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牛奶可乐经济学

牛奶可乐经济学

牛奶可乐经济学
牛奶可乐经济学

牛奶可乐经济学

一、聊聊政府

1.政府只会大手大脚的浪费吗

2.对小企业减税能创造新的工作岗位吗

3.为什么节俭的人反倒要受罚

只有死亡与纳税是不可避免的,关于税收的讨论可以归纳为两类:收多少税和向谁征税。小政府主张少纳税,或许这正中了我们这些小小老百姓的下怀:“自己花自己的钱,谁也没权利拿走我的钱”,但弗兰克告诉我们:不纳税就没军队,就没有人来保护我们,结果虽然你有更多的钱买最好的门,甚至雇佣保镖,却仍然会轻而易举的被人俘虏。你不但丢了钱包,更要失去自由。

企业主是否提供新的工作岗位不在于腰包里有多少钱,而在于新雇员能否为他带来更多的利润。平均而言,富人的减税反倒让富人更难过了。减税造成的医疗、教育、科研等基础领域投资的减少将危害整个人类的福祉。富人毫无例外!

涓滴理论认为:只要馅饼做大了,穷人自然能吃到的更多。然而弗兰克认为,如果没有意识多分给穷人一些馅饼,那么做大馅饼的努力就会大打折扣!

二、好人总是吃亏吗

1.教学内容会影响学生行为吗

2.恪守道德的人是怎么存活下来的

3.法律能遏制政治献金的腐败影响吗

经济学中的经济人假定从最卑微的起点出发(人类的自私天性),所求的却是人类最大福祉的梦想(资源的最为有效的配置)。只不过这个假定只是起点,只是假定。

动机是行为的内核,行为是动机的躯壳。人性善恶是先秦诸子争论的主要问题之一。而现代西方经济学抛弃这一争论,直接将“经济人行为的动机是自私自利的”作为一切经济学分析的根本前提。然而,认真观察社会各种人的行为,进而考量他们的内在动机时,我们可以清晰地发现,这个世界很多人行为背后的动机并不是自私自利,他们也还能活的很好。

三、金钱与幸福

1.人的欲望无止境吗

2.幸福是唯一重要的福利指标吗

3.GDP是衡量经济福利的合理指标吗

4.我们需要更大的汽车,还是更好的学校

幸福永远是相对的,因为宝贵而珍惜,因为珍惜而幸福。人类的幸福是有绝对量的成分,也即人类为了生存需要最低生存条件:比如果腹的面米,比如御寒的鞋衣,但终究如罗素所言,是相对的因素。

在消费品的渗透过程中,有过所谓的“赶上邻居”的说法。既然邻居用上了3G手机,我也一定要用上才行。人类注定是要比的。以为比,增加了不少烦恼,但也使得百舸争流群芳斗艳;因为比,前浪推后浪,滚滚历史洪流才向前发展。

重要的问题是:我们应该比什么?当我们已经解决了基本吃穿住行等需求之后,更应该比的是如何提高全人类的整体福祉。比的是更清洁的环境、更完善的教育、更先进的医疗、更强大的科研、更优雅的艺术、更成熟的文化。

如果人类越发展,越成为套中人;越前进,越迷失于乏味的比拼,那么我们的前方不是幸福的终点而是整个人类共同的终点。

四、开路先锋

1.詹姆斯·杜森贝里为什么消失了

2.为什么加布雷斯从没的过诺贝尔奖

3.米尔顿·弗里德曼真的是冷血动物吗

任何成功的消费理论,必须三项基本模式:富人的储蓄率比穷人高;收入的增长基本不影响国民储蓄率;在短期而言,国民消费比国民收入更稳定。

群体性弱智!

一人成龙,众人成虫。这不是中国人用于自我批评的特色,整个世界都存在的群体性弱智的现象。群体性弱智或称群体性癫狂,是指一个群体里每个人从个人角度作出明智决定是,形成的总体结果却是弱智的。正如托马斯·谢林发现的,当我们在体育馆里观看比赛时,任何单个个人站起来都能获得更好的视觉效果,然而,如果每个人都站起来,每人能获得更好的视觉效果的同时反而所有人因为站起来观看比赛而更加劳累。同样,每个人拥有私家车都会让自己的出行更加便捷,但一旦一个社区或一个城市每个家庭都拥有私家车是,每个人都只能被堵塞在茫茫无尽的“铁盒子”里,使得道路成为事实上的停车场。

在大多数情况下,群体性弱智会被历史逻辑矫正过来,比如看演出的人都选择坐下观看;买东西时,多会选择排队。然而当群体性弱智发生在更宏观的领域时,历史逻辑的矫正能力就遇到了挑战。比如说,人人都知道开车上下班会非常堵,可是还是选择开车出门。比如在公共场合为了让对仿能听见,会尽量大声说话,结果我们的公共场合向来都乱糟糟的。比如我们每个人都便利的倾倒垃圾时,却发现整个城市都受到了污染。

群体性弱智带来社会对公共秩序的渴求。不管消费、投资。还是日常行为。无处不在的群体性弱智悄无声息的扼杀着我们生活中的各种美。我们需要从宏观角度来对抗群体性弱智行为;我们需要社会舆论的引导把一个个个体从群体性弱智中解救出来。弗兰克可贵就可贵在他的独立思考能力,他总能够跳出群体性圈套,独立于经济学生态圈,来分析群体性弱智现象对智者湮没和对人类的误导。

五、说说医疗问题

1.人道待遇是基本权利吗

2.为什么美国的医疗制度运作的糟糕之至

百年一遇的金融海啸中,对中国来说,如何在外需大幅度下滑的基础上扩大内需,一直成为重要的政策目标之一。要扩大内需首先要消除中国人不敢消费的制度上的缺陷和不足,其中就包括公共医疗体系的不足,促使公众不得不为将来可能的疾病储蓄,消费自然难以迅速增长。因此,要调整中国经济结构,完善公共医疗体系成为了一个关键因素了。

由此联想到一个经济学故事:一个毕业多年的学生回到学校,看到在校的同学在考经济学的课程,处于好奇他特地去看了一下考试题目,竟然发现与多年以前他在学校是的考试题目完全一样,十分惊讶,去问问白发苍苍的经济学教授,只见教授含笑回答:经济学面临的问题其实都一样,只是在不同的环境下、不同的制度下、不同的市场状况下,答案完全不同而已。这一点用在分析公共医疗上是十分贴切的。

六、搞对价格

只要允许人们以低于实际成本的价格购买宝贵的资源,他们必然会浪费。

1.为什么堵车收费很少得到采纳

2.什么旅客应当免费得到一种宝贵资源

3.为什么不向SUV收税

曾几何时,江上之清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而如今清风卷砂,明月难寻,历史变迁,成非古人可料。现代人已经习惯饮水付费的方式,然而一旦价格变动有敏感起来,如果苏轼再生,他甚至好奇,这个社会为什么喝口井水还要钱!

人口的激增科技的进步,使得清风,明月,淡水,空间等历史上原本相对于人类有限需求几乎是无穷大的自然资源变得非常有限。人类针对对自然资源的污染浪费现象作出积极反馈—对使用自然资源收费。这是对水、电、交通等收费的根本出发点,也是调整水、电等价格的主要动因。而具体收多少,如何调?这就用上了边际成本的概念。要提高资源的使用率,从一般意义的资源稀缺程度来说,不是水电费太高,而是太低;不是费项太多,而是太少。只有逐步改革目前实施的对资源品的限制低价,使价格逐步反映真实成本并通过财政的二次分配,对低收入者给予相应补偿,打破资源分配部门的垄断,才能更有效的减少浪费,实现真正的社会和谐。

七、能源和环境

1.为什么燃油税给民众带来了更多实惠

2.为什么外国的燃料补贴会让美国人更贫穷

经济学有一句名言:在完全市场条件下,把钱放在口袋里与放在钱包里没什么区别。当然,经济学家本身也知道在现实生活中,区别还是有的,而且经济学家也通过行动来不断反践这句话:有的人倾向于把自己的钱存入银行,有的人倾向于投入股市,而还有一部分人则投身于房地产市场。是事实上,两千多年前,伟大的军事家孙膑已经给我们留下了一个宝贵的反例:田忌赛马。同样三匹马,因为出场顺序不同而结果迥异。当然,这个故事的发生是有一定前提的:田忌可以知道齐威王的出马顺序,而齐威王则不知道,或者知道了也不能在更改了。很显然,这不是个完全市场。

每年春运火车票的定价问题经常引起争论。有的经济学家强烈建议通过价格杠杆来解决春运问题。然而经济学家的建议迅速淹没在全国人民的反对声中。正如弗兰克所说:任何政策变化,损失一方的惨叫声总是比得利的一方欢呼声更大。或许很多人认为,提高春运票价得利的只有铁路部门,但这不是我们反对的理由。事实上,我们只需监督把提价收入补贴给最需要的那批人,促使使用者分流。当然定价机制的透明化,以及打破相关行业的垄断,也是题中应有之义。

正如弗兰克所指出的,效率事关重大,因为凡是能够做大经济馅饼的政策,必然能让所有人分享到比从前更大的一份穷人面对的主要问题是他们的钱太少。最好的解决办法不是给他们降价,而是提高他们的收入—比方说,有针对性的降低低收入职工的工资税,或提高劳动所得税补贴。

人们天生对纳税和提价持反对态度。一方面人性使然,另一方面,则是政府推出相关政策的同时未能推出附带政策,或对附带政策的宣传换力度或时间不对称。人们可以允许政府将三匹马的出场顺序有所调整,当第一匹出场的马不是我们的最优马时,很多人会产生错觉,以为有人把我们的最优马藏起来了。或许真的有人藏了我们的千里马,然而大多政策都是调整马的出场顺序而已,目的都是为了更好的赢得人类历史的发展这项大赛!

八、赢家通吃的市场

1.为什么对冲紫荆经理多的过头了

2.为什么成绩奖学金排挤了贫寒奖学金

3.儿童读物最终会消失吗

边际效用递减规律意味着消费一种商品数量越多,即某种刺激反复,使人生理上的满足或心理上的反应减少,从而满足程度减少。

然而,正如弗兰克所指出的,信息革命使得我们前所未有的了解到产品质量差异,又让我们直接接触到世界顶级的供应商。边际效用递减规律正面临着“赢家通吃”规律最严峻的挑战。在网络经济中甚至有人提出了“商品使用得越多,增加该商品消费量的欲望就越强,出现了边际效用递增规律”这种观点认为,边际效用递减涉及的产品或服务总存在一个限度,多是比较简单的物质产品,在质量和性能上没有变化,简单重复性的消费很容易达到饱和状态。而边际效用递减涉及的产品或服务,在质量和性能上不断改进,在消费数量增加的同时,也不断给人们以新的刺激,从而能不断提高人们的满足程度;且针对人们的社会需要或精神生活的需要。这种需要几乎上是无限的。因此人们的满足程度就不会随着商品或服务数量的增加而下降,而是恰恰相反;如果消费者拥有的知识越来越多,他对知识、信息的需求就越多,因而在拥有一定知识后,就会对掌握更多的知识产生更加迫切的需要,形成知识的积累效应。

九、收入日益不平等的因与果

1.为什么不平等现象日益严重

2.为什么富邻居会让你觉得贫穷

3.是什么引发了奢侈品消费大爆炸

4.为什么减税恶化了交通拥堵状况

5.伙计,这辆路虎多少钱

幸福是相对的。所以让一部分人和地区先富起来的口号已经提出来,我国改革开放事业就面貌全新。

幸福的相对性本身也是相对的。当收入差距过大,我们将体验不到更富所带来的幸福。

然而,这个社会收入还是日益不平等。一方面,调节收入差距过大的最有力武器—二次分配总是受到社会自然地抵制。富人拥有更多的话语权,没有人喜欢看着自己的钱包被别人瘦身。另一方面,也是更深层的原因,大多数富人很少有机会接触真正的穷人。他们的生活圈往往属于同一层,在他们的生活圈里,他们感觉不到自己有多富裕;相反他们会认为自己很贫穷,于是,整个社会大多数人都会觉得自己不“那么富有”。

当富人的眼中全是邻居家更大的房子,更豪华的香车时;当整个社会都完完整整的被分割成富人区和穷人区时,富人们反对加税的同时,广大的工薪阶层哪怕每月仅仅增加几十美元的税收,他们也会成为反对加税的主力军。而最需要通过二次分配来改变命运的社会最底层,却因贫穷和无知而失去的话语权,进一步失去其获得知识和走向富裕的权利。

十、借贷、储蓄与投资

1.为什么美国人存钱这么少

2.是华尔街引发了金融危机吗

3.借钱太多的人该收罚吗

4.政府的财政数据会让你致富吗

著名哲学家罗素评价人类必然向前进步的思潮时说:人类的发展,不管是曲折向前还是直线向前,没有任何一个逻辑来证明整个人类历史必然是向前发展的。过去的历史只是过去,而未来只能是推测,或者是信仰。

这是人类天然的价值取向—乐观主义。研究表明,任何一个系统里面,总是往往会有远远超过50%的个体认为自己在平均水平之上。于是有投资机会它让你们自然会认为能取得超额收益。

在许多方面,人类一方面是天然的乐观主义者,另一方面是天然的选择性遗忘高手。潜意识里人们会选择记忆希望记忆的内容,而不喜欢的都会被迅速遗忘掉。

伟大的投资人其伟大不是因为有多么先进的投资技巧,恰恰相反,而是能够更好的战胜自己,战胜自己的恐惧和贪婪,战胜自己各种潜意识的遗忘。

巴菲特说,投资很简单,但是不容易。在别人贪婪的时候恐惧,在别人恐惧的时候贪婪,这是十分简单的,但要做到这一点,并不容易。

十一、信息经济学

1.真有秘密可言吗

2.偏见会干扰正常学习吗

3.竞争嫩能消灭就业歧视吗

世界上存在已知的已知,也就是我们明白自己已经知道的动西,也有已知的未知,即我们如今清楚自己还不知道的东西。但还有未知的未知,我们根本不清楚自己不知道的东西。信息是个奇妙的东西。民族口口相传的历史、第一印象、有色皮肤,这些看似零散的词汇背后都体现这重要信息。现代营销学中所谓印象管理,其本质也在于这个世界充满了已知的未知,所以要呈现给对方已知的已知内容尽可能符合自己希望的他们合理推测的已知的未知内容。

人们无法阻挡别人凭借他们已知的已知推测他们已知的未知,但对于那些确实哟负面消息的人,即使别人做最坏的推测,也比真实的负面消息被公示的好。但在高度完善的市场里,那么这一问题就会变得很简单。最明显的例子就是黑人在NBA和欧洲五大联赛取得的巨大成功。一方面,黑人有优势,另一方面,就是这个市场够完善。市场准入限制非常少,基本就是靠球技决定身价的。

牛奶可乐经济学种8个最有趣的问答题

《牛奶可乐经济学》中8个最有趣的问答题学问学问,学会提问。美国康奈尔大学经济学教授罗伯特·弗兰克是个问题制造者。 他把经济学当做了博物学,让学生们写短文,提生活中的问题,并以经济学的视角做出回答。这些有关经济学“Q&A”游戏被编成了一本书,叫做《经济博物学家:破解日常生活的密码》,中文版的译名有趣,涵盖了当下的“三俗”——《牛奶可乐经济学》。 康奈尔汇集的问题,和网上流传的微软Google面试题,比如“为什么下水道的井盖是圆的”,妙处异曲同工。这些问题没有标准答案,旨在举一反三。 举例来说,今年有本受关注的书叫《在星巴克要买大杯咖啡》,翻过后还是没看懂为什么要买大杯“星巴克”,而在这本书里看懂了,在星巴克要买小杯咖啡。美国的星巴克没去过,中国的星巴克,原先是有小杯、中杯和大杯三种的,今年杯子升级,出了超大杯,小杯不见了。这本书讲的,就是这些经济学的“猫腻”。 1.为什么笔记本电脑能在任何国家的供电标准下运作,其他大部分电器却不能? 目前,美国电力系统提供的家用电是110伏,还有不少国家是2 20伏。笔记本电脑的电源线置变压器,使得电脑可以在两种标准下正常运行。

给所有电器置变压器,无疑能满足这一需求,但这么做会增加电器的制造成本。绝大多数的冰箱、洗衣机、电视以及其他电器,恐怕不会有出国旅行的机会,所以,给它们加装置变压器的额外支出,也就没什么道理。 笔记本电脑却是个例外,尤其是在它刚诞生那段时间。当时购买笔记本电脑的人,大多是需要带着它们国外到处出差的商务人士。对这些人来说,在国际航班上带着沉重的变压器,实在是一种无法接受的负担。所以,笔记本电脑生产商从一开始就在电脑里置了变压器。 2.为什么牛奶装在方盒子里卖,可乐却装在圆瓶子里卖? 原因之一可能是,软性饮料大多是直接就着容器喝的,所以,由于圆柱形容器更趁手,抵消了它所带来的额外存储成本。而牛奶却不是这样,人们大多不会直接就着盒子喝牛奶。 可就算大多数人直接就着盒子喝牛奶,成本效益原则亦显示,它们不大可能装在圆柱形容器里贩卖。不错,方形容器的确能节约货架空间,但牛奶一例中节约的空间,显然比软性饮料一例中来得更划算。超市里大多数软性饮料都是放在开放式货架上的,这种架子便宜,平常不存在运营成本。但牛奶则需专门装在冰柜里,冰柜很贵,运营成本也高。所以,冰柜里的存储空间相当宝贵,从而提高了用方形容器装牛奶的收益。

读后感 《牛奶可乐经济学》读后感精选

《牛奶可乐经济学》读后感精选 《牛奶可乐经济学》读后感精选 《牛奶可乐经济学》读后感精选1 “农民以体力劳动从事耕耘,商人以其审时观变从事贸易,手工业者以其精工巧技制造器械。”这世界上无人不在追求着“利”。经济学是现代的一个独立学科,是关于经济发展规律的科学。从1776年亚当·斯密的《国富论》开始奠基,现代经济学经历了200多年的发展,已经有宏观经济学、微观经济学、政治经济学等众多专业方向,并应用于各垂直领域,指导人类财富积累与创造。 看到这些,你是否犹豫了呢?虽然经济对我们很重要,可碍于经济学对于我们来说无非就是一些复杂的公式图表和概念,所以我们都不约而同的略过了经济学。当然,我也是这样认知的。可是却有一本书彻底颠覆了我对经济学的认知。它就是《牛奶可乐经济学》。 为什么牛奶装在方盒子里可乐却装在圆盒子里?为什么女士衣服的扣子在左边而男士的在右边?为什么餐厅都为饮料提供免费续杯?为什么大学教授说话语焉不详?为什么……这就是那本书的导语,也就是这本书带我走进了经济学的另一个世界。 这本书分析的简明扼要,读完之后我也就顺理成章的知道了这一系列的设计方式问题,其实这些看似简单的问题都是蕴含着经济学的

道理。产品的设计既要包含最符合消费者心意的功能,又要满足卖方保持低价、便于竞争的'需求,这也就是说,产品设计必须在两者之间保持平衡。 看完之后,同学们是否都有了跃跃一试的打算呢?那么就行动起来吧!因为这本书是不会让你失望的! 这就是我对这本书的一点小见解。 《牛奶可乐经济学》读后感精选2 第一次拿起这本书,是因为它奇怪的名字吸引了我,牛奶可乐怎么会有经济学的学问呢?翻开目录,里面的问题更是使我对这本产生极大地兴趣,为什么打开冰箱时,冷藏柜会亮,冷冻拒却不会亮?为什么牛奶装在方盒予里卖,可乐却装在圆瓶子里卖?为什么DVD和CD 的尺寸一样大,但DVD包装盒却比CD包装盒要大得多?为什么很多餐厅都为饮料提供免费续杯? 在解释这些各色各样的问题时,作者罗伯特?弗兰克教授的观点显然不同于传统的经济学书籍,他曾说道“请不要急于去书中找寻答案。这些生活中的问题不是公式和概念,它们并没有标准确切的答案,每个人都有可能给出更多更合理的解释。虽说,不是每一个人都是经济学家,但至少,我们可以更积极地去思考,并把思考用于生活。这样,我们每一个人,都可以成为一名博物经济学家。” 当我第一次看到这些问题,也许就如作者所说急于去书中寻求答案,可当看完以后用经济学的角度去思考其它的问题时,却会发现经

牛奶可乐经济学读后感 (2)

《牛奶可乐经济学》读后感 一直以为经济学都是披着恐怖外衣的铺天盖地的令人费解的公式和概念,直到读了《牛奶可乐经济学》这本书。读完后真有种牛奶可乐的感觉,似乎书中充溢了一种淡淡的轻快的味道,有一种特别的轻松愉悦。在这本书中,罗伯特·弗兰克教授用生活中的小例子让我们了解了一个不一样的经济学。阅读了这本书,我发现,其实经济学正生动地编织着生活的方方面面,我们身边的大事小事都可以用经济学原理来一一破解。 书中,弗兰克教授从现实中司空见惯而又易被忽视的生活现象着手,先提出一连串看似简单却又一时之间竟让我们难以回答的问题,充分调动起读者的好奇与求知心理。然后,才用经济学原理和方法娓娓道来。这样做,既让我们看到了生活小现象背后蕴藏的巨大智慧,也借生活中无处不在的现象加深了我们对经济学的理解。 全书阐述了作者认为最基础最重要的两个经济学概念:机会成本和成本效益原则。机会成本是指为从事某活动而放弃其他事情的价值;成本效益原则意为唯有当行动所带来的额外收益大于额外成本时,才值得这么做,它是所有经济学概念的源头。例如为什么牛奶要装在盒子里,可乐要装在圆的瓶子里?这个问题其实对于绝大多数人来说不会去留意它。《牛奶可乐经济学》回答:一是产品的差异导致,牛奶大多需要放入冰柜保鲜,如果是圆的,会降低冰柜的利用率;可乐不需保鲜,不存在这个问题。二是圆形可乐适合拿在手上喝,而很

少有人拿着牛奶盒子喝。还有“路边躺着一张貌似百元钞票的东西,要不要捡”、“罚款能不能制止迟到”等问题。没有公布答案时,估计许多人会心里没底不敢回答,但见到答案后,就会觉得原因竟这么简单。所以弗兰克教授写这本书的一个出发点就是让读者感受到经济学离我们很近,贯穿到生活的每个角落。 整本书以新奇的方式勾起读者的好奇心。然后逐渐深入,将经济学的原理以浅显易懂的方式融入叙述中。为什么牛奶的盒子是方的,可乐的瓶子是圆的;为什么酒吧中不值钱的水要收费而花生米却免费;为什么女模特的收人高于男模特;为什么几乎全新的二手车比新车便宜的多;为什么外表富有吸引力的人也更为聪明等等。 在解释这些例子时,作者用得最多的是“成本效益原则”这一经济学原则。成本效益原则,是所有经济学概念的源头。它提出,惟有当行动所带来的额外效益大于额外成本时,你才应该采取该行动。它不仅仅被运用在经济中,在我们平常的生活中,我们解决问题时也经常用到。即用最低的成本获得最高的效益,用最便捷的方法获得最大的成功,在有意无意间,我们遵循了这一原则。在分析成本和效益的关系、了解投入和产出比之后,相信我们今后在作出决定时会更加理性一些. 书里有很多例子都是用这一原则来解释的: 1.有些酒吧一杯清水卖四块钱,但免费的咸花生却可随意索要。花生的生产成本肯定比水高,那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呢?理解这种做法的关键在于,弄明白水和咸花生对这些酒吧的核心产品--酒精饮料的需求量会造成什么样的影响。花生和酒是互补的。酒客花生吃得越多,要点的啤酒或白

牛奶可乐经济学读书心得汇总

牛奶可乐经济学读书心得汇总 《牛奶可乐经济学》,原名叫做《经济博物学家:破解日常生活的密码》。作者罗伯特?弗兰克教授教的微观经济学入门课程每年都会吸引6000多名学生,他布置过这样的书面作业:“利用经济学原理,探讨你亲身观察到的事件或行为模式中的有趣问题。文章里面不要掺杂复杂的技术,要假设你是在给一个从没上过经济学课的亲戚讲故事。”下面是为您收集的牛奶可乐经济学读书心得,欢迎阅读! 首先提醒大家一下,这个书电驴有下的,没必要买的。 看完全书后对一下三点深有体会。 一、个人的回报只取决于绝对绩效。但事实上,生活中大多数事情都是以相对位置定高下的。 美国法律禁止成年人自愿义务加班、封杀超瘦模特以及强制规定儿童入学年龄都是为了防止这样的恶性军备竞赛。这让我想到了国内可怜的莘莘学子。本来人人都不进行所谓的“培优”是很好的,结果班上有一个人去培优了,第二个第三个人觉得自己相对就落后,也就必须去培优,周而复始,所有的小朋友都把自己的课余时间放在了培优上了。尽管某些开明的家长认为这样是不好的,但迫于现实压力,仍然只有送自己的孩子去培优。结果就造成了这样的恶性循环,人人为了不落后都要去培优。设想如果所有的人都不培优,考试对大家来说仍然是公平的,考的就是大家共用相同的学习时间,即上课时间的效率。但就因为少数人打破了这个平衡,逼迫所有人都陷入这个圈子

里。据说国家已经开始禁止小学生课外补习,但我5年级的弟弟一到周末仍然疲于奔命。 二、“回归平均”理论 任何人和集体在达到不正常的成绩(无论好坏)后,就会回归自 己的平均水平。这就产生了一个奇妙的效应,让人们误认为批评比表扬有用。当一个人发挥超常而得到表扬后,依照客观规律他的表现会回归自己的正常水平,在外人看来即退步了,会让人产生表扬让其骄傲退步的假象。而另一方面,一个人在发挥失常且得到批评后,根据“回归平均”其成绩会上升至正常水平,让人产生批评使其进步的假象。 也就是说,批评和表扬并不对成绩的变化起决定性作用,当然 对那些情绪化较强容易受影响的人除外,而真正起作用的仍然是客观规律。例如在一支球队表现很差的时候,老板若利马解雇教练,随即而来的成绩上升只是客观规律,并不一定是新换的教练有多强,也许原来的教练这个时候带队能取的成绩更好。安切洛蒂就是个例子,换做其他的队伍,当初冠军杯被惊天翻盘后他早就被解雇了。可是贝卢斯科尼把他留下来了,也就等来了又一座冠军杯。当然也不是所有的例子都这样,比如今年的托特纳姆热刺要是没换教练估计就真的挂了。 三、独立音乐发展 “为什么独立音乐人,尤其是那些最有天赋的,偏爱音乐共享 程序,而已经成名的艺人则往往反感这些程序?”答案显而易见。已 成名艺人往往能通过卖CD获得极大的利润,所以他们当然对下载及

牛奶可乐经济学读后感

《牛奶可乐经济学》读后感 关于经济学的知识,大一大二的时候学习过政治经济学,理论性较强。因此我片面的认为经济学是不可思议、难以理解的。准备读这本书时也是怀着完成作业的心态,拿到此书,看到它卡通可爱的封面设计有点诧异,再看到封面上一系列有趣的问题,比如为什么牛奶装在方盒子里可乐却装在圆瓶子里?为什么女士衣服的扣子在左边而男士的在右边?为什么餐厅都为饮料提供免费续杯?为什么女模特要比男模特挣的多?为什么大学教授说话语焉不详等,这些问题都是我们生活中常见的,非常有趣的列子,但我们平时却缺乏思考。带着对这些问题的兴趣,我开始了《牛奶可乐经济学》的阅读。 《牛奶可乐经济学》作者:(美)罗伯特·弗兰克著,博物经济学家,康奈尔大学约翰逊管理学院经济学和管理学教授,《纽约时报》“纽约现场”专栏特约评论员。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他就在康奈尔的课堂上通过与学生问答的方式,收集本书中所讲到的生活中的经济学问题。本书解释了机会成本、成本效益、边际成本的概念,并于此提取日常生活经验中100多个事例,教会我们用经济学的眼光看待生活和工作。 一、从事一项活动的机会成本,是指你从事这一项活动而放弃了其他事情的价值。在这本书里,作者举了一个看演唱会的例子来解释机会成本。假设你赢了一张美国大歌星Eric Clapton演唱会的免费票,不可转售。另一歌星Bob Dylan 也在同一时间开演唱会,你也很想去。Bob Dylan演唱会的门票是40美元,去看Eric Clapton的演唱会,惟一必须牺牲的事情就是去看Bob Dylan的演唱会。不去看Bob Dylan的演唱会,你会错失对你来说价值50美元的表演,但同时,你也省下了买Bob Dylan演唱会票所需支付的40美元。所以,不去看Bob Dylan 演唱会,你放弃的价值是50-40=10(美元)。如果你觉得看Eric Clapton的演唱会至少值10美元,那你就应该去看;要不然,就去看Bob Dylan的演唱会。 除此之外,我认为我们生活中关于机会成本例子还很多,比如在工作要加班,也就放弃了娱乐、陪家人的的价值就是机会成本。把大部分钱花在打扮上,也就要放弃一些人际交往、提升自我的价值也是机会成本。 二、本书作者用得最多的是“成本效益原则”这一经济学原则。成本效益原则,惟有当行动所带来的额外效益大于额外成本时,你才应该采取该行动。它不仅仅被运用在经济中,在我们平常的生活中,我们解决问题时也经常用到。即用

《牛奶可乐经济学》读书报告Y英文版

Enlightenment of the Economic Naturalist in Search of Explanations for Everyday Enigmas. 陈志奇I61214054 Last year, one of my friends gave me a book, which was about economic naturalist. One raining day, I picked up this book out of curiosity, and began to enjoy it. The book is most interesting one I have ever learned. Robert H. Frank who is the author of the book is the Henrietta Johnson Louis Professor of Management and Professor of Economics at Cornell University's Johnson Graduate School of Management. His "Economic Scene" column appears monthly in the "New York Times." His previous books include "The Winner-Take-All Society" (with Philip Cook), "Luxury Fever," and "Principles of Economics" (with Ben Bernanke). Frank's many awards include the Apple Distinguished Teaching Award and the Leontief Prize for Advancing the Frontiers of Economic Thought. He lives in Ithaca, New York. Why do the keypads on drive-up cash machines have Braille dots? Why are round-trip fares from Orlando to Kansas City higher than those from Kansas City to Orlando? For decades, Robert Frank has been asking his economics students to pose and answer questions like these as a way of learning how economic principles operate in the real world-which they do everywhere, all the time. Once you learn to think like an economist, all kinds of puzzling observations start to make sense. Drive-up ATM keypads have Braille dots because it’s cheaper to make the same machine for both drive-up and walk-up locations. Travelers from Kansas City to Orlando pay less because they are usually price-sensitive tourists with many choices of destination, whereas travelers originating from Orlando typically choose Kansas City for specific family or business reasons. The Economic Naturalist employs basic economic principles to answer scores of intriguing questions from everyday life, and, along the way, introduces key ideas such as the cost-benefit principle, the “no cash on the table” principle, and the law of one price. This is as delightful and painless a way to learn fundamental economics as there is. Commonplace book, professor frank from reality and neglected life phenomenon, first put forward a series of seemingly simple but suddenly unexpectedly let us hard to answer

牛奶可乐经济学读后感5篇

牛奶可乐经济学读后感5篇 篇一:《牛奶可乐经济学》读后感 “为什么牛奶装在方盒子里卖,可乐却装在圆瓶子里卖?”“为什么很多酒吧喝水要钱,却又提供免费花生米?”“为什么女装的扣子在左边,男装的扣子却总是在右边?”。在支部开展的"三个一"读书活动中,我读到了《牛奶可乐经济学》这本书,有些在生活中习以为常的事例被其巧妙的引用来阐明那些乏味、枯燥的经济学原理,使我不由的对该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牛奶可乐经济学》原名叫做《经济博物学家:破解日常生活的密码》,书中提出了100多个问题,全部来自于日常生活经验,涉及产品设计、供求分析、人际关系、职场风云等等各个方面。书中提出的问题千奇百怪,分析工具却相当简单,全书阐述了作者认为最基础、最重要的两个经济学概念:机会成本和成本效益原则。机会成本是指为从事某活动而放弃其他事情的价值;成本效益原则意为唯有当行动所带来的额外收益大于额外成本时,才值得这么做,它是所有经济学概念的源头。作者罗伯特弗兰克教授说:“这些生活中的问题不是公式和概念,它们并没有标准确切的答案,每个人都有可能给出更多更合理的解释。”这也许正是此书的魅力所在。 所有的事物,如果你从理论层面去解读,就会让事情变得复杂化,而你运用人们熟知的事例去理解说明,就会让人一目了然。就如同与人沟通时,要让对方理解我们所表达意思的最有效的途径就是站在对方的角度去思考问题,使用对方熟悉的事物来举例。比如在统计工作交流中,如果单纯的给企业人员解释报表中指标含义,由于每个单位具体情况不同,个人理解也有差异,很难让企业人员正确掌握。假如我们针对每个单位的特殊性做出解释,或是

利用常见的情况举例,对方理解起来就会容易许多,我们的工作就会事半功倍。 生活中多问几个“为什么”,能增强我们处理复杂问题的能力。理论来源于实践,又指导实践。生活中许多的小例子都可以用机会成本和成本效益原理解释清楚。同样的道理,我们在工作中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处理的技巧方式也不尽相同,要想全面的自如应付,就必须对本行业的原理有深刻的理解和透彻的领悟。 学习领悟原理的过程,就是将书本知识转化成自身能力的过程。悟出了原理的同时也就提升了自我的水平和能力。当我们在处理复杂问题的时候,可能往往会被问题的表象所蒙蔽,其实抽丝剥茧,拨开云雾看本质,情况并没有我们想象的那么复杂。让我们随时都处于思考与收获之中,不仅对我们的工作有帮助,更能优化我们的生活! 篇二:牛奶可乐经济学读后感 妙趣横生的经济学读物这几年大行其道,2006年的《魔鬼经济学》,2007年的《货币战争》,2008的《在星巴克要买大杯咖啡》、《牛奶可乐经济学》等等,观察、分析日常生活中的经济现象成为一种时尚。这是对传统经济学的一种“反其道而行之”。 《牛奶可乐经济学》,原名叫做《经济博物学家:破解日常生活的密码》。作者罗伯特弗兰克教授教的微观经济学入门课程每年都会吸引6000多名学生,他布置过这样的书面作业:“利用经济学原理,探讨你亲身观察到的事件或行为模式中的有趣问题。文章里面不要掺杂复杂的技术,要假设你是在给一个从没上过经济学课的亲戚讲故事。”

《牛奶可乐经济学》读后感

《牛奶可乐经济学》读后感 专业:国际商务学号:2120111955 姓名:王艳经老师推荐读了《牛奶可乐经济学》这本书。读完后真有种牛奶可乐的感觉,似乎书中充溢了一种淡淡的轻快的味道,有一种特别的轻松愉悦。 整本书以新奇的方式勾起读者的好奇心。然后逐渐深入,将经济学的原理以浅显易懂的方式融入叙述中。为什么牛奶的盒子是方的,可乐的瓶子是圆的;为什么酒吧中不值钱的水要收费而花生米却免费;为什么女模特的收人高于男模特;为什么几乎全新的二手车比新车便宜的多;为什么外表富有吸引力的人也更为聪明等等。 在解释这些例子时,作者用得最多的是“成本效益原则”这一经济学原则。成本效益原则,是所有经济学概念的源头。它提出,惟有当行动所带来的额外效益大于额外成本时,你才应该采取该行动。它不仅仅被运用在经济中,在我们平常的生活中,我们解决问题时也经常用到。即用最低的成本获得最高的效益,用最便捷的方法获得最大的成功,在有意无意间,我们遵循了这一原则。在分析成本和效益的关系、了解投入和产出比之后,相信我们今后在作出决定时会更加理性一些。书里有很多例子都是用这一原则来解释的: 1.有些酒吧一杯清水卖四块钱,但免费的咸花生却可随意索要。花生的生产成本肯定比水高,那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呢? 理解这种做法的关键在于,弄明白水和咸花生对这些酒吧的核心产品--酒精饮料的需求量会造成什么样的影响。花生和酒是互补的。酒客花生吃得越多,要点的啤酒或白酒也就越多。既然花生相对便宜,而每一种酒精饮料又都能带来相对可观的利润率,那么,免费供应花生能提高酒吧的利润。

反之,水和酒是不相容的。酒客水喝得越多,点的酒自然也就越少了。所以,即便水相对廉价,酒吧还是要给它定个高价,打消顾客的消费积极性。 2.为什么一辆售价2万美元的新车租金为40美元一天,而500美元一件的晚礼服租金却要90美元一天?主要原因是,汽车租赁公司的库存汽车,往往比礼服租赁店的库存礼服利用率高得多。大多数礼服只有星期六晚上的重要场合才租得出去。在星期六,一家有上千套礼服的租赁店,大概能租出去一百来套;可在一个星期的其他日子里,最多只能租出去五套。反之,一家汽车租赁店的出租率,随便哪一天都差不多。 另外,为了顾客穿着合身,礼服租赁店大多要改衣服,这并产生的裁改费用,几乎跟租金本身一样高。每套礼服出租之前还必须干洗,这又带来了10美元的额外支出。反之,汽车租赁公司收车之后,只要把它加满油就又能租给别人了。 所以,不足为奇,尽管一辆车的零售价差不多是一套礼服的40倍,它的租金却只相当于一套礼服的50%。 3.为什么机票现卖价格更高,而演出门票现买却更便宜? 因为航空业主管们发现,出公差的商务人士更倾向于临时决定出行安排,而他们往往是高收入者,对价格并不敏感。而演出不一样,高收入者一般不愿意到最后一刻才买票,临时买票毕竟要面对不知道能不能买到、也不知道还有什么样的座位等不确定因素。事到临头才在售票口买票的,大多是对价格比较敏感的人。 4.为什么“维多利亚的秘密”要提供价值数百万美元的镶钻胸罩,虽说从来没人买过? 因为镶钻胸罩显然是个很能够吸引眼球的新闻噱头,而且成本并没有想象中那么高,它的主要价值在于镶钻,而钻石很容易回收,可以重复使用。但是,它

牛奶可乐经济学

《牛奶可乐经济学》读书笔记 牛奶?可乐?经济学?当你看到这三个名词,我想,你怎么也不会把它们联系在一起!超市里的牛奶2.5元一盒,可乐3元一瓶,它们的经济价值就这么多,想要跟经济学联系在一起,无非就是研究它们的生产原料,流程工艺,产品包装和人力成本。但经过老师的指点,看完《牛奶可乐经济学》之后才发现:生活处处是经济! 一、生活处处是经济。 《牛奶可乐经济学》原名叫做《经济博物学家:破解日常生活的密码》,书中提出了100多个问题,全部来自于日常生活经验,涉及产品设计、供求分析、人际关系、职场风云等等各个方面,例如“为什么鲸鱼濒临灭绝,鸡却没有繁衍之忧?”“为什么DVD格式各地区不同,而CD格式却到处都一样?”等等。当然,看到最后还有一个压轴的经典问题:“为什么通常外表富有吸引力的人也比其他人更聪明?”学生十分巧妙地搬出了心理学家Satoshi Kanazawa和Jody Kovar提供的具有说服力的证据:“(1)聪明人更容易获得较高的社会地位和较高的收入;(2)男性大多把外表迷人的女性视作更合意的婚姻伴侣;(3)女性一般把有着较高收入和较高社会地位的男性看作更合意的婚姻伴侣;(4)智力和外表吸引力都是重要的可遗传特征。”这些都来源于生活,而且从经济学的角度进行了阐释,这些可爱的问题正是美国康奈尔大学经济学教授“罗伯特·弗兰克”讲授经济学时,顺手收集的学生课堂问题和作业。面对这一个个问题,也许现在的你也在抓耳挠腮,百思不得其解,而你最直接的答案:“这是现实!”而正是这些在生活中习以为常的事例被其巧妙的引用来阐明那些乏味、枯燥的经济学原理,使我不由的对该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总结: 生活中多问几个“为什么”,能增强我们处理复杂问题的能力。理论来源于实践,又指导实践。生活中许多的小例子都可以用机会成本和成本效益原理解释清楚。同样的道理,我们在工作中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处理的技巧方式也不尽相同,要想全面的自如应付,就必须对本行业的原理有深刻的理解和透彻的领悟。学习领悟原理的过程,就是将书本知识转化成自身能力的过程。悟出了原理的同时也就提升了自我的水平和能力。当我们在处理复杂问题的时候,可能往往会被问题的表象所蒙蔽,其实抽丝剥茧,拨开云雾看本质,情况并没有我们想象的那么复杂。让我们随时都处于思考与收获之中,不仅对我们的工作有帮助,更能优化我们的生活!

读书笔记之《牛奶可乐经济学》

读书笔记――《牛奶可乐经济学》 这本书的作者罗伯特?弗兰克教授是美国康奈尔大学管理学院的教授。他喜欢在自己的课堂上给学生布置“博物经济学作业”,让学生写小短文,提生活中的问题,并以经济学的视角做出回答。经过几年的积累,这些问题被收集成册,就成了此书的蓝本。在接受《商业周刊》采访时,弗兰克教授被问及,为什么对“博物经济学”情有独钟时,他回答道,“你只需掌握五六个基本的经济学概念,生活中的所有相关问题都会迎刃而解。就如同生物进化论,只要你理解了它,什么物种、组织、结构,都会变得简单起来。这也会使你对这门学科产生更浓厚的兴趣。” 在谈到这些博物经济学问题的答案时,弗兰克教授的观点显然不同于传统经济学课堂的要求。“请不要急于去书中找寻答案。这些生活中的问题不是公式和概念,它们并没有标准确切的答案,每个人都有可能给出更多更合理的解释。虽说,不是每一个人都是经济学家,但至少,我们可以更积极地去思考,并把思考用于生活。这样,我们每一个人,都可以成为一名博物经济学家。” 读到这本书的时候我就有一见如故之感,诚然,对于整天潜心研究经济学、分析数据搞研究的人来说,这本书会是他们很不屑的小儿科。但对于我这个喜欢寻根问十万零一个为什么的人来说,这确实是个appetizer(开胃菜),虽然没有大快朵颐的酣畅淋漓,但是却能满足我对博物经济学管中窥豹的胃口。

我喜欢里面很生活化的例子。最初吸引我读这本书的,就是某日在《读者》上看到这本书对“为什么妇女愿意忍受高跟鞋带来的不适感”这个问题的解释就觉得很有趣:高跟鞋给妇女带来挺胸收腹的身材美感固然是无可厚非的,最重要的是妇女都穿高跟鞋的话,“这个身高优势也就扯平了,她们之间的相对高度也就恢复了原貌。”设想“如果妇女们能集体决定穿哪种鞋,估计所有人都愿意放弃高跟鞋。可一旦有人私穿高跟鞋来获取优势,这一约定就没法维持下去了。”其实这些生活中的问题我们想想也是很有道理的,只是我们限制在高跟鞋带来美感的思维定势中了,做个生活的有心人,这点完全是意料之中的。 书中大多数例子都是学生的作业,所以是Americanize了的例子。但是有一些例子是放诸四海而皆准的,例如“为什么鲸鱼濒临灭绝,鸡却没有繁衍之忧?”“为什么DVD格式各地区不同,而CD格式却到处都一样?”等等。 我们生活中经济现象比比皆是,但之前我并没有去认真思考它们背后存在的原因,就连平时比较关心的利息调整,股市浮动、房价飞涨等,也很少深究,最多就是通过听广播、看电视、上网或者看报了解一些政策导向以及存在的社会问题,根本没有分析其现象背后隐藏着的经济规律。 在看这本书之后,我知道了机会成本、成本效益、边际成本的概念,而之前是看了也常常忘记的。从事一项活动的机会成本,是指你从事这一项活动而放弃了其他事情的价值。在这本书里,作者举了一

牛奶可乐经济学

牛奶可乐经济学 一、聊聊政府 1.政府只会大手大脚的浪费吗 2.对小企业减税能创造新的工作岗位吗 3.为什么节俭的人反倒要受罚 只有死亡与纳税是不可避免的,关于税收的讨论可以归纳为两类:收多少税和向谁征税。小政府主张少纳税,或许这正中了我们这些小小老百姓的下怀:“自己花自己的钱,谁也没权利拿走我的钱”,但弗兰克告诉我们:不纳税就没军队,就没有人来保护我们,结果虽然你有更多的钱买最好的门,甚至雇佣保镖,却仍然会轻而易举的被人俘虏。你不但丢了钱包,更要失去自由。 企业主是否提供新的工作岗位不在于腰包里有多少钱,而在于新雇员能否为他带来更多的利润。平均而言,富人的减税反倒让富人更难过了。减税造成的医疗、教育、科研等基础领域投资的减少将危害整个人类的福祉。富人毫无例外! 涓滴理论认为:只要馅饼做大了,穷人自然能吃到的更多。然而弗兰克认为,如果没有意识多分给穷人一些馅饼,那么做大馅饼的努力就会大打折扣! 二、好人总是吃亏吗 1.教学内容会影响学生行为吗 2.恪守道德的人是怎么存活下来的 3.法律能遏制政治献金的腐败影响吗 经济学中的经济人假定从最卑微的起点出发(人类的自私天性),所求的却是人类最大福祉的梦想(资源的最为有效的配置)。只不过这个假定只是起点,只是假定。 动机是行为的内核,行为是动机的躯壳。人性善恶是先秦诸子争论的主要问题之一。而现代西方经济学抛弃这一争论,直接将“经济人行为的动机是自私自利的”作为一切经济学分析的根本前提。然而,认真观察社会各种人的行为,进而考量他们的内在动机时,我们可以清晰地发现,这个世界很多人行为背后的动机并不是自私自利,他们也还能活的很好。 三、金钱与幸福 1.人的欲望无止境吗 2.幸福是唯一重要的福利指标吗 3.GDP是衡量经济福利的合理指标吗 4.我们需要更大的汽车,还是更好的学校 幸福永远是相对的,因为宝贵而珍惜,因为珍惜而幸福。人类的幸福是有绝对量的成分,也即人类为了生存需要最低生存条件:比如果腹的面米,比如御寒的鞋衣,但终究如罗素所言,是相对的因素。 在消费品的渗透过程中,有过所谓的“赶上邻居”的说法。既然邻居用上了3G手机,我也一定要用上才行。人类注定是要比的。以为比,增加了不少烦恼,但也使得百舸争流群芳斗艳;因为比,前浪推后浪,滚滚历史洪流才向前发展。 重要的问题是:我们应该比什么?当我们已经解决了基本吃穿住行等需求之后,更应该比的是如何提高全人类的整体福祉。比的是更清洁的环境、更完善的教育、更先进的医疗、更强大的科研、更优雅的艺术、更成熟的文化。 如果人类越发展,越成为套中人;越前进,越迷失于乏味的比拼,那么我们的前方不是幸福的终点而是整个人类共同的终点。

牛奶可乐经济学读后感

牛奶可乐经济学读后感 导读: 牛奶可乐经济学读后感(一) 花了三天的时间把这本书通读了一遍,这本书主要讲述了一些日常生活中通俗的经济学问题。个人觉得,越是能把深刻的知识讲得越通俗易懂,这个作者的水平一定很高,罗伯特弗兰克教授绝对是一个很牛逼的大学教授。 其实,生活中的很多现象和问题都可以用经济学来解释,只要能思考就并运用到生活中,你会发现很多有意思的事。写读后感,我不想再像嗄以前一样简单的把书中感觉比较重要的段落语句抄录下来,为什么呢?原因很简单,没用处。我虽记录下来,却从来不去背去理解,也从来都不去看,所以这次我一改往日的风格,仅写下一些随时能想到的内容。就像是买了很多书,买不来不看就是一种浪费;又如微信中收藏了许多文章,后来又没去看,一样是浪费。对于我这个懒人来说,到手中的就得有用处,否则等于没有。 最后,用作者罗伯特弗兰克教授的一句话来结个尾:请不要急于去书中找寻答案。这些生活中的问题不是公式和概念,他们并没有标准确切的答案,每个人都有可能给出更多更合理的解释。虽说,不是每一个人都是经济学家,但至少,我们可以更积极地去思考,并把思考用于生活。这样,我们每个人,都可以成为一名博物经济学家。 这句一点都没错! 牛奶可乐经济学读后感(二)

为什么牛奶的盒子是方的,可乐的瓶子是圆的;为什么酒吧中不值钱的水要收费而花生米却免费;为什么单行道上谦让反而降低效率;为什么许多超市24小时营业等等。虽然提出的这些问题很有趣,但解释却很简单,我们平时也可以自己做出合理的解释,不过是作者用了一些经济学的概念。 这一系列的发问激发了读者的好奇心。然后作者通过一种经济学看问题的角度来进行阐述。在不经意中导入经济学原理。马太效应、边际成本、时间成本、机会成本……解释问题的时候作者像是在讲一个个小故事,通过叙事的方式,他把略显枯燥乏味的经济学原理说的引人入胜,活灵活现。 仔细想想,这本书还是给我带来不少启发。 其一,主题和角度很重要,虽然都是生活中简单的例子,虽然解释起来也不见得有什么高明之处,但本书胜在接近性,和我们日常生活的接近,此外,就是以博物经济学来总括所有案例。 其二,我们往往在进入一个新领域的时候,总想学习的快些,但却忽略了一些基本的概念,而这些概念往往是一个学科成立的基础。 牛奶可乐经济学读后感(三) 寒假向图书馆借了一本由美国罗伯特·弗兰克写的《牛奶可乐经济学》。最初还怕因为对经济必修一内容理解不好会看不懂经济学的书,翻开书立刻消除我所有顾虑。我想就算是没学过经济学的人,只要识字,都能读懂书中大部分内容。这让我感觉好多了,还好没借一

读《牛奶可乐经济学》有感

读《牛奶可乐经济学:最妙趣横生的经济学课堂》有感 《牛奶可乐经济学》由美国经济学家罗伯特·弗兰克著。这本书有别于其他经济学作品,另辟蹊径地用一个个生动的事例讲述了经济学的现象。其中许多例子一下子就抓住了我们的的眼球,仅仅一个问题就引出读者心中无数的问号,让每一个拿起书的人都不忍心再放下。他得事例常见易懂,但带给我们知识的反思却并不浅薄。可以说《牛奶可乐经济学》以平民的视角解决了专家的问题,并让平民们向专家水平靠近。引用网上的一句话“读到现在,你大概算得上初窥博物经济学的门径了。你可能已经向家人和朋友转述了本书中的一些例子。如果你这样做过,那么,你们之间的每一场相关对话,都能加深你对这些例子闸释的经济学原理的理解。”这句话十分贴切的表达了读者的心情。 《牛奶可乐经济学》让我十分轻松的就理解了那些深奥的经济学名词,比如说:市场清算价格,机会成本,群体利益,特殊利益观。 可以说,《牛奶可乐经济学》是一本很好的经济学启蒙读物。其中一个例子令我印象极其深刻,就以此例说明本书的语言幽默而发人深省。 为什么贺曼贺卡会司派发免费“非节日”贺卡? 贺曼贺卡公司在最近的促悄活动中,提供免费的“非节日”贺卡。这些贺卡上写着“对不起”、“我想你””等简单信息,放在显眼的特制独立架子上。架子上贴着大幅的海报,“这些贺卡上画着精美的图案,采用高质量卡纸印剧。它们不是库存货,也没有被弄脏、折角,没有任何明显的破损。而且,消费者无需购买其他商品就能免费拿取。贺受公司为什么要这样做呢? 公司展示免费贺卡的时候,“非节日”贺卡这一市场尚未确立。大多数顾客是为了过生日或其他特殊场合来买贺卡的。如果公司把“非节日”贺卡用来出售,可能根本没人会注意到它们的存在。可在显眼的地方展示免费贺卡,能吸引不少购物者把它们带回家去。贺曼公司知道,哪怕只有极少数购物者对这种贺卡中意,那么,从长期的角度来看,也必然会带动市场的发展。毫无疑问,如今的贺曼公司已经开始用跟传统贺卡差不多的价格在销售非节日贺卡了。对于一个出售高利润产品的季节性行业来说,这次的促销活动可算得上是大获成功了。 这个答案是否给你一种恍然大悟的感觉?我看到这个问题时,也是冥思苦想了好一阵,先想了市场竞争,再想到为了提高公司知名度,可是但真正答案揭晓

牛奶可乐经济学笔记读后感修订稿

牛奶可乐经济学笔记读 后感 Document number【AA80KGB-AA98YT-AAT8CB-2A6UT-A18GG】

《牛奶可乐经济学》读书笔记 为了加深对于经济学基础的理解和学习,我选择了由美国罗伯特·弗兰克着作的《牛奶可乐经济学》这本书。我认为《牛奶可乐经济学》是我们走进经济学、了解经济学的一本很好的启蒙书籍。 这本书是由美国教授罗伯特.弗兰克在康奈尔大学教经济学课程的时候,收集学生课堂问题和作业而编辑的一本书。看这本书使我觉得经济学竟然是这样的简单又实际。此书收录了多个有趣的例子,教会我用经济学的眼光看待生活和工作,并在不同的环境下巧妙地应用经济学原理。同时提高自己认识世界的水平,使自己在决策时更富于理性。这本书并非学术大部头,它只是生活小智慧。 为什么牛奶盒子往往是方的,可乐瓶子总是圆的?为什么硬币上的人像是侧面像,而纸币上的人像却是正面像;为什么通常新娘会花数千美元买一套她们永远不再穿的婚纱,而新郎通常是去租一套便宜的礼服,虽然他们将来还会参加很多次社交活动? 《牛奶可乐经济学--最妙趣横生的经济学课堂》,一次经济学趣味之旅。类似的问题有很多,这些都来源于生活,而且从经济学的角度进行了阐释,这些可爱的问题是美国康奈尔大学经济学教授“罗伯特·弗兰克”讲授经济学时,顺手收集的学生课堂问题和作业。 刚开始提出的问题用经济学的简单解释就因为:牛奶用方盒子装,可乐用圆罐子装是因为牛奶需要放在冰箱里,方形容器节约存储空间;在不大的金属上变现正面肖像很难,而在纸币上印制精细、复杂的正面像可以防伪钞。为什么律师花在汽车和衣服上的钱比同等收入的教授更多?因为一个人的收入和才能大致成正比。”没能跟同事保持同等支出水平的律师,会显得比真实能力要差一些……另一个原因是,律师们要吸引客户相应的是,教授们要发论文、申报课题,而负责做这类决策的人不太在乎教授穿什么衣服。这些小事儿,恐怕最大的好处,就是告诉读者,不论何时何地这书都能看得进去,还总能看得开开心心。这又说明了一个经济学命题,就是经济学讲求效用最大化,投入最小产出最大。这本书的效用,就是看得舒服,看的愉快而且有所得。

心得体会 《牛奶可乐经济学》读后感

《牛奶可乐经济学》读后感 《牛奶可乐经济学》读后感范文(精选9篇) 读完一本书以后,想必你有不少可以分享的东西,写一份读后感,记录收获与付出吧。那么我们如何去写读后感呢?下面是为大家整理的《牛奶可乐经济学》读后感,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牛奶可乐经济学》读后感1 寒假向图书馆借了一本由美国罗伯特·弗兰克写的《牛奶可乐经济学》。最初还怕因为对经济必修一内容理解不好会看不懂经济学的书,翻开书立刻消除我所有顾虑。我想就算是没学过经济学的人,只要识字,都能读懂书中大部分内容。这让我感觉好多了,还好没借一本枯燥的理论书。我还曾一度认为经济学那些死板的条条框框的内容没有用,这本书完全否认了我的观点,它具体细微地从生活中各个方面阐述经济学在生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但它并不是一直在空讲大道理。它都是举身边最普通但我们不常关注的例子给理论坚实的后盾。 看完这本书,虽然不理解为什么要取这个名字,但是有收获就好。走在大街上我也会下意识挑出一些东西侃侃而谈。书中有几个事例我觉得十分有趣。比如“为什么硬币上的人像是侧面像,但是纸币上的人像是正面像?”(当然是美元,人民币的硬币刻的是花)因为硬币上刻画出辨认度高的正面像是十分困难且成本高,而且在流通中容易磨损,所以没有这个必要。但是在纸币上画正面像,精致而复杂,成

本低还可以辨别真假。另一个有意思的例子是“为什么鲸鱼濒临灭绝,而鸡却没有繁衍之忧?”我刚看到这个问题时就蒙了,等看完觉得是可爱的推理。书中说因为鲸鱼不被人拥有。捕鲸人知道,如果自己不捕鲸它们就会被其他捕鲸人捕走。但鸡大多是被人拥有的。如果鸡被人杀了一只,主人肯定会要求赔偿,然后再买进鸡维持平衡。虽然鲸鱼和鸡都有价值,但由于没有所有权,导致鲸鱼濒临灭绝。 看完这本书,我深刻了解对生活中的每个细节多问几个为什么的重要性,或许就在思考为什么的答案中找到许多乐趣。 《牛奶可乐经济学》读后感2 牛奶?可乐?经济学?当你看到这三个名词,我想,你怎么也不会把它们联系在一起!超市里的牛奶2.5元一盒,可乐3元一瓶,它们的经济价值就这么多,想要跟经济学联系在一起,无非就是研究它们的生产原料,流程工艺,产品包装和人力成本。但经过老师的指点,看完《牛奶可乐经济学》之后才发现:生活处处是经济! 一、生活处处是经济。 《牛奶可乐经济学》,书中提出了100多个问题,全部来自于日常生活经验,涉及产品设计、供求分析、人际关系、职场风云等等各个方面,比如:“为什么牛奶装在方盒子里卖,可乐却装在圆瓶子里卖?”“为什么硬币上的人像是侧面像,而纸币上的人像却是正面像?”“为什么很多酒吧喝水要钱,却又提供免费花生米?”“为什么女装的扣子在左边,男装的扣子却总是在右边?”“为什么女模特比男模特收入高?”“为什么很多餐厅都为饮料提供免费续杯?”“为什

牛奶可乐经济学笔记读后感

《牛奶可乐经济学》读书笔记 为了加深对于经济学基础的理解和学习,我选择了由美国罗伯特·弗兰克着作的《牛奶可乐经济学》这本书。我认为《牛奶可乐经济学》是我们走进经济学、了解经济学的一本很好的启蒙书籍。 这本书是由美国教授罗伯特.弗兰克在康奈尔大学教经济学课程的时候,收集学生课堂问题和作业而编辑的一本书。看这本书使我觉得经济学竟然是这样的简单又实际。此书收录了多个有趣的例子,教会我用经济学的眼光看待生活和工作,并在不同的环境下巧妙地应用经济学原理。同时提高自己认识世界的水平,使自己在决策时更富于理性。这本书并非学术大部头,它只是生活小智慧。 为什么牛奶盒子往往是方的,可乐瓶子总是圆的?为什么硬币上的人像是侧面像,而纸币上的人像却是正面像;为什么通常新娘会花数千美元买一套她们永远不再穿的婚纱,而新郎通常是去租一套便宜的礼服,虽然他们将来还会参加很多次社交活动? 《牛奶可乐经济学--最妙趣横生的经济学课堂》,一次经济学趣味之旅。类似的问题有很多,这些都来源于生活,而且从经济学的角度进行了阐释,这些可爱的问题是美国康奈尔大学经济学教授“罗伯特·弗兰克”讲授经济学时,顺手收集的学生课堂问题和作业。 刚开始提出的问题用经济学的简单解释就因为:牛奶用方盒子装,可乐用圆罐子装是因为牛奶需要放在冰箱里,方形容器节约存储空间;在不大的金属上变现正面肖像很难,而在纸币上印制精细、复杂的正面像可以防伪钞。为什么律师花在汽车和衣服上的钱比同等收入的教授更多?因为一个人的收入和才能大致成正比。”没能跟同事保持同等支出水平的律师,会显得比真实能力要差一些……另一个原因是,律师们要吸引客户相应的是,教授们要发论文、申报课题,而负责做这类决策的人不太在乎教授穿什么衣服。这些小事儿,恐怕最大的好处,就是告诉读者,不论何时何地这书都能看得进去,还总能看得开开心心。这又说明了一个经济学命题,就是经济学讲求效用最大化,投入最小产出最大。这本书的效用,就是看得舒服,看的愉快而且有所得。 在经济学被广为诟病的当下,这本《牛奶可乐经济学》读后没有沉闷感觉,至少给我们一是它讲了个朴素的道理:经济学也没什么了不起。现在经济学被一帮精英们越挖越深、越整越难了,没整它几十个看不懂的公式,没有成堆的术语创新还真成不了专家。所以大家都怕了,不敢琢磨。其实,就拿最低成本、最大产出这个原理来说,无非就是牛奶用方盒子装能节省点冰箱空间,可乐用圆瓶子拿在手里方便的道理而已,就是没有读过书的人都知道装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