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基础墙体构造设计

基础墙体构造设计

基础墙体构造设计
基础墙体构造设计

基础墙体构造设计——构造设计一

一、目的:

掌握砖基础及墙体构造设计原理与做法,了解制图规定,训练绘图技巧。

二、已知:

1.该建筑为砖混结构,层高(首层地面到相邻上一层楼面之间的距离)

2.8m,室内外高差0.450m,墙身厚一砖半(37墙),勒脚厚两砖。

2.地基土符合承载力要求,采用300厚灰土(设灰土刚性角b/h =1/1.5)结合砖大放脚基础,基础底面宽度为1040mm。

3.冻土深度为1.00m。最低地下水位为2.00m,地下水位变化范围为0.30m。

4.混凝土散水,下设150厚灰土垫层。

5.窗台高900mm,窗高1500mm,双层木窗,居墙中。

6.现浇钢筋混凝土圈梁,预制钢筋混凝土圆孔板,板厚125mm。

7.外墙面为清水砖墙,局部水泥砂浆抹面,内墙普通抹灰,踢脚高120mm。

8.其他条件自定。

三、要求:

1.作图要求:绘制从基础到楼板层(二楼踢脚线)处的基础墙体断面图。并标注必要的尺寸和各部分的标高。

2.图面要求:(1)构造做法准确无误,投影关系明确,线条粗细分

明、流畅,字体工整,图面整洁美观。(2)铅笔线,绘图纸,图幅为420×297mm(三号图),比例1:10。(3)图标如下。

四、参考资料:

1.《房屋建筑学概论》

2.其他版本房屋建筑学教材或参考书

3.《房屋建筑制图统一标准》(GB50001-2001)

4.《建筑制图标准》(GBT50104-2001)

5.《建筑设计资料集》

6.《建筑构造资料集》

7.《砌体结构设计规范》(GB50003-2001)

8.《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

9.《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02)

建筑工程结构设计中的剪力墙设计分析 马昌友

建筑工程结构设计中的剪力墙设计分析马昌友 发表时间:2018-10-08T15:25:29.250Z 来源:《新材料.新装饰》2018年5月上作者:马昌友 [导读] 建筑工程结构设计是确保后续建筑工程项目能够有效实施的基本条件,为了更好实现对于建筑工程结构的有效设计,注重剪力墙的有效应用是比较重要的一环 (安徽振兴集团房地产有限公司,安徽六安 237000) 摘要:建筑工程结构设计是确保后续建筑工程项目能够有效实施的基本条件,为了更好实现对于建筑工程结构的有效设计,注重剪力墙的有效应用是比较重要的一环,要严格遵循剪力墙设计原则,以确保剪力墙能够体现出较强的实际应用价值。基于此,本文就对建筑工程结构设计中的剪力墙设计进行分析,希望能够给有关人士提供参考性意见。 关键词:建筑工程;结构设计;剪力墙设计要点 剪力墙设计目前运用广泛,当墙体处于建筑物中合适的位置时,它们能形成一种有效抵抗水平作用的结构体系,同时,又能起到对空间的分割作用。剪力墙结构是用钢筋混凝土墙板来代替框架结构中的梁柱,能承担各类荷载引起的内力,并能有效控制结构的水平力,这种用钢筋混凝土墙板来承受竖向和水平力的结构称为剪力墙结构。剪力墙结构作为建筑中的主要结构形式,在现代高层建筑中被大量运用。 1 剪力墙类型分析 在建筑工程结构设计中,剪力墙的应用能够有效提升整个建筑结构的设计水平,关于风载荷承担以及地震作用的承担方面能够表现出更强的效果,剪力墙也被称为挡风墙、抗震墙,其在当前很多建筑物中都能见到。剪力墙结构的设计应用常见类型主要有以下几种:(1)整体墙 该类剪力墙一般没有门窗洞口,或者是洞口较小,完全可以忽略不计,其洞口面积一般小于整个剪力墙面积的百分之十五,并且洞口之间以及到墙边的距离相对较大,超过洞口的最大边距,也被称为整体剪力墙。 (2)小开口整体墙 在剪力墙结构设计中,其洞口尺寸相对稍大,洞口尺寸已经超过了整个剪力墙面积的百分之十五,并且墙肢出现了局部弯矩,我们通常称为小开口整体墙。 (3)壁式框架剪力墙 当剪力墙开洞面积很大的时候,墙肢长度较短,此时墙肢刚度与连梁刚度相近,受力墙出现明显变形,受力性能更接近框架结构,此时称为壁式框架剪力墙。 (4)框支剪力墙 当底层需要满足大的使用空间时,通过转换柱与转换梁,采用框架结构支撑上部剪力墙,就形成框支剪力墙,如果是处在地震区,为了保障其稳定性和安全性,就不能够单纯的使用框支剪力墙结构。 (5)联肢剪力墙 对于剪力墙结构在建筑工程项目中的有效应用,其在墙体结构中开设多个洞口,并且洞口的尺寸相对而言比较大,在受力体系方面同样也存在着较为明显的差异性,相当于一系列墙肢在进行受力承载,被称为连肢墙。 2 建筑工程结构设计中的剪力墙设计要点分析 2.1 合理布置剪力墙结构 我们必须做好剪力墙结构的布置工作,这样才能保障剪力墙整体的结构刚度符合要求,剪力墙的刚度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它与施工时间以及抗震性能都有很大的关系,所以我们在进行剪力墙设计的时候必须要合理的布置剪力墙结构,这样不仅提高了剪力墙的高度,还加强了连梁超筋和建筑墙肢之间的抗剪能力。 2.2 科学设计剪力墙结构厚度长度 需要注意的是施工人员在设计剪力墙结构的时候,首先要做的就是确定剪力墙结构的长度和厚度范围,以便确定剪力墙结构的强度以及刚度,能够满足建筑主体结构的抗震要求。剪力墙结构的厚度受到建筑结构抗震等级要求的影响,比如在一二级左右的建筑结构抗震等级基础上,剪力墙结构的厚度范围最好处于200mm左右,再将其余部分的墙体厚度控制在160mm左右即可,从而将剪力墙结构的厚度控制在合理范围内,保证建筑主体结构的强度能够符合抗震等级要求,降低出现脆性剪切破坏现象的概率,提升建筑物的整体安全性和稳定性。 2.3 有效避免连梁超筋现象的发生 布置在建筑主体结构周围的剪力墙结构,往往具有分布广泛的特征,因此在承受相同水平荷载力的情况下,各部分剪力墙结构实际所承受的变形压力具有一致性,一定程度上能够有效避免连梁超筋现象的发生,不过这一点非常考验施工人员的结构设计能力。例如,在开展剪力墙结构设计工序的时候,施工人员可以从容易引发连梁超筋现象发生的主要原因出发,率先扩大连梁的跨高比,也就是增加连梁结构连接部分洞口的长宽比例,或是通过设计贯穿缝的方式,降低连梁承受的压力。还有,施工人员在设计连梁结构之处,应该在连梁结构连接处的洞口处做好加固处理,确保洞口竖向的中心线能够处于静态的平衡,并且能够位于同一条水平线基础之上。在设计剪力墙结构的时候,运用至少要大于0.55的折减系数乘以连梁的刚度,能够有效计算出连梁可以承受的水平作用力范围,利于适当折减连梁的刚度,使其快速进入到弹塑性状态,再适当提升连梁上下层的弯矩设计值,能够有效避免连梁超筋现象的发生,同时增强剪力墙结构的韧性。 2.4 剪力墙墙肢处理 剪力墙结构是有延伸性的,所以在施工设计中也要注意其延伸性,这对于剪力墙使用耐久性以及整体性能发挥起到重要的作用。对于剪力墙而言,需要对其结构中的脆性破坏提高重视程度,结合墙体长度科学化设计。若墙体长度比较长,在进行设计剪力墙时,需要使用分层间隔的方法,分割剪力墙,使其形成独立的片段。若长度小,剪力墙在设计时需要选择合适的配筋,使墙体配筋的支撑效果充分体现。若墙肢长度超过8米时,要采取有效的方法使脆性破坏的危害得以减少,一般是通过两种方法进行,首先在墙上留洞,全部完工后在进行填补,使长肢墙变成短肢墙;其次在结构设计时需要在墙上留洞,以提高剪力墙的配筋,使剪力墙更加耐久、安全。

建筑构造基础知识考试

建筑构造基础知识考试 作者:

--------------- 日期:

() 2.下列有关屋面防水构造的条文中,那一条是不确切的?

A .隔汽层的目的是防止室内水蒸气渗入防水层影响防水效果 B ?隔汽层应采用气密性良好的单层卷材 C.找平层宜设置分隔缝,纵横缝间距不宜大于6m D ?柔性防水层的防水卷材上应设置保护层 () 3?坡道既要便于车辆使用,又要便于行人,下述有关坡道坡度的叙述何者有误? A ?室内坡道不宜大于1 : 8 B ?室外坡道不宜大于1 : 10 C ?供残疾人轮椅使用的坡道不应大于 1 : 12 D ?坡道的坡度范围应在 1 : 5 1 10之间 () 4?为了防止细石混凝土刚性防水屋面出现裂缝,下列措施哪一项是错误的? A ?控制细石混凝土防水层的最小厚度 B ?正确确定防水层分隔缝的位置 C ?加强防水层与基层的结合,在基层上刷一道素水泥浆,内掺建筑 胶 D ?提高细石混凝土强度 () 5?下列抹灰砂浆中,哪一种适合用于潮湿房间的内墙面? A ?混合砂浆 B ?石灰砂浆 C ?水泥砂浆 D ?纸筋灰、麻刀灰( ) 6?砖混结构建筑中,下述何者不属于不论抗震等级都必须设置构造柱的部位? A ?较大洞口两侧 B ?外墙四角 C ?楼梯间四角 D .内墙与山墙的交接处 ()

7.下列何种说法不属于构件达到耐火极限的要求?

四.改错题(每题4分,共8分)。 13.请修改住宅楼梯间出入口在净空高度设计上出现的错误。(不可改变标高) 14.请对以下混凝土基础的错误进行修改。 五.作图题(12分)。 某高层写字楼,其裙房为两层的商场,裙房屋面为写字楼的休息平台。下图所示为高层与裙房联系部分的节点。写字楼防水等级为n级,防水做法自定,面层为防滑地砖,可不考虑保温隔热。内外墙及顶棚为普通粉刷。

基础墙体构造设计

基础墙体构造设计——构造设计一 一、目的: 掌握砖基础及墙体构造设计原理与做法,了解制图规定,训练绘图技巧。 二、已知: 1.该建筑为砖混结构,层高(首层地面到相邻上一层楼面之间的距离) 2.8m,室内外高差0.450m,墙身厚一砖半(37墙),勒脚厚两砖。 2.地基土符合承载力要求,采用300厚灰土(设灰土刚性角b/h =1/1.5)结合砖大放脚基础,基础底面宽度为1040mm。 3.冻土深度为1.00m。最低地下水位为2.00m,地下水位变化范围为0.30m。 4.混凝土散水,下设150厚灰土垫层。 5.窗台高900mm,窗高1500mm,双层木窗,居墙中。 6.现浇钢筋混凝土圈梁,预制钢筋混凝土圆孔板,板厚125mm。 7.外墙面为清水砖墙,局部水泥砂浆抹面,内墙普通抹灰,踢脚高120mm。 8.其他条件自定。 三、要求: 1.作图要求:绘制从基础到楼板层(二楼踢脚线)处的基础墙体断面图。并标注必要的尺寸和各部分的标高。 2.图面要求:(1)构造做法准确无误,投影关系明确,线条粗细分

明、流畅,字体工整,图面整洁美观。(2)铅笔线,绘图纸,图幅为420×297mm(三号图),比例1:10。(3)图标如下。 四、参考资料: 1.《房屋建筑学概论》 2.其他版本房屋建筑学教材或参考书 3.《房屋建筑制图统一标准》(GB50001-2001) 4.《建筑制图标准》(GBT50104-2001) 5.《建筑设计资料集》 6.《建筑构造资料集》 7.《砌体结构设计规范》(GB50003-2001) 8.《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 9.《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02)

建筑构造教案(墙体部分)

第三章 墙 体 第一节 墙体类型及设计要求 一、墙的类型 1.按所处的位置不同分:墙体分内墙和外墙。 2.按方向分:横墙和纵墙。横向外墙又称山墙。纵墙又分为内纵墙与外纵墙。外纵墙又称檐墙。 3.根据结构受力情况不同分:墙体有承重墙和非承重墙之分。 非承重墙包括隔墙、填充墙和幕墙。 4.按所用材料不同,墙体可分为砖墙、石墙、土墙及砼墙等。 5.根据构造和施工方式的不同分:有实体墙、板筑墙和装配式板材墙 教学目的 1. 本章应重点了解墙体的类型、使用要求、墙身的加固措施、 内外墙面装修及基础与地基的基本概念,理解并能绘制墙身基 本构造节点(含墙脚、窗台、过梁节点及砖混结构建筑平面图)块墙常用隔墙、隔断类型和要求要求。 课程重点 墙身的加固措施、砖墙尺度、理解并能绘制墙身基本构造节点(含 过梁节点及砖混结构建筑平面图)。 课程难点 砖墙加固及砖墙构造 教学方法 课堂讲授、多媒体教学、现场教学 师生互动 课堂问答及讨论 作业类型 作图:墙身大样

取消粘土砖为主的墙体材料:采用板筑墙(混凝土墙),板材墙(机械化施工),从而降低劳动强度,提高施工效率。 5、防火要求 6、防水防潮要求 7、建筑工业化要求 第二节砖墙 一砖墙的材料 砖墙的材料是用砂浆将一块块砖按一定规律砌筑而成的砌体,其主要材料是砖和砂浆。 (一)砖 按其使用材料分,砖有粘土砖、炉渣砖和灰砂砖等;依其形状特点分有实心砖、空心砖和多孔砖。 粘土砖是我国传统的墙体材料。它以粘土为主要材料,经成型、干燥、焙烧而成。我国标准粘土砖的规格为240mm×115mm×53mm。 砖的强度以强度等级表示,分别为MU30、MU25、MU20、MU15、MU10五个级别。 (二)砂浆 水泥砂浆:,属于水硬性材料,强度高,较适合于砌筑潮湿环境的砌体。 石灰砂浆:强度不高,多用于砌筑次要民用建筑中地面以上砌体。 混合砂浆::是由水泥、石灰膏、砂加水拌合而成,这种砂浆强度较高,和易性和保水性好,常用于砌筑地面上砌体。

建筑构造:基础和地下室

2基础和地下室 2.1基础和地基的基本概念 2.1.1 基础和地基的基本概念 在建筑工程中,建筑物与土层直接接触的部分称为基础,支承建筑物重量的土层叫地基。基础是建筑物的组成部分,它承受着建筑物的全部荷载,并将其传给地基。而地基则不是建筑物的组成部分,它只是承受建筑物荷载的土壤层。其中,具有一定的地耐力,直接支承基础,持有一定承载能力的土层称为持力层;持力层以下的土层称为下卧层。地基土层在荷载作用下产生的变形,随着土层深度的增加而减少,到了一定深度则可忽略不计(如图)。

2.1.2 基础的作用和地基土的分类 基础是建筑物的主要承重构件,处在建筑物地面以下,属于隐蔽工程。基础质量的好坏,关系着建筑物的安全问题。建筑设计中合理地选择基础极为重要。 地基按土层性质不同,分为天然地基和人工地基两大类。凡天然土层具有足够的承载能力,不须经人工改良或加固,可直接在上面建造房屋的称天然地基。当建筑物上部的荷载较大或地基土层的承载能力较弱,缺乏足够的稳定性,须预先对土壤进行人工加固后才能在上面建造房屋的称人工地基。人工加固地基通常采用压实法、换土法、化学加固法和打桩法。

2.2 基础的埋置深度 2.2.1 基础的埋置深度 室外设计地面至基础底面的垂直距离称为基础的埋置深度,简称基础的埋深(如图)。埋深大于或等于4m的称为深基础;埋深小于4m的称为浅基础;当基础直接做在地表面上的称不埋基础。在保证安全使用的前提下,应优先选用浅基础,可降低工程造价。但当基础埋深过小时,有可能在地基受到压力后,会把基础四周的土挤出,使基础产生滑移而失去稳定,同时易受到自然因素的侵蚀和影响,使基础破坏,故基础的埋深在一般情况下,不要小于0. 5m.。 2.2.2 影响基础埋深的因素 1、建筑物上部荷载的大小和性质:多层建筑一般根据地下水位

建筑工程结构设计中的剪力墙设计分析

建筑工程结构设计中的剪力墙设计分析 我国的科技水平和经济建设在不断增强,对建筑工程建设的要求也有了新的标准。在这样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下,对剪力墙结构的设计变得非常重要。怎样提升剪力墙结构的质量是目前我国建筑行业极为关注的问题,想要加强建筑工程设计中剪力墙结构的设计水平,就要严格的遵守剪力墙结构的设计原则,并对剪力墙结构设计进行不断的创新,学习和借鉴国外先进思想,不断提升我国建筑工程设计水平。 标签:建筑工程设计;剪力墙设计;分析 引言 在建筑工程结构中,剪力墙结构凭借自身的侧移小,抗震性能非常好并且抗侧强度大等优势已经在高层建筑以及宾馆中得到了非常广泛的应用,为了可以真正地保证剪力墙结构的稳定性以及安全性,需要设计人员充分的了解剪力墙结构特点,选择合理的设计方法并且对布局结构展开合理的布置,真正的提升剪力墙结构的强度以及性能,真正保证整个建筑工程的安全性,促进建筑行业的稳定发展。 1建筑工程设计中的剪力墙结构设计的原则 1.1数量设置原则 剪力墙的数量在布置上要尽可能的适量,其实不是数量越多性能越强,有时候反而是设置的数量如果变多,会让建筑结构本身承受的地震强度变大,对建筑施工材料消耗增加。所以,剪力墙数量上的设置原则需要建立在满足建筑工程侧向变形限值的情况之下,尽可能的减少剪力墙设置,这样就可以有效的减小结构本身重量,防止剪力墙数量变多却承载力较弱的情况。 1.2墙肢长度确定原则厚度、间距确定原则 剪力墙在厚度和间距上的设置原则大致是,剪力墙最大的间距需要对范围进行控制,要保障屋盖侧向刚度的前提下,让水平荷载力,防止楼盖的平面发生弯矩变形[1] 。剪力墙厚度确定原则主要是在不同抗震级别之下,轴压比控制混凝土的厚度原则,还需要尽量的满足构造性和可靠性标准的原则,当然还需要满足有关政策的要求。 1.3对梁板设置的原则 连梁是在墙肢平面内,连接墙肢与墙肢的梁。虽然是梁,但连梁的跨度较小,而截面较大。在开展建筑设计工作的时候,应该遵循连梁跨高比调整原则。跨高比大于5的连梁通常发生弯曲破坏;而跨高比小于5的连梁则主要是剪切破坏。

墙体构造设计任务书

墙体构造设计任务书 题目:墙体构造设计 依据下列要求,设计某建筑的墙身剖面节点大样。 一.设计条件 今有一两层楼建筑物,条件如下: 1、钢筋砼楼板25厚1/2水泥砂浆面层,120厚预制钢筋混凝土楼板,12厚混合砂浆顶棚。楼板采用预应力空心楼板,横墙和梁支承楼板。 2、地面25厚1/2水泥砂浆面层,80厚C10素混凝土垫层,素土夯实。 3、散水20厚水泥砂浆面层,80厚C10混凝土垫层,素土夯实 4、层高3.0米,外纵墙窗洞口高1.5米,窗下墙0.90米。 5、外纵墙为砖墙,厚370mm。 6、室内外高差为450mm,室内地坪层次分别为素土夯实,3:7灰土厚100mm,C10级素砼层厚80mm,水泥砂浆面层厚20mm。 二、设计内容 要求沿外墙窗纵剖,直至基础,绘制墙身剖面。重点绘制以下大样。比例为1:10,注写图名及比例(1:10)。 1、散水、勒脚和地坪构造 1)画出墙身、散水、勒脚、防潮层、室内地坪,踢脚及墙内外面装饰。 2)用引出线注明勒脚、踢脚、防潮层、墙面做法,并标注尺寸。 3)用多层构造引出线注明散水、室内地坪构造层做法、坡度、尺寸。 4)标注墙身定位轴线及墙身厚度,室内外设计标高及各构件竖向尺寸。 2、窗台构造。 1)画内外窗台,窗框、窗下墙墙身及内外墙面装饰材料做法。 2)标注外窗台排水方向及坡度、标注各细部尺寸,用经线标注窗台及饰面做法 3)画清楚窗框与墙、与窗台饰面的连接关系,窗的材料。 4)用多层构造引出线注明窗下墙饰面做法,标注定位轴线、窗台标高。 3、窗过梁、圈梁及楼板层构造 1)画窗框、窗过梁、墙身、楼板层、踢脚及墙身内外墙面饰面做法。 2)画清楚各构件断面尺寸及相互连接关系。 3)用多层构造引出线注明楼板层做法及踢脚线做法、尺寸。 4)标注定位轴线、楼面标高及尺寸。 用一张 A 图纸 3 完成。图 中线条、 材料符号 等,一律 按建筑制 图标准表 示。 四、说明

剪力墙结构设计论文建筑结构设计论文

剪力墙结构设计论文建筑结构设计论文 摘要:在经济、科技不断发展、人们对建筑要求越来越高的大背景下,建筑行业在发展上更需要考虑创新和新技术的应用来适应这个大背景。在进行剪力墙结构设计的应用时,可以引用外国先进的技术设计经验和人才以及先进的机械设备,在保证建筑物质量和安全性的基础上对新技术进行利用和试验,并不断的总结和研究,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建筑行业在未来的发展中能够有更大的发展空间。 在当前土地资源越来越珍贵、人口总数越来越大、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的城市,高层建筑已成为城市建筑设计的首选。高层建筑的结构设计不同于其他建筑设计,其对建筑结构的持久性、耐用性都有更高的要求,而剪力墙结构正好满足高层建筑的墙体结构要求,因此剪力墙机构设计在高层建筑设计中被广泛采用,这也是由剪力墙结构的实用性和耐久性所决定的。 1剪力墙结构概述 1.1剪力墙结构 所谓剪力墙,是指在建筑(包括房屋及其附属的构筑物)中,主要用来承受风荷载或者地震作用引起的水平荷载的墙体。因此,剪力墙又被称为抗风墙、抗震墙或者结构墙。也就是说,建设剪力墙的主要目的是防止建筑结构遭到剪切破坏。为了保证房屋及构筑物的坚固性,剪力墙的建筑材料一般选用钢筋混凝土。所谓建筑结构,是指在房屋或者构筑物中,由一定数量的构件(即组成建筑结构的单元,如梁、板、柱等)连接而构成的能够承受一定的荷载的空间(包括平面)

体系。按照不同的标准,建筑结构有不同的分类。根据施工方法的不同,建筑结构可以分为混合结构、框架结构、剪力墙结构以及框筒结构等。由于剪力墙结构具有抗侧刚度大、用钢量小以及抗震性能强等优点,目前已经在我国建筑结构设计中得到了较为广泛的应用。简单地说,剪力墙结构就是用钢筋混凝土墙板来承受来自垂直方向和水平方向的力的结构。在剪力墙结构的设计过程当中,施工单位会采用钢筋混凝土墙板来代替之前建筑物框架结构中的梁柱,以此承受竖向和水平方向的各类荷载,从而有效地控制建筑结构产生的水平力。也就是说,剪力墙结构主要是指竖向的钢筋混凝土墙板,建筑物的水平方向仍然是用钢筋混凝土的大楼板搭载墙上的,建筑领域习惯将这样构成的整个体系称为剪力墙结构。由于剪力墙结构不仅在性能上具有良好的抗震性,而且具有非常好的刚度,因此在建筑结构设计中得到了较为广泛的应用。 1.2剪力墙结构的分类 根据剪力墙的墙体上是否开洞以及开洞的洞口尺寸大小,可以将剪力墙分为实体墙、整体上小开口的剪力墙、多肢剪力墙和壁式框架剪力墙四种。其中,只有实体墙存在着剪力墙墙体不开洞的情况,其他三种类型的剪力墙都是墙体开洞的剪力墙,然后再按照墙体开洞的尺寸大小进行具体分类的。 1.2.1实体墙 所谓实体墙,是指截面墙体没有开洞,或者截面墙体开洞了但是开洞的面积没有超过15%的剪力墙。这种剪力墙的变形主要为曲型,

建筑构造墙身构造

建筑构造作业1 要求按顺序将三个节点详图自下而上布置在同一垂直轴线(即墙身定位轴线)上。 1.节点详图1——墙脚构造(比例1:10)。 (1)画出墙身、勒脚、散水、防潮层、室内外地坪、踢脚板和内外墙面抹灰,剖切到 的部分用材料图例表示。 (2)用引出线注明勒脚做法,标注勒脚高度。 (3)用多层构造引出线注明散水各层做法,标注散水或明沟的宽度、排水方向和坡度值。 (4)表示出防潮层的位置,注明做法。 (5) 标注定位轴线及编号圆圈,标注墙体厚度(在轴线两边分别标注)和室内外地面标高, 注写图名和比例。 (6)用引出线注明地坪层做法 2.节点详图2——窗台构造 比例1:10 (1)画出墙身、内外墙面抹灰、内外窗台和窗框等。 (2)用引出线注明内外窗台的饰面做法,标注细部尺寸,标注外窗台的排水方向和坡度 值。 (3)按开启方式和材料表示出窗框,表示清楚窗框与窗台饰面的连接 (4)标注定位轴线(与节点详图1的轴线对齐),标注窗台标高(结构面标高),注写图名 比例。 3.节点详图3——过梁比例1:10 (1)画出墙身、内外墙面抹灰、过梁、窗框、楼板层和踢脚板等。 (2)表示清楚过梁的断面形式,标注有关尺寸。 (3)用多层构造引出线注明楼板层做法,表示清楚楼板的形式以及板与墙的相互关系。 (4)标注踢脚板的做法和尺寸。 (5)标注定位轴线(与节点详图1、2的轴线对齐),标注过梁底面标高和楼面标高,注写 图名和比例。 参考资料 1.本书第二、三章部分: 2.《建筑设计资料集》编委会.建筑设计资料集(第二版)8,9.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6,1997 3.陈保胜.建筑构造资料集上。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4 4.全国通用及各地区标准图集。

建筑构造试题及答案 精华

《建筑构造》试题及答案精华!!!!!!!!!!!!!! 来源:张学利的日志 第一章绪论 一、填空题 1、建筑物的耐火等级分为()级。 2、砖混结构是承重墙为(),楼板和屋顶为()的建筑。 3、建筑按使用功能分为()、()、()三大类。 4、模数分为()和(),基本模数的数值为(),1M=()。 5、一般民用建筑由()、()、( )、( )、( )、()和门窗组成。 6、耐火等级标准主要根据房屋主要构件的( )和它的( )来确定。 7、新的建筑方针:()、()、()、()(简称八字方针)。 8、地震的强弱程度用()和()。国家规定()地区必须抗震设防。 9、横向定位轴线之间的距离称为(),一般是按()的模数数列选定的;纵向定位轴线之间的距离称为(),一般是按()的模数数列选定的。 10、()是实现建筑工业化的前提。 11、楼房的层高是指该层楼面上表面至()的垂直距离。 12、7~9层为()建筑。 二、判断题 1、内骨架结构、外墙为承重墙,不需设构造和圈梁。() 2、建筑物的二级耐久年限为100年以上。() 3、标志尺寸应符合模数、数列的规定,用以标注建筑物定位轴线之间的距离。() 4、地面竖向定位轴线应与楼地面面层上表面重合。() 5、建筑物的模数系列中“3M”数列常用于确定民用建筑中开间、进深、 门窗洞口的尺寸() 6、标志尺寸等于构造尺寸加减允许偏差。() 7、构造尺寸是指建筑构配件的设计尺寸,它符合模数。() 8、震级越大,烈度越大;距震中越远,烈度越小。() 三、选择题 1、建筑物最下面的部分是() A首层地面B首层墙或柱C基础D地基 2、符合模数数列规定的尺寸为() A构造尺寸B标志尺寸C实际尺寸D允许偏差值 3、按建筑物主体结构的耐久年限,二级建筑物为() A25~50年B40~80年C50~100年D100年以上 4、多层住宅一般选用的结构形式为() A砖木结构B钢筋混凝土结构C砖混结构D钢结构 5、下列()组数字符合建筑模数统一制的要求。 Ⅰ3000mm Ⅱ3330mm Ⅲ50mm Ⅳ1560mm AⅠⅡBⅠⅢCⅡⅢDⅠⅣ 6、民用建筑中的开间,进深等其他模数尺寸是选用() A1/2MB1MC3MD6M 7、民用建筑按其用途分为() A居住建筑及公共建筑B居住建筑C大型建筑D大量民用建筑

绘制外墙身节点大样

作业2:墙体构造设计 一、学习目标 1. 掌握墙体的细部构造,了解其相应作用。 2. 熟悉墙体与楼板的连接关系。 3. 熟悉墙体和楼地面的饰面构造层次与材料做法。 4. 熟悉墙身构造的设计要点和步骤。 5. 熟悉墙身大样图的识读,增强图纸表达能力。 学习重点 1. 勒脚、踢脚、防潮层、散水、窗台、过梁、圈梁等构造要点。 2. 墙与楼板的连接构造。 3. 墙体和楼地面饰面材料的选用与常用做法。 4. 墙体大样图的主要内容和标注。 二、工程设计条件 某三层混合结构住宅楼。层高为2800mm,室内外高差450mm,窗台距室内地面900mm高。 承重砖墙,其厚度不小于240mm。 楼板采用现浇钢筋混凝土楼板、圈梁,楼板厚100mm。 采用木门窗。 内外墙均做抹灰饰面。 楼地面做法、散水(明沟)自定。

设计中所需的其它条件自定。 三、设计内容和深度 用一张竖向Α3图纸,以铅笔绘制。按建筑制图标准,绘制外墙身节点详图,如图1-1所示。要求按顺序将节点详图自下而上布置在同一垂直轴线(即墙身定位轴线)上,标注定位轴线及编号圆圈,标注墙体厚度(在轴线两边分别标注)。 详图编号:画完该节点详图后,在详图的右下角画详图编号圆圈,然后在编号圆圈的右侧注写详图比例。 图1-1 外墙身节点

内容及要求 1.节点详图1——墙脚和地坪层构造(比例1∶10) 画出墙身、勒脚、散水或明沟、防潮层、室内外地坪和内外墙面抹灰,剖切到的部分用材料图例表示。 (1)用引出线注明勒脚做法,标明勒脚高度。 (2)用多层构造引出线注明散水或明沟各层做法,标注散水或明沟的宽度、排水方向和坡度值。 (3)表示出防潮层的位置,注明做法。 (4)用多层构造引出线注明地坪层的各层做法。 (5)标注室内外地面标高。 2、节点详图2——窗台构造(比例1∶10) (1)画出墙身、内外墙面抹灰、内外窗台和窗框等。 (2)用引出线注明内外窗台的饰面做法,标注细部尺寸,标注外窗台 的排水方向和坡度值。 (3)用多层构造引出线注明内外墙面装修做法。 (4)标注窗台标高(结构面标高)。 3、节点详图3——圈梁和楼板层构造(比例1∶10) (1)画出墙身、内外墙面抹灰、圈梁、窗框、楼板层等。 (2)表示出圈梁的断面形式,标注有关尺寸。 (3)用多层构造引出线注明楼板层做法。 (4)标注踢脚板的做法和尺寸。 (5)标注圈梁底面(结构面)标高和楼面标高,注写图名和比例。

建筑构造作业1--绘制外墙身节点大样

作业1:墙体构造设计 一、学习目标 1. 掌握墙体的细部构造,了解其相应作用。 2. 熟悉墙体与楼板的连接关系。 3. 熟悉墙体和楼地面的饰面构造层次与材料做法。 4. 熟悉墙身构造的设计要点和步骤。 5. 熟悉墙身大样图的识读,增强图纸表达能力。 学习重点 1. 勒脚、踢脚、防潮层、散水、窗台、过梁、圈梁等构造要点。 2. 墙与楼板的连接构造。 3. 墙体和楼地面饰面材料的选用与常用做法。 4. 墙体大样图的主要内容和标注。 二、工程设计条件 1、自选校内建筑或自己设计建筑的外墙构造设计 2、按三层设计。层高为3600mm,室内外高差450mm,窗台距室内地面900mm高。外墙为砖墙,其厚度不小于240mm。楼板采用现浇钢筋混凝土楼板、圈梁,楼板厚100mm。采用木门窗。内外墙均做抹灰饰面。楼地面做法、散水(明沟)自定。设计中所需的其它条件自定。 三、设计内容和深度 用一张竖向Α3图纸,以铅笔绘制。按建筑制图标准,绘制外墙身节点详图,如图1-1所示。要求按顺序将节点详图自下而上布置在同一垂直轴线(即墙身定位轴线)上,标注定位轴线及编号圆圈,标注墙体厚度(在轴线两边分别标注)。 详图编号:画完该节点详图后,在详图的右下角画详图编号圆圈,然后在编号圆圈的右侧注写详图比例。

图1-1 外墙身节点 内容及要求 1.节点详图1——墙脚和地坪层构造(比例1∶10) 画出墙身、勒脚、散水或明沟、防潮层、室内外地坪和内外墙面抹灰,剖切到的部分用材料图例表示。 (1)用引出线注明勒脚做法,标明勒脚高度。 (2)用多层构造引出线注明散水或明沟各层做法,标注散水或明沟的宽度、排水方向和坡度值。 (3)表示出防潮层的位置,注明做法。 (4)用多层构造引出线注明地坪层的各层做法。

墙体构造设计.doc

作业一墙体构造设计设计任务书 墙体构造设计是建筑构造设计的主要内容之一。通过本次设计,使学生掌握墙体中几个节点(包括墙脚、窗台、窗上口、墙与楼板连接处等)的设计方法与步骤,并增强图纸表能力。 一、设计条件 (1)某市一中学宿舍楼,五层、砖混结构,平面图、剖面图如图所示。根据此图进行本次设计。 (2)砖块尺寸为240mm×115mm×53mm。内墙厚度可取240mm,外墙厚度可采取240mm、370mm。 (3)采用现浇或预制钢筋混凝土楼板、现浇或者预制过梁。 (4)门、窗材料自定。窗面积应该符合采光要求。 (5)墙面装修、楼地面做法、散水、踢脚线等可以自定。 二、设计图纸内容以及深度 2号图纸一张,可以用铅笔绘制,图纸内容如下: 1.底层局部平面图(比例1:100) 由于该建筑物平面对称,平面图可以只画出其中的一半。画图时需在图中标出对称符号,具体的深度要求如下: (1)画出横向、纵向定位轴线和轴线编号圆圈,并编写轴线号。

(2)在平面图的左、下、上三个方面各标注三道尺寸,即总尺寸、定位尺寸和细部尺寸。 总尺寸:该尺寸线为第一道尺寸线,也是三道尺寸线中位置最外的一道。处于建筑物左右两个外墙外边缘之间的尺寸,叫做建筑物全长总尺寸;建筑物上、下两个外墙外边缘之间的尺寸,也叫做建筑进深总尺寸。由于本次设计只画出建筑物的左半部分,所以建筑物面宽

总尺寸线画到对称符号为止,但是仍按建筑物全长标注。 定位尺寸:该尺寸线为第二尺寸线,也是三道尺寸线中位置居中的一道。定位尺寸是指:外墙外边缘到第一条定位轴线的距离尺寸(或最后一条定位轴线到外墙外边缘的距离尺寸);相邻的两条定位轴线之间的距离尺寸。 细部尺寸:该尺寸线为第三道尺寸线,也是三道尺寸线中位置最靠内的一道。细部尺寸是指在外墙上各墙段以及门窗洞口的尺寸,若轴线穿过墙段,则应分别在轴线两边标注墙段尺寸。另外,在画该道尺寸线时,注意尺寸线与平面图最外线之间应保持一定的距离,以便为剖面图剖切符号或者详图索引符号留出适当的位置,使图面更美观、得体。 (3)标注各纵横墙体厚度和走道墙段及其洞口的局部尺寸及散水宽度。 一般建筑物内部尺寸与外墙部分尺寸,应该分开标注。标注时,应该遵循“就近标注”原则,而不要把内部尺寸标注在外部的三道尺寸线上。 (4)标注室内外地面或楼面标高、楼层中间休息平台标高,以及有水房间和阳台楼地面标高。 (5)画出楼梯踏步,因为该建筑物为宿舍楼,所以楼梯的踏步尺寸一般取宽度150mm、高度300mm。 (6)画门扇。细实线表示,开启方向要表示出内开或外开,用45°或者90°示意。 (7)练习给出门窗编号,如M1、M2、C1、C2等。不同规格、材料的门窗都应该给予不同的编号。 (8)标注各房间的名称,如“宿舍”、“男厕”等,用5号字表示。 (9)画墙身剖面节点详图索引号。 (10)在平面图下方用10号字注写图名,如“底层局部平面图”,以及比例,如“1:100”。 2.墙身大样图(墙身剖面节点详图) 按平面图上详图索引位置画出三个墙身节点详图,即:墙脚、窗台处和过梁及楼及楼板层节点详图。布图时,要求按照顺序将1、2、3节点从下到上布置在同一条垂直线上,共用一条轴线和一个编号圆圈。 三个墙身节点详图的绘制要求如下: 节点详图1——外墙墙脚节点详图: (1)比例为1:10。 (2)详图范围:下部画到基础顶面以上;上部画到底层的踢脚板以上;左边画出散水和一部分室外地坪;右边画出一部分底层室内地层。上、下、右三方要用折断线折断。

墙体构造设计任务书

2 墙体构造设计任务书 一、设计条件 1.某市一办公楼,五层、砖混结构,平面图和剖面图如图 2.1~2.2所示。根据此图进行本次设计。 2.墙身主体为黏土多孔砖。内墙厚度可取240mm,外墙厚度可根据所处地区采取240mm、370mm、490mm等。 3.采用现浇钢筋混凝土楼板、现浇过梁。 4.门、窗材料自定。窗面积应该符合采光要求。 5.墙面装修、楼地面做法、散水、踢脚线等可以自定,但要符合办公楼的装修要求。 二、设计图纸内容及深度要求 1.A3图纸一张,可以用铅笔绘制或者电脑打印出图,图纸内容如下:墙身大样图(墙身剖面节点详图) 按平面图上详图剖切位置I-I画出A轴线墙体三个墙身节点详图,即:墙脚、窗台处和过梁及楼板层节点详图。布图时,要求按照顺序将1、2、3节点从下到上布置在同一条垂直线上,共用一条轴线和一个编号圆圈。 2.墙身节点详图的绘制要求: (1)比例为1:10~1:20 (2)详图编号:画完该节点详图后,在详图的右下角画详图编号圆圈,然后在编号圆圈的右侧注写详图比例。 (3)墙面装修部分:画出墙身、勒脚、踢脚等处内外墙饰面厚度,并用材料符号表示出来。在定位轴线两边分别标注砖墙厚度。 3. 节点详图1——外墙墙脚节点详图: (1)详图范围:下部画到基础顶面以上;上部画到底层的踢脚板以上;左边画出散水和一部分室外地坪;右边画出一部分底层室内地层。上、下、右三方要用折断线折断。 (2)水平防潮层部分:画水平防潮层,注明其材料和做法,标注水平防潮层与底层室内地面间的距离,以及水平防潮层标高。 (3)散水、勒脚和室外地面部分:画出室外地面,标注室外地面标高。画出勒脚,标注勒脚的高度尺寸和材料做法;按照构造层次画出散水构造,根据制图规范用层次构造引出线标注散水材料、做法以及各层次的厚度尺寸;标注散水的宽度、流水方向和坡度大小,散水与勒脚墙之间的变形缝构造处理要交待清楚。 (4)室内地层以及踢脚板部分:按照构造层次画出室内地面构造,用层次构造引出线标注室内地层材料、做法以及各层次的厚度尺寸;标注室内地面标高。画出踢脚板,标注踢脚板的高度尺寸和材料做法。

建筑构造基础的分类与区别

调查报告 一独立基础 1 定义:是整个或局部结构物下的无筋或配筋基础.一般是指结构柱基 2 当建筑物上部结构采用框架结构或单层排架结构承重时,基础常采用方行或矩形的独立式基础 3 多用于高烟囱,水塔基础等的形式 4 优点:减少土方工程量,节约材料 . 第二条形基础 1 定义:墙的基础通常连续设置成长条形,一般长短比大于10的称为条形基础,有柱下条形基础和墙下条形基础两种。 2 分类:单柱下的基础叫做独立基础,一般根据柱子的形状做成矩形。 3:优点:有较好的纵向整体性,可减缓局部不均匀下沉 4 一般用于中小型建筑

第三筏板基础 1 定义:分为梁板式和平板式 2 在地基土的土质不满足要求的时候,通过做一整块混凝土板作为一个整体的基础,承担整个建筑传来的荷载。 3 优点:增加基础板的刚度,以减小不均匀沉降,高层建筑往往把地下室的底板、顶板、侧墙及一定数量的内隔墙一起构成一个整体刚度很强的钢筋混凝土箱形结构。 第四箱形基础 1 箱形基础:是指基础由钢筋砼墙相交组成是纵横交错的,并且基础高度比较高,形成一个箱子形状的维护结构的基础,它的承重能力要比单独的条形基础高出很多。 2 箱形基础的优点:此基础的刚度较大,抗震性能较好,有较好的地下空间可以利用,能承受很大的弯矩,可用于特大荷载且需设地下室的建筑。

区别 (一)条形基础和筏形基础的区别 条形基础的形式是条形的,如果横竖两个方向都有条形基础,我们就会看到基础呈一格一格的形状,多用于上部荷载不是很大,地质条件又比较好,没有地下室的建筑物。 筏形基础又称筏板基础,俗称“大底板”,整片基础是一块钢筋混凝土筏板,多用于高层建筑,有地下室的建筑物。 (二)条形基础与带形基础的区别 通俗的讲,条形基础是砖砌的,而带形基础是钢筋混凝土现浇的 (三)箱形基础和筏板基础的区别 1 箱型基础主要是由钢筋砼底板、顶板、侧墙及一定数量纵墙构成的封闭箱体。当上部建筑物为荷载大、对地基不均匀沉降要求严格的高层建筑、重型建筑以及软弱土地基上的多层建筑时,为增加基础刚度,将地下室的底板、顶板和墙体整体浇筑成箱子状的基础,称为箱型基础。此基础的刚度较大,抗震性能较好,有较好的地下空间可以利用,能承受很大的弯矩,可用于特大荷载且需设地下室的建筑。 2 筏板基础:由底板、梁等整体组成。建筑物荷载较大,地基承载力较弱,常采用砼底板,承受建筑物荷载,形成筏基,其整体性好,能很好的抵抗地基不均匀沉降。 (四)筏板基础和独立基础的区别 1 从结构形式上就不一样,独立基础只适用于柱下,而筏板基础可以作为柱子剪力墙、核心筒等的荷载传递对象 2 独立基础,顾名思义,就是单个柱子下的一个柱墩,把单柱传下来的集中荷载的受力面积放大,使之满足地基承载力要求;而筏板基础是承受结构整体的荷载,整个上部结构的内力都作用于大块大板上

zzz外墙墙身楼梯构造设计作业

墙身构造设计作业一 1.设计条件 某三层建筑物(框架结构),外墙采用砖墙( 250) ,墙上有窗室内外高差为450mm采用钢筋混凝土楼板,屋顶为钢筋混凝土平屋顶,卷材防水(带保温层)。 2.设计内容 要求沿外墙窗部位剖切,绘制墙身剖面。重点绘制以下内容(比例为1:25 )。 (1)屋面及檐沟构造(檐沟形式自己确定); (2)楼面与外墙、过梁构造; (3)窗台构造; (4)勒脚、防潮层及地面构造; (5)明沟或散水。 3.图纸要求 用一张3#图纸完成,图中必须注明具体尺寸,注明所用材料; 要求字体工整,线条粗细分明

p"K =油I :橄篩辽砂 -汕冲水配砂蕪找聃 上剧泠底芋 袖 』 一60耳I : &航握煤幡肾曲仗 一和甲C2ms 石iw 翟上r 、口术哄:幫屮罢赴 、20呼】:匸出龍世富粉砂脾 00ffCl5M±t Ai*l&厚 1:丄忘就於谡时打讯帏宜 繭空2讪車 景主妊 50PH&0弓混糧11 @ 勒脚.明沟详图F10 以上为参考图(楼、屋面为预制板); 本作业楼、屋面应改为现浇板,屋面檐沟形式自定 第300 管 飞啊第瀝樂上乐顶 -i20L?ffthV 力 4;扎辱 70用核底堰林死皺A 厩爲蚁 粉甲刷白二度 ----------------- 宀 凹 300柚 仏忖 25. J? 斷JH 未砖 筑悅肪P (术星 渔岸国水剧石 诗舐;■壽水町张 冊厚1:2.5石戢如U1底舐睛 仃亳粉1瓦奶员徐科呦白电 ◎ 楠口节点详图i :m I2-W 'SZ 12. 7 JQ 白帙水牛 前厅堀石混聲+加胆氧化槌 红济昭幻麗曲 跖兮口铁氷忖 帖厚口木泥砂耀投平 ~[[忌 120用预应力实孔板 [ 」0邸极底斯历決阳匕制白二度— “…"―“J F 11.060 £/ 禮址暑水朋后 20疗1:2一5仃凝皓兼打底,祇筋/ 肝族曲而,劭M 诲斛剧门度/ O 窗顶节点详至口0 记由咅出ffll 水脾右佝肚 2OJ7]:2.Si7^Btkiftfj^.班菇 石获帕 页.刖覺涂料剧白二度, 擁台节点详图1:山 晔車】:也贰渥砂眾粉勒脚忙 7. 750 (4. 45C) (I. 550) I : 2. .5木衬砖集題心 白*泥加l 忙胶刪Fl (6. 650) (農:S0> 0. 7n0 帥用水iE 祈応馳那瑚址(门斤、走墀. JW 所.船扯那力上flfc 水BHi )-

墙身构造设计

2墙体构造设计 学习目标 1. 掌握墙体的细部构造,了解其相应作用。 2. 熟悉墙体与楼板的连接关系。 3. 熟悉墙体和楼地面的饰面构造层次与材料做法。 4. 熟悉墙身构造的设计要点和步骤。 5. 熟悉墙身大样图的识读,增强图纸表达能力。 学习重点 1. 勒脚、踢脚、防潮层、散水、窗台、过梁、圈梁等构造要点。 2. 墙与楼板的连接构造。 3. 墙体和楼地面饰面材料的选用与常用做法。 4. 墙体大样图的主要内容和标注。 2.1 设计任务书 2.1.1 设计条件 1.某市一办公楼,五层、砖混结构,平面图和剖面图如图2.1~2.2所示。根据此图进行本次设计。 2.墙身主体为黏土多孔砖。内墙厚度可取240mm,外墙厚度可根据所处地区采取240mm、370mm、490mm等。 3.采用现浇钢筋混凝土楼板、现浇过梁。 4.门、窗材料自定。窗面积应该符合采光要求。 5.墙面装修、楼地面做法、散水、踢脚线等可以自定,但要符合办公楼的装修要求。

2.1.2 设计图纸内容及深度要求 1. 3号图纸一张,可以用铅笔绘制或者电脑打印出图,图纸内容如下: 墙身大样图(墙身剖面节点详图) 按平面图上详图剖切位置画出A 轴线墙体三个墙身节点详图,即:墙脚、窗台处和过梁及楼板层节点详图。布图时,要求按照顺序将1、2、3节点从下到上布置在同一条垂直线上,共用一条轴线和一个编号圆圈。 2. 墙身节点详图的绘制要求: (1)比例为1:10~1:20 (2)详图编号:画完该节点详图后,在详图的右下角画详图编号圆圈,然后在编号圆圈的右侧注写详图比例。 (3)墙面装修部分:画出墙身、勒脚、踢脚等处内外墙饰面厚度,并用材料符号表示出来。在定位轴线两边分别标注砖墙厚度。 3. 节点详图1——外墙墙脚节点详图: (1 )详图范围:下部画到基础顶面以上;上部画到底层的踢脚板以上;左边画

砌体墙的基本构造做法及附图

砌体墙的基本构造(带图片) 砌体墙的基本构造 砌体墙 砌筑块材 粘结材料 ●常用砌体材料及规格 抗震主要构造措施 ■ 砌筑块材 标准机制黏土砖 实际尺寸为 240mm(长)X115mm(宽)X53mm( 厚)

承重多孔砖 实际尺寸为 240mm(长)X115mm(宽)X90mm( 厚)及 190mm(长)X190mm(宽)X90mm( 厚)等 水泥砌块 混凝土小型空心砌块的常见尺寸为190mmX190mmX390mm, 辅助块尺寸为 90mmX190mmX190mm和 190mmX190mmX90mm等; 煤灰硅酸盐中型砌块的常见尺寸为240mmX380mmX880mm 和240mmX430mmX850mm等;蒸压加气混凝土砌块长度多为600mm,其中a系列宽度为75mm、100mm、125mm和150mm,厚度为200mm、250mm和300mm;b系列宽度为60mm、120mm、180mm等,厚度为

240mm和300mm。 ■ 粘结材料 常用粘结材料的主要成分——水泥、黄砂、石灰膏 级配——不同的材料配合的重量比 水泥砂浆——水泥和黄砂配合。其常用级配(水泥:黄砂)为1: 2、1:3等; 混合砂浆——在水泥砂浆中加入石灰膏。其常用级配(水泥:石灰:黄砂)为1:1:6、1:1:4等。 强度——砂浆为刚性材料,主要考虑抗压强度。其强度等级分为:M0.4、M1.0、M2.5、M5.0、M7.5、M10、M15等7个等级。 和易性——保持合适的流动性、粘聚性和保水性,以达到易于施工操作,并成型密实、质量均匀的性能。 水泥砂浆的强度和防水性能要高于混合砂浆;混合砂浆的和易性 优于水泥砂浆。 ±0.00以下用水泥砂浆砌筑,±0.00以上用混合砂浆砌筑。 ●砌体墙的砌筑要领 错缝搭接,避免通缝,横平竖直,砂浆饱满 砖墙砌筑方式

建筑构造设计--墙体课后习题

砌块是利用混凝土,工业废料(炉渣,粉煤灰等)或地方材料制成的人造块材,外形尺寸比砖大,具有设备简单,砌筑速度快的优点,符合了建筑工业化发展中墙体改革的要求。 砌块按尺寸和质量的大小不同分为小型砌块、中型砌块和大型砌块。砌块系列中主规格的高度大于115mm而小于380mm的称作小型砌块、高度为380~980mm称为中型砌块、高度大于980mm的称为大型砌块。使用中以中小型砌块居多。 砌块按外观形状可以分为实心砌块和空心砌块。空心砌块有单排方孔、单排圆孔和多排扁孔三种形式,其中多排扁孔对保温较有利。按砌块在组砌中的位置与作用可以分为主砌块和各种辅助砌块。 根据材料不同,常用的砌块有普通混凝土与装饰混凝土小型空心砌块、轻集料混凝土小型空心砌块、粉煤灰小型空心砌块、蒸汽加气混凝土砌块、免蒸加气混凝土砌块(又称环保轻质混凝土砌块)和石膏砌块。吸水率较大的砌块不能用于长期浸水、经常受干湿交替或冻融循环的建筑部位。 1.砖墙的承重方式与受力有什么特点? 2.砖墙的砌筑方式有几种? 一顺一丁、三顺一丁、梅花丁、三七缝、条砌法、丁砌法等 3.确定墙厚的因素是什么? 影响允许高厚比的主要因素有:砂浆强度、构件类型、砌体种类、、支承约束条件、截面形式、墙体开洞、承重和非承重。 墙、柱允许高厚比 砂浆强度墙柱 M2.5 22 15 M5.0 24 16 M7.5以上 26 17 墙的高厚比的影响因素如下: 1、横墙间距,房屋方案,(刚性方案、刚弹性方案、弹性方案)。 2、墙体计算高度。 3、墙体厚度。墙体有无壁柱,有壁柱则取折算厚度。 墙的高厚比限值影响因素如下: 1、该墙是否是承重墙。 2、该墙的开洞口高度及宽度,以及洞口所在墙体的横墙(或壁柱)间距。 3、砂浆强度等级。 详见《砌体结构设计规范-GB 50003-2001》第6.1.1条 墙、柱的高厚比应按下式验算: β=H0/h≤μ1μ2[β] (6.1.1) 式中 H0----墙、柱的计算高度,应按第5.1.3条采用; h ----墙厚或矩形柱与H0相对应的边长; μ1----自承重墙允许高厚比的修正系数; μ2----有门窗洞口墙允许高厚比的修正系数; [β]----墙、柱的允许高厚比,应按表6.1.1采用。 注:1 当与墙连接的相邻两横墙间的距离s≤μ1μ2[β]h时,墙的高度可不受本条限制; 2 变截面柱的高厚比可按上、下截面分别验算,其计算高度可按第5.1.4条的规定采用。验算上柱的高厚比时,墙、柱的允许高厚比可按表6.1.1的数值乘以1.3后采用 4.砌块一般是用什么材料制作的? 砌块是利用混凝土,工业废料(炉渣,粉煤灰等)或地方材料制成的人造块材 砌块的材料 (一)材料混凝土、加气混凝土,各种工业废料,粉煤灰,煤矸石,石碴等 5.砌块有哪些类型,常用的砌块尺寸为多少? (二)类型图6-23 1.小型砌块实心砌块空心砌块 尺寸:190×190×390m 辅助块尺寸:90×190×190(mm) 190×190×190(mm) 2.中型砌块分实心砌块,空心砌块(单排方孔,单排圆孔,多排扁孔) 尺寸:由各地区使用材料的力学性能和成型工艺确定。 空心砌块常见尺寸: 180×630×845mm,180×1280×845mm(厚×长×高)180×2130×845 实心砌块常见尺寸:240×280×380mm,240×430×380 240×580×380mm,240×880×380 砌块按尺寸和质量的大小不同分为小型砌块、中型砌块和大型砌块。砌块系列中主规格的高度大于115mm而小于380mm的称作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