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红十字先进集体事迹

红十字先进集体事迹

红十字先进集体事迹

篇一:全国红十字会系统先进集体

“全国红十字会系统先进集体”候选对象事迹材料

红十字情暖海天

——舟山市红十字会先进事迹

任何事业要想获得成功,都离不开天时、地利、人和。舟山市红十字会地处国角省尾,交出同样一份创业创新的答卷,确实要比其它城市倾注更多的心血。

但天道酬勤。多年来,舟山市红十字会立足海岛弱势群体的人道需求,以超乎寻常的奉献精神认真践行科学发展观,为党分忧,为民解困,在救灾、救助、救护等方面创新服务机制,一些工作努力走在全省前列,多次获得中国红十字会总会、浙江省红十字会和舟山市政府的表彰。

一、在承载责任中彰显人道

备灾救灾是红十字会的重要职责。舟山市红十字会秉承“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优良传统,积极搭建平台汇聚民间爱心资源,广泛动员社会力量捐赠善款,为灾区人民解难,为党和国家分忧。

20XX年初,我国南方地区遭受五十年不遇的严重冰雪灾害。舟山虽未受灾,但市红十字会还是全力发起紧急救助行动,在年关的4天时间里募集人民币133.9万元,港币1350元。这次冰雪灾害救助,全

市共募集善款240万元,并在第一时间通过上级红会送达灾区。期间,积极牵线,将普陀山红十字会募集的60万善款送往受灾严重的湖南省,援助该省张家界、韶山、衡山、凤凰古城四景区的灾后重建,并与灾区30位贫困家庭学生签约结对助学,直至毕业。这一跨省善举,一度在全国成为新闻热点。舟山红会的救助冰雪灾害工作得到了省红会领导的高度肯定,并批示:舟山红十字会在冰雪灾害募捐中行动迅速,组织得力,成效显著,值得总结推广。

“5.12”四川汶川特大地震发生后,全市各级红会夜以继日开展抗震救灾工作,在各级领导和广大志愿者的大力支持下,募集款物达

2804.58万元,并及时向灾区运送了价值126.43万元的应急救援物资。募捐数额不仅创舟山的历史之最,且以一个相对欠发达的海岛市,人均捐款数位全省第二。获浙江省红十字会“抗震救灾最佳组织奖”,全市有6人获省会抗震救灾先进个人奖,1人获中国红十字会抗震救灾先进个人奖。

从长江、嫩江流域特大洪灾,到印度洋海啸;从内蒙古雪暴、“非典”到强台风灾后自救;多年来,市红会总是闻灾而动,在第一时间启动赈灾救助,积极为民解困,为党分忧,主动当好党和政府在人道领域的助手。市红会还把红十字“人道、博爱、奉献”的精神落实在对弱势群体的救助上,想方设法筹集款物,为困难群体提供人道救助和服务:持续10年组织开展“红十字博爱送万家”活动,为贫困群众解困厄、献爱心、送温暖;定期邀请省内外医疗专家来舟山义诊,为岛城困难群体的患者送上健康大礼。今年4月起,又开展了对贫困尿毒症血液

透析患者专项救助活动,筹集善款累计41.7万元,首批对近50名陷入绝望境地的贫困尿毒症血透患者实施了救助。为了提高红十字会人道救助实力,市红十字会还白手起家创办医疗诊所,从1993年建立至今,已为数万生活拮据的困难群众减免医疗费用,并拥有资产300余万元,成为省内为数不多的促进红十字事业发展的经济实体。二、在服务民生中打造品牌

近年来,舟山市实施了“大岛建,小岛迁”的新渔农村建设战略。但一些贫困家庭无力搬迁,一些老人故土难离,成了“留守岛民”。特殊的地理环境和岛际交通的不便,使居住在偏远小岛上的群众就医问药相当困难。事关民生,舟山市红会发扬“人道、博爱、奉献”的红十字精神,主动向市委市政府提议组建舟山市红十字会海岛巡回医疗队,招募医务志愿者下岛下乡为“看病难”的渔农民群众送医送药。20XX年8月,舟山群岛渔农民流动医院(舟山市红十字会海岛巡回医疗队)经市政府批准正式成立,在报名的千余名志愿者中遴

选了250人为骨干队员组成四个分院,购臵了便携式彩色B超仪、心电图仪等仪器设备。流动医院长年巡回于偏远小岛乡村,志愿者们起早摸黑,反复经历大船换小船、小船转小舟及车路到小道、小道转山路的艰苦旅程和翻江倒海般晕船的痛苦,感受着坐在大医院诊室里难以感受的心灵洗礼,构架起党和政府密切联系基层群众的桥梁。创建4年多来,流动医院的队伍扩大到七个分院、近400名志愿者,已组织志愿者下岛下乡服务140多次,足迹遍布全市各偏僻岛屿(乡村),服务渔农民群众70000余人次,免费送药200多万元。流动医

院在有效缓解偏远小岛群众“有钱看病难,无钱难看病”问题的同时,还缓解了一些地方的党群、干群矛盾,深受渔农民群众和乡镇干部的欢迎。一乡镇在招商引资中因部分群众不理解、不支持致使征地撤迁问题久拖不决,流动医院送医送药上门让那里的群众感到党和政府确实是在为百姓做事,才使征地问题得以顺利解决。如今,流动医院已成为市政府与人民群众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实事项目,也是舟山红十字会关爱民生的品牌项目。

国家副主席习近平同志在浙江任省委书记时到舟山考察,听取了流动医院工作汇报后非常高兴,指示这是真正的为民办实事,一定要把它办得更实、更好,建立起长效机制。市红会遵照习近平副主席的指示,积极探索创新流动医院长效机制:一是把香港同胞捐赠的500多平方米房产改建为流动医院院部,开设了博爱医疗诊所(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博爱心理工作室,为渔农民群众提供长期、持续的服务;二是落实了市财政每年150万元专项资金,制订并由市政府办公室行文下发《舟山群岛渔农民流动医院管理办法》,使流动医院的管理工作日趋规范;三是拓展救助面,延伸服务功能,在11个悬水小岛、村落进行“红十字安全药箱”试点,其成功经验,已被市卫生主管部门采纳作为改善悬水小岛和偏远村庄卫生服务“四加一”服务保障方式之一,在全市推广。这些流动医院服务民生的想、长效运作模式,受到了浙江省红十字会及舟山市政府的充分肯定。今年4月中旬,中国红十字会总会常务副会长江亦曼及浙江省红十字会党组书

记、常务副会长王冬梅等领导来舟山调研,对流动医院的做法和成效

给予了高度评价。

三、在创新追求中见证博爱

舟山市红会始终把普及现场救护知识、培训现场救护员列为提高民众素质、服务经济建设、造福和谐社会的主要工作内容,并结合海岛实际,大胆创新,谋求实效,建立起有偿与无偿并行、普及教育与培训救护员相结合的现场救护培训新机制。

渔业是舟山经济的支柱产业,全市渔民近9万人。海上捕捞作业风险大、意外事故多,按渔民的说法,每捕10000吨鱼就要付出一条人命的代价。渔民在海上遇到突发事故,往往因航程较远得不到及时施救而伤残死亡。舟山市红会从20XX年起,利用休渔期和渔船回港避风,有针对性为一些渔民培训海上常见意外损伤救护处臵和溺水后的心肺复苏等基本技能,将授课内容制成光碟,发放到渔船。同时,免费为渔船配臵了急救箱。20XX年休渔期时,市红会在舟山渔业重镇普陀区展茅镇螺门社区开展了大规模的渔民现场救护员培训试点工作,为该社区的200艘渔船培训了133名渔民现场救护员,又筹集资金,为每艘渔船配臵了装有26种先进急救器材和常用应急药品的急救箱。当年冬汛时,一渔民在外洋海域作业时,双脚被起网机绞进,伤势严重,船上渔民救护员当即用急救箱里的器材为伤员作了现场急救处理。由于处臵及时得当,在返港途中耽搁了30多小时的伤员不仅保住了生命,还保住了双腿。经过培训的渔民救护员普遍反映,红十字会教的是救命术。今年休渔期,市红会又为岱山县大衢镇近千条渔船培训渔民现场救护员,并筹集资金为每艘渔船配臵急救箱。

在普及现场救护培训的过程中,市红会坚持因地制宜,更注重因人而异。领导干部是各单位、各部门普及现场救护知识的关键人物,红会领导主动与市委组织部联系,在全省首创把现场救护知识送进市委党校课堂,对县处级领导干部和中青年领导干部进行培训。国家级风景名胜区普陀山每年进出海内外香游客300万人次以上,是旅游经济发展重地。市红会积极指导普陀山红十字会在全山各景点培训现场救护员,并

在10个主要景点和7条岛际交通船上设臵红十字急救点,臵备常用急救器材、药品。各急救站(点)至今已为2万多海内外香游客提供了急救服务,为创建平安风景区筑起一条绿色生命屏障,让海内外游客充分领略人道有情、博爱无涯。为让更多的普通市民有机会学习现场救护知识与技能,市红会多次在主要街头、广场、社区组织开展大规模的宣传演示活动,发放现场急救知识资料,并于今年3月起在每个月第二个周六为为市民免费传授现场急救知识与技能,受到市民的欢迎。

从1991年率先在机动车、摩托车驾驶员中开展救护培训至今,舟山市的现场救护培训工作已先后进入了交通、电力、旅游、建筑、渔业等行业和机关、党校、军营、社区、学校等部门、单位。结合各行业的特点,市红会制作发放多媒体课件、教材和现场救护知识宣传资料30000余册;向社会招募了一批现场救护培训师资志愿者,建立起一支招之即来,来之能教,教之见效的师资队伍;急救知识培训率从初期的0.3%上升到3%。市红会曾荣获总会颁发的“全国红十字卫生救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