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春秋名人名将录

春秋名人名将录

春秋名人名将录
春秋名人名将录

春秋四大名将和战国十大名将

(2011-11-06 10:42:59)

转载▼

分类:潜龙文集

标签:

春秋四大名将

战国十大名将

孙武

吴起

廉颇

李牧

白起

王翦

军事

春秋时期四大名将

孙武:★★★★★★

春秋时期齐国人,伟大的军事理论家,我国军事学理论的重要奠基人。公元前517年来到吴国,结识伍子胥,两人结为密友。后经吴国重臣伍子胥反复推荐,孙武才被吴王阖闾召见,向吴王阖闾进呈所著兵法13篇。吴王阖闾想考孙武的实际效果,孙武上演了历史上有名吴宫教战斩美姬,被吴王重用为将。孙武与伍子胥共同辅佐阖闾经国治军,并提出了以破楚为首务,继而南服越国,尔后进图中原的称霸的可行性步骤。公元前506年,孙武随吴王联合蔡、唐两国击败楚国,攻占楚国的都城。后来孙武激流勇退,归隐山林,不知所终。他的“知己知彼”和“上兵伐谋”军事思想成为了军事谋略的基础。孙武5000多言的《孙子兵法》更是中国古代军事思想发展的源头及世界的军事学的经典,孙武后来被人们誉为“兵圣”。孙武是中华军事理论的缔造者,第一人。

吴起:★★★★★

春秋末期及战国初期卫国左氏人(关于吴起到底应该算是春秋还是战国时期的人,在下认为两者皆可,我这里根据武将分配均衡的原则,勉强把他算是春秋时期人也无大碍。),我国古代著名的军事理论家、军事改革家。他著有《吴子》,曾经在孔子****曾参门下求学,在鲁国供职,鲁国国君想启用吴起为将,抵御齐国的进攻,但疑心他不会尽力。因为渴望当将领成就功名,吴起毅然杀了自己的齐国的妻子,表示不倾向齐国,史称为“杀妻求将”。吴起大败齐军。吴起善于用兵,廉洁而公平,能得到士卒的拥护,他任西河郡守期间,“曾与诸侯大战七十六,全胜六十四”,“辟土四面,拓地千里”。公元前389年的阴晋之战,吴起以五万魏军,击败了十倍于已的秦军,成为中国战争史上以少胜多的著名战役,也使魏国成为战国初期的强大的诸侯国。吴起一生在鲁、魏、楚三国出将入相,并著有著名的军事学经典《吴子》(俗称为《吴起兵法》)一书,提出了“内修文德,外治武备”,“以治为胜”,“教戒为先”等军事思想,后世论兵,莫不称“孙吴”。

伍子胥:★★★★

吴国名将,名员,字子胥,春秋时楚国人。父伍奢为楚国大夫,平王在位时为太傅,辅太子建。平王听信费无忌谗言杀伍奢,子胥之兄子尚也同时被害。伍子胥被迫两次出逃。伍子胥过今安徽昭关时,急得一夜之间满头青丝变成银发的传说流传甚广。伍子胥智勇双全,进入吴国后帮助吴公子姬光刺杀了吴王僚,姬光即吴王阖闾。吴王问其治国安邦之策,伍子胥提出先立城廓,加强守备,广积粮和充实兵库的主张,深得吴王赏识而委以重任。公元前506年,伍子胥主持了伐楚的战争。在柏举大破楚军并攻入楚国国都郢城。此时楚平王已死,子胥为报杀父之仇,掘平王墓,鞭尸三百,并挖其目。有人批评子胥做得过头,子胥说:“日暮路远,倒行而逆施之于道也”。前484年,伍子胥又带兵灭掉越国,俘虏越王勾践。在当时,伍子胥和孙武齐名,是吴国成为春秋五霸的关键性人物。

先轸:★★★★

春秋中期晋国大夫,著名军事将领。文公流亡时,先轸与狐偃,越衰等是随从和辅佐他的近臣。前633年,先轸开始他的军事生涯,公元前632年,先轸请求率本部军攻卫之五鹿。他采取先声夺人之法,令军士在所过山林高阜之处遍设旗帜,使五鹿军民误以为晋军众多,

吓得争相逃跑,一举攻占五鹿。在城濮之战中,先轸见楚左军被诱出击,便指挥由晋国贵族子弟组成的精锐部队横击楚左军暴露的右翼。这时,伪装退的晋军也停止后退,配合中军夹击楚左军,楚左军遭到夹击,大部被歼。前628年,率军在崤的隘道设伏,全歼秦军,俘虏了秦将百里孟明视、西乞术、白乙丙。崤之战的胜利,沉重地打击了秦东进中原争霸的企图。先轸可以说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既有元帅职衔,又有元帅实绩的著名统帅。

==================================================================== 〓★〓关于春秋时期没有选入的军事家和名将的特别说明:

■管仲:帮助齐桓公成为春秋时期的第一个霸主,他在军事上也有训练军队等等一些举措。但是管仲是拜相,说明他是文官并非武将。而且他采取的“尊王襄夷”主要是政治上,发展经济,增强齐国的国力。

■魏绛:春秋中期晋国大夫,名将。据《左传》前564年,魏绛与赵武率帅斩行票等等,但详细情况不了解。不知道他厉害到什么程度。

■曹刿:可以算作一个军事理论家,但是同时期的军事理论家孙武足可以盖过他的光芒。

■栾武子:春秋中期晋大夫,名将。晋楚邲之战他也是在失败者一方,他的表现好于荀林父。此后他在几次对外战争中改善了形象,但名额和他不太完美的结局使他没有入选。

■荀林父:春秋中期晋国正卿,中军元帅,名将。与楚进行邲(今河南荥阳东北)之战失败是他不能入选的重要原因。

■范蠡:字少伯,楚国宛人,春秋末年越国大夫,他更应该算作一个政治家和谋士,而不是名将。

■赵襄子:大破智伯瑶,三家分晋。但是赵襄子能击败智伯瑶并非他足智多谋,完全是智伯瑶狂妄之至,口无遮拦,自掘坟墓。

■尹子玉:翻开楚国历史,你会发现楚成王年间,楚国有一个大将尹子玉曾为楚王霸业四处攻伐,是晋文公称霸的心腹大患。只可惜在城濮大战中,楚国失败,子玉也自杀于连穀。晋文公听到于玉自杀的消息,喜形于色他说:“今后没有人危害我了!楚国的蒍吕臣当令尹,只知道保全自己,不会为老百姓着想。”

战国十大名将排名(前四名为著名的“战国四大名将”)

No1-白起

简述:白起(?-前258),也叫公孙起,战国时期秦国郿县(今陕西郿县东北)人,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军事家、统帅。官居秦国尉,受封秦国武安君。

代表作:伊阙之战:斩杀韩,魏联军24万。鄢郢之战:攻陷楚国国都,迫使楚国迁都。长平之战:坑杀40万赵国士兵,使赵国从此一蹶不振。

特点:百战百胜,擅长歼灭战,杀人无数,令六国闻白起之名胆寒。

结局:招秦国相范雎嫉妒,被诬陷,自杀。

排名:第3名。

点评:战神!战国时期最杰出的将领,无敌于天下,是中国历史上战将的一大奇迹。

属性点/技能:神秘,即将登场。

No2-李牧

简述:李牧(?-前229),战国时期赵国人,战国时期赵国最杰出的军事家、统帅,官至赵国相,大将军衔,受封赵国武安君。

代表作:抗击匈奴:长年对抗匈奴,一举歼灭10万匈奴铁骑,保赵国边关10年平安。两拒秦军:以弱势兵力抵抗强力秦军,重创秦军。

特点:是战国时期为数不多的攻守兼备的名将,擅长出奇兵以少胜多。

结局:受秦国反间计,被诬陷,被赵王斩杀。

排名:第5名。

点评:以一人之力,保赵国不亡,惊世的擎天一柱。但赵王的自毁长城,使一代名将星落长空。

属性点/技能:神秘,即将登场。

No3-王翦

简述:王翦,生卒年不详,频阳东乡(今陕西省富平县东北)人,秦代杰出的军事家,是继白起之后秦国的又一位名将。受封秦国武成侯。

代表作:灭赵国,平燕国,破楚国,征百越。

特点:打仗无一败绩,擅度势,为人谨慎,有政治头脑。

结局:善终,子孙三代皆为秦国名将。

排名:第6名。

点评:荡平诸国,威震天下,李牧不出,谁与争锋。

属性点/技能:神秘,即将登场。

No4-廉颇

简述:廉颇,山东德州陵县人,生于公元前327年卒于公元前243年,死时已是84岁高龄。战国时期赵国杰出的军事将领,拜为赵国国相,受封平信君。

代表作:率军攻齐:取昔阳(今河北晋州西北),威震东方。鄗代之战:大败燕军主力,阵斩栗腹,长驱500里,进围燕国都城蓟,逼燕割15城给赵。

特点:老而弥坚,攻守兼备。

结局:郁郁不得志,死于寿春。

排名:第9名。

点评:廉颇老矣,尚能饭否,壮志未酬千古遗恨。

属性点/技能:神秘,即将登场。

No5-孙膑

简述:孙膑(约公元前380-432),战国时期著名军事家。孙武后裔。齐国阿(今山东阳谷东北)、鄄(今鄄城北)一带人。

代表作:《孙膑兵法》:军事的经典著作。奇谋异计:田忌赛马、围魏救赵;杀庞涓:以迫兵减灶的办法诱敌深入,围歼魏军,逼庞涓自杀,擒魏太子申。

特点:高深的军事理论,多智,擅用计谋。

结局:善终,死后,葬于驿城。

排名:第4名。

点评:既生瑜何生亮,可惜庞涓机关算尽反害了卿卿性命。同时成就春秋战国的一代名将——孙膑!

属性点/技能:神秘,即将登场。

No6-田单

简述:田单,战国时名将。系田齐宗室的疏远族属。生卒年不详。临淄(今山东淄博东北)人。复国后官居齐国相。

代表作:“火牛阵”:可以写进军事教课书的经典战役,谱写以弱胜强的军事神话。齐国复国:用反间计除乐毅,以仅剩的两城收复齐国的70余城。

特点:擅长智慧谋略,爱民如子。

结局:死后被埋葬在安平故城。

排名:第7名。

点评:何为历史上的奇迹,请看惊世骇俗的田单复国。

属性点/技能:神秘,即将登场。

No7-乐毅

简述:乐毅,生卒年不详,中山灵寿(今河北灵寿西北)人。战国后期杰出的军事家,拜燕上将军,受封昌国君。

代表作:助燕伐齐:率燕军半年内连下齐国70余城,为燕国雪耻。

特点:精通兵法,审时度势。

结局:受田单反间计,离燕去赵,死于赵国。

排名:第8名。

点评:举天下之军攻齐,千秋功业功败垂成。

属性点/技能:神秘,即将登场。

No8-赵奢

简述:赵奢,生卒年不详,号:马服君,汉族“马”姓起源。赵国人,与赵王室同宗,当届贵族。战国后期赵国名将。受封国尉。

代表作:阏与大战:重挫强秦,使其多年不敢小视赵国。

特点:执法无私,悉心治军,与下同赏。

结局:善终。其子赵括纸上谈兵,使赵遭受长平之战的重创。

排名:第10名。

点评:兴赵之名将,但虎父有犬子,使名将留遗憾。

属性点/技能:神秘,即将登场。

No9-蒙恬

蒙氏秦将,内史忠贤。

长城首筑,万里安边。

蒙恬,秦国名将,公元前221年,蒙恬由于出身将门做了秦国的将军,于是率大军攻破齐都,实现了秦始皇梦寐以求的全国统一。公元前215年,秦始皇以蒙恬为帅,统领30万秦军北击匈奴。在黄河之滨,以步兵为主的秦军与匈奴骑兵展开了一场生死之战。蒙恬率领的军队以锐不可当的破竹之势,在黄河上游(今宁夏和内蒙古河套一带地区),击败匈奴各部大军,迫使匈奴望风而逃,远去大漠以北七百里。汉代贾谊就评价当时匈奴的状态说:“不敢南下而牧马。”蒙恬仅一战就将彪悍勇猛的匈奴重创,使其溃不成军,四处狼奔。匈奴几十年不敢进汉地,蒙恬功至高也。此战也是他一生征战的最大的一次战绩,人们称赞他是“中华第

一勇士”。不过蒙恬的主要战绩是在秦灭六国之后,所以是否应该算在战国名将中,有待大家讨论。

No-10庞涓

战国初期魏国名将。曾率领魏武卒横行天下,北拔邯郸,西围定阳。差点将赵国南面领土纳入魏国版图,桂陵之后尽数收回河西失地。但其心胸狭窄,为了实现自己成为第二个吴起的梦想,残害同窗孙膑。最终败于孙膑之手。他的人生起落成为了魏惠王霸权盛衰的标志,他的死为魏国的霸权敲响了丧钟,魏武卒也从此退出了历史舞台。

春秋战国历史时期的十大名将

春秋战国历史时期的十大名将 中国的春秋战国时期是,我们中华民族第一个大黄金时代,这个时代是人类思想的一次大爆炸,出现了许多的思想流派,他们影响深远。同时在诸侯众国的无数战争中,也涌现出许许多多的天才的军事人物,成为后世所津津乐道的英雄。其中的佼佼者是如下的10大名将: 1、孙武 简述:孙武,字长卿,后人尊称其为孙子、孙武子。他出生于公元前535 年左右的齐国乐安(今山东惠民),具体的生卒年月日不可考。 代表作:《孙子兵法》:著名的军事作品,无语,还有人不知道吗。柏举之战:以吴国3万大破楚国20万,创造以少胜多的战争奇迹。 特点:超强的军事理论能力,用兵如神,知名度高。结局:终老于吴地。 点评:兵圣!名传千古,宇内共知,中国历史的军事第一名人。 2、吴起 简述:吴起(?-前381)战国初期卓越的军事家、统帅、军事理论家、军事改革家。卫国左氏(今山东省定陶,一说曹县东北)人。在魏,任西河郡守,在楚,任国相。 代表作:《吴起兵法》:著名的军事作品,与《孙子兵法》齐名。无一败绩:在魏国与其他诸侯国打了72仗,其中64仗全胜,其余平手,从无败绩!阴晋之战:以五万魏军,击败了十倍于已的秦军,成为中国战争史上以少胜多的著名战役,也使魏国成为战国初期的强大的诸侯国。 特点:战无败绩,治国能人,文武双全。 结局:在楚国变法,被受利益损害的贵族杀害。 点评:吴起是集卓越的将军、高深的军事理论家、杰出的政治家及改革家于一身的春秋战国第一强人。 3、白起 简述:白起(?-前258),也叫公孙起,战国时期秦国郿县(今陕西郿县东北)人,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军事家、统帅。官居秦国尉,受封秦国武安君。 代表作:伊阙之战:斩杀韩,魏联军24万。鄢郢之战:攻陷楚国国都,迫使楚国迁都。长平之战:坑杀40万赵国士兵,使赵国从此一蹶不振。 特点:百战百胜,擅长歼灭战,杀人无数,令六国闻白起之名胆寒。 结局:招秦国相范雎嫉妒,被诬陷,自杀。 点评:战神!战国时期最杰出的将领,无敌于天下,是中国历史上战将的一大奇迹。 4、孙膑 简述:孙膑(约公元前380-432),战国时期著名军事家。孙武后裔。齐国阿(今山东阳谷东北)、鄄(今鄄城北)一带人。 代表作:《孙膑兵法》:军事的经典著作。奇谋异计:田忌赛马、围魏救赵;杀庞涓:以迫兵减灶的办法诱敌深入,围歼魏军,逼庞涓自杀,擒获魏太子申。 特点:高深的军事理论,多智,擅用计谋。 结局:善终,死后,葬于驿城。 点评:既生瑜何生亮,可惜庞涓机关算尽反害了卿卿性命。同时成就春秋战国的一代名将——孙膑! 5、李牧 简述:李牧(?-前229),战国时期赵国人,战国时期赵国最杰出的军事家、统帅,官至赵国相,大将军衔,受封赵国武安君。 代表作:抗击匈奴:长年对抗匈奴,一举歼灭10万匈奴铁骑,保赵国边关10年平安。两拒

战国时期的著名人物

战国时期的著名人物 本文是关于战国时期的著名人物,仅供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帮助,感谢阅读。 战国时期的著名人物篇一:苏秦合纵联六国 战国七雄中,就数秦国最强盛。楚、齐、魏、赵、燕、韩六国诸侯联合起来,用“合纵”的办法结成南北联盟来抵抗秦国呢,还是联合西边的秦国,用“连横”的办法结成东西联盟来保存自己呢?在这种形势下,出现了一批纵横家。他们的代表人物一个是洛阳人苏秦,他主张合纵;另一个是魏国人张仪,他主张连横。他们俩是同学。 苏秦在洛阳时想去见周天子,只恨没有人向周天子推荐。他知道秦孝公死后,太子即位,就是秦惠文王。他跑到秦国去劝秦惠文王用连横的办法,把六国一个一个地消灭。不想他等了一年多,盘缠花光了,衣服破了,秦惠文王也没有用他。他只好回老家去研究兵法,再作打算。他非常用功,念书十分刻苦。有时候念书念累了,眼皮粘到一块儿怎么也睁不开。他气急了,骂自己没出息,拿起锥子在大腿上刺了一下,刺得血都流出来了。这一下子,精神可来了,他接着又念下去。民间还传说,苏秦有时候太累了,就扑在案头上打瞌睡。为了不让自己打瞌睡,他就拿根绳子一头吊在房梁上,一头吊住自己的头发,如果他脑袋一往案头上扑,那根绳子就把他揪住。这么脑袋一顿,头发一揪,就把他揪醒了。他这么悬梁刺股,苦苦地熬了一年多工夫,读熟了姜太公的兵法,记熟了各国的地形、政治情况和军事力量,还研究了诸侯的心理。 一年多以后,苏秦到燕国见燕文公,对他说:“燕国没受到秦国的侵略,是因为西边有赵国挡住秦国。可是赵国要来打燕国,早上发兵,下午就能到。您不跟近邻的赵国交好,反倒把土地送给挺远的秦国,这种做法很不好。要是主公用我的计策,先跟邻近的赵国订立盟约,然后再去联络中原诸侯一同抵抗秦国,燕国才能安稳。” 燕文公很赞成苏秦的办法,就给他准备了礼物和车马,请他去和赵国联络。 苏秦到了赵国,对赵肃侯说:“如今秦国最注目的就是赵国。秦国不敢发兵来侵犯,是因为西南边有韩国和魏国挡住秦国,要是秦国去打韩国和魏国,韩国、

春秋战国名言名句

春秋战国名言名句 春秋战国历时500余年,其间战争此起彼伏,风云人物层出不穷,局势跌宕变幻。下面为你带来春秋战国名言名句的内容,希望对你有帮助! 春秋战国名言名句 1) 事以密成,语以泄败。(《韩非子;说难》) 2) 以汤止沸,沸愈不止,去其火则止矣。(《吕氏春秋;尽数》) 3) 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足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礼记;学记》) 4) 来而不往,非礼也。(《礼记;曲礼上》) 5) 君子爱人也以德,细人之爱人也以姑息。(《礼记;檀弓上》) 6) 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大学》) 7) 泰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李斯;谏逐客书》) 8) 关关睢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诗经;周南;关睢》) 9) 嘤其鸣矣,求其友声。(《诗经;小雅;伐木》) 10) 风雨如晦,鸡鸣不已。(《诗经;郑风;风雨》) 11)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诗经;郑风;子衿》) 12) 人之多,亦可畏也。(《诗经;郑风;将仲子》)

13) 人而无仪,不死何为! (《诗经;邶风;相鼠》) 14) 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诗经;王风;黍离》) 15) 彼君子兮,不素餐兮。(《诗经;魏风;伐檀》) 16)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诗经;秦风;蒹葭》) 17)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诗经;小雅;采薇》) 18) 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诗经;小雅;东毂》) 19) 他人有心,予忖度之,巧言如簧,颜之厚矣。(《诗经;小雅;巧言》) 20) 靡不有初,鲜克有终。殷鉴不远,在夏后之世。(《诗经;大雅;荡》) 21) 一日不见,如三秋兮。(《;诗经;王风;采葛》) 22) 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周易;系辞下》) 23) 仁者见之谓之仁,智者见之谓之智。(《周易;系辞上》) 24)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周易;乾》) 25) 鸟飞反故乡兮,狐死必首丘。(屈原《衰郢》) 26) 与天地兮比寿,与日月兮齐光。(屈原《涉江》) 春秋战国名言名句的精选 1) 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老子;六十四章》) 2) 民不畏死,奈何之死俱之? (《老子;七十四章》)

春秋名人名将录

春秋四大名将和战国十大名将 (2011-11-06 10:42:59) 转载▼ 分类:潜龙文集 标签: 春秋四大名将 战国十大名将 孙武 吴起 廉颇 李牧 白起 王翦 军事 春秋时期四大名将 孙武:★★★★★★ 春秋时期齐国人,伟大的军事理论家,我国军事学理论的重要奠基人。公元前517年来到吴国,结识伍子胥,两人结为密友。后经吴国重臣伍子胥反复推荐,孙武才被吴王阖闾召见,向吴王阖闾进呈所著兵法13篇。吴王阖闾想考孙武的实际效果,孙武上演了历史上有名吴宫教战斩美姬,被吴王重用为将。孙武与伍子胥共同辅佐阖闾经国治军,并提出了以破楚为首务,继而南服越国,尔后进图中原的称霸的可行性步骤。公元前506年,孙武随吴王联合蔡、唐两国击败楚国,攻占楚国的都城。后来孙武激流勇退,归隐山林,不知所终。他的“知己知彼”和“上兵伐谋”军事思想成为了军事谋略的基础。孙武5000多言的《孙子兵法》更是中国古代军事思想发展的源头及世界的军事学的经典,孙武后来被人们誉为“兵圣”。孙武是中华军事理论的缔造者,第一人。

吴起:★★★★★ 春秋末期及战国初期卫国左氏人(关于吴起到底应该算是春秋还是战国时期的人,在下认为两者皆可,我这里根据武将分配均衡的原则,勉强把他算是春秋时期人也无大碍。),我国古代著名的军事理论家、军事改革家。他著有《吴子》,曾经在孔子****曾参门下求学,在鲁国供职,鲁国国君想启用吴起为将,抵御齐国的进攻,但疑心他不会尽力。因为渴望当将领成就功名,吴起毅然杀了自己的齐国的妻子,表示不倾向齐国,史称为“杀妻求将”。吴起大败齐军。吴起善于用兵,廉洁而公平,能得到士卒的拥护,他任西河郡守期间,“曾与诸侯大战七十六,全胜六十四”,“辟土四面,拓地千里”。公元前389年的阴晋之战,吴起以五万魏军,击败了十倍于已的秦军,成为中国战争史上以少胜多的著名战役,也使魏国成为战国初期的强大的诸侯国。吴起一生在鲁、魏、楚三国出将入相,并著有著名的军事学经典《吴子》(俗称为《吴起兵法》)一书,提出了“内修文德,外治武备”,“以治为胜”,“教戒为先”等军事思想,后世论兵,莫不称“孙吴”。 伍子胥:★★★★ 吴国名将,名员,字子胥,春秋时楚国人。父伍奢为楚国大夫,平王在位时为太傅,辅太子建。平王听信费无忌谗言杀伍奢,子胥之兄子尚也同时被害。伍子胥被迫两次出逃。伍子胥过今安徽昭关时,急得一夜之间满头青丝变成银发的传说流传甚广。伍子胥智勇双全,进入吴国后帮助吴公子姬光刺杀了吴王僚,姬光即吴王阖闾。吴王问其治国安邦之策,伍子胥提出先立城廓,加强守备,广积粮和充实兵库的主张,深得吴王赏识而委以重任。公元前506年,伍子胥主持了伐楚的战争。在柏举大破楚军并攻入楚国国都郢城。此时楚平王已死,子胥为报杀父之仇,掘平王墓,鞭尸三百,并挖其目。有人批评子胥做得过头,子胥说:“日暮路远,倒行而逆施之于道也”。前484年,伍子胥又带兵灭掉越国,俘虏越王勾践。在当时,伍子胥和孙武齐名,是吴国成为春秋五霸的关键性人物。 先轸:★★★★ 春秋中期晋国大夫,著名军事将领。文公流亡时,先轸与狐偃,越衰等是随从和辅佐他的近臣。前633年,先轸开始他的军事生涯,公元前632年,先轸请求率本部军攻卫之五鹿。他采取先声夺人之法,令军士在所过山林高阜之处遍设旗帜,使五鹿军民误以为晋军众多,

春秋战国时期文化

春秋战国时期的文化 引言 远古的文明,失落的宝藏,神秘莫测的古墓,没有什么比这些元素更吸引观众的眼球,现在世界上正兴起一股古墓经济,美国的商业大片《盗墓迷城》,《夺宝奇兵》无不获得了巨大的商业成功。而作为四大文明古国的中国,拥有无比灿烂的文化,今天,让我们走进金戈铁马的春秋战国,体味诸子百家。 教学目标 一、基础知识目标 春秋时代:老子和他的辩证法思想;孔子的“仁”及其对教育和文化的贡献;战国时代“百家争鸣”和墨子、孟子、荀子、庄子、韩非子;《诗经》,屈原和《离骚》,孟子和庄子的散文;艺术;天文和物理;名医扁鹊。 二、能力培养目标 1.使学生全面认识春秋战国时期文化繁荣局面,是在社会经济迅速发展,阶级关系剧烈变化,奴隶制度瓦解和封建制度形成的历史条件下出现的。从而培养学生正确理解经济、政治和文化三者辩证关系的能力: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并体现在文化的交互更迭中。 2.培养学生运用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分析、比较和评价不同学术思想和历史文化名人的能力。 三、思想教育目标 1.思想的海洋:春秋战国时期,出现了老子、孔子等许多著名思想家和著作,对我国和世界文化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当今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应该汲取的传统

文化精髓与核心,及其借鉴之处。“百家争鸣”促进了战国时期学术思想的发展,也有利于文学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总结与交流。 2.文学的宝库: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和屈原创作的楚辞,在我国文学史和世界文学史上都占有重要地位。先秦诸子的散文,是我国古代文学的宝贵财富。 3.科技的盛世:春秋战国时期,我国在天文学、物理学、医学方面的成就,都具有世界先进水平。《墨经》中总结和提炼的大量物理学知识,也在我国科学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 4.艺术的殿堂:长沙楚国遗址出土的帛画、四川出土的嵌错赏功宴乐铜壶和湖北随州出土的整套编钟和其他乐器,反映出春秋战国时期绘画和音乐艺术已具有很高的水平。 知识结构 要点 一、老子和孔子 1.道家创始人老子和他的辩证法思想 2.儒家创始人孔子①“仁”的学说②对教育的贡献③对保存古代文化典籍的贡献

东周春秋战国时期重要事件及人物

扁鹊,原姓秦,名越人,战国时齐国渤海郡莫州(今河北任丘)人,一说为山东长清人。由於他的医术高超,被认为是神医,所以当时的人们借用了上古神话的神医扁鹊的名号来称呼他。扁鹊奠定了中医学的切脉诊断方法,开启了中国医学的先河。 扁鹊青年时曾替贵族管理客馆,因而结识了名医长桑君,向他学习,被人认为是起死回生的神医,其后开始往各国行医。 他首先在虢国行医,正巧遇上虢国国君的太子猝死。秦越人立刻前往并提供解决之法,他认为太子只不过是患了热气病,只要看看的下身是否温暖,听听他的耳朵是否有声响,看看他的鼻孔是否有扩张,就可以知道太子是否仍然生存。他救了虢国太子,自此他起死回生的医术就不胫而走。 他后来到了齐国,遇上了齐桓公,齐桓公认为扁鹊的赫赫有名只不过纯粹是神化夸张,於是对於他十分傲慢无礼。扁鹊一见到齐桓公,就对他说他有一个小病,只要立刻服药就可以治好,齐桓公认为他只不过在吓唬他,故此没有理会。当扁鹊第二次建议要为他治病时,齐桓公也置之不理。当第三次扁鹊见到齐桓公时,齐桓公发觉自己的身体果然像扁鹊所说一样,病徵散发出面,极为严重,他这才向扁鹊请教,可是扁鹊说由於齐桓公对於他的劝告置之不理,现在已经没能救了。过了不久,齐桓公果然死了。有了病入膏肓的成语。 后来扁鹊到了秦国,由於太医令李醯妒忌扁鹊的医术,於是设计害死了扁鹊。相传《难经》为扁鹊所著。 管仲(?-前645年),名夷吾,字敬仲,史称管子,出生于颍上(今安徽颍上县),春秋时代的政治家,哲学家。《史记-管晏列传》、《管子》、《左传》记载他的生活传记,《论语》(宪问第十四)也有关於孔子对他的评论,北宋苏洵的《管仲传》也有一些分析。 年轻时家境贫困,鲍叔牙发现管仲有才能,交为好友,经常和管仲往来,管仲常占小便宜,鲍叔牙并不引以为意,反而处处为他设想,一直都善待管仲(蔚为美谈,史称「管鲍之交」)。后来,管仲辅佐齐国公子纠,鲍叔牙辅佐其弟公子小白。 前686年,齐襄公逝世,他的侄子公孙无知篡位。 前685年春天,齐国大夫雍廪杀了公孙无知,公子小白即位,立为齐桓公,鲁国却支持其兄公子纠,因此齐国和鲁国之间发生战争,管仲射箭中了齐桓公的带钩,齐桓公没有死。齐国战胜,鲍叔牙向鲁庄公要求处决公子纠,并把管仲交给齐国。在鲍叔牙强烈推荐下,齐桓公不计前嫌,拜管仲为相,甚至尊为「仲父」。管仲在齐国实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倡「尊王攘夷」,终于帮助齐桓公成就了霸业。 晏婴(?-前500年),字仲,谥平,习惯上多称平仲。山东高密人。春秋后期一位重要的政治家、思想家、外交家。 晏婴是齐国上大夫晏弱之子。以生活节俭,谦恭下士著称。据说晏婴身材不高,其貌不扬。齐灵公二十六年(前556年)晏弱病死,晏婴继任为上大夫。历任齐灵公、庄公、景公三朝,辅政长达40余年。周敬王二十年(公元前500年),晏婴病逝。孔丘曾赞曰:“救民百姓而不夸,行补三君而不有,晏子果君子也!” 现存晏婴墓在山东淄博齐都镇永顺村东南约350米。

河北历史上的名人,河北历史名人排行榜汇总表

扁鹊 [春秋战国] 中国古代十大名医之祖(前前0) 扁鹊(公元前前0年)姬姓,秦氏,名缓,字越人,又号卢医,春秋战国时期名医。春秋战国时期渤海郡郑(今河北沧州市任丘市)人。由于他的医术高超,被认为是神医,所以当时的人们借用了上古神话的黄帝时神医“扁鹊”的名号来称呼他。少时学医于长桑君,尽传其医术禁方,擅长各科。在赵为妇科,在周为五官科,在秦为儿科,名闻天下。秦太医李醯术不如而嫉之,乃使人刺杀之。扁鹊奠定了中医学的切脉诊断方法,开启了中医学的先河。相传有名的中医典籍《难经》为扁鹊所著。扁鹊(公元前—公元前0年),姓秦,名缓,字越人,尊称扁鹊,号卢医。扁鹊是战国时著名医学家,居中国古代……[ 征魏徵 [唐] 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中国古代十大谋士(0~ 魏徵(0年-日),字玄成,钜鹿郡(一说在今河北省巨鹿县,一说在今河北省馆陶县)人,唐朝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和史学家,因直言进谏,辅佐唐太宗共同创建“贞观之治”的大业,被后人称为“一代名相”。贞观十七年(),魏徵病死。官至光禄大夫,封郑国公,谥号“文贞”。葬礼从简。同年入凌烟阁。魏徵陵墓位于陕西省礼泉县。著有《隋书》序论,《梁书》、《陈书》、《齐书》的总论等。其言论多见《贞观政要》。其中最著名,并流传下来的谏文表---《谏太宗十思疏》早年经历大业十三年(),魏徵在武阳郡丞元宝藏帐下为官。元宝藏起兵响应……[ 之洞 [清] 晚清四大名臣,南粤先贤(~0 张之洞(~0字孝达,号香涛、香岩,又号壹公、无竞居士,晚年自号抱冰。汉族,清代直隶南皮(今河北南皮)人,洋务派代表人物之一,其提出的“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是对洋务派和早期改良派基本纲领的一个总结和概括;毛泽东对其在推动中国民族工业发展方面所作的贡献评价甚高,曾说过“提起中国民族工业,重工业不能忘记张之洞”。张之洞与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并称晚清“四大名臣”。张之洞(-0,字孝达,号香涛,别号壶公、抱冰,直隶(今河北省)人。年中进士,授翰林院编修。-年任湖北学政。年起任四川学政、山西巡府。…[ 颇 [春秋战国] 战国名将(前前0) 廉颇(约前前0)赵国苦陉(今定州邢邑)人。赵惠文王十六年(前,廉颇领兵攻齐,大败齐军,官拜上卿。后屡次战胜齐、魏等国,以勇敢善战闻名于诸侯。渑池(今河南渑池县西)之会,秦王欲羞辱赵王,被蔺相如以大智大勇挫败,相如亦因此官拜上卿,地位高于廉颇。廉颇不服,多次欲欺辱相如,相如以国家利益为重,再-让,最终感动廉颇,亲自上门负荆请罪,将相和好,两人结为刎颈之交。公元前0年,秦、赵为争夺上党,在长平(今山西高平北)大战,廉颇统率大军,筑壁坚守,相持三年,秦军不能取胜。后赵王中秦人反间计,改用赵括为将,撤换廉颇。赵括只知纸上谈兵,招致惨败,除……[ 文宣帝高洋 [南北朝] 北齐政权的开国皇帝( 高洋(-),别名高子进、晋阳乐,南北朝时期北齐政权的开国皇帝。公元0年,高洋迫东魏孝静帝禅位,登基称帝,年号天保,国号齐;在位初期建立北齐,征伐四方;大破柔然、

徐州十大历史名人

徐州十大历史名人 1【彭祖】 彭祖,姓篯名铿。颛顼玄孙,生于夏代,至殷末时已767岁(一说800余岁)。事见《神仙传》及《列仙传》。旧时因以彭祖为长寿的象征。又据《楚辞·天问》:“彭铿斟雉帝何飨,受寿永多夫何久长。”王逸注谓彭祖善调雉羹以事帝尧,得到帝尧赏识,受封于大彭(今铜山县境内)建国,始称彭祖。彭祖的主要业绩是:一建立大彭氏国,由大彭氏国扩展延续继而开始谱写徐州(彭城)的建城历史(公元前586年);二是开创了华夏饮食文化,亲烹“雉羹”;三为教民以“术”养身。彭祖功业遗产,成后人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宝藏。 2【徐偃王】 徐偃王,名诞。西周时徐戎的首领。统辖今淮、泗一带。《后汉书·东夷传》称:“地方五百里”,向他朝贡的“三十有六国”。曾联合九夷伐周。穆王因其势大,承认其为东方霸主。后为楚所败。在战争与和平之间选择了仁义避战。其事载《竹书纪年》、《后汉书》、《尸子》、《博物志》、《路史》诸书。《博物志》谓:“徐君宫人有娠而生卵,以为不祥,弃之水滨。孤独母有犬鹄苍,猎于水滨,得所弃卵,衔以来归。孤独母以为异,覆暖之,遂孵成儿。生时正偃,故以为名。”徐偃王僭越“伯”位而称“王”之后,实质上即是与周王(天子)分庭抗礼。作为“徐文化”的代表人物,徐偃王当之无愧是徐州文明史的奠基人、开拓者和领袖人物。 3【项羽】 项羽(前232—前202)秦末农民起义军领袖。名籍,字羽。祖籍下相(今江苏宿迁)。楚将项燕之后。少时有大志。秦二世元年(公元前209年),从叔父项梁在吴(今江苏苏州)起义。项梁战死后,秦将章邯围赵,楚怀王任宋义为上将军,羽为次将,率军往救。宋义到安阳(今属河南)逗留不进,他杀死宋义,亲率兵渡漳水救赵,在巨鹿之战中摧毁秦军主力。秦亡后,自立为西楚霸王,大封诸侯王,定都彭城,为家乡添上一笔浓墨重彩。楚汉战争中,为刘邦击败。最后从垓下(今安徽灵璧南)突围到乌江(今安徽和县东北),于乌江自刎。人

春秋战国时期的多元文化与人才

聊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第6期 春秋战国时期的多元文化与人才 齐秀生 (烟台市委,山东烟台 264000) [摘 要]春秋战国时期,民族融合,文化下移,诸子百家周游列国、讲学授徒、游说诸侯,各国间朝聘会盟、征战频繁 等,促进了文化的繁荣发展,促进了地域文化的形成,华夏民族出现了五彩斑斓、争奇斗妍的多元文化。当时社会氛围极为宽松开放,被认为是“中国历史上最有活力的时期”。多元文化的繁荣发展促进了各类人才的成长。 [关键词]民族融合;多元文化;环境;人才 [中图分类号]G 0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1217(2005)06-0084-06 [收稿日期]2005-09-11 [作者简介]齐秀生(1956-),男,山东淄博人,烟台市委副书记,历史学博士。 春秋战国时期,在民族融合、文化兼容背景下,文化呈现出多元性的特点,社会氛围极为宽松开放,这被认为是“中国历史上最有活力的时期”。春秋战国时期之所以人才辈出,也与这种兼容、开放、多元的文化环境有着密切的关系。 一、多元文化的形成 多元文化的形成与民族融合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历史上民族大融合的重要时期。中原华夏族与周边的戎、狄、蛮、夷等族在战争与冲突的同时,相互间也有经济、文化等多方面的交流,促进了中华民族的融合和民族大家庭的形成,也促进了地域文化的形成。 民族融合体现了各族文化的开放性,破除了各个民族交流的障碍,促进了经济文化交流,为春秋战国时期多元文化环境的形成起到了推动作用,也为各族人才的成长创造了有利的社会环境。同时,不同的地理环境给人们提供着不同的物质经济条件,这个物质经济条件决定了在其基础上形成的独特的经济生活和生活方式。经过长期的沉淀,经济生活和生活方式就会渗透到不同民族融合在一起的人们的宗教、伦理、习俗、艺术等方面,从而形成带有民族特点的地域文化。 中国的地域文化是在春秋战国时代列国相争、民族迁移融合的条件下逐渐显现而形成的。而在诸 侯国各自为政的历史条件下,具有鲜明民族和地区特色的区域文化更是得到了充分的发展。《诗经》是中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诗经》中的《国风》包括十五国和地区的民歌,绝大多数都产生于西周和春秋时代。这些民歌生动地反映了各地区各民族的风土人情和文化特色。夏、商、西周以后,经过春秋战国五个半世纪的发展,在中国广袤的土地上形成了十数个具有丰富内涵、相对稳定的地域文化。如河北地区的燕赵文化,山西的三晋文化,内蒙古地区的草原文化,山东的齐鲁文化,河南为中心的中原文化,陕西的三秦文化,甘肃的甘陇文化,四川、云南的巴蜀滇文化,两湖的楚文化,两广的岭南文化,江苏、浙江的吴越文化等,这些地域文化同中有异,异中见同,多姿多彩,争奇斗艳,为中华文明一体多元格局 的形成作出了各自的独特贡献。[1](P1) 李学勤先生认为,春秋战国时期中华文化主要形成了七大文化圈,也就是七大地域文化,即齐鲁文化、荆楚文化、三晋文化、秦陇文化、吴越文化、巴蜀文化和周边少数民族的夷狄文化等,[2](P12)影响比较大的有齐鲁文化、 三晋文化和荆楚文化等。地域文化在相互交流、融合中,吸收其它地域文化的先进因素,形成了各自的独特风格,从而使自身不断发展,臻于完备,为中国传统文化的形成奠定了基础,也成为人才成长的沃土。 4 8

中国历史上的25位名人

天文学家 一、黄帝,天文历法 年、月、日等时间需要借助天体的运动测定,而天体的运动只有在恒星的背景上才能被显现出来。制定历法也必须以恒星背景作为时间标尺。为了提供太阳运行的准确标尺,古天文学又把十二次与二十八宿的具体星象分开,按照木星实际运行的度数将天球赤黄道带自西向东划分为十二次。从按具体星象区划天空上升到按无形的标志点均匀区划天空,于是抽象的天度和十二次开始具有时间标尺的作用,并使年、月、日的计算进入量化的阶段。至此,观象授时退出历史舞台,历法的时代真正到来。 并观测到五星,即金、木、水、火、土五星 二、春秋战国时期形成的二十四节气 气起源于黄河流域。了解太阳运行情况,农事完全根据太阳进行,所以在历法中又加入了单独反映太阳运行周期的“二十四节气”,用作确定闰月的标准。二十四节气能反映季节的变化,指导农事活动,影响着千家万户的衣食住行。二十四节气是根据太阳在黄道(即地球绕太阳公转的轨道)上的位置来划分的。 三、战国时魏国的石申 著《石氏星表》,测定了120多颗恒星的位置,是世界上最早的星表。 四、甘德(战国时齐国人) 先秦时期著名的天文学家,大约生活于公元前4世纪中叶,是世界上最古老星表的编制者和木卫二的最早发现者。 编制世界上最古老的星表 五、刘歆(西汉末年人) 字子骏,他是一个对天文学作出过重要贡献的伟大的天文学家。 世界上最早的天文年历,对中国古代典籍分类整理作出过重要贡献的学者,在政治上也有着不平凡的经历 六、落下闳(公元前2世纪--前1世纪之际) 字长公,西汉巴郡阆中(今四川阆中)人,民间天文学家。编制“太初历”

七、张衡,东汉(78~139) 东汉科学家,天文学家,哲学家,河南南阳西鄂(今河南省南召县石桥镇)人。精通天文、历算,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发明了世界上最早的水力转动的浑天仪和测定地震的候风地动仪。在天文学理论方面,张衡是“浑天派”的主要代表。关于天地之起源,他认为天地未分之前,乃是一片混沌,既分之后,轻者上升为天,重者凝聚为地,阴阳相荡,产生万物。他还第一次正确地解释了月蚀形成的原因,认为月光是日光的反照,月蚀是由于月球进入地影而产生的。他依据当时的天文学知识,肯定了宇宙的物质性和无限性。 张衡《浑天仪注》认为:天是一椭圆的球,象一个鸡蛋。其中一半贮有水,圆形的地球浮在水面上,天之包地,犹壳之裹黄。中空的圆球如车轱般旋转,日、月、星辰附着在圆球的内壳上运行。周旋无终,其形浑浑。 八、刘洪(公元129--210年) 东汉天文学家。他曾任过多官职,一度政绩显著,但主要成就在天文历法上。他的“乾象历”确立了很多历法概念及经典的历算方法,是中国古代历法体系最终形成的标志,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九、虞喜(公元281--356年) 字仲,会稽余姚(今浙江余姚)人,东晋天文学家,宣夜说的继承和发展者。 十、祖冲之(公元429-500年) 是我国南北朝时期,河北省涞源县人.他从小就阅读了许多天文、数学方面的书籍,勤奋好学,刻苦实践,终于使他成为我国古代杰出的数学家、天文学家. 十一、张遂(僧一行,公元673――727年) 唐朝魏州昌乐(今河南濮阳市南乐县)人。张遂自幼天资聪颖、刻苦好学,博览群书。曾用“浑天铜仪”、“黄道游仪”等仪器,重新测定了150多颗恒星的位置,多次测定了二十八宿距天体北极的度数。从而发现恒星在运动。根据这个事实,张遂推断出天体上的恒星肯定也是移动的。于是推翻了前人的恒星不运动的结论,张遂成了发现恒星运动的第一个中国人。 十二、郭守敬(1231━1316年) 字若思,元代顺德邢台(今属河北省)人,著名的天文学家、水利科学家和数学家。注重天文学实践,长于制造仪器,创造和改进了简仪、仰仪、高表、候报仪、景符和窥几等十余件观测天象的仪器,同时又在全国各地设立二十七个观测站,进行规模巨大的测量工作,重新观测了二十八宿及其他一些恒星的位置,测定了黄赤交角,达到极高的精确度。延年间卒,终年85岁。

春秋战国名人名言

春秋战国名人名言 春秋战国名人名言 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 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物有所不足,智有所不明。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小人反是。 礼尚往来。往而不来,非礼也;来而不往,亦非礼也。 锲而含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端正入党动机是争取做一名合格党员的起点,是争取入党的首要问题。有了正确的入党动机,才能在困难和挫折面前保持积极乐观的态度,勇于克服前进道路上的不利因素,朝着既定的目标前进。相反,入党动机不正确,在困难和挫折面前必然表现出悲观失望,甚至放弃要求入党的意愿。所有要求入党的同志,应该在实践中不断提高思想政治修养,逐步端正入党动机。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2)内阁的出现:明太祖设置殿阁大学士,作为侍从顾问,帮助他处

理繁多的政务。这些大学士很少能参决政事,一切大事仍由明太祖亲自主持。明成祖在位时,选拔翰林院官员作为殿阁大学士,入值宫内的文渊阁,随侍皇帝,并开始参与机密事务的决策,“内阁”由此出现。明宣宗时,内阁大学士有了替皇帝起草批答大臣奏章的票拟权。后来,内阁的地位日益提高。至明朝中后期实际掌握了宰相的权力。张居正任首辅时,大权尽归内阁,六部几乎变成内阁的下属机构。明朝内阁不是法定的中央一级的行政机构或决策机构,而是为皇帝提供顾问的内侍机构;内阁是君主专制强化的产物,不可能对皇权起到制约作用。 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圬也。 圣人千虑,必有一失;愚人千虑,必有一得。 君子有三戒:少之时,血气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壮也,血气方刚,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气既衰,戒之在得。 韩安国是现在河南商丘那地方的人,早年学过“帝王之术”,起初给梁孝王刘武做幕僚,因协助梁王顽强阻击吴楚七国叛军而出名。刘武是汉景帝刘启的亲弟弟,又深得太后窦氏疼爱,加上平叛有功,一时骄纵得无法无天,在自己的封国俨然摆出天子的派头,引起了太后和皇兄刘启的极大不满,以至于梁国的使者朝见,统统不见。韩安国一出马,几句话说得太后和景帝心服口服,兄弟握手言和,母子其乐融融。就这么一下子,韩安国名声大震。可他这个人是个奇葩,眼看要冉冉升起了,忽然又唰地坠地——犯了法,被关进了监狱。 战国末期中原诸国为了抵制强秦的侵越以形成了很多网罗人才,礼贤下士,为自己君王尽力的贵族团体。其中最出名的就属战国四公子,他们

战国时期人物的故事

战国时期人物的故事 故事是传承历史的重要途径和手段,是历史教学的重要部分,在历史课堂上引入故事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兴趣,而且对于掌握理解历史知识,突破重难点,培养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有重要的作用。以下是精心整理的战国时期人物的故事,希望能够帮到你! 上海,简称申。申与春申君有关。 春申君是战国时期人,其一生经历比较有意思。 春申君名黄歇,楚顷襄王时期,黄歇与楚太子熊完作为人质抵押于秦。过了好多年,楚顷襄王生病了,王位的继承人太子完作为人质抵押在秦国,没有归楚,眼见楚王其他儿子有可能成为继承人,因而黄歇向秦王提要求,要求楚太子熊完回楚,但遭到秦王的拒绝。黄歇考虑,一起逃走肯定会受到秦兵的追击,逃不了。于是偷偷地给楚太子熊完进行伪装,让其逃跑到楚国。楚太子熊完到楚国后,黄歇才向秦昭王告诉:楚太子回楚了。秦国的法律是很严厉的,黄歇把最重要的人质放跑了,秦王自然大怒,要杀黄歇,但考虑到黄歇确实救主而不畏死,是个忠臣,考虑再三,还是把他放了。 黄歇回楚后三月,楚顷襄王病死,太子熊完顺利继承了楚王,也就是史书上的楚考烈王。 楚考烈王感谢黄歇的救命之恩,封黄歇为春申君,并为丞相。先封淮北之地十二县,后来根据黄歇的要求,改封在江南吴墟,也就是

今天的上海、吴县、湖州一带。上海的简称申也就由此而来。 春申君当丞相二十二年的时期,楚考烈王遇到了一个大难题,生不出儿子。于是遍寻楚国会生儿子的妇女,给楚王生一个儿子,原因出在楚考烈王身上,结果自然事如愿违,,没有一个妇女能替楚襄王生儿子。 春申君黄歇有一个手下名叫李园的人,他的妹妹生得很漂亮,送给春申君做妾。不久,李园妹妹有了身孕。一天晚上,李园妹妹对春申君说:“老公你在楚国做了丞相二十多年,得到了楚王的充分信任。现在楚王无子,王位的继承人可能被楚王的兄弟得到。你做丞相时难免得罪他们,你不仅官位不保,而且封地和性命也难保。”春申君着急地说:“怎么办?”李园妹妹说:“我已有身孕了,但还看不出来,你把我送入楚国宫中,等到我生了儿子,此儿子自然是楚国王位的继承人,你就是新楚王的父亲,自然得到了保护。”春申君恍然大悟,于是把李园妹妹送到了楚国宫中。 不久,李园妹妹生了儿子。此儿子顺利成了楚国的王位继承人。 春申君当丞相二十五年的这一年,楚考烈王病死了,春申君的儿子做了楚王,也就是史书上的楚幽王。 楚幽王称王的第一年,春申君到宫中见他的儿子楚幽王。不料,中了埋伏,被李园杀害。李园为什么要杀春申君,主要是怕泄密,阴谋暴露,杀人灭口。春申君死后,他的家人也被李园杀害。 春申君是个悲剧。早期,为了救太子,奋不顾身,是个忠臣;后期,竟然为了保名利,用移花接木、李代桃僵的手段谋取王位,成了

战国时期各国名人

战国时期各国名人 战国时期各国名人 战国时期各国名人 孙武:吴国名将,成名经典:《孙子兵法》 伍子胥:吴国名将,经典之战:伐楚灭越,掘墓鞭尸 解放后,陈修良任南京市委组织部长、市委常委、妇委书记。1950年8月,陈修良任上海市委基层工作委员会副书记、上海市委组织部副部长。1955年2月调杭州工作,任浙江省委宣传部代理部长。 吴起:魏(楚)国名将,经典之战:灭亡陈、蔡国 311年,匈奴贵族与羯族等联军攻陷洛阳,俘虏晋怀帝(谥法里慈仁短折曰怀),史称“永嘉之乱”。316年,匈奴贵族攻破长安,俘虏晋愍帝(谥法在国遭忧曰愍)。愍帝与上一任怀帝一样,一对倒霉蛋。至此,西晋灭亡。 陈轸回答道:“如果大王不相信我而将我赶离秦国的话,我肯一定会去楚国。何是,我这么做是为了表明,我并不是私下投靠了楚国。现在,让我给大王讲一个故事吧。 孙膑:齐国名将,经典之战:围魏救赵 乐毅:燕国名将,经典之战:围困即墨 廉颇:赵国名将,座驾:四驱战车,兵器:戈,成名经典:伐齐讨魏赵奢赵国名将,座驾:四驱战车,兵器:戈, 李牧:赵国名将,座驾:四驱战车,兵器:戈,经典之战:大破匈奴白起:秦国名将,座驾:四驱战车,兵器:戈,经典之战:长平之战

第十一计、守株待兔:多次相亲未遂,也不要一蹶不振。可以先暂时寄情与工作、孝敬父母,当你足够优秀,不怕不会拥有。 王翦:大秦名将,座驾:四驱战车,兵器:昆吾剑,经典之战:横扫六合 不贞洁的女人,虽然放荡不羁,但却很擅长表明自己的清白;又喜欢吃鱼,又嫌鱼腥,这些都是心口不一。一个人外表儒雅,内在龌龊,这样的人追求德行是假的,贪图富贵是真的。公孙弘虽然粗茶淡饭,但那不是朴素,都是沽名钓誉的举止罢了。 蒙恬:大秦名将,座驾:四驱战车,兵器:戈,成名经典:万里长城章邯:大秦名将,座驾:五花骢,兵器:龙雀大环刀,经典之战:定陶之战

高三历史春秋战国时期的文化

第一章祖国历史的开篇 第七节春秋战国时期的文化 教案 教学目标 一、基础知识目标 老子和他的辩证法思想;孔子的“仁”及其对教育和文化的贡献;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和墨子、孟子、荀子、庄子、韩非子;《诗经》,屈原和《离骚》,孟子和庄子的散文;艺术;天文和物理;名医扁鹊。 二、能力培养目标 1.使学生全面认识春秋战国时期文化繁荣局面,是在社会经济迅速发展,阶级关系剧烈变化,奴隶制度瓦解和封建制度形成的历史条件下出现的。从而培养学生正确理解经济、政治和文化三者辩证关系的能力。 2.培养学生运用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分析、比较和评价不同学术思想和历史文化名人的能力。 三、思想教育目标 1.春秋战国时期,出现了老子、孔子等许多著名思想家和著作,对我国和世界文化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2.“百家争鸣”促进了战国时期学术思想的发展,也有利于文学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总结与交流。 3.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和屈原创作的楚辞,在我国文学史和世界文学史上都占有重要地位。先秦诸子的散文,是我国古代文学的宝贵财富。

4.春秋战国时期,我国在天文学、物理学、医学方面的成就,都具有世界先进水平。《墨经》中总结和提炼的大量物理学知识,也在我国科学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 5.长沙楚国遗址出土的帛画、四川出土的嵌错赏功宴乐铜壶和湖北随州出土的整套编钟和其他乐器,反映出春秋战国时期绘画和音乐艺术已具有很高的水平。 6.春秋战国时期,文化空前繁荣,科学技术取得许多世界领先的成就,反映了古代中国在当时世界上的先进地位,值得我们自豪。 教学要点 一、老子和孔子 1.道家创始人老子和他的辩证法思想 2.儒家创始人孔子 ①“仁”的学说②对教育的贡献③对保存古代文化典籍的贡献 二、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 1.“百家争鸣”局面的形成 2.墨家创始人墨子的思想 3.孟子的“仁政”和“民贵君轻”思想 4.荀子的唯物主义思想 5.庄子的道家思想 6.韩非子的法家思想 三、繁荣的文学和艺术 1.文学的成就 ①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②屈原和《离骚》③诸子散文 2.艺术的发展 ①绘画:帛画《妇女凤鸟图》和《御龙图》;嵌错赏功宴乐铜壶 ②音乐:湖北随县出土的战国编钟 四、先进的科学技术

春秋战国时期的历史人物

春秋战国时期的历史人物 历史故事以生动的语言描述、曲折的故事情节还原历史的真实情景,揭露历史的动态过程,描述历史人物的内心活动,丰富历史事件的内容,这对于改变历史课程的枯燥性,促进历史理论教学的深入浅出具有重要意义。下面是为大家整理的春秋战国时期的历史人物,欢迎阅读与借鉴! 平王东迁是东周初期周王室把都城由镐京迁到洛邑的历史事件。周幽王时,废掉申后及太子宜臼,立其宠爱的褒姒为后,伯服为太子。公元前771年,申后之父申侯勾结犬戎攻破镐京。周幽王点起烽火求援,众诸侯因以前被烽火所戏而不加理会。周幽王最后被杀于骊山,西周灭亡。其后众诸侯拥立太子宜臼为王,是为周平王。因镐京曾发生过地震受损,残破不堪,又接近戎、狄等外患威胁之下,于是平王在即位后第二年(公元前770年),在郑、秦、晋等诸侯的护卫下,将国都迁至雒邑,开始了东周的历史。 平王东迁是历史学家划分时段的重要事件,亦是周朝国势的转折点。平王迁都之后的周朝被称为东周,而由周武王立国至周幽王被杀的时期则称为西周。平王东迁后,周天子王权开始衰落,不能担当共主的责任,诸侯势力不断坐大。因为平王是由申侯拥立的,间接犯了弑父罪名,开始得不到诸侯的尊重。而且,周天子无力自保和抗拒外族入侵,须依赖诸侯国保护,致周天子地位不断衰落,最终形成春秋

时期群雄争霸的局面。 周幽王“烽火戏诸侯”后各地诸侯才知道,原来犬戎真的打进镐京了。于是,他们纷纷带着大队人马前来镐京救援。诸侯们打退了犬戎,立原来的太子宜臼为天子,也就是周平王,然后就回各自的封国了。 没想到这些诸侯们前脚一走,犬戎后脚就又进来了,而且是经常进犯。当时,京师宫殿被焚毁,国库亏空,而且西边的很多土地都被犬戎占去了,边境烽火也是连年不息。于是,平王就与群臣商议迁都到洛邑(今河南洛阳)。周公反对道:“不好!洛邑虽然居于天下之中,但是四面受敌;而镐京呢,左边有崤山、函谷关,右边有陇国、蜀国,而且沃野千里,这绝对可以称得上是天府之国。现在,大王如果要舍弃镐京,迁都到洛邑,臣认为不可!”平王没有听取周公的谏议,把都城迁到了洛邑。平王东迁,并没有迁徙丰、镐二京的百姓,因此在洛邑建国的时候,只能依靠诸侯的力量,从此落入了诸侯的掌控之中。诸侯们各霸一方,展开了长达五百多年的残杀。 春秋战国时期的历史人物篇二:范雎睚眦必报范雎曾是魏国大夫须贾的门客。有一回,须贾带着范雎出使齐国。齐襄王听说范雎挺有才干,就背地里打发人去见范雎,还送给他百两金子和一些牛羊作为见面礼,却被范雎坚决推辞。不明真相的须贾却怀疑范雎暗中串通齐国,回到魏国以后,就向丞相魏齐告发。魏齐听了以后,非常生气,下令严刑拷问范雎。打得他肋骨断了几根,门牙也掉了几颗。范雎只

春秋战国时期的名士的故事教学提纲

春秋战国时期的名士 的故事

1、两桃杀三士 战国齐景公时,田开疆帅师征服徐国,有拓疆开边强齐之功;古冶子有斩鼋救主之功;由田开疆推荐的公孙捷有打虎救主之功。三人结为兄弟,自号为“齐邦三杰”。齐景公为奖其功劳,嘉赐“五乘之宾”的荣誉。随着时间的推移,他们三人挟功恃勇,不仅简慢公卿,而且在景公面前也全无礼统。甚至内结党羽,逐渐成为国家安定的隐患。齐相晏婴深感忧虑,想除掉,又担心景公不允许,反结怨于三人。 一天,鲁齐结好,齐景公宴请鲁昭公。酒至半酣,晏子奏请开园取金桃为两国结盟祝贺。景公准奏后,晏子引园吏亲自监摘。摘得六个金桃,“其大如碗,其赤如炭,香气扑鼻”。依礼,齐鲁二国君各享一个,齐鲁二国相各享一个。盘中尚剩两个,晏子奏请赏给臣下功深劳重的人,以表彰其贤能。齐景公让诸臣自我荐功,由晏子评功赐桃。 公孙捷和古冶子因救主之功而自荐。二人一自荐功劳,晏子就肯定了二人的功劳,并即刻将两桃分别赐给了这两人。田开疆以开疆拓边有功而自荐。晏子评定田开疆功劳为最大,但桃已赐完,说只能等到来年桃熟,再行奖赏。齐景公说他自荐得迟,已没有桃子来表彰其大功。田开疆自以为这是一种耻辱,功大反而不能得到桃子,于是挥剑自杀。古冶子和公孙捷相继因功小食桃而感到耻辱也自杀身亡。晏婴就用两个桃子除掉了三人,消除了齐国隐患。 2、田横五百士 田横是齐国的后裔,陈胜、吴广起义抗秦后,四方豪杰纷纷响应,田横一家也是抗秦的部队之一。汉高祖消灭群雄,统一天下后,田横不顾齐国的灭亡,同他的战友五百人仍困守在一个孤岛上(现名田横岛,在山东)。汉高祖听说田横很得人心,担心日后为患,便下诏令说:如果田横来投降,便可封王或侯;如果不来,便派兵去把岛上的人通通消灭

春秋战国时期主要人物_0

春秋战国时期主要人物 春秋战国时期,诸子文化百家齐放,同时也战事不断,国家分分合合,那么你知道春秋战国时期主要人物有谁吗?下面是有春秋战国时期主要人物,欢迎参阅。 孔子(公元前551;前479年),名丘,字仲尼,鲁国昌平陬邑(今山东曲阜东南)人。春秋末期的思想家、教育家和政治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是对中国历史文化影响最大的人物之一,在全世界,特别是在东南亚各国也有很大影响,是世界文化名人之一。 孔子的先祖是殷末纣王之庶兄微子启,启奉商祀,封于宋。六世祖孔父嘉,始以孔为姓。五世祖木金父避难奔鲁,后乃定居鲁国陬邑。父叔梁纥为鲁武士,以勇力闻于诸侯,晚年与颜氏女徵在结婚而生孔子。 孔子幼时常以陈俎豆、设礼容为戏。3岁丧父,受教于贤母徵在。15岁立志于学。年轻时曾做过管粮仓、管放牧的小官。相传,他曾问礼于老聃,学乐于苌弘,学琴于师襄。34岁时鲁大夫孟僖子之嗣孟懿子及南宫敬叔来学礼,从此,孔子开始授徒讲学。 鲁昭公二十六年(公元前516年)鲁国内乱,孔子不满以季氏为首的三桓擅权,离鲁至齐。齐景公想任用孔子,但遭晏婴等人的阻挠。不久孔子返回鲁国,开始整理诗、书、礼、乐,并扩大教育事业,弟子越来越多,影响也越来越大。

鲁定公九年(公元前510年),孔子被任为中都宰,颇有政绩,“一年,四方皆则之”。于是,由中都宰迁为司空,后又迁为大司寇。鲁定公十年(公元前500年),齐鲁夹谷之会,孔子相礼,临事兵礼并用,鲁国取得了胜利,收回了被齐国侵占的郓、灌及龟阴之田。后摄行相事,“堕三都”、抑三桓。孔子计划失败后,乃借口“燔肉不至”,带领弟子离开鲁国。时孔子55岁。自此,孔子开始了14年的周游列国的漂泊生涯。其间虽“干七十余君”,终无所遇。鲁哀公十一年(公元前484年),季康子以币迎孔子,孔子归鲁。 春秋战国时期主要人物扁鹊扁鹊(公元前407;前310年)姬姓,秦氏,名缓,字越人,又号卢医,春秋战国时期名医。春秋战国时期渤海郡郑(今河北沧州市任丘市)人。由于他的医术高超,被认为是神医,所以当时的人们借用了上古神话的黄帝时神医“扁鹊”的名号来称呼他。少时学医于长桑君,尽传其医术禁方,擅长各科。在赵为妇科,在周为五官科,在秦为儿科,名闻天下。秦太医李醯术不如而嫉之,乃使人刺杀之。扁鹊奠定了中医学的切脉诊断方法,开启了中医学的先河。相传有名的中医典籍《难经》为扁鹊所著。 扁鹊(公元前407年;公元前310年),姓秦,名缓,字越人,尊称扁鹊,号卢医。扁鹊是战国时著名医学家,居中国古代五大医学家之首。 扁鹊在青年时曾替贵族管理客馆,结拜了名医长桑君,得其真传,尽传其医术禁方,擅长各科,开始行医生涯。有丰富的医疗实践经验,反对巫术治病。他天资聪颖,善于汲取前代、民间经验,逐步掌握了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