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药治疗胆囊息肉原因和治疗

中药治疗胆囊息肉原因和治疗

中药治疗胆囊息肉原因和治疗
中药治疗胆囊息肉原因和治疗

中药治疗胆囊息肉原因和治疗

出现了胆囊息肉,那么就会严重影响到胆得健康,影响到整个身体的健康,所以对于很多患者,为了能尽快的让自己康复,想选择中药治疗胆囊吸肉,所以想全面了解一下中药治疗胆囊息肉的原因和治疗,下面内容就做了具体的介绍,你可以全面的了解一下。

中医认为,胆囊息肉的形成原因有二:一是由于肝郁气滞,疏泄失常,气血运行不畅,久郁成瘀而致;二是因肠胃积滞,运化失常,水湿内停,蕴而化热,上蒸肝胆,使肝失疏泄,久郁成瘀而致。肝胆经络循行两胁,肝失疏泄,气滞不行故两胁胀痛;木郁克土使脾胃气滞故脘腹胀满或疼痛;湿热内蕴,肝胆气逆故见口苦咽干、烧心。舌苔黄腻乃肝脾湿热上蒸所致。本病的治疗原则应以疏肝利胆、清热泻火、健脾祛湿为主。

1、茵陈、蒲公英、柴胡、郁金、人工牛黄、栀子、金钱草、黄莲、青皮、连翘、香附、厚朴、大黄、丹参、冬虫夏草、桃仁、龙胆(注:忌食肥肉、海鲜、鸡蛋黄、无鳞鱼类、动物内脏、辛辣、白酒、油炸等刺激性食物。)

2、柴胡、白芍、甘草、薏苡仁、连翘、青皮、香附、厚朴、生大黄、丹参、桃仁、僵蚕、金钱草、龙胆、茵陈等(清热利湿、疏肝理气、养肝柔肝、活血化瘀、利胆通腑,软坚散结)

3、双花连胆汤处方:金银花、各20g,柴胡、白芍、厚朴、青皮、制香附、元胡、茯苓、茵陈各15g,黄连、龙胆草、甘草各10g。每天1剂,分3次服,疗程为30天。(服药期间停用其他药物,禁食肥猪肉及蛋类食品等。)

4、乌僵薏四汤由柴胡9g,枳壳10g,白芍15g,薏苡仁30g,

乌梅10g,僵蚕10g,白芥子10g,连翘15g,三棱9g,法半夏9g,甘

草6g组成。水煎服,每日1剂,每日3次。或制成水丸,每次

9g,每日3次。一般2~3个月为1个疗程,重者需2~3个疗程。肝郁重者加青皮、香附,腹胀重者加厚朴,便秘者加生大黄,以瘀为主者加丹参、桃仁。

了解了以上的介绍,相信你也了解了通过中药治疗胆囊息肉,所以在全面了解以后,那么可以根据以上的全面介绍,通过中药的治疗,让自己的胆囊息肉,能通过更好的治疗,让自己尽快的康复,这样才能更好的提高自己的生活质量。

中医辨治胆囊疾病疼痛

中医辨治胆囊疾病疼痛 发表时间:2019-11-29T15:27:04.373Z 来源:《中国保健营养》2019年第6期作者:周活力1 李翌萌2 [导读] 【摘要】胆囊疾病是消化科的常见病、多发病,其西医治疗包括止痛、抗炎、手术治疗等,近期疗效尚可,但易反复发作,病情缠绵,远期疗效欠佳。祖国医学在治疗该病上有一定优势,中医学认为该病的基本病机多为胆失通降, 则“不通则痛”,或久病体虚,胆络失养,则 “不荣则痛”,治疗该病应从“通、荣”着手。 (1.六盘水市中医医院贵州六盘水 553000;2.大连市第二人民医院辽宁大连 116013)【摘要】胆囊疾病是消化科的常见病、多发病,其西医治疗包括止痛、抗炎、手术治疗等,近期疗效尚可,但易反复发作,病情缠绵,远期疗效欠佳。祖国医学在治疗该病上有一定优势,中医学认为该病的基本病机多为胆失通降, 则“不通则痛”,或久病体虚,胆络失养,则 “不荣则痛”,治疗该病应从“通、荣”着手。 【关键词】胆囊疾病疼痛;不通则痛;不荣则痛;中医病因病机;中医治疗 【中图分类号】R575.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9)06-0261-02 急慢性胆囊炎,胆囊息肉,胆囊结石等胆囊疾病,主要临床表现为右上腹疼痛、腹胀、嗳气、厌油腻,体格检查右上腹部有轻度压痛及叩击痛等体征[1],临床影像学及实验室阳性结果基础上来明确诊断。随着社会发展,人们生活方式和生活水平的改变,胆囊疾病的发病率逐年增高。目前治疗多从止痛、抗感染等对症着手,或行胆囊切除术及ERCP手术,大多近期疗效较好。但是,许多胆囊疾病患者的腹痛存在慢性、反复发作的特点,影响生活,现代医学对此多应用消化酶制剂治疗,疗效不能满意。“不通则痛”、“不荣则痛”是祖国医学对于腹痛的病机总括,从这方面着手,辨证论治胆囊疾病的腹痛,能够对缓解疼痛,减少复发更有帮助。 祖国医学早在《内经》时就有了相关论述,可将它归属为“腹痛”、“胁痛”、“黄疸”、“胆胀”等范畴,认为该病的基本病机是胆失通降、疏泄不利致“不通则痛”,或久病体虚,胆失濡养所致“不荣则痛”[2]。《灵枢–邪气脏腑病形篇》中谓:“胆病者,善太息,呕宿汁??嗌中阶阶然数唾。”《素问–缪刺论》有云:“邪客于足少阳之络,令人胁痛不得息”,《灵枢–本藏》曰:“胆胀者,胁下满而痛引小腹”,《灵枢–胀论篇》则曰:“胆胀者,胁下胀痛,口中苦,善太息”及“肝胀者,胁下满而痛引少腹。”《灵枢–五邪》中谓:“邪在肝,则两胁中痛。”《灵枢–经脉篇》亦云:“少阳经??是动则痛,口苦,善太息,心胁痛不能转侧。”准确描述了本病的症状,并对实证腹痛的病机作了阐述,多因气滞、血瘀、湿热、砂石等原因所致肝郁气滞、湿热蕴结、瘀血阻络、砂石瘀滞,皆为“不通则痛”。《素问·举痛论》曰:“经脉流行不止,环周不休,寒气入经而稽迟,泣而不行……客于脉中则气不通,故卒然而痛”,其中又云:“热气留于小肠,腹中痛,瘅热焦渴,则坚干不得出,故痛而闭不通矣。叶天士说:“积阳入络,气血皆瘀,则流行失司,所谓痛则不通也。”及“络虚则痛是也。” 《素问·举痛论》提出“血虚则痛”。张景岳在《质疑录·论肝无补法》云:“肝血不足,……为胁肋痛,为少腹痛,……凡此皆肝血不荣也”等。历代先贤也有阐述虚证腹痛之理,多因阴虚、气血不足等原因所致阴虚郁滞、脾胃虚弱,皆为“不荣则痛”。 本病常见证型有肝郁气滞、湿热蕴结、瘀血阻络、砂石瘀滞、阴虚郁滞等,病位在胆,病机从气滞、石阻、血瘀、湿热、阴虚、气血不足等考虑,所致肝胆疏泄失常,则不通则痛,或由于各脏腑失于濡养,则不荣则痛。治疗上分虚实而治,宜理气、消石、活血、清热祛湿、滋阴柔肝、益胃健脾。临床上据“不通则痛”,“不荣则痛”的理论据证加减。肝郁气滞证应疏肝理气,予柴胡疏肝散加减,方中柴胡疏肝解郁,枳壳、香附、陈皮理气,川芎行气活血通络,白芍、甘草调和诸药、缓急止痛,全方共奏疏肝解郁、理气止痛之功,主治胁肋疼痛,或寒热往来、嗳气太息、脘腹胀满、脉弦等肝气郁滞之证[3]。湿热蕴结证应清热利湿,行气通络,予龙胆泻肝汤或茵陈蒿汤加减,方中龙胆草、黄芩、茵陈、栀子、大黄清泄肝火,柴胡行气疏肝,泽泻、木通、车前子清利湿热,当归、生地养血。瘀血阻络证应活血化瘀,通络理气,予血府逐瘀汤或四逆散合失笑散加减,方用红花、当归、桃仁、生地黄、赤芍、川芎等活血化瘀,柴胡疏肝理气,枳壳宽中行气,桔梗宣肺气,牛膝引血下行,柴胡、白芍、枳实、甘草疏肝利胆,缓急止痛,蒲黄、五灵脂活血化瘀。阴虚郁滞证应养阴柔肝予一贯煎加减,方中枸杞、生地滋养肝肾,麦冬、沙参、当归养阴柔肝,川楝子疏肝行气止痛。砂石瘀滞证应软坚化石、行气化瘀,予五金汤加减,方中金钱草、海金沙、鸡内金清热利湿、排石通淋,郁金理气通络。脾胃虚弱证应益胃健脾,治予四君子汤加减,方中党参扶脾养胃,补益中气,白术健脾燥湿,茯苓健脾利湿,甘草补中和胃。此病重在“通、荣”,但二法并非相互对立,非此即彼,在辨治之时,亦有相互包容之道。 此病易反复发作,缠绵迁延。故应当注意生活方式等方面的改变,以防病之始。尽量食易消化的食物,不宜油腻,生活规律,禁食辛辣、刺激性食物及凉性食物,因为饮食不节,过量食用肥甘厚味,使脾胃损伤,以致湿热内生,胆气郁滞不通。调畅情志,气机调畅,利于病情恢复或减少复发。护理得当可减少本病的复发的概率。胆囊疾病之腹痛,因胆属六腑,六腑以降为顺,以通为用。实证多因各种实邪阻碍经络气机导致胆腑运行不畅,治疗应以通为主,通则不痛。虚证多因胆腑失于濡养,治疗应以荣为主,荣则不痛。临床上据“不通则痛”,“不荣则痛”的理论,在各方证里配伍行气通络,疏肝利胆,养阴柔肝之品。从“通、荣”着手,从整体观出发来进行辨证论治,注重肝胆脾胃互调。参考文献: [1] 李乾构,周学文,单兆伟.中医消化病诊疗指南[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2006:166 -174. [2] 胆囊炎.中医诊疗共识意见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2012 年11 月第32 卷第11 期 [3] 潘丰满.柴胡疏肝散治疗胃脘痛验案举隅 [J] 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 2014 年11 月第21 卷第11 期 120-121作者简介: 周活力(1988-),学士学历,现从事中医内科临床工作。

中药治疗胆囊息肉

中药治疗胆囊息肉 中药治疗胆囊息肉?胆囊息肉泛指向胆囊腔内突出或隆起得病变。我国中医认为,诱发胆囊息肉出现得因素主要有二。 一就是人体内肝郁气滞,疏泄失常,以致气血运行不畅,久郁成瘀,长出胆囊息肉;二则就是人体内肠胃积滞,使得脾胃运化失常,水湿内停,蕴而化热,上蒸肝胆,造成肝功能失常,长期发展而导致胆囊息肉出现。 因此,要使用中药治疗胆囊息肉,就要从以上两点致病因素着手,对症进行调理。 中药治疗胆囊息肉,可以应用护、胆、调、息、方。 材料:护、胆、调、息、方、1付。 做法:将方中得药材置于锅中,加水浸泡,然后以大火煮至沸腾,再以小火慢煎30分钟。取汁,分3次服用。每日1剂。 中药治疗胆囊息肉,可以应用楂菊决明方。 材料:决明子15克,杭菊花10克,山楂10克。 做法:将上述三种药材放入锅中,加水浸泡片刻,然后以文火煎煮至沸腾。滤出,代茶服用。每日1付。 中药治疗胆囊息肉,可以应用双花连胆汤。 材料:金银花20克,野菊花20克,制香附15克,白芍15克,青皮15克,元胡15克,柴胡15克,厚朴15克,茵陈15克,

茯苓15克,龙胆草10克,甘草10克,黄连10克。 做法:将上述药材全部放入锅中,加水稍作浸泡后再行煎煮,煮至沸腾后滤出,分3次服用。每日1剂。 中药治疗胆囊息肉,可以应用丹参田鸡汤。 材料:田鸡250克,丹参30克,大枣10克。 做法:丹参用干净得纱布包好,大枣洗净、去核,田鸡去皮、洗净。将以上三味材料一同放入锅中,加入清水,以文火炖至田鸡熟透,捞去药包,加入调味品后食用。每日1剂。 中药治疗胆囊息肉,可以应用逐瘀消症汤。 材料:白花蛇舌草30克,金钱草30克,煅蛤壳30克,炙鳖甲20克,醋浸炒香附15克,当归15克,桃仁15克,五灵脂10克,凌霄花10克,赤芍10克,莪术10克。 做法:将上述药材全部放入锅中,注意五灵脂要用干净得纱布包好再放入。开文火煎煮,待煮至沸腾后滤出,分2次服用。每日1剂。 中药治疗胆囊息肉,可以应用温胆汤。 材料:陈皮90克,半夏60克,竹茹60克,枳实60克,茯苓45克,炙甘草30克,生姜5片,大枣1枚。 做法:将上述材料全部置于锅中,加入适量得清水,然后以文火煮至沸腾,去渣取汁后服用。每日1付。 中药治疗胆囊息肉,可以应用蒲公英粥。 材料:干品蒲公英40—60克或者鲜品蒲公英60—90克,

胆囊息肉中医验方

本人收集部分偏方,分享给广大病友,以餐读者。 偏方一:胆囊息肉民间偏方 (1)芹菜小汤:芹菜1 50克,奶油5 0毫升,牛奶1 50毫升,面粉适量,芹菜用相同重量的水煮开,并将食盐、奶油及2匙面粉调入牛奶内,一起倒入芹菜汤后,煮开即成,佐餐食用。益气养血,柔胆止痛。 (2)芹菜粳米粥:芹菜40克,粳米50克,葱白5克,锅中倒入花生油烧热,爆炒葱白,添加米、水和少许的食盐,一起煮粥后,再加入芹菜,稍煮后,调入味精即可。佐餐食用。益胆养阴。偏方二:济生乌梅丸 一般认为胆囊息肉胆囊结石并存的治疗手术是首选,若由于种种原因不能手术,可以试用中药治疗。提供一个用过的有效方剂供参考,病例附后。 2012-02-20 李*荣女 49岁彩超提示胆囊炎、胆结石、胆囊息肉2个(0.3*0.3 0.2*0.2)脂肪肝、肝囊肿。 胆囊息肉胆结石中药治疗处方:济生乌梅丸乌梅1500克 (酒醋泡去核) 僵蚕500克穿山甲50克象牙屑30克,打细粉炼蜜为丸(9克).每服1丸每日三次。2012-5-26复查:胆囊息肉及结石消失,胆囊壁稍厚。

偏方三:乌僵薏四汤治疗胆囊息肉中药方 组成:乌梅500克僵蚕500克象牙屑30克人指甲15克(可用炮山甲30克代之)酒醋适量。 用法:乌梅放酒醋中浸一晚,以浸透为度,去核焙焦存性,僵蚕(半拌炒黄为度),人指甲用滑石粉炒至黄色鼓起,四味研粉蜜丸,每丸9克。成人早、中、晚各1丸,白开水送下。儿童酌减,1剂为1个疗程,连用2~3个疗程。 主治:各种息肉。 疗效:用本方治疗各种息肉都有显著效果,斐氏验证2例结肠息肉收效满意。用上方治疗直肠、声带息肉收效满意。某患者声带息肉服用西药和中药百余剂不效而加重,以上方加减(乌梅250克僵蚕200克桔梗200克丹参200甘草30克,每服9克,每日3次),一料后息肉完全消失。 附方乌僵薏四汤治疗胆囊息肉 中医认为“胆囊息肉”多因郁、痰、瘀三者紧密结合,互为因果所致。在10年中,我采用自拟的乌僵薏四汤治疗50例″胆囊息肉″病人,取得了较满意的疗效。现将方法介绍如下:乌僵薏四汤由柴胡、法夏、三棱各9克,枳壳、乌梅、僵蚕、白芥子各10克,薏苡仁30克,白芍、连翘各15克,甘草6克

胆囊息肉患者的饮食选择及注意事项

胆囊息肉患者的饮食选择和注意事项 饮食注意事项: 1.饮食方面应该注意首先应尽量避免进食高胆固醇类食物,如动物的肝、肾、肉类、虾蟹等,多吃蔬菜、鱼类,主要限制动物性脂肪,可补充适量植物油(具有利胆作用)。其次提供丰富的维生素,尤其是维生素A、维生素C及B族维生素以及维生素E等。 还要补充适量膳食纤维,可刺激肠蠕动,预防胆囊炎发作,另外少量多餐,可反复刺激胆囊收缩,促进胆汁排出,达到引流目的。必须注意忌用刺激性食物和酒类,食物温度适当,过冷过热食物,都不利于胆汁排出。 以下是饮食选择和注意事项: (1)选择带鳞鱼、瘦肉、奶类、豆制品等含优质蛋白质且胆固醇含量相对不太高的食物,控制动物内脏肝、肾、大肠等食品摄入。 (2)保证新鲜蔬菜、水果的供给。绿叶蔬菜,可提供必要的维生素和适量纤维素,更应保证。酸奶、山植、糙米等食物也对病人有利。可多吃香菇,木耳,金针菇,鸡胗等食物。 (3)减少动物性脂肪摄入,如肥肉及动物油脂,适量增加玉米油、葵花子油、花生油、豆油等植物油摄入比例。 (4)忌食辣椒、生姜、生蒜、芥菜等具有强烈刺激性的食物,忌饮用酒及咖啡、浓茶。 2.生活方面应该注意: 多饮水,多活动,适当的参加一些体育锻炼,增强体质,避免过度劳累及经常熬夜,保持一种平和的心态,避免烦躁易怒。 3、调节情志,中医学认为,情志不调,肝气郁结,疏泄失职,胆汁郁滞是形成结石的一个主要因素。保持一个愉快的心情,人的气体通畅,气血调和,肝的疏泄正常,胆汁就不易“潴留”。 4 、中药预防:我们临床中常用下列中药泡水当茶饮,常取得效果。 ①金钱草60g ,泡水当茶饮之,连服3-4 个月。②金钱草30g ,鲜芦根15g ,1 剂/2 天,连服4-6 个月。③玉米须20g ,茵陈30g ,1 剂/2 天,连服4-6个月。④鲜芦根30g ,生牡蛎30g ,1 剂/1 天,连服3-4 个月。俗话说:“病以防为主。”①饮食要规律,禁忌饮酒,少食油腻性或油炸食物,避免高胆固醇饮食;②早餐要吃好;饮食要有

中药治疗胆囊息肉原因和治疗

中药治疗胆囊息肉原因和治疗 出现了胆囊息肉,那么就会严重影响到胆得健康,影响到整个身体的健康,所以对于很多患者,为了能尽快的让自己康复,想选择中药治疗胆囊吸肉,所以想全面了解一下中药治疗胆囊息肉的原因和治疗,下面内容就做了具体的介绍,你可以全面的了解一下。 中医认为,胆囊息肉的形成原因有二:一是由于肝郁气滞,疏泄失常,气血运行不畅,久郁成瘀而致;二是因肠胃积滞,运化失常,水湿内停,蕴而化热,上蒸肝胆,使肝失疏泄,久郁成瘀而致。肝胆经络循行两胁,肝失疏泄,气滞不行故两胁胀痛;木郁克土使脾胃气滞故脘腹胀满或疼痛;湿热内蕴,肝胆气逆故见口苦咽干、烧心。舌苔黄腻乃肝脾湿热上蒸所致。本病的治疗原则应以疏肝利胆、清热泻火、健脾祛湿为主。 1、茵陈、蒲公英、柴胡、郁金、人工牛黄、栀子、金钱草、黄莲、青皮、连翘、香附、厚朴、大黄、丹参、冬虫夏草、桃仁、龙胆(注:忌食肥肉、海鲜、鸡蛋黄、无鳞鱼类、动物内脏、辛辣、白酒、油炸等刺激性食物。)

2、柴胡、白芍、甘草、薏苡仁、连翘、青皮、香附、厚朴、生大黄、丹参、桃仁、僵蚕、金钱草、龙胆、茵陈等(清热利湿、疏肝理气、养肝柔肝、活血化瘀、利胆通腑,软坚散结) 3、双花连胆汤处方:金银花、各20g,柴胡、白芍、厚朴、青皮、制香附、元胡、茯苓、茵陈各15g,黄连、龙胆草、甘草各10g。每天1剂,分3次服,疗程为30天。(服药期间停用其他药物,禁食肥猪肉及蛋类食品等。) 4、乌僵薏四汤由柴胡9g,枳壳10g,白芍15g,薏苡仁30g, 乌梅10g,僵蚕10g,白芥子10g,连翘15g,三棱9g,法半夏9g,甘 草6g组成。水煎服,每日1剂,每日3次。或制成水丸,每次 9g,每日3次。一般2~3个月为1个疗程,重者需2~3个疗程。肝郁重者加青皮、香附,腹胀重者加厚朴,便秘者加生大黄,以瘀为主者加丹参、桃仁。 了解了以上的介绍,相信你也了解了通过中药治疗胆囊息肉,所以在全面了解以后,那么可以根据以上的全面介绍,通过中药的治疗,让自己的胆囊息肉,能通过更好的治疗,让自己尽快的康复,这样才能更好的提高自己的生活质量。

胆囊息肉

胆囊息肉 胆囊息肉又称胆囊隆起样病变或胆囊肿瘤,从胆囊肿瘤的意义上分析胆囊息肉,又可分为真性肿瘤和假性肿瘤两种。所谓真性肿瘤,指胆囊本身的腺体、肌层增生引起的胆囊息肉,这是一种胆囊的真正意义上的肿瘤,此类胆囊息肉特点见下表。所谓假性肿瘤,是指由于肝胆清理功能失调、紊乱引起胆固醇积聚、结晶,胆囊慢性炎症引起炎性增生,胆囊、胆汁异常改变引起的其它增生性病变,此类胆囊息肉的特点如下: 胆囊息肉之真性肿瘤: 一般无慢性胆囊炎病史;发现过程:一般为体检发现; B超检查特点:单发、中强回声光团、不移动、体积较大(一般超过1cm)、多发于胆囊颈部、外形圆或类圆光团、不移动;症状:一般无症状;并发症:一般无并发症,癌变率较高。 胆囊息肉之假性肿瘤: 多有慢性胆囊炎病史;发现过程:体检发现或不舒服时检查发现; B超检查特点,多发、强回声,体积较小(一般小于1cm)、多发于胆囊底部、外形不规则;症状:部分有右肩后背痛、右上腹胀痛等胆囊炎症状;并发症:有时出现脂肪肝、胰腺炎等并发症,癌变率较低。 治疗胆囊息肉的几种偏方: 1、双花连胆汤 一、方剂: 自拟双花连胆汤处方:金银花、野菊花各20g,柴胡、白芍、厚朴、青皮、制香附、元胡、茯苓、茵陈各15g,黄连、龙胆草、甘草各10g。每天1剂,分3次服(早八点左右,下午两点左右,晚十点左右,没时间的话,就一天分2次服吧),疗程为30天。服药期间停用其他药物,禁食肥猪肉及蛋类食品等。 二、适应症状: 胆囊息肉,它是长在胆囊壁上的肿物,绝大多数是良性,仅极少数为恶性,又称胆囊隆起样病变或胆囊肿瘤,主要表现为右上腹轻度不适,伴有结石时可出现胆绞痛,但也有相当数量的患者并无症状,只是在做健康体检时才被发现。 三、治疗原理: 中医认为,胆囊息肉的形成原因有二:一是由于肝郁气滞,疏泄失常,气血运行不畅,久郁成瘀而致;二是因肠胃积滞,运化失常,水湿内停,蕴而化热,上蒸肝胆,使肝失疏泄,久郁成瘀而致。肝胆经络循行两胁,肝失疏泄,气滞不行故两胁胀痛;木郁克土使脾胃气滞故脘腹胀满或疼痛;湿热内蕴,肝胆气逆故见口苦咽干、烧心。舌苔黄腻乃肝脾湿热上蒸所致。本病的治疗原则应以疏肝利胆、清热泻火、健脾祛湿为主。双花连胆汤方中金银花、野菊花、黄连、龙胆草清热泻火;柴胡、制香附、青皮疏肝利胆;厚朴、前胡、白芍、甘草理气行滞、解痉止痛;茯苓、茵陈清热利湿。诸药合用,共奏清热泻火、疏肝利胆、健脾祛湿之功效 北京京城国丹医院的刘胜利教授介绍下面的中药方: 其方药组成是:乌梅、僵蚕、枳壳、白芥子各10克,薏苡仁30克,柴胡、法半夏、三棱各9克,白芍、连翘各15克,甘草6克。每日1剂,水煎分2次服,或做成药丸,每次9克,一日3次,一个月为一疗程。 B超复查后息肉缩小则加服一疗程,若息肉消失则无需再服药。倘若胆囊息肉过大(直径大于1厘米者)则应请外科医生诊治。

中药治疗胆囊息肉

中药治疗胆囊息肉 This model paper was revised by the Standardization Office on December 10, 2020

中药治疗胆囊息肉 中药治疗胆囊息肉胆囊息肉泛指向胆囊腔内突出或隆起的病变。我国中医认为,诱发胆囊息肉出现的因素主要有二。 一是人体内肝郁气滞,疏泄失常,以致气血运行不畅,久郁成瘀,长出胆囊息肉;二则是人体内肠胃积滞,使得脾胃运化失常,水湿内停,蕴而化热,上蒸肝胆,造成肝功能失常,长期发展而导致胆囊息肉出现。 因此,要使用中药治疗胆囊息肉,就要从以上两点致病因素着手,对症进行调理。 中药治疗胆囊息肉,可以应用护.胆.调.息.方。 材料:护.胆.调.息.方.1付。 做法:将方中的药材置于锅中,加水浸泡,然后以大火煮至沸腾,再以小火慢煎30分钟。取汁,分3次服用。每日1剂。 中药治疗胆囊息肉,可以应用楂菊决明方。 材料:决明子15克,杭菊花10克,山楂10克。 做法:将上述三种药材放入锅中,加水浸泡片刻,然后以文火煎煮至沸腾。滤出,代茶服用。每日1付。 中药治疗胆囊息肉,可以应用双花连胆汤。 材料:金银花20克,野菊花20克,制香附15克,白芍15克,青皮15克,元胡15克,柴胡15克,厚朴15克,茵陈15克,茯苓15克,龙胆草10克,甘草10克,黄连10克。

做法:将上述药材全部放入锅中,加水稍作浸泡后再行煎煮,煮至沸腾后滤出,分3次服用。每日1剂。 中药治疗胆囊息肉,可以应用丹参田鸡汤。 材料:田鸡250克,丹参30克,大枣10克。 做法:丹参用干净的纱布包好,大枣洗净、去核,田鸡去皮、洗净。将以上三味材料一同放入锅中,加入清水,以文火炖至田鸡熟透,捞去药包,加入调味品后食用。每日1剂。 中药治疗胆囊息肉,可以应用逐瘀消症汤。 材料:白花蛇舌草30克,金钱草30克,煅蛤壳30克,炙鳖甲20克,醋浸炒香附15克,当归15克,桃仁15克,五灵脂10克,凌霄花10克,赤芍10克,莪术10克。 做法:将上述药材全部放入锅中,注意五灵脂要用干净的纱布包好再放入。开文火煎煮,待煮至沸腾后滤出,分2次服用。每日1剂。 中药治疗胆囊息肉,可以应用温胆汤。 材料:陈皮90克,半夏60克,竹茹60克,枳实60克,茯苓45克,炙甘草30克,生姜5片,大枣1枚。 做法:将上述材料全部置于锅中,加入适量的清水,然后以文火煮至沸腾,去渣取汁后服用。每日1付。 中药治疗胆囊息肉,可以应用蒲公英粥。 材料:干品蒲公英40—60克或者鲜品蒲公英60—90克,粳米50—100克。

胆囊息肉身体会出现什么症状它对身体有什么危害

胆囊息肉身体会出现什么症状,它对 身体有什么危害? 传统中医认为,胆囊息肉的形成原因主要由于体内寒气多,阴阳失去平衡,胆囊收缩功能下降,肝胆互为表里,出现肝郁气滞,疏泄失常,,久郁成瘀而致以及肠胃积滞,使肝失疏泄,久郁成瘀而致。通俗的讲就是由于饮食不节,生活习惯无规律,让外邪入侵,阴阳失衡,胆囊胆汁分泌减少,食物在肠胃停留过久,部分胆汁和毒素无法正常排出,使得胆汁中的胆固醇产生结晶,出现息肉等现象。需要注意观察,不宜超出1cm由于我们人体会自我修复,胆囊息肉的危害短期是感觉不到的,凡十一脏取决于胆也,胆很重要,胆往往是我们忽略的地方,有了胆囊息肉怎么办,而不是忽视它,任由它发展下去,需要积极预防与寻找治疗的方法。 通过辨证施治。从患者全身的角度来考虑,而不是局限在致病菌发生病灶本身,而是将局部病灶的治疗与整体治疗有机结合起来可以采取自我调理法,一般胆囊息肉往往因为平时饮食生活习惯的无节制,不规律而引起的,需要从饮食方面进行调整,进行自我约束,尤其注意少吃生冷辛辣等刺激性食物,控制脂肪及胆固醇摄入量,减轻胆囊负荷。 保肝利胆,找回健康。以中药治疗胆囊息肉主要是疏肝利胆、清热泻火、健脾祛湿为主,治疗平稳,没有副作用,不伤肝伤肾,尤其是能改变机体致息基因的环境、抑制胆囊息肉复发,既可增强机体免疫功能,又可抑制胆囊息肉的生长。采取紫花苦菜红糖汤饮法,取1取紫花苦菜15g,红糖适量,

置于不锈钢的锅中,加清水1000毫升进行煮汤,煮好后加红糖,每天三次,煮一次可以用1-2天左右。 调整习惯,合理膳食。从生活细节入手,改善不良的生活习惯,进一步抑制病情的发展,胆囊息肉患者饮食中应当减少脂肪及胆固醇的摄入,不吃或少吃肥肉、油炸食品、动物内脏等,如果因口感需要可适当用一些橄榄油来烹制食品。要增加富含蛋白质的食物,以满足人体新陈代谢的需要,如瘦肉、水产品、豆制品等。 作息规律,饮食有节。胆囊息肉患者应注意生活作息要规律,不宜过度劳累;多运动,切忌久坐不动;多饮水,一天饮水2500毫升左右。多吃易消化的食物,因为当食物进入十二指肠时反应性地分泌胆囊收缩激素,使胆囊收缩,这时大量粘稠的和含有胆泥的胆汁被排出到达肠道内,因此可以预防胆囊息肉的发展。

治疗糖尿病及各种内脏息肉的秘方

妙用乌梅祛息肉三则例析 杨汉辉 (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福建福州//男,主任医师) 乌梅性平,味酸涩,归肝、脾、肺、大肠经,功能敛肺涩肠、生津安蛔。笔者在长期的临床实践中发现其尚有祛除息肉的功效,举例介绍如下。 胆囊息肉 陈某,女,35岁。1998年6月5日初诊。右上腹部时有不适已近月,超发现胆囊息肉2枚,均约0.6左右。疏肝利胆为治,四逆散加乌梅30g,1个月为1疗程。连服3个疗程后,超复查胆囊息肉明显缩小。服药半年后,B超复查胆囊未见息肉。 鼻息肉 饶某,男,45岁。1996年10月8日初诊。持续性右侧鼻塞已近年,近日加剧,伴有头晕、头痛,嗅觉减退。耳鼻喉科诊断:右鼻息肉,建议手术治疗。患者惧怕手术转中医诊治。脉诊合参,予清宣肺气,泻湿散结为主,方用乌梅丝瓜藤汤(自拟方):乌梅30g,丝瓜藤(干品)30,辛荑花10,苍耳子10,白芷10,水煎服,日1剂,连服半个月,自觉症状明显减轻。坚持服药3个月,自觉症状消失,耳鼻喉科复诊未见鼻息肉。 肠息肉

董某,男,反复便血已多年。1997年8月7日初诊,血色鲜红,时多时少,时带少量粘液,电子结肠镜检查可见直肠5个赘生物,如碗豆大,均有蒂。病理活检证实直肠息肉。用济生乌梅丸化裁:乌梅1500g、僵蚕500,赤芍500,黄芪500。乌梅以洒醋浸泡一宿去核,烧焦存性,与以上三药共研细末,炼蜜为丸,每丸10g,每日3次,每次1丸,开水送服。服药1个月后,便血未再出现,1疗程后,停药1个月。继服1疗程,肠镜复查,直肠息肉均已消失。 声带息肉 赵某,女,教师,36岁。1999年9月16日初诊。声音嘶哑已近月,暑假休息时缓解,近日教学紧张,症状加重,伴见咽干、喉痒。耳鼻喉科发现声带息肉。舌淡红苔薄白,脉细。肺阴不足,宜养阴清肺散结,方用沙参麦冬汤加乌梅30g,水煎服。连服半月,口干已除,音哑减轻,继服半月,发音自如,原方连服3个月,耳鼻喉科复诊,声带息肉消失。 济生乌梅丸加味治疗各种息肉 发表者:赵东奇 4602人已访问 组成:乌梅500克僵蚕500克象牙屑30克人指甲15克(可用炮山甲30克代之)酒醋适量。 用法:乌梅放酒醋中浸一晚,以浸透为度,去核焙焦存性,僵蚕(半拌炒黄为度),人指甲用滑石粉炒至黄色鼓起,四味研粉蜜丸,每丸9克。成人早、中、晚各1丸,白开水送下。儿童

胆囊息肉中医药治疗

胆囊息肉中医药治疗 中医认为,胆囊息肉的形成原因有二:一是由于肝郁气滞,疏泄失常,气血运行不畅,久郁 成瘀而致;二是因肠胃积滞,运化失常,水湿内停,蕴而化热,上蒸肝胆,使肝失疏泄,久 郁成瘀而致。肝胆经络循行两胁,肝失疏泄,气滞不行故两胁胀痛;木郁克土使脾胃气滞故 脘腹胀满或疼痛;湿热内蕴,肝胆气逆故见口苦咽干、烧心。舌苔黄腻乃肝脾湿热上蒸所致。 本病的治疗原则应以疏肝利胆、清热泻火、健脾祛湿为主。双花连胆汤方中金银花、野菊花、黄连、龙胆草清热泻火;柴胡、制香附、青皮疏肝利胆;厚朴、前胡、白芍、甘草理气行滞、解痉止痛;茯苓、茵陈清热利湿。诸药合用,共奏清热泻火、疏肝利胆、健脾祛湿之功效。 饮食停滞型:主要表现为胁肋疼痛、胃脘胀满,或恶心欲呕、大便不爽、苔厚腻、脉 滑。当以理气消食、和胃导滞为治,可选用下列饮食治疗方。 1.山楂山药饼:山楂、山药、白糖各适量。将山楂去核,同山药共蒸熟,冷后加白糖搅 匀,压为薄饼服食,1日1剂。 2.干姜胡椒砂仁肚:干姜、胡椒、砂仁各6克,肉桂、陈皮各3克,猪肚1个,调料适量。将猪肚洗净,诸药布包,加水同煮至猪肚烂熟后,去渣取汁饮服,猪肚取出切片,调 味服食,2日1剂。 肝气犯胃型:主要表现为胁肋疼痛,胃脘胀满,攻撑作痛,暧气频繁,大便不畅,每 因情志因素而疼痛发作,舌苔薄白,脉弦。当以疏肝理气为治,可选用下列饮食治疗方。 1.陈皮槟榔:陈皮20克,槟榔200克,丁香、豆蔻、砂仁各10克。将诸药洗净,放入 锅中。加清水适量,武火煮沸后,转文火慢煮;煮至药液干后,停火候冷。待药液冷后,将 槟榔取出,用刀剁为黄豆大小的碎块备用。每次饭后含服少许。 2.丹参田鸡汤:丹参30克,大枣10克,田鸡250克。将丹参布包,大枣去核,田鸡去 皮洗净。加水同炖至田鸡熟后,去药包,加入食盐、味精等调服,每日1剂。 肝胃郁热型:主要表现胁肋疼痛、胃脘胀满灼痛,烦躁易怒、泛酸嘈杂、口干口苦、 舌质红苔黄、脉弦或数。当以疏肝泄热,行气止痛为治,可选用下列饮食治疗方。 1.牛蒡炒肉丝:牛蒡子10克,猪瘦肉150克,胡萝卜丝100克,调味品适量。将牛蒡 子水煎取汁备用。猪肉洗净切丝,用牛蒡子煎液加淀粉等调味。锅中放素油烧热后,下肉丝 爆炒,而后下胡萝h及调味品等,炒熟即成,每日1剂。 2.金币竹叶粥:金币草30克,竹叶10克,大米50克,白糖适量。将金币草、竹叶择净,放入锅中,加清水适量,浸泡5~10分钟后。水煎取汁,加大米煮粥,待熟时,调入白 糖,再煮两沸即成。每日1剂。 瘀血停滞型:主要表现为胁肋疼痛、痛有定处而拒按、胃脘胀满疼痛、舌质紫暗、脉涩。当以活血化淤,理气止痛为治,可选用下列饮食治疗方。 1.山楂三七粥:山楂10克,三七3克,大米50克,蜂蜜适量。将三七研为细末,先取 山楂、大米煮粥,待沸时调入三七、蜂蜜,煮至粥熟服食,每日1剂,早餐服食。 2.无花果木耳红枣煲瘦肉:猪瘦肉250克,无花果60克,红枣5枚,黑木耳15克,调料适量。将猪肉洗净、切片;大枣去核;黑木耳发开洗净,与无花果等同放锅中,加清水适 量煮沸后,调入葱、姜、椒、盐等。待熟后,味精调服,每日1剂。 3.桃仁墨鱼:桃仁6克,当归10克,墨鱼1条,调味品适量。将墨鱼去头、骨,洗净, 切丝,桃仁、当归布包,加水同煮沸后去浮沫。文火煮至墨鱼熟透,去药包,调味服食。 中医药方:

治疗胆囊息肉偏方

治疗胆囊息肉偏方 1、双花连胆汤 金银花、野菊花各20g,柴胡、白芍、厚朴、青皮、制香附、元胡、茯苓、茵陈各15g,黄连、龙胆草、甘草各10g。每天1剂,分3次服,疗程为30天。服药期间停用其他药物,禁食肥猪肉及蛋类食品等。 2、逐瘀消症当归15g,赤芍10g,桃仁15g,五灵脂10g(包煎),白花蛇舌草30g,煅蛤壳30g,炙鳖甲20g,醋浸炒香附15g,莪术10g,金钱草30g,凌霄花10g。每日1剂,水煎,早晚分服,10天为1个疗程,2个疗程后B超复查观察疗效。6个疗程无效者停服。胁痛伴有寒热错杂者加柴胡、黄芩;脂肪肝者加生山楂、莱菔子;慢性乙型肝炎谷丙转氨酶增高者加茵陈、垂盆草、虎杖;气虚加黄芪30g,阴虚加生地黄15g,牡丹皮10g。 3、乌僵薏四汤 柴胡、法夏、三棱各9克,枳壳、乌梅、僵蚕、白芥子各10克,薏苡仁30克,白芍、连翘各15克,甘草6克组成。水煎服,每日1剂,煎服3次。或制成水丸,每次9克,每日服3次。一般2-3个月为一个疗程,重者需2-3个疗程。肝郁重者加青皮、香附,腹胀重者加厚朴,便秘者加生大黄,以瘀为主者加丹参、桃仁。 功效: 该方中柴胡疏肝解郁,疏通肝络;白芍、甘草柔肝缓急止痛,枳壳行气化滞;薏苡仁具有化痰软坚作用,可治疗多发性息肉。僵蚕化痰散结,白芥子、连翘、法夏善于化痰散结。三棱为血中气药,有活血化瘀之功效。用上方加鳖甲、夏枯草、生牡蛎、丹参等,治疗肝内血管瘤也有一定的疗效。 4、四君子汤处方如下:党参15;白术15;茯苓15;甘草6;黄芪15;鹿角霜9; 黄芩12;蒲公英15;柴胡12;枳壳12;白芍15;山药15;茵陈蒿20;;乳香6; 没药6;丹参15 以上药方服6剂后诸症明显缓解,虽然一再嘱咐患者尽量不要饮酒,但是因为工作的特殊性,所以饮酒并没有减少,由此可见此方收效良好,复诊患者自行要求以原方服用,后再开六剂。 药方功能:四君子汤治疗胆囊息肉、胆囊炎等胆囊疾病。 药方分析: 在这里用黄芪在于补气升阳,脱毒生肌治疗胃溃疡,尤其鹿角霜对胃溃疡和十二指肠溃疡辩证为脾胃虚寒的久不愈合患者有奇效。黄芩、蒲公英、茵陈蒿清热利湿除黄疸,解酒毒,乳香、没药消肿生肌、活血止痛,“丹参一味代四物”,活血祛瘀。四逆散调和肝脾、缓急止痛。诸方合用,针对患者的体质(本)和病因(标),所以收效明显。 胆囊息肉的食疗方法三:蚯蚓葱白汤。蚯蚓15克,葱白30克。将蚯蚓与葱白同煎汤。每日2~3次。适用于胆囊息肉。 胆囊息肉的食疗方法四:金钱银花炖瘦肉:金钱草80克(鲜者200克),金银花60克(鲜品150克),猪瘦肉600克,黄酒20克。将金钱草与金银花用纱布包好,同猪肉块一同加水浸没,武火烧开加黄酒,文火炖2小时,取出药包。饮汤食肉,每次1小碗,日服2次。过夜煮沸,3日内服完。清热解毒,消石。 胆囊息肉的食疗方法五:鸡蛋黄瓜藤饮:黄瓜藤100克,新鲜鸡蛋1个。将黄瓜藤洗净后,用水煎至100毫升,再取汁冲服鸡蛋。每日1次,清热利胆,但对虚寒者不适用。 下面介绍两种胆囊息肉食疗茶饮: 1.原料:山楂、杭菊花、决明子 用法用量:山楂10克,杭菊花10克,决明子15克,煎汤饮用。 2.原料:山楂、沙棘、银杏、绞股蓝草 用法用量:取以上少量放入水杯中,开水冲泡,饮用即可。 胆囊息肉生活饮食 胆囊息肉饮食可简单概括为:注意三餐调理,多吃水果,宜吃低脂肪、低胆固醇食品。那么到底胆囊息肉患者不能吃什么,能吃什么呢?下面具体讲述一下胆囊息肉患者生活饮食应注意的方方面面。

治疗胆囊息肉的中药

治疗胆囊息肉的中药 导读:我根据大家的需要整理了一份关于《治疗胆囊息肉的中药》的内容,具体内容:现代人饮食不规律、生活压力、缺乏锻炼,引发了多中消化系统相关疾病,胆囊息肉就是其中的一种。那么胆囊息肉的治疗偏方有哪些呢?接下来我带大家了解一下吧。胆囊息肉的治疗偏方... 现代人饮食不规律、生活压力、缺乏锻炼,引发了多中消化系统相关疾病,胆囊息肉就是其中的一种。那么胆囊息肉的治疗偏方有哪些呢?接下来我带大家了解一下吧。 胆囊息肉的治疗偏方 1、双花连胆汤:金银花、野菊花各20g,柴胡、白芍、厚朴、青皮、制香附、元胡、茯苓、茵陈各15g,黄连、龙胆草、甘草各10g。每天1剂,分3次服,疗程为30天。服药期间停用其他药物,禁食肥猪肉及蛋类食品等。 2、逐瘀消症:当归15g,赤芍10g,桃仁15g,五灵脂10g(包煎),白花蛇舌草30g,煅蛤壳30g,炙鳖甲20g,醋浸炒香附15g,莪术10g,金钱草30g,凌霄花10g。每日1剂,水煎,早晚分服,10天为1个疗程,2个疗程后B超复查观察疗效。6个疗程无效者停服。 3、乌僵薏四汤:柴胡、法夏、三棱各9克,枳壳、乌梅、僵蚕、白芥子各10克,薏苡仁30克,白芍、连翘各15克,甘草6克组成。水煎服,每日1剂,煎服3次。或制成水丸,每次9克,每日服3次。一般2-3个月为一个疗程,重者需2-3个疗程。 适合胆囊息肉患者宜吃的食物

1、要多吃富含维生素A的食物。蔬菜类如胡萝卜、西红柿、小白菜、菠菜、韭菜、玉米、萝卜等;水果类如橘子、苹果、香蕉等。 2、胆囊息肉患者平时一定要大量饮水。大量饮水既可以稀释胆汁,使胆汁不易形成息肉;也可以在胆汁代谢失衡即息肉形成初期,防止胆囊息肉继续长大。 3、多吃易消化的食物。易消化的食物可减轻对胆囊等消化器官的负担,容易消化的食物有面片、玉米粥、豆浆、蛋类、菠菜、小白菜等。平时要注意定时进餐,餐间避免零食,以防止胆囊受到刺激而增加胆囊收缩和胆汁分泌。 4、要多吃利胆的食物。如山楂、乌梅、玉米须(泡水代茶饮)。 5、宜多食各种低脂肪、低胆固醇食品。如香菇、木耳、芹菜、豆芽、海带、藕、鱼肉、兔肉、鸡肉、鲜豆类等。要吃些瘦肉、鸡、鱼(除鳗鱼外)和豆类制品等蛋白质食物,但要注意适当,不宜过量。要强调饭菜用植物油烹调,以炖、烩、蒸为主。 胆囊息肉患者不能吃的食物 1、禁酒及含酒精类饮料。 由于酒精有刺激性,可使胃酸分泌过多,导致胆囊收缩造成胆道口括约肌痉挛,胆汁排出困难而诱发胆绞痛。 2、忌食辣椒、生蒜等刺激性食物。 辣椒、生蒜以及一些辛辣刺激的调味品,同样具有较强的刺激性。 3、忌食高胆固醇食物。 胆固醇摄入过多,可加重肝胆的代谢、清理负担,并引起多余的胆固醇

中医治疗胆囊息肉

中医治疗胆囊息肉 The Standardization Office was revised on the afternoon of December 13, 2020

给你点饮食建议:吃好早餐对胆囊息肉患者极其重要。人体内肝脏主管分泌胆汁,分泌的胆汁存储入胆囊内,而胆汁的功能主要是消化油性食物。如果不吃早餐,则晚上分泌的胆汁利用不上,存留于胆囊内,胆汁在胆囊内滞留时间过长,即可刺激胆囊形成胆囊息肉或使原来的息肉增大、增多,所以早餐最好吃些含植物油的食品。另外,胆固醇摄入过多,可加重肝胆的代谢、清理负担,并引起多余的胆固醇在胆囊壁结晶、积聚和沉淀,从而形成息肉,所以,胆囊息肉患者应降低胆固醇摄入量,尤其是晚上,应避免进食高胆固醇类食品如:鸡蛋(尤其是蛋黄)、肥肉、海鲜、无鳞鱼类、动物内脏等食品。各种食品中胆固醇含量见下表:黄瓜、木耳、海带、香菇、胡萝卜、豆芽等 中医治疗:胆囊息肉多因郁、痰、瘀三者互为果因所致,采用“乌僵薏柴汤”治疗,可使息肉缩小或消失。其配方组成是:乌梅、僵蚕、枳壳、白芥子各10克,薏苡仁30克,柴胡、法半夏、水煎分两次服,或做成药丸,每次9克,一日3次,一个月为一疗程。B超复查后息肉缩小则加服一疗程,若息肉消失则无需再服药。倘若胆囊息肉过大(直径大于1厘米)则应请外科医生诊治。 这个是我帮你找的,你可以让药店的老中医看看这个配方,试试看效果怎么样 随着生活条件的提高,生活习惯的不规律,环境的变化,患有胆囊息肉的病人成上升趋势。中国中医药研究中心北京施恩中医胆囊医院,胆病专家相艳英教授说,人们现在的治病意识也不断提高,为了治疗胆囊息肉,四处奔波的找治疗胆囊息肉的偏方,但是在这里提醒大家,并不是什么中药都适合胆囊息肉的患者,最好到医院咨询一下医生后在服用。现在就为患者介绍一些治疗胆囊息肉的偏方:

-中药治疗胆囊息肉

中药治疗胆囊息肉 中药治 疗胆囊息肉?胆囊息肉泛指向胆囊腔内突出或 隆起的病变。我国中医认为,诱发胆囊息肉出现的因素主要 有二。 是人体内肝郁气滞,疏泄失常,以致气血运行不畅, 久郁成瘀,长出胆囊息肉;二则是人体内肠胃积滞,使得脾 胃运化失常,水湿内停,蕴而化热,上蒸肝胆,造成肝功能 失常,长期发展而导致胆囊息肉出现。 因此,要使用中药治 疗胆囊息肉,就要从以上两点致 病因素着手,对症进行调理。 中药治 疗胆囊息肉,可以应用护.胆.调.息.方。 材料:护.胆.调.息.方.1付。 做法:将方中的药材置于锅中,加水浸泡,然后以大火 煮至沸腾,再以小火慢煎 30分钟。取汁,分 3次服用。每 日1齐叽 中药治 疗胆囊息肉,可以应用楂菊决明方。 材料:决明子15克,杭菊花10克,山楂10克。 做法:将上述三种药材放入锅中,加水浸泡片刻,然后 中药治 疗胆囊息肉,可以应用双花连胆汤。 材料:金银花20克,野菊花20克,制香附15克,白 芍15克,青皮15克,元胡15克,柴胡15克,厚朴15克, 茵陈15克,茯苓15克,龙胆草10克,甘草10克,黄连10 克。 做法:将上述药材全部放入锅中,加水稍作浸泡后再行 煎煮,煮至沸腾后滤出,分 3次服用。每日1剂。 八、、 以文火煎煮至沸腾。滤出,代茶服用。每日 1付。

中药治疗胆囊息肉,可以应用丹参田鸡汤。 材料:田鸡250克,丹参30克,大枣10克。 做法:丹参用干净的纱布包好,大枣洗净、去核,田鸡 去皮、洗净。将以上三味材料一同放入锅中,加入清水,以文火炖至田鸡熟透,捞去药包,加入调味品后食用。每日剂。 中药治疗胆囊息肉,可以应用逐瘀消症汤。 材料:白花蛇舌草30克,金钱草30克,煅蛤壳30克, 炙鳖甲20克,醋浸炒香附15克,当归15克,桃仁15克,五灵脂10克,凌霄花10克,赤芍10克,莪术10克。 做法:将上述药材全部放入锅中,注意五灵脂要用干净 的纱布包好再放入。开文火煎煮,待煮至沸腾后滤出,分次服用。每日1剂。 中药治疗胆囊息肉,可以应用温胆汤。 材料:陈皮90克,半夏60克,竹茹60克,枳实60克, 茯苓45克,炙甘草30克,生姜5片,大枣1枚。 做法:将上述材料全部置于锅中,加入适量的清水,然 后以文火煮至沸腾,去渣取汁后服用。每日1付。

治疗各种“息肉”的一个验方济生乌梅丸

治疗各种“息肉”的一个验方——济生乌梅丸 组成:乌梅500克僵蚕500克象牙屑30克人指甲15克(可用炮山甲30克代之)酒醋适量。

用法:乌梅放酒醋中浸一晚,以浸透为度,去核焙焦存性,僵蚕(半拌炒黄为度),人指甲用滑石粉炒至黄色鼓起,四味研粉蜜丸,每丸9克。成人早、中、晚各1丸,白开水送下。儿童酌减,1剂为1个疗程,连用2~3个疗程。主治:各种息肉。疗效:龚氏用本方治疗各种息肉都有显著效果,斐氏验证2例结肠息肉收效满意。周氏用上方治疗直肠、声带息肉收效满意。某患者声带息肉服用西药和中药百余剂不效而加重,以上方加减(乌梅250克僵蚕200克桔梗200克丹参200甘草30克,每服9克,每日3次),一料后息肉完全消失。附方乌僵薏四汤治疗胆囊息肉 (湖北省孝感市中医院胡竹芳 ) 中医认为“胆囊息肉”多因郁、痰、瘀三者紧密结合,互为因果所致。在10 年中,我采用自拟的乌僵薏四汤治疗50例″胆囊息肉″病人,取得了较满意的疗效。现将方法介绍如下:乌僵薏四汤由柴胡、法夏、三棱各9克,枳壳、乌梅、僵蚕、白芥子各10克,薏苡仁30克,白芍、连翘各15克,甘草6克组成。水煎服,每日1剂,煎服3次,。或制成水丸,每次9克,每日服3次。一般2—3个月为一个疗程,重者需2—3个疗程。肝郁重者加青皮、香附,腹胀重者加厚朴,便秘者加生大黄,以瘀为主者加丹参、桃仁。潜意识点穴公众号提示:该方中柴胡疏肝解郁,疏通肝络;白芍、甘草柔肝缓急止痛,枳壳行气化滞;薏苡仁具有化痰软坚作用,可治疗多

发性息肉。僵蚕化痰散结,白芥子、连翘、法夏善于化痰散结。三棱为血中气药,有活血化瘀之功效。笔者曾用上方加鳖甲、夏枯草、生牡蛎、丹参等,治疗肝内血管瘤也有一定的疗效。如果胆囊息肉超过1厘米,还是以外科手术摘除为妥。附医案一则:年某,女,36岁。右上腹不适五年,加重一年。经襄樊、武汉、广州多家医院中西药治疗,疗效不佳。患者丈夫为某医院普外医师,不愿接受手术治疗,经同类患者介绍于2006年2月25日来我出就诊。刻诊:右肋不适,痛连肩背,时伴头晕目眩,乏力。体胖,身高162cm,体重89kg,食欲旺盛。喜食肥肉、鱼类、蛋类、动物内脏等食物。B超示:重度脂肪肝,胆囊多发性息肉,最大一个为1.6mm。慢性胆囊炎。血压:140~150/100~110mmHg。血脂三项均高。舌质淡,苔白腻。脉弦滑。辨为痰浊瘀滞为患,治以化痰祛脂,升清降浊。处方:方一:全瓜蒌30g、生半夏15g、焦山楂60g、苡米100g、郁金15g、泽泻100g、生南星15g、茵陈60g、茯苓30g、橘皮10g、甘草5g、栀子5g、黄连5g、绞古蓝30g、乌梅100g、僵蚕30g、浙贝母15g 。一天一剂,水煎服。方二:用炮山甲60、鸡内金90、三七90、水蛭90、浙贝母60、乌梅90、共研极细末,一次3g,一天4次,吞服。 2006年4月10日二诊:所有症状消失,彩超示胆囊息肉二个,最大一个为0.5mm.。血脂已在正常范围。效不更方,继服前方。2006年6月5日三诊:各种理化

胆囊息肉是怎么导致的

胆囊息肉是怎么导致的 胆囊息肉形成原因: 肝脏是人体一个很大的排泄器官,其中人体老化的血细胞等废物,全部由肝脏 处理后形成胆汁,贮存在胆囊里面,胆汁是不断分泌的,所以当胆囊满了以后,胆囊就会把胆汁浓缩,同时浓缩后的胆汁具有很高的浓度,对胆囊壁有腐蚀作用,当遇到脂肪类的食物的时候,胆汁就被放出,参与消化,同时大部分胆汁成分被从肠道排出体外. 胆囊息肉是因为胆汁分泌多,胆囊营养不足,所以当胆汁成分发生改变,胆囊过度浓缩胆汁的时候,胆囊就被腐蚀坏了,出现炎症,也就是胆囊炎,久之胆囊壁不能愈合,就形成息肉. 所以我们如果想治好胆囊息肉,首先要给胆囊以充分的营养,经查阅资料,缺乏维生素a的时候容易得胆囊病,所以及时补充维生素a,另外服用维生素c和维生素e可以提高身体免疫力,如果可以应该每天早晚各服用一袋牛奶,补充足够的蛋白质,坚持体育运动也可以整体提高自己的身体水平.有利于疾病康复. 其次,我们要及时让胆汁从胆囊里面放出来,不至于过度浓缩,腐蚀胆囊壁,所以我们应该每天都按时吃饭,尤其是早饭不可少,早餐吃植物脂肪也就是植物油,有利于胆汁排放,牛奶也有利于胆汁排放,不可用动物脂肪,因为它会让肝脏分泌更多胆固醇对胆囊不利.另外晚上睡前喝完牛奶十五到二十分钟后平躺在床上,全身放松,用手轻轻按压右侧肋骨下胆囊的位置,可以感觉到胆汁排放出来,这个你们可以尝试一下,切勿用大力,以免产生副作用. 如何让胆汁分泌的再少一些内,就是减少体内垃圾的产生. 一个原因就是胆汁被排入肠道后,会被大肠重新吸收回血液,这就是医学上的 肝肠循环,所以加快粪便的排出,就可以减少胆汁的再吸收,方法如下: 1.补充微量元素镁:可以增加肠道留水,防止粪便被过分吸收,防止便秘. 2.补充微量元素钾:可以增加肠动力. 3.多食用绿色蔬菜,尤其富含纤维的蔬菜:纤维可以促进肠道排便,但是不可以 一下子吃很多,会引起肠账气,只可以慢慢添加.尽量不食用大粗纤维. 4.食用蛋白食品,提高身体免疫力,以使身体不再有太多的废物产生. 5.及时补充抗氧化剂:维生素c,维生素e,使身体不上火,就不会产生更多胆固醇. 6.服用分解胆固醇的营养物:维生素b6和胆素,肌醇可以有利于机体分解胆固醇,使排入胆囊的胆固醇数量减少. 7.饭后适量运动,有利于胆汁排放. 8.严格控制入口食物的干净,不要让细菌进入胆囊,再次引发胆囊炎. 9.坚持运动坚持每天排放胆汁,久而久之,胆囊息肉会变小,甚至消失,尤其是胆固醇息肉的患者. 胆囊息肉有什么症状 有一部胆囊息肉患者自身没有任何症状,有一部分患者会有以下某些症状:口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