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必修一名著导读练习题

必修一名著导读练习题

必修一名著导读练习题
必修一名著导读练习题

必修一名著导读练习题

姓名:班级:

一、填空题

1.人不知而不愠, ? (《论语》)

2. ,于我如浮云。(《论语·述而》)

3.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不知老之将至云尔。《论语·述而》

4. ,来者犹可追。(《论语·微子》)

5.子曰:“智者不惑,,。(《论语》)

6. ,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论语七则》)

7.《论语》记载孔子的言论中,用星辰作比喻,形象地表述“为政以德”社会效果的句子是,。

8.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不亦乐乎?

9.子曰:“志士仁人,,。”(《论语》)

10.狄更斯(1812—1870)是享有世界声的誉__ ___小说家,也是唯一可以与

__________比肩的英语作家。代表作有《_______________》《老古玩店》《艰难时世》《双城记》《远大前程》等。

11.《大卫·科波菲尔》是“_________体”长篇小说,以大卫的成长史为小说的_____。小说中的房东密考伯夫妇是狄更斯以他的父母为原型塑造的,密考伯夫妇那种“债多不用愁、乐天知命”的性格成为文学中的典型,称做“_______ _主义”。

二、选择题

1、下列是关于名著《大卫·科波菲尔》人物说明,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大卫善良,诚挚,聪明,勤奋好学,有自强不息的勇气、百折不回的毅力和积极进取的精神,终于获得了事业上的成功和家庭的幸福

B、大卫的后父默德斯东凶狠贪婪,他把大卫看作累赘,常常责打他。母亲去世后,即把不足10岁的大卫送去当洗刷酒瓶的童工,让他过着基本能解决温饱的生活。

C、大卫·贝西小姐生性怪僻,但心地善良。她收留了大卫,让他上学深造。

D、阿格妮丝既有外在的美貌,又有内心的美德,她最后与大卫的结合,这种完美的婚姻使小说的结尾洋溢一派幸福和希望的气氛。

2、下列对《大卫·科波菲尔》作者、思想内容和艺术成就的说明,错误的一项是()

A、这部小说是是19世纪法国批判现实主义大师狄更斯的一部具有强烈的自传色彩的小说。

B、文章通过主人公大卫一生的悲欢离合,多层次地揭示了当时社会的真实面貌,突出地表现了金钱对婚姻、家庭和社会的腐蚀作用。

C、小说在艺术上的魅力,不在于它有曲折生动的结构,或者跌宕起伏的情节,而在于它有一种现实的生活气息和抒情的叙事风格。

D、小细节刻划十分生动传神,环境描写也很有功力,尤其是亚摩斯那场海上风暴,写得气势磅礴,生动逼真,令人有身临其境之感。

三、断句题

用斜线给下面的短文断句(限划9处)

因民之所利而利之斯不亦惠而不费乎择可劳而劳之又谁怨欲仁而得仁又焉贪君子无众寡无小大无敢慢斯不亦泰而不骄乎

(《论语·尧曰》)

四、简答题

1.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两小题

孔子曰:“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损矣。”(《论语·季氏》)

子曰:“孰谓微生高①直?或乞醯焉,乞诸其邻而与之。”

①微生高:春秋时鲁国人②醯 :醋

(1)第一则材料主要体现了孔子的观(1分)

(2)孔子为什么说微生高不直?对于孔子的这种评价,你怎么看?(4分)

2.根据要求,完成以下小题。(共6分)

《论语?侍坐》篇,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分别讲述了自己的志向,孔子对子路的话不以为然。篇末是曾皙与孔子师生二人的对话,这一对话存在两种不同的标点,其中一种标点如下:

曰:“夫子何哂由也?”

曰:“为国以礼,其言不让,是故哂之。唯求则非邦也与?安见方六七十如五六十而非邦也者?唯赤则非邦也与?宗庙会同,非诸侯而何?赤也为之小,孰能为之大?”

另一种标点如下:

曰:“夫子何哂由也?”

曰:“为国以礼,其言不让,是故哂之。”

()“唯求则非邦也与?”

()“安见方六七十如五六十而非邦也者?”

()“唯赤则非邦也与?”

()“宗庙会同,非诸侯而何?赤也为之小,孰能为之大?”

①请在括号内写出本句的说话人(1分)

②不同的标点源于对文本不同的解读,请简要说明第二种解读与第一种的不同之处。有人认为第二种解读优于第一种,你赞成哪一种?请说明理由。(5分)

3.阅读下面的《论语》和《孟子》选段,完成后面的题目

①子曰:“躬自厚【注】而薄责于人,则远怨矣!”(《论语·卫灵公》)

②孟子曰:“仁者如射:射者正己而后发;发而不中,不怨胜己者,反求诸己而已矣。”(《孟子·公孙丑章句上》)

【注】厚:重,与“薄”相对。

(1)请概括出两个选段观点的共同之处。(2分)

(2)两个选段中,孔子与孟子的话侧重点有什么不同?请简述。(4分)

4.简要分析大卫·科波菲尔这一人物形象。

必修三名著导读(答案)

高中语文必修三名著导读(答案) 《红楼梦》 一、文学常识 1、《红楼梦》原名《石头记》,又叫《金陵十二钗》、《情僧录》、《风月宝鉴》、《金玉缘》,该书以宝、黛、钗得爱情悲剧为核心(主线),以贾、史、王、薛四大家族得兴衰史为轴线(暗线),浓缩了整个封建社会得时代内容。 2.《红楼梦》成书于清代乾隆年间,就是章回体古典长篇小说,中国古典小说四大名著之一,我国古代最伟大得长篇小说之一,世界文学经典巨著之一。 3、“满纸荒唐言 ,一把辛酸泪,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这就是我国古典文学名著《红楼梦》得开卷诗。 4、《红楼梦》得通行本就是120回,前80回为曹雪芹所写,其名霑,字梦阮,被公认为就是中国古典小说创作得高峰。《红楼梦》曾被其“披阅十载,增删五次”。一般认为后四十回就是高鹗所作。 5、红楼梦得版本现称两大系统,一个叫做脂砚斋评本(简称“脂本”)系统,一个叫做程高刻印本(简称“程本”)系统 6、《红楼梦》最早得传播者与评点人就是脂砚斋,所谓得“脂评本”就就是指由她评点得《红楼梦》抄本。 7.要读懂红楼梦,必须从前五回入手,小说第一回用“女娲补天”、“木石前盟”两个神话故事作楔子。第五回就是

全书得总纲,通过贾宝玉梦游太虚幻境,利用画册、判词及歌曲得形式,含蓄地将《红楼梦》众多人物得发展与结局交代出来。 二、人物形象 1、“开谈不说《红楼梦》,读尽诗书也枉然。”“一曲红楼多少梦?情天情海幻情身。”作品塑造了三个悲剧人物:林黛玉为爱情熬尽最后一滴眼泪,含恨而死;贾宝玉终于离弃“温柔富贵之乡”而遁入空门;薛宝钗虽成了荣府得“二奶奶”却没有赢得真正得爱情,陪伴她得就是终生凄凉孤苦。 2.“一个就是阆苑仙葩,一个就是美玉无瑕。若说没有缘,今生偏又遇着她;若说有奇缘,如何心事终虚话?”其中“阆苑仙葩”指得就是贾宝玉,“美玉无瑕”指得就是林黛玉。 3.“金陵十二钗”(正册):元春、迎春、探春、惜春、林黛玉、薛宝钗、史湘云、王熙凤、李纨、秦可卿、巧姐、妙玉。 4、贾府得“四春”分别就是:孤独得元春、懦弱得迎春、精明得探春、孤僻得惜春,取“原应叹惜”之意。 5、《红楼梦》中最卑躬屈膝得丫环就是袭人,袭人在贾家败落后就远走高飞“寻得桃源好避秦”,正就是曹雪芹对袭人得讽刺;最有反抗性格得丫环就是晴雯,晴雯死因主要就是“风流灵巧招人怨,寿夭多因诽谤生”,涉及到她得情节有撕扇子作

高中语文必修一至必修五名著导读练习

《名著导读》知识梳理 《论语》 1.《论语》成书于春秋战国之际,是记载孔子及弟子言行的书。 2.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他打破了“学在官府”的传统,是私人讲学之风的开创者。 3.《论语》全书共分20篇。在形式上,有的是直录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论,有的采用问答的形式,也有的是交谈的形式,还有少量的夹叙夹议性的。 4.《论语》作为儒家思想的经典,充分反映了儒家的治国理念,“仁”堪称全书的统率。但孔子对这一思想并没有明确的定义,他总是根据不同的对象,进行不同角度的阐述。 5.“克己复礼”实际上就是提倡人们要以克制和礼让的态度来调和社会矛盾。 6.《论语》对后人的启发主要在三个方面,即治学、从政、修身养性。 7.解释下列言论中所包含的孔子的思想: (1)仁远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述而》) 仁爱,是儒家思想的核心内容,孔子认为,仁爱是做人的根本。孔子不仅是一个仁爱的宣传者,同时也是一个仁爱的实践者。孔子提出,人只要能做到恭、宽,信,敏、惠这五点,就可以称之为志士仁人。 (2)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为政》) 代表了孔子为政的思想,强调道德对政治生活的决定作用,主张以道德教化为治国原则(3)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当管理者自身端正,作出表率时,不用下命令,被管理者也就会跟着行动起来;相反,如果管理者自身不端正,而要求被管理者端正,那未,纵然三令五申,被管理者也不会服从的。(4)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表明了孔子举一反三式的启发式教育思想 《家》 1.一般认为,《家》和《寒夜》是巴金的代表作品,而他晚年所写的散文 《随想录》则是真诚反思“文革”的作重要的作品之一。 2.巴金的《家》《春》《秋》等三部长篇小说合称为“《激流三部曲》”。 3. 爱情和婚姻纠葛是《家》情节发展的主要线索,小说写了觉慧、 觉新、觉民三兄弟在爱情婚姻上的不同遭遇,全面展示了一个大家族的衰亡过程,这种艺术结构与《红楼梦》类似。

名著导读《论语》教学设计 (人教版高一必修一)

吴玉梅 【教学设计】 因《论语》的年代已久远,对学生而言,要理解透彻文句是比较深奥困难的,因此必须在充分理解文意的基础上,对《论语》进行思想上的解读。可由教师从《论语》中概括出几点与生活、现实相关的要点,要求学生分组进行透彻的学习和领会,如“小人与君子”、“学习的方法”、“教育的理念”等等。 教材分析:要了解中国传统文化,必须阅读古诗文名著名篇。《论语》是在中国文化形成过程中影响最大的学说是儒家学说之一,这部经典《论语》从它诞生起就是读书人求仕做官的必修课本,是知识分子的思想言行基础,而且影响到整个社会生活,内容包括伦理道德、教育体制、民间习俗等方面的思想。因此,要了解中国传统文化,就有必要读一读《论语》。 学情分析:学生在初中已经学习并积累了一定数量的论语片段,因《论语》的年代已久远,对学生而言,要理解透彻文句是比较深奥困难的。 教法设计:讲解启发、探究梳理、拓展延伸 学法指导:诵读、积累与领悟相结合的学习方式,使学生在把握语义基础上,通过合作与探究的学习方式,提高学生阅读文言文的能力。 1.诵读法。本课主要是引导学生去欣赏儒家经典著作之一《论语》,而该经典主要是谈学习态度、方法和思想修养的,语言简练,用意深远。教师指导学生反复诵读,营造背诵课文的气氛,在读中理解、领会其内涵,力争当堂熟读成诵。 2.讨论评点法。教读本文采用评点式,就内容、写法及现实意义评点。在教学过程中,启发学生探究、质疑,调动学习积极性。 教学目标: 1.读《论语》知儒家思想。引导学生了解并走入《论语》,通过诵读文言经典,积累名句,激发对民族传统文化的热爱。 2、理解、运用《论语》中关于学习、从政和为人处世的名言警句,进一步培养文言阅读能力。 3.感受孔子光辉人格魅力,体验并追求理想的学习境界和高尚的人格品 性。 教学重点: 1. 结合孔子的经历,分析《论语》一书的主要思想内涵。

【语文】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名著导读《红楼梦》导读教案

《红楼梦》名著导读 教学目标: 1.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大致了解《红楼梦》的主线,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为自主阅读《红楼梦》打基础。 2.了解宝黛钗爱情悲剧产生的原因以及三人的性格特征,认识宝黛二人追求思想解放,个性自由的反封建意义。 3.感受《红楼梦》中曲词的美,大致了解个别曲词的隐喻意义。 教学重点: 探究《红楼梦》的主线及宝黛爱情悲剧产生的原因。 教学过程: 一、走近作者 曹雪芹:(1715?──1764?)名霑,字梦阮,号雪芹,又号芹圃、芹溪居士。祖籍辽阳,先世原是汉族,后为满洲正白旗“包衣人”。曹雪芹的家庭是一个百年望族的贵族世家。从曾祖父曹玺起,到他父亲都任江宁织造要职。曹雪芹的童年,正当曹家极盛时期,在南京过着“锦衣纨裤”“饫甘餍肥”的豪华生活。 雍正五年曹雪芹十三岁,他的父亲获罪革职,全部家产被查抄,全家由南京迁到北京,他的青壮年是在家境由盛而衰的过程中度过的。四十岁后,他进入了凄苦的晚年。他家迁到北京西郊,生活日渐贫困,竟然到了食粥赊酒、围毡御寒、卖画谋生的境地。大约在一七六四年除夕,因贫病无医,加上爱子夭折,过度伤痛,而离开了人间。 曹雪芹“身胖,头广而色黑”。他性格傲岸,愤世嫉俗,豪放不羁。嗜酒,才气横溢,善谈吐。我国伟大的现实主义作家。 曹雪芹一生经历了曹家由盛而衰的过程,他也由贵公子跌落为“寒士”。少年时贵族生活使他对本阶级怀有温情的眷念,思想上带有空幻的色彩;同时社会的腐败,统治阶级的丑恶,又使他对本阶级的面目有了认识,性格上具有叛逆的特征,这些都为他写出《红楼梦》提供了良好的基础。 曹雪芹是一位诗人。他的诗,立意新奇,风格近于唐代诗人李贺。他又是一位画家,喜绘突兀奇峭的石头。但最大的贡献还在于小说的创作。他的小说《红楼梦》内容丰富,思想深刻,艺术精湛,把中国古典小说创作推向最高峰,在文学发展史上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高中语文必修课本1~5名著导读梳理

高中语文必修课本1~5名著导读梳理 名著导读是高中语文必修教材重要的板块之一。必修1~5出现的多篇名著:比如《大卫·科波菲尔》、《家》、《巴黎圣母院》、《红楼梦》、《高老头》、《三国演义》、《唐吉珂德》等。今天小简老师帮同学们整理了必修1~5中出现的名著,对于同学们积累作文素材,提升阅读能力有很重要的帮助!一起来看看吧! 一、《大卫-科波菲尔》(必修一) 作者是英国作家狄更斯。主人公大卫·科波菲尔尚未来到人间,父亲就已去世,自幼受尽继父的虐待,因反抗被送进一所寄宿学校,母亲死后,就被送去当童工。后在姨婆的抚养下成为名作家。作品围绕大卫的生活遭遇生动描绘了维多利亚时代一幅幅社会画面,揭露了司法界的黑暗,会议对人民的欺压,资产阶级对人民的剥削,寄宿学校对儿童的虐待;刻画了形形色色得人物,特别是下层劳动者的形象。 作品从某种意义上讲也是一部教育小说,它通过主人公经个人奋斗成为名作家的经历,赞美了忠诚正直、勤奋坚毅的品质,贬斥了贪婪伪善的恶习,鼓励人们无论在何种情况下都要对生活充满信心。 二、《家》(必修二) 艺术成就 《家》是巴金30年代创作的“激流三部曲”中的第一部,它从1931年问世至今,一直以其特有的反封建的思想光辉和动人的艺术魅力吸

引着广大读者,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占有着重要的地位。长篇小说《家》以20年代初期中国内地城市四川成都为背景,真实地写出了高家这个很有代表性的封建大家庭腐烂、溃败的历史。 作品中的高家是中国封建社会和家族制度的缩影。作品在揭露这个封建家庭罪恶的同时,还侧重表现了封建制度、封建礼教对青年一代的摧残和迫害。同时还表现了以觉慧为代表的一代觉醒了的青年同这个罪恶家族的斗争。这些青年受“五四”反封建巨浪的影响,一方面在社会上积极参加宣传革命思想的学生运动,一方面在家庭内部和封建势力、封建礼教展开勇猛的战斗,最后,他们真正敲响了这个封建大家庭的丧钟。 《家》是一部思想相当深刻的现实主义力作,作品通过以觉慧为代表的青年一代与以高老太爷为代表的封建腐朽势力的激烈斗争,反映了当时的社会面貌,深刻地揭露了封建社会和家族制度的腐败与黑暗,控诉和揭示了大家族和旧礼教、旧道德的罪恶以及吃人本质,并且揭示了其必然灭亡的历史命运。同时,作品还以极大的激情歌颂了青年知识分子的觉醒、抗争以及他们与罪恶的封建家庭的决裂。 人物鉴赏 1.觉新

高中语文必修一至必修五名著导读练习

《名着导读》知识梳理 《论语》 1.《论语》成书于春秋战国之际,是记载孔子及弟子言行的书。 2.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 家学派的创始人。他打破了“学在官府”的传统,是私人讲学之风的开创者。 3.《论语》全书共分20篇。在形式上,有的是直录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论,有的采用问答的形式,也有的是交谈的形式,还有少量的夹叙夹议性的。 4.《论语》作为儒家思想的经典,充分反映了儒家的治国理念,“仁”堪称全书的统率。但孔子对这一思想并没有明确的定义,他总是根据不同的对象,进行不同角度的阐述。 5.“克己复礼”实际上就是提倡人们要以克制和礼让的态度来调和社会矛盾。 6.《论语》对后人的启发主要在三个方面,即治学、从政、修身养性。 7.解释下列言论中所包含的孔子的思想: (1)仁远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述而》) 仁爱,是儒家思想的核心内容,孔子认为,仁爱是做人的根本。孔子不仅是一个仁爱的宣传者,同时也是一个仁爱的实践者。孔子提出,人只要能做到恭、宽,信,敏、惠这五点,就可以称之为志士仁人。(2)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为政》) 代表了孔子为政的思想,强调道德对政治生活的决定作用,主张以道德教化为治国原则 (3)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当管理者自身端正,作出表率时,不用下命令,被管理者也就会跟着行动起来;相反,如果管理者自身不端正,而要求被管理者端正,那未,纵然,被管理者也不会服从的。 (4)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表明了孔子举一反三式的启发式教育思想 《大卫?科波菲尔》 1.《大卫?科波菲尔》的作者查尔斯·狄更斯是享有世界声誉的英国(国籍)小说家 他在二十三岁时发表的长篇小说《匹克维克外传》为他赢得声名, 他一生共创作了 14 部半长篇小说,被认为是唯一能与莎士比亚比肩的英语作家。

高中语文必修一至必修五名著导读练习

高中语文必修一至必修五 名著导读练习 Final approval draft on November 22, 2020

《名着导读》知识梳理 《论语》 1.《论语》成书于春秋战国之际,是记载孔子及弟子言行 的书。 2.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他打破了“学在官府”的传统,是私人讲学之风的开创者。 3.《论语》全书共分20篇。在形式上,有的是直录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论,有的采用问答的形式,也有的是交谈的形式,还有少量的夹叙夹议性的。 4.《论语》作为儒家思想的经典,充分反映了儒家的治国理念,“仁”堪称全书的统率。但孔子对这一思想并没有明确的定义,他总是根据不同的对象,进行不同角度的阐述。 5.“克己复礼”实际上就是提倡人们要以克制和礼让的态度来调和社会矛盾。 6.《论语》对后人的启发主要在三个方面,即治学、从政、修身养性。 7.解释下列言论中所包含的孔子的思想: (1)仁远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述而》) 仁爱,是儒家思想的核心内容,孔子认为,仁爱是做人的根本。孔子不仅是一个仁爱的宣传者,同时也是一个仁爱的实践者。孔子提出,人只要能做到恭、宽,信,敏、惠这五点,就可以称之为志士仁人。 (2)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为政》) 代表了孔子为政的思想,强调道德对政治生活的决定作用,主张以道德教化为治国原则(3)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当管理者自身端正,作出表率时,不用下命令,被管理者也就会跟着行动起来;相反,如果管理者自身不端正,而要求被管理者端正,那未,纵然,被管理者也不会服从的。(4)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表明了孔子举一反三式的启发式教育思想 《大卫科波菲尔》

人教版语文必修三名著导读知识清单

必修三知识清单 表达交流部分 一、字音 揭露.(lù)虎兕.(sì)相逢 弧.(hú)线 消弭.(m ǐ)争端 程颐.(yí) 飓.(jù)风 急遽.(jù) 跻.(j ī)身 鞭挞.(tà) 砌.(qì)墙 恍惚..(hu ǎngh ū)祖茔.(yíng )祭祀.(sì)盛筵.(yán )难再 薨.(h ōng )逝 洗濯.(zhuó) (自查:“狐”并组词 “遽”并组词 “消弭”解释) 二、字形 1.luán (孪)生兄弟 痉luán (挛)忠心g ěng (耿耿)作y ī(揖)告别 2.lù lù(碌碌)无为 不可è(遏)制 b īn ( 濒)临绝望n (瞰) 3.通xi āo 宵)达旦xi āo (霄)汉fèi (费) 令人zh ǔ(瞩)目zào (燥)无味 (躁)动不安 一(泻)千里ng (融)5.污huì(秽) 脓chu āng (疮) 怜m ǐn (悯) suì(隧)道 深suì(邃)suì6.(遂)心如意 (执) zh ěn (缜)密 应(聘)(滇池 7.g ōu (沟)通ēn (瞋)视ēn (嗔)怒三、成语或词语解释 1.滥竽充数:比喻无本领的冒充有本领,次货冒充好货。 2.言者无罪,闻者足戒:①就是指出自已观点和方法的人不应该承担什么责任,而听的人可以从中吸取有价值的东西.这样才能发挥出群众的智慧。②指提意见的人只要是善意的,即使提的不正确,也是无罪的。听取意见的人即使没有对方所提的缺点错误,也值得引以为戒。 3.识时务者为俊杰:认清时代潮流,才能成为出色的人物。 4.艰难困苦,玉汝于成 :艰难困苦可以帮助你成功。 我们还常用“玉成此事”。帮助把这事办成的意思。 5.居高临下:占据高处,俯视下面。形容占据的地势非常有利。 6.高屋建瓴:把瓶子里的水从高层顶上倾倒。比喻居高临下,不可阻遏。 7狐死首丘:古代传说狐狸如果死在外面,一定把头朝着它的洞穴。比喻不忘本或怀念故乡。 名著导读部分 一、字音 瞥.(pi ē)见 玉玺.(x ǐ)曹頫.(fú) 一蹶.(jué)不振 饫.(yù)甘餍.(yè)肥 赊.(sh ē)欠 蓬牖.(y ǒu )茅椽.(chuán )脂.(zh ī)砚.(yàn )斋悲金悼.(dào )玉 禄蠹.(dù)渣滓.(z ǐ)妥帖.(ti ē) 碑帖.(tiè) 撷.(xié)取 静谧.(mì) 头昏脑涨. (zhàng ) 水涨.(zh ǎng )船高 膨胀 .(zhàng )曹雪芹,名霑.(zh ān )字梦阮. (ru ǎ n )劲.(jìng )旅 (自查多音字“帖”) zh ēn 锦衣wá tí sh 热情yá i zhàng ng 帷zhàng yuàn ūn n ji ǒng 尖 g j ī j īn su ǒqì cu ǐy qián 拖tà三、成语 1.空前绝后: 从前没有过,今后也不会再有。夸张性地形容独一无二。 2.流水不腐,户枢不蠹: 比喻经常运动的人或事物,不易受到外物的侵蚀。 3.钟灵毓yù秀: 凝聚了天地间的灵气,孕育着优秀的人物。指山川秀美,人才辈出。 4.钟鸣鼎食: 。形容贵族的豪华排场。 5.栩栩如生: 指艺术形象非常逼真,如同活的一样。 6.事无巨细: 事情不分大小。形容什么事都管。同“事无大小”。 7.不负众望: 不辜负大家的期望。 不孚众望:不能使大家信服。 8.自矜j īn 功伐: 指居功自傲。 9.日暮途穷: 比喻处境十分困难,到了末日。也形容穷困到极点。 10.遒劲jìng 有力:一般形容书法或线条有力量。 11.颠沛流离: 由于灾荒或战乱而流转离散。形容生活艰难,四处流浪。 12.惊鸿一瞥:指美女或所仰慕的女子动人心魄的目光。 13.捉襟见肘zhóu: 形容衣服破烂。比喻顾此失彼,穷于应付。 14.左支右绌chù:指力量不足,应付了这方面,那方面又出了问题。 15.循规蹈矩:原指遵守规矩,不敢违反。现多指拘守旧准则,不敢稍做变通。 16.沽g ū名钓誉:用某种不正当的手段捞取名誉。 17.井井有条:形容说话办事有条有理。 18.心劳日拙zhu ō:虽然费尽心思,到头来不但捞不到好处,处境反而一天比一天糟。 19. j īn 矜奇尚异:崇尚追求奇异的事物。 20.甄别:审查辨别。

必修三名著导读(答案)教学内容

高中语文必修三名著导读(答案) 《红楼梦》 一、文学常识 1. 《红楼梦》原名《石头记》,又叫《金陵十二钗》、《情僧录》、《风月宝鉴》、《金玉缘》,该书以宝、黛、钗的爱情悲剧为核心(主线),以贾、史、王、薛四大家族的兴衰史为轴线(暗线),浓缩了整个封建社会的时代内容。 2.《红楼梦》成书于清代乾隆年间,是章回体古典长篇小说,中国古典小说四大名著之一,我国古代最伟大的长篇小说之一,世界文学经典巨著之一。 3. “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这是我国古典文学名著《红楼梦》的开卷诗。 4.《红楼梦》的通行本是120回,前80回为曹雪芹所写,其名霑,字梦阮,被公认为是中国古典小说创作的高峰。《红楼梦》曾被其“披阅十载,增删五次”。一般认为后四十回是高鹗所作。 5.红楼梦的版本现称两大系统,一个叫做脂砚斋评本(简称“脂本”)系统,一个叫做程高刻印本(简称“程本”)系统 6.《红楼梦》最早的传播者和评点人是脂砚斋,所谓的“脂评本”就是指由他评点的《红楼梦》抄本。 7.要读懂红楼梦,必须从前五回入手,小说第一回用“女娲补天”、“木石前盟”两个神话故事作楔子。第五回是全

书的总纲,通过贾宝玉梦游太虚幻境,利用画册、判词及歌曲的形式,含蓄地将《红楼梦》众多人物的发展和结局交代出来。 8.小说中塑造了两个叛逆者形象,分别是贾宝玉和林黛玉,他们前世分别是神瑛侍者和绛珠仙草。 二、人物形象 1.“开谈不说《红楼梦》,读尽诗书也枉然。”“一曲红楼多少梦?情天情海幻情身。”作品塑造了三个悲剧人物:林黛玉为爱情熬尽最后一滴眼泪,含恨而死;贾宝玉终于离弃“温柔富贵之乡”而遁入空门;薛宝钗虽成了荣府的“二奶奶”却没有赢得真正的爱情,陪伴她的是终生凄凉孤苦。 2.“一个是阆苑仙葩,一个是美玉无瑕。若说没有缘,今生偏又遇着他;若说有奇缘,如何心事终虚话?”其中“阆苑仙葩”指的是贾宝玉,“美玉无瑕”指的是林黛玉。 3.“金陵十二钗”(正册):元春、迎春、探春、惜春、林黛玉、薛宝钗、史湘云、王熙凤、李纨、秦可卿、巧姐、妙玉。 4. 贾府的“四春”分别是:孤独的元春、懦弱的迎春、精明的探春、孤僻的惜春,取“原应叹惜”之意。 5.《红楼梦》中最卑躬屈膝的丫环是袭人,袭人在贾家败落后就远走高飞“寻得桃源好避秦”,正是曹雪芹对袭人的讽刺;最有反抗性格的丫环是晴雯,晴雯死因主要是“风流灵巧招人怨,寿夭多因诽谤生”,涉及到她的情节有撕扇子

必修一至必修五名著导读文学常识

必修一至必修五名著导读文学常识 必修一 1、《论语》:成书于春秋战国时期,是记录孔子和他的弟子的言行的书。集中体现了孔子在政治、伦理、哲学、教育等方面的思想,是儒家最重要的经典著作。 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2、《大卫。科波菲尔》:“半自传体”长篇小说。 狄更斯,英国小说家。代表作有《老古玩店》《艰难时世》《双城记》《远大前程》。 必修二 1、“激流三部曲”:《家》《春》《秋》三部长篇小说。 巴金:现代小说家,代表作《家》《寒夜》,“爱情三部曲”《雾》《雨》《电》2、《巴黎圣母院》:雨果的长篇小说代表作,体现了“美丑对照”原则。 雨果:法国19世纪伟大的浪漫主义文学家,代表作有《悲惨世界》《海上劳工》《笑面人》 必修三 1、《红楼梦》:原名《石头记》,又名《金玉缘》,共120回,曹雪芹写前80回,高鹗续写后40回。是我国古代小说中最杰出的现实主义作品,是封建社会的百科全书。 2、《高老头》是《人间喜剧》的序幕。 巴尔扎克:19世纪批判现实主义作家,90多部作品统称为《人间喜剧》。 必修四 1、莎士比亚:欧洲文艺复兴时期英国伟大的剧作家和诗人。 四大悲剧:《哈姆雷特》《李尔王》《奥赛罗》《麦克白》。喜剧《威利斯商人》,悲喜剧《罗密欧与朱丽叶》。 2、朱光潜:现代美学家,代表作有《给青年的十二封信》《谈美》。 《谈美》以书信形式漫谈文艺、美学、道德、哲学、政治等问题。 必修五 1、《三国演义》:现存的我国最早的章回体小说之一,以时间为序,交错叙述魏、蜀、吴三国形成的历史,作者罗贯中。 2、《堂吉诃德》:一部充满荒诞的喜剧感和能催人“含笑的泪“的悲剧感的长篇小说。 作者塞万提斯:西班牙小说家。

必修三名著导读

必修三名著导读补充 【作者简介】 巴尔扎克,19世纪法国伟大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欧洲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奠基人和杰出代表。其作品被誉为“法国社会的一面镜子”。在他逝世时,浪漫主义文学大师雨果曾站在法国巴黎的蒙蒙细雨中,面对成千上万哀悼者慷慨激昂地评价道:“在最伟大的人物中间,巴尔扎克是名列前茅者;在最优秀的人物中间,巴尔扎克是佼佼者。” 【作品简介】 《高老头》是巴尔扎克的代表作,《人间喜剧》的基本主题在此得到体现,其艺术风格最能代表巴尔扎克的特点。在这篇小说中,作者第一次使用他创造的“人物再现法”——让一个人物不仅在一部作品中出现,而且在以后的作品中连续不断地出现,它不仅使我们看到人物性格形成的不同阶段,而且使一系列作品构成一个整体,成为《人间喜剧》的有机部分。在此,一些主要人物如拉斯蒂涅、鲍赛昂子爵夫人、伏脱冷纷纷登场亮相,《人间喜剧》拉开了序幕。 《高老头》以高老头和拉斯蒂涅的故事为两条主要线索,又穿插了伏脱冷、鲍赛昂夫人的故事。几条线索错综交织,头绪看似纷繁而实际主次分明、脉络清楚、有条不紊。作品以叙述高老头被女儿榨干钱财后遭抛弃为中心情节,以拉斯蒂涅为中心人物,通过他的活动穿针引线,将上层社会与下层社会联系起来,将贵族沙龙与资产者客厅连结起来。随着高老头之谜在拉斯蒂涅眼前展现、解开,情节步步推向高潮。伏脱冷被捕、鲍赛昂夫人被弃、高老头惨死,拉斯蒂涅都是目睹者。社会的丑恶证实了他接受的反面教育,高老头埋葬之日,也是拉斯蒂涅的青年时代结束之时。几条线索紧密交织、环环相扣、步步深入,起着互相深化、互为补充的作用,从而深刻地表现了作品的主题。 【社会背景】 小说的故事发生在波旁王复辟时期。1814年,拿破仑资产阶级帝国垮台。波旁先生王朝卷土重来,封建政权复辟。这个王朝维持了十多年。于1830年七月革命时被推翻。在复辟时期,大批逃亡国外的贵族回到法国,夺回他们的财产,重新得到权势。但历史的潮流仍然滚滚向前。贵族的重新得势,并没有改变法国资本主义社会的本质。在两个阶级的激烈斗争中,资产阶级向腐朽的贵族步步进逼。在这样的情况下,贵族的一部分人受到资产阶级思想腐蚀,只想快快发财,向资产阶级投降。比如拉斯蒂涅。另一些贵族,自以为出身高贵、门第显赫,虽然外强中干,却态度傲慢,看不起资产阶级,坚决拒绝向资产阶级投降。但到最后,他们的门第敌不过金钱的势力,因此,一败涂地,比如鲍赛昂子爵夫人。 【内容分析】 《人间喜剧》的文学地位和社会价值:被誉为“社会百科全书”。《人间喜剧》所体现出来的深刻现实主义精神不仅在于它正确地反映了当时法国社会阶级力量的对比和矛盾的变化,而且还表现在对资产阶级的自私和贪得无厌的剥削本性的揭示,即使当时资产阶级处于上升阶段,对于社会发展有着相当的积极作用,它的剥削阶级本性也已经表现得相当充分,这种剥削阶级的本性在巴尔扎克的笔下被展示的淋漓尽致,毫发毕露。 《高老头》是巴尔扎克的代表作,《人间喜剧》的基本主题在此得到体现,其艺术风格最能代表巴尔扎克的特点。在这篇小说中,作者第一次使用他创造的“人物再现法”—让一个人物不仅在一部作品中出现,而且在以后的作品中连续不断地出现,它不仅使我们看到人物性格形成的不同阶段,而且使一系列作品构成一个整体,成为《人间喜剧》的有机部分。在此,一些主要人物

最新高一语文必修一名著导读整理

名著导读之《论语》 一、论语的文学常识 《论语》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由孔子的弟子及其再传弟子编撰而成。它以语录体和对话文体为主,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言行,集中体现了孔子的政治主张、论理思想、道德观念及教育原则等。与《大学》《中庸》《孟子》《诗经》《尚书》《礼记》《易经》《春秋》并称“四书五经”。 《论语》是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一部书,共二十篇,由孔子的弟子及再传弟子编写,是我国古代儒家经典著作之一,是首创语录之体。汉语文章的典范性也发源于此,儒家(在春秋战国时期与墨家对立)创始人孔子的政治思想核心是“仁”、“礼”和“中庸”。《论语》是记录孔子主要弟子及其再传弟子关于孔子言行的一部书。《论语》的语言简洁精炼,含义深刻,其中有许多言论至今仍被世人视为至理。 二、论语名句翻译 1、君君,臣臣,父父,子子。(《论语·颜渊》) ★译文: 2、子曰:“巧言令色,鲜矣仁!”(《论语·学而》) ★译文: 3、子曰:“知者乐(yào)水,仁者乐(yào)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译文: 4、子曰:“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同“拱”,环绕)之。” ★译文: 5、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译文: 6、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 ★译文: 7、子曰:“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卫灵公》) ★译文: 三、名句默写 1、子曰:“岁寒,。” 2、,必先利其器。 3、君子坦荡荡,。 4、,匹夫不可夺志也 5.子曰:“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 6、,,不知老之将至云尔。 7、,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四、阅读下面《论语》选段,回答问题。 孔子曰:“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侫,损矣。”(《论语·季氏》) ⑴孔子所说的择友的标准是什么?请用自己的话加以概括。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至必修五课内名著导读(附习题)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1——必修5名著导读资料索引 宣汉县土黄中学牟小利 一、《红楼梦》 作品简介:《红楼梦》,中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章回体长篇小说,成书于1784年(清乾隆四十九年),梦 觉主人序本正式题为《红楼梦》。其原名有《石头记》、《情僧录》、《风月宝鉴》、《金陵十二钗》等。前80回曹雪芹著,后40回高鹗续(一说是无名氏续),程伟元、高鹗整理。 它以荣国府的日常生活为中心,以宝玉、黛玉、宝钗的爱情婚姻悲剧及大观园中点滴琐事为主线,以金陵贵族名门贾、史、王、薛四大家族由鼎盛走向衰亡的历史为暗线,展现了穷途末路的封建社会终将走向灭亡的必然趋势。[1]并以其曲折隐晦的表现手法、凄凉深切的情感格调、强烈高远的思想底蕴,在中国古代民俗、封建制度、社会图景、建筑金石等各领域皆有不可替代的研究价值,达到中国古典小说的高峰,被誉为“中国封建社会的百科全书”。《红楼梦》变相地反映了现代人的交际能力。 本书是一部具有高度思想性和高度艺术性的伟大作品,作者具有初步的民主主义思想,他对现实社会、宫廷、官场的黑暗,封建贵族阶级及其家族的腐朽,对封建的科举、婚姻、奴婢、等级制度及社会统治思想等都 进行了深刻的批判,并且提出了朦胧的带有初步民主主义性质的理想和主张。 贾宝玉的故事 宝玉得名和抓周的故事 王夫人生了一位公子,一落胎胞,嘴里便衔着一块五彩晶莹的玉来,上面还有许多字迹,便取名叫宝玉:周岁时,贾政要试宝玉将来的志向,便将世上之物摆了无数,让宝玉抓取。谁知宝玉却抓了些脂粉钗环。贾政为此大怒,认为宝玉长大必为酒色之徒。(第2回) 宝玉摔玉 表妹林黛玉来投亲,宝黛初见,宝玉觉得是“天上掉下个林妹妹”,十分好感。可当他闻知黛玉无玉,便摔玉于地说: “这玉连人的高下都不识,不要了。”此举惊坏了黛玉,也吓得众人一拥去抢,多方哄他才作罢。 宝玉挨打 宝玉挨打的起因主要有三个:其一是宝玉会见官僚贾雨村时无精打采,令贾政很不满意。其二是宝玉与琪官的交往激怒了忠顺王爷,给贾政无端招来政治纠纷。其三是贾环搬弄是非,污蔑宝玉逼死了金钏儿。(第33回、第34回)出自《红楼梦》第33、34回,先是宝玉与王夫人的丫头金钏儿调笑,结果金钏儿被王夫人赶出去含羞自尽,再是宝玉因结交一个叫琪官的伶人,忠顺王府借故刁难,宝玉的弟弟贾环趁机在贾政面前造谣中伤,贾政盛怒之下将宝玉打得气弱声嘶,亏得王夫人赶到才停止。后来贾母也到了,贾政才下跪赔罪。宝玉被打后,宝钗和黛玉在安慰宝玉时表现出了明显的不同。 宝玉瞒赃 贾府丢失了玫瑰露、茯苓霜,女管家林之孝家的怀疑是管厨房柳家的女儿五儿所偷,凤姐吩咐严惩。凤姐的丫头平儿了解到这些东西是王夫人的丫头彩云偷给贾环的,因怕探春生气,又怕连累许多无辜的下人,让宝玉都承担起来,从而平息了事端。(第61回) 紫鹃试玉 一日宝玉去找黛玉,正值黛玉歇午觉,黛玉的丫头紫鹃便骗他说黛玉即将回苏州。宝玉一听,如头上打一个焦雷,马上给吓傻了。黛玉听说宝玉如此,吓得大咳大吐,忙打发紫鹃来怡红院。宝玉见到紫鹃后才哭出声来,又请太医疗治才慢慢好转。 贾宝玉婚礼上调包计 宝玉丢玉之后,终日糊涂。贾府悬赏万两寻玉,悬来假玉。贾政将外调,贾府决定给宝玉结婚冲喜。袭人得知是宝钗要做宝二奶奶,把怕黛玉承受不了此事的担忧说与贾母。凤姐决定用调包计。宝玉听说娶的是黛玉,身子也健旺起来,待洞房之中得知不是黛玉,糊涂得更加厉害了。(第96、97回) 林黛玉的故事 林黛玉进贾 黛玉的母亲死后,外祖母贾母怕她无人照顾,便接她到贾府。黛玉进贾府拜见了贾母、贾氏三姐妹、凤姐

人教版必修一名著导读《论语》句子

人教版必修一名著导读《论语》句子 翻译 1.吾少也贱,故多能鄙事 翻译:我小时候生活艰难,所以会干一些粗活。 2.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翻译:三个人同行,其中必定有我的老师我选择他善的方面向他学习,看到他不善的方面就对照自己改正自己的缺点。 3.君君,臣臣,父父,子子 翻译:做君主的要像君的样子,做臣子的要像臣的样子,做父亲的要像父亲的样子,做儿子的要像儿子的样子。 4.子曰:“巧言令色,鲜矣xx!” 翻译:孔子说:“花言巧语,一副讨好人的脸色,这样的人是很少有仁德的” 5.子曰:“智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 翻译:孔子说:“聪明智慧的人喜爱水,有仁德的人喜爱山;聪明智慧的人活跃,有仁德的人沉静聪明人常乐,有仁德者长寿” 6.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翻译:子贡问道:“是否有一句话可以终生奉行?”孔子答:“那大概就是‘恕道’吧,自己所讨厌而不愿意做的事,就不要施加在他人的身上” 7.子张问政子曰:“居之无倦,行之以忠” 翻译:子张问如何治理政事孔子说:“居于官位不懈怠,执行君令要忠实” 8.xx、季路侍子曰:“盍各xx?”

子路曰:“愿车马,衣轻裘,与朋友共,敝之而无憾” xx曰:“愿无伐善,无施劳” 子路曰:“愿闻xx” 子曰:“老者xx,朋友信之,少者xx” 翻译:颜渊、子路两人侍立在孔子身边孔子说:“你们何不各自说说自己的志向?”子路说:“愿意拿出自己的车马、衣服、皮袍,同我的朋友共同使用,用坏了也不抱怨”颜渊说:“我愿意不夸耀自己的长处,不表白自己的功劳”子路向孔子说:“愿意听听您的志向”孔子说:“(我的志向是)让年老的安心,让朋友们信任我,让年轻的子弟们得到关怀” 9.齐景公有马千驷,死之日,民无德而称焉伯夷叔齐饿死于首阳之下,民到于今称之其斯之谓与? 翻译:齐景公有马四千匹,死的时候,百姓们觉得他没有什么德行可以称颂伯夷、叔齐饿死在首阳山下,百姓们到现在还在称颂他们说的就是这个意思吧 10.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翻译:不合符礼教的话不能看,不合符礼教的东西不能听,不合符礼教的东西不能说,不合符礼教的事不能做 11.为仁由己,而由乎人哉? 翻译:实行仁德,在于自己,难道还在于别人吗? 12.仁远乎哉?我欲仁,xx矣 翻译:仁德很远吗?我想要为仁行善,那么仁德就自然而然的到了 13.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翻译:自己立身修德,也要让别人立身修德自己通达事理也要让别人通达事理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五名著导读:《堂吉诃德》名著导读教案及练习

《堂吉诃德》名著导读教案及练习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了解原著内容,了解小说故事情节。 2、理解堂吉诃德这个人物形象的艺术价值。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目标1、2。 教学过程及要点: 第一课时 一、名著导入: 在一部书中有这样一人物,有人说他是疯子,也有人说他是英雄;有人说他是懦夫,也有人说他是勇士;有人说他是武士,也有人说他是诗人。他就是西班牙作家塞万提斯笔下的堂吉诃德。 《堂吉诃德》是西班牙伟大的作家塞万提斯的代表作,也是一部脍炙人口的世界名著,是欧洲长篇小说发展史上的一座里程碑。本书一方面针砭时弊,揭露批判社会的丑恶现象,一方面赞扬除暴安良、惩恶扬善、扶贫济弱等优良品德,所有这些,都是人类共同的情感,它可以穿越时空,对每个时代、每个民族都具有永恒的价值,在相隔四个世纪之后,仍感动着每一个读者。 二、作者塞万提斯和《堂吉诃德》: 《堂吉诃德》是西方文学最伟大的文学作品之一。其作者米盖尔·德·塞万提斯·萨万德拉1564—1616一生艰辛,经历奇特。他21岁时因卷入萨拉曼卡城皇家院内的一次争斗,被判以砍去右手的刑罚。塞万提斯为了躲避判刑,逃离家乡前往意大利。在那里他先参加了罗马军队,后又为西班牙神圣兵团作战。在与土尔其人的多次战斗中,他冲锋陷阵,多次受伤,左手致残。七年之后,他带着奖章及推荐信准备回国,途中不幸被阿尔及尔人捕获,判作劳役。几次越狱都不成功,直至五年后由家人和朋友交付巨额赎金,才得以返回家乡。此时他已经33岁,左手残废,但他面临的是家庭的债务和失业。他两次结婚都不幸福,为了养家糊口,他找到一份纳税员的工作。但是又因他税收工作不力,帐目混乱被关进监狱。《堂吉诃德》就是在他经历坎坷穷困潦倒的境遇下孕育出的作品,其中自然映照出作者自我的体验和情感。 塞万提斯在谋求生存之余,潜心创作。他用了8年时间完成了《堂吉诃德》的第一部,小说于1605年发表,受到人们的喜爱,书中的两个形象堂吉诃德和桑丘·潘沙几乎家喻户晓。然而这并未能改变塞万提斯经济上的窘境。1605年后,塞万提斯着手写小说的第二部。1614年在他即将完成之时,听到有人出版了《堂吉诃德》的续集,十分气愤,因此他在书中揭露了伪作,并结束了堂吉诃德的故事。1615年塞万提斯的《堂吉诃德》的第二部出版,人们的热情和喜爱不减,然而次年穷困交加的塞万提斯在马德里逝世。 《堂吉河德》是一部讽刺骑士小说的小说。主人公堂吉诃德因沉迷于骑士小说,决定外出历险,做一名行侠仗义的骑士。他找来同村的农民桑丘·潘沙作他的侍从,把邻村的一位农家女儿杜尔希尼亚作为他的意中人。他三次外出历险,作了许多可笑之事。最后他被化装成白月骑士的朋友打败,放弃行侠游历,回家不久后病倒。临死前,他醒悟到自己迷信骑士小说之过。塞万提斯通过堂吉诃德的故事嘲讽了流行一时的骑士小说,指出它们既违背现实的真实又缺乏艺术的真实。从此以后,骑士小说在西班牙和欧洲一蹶不振。

人教高中语文必修三 名著导读 红楼梦填空题(含答案)

1.金陵十二钗中,最有才华的女子是林黛玉;最有管理才能、大胆改革的女子是探春;最泼辣狠毒的女子是王熙凤;才思敏捷,活泼直爽,快人快语,但家道中落后寄人篱下,命运悲惨的是史湘云;错嫁中山狼的是迎春;绘制大观园图的是惜春;符合封建礼教规范的淑女是薛宝钗;贾府中无人可比的媳妇是秦可卿;带发修行的是妙玉;有一对母女,她们是王熙凤、贾巧姐。 2.最卑躬屈膝的丫头是袭人;最有反叛性格的丫头是晴雯;性格最刚烈的丫头是金钏;最能干的丫头是鸳鸯;为追求自由婚姻而牺牲生命的丫头是司棋;宝玉房中有个奴婢,原是贾母的丫鬟,名叫珍珠,送给宝玉后,将其改名为袭人;有“小宝钗”、“小黛玉”之称的两个人分别是袭人、晴雯;“心比天高,命比纸薄”说的是晴雯;一心甘当奴婢,谄媚讨好主子的是袭人;一心钻营攀附的是小红。

3.贾府姐妹中,迎春的父亲是贾赦,探春的父亲是家政,惜春的父亲是贾敬。大观园中,宝玉住怡红院,宝钗住衡芜院,黛玉住潇湘馆,李纨稻香村,迎春住紫菱洲,惜春住的是藕香榭。 4.起海棠诗社时,李纨自封为稻香老农,探春给自己取名蕉下客 ,宝钗给宝玉取的号是无事忙、富贵闲人。黛玉叫宝玉为怡红公子。惜春号为藕榭。迎春在诗社中的别号是菱洲,但她生性懦弱,仆人给她起的绰号是二木头。史湘云的别号是枕霞旧友。 5.“根并荷花一茎香,平生遭际实堪伤;自从两地生孤木,致使香魂返故乡。”这四句判词概括了香菱一生的遭遇和命运,其中“两地生孤木”是指夏金桂。 6.“拼着一身剐,敢把皇帝拉下马”一语出于《红楼梦》中王熙凤之口。“不是东风压了西风,就是西风压了东风”一语出于《红楼梦》中林黛玉之口。“千里搭长棚,没有个不散的筵席”一语出于《红楼梦》中小红之口。“盛筵必散”一语出于《红楼梦》中秦可卿之口。“蜂腰桥设言传心事”中的主要人物是小红。 7. 《红楼梦》中表明贾府收入主要书回的情节在第五十三回的除夕夜祭宗祠一事上,表明贾府“排场费用,又不肯将就省俭”的主要情节是元妃省亲和元宵开夜宴两件事。 8.《红楼梦》第六十六回“情小妹耻情归地府,冷二郎一冷人空门”中的情小妹是_尤三姐_______,冷二郎是_柳湘莲_______。

高中语文必修一至必修五名著导读练习

高中语文必修一至必修五名著导读练习《名著导读》知识梳理 《论语》 1.《论语》成书于春秋战国之际,是记载孔子及弟子言行的书。 2.孔 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 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他打破了“学在官府”的传统,是私人讲学之风的开创者。 3.《论语》全书共分20篇。在形式上,有的是直录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论,有的采用问答的形式,也有的是交谈的形式,还有少量的夹叙夹议性的。 4.《论语》作为儒家思想的经典,充分反映了儒家的治国理念,“仁” 堪称全书的统率。但孔子对这一思想并没有明确的定义,他总是根据不同的对象,进行不同角度的阐述。 5.“克己复礼”实际上就是提倡人们要以克制和礼让的态度来调和社会矛盾。 6.《论语》对后人的启发主要在三个方面,即治学、从政、修身养性。 7.解释下列言论中所包含的孔子的思想: (1)仁远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述而》) 仁爱~是儒家思想的核心内容~孔子认为~仁爱是做人的根本。孔子不仅是一个仁爱的宣传者~同时也是一个仁爱的实践者。孔子提出~人只要能做到恭、宽~信~敏、惠这五点~就可以称之为志士仁人。 (2)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为政》) 代表了孔子为政的思想~强调道德对政治生活的决定作用~主张以道德教化为治国原则 (3)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当管理者自身端正~作出表率时~不用下命令~被管理者也就会跟着行动起来,相反~如果管理者自身不端正~而要求被管理者端正~那未~纵然三令五申~被管理者也不会服从的。 (4)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表明了孔子举一反三式的启发式教育思想 《大卫?科波菲尔》 1. 《大卫?科波菲尔》的作者查尔斯?狄更斯是享有世界声誉的英国 (国籍)小说家 他在二十三岁时发表的长篇小说《匹克维克外传》为他赢得声名,他一生 共创作了 14 部半长篇小说,被认为是唯一能与莎士比亚比肩的英语作家。 2.《大卫?科波菲尔》中不少地方都取材于作者亲历的生活,被人们认为是一部自传体 体小说。 3.请将下列人物名称、形象特征和作品名称对应连线。 1页 匹克威克吝啬鬼 斯克鲁奇儿童教唆犯《奥立弗?退斯特》 费金伪君子《马丁?瞿述伟》 子《圣诞欢歌》金格尔骗 裴斯匿夫乐善好施《匹克威克外传》 希普乐天知命《大卫?科波菲尔》 密考伯阴险小人 4. 《大卫?科波菲尔》以大卫的成长作为小说的主线。大卫面对凶残贪婪的继父 (人物名),受尽虐待,只有忠心耿耿的女仆佩葛蒂 (人物名)无微不至地爱护他,让他体验到人间的温情。 5. 《大卫?科波菲尔》中塑造的保姆佩葛蒂、青年渔民佩葛蒂先生 (人物名)等劳动人民的正面形象都表现了狄更斯小说创作的道德意图。

人教版必修一名著导读《大卫·科波菲尔》教学设计

《大卫·科波菲尔》教学设计 ——《语文·必修1》名著导读之二 一.教学任务 1.了解、记忆作家查尔斯·狄更斯的相关知识; 2.了解小说《大卫·科波菲尔》的主要情节; 3.了解、记忆小说《大卫·科波菲尔》中的重要人物形象、 主题等知识; 4.阅读小说《大卫·科波菲尔》完整版或简缩版

二.教学过程 1.了解、记忆查尔斯·狄更斯的相关知识: (1)查尔斯·狄更斯是19世纪英国享有世界声誉的小说家(2)《大卫·科波菲尔》是他的“半自传体”小说 (3)他的代表作还有《匹克威克外传》《艰难时世》《双城记》《远大前程》《老古玩店》《董贝父子》等 (4)他是唯一可以与莎士比亚比肩的英语作家 2.了解《大卫·科波菲尔》的主要情节:

(1)遗腹子大卫与母亲相依为命,女仆佩葛蒂十分爱护他 (2)继父默德斯东凶残、贪婪,来做管家的姐姐更为冷酷 (3)大卫受继父毒打,被锁在楼上,母亲不敢救他,只有 佩葛蒂半 夜时悄悄来安慰他 (4)母亲被继父折磨死后,大卫被继父送去做童工,磨难 中他找到 了唯一的亲人姨婆,姨婆培养他后来成为一名作家(5)佩葛蒂的哥哥是位善良的渔民,收养了两名孤儿:外

甥女艾米 莉和侄儿海姆 (6)大卫长大后带同学、富家少爷史蒂尔福斯去佩葛蒂先 生家玩, 史蒂尔福斯却趁机诱骗即将与海姆结婚的艾米莉私奔了 (7)佩葛蒂先生在大卫的带领下找到史蒂尔福斯的家,但 史蒂尔福 斯的母亲断然拒绝了这桩门不当户不对的婚姻 (8)佩葛蒂找回了被抛弃的艾米莉,带他移民到澳大利亚,

她终生 未嫁,成为一个热心助人、受人尊敬的人 (9)渔民海姆有一天下海去抢救一艘在暴风雨中将要沉没 的船只, 风浪中他认出了正在挣扎的史蒂尔福斯,为了救他,两人都 被大海淹没了 (10)大卫的房东密考伯夫妇是狄更斯以自己父母为原型 塑造的 (11)大卫的道德观念和健全人格是在姨婆的帮助下确立 起来的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