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红外遥控器的原理

红外遥控器的原理

红外遥控器的原理
红外遥控器的原理

红外遥控器的原理

红外遥控器的硬件电路

红外遥控发射器由键盘矩阵、遥控专用集成电路、激励器和红外发光二极管组成。遥控专用集成电路(通常是四位单片机)是发射系统的核心部分,其内部由振荡电路、定时电路、扫描信号发生器、键输入编码、指令译码器、用户码转换器、数码调制电路以及缓冲放大器等组成。它能产生键位扫描脉冲信号,并能译出按键的键码,再经遥控指令编码器得到某键位的遥控指令(遥控编码脉冲),由38KHZ的载波进行脉冲幅度调制,载有遥控指令的调制信号激励红外二极管发出红外遥控信号。

红外遥控器发射硬件图

当按下某个键时,发送电路就产生对应的编码,经过调制后,在输出端产生串行编码的脉冲。这些脉冲经过驱动电路后由红外二极管发射出去。当接收端接收到光信号后,先经过光放大器再经过专用解码芯片将其还原(解调)为串行编码脉冲,然后由接收电路按照编码解码的协议转换为相应的控制电平,最后由执行电路驱动开关等完成要求的操作。

遥控器里面是一个键盘编码器,每个按键对应一个编码,在把编码调制到一个高频信号上,其目的是为了降低发射的功率损耗;再把调制好的信号送给红外发光管把信号发送出去。接收过程恰好与此相反,首先由红外接收管收到微弱的信

号,经放大后解解调(把高频载波去掉),再进行解码,就可得到遥控器发过来的数据。

红外遥控器的红外编码

遥控系统中传输的数据是一串编码脉冲,也就是一组连续的串行二进制码,只是该脉冲是用调制过的载波表示的。对于一般的遥控系统,此串行码由红外接收头解调后,作为微控制器的遥控输入信号,由其内部CPU完成对遥控指令的解码,设计人员通常利用红外编码解码专用芯片或者单片机研制各种红外遥控系统,对各种电气设备进行遥控。

目前市场上有成百上千的编码方式并存,没有一个统一的国际标准,只是各芯片厂商事实上的标准,在自己的遥控器中使用自己指定的标准。但由于早期的生产遥控芯片的厂家较少,主要集中在欧洲和日本,他们所使用的编码标准成为后续很多厂家遵循或者模仿的标准,也就是说很多厂家生产出自己的遥控器,但只是在脉冲宽度、数据位的个数上有一些变化,在整个码型结构上还是遵循的老厂家的标准。随着单片机技术的发展,很多公司使用通用单片机编码然后通过红外光调制后发射。

下面介绍最常用的NEC标准:采用数字脉宽调制来表示“0”和“1"。

经遥控器发送的是串行数据,通过脉冲的占空比来区别‘0’和‘1’;以脉宽为0.565ms,间隔0.56ms,周期为1.125ms的组合表示二进制‘0’;以脉宽为

0.565ms,间隔为1.685ms,周期为2.25ms的组合表示二进制‘1’。其波形如下图30所示:

红外遥控器的红外编码发送

红外遥控信号的原理,一个完整的控制字经过一定的编码方式表示出来以后,究竟以怎样的方式发送出去,还是该原理中一个很重要内容,必须进行分析,下面对红外遥控信号的码流传输方式作一个全面的分析。

所谓的码流传输方式,就是指当一个遥控器的按键被按下在松开之前,遥控码向外发送的方式,具体来说,就是发送了一个完整的控制字之后,如果按键还没有松开,那接下来发送的是简单的重复完整的控制字,还是后加重复码,还是根本就没有数据,如果有数据,是什么样的数据,之间的间隔是多少。

下面仍然以最广泛的NEC标准为例介绍:

该传输方式是这样的:前面带有一个引导码,实验数据中见得最多的是高电平9ms、低电平4. 5ms的方波:引导码之后是完整的控制字,包含地址信息和命令信息,其中地址位和命令位的个数在不同的标准中是不同的,之后是一个间隔,该间隔的时间长短不一定,但是从资料和实验数据看,没有小于15ms的,间隔之后是发送的重复码,一般是与数据码有区别的方波,该重复码每隔一定的时间(一般是数十个毫秒以上)重复发送。

红外遥控器红外编码总结

1)、编码原理的分类总结

(1)脉宽或者周期的不同来表示“0”和“1”

(2)相位不同表示“0”和“1”

(3)不同的脉宽间隔表示“0”和“1”

2)、按照码型结构的分类总结:将数据字的构成的不同忽略掉,最大的特点在于

有的有引导码,有的没有引导码。

(1)有引导码

(2)没有引导码

3)、按照码流传输方式的分类总结:

(1)单数据码发送方式

(2)数据码简单重复发送方式

(3)重复码发送方式

自学习型智能红外遥控器设计

利用普通单片机对遥控器的发射信号的波形进行测量,然后将测量的数据回放。由于只关心发射信号波形中的高低电平的宽度,而不管其如何编码。

一般的红外遥控系统是由红外遥控信号编码发送器(编码芯片或者单片机)、载波振荡器、红外遥控信号接收器和编码器(解码芯片或者单片机)及其他外围电路等组成。通用红外遥控系统由发射和接收两大部分组成,应用编,解码专用集成电路芯片进行控制操作。接收部分包括红外接收管(集成了光电转换、放大装置和解调电路)、指令检出、记忆驱动以执行驱动电路。发射部分包括键盘矩阵电路、编码电路、定时信号发生器,码元调制电路,发射驱动电路、红外发射电路。

遥控器组成框图

不同的红外遥控器之间的主要区别在于拥有不同的遥控发射集成芯片和编码的调制方式。经过大量的研究分析发现,绝大多数的遥控器具有相同的载波频率。

自学习型红外遥控器系统的构成

自学习型红外遥控器相对于传统遥控器最大的改进在于增加了接收与信号处理部分,能将接收到的信号解调,然后通过测量其脉宽对信号解码,并存储于EEPROM 中,供发射指令时调用。

设计的电路具有执行学习、预存编码、模拟发射编码等功能

本系统电路组成框图

因为这些红外遥控器的设计没有遵循统一的红外遥控标准。所以不同的遥控器发出的红外指令中,起始码各不相同,而且后面的控制指令差别也很大,甚至指令码的位数也不相同。通过采用数字示波器对红外指令信号进行采集,发现它们和标准的编码方式差别较大,但基本的编码思想是相同的,都是采用不同的周期、不同占空比的脉冲来分别表示0 和1 。不同遥控器的脉冲周期可能不同,占空比也不尽相同。

对多种遥控器的指令信号研究发现,相同设备的遥控器的遥控信息的起始码是相同的,而后面的指令信息是不同的。不同遥控器的遥控信息码起始位则是不同的。在图4一图6中还可以分析出,每种遥控器发射的信息都是以1个一宽一窄的正负脉冲为起始,后面紧跟设备信息,再后面才是控制指令信息。由以上分析发现,可以将EEPR0M 划分为N个空间,相同设备的指令放在一个空间中,即可以存放N个设备的指令,每个设备的指令由EEPROM的地址来去分。同理再把每个设备

指令的空间分成M份,每份空间存放一个指令的数据。这样只要检测用户按下的设备号及指令号,即可发出相应指令。

未知信号格式遥控器信号码的识别

在应用系统中,要完成对遥控器信号的解码并实现对系统功能的控制,必须了解遥控器信号码(即遥控器所发射脉冲流)的格式,即信号的引导脉冲高低脉冲的宽度、“0”,“1”的表示法,以及遥控器识别码、各个功能键的键码。对信号码的识别应该从分析脉冲流的各个高、低脉冲的时间人手,通过分析各个高、低脉冲的时间,分析得出信号码的格式。

由于无论遥控器的编码以哪种编码调制方式发出,总可以认为编码由时间延续不等的高、低电平组成,因此,可以不断读取与接收头相连的I,O 口的数值,用计数器记录高、低电平的时间。采用普通的51单片机,24 MHz晶振,红外接收管为HSO038,通过软件计数的方法,对未知格式的信号码进行测试识别。遥控器接收器OUT端接P14,测得在遥控器空闲的情况下输出为高。考虑到单片机的时钟周期较长,可以将接收信号的计数数据进行压缩,可以节省存储空间。

系统的软件主流程图

此设计只适用于码分制的红外遥控设备,而未涉及到频分制的红外遥控设备和调频信号为非38kHz的红外线遥控设备。如若要扩充遥控器的这些功能,只要在红外线接收电路中增加测频电路,在红外线发射电路中使用数控信号发生器做调制电路即可。

双波段红外火焰探测器安装说明书

产 品 概 述产 品 参 数 1、产品型号:A705-IR2。 工作电压:18~30Vdc 2、用途和适用范围:适用防爆场所的火焰探测器。 监视电流:≤25mA 3、符合标准: 报警电流:≤35mA GB15631-2008《特种火灾探测器》的规定。 探测视角:≤110° GB3836.2-2000《爆炸性气体环境用电气设备第2 探测距离:≤50m 部分:隔爆型“d”》的规定。 输出触点:2A@30Vdc 工作温度:-10°C~55°C 储存温度:-20°C~60°C 工作湿度:0~95%RH 注 意 事 项 防 爆:EXdⅡCT6 防 水:IP66 1、必须由专业人员进行安装、检查与维护,操作前须 产品尺寸:141.5mm x 105mm x 91mm 仔细阅读本说明书。 安装尺寸:65mm 2、不得带电进行安装、检查与维护,在通电状态下不 得松开后盖和进线孔处锁紧螺母。 3、电缆引入进线孔,进线孔内配置有直径10mm的隔爆 监 视 范 围 橡胶圈,务必使用与隔爆橡胶圈内径相匹配的防爆 电缆线作为连接线,否则将降低探测器防爆性能。 4、探测器做整体接地,可根据现场情况选用内部接地 或外部接地 (外部接地见安装指南图一“4”,内 部接地见安装指南图三“13”)。 5、接线前检查外部连线是否存在开路、短路或接地 故障。 6、探测器需安装牢靠,使用时不可产生机械振动。 7、探测器安装时应注意保护探测器窗口(见安装指南 图一“6”),保持探测器窗口清洁且无损坏。 8、选择恰当的安装角度与安装高度避免遮挡造成探测 盲区。 9、应对产品进行定期(约一个月)进行检查、清洁窗 口、报警测试。装 箱 清 单 1、A705系列双红外火焰探测器; 2、A705系列双红外火焰探测器说明书; 3、合格证; 进 线 操 作 指 南产 品 图 A705-IR2 上海安誉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所有连线的末端剥去大约6mm的绝缘护套,连接到A705 系列双红外火焰探测器的接线端子上。

红外遥控原理

红外遥控系统原理及单片机解码实例 红外遥控系统原理及单片机解码实例 红外线遥控是目前使用最广泛的一种通信和遥控手段。由于红外线遥控装置具有体积小、功耗低、功能强、成本低等特点,因而,继彩电、录像机之后,在录音机、音响设备、空凋机以及玩具等其它小 型电器装置上也纷纷采用红外线遥控。工业设备中,在高压、辐射、有毒气体、粉尘等环境下, 采用红外线遥控不仅完全可靠而且能有效地隔离电气干扰。 1 红外遥控系统 通用红外遥控系统由发射和接收两大部分组成。应用编/解码 专用集成电路芯片来进行控制操作,如图1所示。发射部分包括键盘 矩阵、编码调制、LED红外发送器;接收部分包括光、电转换放大器、 解调、解码电路。 图1 红外线遥控系统框图 2 遥控发射器及其编码 遥控发射器专用芯片很多,根据编码格式可以分成两大类,这里我们以运用比较广泛,解码比较容易的一类来加以说明,现以日本NEC的uPD6121G组成发射电路为例说明编码原理(一般家庭用的DVD、VC D、音响都使用这种编码方式)。当发射器按键按下后,即有遥控码发出,所按的键不同遥控编码也不同。 这种遥控码具有以下特征: 采用脉宽调制的串行码,以脉宽为0.565ms、间隔0.56ms、周期为1.125ms的组合表示二进制的“0”; 以脉宽为0.565ms、间隔1.685ms、周期为2.25ms的组合表示二进制的“1”,其波形如图2所示。 图2 遥控码的“0”和“1” (注:所有波形为接收端的与发射相反) 上述“0”和“1”组成的32位二进制码经38kHz的载频进行二次调制以提高发射效率,达到降低电源功耗的目的。然后再通过红外发射二极管产生红外线向空间发射,如图3所示。

红外遥控器的基本原理

红外遥控器的基本原理 ?红外线的特点人的眼睛能看到的可见光,若按波长排列,依次(从长到短)为红、橙、黄、绿、青、蓝、紫,红光的波长范围为0.62μm~0.7μm,比红光波长还长的光叫红外线。红外线遥控器就是利用波长0.76μm~1.5μm 之间的近红外线来传送控制信号的。 红外线的特点是不干扰其他电器设备工作,也不会影响周边环境。电路调试简单,若对发射信号进行编码,可实现多路红外遥控功能。 红外线发射和接收 人们见到的红外遥控系统分为发射和接收两部分。发射部分的发射元件为红外发光二极管,它发出的是红外线而不是可见光。 常用的红外发光二极管发出的红外线波长为 940nm 左右,外形与普通φ5mm 发光二极管相同,只是颜色不同。一般有透明、黑色和深蓝等三种。判断红外发光二极管的好坏与判断普通二极管一样的方法。单只红外发光二极管的发射功率约100mW。红外发光二极管的发光效率需用专用仪器测定,而业余条件下,只能凭经验用拉距法进行粗略判定。 接收电路的红外接收管是一种光敏二极管,使用时要给红外接收二极管加反向偏压,它才能正常工作而获得高的灵敏度。红外接收二极管一般有圆形和方形两种。由于红外发光二极管的发射功率较小,红外接收二极管收到的信号较弱,所以接收端就要增加高增益放大电路。然而现在不论是业余制作或正式的产品,大都采用成品的一体化接收头。红外线一体化接收头是集红外接收、放大、滤波和比较器输出等的模块,性能稳定、可靠。所以,有了一体化接收头,人们不再制作接收放大电路,这样红外接收电路不仅简单而且可靠性大大提高。

红外遥控器的协议 ?鉴于家用电器的品种多样化和用户的使用特点,生产厂家对红外遥控器进行了严格的规范编码,这些编码各不相同,从而形成不同的编码方式,统一称为红外遥控器编码传输协议。了解这些编码协议的原理,不仅对学习和应用红外遥控器是必备的知识,同时也对学习射频(一般大于300MHz)无线遥控器的工作原理有很大的帮助。 到目前为止,笔者从外刊收集到的红外遥控协议已多达十种,如: RC5、SIRCS、 S ON y、 RECS80、Denon、NEC、Motorola、Japanese、SAMSWNG 和 Daewoo 等。我国家用电器的红外遥控器的生产厂家,其编码方式多数是按上述的各种协议进行编码的,而用得较多的有 NEC协议。 红外遥控器的结构特征 ?红外遥控发射器由键盘矩阵、遥控专用集成电路、激励器和红外发光二极管组成。遥控专用集成电路(采用 AT89S52 单片机)是发射系统的核心部分,其内部由振荡电路、定时电路、扫描信号发生器、键输入编码器、指令译码器、用户码转换器、数码调制电路及缓冲放大器等组成。它能产生键位扫描脉冲信号,并能译出按键的键码,再经遥控指令编码器得到某键位的遥控指令(遥控编码脉冲),由 38KHZ 的载波进行脉冲幅度调制,载有遥控指令的调制信号激励红外二极管发出红外遥控信号。 在红外接收器中,光电转换器件(一般是光电二极管或光电三极管,我们这里用的是 PIN 光电二极管)将接收到的红外光指令信号转换成相应的电信号。此时的信号非常微弱而且干扰特别大,为了实现对信号准确的检测和转换,除了高性能的红外光电转换器件,还应合理地选择并设计性能良好的电路形式。最常用的

隔爆型红外火焰探测器说明书

探测器结构示意图(图1 ) 西安博康电子有限公司 Ver1.0 JTGB-HW-BK51Ex 点型红外火焰探测器 安装、维护及使用说明书 安装探测器之前,请仔细阅读本说明书,以便正确地使用和维护探测器。 注 意: 此探测器的使用者应保留本说明书。 性能特点概述: 1. 本产品为我公司最新开发的隔爆型红外火焰探测器,该产品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可替代国 外同类产品. 探测器保护区域示意图(图2) * 保护区域:如图所示的3D 锥形视野。 * 只有1/4 2. 该探测器使用最新型红外传感器,通过通道对传感器信号进行实时监控,可分别对碳氢化合物燃烧火焰中红外区的峰值波长进行跟综检测. 3. 该探测器内置CPU,可通过软件算法对火焰中波长信号的强弱和比率进行仿真,能够识别背景 光线、环境干扰和燃烧火焰,是真正的日光盲型火焰探测器. 4. 该探测器响应速度快,适用于产生爆炸性可燃气体、蒸汽与空气形成的爆炸混合物的场所. 5. 探测器采用四线制连接方式(两根电源线,两根信号线)。 测器安装方式图 正确安装方式 错误安装方式 监视目标 监视目标 技术条件 防爆标志: Exd ⅡCT6 防护等级: IP65 环境温度: -40℃~80℃ 相对湿度: ≤95﹪RH (40 + 2℃) 工作电压: 15~32VDC 静态电流: ≤25mA (24VDC ) 报警电流: ≤40mA (24VDC ) 火灾灵敏度: Ⅰ级(正庚烷火)(注1) 探视角: ≤90° 旋转角: 360° 仰视角: 80° 重量: 1.2kg 执行标准: GB12791-91, GB15631-1995,GB3836.1-2000,GB3836.2-2000, GB12476.1-2000 注1:Ⅰ级: 探测器距离面积为1100C ㎡(33㎝×33㎝),高为5㎝的正庚烷火燃烧中心25m 时,能在5s 内 发出火警。 安装 安装原则: * 探测器安装布线时,应使所监视的区域处于视场角的有效范围内。 * 探测器的安装应尽可能避免障碍物的阻挡,对于外形横、纵尺寸不超过0.5米的障碍物,探测器距障碍物的距离不小于2.5米;对于外形尺寸超过0.5米且无法避免时,应适当增加探测器的数量。 注意:该探测器适用于室内安装,存在有或隐或现的IR 源的情况下容易引起误报。 4 1 BOKANG ? ELECTRON 25m

遥控器的基本工作过程

您是否和大多数美国人一样,每天都至少要使用一两次电视遥控器?那就让我们来了解一下 它的内部构造,看看它是如何工作的。这就是接下来我们要进行拆解的遥控器: 遥控器的任务是,当您按下一个按键时,它就会把按键信息转换为电视机所能接收的红外线信号。打开遥控器的后盖,您将看到里面仅有一个部件:一块印刷电路板。它上面有一些电子元器件和电池接点。 大多数遥控器的内部无外乎就是您所看到的这些元器件。您 会看到一块上面标有“TA11835”字样的集成电路(也被称为 芯片)。该芯片采用了18针双列直插式封装(双列直插式封 装缩写为DIP)。在芯片的右边,您可以看到一个二极管、 一个晶体管(黑色,有三根管脚)、一个共振器(黄色)、 两个电阻(绿色)和一个电容(深蓝色)。在电池接点旁边 还有一个电阻(绿色)和一个电容(褐色的小圆片)。在这 个电路里,芯片能够检测到什么时候有按键被按下。然后, 它采用类似莫尔斯电码的形式对按键信息进行编码,每个按 键的编码都各不相同。芯片会将这些信号发送到晶体管进行放大处理,使信号增强。 电视遥控器工作原理

旋开电路板上的螺丝,将电路板取出,您会看到电路板是一块表面蚀刻有细铜线的玻璃纤维薄板。上面的电子元器件采用了印刷电路板组装工艺,这样可以便于批量生产和组装。在玻璃纤维板上“印刷”铜线成本比较低廉,其过程类似于在纸上印刷油墨。然后,由机械设备将零部件(如芯片、晶体管等)安放在玻璃纤维板上并进行焊接,使其与铜线相连接。这一过程同样简单易行。 在电路板上,您可以看到一系列与按键相对应的触点。按键本身是塑胶薄片做成的。每一个按键都附有一片黑色的导电片。当导电片与印刷电路板上的触点相接触时,触点被连通,同时芯片也能检测到该连接。

光电传感器工作原理

光电传感器工作原理-标准化文件发布号:(9556-EUATWK-MWUB-WUNN-INNUL-DDQTY-KII

工作原理 摘要: 光电传感器是利用光电子应用技术,将光信号转换成电信号从而检测被测目标的一种装置。光电传感器一般由光源、光学通路和光电元件三部分组成。光电检测方法具有精度高,反应快,非接触等优点,而且可测参数多,传感器的结构简单,形式灵活多样,体积小。它可用于检测直接引起光量变化的非电量,如光强、光照度、辐射测温和气体成分等;也可用来检测能转换成光量的其他非电量,如零件直径、表面粗糙度、应变、位移、振动、速度和加速度,以及物体形状、工作状态等。光电式传感器具有非接触,响应快,性能可靠等特点,因此在工业自动化装置和机器人中获得广泛应用。近年来,新的光电器件不断涌现,特别是CCD图像传感器的诞生,为光电传感器的进一步应用开创了新的一页。 关键字:光电元件、检测技术、传感器、应用 一、光电传感器工作原理 光电式传感器的物理基础是光电效应,即半导体材料的许多电学特性都因受到光的照射而发生变化。光电效应通常分为两大类,即外光电效应和内光电效应。外光电效应是指物质吸收光子并激发出自由电子的行为。当金属表面在特定的光辐照作用下,金属会吸收光子并发射电子,发射出来的电子叫做光电子。光的波长需小于某一临界值 (相等于光的频率高于某一临界值)时方能发射电子,其临界值即极限频率和极限波长。由E =hn-W如果入射光子的能量hn大于逸出功W,那么有些光电子在脱离金属表面后还有剩余的能量,也就是说有些光电子具有一定的动能。因为不同的电子脱离某种金属所需的功不一样, 所以它们就吸收了光子的能量并从这种金属逸出之后剩余的动能也不一样。由于逸出功W是使电子脱离金属所要做功的最小值,所以如果用E 表示动能最大的光电子所具有的动能,那么就有下面的关系式E =hn-W (其中,h表示普兰克常量,n表示入射光的频率),这个关系式通常叫做爱因斯坦光电效应方程。

红外光束感烟探测器产品安装使用说明书

线型光束感烟火灾探测器JTY_HF_C33(普通、防爆型) 产 品 安 装 使 用 说 明 书 版本:2.0 北京盛世长远科技有限公司 2005年12月

订货说明 1 产品自签订购销合同后,供货周期为一个月。 2 本产品所报价格,不包括运费、运输保险,外地购货的用户可代办托 运,费用由需方负担。运输方式:中铁快运、铁路快件、航空运输等。 3产品分为三种信号输出型:1 x电流型、2 x开关量型、3 x电压型,用户在选用我公司产品时,应考虑配接厂家输入模块的报警及故障参数,以选用相应的输出型探测器。 4本产品保修期为二年。 5定购我公司产品的用户,当产品出现故障、损坏时,公司采取提前发货更换维修的方法。并根据用户要求代办托运到指定地点。 6如需更多的资料、价格及供货方面的信息请与我公司联系。

目录 一、概述............................................................. (4) 二、特点............................................................. (4) 三、工作原理与结构特征............................................................. .. (4) 四、技术参数............................................................. . (7) 五、安装、布线与调试............................................................. (8) 1. 安装探测器的环境条件.............................................................. (8) 2. 安装与布

红外遥控原理(红外开发)

红外遥控器的原理 一. 关于遥控器 遥控器其核心元器件就是编码芯片,将需要实现的操作指令例如选台、快进等事先编码,设备接收后解码再控制有关部件执行相应的动作。显然,接收电路及CPU也是与遥控器的编码一起配套设计的。编码是通过载波输出的,即所有的脉冲信号均调制在载波上,载波频率通常为38K。载波是电信号去驱动红外发光二极管,将电信号变成光信号发射出去,这就是红外光,波长范围在840nm到960nm之间。在接收端,需要反过来通过光电二极管将红外线光信号转成电信号,经放大、整形、解调等步骤,最后还原成原来的脉冲编码信号,完成遥控指令的传递,这是一个十分复杂的过程。 红外线发射管通常的发射角度为30-45度之间,角度大距离就短,反之亦然。遥控器在光轴上的遥控距离可以大于8.5米,与光轴成30度(水平方向)或15度(垂直方向)上大于6.5米,在一些具体的应用中会充分考虑应用目标,在距离角度之间需要找到某种平衡。 对于遥控器涉及到如下几个主要问题: 1. 遥控器发出的编码信号驱动红外线发射管,必须发出波长范围在940nm左右的的红外光线,因为红外线接收器的接收二极管主要对这部分红外光信号敏感,如果波长范围不在此列,显然无法达到控制之目的。不过,几乎所有的红外家电遥控器都遵循这一标准。正因为有这一物理基础,多合一遥控器才有可能做成。 2. 遥控器发出一串编码信号只需要持续数十ms的时间,大多数是十多ms或一百多ms重复一次,一串编码也就包括十位左右到数十位二进制编码,换言之,每一位二进制编码的持续时间或者说位长不过2ms左右,频率只有500kz这个量级,要发射更远的距离必需通过载波,将这些信号调制到数十khz,用得最多的是38khz,大多数普通遥控器的载波频率是所用的陶瓷振荡器的振荡频率的1/12,最常用的陶瓷振荡器是455khz规格,故最常用的载波也就是455khz/12=37.9khz,简称38k载波。此外还有480khz(40k)、440khz(37k)、432khz (36k)等规格,也有200k左右的载波,用于高速编码。红外线接收器是一体化的组件,为了更有针对性地接收所需要的编码,就设计成以载波为中心频率的带通滤波器,只容许指定载波的信号通过。显然这是多合一遥控器应该满足的第二个物理条件。不过,家用电器多用38k,很多红外线接收器也能很好地接收频率相近的40k或36k的遥控编码。 3. 一个设备受控,除了满足上面提到的两个基本物理条件外,最重要的变化多种多样的当然应该是遥控器发出一串二进制编码信号了,这也是不同的遥控器不能相互通用的主要原因。由于市场上出现成百上千的编码方式并存,并没有一个统一的国际标准,只有各芯片厂商事实上的标准,这也是模拟并替换各种原厂遥控器最大的难点。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很多公司开发家电设备的遥控子系统时还不采用通用的编码芯片,而是用通用的单片机随心所欲地自编一些编码,这就使通用遥控的问题更加复杂化了。 4. 采用同样的编码芯片,也不意味着可以通用,因为还有客户码。客户码设计的最初本意就是为了不同的设备可以相互区分互不干扰。最初芯片厂商会从全局考虑给不同的家电厂商安排不同的客户码以规范市场,例如录像机和电视机就用不同的设备码,给甲厂分配的设备码和乙厂分配的设备码就区分在不同的范围内。

红外遥控原理及解码程序

红外遥控系统原理及单片机 红外线遥控是目前使用最广泛的一种通信和遥控手段。由于红外线遥控装置具有体积小、功耗低、功能强、成本低等特点,因而,继彩电、录像机之后,在录音机、音响设备、空凋机以及玩具等其它小型电器装置上也纷纷采用红外线遥控。工业设备中,在高压、辐射、有毒气体、粉尘等环境下,采用红外线遥控不仅完全可靠而且能有效地隔离电气干扰。 1 红外遥控系统 通用红外遥控系统由发射和接收两大部分组成。应用编/解码专用集成电路芯片来进行控制操作,如图1所示。发射部分包括键盘矩阵、编码调制、LED红外发送器;接收部分包括光、电转换放大器、解调、解码电路。 图1 红外线遥控系统框图 2 遥控发射器及其编码 遥控发射器专用芯片很多,根据编码格式可以分成两大类,这里我们以运用比较广泛,解码比较容易的一类来加以说明,现以日本NEC 的uPD6121G组成发射电路为例说明编码原理(一般家庭用的DVD、VCD、音响都使用这种编码方式)。当发射器按键按下后,即有遥控码发出,所按的键不同遥控编码也不同。这种遥控码具有以下特征:采用脉宽调制的串行码,以脉宽为0.565ms、间隔0.56ms、周

期为1.125ms的组合表示二进制的“0”;以脉宽为0.565ms、间隔1.685ms、周期为2.25ms的组合表示二进制的“1”,其波形如图2所示。 图2 遥控码的“0”和“1” (注:所有波形为接收端的与发射相反)上述“0”和“1”组成的32位二进制码经38kHz的载频进行二次调制以提高发射效率,达到降低电源功耗的目的。然后再通过红外发射二极管产生红外线向空间发射,如图3示。 图3 遥控信号编码波形图 UPD6121G产生的遥控编码是连续的32位二进制码组,其中前16位为用户识别码,能区别不同的电器设备,防止不同机种遥控码互相干扰。该芯片的用户识别码固定为十六进制01H;后16位为8位操作码(功能码)及其反码。UPD6121G最多额128种不同组合的编码。 遥控器在按键按下后,周期性地发出同一种32位二进制码,周期约为108ms。一组码本身的持续时间随它包含的二进制“0”和“1”的个数不同而不同,大约在45~63ms之间,图4为发射波形图。

光电传感器工作原理

工作原理 摘要: 光电传感器是利用光电子应用技术,将光信号转换成电信号从而检测被测目标的一种装置。光电传感器一般由光源、光学通路和光电元件三部分组成。光电检测方法具有精度高,反应快,非接触等优点,而且可测参数多,传感器的结构简单,形式灵活多样,体积小。它可用于检测直接引起光量变化的非电量,如光强、光照度、辐射测温和气体成分等;也可用来检测能转换成光量的其他非电量,如零件直径、表面粗糙度、应变、位移、振动、速度和加速度,以及物体形状、工作状态等。光电式传感器具有非接触,响应快,性能可靠等特点,因此在工业自动化装置和机器人中获得广泛应用。近年来,新的光电器件不断涌现,特别是CCD图像传感器的诞生,为光电传感器的进一步应用开创了新的一页。 关键字:光电元件、检测技术、传感器、应用 一、光电传感器工作原理 光电式传感器的物理基础是光电效应,即半导体材料的许多电学特性都因受到光的照射而发生变化。光电效应通常分为两大类,即外光电效应和内光电效应。外光电效应是指物质吸收光子并激发出自由电子的行为。当金属表面在特定的光辐照作用下,金属会吸收光子并发射电子,发射出来的电子叫做光电子。光的波长需小于某一临界值(相等于光的频率高于某一临界值)时方能发射电子,其临界值即极限频率和极限波长。由E =hn-W如果入射光子的能量hn大于逸出功W,那么有些光电子在脱离金属表面后还有剩余的能量,也就是说有些光电子具有一定的动能。因为不同的电子脱离某种金属所需的功不一样,所以它们就吸收了光子的能量并从这种金属逸出之后剩余的动能也不一样。由于逸出功W是使电子脱离金属所要做功的最小值,所以如果用 E 表示动能最大的光电子所具有的动能,那么就有下面的关系式E =hn-W (其中,h表示普兰克常量,n表示入射光的频率),这个关系式通常叫做爱因斯坦光电效应方程。 如

红外对射说明书接线图

第一章主动红外对射探测器(探头) 第一节双光束主动红外探测器 一、产品型号规格 1、命名规则SAB-xx 室外警戒距离 新安宝产品双光束对射系列 2、双光束型号规格SAB-20 / 30 / 40 / 60 / 80 / 100 室外警戒距离20米/30米/40米/ 60米/80米/100米 二、组成及基本工作原理 1、双光束主动红外探测器由投光器(T)与受光器(R)两部分组 成。 2、由投光器发射出两束红外光,受光器在另一端接收由投光器 发出的红外光辐射能量,并经过光电转变为电信号,此电信号经 过适当处理后再送往报警控制器电路,如图所示: 3、因为红外光为不可见光,所以在投光器与受光器之间构成了 一道人眼瞧不同的封锁线,当有人穿越或阻挡红外光时,受光器 输出的电信号会发生变化,从而启动报警控制器发出报警号。 三、各组成部件名称(如图2) 五、外形尺寸(如图3) 六、探测示意图(如图4) 七、产品特点: ※自动增益电路(AGC)设计,适应雨、雾、雪等恶劣天气;

※采用日本技术菲涅尔螺纹透镜,多重聚焦,抗杂光能力强; ※使用进口大功率发射管(金属包装管),光束射程远; ※外壳采用PC塑料,韧性好,不变形,抗紫外线穿透能力强; ※防雷电路设计。 ※受光指示、OK指示、瞄准镜、对准电压测试 八、主要技术参数: 九、接线方法: 十、安装与调试: 1、安装方式有墙壁安装方式与固定支架安装方式(见说明书); 2、按九所示接线连接; 3、调试: ⑴取下瞄准镜,进行远距离观察; ⑵调整上下调整螺钉及水平调整支架,使对面的探测器影像落入瞄准镜中间部位,此时受光器GOOD指示灯应点亮; ⑶将万用表笔插入测试孔,再重复⑵的划线部分操作,使测试电压为4V左右为探测器正常工作状态,如调试使测试电压为4、3~4、5时,受光器GOOD指示灯最亮,探测器则处于最佳工作状态。 十一、注意事项: 1、投光器与受光器之间不应遮挡物; 2、安装支架(与基础)要稳固; 3、受光器不能正对太阳;

红外遥控器的原理

红外遥控器的原理 红外遥控器的硬件电路 红外遥控发射器由键盘矩阵、遥控专用集成电路、激励器和红外发光二极管组成。遥控专用集成电路(通常是四位单片机)是发射系统的核心部分,其内部由振荡电路、定时电路、扫描信号发生器、键输入编码、指令译码器、用户码转换器、数码调制电路以及缓冲放大器等组成。它能产生键位扫描脉冲信号,并能译出按键的键码,再经遥控指令编码器得到某键位的遥控指令(遥控编码脉冲),由38KHZ的载波进行脉冲幅度调制,载有遥控指令的调制信号激励红外二极管发出红外遥控信号。 红外遥控器发射硬件图 当按下某个键时,发送电路就产生对应的编码,经过调制后,在输出端产生串行编码的脉冲。这些脉冲经过驱动电路后由红外二极管发射出去。当接收端接收到光信号后,先经过光放大器再经过专用解码芯片将其还原(解调)为串行编码脉冲,然后由接收电路按照编码解码的协议转换为相应的控制电平,最后由执行电路驱动开关等完成要求的操作。 遥控器里面是一个键盘编码器,每个按键对应一个编码,在把编码调制到一个高频信号上,其目的是为了降低发射的功率损耗;再把调制好的信号送给红外发光管把信号发送出去。接收过程恰好与此相反,首先由红外接收管收到微弱的信

号,经放大后解解调(把高频载波去掉),再进行解码,就可得到遥控器发过来的数据。 红外遥控器的红外编码 遥控系统中传输的数据是一串编码脉冲,也就是一组连续的串行二进制码,只是该脉冲是用调制过的载波表示的。对于一般的遥控系统,此串行码由红外接收头解调后,作为微控制器的遥控输入信号,由其内部CPU完成对遥控指令的解码,设计人员通常利用红外编码解码专用芯片或者单片机研制各种红外遥控系统,对各种电气设备进行遥控。 目前市场上有成百上千的编码方式并存,没有一个统一的国际标准,只是各芯片厂商事实上的标准,在自己的遥控器中使用自己指定的标准。但由于早期的生产遥控芯片的厂家较少,主要集中在欧洲和日本,他们所使用的编码标准成为后续很多厂家遵循或者模仿的标准,也就是说很多厂家生产出自己的遥控器,但只是在脉冲宽度、数据位的个数上有一些变化,在整个码型结构上还是遵循的老厂家的标准。随着单片机技术的发展,很多公司使用通用单片机编码然后通过红外光调制后发射。 下面介绍最常用的NEC标准:采用数字脉宽调制来表示“0”和“1"。 经遥控器发送的是串行数据,通过脉冲的占空比来区别‘0’和‘1’;以脉宽为0.565ms,间隔0.56ms,周期为1.125ms的组合表示二进制‘0’;以脉宽为 0.565ms,间隔为1.685ms,周期为2.25ms的组合表示二进制‘1’。其波形如下图30所示:

TCL空调遥控器企业标准

TCL空调遥控器企业标准 TCL空调器(中山)有限公司 企业技术标准 QT/TK-01.26-2005 遥控器 2005-05-30批准 2005-06-01实施 TCL空调器(中山)有限公司发布 文件编号 QT/TK-01.26-2005 TCL空调器(中山)有限公司 技术标准修改状态 A00 文件名称遥控器技术标准页码第2页共16 页 企业标准 文件名称: 遥控器文件编号: QT/TK-01.26-2005 起草部门:设计开发部品质管理部版本: A 编制: 李怀陈声艺日期: 2005 年 05 月 25日 标准化: 杨汉东日期: 2005 年 05 月 25日 审核: 黄永毅招伟日期: 2005 年 05 月 25日 审批: 刘锋欧阳新桥日期: 2005 年 05 月 25日 批准: 郑双名日期: 2005 年 05 月 30日 页面修改状态 (修改页码) 序修改单号发行日期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 2 3 4 5 6 7 8 9 10 说明 本技术标准为TCL空调器(中山)有限公司所有,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翻印,纸介文件在盖上红色受控印章后方为有效~

TCL AIR CONDITIONER(ZHONG SHAN)CO(,LTD 文件编号 QT/TK-01.26-2005 TCL空调器(中山)有限公司 技术标准修改状态 A00 文件名称遥控器技术标准页码第3页共16页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TCL空调器用红外遥控发射器(简称:遥控器)的技术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标志、包装、运输及储存等。 本标准适用于所有TCL空调器所用的遥控器。 2 引用标准 GB/T2423.1 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第2部分:试验方法试验A:低温 GB/T2423.2 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第2部分:试验方法试验B:高温 GB/T2423.3 电工电子产品基本环境试验规程试验Ca:恒定湿热试验方法 GB/T2423.22 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第2部分: 试验方法试验N:温度变化GB/T2423.10 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第2部分:试验方法试验Fc和导则:振动 (正弦) GB4343.2 电磁兼容家用电器、电动工具和类似器具的要求第2部分:抗扰度产品类标准 GB/T17626.2 电磁兼容试验和测量技术静电放电抗扰度试验 GB/T2828.1 计数抽样检验程序 QB/T 2263 房间空气调节器电子控制器 QT/TK-08.001–2005《产品质量特性重要度分级、不合格(缺陷)分类及编码、不合格品分类导则》 3 定义

光电传感器原理(精辟)

光电传感器原理 2007年05月21日星期一13:44

1.光电传感器原理 光电传感器是指能够将可见光转换成某种电量的传感器。光敏二极管是最常见的光传感器。光敏二极管的外型与一般二极管一样,只是它的管壳上开有一个嵌着玻璃的窗口,以便于光线射入,为增加受光面积,PN结的面积做得较大,光敏二极管工作在反向偏置的工作状态下,并与负载电阻相串联,当无光照时,它与普通二极管一样,反向电流很小(<μA),称为光敏二极管的暗电流;当有光照时,载流子被激发,产生电子-空穴,称为光电载流子。在外电场的作用下,光电载流子参于导电,形成比暗电流大得多的反向电流,该反向电流称为光电流。光电流的大小与光照强度成正比,于是在负载电阻上就能得到随光照强度变化而变化的电信号。 光敏三极管除了具有光敏二极管能将光信号转换成电信号的功能外,还有对电信号放大的功能。光敏三级管的外型与一般三极管相差不大,一般光敏三极管只引出两个极——发射极和集电极,基极不引出,管壳同样开窗口,以便光线射入。为增大光照,基区面积做得很大,发射区较小,入射光主要被基区吸收。工作时集电结反偏,发射结正偏。在无光照时管子流过的电流为暗电流Iceo=(1+β)Icbo(很小),比一般三极管的穿透电流还小;当有光照时,激发大量的电子-空穴对,使得基极产生的电流Ib增大,此刻流过管子的电流称为光电流,集电极电流Ic=(1+β)Ib,可见光电三极管要比光电二极管具有更高的灵敏度 2.光电传感器应用 光电传感器是一种小型电子设备,它可以检测出其接收到的光强的变化。早期的用来检测 物体有无的光电传感器是一种小的金属圆柱形设备,发射器带一个校准镜头,将光聚焦射向接收器,接收器出电缆将这套装置接到一个真空管放大器上。在金属圆筒内有一个小的白炽 灯做为光源。这些小而坚固的白炽灯传感器就是今天光电传感器的雏形。 LED(发光二极管) 发光二极管最早出现在19世纪60年代,现在我们可以经常在电气和电子设备上看到这些二极管做为指示灯来用。LED就是一种半导体元件,其电气性能与普通二极管相同,不同之处在于当给LED通电流时,它会发光。由于LED是固态的,所以它能延长传感器的使用寿命。因而使用LED 的光电传感器能被做得更小,且比白炽灯传感器更可靠。不象白炽灯那样,LED抗震动抗冲击,并且没有灯丝。另外,LED所发出的光能只相当于同尺寸白炽灯所产生光能的 一部分。(激光二极管除外,它与普通LED的原理相同,但能产生几倍的光能,并能达到更远的检测距离)。LED能发射人眼看不到的红外光,也能发射可见的绿光、黄光、红光、蓝光、蓝绿光或白光。 经调制的LED传感器 1970年,人们发现LED还有一个比寿命长更好的优点,就是它能够以非常快的速度来开关,开关速度可达到KHz。将接收器的放大器调制到发

红外光束感烟探测器产品安装使用说明书

线型光束感烟火灾探测器 JTY_HF_C33(普通、防爆型) 产 品 安 装 使 用 说 明 书 版本:2.0 北京盛世长远科技有限公司 2005年12月 订货说明 1产品自签订购销合同后,供货周期为一个月。 2本产品所报价格,不包括运费、运输保险,外地购货的用户可代办托运,费用由需方负担。运输方式:中铁快运、铁路快件、航空运输等。 3产品分为三种信号输出型:1x电流型、2x开关量型、3x电压型,用户在选用我公司产品时,应考虑配接厂家输入模块的报警及故障参数,以选用相应的输出型探测器。 4本产品保修期为二年。

5定购我公司产品的用户,当产品出现故障、损坏时,公司采取提前发货更换维修的方法。并根据用户要求代办托运到指定地点。 6如需更多的资料、价格及供货方面的信息请与我公司联系。 目录 一、概述................................................................ (4) 二、特点................................................................ (4) 三、工作原理与结构特征................................................................ .. (4) 四、技术参数................................................................ . (7) 五、安装、布线与调试................................................................ (8) 1.安装探测器的环境条件................................................................ . (8) 2.安装与布

红外遥控编码原理及C程序,51单片机红外遥控

红外遥控解解码程序 #include #include #define uchar unsigned char #define uint unsigned int sbit lcden=P1^0; sbit rs=P1^2; sbit ir=P3^2; sbit led=P1^3; sbit led2=P3^7; unsigned int LowTime,HighTime,x; unsigned char a,b,c,d,e,f,g,h,i,j,k,l,m,n,o,p,q,r,s,t,u; unsigned char flag;//中断进入标志位 uchar z[4]; uchar code table[]={"husidonghahahah"}; uchar code table1[]={"User Code:"}; void delay(uint x) { uint i,j; for(i=x;i>0;i--) //i=xms即延时约xms毫秒for(j=100;j>0;j--); } void write_com(uchar com) {//写液晶命令函数 rs=0; lcden=0; P2=com; delay(3); lcden=1; delay(3); lcden=0; } void write_date(uchar date) {//写液晶数据函数 rs=1; lcden=0; P2=date; delay(3); lcden=1;

delay(3); lcden=0; } void init_anjian() //初始化按键 { a=0;b=0;c=0;d=0; e=0;f=0;g=0;h=0; i=0;j=0;k=0;l=0; m=0;n=0;o=0;p=0; q=0;r=0;s=0;t=0; u=0; } void init_1602() {//初始化函数 uchar num; lcden=0; rs=0; write_com(0x38);//1602液晶初始化 write_com(0x0c); write_com(0x06); write_com(0x01); write_com(0x80); for(num=0;num<14;num++)//写入液晶固定部分显示{ write_date(table[num]); delay(3); } write_com(0x80+0x40); for(num=0;num<9;num++) { write_date(table1[num]); delay(3); } } void write_dianya(uchar add,char date) {//1602液晶刷新时分秒函数4为时,7为分,10为秒char shi,ge; shi=date%100/10; ge=date%10; write_com(0x80+0x40+add); write_date(0x30+shi); write_date(0x30+ge); }

主动红外探测器技术手册

主动红外探测器技术手册 1、【基本信息】 1.1 器材名称:主动红外探测器(对射) 1.2器材型号:SBT-30S/60S/100S、SBM-50S/75S/100S/150S/、 SBQ-75S/100S/150S/200S/250S 1.3 器材种类:安防报警探测器类 1.4 器材品牌:SELCO 1.5 器材使用年限:3—4 年 2、【功能信息】 2.1 器材功能: 利用光束遮断方式的探测器当有人横跨过监控防护区时,遮断不可见的红外线光束而引发警报。常用于室外围墙报警,它总是成对使用:一个发射,一个接收。发射机发出一束或多束人眼无法看到的红外光,形成警戒线,有物体通过,光线被遮挡,接收机信号发生变化,放大处理后报警。 2.2 器材应用:室内外均适用,一般安装在周界围墙上、建筑物外围防窗户、大门等。 2.3 器材优势:无 2.4 器材不足:遇到恶劣天气(大雾、大雨)比较容易误报警。 3、【参数信息】 3.1光束数:二光束(警戒距离:30m 60m 100m)、三光束(警戒距离:50m 75m 100m 150m)、四光束(警戒距离:75m 100m 150m 200m 250m) 3.2 工作电压:10.5~28VDC

3.3 消耗电流MAX:85mA 3.4 感应速度:50-700ms 可调 3.5 环境温度:-25 C ~+ 55C 3.6工作湿度:相对湿度三90% 3.7 防水性能:适合在室外安装 4、【使用信息】 4.1 器材检验: 功能检验的内容包括: 4.1.1在工作环境正常下,给探测器上电,设备是否能工作 4.1.2调节灵敏度,遮挡红外光速,探测器反应速度 4.2 器材安装条件: 4.2.1 主材准备 探测器接收端1 只探测器发射端1 只探测器底版2 只固定支架2 只4.2.2安装工具 16A 的小型电源配电箱(漏电保护器、两眼三眼插座)1套 2 .5平方毫米线径的电源拖线盘(规格10 /20/30 米)1套电锤(配6/10mm 钻头)1把为5mm十字螺丝刀1把为3mm 一字螺丝刀1把斜口钳1把剥线钳1把

基于单片机的空调遥控器设计 (1)

本科毕业设计基于单片机的空调遥控器

摘要 随着社会的发展,科技的进步以及人们生活水平的逐步提高,各种方便于生活的遥控系统开始进入了人们的生活。电器在家庭中已经十分普及,与此同时,和电器相伴的空调遥控器的品种和产量不断提高。 传统的遥控器采用专用的遥控编码及解码集成电路,这种方式虽然制作简单容易,但由于功能键数及功能受到特定的限制,只实用于某一专用电器产品的应用,应用范围受到限制。而采用单片机进行遥控系统的应用设计,具有编程灵活多样,操作码个数可随便设定等优点。 论文首先对遥控器的几个方案进行了论证,最终确定了一可行性方案,并对此方案进行了可行性分析之后提出了电器遥控器的硬件和软件设计方案。在硬件设计方案中,首先详细论述了遥控器的基本原理并用实例进行了说明。然后,对电器遥控器常用硬件设备原理和使用进行了讨论,并对设计中使用的单片机做了必要说明。在软件设计方案中,论文对软件流程做了详细的解释并阐述了单片机软件设计的一般方法。最后,论文对电器遥控器设计的硬、软件调试做了简单介绍。 关键字:遥控器电器遥控单片机

Air Conditioner Remote Controller Based On Single Chip Microcomputer Fan Geqiang (College of Science, South China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Guangzhou 510642, China) Abstract:With the development of society, the progress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and the improvement of people's living standards, remote control systems to facilitate life begin to enter people's life. Electrical appliances have become very popular, in the family at the same time, and the air conditioning remote control electric appliance with variety and yield improvement. The traditional remote controller adopt special remote control coding and decoding integrated circuit, while this preparation is simple and easy, but because the function keys and function subject to certain limitations, application is applicable only to a special electrical products, limited application range. Design and application of single-chip control system with programmable, flexible operation, code can be arbitrarily set number etc. Firstly, several schemes for the remote control has been demonstrated, ultimately determine a feasible scheme, and this scheme for the feasibility of proposed electric appliance remote controller hardware and software design scheme. In hardware design, this paper firstly discusses the basic principle of the remote control and illustrates it with examples. Then, on a remote control electric appliance equipment commonly used hardware principle and application are discussed, and the design used in single-chip to do the necessary notes. In software design, the software process to do a detailed explanation and expounds the general method of MCU software design. Finally, the article on the remote controller design hardware, software debugging is introduced briefly. Keyword: remote control electric remote control single-chip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