工作(简称“名额分配”),各区以优质高中为单位,将本校统一招生计划按比例分配到区域内初中学校。参与名额分配 的优质高中及初中学校由区教委确定,优质高中范围可在去年基础 上适当扩大。名额分配有利于增加一般初中校毕业生升入优质高中 的机会,使优质高中的生源结构更加多元。 名额分配工作的进一步深化,更加体现了教育政策的'公平性和 导向性,充分发挥了中考中招政策向下学段的传导作用,促进义务 教育均衡发展和素质教育的全面落实,让更多的初中毕业生有机会 享受优质高中教育,更好地满足广大群众对优质高中教育的期盼, 让首都教育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广大学生。 6.什么是市级统筹?市级统筹的重要意义是什么? 市级统筹是为了加强市级对优质高中教育资源的统筹力度,充分发挥部属高校附中作用,进一步扩大我市普通高中优质教育资源, 引导全市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建立的市级优质高中教育资源统筹工作 机制。

高校研究生招生指标配置办法

高校研究生招生指标配置办法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根据《高校研究生培养机制改革实施方案(试行)》,研究生招生指标配置机制是研究生培养机制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为科学合理地配置招生指标,保持各学科点协调发展,提高研究生整体培养质量,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包括博士研究生招生指标、学术型硕士研究生招生指标、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招生指标及接收推荐免试硕士研究生(以下简称“推免生”)招生指标的配置。 第二章指导思想 第三条研究生招生指标的配置要体现建立以科学研究为主导的导师负责制的改革精神,要以提高学校核心竞争力为中心,以促进学科建设为目的,建立起科学合理的研究生招生指标配置体系。 第四条研究生招生指标的配置要与各单位的学科建设和科学研究水平紧密挂钩。要更多地向培养质量高、研究水平高的导师倾斜,向国家建设急需的学科专业和我校重点学科专业、重点科研基地倾斜,向承担重大课题和产出重大成果的学科与团队倾斜。 第五条研究生招生指标的配置既要坚持导向性,又要关注学科差异和学生利益,优化资源配置,力争产生更多、更高水平的创新成果。 第三章配置原则 第六条博士研究生招生指标配置主要根据各单位学科建设、导师队伍、科学研究、人才培养等因素,将基本指标下达到培养单位,同时兼顾基础学科和扶持学科,并考虑生源情况、报到情况、“兼招

补偿”等调节因素。整体变化幅度控制在上年度规模的一定比例内。 第七条学术型硕士研究生招生指标配置主要根据各单位上年招生规模,将基本指标按一定比例下达到培养单位;同时将学科建设、导师队伍、科学研究、人才培养等作为导向因素,并考虑各单位报考率、就业率、吸引优秀生源能力、生师比、缴费情况等因素适当增减指标。要逐步降低基本指标配置所占的比例,不断提高导向因素值的权重,以此激励各单位加强学科内涵建设,提升学科的核心竞争力,达到吸引优秀生源、改善学缘结构、培养拔尖创新人才的目的。整体变化幅度控制在上年度规模的一定比例内。 第八条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招生指标配置主要根据各专业学位类型或培养领域上年度招生规模,将基本指标按一定比例下达到培养单位;新增专业学位类型和培养领域保证一定的招生规模;同时考虑指导教师担任全国专业学位教指委委员情况、当年报考情况、在校生缴费情况等因素适当增减指标。 第九条推免生指标配置遵循把具有创新精神、创新潜质、创新能力、实践能力的优质生源推荐到高水平学科、师从优秀导师的原则,逐步建立健全与培养质量、学科水平、专业特色和创新人才等因素相联系的推免生指标配置激励机制。为改善学缘结构,提高生源质量,兼顾协调发展,要注重对外校优秀生源的接收,鼓励各学科跨专业接收推免生,各单位接收推免生总人数不得超过上年度实际招生的60%。接收过程中要坚持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每位研究生导师接收推免生(不含专业学位)总数博士生导师不超过3名,硕士生导师不超过1名。 第四章配置办法 第十条博士研究生招生指标按照学科建设、导师队伍、科学研究、人才培养、调节因素等5个方面进行配置,具体参考因子见附件1。

2019年全面高质量管理系统知识竞赛问题详解

2019 年全面质量管理知识竞赛答案含增补答案 —、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最符合题目要求的选项。)1. 质量是指“客体的一组固有特性满足要求的程度”。下述对质量定义解释 不正确的是( B )。 A 客体是指“可感知或可想象的任何事 物”。 B 特性包括固有特性,是完成产品后因不同要求而对产品增加的特性。 C 要指“明示的、通常隐含的或必须履行的需求或期望”。 D 特性包括赋予特性,是完成产品后因不同要求而对产品增加的特性。 2. 根据质量特性与顾客满意之间的关系,日本质量专家狩野纪昭将主要质量特性分 为必须质量特性、一元质量特性和魅力质量特性。那些充分提供会使人非常 满意,不充分提供也不会使人不满意的质量特性是指(C )。 A 一元质量特 性 B 必须质量 特性 C 魅力质 量特性 D 多元 质量特性 3. 根据 ISO900 0 标准的定义,“质量”是指“客体的一组固有特性满足要 求的程度”,这里的“要求”通常不包括来自(A)的要求。 A 竞争对 手 B 顾 客 C 员工 D 股东 4. 产品质量有一个产生、形成和实现的过程,每个环节或多或少影响到最终 产品的质量,因此需要控制影响产品质量的所有环节和活动,这反映了全面质 量管

理的(C )的质量管理思想。 A 全组 织 B 全 员 C 全过 程 D 全方 位 5. 在质量管理中,致力于增强满足质量要求的能力的活动是(D )。 A 质量策 划 B 质量 控制 C 质 量保证 D 质量改进 6. 开展质量管理活动必须遵循 PDCA 循环,我们称之为戴明环,请问 PDCA 是指 ( A )。 A 计划-实施-检查-处 置 B 组织-实施-检查 -处置 C 计划-实施- 控制-协调 D 计划-组 织-指挥-协调 7. 若把质量管理看作一个连续的过程,那么质量策划、质量控制和质量改进就构成了这一过程最主要的三个阶段,国际知名质量专家( A )将其称为质量管理三部曲。 A 朱 兰 B 戴 明 C 石川 馨

协同办公系统功能

贝凯协同办公系统(2011版)简介 《贝凯协同办公系统》是一套以知识管理为核心的办公自动化系统,是贝凯科技多年的实践经验与先进管理思想相结合的产物。结合信息技术及市场需求发展的必然趋势,系统设计时切实从用户的实际需求出发,不仅充分考虑到了系统的安全性、稳定性、高效性、扩展性、灵活性和实用性,而且考虑到了用户的操作习惯,使操作傻瓜化,被广大用户誉为“人性化设计”。 系统特点: ?采用目前国际上先进的B/S结构、客户端基于IE浏览器操作,零安装、操作 简洁、易于维护,支持远程访问、移动办公。 ?基于“平台+应用”插件模式的结构,以贝凯公司自主知识产权的贝凯协同办 公开发平台为基础运行平台,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安全性、扩展性和可维护性; ?系统具有完毕的二次开发接口,支持工作流自定义、表单自定义,能够很好的 解决用户对业务流程和业务处理表单的个性化需求。 ?提供多种消息提醒方式,如:手机短信、在线消息、桌面精灵等。能够对新邮 件、工作任务、待办事项等进行实时提醒。及时通知工作经办人处理事务,提 高了工作效率。 ?提供基于WEB的即时消息通讯功能,沟通随时随的。 ?灵活的个性化设置,充分满足用户个性化需求。 ?支持SSL协议传输加密、支持多种级别的文件存储加密。支持令牌方式身份认 证。 ?基于优秀的IBM Lotus Domino平台,系统几乎可以运行于任何操作系统,与 其它应用系统有良好的集成性。 - 1 -

功能模块介绍: 1、我的首页 ?用户成功登录系统后的默认界面,用户可从“我的首页”看到系统最新发布的 消息、动态、工作待办事项等,进行待办事务的处理,也可通过自定义的快捷 方式直接进入相应业务模块。 2、个人事务 ?电子邮件:用户的个人电子邮件系统。支持自定义文件夹(方便归纳整理邮件)、 个性化签名,支持优先级、回执、路由跟踪等邮递选项。支持POP3、IMAP、 SMTP协议收发邮件。可作为内部邮件系统使用,也可作为外部企业邮件系统来 使用。 ?待办事宜: 显示个人在公文或业务处理流程的各环节需要办理的相关事宜,如 审批、会签、督办等,通过待办事宜入口可以直接办理其对应的事项。待办事 宜有提醒、授权、转办、催办等机制。 ?在线消息:OA系统内的IM即时通讯功能,各个OA用户可以互发信息,即发即 至,并且支持附件功能,设有提醒与离线留言机制。 ?日程安排:个人日程安排与管理,可以设定日程提醒,并可以共享给指定的用 户查看。 ?手机短信:通过OA系统的短信平台接口,进行手机短信息的发送或群发,与 系统账号、私人及公共通讯录无缝衔接,并有授权控制。 ?个人文件夹:可以任意建立多级的私人文件夹管理私人文档,其他人不能查 看,但可以有选择性的共享给他人,亦可随时收回共享。 ?名片夹:与个人相关的联系人通讯信息查看和维护。如:亲友通讯录、同学通 讯录、同事通讯录等。其他人不能查看,但可以有选择性的共享给他人,支持 EXCEL的导出。 ?工作计划:建立自己的日、月、年工作计划,及完成相应的日、月、年工作报 告,上级领导有权查看下级计划与报告。 ?个人设置:个人密码设置、个人基本信息设置、常用模块设定、自定义个性化 界面等功能。 - 2 -

级示范性高中学校招生公助生指标分配方案

级示范性高中学校招生公助生指标分配方案

————————————————————————————————作者:————————————————————————————————日期:

衡水市2011年省级示范性高中公助生招生指标分配方案 (市教育局)为切实减轻初中学校升学竞争的压力和学生过重课业负担,积极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保障教育公平,今年我市继续将省级示范性高中(不包括衡水市第二中学和故城县高级中学)招生计划中的公助生指标一次性全部分配到初中学校。按照市教育局要求,各县(市、区)将本地省级示范性高中公助生招生名额进行了分配,现公示如下:衡水中学名额分配表冀州中学名额分配表枣强中学名额分配表武邑中学名额分配表学校名称名额学校名称名额学校名称名额学校名称名额衡水市第三中学154 北内漳学校40 枣强二中160 武邑县第二中学145 衡水市第四中学33 冀州市第四中学71 枣强三中173 聚英学校141 桃城中学155 官道李镇中学25 枣强四中88 武邑镇第一中学55 衡水市第六中学186 冀州镇中学85 王均中学36 武邑镇第二中学58 衡水市第七中学45 码头李镇中学31 秀屯中学76 武罗学校83 衡水市第八中学35 门庄中学28 恩察中学27 宏达学校122 衡水市第九中学49 魏屯镇中学7 新屯中学24 清凉店中学59 衡水市第十中学 6 午村镇中学63 大营镇中学54 审坡镇中学19 赵圈中学28 西王镇中学39 加会中学21 桥头中学26 邓庄中学22 小寨中学50 唐林中学26 韩庄中学9 彭杜中学14 信都学校383 马屯中学89 赵桥中学14 善彰中学13 徐庄中学28 王常中学33 龙店中学18 河沿中学18 漳淮中学21 肖张中学26 圈头中学14 汇龙中学 2 周村镇中学39 董子学校7 厚基学校7 英才学校10 合计910 合计840 合计770 合计770

高校竞赛信息管理系统

数据库原理与应用课程设计 题目:高校竞赛管理系统 院系:学院 专业: 学生姓名: 指导教师: 2014年12月10日

目录 一、设计名称 (4) 二、设计目的及背景 (4) 三、系统功能设计 (5) 四、用户需求 (6) 4.1 参赛学生 (6) 4.2 校方信息管理员 (7) 4.3 终端信息管理员 (7) 五、系统功能的基本要求 (8) 5.1 参赛队伍信息模块 (8) 5.2 校方信息管理模块 (8) 5.3 终端信息管理模块 (9) 六、可行性分析 (9) 七、系统的运行环境 (10) 八、系统设计 (10) 8.1 总体概况流图 (10)

8.2 实体E-R图 (10) 8.3 全局E-R图 (13) 九、数据库设计 (14) 9.1 数据库概念设计 (15) 9.2 E-R图转换成关系模式 (17) 9.3 数据库逻辑设计 (18) 十、系统安全设计 (23) 10.1 用户登录 (23) 10.2 密码设置模块设计 (24) 十一、软件设计 (24) 十二、小结 (24) 参考文献 (25)

一、设计名称 高校竞赛管理系统 二、设计目的及背景 随着国家教育体制的改革,全国各地举办的大学生竞赛活动数目也是逐年增加,报名参加各个竞赛的大学生数量也是逐年地大批增长。面对如此大的数目的参赛方信息的录入,原始的数据采集系统已经远远不能满足要求,如何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使得举办方拥有快速、高效的参赛者信息反馈能力和高度的效率,已经是竞赛举办方特别关心的问题。尽快建立一个功能齐备的高校竞赛信息管理系统,已成为当今社会举办高校竞赛的当务之急。通过开发这个高校竞赛信息管理系统,使参赛者信息的录入和管理工作系统化,规范化,自动化,从而达到提高管理效率的目的。 本系统开发设计思想是实现竞赛信息管理的数字化。 尽量采用现有软硬件环境,及先进的管理系统开发方案,提高系统开发水平和应用效果的目的;系统应符合企业管理的规定,满足日常管理的需要,并达到操作过程中的直观,方便,实用,安全等要求;系统采用模块化程序设计方法,这样既便于系统功能的各种组合,又便于未参与开发的技术维护人员补充,维护;系统应具备数据库维护功能,及时根据用户需求进行数据的添加,删除,修改等操作。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计算机在系统管理中的应用越来越普及,利用计算机实现各个系统的管理显得越来越重要。对于一些大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