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粉的化学成分及性质
- 格式:docx
- 大小:14.15 KB
- 文档页数:5
小麦面粉的组成及其功能李东森小麦面粉是一种非常复杂的有机体系,含有蛋白质、淀粉、非淀粉多糖、脂类等一系列大分子物质,如表1所示,另外也含有一些酶类、低分子糖类物质等。
表1面粉中的主要组分及其含量组分含量(%)水分14(占面粉总量)蛋白质7-15(占面粉总量)清蛋白 15(占蛋白总量)球蛋白3(占蛋白总量)醇溶蛋白33(占蛋白总量)麦谷蛋白16(占蛋白总量)残渣蛋白33(占蛋白总量)面筋蛋白 6-13(占面粉总量)麦谷蛋白55-70(占面筋蛋白总量)麦醇溶蛋白30-45(占面筋蛋白总量)淀粉 63~72(占面粉总量)支链淀粉 75%(淀粉总量)直链淀粉 25%(淀粉总量)非淀粉多糖(NSP) 4.5-5.0(占面粉总量)戊聚糖/半纤维素67(占NSP总量)可溶戊聚糖67(占戊聚糖总量)不溶戊聚糖33((占戊聚糖总量)β-葡聚糖33(占NSP总量)脂类1(占面粉总量)面粉中的不同组分有不同的功能特性,下面就面粉中一些主要组分及其功能特性作一概述:1.蛋白质及其功能特性小麦蛋白质的质和量与小麦品质密切相关,尤其是贮藏蛋白(即面筋蛋白)的组成和结构是影响小麦粉面团粘弹性和烘焙品质的主要因素。
小麦面粉中含有9~14%的蛋白质,根据溶解特性可将其分为清蛋白(Albumin,溶于水)、球蛋白(Globulin,溶于10%的NaCl溶液)、醇溶蛋白(Gliadin,溶于70%乙醇溶液)和麦谷蛋白(Glutenin,溶于稀酸或稀碱溶液,),即所谓的Osborne分类法,该分类方法为研究小麦蛋白的功能特性及与加工品质之间的关系奠定了理论基础。
利用这种方法提取出清蛋白、球蛋白、醇溶蛋白和麦谷蛋白后,总会剩下一些不溶于这些溶剂的蛋白叫残渣蛋白,又叫剩余蛋白。
清蛋白和球蛋白通称为可溶性蛋白质,分别占小麦籽粒的9%和5%左右。
麦谷蛋白和醇溶蛋白是小麦的贮存蛋白质,是小麦面筋的主要成分。
两者占面筋总量的90%左右,所以又被称为面筋蛋白质,面筋蛋白质的组成如图1所示。
面粉的化学成分及性质(一)水分:国标规定13±0.5%(二)蛋白质:8-14%麦胶蛋白:醇溶性蛋白,pH 6.4-7.1麦谷蛋白:溶于稀酸或稀碱,pH 6-8不溶性蛋白,占80% 面筋的主要成分麦球蛋白麦清蛋白酸溶蛋白溶于水和稀盐酸溶液中,属于可溶性蛋白(三)碳水化合物占麦粒重的70%,面粉中的75%,包括淀粉、糊精、纤维素、游离糖和戊聚糖溶解性碳水化合物:指碳水化合物中能为人体消化利用部分包括淀粉、糊精和游离糖类。
淀粉主要在胚乳,糖在胚芽及糊粉层,这两种占麦粒70%以上,以淀粉为主,糖约占10%,随着麦粒成熟,糖大多转化为淀粉。
小麦淀粉由19~26%直链淀粉和74~81%支链淀粉构成,前者50~300个葡萄糖基,后者300~500。
直链淀粉易溶于温水,几乎无粘度,而支链淀粉易形成粘糊。
粗纤维:大多含在麸皮中,不能为人体吸收,一般影响面粉质量,制粉工程中应除去。
(四)脂肪脂肪:存在胚芽和糊粉层中,含量少,小麦中1~2%,虽是营养成份,多由不饱和脂肪酸组成,易氧化酸败使面粉或制品变味,制粉过程中一般除去。
面粉中脂肪更少,低于1%。
(五)维生素维生素:小麦中维B1、B2、B5较多,还含有少量的维E、维A,微量的维C,但不含有维D。
(六)矿物质矿物质:以灰分来测定矿物质(钙、钠、磷、铁等)以盐类存在,将小麦或面粉完全燃烧之后的残留物绝大部分为矿物质盐类,也叫灰分。
麦粒中1.5%-2.2%面粉中灰粉很少,灰分大部分在麸皮中,小麦粉以灰分来分级,表示麸皮的除去程度。
(七)面粉中的酶类1.淀粉酶:α-和β-淀粉酶,两种在焙烤食品上重要的酶。
β-淀粉酶含量充足,而α-淀粉酶不足。
可以使一部分α-淀粉(糊精)和β-淀粉水解转化为麦芽糖,作为酵母发酵的主要能量来源。
β-淀粉酶热不稳定,糖化水解作用在酵母发酵阶段;α-淀粉酶将可溶形淀粉变为糊精,改变淀粉的流变性。
它对热较为稳定,在70~75℃仍能进行水解作用,温度越高作用越快。
一、小麦粉的理化特性1、小麦粉的物理特性小麦粉通称面粉,其物理特性是表示面粉品质优劣的一些物理特征,包括以下3项:①色泽是对面制品颜色起决定性作用的因素。
小麦经磨粉机逐道研磨,使其胚乳局部磨细成面粉。
由于小麦的皮色和粒质不同,面粉的色泽也有所差异。
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一般白皮小麦生产的面粉比红皮小麦色泽白,硬质小麦生产的面粉比软质小麦色泽要次。
这是因为在制粉过程中,面粉不可能不含有麦皮,白皮小麦的皮色在面粉中不太明显,而红皮麦皮混入粉那么使面粉色泽呈褐红色。
硬质小麦的胚乳带轻微的乳黄色,粉质小麦的胚乳为白色;原料含灰土过多或有较多的芥子,未经彻底清理和精选使面粉的色泽带有青灰色或极细的黑色斑点;磨辊轧距过紧,引起磨辊发热,也可使粉粒呈暗灰色。
我国对面粉色泽的检查,是以标准样品来对照,到达标准的为合格,反之那么较差。
这种方法一般是用眼睛感官鉴定,有些工厂也采用白度仪测定面粉的色泽。
我国目前对面粉的白度没有统一的标准,大局部厂家都是自定标准,以鉴定面粉的色泽。
②粒度是指面粉的粗细程度,即由筛网规格决定的物理特性。
由于面粉的质量和用途的不同,对粒度大小的要求也不一致。
我国面粉的种类对其粒度的要:特制一等粉粒度不超过160微米,特制二等粉粒度不超过200微米,标准粉粒度不超过330微米。
对某些专用面粉的粒度是根据它的成品要求而定,如砂子粉要求粗细粒度均匀,一般为250-350微米。
③吸水量是指面粉制成面团时面粉加水量的多少。
由于面粉的质量不同,含水量不同,吸水量也不同。
面粉的吸水量与面粉的蛋白质含量有密切的关系,蛋白质含量高,吸水量大;蛋白质含量低,吸水量小。
吸水量还与面粉中的损伤淀粉有关。
损伤淀粉吸水率约为健全淀粉的5倍〔健全淀粉的吸水率为0.44%,损伤淀粉的吸水率为2.0%〕,故面粉中损伤淀粉多,将使面粉的吸水率增大。
但损伤淀粉吸进的水分,在面团发酵过程中,还会从局部离出来,引起面团民粘,使面制品的质量受影响。
淀粉和面粉的成分淀粉与面粉是我们日常生活中经常用到的食品材料,它们在食品工业、家庭烹饪、医药等领域都有着广泛的应用。
淀粉和面粉在成分上有什么区别呢?本文将详细介绍淀粉和面粉的成分以及它们的用途和管理措施。
一、淀粉的成分1.淀粉是由多个葡萄糖分子组成的多糖,能够在水中沉淀形成透明胶状物。
淀粉的化学式为(C6H10O5)n,在水中形成的淀粉颗粒是由两种不同的多糖聚合物组成,即直链淀粉和支链淀粉。
2.直链淀粉是由大量葡萄糖单元线性排列而成,它在水中形成的淀粉粒子中占据了大部分的比例。
直链淀粉的聚合物为淀粉分子,它们相互之间通过α-1,4糖苷键连接起来。
3.支链淀粉则是由直链淀粉和支链由α-1,6糖苷键连接而成的分支淀粉链组成。
支链淀粉会在淀粉颗粒中形成分支结构,使淀粉颗粒在水中变得更加分散。
支链淀粉分子中含有的支链结构数量以及支链的长度,对其物理性质以及生理功能起到重要影响。
4.淀粉的水解产品有二糖、糖类、糊精等。
二、面粉的成分1.面粉的主要成分是碳水化合物,其中淀粉占据了大部分比例。
面粉的化学组分比淀粉要丰富,在淀粉的基础上还包含蛋白质和小量的脂肪、矿物质和维生素等。
2.面粉中的蛋白质主要是谷蛋白,其含量在不同类型的面粉中存在一定的差异。
如在普通面粉中,蛋白质含量较低,而在高筋面粉中蛋白质含量更高。
3.小量的脂肪和矿物质等对乳化、氧化和稳定性有一定的影响。
三、淀粉和面粉的应用1.淀粉在食品工业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它是制作面包、饼干、挂面、米线、冰淇淋、糖果等食品的重要原料。
2.淀粉在医药领域也有着重要作用,它常被用于药片和胶囊中作为搭载剂和缓释剂。
3.面粉是制作各种面食、糕点、饼干等烘焙产品的重要原料,其所含的蛋白质也被广泛用于动植物性蛋白的提取。
四、淀粉和面粉的管理措施1.淀粉和面粉的生产过程中应尽量采用食品添加剂,来保证产品的质量和安全。
2.淀粉和面粉的预处理要控制水浸泡的时间和温度,提高淀粉的利用率。
做蛋糕用什么面粉优秀一、小麦的种类白色硬质小麦白色软质小麦红色硬质小麦红色软质小麦混合硬质小麦混合软质小麦二、面粉的种类和等级标准根据面粉用途分:面包粉、面条粉、馒头粉、饼干粉、糕点粉及家庭自发粉等根据加工精度分:特制一等粉、特制二等粉、标准粉、普通粉根据面粉筋力强弱分:高筋小麦粉、低筋小麦粉三、面粉的化学组成及加工性能面粉的化学组成水分、蛋白质、糖类、脂肪、矿物质、维生素和酶类(一)水分特制一等粉和特制二等粉为 (13.5±0.5)%;标准粉和普通粉为(13.0±0.5)%;低筋小麦粉和高筋小麦粉不大于14.0%。
(二)蛋白质小麦蛋白质是构成面筋的主要成分,因此它与面粉的烘烤性能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
在各种谷物面粉中,只有小麦粉中的蛋白质能吸水形成面筋。
面粉蛋白质主要是面筋性蛋白质,其中麦胶蛋白和麦谷蛋白约占80%以上,它对面团的性能及生产工艺有着重要影响。
(三)糖类糖类是面粉中含量最高的化学成分,约占面粉量的75%。
(1)淀粉在面团调制中起调节面筋胀润度的作用淀粉不溶于冷水,当淀粉微粒与水一起加热时,则淀粉吸水膨胀,其体积可增大近百倍,淀粉微粒由于过于膨胀而破裂,在热水中形成糊状物,这种现象称为糊化作用,在65℃时开始糊化,到67.5℃时糊化终了。
(2)可溶性糖(3)纤维素(四)脂肪面粉中脂肪含量甚少,通常为1%~2%,小麦脂肪是由不饱和程度较高的脂肪酸组成,因此面粉及其产品的贮藏期与脂肪含量关系很大。
如果保存不当,很容易酸败。
(五)矿物质面粉中的矿物质含量是用灰分来表示的。
面粉中灰分含量的高低,是评定面粉品级优劣的重要指标。
(六)维生素面粉中维生素含量较少,不含维生素D,一般缺乏维生素C,维生素A的含量也较少,维生素B1、维生素B2、维生素B5及维生素E含量略多一些。
(七)酶面粉中含有一定量的酶类,主要有淀粉酶、蛋白酶、脂肪酶、脂肪氧化酶、植酸酶等。
这些酶类的存在,不论对面粉的贮藏或饼干、面包的生产,都产生一定的作用。
⾯粉的测定与分析⾯粉的测定与分析⾯粉的品质特性是⼩麦粉的理化特性、⾯团的物理特性、⾯粉⾷⽤品质特性及其他特性的总和。
⾯粉的品质特性⼀般受多⽅⾯因素的影响,其中最主要的是原料⼩麦的品质特性。
因此原料⼩麦在加⼯过程中要受到多种因素的作⽤和影响。
这些因素中有机械的、物理的,也有化学的,这些因素对⾯粉品质特性的影响有时是不可忽略的。
⼀、⾯粉的理化特性(⼀)⾊泽和加⼯精度⼩麦粉的加⼯精度即⼩麦在制粉⼯艺中的去⽪程度,⼀般加⼯精度愈⾼、粉⾊愈好、麸星愈少,其直观评定通常以粉⾊、麸星的⽐较来衡量。
⼩麦⾯粉的⾊泽简称粉⾊,是指⾯粉颜⾊的深浅、明暗,它是⾯粉划定等级的基本项⽬。
正常的⾯粉⾊泽为⽩⾊或乳⽩⾊。
在储藏过程中,由于空⽓的氧化作⽤,⾯粉的⽩度将增加。
⾯粉粉⾊主要取决于下列因素:⼀是⾯粉等级。
不同等级的⾯粉,其中的麸星⽐例是不同的。
⾯粉等级越低,麸星⽐例越⼤,粉⾊越差。
⾯粉等级越⾼,麸星含量越少,⾯粉的⾊泽就越好。
实际上,麸⽪中的⾊素并⾮⾯粉本⾊,但却直接影响⾯粉⾊泽的明暗。
⼆是胚乳本⾝的颜⾊。
⼩麦胚乳中含有⼀种橘黄⾊素,它会转变成为商品⾯粉的淡黄⾊,当然,这种淡黄⾊不仅与叶黄素、叶黄素酯、胡萝⼘素及某些天然物质的数量有关,还与这些物质被添加剂漂⽩程度有关。
三是⼩麦的软、硬红⽩品种。
通常软麦的粉⾊好于硬麦的粉⾊,⽩麦的粉⾊优于红麦的粉⾊。
四是⾯粉的粗细度。
⾯粉研磨得越细,越显现出亮⾊。
这是由于每⼀粉粒产⽣的暗影降低了粉粒发光的效果。
五是⼩麦加⼯前外来物的污染和⿊穗病孢⼦等的存在。
此外⾯粉的⽔分含量对⾯粉粉⾊也有影响。
⽔分含量越低粉⾊越亮。
⾯粉粉⾊的测定⽅法有五种:⼲法、湿法、湿烫法、⼲烫法和蒸馒头法。
但这些⽅法都有⼀定的局限性,主要是因为其结果容易受操作者的影响,具有⼀定的主观性,常常造成⼈为误差,并且没有数量概念,对粉⾊差异较⼩的⾯粉难以分辨。
利⽤⽩度仪测定⾯粉的⽩度是⼀种反映⾯粉⾊泽的有效⽅法,⽬前这种⽅法已被国内外⼴泛使⽤。
面粉和淀粉混合比例面粉和淀粉是我们日常生活中经常使用的食材,无论是烹饪家常菜还是制作糕点甜点,它们都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然而,面粉和淀粉的混合比例在不同的食材中可能会有所不同,并且对于不同的烹饪需求也有不同的影响。
在本文中,我们将探讨面粉和淀粉的混合比例对食物质地、口感和烹饪结果的影响,并分享一些个人观点和理解。
一、面粉和淀粉的基本概念与区别1. 面粉:面粉是由谷类(如小麦、大米)磨碎后得到的粉状物质。
它含有碳水化合物、蛋白质、维生素和矿物质等营养成分,并且具有较高的膨胀性和黏合性。
面粉在烹饪中常用于制作面食类食物(如面条、饺子皮)和糕点甜点(如蛋糕、饼干)等。
2. 淀粉:淀粉是一种由多个葡萄糖分子组成的多糖,它是植物的主要能量储存形式。
淀粉在烹饪中具有很强的吸水能力和胶质特性,能够增加食物的黏性和稠度,常用于增稠、浆液化或增加口感。
面粉和淀粉在化学性质、营养成分和烹饪特性上都有所不同,在烹饪中根据食物的需要或个人口味的偏好,我们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调整它们的混合比例。
二、面粉和淀粉的混合比例对食物的影响1. 食物质地和口感:面粉和淀粉的混合比例对食物的质地和口感有着重要的影响。
- 面粉含有较高的蛋白质,它可以形成面筋,增加食物的黏性和弹性,使得制作的食物口感饱满。
面粉在制作面包时,可以使面团有较好的韧性和蓬松度。
- 淀粉具有较强的吸水和胶质性质,它可以增加食物的粘稠度和稠度。
淀粉在制作汤、酱料和糕点等食物中常用于增稠和浆液化。
淀粉还可以使食物口感更加柔软细腻,增加其口感上的滑爽感。
面粉和淀粉的混合比例可以根据食物需要的质地和口感来调整,通过合理搭配,可以制作出口感丰富、质地适宜的食物。
2. 烹饪结果:面粉和淀粉的混合比例还会对烹饪结果产生影响,特别是在制作糕点和糕饼类食物时。
- 面粉的高蛋白含量和面筋形成能力,使得混合面粉的糕点在烘焙过程中更容易膨胀和保持体积。
在制作蛋糕时,适量的面粉可以使蛋糕更松软、蓬松。
面粉的燃烧热值-概述说明以及解释1. 引言1.1 概述概述部分是文章引言的一部分,旨在为读者提供对面粉的燃烧热值主题的背景和基本信息。
在这一部分中,我们可以介绍什么是面粉以及面粉在食品制作和其他应用中的重要性。
以下是概述部分的一个例子:概述:面粉是制作食品时常用的主要成分之一,它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作为一种常见的粮食产品,面粉一直被广泛应用于烘焙、烹调和面食制作,例如面包、蛋糕、饼干、面条等。
然而,除了作为食品原料,面粉在其他领域中也有许多应用,例如制药、纸浆制造和胶粘剂制作等。
燃烧热值是表征物质在燃烧过程中所释放能量的重要指标。
对于面粉而言,了解其燃烧热值对于食品制作过程的掌握和精确计算是至关重要的。
燃烧热值可以帮助我们了解面粉在烤箱或厨房中燃烧时所释放的热能,并能帮助我们更好地控制烹饪过程和食物的质量。
本文将重点探讨面粉的燃烧热值,首先介绍面粉的组成成分,包括主要的碳水化合物、蛋白质和脂肪等。
接着,我们将详细讨论燃烧热值的定义和测量方法,以便读者更好地理解燃烧热值的概念及其在面粉中的应用。
通过对面粉燃烧热值的深入研究,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面粉在食品烹饪过程中的能量转化情况,从而为食品制作工艺的改进和优化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此外,了解面粉的燃烧热值还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能量守恒定律,并能够在日常生活中更加科学合理地利用食材的能量,提高食物的质量和口感。
总之,本文旨在探讨面粉的燃烧热值,并深入了解其对于食品制作过程的重要性和应用。
通过对面粉的研究,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食材的能量特性,并为食品制作和能量利用提供有益的启示。
请继续阅读本文,以便更好地了解面粉燃烧热值的相关知识。
1.2 文章结构文章将按照以下顺序进行组织和阐述。
首先,我们将概述面粉的燃烧热值的重要性和相关背景知识。
接下来,我们将详细介绍面粉的组成和其与燃烧热值的关系。
然后,我们将探讨燃烧热值的定义以及测量方法的原理和步骤。
一.小麦粉的理化特性1.小麦粉的物理特性小麦粉通称面粉,其物理特性是表示面粉品质优劣的一些物理特征,包括下列3项:①色泽是对面制品颜色起决定性作用的因素。
小麦经磨粉机逐道研磨,使其胚乳部分磨细成面粉。
由于小麦的皮色和粒质不同,面粉的色泽也有所差异。
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一般白皮小麦生产的面粉比红皮小麦色泽白,硬质小麦生产的面粉比软质小麦色泽要次。
这是因为在制粉过程中,面粉内不可能不含有麦皮,白皮小麦的皮色在面粉中不太明显,而红皮麦皮混入粉内则使面粉色泽呈褐红色。
硬质小麦的胚乳带轻微的乳黄色,粉质小麦的胚乳为白色;原料含灰土过多或有较多的芥子,未经彻底清理和精选使面粉的色泽带有青灰色或极细的黑色斑点;磨辊轧距过紧,引起磨辊发热,也可使粉粒呈暗灰色。
我国对面粉色泽的检查,是以标准样品来对照,达到标准的为合格,反之则较差。
这种方法一般是用眼睛感官鉴定,有些工厂也采用白度仪测定面粉的色泽。
我国目前对面粉的白度没有统一的标准,大部分厂家都是自定标准,以鉴定面粉的色泽。
②粒度是指面粉的粗细程度,即由筛网规格决定的物理特性。
由于面粉的质量和用途的不同,对粒度大小的要求也不一致。
我国面粉的种类对其粒度的要求是:特制一等粉粒度不超过160微米,特制二等粉粒度不超过200微米,标准粉粒度不超过330微米。
对某些专用面粉的粒度是根据它的成品要求而定,如砂子粉要求粗细粒度均匀,一般为250-350微米。
③吸水量是指面粉制成面团时面粉加水量的多少。
由于面粉的质量不同,含水量不同,吸水量也不同。
面粉的吸水量与面粉的蛋白质含量有密切的关系,蛋白质含量高,吸水量大;蛋白质含量低,吸水量小。
吸水量还与面粉中的损伤淀粉有关。
损伤淀粉吸水率约为健全淀粉的5倍(健全淀粉的吸水率为0.44%,损伤淀粉的吸水率为2.0%),故面粉中损伤淀粉多,将使面粉的吸水率增大。
但损伤淀粉吸进的水分,在面团发酵过程中,还会从内部分离出来,引起面团民粘,使面制品的质量受影响。
【原料】面粉的种类和用途分析面粉是制作面点的主要原料,面粉的化学成分主要是淀粉,约占75%左右,其次是蛋白质,约占10~12%,其他则为水分12~13%、脂肪1.1~1.8%、矿物质0.5~1.0%、粗纤维0.2~0.6%。
一面粉中蛋白质的化学特性(一)面粉中蛋白质的分类蛋白质是一切生命有机体中天然产生的一种多聚体,谷物蛋白质是人类食物中的重要营养素,从营养的角度看,面粉中的蛋白质类型和量是最重要的。
此外,面粉中蛋白质的量和类型在面粉的功能用途中也是重要的。
面粉中蛋白质习惯上根据其溶解性可分成四类:1.清蛋白类,2.球蛋白类,3.醇溶蛋白类,4.麦谷蛋白类。
在上述四种蛋白中,醇溶蛋白和谷蛋白是小麦中的储藏蛋白质,即面筋蛋白,它们是功能性蛋白,不具有生理活性,但有形成面团的功能,能保持气体从而产生各种松软的烘烤或蒸煮食品。
(二)面粉中的蛋白质面团在水中揉洗时,淀粉和麸皮微粒呈悬浮态分离出来,其他部分溶解于水,剩下为块状坚韧胶皮一样的物质称为面筋质。
面筋质在面团形成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决定着面粉制品的品质。
粮食品种中,仅小麦、大麦和黑麦的面团能形成面筋质,大麦及黑麦面筋的含量少。
小麦之所以被视为珍贵的粮食之一,是因为唯独它含有较多的面筋质,依靠面筋的粘结力和弹性,使面团发酵时产生的二氧化碳气体,能大量地保存在面团中,从而能够制成疏松多孔而又可口的多种食品。
1、小麦面筋质的成分及含量:小麦中所含蛋白质有麦胶蛋白、麦谷蛋白、麦清蛋白及麦球蛋白等,其中麦胶蛋白和麦谷蛋白能构成面筋质,这两种蛋白质占麦粒蛋白质总量的70%-90%。
面筋质的含量是面粉品质的重要指标。
湿面筋内含水分70%-90%。
干面筋的主要成分为:麦醇溶蛋白43.02%,麦谷蛋白39.10%,其他蛋白4.41%,脂肪2.80%,糖分2.13%,淀粉6.45%。
2、什么是湿面筋:在面粉中加水至含水量高于35%时,在用手工或机械进行糅合得到粘聚在一起具有一定黏弹性的面块,这就是所谓的面团。
影响面条质量的几大因素面条作为中国人的传统主食,含有人类所需的各种营养成分,包括脂肪、蛋白质、碳水化合物、矿物质及维生素等,且制作简单,食用方便,深受消费者的喜爱,经历了2 000多年的发展历程,长久不衰。
面条制品是目前实现了工业化生产的传统食品之一,并随着食品工业的发展逐渐成为我国及亚洲其他一些国家和地区城乡居民的主要食品之一。
随着社会工业化的发展和国际贸易竞争的加剧,面条品质已经成为消费者选择购买的关键。
人们不但对面条的色、香、味和营养价值提出更高的要求,而且对面条的品质如弹性、韧性和咀嚼性的要求也愈来愈高。
能否生产出消费者满意的面条是决定面条生产厂家效益好坏的先决条件。
影响面条质量的因素有很多,包括原料小麦面粉、和面用水、加工工艺和设备等,其中小麦面粉对产品质量的影响是主要因素。
小麦籽粒本身的化学组成、含菌量以及磨粉工艺所导致的灰分、破碎淀粉等组分含量的不同,都会对面条品质产生影响。
1 面粉的主要化学成分对面条品质的影响小麦粉的主要化学成分为蛋白质、碳水化合物、脂肪、水分、灰分、酶及维生素等,各种成分从不同方面影响面条的感官品质和内在品质。
1. 1面粉中蛋白质对面条品质的影响近20年来,全世界面条消费量急剧增加,引起了我国以及世界各主要小麦生产国的高度重视,在面条制作对小麦品种和面粉品质的要求方面开展了较多工作,早期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蛋白质对面粉及面条品质的影响上。
1.1.1蛋白质含量对面条品质的影响蛋白质含量与面条色泽、蒸煮品质、蒸煮后的面条质构特性都高度相关。
面条色泽随着小麦籽粒蛋白质含量的增加而有变暗的趋势。
Oh和Mi-skelly D M等认为这是由于高蛋白的面条质地较为紧密,反射光较少所造成的。
陆启玉等研究了熟面条质构参数与蛋白质含量的关系,结果表明熟面条的弹性、黏合性和咀嚼性与蛋白质含量呈显着正相关;面条的硬度随着蛋白质含量的下降逐渐降低,但当蛋白质含量下降到一定程度后,硬度又开始回升;熟面条的拉断力和拉伸距离与蛋白质含量呈极显着正相关。
中筋面粉简称『中粉』,日文称为『中力粉』。
有部分国外网站使用中文译名为万用面粉、多用途面粉。
在许多国家,如英法及澳洲,英文名Plain Flour 指的是中筋面粉。
但我也曾在数个网站上看到将英文Plain Flour 中译为低筋面粉的,甚至有极少数译为高粉的。
在阅读食谱时,英文Plain Flour 可能因所在国家、地区或是食谱种类的不同而不同。
但一般最为常见的用法仍然是中筋面粉。
中筋粉的蛋白质含量平均在11%左右,介于高粉与低粉之间,因此,也有很多食谱以一半的高粉混合一半的低粉来充当中粉使用。
中筋粉在中式点心制作上的应用很广,如包子、馒头等。
大部分中点都是以中粉来制作的。
在北美地区,一般家庭也常用这种多用途(All Purpose)面粉来制作各式点心。
混合高粉及低粉时,如果使用的高筋粉蛋白质含量较一般偏高,混合出来的中筋粉筋度会偏高。
从市场上购买来的中筋面粉在工厂时即控制好蛋白质的含量,质量是一定的。
在大多数的食谱,这种自行以高粉和低粉混合成中粉的方法制作出来的点心与使用厂商所贩之中粉制作出来的点心在口感上并无明显的差异,但在少数的食谱中(如奶酥挤花饼干),中粉与等量混合高、低粉制作出来的点心在口感上仍有轻微的差异。
在北美,这种多用途面粉有漂白过(Bleached)和未漂白过的(UnBleached)。
漂白是利用氯气去除面粉原有的黄色素,让成品好看,但多少会破坏一点维他命E,因此有些厂商在漂白的同时,也会顺便加一些营养配方,以吸引更多的使用者。
漂白过的面粉筋度会比未漂白的面粉筋度稍低,因为吸水量也会有不同。
英国现在已经少有漂白过的面粉在市面贩卖了。
加拿大加拿大因纬度高气候冷,所生产的硬质麦(Harder Wheat)蛋白质含量及质量也较高,因此,加国境内生产的中粉比美国的中粉蛋白质含量也稍微高出一点点,相对的筋度也高出一些。
因此有些面包机食谱中标示加国使用的食谱为中粉而美国使用制作面包的食谱为高粉,概因为中粉为一般家庭常用粉类,而加国中粉筋度稍高,可适于大部分的家庭式面包。
面粉
物理性质
定义:面粉是由小麦磨制而成,小麦经过清理除杂,润麦、研磨、筛粉等工艺,制得各种等级的面粉。
面粉的化学成分有蛋白质、碳水化合物、灰分、酶、水分、脂肪和维生素等。
分类:它按照其蛋白质的含量分为高筋粉、低筋粉和中筋粉。
高筋粉:颜色较深,本身较有活性且光滑,手抓不易成团状;
中筋粉:颜色乳白,介于高、低粉之间,体质半松散;
低筋粉:颜色较白,用手抓易成团。
水分含量:国标规定13±0.5%
蛋白质含量:8-14%
麦胶蛋白:醇溶性蛋白,pH 6.4-7.1
麦谷蛋白:溶于稀酸或稀碱,pH 6-8
不溶性蛋白,占80% 面筋的主要成分。
面粉的主要成分化学式
面粉的主要成分是碳水化合物、蛋白质和少量的脂肪、矿物质和水分。
其中,碳水化合物是面粉的主要成分,占总重量的85%-90%。
面粉中的碳水化合物主要是淀粉,淀粉分子是由若干个葡萄糖分子组成的多糖,其化学式为(C6H10O5)n,n代表着葡萄糖分子的数量,通常在几百到几千之间。
淀粉是植物的主要能源储存物,也是面粉的主要来源。
除了淀粉外,面粉中还含有少量的其他碳水化合物,如单糖和双糖等。
面粉中的蛋白质是面粉的次要成分,占总重量的5%-15%。
面粉中的蛋白质主要是麦谷蛋白,它是由多种氨基酸组成的大分子蛋白质。
麦谷蛋白的化学式取决于其氨基酸组成,因此没有固定的化学式。
面粉中的脂肪含量很低,仅占总重量的1%-2%左右。
面粉中的脂肪主要来自于面粉本身或加工过程中的添加物。
面粉中的矿物质主要包括钙、铁、钾、镁等。
这些矿物质对人体健康有益,特别是钙和铁对于骨骼和血液健康至关重要。
总的来说,面粉的主要成分是碳水化合物和蛋白质,其中淀粉是面粉的主要来源。
面粉中还含有少量的脂肪、矿物质和水分。
面粉的化学成分及性质(一)水分:国标规定13±%(二)蛋白质:8-14%麦胶蛋白:醇溶性蛋白,pH麦谷蛋白:溶于稀酸或稀碱,pH 6-8不溶性蛋白,占80% 面筋的主要成分麦球蛋白麦清蛋白酸溶蛋白溶于水和稀盐酸溶液中,属于可溶性蛋白(三)碳水化合物占麦粒重的70%,面粉中的75%,包括淀粉、糊精、纤维素、游离糖和戊聚糖溶解性碳水化合物:指碳水化合物中能为人体消化利用部分包括淀粉、糊精和游离糖类。
淀粉主要在胚乳,糖在胚芽及糊粉层,这两种占麦粒70%以上,以淀粉为主,糖约占10%,随着麦粒成熟,糖大多转化为淀粉。
小麦淀粉由19~26%直链淀粉和74~81%支链淀粉构成,前者50~300个葡萄糖基,后者300~500。
直链淀粉易溶于温水,几乎无粘度,而支链淀粉易形成粘糊。
粗纤维:大多含在麸皮中,不能为人体吸收,一般影响面粉质量,制粉工程中应除去。
(四)脂肪脂肪:存在胚芽和糊粉层中,含量少,小麦中1~2%,虽是营养成份,多由不饱和脂肪酸组成,易氧化酸败使面粉或制品变味,制粉过程中一般除去。
面粉中脂肪更少,低于1%。
(五)维生素维生素:小麦中维B1、B2、B5较多,还含有少量的维E、维A,微量的维C,但不含有维D。
(六)矿物质矿物质:以灰分来测定矿物质(钙、钠、磷、铁等)以盐类存在,将小麦或面粉完全燃烧之后的残留物绝大部分为矿物质盐类,也叫灰分。
麦粒中%%面粉中灰粉很少,灰分大部分在麸皮中,小麦粉以灰分来分级,表示麸皮的除去程度。
(七)面粉中的酶类1.淀粉酶:α-和β-淀粉酶,两种在焙烤食品上重要的酶。
β-淀粉酶含量充足,而α-淀粉酶不足。
可以使一部分α-淀粉(糊精)和β-淀粉水解转化为麦芽糖,作为酵母发酵的主要能量来源。
β-淀粉酶热不稳定,糖化水解作用在酵母发酵阶段;α-淀粉酶将可溶形淀粉变为糊精,改变淀粉的流变性。
它对热较为稳定,在70~75℃仍能进行水解作用,温度越高作用越快。
α-淀粉酶大大影响了焙烤中面团的流变性,在烤炉中的作用可大大改善面包的品质。
2.蛋白酶:面粉中蛋白酶分为两种,一种能直接作用于天然蛋白质的蛋白酶,另一种是能将蛋白质分解过程中的中间生成物多肽类再分解的多肽酶。
搅拌发酵过程起主要作用的是蛋白酶,它的水解作用减低面筋强度,缩短和面团时间,使面筋易于完全扩展。
3.脂肪酶:这种酶对面包,饼干制作影响不大,但对已调配好的蛋糕粉有影响,因为它可分解面粉里的脂肪成为脂肪酸,易引起酸败,缩短储藏时间。
的主要成分是和,面粉分几个等级等级蛋白质(%) 矿物质(%) 类型用途特等粉用一等粉用一等粉高筋粉用二等粉高筋粉面包用面粉是由小麦磨制而成,小麦经过清理除杂,润麦、研磨、筛粉等工艺,制得各种等级的面粉。
它按照其蛋白质的含量分为高筋粉、低筋粉和中筋粉。
这三种面粉中,高筋粉要求蛋白质在以上,中筋粉一般在之间,而低筋粉在以下。
面粉的化学成分有蛋白质、碳水化合物、灰分、酶、水分、脂肪和维生素等。
1)、蛋白质,面粉中的蛋白质含量,依照小麦品种的不同而不同。
从6-20不等,它主要是由麦胶蛋白、麦谷蛋白、酸溶蛋白、白蛋白和球胆白等五种组成2)、碳水化合物,即糖类,在面粉中最高含量在75左右,其中绝大部分是以淀粉形式存在的。
另外,面粉中有少量的可溶性糖(如葡萄糖、果糖和蔗糖等)、纤维素、半纤维素等。
3)、灰分灰分是指面包经高温烘烤下的白色粉末状固体。
面粉经烧烤后,有机物质挥发,无机物质则剩下来,故灰分是面粉中的无机矿物质含量。
4)、酶,酶是一种特殊的蛋白质,是生物化学不可缺少的催化剂。
在面粉中只含有以下几种:①淀粉酶,它对于面包制作有很重要的作用,它能使面粉内的糊精及极少量的可溶性淀粉水解转化为麦芽糖,麦芽糖继续转化为葡萄糖供给酵母发酵所需要的能量②蛋白质分解酶,一般在面粉中含量极少,但可以通过人工制得5)、水分,面粉中的水分规定在之间,调制面团时,加水量的多少应根据面粉中的含水量和面筋含量等因素而定。
面粉的含水量直接影响到面粉的吸水量,故也影响面包的质量。
对于不同的面条,其所要求的面粉有不同的质量要求(如表格3)面粉蛋白质和灰粉,面粉粘着特点以及有时稳定性是主要的规格特点。
总体上说,高面粉蛋白会让成品有弹性和更强的劲度,但是却对面条的色泽亮度有一定的负面影响。
因此,对于每一种面条种类都要求有最佳相对应性质的面粉。
面粉中灰份含量是考察面粉的重要项目之一,因为大体上来说灰粉对面条颜色有负面影响。
大部分用于制作面条的面粉要求灰份含量低于%,但是用于制作优质面条的面粉含量只是%或是低于%,但是灰份含量也并不总是与面条颜色有关。
淀粉粘着性质同样也是一个重要的考察方面。
日本和韩国面条要求高粘度,最高粘度破外点为200Bu然而对于中式面条黏度太高或太低都会降低面条的精度。
面团的一些流变性质也包括与面粉的考察规格之中,因为它们对面条的制作工序和饮食质量有影响。
稳定时间是面粉的最普遍的质量参数。
淀粉是人们食物的主要热量来源,也是小麦粉的主要成分,淀粉的粘度关系到面条的口感,粘度过大,面1淀粉品质对方便面生产的影响淀粉是构成面条的主体,淀粉糊化后的可食状态和性质,对面条质量影响很大。
生产有光泽和柔软适口的面条,与面粉中淀粉的粘度有直接关系,淀粉的粘度不宜过强或过弱。
粘度过强,面条发硬、适口性差;粘度过弱,面条脆散,光泽差,弹性差,同时会给面条加工带来困难。
2蛋白质对方便面生产的影响蛋白质含量直接影响到面粉的吸水率和面团的抗拉伸强度,是面条用粉的主要指标。
面粉与水充分混合后,蛋白质吸水膨胀形成面筋,经数道压延后,面筋相互粘连,并在面片中以细密均匀的网络包络着松散的淀粉,最终使之成为具有可塑性和弹性的湿面条。
因而面粉中蛋白质含量的高低和质量的好坏是影响面条内在质量的主要因素。
蛋白质含量过低,就不能形成理想的、细密均匀的面筋网络结构,最终产品强度低,易折断,内在质量差。
蛋白质含量过高,也不能做出高质量的面条,反而会导致面条色泽变暗,发硬,适口性差,不易复合,易折裂。
对于油炸方便面来说,要求面条油炸后膨松,复水性快而面条不烂,这就要求使用蛋白质含量高的面粉。
同时,面粉中蛋白质与产品含油量的高低具有反比关系,即低蛋白质含量的方便面在油炸脱水过程中吸收的油脂多,造成成品含油量高;而高蛋白质含量的油炸方便面,成品含油量相对要低些,这不仅可以降低消耗,也易于保存。
蛋白质相同的面粉其湿面筋含量未必相同。
对于改善面条加工性能而言,重要的是湿面筋的含量。
一般油炸方便面,湿面筋含量推荐值为30%-34%;生产热风干燥方便面,湿面筋含量推荐值为28%-32%。
生产中仅强调湿面筋的含量还不够,还必须注重面筋的质量。
劣质面筋即使数量多,也生产不出好的面条。
面筋的质量受多种因素影响。
硬质小麦的面筋质比软质小麦的好,受冻伤、虫害的小麦磨出的面粉面筋质较差。
小麦或面粉受热后引起其中蛋白质变性,会导致面筋吸水能力减弱,品质变劣。
经过后熟期的小麦,其面筋质,比没有经过后熟期的小麦面筋质好。
新磨制的面粉若没有“伏仓”处理,面筋就软弱、疏散,弹性、延伸性不良。
面筋的数量和质量只考虑了面条的加工性能,作为一种食品,还必须考虑到食感。
从食感角度而言,选择软质小麦面粉为好,但其含湿面筋低,从加工性能考虑,选择硬质小麦面粉较好,但其食感较差。
因此,应将硬质小麦和软质小麦面粉按一定比例配合进行方便面生产。
我国面粉标准只规定了湿面筋的含量,有时在实际操作中只测定湿润面筋含量还是不够的,因为湿面筋的含量因人工操作有一定的误差,因而用湿面筋作为小麦特性的一种标准值存在误差。
所以在测定湿面筋含量的同时,也应测定蛋白质含量,有条件的还应测面筋的质量。
生产油炸方便面时,面粉中蛋白质含量推荐为11%。
3面粉的加工质量对方便面生产的影响麦胚含量的影响面粉中麦胚含量的增加,可以改善面条的黄色度,虽然麦胚在面粉中影响甚微,但在面团加碱时,由于碱水的作用,麦胚会产生一种黄色。
另外,由于麦胚有较高的营养价值,在面粉中起强化营养的作用。
白度的影响面粉的白度指标对面条的色泽及亮度有明显的影响。
面粉中含有过多的麸星,会使面条色泽降低,面条发暗。
要想获得质量好的面条,需将面粉的色泽等级数值控制在2以下。
淀粉粒损伤程度的影响损伤淀粉影响面团的吸水率(吸水率为正常淀粉的3倍)和面团延伸性。
所以使得方便面产品表面发粘、糊汤、适口性差。
熟面条的光泽取决于淀粉形成凝胶的程度,而损伤淀粉的增加影响到α-淀粉酶的活性和面筋凝胶程度,降低熟面条的光泽。
制粉时,应控制面粉中损伤淀粉在120-170mg(麦芽糖值)范围内。
粒度的影响细而均匀的面粉颗粒能产生均匀的面团蛋白质网络结构和均匀的色泽,通过和面、熟化、压片等工序使最终产品颜色比较均匀。
4面粉的拉伸曲线和面后,面团有一定的强度,但不应过高,否则造成压片和切条困难,一般测定拉伸曲线值应高于300BU单位,但不大于600BU单位。
5灰分对方便面生产的影响在小麦面粉中,灰分含量与麸星含量成正比,灰分高,则说明麸星含量高,反之亦然。
灰分高不仅影响面粉色泽和气味,而且还影响小麦粉和面时均匀吸水,影响面筋网络的形成,所以灰分高低直接影响面条质量。
我国小麦粉的灰分标准和国外同类面粉相比,灰分指标是偏高的。
降低灰分,能直接提高面条质量。
日本1985年修订的干面类标准中,明确规定制面原料小麦粉的灰分应在%以下。
我国降低面粉灰分,存在着提高成本及设备、技术等问题,这些都有待解决。
6淀粉酶和蛋白酶对方便面生产的影响这两种酶在面粉中含量越高,对制面越不利。
因为淀粉酶会分解淀粉,导致面团粘度降低,面条食用时汤中可溶性物质含量增加。
蛋白酶能分解蛋白质,影响面筋质量和数量,导致面团粘度降低,食用时口感较差。
从表观上看,淀粉酶和蛋白酶同样引起面团粘度降低,但蛋白酶对制面的影响尤其大。
条僵硬,口感差;粘度过小,面条弹性差易烂,且粗糙光泽差。
1.蛋白质对方便面品质的影响作用大于淀粉;两者在对挂面品质的影响方面起着几乎同等重要的作用。
2.在一定的含量范围(9-12%)之内,蛋白质质量对挂面及方便面品质的影响大于其含量。
沉淀值对挂面及方便面的品质影响最大;45min时的拉伸参数对挂面及方便面质构特性的参考价值大于90min及135min时的拉伸参数;蛋白质含量和湿面筋含量除了对干挂面的抗弯强度有显着影响之外,对挂面和方便面的其它品质指标影响不大;面粉或淀粉的糊化特性对挂面品质的影响程度大于方便面。
3.蛋白质和淀粉对挂面及方便面品质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其含量与组成方面。
门)随着蛋白质含量的增加,蒸面时间延长、方便面煮制过程中的吸水率减小、煮后方便面的断裂力和最大变形程度增大(筋力增强);随着总淀粉含量的增大,方便面在煮制时干物质失落率增加、煮后方便面的粘合性减小、煮后挂面的弹性和断裂能量及最大变形程度(筋力及韧性)均减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