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机械效率(二)

机械效率(二)

机械效率(二)
机械效率(二)

中考题分类汇编--------机械效率(二)

(2013年苏州市)28.(6分)某小组同学在探究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与哪些因素有关时,提出了一些猜想,小组将对猜想进行验证.

(1)如果影响机械效率的因素有多个,要研究机械效率与某个因素的关系,需要先控制

其他几个因素不变,这种方法在科学探究中被称作▲.

(2)下列A、B是同学提出的两个猜想:

猜想A:两个相同滑轮组成的滑轮组,其机械效率与滑轮组细线的绕法有关;

猜想B:两个相同滑轮组成的滑轮组,其机械效率与滑轮组提升的物重有关.

(3)为了验证上述猜想是否正确,同学们准备分别按图1、图2、图3和图4的滑轮组进

行实验.

(a)按图▲滑轮组准备做的两个实验是用来验证猜想A的,若实验测得两滑轮组的机械效率大小▲(相等/不相等),则可初步判断猜想A是错误的;

(b)按图▲滑轮组准备做的两个实验是用来验证猜想B的,若实验测得两滑轮组的机械效率大小不相等,则可初步判断猜想B是▲(正确/错误)的.

(4)接着,小组进行了实验验证.

答案:28.(1)控制变量法

(3)(a)1、3或2、4相等 (b)1、2或者3、4正确

(泰州市二O一三年)40.工人站在地面上,用定滑轮将27kg的物品吊运到10m高处,使用定滑轮的优点是_▲_。若不计绳重和摩擦,匀速吊运所需的拉力是__▲__N;若匀速吊运时的实际拉力是300N,则人所做的有用功是__▲__J,定滑轮的机械效率是__▲__(g取10N/kg)。答案:40. 改变施力方向 270 2700 90%

41.如图所示,小华同学在“测滑轮组机械效率”的实验中,应竖直向上_________

拉动绳子的自由端。若钩码G重为3N,小华所用拉力F为1.2N,则滑轮组的机

械效率为_________;若换成重为5N的钩码G′再进行实验,此滑轮组的机械

效率将_________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3分)

答案: 17.(每空1分)匀速 83.3%变大

43.(9分)现有重800N的木箱A,小李同学想把它搬到高为

F 6m 、长为10m 的斜面上,如图所示,他站在斜面上,沿斜面向上用600N 的拉力使木箱A 以0.2m /s 的速度匀速从斜面底端到达斜面顶端。求:

(1)小李同学拉木箱的功率是多大?

(2)该斜面的机械效率是多少?

(3)木箱A 在斜面上匀速运动时受到的摩擦力是多大?

答案:43.解:(1)s s

m m v s t 50/2.010===……………………………………1分 J m N FL W 600010600=?==总……………………………1分

W s

J t W P 120506000===…………………………………1分 (2) J m N Gh W 48006800=?==有…………1分

%80%10060004800%100=?=?=J

J W W 总有

η……………………2分 (3)J J J W W W 12004800-6000-===有总额…………………1分

N J L W f 120m

101200===额

…………………………2分 答:略。

(成都市二0一三年)5.如图29所示,建筑工人用滑轮组提升重为285N 的水泥桶,动滑轮重为15N ,不计滑轮与轴之间的摩擦及绳重。工人在将水泥桶匀速向上拉的过程中,水泥桶上升的高度h 随时间t 变化的关系如图30所示。由

此可知( BC )

A .水泥桶匀速上升的速度为3m/s

B .0~10s 内建筑工人对绳的拉力做的功为900J

C .0~8s 内建筑工人对水泥桶做的功为684J

D .建筑工人对绳的拉力的功率为30W

(湖北省襄阳市2013年)41.(5分)用如图所示的滑轮组提升货物,已知动滑轮重30N,货物重360N 、上升速度是0.3m/s ,拉力F 的功率是180W (不计绳重)。

求: ⑴滑轮组的机械效率η

⑵货物上升3m 过程中,克服摩擦力做的功。

答案:

(二0一三年山东省青岛市) 14.问题解决—测量滑轮组机械效率:小雨用如图滑轮组将一个重物A提起,他想知道此时滑轮组的机械效率。现在他身边除了重物A、两个相同的滑轮、细绳外,还有3只相同的小桶和若干相同的小铁钉。

(1)请你推导出测量此时滑轮组机械效率的数学表达式(不计绳重和摩擦);

(2) 请你说明测量步骤(请配图说明,图画在方框内).

滑轮组机械效率计算专题

滑轮组机械效率计算专题 一、复习目标: 1、了解滑轮组的特点 2、会解答简单的关于滑轮组机械效率的计算 二、知识储备: 1.对于简单机械来说,提升重物时,克服___________所做的功为有用功,实际拉力做的功为________.那么机械效率的计算公式可写作η=_____________. 2、在力学中,功包含两个必要的因素分别是和,计算功的公式W= 。克服重力做功的公式为W= ,克服阻力做功的公式为W= 。功率的计算公式P= = 。 3、计算机械效率的公式是。 三、典例解析: 例题:用滑轮组将重6×102N的物体匀速提高2m,拉力所做的功为2×103J,所用的时间为20s。求: (1)有用功;(2)拉力的功率;(3)该滑轮组的机械效率。 四、跟踪练习: 1、如图1是伍实同学在测量滑轮组的机械效率实验的图形,重物的质量 为100g,每个滑轮的质量都为50g,不计绳子与滑轮、滑轮轴之间的摩擦, 使用滑轮组使钩码匀速直线上升10㎝,则人的拉力大小为 N,有 用功为 J,额外功为 J,机械效率为。 步骤: 2、用如下图所示的滑轮组吊起重物,不计绳重和摩擦。 (1)当物重为150N时,绳端所用的拉力是60N,此时滑轮组的机械效率是多少?(2)当所吊重物为300N时,10s内重物被匀速提高2m时,绳端拉力做 功的功率是多少?此时滑轮组的机械效率是多少?

3、用如图3所示的滑轮组来匀速拉动钢锭,已知钢锭与地面的摩擦力F 1为 1200N ,若此时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为80%,物体速度为1m/s . ①拉绳的速度是多少? ②拉绳的力F 至少为多大? ③拉力的功率是多少? ④如果想用更小的力拉动钢锭,请你提出一条可行性建议. 五、达标测试: 1、如图3所示,物重G 为600N ,用滑轮组将重物匀速提升5m ,所用的拉力F 为250N ,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为_______;若不计摩擦,被提升的物重增加时,滑轮组的机械效率将________(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2、如图6所示,用一动滑轮拉一物体A 以0.5m/s 的速度在水平面上作匀速直线运动,物体A 重为20N ,受到的摩擦阻力是物重的0.2倍,水平拉力为2.5N ,则在2s 内拉力做的功是_______,滑轮的机械效率是______(不计滑轮重力) 3、下列关于功率和机械效率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功率大的机械,做功一定多 B .做功快的机械,功率一定大 C .效率高的机械,功率一定大 D .做功多的机械,效率一定高 4、关于机械效率,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有用功越大,机械的机械效率就越高 B.额外功越大,机械的机械效率就越低 C.总功越大,机械的机械效率就越低 D.有用功与总功的比值越大,机械的机械效率就越高 F 1

物理八年级下册第十二章简单机械第2节滑轮作业设计

第2节滑轮 一、选择题 1. 如图所示,某工人利用滑轮组提升矿井中重800N的物体A,当他所用的拉力F=500N时,物体A在10s 内匀速提升2m。若不计摩擦和绳重,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为85% B. 动滑轮的重力为200N C. 拉力所做的额外功是1000J D. 拉力的功率为200W 2. 用如图所示滑轮组将质量为48kg的物体以0.3m/s的速度匀速提起,绳子自由端的拉力为200N;若用该滑轮组将重570N的物体匀速提升2m时,不计绳重和滑轮轴摩擦、绳子的伸长,(g=10N/kg),则() A. 前、后两次滑轮组的机械效率相同 B. 后一次绳端拉力做的功为1380J C. 动滑轮受到的重力是40N D. 前一次绳端拉力的功率是144W 3. 如图所示物体A 重180N,动滑轮重20N,绳重和摩擦不计。人对动滑轮的拉力为F,在F的作用下,物体A以0.1m/s的速度匀速上升2m。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拉力F做的功为400 J B. 动滑轮对物体做的功为720 J C. 拉力F的功率为20W D. 拉力F的大小为90N 4. 小林测滑轮组的机械效率,第一次用滑轮组提升重10N的物体时,机械效率是η1,第二次用完全相同的滑轮组提升重20N的物体时,机械效率是η2;第三次用完全相同的滑轮组提升重10N的物体,物体在上升过程中受到恒定的阻力是10N,此时机械效率是η3。(不计绳和轮之间的摩擦)则()

A. η2>η1>η3 B. η1<η2=η3 C. η1=η2=η3 D. 以上说法都不对 5. 如图所示,用两个滑轮分别匀速提升A、B两个物体,拉细绳的力F大小相等,在相同时间内,物体上升的距离也相等,绳重及摩擦不计,滑轮的质量小于物体的质量,甲的有用功为W甲,机械效率为η甲,拉力的功率为P甲;乙的有用功为W乙,机械效率为η乙,拉力的功率为P乙。比较甲、乙两个装置可知() A. P甲>P乙 B. P甲F乙 C. η甲<η乙 D. η甲=η乙 7. 如图所示的滑轮组拉物体A在水平桌面上做匀速直线运动。如果拉力F=3N,物体A的速度v=0.2m/s,忽略滑轮重、绳重和轴摩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物体A受到合力不为零 B. 物体A受到的拉力为9N C. 竖直墙受到的拉力为9N D. 拉力F每秒钟做功为1.8J 8. 如图所示,用力F拉着滑轮,使重200N的物体A以0.2m/s的速度,在水平地面上匀速运动,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5N。不计轮重、弹簧测力计重、绳重和轴摩擦,则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人教版物理第12章第3节:简单机械-机械效率-真题测试卷

人教版物理第12章第3节:简单机械-机械效率-真题测试卷 (选择、填空、计算专题) 一、选择题 1.(12广州)如图所示的剪刀剪纸机械效率为80%,这表示D A.若作用在剪刀的动力是1N,则阻力是0.8N B.若作用在剪刀的阻力是1N,则动力是0.8N C.若作用在剪刀的动力做功1J,则有0.2J的功用于剪纸 D.若作用在剪刀的动力做功1J,则有0.8J的功用于剪纸 2.(12泰安)如图所示,工人师傅用250N的力将重400N的物体匀速提升1m,在此过程中滑轮组的机械效率是A A.80% B.62.5% C.125% D.20% 3.(12来宾)用图中装置匀速提升重力为100N的物体,手的拉力为60N,滑轮的机械效率为C A.16.7% B.20% C.83.3% D.100%

4.(12自贡)如图所示,用滑轮组提升重物时,重800N的物体在10s内匀速上升了1m。已知拉绳子的力F为500N,则提升重物的过程中A A.做的有用功是800J B.拉力F的功率是80W C.绳子自由端被拉下3m D.滑轮组的机械效率是60﹪ 5.(12岳阳)工人利用如图所示的滑轮组,将重800N的物体竖直向上匀速提升1m,工人对绳的拉力为500N,则滑轮组对重物所做的有用功W有和该滑轮组此时的机械效率分别是D A.W有=500J =62.5% B.W有=500J =80% C.W有=800J =62.5% D.W有=800J =80% 6.(12宜昌)甲吊车比乙吊车的机械效率高,当它们分别把相同质量的物体匀速提升相同高度时,则B A.甲吊车的电动机做的有用功较多 B.乙吊车的电动机做的额外功较多

九年级物理第5讲机械效率(2)

九年级物理第5讲机械效率(2) 姓名: [学习目标] 1、明确机械效率是描述做功效率的物理量。 2、掌握机械效率的概念,会计算某种简单机械的机械效率。 3、能设计实验,测定某种简单机械的机械效率。 4、知道提高机械效率的实际意义和方法,有合理改进机械、提高效率的意识 重点难点:机械效率的概念和有关计算,动滑轮的机械效率与哪些因素有关 [学习内容] 一、新课: 1、[实验] 再探动滑轮 (1)设计实验方案: (2)设计表格: 实验发现,Gh 与Fs 相等吗?如不等,哪个大?为什么? 2、几个基本概念: 有用功W 有用___ _ 额外功W 额外___ _ 总功W 总___ __ 3、机械效率 公式 4、注意:对于实际机械,由于总是有额外功存在,η<1。 5、提高滑轮组机械效率的方法: (1) ;(2) (3) 。 例题:小松同学测定滑轮组机械效率的实验装置,小松同学实验中测量的有关数据如右表所示: ⑴请你根据表中数 据在图中画出实验时滑轮组的绕线情况,并填好表中的空格。 ⑵若提升的钩码重增加到6N ,则该滑轮组的机械效率将 (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⑶小松在实验过程中,应当 向下拉动弹簧测力计,才能通过弹簧测力计准确读出拉力的大小。 (4)为了提高滑轮组提升物体时的机械效率,请提出两条措施: 实验 次数 物重G/N 重物上 升高度h 绳端拉力 F/N 绳端移动 距离s Gh/(N ·m) Fs/(N ·m ) 1 2 3 次数 钩码重G /N 钩码上升的高度h /m 拉力F /N 细线自由端移动的距离s /m 机械效率 η/% 1 2.0 0.03 1.6 0.06 2 3.0 0.05 0.1 75

第3节机械效率(20201109180648)

第3节机械效率 一、知识与技能 1. 了解什么是有用功、额外功和总功。 2. 理解什么是机械效率。 二、过程与方法 小明家最近买了一处新楼房,一单元二楼。想把洗手间、厨房装修一下,需把沙子运到二楼。请同学们根据需要,设计方案,选择器械帮助小明家解决这个问题,看看哪个小组选的办法最好? 1. 把沙子装入桶中,用动滑轮把沙子拉到楼上; 2. 在地面与楼面之间搭上木板,将沙子装入袋子沿着木板推到楼上; 活动2【讲授】机械效率 1.有用功和总功 假如用动滑轮提升沙子,用学具展示提沙子的过程,学生观察思考。想一想对谁做的功是我们需 要的?哪部分功是我们不需要,但不得不做的? 对沙子做的功是我们需要的,把我们所需要的功称为有用功。 对提桶所做的功,克服动滑轮的重力所做的功是我们不需要但是不得不做的。工作时,对于额外负担所不得不做的功称为额外功。 板书:有用功:我们所需要的功。 额外功:我们不需要但是不得不做的。 一共做的功等于什么?等于有用功与额外功之和。我们把一共做的功叫做总功。 板书:总功:有用功与额外功之和。 假如用斜面推沙子,有用功、总功、额外功各是多少? 有用功:250X6=1500J 总功:200X10=2000J 额外功:2000-1500=500J

2?机械效率 工作中,我们总是希望额外功越少越好;也就是有用功在总功中所占的比例越大越好。在物理学中,用机械效率表示有用功在总功中所占的比例。 板书:机械效率:有用功在总功中所占的比例,用字母n表示。 W有表示有用功;W总表示总功。那么,机械效率应该怎样表示? 根据公式计算,上面斜面的机械效率是多少? n =1500/2000=75% 观察计算结果,对机械效率”你能发现什么?机械效率是一个比值,没有单位,小于1,常用 百分数表示。 3. 探究斜面的机械效率 同学们,刚才我们知道上面斜面的机械效率,任何斜面的机械效率都一样吗?请同学们再来观察 用斜面推物体的情景。 下面我们探究斜面的机械效率 板书:探究:斜面的机械效率 通过观察上面用斜面推物体的情景,对斜面的机械效率你能提岀什么问题?斜面的机械效率与斜 面的倾斜程度有什么关系?斜面的机械效率与斜面的粗糙程度有什么关系?请同学们猜想上面提岀的问题。可能是在斜面高一定时,斜面的倾斜程度越大,机械效率越高;在斜面的长、高一定时,斜面越光滑,机械效率越大。 请同学们根据提出的问题和做出的猜想,每一小组选择其中的一个问题进行实验,设计出实验的方案。小组讨论,设计实验的方案。下面请同学们根据设计的实验方案,选择桌面上的器材进行 实验。分析实验数据,你能得岀什么结论?回想实验的过程,影响实验的误差是什么? 活动3【活动】机械效率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1 ?有用功、额外功、总功; 2 ?机械效率:定义、公式、计算; 3 ?探究:斜面的机械效率

【2019最新】中考物理一轮复习 第十讲 简单机械 第二节 机械效率word版

【2019最新】中考物理一轮复习第十讲简单机械第二节机械效率word 版 第二节机械效率 知识回顾考点梳理 考点机械效率 1. 三种功 (1)有用功:无论是否使用机械,①________做的功,用②______表示。 (2)额外功:使用机械时,并非我们需要又不得不做的功,用③______表示。 (3)总功:有用功与额外功之和,用④________表示。 (4)三种功的关系:⑤_______________。 2. 机械效率 (1)定义:物理学中,⑥________跟⑦______的比值,用符号⑧______表示。 (2)公式:⑨______________。 (3)规律:使用任何机械都不可避免地要做额外功,机械效率总是⑩________。 (4)提高机械效率的方法:改进结构,使它更合理、更轻巧。当有用功一定时,减少额外功(减少机械重力)即?________摩擦,加润滑油;当额外功一定时,增加有用功,即增加物重。 3. 机械效率的相关计算

重点难点突破 命题点机械效率的计算 类型1 滑轮机械效率的计算 例1 如图,物体重力为80 N,滑轮重为40 N。若用力F竖直向上匀速拉动滑轮,则拉力F为________N,该滑轮的机械效率为_____(不计绳重与摩擦)。 【解析】竖直向上匀速拉起滑轮,不计绳重和摩擦,所以F=2G+G′=2×80 N+40 N=200 N;由题图知,设物体运动距离为h,滑轮运动距离为s,则h=2s,所以该滑轮的机械效率: 【答案】200 80% 考向训练1 如图所示,小王用甲、乙两个相同的滑轮组(不计绳重及摩擦),分别将重力不同的两个物体匀速提高到相同高度,其中G1>G2,则所用的拉力F1______F2,其机械效率η1________η2。(均选填“>”“<”或“=”)

第十二章简单机械教材分析

第十二章简单机械教材分析 一、新旧教材对比 本章是在新教材的“第七章力”、“第八章运动和力”、“第十一章功 和机械能”等力学重要知识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简单机械及机械效率的相关知识。新教材将原有“第十三章力和机械”中的“第四节杠杆”、“第五节其他简单机械”和“第十五章功和机械能”中的“第二节机械效率”整合为“第十二章简单机械”。这样的编排顺序,使学生在学习完了简单机械后紧接着就进一步认识机械效率,更利于机械效率和简单机械知识的有效衔接,可以避免在后续机械效率的学习时要先对前面所学的简单机械知识做必要的回顾,有利于知识的系统化,减少不必要的重复劳动和课时浪费。同时学生在学习了力、功和能相关知识的基础上,有了更多的知识储备,更容易认识杠杆和滑轮等简单机械,并了解提高机械效率的具体途径和实际意义。 二、课程标准要求: (一)2011版课程标准要求: 1、知道简单机械。通过实验,探究并了解杠杆的平衡条件。 2、知道机械效率。了解提高机械效率的途径和意义。 3、了解人类使用机械的历程。了解机械的使用对社会发展的作用。 (二)2001版课程标准要求: 1、通过实验探究,学会使用简单机械改变力的大小和方向。 2、理解机械效率。 3、了解机械使用的历史发展过程。认识机械的使用对社会发展的作用。 (三)对比分析 1、将“通过实验探究,学会使用简单机械改变力的大小和方向”改为“知道简单机械。通过实验,探究并了解杠杆的平衡条件”。细化科学内容,明确教学要求,同时规范表述,增强可评价性。 2、“理解机械效率”调整为“知道”,可以避免在机械效率的问题上进行更多的转化,降低了教学要求的层次,从而减轻了学生的课业负担。 3、增加“了解提高机械效率的途径和意义”。目的在于强化物理知识跟生产、生活的联系,更加关注知识的实践应用。

最新2020八年级物理下册 第十二章 第3节 机械效率课时练 (新版)新人教版

机械效率 学校:姓名:班级:考号: 评卷人得分 一、第II卷(非选择题) (). A. 增加提升高度 B. 增加滑轮的重 量 C. 提起更重的物体 D. 三种说法都 对 2. 机械甲的机械效率比机械乙的机械效率高,这表明( ) A. 甲做的有用功比乙做的有用功多 B. 甲做的总功比乙做的总功少 C. 做相同的总功,甲做的有用功比乙做的有用功多 D. 做相同的总功,甲做的有用功比乙做的有用功少 3. 关于功、功率、机械效率说法正确的是( ) A. 功率越大,做功越快,机械效率越大 B. 做功越少,功率越小,机械效率越小 C. 功率越大,反映做功越快,与机械效率无关 D. 机械效率越大,表明它做的功越多 4. 关于机械效率,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机械做功越快,机械效率越高 B. 机械所做的总功越少,机械效率越高 C. 机械做的有用功在总功中占的百分比越大,机械效率越高 D. 机械做的额外功在总功中占的百分比越大,机械效率越高 5. 如图所示,物体G在竖直向上的拉力F的作用下,匀速上升0.2 m。已知G=18 N,F =10 N这一过程中,不能得到的结论是( ) A. 绳子自由端上升0.4 m B. 拉力F做功 4 J

C. 动滑轮重为2 N D. 该动滑轮的机械效率为90% 6. 用图甲、乙两种方式匀速提升重为100 N的物体,已知滑轮重20 N、绳重和摩擦不计。则( ) A. 手的拉力:F 甲=F 乙 ;机械效率:η 甲 =η 乙 B. 手的拉力:F 甲F 乙 ;机械效率:η 甲 <η 乙 D. 手的拉力:F 甲>F 乙 ;机械效率:η 甲 >η 乙 7. 如图所示,利用轻质滑轮组匀速拉动水平地面上重为300 N的物体,拉力F的大小为 30 N。若物体和地面之间的摩擦力大小为45 N,则A处的拉力大小和滑轮组的机械效率分别为( ) A. 45 N、50% B. 45 N、75% C. 60 N、50% D. 60 N、75% 8. 用一个定滑轮和一个动滑轮组成的滑轮组把重150 N的物体匀速提升1 m,不计摩擦和绳重,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为60%。则下列选项错误的是( ) A. 拉力一定是125 N B. 有用功一定是 150 J C. 总功一定是250 J D. 动滑轮重一定是 100 N 9. 建筑工人用如图所示的滑轮组,将重800 N的重物匀速提高5 m,拉力所做的功为 4 800 J,则该滑轮组的机械效率是(). A. 67% B. 73% C. 83% D. 100%

2、第二节机械效率

第二节 机械效率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知道什么是有用功、额外功和总功。 2、理解什么是机械效率,知道机械效率点小于1。 3、知道提高机械效率的意义和主要方法。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参与探究斜面机械效率的活动,学习拟订简单的科学探究计划和实验方案。 教学重、难点 1、区分有用功、额外功和总功 2、理解什么是机械效率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识 1、什么是功的原理? 2、如图所示的动滑轮提升重5N 的物体(忽略动滑轮重和摩擦),用功的原理求动力F= 。 二、演示启发,引入新课。 比较W 动 和W 阻发现W 动>W 阻为什么呢?引入机械效率。 三、进行新课 1有用功、额外功和总功 首先让学生看课本图14.4-1及想想议议、讨论用图中三种不同方法,把100N 重的沙子运上三楼,哪种办法最好。分别计算人要做多少功:

1)、 2)、 3)、 引出有用功、额外功、总功的概念。 1、有用功:对人们有用的功叫有用功。W 有 =Gh 2、额外功:人们不需要但又不得不做的功叫额外功。W 额=W 总- W 有 3、总功:有用功和额外功之和。W 总=FS 师:实际使用机械时,人们总是希望额外功少些。杠杆、起重机、电梯等所有机械都有一些是有用功,一些是额外功。下面大家讨论,什么是有用功,什么是额外功? 2、机械效率 师:使用任何机械都不可避免要做额外功。例如用水桶从井里提水,目的是把水提上来,所以提水的功是有用功,提桶的功是额外功,而为了把水提上来,水桶是不可缺少的。额外功是我们不需要的,它白白浪费能量,因此应尽量减小它。使用不同的机械来提起物体,我们希望做的额外功越少越好,或者说,有用功与总功越接近越好。 师:有用功跟总功的比值叫做机械效率。 机械效率公式:%100?=总 有用W W η 强调:有用功总是小于总功,所以机械效率总是小于1。机械效率通 常用百分数表示。 师:提高机械效率有重要的经济意义,可以减少能耗,降低生产成本,应对这个问题重视。 3、了解一些常见机械的效率。----P104 4、提高机械效率的意义及方法。 5、例题及机械效率的练习:(略) 四、小结 1、有用功:对人们有用的功叫有用功。W 有 =Gh 2、额外功:人们不需要但又不得不做的功叫额外功。W 额=W 总- W 有 3、总功:有用功和额外功之和。W 总=FS 4、机械效率:有用功跟总功之比。%100?= 总 有用W W η, 机械效率总小于1。

机械效率公式

机械效率公式 TPMK standardization office【 TPMK5AB- TPMK08- TPMK2C-

机械效率,功功率计算公式 一.滑轮组机械效率公式(竖用) 1、n:绳子股数(从图中获取 ) n=2 2、(绳端)通过的距离 h :物体被提升的高度 S=nh 3、(绳端)拉力的速度V F :物体的速度V V F =nV 匀速直线拉动 4、(绳端)拉力的时间t 拉:物体的时间t t 拉= t 5、(绳端)拉力F :物体的重力G (不及摩擦) F=(G+G 动)/n 6、W 有=G h 7、W 额 = G 机h 8、W 总=FS W 总=W 有+W 额 9、 η =W 有W 总 = Gh FS = G Fn (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与物重、机械自重、机械间 的摩擦有关)与绳子移动的距离无关与绳子的股数无关 10、不计摩擦和绳重时 11、 P=W/t P=FV 计算机车的牵引力时,常常用公式P =Fv ,式中的F 是牵引力,v 是机车的速度. 提示:滑轮组的机械效率取决于物重和动滑轮的重力之比; 同一滑轮组,物重越大,机械效率越高 提升同一重物,动滑轮的个数越多越省力,滑轮组的机械效率越低 滑轮组机械效率公式(横用) 1、n:绳子股数(从图中获取 ) n=3 2、(绳端)通过的距离S :物体移动的距离 S=ns 3、(绳端)拉力的速度V F :物体的速度V V F =nV 4、(绳端)拉力的时间t 拉:物体的时间t t 拉= t 5、(绳端)拉力F :物体的摩擦f 6、W 有=fs 7、W 总=FS 8、η =W 有W 总 =fs'FS = f Fn 二.斜面机械效率:如图所示,斜面,克服重 ___________________++=物物动有有总有G h h G W W W W W = =+=η

八年级物理下册第十二章第三节机械效率课时练 新人教版

机械效率 评卷人得分 一、计算题 G=100 N的重物提升到高处,小明同学设计了滑轮组装置,如下图所示.当小明用图甲所示随时间变化的竖直向下拉力F拉绳时,重物的速度v和上升的高度h随时间t变化的关系图像分别如图乙和丙所示.若重物与地面的接触面积S=5×10-2 m2,不计摩擦,绳对滑轮的拉力方向均可看成在竖直方向.求: (1)在2~3 s内,拉力F的功率P及滑轮组的机械效率η. (2)在1~2 s内,拉力F做的功W. (3)在0~1 s内,重物对地面的压强p. 2. (扬州市)水平地面上的圆桶装有体积为0.01 m3的水,圆桶与地面接触面积为0.2 m2,g取 =1.0×103 kg/m3,桶自重忽略不计. 10 N/kg,ρ 水 (1)求这桶水的质量. (2)求这桶水对地面的压强. (3) 如图所示,若用动滑轮将此桶水匀速提升1 m,所用拉力为60 N,求动滑轮的机械效率. 3. 如图所示,小王站在高为3 m,长为6 m的斜面上,将重200 N的木箱A沿斜面匀速从底端拉上顶端,拉力的大小恒为120 N,所花时间是10 s.求: (1)木箱A沿斜面方向的运动速度. (2)小王对木箱A做功的功率.

(3)斜面的机械效率. 4. 建筑工地上,工人用如图所示的装置将重为230 N的建材从地面匀速送到6 m高处,所用拉力为125 N,时间为20 s.求: (1)工人做的有用功. (2)工人做的总功. (3)此过程中该装置的机械效率. (4)工人做功的功率. 5. 用200 N的推力沿斜面将物体匀速推上长8 m、高2 m的斜面,已知物体与斜面间的摩擦力为50 N,求: (1)总功和有用功分别是多少. (2)斜面的机械效率. (3)物体的重量. 6. 如图甲所示,滑轮组在竖直向上的拉力F的作用下,将重为105 N的物体匀速提起,在5 s时间内,绳子自由端移动的距离为s=3 m.图乙是滑轮组工作时的拉力F与绳自由端移动距离s的关系图. (1)计算物体上升的速度. (2)图乙中阴影部分的面积表示的物理量是,并列式计算出该物理量. (3)计算滑轮组提升该物体时的机械效率.

机械效率(二)

中考题分类汇编--------机械效率(二) (2013年苏州市)28.(6分)某小组同学在探究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与哪些因素有关时,提出了一些猜想,小组将对猜想进行验证. (1)如果影响机械效率的因素有多个,要研究机械效率与某个因素的关系,需要先控制 其他几个因素不变,这种方法在科学探究中被称作▲. (2)下列A、B是同学提出的两个猜想: 猜想A:两个相同滑轮组成的滑轮组,其机械效率与滑轮组细线的绕法有关; 猜想B:两个相同滑轮组成的滑轮组,其机械效率与滑轮组提升的物重有关. (3)为了验证上述猜想是否正确,同学们准备分别按图1、图2、图3和图4的滑轮组进 行实验. (a)按图▲滑轮组准备做的两个实验是用来验证猜想A的,若实验测得两滑轮组的机械效率大小▲(相等/不相等),则可初步判断猜想A是错误的; (b)按图▲滑轮组准备做的两个实验是用来验证猜想B的,若实验测得两滑轮组的机械效率大小不相等,则可初步判断猜想B是▲(正确/错误)的. (4)接着,小组进行了实验验证. 答案:28.(1)控制变量法 (3)(a)1、3或2、4相等 (b)1、2或者3、4正确 (泰州市二O一三年)40.工人站在地面上,用定滑轮将27kg的物品吊运到10m高处,使用定滑轮的优点是_▲_。若不计绳重和摩擦,匀速吊运所需的拉力是__▲__N;若匀速吊运时的实际拉力是300N,则人所做的有用功是__▲__J,定滑轮的机械效率是__▲__(g取10N/kg)。答案:40. 改变施力方向 270 2700 90% 41.如图所示,小华同学在“测滑轮组机械效率”的实验中,应竖直向上_________ 拉动绳子的自由端。若钩码G重为3N,小华所用拉力F为1.2N,则滑轮组的机 械效率为_________;若换成重为5N的钩码G′再进行实验,此滑轮组的机械 效率将_________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3分) 答案: 17.(每空1分)匀速 83.3%变大 43.(9分)现有重800N的木箱A,小李同学想把它搬到高为

33.第十二章 第3节 机械效率(第一课时)导学案

寨河中学2012-2013学年第二学期导学案 印前签字: 班级: 姓名: 课 题: 第十二章 第3节 机械效率(第一课时) 课时安排: 二课时 年 级: 八年级 科 目: 物理 设 计 者: 马学军 内 容 学习注解 学习目标: 知识:了解什么是有用功、额外功和总功;理解什么是机械效率。 技能:知道什么叫机械效率,知道计算公式。知道械效率总小于1。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注重效率的科学态度。 重点:理解有用功、总功、机械效率。 难点:有用功、额外功的理解、机械效率计算。 学习过程: 一、知识提要: 第3节 机械效率 1.有用功和额外功: (1)为了达到某一目的,必须做的功叫有用功; (2)为了达到这一目的,工作时并非需要的,但不得不做的功叫额外功; (3)有用功加额外功是总共做的功,叫总功。 2.机械效率: (1)定义:有用功跟总功的比值叫机械效率。表达式:W 总=W 有+W 额 (2)公式:总 有W W =η ①η:汉语拼音读法是aita ;②η通常用百分数表示,无单位;③η <100%。 (3)提高机械效率的办法:① 减轻机械自重;② 使摩擦力减到最小。 二、巩固复习 1.功的定义:力学中, 。 计算公式: 。 2.功率的定义: 。计算 公式: 。 三、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展示汇报 1.有用功和额外功。 (1)导入:生活中我们常常会遇到“效率”这个词,例如学习效率、工作效率等。利用机械帮助我们完成某项任务,也会涉及效率问题,我们称为机械效率。要研究机械效率,就要先研究使用机械做功的情况。 (2)例如:工人把重120N 的建筑材料装在重5N 的口袋里提到2m 高的平台上。 思考:这个例子中工人做了多少功?哪些功是为了达到工作目的必须做的,哪些 功并非我们需要,但是为了达到工作目的不得不做的? 分析:工人做了 J 的功,其中 J 必须, J 并非需要,但不得 不做。 (3)阅读课本P85-86上面这部分内容。 (4)小结:像上面的例子中, 叫有用功。 叫额外功。 ,叫总功。表达式: 。 2. 机械效率:阅读课本P86的上机械效率前两段内容。 小结:额外功存在是不可避免的。人们使用各种机械时,总希望额外功做得少些,即有用功在总功中所占的比例大些,这个比例,物理学中用机械效率来表示,各种机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十二章第3节机械效率教案

第三节机械效率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1)知道有用功、额外功、总功 (2)理解机械效率,会计算机械效率 2、过程与方法目标 (1)根据生活事例认识物理知识,并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探究:斜面的机械效率 (3)学习根据实验数据分析、归纳简单的科学规律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使学生勇于探究日常用品或器件的物理原理,具有将科学技术应用于日常生活、社会初中的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 1、重点:(1) 理解机构效率 (2) 探究斜面的机械效率 2、难点:理解机械效率 (三)教学准备 长木板、木块、弹簧秤、刻度尺、细线 (四)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小明家最近买了一处新楼房,三楼。想把洗手间、厨房装修一下,需把沙子运到三楼。请同学们根据需要,选择器械帮助小明家解决这个问题,看看哪个小组选的办法最好?二、进行新课 假如用动滑轮提升沙子,请同学们观着提沙子的过程。 对谁做的功是我们需要的? (板书有用功:我们所需要的功。) 哪部分功是我们不需要,但不得不做的? (板书额外功:工作时,对于额外负担所不得不做的功。) 一共做的功等于什么? (板书总功:有用功与额外功之和。) 假如我们用下面三种方法搬运沙子,你认为哪一种方法最好?为什么? 讨论回答。(第三种方法最好,因为第三种方法做的额外功最少。) 工作中,我们总是希望额外功越少越好;也就是有用功在总功中所占的比例越大越好。在物理学中,用机械效率表示有用功在总功中所占的比例。(板书机械效率:有用功在总功

中所占的比例)表示机械效率;W有表示有用功;W总表示总功。那么,机械效率应该怎样表示? 根据公式计算,上面斜面的机械效率是多少? (机械效率没有单位,小于1,常用百分数表示。) 师:同学们,刚才我们知道上面斜面的机械效率,任何斜面的机械效率都一样吗?请同学们再来观察用斜面推物体的情景。 下面我们探究斜面的机械效率(板书探究:斜面的机械效率。) 通过观察上面用斜面推物体的情景,对斜面的机械效率你能提出什么问题? 提出问题。 (斜面的机械效率与斜面的倾斜程度有什么关系?斜面的机械效率与斜面的粗糙程度有什么关系?……) 请同学们猜想上面提出的问题。 根据提出的问题和做出的猜想,选择其中的一个问题进行实验,设计出实验的方案。 小组讨论,设计实验的方案。 小组实验,同时设计表格记录数据。 分析实验数据,你能得出什么结论? (五)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1.有用功、额外功、总功; 2.机械效率:定义、公式、计算; 3.探究:斜面的机械效率。) (六)作业 1、根据生活中你使用的机械,想想:怎样提高机械效率?结合自己的学习实际,如何提高学习效率? 2、动手动脑学物理

专题21:功 功率 机械效率2 基本概念 讲义

《功、功率和机械效率》专题复习课教案 一、复习课教学目标: 1、 通过知识要点复习和习题练习,理解功(有用功、总功、额外功)、功率和机械效率的概念。 2、 理解公式W =FS 、P=W /t=F v 和η=总有用 W W =nF G FS Gh ,并会运用它们;学会用其它知识 (如P=UI 、W=mgh=ρgvh 、力的分析等)与本部分知识结合的综合解题能力。 3、 熟悉这些年这部分知识的升学试题的特点,了解出题方向,掌握基本的解题思路,提高应试能力。 4、 锻炼克服困难的能力和意志,磨练出解题意志和心理承受能力。 二、复习知识要点: 1、 功: (1) 做功的两个必要条件:物体受到力的作用,物体在力的方向上移动了距离。 (2) 做功的实质:使物体的动能、势能或内能发生了变化。 (3) 功的公式:W =FS 公式中的单位要求:此略 (4) 对功的适应性练习(以下内容在复习时插入讲课中,不需要停下课操作): A 、 判断是否做功问题: a 、用50N 的拉力拉物体,物体不动。答: 。 b 、正在光滑的水平冰面上自个做匀速滑行的冰块。答: 。 c 、小明满头大汗地举着杠铃,一动也不动。答: 。 d 、搬起一块石头。答: 。 e 、用水平方向的力把桌子推动了。答: 。 B 、 判断做功的力问题: a 、 重为50N 的物体在15N 的水平拉力作用下,匀速水平运动。 b 、 足球在球场上快速运动,最后停了下来。 c 、 重为20N 的物体在15N 的竖直向上的拉力作用下,下降了2米,落回地面。 C 、 简单计算题: a 、物体甲重为20N ,在15N 的水平推力作用下,匀速前进了2米。推力做的功 为 J ;重力做的功为 J 。 b 、物体甲、乙的质量之比为2:3,在分别受到30N 和50N 的拉力作用下,均沿 着水平地面匀速运动,所前进的距离之比是5:3,则拉力对它们做的功的是 。 (5)功的原理:适用任何机械都不省功(但可以省力)。 2、 机械效率 (1) 有用功:对我们是有用的,是我们所需要的功。用W 有用表示。 (2) 额外功:在对物体做功时,由于摩擦等原因额外增加的功,是不得不做的功。 符号:W 额外。 (3) 总功:W 总=W 有用+ W 额外 (4) 机械效率:η=总有用 W W 机械效率总是小于1的原因:略 (5) 斜面的效率:η=FS Gh (6) 提高机械效率的意义:略 (7) 适应性(最基础)练习:(基础性练习是教师边讲课边举例进行的即时练习)

人教版初二物理下册第3节机械效率说课稿.doc

第3节机械效率说课稿 一、教材分析 (一)教材的地位:本节主要包括“有用功、额外功和总功以及机械效率两 大方面的内容,它既是前面的知识的延伸,又是功的知识在生活实际中广泛的应用,而机械效率对学生今后参加社会实践具有非常重要的指导意义。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⑴知道有用功、额外功和总功及其它们之间的联系。 ⑵理解机械效率,会用有关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 ⑶知道机械效率总小于1,知道提高机械效率的方法和意义。 2.过程与方法 ⑴通过探究动滑轮的使用,认识和体会物理概念。 ⑵通过实验与讨论,认识提高机械效率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⑴让学生体验活动带来的乐趣。 ⑵知道提高效率的实际意义,从而增强节约能源意识。 (三)重点和难点 1.重点:体会有用功、额外功、总功及其理解机械效率。体会有用功、额外 功和总功是建立机械效率的需要,而成为重点;机械效率具有较强的现实指导意义,必然成为重点。 2.难点:机械效率由于它涉及面广,内容抽象,比值法定义物理量学生较难把握,从而形成难点。 (四)课时安排:第一课时,通过活动知道有用功、额外功、总功和初识机械 效率;第二课时,通过练习来加深本节知识的认识和理解。(下面的教学设计是以第一课时为依据) 二、教法与学法 “教无定法,贵在得法”。教师根据自己对教材的理解,教学条件及其学生 情况,来选择有效的教学方法,是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的保证,本节课就是根据教学内容、教学目标、学生的知识水平及其实验能力的要求,精心设计实验,让 学生通过活动认识概念,教师讲解体会概念,通过对实验数据的对比讨论来理解

概念。具体的教学过程涉及的主要方法是:教师讲解法和举例讲述法,学生实验探究、自学讨论法等。 三、设计思路 1.教学设计:本节课在教学设计过程中,既要利用学生原有知识水平和实验 能力,又要考虑学生需要借助具体事物来帮助思维的情况。因此本节课是以“再探动滑轮的活动”为核心实验,利用各种不同的动滑轮,先让学生参与活动和讨论,来认识体会有用功、额外功和总功;再让学生利用数据进行计算,认识机械 效率的公式应用;最后通过结果差异的原因分析,从而使学生知道影响机械效率的因素及提高机械效率的方法。 2.重点突出,难点突破。 本节课有两个方面的重点,一是有用功、额外功和总功;二是机械效率。对 于有用功、额外功、总功的突出方法是:先由学生从实验中体会感知,然后由教 师讲解认识,接着通过实例分析来达到理解应用。而对机械效率是利用实例分析引入,教师强调说明和学生的计算、讨论的方法来突出其重点。 机械效率这个难点,针对它形成难点的原因,先让学生充分认识、理解相 关的物理量、再借助实例分析、实验数据计算及其讨论分析的方法来帮助学生思维;初步理解机械效率,最后再由例题和练习来巩固对机械效率的认识,以达成理解应用机械效率的水平。 四、教学流程设计 1.新课导入:教师直接引入:“现代的社会是效率的社会,处处都讲效率, 我们使用机械也要讲效率,什么是机械效率呢?下面我们就通过实验来认识这个 问题。” 2.新课学习 ⑴学生活动:教师课前要精心准备器材,将器材分为三类,区别就是所用的动滑轮。(较轻的塑料滑轮,较重的铁滑轮及转轴不灵活的塑料滑轮三大类), 然后指导学生按教材中的要求完成活动“再探功滑轮”,并设计好表格,记录好 数据。 ⑵教师讲解:教师在学生完成活动和思考讨论“想一想”的基础上,借助实 物说明使用机械的目的,解释什么是有用功、总功和额外功及其它们之间的关系。 ⑶阅读体会:教师讲解完上述概念后,留一些时间给学生阅读相关教材,来体会认识有用功、总功和额外功及其它们之间的关系。

第三节机械效率复习题(一) Microsoft Word 文档

第三节机械效率复习题 专题一:测滑轮组的机械效率复习题 编者:李老师答题者:时间:2014-6-9 一.填空题 1.测滑轮组的机械效率的原理是_____________. 2.实验时所测的物理量有:物重_____,绳子自由端拉力________,物体被提升的高度______,拉力移动的距离是_______. 3.所需的测量工具有_________,__________,实验时拉动弹簧秤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上升. 4.在测滑轮组的机械效率时,总功是由______力乘以弹簧秤移动的_______计算出来的,有用功是由__________乘以_________移动的距离计算出来的,然后由_________求出机械效率. 5.在测滑轮组的机械效率的实验中,所需器材除铁架台,滑轮组和细绳外,还需要_________和__________. 6.在测定滑轮组机械效率的实验中,为了准确地测出拉力大小,必须________拉动弹簧秤,若弹簧秤移动速度越来越快,则弹簧秤的读数将会发生_________. 7.在吊同样重的物体时,动滑轮个数多的比动滑轮个数少的滑轮组的机械效率________,这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同一个滑轮组所提升的重物越重,则机械效率越________,这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在测滑轮组机械效率时,下面挂着4个钩码(每个钩码质量为50g),用弹簧秤测出拉力为0.6N,用刻度尺分别量出钩码上升高度为10cm,弹簧秤移动的距离是50cm,则有用功是________,总功是________,机械效率是_________,该滑轮组承受阻力绳子的段数是_______. 10.三位同学在做"测滑轮组机械效率"的实验中,甲算出η=62%,乙算出η=80%,丙算出η=100%,上面三位同学测算上明显错误的是_______同学,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选择题 1.影响滑轮组机械效率的主要因素是 ( ) A.定滑轮重 B.动滑轮重 C.滑轮转动摩擦 D.以上各因素都是 2.在测定滑轮组机械效率的实验中,能提高机械效率的措施是 ( ) A.多用几个动滑轮以减小拉力 B.减少提升的钩码数 C.减小提升钩码的高度 D.减少动滑轮的个数 3.如图1所示,利用此滑轮组提高重物,下述几种方法中能提高机械效率的是( ).(不计摩擦和绳重)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十二章-第3节-机械效率-教案

第三节机械效率 (一)学习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1)知道有用功、额外功、总功 (2)理解机械效率,会计算机械效率 2、过程与方法目标 (1)根据生活事例认识物理知识,并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探究:斜面的机械效率 (3)学习根据实验数据分析、归纳简单的科学规律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使学生勇于探究日常用品或器件的物理原理,具有将科学技术应用于日常生活、社会初中的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 1、重点:(1) 理解机构效率 (2) 探究斜面的机械效率 2、难点:理解机械效率 (三)教学准备 长木板、木块、弹簧秤、刻度尺、细线 (四)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小明家最近买了一处新楼房,三楼。想把洗手间、厨房装修一下,需把沙子运到三楼。请同学们根据需要,选择器械帮助小明家解决这个问题,看看哪个小组选的办法最好?二、进行新课 假如用动滑轮提升沙子,请同学们观着提沙子的过程。 对谁做的功是我们需要的? (板书有用功:我们所需要的功。) 哪部分功是我们不需要,但不得不做的? (板书额外功:工作时,对于额外负担所不得不做的功。) 一共做的功等于什么? (板书总功:有用功与额外功之和。) 假如我们用下面三种方法搬运沙子,你认为哪一种方法最好?为什么? 讨论回答。(第三种方法最好,因为第三种方法做的额外功最少。) 工作中,我们总是希望额外功越少越好;也就是有用功在总功中所占的比例越大越好。

在物理学中,用机械效率表示有用功在总功中所占的比例。(板书机械效率:有用功在总功中所占的比例)表示机械效率;W有表示有用功;W总表示总功。那么,机械效率应该怎样表示? 根据公式计算,上面斜面的机械效率是多少? (机械效率没有单位,小于1,常用百分数表示。) 师:同学们,刚才我们知道上面斜面的机械效率,任何斜面的机械效率都一样吗?请同学们再来观察用斜面推物体的情景。 下面我们探究斜面的机械效率(板书探究:斜面的机械效率。) 通过观察上面用斜面推物体的情景,对斜面的机械效率你能提出什么问题? 提出问题。 (斜面的机械效率与斜面的倾斜程度有什么关系?斜面的机械效率与斜面的粗糙程度有什么关系?……) 请同学们猜想上面提出的问题。 根据提出的问题和做出的猜想,选择其中的一个问题进行实验,设计出实验的方案。 小组讨论,设计实验的方案。 小组实验,同时设计表格记录数据。 分析实验数据,你能得出什么结论? (五)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1.有用功、额外功、总功; 2.机械效率:定义、公式、计算; 3.探究:斜面的机械效率。) (六)作业 1、根据生活中你使用的机械,想想:怎样提高机械效率?结合自己的学习实际,如何提高学习效率? 2、动手动脑学物理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