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北京印刷学院数字出版人才培养探索

北京印刷学院数字出版人才培养探索

北京印刷学院数字出版人才培养探索
北京印刷学院数字出版人才培养探索

出 / 版 / 研 / 究 / 与 / 教 / 育

PUBLISHING RESEARCH & EDUCATION

67 2010年

科技与出版 第 8 期

北京印刷学院数字出版人才培养探索

北京印刷学院 陈丹 张志林

一、数字出版人才培养的背景与意义

数字出版一方面能够挖掘传统出版资源,延长印刷出版物的生命周期;另一方面能够创新、加工制作各种多媒体出版资源。数字出版产业的发展既包含了传统出版业的数字化,又包括了新兴数字媒体产业的崛起,极大地拓展了传统出版的价值空间。在出版业数字化转型的过程中,复合型数字出版人才严重缺乏,大力培养数字出版传播人才是文化市场发展对教育的呼唤。据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测算,我国现有网站80多万个,其中涉及出版内容的网站约为1/4,从事网络编辑业务的人员约60万人。这个数字远远超过传统出版机构编辑队伍人数的五六倍。出版业的数字化转型和媒介融合给出版传播高等教育带来巨大的人才

培养空间。

新闻出版总署于2008年公布了对全国图书出版社开展跨媒体出版情况的调研结果,其中各社对数字出版人才的需求情况如图1所示。从图中数据可以看出,出版社对技术研发、营销发行、管理、美编设计等各种类型的数字出版人才的需求强烈。同时,数字出版对人的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表现在:既要精通跨媒体出版物内容所属的专业,熟识出版知识,又能掌握特定出版环节的技巧,熟悉出版流程中其他环节的运作。

北京印刷学院在2007年7月,以出版传媒产业需求为导向,启动数字出版新专业申报,2008年2月获得批准,开始面向全国招生。我校的传播学(数字出版)专业是国内第一批经过教育部批准设立的面向出版业发展转型、培养数字出版急需人才的专业。

二、数字出版人才培养的目标与原则

1. 数字出版人才培养目标

基于市场需求及行业发展背景,我们制定了

如下的数字出版人才培养目标:面向数字内容产业,主动适应国家文化、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对数字化人才的需要,培养具有现代科学文化艺术基本素养、掌握数字媒体素材编辑加工基本技术、具备数字媒体编辑出版传播技能,了解数字媒体产业运作规律的

复合型高级专门人才。

摘 要 以北京印刷学院数字出版专业建设中的探索与实践为例,对数字出版人才培养的背景与意义、目标与原则、定位与特色以及方向与模式等问题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

数字出版;人才培养;培养模式

图1 我国图书出版社对数字出版人才的需求情况

出 / 版 / 研 / 究 / 与 / 教 / 育

PUBLISHING RESEARCH & EDUCATION

68

2010年

科技与出版 第 8 期

2. 数字出版人才培养原则

(1)坚持适应首都的经济建设与社会发展需要,突出我校办学特色的原则——学校以“立足首都,服务全国”为办学宗旨,重点培养印刷、出版等传媒类行业发展需要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

(2)坚持实施因材施教、强化基础、多样化人才培养的原则——前期按学科大类实行大学科基础教育,后期实行宽口径专业教育和弹性化、个性化的选择性教育;

(3)坚持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和综合提高的原则——把素质教育融入人才培养的全过程,加强人文教育、科学教育与专业教育三者的有机融合,开设结合专业的人才素质教育、职业道德素质和专业技能课程;

(4)坚持课程结构、课程内容的整体优化,课堂讲授学时适当压缩的原则——优化课程体系结构,避免课程内容交叉与重复,加大选修课程开设比例,推进弹性学习制度,构建适应分层教学、分类培养的“基础平台+模块”课程体系;

(5)坚持加强实践教学,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原则——合理制定实践教学方案,完善实践教学体系。创造条件让学生及早参与科学研究和创新活动,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6)坚持前瞻性、灵活性和适度稳定性的原则——要考虑学科专业的发展,要具有前瞻性、科学性和可行性,并要保持适度的稳定性以及在合理范围内的灵活性;要注意培养方案的开放性,为课程体系的进一步完善与教学内容的更新留有余地。

三、数字出版专业的定位与特色

1. 专业定位

根据现代传播的发展特点和学科建设的基本要求,我们认为,数字出版专业人才培养要构筑的主要核心能力包括:

·对海量信息的发现能力;·对优质内容的策划与整合能力;·对数字内容的经营管理与运作能力;·对跨媒体出版技术的运用能力。

我们根据目前出版产业对数字人才的需求,结合自己的办学优势与特色,形成如下的专业定

位:以数字技术为工具,以数字内容的创意表达为手段,以数字内容的开发与经营管理为重点,培养数字出版产业需要的数字媒体编辑专门人才。其中以内容信息的有效表达为核心,重点培养学生对数字内容的编辑、创意表达与运用的能力。

2. 专业特色

为此,我们将我校数字出版专业的特色归纳为以下四个字:

“新”——数字出版专业是国内首批开设的。“合”——该专业在学科、行业及知识面等方面实现了多层次的融合。首先是学科的融合,涉及传播学、编辑出版学、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等不同学科。第二是多种行业的融合,包括数字内容产业、新闻出版、广电影视及新媒体等多个行业。第三是理论与实践的融合。

“广”——首先,该专业就业面广。学生就业单位包括出版社、期刊社、报社、文化公司等各类传媒单位,网站、数字媒体公司等新媒体企业以及政府相关部门。其次,该专业对学生的知识面要求较广。学生在校期间,所学知识包括文科、工科以及艺术等多学科、多模块的内容。第三,本专业与业界联系广。本专业已与科研单位、出版社以及新媒体企业建立起了广泛的联系,正在探索合作办学模式。最后,本专业的学生来源广。我校数字出版专业目前是文理兼收,包括全国各地生源,学生知识结构及地缘的多元化,为我们培养不同方向及层次的数字出版人才提供了便利条件。

“特”——实行“3+1”的培养模式,即校内课时在前3年内结束,第4年组织学生到相关的数字出版企事业单位实习,把教与学、理论与实践充分融合在一起,实现了学习和就业的“零距离”接触。

四、数字出版人才培养的模式与方向

1. 培养模式:

(1)以人文社科、法律素质教育以及出版专业基本素养教育为基础,培养学生大出版、大传播背景下的人文素养;

(2)以数字出版的信息技术基本知识及相关技术应用教育为特色,培养学生对信息系统和技术的应用技能;

(3)以数字内容的采集、汇聚、集成与有效表

出 / 版 / 研 / 究 / 与 / 教 / 育

PUBLISHING RESEARCH & EDUCATION

69 2010年

科技与出版 第 8 期

达能力训练为核心,培养学生对数字信息的抓取能力和知识表达的能力;

(4)以媒介经营、资本运作、管理沟通、运营服务能力训练为重点,培养学生对数字出版媒介经营管理的能力。

2. 培养方向

(1)数字内容创意与表达方向:培养学生从海量信息中发现、策划、编辑、整合数字出版物内容,并进行创意表达的能力。

(2)数字出版技术应用方向:培养学生对数字出版资源平台的建设和维护,掌握运用信息技术和跨媒体出版技术挖掘、集成并有效表达数字内容的能力。

(3)数字内容经营与推广方向:培养学生对数字出版物的市场推广、跨媒体营销以及对海量数字信息资源组织、管理和服务的能力。如图2所示。

进行学术交流。在机构上,实现室所合一,二位一体,共同支持数字出版专业建设。

3. 加强与业界联系,建设数字出版实训基地群与中国出版科学研究所共建“中国数字出版人才培养基地”;与中国出版集团数字传媒公司、电子工业出版社、方正阿帕比网络技术公司、中文在线以及国际版权交易中心等达成合作意向,已经或正在建立数字出版教育教学实践基地;此外,与同方知网、高等教育出版社、社科文献出版社、龙源国际、中鸿网略等单位,将进一步联系合作。

4. 实行本科“导师制”,带领并帮助学生开展各种形式的科研活动

效仿研究生培养模式,实行本科层面的“导师制”,选择部分具有丰富教学经验和较强科研能力的本专业教师,鼓励其结合自己的科研课题,有组织、有计划引导学生开展各种形式的科研活动。

学生在导师的辅导下,通过参加科技、社会、社团、文体及各类学科专业竞赛等活动,提升自己的科研创新能力。

5. 借助各界力量开放办学,组织教学培训师资

我们每学期都安排相关的学术活动,集中邀请数字出版领域学界、业界著名专家、学者来校举办学术讲座,大大开阔了师生的视野,丰富了教

学内容;我们还积极安排、组织学生到一些著名的数字出版

企事业单位参观实习,让学生对数字出版相关流程及生产运作环境有一定的感性认识;此外,我们还借助各种渠道,与业界一批从事数字出版的专家、政府主管官员和新媒体从业者保持密切联系,随时了解并掌握数字出版业的发展动态,及时选派相关专业教师外出学习培训,以适应教学及科研需要。

6. 启动专业核心课程教材及教学资源库建设我们已与高等教育出版社、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合作,开发数字出版专业核心课程教材,“用数字出版方式制作数字出版教材”,进行特色专业教材建设;同时,结合课程建设及教材建设的需要,搭建数字出版教学资源库。

图2 数字出版专业主要培养方向

五、探索

1. 调整课程结构体系,实现专业课程的“三增三减”

培养方案中进行课程模块的结构性调整,实现“三增三减”,即增加同类课程整合,减少碎片化倾向;增加教学实训课时,减少理论课时;增加校外实践学时,减少在校上课学时。

2. 建立数字出版工作室(研究所),凝聚研究方向,提升团队影响力

数字出版研究所作为一个开放的平台,可以组织多学科教师,以科研为纽带,形成研究梯队,跟踪国内外数字出版前沿,开展跨学科研究活动,

北京印刷学院年度教育质量年度分析报告(doc 14页)

北京印刷学院年度教育质量年度分析报告(doc 14页)

北京印刷学院2003年度教育质量年度分析报告 一、学校教学概况 北京印刷学院是一所包括工科、文科、艺术、管理的多学科高等学校,目前设有印刷与包装工程学院、信息与机电工程学院、出版传播与管理学院、设计艺术学院、高等职业技术学院及继续教育学院共六个二级学院和基础部、社科部及体育部三个教学部。 学校现有3个硕士学位授权点、14个本科专业及8个高职(专科)专业。截止到2003年12月统计,除成人脱产高职(专科)和函授教育外,在校学生共计6439人,其中本科生5399人。学校现有教职员工685人,其中专任教师345人,教授22人,副教授86人。 经过20多年的建设和发展,北京印刷学院确定了“立足北京,服务首都,面向全国印刷、包装、出版及相关行业”的办学方针,“以人为本,以德为先,以实为要,民主办学”的办学理念;“本科教育为主体,积极发展研究生教育,适度拥有高等职业教育和继续教育”的基本办学格局,各项事业蓬勃发展。 二、教学质量现状及分析 2003年是不平常的一年,尽管受到“非典”、校区物理布局大面积调整变动等不利影响,但在院党委的领导下,经过全院师生员工的共同努力,学校仍然保持了较高的教育教学工作质量,圆满地完成了各项教学任务。 2-1 保障教学经费投入 (1)六项教学经费投入状况

为保障教学条件,近年来,我校教学经费投入力度逐年加大,教学基础设施建设成效显著,大幅度加强了物理、化学、电工电子等基础实验室和计算机中心、多媒体教室、校园网等公共设施的建设,建设了一批有特色的专业实验室和实训基地,突出了专业学科特色和优势。表一所示为六项教学经费支出一览: 表一六项教学经费一览表 单位:万元序号经费项目2001年度2002年度2003年度 1 本专科业务费459.16 502.7 649.7 2 教学差旅费25.25 37 47.9 3 教学仪器修理费15.88 30.72 35.7 4 体育维持费10.73 22.91 11.6 四项小计511.02 593.33 744.9 5 教学仪器设备购置费665.49 2210.64 2535.8 6 图书资料购置费46.9 98.76 114.1 六项合计1223.41 2902.73 3394.8 (2)师资培训经费投入 为了提高中青年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我校制定了优惠政策,鼓励教师提高学历,攻读学位,提供挂职锻炼,增强实践能力等多种学习机会。对新进教师还提供参加北京市岗前培训的条件和学费,要求必须培训合格后上岗。近年来在师资培训方面经费逐渐增加,基本满足了教师培训需求。投入经费如表二和图一所示:

出版专业职业资格考试(中级)——《数字出版基础》笔记

数字出版基础笔记 第一章数字出版概述 第一节数字出版的概念 2005年举办的“第一届中国数字出版博览会”标志着我国出版业驶入了数字出版的快车道。 一、数字出版的概念及其演变 (一)数字出版的定义 工作定义:指利用数字技术今夕内容编辑加工,并通过网络传播数字内容产品的一种新型出版方式,其主要特征为内容生产数字化、管理过程数字化、产品形态数字化和传播渠道数字化。 主要形态:电子图书、数字期刊、数字报纸、数字音乐、网络动漫、网络游戏、网络原创文学、网络地图、网络教育出版物、数据库出版物、手机出版物等。 数字技术是指借助一定的设备将图、文、声、像等各种信息转化为计算机系统能够识别的二进制数字“0”“1”后进行采集、加工、存储、传送、传播、还原的技术。 注意:数字技术如果只用于出版的某些业务环节,并不能被称为数字出版。 按需印刷,可将其视为数字出版的一个环节。 (二)电子出版的含义 《电子出版物管理规定》的定义:以数字代码方式,将有知识性、思想性内容的信息编辑加工后存储在固定物理形态的磁、光、电等介质删个,通过电子阅读、显示、播放设备读取使用的大众传播媒体,包括只读光盘(CD-ROM、DVD-ROM等)、一次写入光盘(CD-R、DVD-R 等)、可擦写光盘(CD-RW、DVD-RW等)、软磁盘、硬磁盘、集成电路等,以及总署认定的其他媒体形态。 2008年发布的ISO9707标准中,对电子出版物的解释是:以数字形式出版并通过互联网访问或物理形态承载的文献,包括电子书、数字期刊和数据库。 (三)网络出版的含义 《互联网出版管理暂行规定》中的界定:指互联网信息服务提供者将自己创作或他人创作的作品经过选择和编辑加工,登载在互联网上或者通过互联网发送到用户端,供公众浏览、阅读、使用或者下载的在线传播行为。 1.互联网出版 是数字出版活动的形式之一。 与其他出版形式的区别:从根本上说,只是在于A.出版物的载体形式、B.物质生产方式和C.将出版物提供给消费者的方式不同。在出版物的精神生产方面,数字出版与其他出版物的出版时基本相同的。 2.手机出版 从内容上分类:包括手机读物、手机动漫游戏、手机音乐、手机电视等。 从内容获取方式上:分为无线互联网、有线互联网和内置手机芯片三种。 特点:A.传播与更新速度快B.开放性C.隐蔽性D.便携性 手机出版使人际传播工具变成了大众传播媒介。 手机出版的实质:内容提供商对文本、图片、音频和视频等信息经过选题策划和编辑加工,以数字化技术手段制作并通过无线网络传播的数字出版行为。 与通过PC终端发布的数字出版产品相比较,它具有的四个突出的特点: 1)移动性2)碎片化3)娱乐性4)个性化 3.互联网出版产品 经过数字出版单位选择和编辑加工,登载在互联网上或者通过互联网发送到用户端,供公众浏览、阅读、使用或者下载的作品。 从内容来源,分为:从以出版的图书、报纸、期刊、音像制品、电子出版物等转换而来的作品;经过编辑加工后直接通过数字出版的作品。 从内容本身,设计文学、艺术、教育、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工程技术等方面。 从产品形态看,有数字图书、数字报纸、数字期刊、数字音像制品、数据库和网络游戏等。 互联网出版产品的基本特征是产品数字化。 关于网络出版概念的定义,争议焦点是“口径”问题,即在多宽的范围内认可网络出版。 二、相关概念的关系 数字出版、电子出版与网络出版的适用范围是不一样的。 电子出版和数字出版都可以用来指印刷出版的印前部分,涵盖利用计算机进行的编辑加工、排版印刷等活动,网络出版没有这一用法。 数字出版和电子出版无论从内涵还是外延来看都逐渐趋同。 电子出版、网络出版、数字出版也在逐渐趋同。 第二节数字出版产品 一、数字出版产品的分类 按照与传统出版物的承继关系,分为:数字图书、数字期刊、数字报纸、数字音乐等。 (它们既可以是传统出版物的数字化形式,也可以完全是原创型数字出版产品,知识承继了某一类传统出版物的某些特点。) 1.数字图书 来源:一是从纸质图书转换而来,并以书的形式通过互联网发布、传输;二是内容直接通过互联网发布的作品,发布形式多为网页或与阅读终端软件相适应的文件格式,发布时往往以篇、节、章为单位。 2.数字报纸 以网页形式居多,特点:即时发布、传播快捷、读者面广、回溯性强、全文搜索、编读互动、集合多种媒体。 3.数字期刊 来源:一是从纸质期刊转换而来,二是在网络上直接发布的内容。 发布形式:一是以单本期刊为单位发布、传播;二是以数据库方式存储,以但篇文章为单位发布。 4.数字音像制品:通过互联网传宝的音乐、影视和动画节目。 5.网络数据库出版物 典型类型:题库、期刊库、文献库等。 特点:根据用户输入的检索要求,即时形成相对独立的内容片段供用户使用。 注意:一些数字图书、数字报纸、数字期刊等也采用数据库技术来存储内容以方便用户检索,但这些出版物在显示时仍以单本书、单期报刊的形式呈现,一般不把这种形式呈现的数字出版物产品称为网络数据库出版物。 二、按照是否具有交互性区分 分为:单向类和交互类。 对于交互类数字出版物,读者不仅可以与出版物互动,也可以与其他读者互动。 1.网络地图 2.网络游戏:由游戏开发运营、网络支撑、销售推广等个多个环节组成。 3.在线知识服务:有内容资源动态更新、即时服务、贴近用户应用场景、用户定制等特征。 包括产品生产、在线服务、运营维护三部分。 1

数字出版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数字出版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一、专业代码、名称 专业代码:050307T 专业名称:数字出版 Digital Publishing 二、专业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拥有广博的文化与科学知识,具备系统的出版学理论素养与信息技术实践技能,能在互联网出版,数字内容生产、发行与管理,数字新闻传播,文化教育等部门从事数字内容产品策划、编辑、发行与营销管理、技术开发与服务维护以及教学与科研工作的复合型高级专门人才。 三、专业特色和培养要求 本专业要求学生具备宽广的知识面和文理兼备的知识结构;较为系统地掌握出版学基本理论以及数字出版技术原理与方法;了解并掌握数字内容产品和软件系统设计、开发与生产技术,数字出版物发行与营销的相关技能;具有较强的文字和口头表达能力;系统地掌握一门外语;能够理论联系实际,运用所学理论解决实际问题。 四、学制和学分要求 学制:4年 学分要求:140学分 五、授予学位 授予文学学士学位。 六、专业主干(核心)课程、双语课程、特色课程 本专业主干课程:信息管理与传播导论、出版学基础、数字出版概论、数字媒介传播、出版营销学、出版法律与政策、媒介经营与管理、网络受众分析、高级语言程序设计、数据结构、数据库原理与应用、计算机网络基础、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 本专业特色课程:网络编辑、数字出版物设计与制作、网络知识产权、用户界面设计、页面描述语言、出版电子商务、数字资产管理、游戏设计与开发等。 七、主要实验和实践性教学要求 本专业实行教学实习、假期实习、专业实习等三级实践性教学体系。教学实习是指根据课程安排,就与课程相关的内容进行实习;假期实习是指寒暑假要求学生在数字出版发行单位或其他单位的相关岗位实习;专业实习是指第7学期在专业相关单位进行为期8周的专业实习。 八、毕业生条件及其它必要的说明 本专业学生修满规定学分,完成毕业论文并通过答辩者,准予毕业,并授予文学学士学位。

北京印刷学院大学英语课程建设报告

大学英语课程建设报告 一、新形势下的大学英语课程特色 大学英语是一门系统的、相对独立的学科,它集多种教学方式和教学手段为一体,是以语言知识与技能、学习策略和文化素质为综合容的可操作教学系统。2003年下半年,教育部推出了《大学英语教学要求(试行)》,要求全国高校根据自己的情况进行新一轮大学英语改革。印刷学院校领导、教务处和大学英语教学部根据《要求》精神决定,从2004年起,新生入学后,按课堂教学+自主学习模式实施外语教学,并开始了网络教学的试点工作,同时积极开设外语全校选修课和四级后必选英语课,以增强学生综合素质培养,保证英语学习四年不断线。 依照《大学英语教学要求(试行)》的三个要求(即一般要求、较高要求和更高要求),公外部领导参照兄弟院校的改革经验,组织专家结合本校外语教学的实际情况,转变教学理念,制定出科学的、系统的、个性化的大学英语教学大纲和网络班教学大纲(适用于网络教学实验班),将原来的以阅读理解为主转变到以听说为主, 意在提高学生的语言综合运用能力和人文素质。 与此同时,改革了传统的教学模式和方式,实施课堂教学+自主学习+教师辅导+网络多媒体的教学模式,采用现代教育技术,人机互动相结合,并模拟设计虚拟的英语交际环境,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和交互式学习的新模式。 学生学习效果的综合评价方式由过去的终结性评价逐步向形成性评价过渡,从原来单一测评教学结果逐步转向教学全过程整体监控和评价上来。考试试卷容也由原来的以评价语法、阅读、理解为主转变到以评价学生的听说能力及英语综合应用能力上来,加大了主观题和听说部分在考试中的比率及分值比重。 二、教学队伍建设 1.教学队伍结构及整体素质 大学英语教学部目前隶属于出版传播与管理学院,下设3个教研室:第一教研室、第二教研室和第三教研室。全校本科生(设计艺术学院学生除外)的英语教学任务由第一和第二教研室承担,第三教研室负责设计艺术系、高职院和继教学院的教学任务。本课程组成员均隶属第一和第二教研室,主讲教授及梯队的其他成员都是一线的教师,大家团结协作,爱岗敬业,教书育人,教学质量均达到了良好以上,如表1所示:

北京印刷学院·传播学专业·考研·110个名词解释

北京印刷学院·传播学专业·考研·110个名词解释 1.传播:传播是带有社会性、共同性的人类信息交流的行为和活动。 2.自我传播:体内传播或人的内向交流,是每一个人本身的自我信息沟通。 3.人际传播:狭义指个人与个人之间面对面的信息交流广义包括群体传播和组织传播在内。 4.群体传播:即团体传播,指人们在“群体”范围内进行的信息交流活动。 5.组织传播:一种有组织、有领导、有计划、有一定规模的信息交流活动。 6.大众传播:是指传播组织通过现代化的传播媒介——报纸、广播、电视、电影、杂志、图书等,对极其广泛的受众所进行的信息传播活动。“大众”,是指分布广泛、互不相识的广大受众。 7.传播学是研究人类一切传播行为和传播过程发生、发展的规律以及传播与人和社会的关系的学问。 8.传播过程:即传播现象的结构、要素和各个要互之间的关系。美国学者戴维?伯洛透彻分析了传播过程,主要论点是:①传播是一个动态的过程,无始无终,没有界限;②传播过程是一组复杂的结构,应将其中的多元关系作为研究的基本单位;③传播过程的本质是变动,即各种关系的相互相互影响和变化。他提出“S-M-C-R”(讯息来源-讯息-渠道-受者)的传播过程模式,强调了“过程研究”的重要性和科学性。 9.“过程研究”的主要成果是模式:线性模式、控制论模式、社会系统模式。拉斯韦尔把传播过程分解为传者、受者、信息、媒介、效果,即5W模式。R、布雷多克添加了情境和动机两个环节,把它变成7W模式。传播学上的三大类基本模式:①线性模式,②控制论模式,③社会系统模式。 10.拉斯韦尔模式(传播过程中的5W):拉斯韦尔把传播过程分解为传者、受者、信息、媒介、效果,即5W模式。 11.申农-韦弗模式:线性模式之一,把媒介分为三种,把讯息分为发出的和收到的,增加了噪音的因素。 12.传统线性模式:以拉斯韦尔和申农-韦弗模式为代表,传播被表述为一种直线型、单向型的过程。忽视了反馈和社会过程对传播过程的制约。 13.控制论模式:以控制论为指导思想的传播过程模式。变“单向直线性”为“双

数字出版专业教育

我眼中的数字出版 我是数字出版专业的一名学生。 数字出版,听上去完全高大上的感觉,像是不久的将来世界就由我们统治一样,可是我相信大部分本专业学生对于数字出版的概念是模糊的,即使我们已经在开学初和结课的时候受过专业教育,但依旧是云里雾里。 对于此专业的前景,可以用“未来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来概括,数字出版在我国起步较晚,各方面的发展都不完善,很可能直到毕业去工作,我们只会成为炮灰一枚。 就我而言,乍听数字出版联想的是电子书,毕竟“电子”与’“数字”相关,“书”与“出版”相关。可就电子书而言,我们的概念也不是很清晰,因为大家想到的会是汉王电纸书、kindle或者是我们所阅读的书的内容。新闻行业也没有统一的界定标准,这也是由于发展不规范造成的。 老师讲给我们的,演示给我们的,大多是一种理论载体,现实生活中基本没有普及,例如可折叠的电子纸,可对接屏幕的ipad ,这些硬件设施是为电子书的发展提供一个良好载体,可这与学习“如何成为一个好编辑”的我们没太大关系,我们能做的,是关注内在,关注最根本的阅读内容,之前问过一些同学对电子书有什么看法,他们大多最直观的感受是阅读体验完全比不上纸质书(对答案总结了一下),字体大小,行文格式甚至还有乱码使得读者阅读起电子书来十分别扭,完全没有读纸质书的感觉,我想这是目前要发展电子书产业首先要解决的问题,关于文字格式的转换,关于罕见字的拼写,关于作者或出版社对于电子格式图书的授权等等,更像是一个未来数字出版编辑该做的工作,还有就是与技术提供商进行良好的沟通合作,使其尽快研发出供编辑校对排版转格式的应用软件,不必为了适应不同格式的电子阅读终端而次次校对浪费人力物力,我想在这个方面是需要政府和市场干预我们在此就不细谈了。 就我个人观点来看,我们现在所做的电子书行业,只是一味的模仿纸质书所能给人带来的感受和阅读体验,对于其发展,投入关注度的只有业内人士,这好像形成了一个封闭的圈子,我们自己人在“秘密”谈论怎样才能让平板阅读做出与纸张无差别的感觉,或是怎样才能保护电子书版权不至于5年后打了水漂便宜了平台提供者。想要做好一本电子书,却完全至读者于事外,到最后读者不买账,前期所有的工作全都白费。模仿并不是最终的解决办法,我更希望能有人创造出一种新的阅读模式,就像iphone的问世,它完全改变了手机的固有模式,不再是客户要什么我们就做什么,而是变成我们做什么就让客户接受并且迷恋什么。它打破传统掀起新的浪潮,使全世界人民为之疯狂,到那个时候,我们才算是迎来了朝阳。 数字时代离我们已经不遥远,它的到来已经威胁到现在纸媒的发展,就拿报纸与网络媒体相比,它的时效性远远低于网络媒体,人们可以在第一时间知道世界各地所发生的大小事件,新闻新闻在于“新”,报纸比不来网络媒体,自然会被淘汰,网络媒体的及时更新完全可以满足读者“情报狂”心理和猎奇心理。我们再看百度,在现代人心目中,它的地位完全超越百科全书,有问题找百度,第一时间得到答案节省我们翻书的麻烦和摘抄的时间,不必为了得到答案一趟一趟的跑图书馆,节约了路上的时间不说,多出来的部分还可以更好的进行个人思考,使你的答案更加完美充盈。数字化时代给我们带来的便捷远远超乎于想象。 然而现在在讲数字出版的都是一些做编辑出身的资深人士,在他们看来,纸

北京印刷学院数字出版人才培养探索

出 / 版 / 研 / 究 / 与 / 教 / 育 PUBLISHING RESEARCH & EDUCATION 67 2010年 科技与出版 第 8 期 北京印刷学院数字出版人才培养探索 北京印刷学院 陈丹 张志林 一、数字出版人才培养的背景与意义 数字出版一方面能够挖掘传统出版资源,延长印刷出版物的生命周期;另一方面能够创新、加工制作各种多媒体出版资源。数字出版产业的发展既包含了传统出版业的数字化,又包括了新兴数字媒体产业的崛起,极大地拓展了传统出版的价值空间。在出版业数字化转型的过程中,复合型数字出版人才严重缺乏,大力培养数字出版传播人才是文化市场发展对教育的呼唤。据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测算,我国现有网站80多万个,其中涉及出版内容的网站约为1/4,从事网络编辑业务的人员约60万人。这个数字远远超过传统出版机构编辑队伍人数的五六倍。出版业的数字化转型和媒介融合给出版传播高等教育带来巨大的人才 培养空间。 新闻出版总署于2008年公布了对全国图书出版社开展跨媒体出版情况的调研结果,其中各社对数字出版人才的需求情况如图1所示。从图中数据可以看出,出版社对技术研发、营销发行、管理、美编设计等各种类型的数字出版人才的需求强烈。同时,数字出版对人的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表现在:既要精通跨媒体出版物内容所属的专业,熟识出版知识,又能掌握特定出版环节的技巧,熟悉出版流程中其他环节的运作。 北京印刷学院在2007年7月,以出版传媒产业需求为导向,启动数字出版新专业申报,2008年2月获得批准,开始面向全国招生。我校的传播学(数字出版)专业是国内第一批经过教育部批准设立的面向出版业发展转型、培养数字出版急需人才的专业。 二、数字出版人才培养的目标与原则 1. 数字出版人才培养目标 基于市场需求及行业发展背景,我们制定了 如下的数字出版人才培养目标:面向数字内容产业,主动适应国家文化、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对数字化人才的需要,培养具有现代科学文化艺术基本素养、掌握数字媒体素材编辑加工基本技术、具备数字媒体编辑出版传播技能,了解数字媒体产业运作规律的 复合型高级专门人才。 摘 要 以北京印刷学院数字出版专业建设中的探索与实践为例,对数字出版人才培养的背景与意义、目标与原则、定位与特色以及方向与模式等问题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 数字出版;人才培养;培养模式 图1 我国图书出版社对数字出版人才的需求情况

多校联合协同共享探索地方高校卓越工程

多校联合、协同共享,探索地方高校卓越工程 人才培养新机制 北京信息科技大学北京建筑大学北方工业大学 北京石油化工学院北京印刷学院北京工业大学 王兴芬、金春华、邹积亭、王景中、戴波、李子臣、肖念、白菁一、成果简介 自2011年以来,以首都高等工程教育研究中心为平台,以北京市联合教改项目等多项课题为依托,六所北京市属工科院校围绕地方高校如何培养卓越工程人才、如何提高学生解决复杂工程问题能力等共性难点问题,成立协作组,以22个卓越计划专业为试点,研究探索以校际协同深化校企协同、校内协同,以优质实践平台共享推进优质师资共享、课程资源共享的“三协同三共享”人才培养新机制,强化了卓越人才培养共同责任理念的落地,保障了卓越试点专业教学改革的成功实施。 本成果从运行机制和管理模式入手,较好解决了制约地方高校卓越人才培养中校企深度融合不够、优质实践平台匮乏、教师工程实践能力不足等问题,形成了一定规模、可复制、可推广的有益经验。 二、成果主要创新点 (1)深化校企、校内协同,创新了协同工作机制 以“经验分享、知识共享、协同配合、定期沟通”为模式,构建卓越计划协作组,以校际协同促进校企、校内协同的工作机制,形成了协作高校卓越人才培养的规模、集成优势。 (2)以高水平工程实践平台共享为突破,创新了优质资源共享方式 以多校联合与行业领军企业共建高水平工程实践平台为突破点,通过建立工程实践项目开发开放工作体系,创新高校间优质资源共享方式,有效解决了卓越工程人才培养的资源保障问题。 三、第一完成人简介 王兴芬,教授,北京信息科技大学教务处处长。主持国家级、北京市教育科学规划项目、北京高教教改联合项目等多项课题,发表教学研究论文近20篇。以第一完成人获2012年北京市教学成果一等奖,以第三完成人获2014年国家级

2019北京印刷学院出版专硕考研经验最新

2019北京印刷学院出版专硕考研经验分享 摘要:如果你的付出没有超过任何一个奋斗在考研路上的人,那么你凭什么说你努力了,当你没有考上,你也就没有脸去抱怨什么了!楼主三跨北京印刷学院出版专硕,以自身备考经验来解答各位考研er 们的疑问了~ 我一直觉得,只有你被录取了,写的东西才有人看。 (另:无论怎样,别人的故事只是参考) 背景:文科,普通一本,三跨,没报班,没联系老师,总分400+ 专业课: 1.参考书买了。 2.看了一遍参考书。 (3.买了参考资料。现在觉得不买也行)

4.整理知识点,背知识点。 5.买了中级资格考试的原题,练习。 6.关注相关公众号,阅读行业相关信息。 英语: 1.历年原题做六遍。 2.记住那5500个单词的意思。 政治: 1.买肖秀荣套装。 2.看一章,做一章题(仅选择题),标注错题。 3.错题重做,循环至没有错。 4.冲刺卷刷选择题,背大题。

问答: 1.专业课的分怎么都那么高啊? 答:挺害怕,是吧?我也怕过、担心过。作为过来人,我想说,别怕,别人能考到,你也能考到。 2.专业课知识点都背吗?好多啊? 答:背。 3.我是跨考的,题难吗? 答:兵来将挡,水来土掩,不用担心。 4.关注哪些微信公众号? 答:AshPress(重点)、版式设计网、编辑邦、出版参考、出版人杂志、出版商务周报、科技与出版、练小川微言、木铎书声、试客出版工场、书店帮、数媒干货、数字出版在线、中国编辑、中国出版、中国出版传媒商报、装饰杂志、做書、肖秀荣教授。

5.要逃课吗? 答:鱼与熊掌,不可兼得。 6.一天的时间怎么分配? 答:取决于你自己。 心路历程: 2017年元宵节后返校,大家就在讨论是否考研,嘴上说着上半年就要准备了,但实际行动却在下半年。那时候,同学们有的报班、有的犹豫、有的果断决定不考。后来,有的重新选择、有的中途放弃、有的依旧不考。我不知道要做什么,反正不想找工作,那就随大流考研吧。接着,迷茫与不知所措时而出现,一直伴随整个考研之路。 听得最多的词,“坚持”是其中之一。很多过来人都说,坚持下去。坚持很抽象,它不能帮你解决某个具体的问题,但能支撑你继续走下去。考研过程中会有很多问题,生活中的、学习上的、心理上的,任何一点小事情,都能让你的情绪产生波动。心情不好,我就搜百度、搜知乎,提过的问题包括但不限于“xx学校怎么样”“心情不好/不想学习/无法自律怎么办”“考研成功/失败/英语80+/政治80+/复

编辑出版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编辑出版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一、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具备良好的人文素养和扎实的编辑出版基础理论知识,系统掌握杂志、图书、网站、电子出版物和报纸的策划、编辑、制作、运营等业务技能;学生毕业后能够在杂志社、网络公司、出版社、报社、广电媒体、新闻宣传单位和文化企事业单位从事策划、编辑、制作、经营、管理等工作的应用型编辑出版人才。 二、基本业务规格 1.坚持党的基本路线、方针及政策,具有为社会、为公众服务的精神,遵纪守法,具有良好的社会公德和职业道德; 2.具有良好的人文素养,了解有关人文科学、社会科学、管理科学、自然科学与技术科学等基本知识,并融会贯通至个人的学业中; 3.具有扎实的编辑出版理论知识基础,掌握编辑学、出版学、杂志学等核心课程所包含的编辑出版核心知识。在杂志、图书和网站的编辑出版方面具有较高的专业水准,擅长于杂志、图书、网站的策划、编辑、制作、印刷与发行业务; 4.了解我国文化出版产业发展的相关方针、政策和出版法律法规,具有较强的语言和文字表达能力,熟练掌握纸质出版物和电子媒体的传播技巧; 5.具有较熟练的英语听、说、读、写、译的能力,达到CET-4水平; 6.具有较强的计算机应用能力,达到浙江省高校非计算机专业计算机一级水平。 三、基准学制四年 四、授予学位文学学士 五、主干学科编辑出版学 六、专业主干课程 编辑学、中国编辑出版史、全媒体出版、杂志学概论、杂志经营与管理、出版法规与版权贸易、书业经营与管理、数字出版理论与实务。 七、课程设置及学分要求 本专业毕业最低学分为160学分,其中,普通教育课程31学分,基础教学课程46学分,专业教学课程35学分,公共选修课程11学分,实践教学环节27学分,素质拓展环节10学分。 编辑出版学专业教学安排表

数字出版人才培养的策略

数字出版人才培养的策略 摘要:我国出版业已进入由传统出版向数字出版的转型期,这对我国出版教育的人才培养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为培养数字出版人才应采取以下策略:建立新的出版教育理念;改革课程设置;加强数字出版教育师资队伍和实习基地、实训站的建设。 关键词:数字出版教育;人才培养;策略 随着全球高科技的迅猛发展,经过了20年数字化浪潮的推动,我国出版业正在从传统的、单一纸介质的出版业,向以数字技术为依托的、多媒体的出版业转型。数字化已渗透到新闻出版业的每个环节,成为新闻出版业发展的必然趋势和新的经济增长点。 我们欣喜地看到,我国的出版教育已有了新的发展,现正以出版产业发展的需求为导向,由理论教学为主向兼顾技能培养发展,由单一的文科类培养模式向文理交叉的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转变,由符号编辑加工向多媒体编辑制作延伸,由专科、本科向研究生培养层次提升,由传统出版向数字出版转型。 但我们还必须看到,面对数字出版的巨大的市场需求,我们的出版教育尚未做好充分的准备。出版教育无论在教育理论和实践上,还是在数量、层次、形式和质量上,都难以与数字出版的快速发展相适应。如何建立新的出版理念,优化师资队伍,形成新的课程体系,构建新的培养模式,已成为我国出版教育人才培养中需要迫切研究和解决的新课题。 一、建立新的出版教育理念 教育理念是人才培养的指导方针,直接影响到人才培养的质量,因此,面对新技术向出版业的渗透,多种媒体的互动和融合,首先要建立起全新的与数字出版时代相适应的出版教育理念,即多媒体协同出版理念。这种理念是根据现代出版业发展的需要,以培养数字出版的高层次研究型人才和数字出版的应用型人才为主要目标,并将着力点放在数字出版上。其培养模式是以内容策划和创意为龙头,注重对学生出版理论、社会责任感、策划创意能力和信息素质(信息意识、信息道德、信息知识和信息能力)的培养;以数字化制作传播技术为一翼,注重对学生数字化出版技术(网络出版、网页设计与网站管理、书业电子商务、多媒体出版技术、数字化装帧设计、排版等)的操作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以数字化经营管理为另一翼,注重对学生市场化经营和数字化管理能力的培养。简言之,以内容策划和创意为主体,以数字化技术和经营管理技能为两翼,协调发展,努力实现数字出版人才的培养目标。 二、改革课程设置 据不完全统计,目前我国开设编辑出版学专业的专科和本科教育的高校有

加强学习,求真务实

加强学习,求真务实 ——十七届四中全会《决定》学习体会 教务处党支部:李 琼 2009年11月18日 中华人民共和国已经走过六十年辉煌历程,中国共产党也即将迎来建党九十周年诞辰。在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今天,世情、国情、党情的深刻变化对党的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党面临的执政考验、改革开放考验、市场经济考验、外部环境考验是长期的、复杂的、严峻的,落实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任务比过去任何时候都更为繁重和紧迫。在这特殊历史时期,党将要走向何方?这是所有中国共产党人都热切关注和期待解决的一个问题。为此,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在《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给出了明确答案。《决定》强调了党建的重要性,并提出了具体措施,而加强学习、求真务实是两条非常重要的途径。下面结合本人从事的党支部工作和教学管理工作谈两点体会。 一、加强学习,建设学习型党支部 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决定》提出的“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提高全党思想政治水平”,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坚持把马克思主义作为立党立国的根本指导思想,紧密结合我国国情和时代特征大力推进理论创新,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发展真理,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指导新的实践,是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的首要任务。 实际上,中国共产党一直在进行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时代化和大众化,不断推进理论创新。马克思和恩格斯发表了《共产党宣言》,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第一代中国共产党人,结合中国革命具体实践,创立了毛泽东思想,指导

中国革命取得了伟大胜利。毛泽东思想是对马克思主义的继承和发展。以邓小平同志为核心的第二代中国共产党人,根据中国社会发展的具体情况,创立了邓小平理论,经过改革开放,取得了重大成就。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第三代中国共产党人,将毛泽东思想中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进一步推进,提出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今天的科学发展观,也体现了以胡锦涛同志为核心的第四代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现实相结合,继续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 党支部作为党的最基层组织,是党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只有通过学习,建设学习型党支部,才能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充分发挥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通过学习,引导党员、干部把学习理论同研究解决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本地区本部门改革发展稳定的重大问题、党的建设突出问题结合起来,增强工作的原则性、系统性、预见性、创造性。通过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学习,引导党员、干部增强党的意识、宗旨意识、执政意识、大局意识、责任意识,做到为党分忧、为国尽责、为民奉献。 从目前我国高等教育领域来看,已经进入到了大众化教育阶段。要想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对高等教育的需求,必须认真学习现代教育理论。作为党支部书记,我认为应组织全体党员加强政治理论学习,提高政治理论水平和实践党的政策的自觉性;加强教育理论及现代教育理念的学习,提高教育思想水平;加强管理知识的学习,提高教学管理水平;加强专业知识的学习,提高为全校师生服务的能力。只有这样,通过组织全体党员共同学习,共同进步,建设学习型党支部,才能不断增强基层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才能永葆共产党员的先进性,才能更好地为学校教学中心工作保驾护航。

北京印刷学院研究生导师介绍

科研项目“媒体公共关系研究”、“新媒体新闻传播研究”;主持和参与教学研究项目“公共关系学课程建设”、校级一般科研项目“新媒体典型新闻案例研究”等。在各类杂志发表学术论文40多篇,出版学术专著《媒体公共关系研究》1部,主编教材《新编公共关系学教程》1部,参编教材2部。 主要研究方向:新闻报道与策划、公共关系新闻、媒体公共关系。在研课题:“媒体公共关系研究”,总经费7万元。 畅榕,传播学硕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新媒介传播。毕业于中国传媒大学,传播学硕士,博士在读。美国密歇根州立大学访问学者。主要研究领域为数字媒体传播战略及数字媒体公共服务政策。近三年来主持教育部人文社科青年项目“主流媒体在网络公共领域中的商谈实践(2003-2012)”和北京市哲社科规划项目“北京地区公共数字文化资源需求与使用状况研究”;参与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及省部级项目若干。出版论著两部、国家“十一五”规划级教材一部,在核心期刊发表学术论文多篇。通过调研,建立了覆盖全国的“公共数字文化资源需求与使用状况数据库”。 陈凤兰,副教授,外语系主任,英语专业负责人。北京市中青年骨干。北京师范大学外语系,英语语言语文学,研究生/硕士。英国伯恩茅斯大学金融法律学院,知识产权管理,研究生/硕士。北京市高校骨干教师,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高级访问学者。曾赴美国、意大利、英国、澳大利亚、新西兰以及德国学习、工作和考察。主讲版权与版权贸易、英语写作等课程。 研究方向:主要从事知识产权保护、开发与利用与跨文化传播方面的研究。出版主要著作:《版权沿革与贸易》(北京市精品教材)、《版权许可》、《版权与版权贸易双语教程》以及《著作权集体管理制度研究》等。主持或参与重要科研项目:“数字环境下版权集体管理运行机制研究”、“电子书产业发展中的版权与标准问题研究”、“英美期刊产业与理论研究”、“跨文化传播与版权贸易研究”、“北京出版业版权经济发展研究”以及“我国版权相关产业发展研究”等。

上海高职学校-数字出版-专业建设方案

中央财政支持高等职业学校专业建设 专业建设方案 所属学校:上海出版印刷高等专科学校专业名称:数字出版专业所属系部:出版与传播系专业创办时间:2010年 一、专业的社会需求背景 国家“十二五”规划明确提出,要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中共中央还召开十七届六中全会,专门研究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等问题。新闻出版业作为我国文化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发展文化产业方面肩负历史重任,而以数字出版为代表的新业态已成为新闻出版业发展的新的战略制高点。新闻出版总署不仅在2010年专门制定和发布《关于加快我国数字出版产业发展的若干意见》,而且还在《新闻出版业“十二五”时期发展规划》中提出:“到‘十二五’期末,力争实现数字出版总产值达到新闻出版产业总产值的25%,整体规模居于世界领先水平。” 上海市“十二五”规划也提出,要加快发展文化创意产业,使该产业增加值占全市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12%左右,而其中要重点发展的是数字出版、新媒体等新兴业态,并把浦东张江国家数字出版基地二期、三期建设及虹口园区建设,开展沪版图书内容数字化工程,开展新一代电子书研发等,专门列为重点项目。 数字出版是新型出版形态,其主要特点在于把传统的内容生产过程与新兴的数字信息技术融合,改变出版物的复制和发行方式,既方便公众获得和使用精神文化产品,扩大传播范围,又非常有利于环境保护。但是,现有数字化出版物产品未能真正发挥数字化技术的优势。无论是实体类产品还是通过网络传播的产品,都基本上处于“更换载体”的低层次阶段,并且差错率很高,质量问题不少。其中的原因之一,是目前我国奇缺既掌握出版专业技术,又能熟练应用现代数字信息技术和网络传播技术的复合型专业技术人才。传统出版单位有资源、懂出版而不了解数字信息技术,信息技术行业则熟悉数字信息技术而不了解出版规律。上海市新闻出版局关于数字出版人才的调研报告明确指出,传统出版行业与数字技术行业相互断层,两个行业都需要既懂出版又懂数字技术的人才,但复合型人才稀缺,82%的被调查者都认为需要加紧数字出版人才的引进和培养。因此,新闻出版总署署长柳斌杰在2010年指出:“社会对数字出版领域的高层次人才已经出现批量化的需要。培养一批既熟悉专业出版知识,又掌握现代数字出版技术和善于经营管理的复合型出版人才,是刻不容缓的艰巨任务。” 按照新闻出版总署的指导意见,立足上海地区出版资源丰富、数字信息技术长足发展、建有全国首个国家级数字出版基地的区域产业优势,上海出版印刷高等专科学校发挥已有办学特色和优势,依托已经开设20多年的出版与传播专业群,于2010年创办“数字出版”专业,以满足行业对数字出版人才的急需,实行专业设置与产业发展对接。 二、专业的现有基础 (一)行业背景深厚的师资队伍 数字出版专业现有校内专任教师6名,4名均在相关企业长期工作。其中:三级教授(编审)1名,曾在出版单位工作22年,长期担任编辑部主任,并被新闻出版总署聘为全国出版专业职业资格考试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六级副教授(副编审)1名,在出版单位工作过17

北京印刷学院教务处文件

北京印刷学院教务处文件 印教文〔2014〕14 号 关于2013-2014学年第二学期重修报名的通知各位同学: 本学期重修(含课程重修、实践环节重修)报名从2月24日开始,到3月5日(第2周星期三)截止,逾期不再办理。现将有关事宜通知如下: 一、课程重修 1、本学期10、11、1 2、13级学生可以报名参加重修。重修报名只接受必修课和限选课程,选修课程请在补退选期间自行上网选课,不接受任何形式的选修课程的重修报名。 2、体育、物理实验必须参加重修学习过程,不能免听。 3、体育重修学生需在第一周内(2月24日-2月28日)到体育部办公室罗老师处进行教学班的安排和备案(不需到二级学院办理),逾期不去者将取消重修资格。 4、具体报名手续:学生在教务处主页上查看《2013-2014学年第

二学期课程汇总》中是否开设自己应重修的课程,并于2月24日-3月5日到所在二级学院综合办公室办理重修手续,填写重修申请表,表中应认真填写本人信息和不及格课程的课程号、课程名称、学分,以及本学期重修课程的课程号、课程名称和学分(以课程汇总为准)。如若信息填写不准确,视为无效报名。 5、教务处公布重修安排以后,学生根据安排到任课教师处登记是否参加重修的学习过程以获得平时成绩,如不登记,则重修成绩以期末考试成绩为准。 6、缓考学生按重修手续报名。 二、实践环节重修 1、实践环节必须参加重修学习过程,不能免听。 2、具体报名手续:学生在教务处主页上查看《2013-2014学年第二学期实践教学环节课程表》中是否开设自己应重修的实践环节,并于3月5日(第2周星期三)前到所在二级学院综合办公室办理重修手续,填写重修申请表,表中应认真填写本人信息和不及格实践环节课程编号、名称、学分及周数等。 三、重修查询 经教务处统一核查后,在第三周将重修安排情况在教务处主页上向学生公布,请届时查询。

数字出版技术专业申请表(预备技师)

附件2: 北京市技工院校 新增专业(技能方向)申请表 学校名称____ _北京市新媒体技师学院__ __ 专业名称__________数字出版__________ 培养层次______ ____预备技师_____________ _ 校长签字___________ ______ _______ 申请日期________2012年5月10日___________ 北京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求日益增长,数字出版的价值和对社会进步所产生的影响会越来越广泛。可以这样说,在重视生活品质的当今时代,数字出版专业的发展是现代社会发展的必然结果,也说明数字出版这一行业在当今和未来经济建设发展中的重要性。 本专业面向数字媒体及相关领域,主动适应国家文化,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对复合型人才的需求,培养具有现代科学文化艺术基本素养,掌握数字媒体编辑加工基本技术,具有数字媒体出版,传播技能,制作内容技术,了解数字媒体产业运作规律的应用型高级技术人才。 二.人才的要求主要有以下几点: 对于数字出版人才,除了必须具备一般出版行业的基本技能以及过硬的网络和计算机技能外,还需具备以下素质: 一,具备对市场热点的敏锐洞察力。网络的信息爆炸已经远远不能用日新月异来形容,而数字出版业则可以说是推动这一“信息化”进程的基础行业,对从业者们的市场洞察力更当以更高的标准来要求。不仅是新兴的技术、信息手段,更要对市场机制、营销策略保持高度的关注。只有这样才能及时、快速、有选择性的将更多的有价值的信息传递给读者,从而最大限度的发挥数字传媒的优点,推动数字出版行业快速,健康的发展。 二,数字时代的常新精神。如果说在别的行业中,创新精神可以达到“锦上添花”式出彩效果,而在数字出版业中,创新精神则是从业者们必不可缺的一项“雪中送炭”式的重要技能。一项突破性的技术、一个颠覆性的产品、一个独具创意的功能,不仅会催生巨大的社会财富,而且会对人们的行动方式和社会发展产生巨大的影响。数字出版以高科技和网络为平台,为我们提供了充分的技术手段和无限的创意空间。 三.学校自身办学条件: 北京市新媒体技师学院的前身是“北京市实用高级技术学校”, 2003年被评为国家级重点技工学校,2004年晋升为高级技工学校。学院是北京市三个“全国职业教育先进单位”之一,多次被评为“北京市职业教育先进单位”、“首都精神文明单位”、“北京市德育先进单位”。目前学校建筑面积共计87675.37 平方米,在校生人数为4338人,设备总值共计1.9亿元,设备生均值4.37万元,是北京市首批职业技能公共实训基地之一。

数字出版人才培养路径研究

数字出版人才培养路径研究 标签:数字出版;人才培养;在职培训;路径 前言 所谓的数字出版是指以数字化技术为支撑,对出版内容进行编辑加工,并通过网络手段来对加工后的内容产品进行传播的一种新型出版方式。数字出版作为基于互联网技术、信息技术基础上产生的出版形式,其迎合了互联网时代受众对信息随时随地的需求,使受众可以通过移动通信中断来自由地查阅相关的信息,实现了信息传播与使用价值的最大化发挥。相关数据显示,2013-2017年,我国数字出版保持着双位数的增长,营业收入连年增长,营业额从2013年的2540.4万元增长至2017年的7071.9亿元,年均复合增长率达到29.17%。对于数字出版业的发展来说,技术是关键,人才是核心,只有具备出版素养扎实的人才队伍作为支撑,数字出版才能够科学持续有效地发展。 1.数字出版人才培养、在职培训的必要性分析 数字出版业的发展是传统出版职能与现代数字技术相融合的产物,其高质量发展除了要在出版活动开展过程中嵌入技术手段以外,还要汲取传统出版的质量特性,即打造优质出版内容,迎合受众各方面的信息需求。对于数字出版的发展来说,人才是关键性影响因素,只有通过优秀出版人才的培养和良好的在职培训才能够保证人才队伍的稳定、创新发展。就目前来看,数字出版人才培养、在职培训的必要性主要体现在以下三方面。 1.1人才是数字出版活动开展的主体 数字出版是针对广大受众信息需求的满足而开展的一种出版活动,其围绕的核心在于人的信息需求。虽然数字技术的逐步应用和成熟解决了信息搜集、传授等一系列的问题,却只能够充当方式和手段的功能,无法替代人的主体性。在当前信息技术不断发展的情况下,如何通过优秀人才的培养与培训来打造一批高素质的出版人才,通过选题策划、资源整合等一系列活动来提供更多优秀的出版产品,满足公众的需求,是市场化运行环境下相关主体高度关注的内容,也是出版社转型发展过程中高度关注的内容。 1.2人才是顺应数字出版创新发展要求的关键所在 数字技术是进入21世纪以来迅速发展起来的信息传输技术,其虽然迎合了出版物信息传播功能实现的需要,但其更多的功能尚有待发展。相关数据显示,“十二五”期间,我国数字出版实现了持续高速发展的态势,2015年,我国数字出版产业的规模达到4403.85亿元,而行业“十三五”发展规划中预测的总营业收入会保持年均17%的速度持续增长,这说明数字出版的发展拥有强劲的动力和广阔的发展空间。目前的数字出版在出版物的数量和质量等方面仍然处于供不应求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