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四年级下册23 古诗词三首教案

四年级下册23 古诗词三首教案

四年级下册23 古诗词三首教案
四年级下册23 古诗词三首教案

23古诗词三首

一、学习目标

1.认识7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

2.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这三首古诗词,能默写前两首古诗。

3.通过诵读、解读、悟读课文,了解内容,体会课文描述的景物和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激发学生对祖国诗词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难点:通过诵读、解读、悟读课文,了解内容,体会课文描述的景物和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时数: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这三首古诗词,能默写这两

首古诗。

2、体会课文描述的景物和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学习《乡村四月》

一、由题入手,弄清题意

1.板书课题。

2.自由读题,说说题意。

3.出示插图,说说观察后的感受。

4.简介诗人及背景。

二、反复诵读,弄懂诗意。

1.教师范读,学生整体感知诵读的节奏和诗的画面。

2.学生自由练读,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把握节奏,注意“蚕”“桑”都是平舌音。

3.指名朗读,相互学习,相互欣赏。

4.组内轮读,试着利用工具书或文中注释弄清句意。

5.全班交流,讲讲诗意。

三、品评朗读,感悟诗情。

1.自由诵读,边读边想象诗歌描绘的画面。

2.逐句品评,交流感受。

3.想象画面,有感情地朗读。

三、背诵,积累语言

自学《四时田园杂兴》

1.按照学习《乡村四月》的方法自学,画出自己不明白的地方。

2.小组内交流,教师指导点拨。

3.全班交流自学成果。

4.背诵。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理解《渔歌子》的词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2、背诵并默写这首词。

3、想象“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这句话的画面,并描述出来。

教学重点:学习词的内容,想象词中描写的情景。

教学难点:结合词句展开想象,并能描述出来。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背诵学过的两首古诗。

2、欣赏唐宋名家名词,并汇报查阅资料了解有关词的知识

二、自读全词,整体感知。

1、、读《渔歌子》有什么感觉?这首词写了哪些景物?

2、、自读词,提出疑问。

三、细读《渔歌子》理解词意。

1、《渔歌子》的作者是谁?哪个朝代的人?

2、自学、对照注解或字典理解字词的意思。

3、理解全首词的意思。

四、总结升华。

1、全词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2、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词。

板书设计:

白鹭飞斜风细雨

渔歌子桃花流水热爱大自然

鳜鱼肥不须归

部编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23课 《古诗词三首》【精品教案】

23古诗词三首 一:学习目标 1:认识7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得朗读、背诵这三首古诗词,能默写前两首古诗。 3:通过朗读、解读、悟读课文,了解内容,体会课文描述的景物和作者表达得思想感情,激发学生对祖国诗词的热爱之情。 第一课时乡村四月四时田园杂兴 一:以图导题,理解题意 1:仔细观察插图,说说你对这幅图的理解。 2:认真读读题目,说说你从题目上了解到了什么?(题目点明了时间和地点) 3:你还想了解这首诗的什么内容?这首诗的作者是谁?哪个朝代的?他的创作有什么特点?这首诗主要写了什么?表达了作者的什么情感? 4:怎样才能读懂这首诗?怎样才能读好这首诗? 二:以疑促读,理解诗意 1:自由朗读,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注意“蚕”“桑”的读音以及多音字“了”的音、义。 2:指名读诗,师生正音。 3:默读古诗,思考大家提出的问题,解决不了的请作记号。 4:小组交流。 5:全班交流,教师指导。 三:解疑品读,感悟诗情。 1:自由品读,边读边想画面,同时要注意朗读的节奏,尤其读前两句时要读出一种欣欣向荣的景象,后两句要读出繁忙的劳动生活的场面,注意“少”“才”“又”的读法。 2:指名朗读,师生共赏。 3:感情朗读,体会诗情。 四: 背诵,积累语言。 五:引导自学《四时田园杂兴》 1:先用学习《乡村四月》的以疑促读、理解诗意的方法自学。 2:小组内交流,教师知道点拨。 3:全班交流自学成果。 4:搜集描写田园生活的诗词,读一读、背一背。 第二课时 一、创设情境,理解课题: 1老师范读《渔歌子》,你能感受到什么? 2你们了解词吗?试着说一说。 3简介词的内容。 4简介作者背景: 张志和:在朝廷作国小官,后来隐居在江湖上,自称“烟波钓徒”。这首词就借表现渔夫生活来再现自己隐居生活的乐趣。 一、渲染气氛,理解词义: 1配乐朗读,营造气氛。

最新版五年级上语文 5 古诗词三首(导学案)

第二单元 本组教材以“永远的童年”为专题安排了五篇课文,包括《古诗词三首》《冬阳·童年·骆驼队》《祖父的园子》《童年的发现》和《儿童诗两首》。教学本组课文,一是让学生通过读书,体会作者对童年生活的眷恋,感受童年生活的美好;二是通过对比阅读,领悟文章的一些表达方式;三是丰富语言积累;四是交流和描绘自己的童年生活。 本单元还安排了口语交际·习作二和回顾·拓展二,内容包括“口语交际”“习作”“交流平台”“日积月累”和“课外书屋”。 课题内容简说 古诗词三首 《牧童》生动地描写了牧童放牧晚归后那种安然与恬淡、闲散与惬意的生活;《舟过安仁》以新奇的角度写渔童行舟过江,以伞作帆,让船前进,透出只有孩童才有的奇思妙想;《清平乐·村居》则写了农村孩子童年的无忧无虑。 冬阳·童年·骆驼队 这篇课文围绕骆驼队讲述了童年生活的几个片段,表达了作者对童年生活的怀念之情。 祖父的园子 课文重点写了作者在祖父的园子中自由自在的童年生活,表达了作者对童年生活的留恋之情。 童年的发现 本课讲的是作者童年时的一个发现,具体描述了童年时发现胚胎发育规律的过程,反映了儿童求知若渴的特点和惊人的想象力。 儿童诗两首 《我想》写了一个孩子一连串美妙的幻想,表达了儿童丰富的想象力以及对美的追求和向往;《童年的水墨画》摄取了一组儿童生活的镜头:街头读书、溪边垂钓、江上嬉戏,表现了孩子们童年生活的幸福与快乐。

1.会认22个生字,会写30个生字。正确读写“牧童、蓑衣、咀嚼、羞愧”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喜欢的段落,积累优美词句。 3.把握课文内容,感受人物的特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4.通过对比阅读,领悟文章的一些表达方式。 1.背诵三首古诗,默写《牧童》;把课文读正确、流利,感受人物的特点。 2.理解课文内容,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体会作者的心情,感悟作者的表达方式。 5.《古诗词三首》………………………………………………2~3课时 6.《冬阳·童年·骆驼队》…………………………………2~3课时 7*.《祖父的园子》……………………………………………1~2课时 8.《童年的发现》…………………………………………… 2~3课时 9*.《儿童诗两首》…………………………………………… 1~2课时 口语交际·习作二………………………………………………3~4课时 回顾·拓展二……………………………………………………1~2课时 教学本组课文,应从整体上观照本组的教学内容和编排特点,把理解内容和体会感情、读书与表达、语言积累与运用、课内与课外有机地结合起来,以实现教学效果的最优化。 5.古诗词三首 课题古诗词三首课型新授课

四年级下册语文23课古诗词三首导学案

《23 古诗词三首》讲学稿(师生共用) 学习目标:1、认识7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正确读写“蚕桑、耕田、箬笠”等词语。 2、我要有感情地朗读,背诵三首诗词,默写前两首诗。 3、我要读课文,体会诗词的内容,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4、我要养成课外主动积累古诗词的良好习惯。 学习重点:我知道以下是学习的重点:体会诗词的内容,体会诗人的思想。 学法提示:想完成以上学习目标,我要多读课文,借助课下注释或手中的工具书,体会诗词的内容。 学习准备: 1、我想了解更多的描写田园风光的诗词,要去多搜集一些相关资料,我能做到。 2、我要查阅翁卷、范成大、张志和三位诗人的生平,诗歌特色、诗的创作成就。 学习过程: ㈠课前预习: 1、我能正确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诗句,为下列加点字注音: ( ) ( ) ( ) ( ) ( ) ( ) ( ) ( ) ( ) 蚕. 昼. 耘. 绩. 塞. 箬. 笠. 鹭. 蓑. 2、我能区别形近字组词: 塞( ) 箬( ) 蓑( ) 耕( ) 赛( ) 笠( ) 衰( ) 耘( ) 3、我要反复读一读诗文,多方查找资料,同时借助工具书,争取能用自己的话讲一讲诗句大致的意思。 二、深入探究,学习提升。 1、学习《乡村四月》:借助课下注释和工具书,完成下列习题。 ①绿: 白: 山原: 川: 子规: ②我能用自己的话说一说:“绿遍山原白满川,子规声里雨如烟”的诗句意思: 。 从中我知道了 ③“乡村四月闲人少,才了蚕桑又插田”里的“闲”: “了”: 我能用自己的话说一说“乡村四月闲人少,才了蚕桑又插田”的诗句意思: 从中我体会到了 ④《乡村四月》这道诗作者主要描写了 ______的景象;前 两句写 后两句写 整首诗像一幅色彩明亮的图画,表现出诗人对 的赞美。 2、我还能用同样的方法学习第二首诗、第三首诗。 3、自主学习《四时田园杂兴》、《渔歌子》 4、我还能完成下列习题: 我能用自己的话讲一讲“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的诗句意思: 我能用自己的话讲一讲“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的词句意思: 5、学习三首诗词,我发现它们有共同点,都是描写 我来盘点一下: 1、我发现,文中的三首古诗为我们再现了三幅精美的画面,《乡村四月》描 写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诗的前两句写景:______________________; 后两句写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而《四时田园杂兴》则描写的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渔歌子》一诗动静结合,意境优美,描写的

古诗词三首导学案

5 古诗词三首 一、学习目标 1.我能认识本课4个生字,会写7个认识的字。理解“弄”、“怪生”、“相媚好”、“亡赖”等词语在诗句中的意思。 2.我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词。默写《牧童》,能表达诗词的意思。 3.想象诗词描写的意境,体会作者的感情,感受童年生活情趣。 二、学习重难点 学习重点:理解诗词意思,体会诗词意境,练习感情朗读。 学习难点:体会作者用词的生动,感悟诗中童年的快乐、田园生活的温馨,受到美的熏陶。 三、学时2学时 四、知识链接 吕岩,字洞宾,道号纯阳子,于唐德宗贞元十二载丙子年(796年)农历四月十四生于永乐县招贤里(今山西省芮城县永乐镇),著名道教仙人,八仙之一,全真派北五祖之一、全真道祖师,钟、吕内丹派和三教合流思想代表人物。 课前独学 独学任务 1.我能把古诗词读正确、读流利,勾画不懂的生字词。 2.借助课文注释、工具书,或与组员探讨,理解字词,初步理解诗歌大意。独学方法: 3.交流自己的独到见解,从诗中你听到了哪些动听的声音,想到了哪些有趣的事情,悟到了哪些美好的情感? 独学检测 1.我能把《牧童》背诵给同学们听。 2.把下列字、诗句的意思写在横线上。 铺:横野: 棹:怪生: 张伞:遮头: 3.我能给加横线的字注音。 相媚好()翁媪()亡赖( 4.独学一问: 课中导学 第一学时 一、学习目标 1.我能认识本课4个生字,会写7个认识的字。理解“弄”、“怪生”、“相媚好”、“亡赖”等词语在诗句中的意思。 2.我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词。 二、教师导入 三、独学展示 1.读一读:我能有节奏,有感情的朗读古诗词。 2.写一写:学习生字、新词。 3.秀一秀:我能背诵古诗词。

语文人教版四年级下册23课古诗词三首

23课《古诗词三首》 教学目标: 1.认识生字。能正确读写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三首古诗。 3.学习通过看注释,边读边想象画面等方法,感知诗词大意,用自己的话说说诗词的意思。 4.感受江南山水的自然美,受到美的熏陶 教学重点: 1.品味诗句,指导背诵,积累语言 2.在学习语言的过程中体会江南山水的特点,激发爱美的情感。 教学难点: 1.理解诗句句意 教学准备:把古诗写在小黑板上,生收集与课文相关资料 教学课时:3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独坐敬亭山 一导入: 1.祖国的千山万水是那么多姿多彩,那奔流不息的江河,那连绵

起伏的丘陵,那直插蓝天的雪峰,那辽阔的草原……真是江山如画。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去游览祖国的大好河山。 2.首先让我们到安徽省宣州市郊去游览“敬亭山” 二学习课文 (1)出示小黑板,全班齐读古诗正音 (2)复习学习古诗方法: 解诗题,知作者 抓字眼,明诗意 多诵读,悟诗情 (3)解诗题,知作者 1.独:独自一人独自一人坐着看敬亭山 2.李白:李白(701-762),字太白,后人称为诗仙,是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他写了大量歌颂祖国河山、揭露社会黑暗和蔑视权贵的诗歌。他的诗对后人有深远的影响。 (4)抓字眼,明诗意 1.四人小组合作学习古诗 ①读诗,找出不理解的词语 ②结合上下诗句理解词语意思 ③自己弄不懂的地方和四人小组交流讨论 2.检查合作学习情况 ①指名读 ②汇报

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 众鸟:鸟儿们;高飞尽:都飞远了(孤帆远影碧空尽) 孤云:孤独的白云(孤帆远影碧空尽);独去闲:独自飘来飘去悠闲自在 ③师小结:从这两句诗句中,你感受到了什么?(李白很孤单、孤独) ④介绍背景:这首诗是李白被迫离开长安后,经过了长达十年的飘泊生活,来到宣城时所写。在长期的飘泊生活中,他饱尝了世态炎凉的滋味,增添了孤独寂寞之感 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相看:对看;厌:满足只有“我”和敬亭山对看总不感到满足 ⑤指名完整叙述古诗概意:天上几只鸟儿向远处飞去,直到看不见影子;天上的那片云也悠闲地飘向远方。此时此刻,只有敬亭山和我互相看着,怎么看也不觉得满足。 ⑥师小结:其实,这首试诗不只是表达了李白孤独的感情,同时还表达了他对生活的坚定和乐观。为什么呢?当世界上的一切都远离李白的时候,他不是颓废痛苦地生活,而是乐观、坚定地和敬亭山悠闲地“相看”。 (5)多诵读,悟诗情 ①过渡:学了这首诗歌,让我们进行下一个步骤:多诵读,悟诗情 ②复习朗读方式:表演读、轮读、叠诵、唱诵、小组读、配乐读……

《诗词三首》导学案二(雪君)

《诗词三首》导学案(二) 年级:高一 编写:张雪君 审定:朱佩琳 日期:2010年3月 【学习目标】 知识技能: 1、学习《扬州慢》,了解“小序的作用。 2、重点领会本词情景交融的写法和所表现出来的意境美。 3、理解作者化用前人诗句的好处 4、背诵诗歌 过程与方法: 1、学会运用前面所学方法鉴赏诗歌的思想感情、意象和意境。 2、学生背诵诗歌。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 学习体会诗歌的美,提高审美情趣,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情感。 【重点难点】情景交融的抒情技巧和化用诗句的好处。 【学习方法】 合作、讨论、探究、诵读 【知识链接】诗歌常用的表达技巧 ▲抒情方式:直抒胸臆、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托物言志、借古讽今、叙事抒情。 ▲掌握修辞手法:比喻、比拟、借代、夸张、对偶、排比、互文、设问、反问等。 ▲掌握描写手法:渲染、烘托、白描、 动静、虚实、正面侧面、欲扬故抑、细节刻画。 ▲掌握其他手法:对比、照应、双关、铺垫、用典、联想、想象、比兴、象征。 (诗歌常见的表现手法解说: 对环境 景物作多方面的描写形容,以突出形象,加强艺术效果是渲染衬托. <<蜀道难>>中“又闻子规啼夜月,愁空山”,就用“子规”、“夜月”、 “空山”等意象渲染凄清的气氛。 在一些写景诗里,根据侧重点的不同,有时只写静景或动景,有时则动静景兼写,进而达到动静结合 相映成趣的艺术效果. 《山居秋暝》中“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就运用了动静结合的技巧,写出了山间秋景的怡人。 现实的景 事与想象的景事互相映衬,交织在一起,以达到”虚中有实,实中有虚”的境界,进而为读者提供广阔的审美空间. <<雨霖铃>>中“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就运用了虚实结合的技巧,通过烟钱别离时的不舍和想象别后的孤寂和痛苦,抒发了离别的惆怅落寞和无限伤情。 ★作者简介 姜 夔 (1155 — 1209):字 尧章,号 白石道人,饶州鄱阳(今江西波阳)人,南宋婉约派词人。布 衣 终 生,以清客身份周游四方,常作达官贵人坐上客。擅长写词,尤精通音律,其 词作多为咏物、写景、言情之作,其词风精工典雅,讲求音律,是南宋格律词派的代表,作品有《白石道人歌曲》。

四年级语文下册第23课古诗词三首:四年级下册语文23课ppt

四年级语文下册第23课古诗词三首|四年级下册 语文23课ppt 23古诗词三首 乡村四月 [宋]翁卷 绿遍山原①白满川②, 子规③声里雨如烟。 乡村四月闲人不, 才了④蚕桑又插田。 注释 ①山原:山陵和原野。 ②白满川:指稻田里的水色映着天空的光辉。川,平地。 ③子规:杜鹃鸟。 ④了:结束。 四时田园杂兴① [宋]范成大 昼出耘田②夜绩麻③, 村庄儿女各当家。 童孙未解④供⑤耕织, 也傍⑥桑阴学种瓜。 注释

①杂兴:各种兴致。 ②耘田:除去田里的杂草。 ③绩麻:把麻搓成线。 ④未解:不懂。 ⑤供:从事。 ⑥傍:靠近。 渔歌子 [唐]张志和 西塞山①前白鹭飞, 桃花流水鳜鱼②肥。 青箬笠③,绿蓑衣④, 斜风细雨不须归。 注释 ①西塞山:在今浙江省湖州市西面。 ②鳜鱼:一种淡水鱼,味道鲜美。 ③箬笠:用竹篾、箬叶编制的斗笠。 ④蓑衣:用草或棕制成的防雨用具。 《古诗词三首》,主要反映了古代农村的生活。《四时田园杂兴》和《乡村四月》可以粘连在一起教学,分四个步骤: 1、潜心会文──明诗意 2、心驰神往──会诗情 3、别出心裁──悟意境 4、随心所欲──拓诗文

拓展的关于农村生活的古诗已学的有:《村居》、《宿新市徐公店》、《小儿垂钓》、《所见》等,未学的有:《村晚》、《四时 田园杂兴》之二、《清平乐·村居》、《西江月》等。 《渔歌子》采用吟古诵今的方式,先诵读《渔歌子》,再让学生吟诵现代诗《雨中,我望着一个渔翁》,因为两首诗所描绘的景物、创设的意境是相同的,通过拓展阅读让学生体会作者的不同表达方法,同时丰富自己的语言积累。 1、“词”这种体裁在教材第1课已经出现,教师应事先了解一 下学生在课外阅读中是否会背诵一些词,对“词”有哪些了解。 对于古诗,学生通过几年的学习,已经掌握了一定的方法。课前,如果有条件教师还可以让学生查阅作者翁卷、范成大、张志和三位 诗人的生平、诗歌特色,诗的创作成就,以便帮助学生准确地理解 诗歌内容,进一步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师准备挂图。 2、三首古诗词都是描写田园风光,内容浅显,生字不多,应当 指导学生先自学,引导学生在读中想象,在头脑中把文字转化为画面,读中感悟,体会诗中意境。教师可重点点拨《乡村四月》《四 时田园杂兴》,《渔歌子》可对词的知识再稍作介绍之后,放手让 学生自学。 教学第一步,可让学生自读古诗词,对照诗词后的注释,想一想诗词中每句话的大概意思,再想想哪些词语的意思还不理解,然后 小组学习,向同学和老师请教。教师对学生的提问予以点拨后,再 要求学生把诗词的意思连起来说一说,使学生对诗词的意思有个初 步的了解。 第二步,指导学生反复诵读,展开想象。这个环节可以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形式,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来学习,比如有的小组可 以在诵读的基础上展开丰富的想象,在头脑中形成画面,把想象到 的景象用画笔描绘下来,画好后,在小组中交流一下,重点说说画 了什么景物,他们的色彩、形状、位置有什么特点,为什么这样画。本小组的同学做出评价,看是否把诗词中的景象描绘了出来。无论

四年级下册23 古诗词三首教案

23古诗词三首 一、学习目标 1.认识7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 2.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这三首古诗词,能默写前两首古诗。 3.通过诵读、解读、悟读课文,了解内容,体会课文描述的景物和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激发学生对祖国诗词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难点:通过诵读、解读、悟读课文,了解内容,体会课文描述的景物和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时数: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这三首古诗词,能默写这两 首古诗。 2、体会课文描述的景物和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学习《乡村四月》 一、由题入手,弄清题意 1.板书课题。 2.自由读题,说说题意。 3.出示插图,说说观察后的感受。 4.简介诗人及背景。

二、反复诵读,弄懂诗意。 1.教师范读,学生整体感知诵读的节奏和诗的画面。 2.学生自由练读,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把握节奏,注意“蚕”“桑”都是平舌音。 3.指名朗读,相互学习,相互欣赏。 4.组内轮读,试着利用工具书或文中注释弄清句意。 5.全班交流,讲讲诗意。 三、品评朗读,感悟诗情。 1.自由诵读,边读边想象诗歌描绘的画面。 2.逐句品评,交流感受。 3.想象画面,有感情地朗读。 三、背诵,积累语言 自学《四时田园杂兴》 1.按照学习《乡村四月》的方法自学,画出自己不明白的地方。 2.小组内交流,教师指导点拨。 3.全班交流自学成果。 4.背诵。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理解《渔歌子》的词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2、背诵并默写这首词。

3、想象“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这句话的画面,并描述出来。 教学重点:学习词的内容,想象词中描写的情景。 教学难点:结合词句展开想象,并能描述出来。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背诵学过的两首古诗。 2、欣赏唐宋名家名词,并汇报查阅资料了解有关词的知识 二、自读全词,整体感知。 1、、读《渔歌子》有什么感觉?这首词写了哪些景物? 2、、自读词,提出疑问。 三、细读《渔歌子》理解词意。 1、《渔歌子》的作者是谁?哪个朝代的人? 2、自学、对照注解或字典理解字词的意思。 3、理解全首词的意思。 四、总结升华。 1、全词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2、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词。 板书设计: 白鹭飞斜风细雨 渔歌子桃花流水热爱大自然 鳜鱼肥不须归

2019-2020年四年级下册语文23课古诗词三首导学案

2019-2020年四年级下册语文23课古诗词三首导学案 学习目标:1、认识7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正确读写“蚕桑、耕田、箬笠”等词语。 2、我要有感情地朗读,背诵三首诗词,默写前两首诗。 3、我要读课文,体会诗词的内容,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4、我要养成课外主动积累古诗词的良好习惯。 学习重点:我知道以下是学习的重点:体会诗词的内容,体会诗人的思想。 学法提示:想完成以上学习目标,我要多读课文,借助课下注释或手中的工具书,体会诗词的内容。 学习准备: 1、我想了解更多的描写田园风光的诗词,要去多搜集一些相关资料,我能做到。 2、我要查阅翁卷、范成大、张志和三位诗人的生平,诗歌特色、诗的创作成就。 学习过程: ㈠课前预习: 1、我能正确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诗句,为下列加点字注音: ( ) ( ) ( ) ( ) ( ) ( ) ( ) ( ) ( ) 蚕. 昼. 耘. 绩. 塞. 箬. 笠. 鹭. 蓑. 2、我能区别形近字组词: 塞( ) 箬( ) 蓑( ) 耕( ) 赛( ) 笠( ) 衰( ) 耘( ) 3、我要反复读一读诗文,多方查找资料,同时借助工具书,争取能用自己的话讲一讲诗句大致的意思。 二、深入探究,学习提升。 1、学习《乡村四月》:借助课下注释和工具书,完成下列习题。 ①绿: 白: 山原: 川: 子规: ②我能用自己的话说一说:“绿遍山原白满川,子规声里雨如烟”的诗句意思: 。 从中我知道了 ③“乡村四月闲人少,才了蚕桑又插田”里的“闲”: “了”: 我能用自己的话说一说“乡村四月闲人少,才了蚕桑又插田”的诗句意思: 从中我体会到了 ④《乡村四月》这道诗作者主要描写了 ______的景象;前 两句写 后两句写 整首诗像一幅色彩明亮的图画,表现出诗人对 的赞美。 2、我还能用同样的方法学习第二首诗、第三首诗。 3、自主学习《四时田园杂兴》、《渔歌子》 4、我还能完成下列习题: 我能用自己的话讲一讲“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的诗句意思: 我能用自己的话讲一讲“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的词句意思: 5、学习三首诗词,我发现它们有共同点,都是描写 我来盘点一下: 1、我发现,文中的三首古诗为我们再现了三幅精美的画面,《乡村四月》描 写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诗的前两句写景:______________________; 后两句写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而《四时田园杂兴》则描写的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渔歌子》一诗动静结合,意境优美,描写的

语文4年级下册第23课《古诗词三首》------

19《生命生命》教学设计 学习内容: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四年级下册第19课《生命生命》。 教材简介: 本文通过对石缝间顽强生存的小草,改变自己、适应生存的蒲公英以及在不属于自己的生存空间里为自己占有了一大片天地的松柏的描写,赞扬了在困境中顽强拼搏、敢于迎接艰难困苦的挑战,在适应环境、战胜困厄之中发现自己、认识自己、完成自己、升华自己的崇高精神。 学情分析: 四年级学生对生命的沉重话题可能很少或者很肤浅,如何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深入思考人生问题并真正有所收获。不但是学习重点甚至是学习难点,我主要通过引导学生反复朗读,结合课文内容调动自己所有的情感体验和增加课堂信息容量的方法来突破这个难点。 学习目标: 1、会认5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能正确读写“动弹、欲望、不屈、茁壮、听诊器、震撼、糟蹋、有限”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能背下来。 3、能找出课文中有很深含义的句子并能说出自己的体会;能联系生活实际,理解课文最后一段话。 课前准备: 1、布置学生预习,自学生字新词。 2、布置学生搜集有关生命的格言以及热爱生命的故事。

第一课时 一、交流格言,揭示课题。 1、师生交流。 同学们,课前我们搜集了有关生命的格言,现在让我们先来交流交流吧。(自由交流)听了刚才的交流,你对“生命”最深的感受是什么? 老师也搜集了两段有关生命的格言,想同大家一切分享,你们愿意听听吗? (屏幕出示)虽然生命短暂,但是,我们却可以让有限的生命体现出无限的价值。 师生齐读。能读懂吗?这段话究竟怎样理解,让我们一起随着作者到9课中去寻找答案。 2、板书课题。齐读。质疑。 二、初读感知。 1、检查生字预习情况。(1)我会读。(2)我会讲。(3)我要问。 2、生自由读课文,要求正确、流利。 3、指名读课文,想想每个自然段写了什么?课文写了几个事例? 4、交流,理清脉络。 三、自学辅导 1、自读课文二、三、四自然段,着重选择其中一段反复朗读,体会作者从每个事例想到什么?为什么会有这些感受? 2、小组合作学习。在自己的前后左右寻找一个与自己选择同一段的同学,交流各自的体会。 3、全班交流。

古诗三首导学案

23 古诗词三首 第一课时 前言: 诗词是语言的精华,是诗人感情的倾诉,今天我们要学习三首古诗。要求:解诗题,知作者,抓字眼,明诗意,多诵读,悟诗意。 一、预习课文我知道: (1)、作者简介: 1、范成大: 翁卷: 2、解题:《四时田园杂兴》: 《乡村四月》: 3、生字新词 cān sāng yún tián zǐgūi ()()( ) záxìng gēng zhī bái zhòu ( ) ( ) ( ) 4、解释重点字词。 山原: 白满川: 子规: 了: 杂兴: 耘田: 绩麻: 未解: 供: 傍: 5、诵读诗句,仔细体会诗情。

《乡村四月》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四时田园杂兴》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6、领会了诗情。我会读这两首诗会正确画出诗的节奏。 7、我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这两首诗的意思。 《乡村四月》: 《四时田园杂兴》: 8、我还知道了这些知识。 二、小组合作探究 (一)小组长组织成员互相观摩查看预习情况。讨论大家提出的疑问。 (二)小组与小组之间进行交流评比。 (三)评出自己认为最好的预习能手。 三、展示交流 (一)自由展示 小组成员围绕本课知识把自己认为最拿手的本事展示给全班同学看。 (二)问题展示 四、总结 四月的乡村,是诗的世界,农家的生活多姿多彩。你自己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学习了这两首诗。接下来就要看看你的本事哟。 五、训练反馈 (一)农民们都忙些什么农活? (二)农民们心情怎样? 六、总结反思。 我还有这些知识学的不够扎实。 第二课时 导学:

上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接下来我们要继续学习。去认识美丽的水乡景色。 一、预习课文我知道: 1、、作者简介: 张志和: 2、解题:《渔歌子》: 3、生字新词: xīsài shān bái lùsuōyi ()()( ) ruò lì ( ) 4、解释重点字词 箬笠: 蓑衣: 斜风: 不须: 归: 5、诵读诗句,仔细体会诗情。 《渔歌子》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6、领会了诗情。我会读这首诗。会正确画出诗的节奏。 7、我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这首诗的意思。 8、我还知道了这些知识。 二、小组合作探究 (一)小组长组织成员互相观摩查看预习情况。讨论大家提出的疑问。 (二)小组与小组之间进行交流评比。

13.诗词三首(导学案) 答案

13.诗词三首(课案) 组题人:陈昱雯审核人:何芳英 班级姓名组别 一、学习重点: 1.总体感知课文,了解诗意,体会诗情,背诵诗篇。 2.品味诗歌语言,了解诗的艺术特色。 3.大致了解诗人的生平和写作背景。 4.鉴赏情景交融的写法。 二、预习导学:注音或写字 金樽()投箸()闻笛fù()侧畔()长()精神qióng ()楼歧()路酬()烂柯()人 婵()娟宫què()低绮()户 三、活动1:学习《行路难(其一)》 作家作品和背景简介 (1)《行路难》: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朝诗人,有“诗仙”、“诗侠”之称。年轻时即漫游全国各地,曾经至长安,供奉翰林,但不久遭谗去职。其诗想象丰富奇特,风格雄健奔放,色调瑰奇绚丽,是中国文学史上继屈原之后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 《行路难》这首诗是李白在天宝三载离开长安时所作。共三首,这是第一首。“行路难”是乐府《杂曲歌辞》旧题。诗中写世路艰难,反映了政治上遭遇挫折后,诗人内心的强烈苦闷、愤郁和不平;同时又表现了诗人的倔强、自信和对理想的执着追求,展示了诗人力图从苦闷中挣脱出来的强大精神力量。 1.解释词语 珍羞.直.万钱会.济. 2.知内容,想意境。 (1)写出(交代)李白离别京城,亲朋好友为他设宴饯行,宴席十分豪华的诗句是: ,。 (2)写出诗人极度愤懑、抑郁不舒的心情的诗句 是,。 (3)写出了诗人在困境中仍然积极乐观的坚定信念的两句诗句 是:,。 3.悟情感,析哲理。 (1)诗句: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情感、哲理:。(2)诗句: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情感、哲理:

。 4.品特色。 ①“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何作用? 四、活动2:学习《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作家作品和背景简介: 刘禹锡,字梦得,洛阳人,自称为汉代中山王刘胜的后人。贞元九年进士,官至察御史。王叔文失败,被贬为朗州司马,后又任连州.夔州.和州等刺史,官至检礼部尚书兼太子宾客。有《刘宾客集》,又称《刘中山集》《刘梦得集》。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刘禹锡于敬宗宝历二年(826)冬,刘禹锡罢和州刺史后,回归洛阳,途经扬州,与罢苏州刺史也回洛阳的白居易相逢。相同的经历遭遇,使两人有了共同的语言。白居易在筵席上写了一首诗相赠:为刘禹锡的长期被贬鸣不平。刘禹锡回忆往事,感慨万千,因此,写了《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这首诗,以答谢白居易。 1.解释词语 闻笛赋_______________ 烂柯人_______________ 歌一曲_______________ 长________ 弃置身 ____________ 2.知内容,想意境。 (1)交代了诗人贬地的荒凉和被贬的漫长的诗句 是,。 (2)交代了诗人回乡所见的两句 是,。 (3)写出了新陈代谢的自然现象的两句 是,。 (4)写出了诗人积极乐观的思想境界的诗句 是,。 3.悟情感,析哲理。 (1)诗句: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情感、哲理: 。 4.品特色。 (1)“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用了什么手法?写出了什么现状?体会作者此刻的心情。 (2)“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物春。”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表现了什么哲理?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思想境界? 。 五、活动3、学习《水调歌头》 作家作品和背景简介: 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州(今四川眉山)人。他与父亲苏洵、弟弟苏辙,都是北宋著名的文学家,被后人列入“唐宋八大家”,称为“三苏”。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古诗三首》导学案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古诗三首》导学案 1、《古诗词三首》 学科:语文主备人芦老师班级四年级姓名组别 第一课时 独坐敬亭山 教学目标: 1、我会认识生字、会写生字。能正确读写词语。 2、我会有感情的朗读古诗,背诵古诗,默写《独坐敬亭山》。 3、我会通过看注解,边读边想象画面等方法,感知诗词大意,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孤独寂寞之情。 教学重点: 重点品味诗句,背诵古诗,积累语言。体会诗人孤独寂寞之情。 知识链接: 《独坐敬亭山》这首诗是李白天宝十二年(公元753年)秋游安徽宣州时所作。当年,诗人被迫离开长安已整整十年,世态炎凉,长期的漂泊生活使他饱尝了人间心酸的滋味,孤舟之感倍生。诗人通过对敬亭山的描写,

抒发了因怀才不遇而产生孤独寂寞的感情,也正是诗人投身到大自然怀抱,以山为伴,寻找安慰的真实写照。 预习任务: 1、释题,简介背景。 2、学会重点生字词。能正确读写。有感情的朗读古诗。 3、结合插图,根据注解逐句说说诗意。 4、吟读,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自主、合作、探究 1、释题,简介背景。 2、你学会了那些生字词?有哪些地方需要注意? 3、比一比,谁读得最好。 4、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大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 5、吟读,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说说从哪些词语中可以体会出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 当堂检测

1、比一比,再组词。 闲 ( ) 厌()亭() 闭()庆()亨() 2、默写《独坐敬亭山》。 3、根据古诗内容填空。 (1)《独坐敬亭山》的诗人是________代诗人 _________。诗得前两句烘托了诗人心灵 ________________。诗的后两句运用的手法是_________,表达了诗人对___________的喜爱。 (2)《独坐敬亭山》题目中的独,不仅写山,也是写作者。这首诗里,还有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这些词、句也表现出孤独的意思。 学习收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 知识链接 课外收集一些有关大自然美丽、神奇的图片,让我 们做个有心人,发现自然界的美,懂得欣赏美并保护这 些美。 [1][2][3]下一页第二课时 望洞庭

《诗词三首》导学案一(雪君)

高一必修3古典诗歌单元 《诗词三首》导学案(一) 年级:高一编写:张雪君审定:朱佩琳日期:2010年3月 【学习目标】Array知识技能: 1、学习《虞美人》,鉴赏李煜词的深远的意境美和真挚的情感美,理解李煜词“把抽象的感情形象化“的艺术特色。 2、学习《书愤》,把握诗中的人物形象,体会陆游诗中表现的爱国主义思,;把握陆游诗的 艺术特色。 3、背诵诗歌 过程与方法: 1、学会运用前面所学方法鉴赏诗歌的思想感情、意象和意境。 2、学生了解诗歌有关表达技巧的知识。 3、学生背诵诗歌。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学习体会诗歌的美,提高审美情趣,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情感。 【重点难点】诗歌的表达技巧。 【学习方法】 合作、讨论、探究、诵读 【学习时数】两课时 【知识链接】 ★关于李煜 李煜(937-978):字重光,五代南唐后主,词人。世称“李后主”。工于书画诗文。在位时纵情声色,朝夕酣宴。为宋灭后,先后被封为违命侯、陇西郡公,过着“日夕以泪洗面”的囚徒生活。后为宋太宗“赐酒”毒死。 其词在后期大都抒发亡国之痛和伤今忆昔之情,善用白描的手法,抒情率真自然,语言明净优美、凄婉动人。王国维《人间词话》云:“词至李后主而眼界始大,感慨遂深。” 李煜是我国历史上绝无仅有的以词人兼帝王身份的独特人物。他生于深宫之中,长于妇人之手,特殊的生活环境,造就了他柔弱天真的性格,因此,当黄袍加身的赵匡胤大兵压境,社稷岌岌可危之时,他仍委曲求全,纵情声色,以致家破国亡,寄人篱下。虽然如此,其对人丝毫不知防范的赤子性情至死不改,最终招祸杀身。 李煜可谓官场外行,词坛里手。他算不上一个好皇帝,却是一个好词人。特别是他在被 掳汴梁之后,那些回首故国,缅怀往事,充满真情至性的清词丽句,历千载而盛誉不衰。【学习过程】 一、整体把握,读懂诗歌 1、《虞美人》一词中写了哪些意象?哪句话抒发了作者的感情?(B级) 意象: 写出本词的抒情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3课古诗词三首教案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百度文库 23 古诗词三首 一:学习目标 1:认识7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得朗读、背诵这三首古诗词,能默写前两首古诗。 3:通过朗读、解读、悟读课文,了解内容,体会课文描述的景物和作者表达得思想感情,激发学生对祖国诗词的热爱之情。 第一课时 乡村四月四时田园杂兴 一:以图导题,理解题意 1:仔细观察插图,说说你对这幅图的理解。 2:认真读读题目,说说你从题目上了解到了什么?(题目点明了时间和地点) 3:你还想了解这首诗的什么内容?这首诗的作者是谁?哪个朝代的?他的创作有什么特点?这首诗主要写了什么?表达了作者的什么情感? 4:怎样才能读懂这首诗?怎样才能读好这首诗? 二:以疑促读,理解诗意1:自由朗读,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注意“蚕”“桑”的读音以及多音字“了”的音、义。2:指名读诗,师生正音。3:默读古诗,思考大家提出的问题,解决不了的请作记号。4:小组交流。5:全班交流,教师指导。 三:解疑品读,感悟诗情。1:自由品读,边读边想画面,同时要注意朗读的节奏,尤其读前两句时要读出一种欣欣向荣的景象,后两句要读出繁忙的劳动生活的场面,注意“少”“才”“又”的读法。2:指名朗读,师生共赏。3:感情朗读,体会诗情。 四: 背诵,积累语言。 五:引导自学《四时田园杂兴》1:先用学习《乡村四月》的以疑促读、理解诗意的方法自学。2:小组内交流,教师知道点拨。3:全班交流自学成果。4:搜集描写田园生活的诗词,读一读、背一背。 第二课时 一、创设情境,理解课题: 1老师范读《渔歌子》,你能感受到什么?2你们了解词吗?试着说一说。3简介词的内容。4简介作者背景:张志和:在朝廷作国小官,后来隐居在江湖上,自称“烟波钓徒”。这首词就借表现渔夫生活来再现自己隐居生活的乐趣。 二、渲染气氛,理解词义:1配乐朗读,营造气氛。2自由朗读,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整体感知。3指名朗读,师生正音。4自由学习,运用学习古诗的方法逐句理解,遇到自己解决不了的问题画出来。5小组交流学习成果。6全班交流;教师点拨指导。7教师小结:这首诗有鲜明的湖光山色,有渔翁闲适的形象,是一幅用诗写成的山水画。 三、反复吟诵,感悟意境: 1、教师范读,再入意境。 2、自由朗读,边读边想象每一个画面。 3、指名朗读,教师指导。 4、小组轮读,相互欣赏。 5、感情朗读,感悟意境。 四、积累语言,拓展延伸:1有感情地背诵《渔歌子》。 2到课外找一找有关描写景物的诗词,读一读,背一背。3默写两首古诗。 百度文库- 让每个人平等地提升自我

23古诗词三首导学案

语文学科新课程有效教学导学案 审核人签字:主备人:吕少娟 授课年级四年级 学 科 语文 课 题 23.《古诗词三首》任课教师 课型问题生成课 问题解决课 课时一课时授课时间2011年月日 教材分析 这篇精读课文包括两首古诗《乡村四月》《四时田园杂兴》和一首词《渔歌子》。《乡村四月》是宋代诗人翁卷所作。这首以白描手法写江南农村初夏时节的景象。整首诗就像一幅色彩明丽的图画,不仅表现了诗人对乡村风光的热爱与欣赏,也表现出对劳动生活、劳动人民的赞美。《四时田园杂兴》的作者是宋代诗人范成大。诗人描写了乡村农人耕织以及儿童学着大人的样子耕种田地的情景。展现了农家夏忙的劳动场面,塑造了农村儿童天真、勤劳、可爱的形象。全诗语言平白、朴实、自然,具有浓浓的生活气息。《渔歌子》的作者是唐代的张志和。全诗动静结合,意境优美,用词活泼、情趣盎然、生动地表现了渔夫悠闲自在的生活情趣。 学生分析 对于古诗,学生通过几年的学习,已经掌握了一定的方法。教学时可采用举一反三、比较教学的方法,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意识,挖掘他们的学习潜力。学生跟随教师的导语进入诗的意境,自读自悟,理解词句。 设计理念 在学生掌握了学习古诗方法的基础上,教师放手让学生自读自悟,课堂上交流展示、重点点拨,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的能力和口语交际的能力。给学生自主发展的空间,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 1.认识7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正确读写“蚕桑、耘田、箬笠”等词语。 2.有感情朗读、背诵、默写三首古诗词。 3.体会诗词的内容,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二、过程与方法 1.学生课前预习,自读自悟。 2.学生小组讨论,生成问题,交流展示,教师点拨。 3.教师引导学生朗读品味。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阅读古诗词的兴趣和对古诗词的热爱之情,养成课外主动积累的好习惯。 重点难点教学重点:体会诗词的内容,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阅读古诗词的兴趣和对古诗词的热爱之情,养成课外主动积累的好习惯。

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第23课《古诗词三首》导学案教学设计PPT课件、教学反思

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第23课《古诗词三首》导学案教学设计PPT课件、教学反思 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 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23课《古诗词三首》导学案教学设计PPT、教学反思 本课PPT教学下载地址: http:/// 23.古诗词三首 学习目标: 1.认识7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这三首古诗词,能默写前两首古诗。 3.通过诵读、解读、悟读课文,了解内容,体会课文描述的景物和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激发学生对祖国诗词的热爱之情。

课前准备: 1.查阅有关词的资料以及三位诗人的生平和创作情况。 2.课文插图。 第一课时 《乡村四月》《四时田园杂兴》 一、由题入手,弄清题意。 1.板书课题。 2.自由读题,说说题意。 “乡村四月”是指江南农村初夏的时节。 3.出示插图,观察感受。 4.简介诗人及背景。 翁卷,南京诗人,一生未做官,描写了许多田园生活的诗篇。 二、反复诵读,弄懂诗意。 1.教师范读,学生整体感知诵读的节奏和诗的画面。 2.学生自由练读,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把握节奏,注意“蚕”“桑”都是平舌音。 3.指名朗读,相互学习,相互欣赏。 4.组内轮读,试着利用工具书或文中

注释弄清句意。 5.全班交流,讲讲诗意。 三、品评朗读,感悟诗情。 1.自由诵读,边读边想象诗歌描绘的画面。 2.逐句品评,交流感受。 第一句主要写了江南水乡初夏时的景色。第二句主要写了劳动人民紧张繁忙的劳作,也同时体现了作者对劳动人民的同情赞美。“少”“才”“又”突出了劳作的繁忙。 3.想象画面,有感情地朗读。 四、背诵,积累语言。 自学《四时田园杂兴》 1.按照学习《乡村四月》的方法自学,画出自己不明白的地方。 2.小组内交流,教师指导点拨。 3.全班交流自学成果。 4.背诵。 ,设计,教学反思,古诗词,年级语文 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

小学五年级古诗词三首导学案及作业设计

锦界第一小学五年级语文导学案第x周第一课时 课题:古诗词三首设计者:贾凤琴评价组长签字:_________ 上课时间:__________ 学习目标1、识记四个生字,注意畔的发音和帐的偏旁。 2、有感情地朗读并能熟练地背诵古诗,默写《泊船瓜洲》《秋思》。 3、能通过注释、相关资料、边读边想的方法理解两首古诗的意思,并用自己的话说出古诗的意思。 学习重点能用边读边想的方法理解并用自己的话说出古诗的意思,并体会诗人对家乡的思念热爱的情感。 学习难点通过品读诗句发挥想象,感受诗人暗藏于诗中的无限思乡之情。 知识链接:王安石,1021——1086 ,北宋政治家、文学家、思想家。是唐宋八大家之一。 张籍,767—830,唐朝诗人,其诗多反映当时社会矛盾和民生疾苦,与王建齐名,并称“张王”。 纳兰性德,1655——1685 清代词人,其存词三百四十二首。 自主研学 1.收集并背诵一首表达作者思乡情感的古诗。 2.正确流利的朗读这三首诗,给加点字注音。 一水间.()数.()重.()山照我还.()意万重.()洛.()阳榆.()关那畔.()行千帐.()灯风一更.() 3.品读前两首古诗,并试着用自己的话解释下面的诗句。 泊船瓜洲_____________________ 京口瓜洲一水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钟山只隔数重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洛阳城里见秋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欲作家书意万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自己多读读前两首诗,结合课文注释,想象整首诗的意思,试着从中体会作者想要表达的思想情感。 5.认真朗读完前两首诗后,把你觉得最能表达作者思乡之情的诗句摘抄下来。 困惑与问题:如果在自学过程中遇到了什么困惑或难题,就跟你的学习小组交流交流吧! 合作探究: 1.请同学们再读读《泊船瓜洲》和《秋思》,想象你仿佛看到了怎样的画面或情景,从中你能感受到什么? 2.你喜欢《泊船瓜洲》《秋思》两首诗中的哪句?为什么?你觉得这句话中哪个词用得好?你觉得还可以 用哪些词来表示? 3.是什么勾起来诗人张籍对家乡家人的浓浓思念呢?请你也来感受下张籍这说不尽、叙不完的思乡情吧! 4.细细地品读《泊船瓜洲》《秋思》这两首诗,你发现有什么不一样? 攀登高峰 1.读《泊船瓜洲》填空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