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浅谈企业的社会资本与技术创新研究(一)

浅谈企业的社会资本与技术创新研究(一)

浅谈企业的社会资本与技术创新研究(一)
浅谈企业的社会资本与技术创新研究(一)

浅谈企业的社会资本与技术创新研究(一)

论文关键词:企业社会资本技术创新

论文摘要:影响企业技术创新的因素除了物质资本和人力费本外,还有一个被忽略的重要因素——社会资本。社会资本为技术创新研究提供了新的方向。文章将社会资本理论融入到技术创新理论中,探讨了企业在技术创新过程中信息需求与技术创新之间的关系,试图为企业技术创新提供新的视野和思路。

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一五”规划纲要提到: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强化企业技术创新主体地位,加快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形成自主创新的基本体制架构。可以预见在不久的将来在我国将掀起一股企业自主创新的浪潮。

进入21世纪以来,以网络和通讯技术为核心的信息技术革命使世界经济进入了以信息、网络和知识等为主要内容的新经济时代,社会经济环境发生了巨大的变化。面对变化迅速且难以预测的买方市场,企业不再只是依赖于对稀缺资源的占有,而是通过不断地学习、知识创造以及提高技术创新能力来获取竞争优势。但是,企业的技术创新活动是一个运用知识改造世界的过程,它必定会与社会的许多层面产生各种复杂的联系,从而给技术创新活动增加了不确定性和复杂性。在此背景下,任何企业仅仅依赖自身拥有的、有限的内部资源已无法满足技术创新对各种资源的需求。因此,为了有效利用企业内、外部资源,原有的生产组织形式和资源配置方式都发生了根本的变化,企业正开始朝着开放、合作、网络和动态整合的方向迈进。

一、从社会资本理论出发来研究企业的技术创新,是技术创新理论进一步发展的要求

技术创新的概念来源于美籍奥地利经济学家约瑟夫·熊彼特的创新理论,熊彼特于1912年在其德文版著作《经济发展理论》中,首次提出了“创新”概念。他认为经济增长的最重要的动力和最根本的源泉在于企业的创新活动。创新概念包括了五种情况:采用一种新的产品;采用一种新的生产方法;开辟一个新的市场;取得或控制原材料或半制成品的一个新的供应来源;实现任何一种新的产业组织方式或企业重组。这个定义一直到现在还有它的积极意义。自熊彼特提出创新理论以来,随着科技进步在经济发展中的重要性的不断提高及研究的不断深入,国内外学者先后从不同的角度对技术创新理论进行了研究,即从传统的经济学视角转向管理学视角,并向社会学视角演进。

随着技术创新理论的不断深入和发展,技术创新已经成为企业获取竞争优势的关键因素。作为市场竞争主体的企业也逐渐成为技术创新的主体,因此,为了更深入地了解技术创新的本质和特征,理论界和企业界开始从管理学的角度来打开技术创新这一“黑箱”。从企业管理的角度看,技术创新就是从一种新思想的产生剧研究、发展、试制、生产制造到首次商业化和扩散的过程。解释了创新的“过程”与“结果”的重要性。这种观点强调,在这一复杂的过程中,任何一个环节出现问题,都将导致创新的滞后甚至失败。

由于孤立的创新性企业或者高度专业化的研究与开发部门本身很难迅速创新并开发足够多的、能适应市场需求的新产品,它需要在与其它企业或组织建立广泛的社会联系的基础上才能不断进行技术创新活动,因此,当代的技术创新被人们看作是一种广泛的社会过程,即技术创新的社会网络理论。

因此,如何从社会资本理论的角度去研究企业社会资本与技术创新之间的关系越来越受到理论界和企业界的关注和重视。同时,从社会资本理论出发来研究企业的技术创新,也是技术创新理论进一步发展的要求,它可以为技术创新理论自身的“创新”提供—个新的突破口。

技术创新过程面对的是一个不确定性的世界,不确定性的存在既是创新存在的根据,又是创新行为发生的障碍。由于没有历史的惯例可以依循,技术创新的产生、发展以及创新后果的不确定,使企业的创新行为面临较大的风险,在很大程度上也滞缓了企业技术创新的进程。

在企业技术创新的过程中存在着诸多不确定性,主要包括以下四个方面:1.技术开发的不确定性。一项技术从科学原理到完全应用于生产,中间要经历多个层次产品,每个层次产品都是在前一层次产品基础上完善的,是前一层次的科技产品生产的继续,目的在于使科学转化为技术,并使技术接近生产,使之成为成熟的生产技术。但在实际的转化中,技术本身可能难以直接应用于生产,而且企业在处理技术的过程中,可能由于信息不对称或自身科研实力不足等诸多原因,相应存在一定程度的不确定性。2.生产实现的不确定性。即使是一项已成功开发并相对成熟的技术,要转化为实际的生产活动,也还存在较大的不确定性。开发或引入的技术对生产的环境、设备的要求,对原料的供给、人员的提供、管理体系等各方面都存在着诸多的不确定性。3.市场销售的不确定性。企业技术创新的产品最终要经受市场需求的检验。创新产品能否为市场所接受是不确定的;同时,市场的竞争程度、经济政策等因素也是企业在推出新产品时难以事先预见的。4.资金支持的不确定性。企业技术创新活动必须要有充裕的资金支持。技术创新属于高投入、高风险、高收益的技术经济活动,在技术开发、设备调整等环节上需要大量的资金注入。如果资金供应无保障,加之企业的财务制度不规范,企业的创新资金将面临着较大的不确定性。

现代社会信息已渗透到各个领域,技术进步加速发展的趋势,使企业利用信息的能力显得更为重要。信息已经成为继资金、技术之后影响企业发展的又一重要因素。增强利用知识和信息的能力,是增强我国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一条捷径。将社会资本理论引入到企业的技术创新活动中,能够帮助企业充分有效利用科技知识和信息,缩短技术差距,提高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

二、企业社会资本的主要内容

社会资本一词最早出现在社会学研究中,它特别强调了随时间演变而形成的人与人之间相互频繁、交叉的关系网络对社会发展的重要性,因为这种关系网络为人与人之间建立信任、合作和采取集体行动奠定了基石。目前,随着社会资本理论的不断发展,它已被广泛地用来解释许多社会现象和一个区域或国家的经济繁荣,而且,越来越多的专家和学者已经深刻地认识到,社会资本不仅会影响人力资本和智力资本的发展,更会影响到企业和区域的知识创造、技术创新和经营绩效,甚至影响到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的繁荣和社会的发展。

1980年法国社会学家皮埃尔·布迪厄(P.Bourdieu)正式从社会学意义上提出“社会资本”这个概念,他将社会资本定义为:实际或潜在的资源的集合体,这些资源同对大家共同熟悉或认可的制度化关系的持久网络的占有联系在一起。1988年,美国社会学家科尔曼(JamesColeman)在《美国社会学学刊》发表的《作为人力资本发展条件的社会资本》一文中首次在美国社会学界明确使用了社会资本这一概念,分析了社会资本在人力资本产生中的作用,并对社会资本进行了深入的分析。中国社会科学院的张其仔博士对社会资本进行系统研究,他结合了经济学、社会学和人类学等方面的研究成果,将社会资本看作是人与人之间在信任和合作基础上形成的社会网络,将社会网络视为一种最重要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并将其视为资源配置的一种重要方式。尽管上述的学者和专家们对社会资本的定义不尽一致,但是有一点是显而易见的,这就是,他们都认识到社会关系网络作为一种资源对社会活动的重要性,而且一致认为社会资本代表了行为主体借助于社会网络或其他的社会结构来获得各种利益的能力。在推动技术创新和社会经济发展方面,与金融资本、物质资本、人力资本、智力资本等一样,社会资本也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创新管理案例分析

创新管理案例分析 工商管理16-1班 第二章 第1题: 1.苹果公司推出的iPhone手机和采用谷歌公司Android系统的智能手机对诺基 亚产生双重冲击,威胁诺基亚一直以来的手机霸主地位; 2.最关键的是诺基亚没有把握住时代变革的脉搏,在智能手机兴起时,它无视 智能手机的威胁,诺基亚依然着重于开发传统手机,没有跟上智能手机发展的浪潮,从此一落千丈; 3.诺基亚在时代变更、用户需求变化面前,没有全力培养打造企业智能手机生 态系统的能力; 4.硬件文化和心态使诺基亚公司最关注的是效率、成本和生产制造的确定性, 多年的成功让诺基亚对自身的运营模式和方法过度自信,缺乏深度转型的意愿,造成企业创新乏力,业务一落千丈; 5.诺基亚实现全球化之后,企业规模庞大,生产管理流程复杂,极大阻碍生态 系统的转型; 6.研发战略受硬件文化的影响,研发过程混乱,效率低下,缺乏企业组织内部 的上下沟通,无法实现战略上的协同作业,这是诺基亚由盛转衰的一个关键因素。 第2题: 1.没有“拳头产品”,产品差异化不强; 2.研发重点错误,在当今时代,用户追求差异化、个性化,这远非依靠硬件产 品就能满足,用户不再追求精益求精的多种硬件,而是不断更新的软件和服务,硬件质量、种类和成本不再是竞争的基础,应用软件和服务的质量、种类成为取胜的关键,但诺基亚依然着重于硬件质量、种类和成本,无法满足顾客需求,没有竞争优势; 3.诺基亚过度追求硬件的性能多样性,导致同时开发太多产品,使得研发精力 太过分散,也使产品差异化较弱,没有研发和创新的重点;

4.早起研发智能设备时,初期市场效果不好,未能继续深入,轻易放弃,转向 其他方向,丧失了成为市场领导者的可能; 5.研究团队之间相互竞争资源,在争夺研发经费上花费大量时间,以至于完全 偏离公司目标也在所不惜; 6.部门上下缺乏有效沟通,导致研发工作混乱无序、丧失方向; 7.研发部门和市场销售部门严重脱节,创新迟迟不能转化为企业的利润点和盈 利能力,技术无法转化为生产力、竞争力和市场份额,诸多良好样品无法转化为产品。 第八章 第1题 1.可以降低行业门槛,催熟产业链,考验吸引更多企业加入新能源汽车行业, 扩大阵营,借助其他企业推动新能源汽车的基础配套设施发展,赢得更好的发展前景; 2.有利于借助行业发展推动政策出台,获得政府补贴、扶持。 第2题: 收益:可能会有更多的企业参与到能源汽车行业,共同完善基础配套设施,丰田和特斯拉将是最大受益者。 风险与挑战:能否吸引到“帮手”是个未知数,电池技术的不成熟无法满足用户需求,阻碍行业下一步发展,因此当前最大的挑战是解决电池技术。 第十三章 第1题: 1.海尔的创新生态系统以共创共赢为目标,依托互联网建立并联生态圈和用户 圈相融合的体系; 2.创新生态系统极具融合性,以产品的功能多样化来吸引其他资源方,如馨厨 冰箱的电商、娱乐、菜谱功能,吸引了影音类、电商类、娱乐类资源方;3.具有开放性,与众多企业合作,为用户搭建平台,提供最佳体验,如移动、 联通、传媒企业等纷纷与海尔合作。

关于印发《广东省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专项资金管理暂行办法》的

关于印发《广东省科技型中小企业 技术创新专项资金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 粤财工〔2009〕119号 各地级以上市财政局、科技局,省直有关单位: 为贯彻落实省政府《印发广东省建设创新型广东行动纲要的通知》(粤府〔2008〕72号),着力增强我省中小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加快建设创新型广东,根据省政府《印发广东省省级财政专项资金管理暂行规定的通知》(粤府〔2006〕37号)的规定,省财政厅会同省科技厅联合制定了《广东省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专项资金管理暂行办法》。现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二〇〇九年四月二十一日 广东省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专项资金管理暂行办 法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规范对广东省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专项资金(以下简称专项资金)的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益,根据省政府《印发广东省省级财政专项资金管理暂行规定的通知》(粤府〔2006〕37号)、《财政部科学技术部关于印发<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基金财务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财企〔2005〕22号)、《科技部、财政部关于印发<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基金项目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国科发计

字〔2005〕60号)等文件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所称专项资金,是指为贯彻落实《广东省人民政府印发广东省建设创新型广东行动纲要的通知》(粤府〔2008〕72号),经广东省人民政府批准设立,并由省财政预算安排专项用于支持广东省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以及融资项目的资金。 第三条专项资金的使用和管理,应遵循以下原则: (一)依法依规,公平公正; (二)财政引导,放大使用; (三)统筹安排,促进创新; (四)规范管理,专款专用; (五)加强监管,注重绩效。 第四条省财政厅负责专项资金管理,审核、下达专项资金计划,办理专项资金拨付手续,对专项资金使用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和开展绩效评价工作。 省科技厅负责制定年度工作计划,实施项目工作计划,会同省财政厅审定、下达专项资金项目计划,对项目计划实施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并配合省财政厅开展绩效评价工作。 第二章申报条件、范围和方式 第五条申报项目的企业应具备以下条件: (一)项目必须符合国家产业、技术政策,技术含量较高,技术创新性较强,无知识产权纠纷; (二)在广东省境内(深圳市除外)依法注册成立,具有独立企业法人资格,注册资金不低于30万元,近五年内没有重大违法行为记录; (三)主要从事高新技术产品的研制、开发、生产和服务业务,每年用于高新技术产品研究开发的经费不低于年营业收入的5%(申请

上海市引进技术的吸收与创新年度计划管理办法

上海市引进技术的吸收与创新年度计划管理办法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提高本市引进技术的吸收与创新能力,规范上海市引进技术的吸收与创新年度计划(以下简称市吸收与创新年度计划)的管理工作,根据《上海市鼓励引进技术的吸收与创新规定》及有关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适用于市吸收与创新年度计划及其相关的管理工作。 市吸收与创新年度计划内容包括技术吸收、技术创新、新技术推广等。 第三条上海市经济委员会(以下简称市经委)负责编制市吸收与创新年度计划及其有关指导、协调和管理工作。 市经委委托上海市企业技术创新服务中心(以下简称创新服务中心)负责有关项目合同管理和资金结算。 第二窜项目申请、评审、立项和管理 第四条市经委每年公布一次本市吸收与创新重点项目指导目录(以下简称指导目录)。 市经委于每年九月,通过指定的报刊和信息网络等新闻媒体,公布下一年度市吸收与创新年度计划项目受理的范围和条件。 第五条企业在每年十月至十二月,按照指导目录和规定的范围和条件,通过下列途径,向市经委申请将本企业的吸收与创新项目列入下一年度市吸收与创新年度计划: (一)市相关委办局; (二)市经委所属控股(集团)公司或者集团总公司; (三)区(县)经委(计经委、经贸局)。 无上级主管部门或者无上报渠道的企业也可以直接向创新服务中心申请,由创新服务中心上报市经委。 第六条企业应当填写《上海市引进技术的吸收与创新年度计划项目申请书》(以下简称项目申请书),并一式四份,按第五条规定的途径上报。 项目申请书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一)项目的意义、国内外技术水平; (二)主要经济技术指标、研究开发内容和技术关键及创新点;

微观社会资本研究的反思_符平

微观社会资本研究的反思 符 平 (华中师范大学社会学系社会学理论研究中心武汉430079) 摘要:微观社会资本本质上是一种个体关系结构,是社会结构的衍生物。适中的持续互动、共同性规范和共同利益是微观社会资本生成和维持的主要条件。不对称的利益关系结构导致大量社会资本的被支配方利益受损。社会资本的获得过程中,非理性行动和理性行动发挥同等重要的作用。实现微观社会资本向宏观社会资本过渡的条件是将个体的社会资本置于广泛的关系 网络结构中。 关键词:微观社会资本;关系结构;互动 中图分类号:C9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63(2004)11-0075-06 近年来,社会资本作为一个新的概念和解释范式受到了广大社会科学者的关注。尽管其概念仍具有模糊性,实际测量也难以操作,但还是可以说,社会资本是当代社会科学界特别是社会学的一个新的理论生长点。回顾和总结以往研究,笔者根据社会资本的运作主体或者说受益主体将它区分为微观层面的社会资本(简称 微观社会资本 )和宏观层面的社会资本(简称 宏观社会资本 )。前者的运作主体和受益者是单个的社会自然人,而后者的拥有方是一个组织、社区或国家,运作者和受益者则是一个群体或大众。在本文中,笔者将努力就这两个不同取向的融合做一尝试性探讨。 一、对微观社会资本的概念及相关基本问题的反思 1.关于社会资本的定义、产生与类型的再思考。微观社会资本的研究广泛涉及到移民、农民工和大学生等的就业、个体经营者和企业家的成长与发展等方面。 1 研究者大多根据自己的研究需要对社会资本进行了定义。综观目前微观层面上社会资本的理论与经验研究,笔者认为,社会资本尽管有着诸多不同的定义,但其本质上可归结为一种个体关系结构(含先赋型和自致型两类),是个体互动的伴生物,是社会结构的衍生物。社会资本产生于个体与个体之间静态的关系结构或动态的互动所带来的关联的结点之上(见图1)。个体的社会资本大多是自然生成的,或是某些结构的附属品,或是某些行动的附属产品,或是制度环境(宏观意义上的文化、观念和法律等)下社会承认逻辑的产物,而并非一般意义上所认为的 创造 的结果。在这里,笔者的前提假设是:个体是处于特定社会环境下的组织人,通常要追求其行为的合法性与合乎情理,适应周围的社会环境,以便得到社会承认、更好地生存并开展行动,实现目的。这一行动逻辑给社会资本留下了巨大的生产空间。因此,可以说,制度环境是微观社会资本的宏观动力,微观社会资本是社会承认逻辑的产物。 创造 的社会资本多通过 理性 的途径获得,仅占较少的一部分。从所产生的功效来看,社会资本可以分为正功能的、零功能的和负功能的三种(大多数研究中的社会资本就是指第一种)。所以,不加区分地认为社会资本就是一种社会资源的观点是有

浅谈企业的社会资本与技术创新研究(一)

浅谈企业的社会资本与技术创新研究(一) 论文关键词:企业社会资本技术创新 论文摘要:影响企业技术创新的因素除了物质资本和人力费本外,还有一个被忽略的重要因素——社会资本。社会资本为技术创新研究提供了新的方向。文章将社会资本理论融入到技术创新理论中,探讨了企业在技术创新过程中信息需求与技术创新之间的关系,试图为企业技术创新提供新的视野和思路。 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一五”规划纲要提到: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强化企业技术创新主体地位,加快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形成自主创新的基本体制架构。可以预见在不久的将来在我国将掀起一股企业自主创新的浪潮。 进入21世纪以来,以网络和通讯技术为核心的信息技术革命使世界经济进入了以信息、网络和知识等为主要内容的新经济时代,社会经济环境发生了巨大的变化。面对变化迅速且难以预测的买方市场,企业不再只是依赖于对稀缺资源的占有,而是通过不断地学习、知识创造以及提高技术创新能力来获取竞争优势。但是,企业的技术创新活动是一个运用知识改造世界的过程,它必定会与社会的许多层面产生各种复杂的联系,从而给技术创新活动增加了不确定性和复杂性。在此背景下,任何企业仅仅依赖自身拥有的、有限的内部资源已无法满足技术创新对各种资源的需求。因此,为了有效利用企业内、外部资源,原有的生产组织形式和资源配置方式都发生了根本的变化,企业正开始朝着开放、合作、网络和动态整合的方向迈进。 一、从社会资本理论出发来研究企业的技术创新,是技术创新理论进一步发展的要求 技术创新的概念来源于美籍奥地利经济学家约瑟夫·熊彼特的创新理论,熊彼特于1912年在其德文版著作《经济发展理论》中,首次提出了“创新”概念。他认为经济增长的最重要的动力和最根本的源泉在于企业的创新活动。创新概念包括了五种情况:采用一种新的产品;采用一种新的生产方法;开辟一个新的市场;取得或控制原材料或半制成品的一个新的供应来源;实现任何一种新的产业组织方式或企业重组。这个定义一直到现在还有它的积极意义。自熊彼特提出创新理论以来,随着科技进步在经济发展中的重要性的不断提高及研究的不断深入,国内外学者先后从不同的角度对技术创新理论进行了研究,即从传统的经济学视角转向管理学视角,并向社会学视角演进。 随着技术创新理论的不断深入和发展,技术创新已经成为企业获取竞争优势的关键因素。作为市场竞争主体的企业也逐渐成为技术创新的主体,因此,为了更深入地了解技术创新的本质和特征,理论界和企业界开始从管理学的角度来打开技术创新这一“黑箱”。从企业管理的角度看,技术创新就是从一种新思想的产生剧研究、发展、试制、生产制造到首次商业化和扩散的过程。解释了创新的“过程”与“结果”的重要性。这种观点强调,在这一复杂的过程中,任何一个环节出现问题,都将导致创新的滞后甚至失败。 由于孤立的创新性企业或者高度专业化的研究与开发部门本身很难迅速创新并开发足够多的、能适应市场需求的新产品,它需要在与其它企业或组织建立广泛的社会联系的基础上才能不断进行技术创新活动,因此,当代的技术创新被人们看作是一种广泛的社会过程,即技术创新的社会网络理论。 因此,如何从社会资本理论的角度去研究企业社会资本与技术创新之间的关系越来越受到理论界和企业界的关注和重视。同时,从社会资本理论出发来研究企业的技术创新,也是技术创新理论进一步发展的要求,它可以为技术创新理论自身的“创新”提供—个新的突破口。 技术创新过程面对的是一个不确定性的世界,不确定性的存在既是创新存在的根据,又是创新行为发生的障碍。由于没有历史的惯例可以依循,技术创新的产生、发展以及创新后果的不确定,使企业的创新行为面临较大的风险,在很大程度上也滞缓了企业技术创新的进程。

技术创新经典案例讲解

产业技术创新经典案例 案例1:曼哈顿计划 主题:目标明确,集中财力物力,创新突破。 案例:1939-1940年,为掌握战争的主动权,德国、前苏联、日本、法国、英国等国都在研究核裂变,并想制造原子弹。 1941年12月6日,美国政府和军界正式大量拨款研制原子弹,并制定了“曼哈顿计划”。1942年费米(E.Fermi)在芝加哥的研究小组建造的反应堆取得成功,这是人类首次控制住了从原子核释放出来的能量,为制造原子弹提供了重要的实验数据。 1942年,美国建造了研制原子弹的洛斯阿拉莫斯实验室,并任命物理学家奥本海默(J.R.Oppenheimer)为实验室主任。计划先后解决了几个重要的工程技术问题: 1.燃料使用的效率问题—利用反射层提高效率; 2.起爆问题--采用内德迈耶的“内爆”法。 3.铀的提纯问题。铀235的天然含量很低,因此采用从铀238中分离的办法,成本很高。后来发现钚239也是一种良好的裂变材料,钚是铀238嬗变来的,因此,将分离铀235剩下的大量铀238制造钚。1943年8月,玻尔到了洛斯阿拉莫斯。1945年7月16日,美国“三一计划”――首次原子弹爆炸成功,威力巨大。 点评:美国在短短不到四年里,就成功试制了原子弹,主要取决于两个因素:一是大批最优秀的欧洲科学家由于受到希特勒的迫害,逃亡美国,使美国拥有最强大的科学家阵容,二是美国政府迫于战争需要,投入巨大的人力和物力,“曼哈顿计划”耗资20亿美元;投入人力50多万人,其中科研人员15万;占用了全国近三分之一的电力。“曼哈顿计划”的目标明确——制造原子弹。对于带有应用目标的计划,必须目标明确。 案例2:化工工业的创新 主题:以科学为基础,以市场竞争为动力,产生重大创新。 案例:化学工业常常被称为是第一个以科学为基础的工业。从最初的与纺织行业结合紧密的无机化学的发展,到首先是煤焦油派生物到石油化工的有机化学工业的发展,再到20世纪30年代通过对大分子结构的基础研究而导致碳氢化合物化学的重大突破,大量的创新迅速出现了:聚苯乙烯、有机玻璃、PVC、聚乙烯、合成橡胶、尼龙和所有的人造纤维。化学工业的所有的重大创新几乎都是在大型化工企业的实验室内完成的。 杜邦公司发明的尼龙(nylon )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1930年杜邦研究实验室从严格合成的材料中第一次获得有使用价值的纤维,被称为人造丝,通过4年的反复试验,终于完全合成了实用的合成纤维,到1938年正式宣布这项发明,定名为“尼龙”,并与1939年开始投产。由于它强度大、耐摩擦和不易腐烂,在国内外市场大受欢迎,并在二次世界大战中广泛地应用到飞机和汽车轮胎用衬布、军用服装、降落伞和其他用途等。杜邦公司这个存在近两

上海市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资金

附件 同意公开申报书中“中文摘要”信息(用于路演和推介):□是□否 申请参加创业大赛赛前辅导培训:□是□否 如立项,同意继续参加国赛推荐环节:□是□否 项目申报号:______________ 上海市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资金 项目申报书 项目类型:______技术转移_____________ 技术领域:_______新能源_____________________ 项目名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企业名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项目负责人: 手机: 项目联系人: 手机: 所属区: 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制 二O一九年

上海市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资金项目承担单位 申请承诺书 本单位已了解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资金的相关政策、规定及项目申报的相关要求,现申报本年度创新资金项目。我们已如实填写项目申报有关材料,并对本次申报郑重承诺如下: 1、所提交的项目申报材料确认为本单位组织编写,无委托其他机构代编写行为。其纸质版材料和网络工作系统提交的电子版材料一致。 2、所提交的项目申报材料所填写内容、财务数据真实、准确,无欺瞒和作假行为,申报材料中相关附件真实、有效。 3、对本项目的相关技术系合法使用,有关知识产权权属清晰,无知识产权纠纷,无侵占他人技术成果等不端行为。 4、本项目如获立项,本单位保证项目按合同要求执行,不挪用财政拨款,做到专款专用,并严格按照创新资金管理要求,及时、准确、真实地提供项目监理、验收有关材料。 5、在项目申报或实施过程中,本单位保证接受有关部门的监督并积极配合相关调查。 本单位若违反上述承诺,愿意承担由此带来的一切后果及相关法律责任。 法定代表人签字:企业盖章: 日期:

(新)技术创新规划及措施

技术创新规划及措施 技术创新规划 一、总体思路 围绕滨海新区开发战略的总体布局和促进经济增长,择优确定主攻方向,面向区内外市场,优化运行机制,建设技术高地,实现技术跨越,用现代科技支撑企业发展。建立与现代企业制度相适应的科技进步和技术创新管理体制和机制,不断完善科技进步和技术创新的激励机制。把握建筑行业的发展方向,使科技进步和技术创新工作成为确保我公司安全生产、提高管理水平的强有力措施和参与市场竞争、实现利润最大化的重要手段。以市场为导向,产业化为目标,企业为主体,产学研联合为支撑,人才为核心,大力实施技术创新工程,促进技术创新与企业制度创新、组织创新、管理创新以及文化创新的有机结合,增强企业技术创新能力,促进我公司实现跨越式发展。 二、主要措施 1、加强科技进步和技术创新工作的组织领导,全面推进技术创新。加强领导,实行科技工作领导责任制,把科技工作作为一项事关全局的战略任务,加强组织领导,切实抓好落实。完善科技进步和技术创新的组织机构,成立以公司总经理为组长、总工程师为

副组长的科技进步和技术创新领导小组,狠抓规划和计划工作的落实。 2、进一步完善与技术创新相关制度建设,实施人才战略,加强创新人才激励机制建设。结合我公司实际,不断完善科技进步和技术创新激励机制,鼓励技术人员开展技术发明、技术革新和技术改造。密切配合技术创新工程,建立创新人才培养机制,采取各种手段对在职人员进行培训、轮训,推进人才队伍建设,培养造就一批德才兼备,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强、层次高的技术专业队伍。建立专业技术带头人和后备人员制度,建立有效的人才管理机制,为技术创新的人才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和工作动力,激励技术人员积极投身于科技创新工程,通过技术创新出精品出人才。按市场机制培养、配制人才,坚持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爱才惜才的用人之道,在实践中造就培养一批技术创新人才。注重科技人才培养和引进,提供技术创新的人才支撑。广开渠道,引进一批当前我区经济发展急需的专业人才,集中高素质人才智慧构划大思路、筛选大项目、促进大开发。 建立更完善的技术创新人才的激励机制,实施“事业留人、待遇留人、感情留人”的人才工程,对有突出贡献的人才要给荣誉,给地位,给待遇,充分调动和发挥人才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吸引前沿技术人才到企业从事技术创新工作。不断调整人才结构,大力引进与培养年轻的技术带头人和创新管理人才;引导企业建立健全内部知识产权的保护和激励机制,改革科技人员的报酬分配制

社会资本研究

社会资本研究 一、社会资本的产生 社会资本理论的产生是建立在社会网研究的基础之上的。社会网研究的重点之就是考察个体的行为是如何受到各种外在的社会关系的影响的,正是在这个领域的研究中,美国学者格拉诺沃特和林南提出并发展了个人的社会网络与其拥有的社会资源的关系的理论,可以说是开了社会资本理论研究的先河。 70年代初,格拉诺沃特在对个人寻职行为和结果进行考察时发现了一个有趣的现象:在某个人寻找工作时,对他找到新工作的真正有价值的信息往往不是通过他的关系密切的亲戚或朋友而获得,而是通过他的一般亲戚朋友而获得的,这与一般人的想象似乎正好相反。格拉诺沃特对此的解释是:根据社会交往理论,只有那些在各方面与某人有较强同质性的人才可能与他建立起比较亲密的关系,因此,这些人所掌握的信息也和他差别不大。而与此人关系较疏远的那些人则由于较强的异质性,也就更有可能掌握此人及其周围圈子内的人所无法得到的、对个体求职有帮助的信息(1973,1982)。在此基础上,林南提出了“社会资源”的理论。所谓社会资源,就是那些嵌入个人社会网络中的资源,这种资源不为个人所直接占有,而是通过个人的直接的或间接的社会关系而获取。拥有此种资源可以使个人更好的满足自身生存和发展的需要。在一个分层社会结构中,当行动者的行动为工具性行动时,他所拥有的弱关系将比强关系给他带来更多的社会资源(但前提是这种弱关系的对象处于比行动者本人更高而不是更低的社会地位)。林南的这个“社会资源”概念与我们下面将要看到的其他学者的“社会资本”概念已无太大的差异,在后来的研究中,林南有时也将“社会资源”改为“社会资本”。 1980年,法国社会学家皮埃尔·布尔迪厄(P.Bourdieu)在《社会科学研究》杂志上发表了一篇题为“社会资本随笔”的短文,正式提出了“社会资本”(social capital)这个概念,并把它界定为“实际或潜在资源的集合,这些资源与由相互默认或承认的关系所组成的持久网络有关,而且这些关系或多或少是制度化的”。1988年,社会学家科尔曼(James Coleman)在《美国社会学杂志》发表“社会资本在人力资本创造中的作用”一文,把社会资本定义为“许多具有两个共同之处的主体:它们都由社会结构的某些方面组成,而且它们都有利于行为者的特定行为——不论它们是结构中的个人还是法人”。布特南(Robert D.Putnam)从政治学的角度,通过对制度绩效的研究将社会资本定义为“社会组织的那些可通过促进协调行动而提高社会效能的特征,比如信任、规范及网络等”。这三种定义分别从社会文化、理性选择和政治学的角度对社会资本的内涵给予了确认,使它作为社会生活的一个概念具有了合理性。 科尔曼(Coleman)在他的《社会理论的基础》(Foundations of Social Theory)中,从社会资

基于二阶因子模型的企业社会资本测量研究

本文在评述现有文献的基础上,针对当前企业社会资本测量研究存在的问题,提出高管团队社会资本概念,并率先对这一最新概念进行了具体操作化,采用结构方程模型方法建立了高管团队外部社会资本的二阶因子度量模型。样本数据检验结果表明,模型拟合良好,各建构通过信度检验并具有较高的聚合效度和区别效度,能够可靠地度量高管团队社会资本这个复杂的多维理论建构。 [关键词]企业社会资本;高管团队社会资本;二阶因子模型[中图分类号]C9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169X (2010)11-0014-04 张进华(1982-),男,湖北汉川人,华中科技大学管理学院博士生,研究方向为高管团队社会资本与 企业战略管理。(湖北武汉 430074) ■张进华 基于二阶因子模型的企业社会资本测量研究 伴随着社会资本研究在社会学、经济学中的兴起,企业社会资本已成为管理学研究的热点。现有企业社会资本理论研究主要集中于概念确立(Adler &Kwon, 2002)、维度划分以及作用机制的探讨(Nahapiet &Ghoshal ,1998),而实证研究则重在探索企业社会资本 对企业经营绩效(Shi ,Hu and Fu ,2006;Reed and Srini - vasan ,2009)、产品创新(Tsai &Ghoshal ,1998;Subrama -niam and Youndt ,2005)、行业网络形成(Koka and Prescott ,2002;Knoke ,2009)的影响作用,侧重于企业社 会资本测量的研究较为少见。企业社会资本作为学者们从社会生活中总结和归纳出的一种理论建构,无法被直接或间接地从社会中观察到,因而难以量化。由于没有统一规范的测量体系,学者们通常从各自研究角度出发,对企业社会资本的测量多种多样,差异较大,相关的研究结论也无从比较,阻碍了企业社会资本实证研究的进一步发展。有鉴于此,本文试图在分析和总结现有相关文献的基础上,对企业社会资本的测量作些有益尝试。 一、现有企业社会资本测量研究存在的问题对企业社会资本的测量多附属于实证研究社会资本影响企业战略选择、知识共享、产品创新和经营结果的文献中。他们通常局限于企业家个人层次,仅仅用几个指标来简单代替企业社会资本。随着现代企业管理制度的不断完善,权力制约与集体决策的精神在企业 中逐渐盛行,高管团队已经取代企业家个人成为企业最高战略的制定者和执行者,负责整个企业的组织与协调。企业家资本社会资本已无法代表企业社会资本(刘林平,2006)。 另一方面,一些文献(如Liao &Welsc,2003;韦影, 2007a ;钱士茹&韩瑜,2008)在研究企业外部社会资本 的功效时,经常采用Nahapiet &Ghoshal (1998)提出的结构维、关系维、认知维的分类法,实际上是对这一理论框架的一定程度上的误用。从Nahapiet &Ghosha (1998)对结构维、关系维、认知维各自的定义来看,这一分类标准有一个隐形的前提,那就是“网络的边界是明确的”,也就是说结构维、关系维、认知维是考察的某一具体网络内部各单元之间的联系及其属性,是属于企业内部社会资本(bonding social capital)的范畴。而企业外部社会资本一个最明显的特征就是———外部联系网略的界限是不确定的,因此,Nahapiet and Ghoshal (1998)的三维度分类方法不适合企业外部社会资本的测量,在此基础上进行的企业外部社会资本测量也必然是有误差的。 二、高管团队社会资本概念的提出 针对以上问题,Shipilov &Danis(2006)结合企业社会资本理论和高阶理论首次提出了高管团队社会资本概念。高阶理论(Upper Echelons Theory)认为,高管团队而非企业家个人是企业的关键决策者,企业经营结果 J ournal of Finance and Economics 金融与经济2010.11

江苏省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资金管理办法

江苏省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资金管理办法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贯彻落实《中共江苏省委、江苏省人民政府关于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省份的决定》精神,根据《省政府关于鼓励和促进科技创新创业若干政策的通知》的有关规定,设立江苏省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资金(以下简称省创新资金),并制订本管理办法。 第二条省创新资金是政府引导性资金,旨在通过对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项目的支持,增强我省科技型中小企业的创新能力,培育一批具有较强创新活力和市场竞争能力的科技型中小企业,营造有利于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和科技人员创业的良好环境。 第三条省创新资金的使用和管理遵守国家有关法律、行政法规和财务规章制度,遵循诚实申请、公正受理、择优支持。科学管理、公开透明、专款专用的原则。 第四条省创新资金重点支持国家和省认定的高新技术创业服务中心、大学科技园、留学生创业园等科技企业孵化器内科技型中小企业申报的项目。对以上机构以外的高新技术新兴产业培育发展具有明显带动和示范作用的科技型中小企业实施的项目也可予以支持。 第五条省创新资金资助经费主要用于项目产品在研究开发及中试阶段的必要补助。 第二章资金来源与管理机构 第六条省创新资金来源为省级财政年度预算安排,采取无偿资助方式支持科技型中小企业的技术创新活动。 第七条省科技厅是省创新资金项目的主管部门,负责审议和发布省创新资金年度支持重点及工作指南、年度计划安排。立项审批、合同签订、项目监理和验收统计等工作,会同省财政厅制订和完善省创新资金管理办法及其实施细则。 第八条省财政厅是省创新资金的监管部门,负责按年度编制省创新资金预算,项目资金分配及拨付,参与审议省创新资金年度支出重点和工作指南,对资金运作和使用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和绩效评估。 第三章支持对象与方式 第九条省创新资金资助的企业应当符合以下条件: (一)具备独立企业法人资格,在国家和省认定的高新技术创业服务中心、大学科技园、留学生创业园等科技企业孵化器内注册并经营的中方控股的科技型中小企业,企业年销售收入原则上在3000万元以内,注册资金不少于30万元; (二)主要从事高新技术及其产品的研制、开发、生产,并具备应有的项目组织实施能力;

2018年度河北省技术创新引导计划

2018年度河北省技术创新引导计划 技术转移(交易)机构建设专项项目申报指南 一、总体安排 (一)总体思路 技术转移(交易)机构建设专项项目分为两大类:一是工作部署引导类,主要引导支持建立健全技术市场服务体系,提高技术转移(交易)服务能力,包括常设技术交易市场建设、技术经理人(经纪人)培训基地试点、技术合同认定登记机构增值服务试点;二是奖励性后补助类,主要是落实省委省政府已出台的支持技术转移机构和技术合同认定登记机构的激励政策。 (二)政策依据及重点任务 1.技术(交易)市场建设。省委省政府《关于加快技术创新建设创新型河北的决定》明确要求:“支持各市建设一批‘展示、交易、共享、服务’四位一体的区域交易大市场”“到2020年,新建区域性技术交易市场7个”。2016年、2017年已支持两批,2018年继续支持新增常设技术市场建设。 2.技术经理人(经纪人)培训基地建设试点。河北省科技创新“十三五”规划提出:到2020年,培养500名专业化技术转移人才。为此,2018年度试点启动建设技术经理人(经纪人)培训基地,探索常态化、系统化培训“懂技术、懂经营、懂法律、懂金融”的初、中、高级技术经理人(经纪人)的机制和模式。

3.技术合同认定登记机构增值服务试点。河北省科技创新“十三五”规划提出:到2020年技术市场合同交易总额达到400亿元。为此,2018年度试点启动技术合同认定登记机构增值服务,引导技术合同认定登记机构从“坐等上门”向“主动服务”转变,从“单纯认定”向提供“增值服务”转变。 4.技术转移机构。河北省科技创新“十三五”规划提出:到2020年,建设50个示范性省级技术转移机构。为引导鼓励技术转移机构建设,2018年度将继续按照有关政策要求,以奖励性后补助形式,对符合“河北省技术转移机构工作指引(冀科成市函〔2016〕16号)”要求的新建技术转移机构,给予最高不超过30万元的一次性奖励(冀发〔2015〕14号);对通过评估的现有技术转移机构,给予最高不超过50万元的奖励性后补助(冀发〔2014〕118号)。 5.技术合同认定登记机构。依据“技术合同认定登记机构确认与绩效评价办法(冀科成市〔2015〕6号)”,凡符合条件的技术合同认定登记机构均予以确认,并按其绩效给予工作经费后补助。补助额按其登记额的1‰计算,最高不超过20万元(冀发〔2015〕14号)。2018年度将继续按照相关文件,对符合条件的技术合同认定登记机构给予奖励性后补助支持。 二、支持重点 优先主题一:技术(交易)市场建设(指南代码:4000201)技术(交易)市场是加速科技成果资本化、产业化,促进科技与经济深度融合的重要媒介,是将京津地区科技人才优势转变为

代工企业社会资本与企业升级研究

代工企业社会资本与技术创新,企业升级的关系研究 第一章绪论 1研究背景 长期以来,中小代工企业作为我国实现经济社会发展历史性跨越的重要推动力量。但是,纵观我国中小代工企业,大多简单依靠劳动力成本优势来生存,却在设计研发、打造自主品牌等附加值增加最多的环节少有涉及和建树。然而,在当前CPI上涨、刘易斯拐点出现、人民币升值、外需萎缩、国际市场竞争加剧、贸易摩擦频发等的经济大变化的背景下,一直处于全球价值链低端的中小代工企业将面临严峻的挑战。例如,作为苹果的代工制造企业富士康老总的郭台铭称,2010苹果利润率36.2%,而代工苹果利润却只有5%,富士康净利润为2.7%,且在2011年7月传出苹果欲打破由富士康独家代加工模式,准备增加第二家iPad制造商的消息,可见品牌主导商扼住了代工企业命运的咽喉。据统计,我国中小代工企业2010年的年利润率仅为1.47%,且主要来自于出口退税。欲转变这一不利局势,中小代工企业有力的回击方式只能是提升自己的技术创新能力,实现企业的转型升级。事实上,不论实业界或是学术界都早已意识到,培养自主创新能力以扭转技术、品牌、渠道受制于人的被动局面,实现OEM企业的升级是大势所趋,迫在眉睫。 中小代工企业转型升级,既要突破自身的成长瓶颈障碍,又要克服外部环境剧变带来的严峻挑战,则必须要化被动适应为主动出击,对代工模式实施升级。目前,学术界对于企业升级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全球价值链的治理和企业集群的竞争与协作两个角度。然而,这两个研究视角却忽略了一些企业未从GVC(全球价值链)以及企业集群获得资源,但升级水平和升级绩效却显著的事实。因而,可能存在某些潜在的未被重视的对企业升级有影响的因素未给予详细的分析和讨论。为此,Bell &Albo(1999)认为可以从企业的核心竞争力(core competence)的角度来关注企业拥有的有价值的且为其他企业难以复制和替代的资源和能力,从而分析企业成长原理。Ericsson & Michelson(1996)认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不仅包含组织资本, 还内涵有社会资本。在新的经济背景下, 社会资本(social capital)为我们研究企业的成长机制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社会资本已逐渐成为分析社会学经济学的一个时髦工具( 边燕杰,2004) ,因为它可以揭示内嵌于行动者之间的网络关系资源的价值,这种网络关系资源往往被传统经济学所忽略。然而这种非正式制度规则,即社会网络却具有巨大的魔力,因为其网络了权利﹑传统人情﹑信息获取的渠道等,在影响企业资源配置企业创新能力提升等方面都具有一定的作用。因而有学者提出企业社会资本是转型中的企业获取竞争优势的必要资源。 张其仔博士在《新经济始于技术,成于社会资本》中讲到,在东南亚的台湾投资商很大比例是利用原有的社会资本:63.6%的依靠当地华人为期当地的投资提供咨询,48.6%的台商参与协作行政管理,并与当地政府进行联系。由于中小代工企业自身规模和资源的局限,其更加重视内部各部门和雇员之间的信任合作,更重视与企业外部经济主体的联系,也更加注重整合企业内外部的隐形资源,进行创新知识的引进吸收和转化。所以,研究如何利用社会资本的网络关系中的资源来学习创新并获得技术创新能力从而实现企业的成功升级,将显得十分重要和有意义。 2研究目的与意义 本文旨在引入社会资本这一新的视角来分析企业升级,具体通过分析社会资本对企业技术创新绩效和企业技术创新能力提升的影响,分析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提升与企业升级之间的关系,进而探讨企业社会资

北京市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资金管理办法 京财文[2006]3101号 第

北京市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资金管理办法 京财文[2006]3101号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贯彻落实《中共北京市委北京市人民政府关于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城市的意见》的精神,鼓励和支持北京市科技型中小企业开展技术创新活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实施条例》等法律法规以及《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基金项目管理暂行办法》(国科发计字[2005]60号)、《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基金财务管理暂行办法》(财企[2005]22号)等文件精神,在原有“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基金匹配”专项的基础上调整设立“北京市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资金”(以下简称“创新资金”)。为规范创新资金的管理,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益,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创新资金是经北京市人民政府批准设立的支持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促进科技成果转化的专项资金。设立创新资金旨在增强科技型中小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引导企业、投资机构和金融机构对科技型中小企业自主创新的投资,逐步建立起北京市支持科技型中小企业自主创新的机制和模式。 第三条创新资金来源于北京市财政预算拨款。创新资金的年度预算安排由北京市财政局(以下简称“市财政局”)根据财政预算情况和创新资金年度工作计划上报市人代会批准后确定。 第四条市财政局是创新资金的监管部门,北京市科学技术委员会(以下简称“市科委”)是创新资金的组织实施部门。鼓励各区县政府结合各自特点设立本区域的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资金,并参照本办法制定相关的区域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资金管理办法。 第五条市科委、市财政局委托北京高技术创业服务中心(以下简称“创业中心”)负责创新资金项目的组织实施工作,并委托第三方中介机构对创业中心的组织实施工作进行监督。 第六条创新资金的使用和管理遵守国家和北京市有关法律、行政法规和相关规章制度,遵循诚实申请、公正受理、科学管理、择优支持、公开透明、专款专用的原则。 第二章支持条件、范围与支持方式 第七条申请创新资金的项目需符合以下条件: (一)符合国家及北京市产业、技术政策,优先支持符合北京领域发展特点的项目; (二)技术含量较高,技术创新性较强; (三)项目产品有较大的市场容量、较强的市场竞争力; (四)无知识产权纠纷。

社会资本研究简述

社会资本研究简述 社会资本(Social capital)是西方经济社会学领域最近30年的重要研究内容。社会资本成为了包括经济学和社会学在内的许多学科的研 究对象。随着社会资本理论的发展,在就业、企业、教育、经济发展及经济体制等领域对社会资本的分析和研究越来越 深入。 1、社会资本的定义 目前,对社会资本进行系统分析研究的是皮埃尔·布尔迪厄(Pierre Bourdieu)。他在1980年出版的《社会科学研究》杂志上正式提出了“社会资本”概念。他把社会资本定义为“实际或潜在的资源集合体,这些资源是同某种持久性的网络占有分不开的,这一网络是大家熟悉并得到公认的,而且是一种体制化的网络。个体所占有的资本数量依赖于他所占有的网络规模和数量,依赖于和他有联系的所有行动者以自己的权力所占有的资源数量”。 进入20世纪80年代以来,国外对社会资本的研究有几种方向,一种方向是从社会资源或社会网络的角度研究,并将这种理

论应用到对社会结构的分析。代表人物科尔曼(Coleman)、林南(Lin Nan)、普特南(Robert Putnam)等人。同时,福山(Fukuyama)从文化、信任的角度对社会资本展开了综合研究。 科尔曼(Coleman)在其所著的《社会理论基础》中,对社会资本理论作了较为系统的阐述。科尔曼从结构和功能主义角度出发将社会资本定义为“人们在一个集体和组织中为了共同的目的而在一起工作的能力,它是在两个方面具有共同特征的实体,这些构成了社会结构的许多方面;在这种结构框架中,它们促进了行为主体(无论是个人还是公司)的某些行动”。 普特南(Robert Putnam)开创性地把社会资本这一范式应用到更大规模的民主政治和社会经济发展研究中。他认为社会资本是社会组织的特征,例如信任、规范和网络。它们有助于参与者更加有效地共同行动以追求共同的目标,提高社会的效率,能够提高物质资本和人力资本投资的收益,是全世界经济发展的关键因素。普特南的定义目前被各方面基本认同和普遍接受。 福山(Fukuyama 1999)则认为社会资本是“……群体成员之间共享的非正式的价值观念、规范,能够促进他们之间的相互合作。如果全体的

基于社会资本理论的中小企业持续竞争优势研究

基于社会资本理论的中小企业持续竞争优势研究 [摘要]本文在对企业持续竞争优势理论进行梳理的基础上,从社会资本理论视角构建了企业获取持续竞争优势的理论框架,认为企业外社会资本为企业获取异质性资源,而企业内部社会资本提升了企业动态能力,两者共同形成了企业持续竞争优势。在此基础上,对中小企业应该如何构建持续竞争优势提出建议。 [关键词]社会资本,中小企业,持续竞争优势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中小企业得到迅猛发展,截止到2006年10月低,经工商部门注册的中小企业已达到430多万户,约占全国企业总数的99.8%。中小企业创造的最终产品与服务价值、出口总额和上缴税收,分别占全国的58%、68.3%和50.2%。此外,中小企业还提供了全国60%以上的发明专利和75%以上的就业机会。中小企业已成为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然而中小企业发展却面临着许多问题,特别是中国加入WTO以后,企业面临的竞争将更加激烈。在未来的市场竞争中企业要赢得优势并持续获取利润,就必须拥有持续的竞争优势。本文从社会资本理论的视角探讨中小企业持续竞争优势,构建了基于社会资本理论的企业持续竞争优势框架,并为中小企业持续竞争优势的构建提供建议。 1 企业社会资本的内涵及分类 社会资本概念的提出最早可以追溯到布迪厄,他认为,社会资本是实际或潜在资源的集合,这些资源与相互默认或承认的关系所组成的持久网络有关,而且这些关系或多或少是制度化的(Bourdieu,1980)。科尔曼(Coleman,1988)认为社会资本具有公共物品的属性,它由构成社会结构的各个要素组成,并为其结构内部的个人行动提供便利。后来随着著名社会学家普特南、格兰诺维特、福山等人对这一理论体系的不断完善,社会资本已经成为学界广泛关注的重要理论。这些学者分别从网络组织、价值观念、行为规范、互惠信任以及合作行动等不同方面对社会资本的概念进行了界定。如普特南(Putnaan,1992)认为社会资本是社会组织的特征,如网络、规范和信任,它们有助于人们为了共同的利益进行协调与合作。格兰诺维特(Granovetter,1992)认为社会资本是一种有价值的资产,它来源于参与者的社会关系网络中。福山(Fukuyama,1995)则认为社会资本是群体成员之间共享的非正式的价值观念、规范,能够促进彼此间合作。另外,社会资本理论也受到一些国际著名组织、政府和非政府组织广泛关注。1997年世界银行在《拓展财富衡量》的报告中专辟“社会资本:失落之链”一章,论述了社会资本的衡量和意义。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