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Krashen的语言输入假设

Krashen的语言输入假设

Krashen的语言输入假设
Krashen的语言输入假设

Krashen的语言输入假设(The Input Hypothesis)是二语习得中的一个重要理论,主要包括以下三个观点:Krashen认为人类获得语言的惟一方式是接受大量的可理解的输入(comprehensible input)。人们的注意力集中在输入的信息本身,而不是语言形式上。当他们理解了输入的信息,并且让输入多少包括一点超过他们能力的语言时,语言结构也就习得了,语言结构也是在自然的语言交际过程中习得的。本文主要讨论其中的习得—学习假设和输入假设,并总结出语言输入的三个基本特征,即可理解性、趣味性和大量性

Krashen语言输入假设理论与莲花指

美国南加洲大学语言学系教授Krashen.S.D.于1977-1982年提出“语言监控模式”假说(The Monitor Model),也叫“语言控制调节模式”,“输入假说”或“监察论”,这一理论对于第二语言习得过程的研究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在20世纪80年代早期,这个理论在他的《第二语言习得和第二语言学习》(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 and Second Language Learning),《第二语言习得的原则和进程》(Principles and Practice in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输入假设》(The Input Hypothesis)这三本书中拓展成为基础更为广泛的著名的五个假设,用来解释学习第二语言的困难的原因,这五个假设是指:习得-学习假设(Acquisition-Learning Hypothesis)、自然顺序假设(The Natural Hypothesis)、语言监控假设(The Monitor Hypothesis)、语言输入假设(The Input Hypothesis)和情感过滤假设(The Affective Filter Hypothesis),其中最重要的就是语言输入假设。

上面一段是我的一个研究生课程作业中的介绍。同时还说明了Krashen的输入假设主要包括以下三个观点:

(l)Krashen认为人类获得语言的惟一方式是接受大量的可理解的输入(comprehensible input)。人们的注意力集中在输入的信息本身,而不是语言形式上。当他们理解了输入的信息,并且让输入多少包括一点超过他们能力的语言时,语言结构也就习得了,语言结构也是在自然的语言交际过程中习得的。

(2)习得产生的一个条件就是学习者获得比现有水平更高一点的语言输入。假设学习者的现有水平是i,则下一阶段应该获得的输入应该是i+1。学习者可以借助各种直观手段,语境(包括上下文、语外信息、我们对世界的认知和己获得的语言能力)等获得对输入内容的理解。如果输入的内容远远超过学习者现有的水平,即i+2,或者是和现有水平一样,即i+0,这两种情况下的习得都不能取得最佳效果。

(3)Krashen强调听力活动对语言习得最为重要,语言习得是通过听力理解来实现的。口头表达是语言习得的结果而不是它的成因,它是在学习者通过可理解性输入提高语言能力之后自然而然出现的结果。只要可理解性输入的量充足,它将自动提供必要的语法。语言教师不必特意按照自然顺序逐阶段讲解语言结构,因为充足的可理解性输入会自动为学习者提供适量的下阶段语言结构和复习这些结构的机会。

刚才我批改到这篇作业,非常有同感,在阅读过程中,我意识到今天上午我在课堂上讲季羡林先生的《荷塘清韵》一文时,所采取的方式,是不是正是对Krashen语言输入假设的应用呢?记在这里吧。

在对季老作过介绍后,我简单介绍了一下荷花对中国人生活与意识的影响,并补充说:(一)中国有句成语叫“出污泥而不染”,这个成语的含义及用法,做人就应该具备荷花的品格,出污泥而不染,当今世界浊者众而清者寡,荷花的这种品格就尤其珍贵了;(二)佛教传入中国后对中国影响深远,荷花与佛教颇有关系,我们常常可以看到观音菩萨坐在莲台上的塑像,菩萨所坐的莲台就是盛开的一杂荷花;(三)中国戏剧舞台上的女演员所持的手势基本上都是莲花指,十分优雅。

学生们对此很感兴趣。听得也很认真。还有学生提问并说土耳其也有荷花但不像在中国那么有名。女同学和男同学都竞相学做莲花指状。

这样一阵功夫,他们对荷花的认识以及荷花在中国文化中的象征意义有了比较直观的了解,在课文内容之外延伸出了“i+1”中的“1”。其实这个“1”是更吸引学生的东西,有了这个“1”,学生对“i”学得更专注了,教学的效果也就更好了。

Krashen教授的语言输入假设理论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确实有所帮助,也许我们在自觉或不自觉地应用这种理论呢。实际上,在母语教学中,这个理论同样有效。

外语学习关键难在缺少语言对象英语是说出来的,而不是学出来的

人人都要学习外语,掌握一门或几门外语对自己增长知识和人际交流尤其是国际交流是十分必要的。但中国的大多数人学不好外语,大多半途而废。其关键的因素是缺少语言对象,做不到“学以致用”,“黑瞎子劈苞米”边学边丢,最后就“白白”了

用“三式思维”的方法分析就是缺少客体。三式思维要求主体客体媒体三者同时具备,一件事物才能发生。这里的“媒体”是广义的概念,泛指中介、手段、桥梁、方式、方法、道路、渠道、途径等,而电视、广播、报纸、记者等媒体是狭义的,叫新闻媒体。

语言是主体与客体交流思想的媒体。从信息论角度讲,主体是信息的发出者,是信源;客体是信息的接收者,是信宿;媒体是信息本身,是信道。

语言是思想的外壳。主体在脑中产生的思想,通过语言方式(声波、光波等)传达给接收的客体,客体接收者从中受益并做出信息反馈,信息反馈对主体十分重要,它刺激主体、规范主体、推动主体前进。

中国人学习外语只有主体(学习者)和媒体(书、声音),而没有对话的对象,学了没处用。信息没有归宿,一去不复返→,信息的这种单向性决定了中国的外语教学基本上是一种失败的教育。时间花费很多,收效甚微,事倍功半半半。

清华大学邓亚萍的老师在为邓亚萍寻找过“外语关”的出路时说了一句发人深思的话,这个环境不行,要过关就必须“把她仍出去”。结果,邓亚萍到了英国,语境解决了,对象解决了,客体具备了,语言就不是什么障碍,而是交流思想的工具了。

客体是主体发展的动力。没有客体的参与,主体寸步难行。如最简单的走路,脚踏地,脚给地一个作用力,地接受脚,给脚一个反作用力,这样脚才向前迈步。如果,脚踏地,地不接受,地是空气、地是棉花、地是水,地是沙子等,那么脚就得不到应有的反作用力,因此无法前进。说白了就是踩空了,结果是人仰马翻。

空气、棉花等与脚的关系叫“关系不对等”,不对等关系使主体失去前进的动力。中国人学习外语的环境就是关系不对等,是在没有客体的环境中学习单向的信息。

李阳的那句话说得很对:“英语是说出来的,而不是学出来的。”学习外语必须建立语言环境,必须使主体找到一对一的语言客体,这样语言才能充分发挥它的“媒体”作用。

聪明人可以人为地建立外语学习环境:找到一个志同道合者,或者同学、或者同事、或者夫妻,或者…,两人或者三人约定,在一起只能讲英语、日语等外语而不许说自己的母语,谁说母语便记载在错误记录上,达到10次做一次惩罚(请对方吃一顿饭)。这样的约束机制会使双方的外语能力迅速提高,双方就会。

可编程逻辑器件与硬件描述语言

组合逻辑电路实验(一)实验报告 一.实验名称:3-8译码器设计 二.实验目的 1.掌握ISE 开发工具的使用,掌握FPGA 开发的基本步骤; 2.掌握组合逻辑电路设计的一般方法; 3.掌握程序下载方法,了解UCF 文件的格式; 4.初步了解开发板资源,掌握开发板使用方法。重点了解滑动开关和LED 显示灯的使用方法。 三.实验内容 1.用VHDL 实现3-8译码器模块 译码器电路如图2-1所示。其功能如表2-1所示。试用VHDL 实现该译码器,并在开发板上进行检验。 表2-1 译码器功能表 EN A B C Y7 Y6 Y5 Y4 Y3 Y2 Y1 Y0 1 X X X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1 0 0 0 1 0 0 0 0 0 0 1 0 0 0 1 0 0 0 0 0 0 1 0 0 0 0 1 1 0 0 0 0 1 0 0 0 0 1 0 0 0 0 0 1 0 0 0 0 0 1 1 1 3-8 译码器 A B C EN Y0 Y1 Y2 Y3 Y4 Y5 Y6 Y7 图2-1 3-8译码器

0 1 1 0 0 1 0 0 0 0 0 0 0 1 1 1 1 0 0 0 0 0 0 0 2.将程序下载到FPGA并进行检验 (1)资源使用要求:用滑动开关SW3~SW1作为输入A,B,C;滑动开关SW0控制EN;8个LED灯表示8个输出。 (2)检验方法:当SW0处于ON(EN=1)位置时,所有LED灯灭;当SW0处于OFF(EN=0),反映当前输入的译码输出在LED灯上显示,即当输入为000(滑动开关SW3-SW1处于OFF状态),LED0亮,其它灯灭,等等。 四.实验步骤 1.启动ISE,新建工程文件,编写3-8译码器的VHDL模块; 2.新建UCF文件,输入位置约束; 3.完成综合、实现,生成下载文件; 4.连接开发板USB下载线,开启开发板电源; 5.下载到FPGA; 6.拨动开关,验证结果是否正确。 五.主要vhdl代码 architecture Behavioral of coder_38 is --3-8译码器行为级描述signal x:STD_LOGIC_VECTOR (2 downto 0); begin x <= A&B&C;

Krashen的输入假设理论整理

Krashen的输入假设理论/监控理论 70年代末,Krashen(1979,1981,1982)发表了一系列文章和著作,对第二语言习得过程进行了解释性描述。1985年,他提出了“输入假设理论”(the Input Hypothesis Model)。这个理论由五个相互连接的“假设”组成:1、输入假设(Input Hypothesis);2、习得/学习假设(Acquisition/Learning Hypothesis);3、监控假设(Monitor Hypothesis);4、自然顺序假设(Natural Order Hypothesis);5、情感过滤假设(Affective Filter Hypothesis)。 1、输入假设 Krashen认为,人类只通过一种方式获得语言,那就是对信息的理解,通过吸收可理解的输入信息(Comprehensible Input)来获取语言知识。只要学习者听到有意义的语言信息并设法对其进行理解,就会产生语言习得的效果。如果语言信息是那些课堂教学中常出现的语言形式,并没有什么意义与内容,或者由于某些心理障碍,有意义的语言信息无法进入学习者的头脑,那么就不会产生任何语言习得效果。Krashen认为听力活动是对语言习得至关重要的。语言知识不是通过说来获得的,说常常是没有必要的,有时甚至是有害的。Krashen 只强调听,不强调对语言的使用,这显然是与“交际法”教学理论背道而驰的。他主张输入的语言信息既不能过难,也不能过易。他用i+1的公式来代表他的主张。i代表学习者目前所处的语言水平,i+1是学习者下一步应达到的水平。为了使学习者有所进步,向他输入的语言信息只能是稍微超出他目前所处的水平。Krashen所说的可理解的输入语言信息,是指像母亲或大人对幼儿说的话(motherese),或者人们对学说自己母语的外国人的说话方式(foreigner talk),这些话往往很短,语法相对简单,人们往往将自己的话语调整到外国人的水平。 2、习得/学习假设 Krashen认为在第二语言习得中,成年人用两种不同的方式来发展其第二语言能力。一种是通过习得的方式,另一种是通过学习的方式。习得在这里指的是使用语言进行自然交际,以便获得潜/无意识的语言知识;而学习指的是在课堂教学环境中对语言规则进行有意识的学习。Krashen声称通过学习获得的语言无法转换成潜意识的习得语言,也不能用来自然表达想要表达的意思。

Krashen

Krashen语言输入假说理论评述 苏州科技学院外国语学院:曾泽林 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广大语言工作者对语言学习现象、学习规律以及学习者个体都进行了观察和研究.并提出了第二语言习得理论,即学习者习得或学习第二语言的内化(internulization)过程的研究理论:不同的理论和模式对于语言输人(input)的看法各不相同一行为主义者 (behaviorist)认为语言环境是决定性因素.只要有语言环境即输人,学习者便可产出语言。在此.“刺激”和“反馈”是习得中必不可少的因素。20世纪70年代Krashen提出比较系统、完整的第二语言习得理论一第二语言监控模式。此模式建立在愉人暇设、习得与学习假设、监控暇设、自然顺序假设及情感过滤假设之上。其中的枪人假设是指可理解性语言输人.这是监控模式的核心。在学习一门语言时目标语言的箱人是必不可少的。对于成功的英语学习.学习者应该达到足够的英语转人。 一、语言输入假说的理论依据 Krashen(1985)之“输人假说’的主要依据,总结而言就是:简单语言的作用、语言学习沉默期、可理解的输人在二语习得中的作用和沉浸式教学法的成功。 1.简单语言的作用

Krashen (1985)认为.简单化的语言,如母亲话语(motherese)和保姆话语仁aretaker tally)比较简单,容易理解,适合儿童的需要,为母语习得提供了理想的语言拍人。简单语言代码所具有的三个特点有助于语言习得《Krashen.1982):第一,简单语言代码是用于交流意义的,而不是教授语言的。第二.简单语言代码是“粗略调谐的”(roughly tuned).而不是针对学习者语言能力的现状“精细调谐的”(finely tuned).根据Krashen的观点.从语言习得的角度看,人为“精细调谐的”语言(比如课堂教学所使用的语言)是有问题的.经过“精细调谐的’语言往往会与真实的语言产生距离。在母语习得过程中.母亲话语与保姆话语(属于“粗略调谐的”)并不刻意地包含儿童下一阶段所需要的语言规则。只要学习者接触到的语言愉人是可以理解的,那么这种语言输人就硬盖了语言习得所必需的语法。第三.简单语言代码所表达的是学习者在所处环境中能够立刻感知的事或物。比如.母亲对孩子说的话一般都是孩子看得见、摸得着或者是当时正在发生的事情。 2语言学习沉默期 Krashen(1982)认为.二语习得者大多要经过最初的沉默期,沉默期主要是指习得者没有足够的能力使用二语的那段时间。在这段时间里,习得者往往只听不说,对可理解的语言输人进行加工、整理,积累语言能力,逐步培养讲二语或外语的能力。

非语言交际开题报告英文版

论文题目Nonverbal communication in International Communication 院系名称外国语学院 英语系 学号 201010301022 7 班级1002 下达 日期 专业方向英语学生季雪芬导师李程 起止 日期 论文的主要内容与要求 内容:通常人们谈交际时,总是首先想到语言,殊不知语言只是人们交际的一个手段。除了语言这一重要工具,人们还使用许多其他手段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感情、传递各种信息。本文主要讨论了非语言交际的界定、非语言交际的分类、非语言交际的特点与作用等方面的问题,揭示了跨文化交际的某些方面的现象。要求:观点明确、材料翔实、结构严谨、语言通顺、格式规范。 主要参考文献[1] 毕继万《跨文化非语言交际》[M]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1999. [2] 贾玉新《跨文化交际学》[M] 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1997. [3] 陈俊森、樊葳葳、钟华《跨文化交际与外语教育》[M] 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 2006. [4] 胡文仲《跨文化交际学概论》[M]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1999. [5] Samovar Let al Understanding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 [M] Wadsworth, 1981 [6] Fas t Julius Body Language [M]. New York: POCKET BOOKS, 1971 [7]Hall Edward T The Silent Language [M]. New York: A DIVISION OF RANDOM HOUSE, INC, 1959 [8] Leroi-Gourhan Andre. Gesture and Speech [M] London: MIT Press, 1993, 257-325 论文进度安排序号工作任务起止日期序号工作任务起止日期 1 选题2013.10.21---11.8 5 完成论文初稿2014.3.23---4.15 2 搜集论文资料2013.11.11---11.29 6 论文修改2014.4.20---4.23 3 撰写提纲2014.2.25---2.28 7 论文定稿2014.4.25---5.3 4 撰写开题报告2014.3.1---3.1 5 8 论文答辩2014.5.5---5.20 任务接受人(签字) 年月日任务下达人(签字) 年月日 教研室主任(签字) 年月日 注:所有相关表格内的填写内容中文字体为小四号宋体,英文为小四号Times New Roman,行距1.25。

语言学与外语教学的关系

英语语言学:第十一章语言学和外语教学:11.1 语言学和外语教学的关系许多语言教师和学习者常常会问这样一个问题:我们为什么要教授或学习语言学?本章将试图提供给一些答案。既然语言学被定义为对语言的科学的研究,很明显,这种研究将会给语言教学提供很大的帮助,尽管在对语言的态度上、在目标上、在方法上语言学和语言教学存在着许多的不同之处。 在语言学中,语言是一个形式系统,但在语言教学中,语言是一系列的技能。语言学的研究是为了建立起解释语言现象的理论,而语言教学的目标则是为了让一个人掌握一门语言。 应用语言学弥缝了语言学理论和外语教学之间的隔阂。它作为一个调和区域,对语言学理论的研究结果进行解释,使之成为教授语言的老师和学习语言的学生容易掌握的东西。 应用语言学的媒介作用在外语教学中表现在如下两个方面: 第一,应用语言学使得语言学理论拓展和延伸到语言教学这个领域,这样,教师就可以在教学的目标和内容上作出更为合理的决策。当教师面临设计一个教学大纲这样的任务时,他会有诸多的选择。他是应该教授文学作品语言,还是应该教授日常会话中的语言?他是应该教授整个语言系统,还是应该教授这个系统中的一部分?编写和选择一本教科书的原则是什么?什么种类的练习题是最合适的?为了回答这些问题,教师就会自觉或不自觉地用到他对语言学习本质的理解。应用语言学给教师提供了一套关于语言和语言系统本质的形式化的知识,这样就加深了教师对语言学习本质的认识。这样,教师在选择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时,可以作出更加明智的决策。 第二,应用语言学指明了语言学理论在语言教学方法论上的洞察力和内涵(implications)。一旦教学目标和内容确定下来,教师就不得不考虑怎样去教的问题。教学过程是应该以教师为中心呢,还是应该以教科书为中心呢,还是应该以学习者为中心呢?应该怎样对待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所犯的错误?在课堂上应该采取什么样的教学技巧?应用语言学从诸多不同的语言学理论的角度阐释了语言学习的本质,因此它有助于教师选择教学方法和技巧。

krashen输入假说对我国幼儿英语教学的启示

Krashen二语习得理论及对我国幼儿英语教学的启示摘要: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开始,越来越多的语言学家将目光放在第二语言习得的研究上,并最后将其发展成为一门新兴的学科--第二语言习得(Second Language Aquisition,简称SLA)。Krashen是第二语言习得研究的代表人物之一。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他在总结前人的成果和自身的个案研究和实验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语言输入假说。语言输入假说的主要观点有:一、习得--学得区别(The acquisition-learning distinction);二、自然顺序假设(The natural order hypothesis);三、监控假设(The monitor hypothesis);四、输入假设(The input hypothesis);五、情感过滤假设(The affective filter hypothesis)。Krashen的语言输入假说对我国幼儿英语教学具有重要的意义,我们必须在深刻理解语言输入假说的基础上,有选择性的将其运用到我国幼儿英语教学当中,提升我国幼儿英语教学水平,促进我国幼儿英语教育的发展。 关键词:语言输入假说第二语言习得幼儿英语Krashen 一、导言 (一)斯蒂芬·克拉申 斯蒂芬·克拉申(Stephen D . Krashen)是美国南加利福尼亚大学名誉退休教授,他毕生致力于第二语言习得的研究。自二十世纪中叶以来,他在总结前人对于第二语言习得的研究成果以及自身实验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比较完整的、系统的、影响广泛且具有争议的关于第二语言习得的假说---语言输入假说。这一假说奠定了他在第二语言习得研究中的代表性地位。他的主要作品有: 《第二语言习得和第二语言学习》(1981).(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 and Second Language Learning) 《第二语言习得的原则和实践》(1982). (Principles and Practice in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 《自然途径:课堂语言习得》(1983). (The Natural Approach.:LanguageAcquisition in theClassroom) 《输入假说:问题和意义》(1985), (The Input Hypothesis: Issues and Implications) 《探索语言习得和运用》(2003)(Explorations in Language Acquisition and Use) (二)第二语言习得 第二语言习得指的是“在自然的或有指导的情况下通过有意识学习或无意识吸收掌握母语以外的一门语言的过程”。[1]它包含三层含义:一、这个过程是在自然或者有指导的情况下进行的,并不局限于像学校课堂这种有指导的情况还包括自然状态下的习得过程;二、这个过程既可以通过有意识的学习,同时也可以通过无意识的吸收;三、所习得的是母语以外的一门语言,并不是母语。 二、语言输入假说 “最近发展区”理论是苏联早期杰出的心理学家维果斯基对教学与发展关系的最主要的理论。他将个体的发展分为两种水平,第一种是个体现有的发展水平,第二种水平是“潜在的水平”即在别人的帮助下所能达到的解决问题的水平。这两种水平之间的差距就是最近发展区。维果斯基认为教学应着眼于最近发展区,为个体提供具有一定难度的学习内容,调动个体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将最近发展区转变为现有的发展水平,再在此基础上完成下一

非语言交际在英语教学中的作用

非语言交际在英语教学中的作用 [摘要]非语言交际是跨文化交际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中西方校园非语言交际具有强烈的文化特性,在大学英语教学中,充分重视非语言交际可以在许多语言交际方面起到特殊的辅助教学效果。本文初步总结了中西方校园非语言交际及其若干文化差异,以使学习者避免非语言交际的文化冲突,顺利地完成交际,对英语教学工作者有所帮助,以适应当前英语教育的需要。 [关键词]跨文化语言交际非语言交际中西方校园文化差异英语教学 一、引言 当今,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跨文化交际日显频繁,然而各民族间的文化差异有许多是表现在非语言交际中的。但是在英语教学中非语言交际长期处于被忽视的地位,在英语课堂,大部分教师只注重语言交际,忽略了非语言行为的信息传递,造成了课堂交际教学上的误解与尴尬。其实,非语言交际也具有强烈的文化特性,应当成为英语教学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舍此,英语教学就不是完全成功的教学。本文从跨文化交际的角度,简略地介绍了中西校园非语言交际及其文化差异,探讨非语言交际在跨文化交际和英语教学中的作用,期望对英语教学届师生有所帮助。 二、非语言交际和语言交际的结合人类交际有两种:语言的和非语言的。 2.1 非语言交际的定义 关于非语言交际,西方学者提出的定义很多。有的定义则比较具体,如“非语言交际是不用言词表达的、为社会所共知的人的属性或行动,这些属性和行动由发出者有目的地发出或被看成是有目的地发出,由接受者有意识地接受,有可能进行反馈”(Burgoon and Sine,1978,见Malandro,1989:7)。 2.2非语言交际的作用及其与语言交际的关系 萨莫瓦肯定地说:“绝大多数研究专家认为,在面对面交际中,信息的社交内容只有35%左右是语言行为,其它都是通过非语言行为传递的。”当然,对非语言交际行为在交际中的作用及其与语言行为之间的关系应该有一个全面、正确的认识。一方面要看到,在交际中,脱离非语言配合的孤立的语言行为往往难以达到有效的交际目的;另一方面也要认识到,一种非语言行为只有与语言行为或其它非语言行为配合,才能提供明确的信息。因此脱离语言行为或其它的非语言行为,孤立地理解或研究某一非语言行为的含义常常是难以凑效的。因此在英语教学中决不可忽视非语言交际行为,只有把语言交际和非语言交际结合起来才能达到较理想的教学效果。 三、中西校园非语言交际及其文化差异 校园非语言交际在中西方存在很大差异和文化冲突。本文从文化差异的角度讨论两个问题:教师的仪态举止和课堂上的非语言交际行为。 3.1教师的仪表 仪表指人的外表,包括衣着和化妆、举止和姿态等。 3.1.1衣着和化妆 衣着和化妆要适合本人的身份、个人特点和所在场合,这是各种文化共有的特点。教师是教育青少年一代的人,在这方面要求更加严格。场合不同,每个人的衣着打扮也不同。教师在学校,特别是在课堂上要求更加严格。这也是各种文化所共有的。 在西方,库珀在《教师的言语交际行为》一书中讲了一个很有说服力的故事:美国一位中学八年级的学生说:“我们班曾经有一位女英语教师,她的仪表使我们完全无法学习下去。她长相标致、体态轻盈,还爱身着紧身衣裙。我们从学年一开始就陶醉于她那迷人的外表而难以学习进去。整整一年中,教室里总是乱糟糟的。我们班成了吵吵闹闹、纪律涣散的乱班,这位老师毫无办法驾驭课堂。现在回忆起来,我认为这位教师的学识水平并不低,当

基于输入与输出理论的英语口语教学

基于输入与输出理论的英语口语教学 作者:蔡云艳, 禹逸群 作者单位:湖南人文科技学院外语系,湖南娄底,417000 刊名: 湖南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英文刊名:JOURNAL OF SOCIAL SCIENCE OF HUNAN MEDICAL UNIVERSITY 年,卷(期):2008,10(1) 被引用次数:0次 参考文献(9条) 1.文秋芳从全国英语专业四级口试看口语教学[期刊论文]-外语界 2001(01) 2.王立非中国大学生英语口语表达能力的定性研究[期刊论文]-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 2002(05) 3.Krashen S The input hypothesis:issues and implications 1985 4.牛强Reexamining the role of input and the features of optimal input 2001(03) 5.Swain,M Communicative competence:Some roles of comprehensible input and comprehensible output in its development 1985 6.Swain,M Three functions of output in second language learning 1995 7.卢仁顺输出假设研究对我国英语教学的启示[期刊论文]-外语与外语教学 2002(04) 8.Bacon S.Finnemann M A study of the attitudes,motives,and strategies of university foreign language students and their disposition to authentic oral and written input 1990(74) 9.Wen C Student attitudes during a course with and without TV in the language laboratory 1989(26) 相似文献(3条) 1.期刊论文管乐.刘娟结合输入和输出理论与交际能力理论看大学英语口语教学-安徽文学(下半月)2010,""(1) 本文简述了湖南科技学院在大学英语教学改革中对大学生实行英语口语测试的尝试有关情况,分析了大学英语口语教学中存在的一些具有普遍意义的问题,并试着从输入理论,输出理论和交际能力的角度,就如何提高学生的口语能力和大学英语口语教学改革方面提出了一些新思路. 2.期刊论文齐悦.Qi Yue大学英语口语教学改革初探-中国科技信息2007,""(11) 本文综述了支持口语教学改革的理论基础,探讨了非英语专业大学生英语口语课堂教学模式,并提出在口语教学改革中需要注意的几点,从而为英语教学改革提供一些新的思路及可能性. 3.学位论文赵娜语言输出及英语口语教学2007 本文主要探讨口语输出对第二语言习得的影响,并努力找出能够促进口语输出,提高我国外语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 受Krashen的语言输入理论的影响,语言输入一直以来是第二语言习得研究领域的热点,受到语言学家和教育学家的重视,而语言输出的重要性却被忽略了。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起,语言输出才受到国内外研究者的重视,他们对语言输出在二语习得中的作用进行了大量研究。其中最具影响力的是Swain的语言输出假设。Swain认为可理解的输入在语言习得过程中固然有很大的作用,但它不足以使学习者全面发展他们的第二语言水平。为了全面地掌握语言,学习者不仅需要可理解的输入,更需要可理解的输出。输出在二语习得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在这些语言输出研究的基础上,本文对语言输出在第二语言习得中的作用进行了归纳总结。语言输出不仪能够促进学习者使用日标语的流利程度 ,还可以大大提高学习者使用目标语的准确性。即语言输出的四个功能:注意/触发功能,假设验证功能,元语言功能和增强流利性。随后 ,Gass(1997)和Skehan(1998)提出语言输出的功能还包括:提供反馈,优化输入,培养话语技能和发展个人语用风格等。最后语言输出还可以提高学习者思维能力,优化学习策略,促使陈述性知识向程序性知识转变和推动句法结构的发展。 为了考察中国环境下口语输出与外语学习之间的关系,本文在国外学者的研究基础上,对口语输出与二语习得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旨在探讨口语输出活动能否促进学习者对目标语法形式的习得。实验结果表明口语输出任务的确促进了学习者对目标语法形式的习得。 基于以上研究,本文对我国的外语口语教学提出了三点建议。首先,应该转变教学观念,为学习者创造更多的口语输出的环境和机会;其次,要转变教学评价标准,充分利用语言测试对教学的反拨作用;最后,要改变传统教学模式,采用互动式教学,使学习者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口语输出活动。 本文链接:https://www.doczj.com/doc/294299016.html,/Periodical_hnykdxxb-shkxb200801054.aspx 授权使用:广西工学院(gxgxy),授权号:955aa780-762b-4394-8d35-9e2c00c3cfb4 下载时间:2010年11月12日

硬件描述语言HDL的现状与发展

硬件描述语言HDL的现状与发展 摘要:从数字系统设计的性质出发,结合目前迅速发展的芯片系统,比较、研究各种硬件描述语言;详细阐述各种语言的发展历史、体系结构和设计方法;探讨未来硬件描述语言的发展趋势,同时针对国内EDA基础薄弱的现状,在硬件描述语言方面作了一些有益的思考。 关键词:ASIC 硬件描述语言HDL Verilog HDL VHDL SystemC Superlog 芯片系统SoC 引言 硬件描述语言HDL是一种用形式化方法描述数字电路和系统的语言。利用这种语言,数字电路系统的设计可以从上层到下层(从抽象到具体)逐层描述自己的设计思想,用一系列分层次的模块来表示极其复杂的数字系统。然后,利用电子设计自动化(EDA)工具,逐层进行仿真验证,再把其中需要变为实际电路的模块组合,经过自动综合工具转换到门级电路网表。接下去,再用专用集成电路ASIC或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PGA自动布局布线工具,把网表转换为要实现的具体电路布线结构。 目前,这种高层次(high-level-design)的方法已被广泛采用。据统计,目前在美国硅谷约有90%以上的ASIC和FPGA采用硬件描述语言进行设计。 硬件描述语言HDL的发展至今已有20多年的历史,并成功地应用于设计的各个阶段:建模、仿真、验证和综合等。到20世纪80年代,已出现了上百种硬件描述语言,对设计自动化曾起到了极大的促进和推动作用。但是,这些语言一般各自面向特定的设计领域和层次,而且众多的语言使用户无所适从。因此,急需一种面向设计的多领域、多层次并得到普遍认同的标准硬件描述语言。20世纪80年代后期,VHDL和Verilog HDL语言适应了这种趋势的要求,先后成为IEEE 标准。 现在,随着系统级FPGA以及系统芯片的出现,软硬件协调设计和系统设计变得越来越重要。传统意义上的硬件设计越来越倾向于与系统设计和软件设计结合。硬件描述语言为适应新的情况,迅速发展,出现了很多新的硬件描述语言,像Superlog、SystemC、Cynlib C++等等。究竟选择哪种语言进行设计,整个业界正在进行激烈的讨论。因此,完全有必要在这方面作一些比较研究,为EDA设计做一些有意义的工作,也为发展我们未来的芯片设计技术打好基础。 1 目前HDL发展状况 目前,硬件描述语言可谓是百花齐放,有VHDL、Superlog、Verilog、SystemC、Cynlib C++、C Level等等。虽然各种语言各有所长,但业界对到底使用哪一种语言进行设计,却莫衷一是,难有定论。 而比较一致的意见是,HDL和C/C++语言在设计流程中实现级和系统级都具有各自的用武之地。问题出现在系统级和实现级相连接的地方:什么时候将使用中的一种语言停下来,而开始使用另外一种语言?或者干脆就直接使用一种语言?现在看来得出结论仍为时过早。 在2001年举行的国际HDL会议上,与会者就使用何种设计语言展开了生动、激烈的辩论。最后,与会者投票表决:如果要启动一个芯片设计项目,他们愿意选择哪种方案?结果,仅有2

应用语言学与英语教学

思考题 一、判断 1.Teaching cannot be defined apart from learning. 2. Teaching problems are simply learning problems. 3. According to The tabula-rasa or“blank-slate”view, humans have few if any natural predispositions. Development is dependent upon the individual’s experiences. 4. According to Chomsky, the child learns his first language by imitation. 5. The concept of L2 (second language, foreign language and non-native language) implies that the individual is already in command of an L1. 6. There are individual differences for different learners, different types of learning tasks, different strategies and styles. (p.77) 7. Comprehension is the highest level of understanding. 8. Evidence shows that attitudes are accompanied by positive and negative feelings 9. Self-actualization refers to the desire to fulfill one’s self-esteem. 10. Culture is a set of shared ideals, values and standards of behavior 11. Language, thought and culture can be dealt with separately. 12. Culture shock has generally been considered as having a negative effect on L2 learning. 13. Theoretical contrastive studies do not belong to comparative descriptive linguistics. 14. Empirical evidence has shown that intralingual errors only constitute a small proportion of L2 learners’errors, and that among other factors, interlingual effects of learning play an important role. 15. Test is not an end in itself. 二、选择题

Krashen的语言输入假设

Krashen的语言输入假设(The Input Hypothesis)是二语习得中的一个重要理论,主要包括以下三个观点:Krashen认为人类获得语言的惟一方式是接受大量的可理解的输入(comprehensible input)。人们的注意力集中在输入的信息本身,而不是语言形式上。当他们理解了输入的信息,并且让输入多少包括一点超过他们能力的语言时,语言结构也就习得了,语言结构也是在自然的语言交际过程中习得的。本文主要讨论其中的习得—学习假设和输入假设,并总结出语言输入的三个基本特征,即可理解性、趣味性和大量性 Krashen语言输入假设理论与莲花指 美国南加洲大学语言学系教授Krashen.S.D.于1977-1982年提出“语言监控模式”假说(The Monitor Model),也叫“语言控制调节模式”,“输入假说”或“监察论”,这一理论对于第二语言习得过程的研究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在20世纪80年代早期,这个理论在他的《第二语言习得和第二语言学习》(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 and Second Language Learning),《第二语言习得的原则和进程》(Principles and Practice in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输入假设》(The Input Hypothesis)这三本书中拓展成为基础更为广泛的著名的五个假设,用来解释学习第二语言的困难的原因,这五个假设是指:习得-学习假设(Acquisition-Learning Hypothesis)、自然顺序假设(The Natural Hypothesis)、语言监控假设(The Monitor Hypothesis)、语言输入假设(The Input Hypothesis)和情感过滤假设(The Affective Filter Hypothesis),其中最重要的就是语言输入假设。 上面一段是我的一个研究生课程作业中的介绍。同时还说明了Krashen的输入假设主要包括以下三个观点: (l)Krashen认为人类获得语言的惟一方式是接受大量的可理解的输入(comprehensible input)。人们的注意力集中在输入的信息本身,而不是语言形式上。当他们理解了输入的信息,并且让输入多少包括一点超过他们能力的语言时,语言结构也就习得了,语言结构也是在自然的语言交际过程中习得的。 (2)习得产生的一个条件就是学习者获得比现有水平更高一点的语言输入。假设学习者的现有水平是i,则下一阶段应该获得的输入应该是i+1。学习者可以借助各种直观手段,语境(包括上下文、语外信息、我们对世界的认知和己获得的语言能力)等获得对输入内容的理解。如果输入的内容远远超过学习者现有的水平,即i+2,或者是和现有水平一样,即i+0,这两种情况下的习得都不能取得最佳效果。 (3)Krashen强调听力活动对语言习得最为重要,语言习得是通过听力理解来实现的。口头表达是语言习得的结果而不是它的成因,它是在学习者通过可理解性输入提高语言能力之后自然而然出现的结果。只要可理解性输入的量充足,它将自动提供必要的语法。语言教师不必特意按照自然顺序逐阶段讲解语言结构,因为充足的可理解性输入会自动为学习者提供适量的下阶段语言结构和复习这些结构的机会。 刚才我批改到这篇作业,非常有同感,在阅读过程中,我意识到今天上午我在课堂上讲季羡林先生的《荷塘清韵》一文时,所采取的方式,是不是正是对Krashen语言输入假设的应用呢?记在这里吧。 在对季老作过介绍后,我简单介绍了一下荷花对中国人生活与意识的影响,并补充说:(一)中国有句成语叫“出污泥而不染”,这个成语的含义及用法,做人就应该具备荷花的品格,出污泥而不染,当今世界浊者众而清者寡,荷花的这种品格就尤其珍贵了;(二)佛教传入中国后对中国影响深远,荷花与佛教颇有关系,我们常常可以看到观音菩萨坐在莲台上的塑像,菩萨所坐的莲台就是盛开的一杂荷花;(三)中国戏剧舞台上的女演员所持的手势基本上都是莲花指,十分优雅。 学生们对此很感兴趣。听得也很认真。还有学生提问并说土耳其也有荷花但不像在中国那么有名。女同学和男同学都竞相学做莲花指状。

Krashen

Krashen 语言输入假说理论评述 苏州科技学院外国语学院: 曾泽林 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广大语言工作者对语言学习现象、学习规律以及学习者个体都进行了观察和研究.并提出了第二语言习得理论,即学习者习得或学习第二语言的内化 (internulization)过程的研究理论: 不同的理论和模式对于语言输人(input)的看法各不相同一行为主义者(behaviorist)认为语言环境是决定性因素.只要有语言环境即输人,学习者便可产出语言。在此.“刺激”和“反馈”是习得中必不可少的因素。 20世纪70年代Krashen提出比较系统、完整的第二语言习得理论一第二语言监控模式。此模式建立在愉人暇设、习得与学习假设、监控暇设、自然顺序假设及情感过滤假设之上。其中的枪人假设是指可理解性语言输人.这是监控模式的核心。在学习一门语言时目标语言的箱人是必不可少的。对于成功的英语学习.学习者应该达到足够的英语转人。 一、语言输入假说的理论依据 Krashen (1985)之“输人假说’的主要依据,总结而言就是: 简单语言的作用、语言学习沉默期、可理解的输人在二语习得中的作用和沉浸式教学法的成功。 1.简单语言的作用 Krashen

(1985)认为.简单化的语言,如母亲话语(motherese)和保姆话语仁aretaker tally)比较简单,容易理解,适合儿童的需要,为母语习得提供了理想的语言拍人。简单语言代码所具有的三个特点有助于语言习得 《Krashen.1982): 第一,简单语言代码是用于交流意义的,而不是教授语言的。第二.简单语言代码是“粗略调谐的”(roughly tuned).而不是针对学习者语言能力的现状“精细调谐的”(finely tuned).根据Krashen的观点.从语言习得的角度看,人为“精细调谐的”语言(比如课堂教学所使用的语言)是有问题的.经过“精细调谐的’语言往往会与真实的语言产生距离。在母语习得过程中.母亲话语与保姆话语(属于“粗略调谐的”)并不刻意地包含儿童下一阶段所需要的语言规则。只要学习者接触到的语言愉人是可以理解的,那么这种语言输人就硬盖了语言习得所必需的语法。 第三."简单语言代码所表达的是学习者在所处环境中能够立刻感知的事或物。比如.母亲对孩子说的话一般都是孩子看得见、摸得着或者是当时正在发生的事情。 2语言学习沉默期 Krashen (1982)认为.二语习得者大多要经过最初的沉默期,沉默期主要是指习得者没有足够的能力使用二语的那段时间。在这段时间里,习得者往往只听不说,对可理解的语言输人进行加工、整理,积累语言能力,逐步培养讲二语或外语的能力。 3."可理解的输入在二语习得中的作用 Krashen(1982:30)认为.习得者接触的可理解的输人越多,他们的二语能力就越强。缺乏可理解的输人会延误语言的习得。 课堂教学的成功与否在很大程度上依接教师可理解的输入量的多少。一种提供足够的可理解的输入的教学法要比其他任何传统的教学法都可行。要发展语言能力的理智做法是增大可理解输人(Krashen.1998)。

输入输出理论与汉语第二语言教学

输入输出理论及其对汉语第二语言教学的启示 自从美国应用语言学家Krashen 在20 世纪70 年代末提出了著名的第二语言习得 输入理论后,在国际上引起了很大反响,使人们对外语教学理论有了更进一步的深入探讨。Swain 就是在Krashen 的“可理解性输入学说”(Comprehensible Input Hypothesis) 的基础上提出了“可理解性输出学说”(Comprehensible Input Hypothesis)。笔者认为这些理论于汉语第二语言教学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及研究价值。本文拟就语言输入和输出学说展开讨论并就其对汉语第二语言教学的启示及应用做初步的探讨。 与输入输出理论相关的概念 一、Krashen. 的可理解性语言输入学说 输入学说旨在回答人们是怎样习得语言的,它认为语言习得的必要条件是习得者理解稍高于他现在水平的语言输入。如果学习者习得了i 条规则,那么他要习得的下一条规则便叫i+1。Krashen. 给输入学说定义时说:“人们习得i+1,即自然法顺序中的‘下一条’规则,是通过理解含有其规则的语言输入实现的”。 Krashen 认为有效的语言输入应具备以下几个特点: 1,可理解性。他认为,如果学生不能理解语言输入的信息,就不能习得语言。不可理解的输入简直就是噪音。他还举例说,语言的初学者听外语广播及谈话是浪费时间。孩子们如不理解电视节目的语言,从中受到“教育”也徒劳无益的。相反第二语言教室对初学者来说是非常有用的,因为在教室里教师可提供可理解性的输入。 2,趣味性或恰当性。要想使输入对语言习得有用,就需对其内容进行加工,使习得者对之感兴趣。Krashen 认为:“要使学生对语言输入感兴趣,最好使他们意识不到自己是在学外语,把其注意力放在意义上”。这就是所谓的“无意识”学习。Krashen 把“无意识学习”语言的过程叫做语言的习得(Language Acquisition)。他还强调,有意识的学习只能使学习者“认识”(knowing about) 一门语言,或者说有了该语言的有关知识。而要让学习者能使用它,则必须由习得过程来完成。就像儿童学母语一样,外语学习也应该用语言进行社会性的交际,从而使学习者习得该语言。 3,非语法程序安排。有足够的可理解性的语言输入,i+1 便可自然完成。如果其目的是习

语言学与外语教学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doczj.com/doc/294299016.html, 语言学与外语教学 作者:孙嘉瑜 来源:《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2016年第21期 【摘要】社会语言学从产生、发展至今约有五十年的时间,社会历史的需要、物质条件的改善和语言学自身的发展的必然规律是社会语言学产生的三个十分关键的原因。当前阶段,社会语言学的研究正在向各个领域全面的进行当中。社会语言学,究其内部结构来讲,有社会方言学、语言社会学等几个方面。本文通过社会语言学的发展来探究社会语言学对外语教学的影响预期是。 【关键词】社会语言学外语教学 【中图分类号】H31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21-0162-01 社会语言学是一门语言学的分支,大约已经有五十多年的历史。社会语言学就起派别来讲可以分为两个派别,分别是以美国的海姆斯为代表的围观社会语言学派和欧洲一些语言学家为代表的宏观语言学。围观社会语言学主要研究的是具体的语言现象。通过研究语言与性别、年龄、文化等的因素及其相互之间的关系的研究来研究语言及其变体。 一、社会语言学产生的背景 通常来讲,人们公认的社会语言学确立的背景是以1964年在美国召开的第9届国际语言学大会为标志。其实社会语言学的确立与发展与其它学科一样,是经过长时期的学术成果积累和历史发展的结果。 社会语言学的产生有三个因素: 首先,学者对于语言与社会的研究是基于历史的需要。19世纪末到20世纪60年代,社会变革频繁、政治形势多变、社会关系及其复杂、以及人口的迁移等多方面都与具体的语言政策有关。作为各个民族不可或缺的语言,受到政治、文化、心理、社会等方面学者的高度重视。因此,语言与社会也逐渐受到了语言学家的关注。 其次,科学技术的发展以及语言学自身的发展需要社会语言学。 最终,在各种条件均成熟的条件下,社会语言学的建立已经成为历史的必然。1964年, 在美国洛杉矶加利福尼亚大学召开了第一次社会语言学会议。至此,社会语言学诞生,1964 年也被视为社会语言学的诞生之年。 二、语言学的各个分支在外语教学中的重要作用

“输入假设”理论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输入假设”理论在英语教学中的 应用 【摘要】教师话语在英语课堂教学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是外语课堂中学习者获得可理解性输入的主要来源。可理解性输入在很大程度上能促进教学,教师应给予重视。文中提出了一些关于如何运用输入理论提高教师话语、促进教学的建议。 【关键词】教师话语输入理论可理解 输入 教师话语不仅是教学的目的,也是教师执行教学任务组织课堂的工具。西方语言教学界从20世纪50年代就开始系统、深入地观察课堂。20世纪80年代后期涌现了大量描述外语课堂的研究方法。90年代,对语言课堂中的教师用语有了更细致的研究。国外在此领域的相关研究主要集中在教师话语 的数量和类型、教师提问以及反馈和等方面;国内近几年的研究关于教师话语数量方面 的文章较多,但从其质量方面分析的文章较

少。就英语教学而言,近年来国内与西方已逐渐接轨,但我国外语教学一直强调以内容和结果为中心,忽视了学习的过程和方法的培养。英语语言课堂教学方法一直是教师关注的,但是教师话语尤其是教师话语的效率没有引起重视。 20世纪80年代,克拉申提出“输入假设”理论。克拉申[1]认为,语言学习者可通过接受可理解输入来提高他们的语言 能力。他认为学习者是按照一种自然顺序对那些略高于他们现有水平的语言结构经 过理解之后习得的。克拉申把可理解输入定义为“i+1”,“i”代表语言学习者当前语言知识或能力,语言学习者接触到适合自己能力的语言输入应该是“i+1”。克拉申强调学生掌握语言必须通过“可理解性的输入”,而且输入在一定限度上超出个人的现有水平,习得就自然而然的产生。只有学习者具备可理解的输入,才能变成语言吸收,促进外语学习[]。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