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乳杆菌噬菌体的分离鉴定及生物学特性分析

乳杆菌噬菌体的分离鉴定及生物学特性分析

乳杆菌噬菌体的分离鉴定及生物学特性分析
乳杆菌噬菌体的分离鉴定及生物学特性分析

乳杆菌噬菌体的分离鉴定及生物学特性分析乳杆菌作为公认的安全级微生物,具有促消化、抗菌、增强免疫力等多种益生功能,广泛应用于食品工业、医药工程和畜牧业,其中植物乳杆菌、干酪乳杆菌和戊糖乳杆菌较为常用。在发酵工程中,噬菌体的污染可造成不可忽视的后果,严重影响产品品质,甚至导致发酵失败。

本研究通过噬菌体富集法从酸菜中分离出两株烈性乳杆菌噬菌体,分别命名为LpeD和Lpa804,并对这两株噬菌体进行了生物学特性的鉴定。通过电镜观察,噬菌体LpeD和Lpa804均具有典型的二十面体头部和非收缩性尾部,均属于尾噬菌体目、长尾噬菌体科。

根据宿主范围测定结果,噬菌体Lpa804可感染植物乳杆菌(L.plantarum

PA106和L.plantarum SC),而噬菌体LpeD可感染戊糖乳杆菌(L.pentosus KLDS1.0413)和植物乳杆菌(L.plantarumKLDSl.0344)。一步生长曲线的测定结果显示,噬菌体LpeD的潜伏期为15min,裂解期为90min,裂解量为194PFU/cell;噬菌体Lpa804的潜伏期为30min,裂解期为105 min,裂解量为221 PFU/cell。

理化因素对噬菌体的影响结果表明,噬菌体LpeD和Lpa804均对热敏感,LpeD 在56℃作用2 min全部失活,Lpa804在63℃作用2 min全部失活。噬菌体LpeD 和Lpa804在pH 4-12的环境中较为稳定,显示了较强的酸碱耐受性。

紫外线照射并不能使噬菌体LpeD和Lpa804完全灭活,二者在紫外线照射20 min后均仍有部分噬菌体颗粒存活。噬菌体LpeD和Lpa804对乙醇和异丙醇较敏感,35%乙醇作用10 min可使LpeD全部失活,25%乙醇作用10 min可使Lpa804

全部失活。

35%异丙醇作用10 min可使LpeD全部失活,25%异丙醇作用10 min可使

Lpa804全部失活。通过分析不同理化因素对噬菌体吸附作用的影响,结果显示,镁离子对噬菌体LpeD和Lpa804的吸附有促进作用;噬菌体LpeD和Lpa804在

pH4-8时吸附率变化不明显,但pH为9-10的环境可使噬菌体LpeD的吸附率下降20%,使Lpa804吸附率下降15%;与活性宿主菌相比,噬菌体LpeD在热灭活的宿主细胞上的吸附率下降50%,Lpa804下降30%;通过改变温度测定噬菌体的吸附效率,结果显示,温度为25℃时,噬菌体LpeD的吸附效率最高,温度为4℃时,噬菌体Lpa804的吸附效率最高。

通过酶和化学方法处理细胞壁,噬菌体LpeD在经三氯乙酸处理后的细胞壁上吸附率明显下降,噬菌体Lpa804在经溶菌酶处理后的细胞壁上吸附率明显下降,由此推断,Lpa804的吸附受体是肽聚糖,噬菌体LpeD的吸附受体是与肽聚糖类相连的细胞壁聚合物。此外,本研究对噬菌体LpeD和Lpa804进行了全基因组测序及序列分析。

噬菌体LpeD是第一个获得全基因组序列的戊糖乳杆菌噬菌体,其基因组全长为145162 bp,GC含量为34.11%,包含182个开放阅读框(ORF)。噬菌体Lpa804的基因组全长为142567 bp,GC含量为36.62%,包含185个开放阅读框。

两个噬菌体基因组均分为四个模块,分别为DNA复制调节模块、裂解模块、溶源模块和结构蛋白模块。通过进化分析发现,噬菌体LpeD和Lpa804与植物乳杆菌噬菌体LP65之间的亲缘关系最近。

且经共线性比对分析,LpeD和Lpa804之间相似度为79.68%。综上,噬菌体LpeD和Lpa804均为新型乳杆菌噬菌体,且两株噬菌体之间同源性较高。

通过分析两株乳杆菌噬菌体的生物学特性,可为防御噬菌体感染以及构建和筛选抗噬菌体菌株提供重要的实验数据和理论依据。噬菌体全基因组的测序分析

有助于了解乳杆菌噬菌体的多样性,并为噬菌体进行基因表达等遗传操作奠定理论基础。

噬菌体的分离与纯化

大肠埃希氏杆菌噬菌体的分离与纯化 【实验目的】 1.培养自主查阅资料,自行设计、整理实验方案,自己安排实验的能力。 2.通过综合性大实验进一步掌握微生物实验的基本原理和技术、培养无菌意识。 3.培养互助协作的团队精神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4.掌握从污水中分离和纯化大肠埃希氏菌噬菌体的原理。 5.掌握噬菌体的分离与纯化以及用双层琼脂平板法培养噬菌体的方法。 【实验原理】 1.凡有寄主细胞存在的地方,一般都能找到其相应的噬菌体。粪便和阴沟污水等往往是各种肠道细菌尤其是大肠杆菌的栖居地,故常能从其中分离到各肠杆菌噬菌菌株的相应噬菌体。 2.从自然界分离某一噬菌体的一般方法是: (1)培养寄主细胞(大肠杆菌); (2)采集含有相应寄主细胞的噬菌体(阴沟污水); (3)将样品内的细胞进行富集培养; (4)制备噬菌体裂解液; (5)检测噬菌体是否存在; (6)噬菌体的纯化及效价测定。 3.培养基的配制(配方)与灭菌 (1)3×牛肉膏蛋白胨培养液: 牛肉膏9克,蛋白胨30克,NaCl 15克,自来水1000ml,Ph 7.2-7.4. (2)牛肉膏蛋白胨培养液: 牛肉膏3克,蛋白胨10克,NaCl 5克,自来水1000ml,Ph 7.2-7.4. (3)牛肉膏蛋白胨固体培养基: 牛肉膏3克,蛋白胨10克,NaCl 5克,琼脂条20克,自来水1000 ml,Ph 7.2-7.4。 (4)牛肉膏蛋白胨琼脂半固体培养基: 牛肉膏3克,蛋白胨10克,NaCl 5克,琼脂条7克,自来水1000ml,Ph 7.2-7.4。 封好做好标记于121℃灭菌20min备用 【实验材料及器皿】 1.菌种:大肠埃希氏菌。 2.噬菌体样品:矛坡的阴沟污水 3.培养基:3×牛肉膏蛋白胨培养液,牛肉膏蛋白胨培养液,牛肉膏蛋白胨琼脂培养基,牛肉膏蛋白胨琼脂半固体培养基。 4.仪器:离心机,恒温水浴锅,冰箱,恒温培养箱,高压灭菌锅,酒精灯,量筒,微量移液器及枪头,火柴,接种针,标记笔,无菌涂布棒,培养皿,试管,三角瓶,电热炉,玻璃棒,牛皮纸,纱布,PH试纸,橡皮筋。 【实验方法步骤】 第一周:实验方案的讨论与完善 第二周:培养基的配制及相关实验器材的灭菌 牛肉膏蛋白胨固体培养基100ml,并取三个试管各加入3—4ml以搁斜面保留菌种 3X牛肉膏蛋白胨培养液50ml,装小三角瓶内 牛肉膏蛋白胨培养液100ml分装到5个大试管中,每管9ml,并依次标记10-5—10-1,剩余的装试管做好标记 离心管12个(包好) 无菌水2管(3—4ml每管)

双歧杆菌与乳酸菌筛选培养基

BBL培养基 双歧杆菌选择性培养基成份 蛋白胨15.0g 酵母粉2.0g 葡萄糖20.0g 可溶性淀粉0.5g 氯化钠5.0g 5%半胱氨酸10.0mL 西红柿浸出液400.0mL 吐温80 1.0mL 肝提取液80.0mL 琼脂20.0g 蒸馏水520.0mL pH7.0 MRS培养基 乳酸细菌培养基(MRS) 蛋白胨10.0 g 牛肉膏10.0 g 酵母膏 5.0 g 柠檬酸氢二铵[(NH4)2HC6H5O7] 2.0 g 葡萄糖(C6H12O6·H2O) 20.0 g 吐温80 1.0 mL 乙酸钠(CH3COONa·3H2O) 5.0 g 磷酸氢二钾(K2HPO4·3H2O) 2.0 g 硫酸镁(MgSO4·7H2O)0.58 g 硫酸锰(MnSO4·H2O)0.25 g 琼脂18.0 g 蒸馏水 1 000 mL pH 6.2~6.6 当乳酸菌生长代谢出乳酸后,会使pH下降而使颜色由绿变为黄绿,也由于pH 值降低再加上抗生素及厌氧培养的作用,所以一般的微生物不容易在此培养基上生长,因此十分容易鉴别乳酸菌。 2005-03-10 08:08 消息引用收藏分享 奉上一篇实验,以供参考! 厌氧菌的分离和培养 目前培养厌氧微生物的简便而又有效的技术包括有:厌氧箱培养技术;厌氧罐培养技术;厌氧袋培养技术;亨盖特厌氧滚管技术。这里介绍的是亨盖特厌氧滚管技术。

亨盖特厌氧滚管技术是美国微生物学家亨盖特(Hungate)于1950年首次提出并应用于瘤胃厌氧微生物研究的一种厌氧培养技术。以后这项技术又经历了几十年的不断改进,从而使亨盖特厌氧技术日趣完善,并逐渐发展成为研究厌氧微生物的一整套完整技术。而且多年来的实践已经证明它是研究严格、专性厌氧菌的一种极为有效的技术。 亨盖特厌样滚管培养技术不仅可用于有益厌氧菌如双歧杆菌等的分离、与活菌培养计数,还可以用于有害***菌(如酪酸菌)或病原菌(如肉毒梭状芽孢杆菌)的分离与鉴定。 1材料 1.1 样品 双歧酸奶(液体)、双歧杆菌制剂(固体)。 1.2 培养基 改良MRS培养基,PTYG培养基。 1.3 仪器和器具 亨盖特厌氧滚管装置一套,厌氧管,厌氧瓶,滚管机,定量加样器。 2 流程 铜柱除氧→预还原培养基→稀释用液制备→稀释样品→滚管→培养→计数 3方法 3.1铜柱系统除氧 铜柱是一个内部装有铜丝或铜屑的硬质玻璃管。此管的大小为40—400mm,两段被加工成漏斗装,外壁绕有加热带,并与变压器相连来控制电压和稳定铜柱的温度。铜柱两端连接胶管,一端连接气钢瓶,一端连接出气管口。由于从气钢瓶出来的气体如N2、CO2和H2等通常都含有O2,故当这些气体通过温度约360℃的铜柱时,铜和气体中的微量O2化合生成CuO,铜柱则由明亮的黄色变为黑色。当向氧化状的铜柱通入H2时,H2与CuO中的氧就结合形成H2O,而CuO又被还原成了铜,铜柱则又呈现明亮的黄色。此铜柱可以反复使用,并不断起到除氧的目的。当然H2源也可以由氢气发生器产生。 3.2 预还原培养基及稀释液的制备

噬菌体简介

噬菌体 一、生物学特性 噬菌体(Phage)属于非细胞型微生物,是侵染细菌、放线菌等细胞型微生物的病毒。它们个体微小,通常仅能在电子显微镜下观察到;结构简单,多数噬菌体仅由蛋白质和核酸两种成分组成,蛋白质构成的衣壳包裹着核酸。在自然界单独存在的噬菌体不表现出生命规象,但具有潜在的生命力。噬菌体从吸附至宿主细胞上的一瞬间,就开始了自己的生命过程。根据噬菌体与宿主的关系,可将其分为烈性噬菌体与温和噬菌体。烈性噬菌体通过吸附、侵人、生物合成、装配与释放等步骤使宿主细胞裂解死亡;而温和噬菌体侵染宿主后,则将其核酸整合在宿主基因组上,并以原噬菌体状态存在,宿主则转为溶原性菌株;但有时也有机率较少的温和噬菌体与烈性噬菌体一样,引起宿主细胞的裂解死亡。温和噬菌体对溶原状态和裂解途径的选择,取决于感染细胞内的一些宿主基因产物和噬菌体基因产物活性之间的平衡。[1] 噬菌体广泛分布于自然界是与其宿主的广泛分布分不开的。迄今为止,几乎没有一群细菌尚未发现其相应的噬菌体,只有那些我们了解的还很肽浅的细菌才尚未见其相应噬菌体的报导。[2] 根据大小、形态结构特征,可以把噬菌体分为3种类型,一是蝌蚪状不可收缩尾的噬菌体,其头部为二十面体,直径约110 -120nm,尾部长220-230 nm,尾宽13-15 nm,无尾鞘、基板、尾丁、尾兹等结构。二是蝌蚪状可收缩尾的噬菌体,其头部为三十面体,约70nm x 110 nm,尾部长约120 -130 nm,尾宽约18-22nm,有尾鞘、基板、尾丁、尾兹等结构,该噬菌体似有包膜。三是短尾噬菌体,其头部为二十面体,大小为20 nm,尾部长约2-3 nm。 [3]

乳酸菌菌种的分离筛选方法解读

乳酸菌菌种的分离筛选方法乳酸细菌是一类能利用发酵糖产生大量乳酸的细菌通称。为兼性厌氧菌,杆状或球状,革兰氏阳性菌,无芽孢,不运动。营养要求高,需要提供丰富的肽类氨基酸维生素。在琼脂表面或内层形成较小的白色或淡黄色的菌落。 通常用作为有益微生物的菌种有乳酸乳杆菌、干酪乳杆菌、植物乳杆菌、嗜酸乳杆菌、粪肠球菌、乳酸片球菌、双歧杆菌、屎肠球菌、戊糖片球菌等。 乳杆菌常用MRS琼脂作半选择培养基。当乳杆菌仅是复杂区系中的部分菌类 时,SL培养基常用作为选择性培养基。对于芽孢乳杆菌常用GYP培养基,链球菌有TYC培养基、MS培养基。M17培养基被用作乳球菌的分离培养基。 嗜酸乳杆菌属于乳杆菌属的一个种。其特性为:杆菌,两端圆,不运动,无 鞭毛。粪肠球菌为革兰氏阳性,圆形或椭圆形。 乳酸片球菌细胞呈球状,直径0.6~1.0μm,在直角两个平面交替形成四联状,一般细胞成对生,单生者罕见,不成链状排列。革兰氏阳性,不运动,兼性厌氧。在MRS培养基上菌落小,呈白色。沿洋菜穿刺线的生长物呈丝状。 乳酸菌在一般琼脂培养基上形成微小菌落,不易观察,所以分离时先富集培养并选择合适的培养基。分离培养基一般添加西红柿、酵母膏、吐温-80等物质,也常常加入醋酸盐,因醋酸盐能抑制部分细菌生长,对乳酸菌无害。 培养基中添加碳酸钙,乳酸溶解培养基中的碳酸钙形成透明圈,作为分离鉴别的依据,通过对生成的乳酸量进行性能鉴定。 乳酸菌生长繁殖时需要多种氨基酸,维生素及微氧,一般菌落比较小。分离培养基一般可添加西红柿酵母膏油酸吐温等物质,均具有促进生长作用。也常常添加醋酸盐抑制有些细菌的生长,对乳酸菌无害。 一.筛选方法: 1.溶钙圈法: 利用一些产酸类细菌在含CaCO3的培养基上产生CaCO3溶解圈,从而筛选出这些产酸类细菌,可用于乳酸菌的筛选。 其中培养基中加入CaCO3的作用是:①鉴别能产生酸的细菌;②中和产生的酸,以维持培养基的PH。 筛选过程:样品预处理→梯度稀释至10-6→选择合适的稀释度涂布→37℃培养

中国部分地区人体粪便中双歧杆菌的分离鉴定及具潜在益生特性菌株的筛选

中国部分地区人体粪便中双歧杆菌的分离鉴定及具潜在益生特 性菌株的筛选 本研究采用选择性培养基对河南、四川、西藏、云南、内蒙古和新疆等地区的18份人体粪便样品中的双歧杆菌进行了分离纯化,并采用16S rRNA基因序列分析法对分离到的29株双歧杆菌进行了鉴定。以B.animalis subsp.Iactis V9为参照,通过耐酸性、人工消化液和胆盐耐受试验,筛选出胃肠道转运过程中耐受性较好的4株双歧杆菌。 并对筛选出的双歧杆菌进行了脱脂乳发酵特性和贮藏特性的研究。试验结果表明,从18位中国部分地区健康人体粪便中分离得到29株双歧杆菌,经16S rRNA 基因序列分析法将IMAUFB064、IMAUFB065和IMAUFB091等9株菌鉴定为B. longum,其中河南6株、四川2株和新疆1株;将IMAUFB071、IMAUFB073、IMAUFB084、IMAUFB090和IMAUFB092等20株菌鉴定为B.pseudocatenulatum,其中四川9株、西藏7株、云南3株和内蒙古1株。 29株双歧杆菌中有24株在pH3.0、3.5和4.0的改良MRS培养液中生长良好,初筛出的24株双歧杆菌分别经pH3.0、2.5、2.0人工胃液消化3h后,存活率高于V9(84.97%)的菌株有2株,分别为IMAUFB084(85.98%)和MAUFB073(85.66%),占总菌数的6.90%,各菌株在不同pH值人工胃液中耐受性有显著差异 (P<0.05),随着pH值的降低,供试菌株对模拟人工胃液的耐受性也随之降低。4株复筛出的双歧杆菌在人工肠液消化8h后,其中MAUFB090的存活率为101.8%,高于V9(97.84%),MAUFB073(97.19%)、IMAUFB084(94.38%)和IMAUFB064(89.93%)都低于V9的存活率。 4株双歧杆菌均能耐受2.0%胆盐浓度,但各菌株的延迟时间差异显著

乳杆菌噬菌体的分离鉴定及生物学特性分析

乳杆菌噬菌体的分离鉴定及生物学特性分析乳杆菌作为公认的安全级微生物,具有促消化、抗菌、增强免疫力等多种益生功能,广泛应用于食品工业、医药工程和畜牧业,其中植物乳杆菌、干酪乳杆菌和戊糖乳杆菌较为常用。在发酵工程中,噬菌体的污染可造成不可忽视的后果,严重影响产品品质,甚至导致发酵失败。 本研究通过噬菌体富集法从酸菜中分离出两株烈性乳杆菌噬菌体,分别命名为LpeD和Lpa804,并对这两株噬菌体进行了生物学特性的鉴定。通过电镜观察,噬菌体LpeD和Lpa804均具有典型的二十面体头部和非收缩性尾部,均属于尾噬菌体目、长尾噬菌体科。 根据宿主范围测定结果,噬菌体Lpa804可感染植物乳杆菌(L.plantarum PA106和L.plantarum SC),而噬菌体LpeD可感染戊糖乳杆菌(L.pentosus KLDS1.0413)和植物乳杆菌(L.plantarumKLDSl.0344)。一步生长曲线的测定结果显示,噬菌体LpeD的潜伏期为15min,裂解期为90min,裂解量为194PFU/cell;噬菌体Lpa804的潜伏期为30min,裂解期为105 min,裂解量为221 PFU/cell。 理化因素对噬菌体的影响结果表明,噬菌体LpeD和Lpa804均对热敏感,LpeD 在56℃作用2 min全部失活,Lpa804在63℃作用2 min全部失活。噬菌体LpeD 和Lpa804在pH 4-12的环境中较为稳定,显示了较强的酸碱耐受性。 紫外线照射并不能使噬菌体LpeD和Lpa804完全灭活,二者在紫外线照射20 min后均仍有部分噬菌体颗粒存活。噬菌体LpeD和Lpa804对乙醇和异丙醇较敏感,35%乙醇作用10 min可使LpeD全部失活,25%乙醇作用10 min可使Lpa804 全部失活。 35%异丙醇作用10 min可使LpeD全部失活,25%异丙醇作用10 min可使

噬菌体的分离与纯化优化版

噬菌体的分离与纯化实验用具及材料 1.菌种:大肠杆菌 2.试剂:氯仿 3.培养基: 1)液体牛肉膏培养基:胰蛋白胨2g,牛肉膏0.6g, NaCl1g,加H2O至200mL,pH7.4,121 ℃20min高压灭菌; 2)3×牛肉膏培养液:胰蛋白陈3g,牛肉膏0.9g, NaCl1.5g,加H2O至100mL,pH7.4,121 ℃20min高压灭 菌; 3)固体牛肉膏培养基:每100mL液体牛肉膏培养基加入 1.5g琼脂粉,121 ℃20min高压灭菌; 4)半固体牛肉膏培养基:每100mL液体牛肉膏培养基加入 0.7g琼脂粉,121℃20min高压灭菌 4.仪器及其他用品:灭菌试管、灭菌吸管、玻璃涂布器、无菌细菌 过滤器(孔径0.22um),培养皿,蓝盖试剂瓶,恒温水浴 锅,离心机等 实验步骤 1.噬菌体的分离 (1)制备菌悬液:用接种环在斜面上挑取少许大肠杆菌菌苔接入盛有5mL牛肉膏蛋白胨培养液1)的试管中,混合均匀后置 37℃培养过夜。/取大肠杆菌斜面一支,加4ml无菌水洗下 菌苔,制成菌悬液。

(2)增殖培养:在盛有10mL3倍牛肉膏蛋白胨液体培养基2)大的试剂瓶中加入噬菌体原液20mL和大肠杆菌悬液0.3mL,混 合后置37℃振荡培养12~24h。 (3)制备裂解液:将上述混合培养物分别倒入五支10mL无菌离心管中,经4000r/min离心15min;将上清液小心的转入另一 无菌离心管中。 (4)确证试验所得裂解液经37℃培养过夜,经无菌检查没有细菌生长的滤液作进一步证明噬菌体的存在;还可加入几滴氯 仿,稍作混合,备用。 (5)噬菌体检测:在牛肉膏蛋白胨琼脂平板上加入0.1mL(1滴)大肠杆菌菌液,用灭菌玻璃涂布器将菌液均匀地涂布在培养 基表面上。待平板菌液干后分别滴加数小滴裂解液于其上, 置37℃培养过夜。如果滴有裂解液处形成无菌生长的透明 或浑浊噬菌斑,便证明裂解液中有大肠杆菌噬菌体。 2.噬菌体的纯化 (1)取上经证实的噬菌体裂解液0.1mL于一支无菌试管中,再加入0.1mL新鲜的大肠杆菌悬液,混合均匀; (2)取上层琼脂培养基溶化并冷却至45℃(可预先溶化后置45~55℃水浴锅内保温备用),加入0.2mL上述噬菌体与细菌的 混合物,混匀后快速倒入底层培养基上,铺匀,置37℃培 养12~24h; (3)取出培养的平板仔细观察平板上噬菌斑的形态特征(如噬菌斑形状、大小、清亮程度等)。此过程制备的裂解液中往往 有多种噬菌体,需进一步纯化; (4)纯化时,通常采用接种针在单个噬菌斑中刺一下,蘸取少许噬菌体接入含有大肠杆菌的液体培养基中,置37℃振荡培

实验方案(双歧杆菌的分离)

1 双歧杆菌的分离 1.1 样品 取出生后20天母乳喂养健康婴儿粪便。 1.2 培养基 根据目前的双歧杆菌选择性培养基,以及X-Gal在这方面的应用。选择使用NPNL培养基,在其基础上添加X-Gal。 1.2.1 缓冲蛋白胨水溶液(BP) 成份:蛋白胨10g 磷酸氢二钠2g 葡萄糖5g 磷酸二氢钾2g 氯化钠5g 蒸馏水1000ml 制法:精确称取各种试剂,加人到1000ml的蒸馏水中,加热溶化后分装于250ml的三角瓶中,每瓶90ml,121℃,杀菌15min后置4℃的冰箱中备用。 1.2.2 选择性改良NPNL培养基(苏世彦) 成份:酵母膏5g 淀粉0.5g 蛋白胨10g L-半胱氨酸0.5g 胰蛋白胨5g 溶液A 10ml 大豆蛋白胨5g 溶液B 5ml 葡萄糖10g 溶液C 50ml 乳糖3g 琼脂 15g 吐温80 1g pH 7.2 牛肝提取液150ml 制法:将各成分准确量取后,分别加热溶化,混合摇匀后分装,121℃杀菌10min,备用。 溶液A:K2HPO4 10g、KH2PO4 10g溶于蒸馏水100ml。 溶液B:FeSO4·7H2O 0.2g、MgSO4·7H2O 4g、MnSO4·4H2O 0.135g、NaCl 0.2g溶于蒸馏水100ml。 溶液C:丙酸钠30g、硫酸巴龙霉素400mg、硫酸新霉素200mg、NaCl 6g溶于蒸馏水1000ml。 1.2.3 NPNL培养基(孙雪) 培养基成分及用量:牛肉浸汁粉(oxoid)3g,蛋白胨10g,胰蛋白酶5g,

植胨3g,酵母浸出汁5g,肝浸出汁150ml,葡萄糖10g,可溶性淀粉0.5g,溶液A 10ml,溶液B 5ml,吐温80 1g,盐酸半胱氨酸0.5g,琼脂15g,蒸馏水815ml,X-Gal(5-溴-4-氯-3-吲哚-β-D- 半乳糖苷)60mg。pH 7.2,121℃,15min 高压灭菌。 溶液A:K2HPO425g,KH2PO425g,蒸馏水250ml。 溶液B:MgSO4·7H2O 0.5g,FeSO4·7H2O 0.5g,NaCl 0.5g,MnSO40.337g,蒸馏水250ml,硫酸新霉素100μg/ml,硫酸巴龙霉素200μg/ml,萘啶酮酸15μg/ml,氯化锂3mg/ml。 1.3 分离方法 取成年人的粪便1g,放人含有9ml缓冲蛋白胨水溶液中,用液枪充分混匀,制成1:10的稀释液,摇匀后取1ml注人含有9ml缓冲蛋白胨溶液中制成1:100的稀释液,在此基础上作10-3~10-9与的稀释,由于肠道中双歧杆菌的菌数一般在109左右,所以取10-4~10-9稀释液用倾注法倒平板,每个稀释液都各取1ml分别注人到两只无菌平皿中,每个稀释度重复3个平板。待培养基凝固后倒置,将温度调至37℃进行厌氧培养48h。用缓冲蛋白胨水溶液做稀释液可以有效地保护双歧杆菌的存活,避免受外界环境因素的影响。 1.4 分离培养 在加人样品稀释液的平皿中,分别注人适量冷却至50℃左右的选择性改良NPNL培养基,然后放人37℃的恒温培养箱中厌氧培养1.4.1 培养特性与镜检特性 双歧杆菌在改良NPNL培养基上,经过厌氧培养以后,菌落直径1-2cm,圆形、凸起,表面光滑,边缘整齐,乳白色,粘稠湿润。经革兰氏染色后镜检,双歧杆菌为革兰氏阳性无芽抱杆菌,呈多形性、典型的双歧杆菌为V字型或Y型;也有直、弯、棒状、匙形等多种形态,排列成单、双、短链、X、Y、V 或栅状;其大小为2-8×0.4-0.6μm,不具英膜和鞭毛,无运动性。 培养48h 后,平板上菌落呈现深蓝色、白色、浅蓝色三种颜色。

痢疾杆菌分离与鉴定培训

痢疾杆菌的分离与鉴定 濮阳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许银怀 第一节概述 志贺菌属(Shigellae)细菌又称痢疾杆菌,引起人类及灵长类动物细菌性痢疾。 1899年由日本人志贺首先发现。 全球每年感染人次约为1.65亿,死亡110万,发病率、死亡率居感染性腹泻之首位。 发展中国家发病率较高,如阿根廷990.6/10万、印度972.3/10万;发达国家相对较低,如美国6~12/10万、德国2.7/10万、法国0.3/10万;我国上世纪50~80年代发病率在46.37~1018.93/10万之间。 近20年痢疾发病率在法定传染病中由第一位降至第三位,但在卫生状况不良的地区,发病率仍居高不下。 人群对细菌性痢疾普遍易感,各年龄组均可受到感染,5岁以下儿童发病率最高。 据估计,在临床就诊的腹泻病人中的5%~15%是志贺菌引起的,而因腹泻死亡病例中有75%是志贺菌感染造成的。 发展中国家福氏志贺菌最常见,发达国家以宋内志贺菌为主。美国

宋内志贺菌>75%,但在男-男性行为人群仍以福氏志贺菌常见。 鲍氏志贺菌最先在印度发现,除印度次大陆地区较为常见外,其它地区较为少见。 细菌性痢疾发病有明显的季节性,发病高峰为夏秋季,通常在7~9月份。 细菌性痢疾防治仍需探索、研究内容: 细菌性痢疾在不同地区、不同人群的发病强度、分布特征、病原学特点缺乏全面、准确的数据; 缺乏快速、简便的病原学诊断方法,细菌性痢疾漏诊和误诊现象普遍; 志贺菌耐药性谱的不断扩大,细菌性痢疾抗菌治疗难度加大; 洗手、母乳喂养、安全饮水、粪便无害化处理等行之有效的干预措施的落实需要强化; 目前所用痢疾菌苗免疫保护效果仍需进一步评价。 第二节病原学 一、抗原分类 志贺菌属细菌有菌体(O)抗原,某些新分离菌株有表面(K)抗原。 (一) 菌体(O)抗原 1.型特异性抗原:多糖,光滑型菌株主要抗原;分A、B、C、D 4个群及35个抗原型。 2.群特异性抗原:光滑型菌株次要抗原,主要存在于B群,籍此将菌型分

噬菌体分离

变形杆菌(大肠杆菌)噬菌体生理特性研究 1.变形杆菌、大肠杆菌的纯化 划线分离纯化 2. 变形杆菌噬菌体、大肠杆菌噬菌体分离 器材: 菌种:变形杆菌、大肠杆菌 噬菌体样品:阴沟污水(100ml),土壤 培养基:3倍牛肉膏蛋白胨培养液(4瓶,每瓶50ml),牛肉膏培养液,牛肉膏蛋白胨半固体培养基(倒上层用),牛肉膏蛋白胨琼脂培养基(倒底层用) 仪器:离心机,细菌滤器,抽滤装置,恒温水浴锅,无菌涂布器,无菌吸管等 步骤: a.培养大肠杆菌至对数期600nm(OD值0.8左右) b.增殖噬菌体样品:取上述大肠杆菌培养液6ml于盛有50ml 3倍牛肉膏蛋白胨培养液的三角瓶内,后加入污水样100ml(离心并过滤除菌),继续37℃摇床振荡培养12-14h,以增殖噬菌体。 c.制备裂解液:将以上培养液3000r/min离心30min,将上清液过滤除菌,取100ml 滤液及5ml大肠杆菌液加入50ml 3倍牛肉膏蛋白胨培养液中,37℃培养12-18h 进行噬菌体富集。 d.将以上富集液3000r/min离心30min后,取上清液10mL加入5mL 3×倍牛肉膏蛋白胨培养液及相应宿主菌液1mL,室温下放置1h,37℃ 120rpm振荡培养 3.5h。 e.收集噬菌体:将上述培养液于4℃下12,000g 离心30min,上清液再经微孔滤膜(0.22μm)过滤,滤液即为拟含有相应宿主菌噬菌体的原液。 f.验证噬菌体存在:在大肠杆菌平板上,滴加上述滤液5-7小滴,同时滴加生理盐水作为对照,进行标记,37℃培养18-20h,若出现噬菌斑,则证明滤液中存在噬菌体。 3. 变形杆菌噬菌体、大肠杆菌噬菌体纯化 (1)用接种环取菌液一环接种于液体培养基内,再加人0.1ml大肠杆菌悬液,使混合均匀。 (2)取上层琼脂培养基,溶化并冷至48℃(可预先溶化、冷却,放48℃水溶箱内备用),加入以上噬菌体与细菌的混合液0.2ml,立即混匀,并立即倒人底层培养基上,混匀,置37℃培养12h。 (3)此时长出的分离的单个噬菌斑,其形态、大小常不一致,再用接种针在单个噬菌斑中刺一下,小心采取噬菌体,接入含有大肠杆菌的液体培养基内。于37℃

乳酸菌得分离、纯化与鉴定

乳酸菌得分离、纯化与鉴定 第一部分:乳酸菌得分离、纯化 一、实验器材: 1、实验药品新鲜乳酸饮料(市售)、脱脂奶粉、蔗糖、1、6%溴甲酚绿乙醇溶液(溴甲酚绿、无水乙醇)、酵母膏、琼脂、革兰氏染液(结晶紫染液、卢戈氏碘液、95%乙醇、沙黄)、75%乙醇、香柏油、1mol/L NaOH、1mol/L HCl、碳酸钙; 0、4gNaOH固体、4、2ml浓HCL(分析纯) 、20gCaCO3固体、酵母膏20g 、琼脂30g 香柏油、脱脂奶粉100g 、蔗糖10g; 2、仪器与设备高压蒸汽灭菌锅、光学显微镜、培养箱、pH试纸、酸乳瓶、培养皿(φ9或φ12)、试管、300ml三角瓶(带玻珠)、移液管、天平、500ml锥形瓶、250ml锥形瓶、250ml烧杯。 二、实验步骤: 1、培养基配制(BCG牛乳培养基): (A)溶液:取脱脂乳粉100g,水500ml,加入1、6%溴甲酚氯乙醇溶液1ml,混合均匀后分装入三角瓶于高压蒸汽灭菌锅80℃灭菌20 min;(1、6%溴甲苯酚绿(BCG)乙醇溶液用1、6g溴甲酚绿加入20ml无水乙醇中,再加水至100ml制成) (B)溶液:酵母膏10g,水500ml,CaCO3 10g,琼脂20g,加热溶解,用精密pH试纸调节pH到6、8,分装入三角瓶后在103kPa 121℃高压蒸汽灭菌20Min。 以无菌操作趁热将(A)(B)溶液均匀混合。 2、药品配制 2、1 结晶紫:结晶紫乙醇饱与液(结晶紫2g溶于20ml 95%乙醇中)20ml,1%草酸氨水溶液80ml。将两液混匀,放置24小时后过滤即可。 2、2 卢哥氏碘液:碘1g,碘化钾2g,蒸馏水300ml。先将碘化钾溶于少量蒸馏水中,然后加入碘使之完全溶解,再加入蒸馏水300ml即成。 2、3 蕃红溶液:番红2、5g,95%乙醇100ml,溶解后存于密闭得棕色瓶中。用时取20ml与80ml蒸馏水混匀即可。 2、4 0、1%得吕氏美蓝染液:A液:美蓝0、3g,95%乙醇300ml;B液:0、01% KOH 100ml。混合A与B液即成,按1:100稀释即可。 2、4 生理盐水:称取9g氯化钠,溶解在少量蒸馏水中,稀释到1000毫升。 3、菌悬液得配制

微生物学实验报告——双歧杆菌分离

微生物学实验报告 乳酸菌分离纯化——双歧杆菌的分离纯化 2012/6/5 实验目的:从酸奶等富含乳酸菌的物质中分离到具有活性的双歧杆菌并进行初步鉴定。 实验原理:双歧杆菌是动物体肠道内的正常优势生理细菌,革兰氏阳性,无芽孢,没有运动能力,最适生长温度37℃~41℃,专性厌氧。双歧杆菌的细胞呈现多样形态,有短杆较规则形、纤细杆状具有尖细末端形、球形、长杆弯曲形、分枝或分叉形、棍棒状或匙形。单个或链状、V形、栅栏状排列,或聚集成星状。双歧杆菌的菌落光滑、凸圆、边缘完整、乳脂至白色、闪光并具有柔软的质地(7)。 因为双歧杆菌是严格厌氧细菌,所以双歧杆菌的培养条件必须无氧,且培养基要具有低氧化还原电势。培养双歧杆菌最常用的方法是亨盖特厌氧滚管法(1, 5, 7),此外还有厌氧箱法,厌氧袋法和厌氧罐法等。亨盖特厌氧滚管法是亨盖特(Hungate)于1950年发展起来的一套严格厌氧微生物的培养技术,主要原理是利用铜柱氧化除氧的滚管分离纯化法。亨盖特厌氧滚管法的优点是可以实时检查培养物,无氧效果好且花费不高,但需要专门的仪器和技术性很强的操作。本实验采用的简易厌氧罐法是一种操作简单且成本很低的方法,主要原理是利用焦性没食子酸除去厌氧罐内的氧气。该方法的缺点是焦性没食子酸与NaOH反应过程中会产生一定量的NO,可能不利于细菌的生长;此外,过量的NaOH 会将厌氧罐中的CO2一起除掉,而CO2对多数厌氧菌的生长有促进作用。另外,在同一个培养皿上接种好氧细菌(如大肠杆菌和枯草杆菌)能加强除氧的效果。 本实验所用的培养基参考了NPNL培养基(6)和BS培养基的配方,其中鱼粉、牛肉膏、酵母浸粉、胰蛋白胨的作用是提供氮源、维生素和生长因子,葡萄糖和乳糖为乳酸菌发酵提供糖类底物,磷酸氢二钾和磷酸二氢钾为酸碱缓冲剂,硫酸亚铁、硫酸锰为乳酸菌提供生长因子,氯化钠维持均衡的渗透压。如果在培养基中加入一定浓度的抗生素,比如硫酸卡那霉素(75μg/ml)、硫酸新霉素(30-200μg/ml)、硫酸巴龙霉素(20-200μg/ml)、萘啶酮酸(15或80μg/ml)、氧化锂(3mg/ml)、丙酸钠(10或15g/L)、山梨酸(0.4g/L)等,培养基就成为双歧杆菌的选择性培养基(7)。实验材料:蒙牛冠益乳(含bb-12双歧杆菌),伊利酸牛奶(ABLS益生菌),佳宝、光明原味酸牛奶,双歧杆菌乳酸菌三联活菌片(含长型双歧杆菌Bifidobacterium longum),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 实验方法: 1.培养基 双歧杆菌琼脂培养基【蛋白胨(鱼粉)10.0g,牛肝浸粉5.0g,牛肉膏3.0g,酵母浸粉5.0g,胰蛋白胨8.0g,可溶性淀粉0.5g,磷酸氢二钾1.0g,磷酸二氢钾 1.0g,葡萄糖10.0g,乳糖3.0g,L-半胱氨酸0.5g,琼脂15g,吐温80 1g,溶液A (FeSO4·7H2O 0.2g,MgSO4·7H2O 4.0g,MnSO4·4H2O 0.135g,NaCl 0.2g 于100ml蒸馏水定容)10ml,蒸馏水定容至1L】 枯草芽孢杆菌LB琼脂培养基【胰蛋白胨10g/L,酵母浸粉5g/L,Nacl10g/L,琼脂粉15g/L】 2.简易厌氧罐法 将双歧杆菌琼脂培养基倒入培养皿中,待培养基冷却后,先用接种环取LB琼脂培养基上生长的枯草芽孢杆菌菌落接种在培养皿一侧,再于另一侧划线接种酸奶或三联活菌片的稀释液,按照每L容积1.0g 焦性没食子酸、10%NaOH溶液10ml加入厌氧罐后,立即以凡士林和胶带密封,置于37℃恒温培养2-3天。 图1. 实验中使用的简易厌氧罐

食品中双歧杆菌检验方法

食品中双歧杆菌检验方法 环凯针对目前乳制品行业及质量监测单位检验双歧杆菌的需求及情况,对双歧杆菌检验相应的培养基进行了改进,使得双歧杆菌检出率较之前有很大的改进。扩充并完善了相关的微生物检测试剂,使得技术操作人员能更准确、快捷的检测出目标菌。 环凯依据GB 4789.34-2012食品卫生微生物学检验双歧杆菌检验,推出成套的双歧杆菌检验解决方案,为生产企业及检验单位提供方便。 图1:GB 4789.34-2012双歧杆菌检验流程图 表1:实验操作所用培养基及生化试剂 功能阶段实 验 序 产品序 号 产品名称规格类别

号 稀释液1 CP0630 生理盐水 225mL× 10袋 盒(袋装) 平板分离2 027330 双歧杆菌琼脂培养基(BBL 琼脂培养基) 250g 瓶(干粉) 生理生化 3 029010 革兰氏染色液 10mL×4 支 盒 4 029161 过氧化氢酶试剂 2mL×10 支 盒(西林 瓶) 5 027340 PYG液体培养基基础250g 瓶(干粉)SR0300 PYG液体培养基配套试剂 (A、B各一支添加于100 ml 基础培养基中) 2种×5支 /盒 盒(西林 瓶) 6 027350 TPY液体培养基250g 瓶(干粉) 7 029010 革兰氏染色液 10mL×4 支 盒 8 029080 甘油 2mL×10 支 盒(西林 瓶) 9 075060 D-阿拉伯糖20支 盒(西林 瓶) 10 075400 D-核糖20支 盒(西林 瓶) 11 075070 D-木糖20支 盒(西林 瓶) 12 075080 D-半乳糖20支 盒(西林 瓶) 13 075010 D-葡萄糖20支 盒(西林 瓶) 14 075550 D-果糖20支 盒(西林 瓶) 15 075380 D-甘露糖20支 盒(西林 瓶) 16 075110 L-鼠李糖20支 盒(西林 瓶) 17 075100 卫矛醇20支 盒(西林 瓶) 18 075120 肌醇20支 盒(西林 瓶)

第4章 噬菌体(习题)

第4章噬菌体 一、选择题 A型题 1.用来测量噬菌体大小的单位是: A.cm B.mm C.μm D. dm E. nm 2.下列微生物中,不受噬菌体侵袭的是: A.真菌B.细菌C.支原体D.立克次体E.螺旋体 3.关于噬菌体的叙述,下列哪项是正确的? A.可用细菌滤器除去B.对理化因素的抵抗力比一般细菌弱 C.具有严格的宿主特异性D.含DNA和RNA E.能在无生命的人工培养基上生长 4. 噬菌体的本质是: A.细菌 B.病毒 C.支原体 D.衣原体 E.立克次体 5. 能与宿主菌染色体整合的噬菌体基因组称: A. 前噬菌体 B.溶原性噬菌体 C.温和噬菌体 D.毒性噬菌体 E.以上都不是 6. 既有溶原期又有裂解期的噬菌体是: A.毒性噬菌体 B. 温和噬菌体 C. 前噬菌体 D. β噬菌体 E. λ噬菌体 7.噬菌体感染的特异性取决于: A. 其核酸组成与宿主菌是否相符B.噬菌体的形态 C.噬菌体蛋白与宿主菌表面受体分子结构的互补性D.细菌的种类E.噬菌体的核酸类型 8.毒性噬菌体感染细菌后导致细菌: A.快速繁殖B.停止繁殖C.基因突变D.裂解E.产生毒素 X型题 1.噬菌体的特点是: A.非细胞型微生物 B.严格活细胞内寄生 C.以细菌、真菌、螺旋体及放线菌等为宿主

D.可通过滤菌器 E.对人致病 2.下列细菌中,产生毒素与噬菌体有关的是: A.大肠杆菌B.白喉棒状杆菌C.金黄色葡萄球菌 D.破伤风梭菌E.肉毒梭菌 3.噬菌体的应用包括: A.分子生物学研究的重要工具B.细菌的鉴定和分型 C.检测标本中的未知细菌D.用于治疗某些局部感染性疾病 E.用于追踪传染源 二、填空题 1.噬菌体可以作为的载体,把某些带到宿主细胞中与DNA整合,引起后者发生变异。 2.根据噬菌体侵人菌细胞后,是否增殖并裂解细菌,可以分为噬菌体和噬菌体。 3.毒性噬菌体以方式进行增殖,增殖过程包括、、和4个阶段。 三、名词解释 1.噬菌体(bacteriophage,phage) 2.毒性噬菌体(virulent phage) 3.温和噬菌体(temperate phage) 4.前噬菌体(prophage) 5.溶原性细菌(lysogenic bacterium) 四、问答题 1.简述噬菌体的主要生物学特性。 2.噬菌体与宿主菌的相互关系怎样?各有何医学意义?

噬菌体的分离与纯化优化版

噬菌体的分离与纯化优化 版 This manuscript was revised on November 28, 2020

噬菌体的分离与纯化 实验用具及材料 1.菌种:大肠杆菌 2.试剂:氯仿 3.培养基: 1)液体牛肉膏培养基:胰蛋白胨2g,牛肉膏0.6g, NaCl1g,加H2O至200mL,pH7.4,121 ℃20min高压灭菌; 2)3×牛肉膏培养液:胰蛋白陈3g,牛肉膏0.9g, NaCl1.5g,加H2O至100mL,pH7.4,121 ℃20min高压灭 菌; 3)固体牛肉膏培养基:每100mL液体牛肉膏培养基加入 1.5g琼脂粉,121 ℃20min高压灭菌; 4)半固体牛肉膏培养基:每100mL液体牛肉膏培养基加入 0.7g琼脂粉,121℃20min高压灭菌 4.仪器及其他用品:灭菌试管、灭菌吸管、玻璃涂布器、无菌细菌 过滤器(孔径0.22um),培养皿,蓝盖试剂瓶,恒温水浴 锅,离心机等 实验步骤 1.噬菌体的分离 (1)制备菌悬液:用接种环在斜面上挑取少许大肠杆菌菌苔接入盛有5mL牛肉膏蛋白胨培养液1)的试管中,混合均匀后置 37℃培养过夜。/取大肠杆菌斜面一支,加4ml无菌水洗下 菌苔,制成菌悬液。 (2)增殖培养:在盛有10mL3倍牛肉膏蛋白胨液体培养基2)大的试剂瓶中加入噬菌体原液20mL和大肠杆菌悬液0.3mL,混 合后置37℃振荡培养12~24h。 (3)制备裂解液:将上述混合培养物分别倒入五支10mL无菌离心管中,经4000r/min离心15min;将上清液小心的转入另一 无菌离心管中。

(4)确证试验所得裂解液经37℃培养过夜,经无菌检查没有细菌生长的滤液作进一步证明噬菌体的存在;还可加入几滴氯 仿,稍作混合,备用。 (5)噬菌体检测:在牛肉膏蛋白胨琼脂平板上加入0.1mL(1滴)大肠杆菌菌液,用灭菌玻璃涂布器将菌液均匀地涂布在培养 基表面上。待平板菌液干后分别滴加数小滴裂解液于其上, 置37℃培养过夜。如果滴有裂解液处形成无菌生长的透明 或浑浊噬菌斑,便证明裂解液中有大肠杆菌噬菌体。 2.噬菌体的纯化 (1)取上经证实的噬菌体裂解液0.1mL于一支无菌试管中,再加入0.1mL新鲜的大肠杆菌悬液,混合均匀; (2)取上层琼脂培养基溶化并冷却至45℃(可预先溶化后置45~55℃水浴锅内保温备用),加入0.2mL上述噬菌体与细菌的 混合物,混匀后快速倒入底层培养基上,铺匀,置37℃培 养12~24h; (3)取出培养的平板仔细观察平板上噬菌斑的形态特征(如噬菌斑形状、大小、清亮程度等)。此过程制备的裂解液中往往 有多种噬菌体,需进一步纯化; (4)纯化时,通常采用接种针在单个噬菌斑中刺一下,蘸取少许噬菌体接入含有大肠杆菌的液体培养基中,置37℃振荡培 养,直至试管中菌悬液由浑浊变清;培养物经离心后取上清 液,再重复步骤⑵、⑶直到出现的噬菌斑形态一致为止 注意事项 1.使用仪器要保证是灭菌的; 2.注意琼脂的浓度; 3.氯仿是易燃品,应远离火焰 一、生物测定法 1、双层琼脂平板法 1)倒下层琼脂 融化下层培养基,倒平板(约10mL/皿)待用。 2)倒上层琼脂

乳酸菌的分离、纯化与鉴定

乳酸菌的分离、纯化与鉴定 第一部分:乳酸菌的分离、纯化 一、实验器材: 1.实验药品新鲜乳酸饮料(市售)、脱脂奶粉、蔗糖、1.6%溴甲酚绿乙醇溶液(溴甲酚绿、无水乙醇)、酵母膏、琼脂、革兰氏染液(结晶紫染液、卢戈氏碘液、95%乙醇、沙黄)、75%乙醇、香柏油、1mol/L NaOH、1mol/L HCl、碳酸钙; 0.4gNaOH固体、4.2ml浓HCL(分析纯) 、20gCaCO3固体、酵母膏20g 、琼脂30g 香柏油、脱脂奶粉100g 、蔗糖10g; 2.仪器与设备高压蒸汽灭菌锅、光学显微镜、培养箱、pH试纸、酸乳瓶、培养皿(φ9或φ12)、试管、300ml三角瓶(带玻珠)、移液管、天平、500ml 锥形瓶、250ml锥形瓶、250ml烧杯。 二、实验步骤: 1.培养基配制(BCG牛乳培养基): (A)溶液:取脱脂乳粉100g,水500ml,加入1.6%溴甲酚氯乙醇溶液1ml,混合均匀后分装入三角瓶于高压蒸汽灭菌锅80℃灭菌20 min;(1.6%溴甲苯酚绿(BCG)乙醇溶液用1.6g溴甲酚绿加入20ml无水乙醇中,再加水至100ml制成) (B)溶液:酵母膏10g,水500ml,CaCO3 10g,琼脂20g,加热溶解,用精密pH试纸调节pH到6.8,分装入三角瓶后在103kPa 121℃高压蒸汽灭菌 20Min。 以无菌操作趁热将(A)(B)溶液均匀混合。 2.药品配制 2.1 结晶紫:结晶紫乙醇饱和液(结晶紫2g溶于20ml 95%乙醇中)20ml,1%草酸氨水溶液80ml。将两液混匀,放置24小时后过滤即可。 2.2 卢哥氏碘液:碘1g,碘化钾2g,蒸馏水300ml。先将碘化钾溶于少量蒸馏水中,然后加入碘使之完全溶解,再加入蒸馏水300ml即成。 2.3 蕃红溶液:番红2.5g,95%乙醇100ml,溶解后存于密闭的棕色瓶中。用时取20ml与80ml蒸馏水混匀即可。

肠道微生物的分离与鉴定方法

一、有益菌:乳酸杆菌,双歧杆菌,柔嫩梭菌,丁酸梭菌,芽孢杆菌(枯草、地衣)。5种 有害菌:大肠杆菌,沙门氏菌,产气荚膜梭菌,空肠弯曲杆菌。4种 二、厌氧菌:乳酸杆菌,双歧杆菌,产气荚膜梭菌,丁酸梭菌,柔嫩梭菌。5种 需氧菌:芽孢杆菌。1种 兼性厌氧菌:大肠杆菌,沙门氏菌。2种 注: 境中生长最好。最适温度为37~42℃。在正常大气或无氧环境中均不能生长。 肠道正常菌群中95%以上为专性厌氧菌,兼性厌氧菌和需氧菌在正常菌群中所占比例较少。 三、一般检测菌株包括厌氧菌中的双歧杆菌、拟杆菌、优杆菌、消化性球菌、乳杆菌及梭菌。 需氧菌中的肠杆菌、肠球菌、葡萄球菌,及酵母菌等。 四、无氧环境的简易操作: 1、方法来自文献《健康羊驼粪球中主要正常菌群的分离与初步鉴定》 采用干燥器培养,1m3空间用焦性没食子酸10g、10%氢氧化钠溶液l00mL,按比例取10%的氢氧化钠液置于干燥器皿底部,然后放置2到3个略高于液面的青霉素小瓶,再按比例称取焦性没食子酸用纸

包好,放在圆柱上。继而放上隔板,将接种完毕的培养基放于隔板上,同时放美蓝指示剂一管。盖上缸盖并用石蜡封闭。再轻轻摇动干燥器,使焦性没食子酸掉人氢氧化钠液中,反应后,干燥器内无氧,美蓝指示剂由蓝变白。置于温箱37℃培养24一48h观察结果。 2、方法来自文献《健康猪肠道菌群的分离培养与耐药性分析》 后者先拧紧瓶盖,放入密封性较好的玻璃罐(用凡士林封口),通过蜡烛燃烧法制作简易厌氧装置。 五、CO2培养箱不可代替无氧培养箱 厌氧箱一般是组合气体90%氮气+5%氢气+5%二氧化碳,厌氧箱里面培养的微生物都是厌氧微生物;而二氧化碳培养箱里面是5%二氧化碳+95%空气,里面是有一部分氧气的。一般的研究认为严格厌氧菌的培养环境中O2的浓度必须小于1000ppm(千分之一),更严格的环境是小于300ppm(万分之三),本实验室CO2培养箱CO2浓度范围为280-2000ppm,所以CO2培养箱是不能用来培养严格厌氧菌。(1ppm即百万分之一)。 目前培养厌氧微生物的简便而又有效的技术包括有:厌氧箱培养技术;厌氧罐培养技术;厌氧袋培养技术; 1.一般性的细菌培养标本若需延迟送检时,应置于4度冰箱保存,且不能超过24小时。

噬菌体的分离与纯化

噬菌体的分离纯化及一步生长曲线的绘制 前言 噬菌体是以细菌为寄主的一类非细胞微生物。目前对于噬菌体的研究大多数集中在人和动物传染性疾病的防治方面,在环境的治理方面的研究报道较少,因此我们试图分离纯化污水中的噬菌体,掌握其生物学性质,应用所得噬菌体处理、净化生活污水,减少生活污水中病原性细菌的危害。本研究以从小鹅中提取的大肠杆菌为宿主菌,从污水中分离噬菌体并进行纯化,最后绘制一步生长曲线。 1材料与方法 1.1材料 1.1.1菌种及样品 菌种:从小鹅中提取的大肠杆菌,由老师提供。 污水来源:主要来自于农大出水口。 1.1.2试剂 1mmol/L CaCl2溶液 1.1.3试剂的配制 (1) 液体牛肉膏培养基:胰蛋白胨5g,牛肉膏1.5 g,NaCl 2.5g,加H2O至500mL,pH7.4,121 ℃20min高压灭菌。 (2) 3×牛肉膏培养液:胰蛋白陈3g,牛肉膏0.9g,NaCl 1.5g,加H2O 至100mL,pH7.4,121 ℃20min高压灭菌。 (3) 固体牛肉膏培养基:每100mL液体牛肉膏培养基加入1.5g琼脂粉,121 ℃20min高压灭菌。

(4) 半固体牛肉膏培养基:每100mL液体牛肉膏培养基加入0.7g琼脂粉,121℃20min高压灭菌。 1.1.4主要仪器 电热恒温培养箱(SHEL·LAB)、 电热恒温水温箱(HHW21·Cu600,XMTD)、 恒温摇床(中国科学院武汉科学仪器厂)、 通风柜(M·TFG-A)、医用净化工作台(苏净集团安泰公司)、 台式离心机(eppendorf)、 台式高速冷冻离心机(BECKMAN COULTER)、 超低温冰箱(Forma Scientific)、 YM50全自动不锈钢立式电热蒸汽消毒器、 针头式细菌过滤器、0.22μm微孔滤膜(上海市新亚净化器件厂)、 微量移液器(GILSON)、UVette(Eppendorf)。 1.2方法 1.2.1噬菌体的分离 1.2.1.1摇菌 老师提供的大肠杆菌液加入5mL1×牛肉膏液体培养基,混合后,37℃振荡(120rpm)14h,此时大肠杆菌达到了对数生长期,取出4℃保存。 1.2.1.2噬菌体分离 从农大出水口采集未经消毒处理的污水样本一瓶,经双层滤纸粗滤后取用50mL,加入氯化钙母液(终浓度为1mmol/L),再用0.22微米微孔滤膜过滤除菌。取10mL滤后液加入5mL3×牛肉膏培养液,再加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