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客运站设计说明

客运站设计说明

客运站设计说明
客运站设计说明

客运站创作说明

摘要:交通运输基础设施建设作为运输事业发展的一项重要内容,其发展将直接决定其他各产业发展的物质基础、市场交易效率和投资环境的改善。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客流量也迅猛增长,地处市区的两所客运站已无法满足客运增长带来的运输需求。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出行需求迅速增长,对出行的舒适性、安全性、方便性、快捷性提出了个更高的要求,原有的汽车客运站规模、设施及功能已远远不能满足需求。

关键词:交通;效率;环境;客流;安全;快捷。

1.引言

济南位于山东省中部,北纬36度40分,东京117度00分。南依泰山,北跨黄河,是全省铁路、公路、航空的枢纽,是京沪铁路与胶济铁路的交汇点,公路辐射全省各市地并与各省相连,济(南)青(岛)高速公路、济(南)德(州)高速公路、济(南)泰(安)高速公路和济南高速绕城公路的开通,使得济南公路四通八达。济南国际机场航线可直接与国内外40多个大中城市相连,经营客货运输和通用航空业务。通讯设施完善,可直接与世界174个国家和地区、国内200多个城市传递信息。各交通干线的建设与完善为济南长途客运提供了良好的交通环境。

然而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出行率的不断提高,给交通运输部门带来了很大的压力。伴随着全运会的召开,济南文化迅速传播,吸引了更多的外来人员来济南旅游、务工等,这是对济南交通运输业的又一考验。原有的公路客运站已不能满足人们的需求,为缓解现有客运站的工作压力,从而为人们提供一个更方便快捷、更加舒适的运输环境,同时也为缓解市内交通压力和提供更加便捷的交通工具换成服务,经研究决定在济南东部,经十路沿线,靠近奥体中心的地段建设一座现代化大型的汽车客运站。

本设计方案将拟建成为新的城市集散中心,为市民提供高效便捷交通服务的同时兼备运政服务和物流速递的功能,将为城市的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

2.设计创作说明

本设计方案定位为建设现代化多功能公路交通枢纽:第一在造型方面,本汽车站方案注重设计的整体性,总体上简洁明快、局部设计在遵循整体风格统一的基础上求变化。遵循 " 以人为本 " 现代设计理念,整体采用大色块设计手法,减少跳跃感,细部处理则提供适宜人体尺度、丰富的景观层次以及材质和形式的变化。根据现有基地形态,以 " 收放结合 " 的平面形态配合竖向多层次景观元素,塑造道路环境的多元空间

感。在构图、材料、质感、色彩、平面等各方面相配合,强化车行步行过程中的视觉美感。运用现代设计方法,以流畅几何线形,强化带状空间的纵深和扩展感,用生态学理论来指导景观设计,通过合理的布局,增加道路的绿地率和绿化覆盖率。整体造型用现代建筑的设计元素表现出交通建筑的“速度、高效性”。体建筑与附属大楼的有机结合,形成宏伟大气的建筑形象,将成为新的城市标志性建筑。

第二在选址方面,结合现有的交通路线,合理选择地理位置,为乘客出行、换乘提供高效、便捷的条件基础,同时对交通运输起到一定的整合作用,缓解市内交通压力;

第三方面,注重客运站基础设施建设的同时,加大对服务、娱乐、消费设施的建设,提高整体服务水平,为人们提供一个更加舒适,更加人性化的现代化综合客运服务场所。

2.1建筑造型及选材

客运站及附属大楼整体的建筑形象体现了现代、集约的特征。客运站整体以流线型为主,线条简洁,造型独特,结合造型简约现代附属大楼,形成较强的空间韵律感。在设计中,首先强调建筑的整体性,客运站及附属大楼巧妙的链接,为建筑整体造型锦上添花。客运站整体建筑在城市的沿街街面形成了气势恢宏的完整建筑形象,充分突出了交通建筑应体现的“速度、高效”的个性。

在建筑的选材中,以金属和玻璃为主,并采用部分石材,形成了现代通透的主立面,充分强调了其作为城市门户的开放性特点,对城市及广场充分开放,在体现开放精神的同时也突出了无限的发展空间。本设计选用的材质具有一定的透光率,白天可减少照明强度和时间,能很好地节约能源,遵循绿色环保的理念。同时夜间彩灯透射形成的绚烂景观也能达到很好的广告宣传效益。

本客运站采用大面积的钢结构来满足大体量的空间需求。钢结构建筑优点:一是重量轻、强度。二是抗震性能好,其延性比钢筋混凝土好。三是钢结构构件、墙板及有关部品在工厂制作,减少了现场工作量,缩短了施工工期,符合产业化的要求。四是钢结构构件在工厂制作质量可靠,尺寸精确,安装方便,易与相关部品配合。五是钢材可以回收,建造和拆除时对环境污染较少。

2.2设计构思

作为城市对外交流的窗口,本汽车站应具有独特的个性,其形象既包括具体的物质形象,亦包括所渗透出的精神性格,这就要求我们的外观设计既要体现时代感的简介大方,又要能展示城市文化的高雅气质,建筑空间的大气内敛。将客运站主体建筑及附属

大楼作为整体规划设计,明确分区,合理组织交通流线。其中客运车流、人流,市县区短途车流,出租及社会车辆流线等均合理布置,避免交叉,提高换成效率。

将客运站区内设计为主站房区、办公区、发车区、下客区、待发停车区,维修护理区等几个大功能区域。西侧场地为长途客运区,东侧为短途客运区。站前广场组织为人流集散,出租车上下客区,交通工具转乘车辆区,社会车辆上下客区,各区域划分明确,流线互不交叉。

办公区与主站房区域划分合理,既方便工作人员联系,又能为乘客提供及时到位的服务。附属大楼的建设,为客运站提供了更好的投资环境,为人们提供更加全面的服务。更加人性化。客运站主体建筑与办公楼以独特的连廊形式连接在一起,形成整体,增加了联系的便捷性,形成了良好的城市展开面并在道路沿街形成了完整流畅的建筑形象。

2.3交通组织

根据一系列的理论数据分析的同时还要根据城市特有的交通规划体系进行调整,在有利于旅客换乘的前提下,尽量减轻市内交通压力。客运车连流线除考虑与城市的衔接外,主要考虑客运车辆停车场与发车位的流线顺畅和检验维修工艺流程需求。

2.4人性化服务及消费

当今“重路轻站”的观念还有完全改变。规模较小,配套设施落后,设施不齐全的汽车客运站已逐渐被规模布局合理,配套设施科学先进,功能、设施齐全,服务周到的现代换新型综合客运站代替。济南东客运站正是在综合研究了各方面条件要求下,研究设计的。作为现代新型汽车客运站,本客运站为组织运输、乘客转乘、各项物流、服务消费等提供优质条件。客运站在建设有车站基础功能设施的同时,还设有多种娱乐休闲功能区域,方便旅客出行的同时,为旅客提供更加舒适的环境,更加到位的服务。

站内为旅客提供多项休闲娱乐设施,如设置多个便捷式上网点、游戏娱乐站、茶社、咖啡馆等,sp馆的开设为乘客及换乘旅客提供了一个充分放松自我的场所,有效地减轻旅客的疲惫感。独特的地方名胜可片制作点,人们可以在自己动手制作纪念品的同时放松自我。站内也为儿童提供了娱乐点,幼儿娱乐设施在充分保护孩子安全的同时,为孩子们提供一个嬉戏娱乐的好去处。

2.5关于安全设计

客运站的防火和疏散设计出符合汽车客运站建筑设计规范外,还符合国家现行的建筑设计防火规范的有关规定。本客运站的停车场和发车位除了设室外消防栓外,还设置

适用于扑灭汽油、柴油、燃气等易燃物质燃烧的消防设施。建筑内设置自动灭火系统,

防火分区采用防火墙、防火卷帘分隔。在客运站设计中,多处设置安全出口,安全出口

设置明显的标志和事故照明设施,且疏散口之间相隔距离较远,保证人员疏散畅通、快

捷、安全。

3.设计体会

城市客运形象是城市形象的重要组成部分,如果把城市形象分为静态形象和动态

形象,那么,城市客运形象就是城市动态形象、流动的形象,它充满生机活力,蕴藏着

巨大的商机,是城市的无形资产,是客运实力的标志。客运形象其实质就是服务形象,

它能集中反映城市精神文明建设水平,充分展示城市改革开放的整体风貌。

新型现代化的汽车客运站设计应该更加紧扣人性化这一主题,更好的服务于人们,

为人们的出行提供一个安全、快捷、高效的环境。在当前建设一体化客运交通系统的背

景下,长途汽车客运站建筑仅满足客运功能是远远不够的。在大城市,客运站的功能拓

展有两个方面的趋势。一是指多种交通工具。随着综合性公共交通运营体系的逐步形成,

出现了集多种交通工具于一身的综合性客运交通枢纽。二是多项服务内容。公共交通汇

集之地,也是城市中最重要的商业、服务业和文化娱乐活动中心。车站性质从单一的客

运功能转化为集交通、商业、餐饮、文化娱乐内容在内的多功能综合体。服务对象不仅

仅是旅客,而是整个城市的居民。

参考文献

[1]张竟屋.汽车客运站建筑设计[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0.

[2]曹振照.最新客运站设计图集.陕西科技出版社.1991.

[5]汽车客运站建筑设计规范.JGJ60-99.

[4]建筑设计资料集.第六集.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5]现代建筑结构与造型.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6]刘蓉.汽车客运站物质文化研究.长安大学.2008.

[7]袁利,赵明东.打破思维的界限[M].北京:中国纺织出版社,2005.1-168.

[8]靳文舟.张杰.公路客运力配置方案优化研究[J].清华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0-6.

[9]杜文艺.汽车客运站工艺设计研究.长安大学.2006.

[10]熊巧.晏启鹏.城市公路客运站布局的多级模糊综合测评.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城市科学版).2003-03

[11]公共建筑色彩.考试吧:https://www.doczj.com/doc/2b12337107.html,.2009-2-26.94300.

Terminal Creation notes

Summary: The construction of transport infrastructure development as an important transport content, the development will directly determine the other material basis of industrial development, market transaction efficiency and improvement of investment environment. With the rapid economic development, rapid growth of traffic is also located in the urban areas have failed to meet the two terminal passenger transport demand growth. Improved living standards, rapid growth in travel demand on travel, comfort, safety, convenience, speed put forward a higher demand, the original Bus Terminal size, facilities and functions can not meet the demand. Keywords: traffic; efficiency; environment; passenger; security; fast

汽车客运站设计

汽车客运站设计建筑设计(二)A -2

第一部分任务书解读

设计要求 ?初步理解建筑与城市的关系,掌握场地设计知识; ?掌握交通建筑设计特点,学习通过处理复杂的流线关系进行功能分区和平面布局, 处理好建筑与城市空间环境的关系,结合 建筑的空间要求选择经济合理的结构和构 造形式,掌握车辆停放的相关技术指标;?认识建筑的相关技术性问题,包括建筑覆盖率、绿化率、容积率等以及消防疏散等 要求; ?学习根据相关规范及技术资料拟定建筑设计任务书。

建筑规模及设计内容 ?总用地面积20430 m2总建筑面积3500m2。车站年平均日发送旅客量为6000人次。按15个有效车位计,其中长途发车位10个,到车位3个,短途班车发车位2个;停车场停车数量不少于50辆。 ?站前广场面积自定,要求布局合理适用,便于人流集散。 ?旅客站房按二级站设置,包括: 候车厅1000 售票厅100 售票房25 票据室10 行包房(托运、提取)100-150小件寄存处15 站台问讯处15 广播室25 调度室30 医务室15 站务员室30 值班站长室30 司助休息室30 电话亭厕所其它用房 ?行政办公用房包括:(500m2)包括: 党政办公室财务办公室会议室门卫值班室厕所 ?辅助用房:洗车台浴室、厕所(男、女比例2:1) ?其它服务设施:(300m2)快餐厅小卖部出租店面若干

设计要点 ?注意交通建筑的城市象征形象;?应在设计中同时考虑洗车、检修、停车场、车辆进出口等; ?站前应考虑出租车停车点; ?建筑密度不超过40%,绿地率不小于30%; ?所有面积均以轴线计,总建筑面积误差应小于5%。 ?注意站房部分的无障碍设计。

汽车客运站建筑设计规范标准

汽车客运站建筑设计规 JGJ60-99 第1章总则 第2章术语 第3章站址和总平面 3.1站址选择 3.2总平面设计 第4章站前广场 第5章站房设计 5.1一般规定 5.2候车厅 5.3售票厅 5.4售票室和票据库 5.5行包托运处、行包提取处和小件行包寄存处 5.6站台、行包装卸廊和发车位 5.7其他用房 5.8驻站用房 5.9附属建筑 第6章停车场 第7章防火设计 7.1防火 7.2疏散 第8章建筑设备 8.1给水排水 8.2采暖通风 8.3电气 附录一本规用词说明 第1章总则

第1.0.1条为保证汽车客运站建筑设计的质量,使汽车客运站符合安全、卫生和使用功能等方面的基本要求,制定本规。 第1.0.2条本规适用于新建、改建、扩建的汽车客运站的建筑设计。 第1.0.3条 建筑等级划分表1.0.3 第1.0.4条当年平均日旅客发送量超过25000人次时,宜另建汽车客运站分站。 第1.0.5条汽车客运站建筑设计除应符合本规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强制性标准的规定。 第2章术语 第2.0.1条年平均日旅客发送量Average Passenger Delivery V olume Perdiem In A Year。 指车站统计年度平均每天的旅客发送量。 第2.0.2条旅客最高聚集人数Maximum Gather Passenger 指一年中旅客发送量偏高期间,每天最大的同时在站人数的平均值。 第2.0.3条发车位Seat of Delivery Passenger Vehicle 指符合旅客上车条件的停车位。 第2.0.4条站前广场Plaz Before The Station 供旅客进出车站集散用的广场。 第2.0.5条停车场Coach Parking Lot 车站停放待发客车的场地。 第2.0.6条站房Station 指车站候车、售票、行包、业务和驻站办公等主要建筑用房的总称。 第2.0.7条行包装卸廊Package Transportation Corridor 指用于装卸行包的廊道。 第3章站址和总平面 3.1 站址选择 第3.1.1条汽车客运站站址选择应符合下列规定:

汽车客运站方案文本设计说明

说明目录 第一章工程概况 1.1 建设地点 1.2 项目名称 1.3 建设单位 1.4 工程地址 1.5 建筑物性质及设计规模第二章设计依据及原则 2.1 设计依据 2.2 设计原则第三章规划篇 3.1 规划定位 3.2 规划结构与布局 3.3 道路交通规划 3.4 绿地景观规划 3.5 技术经济指标 第四章建筑篇 4.1设计要求 4.2 内部功能设计 4.3 外部造型及风格设计

第一章工程概况 1.1建设地点:山西省大同市 1.2 项目名称:恒岳汽车客运站 1.3 建设单位:山西省大同市建设厅 1.4 工程地址:本工程基地位于大同市城区西北角,城市红旗广场的北侧,东接云城旅馆,北面与大同一中相邻,西面与华林新天地购物商场隔街相望, 规划用地面积约36000㎡。 1.5 建筑物性质及设计规模:建筑物性质为交通类的公共建筑,属于城市二级汽车客运站,总建筑面积为8383.08㎡,其中首层建筑面积为505 2.75㎡, 二层建筑面积为3330.33㎡。 第二章设计依据及原则 2.1设计依据: (1)甲方提供的地形图; (2)现有的规划设计条件; (3)有关国家及省级设计规范及规定; 2.2 设计原则: (1)坚持现代性与高起点的原则 高起点、高标准、高水平进行规划设计,结合当今比较前沿的先进交通类建筑片区进行规划设计理念与成果表达,通过规划的设计手法建设成为最具特色的城市片区。

(2)坚持“品牌性”的原则 以建设大同市最具特色的公路汽车站片区为目标,设计有鲜明的时代感与超前性的规划设计与建筑设计,树立品牌形象,使其成为该市的一个地标,做到经济效益、环境效益与社会效益的统一。 (3)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 强调以人为本的设计原则,在规划设计中以提高人们的出行为始发点,在规划设计中应用先进的理念,配套完善的服务设施,通过合理的交通组织,建立高效的道路安全系统,同时注重步行系统的建构与静态交通的安排,创造一个布局合理,流线明确快捷的现代汽车客运枢 纽。 (4)坚持“绿色生态”的原则 充分利用基地现有的条件,合理规划基地内的道路与绿地的配置,同时在场地周边种植各种乔灌木,鲜明突出“阳光、空气、绿色”的生态主题。精心塑造生动和谐的旅客活动空间与交通流线空间,敲掉绿化空间与旅客活动空间的融合,形成层次分明、高低错落、富有特色 的建筑景观和天际轮廓线。构筑地域特色和现代气息并重的城市交通站场。 第三章规划篇 3.1规划定位:该基地位于城市西北角,是大同市连接其他城市和县镇的交通枢纽,是大同市的一个门户,对该市的风貌起着代表性的作用,规划设计 定义为中高档,规划风格定义为简约现代,概括起来就是: (1)中国风 ----简单现代,轻盈透明,坐落云城,大同市的精品雕塑 (2)园林生态化 ----大绿化恢宏,小绿化雅致,为塞北大同增绿 (3)服务人性化

汽车客运站建筑设计规范

汽车客运站建筑设计规范 Code for Architectural Design of Passenger Coach Station JGJ 60-99 主编单位:甘肃省建筑设计研究院 批准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部 施行日期:1999年12月1日 关于发布行业标准《汽车客运站建筑设计规范》的通知 建标[1999]243号 根据建设部《关于印发1993年工程建设行业标准制订、修订项目计划(建设部部分第一批)的通知》(建标[1993]285号)的要求,由甘肃省建筑设计研究院主编的《汽车客运站建筑设计规范》,经审查,批准为强制性行业标准,编号 JGJ 60-99,自1999年12月1日起施行。原部标准《公路汽车客运站建筑设计规范》JGJ 60-89 同时废止。 本标准由建设部建筑设计标准技术归口单位中国建筑技术研究院负责管理,甘肃省建筑设计研究院负责具体解释,建设部标准定额研究所组织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出版。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部 1999年10月10日 前言 根据建设部标[1993]285号文的要求,规范编制组在广泛调查研究,认真总结实践经验,并在征求意见的基础上,制定了本规范。 本规范的主要技术内容是: 1.总则; 2.术语; 3.站址和总平面; 4.站前广场; 5.站房设计; 6.停车场; 7.防火设计;8.建筑设备。

修订的主要技术内容是: 1.旅客最高聚集人数的计算方法; 2.多层候车; 3.建筑设备设置标准。 本规范由建设部建筑设计标准技术归口单位中国建筑技术研究院建筑标准设计研究所归口管理,授权由主编单位负责具体解释。 本规范主编单位是:甘肃省建筑设计研究院 (地址:兰州小稍门外65号邮政编码:730030) 本规范参加单位是:中国交通公路规划设计院 本规范主要起草人员是:章竟屋罗永华吴永明程万平史国忠 1总则 1.0.1 为保证汽车客运站建筑设计的质量,使汽车客运站符合安全、卫生和使用功能等方面的基本要求,制定本规范。 1.0.2 本规范适用于新建、改建、扩建的汽车客运站的建筑设计。 1.0.3 汽车客运站的建筑等级应根据车站的年平均日旅客发送量划分为四级,并应符合表1.0.3的规定。 表1.0.3 建筑等级划分 1.0.4 当年平均日旅客发送量超过25000人次时,宜另建汽车客运站分站。 1.0.5 汽车客运站建筑设计除应符合本规范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强制性标准的规定。 2术语 2.0.1 年平均日旅客发送量 Average Passenger Delivery Volume Perdiem In A Year 指车站统计年度平均每天的旅客发送量。 2.0.2 旅客最高聚集人数 Maximum Gather Passenger 指一年中旅客发送量偏高期间,每天最大的同时在站人数的平均值。 2.0.3 发车位 Seat of Delivery Passenger Vehicle 指符合旅客上车条件的停车位。

汽车客运站级别划分和建设要求

汽车客运站级别划分和建设要求JT 200-2004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汽车客运站(以下简称“车站”)的术语和定义、车站类别、主要功能、站址选择、设施设备、级别划分、建没要求等。 本标准适用于新建和改扩建汽车客运站的规划、没计、建没和站级验收。 2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际准 汽车客运站 Passenger transport station 汽车客运站是公益性交通基础设施,是道路旅客运输网络的节点,是道路运输经营者与旅客进衍运输交易活动的场所,是为旅客和运输经营者提供站务服务的场听,是培育和发展道路运输市场的载体。 设计年度平均日旅客发送量 Average passenger delivery volume perdiem in a year 设计年度车站平均每天始发旅客的数量。 统计年度 Statistical year 车站筹建年度或核定级别年度的前一年。 设计年度Design year 车站建成投产使用后的第十年 旅客最高聚集人数Maximum gather passenger 设计年度中旅客发送量偏高期间内、每天最大同时在站人数的平均值,并非指一年中客流高峰日内客流最高时刻聚集在车站的旅客人数。 发车位数Number of seats of delivery passenger vehicle 车站同一时刻发出客运班咋的停车位数。 3 车站类别 按车站规模分为 a) 等级站:具有一定规模.可按规定分级的车站; b) 简易车站:以停车场为依托具有集散旅客、售票和停发客运班车功能的车站; C) 招呼站:道路沿线(客运班线)设立的旅客上落点 按车站位置和特点分为 a) 枢纽站:可为两种及两种以上交通方式提供旅客运输服务,且旅客在站内能实现自由换乘的车站; b) 口岸站:位于边境口岸城镇的车站; c) 停靠站:为方便城市旅客乘车,在市(城)区设立的具有候车设施和停车位,用于长途客运班车停靠、上下旅客的车站; d) 港湾站:道路旁具有候车标志、辅道和停车位的旅客上落点。 按车站服务方式分为 a) 公用型车站:具有独立法人地位,自主经营,独立核算,全方位为客运经营者和旅客提供站务服务的车站; b) 自用型车站:隶属于运输企业、主要为自有客车和与本企业有运输协议的经营者提供站务服务的车站。 4 车站主要功能 运输服务功能。 运输组织功能。 中转、换乘功能。 多式联运功能。

汽车客运站设计规范

1 总则 1.0.1 为保证汽车客运站建筑设计的质量,使汽车客运站符合安全、卫生和使用功能等方面的基本要求,制定本规。 1.0.2 本规适用于新建、改建、扩建的汽车客运站的建筑设计。 1.0.3 汽车客运站的建筑等级应根据车站的年平均日旅客发送量划分为四级,并应符合表1.0.3的规定。 1.0.4 当年平均日旅客发送量超过25000人次时,宜另建汽车客运站分站。 1.0.5 汽车客运站建筑设计除应符合本规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强制性标准的规定。 2 术语 2.0.1 年平均日旅客发送量Average Passenger Delivery V olume Perdiem In A Year 指车站统计年度平均每天的旅客发送量。 2.0.2 旅客最高聚集人数Maximum Gather Passenger 指一年中旅客发送量偏高期间,每天最大的同时在站人数的平均值。 2.0.3 发车位Seat of Delivery Passenger Vehicle 指符合旅客上车条件的停车位。 2.0.4 站前广场Plaz Before The Station 供旅客进出车站集散用的广场。 2.0.5 停车场Coach Parking Lot 车站停放待发客车的场地。 2.0.6 站房Station 指车站候车、售票、行包、业务和驻站办公等主要建筑用房的总称。 2.0.7 行包装卸廊Package Transportation Corridor 指用于装卸行包的廊道。 3 站址和总平面 3.1 站址选择 3.1.1 汽车客运站站址选择应符合下列规定: 1 符合城市规划的总体交通要求; 2 与城市干道联系密切,流向合理及出入方便; 3 地点适中,方便旅客集散和换乘其他交通; 4 具有必要的水源、电源、消防、通信、疏散及排污等条件。 3.2 总平面设计 3.2.1 汽车客运站总平面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 1 总平面布置应包括站前广场、站房、停车场、附属建筑、车辆进出口及绿化等容; 2 布局合理,分区明确,使用方便,流线简捷,应避免旅客、车辆及行包流线的交叉; 3 布置紧凑,合理利用地形,节约用地,并留有发展余地,与周围建筑关系应协调; 4 应处理好站区排水坡度,防止积水。 3.2.2 汽车进站口、出站口应符合下列规定: 1 一、二级汽车站进站口、出站口应分别独立设置,三、四级站宜分别设置;汽车进站口、

汽车客运站建设标准

四川省汽车客运站建设标准 (试行) Standard for construction of bus terminal in Sichuan Province 2013-09-27 印发 2013-10-01 实施 四川省交通运输厅印发 I 前言 为了进一步规范全省汽车客运站规划、建设和运营治理工作,提升车站服务水平, 加快建设,加强治理,构建现代综合运输交通体系,促进道路运输行业全面、协调、 可持续进展,编制组经广泛调查研究,认真总结实践经验,参考行业先进标准,在广 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特制订本建设标准。 本建设标准的要紧技术内容:1总则;2类不与站级划分;3选址与总平面布置; 4场地设施和建筑设施;5设施设备配置;6信息化建设;7环保节能建设;8安全检 查设施设备与应急疏散。

本建设标准要紧依据《汽车客运站级不划分和建设要求》JT/T 200-2004、《交通客 运站建筑设计规范》JGJ/T 60-2012,重点明确提升以下内容: 1. 明确了四川省三级以上汽车客运站的建设差不多原则等; 2. 对四川省汽车客运站的类不与站级进行了详细划分; 3. 对汽车客运站的选址、布局及内外交通组织提出了新的要求; 4. 对汽车客运站场地和建筑设施等各项指标和规模进行了新的界定; 5. 对汽车客运站设施设备配置做出了新的规定; 6. 对汽车客运站内的标识标牌进行了统一的规定; 7. 对各级汽车客运站信息化建设的差不多要求及功能进行了细化规定; 8. 对汽车客运站安全例检及应急疏散做出了明确规定。 本建设标准由四川省交通运输厅道路运输治理局负责治理监督实施。在执行过程 中,如有意见和建议请寄四川省交通运输厅道路运输治理局(地址:成都市太升南路 155号;邮政编码:610017)。 本建设标准主编单位:四川省交通运输厅道路运输治理局 本建设标准参编单位:西南交通大学 四川省交通运输厅公路规划勘察设计研究院

汽车站施工组织文档新设计方案(DOC 33页)

目录 第一章编制说明 第一节编制依据 第二节编制原则 第三节编制范围 第二章工程概况 第一节项目主要情况 第二节项目承包范围及主要工程范围 第三节其他应说明的情况 第三章总体施工部署 第一节宏观部署 第二节对项目施工的重点和难点简要分析第三节项目管理组织机构 第四章施工平面布置及临时设施布置 第一节主要办公设施 第二节主要生活设施准备 第三节主要生产设施准备 第四节施工便道 第五节现场排水 第六节机械设备布置 第七节临时用水、用电 第八节现场管理

第五章施工进度计划和各阶段进度的保证措施第一节施工总体进度计划 第二节施工方法 第三节进度保障措施 第六章劳动力和材料投入计划及其保证措施第一节劳动力投入计划 第二节保证措施 第三节材料投入计划 第四节保证措施 第七章主要分项工程施工方法 第一节施工定位测量放线 第二节土方工程与降排水措施 第三节基础施工 第四节主体结构施工方法 第五节装饰工程 第六节屋面工程 第七节门窗工程 第八节给排水工程 第九节电气工程 第十节消火栓及消防管道安装 第十一节外墙外保温工程 第十二节外墙装饰工程

第八章本项目施工重点、难点及关键技术工艺要求第一节本项目招标对施工重点、难点及关键技术工艺要求第二节外墙外保温施工中常见问题 第三节工程施工中的防渗漏措施 第四节混凝土工程防止开裂的措施 第九章质量保证和质量违约责任承诺 第一节质量目标 第二节质量保证的总体措施 第三节质量控制意义与要求 第四节质量保证管理制度 第五节保证工程质量的技术措施 第十章安全生产、文明施工和环境保护措施 第一节安全生产 第二节文明施工措施 第三节环境保护措施 第十一章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的应用 第十二章冬雨季施工措施 第一节雨季施工措施 第二节冬季施工措施 第十三章项目成本管理措施 第十四章工程质量回访、保修制度

客运站设计说明

客运站创作说明 摘要:交通运输基础设施建设作为运输事业发展的一项重要内容,其发展将直接决定其他各产业发展的物质基础、市场交易效率和投资环境的改善。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客流量也迅猛增长,地处市区的两所客运站已无法满足客运增长带来的运输需求。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出行需求迅速增长,对出行的舒适性、安全性、方便性、快捷性提出了个更高的要求,原有的汽车客运站规模、设施及功能已远远不能满足需求。 关键词:交通;效率;环境;客流;安全;快捷。 1.引言 济南位于山东省中部,北纬36度40分,东京117度00分。南依泰山,北跨黄河,是全省铁路、公路、航空的枢纽,是京沪铁路与胶济铁路的交汇点,公路辐射全省各市地并与各省相连,济(南)青(岛)高速公路、济(南)德(州)高速公路、济(南)泰(安)高速公路和济南高速绕城公路的开通,使得济南公路四通八达。济南国际机场航线可直接与国内外40多个大中城市相连,经营客货运输和通用航空业务。通讯设施完善,可直接与世界174个国家和地区、国内200多个城市传递信息。各交通干线的建设与完善为济南长途客运提供了良好的交通环境。 然而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出行率的不断提高,给交通运输部门带来了很大的压力。伴随着全运会的召开,济南文化迅速传播,吸引了更多的外来人员来济南旅游、务工等,这是对济南交通运输业的又一考验。原有的公路客运站已不能满足人们的需求,为缓解现有客运站的工作压力,从而为人们提供一个更方便快捷、更加舒适的运输环境,同时也为缓解市内交通压力和提供更加便捷的交通工具换成服务,经研究决定在济南东部,经十路沿线,靠近奥体中心的地段建设一座现代化大型的汽车客运站。 本设计方案将拟建成为新的城市集散中心,为市民提供高效便捷交通服务的同时兼备运政服务和物流速递的功能,将为城市的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 2.设计创作说明 本设计方案定位为建设现代化多功能公路交通枢纽:第一在造型方面,本汽车站方案注重设计的整体性,总体上简洁明快、局部设计在遵循整体风格统一的基础上求变化。遵循 " 以人为本 " 现代设计理念,整体采用大色块设计手法,减少跳跃感,细部处理则提供适宜人体尺度、丰富的景观层次以及材质和形式的变化。根据现有基地形态,以 " 收放结合 " 的平面形态配合竖向多层次景观元素,塑造道路环境的多元空间

长途汽车客运站设计设计说明

长途汽车客运站设计设计说明 第一章建筑设计说明 一、概述 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某市公路交通客运量成倍增长,原有客运站的规模及运送旅客的能力已不能满足要求。现拟在该市中心边缘接近火车站附近选址,新建一座长途汽车客运站,总用地面积约23585平方米,主体二层。 基地位于城市干道与环城公路交叉口,西去火车站为1km,地势平坦;规模为年平均日旅客发送量为3000人次,日发车量80辆,停车场驻车40辆,该站的规模按三级客运站的要求进行设计。科学、合理地组织客流、车流和货流的进出站路线,确保旅客安全、快捷、方便地乘车。 二、设计依据 1.《汽车客运站建筑设计规范》 JGJ60—99 2.《民用建筑设计通则》(GB50352—2005) 3.《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06) 4.《城市公共交通站、场、厂设计规范》 CJJ15-87 5.《汽车库建筑设计规范》 JGJ100-98 6.《汽车库、修车库、停车场设计防火规范》 GB50067-97 7.《城市道路和建筑物无障碍设计规范》(JGJ50-2001) 8.任务书提供的设计地形图 三、总平面设计 在该建筑平面设计中,充分考虑了建筑与周边的环境协调,使建筑与周边环境结合默契,形成优美的生态景观。 结合市政绿化用地设置站前广场,站前广场为2400平方米,成为防止旅客进出车站人流过大,对城市交通造成阻碍的缓冲带。硬质广场为旅客进入主站房的主要集散广场,休闲广场为旅客及市民提供一个休闲娱乐的场地。 在交通组织设计上进出口道路分别设在主站房西侧,使进出车辆互不干扰,车辆在车站内的行驶线形更加合理,更为流畅。室外停、发车场用地设置北面,洗车台、安检台及检修车间按流程进行线型布置,设在停车场东侧。 基地内建筑可四面环行,符合总平面的消防要求。 四、建筑设计 建筑形体上突出简洁明快,富有时代气息的现代风格,立面,空间张驰有度。 1.平面设计 结合现有场地条件及相临道路环境,将主体置于场地前区,同时退出充足的场地以结合城市绿地设计。单体在沿主干道方向衍生将建筑主体融合于整体场地环境中,同时用整片玻璃幕墙将主体虚化,转角处用弧形与城市绿地相呼应,以体现建筑与周围环境的协调统一。 2.功能分区设计 该方案为大空间网架结构以候车大厅为中心,局部办公部分为二层,办公部分别位于主体东侧,南侧为售票厅为中心分别设置便民服务厅、小买等。两个功能中心之间自然围合一个外部渗透到建筑内的和谐广场,体现“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 3.建筑造型 客车站作为一个现代化的交通基础设施建筑,应具有强烈的时代感和现代性,应以美观大方、通透明晰、轻盈飘溢的特性展现在人们的面前,尤其应突出其交通特性和标志性,本方案在立面上采用高大的立柱支撑弧线形网架屋面,以明晰的立面划分出建筑的功能布置,采用通透的玻璃幕墙将建筑功能特性展现给每一位旅客,也使建筑与城市绿化用地协调统一。连续的屋面形式给人以飘溢轻盈的感觉,同时也体现出强烈的现代感。。 4.建筑节能设计 在设计中,充分考虑工大处于的江南地区,考虑到地形的景观面的影响,通过构架及开窗形式来起到遮阳措施,使中庭及所有功能房间均能自然采光通风,以达到节能、经济的目的,使用后通风采光条件俱佳。 五、消防系统 1.本工程属一类一级防火工程。整个场地有三个车辆出入口,车辆已按规范要求设计为分组停放,并按规定距离设置室外消火栓,建筑物间距亦满足消防要求,建筑物消防均按规范要求布置登高面。

客运站设计说明

. .. . 一站址与建设条件 1.1 社会环境概况 安县位于盆地西北部(104°E,31°N)幅员面积1189平方公里,人口44万。辖桑枣镇、花荄镇、黄土镇、塔水镇、秀水镇、河清镇、界牌镇、永河镇、雎水镇、清泉镇、宝林镇、沸水镇、晓坝镇、乐兴镇、千佛镇、兴仁乡、高川乡、迎等18个乡镇。花荄镇,是安县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图1-1 安县行政区划图 安县与市、涪城区、江油市,北川县毗邻,与德阳市绵竹市,阿坝州茂县接壤。距省会110公里,距市区、火车站、南郊机场仅10余公里,紧靠成(都)绵(阳)广(元)高速、108国道、绵(阳)渝()高速等3条高等级公路,成绵高速复线途经安县并设有双向出入口,成(都)兰(州)铁路穿境而过并在安县设客、货站。县境大道、成青路、辽安路构架起安县境新的交通体系。 为方便大众出行,推动文化交流,促进经济发展,拟新建一座汽车客运站。本设计旨在为新建汽车客运站提供参考方案。 .. .. .. ..

1.2 选址条件 1、站址应该纳入所在城市的总体规划,合理布局; 2、便于旅客集散和换乘,尽可能地节省旅客出行时间和费用,减少换乘次数; 3、与城市道路、城市公共交通及其他运输方式站场衔接良好,与城市主干道密切衔接,尽量减少城市交通压力,确保车辆流向合理出入方便; 4、具备必要工程、地质条件,方便与城市公用工程网络连接; 5、具备足够场地,以利于旅客车辆集散,并能满足车站建设需要,留有发展余地。 1.3 站址定位 花荄镇,是安县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基于以上选址条件,站址定位于花荄镇好医生大道、兴民街之间。如图1-2所示。 站址 图1-2 安县汽车客运站站址定位图 该处交通便利,可依靠塔九路、花兴路、好医生大道、兴民街、罗胜街等道路组织站外交通,客运班车进出站方便;该处临近学校、工厂、办事机构、商业市场,建设车站方便大众出行,且客源充足。本站将发送去往安县各镇、北川县、绵竹市、茂县、市区等地的旅客;中转安县各镇、北川县、绵竹市、茂县去往市区等地的旅客。

汽车客运站建筑设计规范

汽车客运站建筑设计规范 The final edition was revised on December 14th, 2020.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汽车客运站建筑设计规 范 Code for Architectural Design of Passenger Coach Station JGJ 60-99 主编单位:甘肃省建筑设计研究院 批准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部 施行日期:1999年12 月1日 关于发布行业标准《汽车客运站建筑设计规范》的通知建标[1999]243号 根据建设部《关于印发1993年工程建设行业标准制订、修订项目计划(建设部部分第一批)的通知》(建标[1993]285号)的要求,由甘肃省 建筑设计研究院主编的《汽车客运站建筑设计规范》,经审查,批准为强制性行业标准,编号 JGJ 60-99,自1999年12月1日起施行。原部标准《公路汽车客运站建筑设计规范》JGJ 60-89 同时废止。 本标准由建设部建筑设计标准技术归口单位中国建筑技术研究院负责管理,甘肃省建筑设计研究院负责具体解释,建设部标准定额研究所组织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出版。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部 1999年10月10日 1 总则 1.0.1 表1.0.3 建筑等级划分 1.0.4 当年平均日旅客发送量超过25000人次时,宜另建汽车客运站分站。 汽车客运站建筑设计除应符合本规范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强制性标准的规定。 2 术语 2.0.1 年平均日旅客发送量 Average Passenger Delivery Volume Perdiem In A Year 指车站统计年度平均每天的旅客发送量。 旅客最高聚集人数 Maximum Gather Passenger 指一年中旅客发送量偏高期间,每天最大的同时在站人数的平均值。

长途汽车客运站设计设计说明

长途汽车客运站设计设 计说明第一章建筑设计说明 一、概述 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某市公路交通客运量成倍增长,原有客运站的规模及运送旅客的能力已不能满足要求。现拟在该市中心边缘接近火车站附近选址,新建一座长途汽车客运站,总用地面积约23585平方米,主体二层。 基地位于城市干道与环城公路交叉口,西去火车站为1km,地势平坦;规模为年平均日旅客发送量为3000人次,日发车量80辆,停车场驻车40辆,该站的规模按三级客运站的要求进行设计。科学、合理地组织客流、车流和货流的进出站路线,确保旅客安全、快捷、方便地乘车。 二、设计依据 1.《汽车客运站建筑设计规范》 JGJ60—99 2.《民用建筑设计通则》(GB50352—2005) 3.《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06) 4.《城市公共交通站、场、厂设计规范》 CJJ15-87 5.《汽车库建筑设计规范》JGJ100-98 6.《汽车库、修车库、停车场设计防火规范》 GB50067-97 7.《城市道路和建筑物无障碍设计规范》(JGJ50-2001) 8.任务书提供的设计地形图三、总平面设计 在该建筑平面设计中,充分考虑了建筑与周边的环境协调,使建筑与周边环境结合默契,形成优美的生态景观。 结合市政绿化用地设置站前广场,站前广场为2400平方米,成为防止旅客进出车站人流过大,对城市交通造成阻碍的缓冲带。硬质广场为旅客进入主站房的主要集散广场,休闲广场为旅客及市民提供一个休闲娱乐的场地。 在交通组织设计上进出口道路分别设在主站房西侧,使进出车辆互不干扰,车辆在车站内的行驶线形更加合理,更为流畅。室外停、发车场用地设置北面,洗车台、安检台及检修车间按流程进行线型布置,设在停车场东侧。 基地内建筑可四面环行,符合总平面的消防要求。 四、建筑设计 建筑形体上突出简洁明快,富有时代气息的现代风格,立面,空间张驰有度。 1.平面设计 结合现有场地条件及相临道路环境,将主体置于场地前区,同时退出充足的场地以结合城市绿地设计。单体在沿主干道方向衍生将建筑主体融合于整体场地环境中,同

第四章 汽车客运站主要用房设计要点

第四章汽车客运站主要用房设计要点 第一节售票处 售票处是长途汽车客运站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也是客运站各个功能空间之间联系的枢纽,它的功能作用在客运站设计中是不可或缺的。联系和组织人群在客运站中售票处的流线以及处理好售票处与客运站其它各功能空间之间的流线关系是设计好售票处的关键。 不同等级的售票处的组成部分也不尽相同,按照客运站的等级划分,主要由售票厅、售票室、票据库以及办公室四部分组成。 下面通过具体分析几个长途客运站的平面,来真正了解一下售票处的功能布局以及人群流线是怎样在客运站中设置的。 图4.1.1为乌鲁木齐长途汽车站的售票厅与候车厅并排布置,均设有直接对外出入口,售票与托运共用一厅,并通过穿行通廊与候车大厅相连。这种布局既保证了候车厅和售票厅使用时的相对独立性以及各自的安全疏散,也保持了二者紧密的联系。票务管理的部分设有单独的工作人员出入口,与旅客流线分开设置,避免了人员交叉。 图 4.1.1 乌鲁木齐长途汽车站底层平面图(图片选自《汽车客运站建筑设计》)重庆市客运站的售票处设在站房的一角,主入口位置明显,便于识别。一、二层均设置售票室,方便二层候车室内旅客的购票。一层售票厅采用独立房间的袋形平面形式,通过敞厅和大厅与一层候车厅和托运厅联系,使得售票厅内的功能明确,流线十分简捷。二层并

未设置独立的售票厅,而是与候车厅结合设置,仅在售票窗口处作局部的凹入处理。一、二层的售票室通过单独的楼梯联系,使内部工作人员流线与旅客流线明确区分。 图4.1.2 重庆客运站一售票厅和售票室

图4.1.3 重庆客运站二层售票室 一、售票厅 售票大厅一般设在距离客运站的主要出入口较近的地方,按照人们心理习性分析,进入客运站的人流大部分会经过这一空间,无论即行、订票或是察看客车发车时刻表等情况,都要首先经过售票厅,之后再从这里分流到下一个地点。因此它是客运站中人流流动最为密集的功能空间之一,是人们对客运站的第一印象,要解决好售票厅的功能以及人流流线成为设计的重中之重。 图4.1.4是汽车客运站旅客流线示意图,它比较简单明了地表示出了进站人流的两种基本流线关系以及售票厅在整个进站流线中所占的重要地位。

上海长途汽车客运总站施工图设计说明(地上部分)

建筑施工图设计说明 (± 0.00以0 上部分) 一、工程概况: 建筑名称:上海长途汽车客运总站 建设单位:上海长途汽车客运总站有限公司 建设地点:上海站北广场西侧50 号地块,即恒丰北路以东,孔家木桥路以 西,中兴路以南,交通路以北基地面积:29476 平方米(按测点电脑计算) 总建筑面积:74796平方米(地上部分52355平方米,地下部分22441 平方米)建筑等级:一级 建筑防火等级:司售楼为一类高层建筑,防火等级为一级;场站楼为多层建筑,防火等级为二级结构类型:钢筋混凝土框架-剪力墙结构 二、设计依据: 1、由上海长途汽车客运总站有限公司提供的上海长途汽车客运总站红线定位图及红线坐标点 2、上海市闸北区建设和管理委员会《关于上海市长途汽车客运总站扩初设计的批复》(2003年3月17日) 3、有关主管部门(规土、消防、供电、市政、电信、交通、环保、节能、环卫、卫生防疫、劳保、绿化、人防等)对初步设计的审核意见 4、业主关于施工图设计有关问题的回复 5、与本工程有关的国家相关规范法规和上海市的有关规定,主要为: 5.1 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房屋建筑部分(2002 年版) 5.2 民用建筑设计通则JGJ37-87 5.3 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45-95(2001 年版) 5.4 建筑设计防火建筑GBJ16-87(2001 年版) 5.5 人民防空工程设计防火规范GB50098-98(2001 年版) 5.6 汽车库、修车库、停车场设计防火规范GB50067-97

5.7 汽车客运站建筑设计规范JGJ60-99 5.8 办公建筑设计规范JGJ67-89 5.9 汽车库建筑设计规范JGJ100-98 5.10 城市道路和建筑物无障碍设计规范JGJ50-2001 5.11 建筑工程交通设计及停车库(场)设置标准DBJ08-7-96 5.12 汽车加油加气站设计与施工规范GB50156-2002 5.13 上海市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及其配套性文件2002 年版 6、本公司与业主及配套多次会议的会议纪要及传真文件 7、建筑面积计算根据1982 年颁布的《建筑面积计算规则》 8、上海市长途汽车客运总站扩初设计说明及文本 三、设计标高: 本项目的设计标高士0.00相当于绝对标高4.1m,室内外高差0.6m。(室外道路标高中兴路为绝对标高3.5m,孔家木桥路为绝对标高3.4m,交通路为绝对标高2.9m,根据上海长途汽车客运总站有限公司提供的上海长途汽车客运总站红线定位图)。 四、设计总则: 1 、除特别说明外,本工程施工图所注尺寸除总图及标高以米为单位外,其余均以毫米为单位。 2、施工图中的平、立、剖面图及节点详图等使用时应以所注尺寸为准,不能直接以图纸比例量度测算。 3、所有与工艺、公用设备相关的预留洞、预埋件、管弄等必须与相关的工艺、公用设备工种的图纸密切配合。

二级汽车客运站设计指标计算.doc

二级汽车客运站设计指标计算 一.设计目的和要求 使学生完成在完成《总图设计》理论课程内容学习之后,通过课程设计进一步熟悉、加深对所学的内容的了解,增强学生的理性认识,培养学生的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为今后从事交通枢纽与港站的设计打下基础。 要求学生掌握交通枢纽与港站平面设计的一般步骤和主要数据的计算方法,主要内容包括站级规模的确定,各种站房用地面积的计算等内容,并能够用计算机辅助设计总平面布置图。 二.设计内容及要求 本次课程完成设计应的主要内容和任务如下: 1.根据设计年度平均日旅客发送量确定站级规模 2.有效发车位的确定 3.各种站场用房面积的确定 参考部颁汽车客运站规模和主要技术参数的计算方法,标定各种站场用房面积。 4.总平面图布置 应用Auto CAD软件进行站场平面布局图的绘制。 三.设计依据与资料来源 1.《汽车客运站级别划分和建设要求》,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部2.《交通枢纽与港站》,人民交通出版社,2003年 3.指导老师提供的其他资料

四.设计基础数据 设计年度平均日旅客发送量为5150人次。 1.站级规模 设计年度平均日旅客发送量:5150人次,属于二级车站。《依据客运站级别划分和建设要求》 2.旅客最高聚集人数 根据设计年度平均日旅客发送量计算,旅客最高聚集人数可通过下式计算: == 11.9%×5750=613 人 D? F a 式中: D ——旅客最高聚集人数,人; F——设计年度平均日旅客发送量,人次; a——计算百分比,其大小可按表1选取。 表1 计算百分比的选取

3.日均发车班次 影响日均发车班次的主要因素有:旅客日发送量F 、客车定员人数p 、过站车辆换乘系数ξ以及始发车的合理座位利用率μ等。公路长途客运参营车辆平均座位约为40座,中短途参营客车中,主要以25座以下的小型中巴车为主,未来客车平均座位按30座考虑,过站车辆换乘系数ζ取20%;始发车的座位利用率μ取80%,客流的不平衡系数β取1.15。所以: μ ξβ?-? =P F N ) 1(=(5150 (1-20%)/30*80%)*1.15=171(班次) 其中:N ——日均发车班次; F ——平均日旅客发送量; ζ——过站车载乘率;指过站客车载客量与车站平均日旅客发送量之比,这里取20%; p ——客车平均定员;这里取30; μ——始发车合理乘载率;这里取80%; β——不均衡系数,一般取1.15; 4.发车位数 发车位数是客运站设计的重要指标,它是表示车站同一时刻内能发客班车次的数量。按照发车位数的计算公式,本站发车位为: M = μ κ ζnp D )1(- =613*(1-20%)1.2/3*30*80%=8.17≈9(个)

汽车站设计说明

甘肃省兰州市靖远县汽车客运中心工程方案设计说明 一、设计依据 1.甲方提供的红线图。 2.国家及地方法规、规范: (1).《民用建筑设计通则》GB50352-2005 (2).《旅馆建筑设计规范》JGJ62-90 (3).《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06 (4).《汽车库建筑设计规范》JGJ100-98 (5).《城市道路和建筑物无障碍设计》JGJ50-2001 (6).《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GB50180-93 (7).《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J12068—2012 (8).国家及省市有关环保、卫生、消防、防疫、交通、市政、绿化等部门的法规及规范 二、背景分析 本项目位于甘肃省靖远县,本项目用地面积为34686.21m2,地块四面邻城市规划道路,交通便利,场地内地势较为平坦,为商业交通用地提供地域优势。 三、项目概况 本项目位于靖远县。场地内比较平坦,地块不规则多边形,建筑布局采用环抱式布置,为精品商业及交通便利提供前提,本案以客运中心为主,商业,旅馆及写字楼为辅。 工程概况:建筑面积34686.21m2,用地面积48223.17m2,占地面积10146.41m2,地上停车位215个,其中小型车辆停车位98个,大型车辆停车位117个,地下停车位50个。地块由1#旅馆,2#、3#商业门面,4#写字楼及客运中心组成。其中1#旅馆占地面积991.60m2,总建筑面积5946.60m2;2#商业门面占地面积1914.24m2,总建筑面积6899.65m2;3#商业门面占地面积1745.30m2,总建筑面积5129.00m2;4#写字楼占地面积1477.36m2,总建筑面积5929.80m2;客运中心占地面积4017.91m2,总建筑面积7498.16m2。1#旅馆建筑布置为6层,一层为商业网点,二至六层为旅馆,2#、3#商业门面建筑为2层商业,2层门面组成,4#写字楼一层为维修库房,二至六层为写字楼。四栋建筑把客运中心围绕,使得交通与商机联动为一个整体,各面满足消防车辆通行和扑救。停车位主要以大车停于地块东北部,小车分于客运中心两次及地下停放。本案为多层公共建筑,建筑耐火极限二级;汽车客运中心为一级客运中心。 四、设计原则 1.尊重甘肃省城市总体规划; 2.充分结合地形,展现典型的客运中心建筑空间格局; 3.着重解决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以及环境效益之间的矛盾; 4.提供实施方案与措施,为下一步工作提出指导。 5.场地现状分析 6.该用地内自然环境极好,视野开阔。 五、设计构思 (1)总体规划 建筑与景观区域总体规划上,确立“以客运中心为主;商业与写字楼直为辅,以欧式建筑风格使坡屋面及钟楼尖顶自然形成高低错落使建筑富有层次感,并融入中式

汽车客运站建设标准(doc 72页)

四川省汽车客运站建设标准(试行) Standard for construction of bus terminal in Sichuan Province 2013-09-27 印发2013-10-01 实施 四川省交通运输厅印发 I 前言 为了进一步规范全省汽车客运站规划、建设和运营管理工作,提升车站服务水平,加快建设,加强管理,构建现代综合运输交通体系,促进道路运输行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编制组经广泛调查研究,认真总结实践经验,参考行业先进标准,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特制订本建设标准。 本建设标准的主要技术内容:1总则;2类别与站级划分;3选址与总平面布置; 4场地设施和建筑设施;5设施设备配置;6信息化建设;7环保节能建设;8安全检查设施设备与应急疏散。 本建设标准主要依据《汽车客运站级别划分和建设要求》JT/T 200-2004、《交通客运站建筑设计规范》JGJ/T 60-2012,重点明确提升以下内容: 1. 明确了四川省三级以上汽车客运站的建设基本原则等; 2. 对四川省汽车客运站的类别与站级进行了详细划分; 3. 对汽车客运站的选址、布局及内外交通组织提出了新的要求; 4. 对汽车客运站场地和建筑设施等各项指标和规模进行了新的界定; 5. 对汽车客运站设施设备配置做出了新的规定; 6. 对汽车客运站内的标识标牌进行了统一的规定; 7. 对各级汽车客运站信息化建设的基本要求及功能进行了细化规定; 8. 对汽车客运站安全例检及应急疏散做出了明确规定。 本建设标准由四川省交通运输厅道路运输管理局负责管理监督实施。在执行过程中,如有意见和建议请寄四川省交通运输厅道路运输管理局(地址:成都市太升南路

新会汽车客运站设计方案说明书

新会汽车客运站设计方案说明书 目录 Ⅰ、方案部分 项目概况 设计主要构思、立意 设计依据 总平面布局 主体大楼介绍 (一)、平面 (二)、立面 (三)、剖面 (四)、技术经济指标 (五)、结构方案设计 Ⅱ、图纸部分 用地现状图 总平面布置图(彩图) 总平面交通流线分析图 一层平面图 二层平面图 三层平面图 四至九层平面图 十层平面图 十一层屋顶平面图 10、正立面图 11、背立面图 12、左侧立面图 13、右侧立面图 14、1-1剖面图 15、2-2剖面图 16、3-3剖面图 17、鸟瞰图(曰)(夜)(彩图) 18、透视图(单体) 20、售票大厅透视图(室内) 新会汽车客运站设计方案说明书

一、项目概况 新会汽车客运站位于新会南环路与内环路交界处,占地10ha,现状为农田、水塘,用地平坦。用地的北侧为南环路,东侧为内环路,西侧和南侧为规划城市支路。 根据设计任务书的要求,拟建客运站主体大楼建筑面积18000平方米,客运停车场要求有停车泊位,发车卡位,站前广场开阔,是一级汽车客运总站,并要求以人为本,绿色生态园林,使旅客感到自然、舒适、和谐。 二、设计主要构思、立意 构思的出发点是建设成全国一流的汽车客运站,成为新会地区一个标志性建筑。为此,结合新会的历史文化及自然地理特点,形成三大立意: (1)“新会航母”。稳重、动感十足。预示新会凭着银洲湖临港优势,经济腾飞,成为经济航母。 (2)“路上航站楼”(Airterminal—on—Road)的概念。以人为本,宽敞、舒适、豪华、流畅、明亮、现代、方便快捷,体现高科技且风雨无阻。 (3)、“建筑与环境结合”的概念。以人为本,以自然为本,创造环境,重视环境,强化内外环境融洽,绿色生态环保。 达到的目标: 高效率的流通,明晰的交通路线,为乘客提供最大的方便。 充足的自然光线,开放的空间环境,简洁的功能设置。 设施的现代感及科技性与环境因素的有机结合。 结构形式新颖,功能合理高效。 成为全国一流的汽车客运站。 三、设计依据 甲方提供的勘察设计招标文件。 用地平面图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J16—87 2001 《民用建筑设计通则》JGJ37—87 《汽车客运站建筑设计规范》JGJ60—99 《玻璃幕墙工程技术规范》JGJ102 《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2001 《钢结构设计规范》GBJ17—88 《冷湾薄壁型钢结构技术规范》GBJ18—87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02 《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02 《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 中华人民共和国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房屋建筑部分 四、总平面布局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