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超声基础(操作手法)

超声基础(操作手法)

超声基础(操作手法)
超声基础(操作手法)

超声基础培训

一.操作手法

1.体位

(1)平卧位:最常用。

(2)左侧卧位:是一个必要的补充体位。

(3)右侧卧位:显示左外叶特别有用。

(4)坐位或半卧位。

2.探头部位可分为右肋下、剑突下、左肋下、右肋间四处

二.肝脏右叶最大斜径

1.测量标准切面:以肝右静脉和肝中静脉汇入下腔静脉的右肋缘下肝脏斜切面为标准测量切面。

2.测量位置:测量点分别置于肝右叶前、后缘之肝包膜处,测量其最大垂直距离。

3.正常参考值(cm):正常成年人12-14cm。

三.肝脏右叶前后径

1.测量标准切面:第五或第六肋间肝脏右叶的最大切面为标准测量切面。2.测量位置:测量点分别置于肝右叶前、后缘之肝包膜处,测量其最大垂直距离。

3.正常参考值(cm):正常成年人8-10cm。

四.肝脏左叶厚度和长度经线

1.测量标准切面:以通过腹主动脉的肝左叶矢状纵切面为标准测量切面,向上尽可能显示隔肌。

2.测量位置:左叶厚度测量点分别置于肝左叶前后缘最宽处的肝包膜(包括尾状叶),测量其最大前后距离,左时长度测量点分别置于肝左叶的上下缘包膜处与人体中线平行。

3.正常参考值(cm):肝左叶厚径不超过6cm,肝左叶长径不超过9cm。五.门静脉及胆总管的宽度

1.测量标准切面:以右助缘下第一肝门纵断面为标准测量切面,胆总管要求尽量显示其全长至胰头后方。

2.测量位置:门静脉测量要求在距第一肝门1-2c m处测量其宽径,胆总管测量要求在其全长之最宽处测量。

3,正常参考值(cm):门静脉主干宽度(内径)1.0~1.2cm,胆总管宽度(内径)0.4~0.6cm。

六.脾脏厚度

1.测量标准切面:左肋间脾脏斜切面,要求显示脾静脉出脾门部图像。

2.测量位置:测量点选在脾门边缘至脾对侧缘之垂直距离测量。

3.正常参考值(cm):正常成年人不超过4cm。

七.脾脏长度

1.测量标准切面:左助间脾脏斜切面。尽量显示脾的全长,同时显示脾静脉出脾门部图像。

2.测量位置:测量点选在脾上下极的包膜处。

3.正常参考值(cm):正常成年人不超过12cm。

第二节胆系超声检查测量方法与正常值

一.胆囊测量

1.胆囊长径。胆囊颈部到底部的长度。在胆囊有折叠的时候,应分段测量,长径应为各段的和。正常值:小于8cm。

2.胆囊横径:为胆囊体的最宽径。正常值:通常小于3.5cm。

3.胆囊壁厚径:正常值:小于2.5mm。

二.胆管测量

1.肝外胆管:上段与门静脉腹侧伴行,其内径小于同水平门静脉内径的l/3;下段与胰头后方(胰腺段)、下腔静脉前方下行,其内径小于8.smm。正常胆总管内径随年龄增加,老年人可达10mm。

2.肝内胆管:位于门静脉左、右支腹侧,其内径多小于2mm。

第三节胰腺超声检查测量方法与正常值

目前关于正常胰腺的超声测值尚无统一的标准,多数作者以测量胰腺的厚度(前后径)为标准。具体方法:

一.胰头的测量

1.选择切面。胰腺长轴切面,将胰头部显示清楚;

2.测量部位:在下腔静脉的前方测量,测量一般不包括钩突

3.正常参考值(成人):≤2.5

二.胰体的测量

!.选择切面:胰腺长轴切面,将胰体部显示清楚:

2.测量部位:在腹主动脉的前方垂直线进行测量。

3.正常参考值(成人):≤2.0cm

三.胰尾的测量

1.选择切面:胰腺长轴切面,将胰尾部显示清楚:

2测量部位:在腹主动脉的左缘或脊柱左缘进行测量;

3.正常参考值(成人):≤2.0cm

第四节肾脏超声检查测量方法与正常值

一.肾脏长度(上下径)测量

1.测量切面:肾脏冠状切面或矢状切面的最长切面。

2.测量位置:将测量游标分别放置在肾脏上下极顶端的包膜处。

3.正常参考值(成年、cm):男性:10.6土0.6:女性:10.4土0.6。

二.肾脏宽度(左右径)测量

1.测量切面:肾门部短轴切面,或肾脏冠状切面

2.测量位置:测量游标分别放置在近肾门与肾脏最宽部的两侧包膜处。

3.正常参考值(成年、cm):男性:5.6土0.5;女性:5.4土0.4。

三.肾脏厚度(前后径)测量

1.测量切面:肾门部短轴切面,或肾脏矢状切面。

2.测量位置:将测量游标分别放置在肾脏最厚部的两侧包膜处。

3.正常参考值(成年、cm):男性:4.2土0.4:女性:4.0土0.5。

正常肾的大小有较大出入。一般男性肾脏大于女性,左肾大于右肾。在实际超声诊断中,并不因为肾的大小略有出入而影响其诊断结果,只有当肾脏过分巨大或

缩小时才有诊断意义。而对肾实质的厚度,尤其是肾皮质的厚度减薄意义较大。

第五节膀胱超声检查测量方法与正常值

膀胱径线和容量测量

1.测量切面与部位:

膀胱的最大纵断面:测量膀胱长径(上下径d1)

膀胱的最大横断面:测量膀胱厚径(前后径d2)

测量膀胱宽径(左右径d3)

2.按容积公式计算膀胱容量:

V(ml)=0.5 dl·d2·d3

3.正常值:350~500ml

注;有多种膀胱容量计算公式,各有其特长。

第六节前列腺超声检查测量方法与正常值

正常前列腺的超声测值,可因检查途径及超声仪的类型和检查位置、探测角度的不同而有所差异。在此介绍经腹部检查的测量方法。

一.测量切面与部位

1.腹部横断面(前列腺的斜冠状断面)

宽径测量(左右径):左侧边界至右侧边界的最大径。

厚径测量(前后径):前缘边界至后缘边界的最大径。

2.腹部纵断面:(前列腺的矢状断面)

长径测量(上下径):上缘边界至下缘边界的最大径。

二.前列腺测量正常值

为简化的平均值:长径3cm,宽径4cm,厚径2cm。

三.前列腺体积计算(V):

三径乘积的半数值。即V=l/2(L·D·W)

第七节妇科超声检查测量方法与正常值

一.子宫

需测量三条径线,子宫体纵径、横径及前后径。

1.子宫纵径(上下径)测量;

(1)测量切面:子宫矢状切面。需清晰显示子宫底至宫颈内口、肌层与子宫内膜前后两层对称切面。

(2)测量位置:宫体:子宫底外缘至子宫颈内口之间距离.宫颈:宫颈内口至宫颈外口之间的距离。

(3)正常值:宫体5.0土1.0cm。宫颈2.5-3.0cm。

2.子宫体横径(左右径)测量:

(1)测量切面:子宫冠状切面。需横切子宫,于宫体中部、图像呈椭圆形最大切面时(不能在呈三角形图像处)进行测量。

(2)测量位置:通过子宫体的最大左右径。

(3)正常值:4.3土0.73cm

3、子宫作前后径测量(也是测量子宫内膜前后两层外缘之间的距离):

(1)测量切面:与子宫纵径测量平面相同。

(2)测量位置:与子宫纵经相垂直,测量最大前后距离。

(3)正常值:4.3士0.9Cm

二.卵巢

也需测量三条径线,纵径、横径及前后径。

1.测量切面:与子宫测量切面相同,进行纵径、横径及前后径的测量。当卵巢不易辨认时,可让患者斜卧位,通过充盈的膀胱作透声窗扫查对侧的卵巢,并进行测量。

2.测量位置:通过卵巢的最大径线。

3.正常值:由于卵巢大小与年龄等因素有关,常用体积公式:长×宽×厚/2,正常应小于6ml。成年妇的卵巢大小约4cm×3cm×1cm。

4.观察并判断有无卵泡发育及是否成熟和排卵。

第八节产科超检查测量方法与正常值

一.妊娠囊(GS)

胎囊一般在5~6周可见。

1.测量切面:在膀胶适度充盈下,取子宫纵切面测量妊娠囊最大纵径及前后径,在子宫横切面测量最大横径。

2.测量位置:各条径线均应测量其内径

二.双顶径(BPD)测量

1.测量切面:于胎头横切面图,使两侧颅骨板厚度回声一致时,需清晰显示居中的脑中线、丘脑及第三脑室切面时进行测量。

2.测量位置:通过并垂直于脑中线,测量近侧颅骨板外缘至远侧颅骨板外缘内缘之间的最大距离,即胎头最大横径。

3.正常值:此径线适用于中期妊娠至足月妊娠,即12周至足月。双顶径在孕31周前平均每周增加3mm,孕31~36周平均增长1.5mm,孕36周后平均每周增长lmm。

三.胎儿脊柱

1.观察切面:沿胎头从颈椎开始纵行观察颈椎、胸椎、腰椎及骶椎。

2.观察内容:纵切面时,胎儿脊柱为两条平行排列整齐念珠状较亮光点至尾椎合拢。侧动探头可见三条光带,中间为椎体回声。中期妊娠时可显示脊柱全貌及生理孤度,晚期妊娠时需分段进行观察。横切面可见由两个椎弓一个椎体的骨化中心形成的呈倒三角形的三个强光点。

四.胎心

1.观察切面:目前多采用四心腔,左室长和大动脉短轴平面。

五.羊水量的测量

羊水量能反映胎儿在宫内的生长状态,早中期,胎儿漂浮在羊水中,孕晚期羊水在胎儿的四周。

1.测量切面:探头垂直于腹壁平行移动,测量羊水量大深度。

2.测量位置:一般测量时,多采用垂直测量羊水的最大深度;羊水量较少时应以脐为中心将孕妇腹部分为右上、右下、左上、左下四个象限,测量每个区域羊水最大深度(测量区域内不能包含胎体及四肢),取其平均值。

3.正常值:无必要精确计算羊水的量,检查时只是以多、中、少来估计。≥8cm 为羊水过多,3~8cm为正常量,≤3cm为羊水过少。

六.胎盘

1.观察切面:将探头垂直于腹壁移动,妊娠早期时,可探及一附着于某一侧子

宫内壁的半月形弥漫细小光点,直至妊娠足月时,回声逐渐增强,并于其间可探及散在或密集的线状、片状、环状强回声或无回声区。

2.观察内容及正常范围:

(1)胎盘厚度:正常厚度为2~4cm,一般不超过5cm。

(2)胎盘位置:胎盘可位于子宫壁的任何一侧。

(3)胎盘成熟度:超声检查以绒毛膜、胎盘实质及基底层回声变化来判断胎盘的成熟度,胎盘成熟度常被分为四级。

表8-1-7胎盘成熟度分级标准度

级别绒毛膜板胎盘实质基底层

0 平直光滑线状回声均匀分布的点状回声无增强回声

Ⅰ稍有波浪样线状回声散在分布的点状回声无增强回声

Ⅱ明显波浪状,切迹伸入胎盘实质,未达基底层散在不均匀点状强回声线状强回声

Ⅲ显著切迹伸入胎盘实质,达基底层环状强回声,散在无回声区大而融合的强回声

第九节浅表器官超声检查测量方法与正常值

甲状腺超声检查测量方法

(一)甲状腺的厚度(前后径)及宽度(左右径)测量

1.标准测量切面:在甲状腺的一系列横断面中选择甲状腺实质最厚和最宽处为标准切面,要求探头压力要尽可能轻。

2.测量位置:分别选在甲状腺最厚和最宽处的包膜高回声线边缘上。

3.正常成人参考值(cm):左右两叶厚度各为1.5~2.0cm,

宽度2.0~2.5cm,峡部厚度小于0.5cm。

(二)甲状腺的长径(上下径)测量

1.标准测量切面:在甲状腺的一系列纵断面中选择甲状腺实质最长处为标准切面,要求探头压力要尽可能轻。

2.测量位置:分别选在甲状腺最长处的包膜高回声线边缘上。

3.正常成人参考值(cm): 左右两叶长度各为4.0~6.0cm,

峡部长度1.5~2.0cm。

第十节血管超声检查测量方法与正常值

由于血管走行有长有短,同一根血管随着近心和远心,管径有粗有细,血流速度有快有慢,因此,超声测量时均要描述哪段血管、哪点测量。

现列举几条常见的外周血管的测量方法及正常参考值:

一.颈动脉

1.颈总动脉:正常颈总动脉血流频谱曲线形态呈三峰形,为层流频谱,收缩期有两个峰,第一峰大于第二峰,双峰间有切迹,舒张早期增速形成第三峰,三个峰均为正向频谱,舒张期全程有持续低速正向血流。收缩期峰值流速91.3士20.7cm/s,舒张期峰值流速27.1土6.4cm/s,阻力指数0.7土0.05。颈总动脉内径约为6.6~7.5mm,管壁厚约1mm。

二.腹主动脉

正常腹主动脉血流频谱曲线形态呈正向单峰型,频带窄,为层流频谱,收缩期血流加速度及减速度均较快,舒张早期可有较小的负向频谱,舒张期呈正向低速血

流。正常峰值流速范围约为90~130cm/s。腹主动脉近心段内径约为2.0~3.0cm,中段(胰腺水平)为1.6~2.2cm,远心段(分叉处)为1.3~1.7cm。

三.下腔静脉

正常下腔静脉血流频谱线为收缩期向心性血流,心脏快速充盈期,其流速再次增快出现第二个向心性血流,心脏舒张中晚期呈低速离心血流,位于基线上方。第一峰流流速可达31.3±8.2cm/s,第二峰流速可达25.0±8.1cm/s,第三峰流速可达8.6±2.2cm/s。内径(肝脏后段)呼气是为18.8±3.9mm,吸气时为11.3±4.9mm。四.下肢深静脉

包括股深静脉血流频谱曲线在静息状态下为自发性收血流频谱,其特点为随呼吸运动变化的单相、低速向心血流,曲线形态随呼吸有波浪有起伏变化。深吸气或Valsalva试验时,大、中静脉内血流停止,远心端肢体加压或抬高时,近心段血流加速。

3.扫查方法

(1)利用肝脏显示充盈的胆囊及肝外胆管,在患者深吸气屏气状态下,用探头加压推及气体可提高胆管显示率。

(2)右上腹直肌外缘纵断切面,探头稍向左倾斜,显示胆囊纵轴断面。

(3)患者深吸气后屏气,探头从肋缘下向隔肌斜面切面扫查,显示胆囊位于右肾前方,向左上移动可见胆囊颈管部及肝外胆管截面位于下腔静脉横断面的前外侧,并可见门脉左右支及其腹侧伴行的左右肝胆管。

(4)患者取右前斜位45°,探头置右上腹正中肋缘下纵切面下段稍侧向右外侧扫查显示肝外胆管。

(5)胸膝卧位可能使积聚于胆道周围的肠气移开,更清晰的显示胆囊颈部和肝外胆管病变。

【检查内容】

1.胆囊的形态、大小、胆壁的厚度及是否光滑。

2.胆囊内有无胆泥、结石、隆起性病变或肿瘤。

3.疑有胆囊炎或胆囊颈部梗阻者,用脂餐试验观察胆囊收缩功能。

4.肝内、外胆管管径;胆管有无扩张,扩张程度、范围、部位。

5.胆管有无结石、肿瘤、局部管壁增厚或囊状扩张。

【正常胆囊及参考值】

1.胆囊纵切面多呈梨形或长茄形,横断面呈椭圆形。胆囊壁光滑,胆囊内胆汁为无回声,透声性好。

肝脏

【检查方法】

1.检查前准备常规的肝脏超声检查不需要任何检查前准备,只在同时需要对胆道系统进行检查以及观察门静脉系统血流量进餐前后的变化时,病人才在空腹情况下进行检查。

2.检查体位

(1)仰卧位:为常规检查体位。病人仰卧,平稳呼吸,两手上举置于枕后。主要用于检查肝左叶,右前叶和部分右后叶。

(2)左侧卧位病人向左侧450~900卧位,右臂上举置于头后,便于观察肝右叶,特别是对右后叶的观察。

(3)半卧位、坐位和站立位:适用于肝脏位置较高的病人,用于了解肝脏的活动度以诊断肝脏下垂。

(4)俯卧位:一般不用,仅在肝脏位置过高,肝右叶显著肿大或需与其他疾病如腹膜后肿块鉴别诊断时选用。

3.扫查方法肝脏超声扫查应做到系统、全面和正规,按一定步骤有序地进行。根据先易后难的顺序,首先从左肝开始扫查。

肝脏超声常规切面

探头位置:右季肋下横切观察第一肝门

剑突下横切观察第二肝门

右肋间斜切观察右叶间裂

肋缘下矢状面观察左外侧角、左叶间裂、左叶经腹主动脉、正中裂、膈顶部、肝下缘

【检查内容】

1.肝脏的测量

(1)肝右叶最大斜径:需显示观察膈顶部,以肝右静脉注入下腔静脉的肋下肝缘斜切面声像图为标准,测量得到的肝脏前后缘之间的最大垂直距离,正常值不超过12~14cm。

(2)肝右叶前后径:在肋间切面声像图上测量得到的肝脏前后缘间的垂直距离,

正常测量8~10cm。

(3)肝右叶横径:自肝最右外侧缘至下腔静脉右侧壁间的距离,正常测值不超过10cm。

(4)左半肝厚度和长度:以通过腹主动脉的矢状纵切声像图作为测量左半肝厚度和长度的标准切面,尽可能显示膈肌,正常测值为左半肝厚度(包括尾状叶)不超过6cm,长度不超过9cm。

(5)肝右叶锁骨中线肋缘下厚度和长度:正常人肝脏在平稳呼吸时,超声在肋缘下常探测不到;当深呼吸时长度可达肋缘下0.5~1.5cm;对肺活量大者,肝上下移动度亦大,深呼吸时,长度明显增加,与平稳呼吸的比较甚至可有5~6cm 之差。

2.观察肝脏的大小、形态、边缘、包膜光整及连续性,及右叶膈顶部、左外叶边角部位。

3.肝实质内回声的均匀程度,有无弥漫性或局灶性增强、衰减、透声性增加或减低。

4.肝实质内异常病灶的部位、大小形态、数量、回声性质、有无包膜、内部液化、声晕、侧空失落效应及后方增强或衰减。

5.肝血管、胆管的分布、走向、纹理的清晰度;有无局限性或整体的增粗、扩张、扭曲、狭窄、移位、闭塞;病灶内、外的血流分布情况;血管内有无栓子形成。

6.体位移动、深呼吸时观察肝脏的活动度,包膜与周围组织有无粘连。

7.肝门部及腹腔内有无肿大淋巴结;有无腹水。

【注意事项】

1.在肝脏超声检查中,应对上下、内外等部位进行连续性滑行扫壹,在某一位置进行断面观察时,应做左右或上下方向最大范围的侧动扫查,避免跳跃式扫查。2.对肝脏径线测量时要坚持标准体位和标准切面,避免因呼吸深度和检查体位的不同而带来的误差。

3.在右肋间扫查观察右膈顶部肝组织结构时应让病人尽可能呼气,使横膈尽量上升后做屏气动作,以便超声束能有效投射至上述区域,井使检查者有足够时间调整声束投射方向及观察,分析声像图特征。同理,在肝脏其他部位检查中,让病人尽可能吸气使横膈尽量下降后再屏气,以避开肋骨、肋弓和胃肠气体的遮挡而获得最佳显示。

4.在肋下缘肋间断面扫查时、右肾上极、右肾上腺及腹膜后病变易重叠在肝脏断面上、故应重视纵断面或冠状断面的扫查,并配合呼吸运动动态观察,帮助确定病变是在肝内还是在肝外。

5.在测量血管血流频谱时,应充分取得病人的合作,暂时屏住呼吸3~5s,在此时间内获取一段平稳频谱即可。切不可长时间屏气.以免造成频谱误差。

1.房室腔是否扩大。

2.瓣膜形态与结构:瓣膜有无增厚,结构是否蓬松,二尖瓣及三尖瓣包括腱索,二尖瓣乳头肌;主动脉瓣与肺动脉瓣瓣膜数量,瓣膜分割是否均匀;瓣膜表面是否光滑;有无粘连,粘连部位。

瓣膜的运动:瓣膜运动是否僵硬,开放是否受限(轨迹法测量瓣口面积),关闭有错合(或裂隙),瓣膜(或腱索)有无脱垂。CDFI于瓣口(或瓣上、瓣下)检出高速射流或返流,频谱测量瓣口跨瓣压差和返流压差。M型超声观察瓣膜运动曲线,典型的为二尖瓣狭窄“城墙样”改变,二尖瓣脱垂“梿枷样”改变,肺动脉瓣“W”征。

3.左房及左心耳部是否有附壁血栓形成(经食管超声心动图检查可以明确诊断)。4.各心室壁有无肥厚,室壁运动是否协调,室壁增厚率有无减低。

5.是否合并心包积液。

先天性心脏病

1.房室腔是否扩大,房室腔是否正位。

2.房室连接,心室与大血管连接受否正常。

3.房室间隔缺损,可见回声中断,CDFI必须有明确的过隔血流,频谱于缺损口检出高速血流(合并肺动脉高压时流速较低),测量分流压差(指室间隔缺损),缺损大小,缺损定位尤为重要。主动脉是否骑跨,骑跨率为多少。

动脉导管未闭,肺动脉与降主动脉间异常通道(通道形态),CDFI检出大血管水平分流,频谱确定分流时相,测量分流压差。

1.各心瓣膜有无脱垂,关闭不全,狭窄。

2.心肌运动是否协调。

3.房间隔缺损要观察肺静脉是否都开口于左房。

心肌病

1.房室腔是否正位,房室腔是否扩大。

2.心室壁有无肥厚或变薄,室壁增厚率(正常、减低、增强),静息状态下心肌有无节段性运动异常;心室壁有无膨出,有无反常运动。M型超声观察室壁运动较为直观。

3.心室流出道及流入道是否通畅。

4.心肌回声有无增强,心内膜有无增厚,回声是否增强。

5.各瓣膜形态和活动有无异常,瓣口有无异常血流。与瓣膜病鉴别较为重要。6.房室间隔连续无中断,CDFI有无房室水平分流。

7.大血管走向和内径是否正常,CDFI有无大血管水平分流。

心脏

【检查方法及内容】

受检者一般需要静卧于高度适当的检查床上,体位适当,自然放松,安静,充分暴露检查部位,一般要求腰部以上没有衣物覆盖,尤其是胸前区域。受检者体位依检查部位和状况而异,一般常规胸骨旁、心尖部检查时,受检者通常取仰卧体位或45度左右的左侧卧位,左侧卧位的倾斜程度需根据检查目的进行调整。将探头置于胸骨左缘第三、四肋间,与胸壁垂直。

左室长轴切面:

M型超声取主动脉根波群,测量主动脉窦部(舒张期)及左房腔(收缩期)。M 型超声取左心室波群分别测量左室舒张末期、左室收缩期末期、室间隔(舒张末期)、左室后壁(舒张末期)的内径及厚度,并由此计算出左室舒张期容积(EDV)、

左室收缩期容积(ESV)、左室短轴缩短率(FS)、左室射血分数(EF)、左室每搏量(SV)、心输出量(CO)

二维于该切面测量主动脉环部、右室流出道、右室。观察室间隔及左室后壁的中段与基底段有无运动异常。

CDFI可观察二尖瓣主动脉瓣瓣口血流及左室流出道血流,室间隔是否完整。

胸骨左缘大动脉短轴切面:

观察右室前壁、右室流出道、主肺动脉及其分支、主动脉根部及主动脉瓣、左心房、房间隔、右心房、三尖瓣左冠状动脉主干和心包膜等心血管结构,并测量肺动脉主干内径。

胸骨左缘乳头肌水平左心室短轴切面:

观察右室前壁、右心室、室间隔、左心室、乳头肌、左室前壁、侧壁、后壁及下壁,和心包膜等心血管结构。二维观察左室前壁、侧壁、后壁、下壁室间隔的中段有无运动异常,通过M型超声观察左室前壁及后壁有无节段性运动异常较为直观。

CDFI可观察右室流出道、肺动脉瓣、肺动脉及其分支、主动脉瓣血流,室间隔有无异常分流。

心尖部四腔心切面:

探头置于心尖搏动处,或从胸骨旁心尖部断面继续向外下移动探头,直至左心室壁完全消失,在将探头方向标指向右胸锁关节,与左室长轴断面基本垂直,使图像的扇形尖端位于心尖部,扇面指向心底部,心脏十字交叉一般位于图像中央,同时显示四个心腔,二尖瓣和三尖瓣处于左右排列方向,以此作为确定切面位置正确的标志,图像的左右方位与心脏实际位置相同,上下位置正好倒转。

观察心脏的四个腔及其心壁,乳头肌,房室瓣,房、室间隔,肺静脉,冠状静脉窦和心包膜等心血管结构。

二维观察二尖瓣,三尖瓣口活动情况,房、室间隔有无回声中断,左室侧壁及前室间隔尖段、中段、基底段有无节段性运动异常。测量右房内径(收缩期)。

超声基础(操作手法)

超声基础培训 一.操作手法 1.体位 (1)平卧位:最常用。 (2)左侧卧位:是一个必要的补充体位。 (3)右侧卧位:显示左外叶特别有用。 (4)坐位或半卧位。 2.探头部位可分为右肋下、剑突下、左肋下、右肋间四处 二.肝脏右叶最大斜径 1.测量标准切面:以肝右静脉和肝中静脉汇入下腔静脉的右肋缘下肝脏斜切面为标准测量切面。 2.测量位置:测量点分别置于肝右叶前、后缘之肝包膜处,测量其最大垂直距离。 3.正常参考值(cm):正常成年人12-14cm。 三.肝脏右叶前后径 1.测量标准切面:第五或第六肋间肝脏右叶的最大切面为标准测量切面。2.测量位置:测量点分别置于肝右叶前、后缘之肝包膜处,测量其最大垂直距离。 3.正常参考值(cm):正常成年人8-10cm。 四.肝脏左叶厚度和长度经线

1.测量标准切面:以通过腹主动脉的肝左叶矢状纵切面为标准测量切面,向上尽可能显示隔肌。 2.测量位置:左叶厚度测量点分别置于肝左叶前后缘最宽处的肝包膜(包括尾状叶),测量其最大前后距离,左时长度测量点分别置于肝左叶的上下缘包膜处与人体中线平行。 3.正常参考值(cm):肝左叶厚径不超过6cm,肝左叶长径不超过9cm。五.门静脉及胆总管的宽度 1.测量标准切面:以右助缘下第一肝门纵断面为标准测量切面,胆总管要求尽量显示其全长至胰头后方。 2.测量位置:门静脉测量要求在距第一肝门1-2c m处测量其宽径,胆总管测量要求在其全长之最宽处测量。 3,正常参考值(cm):门静脉主干宽度(内径)1.0~1.2cm,胆总管宽度(内径)0.4~0.6cm。 六.脾脏厚度 1.测量标准切面:左肋间脾脏斜切面,要求显示脾静脉出脾门部图像。 2.测量位置:测量点选在脾门边缘至脾对侧缘之垂直距离测量。 3.正常参考值(cm):正常成年人不超过4cm。 七.脾脏长度 1.测量标准切面:左助间脾脏斜切面。尽量显示脾的全长,同时显示脾静脉出脾门部图像。 2.测量位置:测量点选在脾上下极的包膜处。 3.正常参考值(cm):正常成年人不超过12cm。

超声波治疗仪操作技巧治疗范围及其方法

超声波治疗仪的范围及方法 一、中风病的治疗 中风是中医学对急性脑血管疾病的统称。它是以猝然昏倒,不省人事,伴发口角歪斜、语言不利而出现半身不遂为主要症状的一类疾病。由于本病发病率高、死亡率高、致残率高、复发率高以及并发症多的特点,所以医学界把它同冠心病、癌症并列为威胁人类健康的三大疾病之一。 肢体偏瘫是中风的主要后遗症,需及时用超声治疗,加上适当锻炼,可使病情明显改善及康复。 中风后遗症的肢体康复治疗:面部瘫痪导致的口眼歪斜流涎的症状。治疗取穴:颊车、地仓、合谷 上肢功能障碍取穴:曲池、外关、内关,同时配合对该部的肌肉进行移动治疗。 下肢功能障碍取穴:环跳、阳陵泉、承山,同时配合对该部的肌肉进行移动治疗。 手功能障碍取穴:内劳宫、外劳宫 足功能障碍取穴:三阴交、昆仑、太冲 超声治疗时采用2-3档,每日每部两次,每次20分钟,15天一个疗程,每疗程期间间隔3—5天,治疗周期3—6个月。 二、常见疼痛病的治疗 (一)、颈、肩、腰腿痛 1.颈肩痛是一种常见的多发病,致病原因很多,临床症状大致相同。较多见的有:肩袖损伤(即冈上肌、冈下肌、小圆肌、肩胛下肌等四短肌损伤,因其包围肩部有如短袖,故名),肱二头肌长头肌腱鞘炎,肩关节周围炎,颈椎病以及落枕等。超声波治疗方法也大致相似,只是侧重点有所不同,例如肩袖损伤重点在冈上肌及肱骨大结节处,肱二头肌腱鞘炎重点沿长头肌腱走行方向,肩关节与落枕则在各自的痛点等。均为移动法,档位强度视病情及耐受力选用,每次20分钟。每日两次次,12天左右为一疗程。 鉴于肩痛较为常见,且能表现为全身和局部症状,如冻结肩和关节炎,甚至能使患者暂时丧失劳动能力。而实验及临床经验证明,超声波治疗对疼痛、纤维性变和疤痕形成等症的缓解均有显著和独特效果,对关节周围组织的疤痕所引起的关节挛缩的治疗也具有极好的疗效。目前,世界上发达国家都采用超声波治疗肩周炎。临床报告根据以下标准选择病例:①肩部疼痛;②肩部的主动和被动

超声清洗机操作流程和注意事项

超声清洗机操作流程和 注意事项 公司标准化编码 [QQX96QT-XQQB89Q8-NQQJ6Q8-MQM9N]

河南东海肝病医院 超声波清洗机清洗方法与工作流程 一、清洗方法: 普通清洗使用水即可清洗,当产品较长时间未被清洗或污垢较多时,请加入适当的清洗液(按产品说明),可增强超强的清洗效果,对于较长物品可分段清洗。 二、操作流程: 1、将清洗液加入清洗槽内(注:清洗液的量与清洗槽的体积比为 2/3),插上电源(请务必确保所供电源可靠接地)通电后,温度显示为当前环境温度,温度设置默认为0摄氏度,工作时间显示为默认3分钟。 2、调节超声波工作时间:每按TEMER△键一次,时间增加一分 钟,按住此键,时间可连续增加,按TEMER▽一次,时间可减少一分钟,按住此键可连续减少工作时间。温度可调至40℃-50℃之间。 3、调节工作温度:每按TEMPERTURE△键一次,温度上调一度,按 住此键温度可连续上调,按TEMPERTURE▽键一次,温度下调一度,按住此键,温度可连续下调,低于实际温度时,操作无效。当温度达到设定温度时,加热指示灯灭。超声波工作时,面板显示温度为实际温度。 一般物品清洗设置时间为5分钟。

4、设定好工作时间,温度后,轻按温度ON/OFF开关,然后再按 超声波ON/OFF开关。如要停止加热或者超声波再按相应的ON/OFF开关,机器即可停止加热或超声。 三、注意事项: 1、超声波正常运行时,应听得到超声波与槽体谐振的均匀声音, 且清洗液表面无激荡,只有空穴爆破引起的水花。如果有间断性振荡,请加入些许清洗液或减少些许清洗液,消除振荡有利于清洗物件; 2、在保证清洗物件洁净的前提下,尽可能间断性工作(连续工作 时间不宜超过30分钟),因为长时间超声使箱体内积聚的温度升高,易加速箱内电子器件的老化; 3、决不能使用易燃的清洁剂; 4、当清洗槽内无清洗液时,决不能开启加热器或超声波; 5、防止清洗液或水等液体溅入机箱内和震子上,清洗液溅到震子 上将会造成机器漏电和短路,同时会造成震子中的晶片烧坏。 6、如有异物落入槽内或机箱内应立即取出; 7、换液或排液时,应在槽中清洗液为常温的情况下进行,且将超 声及加热开关关闭,拔掉电源插头; 8、使用后应立即清洗和清除清洗槽中的污垢; 9、保持机器内外清洁。 (当机器损坏或超声减弱时,可能就是基于以上原因,请立即停止操作并联络维修人员。)

超声面试技巧

超声操作小技巧汇总 在超声工作中的注意事项: 1、首先从思想上或者工作态度上必须端正。这是实实在在的,不是讲空话,要认真对待每一位患者。 2、解剖为重中之重,为影像学之本,要通过横、纵或者冠状二维平面获取的信息利用我们自己的头脑重建三维(而不是靠机器简单的电脑)。 3、关于具体超声检查操作中谈几点: a、超声检查不同于ct、mri等,因为它们只要操作程序预置后是由机器本身就可以完成的固定切面,剩下的就是看片子了,而我们则是要靠自己去获取最佳信息。同一患者,同一仪器,有的医生打出的图像就比较漂亮、清晰;有的不要说漂亮了,就是有病变你也根本没有扫查到,这就需要硬功夫。为什么临床对超声科的医生的个人认同非常强,应该也与此相关吧! b、手持探头体会是要尽量往下抓,降低重心或者手指在允许的情况下与患者体表接触起一支撑作用(不就是多洗几次手吗)。即便如此遇上疑难病例,操作时间过久手腕及胳膊感觉酸困,一些女士本身力量就小,比较讲究卫生,手持探头偏高,重心不稳,容易疲劳,影响扫查。尽管检查时涂有导声剂,偶感觉还是探头要稍加用力,将探头与皮肤间的空气排出的更彻底些,图像会更好。 c、建立良好声窗:超声扫查相对来说没有什么定式可言,不管在哪一点只要建立好声窗将所要扫查的部位全面扫查,没有遗漏就可以了。所以在一些腹部气体过多,或者外伤、术后扫查点受限及肝脾膈顶部时,常规凸阵探头扫描不满意时换用扇扫探头会好些。 d、当扫查过程中发现疑难病变时要不断利用基波及谐波扫描方式,仪器没有谐波功能可以有一个简单办法,比如用仪器内置的不同条件检查,如心脏条件检查病变轮廓相对清楚, (仪器可调节的参数每台机器不一,大多数人还是了解的比较少),腹部条件灰度好,比较细腻, 要是位置相对表浅不要忘了高频探头的优势,试试看有什么新的信息可获取。 e、在扫查胆囊时左侧卧位是一定要做的,即便这样还是不够的,偶一般在胆囊颈部有可疑病变,都需要在左侧卧位的情况下,将手掌贴于探头外侧,用探头内侧晃动患者腹壁,以利于胆囊内游离物活动移位。 4、结合临床随访,有机会去手术室亲自观看病变的部位、形态、内部结构、与其它组织的相互关系,最后要了解病理结果。 心超时打左室长轴切面在3、4肋间左腰右肩,病人左侧卧30度,再把探头上移一肋间,然后顺时针转动90度,主动脉短轴就出来啦!最后把探头向内侧倾一下,左、右肺动脉就显现了! 扩心是大心腔小开口,心肌普遍运动减弱,而心梗是节段性运动减弱;扩张型心肌病的超声征象,说说我记的顺口溜:“一大、二小、三薄、四弱”;一大:心脏各房室普遍性扩大;二小:二、三尖瓣口开放幅度相对偏小;三薄:心室壁变薄;四弱:室壁运动弥漫性减弱。 在判断左室舒张功能减低,可以采用病人左侧卧位,从心尖四腔心切面测量二尖瓣口血流,通过e及a比值来判断,但有时会出现假阳性,让病人平卧位后再测量,两者比值就可能逆转过来,从而可以判断舒张功能正常.肝 左叶纵切面时,其后方可以显示胃贲门回声,若双层粘膜厚大于1cm,可要高度怀疑有胃贲门占位可能。 当肝肾矢状切面,肝脏不比肾脏长,若肝脏肿大,肝脏比肾脏长;把探头在右锁骨中线肋下垂直皮肤,这个切面观有无肝脏,平静呼吸正常没有,若有就是肝大了,这与用手做体检是一个道理。如果在肋弓下看到肝脏的回声,不要盲目的诊断为肝脏增大,一定要看肝的上界是不是下移,比如肺气肿的病人因膈肌下移,导致肝脏受压下移,但肝并没有增大,瘦长型的

超声波治疗仪地操作流程

超声波治疗仪的操作流程 一、操作流程: 1、患者取舒适体位,充分暴露治疗部位,治疗部位皮肤涂以耦合剂,将超声头置于治疗部位; 2、打开电源开关,设定输出模式,按MODE键选择:CON连续模式、1(输出、间隙时间各1s)、0.5(输出、间隙时间各1/2s)、0.3(输出、间隙时间各1/3s); 3、设定输出强度INTENSITY:UP键/DOWN键为0.1步距,每按一次增加/减少0.1W;SET键0.5步距,每按一次增加0.5W。强度显示窗显示设定值(0.1-1.5W/C㎡)。 4、设定治疗时间:UP键/DOWN键为1min步距,每按一次增加/减少1min。 5、开始治疗:按下ST/SP键,开始输出超声波,时间显示窗数字闪烁,并开始计时。 6、结束治疗:设定时间到,输出停止,蜂鸣器报警,时间显示数字为“0”并闪烁,治疗结束。在治疗过程中,按下ST/SP键,输出停止,时间显示数字回到设定值,治疗结束。 7、切断电源:先关闭电源开关,再拔掉电源线; 8、擦净超声头上的耦合剂,并用75%乙醇涂擦消毒。

二、注意事项: 1、耦合剂应涂布均匀,超声头紧贴皮肤,不得有任何细微间隙; 2、固定法治疗时或皮下骨突部位治疗时,超声波强度宜小于0.5 W/C㎡; 3、避免使用高强度治疗; 4、患者治疗部位皮肤感觉缺失时,应特别注意; 5、进行胃部治疗前,患者须饮开水300ml,取坐位治疗; 6、治疗部位如伴有血肿,超声头应尽量避开血肿中心,输出强度要小,以防再次出血。 磁振热治疗仪操作规 【概念】磁振热治疗仪是以微机处理为基础,采用交变磁场、生物磁振、红外热敷三种物理因子相结合的同步治疗仪器。具有祛肿、镇痛、消炎的作用,解除疲劳和肌肉酸痛。 【适应症】颈椎病、肩周炎、腰椎间盘突出症、关节炎、肱骨外上髁炎、腱鞘炎、支气管炎、慢性盆腔炎、神经痛等等。 【禁忌症】 1 出血倾向患者。 2 严重的心肺以及肾脏病患者。

超声检查操作手法

一.操作手法 1.体位 (1)平卧位:最常用。 (2)左侧卧位:是一个必要的补充体位。 (3)右侧卧位:显示左外叶特别有用。 (4)坐位或半卧位。 2.探头部位可分为右肋下、剑突下、左肋下、右肋间四处 二.肝脏右叶最大斜径 1.测量标准切面:以肝右静脉和肝中静脉汇入下腔静脉的右肋缘下肝脏斜切面为标准测量切面。 2.测量位置:测量点分别置于肝右叶前、后缘之肝包膜处,测量其最大垂直距离。 3.正常参考值(cm):正常成年人12-14cm。 三.肝脏右叶前后径 1.测量标准切面:第五或第六肋间肝脏右叶的最大切面为标准测量切面。 2.测量位置:测量点分别置于肝右叶前、后缘之肝包膜处,测量其最大垂直距离。 3.正常参考值(cm):正常成年人8-10cm。 四.肝脏左叶厚度和长度经线 1.测量标准切面:以通过腹主动脉的肝左叶矢状纵切面为标准测量切面,向上尽可能显示隔肌。

2.测量位置:左叶厚度测量点分别置于肝左叶前后缘最宽处的肝包膜(包括尾状叶),测量其最大前后距离,左时长度测量点分别置于肝左叶的上下缘包膜处与人体中线平行。 3.正常参考值(cm):肝左叶厚径不超过6cm,肝左叶长径不超过9cm。 五.门静脉及胆总管的宽度 1.测量标准切面:以右助缘下第一肝门纵断面为标准测量切面,胆总管要求尽量显示其全长至胰头后方。 2.测量位置:门静脉测量要求在距第一肝门1-2c m处测量其宽径,胆总管测量要求在其全长之最宽处测量。 3,正常参考值(cm):门静脉主干宽度(内径)1.0~1.2cm,胆总管宽度(内径)0.4~0.6cm。 六.脾脏厚度 1.测量标准切面:左肋间脾脏斜切面,要求显示脾静脉出脾门部图像。 2.测量位置:测量点选在脾门边缘至脾对侧缘之垂直距离测量。3.正常参考值(cm):正常成年人不超过4cm。 七.脾脏长度 1.测量标准切面:左助间脾脏斜切面。尽量显示脾的全长,同时显示脾静脉出脾门部图像。 2.测量位置:测量点选在脾上下极的包膜处。 3.正常参考值(cm):正常成年人不超过12cm。

彩超仪器操作流程

开机前准备:检查探头有无损坏,有无软硬件故障,若有故障及时登记并上报。 开机:先启动稳压器电源、电源稳定后再开机。遇有突然停电时,应及时关机,来电后待电压稳定后再按顺序开机。 检查时:按照所检查部位对诊断仪器进行适当调节,在保障使用安全的条件下,力求获得最佳的声像图。检查时必须做到轻拿轻放探头,如遇仪器损坏应及时报告科主任。 检查后:每次检查完病人后,应用柔软纸巾擦去探头上的耦合剂,以保持探头的清洁。检查结束后,应及时按冻结键,避免不必要的损耗。关机:关机时先关仪器开关,待停机后再切断稳压器电源。结束一日的工作后,检查仪器及探头是否完好,并做好交接班。 日常维护:仪器责任人每日按照一级保养项目进行保养、每周彻底除尘仪器一次,做好定期保养及维修登记。 产品名称:全数字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系统 生产企业:飞利浦医疗设备有限公司 注册证号:国食药监械(准)字2012第3231099号 型号:HD5 使用日期:2014. 责任人:贺锌培

开机前准备:检查探头有无损坏,有无软硬件故障,若有故障及时登记并上报。 开机:先启动稳压器电源、电源稳定后再开机。遇有突然停电时,应及时关机,来电后待电压稳定后再按顺序开机。 检查时:按照所检查部位对诊断仪器进行适当调节,在保障使用安全的条件下,力求获得最佳的声像图。检查时必须做到轻拿轻放探头,如遇仪器损坏应及时报告科主任。 检查后:每次检查完病人后,应用柔软纸巾擦去探头上的耦合剂,以保持探头的清洁。检查结束后,应及时按冻结键,避免不必要的损耗。关机:关机时先关仪器开关,待停机后再切断稳压器电源。结束一日的工作后,检查仪器及探头是否完好,并做好交接班。 日常维护:仪器责任人每日按照一级保养项目进行保养、每周彻底除尘仪器一次,做好定期保养及维修登记。 产品名称:全数字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系统 生产企业:飞利浦医疗设备有限公司 注册证号:苏食药监械(准)字2013第2230116号(更2013-159)型号:550 使用日期:2017.01 责任人:贺锌培

超声科便民措施及工作流程

超声科便民措施及工作流程

超声科便民措施 一、超声科便民措施 1.文明服务,礼貌待患,耐心及时解答病人提问。 2.扶老携幼,主动为行动不便患者办理有关检诊手续。 3.心电图、超声急诊随叫随到,及时检查并发出诊断报告。 4.超声室24小时全天候检诊。 5.医院为就诊患者免费提供纯净水。 6.遇有临近下班时间来诊的患者,各岗位要满足患者要求,加班加点为患者检查。 二、超声科服务承诺 1.语言文明、礼貌待患、准时开诊、坚守岗位; 2.接诊时根据申请单要求认真检查; 3.检查时不说与工作无关的话; 4.危、急、重症患者优先检查及时发报告; 5.病人检查完毕,30分钟内发报告,特殊情况例外(疑难病例),并向病人解释清楚。

超声科保障患者合法权益的相 关制度 一、超声科病人的权利 病人拥有的基本权利包括:医疗权、自主权、知情同意权、保密权和隐私权。也就是对医务人员来说,他们有提供医疗服务,尊重病人的意愿,向病人提供必要的信息和取得病人自愿的同意,保守秘密和保护隐私的义务。 (1)任何病人都享有医疗权利 任何病人享有医疗权利—在我科来说就是超声检查与心电图检查。检查疾病所必需的服务是根据病情的严重程度不同而不同,病情的需要是一种客观的需要,不是病人或病人家属的主观需要。提供的医疗服务受到医学框架和医学发展水平的制约,受卫生资源分配水平的制约,但任何人都无权拒绝病人的检查要求。 超出病情的要求不能成为病人的权利,这种超出病情的要求可以是多方面的,尤其是病情严重的病人或其家属可能会提出某些不合理的要求,科室医务人员应向患者及其家属解释清楚。 (2)病人医疗权应是平等的、公正的

新手实用超声手法操作教程

新手超声基础(操作手法、体位、标准切面、测量位置、及参考值) 一.操作手法1.体位(1)平卧位:最常用。(2)左侧卧位:是一个必要的补充体位。(3)右侧卧位:显示左外叶特别有用。(4)坐位或半卧位。2.探头部位可分为右肋下、剑突下、左肋下、右肋间四处二.肝脏右叶最大斜径1.测量标准切面:以肝右静脉和肝中静脉汇入下 一.操作手法 1.体位 (1)平卧位:最常用。 (2)左侧卧位:是一个必要的补充体位。 (3)右侧卧位:显示左外叶特别有用。 (4)坐位或半卧位。 2.探头部位可分为右肋下、剑突下、左肋下、右肋间四处 二.肝脏右叶最大斜径 1.测量标准切面:以肝右静脉和肝中静脉汇入下腔静脉的右肋缘下肝脏斜切面为标准测量切面。 2.测量位置:测量点分别置于肝右叶前、后缘之肝包膜处,测量其最大垂直距离。 3.正常参考值(cm):正常成年人 12-14cm。 三.肝脏右叶前后径 1.测量标准切面:第五或第六肋间肝脏右叶的最大切面为标准测量切面。 2.测量位置:测量点分别置于肝右叶前、后缘之肝包膜处,测量其最大垂直距离。 3.正常参考值(cm):正常成年人 8-10cm。 四.肝脏左叶厚度和长度经线 1.测量标准切面:以通过腹主动脉的肝左叶矢状纵切面为标准测量切面,向上尽可能显示隔肌。 2.测量位置:左叶厚度测量点分别置于肝左叶前后缘最宽处的肝包膜(包括尾状叶),测量其最大前后距离,左时长度测量点分别置于肝左叶的上下缘包膜处与人体中线平行。 3.正常参考值(cm):肝左叶厚径不超过6cm,肝左叶长径不超过9cm。 五.门静脉及胆总管的宽度 1.测量标准切面:以右助缘下第一肝门纵断面为标准测量切面,胆总管要求尽量显示其全长至胰头后方。

超声波治疗仪的操作流程完整版

超声波治疗仪的操作流 程 Document serial number【NL89WT-NY98YT-NC8CB-NNUUT-NUT108】

超声波治疗仪的操作流程 一、操作流程: 1、患者取舒适体位,充分暴露治疗部位,治疗部位皮肤涂以耦合剂,将超声头置于治疗部位; 2、打开电源开关,设定输出模式,按MODE键选择:CON连续模式、1(输出、间隙时间各1s)、(输出、间隙时间各 1/2s)、(输出、间隙时间各1/3s); 3、设定输出强度INTENSITY:UP键/DOWN键为步距,每按一次增加/减少;SET键步距,每按一次增加。强度显示窗显示设定值()。 4、设定治疗时间:UP键/DOWN键为1min步距,每按一次增加/减少1min。 5、开始治疗:按下ST/SP键,开始输出超声波,时间显示窗数字闪烁,并开始计时。 6、结束治疗:设定时间到,输出停止,蜂鸣器报警,时间显示数字为“0”并闪烁,治疗结束。在治疗过程中,按下ST/SP键,输出停止,时间显示数字回到设定值,治疗结束。 7、切断电源:先关闭电源开关,再拔掉电源线; 8、擦净超声头上的耦合剂,并用75%乙醇涂擦消毒。 二、注意事项:

1、耦合剂应涂布均匀,超声头紧贴皮肤,不得有任何细微间隙; 2、固定法治疗时或皮下骨突部位治疗时,超声波强度宜小于W/C㎡; 3、避免使用高强度治疗; 4、患者治疗部位皮肤感觉缺失时,应特别注意; 5、进行胃部治疗前,患者须饮开水300ml,取坐位治疗; 6、治疗部位如伴有血肿,超声头应尽量避开血肿中心,输出强度要小,以防再次出血。 磁振热治疗仪操作规范 【概念】磁振热治疗仪是以微机处理为基础,采用交变磁场、生物磁振、红外热敷三种物理因子相结合的同步治疗仪器。具有祛肿、镇痛、消炎的作用,解除疲劳和肌肉酸痛。 【适应症】颈椎病、肩周炎、腰椎间盘突出症、关节炎、肱骨外上髁炎、腱鞘炎、支气管炎、慢性盆腔炎、神经痛等等。 【禁忌症】1出血倾向患者。 2严重的心肺以及肾脏病患者。 3高热,肿瘤患者。 4各种外伤急性期。

超声操作手法

超声基础(操作手法、体位、标准切面、测量位置、及参考值) 一.操作手法 1.体位 (1)平卧位:最常用。 (2)左侧卧位:是一个必要的补充体位。 (3)右侧卧位:显示左外叶特别有用。 (4)坐位或半卧位。 2.探头部位可分为右肋下、剑突下、左肋下、右肋间四处 二.肝脏右叶最大斜径 1.测量标准切面:以肝右静脉和肝中静脉汇入下腔静脉的右肋缘下肝脏斜切面为标准测量切面。 2.测量位置:测量点分别置于肝右叶前、后缘之肝包膜处,测量其最大垂直距离。 3.正常参考值(cm):正常成年人12-14cm。 三.肝脏右叶前后径 1.测量标准切面:第五或第六肋间肝脏右叶的最大切面为标准测量切面。 2.测量位置:测量点分别置于肝右叶前、后缘之肝包膜处,测量其最大垂直距离。 3.正常参考值(cm):正常成年人8-10cm。 四.肝脏左叶厚度和长度经线 1.测量标准切面:以通过腹主动脉的肝左叶矢状纵切面为标准测量切面,向上尽可能显示隔肌。 2.测量位置:左叶厚度测量点分别置于肝左叶前后缘最宽处的肝包膜(包括尾状叶),测量其最大前后距离,左时长度测量点分别置于肝左叶的上下缘包膜处与人体中线平行。 3.正常参考值(cm):肝左叶厚径不超过6cm,肝左叶长径不超过9cm。

五.门静脉及胆总管的宽度 1.测量标准切面:以右助缘下第一肝门纵断面为标准测量切面,胆总管要求尽量显示其全长至胰头后方。 2.测量位置:门静脉测量要求在距第一肝门1-2c m处测量其宽径,胆总管测量要求在其全长之最宽处测量。 3,正常参考值(cm):门静脉主干宽度(内径)1.0~1.2cm,胆总管宽度(内径)0.4~0.6cm。 六.脾脏厚度 1.测量标准切面:左肋间脾脏斜切面,要求显示脾静脉出脾门部图像。 2.测量位置:测量点选在脾门边缘至脾对侧缘之垂直距离测量。3.正常参考值(cm):正常成年人不超过4cm。 七.脾脏长度 1.测量标准切面:左助间脾脏斜切面。尽量显示脾的全长,同时显示脾静脉出脾门部图像。 2.测量位置:测量点选在脾上下极的包膜处。 3.正常参考值(cm):正常成年人不超过12cm。 第二节胆系超声检查测量方法与正常值 一.胆囊测量 1.胆囊长径。胆囊颈部到底部的长度。在胆囊有折叠的时候,应分段测量,长径应为各段的和。正常值:小于8cm。 2.胆囊横径:为胆囊体的最宽径。正常值:通常小于3.5cm。3.胆囊壁厚径:正常值:小于2.5mm。 二.胆管测量 1.肝外胆管:上段与门静脉腹侧伴行,其内径小于同水平门静脉内径的l/3;下段与胰头后方(胰腺段)、下腔静脉前方下行,其内径小于8.smm。正常胆总管内径随年龄增加,老年人可达10mm。2.肝内胆管:位于门静脉左、右支腹侧,其内径多小于2mm。

超声波治疗仪的使用方法

超声波治疗仪的使用方法 想知道超声波治疗仪的使用方法?超声治疗仪是医学的重要仪器,治疗时将超声波能量作用于人体病变部位,以达到治疗疾患和机体康复的目的。下面来了解下超声波治疗仪的使用 文章目录 超声波治疗仪的使用方法 1、超声波治疗仪的使用方法 固定法。对于小关节疼痛的患煮,可将探头固定在疼痛部位进行治疗。其特点是操作简便,所用剂量较小(每平方厘米面积小于0.6瓦)。

移动法。是将探头在疼痛的关节局部不断移动进行治疗的方法。移动法适用于较大范围疼痛,使用剂量也较大。此外,还有水下法、透声法等多种方法可供应用,但固定法和移动法是最常用的治疗方法。骨质增生的治疗方法患者应暴露疼痛的关节,并在该部位涂敷接触剂(接触剂的作用是消除探头与皮肤之间的间晾,以利于声能的穿过,减少声能的祖失),然后将探头紧贴皮肤表面并确定治疗剂量和治疗时间。对于面积较大的疼痛,可不断移动探头的位。探头移动速度为每秒钟0.1~1厘米,移动速度应尽可鳖都匀,在治疗剂量较大时,探头不可停留在一个位置,以免使患者产生不良感觉。

2、为什么行超声检查时要空腹 并不是所有的超声检查都需要空腹,仅仅在进行腹腔脏器,如肝脏、胆囊、胰腺、脾脏、肾脏、腹腔血管、淋巴结等以及胃肠道超声检查时才需要禁食水8小时以上,以减少胃肠道内食糜、气体的干扰,提高成像质量。对于经常性腹胀的患者,建议检查前晚清淡饮食并适量服用促消化药物后再行超声检查。另外进食后胆囊收缩变小,很难区分胆囊是生理性还是病理性变化,同时也影响胆囊腔内病变的显示。 3、超声波治疗仪的工作原理

在振幅相同的条件下,一个物体振动的能量与振动频率成正比,超声波在介质中传播时,介质质点振动的频率很高,因而能量很大。在我国北方干燥的冬季,如果把超声波通入水罐中,剧烈的振动会使罐中的水破碎成许多小雾滴,再用小风扇把雾滴吹入室内,就可以增加室内空气湿度。这就是超声波加湿器的原理。咽喉炎。气管炎等疾病,药品很难血流到达患病的部位。利用加湿器的原理,把药液雾化,让病人吸入,能够提高疗效。利用超声波巨大的能量还可以使人体内的结石做剧烈的受迫振动而破碎,从而减缓病痛,达到治愈的目的。 超声治疗仪可治疗冠心病 1、超声波是目前治疗冠心病最经济、最安全、最有效的科学方法。 2、治疗冠心病的超声波必须是脉冲超声,而且空间占用比为1:1。 3、治疗冠心病的超声波发射比率必须在:0.8w/平方厘米—1.25w/平方厘米之间,低于0.8w起不到治疗作用,高于1.25w对人体有害。

血管多普勒超声检查指南

血管超声检查指南 简介 《血管超声检查指南》由中国医师协会超声医师分会起草,目的在于指导中国超声医师、超声检查技师或相关人员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进行头颈部、腹部和四肢血管的检查。中国医师协会超声医师分会将根据学科发展适时进行修改,以保障其先进性。欢迎对此指南提出任何修改建议并请与中国医师协会超声医师分会联系。 第三章颈动脉、椎动脉及锁骨下动脉多普勒超声检查指南 一、目的 颈动脉、椎动脉及锁骨下动脉超声检查可对颈部血管病变的部位、范围、严重程度以及颅外脑循环异常作客观评估。 1、评估颈部血管正常解剖结构和血流动力学信息,血管走行是否正常,管腔有无扩张、狭窄、扭曲和受压。 2、评估各种原因引起的颈动脉狭窄或闭塞性病变导致血管结构及血流动力学的变化。如有无内-中膜增厚或斑块形成、斑块稳定性评估及动脉狭窄程度的分级。 3、评估颈动脉狭窄介入治疗后支架的位置、扩张程度、残余狭窄及治疗后相关解剖结构、血流动力学改变等信息。 4、超声引导下的颈动脉内膜剥脱术及术后动脉解剖结构及血流动力学改变的随访评估。 5、评价锁骨下动脉窃血综合征。 6、评价颈部血管的先天性发育不良。 7、检测动脉瘤、动静脉瘘等血管结构及血流动力学变化。 8、利用超声造影检查进一步评估斑块的稳定性及血管狭窄的程度。 二、适应证 1、正常人群或脑血管病高危人群(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等)的筛查。 2、对脑卒中、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可逆性神经功能缺陷(RIND)、黑朦等神经系统症状的病人进行评价。 3、对无症状性颈部血管杂音、伴有心脏杂音或拟行心血管手术患者进行评价。 4、对实施颈动脉内膜剥脱术患者进行术前、术中、术后的评价及随访。 5、对实施颈部动脉、脑血管病变手术或介入治疗的患者进行评价及随访。 6、对不能接受脑血管造影(DSA)的患者,颈动脉超声检查是首选方法。 7、对颈部搏动性肿块、怀疑或确定颈部血管疾病,如颈动脉狭窄患者进行评价及随访。 三、禁忌证和局限性 颈动脉超声检查通常无禁忌证。但出现以下情况时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1、重症脑血管病、不合作患者及不能耐受检查者。 2、颈部术后伤口敷料等影响超声检测。 四、仪器设备

(完整版)四肢血管超声检查规范

四肢血管超声检查规范 【检查方法】 动脉: 1.体位:一般采用仰卧位,检测上肢时外展、外旋各45-90°。探测下肢时,略外展、外旋,探测腘动脉及胫后动脉采用俯卧位,探测足背动脉时采用仰卧位或坐位并屈髋、屈膝足平放体位。 2.探测上肢时:选择7.5-10MHz的线阵探头,一般扫描深度为3-4cm,彩色增益为50-70%,取样容积宽度1-3mm。 从锁骨下动脉开始,在腋前探测腋动脉,沿肱二头肌内侧探测肱动脉,依据血管体表投影探测尺、桡动脉,探测深度为2-3c m。 3.探测下肢时:选择5-10MHz的线阵探头,扫描深度根据受检动脉深度及受检者胖瘦情况变化,一般髂外动脉深度为5-8cm或10-12cm,胫后动脉远端及足背动脉时,深度设置为2-4cm左右,探测时应从股动脉开始。如果临床上怀疑髂动脉疾病则应探查髂动脉(禁食8小时)。 4.探查顺序:首先获得最佳二维图像,在最佳图像上进行彩色多普勒成像,然后在彩色血流图上取多普勒频谱。若动脉存在狭窄,则判断程度。 静脉: 1.体位:上肢取仰卧位,下肢可采用立位、仰卧位、坐位等。一般髂静脉、股静脉、大隐静脉采用仰卧位,腘静脉及小隐静脉采用站位。 2.探头:髂静脉采用相对低频探头,3-5MHz,余采用5-10MHz。 3.探测上肢静脉: (1)浅静脉:根据浅静脉体表投影位置,首先纵切,探查的顺序可依顺行法或逆行法。纵行探查后,将探头转90度,横切探查。 (2)深静脉:按照伴行动脉指引首先探测锁骨下静脉逐渐向远侧段探测。

4.探测下肢静脉: (1)浅静脉:大隐静脉从入股静脉处向下追踪可探查全程,在入口处可见隐股静脉瓣。小隐静脉从入腘静脉处由近及远根据其解剖走行的体表投影探查。小隐静脉入腘静脉前有一较长段在筋膜下走行,位置较深,要注意与深静脉鉴别。(2)深静脉:首先从腹股沟开始确定股总静脉位置,然后按照血管走行或伴行动脉的指引依次以常规探测髂外静脉、股总静脉、股浅静脉、股深静脉、腘静脉、胫前静脉、胫后静脉。 5.注意静脉窦处为血栓好发部位,要仔细探查。 6.内径测量尽量在短轴上测量,断面为圆形。 7.测量位置:髂外静脉在远心端1cm处,股总静脉及股深、浅静脉在汇合为股总静脉处的近心及远心端段1-2cm处测量。 8.下肢静脉探测时,常须做探头加压试验,人工挤压检查段远侧肢体试验以及valsalva动作等。 【检查内容】 1.二维显象(二D) (1)血管的位置:包括起始、走行与周围血管的关系,有无血管成对移位、异位及受压等先天畸形或继发性改变。 (2)管壁情况:内膜是否光滑、连续,动脉壁是否为三层,有无夹层;与邻近血管有无异常通道;管壁有无附着斑块,斑块的位置、回声、大小等。测量管壁的厚度。 (3)管腔情况:观察它们的通畅性,有无狭窄及扩张,腔内是否有异常回声;探头加压静脉是否可压闭等。 2.彩色血流显象(CDFI) 观察血流方向、充盈情况、彩色的强弱,紊乱信号的颜色。以颜色表示方向,以色彩亮,暗反映流速。五彩镶嵌为高速湍流,充盈缺损考虑异常,无血流信号则

超声操作手法-基础总结

超声操作手法、基础总结 第一节.B超检查操作手法 一、操作手法 1、体位 (1)平卧位:最常用。 (2)左侧卧位:是一个必要的补充体位。 (3)右侧卧位:显示左外叶特别有用。 (4)坐位或半卧位。 2.探头部位 可分为右肋下、剑突下、左肋下、右肋间四处。 二、肝脏右叶最大斜径 1.测量标准切面:以肝右静脉和肝中静脉汇入下腔静脉的右肋缘下肝脏斜切面为标准测量切面。 2.测量位置:测量点分别置于肝右叶前、后缘之肝包膜处,测量其最大垂直距离。 3.正常参考值(cm):正常成年人12-14cm。 三.肝脏右叶前后径 1.测量标准切面:第五或第六肋间肝脏右叶的最大切面为标准测量切面。 2.测量位置:测量点分别置于肝右叶前、后缘之肝包膜处,测量其最大垂直距离。 3.正常参考值(cm):正常成年人8-10cm。 四.肝脏左叶厚度和长度经线 1.测量标准切面:以通过腹主动脉的肝左叶矢状纵切面为标准测量切面,向上尽

可能显示隔肌。 2.测量位置:左叶厚度测量点分别置于肝左叶前后缘最宽处的肝包膜(包括尾状叶),测量其最大前后距离,左时长度测量点分别置于肝左叶的上下缘包膜处与人体中线平行。 3.正常参考值(cm):肝左叶厚径不超过6cm,肝左叶长径不超过9cm。 五.门静脉及胆总管的宽度 1.测量标准切面:以右助缘下第一肝门纵断面为标准测量切面,胆总管要求尽量显示其全长至胰头后方。 2.测量位置:门静脉测量要求在距第一肝门1-2c m处测量其宽径,胆总管测量要求在其全长之最宽处测量。 3. 正常参考值(cm):门静脉主干宽度(内径)1.0~1.2cm,胆总管宽度(内径)0.4~ 0.6cm。 六.脾脏厚度 1.测量标准切面:左肋间脾脏斜切面,要求显示脾静脉出脾门部图像。 2.测量位置:测量点选在脾门边缘至脾对侧缘之垂直距离测量。 3.正常参考值(cm):正常成年人不超过4cm。 七.脾脏长度 1.测量标准切面:左助间脾脏斜切面。尽量显示脾的全长,同时显示脾静脉出脾门部图像。 2.测量位置:测量点选在脾上下极的包膜处。 3.正常参考值(cm):正常成年人不超过12cm。

超声波治疗仪操作治疗范围及方法

超声波治疗仪的围及方法 一、中风病的治疗 中风是中医学对急性脑血管疾病的统称。它是以猝然昏倒,不省人事,伴发口角歪斜、语言不利而出现半身不遂为主要症状的一类疾病。由于本病发病率高、死亡率高、致残率高、复发率高以及并发症多的特点,所以医学界把它同冠心病、癌症并列为威胁人类健康的三大疾病之一。 肢体偏瘫是中风的主要后遗症,需及时用超声治疗,加上适当锻炼,可使病情明显改善及康复。 中风后遗症的肢体康复治疗:面部瘫痪导致的口眼歪斜流涎的症状。治疗取穴:颊车、地仓、合谷 上肢功能障碍取穴:曲池、外关、关,同时配合对该部的肌肉进行移动治疗。 下肢功能障碍取穴:环跳、阳陵泉、承山,同时配合对该部的肌肉进行移动治疗。 手功能障碍取穴:劳宫、外劳宫 足功能障碍取穴:三阴交、昆仑、太冲 超声治疗时采用2-3档,每日每部两次,每次20分钟,15天一个疗程,每疗程期间间隔3—5天,治疗周期3—6个月。 二、常见疼痛病的治疗 (一)、颈、肩、腰腿痛 1.颈肩痛是一种常见的多发病,致病原因很多,临床症状大致相同。较多见的有:肩袖损伤(即冈上肌、冈下肌、小圆肌、肩胛下肌等四短肌损伤,因其包围肩部有如短袖,故名),肱二头肌长头肌腱鞘炎,肩关节周围炎,颈椎病以及落枕等。超声波治疗方法也大致相似,只是侧重点有所不同,例如肩袖损伤重点在冈上肌及肱骨大结节处,肱二头肌腱鞘炎重点沿长头肌腱走行方向,肩关节与落枕则在各自的痛点等。均为移动法,档位强度视病情及耐受力选用,每次20分钟。每日两次次,12天左右为一疗程。 鉴于肩痛较为常见,且能表现为全身和局部症状,如冻结肩和关节炎,甚至能使患者暂时丧失劳动能力。而实验及临床经验证明,超声波治疗对疼痛、纤维性变和疤痕形成等症的缓解均有显著和独特效果,对关节周围组织的疤痕所引起的关节挛缩的治疗也具有极好的疗效。目前,世界上发达国家都采用超声波治疗肩周炎。临床报告根据以下标准选择病例:①肩部疼痛;②肩部的主动和被动运动障碍;③明确诊断,排除局部的其他病变。共观察2000例患者,多为中年,

超声常用正常值及测量方法汇总

肝脏超声的正常值及测量 一.操作手法 1.体位 (1)平卧位:最常用。 (2)左侧卧位:是一个必要的补充体位。 (3)右侧卧位:显示左外叶特别有用。 (4)坐位或半卧位。 2.探头部位可分为右肋下、剑突下、左肋下、右肋间四处 二、肝脏右叶最大斜径 1.测量标准切面:以肝右静脉和肝中静脉汇入下腔静脉的右肋缘下肝脏斜切面为标准测量切面。 2.测量位置:测量点分别置于肝右叶前、后缘之肝包膜处,测量其最大垂直距离。 3.正常参考值(cm):正常成年人12-14cm。 三.肝脏右叶前后径 1.测量标准切面:第五或第六肋间肝脏右叶的最大切面为标准测量切面。 2.测量位置:测量点分别置于肝右叶前、后缘之肝包膜处,测量其最大垂直距离。 3.正常参考值(cm):正常成年人8-10cm。 四、肝脏左叶厚度和长度经线

1.测量标准切面:以通过腹主动脉的肝左叶矢状纵切面为标准测量切面,向上尽可能显示隔肌。 2.测量位置:左叶厚度测量点分别置于肝左叶前后缘最宽处的肝包膜(包括尾状叶),测量其最大前后距离,左时长度测量点分别置于肝左叶的上下缘包膜处与人体中线平行。3.正常参考值(cm):肝左叶厚径不超过6cm,肝左叶长径不超过9cm。 五、门静脉及胆总管的宽度 1、测量标准切面:以右助缘下第一肝门纵断面为标准测量切面,胆总管要求尽量显示其全长至胰头后方。 2、测量位置:门静脉测量要求在距第一肝门1-2c m处测量其宽径,胆总管测量要求在其全长之最宽处测量。 3、正常参考值(cm):门静脉主干宽度(内径)1.0~1.2cm,胆总管宽度(内径)0.4~0.6cm。 六.脾脏厚度 1、测量标准切面:左肋间脾脏斜切面,要求显示脾静脉出脾门部图像。 2、测量位置:测量点选在脾门边缘至脾对侧缘之垂直距离测量。 3、正常参考值(cm):正常成年人不超过4cm。 七.脾脏长度 1.测量标准切面:左助间脾脏斜切面。尽量显示脾的

超声波治疗仪的操作操作规范

超声波治疗仪的操作流程 一、操作流程:? 1、患者取舒适体位,充分暴露治疗部位,治疗部位皮肤涂以耦合剂,将超声头置于治疗部位;? 2、打开电源开关,设定输出模式,按MODE键选择:CON连续模式、1(输出、 ); /减少0.1W; ㎡)。 。? 0” ?8 二、注意事项:? 1、耦合剂应涂布均匀,超声头紧贴皮肤,不得有任何细微间隙;? 2、固定法治疗时或皮下骨突部位治疗时,超声波强度宜小于0.5?W/C㎡;? 3、避免使用高强度治疗;? 4、患者治疗部位皮肤感觉缺失时,应特别注意;

?5、进行胃部治疗前,患者须饮开水300ml,取坐位治疗;? 6、治疗部位如伴有血肿,超声头应尽量避开血肿中心,输出强度要小,以防再次出血。 磁振热治疗仪操作规范??? 【概念】磁振热治疗仪是以微机处理为基础,采用交变磁场、生物磁振、红外热敷三种物理因子相结合的同步治疗仪器。具有祛肿、镇痛、消炎的作用,解除疲 ? 2? 3? 4? 5? 6? 7? 1、治疗仪放在台车上。 2、连接电源线。? 3、连接治疗垫。 4、检查插头,治疗垫是否连接良好。? 5、接通电源开关,时间显示30,如果数码显示不正常,可关闭电源,稍等片刻再重

新启动操作。? 6、治疗垫以痛点位为中心摆放,需要时用绑带绑住。可以隔着薄衣服治疗,温度以舒适耐受为度,一般在40~52度之间,时间约30分钟。? 7、治疗模式:M1为有热模式;M2为无热模式。? 8、调节时间,一般为30分钟。? 9、按下启动键,10秒后,输出下面的指示灯亮,开始工作。? 10 11 1. 2. 3. 4.设备预热完毕后,按不同病人调节功率大小。? 5.当工作指示灯亮时,对准被检查的眼睛,按触发键,探针发射激光。? 6.检查结束后,关闭仪器电源开关,最后断开电源。 ?二.使用注意事项:? 1.发现电源线有裸露情况时,必须停止使用,并通知设备科相关人员到场察看。?

血管超声检查指南

《血管超声检查指南》试行 目录 第一部分头颈部血管 第一章经颅多普勒超声常规检查指南 第二章经颅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指南 第三章颈动脉、椎动脉及锁骨下动脉多普勒超声检查指南 第二部分腹部血管 第一章腹主动脉瘤多普勒超声检查指南 第二章肠系膜血管多普勒超声检查指南 第三章下腔静脉多普勒超声检查指南 第四章门静脉多普勒超声检查指南 第五章肝移植术后并发症的多普勒超声检查指南 第六章肾动脉多普勒超声检查指南 第七章移植肾多普勒超声检查指南

第三部分四肢血管 第一章上肢动脉多普勒超声检查指南 第二章上肢静脉血栓多普勒超声检查指南 第三章髂动脉及下肢动脉多普勒超声检查指南 第四章髂静脉及下肢静脉血栓多普勒超声检查指南 第五章下肢静脉反流多普勒超声检查指南 第六章下肢浅静脉超声评价与标记指南 第七章动静脉造瘘术前上肢血管多普勒超声评价指南 第八章血液透析动静脉内瘘多普勒超声检查指南 附录外周动脉脉冲多普勒频谱采集 第一章经颅多普勒超声常规检查指南 一、目的 经颅多普勒(transcranial Doppler, TCD)检查是利用人类颅骨自然薄弱的部位作为检测声窗(如颞骨嶙部、枕骨大孔、眼眶),采用低频率(1.6~2.0MHz)的脉冲波探头对颅内动脉病变所产生的颅底动脉血流动力学变化提供客观的评价信息。同时通过 4.0MHz连续波或2.0MHz脉冲波多普勒探头检测颈总动脉(common carotid artery,CCA)、颈外动脉(external carotid artery,ECA)及颈内动脉(internal carotid artery,ICA)颅外段全程获得相关的血流动力学信息。

超声波治疗仪的操作流程

超声波治疗仪得操作流程 一、操作流程: 1、患者取舒适体位,充分暴露治疗部位,治疗部位皮肤涂以耦合剂,将超声头置于治疗部位; 2、打开电源开关,设定输出模式,按MODE键选择:CON连续模式、1(输出、间隙时间各1s)、0.5(输出、间隙时间各1/2s)、0。3(输出、间隙时间各1/3s); 3、设定输出强度INTENSITY:UP键/DOWN键为0.1步距,每按一次增加/减少0.1W;SET键0。5步距,每按一次增加0。5W、强度显示窗显示设定值(0。1-1。5W/C㎡)、 4、设定治疗时间:UP键/DOWN键为1min步距,每按一次增加/减少1min。 5、开始治疗:按下ST/SP键,开始输出超声波,时间显示窗数字闪烁,并开始计时。 6、结束治疗:设定时间到,输出停止,蜂鸣器报警,时间显示数字为“0”并闪烁,治疗结束。在治疗过程中,按下ST/SP键,输出停止,时间显示数字回到设定值,治疗结束、 7、切断电源:先关闭电源开关,再拔掉电源线; 8、擦净超声头上得耦合剂,并用75%乙醇涂擦消毒。 二、注意事项: 1、耦合剂应涂布均匀,超声头紧贴皮肤,不得有任何细微间隙;

2、固定法治疗时或皮下骨突部位治疗时,超声波强度宜小于0.5 W/C㎡; 3、避免使用高强度治疗; 4、患者治疗部位皮肤感觉缺失时,应特别注意; 5、进行胃部治疗前,患者须饮开水300ml,取坐位治疗; 6、治疗部位如伴有血肿,超声头应尽量避开血肿中心,输出强度要小,以防再次出血。 磁振热治疗仪操作规范 【概念】磁振热治疗仪就是以微机处理为基础,采用交变磁场、生物磁振、红外热敷三种物理因子相结合得同步治疗仪器。具有祛肿、镇痛、消炎得作用,解除疲劳与肌肉酸痛。 【适应症】颈椎病、肩周炎、腰椎间盘突出症、关节炎、肱骨外上髁炎、腱鞘炎、支气管炎、慢性盆腔炎、神经痛等等。 【禁忌症】 1 出血倾向患者。 2 严重得心肺以及肾脏病患者。 3 高热,肿瘤患者。 4各种外伤急性期。 5 围手术期。 6 各种感染与非特异性感染病灶、 7 孕妇、金属内固定患者禁用。 【用物准备】磁振热治疗仪、屏风等、 【操作步骤】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