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牛奶可乐经济学》

《牛奶可乐经济学》

《牛奶可乐经济学》
《牛奶可乐经济学》

《牛奶可乐经济学》读书报告

今年寒假学校给我们发了专业读书书录,帮助我们提升专业素养和认知度。首先,很感谢学校给我提供了这么多的资源来学习。在众多本书中,我毫不犹豫地选择了《牛奶可乐经济学》,刚开始,正是被它的书名所吸引,牛奶可乐怎么和经济学挂钩呢?仅仅是书名就激起了我极大的兴趣。我带着这份好奇心,捧起了这本书,果然,它带给了我不一样的阅读盛宴……

《牛奶与可乐经济学》是一本极其有趣的书,书中并没有枯燥难懂的各种经济学原理,相反,作者弗兰克教授从生活中司空见惯的小事入手,先提出一连串看似简单却让我们一时不知如何回答的问题,通过这样,充分激起我们的好奇心,让我们怀着更大的兴趣投入到阅读与思考中,然后,他再运用经济学原理巧妙地将答案告诉我们,让我们了解到经济学的无处不在,帮助我们加深对经济学的理解。

在书中他收录了多个有趣的例子,都是他历年来的珍藏。虽说很多人以为经济学不可思议、难以理解,可通过这本书,我倒觉得它的基本原理简单又实际。根据具体事例理解这些原理,谁都能毫不费力地掌握它。他提取日常生活经验中100多个事例,教会我们用经济学的眼光看待生活,并在不同的环境下巧妙地应用经济学原理,与此同时,体验到作为“经济学家”美妙之处。

全书阐述了作者认为最基础最重要的两个经济学概念:机会成本和成本效益原则。机会成本是指为从事某活动而放弃其他事情的价值;成本效益原则意为唯有当行动所带来的额外收益大于额外成本时,才值得这么做,它是所有经济学概念的源头。例如,为什么牛奶装在方盒子里可乐却装在圆盒子里?这个问题其实绝大多部分人不会去注意,也一时不知道如何清楚地回答,而书中却给了我们非常明确的的回答——(1)这是产品的差异导致,牛奶大多需要放入冰柜保鲜,如果是圆的,会降低冰柜的利用率;可乐不需保鲜,不存在这个问题。(2)圆形可乐适合拿在手上喝,而很少有人拿着牛奶盒子喝。诸如此类的问题很多,为什么女士衣服的扣子在左边而男士的在右边?为什么餐厅都为饮料提供免费续杯?为什么大学教授说话语焉不详?路边躺着一张貌似百元钞票的东西,要不要捡?……这些问题我如果让我们回答,或许我们心里会特别没底,知道是某种意思,却无法用言语来表达,但是在见到答案后却会笑着想原来是这样,弗兰克教授正是通过这种方式让我们明白,经济学其实离我们很近。

书中有一个让我印象较深也是比较有趣的一个问题,为什么某企业奖励员工一辆豪华轿车,而不是等值的现金?它的解释是这样的,经济学家有一个很有说服力的观点:最好的礼物,往往是我们想要但是又不舍得买的东西。被奖励,等与别人帮着自己做出了选择,自己可以开开心心享受奖品,又无需为自己的奢侈行为感到愧疚。还有许多这样有趣的例子,这些都完全挑起了我的兴趣。

在这本书中,弗兰克教授用经济学的知识来为我们分析解释一个又一个具体的事例,通过对这些事例的理解,让我们真切地体会经济学的无处不在。

书中提出了100多个问题,全部来自于日常生活,涉及产品设计、供求关系分析、公用品、人际关系、心理学等各个方面,弗兰克教授说“这些生活中的问题不是公式和概念,它们并没有标准确切的答案,每个人都有可能给出更多更合理的解释。”这或许便是此书的魅力所在——人人都可以从经济学的角度来分析经济生活现象,我想人生也会因此充满乐趣。这本书别出心裁,以独特的观察角度,如同一场美妙的智力探险,情趣盎然,尽量用最简单的方法来解决问题,没有高深的数学模型,成本效益原则,边际效益分析,机会成本分析……都是基础的经济学概念。让我并不觉得乏味。

《牛奶可乐经济学》里的问题千奇百怪,分析工具却相当简单——成本效益原则。当一

个行动带来的收益大于成本时,人们就会采取行动。这是绝大多数举动的根源。其中,对产品设计这一方面书中有这么一句——产品设计既要包含最符合消费者心意的功能,又要满足卖方保持低价、便于竞争的需求,这也就是说,产品设计必须在两者之间实现平衡。我也曾经对牛奶的方盒子表示疑问过,可是自己并没有去深究去探索过,包括在日常生活中自己其他的一些疑惑,自己也从没有去深究过,渐渐的便慢慢淡忘了,看到这本书中的例子,心里还是有些惭愧的,这些问题有些明明自己也有想到过,可为什么自己却没有去理呢,这说明,在平时的生活中,不仅仅需要发现问题的头脑,还更需要思考问题的头脑。

在其它方面,书中也有其它的阐述,如“一价定律”和“折扣门槛”,“一价定律”指出,任何试图利用顾客愿意多花些钱的想法的供应商,都会给竞争对手创造出直接的获利机会。一价定律很好的避免了竞争者之间的恶性竞争;折扣门槛这一概念也是十分有趣与巧妙的。在逛商店时,几乎总会碰到这样那样的打折,但细细想来,就会发现每个打折都有其折扣门槛。并且,折扣门槛很好地过滤了原本混杂的消费者,目标明确地将优惠送到那些对价格十分敏感、热衷于在优惠时大采购的消费者手中,以达到最佳的获利目的。实在是巧妙!

虽说在这本书中也接收到了不少的理论知识,但是并不觉得乏味,而在高中也学过供求关系,可使却觉得非常晦涩乏味,提不起兴趣,我想这或许也是这本书的一大魅力吧。弗兰克教授的这种教学方式真的让我收获了许多。

在学习和研究的过程中,我们不应该怀着一种急切的心态,这样容易忽略很多基本的概念,而这些基本的概念往往就是一个学科建立的基础。

不是缺乏好的知识,而是缺少良好的洞察力和思考能力,你或许已经拥有了足够的知识,可是却因为没有该有的洞察力和思考能力而与之错过,所以,应该养成观察和思考生活的习惯,生活就像一本百科全书,蕴含了许多书本中没有的东西。

理论虽说是灰色晦涩的,但是若可以像弗兰克教授这样将理论知识与生活中的事例相结合的话,或许就会化晦涩难懂为有趣浅显了,当然利用他这种方式处理实际生活问题也不失为一种好方法。

在趣味盎然、轻松愉快的阅读中,读完了这本书,不知不觉地,我获得了对经济学原理的初步了解,明白了许多生活中的智慧。它让我学会了用经济学的方式和角度来更深入地思考身边的事,从而生活得更加理性。

就我而言,挺喜欢这本书的,也许在众多经济学类的书籍中并不算得很有深度,也有些人会对它颇有微词,但是,它的独特传授方式的确很不错,这本书深入浅出,新奇有趣的特点能够让我们在收获乐趣的同时也渐渐获得专业素养。

《牛奶可乐经济学》教会我们从身边事物开始研究,运用经济学原理去解释身边的事情,成效是双向的,既让我们掌握了经济理论,又让我们掌握了生活规律,可谓一举两得。看完这本书,我想在今后的生活中,我或多或少的可以从经济学的视角看待生活中的问题了。

《牛奶经济学》唤起了我们思考的热情和对经济学的兴趣,从书中出发,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处处能找到经济学的影子。虽然并不是每个人都是经济学家,但我们每个人都可以利用经济学去生活。

牛奶可乐经济学种8个最有趣的问答题

《牛奶可乐经济学》中8个最有趣的问答题学问学问,学会提问。美国康奈尔大学经济学教授罗伯特·弗兰克是个问题制造者。 他把经济学当做了博物学,让学生们写短文,提生活中的问题,并以经济学的视角做出回答。这些有关经济学“Q&A”游戏被编成了一本书,叫做《经济博物学家:破解日常生活的密码》,中文版的译名有趣,涵盖了当下的“三俗”——《牛奶可乐经济学》。 康奈尔汇集的问题,和网上流传的微软Google面试题,比如“为什么下水道的井盖是圆的”,妙处异曲同工。这些问题没有标准答案,旨在举一反三。 举例来说,今年有本受关注的书叫《在星巴克要买大杯咖啡》,翻过后还是没看懂为什么要买大杯“星巴克”,而在这本书里看懂了,在星巴克要买小杯咖啡。美国的星巴克没去过,中国的星巴克,原先是有小杯、中杯和大杯三种的,今年杯子升级,出了超大杯,小杯不见了。这本书讲的,就是这些经济学的“猫腻”。 1.为什么笔记本电脑能在任何国家的供电标准下运作,其他大部分电器却不能? 目前,美国电力系统提供的家用电是110伏,还有不少国家是2 20伏。笔记本电脑的电源线置变压器,使得电脑可以在两种标准下正常运行。

给所有电器置变压器,无疑能满足这一需求,但这么做会增加电器的制造成本。绝大多数的冰箱、洗衣机、电视以及其他电器,恐怕不会有出国旅行的机会,所以,给它们加装置变压器的额外支出,也就没什么道理。 笔记本电脑却是个例外,尤其是在它刚诞生那段时间。当时购买笔记本电脑的人,大多是需要带着它们国外到处出差的商务人士。对这些人来说,在国际航班上带着沉重的变压器,实在是一种无法接受的负担。所以,笔记本电脑生产商从一开始就在电脑里置了变压器。 2.为什么牛奶装在方盒子里卖,可乐却装在圆瓶子里卖? 原因之一可能是,软性饮料大多是直接就着容器喝的,所以,由于圆柱形容器更趁手,抵消了它所带来的额外存储成本。而牛奶却不是这样,人们大多不会直接就着盒子喝牛奶。 可就算大多数人直接就着盒子喝牛奶,成本效益原则亦显示,它们不大可能装在圆柱形容器里贩卖。不错,方形容器的确能节约货架空间,但牛奶一例中节约的空间,显然比软性饮料一例中来得更划算。超市里大多数软性饮料都是放在开放式货架上的,这种架子便宜,平常不存在运营成本。但牛奶则需专门装在冰柜里,冰柜很贵,运营成本也高。所以,冰柜里的存储空间相当宝贵,从而提高了用方形容器装牛奶的收益。

牛奶可乐经济学读后感 (2)

《牛奶可乐经济学》读后感 一直以为经济学都是披着恐怖外衣的铺天盖地的令人费解的公式和概念,直到读了《牛奶可乐经济学》这本书。读完后真有种牛奶可乐的感觉,似乎书中充溢了一种淡淡的轻快的味道,有一种特别的轻松愉悦。在这本书中,罗伯特·弗兰克教授用生活中的小例子让我们了解了一个不一样的经济学。阅读了这本书,我发现,其实经济学正生动地编织着生活的方方面面,我们身边的大事小事都可以用经济学原理来一一破解。 书中,弗兰克教授从现实中司空见惯而又易被忽视的生活现象着手,先提出一连串看似简单却又一时之间竟让我们难以回答的问题,充分调动起读者的好奇与求知心理。然后,才用经济学原理和方法娓娓道来。这样做,既让我们看到了生活小现象背后蕴藏的巨大智慧,也借生活中无处不在的现象加深了我们对经济学的理解。 全书阐述了作者认为最基础最重要的两个经济学概念:机会成本和成本效益原则。机会成本是指为从事某活动而放弃其他事情的价值;成本效益原则意为唯有当行动所带来的额外收益大于额外成本时,才值得这么做,它是所有经济学概念的源头。例如为什么牛奶要装在盒子里,可乐要装在圆的瓶子里?这个问题其实对于绝大多数人来说不会去留意它。《牛奶可乐经济学》回答:一是产品的差异导致,牛奶大多需要放入冰柜保鲜,如果是圆的,会降低冰柜的利用率;可乐不需保鲜,不存在这个问题。二是圆形可乐适合拿在手上喝,而很

少有人拿着牛奶盒子喝。还有“路边躺着一张貌似百元钞票的东西,要不要捡”、“罚款能不能制止迟到”等问题。没有公布答案时,估计许多人会心里没底不敢回答,但见到答案后,就会觉得原因竟这么简单。所以弗兰克教授写这本书的一个出发点就是让读者感受到经济学离我们很近,贯穿到生活的每个角落。 整本书以新奇的方式勾起读者的好奇心。然后逐渐深入,将经济学的原理以浅显易懂的方式融入叙述中。为什么牛奶的盒子是方的,可乐的瓶子是圆的;为什么酒吧中不值钱的水要收费而花生米却免费;为什么女模特的收人高于男模特;为什么几乎全新的二手车比新车便宜的多;为什么外表富有吸引力的人也更为聪明等等。 在解释这些例子时,作者用得最多的是“成本效益原则”这一经济学原则。成本效益原则,是所有经济学概念的源头。它提出,惟有当行动所带来的额外效益大于额外成本时,你才应该采取该行动。它不仅仅被运用在经济中,在我们平常的生活中,我们解决问题时也经常用到。即用最低的成本获得最高的效益,用最便捷的方法获得最大的成功,在有意无意间,我们遵循了这一原则。在分析成本和效益的关系、了解投入和产出比之后,相信我们今后在作出决定时会更加理性一些. 书里有很多例子都是用这一原则来解释的: 1.有些酒吧一杯清水卖四块钱,但免费的咸花生却可随意索要。花生的生产成本肯定比水高,那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呢?理解这种做法的关键在于,弄明白水和咸花生对这些酒吧的核心产品--酒精饮料的需求量会造成什么样的影响。花生和酒是互补的。酒客花生吃得越多,要点的啤酒或白

牛奶可乐经济学读书心得汇总

牛奶可乐经济学读书心得汇总 《牛奶可乐经济学》,原名叫做《经济博物学家:破解日常生活的密码》。作者罗伯特?弗兰克教授教的微观经济学入门课程每年都会吸引6000多名学生,他布置过这样的书面作业:“利用经济学原理,探讨你亲身观察到的事件或行为模式中的有趣问题。文章里面不要掺杂复杂的技术,要假设你是在给一个从没上过经济学课的亲戚讲故事。”下面是为您收集的牛奶可乐经济学读书心得,欢迎阅读! 首先提醒大家一下,这个书电驴有下的,没必要买的。 看完全书后对一下三点深有体会。 一、个人的回报只取决于绝对绩效。但事实上,生活中大多数事情都是以相对位置定高下的。 美国法律禁止成年人自愿义务加班、封杀超瘦模特以及强制规定儿童入学年龄都是为了防止这样的恶性军备竞赛。这让我想到了国内可怜的莘莘学子。本来人人都不进行所谓的“培优”是很好的,结果班上有一个人去培优了,第二个第三个人觉得自己相对就落后,也就必须去培优,周而复始,所有的小朋友都把自己的课余时间放在了培优上了。尽管某些开明的家长认为这样是不好的,但迫于现实压力,仍然只有送自己的孩子去培优。结果就造成了这样的恶性循环,人人为了不落后都要去培优。设想如果所有的人都不培优,考试对大家来说仍然是公平的,考的就是大家共用相同的学习时间,即上课时间的效率。但就因为少数人打破了这个平衡,逼迫所有人都陷入这个圈子

里。据说国家已经开始禁止小学生课外补习,但我5年级的弟弟一到周末仍然疲于奔命。 二、“回归平均”理论 任何人和集体在达到不正常的成绩(无论好坏)后,就会回归自 己的平均水平。这就产生了一个奇妙的效应,让人们误认为批评比表扬有用。当一个人发挥超常而得到表扬后,依照客观规律他的表现会回归自己的正常水平,在外人看来即退步了,会让人产生表扬让其骄傲退步的假象。而另一方面,一个人在发挥失常且得到批评后,根据“回归平均”其成绩会上升至正常水平,让人产生批评使其进步的假象。 也就是说,批评和表扬并不对成绩的变化起决定性作用,当然 对那些情绪化较强容易受影响的人除外,而真正起作用的仍然是客观规律。例如在一支球队表现很差的时候,老板若利马解雇教练,随即而来的成绩上升只是客观规律,并不一定是新换的教练有多强,也许原来的教练这个时候带队能取的成绩更好。安切洛蒂就是个例子,换做其他的队伍,当初冠军杯被惊天翻盘后他早就被解雇了。可是贝卢斯科尼把他留下来了,也就等来了又一座冠军杯。当然也不是所有的例子都这样,比如今年的托特纳姆热刺要是没换教练估计就真的挂了。 三、独立音乐发展 “为什么独立音乐人,尤其是那些最有天赋的,偏爱音乐共享 程序,而已经成名的艺人则往往反感这些程序?”答案显而易见。已 成名艺人往往能通过卖CD获得极大的利润,所以他们当然对下载及

牛奶可乐经济学读后感

《牛奶可乐经济学》读后感 关于经济学的知识,大一大二的时候学习过政治经济学,理论性较强。因此我片面的认为经济学是不可思议、难以理解的。准备读这本书时也是怀着完成作业的心态,拿到此书,看到它卡通可爱的封面设计有点诧异,再看到封面上一系列有趣的问题,比如为什么牛奶装在方盒子里可乐却装在圆瓶子里?为什么女士衣服的扣子在左边而男士的在右边?为什么餐厅都为饮料提供免费续杯?为什么女模特要比男模特挣的多?为什么大学教授说话语焉不详等,这些问题都是我们生活中常见的,非常有趣的列子,但我们平时却缺乏思考。带着对这些问题的兴趣,我开始了《牛奶可乐经济学》的阅读。 《牛奶可乐经济学》作者:(美)罗伯特·弗兰克著,博物经济学家,康奈尔大学约翰逊管理学院经济学和管理学教授,《纽约时报》“纽约现场”专栏特约评论员。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他就在康奈尔的课堂上通过与学生问答的方式,收集本书中所讲到的生活中的经济学问题。本书解释了机会成本、成本效益、边际成本的概念,并于此提取日常生活经验中100多个事例,教会我们用经济学的眼光看待生活和工作。 一、从事一项活动的机会成本,是指你从事这一项活动而放弃了其他事情的价值。在这本书里,作者举了一个看演唱会的例子来解释机会成本。假设你赢了一张美国大歌星Eric Clapton演唱会的免费票,不可转售。另一歌星Bob Dylan 也在同一时间开演唱会,你也很想去。Bob Dylan演唱会的门票是40美元,去看Eric Clapton的演唱会,惟一必须牺牲的事情就是去看Bob Dylan的演唱会。不去看Bob Dylan的演唱会,你会错失对你来说价值50美元的表演,但同时,你也省下了买Bob Dylan演唱会票所需支付的40美元。所以,不去看Bob Dylan 演唱会,你放弃的价值是50-40=10(美元)。如果你觉得看Eric Clapton的演唱会至少值10美元,那你就应该去看;要不然,就去看Bob Dylan的演唱会。 除此之外,我认为我们生活中关于机会成本例子还很多,比如在工作要加班,也就放弃了娱乐、陪家人的的价值就是机会成本。把大部分钱花在打扮上,也就要放弃一些人际交往、提升自我的价值也是机会成本。 二、本书作者用得最多的是“成本效益原则”这一经济学原则。成本效益原则,惟有当行动所带来的额外效益大于额外成本时,你才应该采取该行动。它不仅仅被运用在经济中,在我们平常的生活中,我们解决问题时也经常用到。即用

牛奶可乐经济学读后感5篇

牛奶可乐经济学读后感5篇 篇一:《牛奶可乐经济学》读后感 “为什么牛奶装在方盒子里卖,可乐却装在圆瓶子里卖?”“为什么很多酒吧喝水要钱,却又提供免费花生米?”“为什么女装的扣子在左边,男装的扣子却总是在右边?”。在支部开展的"三个一"读书活动中,我读到了《牛奶可乐经济学》这本书,有些在生活中习以为常的事例被其巧妙的引用来阐明那些乏味、枯燥的经济学原理,使我不由的对该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牛奶可乐经济学》原名叫做《经济博物学家:破解日常生活的密码》,书中提出了100多个问题,全部来自于日常生活经验,涉及产品设计、供求分析、人际关系、职场风云等等各个方面。书中提出的问题千奇百怪,分析工具却相当简单,全书阐述了作者认为最基础、最重要的两个经济学概念:机会成本和成本效益原则。机会成本是指为从事某活动而放弃其他事情的价值;成本效益原则意为唯有当行动所带来的额外收益大于额外成本时,才值得这么做,它是所有经济学概念的源头。作者罗伯特弗兰克教授说:“这些生活中的问题不是公式和概念,它们并没有标准确切的答案,每个人都有可能给出更多更合理的解释。”这也许正是此书的魅力所在。 所有的事物,如果你从理论层面去解读,就会让事情变得复杂化,而你运用人们熟知的事例去理解说明,就会让人一目了然。就如同与人沟通时,要让对方理解我们所表达意思的最有效的途径就是站在对方的角度去思考问题,使用对方熟悉的事物来举例。比如在统计工作交流中,如果单纯的给企业人员解释报表中指标含义,由于每个单位具体情况不同,个人理解也有差异,很难让企业人员正确掌握。假如我们针对每个单位的特殊性做出解释,或是

利用常见的情况举例,对方理解起来就会容易许多,我们的工作就会事半功倍。 生活中多问几个“为什么”,能增强我们处理复杂问题的能力。理论来源于实践,又指导实践。生活中许多的小例子都可以用机会成本和成本效益原理解释清楚。同样的道理,我们在工作中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处理的技巧方式也不尽相同,要想全面的自如应付,就必须对本行业的原理有深刻的理解和透彻的领悟。 学习领悟原理的过程,就是将书本知识转化成自身能力的过程。悟出了原理的同时也就提升了自我的水平和能力。当我们在处理复杂问题的时候,可能往往会被问题的表象所蒙蔽,其实抽丝剥茧,拨开云雾看本质,情况并没有我们想象的那么复杂。让我们随时都处于思考与收获之中,不仅对我们的工作有帮助,更能优化我们的生活! 篇二:牛奶可乐经济学读后感 妙趣横生的经济学读物这几年大行其道,2006年的《魔鬼经济学》,2007年的《货币战争》,2008的《在星巴克要买大杯咖啡》、《牛奶可乐经济学》等等,观察、分析日常生活中的经济现象成为一种时尚。这是对传统经济学的一种“反其道而行之”。 《牛奶可乐经济学》,原名叫做《经济博物学家:破解日常生活的密码》。作者罗伯特弗兰克教授教的微观经济学入门课程每年都会吸引6000多名学生,他布置过这样的书面作业:“利用经济学原理,探讨你亲身观察到的事件或行为模式中的有趣问题。文章里面不要掺杂复杂的技术,要假设你是在给一个从没上过经济学课的亲戚讲故事。”

《牛奶可乐经济学》读后感

《牛奶可乐经济学》读后感 专业:国际商务学号:2120111955 姓名:王艳经老师推荐读了《牛奶可乐经济学》这本书。读完后真有种牛奶可乐的感觉,似乎书中充溢了一种淡淡的轻快的味道,有一种特别的轻松愉悦。 整本书以新奇的方式勾起读者的好奇心。然后逐渐深入,将经济学的原理以浅显易懂的方式融入叙述中。为什么牛奶的盒子是方的,可乐的瓶子是圆的;为什么酒吧中不值钱的水要收费而花生米却免费;为什么女模特的收人高于男模特;为什么几乎全新的二手车比新车便宜的多;为什么外表富有吸引力的人也更为聪明等等。 在解释这些例子时,作者用得最多的是“成本效益原则”这一经济学原则。成本效益原则,是所有经济学概念的源头。它提出,惟有当行动所带来的额外效益大于额外成本时,你才应该采取该行动。它不仅仅被运用在经济中,在我们平常的生活中,我们解决问题时也经常用到。即用最低的成本获得最高的效益,用最便捷的方法获得最大的成功,在有意无意间,我们遵循了这一原则。在分析成本和效益的关系、了解投入和产出比之后,相信我们今后在作出决定时会更加理性一些。书里有很多例子都是用这一原则来解释的: 1.有些酒吧一杯清水卖四块钱,但免费的咸花生却可随意索要。花生的生产成本肯定比水高,那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呢? 理解这种做法的关键在于,弄明白水和咸花生对这些酒吧的核心产品--酒精饮料的需求量会造成什么样的影响。花生和酒是互补的。酒客花生吃得越多,要点的啤酒或白酒也就越多。既然花生相对便宜,而每一种酒精饮料又都能带来相对可观的利润率,那么,免费供应花生能提高酒吧的利润。

反之,水和酒是不相容的。酒客水喝得越多,点的酒自然也就越少了。所以,即便水相对廉价,酒吧还是要给它定个高价,打消顾客的消费积极性。 2.为什么一辆售价2万美元的新车租金为40美元一天,而500美元一件的晚礼服租金却要90美元一天?主要原因是,汽车租赁公司的库存汽车,往往比礼服租赁店的库存礼服利用率高得多。大多数礼服只有星期六晚上的重要场合才租得出去。在星期六,一家有上千套礼服的租赁店,大概能租出去一百来套;可在一个星期的其他日子里,最多只能租出去五套。反之,一家汽车租赁店的出租率,随便哪一天都差不多。 另外,为了顾客穿着合身,礼服租赁店大多要改衣服,这并产生的裁改费用,几乎跟租金本身一样高。每套礼服出租之前还必须干洗,这又带来了10美元的额外支出。反之,汽车租赁公司收车之后,只要把它加满油就又能租给别人了。 所以,不足为奇,尽管一辆车的零售价差不多是一套礼服的40倍,它的租金却只相当于一套礼服的50%。 3.为什么机票现卖价格更高,而演出门票现买却更便宜? 因为航空业主管们发现,出公差的商务人士更倾向于临时决定出行安排,而他们往往是高收入者,对价格并不敏感。而演出不一样,高收入者一般不愿意到最后一刻才买票,临时买票毕竟要面对不知道能不能买到、也不知道还有什么样的座位等不确定因素。事到临头才在售票口买票的,大多是对价格比较敏感的人。 4.为什么“维多利亚的秘密”要提供价值数百万美元的镶钻胸罩,虽说从来没人买过? 因为镶钻胸罩显然是个很能够吸引眼球的新闻噱头,而且成本并没有想象中那么高,它的主要价值在于镶钻,而钻石很容易回收,可以重复使用。但是,它

牛奶可乐经济学

《牛奶可乐经济学》读书笔记 牛奶?可乐?经济学?当你看到这三个名词,我想,你怎么也不会把它们联系在一起!超市里的牛奶2.5元一盒,可乐3元一瓶,它们的经济价值就这么多,想要跟经济学联系在一起,无非就是研究它们的生产原料,流程工艺,产品包装和人力成本。但经过老师的指点,看完《牛奶可乐经济学》之后才发现:生活处处是经济! 一、生活处处是经济。 《牛奶可乐经济学》原名叫做《经济博物学家:破解日常生活的密码》,书中提出了100多个问题,全部来自于日常生活经验,涉及产品设计、供求分析、人际关系、职场风云等等各个方面,例如“为什么鲸鱼濒临灭绝,鸡却没有繁衍之忧?”“为什么DVD格式各地区不同,而CD格式却到处都一样?”等等。当然,看到最后还有一个压轴的经典问题:“为什么通常外表富有吸引力的人也比其他人更聪明?”学生十分巧妙地搬出了心理学家Satoshi Kanazawa和Jody Kovar提供的具有说服力的证据:“(1)聪明人更容易获得较高的社会地位和较高的收入;(2)男性大多把外表迷人的女性视作更合意的婚姻伴侣;(3)女性一般把有着较高收入和较高社会地位的男性看作更合意的婚姻伴侣;(4)智力和外表吸引力都是重要的可遗传特征。”这些都来源于生活,而且从经济学的角度进行了阐释,这些可爱的问题正是美国康奈尔大学经济学教授“罗伯特·弗兰克”讲授经济学时,顺手收集的学生课堂问题和作业。面对这一个个问题,也许现在的你也在抓耳挠腮,百思不得其解,而你最直接的答案:“这是现实!”而正是这些在生活中习以为常的事例被其巧妙的引用来阐明那些乏味、枯燥的经济学原理,使我不由的对该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总结: 生活中多问几个“为什么”,能增强我们处理复杂问题的能力。理论来源于实践,又指导实践。生活中许多的小例子都可以用机会成本和成本效益原理解释清楚。同样的道理,我们在工作中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处理的技巧方式也不尽相同,要想全面的自如应付,就必须对本行业的原理有深刻的理解和透彻的领悟。学习领悟原理的过程,就是将书本知识转化成自身能力的过程。悟出了原理的同时也就提升了自我的水平和能力。当我们在处理复杂问题的时候,可能往往会被问题的表象所蒙蔽,其实抽丝剥茧,拨开云雾看本质,情况并没有我们想象的那么复杂。让我们随时都处于思考与收获之中,不仅对我们的工作有帮助,更能优化我们的生活!

牛奶可乐经济学

牛奶可乐经济学 一、聊聊政府 1.政府只会大手大脚的浪费吗 2.对小企业减税能创造新的工作岗位吗 3.为什么节俭的人反倒要受罚 只有死亡与纳税是不可避免的,关于税收的讨论可以归纳为两类:收多少税和向谁征税。小政府主张少纳税,或许这正中了我们这些小小老百姓的下怀:“自己花自己的钱,谁也没权利拿走我的钱”,但弗兰克告诉我们:不纳税就没军队,就没有人来保护我们,结果虽然你有更多的钱买最好的门,甚至雇佣保镖,却仍然会轻而易举的被人俘虏。你不但丢了钱包,更要失去自由。 企业主是否提供新的工作岗位不在于腰包里有多少钱,而在于新雇员能否为他带来更多的利润。平均而言,富人的减税反倒让富人更难过了。减税造成的医疗、教育、科研等基础领域投资的减少将危害整个人类的福祉。富人毫无例外! 涓滴理论认为:只要馅饼做大了,穷人自然能吃到的更多。然而弗兰克认为,如果没有意识多分给穷人一些馅饼,那么做大馅饼的努力就会大打折扣! 二、好人总是吃亏吗 1.教学内容会影响学生行为吗 2.恪守道德的人是怎么存活下来的 3.法律能遏制政治献金的腐败影响吗 经济学中的经济人假定从最卑微的起点出发(人类的自私天性),所求的却是人类最大福祉的梦想(资源的最为有效的配置)。只不过这个假定只是起点,只是假定。 动机是行为的内核,行为是动机的躯壳。人性善恶是先秦诸子争论的主要问题之一。而现代西方经济学抛弃这一争论,直接将“经济人行为的动机是自私自利的”作为一切经济学分析的根本前提。然而,认真观察社会各种人的行为,进而考量他们的内在动机时,我们可以清晰地发现,这个世界很多人行为背后的动机并不是自私自利,他们也还能活的很好。 三、金钱与幸福 1.人的欲望无止境吗 2.幸福是唯一重要的福利指标吗 3.GDP是衡量经济福利的合理指标吗 4.我们需要更大的汽车,还是更好的学校 幸福永远是相对的,因为宝贵而珍惜,因为珍惜而幸福。人类的幸福是有绝对量的成分,也即人类为了生存需要最低生存条件:比如果腹的面米,比如御寒的鞋衣,但终究如罗素所言,是相对的因素。 在消费品的渗透过程中,有过所谓的“赶上邻居”的说法。既然邻居用上了3G手机,我也一定要用上才行。人类注定是要比的。以为比,增加了不少烦恼,但也使得百舸争流群芳斗艳;因为比,前浪推后浪,滚滚历史洪流才向前发展。 重要的问题是:我们应该比什么?当我们已经解决了基本吃穿住行等需求之后,更应该比的是如何提高全人类的整体福祉。比的是更清洁的环境、更完善的教育、更先进的医疗、更强大的科研、更优雅的艺术、更成熟的文化。 如果人类越发展,越成为套中人;越前进,越迷失于乏味的比拼,那么我们的前方不是幸福的终点而是整个人类共同的终点。

牛奶可乐经济学读后感

牛奶可乐经济学读后感 导读: 牛奶可乐经济学读后感(一) 花了三天的时间把这本书通读了一遍,这本书主要讲述了一些日常生活中通俗的经济学问题。个人觉得,越是能把深刻的知识讲得越通俗易懂,这个作者的水平一定很高,罗伯特弗兰克教授绝对是一个很牛逼的大学教授。 其实,生活中的很多现象和问题都可以用经济学来解释,只要能思考就并运用到生活中,你会发现很多有意思的事。写读后感,我不想再像嗄以前一样简单的把书中感觉比较重要的段落语句抄录下来,为什么呢?原因很简单,没用处。我虽记录下来,却从来不去背去理解,也从来都不去看,所以这次我一改往日的风格,仅写下一些随时能想到的内容。就像是买了很多书,买不来不看就是一种浪费;又如微信中收藏了许多文章,后来又没去看,一样是浪费。对于我这个懒人来说,到手中的就得有用处,否则等于没有。 最后,用作者罗伯特弗兰克教授的一句话来结个尾:请不要急于去书中找寻答案。这些生活中的问题不是公式和概念,他们并没有标准确切的答案,每个人都有可能给出更多更合理的解释。虽说,不是每一个人都是经济学家,但至少,我们可以更积极地去思考,并把思考用于生活。这样,我们每个人,都可以成为一名博物经济学家。 这句一点都没错! 牛奶可乐经济学读后感(二)

为什么牛奶的盒子是方的,可乐的瓶子是圆的;为什么酒吧中不值钱的水要收费而花生米却免费;为什么单行道上谦让反而降低效率;为什么许多超市24小时营业等等。虽然提出的这些问题很有趣,但解释却很简单,我们平时也可以自己做出合理的解释,不过是作者用了一些经济学的概念。 这一系列的发问激发了读者的好奇心。然后作者通过一种经济学看问题的角度来进行阐述。在不经意中导入经济学原理。马太效应、边际成本、时间成本、机会成本……解释问题的时候作者像是在讲一个个小故事,通过叙事的方式,他把略显枯燥乏味的经济学原理说的引人入胜,活灵活现。 仔细想想,这本书还是给我带来不少启发。 其一,主题和角度很重要,虽然都是生活中简单的例子,虽然解释起来也不见得有什么高明之处,但本书胜在接近性,和我们日常生活的接近,此外,就是以博物经济学来总括所有案例。 其二,我们往往在进入一个新领域的时候,总想学习的快些,但却忽略了一些基本的概念,而这些概念往往是一个学科成立的基础。 牛奶可乐经济学读后感(三) 寒假向图书馆借了一本由美国罗伯特·弗兰克写的《牛奶可乐经济学》。最初还怕因为对经济必修一内容理解不好会看不懂经济学的书,翻开书立刻消除我所有顾虑。我想就算是没学过经济学的人,只要识字,都能读懂书中大部分内容。这让我感觉好多了,还好没借一

心得体会 《牛奶可乐经济学》读后感

《牛奶可乐经济学》读后感 《牛奶可乐经济学》读后感范文(精选9篇) 读完一本书以后,想必你有不少可以分享的东西,写一份读后感,记录收获与付出吧。那么我们如何去写读后感呢?下面是为大家整理的《牛奶可乐经济学》读后感,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牛奶可乐经济学》读后感1 寒假向图书馆借了一本由美国罗伯特·弗兰克写的《牛奶可乐经济学》。最初还怕因为对经济必修一内容理解不好会看不懂经济学的书,翻开书立刻消除我所有顾虑。我想就算是没学过经济学的人,只要识字,都能读懂书中大部分内容。这让我感觉好多了,还好没借一本枯燥的理论书。我还曾一度认为经济学那些死板的条条框框的内容没有用,这本书完全否认了我的观点,它具体细微地从生活中各个方面阐述经济学在生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但它并不是一直在空讲大道理。它都是举身边最普通但我们不常关注的例子给理论坚实的后盾。 看完这本书,虽然不理解为什么要取这个名字,但是有收获就好。走在大街上我也会下意识挑出一些东西侃侃而谈。书中有几个事例我觉得十分有趣。比如“为什么硬币上的人像是侧面像,但是纸币上的人像是正面像?”(当然是美元,人民币的硬币刻的是花)因为硬币上刻画出辨认度高的正面像是十分困难且成本高,而且在流通中容易磨损,所以没有这个必要。但是在纸币上画正面像,精致而复杂,成

本低还可以辨别真假。另一个有意思的例子是“为什么鲸鱼濒临灭绝,而鸡却没有繁衍之忧?”我刚看到这个问题时就蒙了,等看完觉得是可爱的推理。书中说因为鲸鱼不被人拥有。捕鲸人知道,如果自己不捕鲸它们就会被其他捕鲸人捕走。但鸡大多是被人拥有的。如果鸡被人杀了一只,主人肯定会要求赔偿,然后再买进鸡维持平衡。虽然鲸鱼和鸡都有价值,但由于没有所有权,导致鲸鱼濒临灭绝。 看完这本书,我深刻了解对生活中的每个细节多问几个为什么的重要性,或许就在思考为什么的答案中找到许多乐趣。 《牛奶可乐经济学》读后感2 牛奶?可乐?经济学?当你看到这三个名词,我想,你怎么也不会把它们联系在一起!超市里的牛奶2.5元一盒,可乐3元一瓶,它们的经济价值就这么多,想要跟经济学联系在一起,无非就是研究它们的生产原料,流程工艺,产品包装和人力成本。但经过老师的指点,看完《牛奶可乐经济学》之后才发现:生活处处是经济! 一、生活处处是经济。 《牛奶可乐经济学》,书中提出了100多个问题,全部来自于日常生活经验,涉及产品设计、供求分析、人际关系、职场风云等等各个方面,比如:“为什么牛奶装在方盒子里卖,可乐却装在圆瓶子里卖?”“为什么硬币上的人像是侧面像,而纸币上的人像却是正面像?”“为什么很多酒吧喝水要钱,却又提供免费花生米?”“为什么女装的扣子在左边,男装的扣子却总是在右边?”“为什么女模特比男模特收入高?”“为什么很多餐厅都为饮料提供免费续杯?”“为什

牛奶可乐经济学笔记读后感

《牛奶可乐经济学》读书笔记 为了加深对于经济学基础的理解和学习,我选择了由美国罗伯特·弗兰克着作的《牛奶可乐经济学》这本书。我认为《牛奶可乐经济学》是我们走进经济学、了解经济学的一本很好的启蒙书籍。 这本书是由美国教授罗伯特.弗兰克在康奈尔大学教经济学课程的时候,收集学生课堂问题和作业而编辑的一本书。看这本书使我觉得经济学竟然是这样的简单又实际。此书收录了多个有趣的例子,教会我用经济学的眼光看待生活和工作,并在不同的环境下巧妙地应用经济学原理。同时提高自己认识世界的水平,使自己在决策时更富于理性。这本书并非学术大部头,它只是生活小智慧。 为什么牛奶盒子往往是方的,可乐瓶子总是圆的?为什么硬币上的人像是侧面像,而纸币上的人像却是正面像;为什么通常新娘会花数千美元买一套她们永远不再穿的婚纱,而新郎通常是去租一套便宜的礼服,虽然他们将来还会参加很多次社交活动? 《牛奶可乐经济学--最妙趣横生的经济学课堂》,一次经济学趣味之旅。类似的问题有很多,这些都来源于生活,而且从经济学的角度进行了阐释,这些可爱的问题是美国康奈尔大学经济学教授“罗伯特·弗兰克”讲授经济学时,顺手收集的学生课堂问题和作业。 刚开始提出的问题用经济学的简单解释就因为:牛奶用方盒子装,可乐用圆罐子装是因为牛奶需要放在冰箱里,方形容器节约存储空间;在不大的金属上变现正面肖像很难,而在纸币上印制精细、复杂的正面像可以防伪钞。为什么律师花在汽车和衣服上的钱比同等收入的教授更多?因为一个人的收入和才能大致成正比。”没能跟同事保持同等支出水平的律师,会显得比真实能力要差一些……另一个原因是,律师们要吸引客户相应的是,教授们要发论文、申报课题,而负责做这类决策的人不太在乎教授穿什么衣服。这些小事儿,恐怕最大的好处,就是告诉读者,不论何时何地这书都能看得进去,还总能看得开开心心。这又说明了一个经济学命题,就是经济学讲求效用最大化,投入最小产出最大。这本书的效用,就是看得舒服,看的愉快而且有所得。 在经济学被广为诟病的当下,这本《牛奶可乐经济学》读后没有沉闷感觉,至少给我们一是它讲了个朴素的道理:经济学也没什么了不起。现在经济学被一帮精英们越挖越深、越整越难了,没整它几十个看不懂的公式,没有成堆的术语创新还真成不了专家。所以大家都怕了,不敢琢磨。其实,就拿最低成本、最大产出这个原理来说,无非就是牛奶用方盒子装能节省点冰箱空间,可乐用圆瓶子拿在手里方便的道理而已,就是没有读过书的人都知道装

牛奶可乐经济学笔记读后感修订稿

牛奶可乐经济学笔记读 后感 Document number【AA80KGB-AA98YT-AAT8CB-2A6UT-A18GG】

《牛奶可乐经济学》读书笔记 为了加深对于经济学基础的理解和学习,我选择了由美国罗伯特·弗兰克着作的《牛奶可乐经济学》这本书。我认为《牛奶可乐经济学》是我们走进经济学、了解经济学的一本很好的启蒙书籍。 这本书是由美国教授罗伯特.弗兰克在康奈尔大学教经济学课程的时候,收集学生课堂问题和作业而编辑的一本书。看这本书使我觉得经济学竟然是这样的简单又实际。此书收录了多个有趣的例子,教会我用经济学的眼光看待生活和工作,并在不同的环境下巧妙地应用经济学原理。同时提高自己认识世界的水平,使自己在决策时更富于理性。这本书并非学术大部头,它只是生活小智慧。 为什么牛奶盒子往往是方的,可乐瓶子总是圆的?为什么硬币上的人像是侧面像,而纸币上的人像却是正面像;为什么通常新娘会花数千美元买一套她们永远不再穿的婚纱,而新郎通常是去租一套便宜的礼服,虽然他们将来还会参加很多次社交活动? 《牛奶可乐经济学--最妙趣横生的经济学课堂》,一次经济学趣味之旅。类似的问题有很多,这些都来源于生活,而且从经济学的角度进行了阐释,这些可爱的问题是美国康奈尔大学经济学教授“罗伯特·弗兰克”讲授经济学时,顺手收集的学生课堂问题和作业。 刚开始提出的问题用经济学的简单解释就因为:牛奶用方盒子装,可乐用圆罐子装是因为牛奶需要放在冰箱里,方形容器节约存储空间;在不大的金属上变现正面肖像很难,而在纸币上印制精细、复杂的正面像可以防伪钞。为什么律师花在汽车和衣服上的钱比同等收入的教授更多?因为一个人的收入和才能大致成正比。”没能跟同事保持同等支出水平的律师,会显得比真实能力要差一些……另一个原因是,律师们要吸引客户相应的是,教授们要发论文、申报课题,而负责做这类决策的人不太在乎教授穿什么衣服。这些小事儿,恐怕最大的好处,就是告诉读者,不论何时何地这书都能看得进去,还总能看得开开心心。这又说明了一个经济学命题,就是经济学讲求效用最大化,投入最小产出最大。这本书的效用,就是看得舒服,看的愉快而且有所得。

《牛奶可乐经济学》读书报告

《牛奶可乐经济学》读书报告 《牛奶可乐经济学》这本书的书名就很吸引我,怎么会把牛奶可乐与经济学联系到一起呢?我带着这份好奇心,翻开了这本书,于是开始爱不释手。书中讲的很有意思,又让我学会了很多东西。 书中,弗兰克教授从现实中司空见惯而又易被忽视的生活现象着手,先提出一连串看似简单却又一时之间竟让我们难以回答的问题,充分调动起读者的好奇与求知心理。然后,才用经济学原理和方法娓娓道来。这样做,既让我们看到了生活小现象背后蕴藏的巨大智慧,也借生活中无处不在的现象加深了我们对经济学的理解。 全书阐述了作者认为最基础最重要的两个经济学概念:机会成本和成本效益原则。机会成本是指为从事某活动而放弃其他事情的价值;成本效益原则意为唯有当行动所带来的额外收益大于额外成本时,才值得这么做,它是所有经济学概念的源头。例如为什么牛奶要装在盒子里,可乐要装在圆的瓶子里?这个问题其实对于绝大多数人来说不会去留意它。《牛奶可乐经济学》回答:一是产品的差异导致,牛奶大多需要放入冰柜保鲜,如果是圆的,会降低冰柜的利用率;可乐不需保鲜,不存在这个问题。二是圆形可乐适合拿在手上喝,而很少有人拿着牛奶盒子喝。还有“路边躺着一张貌似百元钞票的东西,要不要捡”、“罚款能不能制止迟到”等问题。没有公布答案时,估计许多人会心里没底不敢回答,但见到答案后,就会觉得原因竟这么简单。所以弗兰克教授写这本书的一个出发点就是让读者感受到经济学离我们很近,贯穿到生活的每个角落。 在本书中看到许多生活中不谋而合的例子,又加深了我对它的许多认识。由此看来,一条正确的原理,适用的绝不仅仅是一个领域、一个方面。就像这看似简单的成本效益原则,原来不只是某一方面的科学决策能力的基础,也是经济学的基石与核心。这让我想到了哲学中所说的——普遍性与与特殊性之中,特殊性离不开普遍性。 在产品设计中的经济学这一章里,留给我最深印象的是这一句:产品设计既要包含最符合消费者心意的功能,又要满足卖方保持低价、便于竞争的需求,这也就是说,产品设计必须在两者之间实现平衡。看了这一章,许多曾经在我脑子里一闪而过的疑惑与不解得到了解答,这让我在高兴之余也不由得开始反思起来——为什么我自己也曾在生活中发现过这些可以深究与思考的现象和问题,而我却选择将它抛之脑后、置之不理呢?像冰箱的问题、方盒子牛奶的问题等等,我也都曾疑惑过,但从来没有放在心上,也懒于去找答案,久而久之,连这些曾经一闪而过的疑惑都消失了。看来,生活中,不只需要善于发现的眼睛,还需要勤于思考的大脑。 再仔细想想牛奶的纸质方盒子,我发现它还有许多合理之处。第一、由于牛奶的保质期短,生产到饮用的周期短,所以采用纸制,以减少成本;而可乐等软性饮料的容器却不能用纸制,因为它们的保质期、周期都较长,纸制相对而言过于脆弱,不适宜长期保存。第二、牛奶的盒子是纸质的,如果做成圆柱形,在挤压碰撞之下,相信只会变得不方不圆、不伦不类,而方形反而更加稳定;而可乐等软性饮料多为玻璃或金属容器,显然制成圆形要容易得多,何况这些材质本身足够坚固,不易变形。第三,牛奶特别是大盒装的牛奶,通常都是一家人共饮或者一人分几次饮用,相信许多人都会将大盒装的牛奶分几次倒在杯中,这个时候,方形盒子打开所呈的直角口子,十分方便倾倒,相反,圆形的口子常常会使牛奶倒到被子外面来,不仅浪费,而且不卫生;这大概也是为什么软性饮料的圆口子做得相对整个瓶子而言十分小的原因吧。 小小的产品设计,其中的智慧也是精深无比的。产品设计所追求的最符合消费者心意的功能与满足卖方保持低价、便于竞争的需求这两者之间的平衡,也就是哲学中所说的辩证统一,也类似于当今社会所流行的和谐吧。这也上我体验到经济学中的趣味。

《牛奶可乐经济学》读后感1000字_2

《牛奶可乐经济学》读后感1000字 导读:读书笔记《牛奶可乐经济学》读后感1000字,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牛奶可乐经济学》读后感1000字: 《牛奶可乐经济学》这本书的书名就透出一股子亲切感。作者罗伯特弗兰克是康奈尔大学的经济学教授,他在教学中发现很多学生在学习经济学的过程中往往倒在冰冷的公式与枯燥的图表上,于是他想到了一个小妙招:让学生们寻找生活中的一些实例并与课堂上的经济学理论相结合,写出一个小论文作为作业。被此书编辑选为中文书名的牛奶可乐(此书原书名为The Economic Naturalist & Microeconomics and Behaviors)就是一个很有意思的实例:为什么牛奶装在方盒子里卖可乐却装在圆瓶子里卖? 想到这个例子的学生认为其中的原因应该与节省成本有关,方形盒子相对于圆形盒子来说更能节省货架的空间。可乐与牛奶的不同之处在于,可乐一般放在开放货架上,而牛奶一般放置在冷柜里,显然存储在冷柜里成本更高,因而牛奶盒子更喜欢采用方盒以节省空间,而开放货架成本低廉很多,此时比较趁手的圆形瓶子更加受到消费者青睐,因而圆瓶子更为妥帖。 方瓶子还是圆瓶子?这真是个特别小的问题,但却蕴含着朴素的经济学原理。精明商家的主动策略和消费者的无意识行为相互影响形成了最终的结果。书中这样的例子很多:为什么易拉罐不设计成矮胖

而是高瘦?这是因为人的眼睛存在横竖错觉,相同长度的横条和竖条看起来竖条更长,因而人会认为高瘦的易拉罐容量更大。为什么女装的扣子在左边而男装的扣子在右边?这是因为在历史上比较昂贵的女性服装都是由仆人为女主人穿上的,为了方便仆人所以扣子在左边,而这一特征作为高档女装的代表一路沿袭下来。 这些弗兰克教授精心收集的学生作业,十分鲜活地展现了一个个具体经济状况的微观形貌。这也可以给予我们一些启发,即在学习一些较为抽象的知识的过程中,选择一些实例进行深入的理解会对完全掌握这一知识大有裨益。比如我在进行一些仪器的学习过程中,在理论学习部分总是感觉有所欠缺,读后感.而在实际自己上手操作了仪器之后才觉得完全掌握。陆游有一首诗写得好: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而事实上不止如此,弗兰克教授的总结是实践中的例子比较适应人们用故事来记住一件事的思维模式,而在掌握了整个知识的大脑会反过来加大对理论知识的理解以达到更为深层次的领悟。 此外,我觉得《牛奶可乐经济学》中提到的小的经济学原理也可以在平常实验研究的管理方面帮助我们。比如我所在的实验室里有很多的手套箱用来做一些不适合在空气环境里做的实验。按理说,手套箱内的空间应该是更为珍惜的,但是在我的观察中并不是很多药品都是用更为节省空间的方瓶子装。如果以后有专门针对手套箱的药品,可能才都会设计成圆形的瓶子吧。 读完全书,我为书中搜集素材的学生们的强大的洞察力惊叹,更为工业社会里复杂而细密的商业细节赞叹,他们好像一个个毛细血管,

《牛奶可乐经济学》读书报告

读书报告 标题: 如何在生活中做得更精明 ——读《牛奶可乐经济学》的启示 正文摘要: Robort H.Frank的《牛奶可乐经济学》收集了大量的经济案例,以一则一则简明的小故事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这些案例都具有强烈的时代气息,并且很接地气,似乎有太多都有亲身经历,不仅在学习经济学的同时也获得了大量的生活小贴士。潜移默化地理解和吸收了很多经济学原理的知识,而且在案例的背景下这些原理不易忘记。 关键词:经济学原理;机会成本;成本效益;生活案例;微观经济学 正文: 开学之初,第一节微观经济学课上,老师就向我们介绍了好几本有关经济学的入门书籍。当时立即映入我脑海的是《魔鬼经济学》和《牛奶可乐经济学》,当我发现《牛奶可乐经济学》是湛庐文化公司出版的时候,我就决定要在两者之中选择这本书。我读过湛庐文化的其他一些书,特别是前几年的舍恩伯格的《BIG DATA》给我留下了很深刻的印象,随后我便立即有买了他的《delete》之后我就得这个公司的出品情有独钟了。 在上这门微观经济学之前,我对于经济学的定位是,冗长而深奥,内容饱满而又过于繁琐。因为生活中充溢了各种经济的气息,每天经历的各种大大小小经济活动的背后都可能属于一种经济现状或经济原理。所以,在翻开这本书阅读之前,我一直都认为我似乎无法将这书翻完。幸好,作者Robort H.Frank也意识到了这一点,为了规避经济学本身的弱点,增加书的可读性,他用来独特的叙述方式。他在出这本书之前,做了多年的有关经济学问题收集的工作,以一个个生活中存在的经济学现象为事例,用那些最通俗易懂是句子来向读者讲述最本质的经济学原理。另外,书另一个亮点就是,他还将不同的事例进行归类整理,分别放进了不同的经济模块中,例如有供求关系实践,当心理学碰上经济学,所有权之谜等十一个不同的章节。因此,在阅读的同时,我比较轻松地就接受了许多的经济学概念和思想,有机会成本、成本效益、边际成本等概念,补充了在课上概念抽象的不足。 在《牛奶可乐经济学》这本书中,有各种各样大量的故事情节,每一个读者都可以找到适合自己口味的事例来研读,从而引发对经济学的兴趣。在这里我就简单地介绍几个自己喜欢的,又让我印象深刻的例子: 为什么黑色的苹果笔记本电脑比同样规格的白色笔记本电脑贵150美元?原本苹果公司所有产品的黑白两色价格是一样的,但是由于黑色款新颖,有特色,市场对黑色机型的需求立即耗尽了公司的库存。两款机型定价一样,苹果公司把热钱放在了桌子上,到了2006年引入新款笔记本时,公司学乖了。它对黑色机型索价更高,不过,的确有理由这么干。所以,有太多的时候,我们对一些商品

牛奶可乐经济学_书评

《牛奶可乐经济学》书评 在老师向我们推荐了这本书之后,我就上新浪爱问下载了一个电子版的来看。虽然每天都在和经济打交道,但正式学习经济学还是在大学时候。从大一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政治经济学》,到大二的《西方经济学》、《西方经济学说史》,这些课程让我对经济学有了初步的认识,了解到一些经济学大师以及他们提出的经济学理论。但我不得不说,这些课程都很枯燥,理论比较抽象,课本里到处都是可怕的图表,看着都让人头痛。《牛奶可乐经济学》这本书却相反,它改变了传统经济学课本枯燥无味的格调,让经济学充满妙趣横生的味道。此书的很多经济现象都让我兴趣十足,每次看书时,都有种停不下来的感觉。 《牛奶可乐经济学》的内容是用经济学的原理和方法来解释生活中的各种现象的,并通过这些事例和解释来加深对经济学的理解。此书关注的是我们在现实生活中司空见惯而又未曾注意到的现象,尽管这些现象我们经常都见到,但从来没有问为什么?作者弗兰克教授正是从我们未问办什么的现象入手,激发我们的兴趣,让我们主动读下去。我在看完这本书后,发现书中对所有经济现象的解释都是归结于成本收益理论。这本书一共11章,每一章都围绕着一个中心展开,每章的最前面都列出了本章所关注的经济现象,当读者看到这些经济现象时,可以先行有自己的思考。 引言中,作者提到自己给学生布置作业时的要求,即“文章字数有限制,500字以内,很多出色的论文比这还要短得多。文章里不要掺杂复杂的技术。要假设你是在给一个从没上过经济学课程的亲戚讲故事。最好的论文,普通人一看就明白了,而且一般都不用什么公式和图表。”看到这段话时,我不由自主的一声感叹,要是我们的经济学也少涉及些公式、模型该多好。这让我想起了上学期开设的《中级微观经济学》和《中级计量经济学》课程。在《中级微观经济学》的每一节课上,老师都会给我们展示大量的图表、函数、公式,还时不时地涉及一些高等数学的知识。虽说有些图表(如供求曲线图)可以很直观的解释一个经济现象,有助于我们对知识的理解,但并不是所有的经济现象都需要借助图表来理解,感觉有时把简单的问题给复杂化了。老师为了加快教学进度,对很多经济学理论或公式也只是粗略地讲解一下,并没有给学生讲透彻,我们自己课后还得花很多时间去深入理解。不过,对于《中级微观经济学》里面的内容,只要我们课后再下点功夫,很多东西都还是能够理解,毕竟本科还是有点基础。最让人头痛的还是《中级计量经济学》,里面全是通过建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