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西工大20年10月《统计学》期末考试作业机考参考答案

西工大20年10月《统计学》期末考试作业机考参考答案

西工大20年10月《统计学》期末考试作业机考参考答案

西工大20年10月机考统计学作业

试卷总分:100 得分:98

本作业每次试题内容相同,只是题目和选项顺序是随机调整的,大家可放心下载使用

一、单选题(共35 道试题,共70 分)

1.某商店三种商品的价格和销售量资料如下表4所示:

根据表4资料,可计算出该商店三种商品的基期销售额为( )。

A.840

B.960

C.1000

D.810

正确答案:A

2.要检查一批疫苗的合格率,应该采用()。

A.全面调查

B.重点调查

C.抽样调查

D.典型调查

正确答案:B

3.联合保险学会资助了关于饮酒对驾车的影响的研究。在一项这类研究中,随机挑选了3组成年男子进行一项试验,测量他们喝过5次酒之后血液中的酒精含量水平。A组的成员是在1小时后进行测试,B组是在2小时后进行测试,C组则是在4小时后测试。试验数据见表4。

根据表5资料,可计算出残差平方和的自由度为()。

A.2

B.14

C.16

D.17

正确答案:B

4.某企业生产三种主要产品,其产量和单位成本资料如下表3所示:

C语言期末考试题(含答案)

《C 语言程序设计》期末试卷 一、单项选择题(10x2’=20’) 1、以下叙述正确的是() A )C 语言的源程序不必通过编译就可以直接运行。 B ) C 语言中的每条可执行语句最终都将被转换成二进制的机器指令。 C )C 语言源程序经编译形成的二进制代码可以直接运行。 D )C 语言中的函数不可以单独进行编译。 2、一个C 语言的源程序中() A )必须有一个主函数 B )可能有多个主函数 C )必须有除主函数外其它函数 D )可以没有主函数 3、以下不能定义为用户标识符的是() A )scanf B )Void C )_3com D )int 4、若以下选项中的变量已正确定义,则正确的赋值语句是() A )x1=26.8%3; B )1+2=x2; C )x3=0x12; D )x4=1+2=3; 5、设有定义:floata=2,b=4,h=3;以下C 语言表达式中与代数式h b a *)(2 1 的计算结果不.相符的是() A )(a+b)*h/2 B )(1/2)*(a+b)*h C )(a+b)*h*1/2 D )h/2*(a+b) 6、C 语言中用于结构化程序设计的3种基本结构是() A )顺序结构、选择结构、循环结构 B )if 、switch 、break C )for 、while 、do-while D )if 、for 、continue 7.在while (!x )语句中的!x 与下面条件表达式等价的是() A)x!=0B)x==1C)x!=1D)x==0

8、有以下程序: #include voidmain(){ inti=1,j=1,k=2; if((j++||k++)&&i++) printf(“%d,%d,%d\n”,i,j,k);} 执行后的输出结果是() A)1,1,2 B)2,2,1 C)2,2,2 D)2,2,3 9、有以下程序: #include voidmain(){ inti,s=0; for(i=1;i<10;i+=2) s+=i+1; printf(“%d\n”,s);} 程序执行后的输出结果是() A)自然数1~9的累加和B)自然数1~10的累加和 C)自然数1~9中奇数之和D)自然数1~10中偶数之和 10、有以下函数定义: voidfun(intn,doublex){……} 若以下选项中的变量都已经正确定义并赋值,则对函数fun的正确调用语句是()A)fun(inty,doublem); B)k=fun(10,12.5); C)fun(x,n);D)voidfun(n,x); 二、填空题(10x2’=20’) 11、C语言描述“x和y都大于或等于z”的表达式是:。 12、函数定义时涉及的基本要素是:、、。

凸轮机构大作业___西工大机械原理要点

大作业(二) 凸轮机构设计 (题号:4-A) (一)题目及原始数据···············(二)推杆运动规律及凸轮廓线方程·········(三)程序框图········· (四)计算程序·················

(五)程序计算结果及分析·············(六)凸轮机构图·················(七)心得体会··················(八)参考书··················· 一题目及原始数据 试用计算机辅助设计完成偏置直动滚子推杆盘形凸轮机构的设计 (1)推程运动规律为五次多项式运动规律,回程运动规律为余弦加速度运动规律; (2)打印出原始数据; (3)打印出理论轮廓和实际轮廓的坐标值; (4)打印出推程和回程的最大压力角,以及出现最大压力角时凸轮的相应转角;(5)打印出凸轮实际轮廓曲线的最小曲率半径,以及相应的凸轮转角; (6)打印最后所确定的凸轮的基圆半径。 表一偏置直动滚子推杆盘形凸轮机构的已知参数 题号初选的 基圆半 径 R0/mm 偏距 E/mm 滚子 半径 Rr/m m 推杆行 程 h/mm 许用压力角许用最小曲率半径 [ρamin] [α1] [α2] 4-A 15 5 10 28 30°70?0.3Rr 计算点数:N=90 q1=60; 近休止角δ1 q2=180; 推程运动角δ2 q3=90; 远休止角δ3 q4=90; 回程运动角δ4 二推杆运动规律及凸轮廓线方程推杆运动规律: (1)近休阶段:0o≤δ<60 o s=0;

ds/dδ=0; 2/δd 2 d=0; s (2)推程阶段:60o≤δ<180 o 五次多项式运动规律: Q1=Q-60; s=10*h*Q1*Q1*Q1/(q2*q2*q2)-15*h*Q1*Q1*Q1*Q1/(q2*q2*q2*q2)+6*h*Q1*Q1*Q 1*Q1*Q1/(q2*q2*q2*q2*q2); ds/dδ =30*h*Q1*Q1*QQ/(q2*q2*q2)-60*h*Q1*Q1*Q1*QQ/(q2*q2*q2*q2)+30*h*Q1*Q1*Q 1*Q1*QQ/(q2*q2*q2*q2*q2); 2/δd 2 d=60*h*Q1*QQ*QQ/(q2*q2*q2)-180*h*Q1*Q1*QQ*QQ/((q2*q2*q2*q2))+1 s 20*h*Q1*Q1*Q1*QQ*QQ/((q2*q2*q2*q2*q2)); (3)远休阶段:180o≤δ<270 o s=h=24; ds/dδ=0; 2/δd 2 d=0; s (4)回程阶段:270≤δ<360 Q2=Q-270; s=h*(1+cos(2*Q2/QQ))/2; ds/dδ=-h*sin(2*Q2/QQ); 2/δd 2 d=-2*h*cos(2*Q2/QQ); s 凸轮廓线方程: (1)理论廓线方程: s0=sqrt(r02-e2) x=(s0+s)sinδ+ecosδ y=(s0+s)cosδ-esinδ (2)实际廓线方程 先求x,y的一、二阶导数 dx=(ds/dδ-e)*sin(δ)+(s0+s)*cos(δ);

模电期末考试题

《模拟电子技术》 一、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用“×”或“√”表示判断结果。(10分) 1只要满足相位平衡条件,电路就会产生正弦波振荡。 (×)2引入直流负反馈可以稳定静态工作点。 (√)3负反馈越深,电路的性能越稳定。 (×)4零点漂移就是静态工作点的漂移。 (√)5放大电路采用复合管是为了增大放大倍数和输入电阻。 (√)6镜像电流源电路中两只晶体管的特性应完全相同。 (√)7半导体中的空穴带正电。 (√)8 P型半导体带正电,N型半导体带负电。 (×)9实现运算电路不一定非引入负反馈。 (×)10凡是引入正反馈的集成运放,一定工作在非线性区。 (×)二、选择填空(10分) (1)为了增大输出电阻,应在放大电路中引入 A ;为了展宽频带,应在放大电路中引入 D 。 (A)电流负反馈(B)电压负反馈(C)直流负反馈(D)交流负反馈(2)在桥式(文氏桥)RC正弦波振荡电路中, C 。 (A)φA=-1800,φF=+1800 (B)φA=+1800,φF=+1800 (C)φA=00,φF=00 (3)集成运放的互补输出级采用 B 。 (A)共基接法(B)共集接法(C)共射接法(D)差分接法 (4)两个β相同的晶体管组成复合管后,其电流放大系数约为 B 。

(A)β(B)β2 (C)2β(D)1+β (5)在(A)、(B)、(C)三种电路中输入电阻最大的电路是 B ; 既能放大电流,又能放大电压的电路是 C 。 (A)共基放大电路(B)共集放大电路(C)共射放大电路(6)当PNP型晶体管工作在放大区时,各极电位关系为u C B u B B u E。 (A)> (B)< (C)= (D)≤ (7)硅二极管的正向导通压降比锗二极管的 A 。 (A)大(B)小(C)相等 三、(5分)图示电路中二极管为理想二极管,请判断它是否导通,并求出u0。解:二极管D截止,u0=-6V 四、(10分)在一个放大电路中,三只三极管三个管脚①、②、③的电位分别如表所示,将每只管子所用材料(Si或Ge)、类型(NPN或PNP)及管脚为哪个极(e、b或c)填入表内。 管号T1 T2T3 管 号 T1T2T3 管脚电位(V)①0.7 6.2 3 电 极 名 称 ① ②0 6 10 ② ③ 5 3 3.7 ③ 材料类型 五、(10分)在图示电路中,已知晶体管静态时U BEQ=0.7V,电流放大系数为β=80,r be=1.2 kΩ,R B=500 kΩ,R C=R L=5 kΩ,V CC=12V。

西工大模电实验报告(完全版)

晶体管单极放大器 一、实验目的 (1)掌握用Multisim11.0仿真软件分析单极放大器主要性能指标的办法。 (2)掌握晶体管放大器静态工作点的测试和调整方法,观察静态工作点对放大器输出波形的影响。 (3)测量放大器的放大倍数、输出电阻和输入电阻。 二、实验原理及电路 实验电路如下图所示,采用基极固定分压式偏置电路。电路在接通直流电源Vcc而未加入输入信号()时,三极管三个极电压和电流称为静态工作点,即 (1) (2) (3) (4)

1、静态工作点的选择和测量 放大器的基本任务是不失真地放大小信号。为此应设置合适的静态工作点。为了获得最大不失真的输出电压,静态工作点应选在输出 特性曲线上交流福在线的中点(Q点)。若工作点选得太高则易引起饱 和失真;而选的太低,又易引起截止失真。 静态工作点的测量是指在接通电源电压后放大器输入端不加信号时,测量晶体管集电极电流、管压降和。 静态工作点调整现象动作归纳 电压放大倍数是指放大器输出电压与输入电压之比 (5) 3、输入电阻和输出电阻的测量 (1)输入电阻。放大电路的输入电阻可用电流电压法测量求得。 在输入回路中串接一外接电阻R=1kΩ,用示波器分别测出电阻 两端的电压和,则可求得放大电路的输入电阻为 =(6) (2) 输出电阻。放大电路的输出电阻可通过测量放大电路输出端 开路时的输出电压,带上负载后的输出电压,经计算求 得。 =()×(7) 三、实验内容 (一)仿真部分 1、静态工作点的调整和测量 (1)按图连接电路

(2)输入端加1kHz、幅度为20mV(峰-峰值)的正弦波,调节电位器,使示波器显示的输出波形达到最大不失真。 (3)撤掉信号发生器,用万用表测量三极管三个极分别对地的电压,、、,计算和数据记录与表一。 2、电压放大倍数的测量 (1)输入信号为1kHz、幅度为20mV(峰-峰值)的正弦信号,输出端开 路时(RL=∞),用示波器分别测出,的大小,由式(5)算出 电压放大倍数。记录于表二。 (2)放大电路输出端接入2kΩ的负载电阻,保持输入电压不变,测出此时的输出电压,并计算此时的电压放大倍数,分析负载 对放大电路电压放大倍数的影响。记录于表二。

C语言期末考试题(含答案)

《C 语言程序设计》期末试卷 一、单项选择题 (10x2’=20’) 1、以下叙述正确的是( ) A )C 语言的源程序不必通过编译就可以直接运行。 B ) C 语言中的每条可执行语句最终都将被转换成二进制的机器指令。 C )C 语言源程序经编译形成的二进制代码可以直接运行。 D )C 语言中的函数不可以单独进行编译。 2、一个 C 语言的源程序中( ) A )必须有一个主函数 B )可能有多个主函数 C )必须有除主函数外其它函数 D )可以没有主函数 3、以下不能定义为用户标识符的是( ) A )scanf B ) Void C ) _3com D ) int 4、若以下选项中的变量已正确定义,则正确的赋值语句是( ) A )x1=26.8%3; B )1+2=x2; C )x3=0x12; D ) x4=1+2=3; 5、设有定义: float a=2,b=4,h=3;以下 C 语言表达式中与代数式 1 (a b) * h 的计 2 算结果不 相符的是( ) . A )(a+b)*h/2 B )(1/2)*(a+b)*h C )(a+b)*h*1/2 D )h/2*(a+b) 6、C 语言中用于结构化程序设计的 3 种基本结构是( ) A )顺序结构、选择结构、循环结构 B )if 、switch 、break C )for 、while 、do-while D )if 、for 、continue 7.在 while (!x )语句中的 !x 与下面条件表达式等价的是( ) A) x!=0 B) x==1 C) x!=1 D) x==0 8、有以下程序: #include void main(){ int i=1,j=1,k=2; if( (j++||k++)&&i++ ) printf( “%d,%d,%d\n ”,i,j,k);} 执行后的输出结果是( ) A )1,1,2 B ) 2,2,1 C )2,2,2 D )2,2,3 9、有以下程序: #include void main(){ int i,s=0; for(i=1;i<10;i+=2) s+=i+1; printf( “%d\n ”,s);} 程序执行后的输出结果是( )

哈工大机械原理大作业凸轮机构第四题

Harbin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机械原理大作业二 课程名称:机械原理 设计题目:凸轮机构设计 姓名:李清蔚 学号:1140810304 班级:1408103 指导教师:林琳

一.设计题目 设计直动从动件盘形凸轮机构,其原始参数见表 1 表一:凸轮机构原始参数 升程(mm ) 升程 运动 角(o) 升程 运动 规律 升程 许用 压力 角(o) 回程 运动 角(o) 回程 运动 规律 回程 许用 压力 角(o) 远休 止角 (o) 近休 止角 (o) 40 90 等加 等减 速30 50 4-5-6- 7多 项式 60 100 120

二.凸轮推杆运动规律 (1)推程运动规律(等加速等减速运动) 推程F0=90° ①位移方程如下: ②速度方程如下: ③加速度方程如下: (2)回程运动规律(4-5-6-7多项式) 回程,F0=90°,F s=100°,F0’=50°其中回程过程的位移方程,速度方程,加速度方程如下:

三.运动线图及凸轮线图 本题目采用Matlab编程,写出凸轮每一段的运动方程,运用Matlab模拟将凸轮的运动曲线以及凸轮形状表现出来。代码见报告的结尾。 1、程序流程框图 开始 输入凸轮推程回 程的运动方程 输入凸轮基圆偏 距等基本参数 输出ds,dv,da图像 输出压力角、曲率半径图像 输出凸轮的构件形状 结束

2、运动规律ds图像如下: 速度规律dv图像如下: 加速度da规律如下图:

3.凸轮的基圆半径和偏距 以ds/dfψ-s图为基础,可分别作出三条限制线(推程许用压力角的切界限D t d t,回程许用压力角的限制线D t'd t',起始点压力角许用线B0d''),以这三条线可确定最小基圆半径及所对应的偏距e,在其下方选择一合适点,即可满足压力角的限制条件。 得图如下:得最小基圆对应的坐标位置O点坐标大约为(13,-50)经计算取偏距e=13mm,r0=51.67mm.

模电期末复习题目

模电题目 一、填空题 1.为使BJT发射区发射电子,集电区收集电子,必须具备的条件是(发射极正偏,集电极反偏)。 2.N型半导体是在纯硅或锗中加入(磷(+5))元素物质后形成的杂质半导体。 3.差分放大电路对(差模)信号有放大作用,对(共模)信号起到抑制作用。 3.在电容滤波和电感滤波中,(电感)滤波适用于大电流负载,(电容)滤波的直流输出电压高。 5.集成运放主要包括输入级、(中间放大级)、(输出级)和 (偏置)电路。其中输入级一般采用(差模)电路。 6.为稳定放大器的静态工作点,应在放大电路中引入(直流负)反馈,为稳定放大器的输出电压应引入(电压负)反馈。 7.与甲类功放电路相比,乙类互补对称功率放大电路的优点是(管耗小),其最高效率可达到(78.5%),但容易产生(交越)失真。 8.集成运算放大器是一种采用(直接)耦合方式的多级放大电路,它的输入级常采用差分电路形式,其作用主要是为了克服(共模干扰)。 9.若放大器输入信号电压为1mV,输出电压为1V,加入负反馈后,为达到同样输出需要的输入信号为10mV,该电路的反馈深度为(10)。 10.产生1Hz~1MHz范围内的低频信号一般采用(RC)振荡器,而产生1MHz以上的高频信号一般采用(LC)振荡器 11.半导体二极管具有(单向导电)作用,稳压二极管用作稳压元件时工作在(反向击穿)状态。 12.晶体三极管是一种(电流)控制型器件,当工作在饱和区时应使其发射结(正偏)集电结(正偏),而场效应管是一种( 电压) 控制型器件。 13.集成电路运算放大器是一种高电压增益、高输入电阻、(低)输出电阻的(直接)耦合方式的多级放大电路。 14.差分放大电路有四种输入-输出方式,其差模电压增益大小与输(出)有关而与输(入)方式无关。 15.在放大电路中引入(直流负)反馈可以稳定放大电路的静态工作点,。 16.三种组态的放大电路中(共发射极组态、共基极组态、共集电极组态)输入电阻最小的是(共集电极放大)电路。 17.在一个交流放大电路中,测出某晶体管三个管脚对地电位为:(1)端为1.5V,(2)端为4V,(3)端为2.1V,则(1)端为(发射)极;(2)端为(集电)极;(3)端为(基)极;该管子为(NPN)型晶体管。 18.若要设计一个输出功率为10W的乙类功率放大器,则应选择PCM至少为(4 )W的功率管两只。 19.电流串联负反馈放大器是一种输出端取样量为(电流),输入端比较量为(串联)的负反馈放大器,它使输入电阻(增大),输出电阻(增大)。 20.当温度升高时,二极管的反向饱和电流将(增大)。 21. 当信号频率等于石英晶体的串联谐振频率或并联谐振频率时,石英晶体呈(阳性);当信号频率在石英晶体的串联谐振频率和并联谐振频率之间时,石英晶体呈(感性);其余情况下石英晶体呈(容性)。

C语言期末上机考试题及答案

C语言上机考试题—01 1. //#include #include double fun( int n ) { double sum=0,a=1; for(;n>0;n--,a++) sum=sum+1/(a*(a+1)); return sum; } main() { // clrscr(); printf("%f\n", fun(10)); } 2. #include main() { int k,m,s=0,i,b=0; for(k=10000;k<=20000;k++ ) { if(k%10==7) { for(i=2,b=0;i main() { int a; printf("请输入一个需要判 断的年份:\n"); scanf("%d",&a); if(a%4==0&&a%100!=0) printf("是闰年\n"); else if(a%400==0) printf("是闰年 \n"); else printf("不是闰 年\n"); } C语言上机考试题—02 1. //#include #include double fun( int n ) { double sum=0,a=1; for(;n>0;n--,a++) sum=sum+1/(a*(a+1)); return sum; } main() { // clrscr(); printf("%f\n", fun(10)); } 2. #include fun(int n) { int i,j=0; for(i=2;i #include main() { char str[81]; int i,j=0,w=1,s=0; printf("请输入一串字符: \n"); gets(str); for(i=0;i

模拟电路期末考试题A卷

模拟电路试题B卷 一.(24分) 1)射极输出器的特性归纳为:电压增益,电压跟随性好,输入阻抗,输出阻抗,而且具有一定的放大能力和功率放大能力,射极输出器的反馈类型是。 2)电压负反馈可以使放大器的输出稳定,电流负反馈可以使放大器的输出稳定。 3)在差分放大电路中,大小相等、极性或相位一致的两个输入信号称为信号;大小相等,极性 或相位相反的两个输入信号称为信号。 4)在导体中导电的是,在半导体中导电的不仅有,而且有,这是半导体区别于导 体导电的重要特征。 5)PN结正向偏置时,反向偏置时,这种特性称为PN结的。 6)晶体三极管有两个PN结,即结和结,在放大电路中结必须正偏, 结必须反偏。 7)晶体三极管有型和型两种类型。 8)画放大器的直流通路时,将视为开路,画交流通路时,将和视为短;.

路。 二.(1.9分,2.9分,3.6分,共24分) 1.放大电路如图所示,T为锗NPN管. (1)设V cc=12V,R c=3kΩ,β=70,如果要将静态工作点电流I c调至1.5mA,问R b要取多大? (2)电路参数同上,如果要将静态工作点的电压V CE调至3.3V,问R b应多大? (3)在调整静态工作点时,如稍不小心把R b调至零,这时三极管是否会损坏,为什么?为避免损坏,电路上可 采取什么措施? 得分 ;.

2.已知电路参数如图所示,R g1=300kΩ,R g2=100kΩ,R g3=2MΩ,R d=10kΩ,R2=10kΩ,+V DD=+20V,场效应 管工作点的互导g m=1ms,设r d>>R d (1)画出小信号等效电路; (2)求电压增益A v; (3)求放大器的输入电阻R i 3.下面电路其输入,输出波形如图所示 试问: a)此电路产生何种类型失真? (饱和?截止?) b)为消除此失真,应如何调节电阻R b? ;.

模电实验报告一_西工大

模 拟 电 路 设 计 实 验 报 告 西北工业大学 赵致远2014302170 裘天成2014302171 2016年1月1日 实验一:电源 1.实验目的: ●学习开关型和线性型直流稳压电源原理。 ●认识电解电容与陶瓷电容的区别。 ●认识电感的作用。 ●学会通过芯片datasheet(数据表)了解其工作特性及参数指标 ●掌握直流稳压电源主要指标的意义与其测试方法。

熟悉开关型与线性型直流稳压电源的优缺点与其区别。 2.实验原理: a.线性稳压原理: 特点: 1.输出电压绝对值必须比输入电压绝对值低 2.输出三极管或者MOS管工作在放大状态,导通压降大,输入输 出电压压差大时效率较低。 3.输出电流能力较小 4.输出电压纹波小 5.无开关动作和EMI b.开关稳压原理: 降压 负压 升压

V SW I L V OUT ΔI L ΔV OUT T ON T 特点: 1.能够实现升压,降压,负压转换 2.采用开关传输能量,效率高。 3.具有大电流输出能力 4.输出纹波较大 5.开关动作产生较大EMI和系统电源噪声 3.实验内容: a.实验1:MC34063开关稳压电路 降压输出5V 负压输出-5V

1. 计算参数。 方法:依据MC34063 数据手册(datasheet)中,降压(step-down)和负压(Voltage-Inverting)部分提供的公式计算。 计算开关频率f和导通时间T ON:首先,依据选定的电容C T的值及其公式计算出T ON大小,之后根据T ON/T OFF比值公式计算出T OFF大小。T ON与T OFF之和为开关周期。计算得出开关频率大小。 通过反馈电阻R1,计算反馈电阻R2值。 已知确定R1,通过datasheet中提供的公式计算设定V OUT所需的电阻R2值。 并且调整好可调电阻大小。 计算最大输出电流I OUT(max) 2. 搭建电路。 3. 测试参数 A: 输出电压V OUT 电压表直接测量输出端的电压,并记录。 B:输出纹波 输入电压V IN=25V,负载电阻100Ω时,通过示波器AC档测试V OUT波形,读取纹波大小。 C: 开关频率f和导通时间T ON 输入电压V IN=25V,负载电阻100Ω时,测量开关节点引脚2的波形频率。 高电平时间为导通时间T ON。 D: 负载调整率 输入电压V IN=25V,在输出负载上串联电流表,接入V OUT端,调节负载电阻100Ω和50Ω变化。记录两个负载下输出电压值,计算负载调整率。 E:线性调整率 输入电压V IN在15V到25V变化,负载电阻100Ω时,记录输出电压变化值,计算线性调整率。 F:效率 输入电压V IN=25V,负载电阻100Ω时效率。 G:短路电流 输出负载0.1ohm,串联电流表,接入V OUT端,记录此时的输出电流值。b.实验2:LM7805线性降压电路

模电实验

模拟电子技术实验第十一次实验 波形发生电路 实验报告 2016.12.22 . .

. . 一、 实验目的 1、 学习用集成运放构成正弦波、方波和三角波。 2、 学会波形发生电路的调整和主要性能指标的测试方法。 二、 实验原理 由集成运放构成的正弦波、方波和三角波发生电路有多种形式,本实验采用 最常用且比较简单的几种电路来做分析。 1、 RC 桥式正弦波振荡电路 下图所示为RC 桥式正弦波振荡电路。其中RC 串并联电路构成正反馈支路, 同时起到选频网络的作用。R1、R2、Rw 及二极管等元件构成负反馈和稳幅环节。调节电位器Rw ,可以改变负反馈深度,以满足振荡的振幅条件和改善波形。利用两个反向并联二极管D1、D2正向电阻的非线性特性来实现稳幅。D1、D2采用硅管(温度稳定性好),且要求特性匹配,才能保持输出波形正、负半周对称。R3的接入是为了削弱二极管非线性的影响,以改善波形失真。 电路的振荡频率:12o f RC π= 起振的幅值条件:12f R R ≥ (具体推导见书第406页) 其中23(//)f w D R R R R r =++,D r 是二极管正向导通电阻 调整反馈电阻Rf (调Rw ),使电路起振,且波形失真最小。如不能起振,则

. . 说明负反馈太强,应当适当加大Rw ;如波形失真严重,则应当适当减小Rw 。 改变选频网络的参数C 或R ,即可调节振荡频率。一般采用改变电容C 作频率量程切换,而调节R 作量程的频率细调。 2、 方波发生电路 由集成运放构成的方波发生电路和三角波发生电路,一般均包括比较电路和 RC 积分电路两大部分。下图所示为由迟滞比较器及简单RC 积分电路组成的方波-三角波发生电路。它的特点是线路简单,但三角波的线性度较差。主要用于产生方波,或对三角波要求不高的场合。 电路振荡频率:211 22ln(1)o f f f R R C R =+ 式中11''w R R R =+,22'''w R R R =+ 方波输出幅值:om Z V V =± 三角波输出幅值:212 CM Z R V V R R =+ 调节电位器Rw (即改变R2/R1,),可以改变振荡频率,但三角波的幅值也随之变化。如要互不影响,则可以通过改变Rf 或Cf 来实现振荡频率的调节。 3、 三角波和方波发生电路 如把迟滞比较电路和积分电路首尾相接形成正反馈闭环系统,如下图所示, 则比较电路A1输出的方波经积分电路A2积分可以得到三角波,三角波又触发比较器自动翻转形成方波,这样既可构成三角波、方波发生电路。

C语言程序设计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

C 语言程序设计 试 题 (2008 /2009 学年 第 二 学期) 一. 选择题(满分30分,每题2分) 1.若a 、b 、c 都定义为int 类型且初值为0,则以下不正确的赋值语句是 D 。 A. a=b=c+8; B. a+=y+3; C. c++; D. a+b+c 2. 已知int j ,i=1;执行语句“j=i++;”后,变量i 的值是 B 。 A. 1 B. 2 C. –1 D. -2 3.执行下面程序: #include "stdio.h" void main() { int a=1,b=2,c=3; c=(a+=a+2),(a=b,b+3); printf(“%d,%d,%d ”,a,b,c); } 则输出结果是: A 。 A. 2,2,4 B. 4,2,3 C. 5,5,3 D. 4,2,5 4.若要求在if 后一对圆括号中表示a 不等于0的关系,则能正确表示这一关系的表达式为 D 。 A. a< >0 B. !a C. a=0 D. a 5. for (j=0;j<11;j++);循环结束后,j 的值是 B 。 A. 12 B. 11 C. 10 D. 9 6. C 语言中函数返回值的类型由 D 决定的。 A. return 语句中的表达式类型 B. 调用该函数的主调函数的类型 C. 调用函数时临时决定 D. 定义函数时所指定的函数类型 7.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B 。 A 在调用用户自定义函数时,必须对其进行声明。 B 函数可以返回一个值,也可以什么值也不返回。 C 说明函数时,必须明确参数的类型和返回值。 D 在程序设计中空函数没有什么作用。 8. 若int i=10;执行下列程序后,变量i 的正确结果是 D 。 switch ( i ) {case 0: i+=1; case 10: i+=1; case 11: i+=1; default: i+=1; } A. 10 B. 11 C. 12 D. 13 9. 下列语句中不正确的字符串赋值或初始化的是 C 。 A . char str[10]={"strings"}; B.char str[8]={'s','t','r','i','n ','g','s','\0'}; C. char str[10]; str= "strings"; D. char str[]= "strings"; 10. 有如下程序: #include void main() { int a=1,b=0,c=0; if (a

机械原理大作业3 凸轮结构设计

机械原理大作业(二) 作业名称:机械原理 设计题目:凸轮机构设计 院系:机电工程学院 班级: 设计者: 学号: 指导教师:丁刚陈明 设计时间: 哈尔滨工业大学机械设计

1.设计题目 如图所示直动从动件盘形凸轮机构,根据其原始参数设计该凸轮。 表一:凸轮机构原始参数 序号升程 (mm) 升程运动 角(o) 升程运动 规律 升程许用 压力角 (o) 回程运动 角(o) 回程运动 规律 回程许用 压力角 (o) 远休止角 (o) 近休止角 (o) 12 80 150 正弦加速 度30 100 正弦加速 度 60 60 50 2.凸轮推杆运动规律 (1)推杆升程运动方程 S=h[φ/Φ0-sin(2πφ/Φ0)]

V=hω1/Φ0[1-cos(2πφ/Φ0)] a=2πhω12sin(2πφ/Φ0)/Φ02 式中: h=150,Φ0=5π/6,0<=φ<=Φ0,ω1=1(为方便计算) (2)推杆回程运动方程 S=h[1-T/Φ1+sin(2πT/Φ1)/2π] V= -hω1/Φ1[1-cos(2πT/Φ1)] a= -2πhω12sin(2πT/Φ1)/Φ12 式中: h=150,Φ1=5π/9,7π/6<=φ<=31π/18,T=φ-7π/6 3.运动线图及凸轮线图 运动线图: 用Matlab编程所得源程序如下: t=0:pi/500:2*pi; w1=1;h=150; leng=length(t); for m=1:leng; if t(m)<=5*pi/6 S(m) = h*(t(m)/(5*pi/6)-sin(2*pi*t(m)/(5*pi/6))/(2*pi)); v(m)=h*w1*(1-cos(2*pi*t(m)/(5*pi/6)))/(5*pi/6); a(m)=2*h*w1*w1*sin(2*pi*t(m)/(5*pi/6))/((5*pi/6)*(5*pi/6)); % 求退程位移,速度,加速度 elseif t(m)<=7*pi/6 S(m)=h; v(m)=0; a(m)=0; % 求远休止位移,速度,加速度 elseif t(m)<=31*pi/18 T(m)=t(m)-21*pi/18; S(m)=h*(1-T(m)/(5*pi/9)+sin(2*pi*T(m)/(5*pi/9))/(2*pi)); v(m)=-h/(5*pi/9)*(1-cos(2*pi*T(m)/(5*pi/9))); a(m)=-2*pi*h/(5*pi/9)^2*sin(2*pi*T(m)/(5*pi/9)); % 求回程位移,速度,加速度

模电期末考试试题

一、判断。 1由于集成运放是直接耦合放大电路,因此只能放大直流信号,不能放大交流信号。() 2理想运放只能放大差模信号,不能放大共模信号。() 3不论工作在线性放大状态还是非线性状态,理想运放的反相输入端与同相输入端之间的电位差都为零。() 4不论工作在线性放大状态还是非线性状态,理想运放的反相输入端与同相输入端均不从信号源索取电流。() 5 在功率放大电路中,输出功率愈大,功放管的功耗愈大。()6电路只要满足│AF│=1,就一定会产生正弦波振荡。 ( ) 7负反馈放大电路不可能产生自激振荡。 ( ) 8为使电压比较器的输出电压不是高电平就是低电平,就应在其电路中使集成运放不是工作在开环状态,就是仅仅引入正反馈。() 9输入电压在单调变化的过程中,单限比较器和滞回比较器的输出电压均只可能跃变一次。 ( ) 10单限比较器比滞回比较器抗干扰能力强,而滞回比较器比单限比较器灵敏度高() 二、选择。 1所谓放大器工作在闭环状态,是指() A. 考虑信号源内阻 B. 有反馈通路 C. 接入负载 D. 信号源短路 2差分放大电路的差模信号是两个输入信号的()共模信号是两个输入端信号的()。 A、差 B.和 C.平均值 3在输入量不变的情况下,若引人反馈后(),则说明引入的反馈是负反馈。 A.输入电阻增大 B.输出量增大 C.净输入量增大 D.净输入量减小 4直流负反馈是指()。 A直接耦合放大电路中所引入的负反馈 B.只有放大直流信号时才有的负反馈 C.在直流通路中的负反馈 5为了实现下列目的,应引入 A.直流负反馈 B.交流负反馈 ①为了稳定静态工作点,应引入(); ②为了稳定放大倍数,应引入(); ③为了改变输入电阻和输出电阻,应引入(); ④为了抑制温漂,应引入(); ⑤为了展宽频带,应引入():6.利用基本放大电路的微变等效电路只可求该放大电路的() A. 电压放大倍数 B. 输入电阻和输出电阻 C. 静态工作点 D. 电压放大倍数、输入电阻和输出电阻 7.如图一所示电路,输入电压v I = 5mV,输出电压v O = 40mV,则反馈电阻R f为() A. 80kΩ B. 40 kΩ C. 50 kΩ D. 70 kΩ 8.NPN型和PNP型三极管的区别是() A. 由两种不同的材料硅或锗构成 B. 掺入的杂质不同 C. P区和N区的位置不同 D. 所加的正负电源不同 9.如图二所示负反馈放大电路的类型是:() A. 电压并联负反馈电路 B. 电压串联负反馈电路 C. 电流并联负反馈电路 D. 电流串联负反馈电路 10.在单管共射放大器中() A. i o与v i反相 B. v o与i o同相 C. v o与v i同相 D. v o与v i反相 三.填空题。 ⒈集成运放的输入级电路通常是一个⑴,输出级电路通常是⑵。 ⒉在反馈放大电路中,根据反馈量的引入对净输入量的影响的不同,可将反馈分为⑶和⑷两种类型。 ⒊在差分放大电路中,大小相等、极性或相位一致的两个输入信号称为信号⑸;大小相等、极性或相位相反的两个输入信号称为信号⑹。 ⒋金属—氧化物——半导体场效晶体管简称MOS管,按其导电沟道中用来导电的载流子的类型,可将其分为⑺和⑻两种。 ⒌工作于线性区的理想运放,其净输入端有两个特点:即净输入电压v di = 0和净输入电流i di = 0通常称为⑼和⑽。 图二

西工大模电实验报告总结计划晶体管单级放大器.docx

实验一晶体管共射极单管放大器 一、实验目的 1、掌握用 multisim仿真软件分析单级放大器主要性能指标的方法。 2、掌握晶体管放大器静态工作点的调试和调整方法,观察静态工作点对放 大器输出波形的影响。 3、测量放大器的放大倍数、输入电阻和输出电阻。 二、实验原理 实验电路如图 2.1 -1 所示,采用基极固定分压式偏置电路。电路在接通直流电源 V cc而未加入信号( V i =0)时,三极管三个极电压和电流称为静态工作点, 即 图2.1 -1 晶体管单级放大器 V BQ=R2V CC/(R 2+R3+R7) I CQ=I EQ=(V BQ-V BEQ)/R 4 I BQ=I EQ/ β V CEQ= V CC-I CQ( R5+R4) 1、放大器静态工作点的选择和测量 放大器的基本任务是不失真的放大小信号。为了获得最大不失真输出电压, 静态工作点应选在输出特性曲线上交流负载线的中点。若工作点选的太高,则容易引起饱和失真;而选的太低,又易引起截止失真。 静态工作点的测量是指在接通电源电压后放大器输入端不加信号时,测量晶

体管的集电极电流I CQ和管压 降 V CEQ。其中V CEQ可直接用万用表直流电压档测C-E 极间的电压既得,而I CQ的测量则有直接法和间接法两种: (1)直接法:将万用表电流档串入集电极电路直接测量。此法精度高,但 要断开集电极回路,比较麻烦。 ( 2)间接法:用万用表直流电压档先测出R5上的压降,然后根据已知R5算出I CQ,此法简单,在实验中常用,但其测量精度差。为了减小测量误差,应选用内 阻较高的电压表。 当按照上述要求搭好电路,在输入端引入正弦信号,用示波器观察输出。静态工作点具体的调节步骤如下: 现象出现截止失真动作减小 R 出现饱和失真 增大 R 两种失真都出 现 减小输入信号 无失真 加大输入信号 根据示波器上观察到的现象,做出不同的调整动作,反复进行。当加大输入信号,两种失真都出现,减小输入信号,两种失真同时消失,可以认为此时的静态工作点正好处于交流负载线的中点,就是最佳的静态工作点。去掉输入信号,测量此时的 V CQ, 就得到了静态工作点。 2.电压放大倍数的测量 Ui 输出电压 Uo 之比 电压放大倍数是指放大器的输入电压 Au=Uo/Ui(2.1-5) 用示波器分别测出 Uo 和 Ui ,便可按式( 2.1-5)求得放大倍数,电压放大倍数与负载 Rl 有关。 3.输入电阻和输出电阻的测量 ( 1)输入电阻 Ri 用电流电压法测得,电路如图电阻 R=1kΩ,用示波器分别测出电阻两端电压 2.1-3 所示。在输入回路中串接Ui 和 Us,则可求得输入电阻Ri 为 Ri=Ui/Ri=Ui×R/(Us-Ui )(2.1-6)

哈工大机械原理大作业凸轮

机械原理大作业二 课程名称: _______ 设计题目: 凸轮机构设计 院 系: ------------------------- 班 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设计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学 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指导教师: ______________________ 哈尔滨工业大学 Harbin I nstituteof Techndogy

设计题目 如右图所示直动从动件盘形凸轮机构,选择一组凸轮机构的原始参数, 据此设计该凸轮机构。 凸轮机构原始参数 二.凸轮推杆升程、回程运动方程及推杆位移、速度、加速度线图 凸轮推杆升程运动方程:冷3唱—亦(中] 156 12 .. v 」1 - cos()] 兀1 5 374.4 2 12 ? a 1si n( ) 兀 1 5 % t 表示转角, s 表示位移 t=0:0.01:5*pi/6; %升程阶段 s= [(6*t)/(5*pi)- 1/(2*pi)*si n(12*t/5)]*130; hold on plot(t,s);

t= 5*pi/6:0.01:pi; %远休止阶段 s=130; hold on plot(t,s); t=pi:0.01:14*pi/9; %回程阶段 s=65*[1+cos(9*(t-pi)/5)]; hold on plot(t,s); t=14*pi/9:0.01:2*pi; %近休止阶段 s=0; hold on plot(t,s); grid on % t表示转角,令3 1=1 t=0:0.01:5*pi/6; %升程阶段v=156*1*[1-cos(12*t/5)]/pi hold on plot(t,v); t= 5*pi/6:0.01:pi; %远休止阶段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