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年地理生物会考试题

年地理生物会考试题

年地理生物会考试题
年地理生物会考试题

绝密★启用前

2017年巴彦淖尔市初中地理、生物结业考试试卷

地理·生物

注意事项:

1.本试卷1—12页,其中地理部分1—6页,生物部分7—12页,试卷满分为12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2.答题前,考生务必先将自己的座位号、考生号、姓名填写在试卷和答题卡的指定位置。请认真核对条形码上的相关信息后,将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的指定位置上。

3.答选择题时,必须使用2B 铅笔将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修改时用橡皮擦干净,再选涂其它答案。

4.答非选择题时,必须使用0.5毫米的黑色字迹签字笔书写。要求字迹工整,笔迹清晰。严格按题号所示的答题区域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试卷、草稿纸上答题无效。

5.保持答题卡清洁、完整。严禁折叠、破损,严禁在答题卡上做任何标记,严禁使用涂改液、胶带纸、修正带。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地理(60分)

一、 选择题(下列各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意,请将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

案标号涂黑。每小题2分,共28分)

读图1“太阳光照示意图”,完成第1题。

1.当太阳直射在图中所示位置时,下列地理现象可信的是 A .我国的河流都已经结冰 B .哈尔滨比广州的白昼短

C .南半球的澳大利亚此时已是冬季

D .南极有极昼现象 春节是中国人团圆的日子,所以在中国有了春运奇观。2017年春运期

间,全国铁路、公路、水路、民航共发送旅客约27亿人次。其中,高铁运输所占比重达31%。结合材料和图2,完成第2题。 2.下列铁路干线中,春运返程期间压力较大的是 A .京广线B .京沪线C .浙赣线D .陇海线

读图3“我国水资源和耕地资源结构图”,完成第3题。 3.据图信息可知,我国水资源与耕地资源分布的特点是

A .南北方水、耕地资源分布均匀

B .水、耕地资源总量丰富,人均充足

C .水资源南少北多,耕地资源南多北少

D .水资源南多北少,耕地资源南少北多 读图4,完成第4~5题。 4.图中A 点的坐标是

A .(70°N,30°W)

B .(70°S,30°E)

C .(70°S,30°W)

D .(70°N,30°E) 5.长城站位于中山站的什么方向 A .西南B .东北 C .东南D .西北 读图5“我国某区域等高线示意图”(单位:米),完成第6~7题。

6.图中①②③④处各有一条小河,其中水流最湍急的是 A .①B .②C .③D .④

7.对图中各处的叙述,正确的是

密 封 线 内 不 准 答 题

座位号 考生号 姓名

图3 图4

图1 图5

A.乙地海拔高度在300米以上

B.甲丙两地的相对高度是500米

C.甲戊两地图上距离约为3厘米,则实际距离约为6千米

D.丁地的地形部位是山脊

读图6“四地气温变化曲线和降水柱状图”,完成第8题。

8.图中甲、乙、丙、丁四地气候类型分别是

A.热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地中海气候、热带草原气候B.热带草原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地中海气候、热带季风气候C.热带季风气候、地中海气候、地中海气候、热带草原气候

D.热带草原气候、地中海气候、地中海气候、热带季风气候

读图7“世界年平均气温分布图”,完成第9题。

9.关于世界年平均气温分布的叙述,正确的是

A.气温分布大致由低纬向高纬递减

B.北半球的等温线比南半球平直

C.同纬度地区海洋和陆地气温相同

D.气温分布大致由高纬向低纬递减

10.哈尔滨的冰雕与海南三亚的热带海滨能同时成为人

们欢度春节的好去处,这是由于我国

A.地势高低起伏大B.东西跨经度广

C.南北跨纬度广D.海陆位置不同

11.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十二届全国委员会第五次会议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二届全

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于2017年3月在北京召开,这体现了北京的城市职能是

A.国际交往中心B.政治中心C.经济中心D.文化中心

12.下列有关港、澳、台地区的叙述,错误的是

A.香港和澳门地处中国大陆的东南端,与福建省相邻

B.“一国两制”的政策对香港和澳门两个特别行政区的长期稳定和发展有着重大意义

C.台湾从地缘、血缘、历史和文化渊源等方面与祖国大陆是密不可分的

D.台湾岛是我国面积最大的岛屿,西隔台湾海峡与祖国大陆相望13.下列关于我国西北和青藏地区的叙述,正确的是

A.制约两地区农业生产的主要因素是光热条件

B.两地区均是我国畜牧业生产的重要地区

C.两地区的交通运输方式均以航空运输为主

D.两地区农作物单产较高的共同原因是海拔高、气温低

14.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①日本位于亚欧板块与美洲板块交界处,地壳运动比较活跃

②印度软件外包产业的发源地是班加罗尔

③撒哈拉以南的非洲面临严重的人口、粮食与环境问题,其中要解决的根本问题是粮

食供应问题

④澳大利亚矿产品出口占商品出口总额的比重很大,所以也被称为“坐在矿车上的国家”

⑤亚马孙河流域分布着地球上面积最大的热带雨林,其中90%在巴西境内

⑥北极地区的降水量比南极地区多,风速比南极地区小

A.②④⑤B.②③⑥C.②④⑥D.①⑤⑥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5个小题,共32分。请将答案写在答题卡的对应位置)

15.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3分)

材料一:1519年9月,在麦哲伦的带领下,200多名探险队员分乘5艘船,从西班牙出发,渡过大西洋,绕过南美洲的南端进入太平洋。一路上,船员们历经千辛万苦,于1521年3月到达菲律宾群岛,麦哲伦因为介入当地土著人的纠纷而身亡。船员们决定继续西航,

图7 甲乙丙

他们艰难的横渡印度洋,再绕过好望角,最后只剩下1艘船和十几名船员,于1522年9月回到西班牙。麦哲伦船队首次完成了绕地球一周的航行。

材料二:麦哲伦环球航行路线图

(1)麦哲伦船队绕过________(大洲)(填字母)的南端进入太平洋后,又艰难的横渡了________(大洋)(填字母),最后于1522年9月回到西班牙,西班牙所在大洲的居民大多是________(人种),信仰________(宗教)。

(2)B大洲著名的山脉是________。

(3)当麦哲伦船队到达菲律宾群岛时,太阳直射点的移动方向是________。

16.请结合材料和图9,回答下列问题。(3分)

材料:俄罗斯人口总数从1992年的1.48亿下降到2013年的1.43亿。(1)俄罗斯人口负增长带来的问题和缓解这些

问题可采取的措施分别是()(用2B铅笔将答题

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A.国防兵源不足;鼓励生育

B.鼓励生育;劳动力不足

C.人口年轻化;建立健全社会保障制度

D.鼓励生育;人口老龄化

(2)摩尔曼斯克是______洋沿岸的重要港口。

(3)根据图中信息判断,下列对叶尼塞河水文特征的描述,正确的是()(用2B铅笔将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A.径流量较大,季节变化小B.有春汛和夏汛,结冰期短C.结冰期短,流速快D.结冰期长,有凌汛现象

17.读图10和11,回答下列问题。(11

分)

(1)黄土高原东起A________山脉,

西至乌鞘岭,北起长城,南抵

B________山脉,是世界上最大的黄土

覆盖区。从温度带看,大部分位于

_________带;从四大区域位置看,位

于________地区;从阶梯位置看,位

于________阶梯。(5分)

(2)据图11,描述黄土高原的地表

形态

特征________。(1分)

(3)分析造成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原因。(提示:请从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两方面作答)(4分)

(4)下面能够有效防治水土流失的措施是()(用2B铅笔将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1分)

①植树种草②陡坡修建梯田③退耕还林④修建挡土坝⑤减少灌溉⑥开垦农田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③⑤⑥

18.请结合材料和图12,回答下列问题。(8分)

材料:40o N~47o N被称为世界的“黄金奶源带”。这里分布着世界上最主要的畜牧业国家和地区,为人类提供了高达85%以上的牛羊肉和奶制品。

图8

图9

图图12

图13 (1)“黄金奶源带”自西向东横跨_______大陆,又越过大洋,穿过_______洲。(1分)

(2)图中A 、B 、C 三个地区分别属于我们所学过的A_______ (世界地区)、中国西北地区和C________(国家)。(1分)

(3)阅读C 地区发展畜牧业的优势条件,从中可以看出,C 地区主要是受位置、________和市场等因素的影响,成为该国著名的________带。(2分) (4)请参照C 地区及所学知识,简要分析A 地区畜牧业发达的原因。(提示:请从自

然因素和社会经济因素两方面作答)(4分)

19.读图13“我国辽中南工业区示意图”和“德国鲁尔工业区的材料”,回答下列问题。(7分)

材料一:德国鲁尔区是世界上著名的工业区之一。20世纪50年代以前,鲁尔区钢铁产量占到全国70%左右,煤炭产量高达80%以上,在本国乃至世界工业发展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材料二:20世纪60年代以来,由于石油、天然气和核电的广泛使用,导致对煤炭的需求量不断减少;随着高新技术产业的出现,对钢铁的需求量减少。

材料三:鲁尔工业区从以煤炭和钢铁工业

为中心的资源型生产基地,转变为以高新技术产业为龙头,多种行

业协调发展,环境优美的新型经济区。

(1)根据图13,分析我国辽中南工业区发展的有利条件。(提示:请从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两方面作答)(2分) (2)根据材料二,说出20世纪60年代以来鲁尔工业区衰落的原因。(2分)

(3)借鉴鲁尔工业区治理的经验,请你为振兴辽中南工业区献计献策。

(回答三点即可)(3分)

生物(6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包括14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28分。下列各小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意,请将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1.2015年10月,屠呦呦因发现青蒿素治疗疟疾的新疗法获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她是第一位获得诺贝尔科学奖项的中国科学家。青蒿素是从植物黄花蒿中提取的。下列关于黄花蒿的叙述,正确的是

A .没有细胞结构

B .能进行呼吸作用

C .不能排出体内的废物

D .属于原核生物 2.下列实验中的方法步骤与实验目的不符的是 序号 实验名称 方法步骤 实验目的 ① 观察人的口腔上皮细 胞 在载玻片中央滴一滴9%的氯化钠 溶液

保持细胞的正常形态 ② 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 滴加2滴碘液,摇匀 检验淀粉是否被消化

③ 观察蚯蚓 经常用湿棉球擦蚯蚓,保持体表 湿润 保证蚯蚓的正常

呼吸 ④ 种子萌发时产生二氧化碳 将种子瓶内气体通入溴麝香草酚蓝(BTB )水溶液中

检测是否产生二氧化碳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3.下图是绿色植物植株、花、果实、种子的示意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甲乙丙丁

A .图甲所示农作物根吸收的水分是通过根、茎、叶中的导管运输到植物各处的

B .图甲中的①和③分别是由图丁中的①和③发育来的

C .图丙中的①和②分别是由图乙中的⑤子房壁和⑥胚珠发育来的

D .大豆油是烹调时常用食用油,它主要来自图丁中的④子叶

初中生物地理会考复习资料全

初中地理知识复习提纲、复习卷及答案 初中地理知识复习提纲 1、地球的形状和大小地球是一个两极部位略扁的不规则的球体,它的平均直径为6371米。 2、纬线与纬度在地球仪上,顺着东西方向,环绕地球仪一周的圆圈,叫做纬线。所有的纬线都是圆,可称为纬线圈;纬线圈的长度有长有短,赤道最长,往两极逐渐缩短,最后成一点。纬线都指示东西方向。 赤道是最长和纬线,长约4万千米。它与两极之间的距离相等,把地球分为南、北两个半球。赤道是地球仪上的零度纬线。赤道以北的纬度,叫北纬,习惯上用"N"作代号;赤道以南的纬度,叫南纬,习惯上用"S"表示。 3、经线和经度在地球仪上,连接南北两极并同纬线垂直相交的线叫做经线,也叫子午线。所有的经线都是半圆状;长度都相等,都指示南北方向。 本初子午线地球仪上的零度经线叫做本初子午线,从本初子午线向东、向西,各分作1800,以东的1800属于东经,习惯上用“E”为代号,以西的1800属于西经,习惯上用“W”为代号。 国际上习惯用200W和1600E的经线圈,作为划分东、西半球的界线。 4、地球自转与昼夜交替地球绕地轴不停地旋转,这叫做地球自转,地球自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自转一周的时间大约是24小时,也就是一天。这样就产生了昼夜交替的现象。 5、地球公转和季节变化地球在自转的同时,又围绕着太阳公转,地球公转的方向也是自是自西向东,公转一周的时间就是一年。公转的轨道平面与地轴总是保持着66.50的夹角。由于地球的公转,产生了季节的变化。 6、五带的划分热带在南北回归线之间,一年之中有直射现象,地面获得的太热最多,气候终年炎热。回归线是热带和温带的分界线。 寒带在北极圈以北和南极圈以南的地区,有极夜和极昼的现象。极圈是寒带和温带的分界线。温带在北回归线和北极圈之间、南回归线和南极圈之间的地区,一年中没有极夜和极昼的现象,地面得到的太热比热带少,比寒带多,气候上的四季变化比较明显。 7、地图三要素比例尺、图例与注记。在地图上所画地区的围越小,要表示的容越详细,选用的比例尺应越大;反之选用的比例尺越小。在地图上,通常是“上北下南,左西右东” 8、地面高度的计算方法地面某个地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叫做海拔。某个地点高出另一地点的垂直距离叫做相对高度。 9、等高线把海拔高度相同的各点连接成线,就是等高线。每条等高线都有相应的海拔数值。坡陡的地方,等高线密集;坡缓的地方,等高线稀疏。 10、世界海陆的分布地球洋面积占了71%,而陆地面积仅占29%。大陆和它附近的岛屿合起来叫做。全部位于北半球的有欧洲、北美洲。大部分 人们习习惯把乌拉尔山脉、乌拉尔河和大高加索山脉一线作为欧洲和亚洲大陆的分界线。亚洲和非洲以伊士运河作为分界线。北美洲和南美洲在西半球,全称为美洲。巴拿马运河是北美洲和南美洲的分界线。南极洲主要位于南极圈,四周被大洋环绕。 11、陆地地形人们把地形分为山地、平原、高原、盆和丘陵五种基本类型。 山地海拔较高,一般在500米以上,地面峰峦起伏,坡度陡峻,有的山地呈条带状分布。其中最突出的是两条由若干条高大山脉组合而成的巨大山系:一条是

初二地理生物会考复习资料全

初二地理生物会考复习资料 生物 1、生物具有的共同特征:植物的营养:绝大多数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动物的营养:从外界获取现成的营养。 2)生物能进行呼吸。 3)生物能排出身体内的废物。 动物排出废物的方式:出汗、呼出气体、排尿。植物排出废物的方式:落叶。 4)生物能对外界刺激做出反应。例:斑马发现敌害后迅速奔逃。含羞草对刺激的反应。 5)生物能生长和繁殖。 6)除病毒以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2、生物圈的范围: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大部和岩石圈的表面。 3、生物圈为生物的生存提供的基本条件:营养物质、阳光、空气和水、适宜的温度和一定的生存空间。 4、影响生物的生存的环境因素:非生物因素:光、温度、水分等;生物因素:影响某种生物生活的其他生物。 例:七星瓢虫捕食蚜虫.是捕食关系。稻田里杂草和水稻争夺阳光.属竞争关系。蚂蚁、蜜蜂家庭成员之间分工合作。 5、探究:光对鼠妇生活的影响 1)提出问题:光会影响鼠妇的生活吗? 2)作出假设:光会影响鼠妇的生活。 3)制定计划:检验假设是否正确.需通过实验进行探究。实验方案的要求:需设计对照实验.光照是这个探究实验中的唯一变量。其他条件都相同。 4)实施计划 5)得出结论 6)表达、交流 6、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 1)生物对环境的适应举例:荒漠中的骆驼.尿液非常少。骆驼刺地下根比地上部分长很多。寒冷海域中的海豹.胸部皮下脂肪厚.旗形树等。 2)生物对环境的影响:蚯蚓在土壤中活动.可以使土壤疏松.其粪便增加土壤的肥力;沙地植物防风固沙等都属于生物影响环境。 7、生态系统的概念和组成概念:在一定地域内生物与环境所形成的统一整体叫做生态系统。组成:包括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生物部分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非生物部分包括阳光、水、空气、温度等 8、食物链和食物网: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的关系.主要是吃与被吃的关系.这样就形成了食物链。一个生态系统中往往有很多条食物链.它们往往彼此交错连接.这样就形成了食物网。第二单元 9、光学显微镜各个部件的名称和作用:镜座—稳定镜身。镜柱—支持镜柱以上的部件。镜臂—握镜的部位。载物台—放置玻片标本的地方。中央有通光孔.两旁各有一个压片夹。 镜筒—上端安装目镜.下端有转换器。转换器—可以转动的圆盘.上面安装物镜。粗准焦螺旋—转动时.可以大幅度升降镜筒。细准焦螺旋—转动时.镜筒升降幅度较小. 可以使物像更清晰。目镜和物镜—目镜是用眼观察的镜头;物镜是接近物体的镜头。遮光器—上面有大小不等的圆孔.叫光圈。用不同的光圈对准通光孔.可以调节光线的强弱。反光镜—一面是平面镜(光线强时用).一面是凹面镜(光线弱时用)。转动反光镜可以使光线经过通光孔反射上来。物像的放大的倍数是目镜的放大倍数乘以物镜的放大倍数。 10、利用显微镜观察装片①从目镜内看到的物像是倒像。例:在显微镜视野中看到一个

生物地理会考试题(生物带答案)

2011东莞地理中考模拟试卷二 1.20XX 年第16届亚运会即将在下列哪个城市举行? A.北京 B.上海 C.武汉 D.广州 2.下列事件能够证明地球是球体的是 A.哥伦布发现新大陆 B.麦哲伦环球航行 C.郑和下西洋 D.哥白尼日心说 读右图1完成3-4题 3.其中C 点的经纬度是 A.15oN ,135oE B.15oS ,135oE C.15oN ,135o W D.15oS ,135oW 4.其中B 点位于A 点什么方向 A.东北 B.西北 C.西南 D.东南 5.某地西侧是西半球,东侧是东半球,北侧是北寒带,该地的地理坐标是 A.20oW,23.5oN B.20oW,6 6.5oN C.160oE,66.5oN D.160oE,23.5oN 读太阳直射点回归运动示意图,完成 6. 当太阳直射南回归线时,地球位于图上什么位置 A.A B.B C.C D.D 7.每年国庆节时,地球靠近图上哪个位置 A.A B.B C.C D.D 8.在一幅地图上,量得长江的长度是21厘米,长江全长6300千米,这幅地图的比例尺是 A.三十万分之一 B.1:3000000 C.1 30千米 D.1/30000000 读等高线地形图回答9-10题 9.甲乙两地相对高度是 A.0米 B.10米 C.20米 D.30米 10.大青山顶峰与小青山顶峰的相对高度是 A.35米 B.17米 C.18米 D.53米 读世界大洲大洋分布示意图,回答11-13题

11.图中世界人口最多的大洲的序号是 A.③ B.⑤ C.① D.② 12.关于亚洲位置的说法,正确的是 A.全部在东半球 B.大部分在西半球 C.全部在北半球 D.大部分在东半 球 13.世界人口增长率最高的大洲是 A.③ B.⑤ C.① D.② 14.读下图,红海不断扩大的原因是位于 A.亚欧板块与非洲板块的张裂 B.印度洋板块与非洲板块张裂 C.亚欧板块和印度洋板块和碰撞 D.亚欧板块和太平洋板块的碰撞 15.读右图,黑人的故乡在 A.西亚 B.美洲 C.撒哈拉以南的非洲 D.欧洲

(完整)深圳市初中生物地理会考模拟试题(一)

①②③④塑料袋 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 得分:___________深圳市初中生物地理会考模拟试题(一) 生物部分(满分50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案 题号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答案 一、单选题(每题1分,共30分) 1.细胞是生命活动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单位,细胞内的结构各有不同的功能,土壤中的水分和无机盐等能进入细胞,而一些有害的物质却被阻挡在外,这些都归功于() A.细胞壁的保护作用B.细胞膜控制物质进出的作用 C.细胞质的作用D.细胞核内的遗传物质 2.听觉形成的部位在() A.鼓膜B.内耳C.听神经D.听觉中枢 3.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是利用光提供的能量,在()中合成了淀粉等有机物 A.细胞壁B.叶绿体C.线粒体D.细胞质 4.用显微镜观察“生物”二字,显微镜下看到的图形应该是下列哪种情况() A B C D 5.“螳螂捕蝉,黄雀在后”,如果从食物链的角度看,缺少的成分是() A.生产者B.消费者C.分解者D.生物部分 6.在食物链“水草→蜻蜓的幼虫→小鱼→大鱼”中汞中毒最深的生物是() A.水草B.蜻蜓的幼虫C.小鱼D.大鱼 7.我们生活中做面包用的面粉和炒菜用的花生油,分别来自种子的哪一结构?()A.小麦的子叶、花生的子叶B.小麦的胚乳、花生的子叶 C.小麦的子叶、花生的胚乳D.小麦的胚乳、花生的胚乳 8.在根尖的结构中,生长最快的部位和吸收水分的主要部分分别是() A.伸长区和成熟区B.分生区和成熟区C.分生区和伸长区D.成熟区和伸长区 9.若想验证叶是植物进行蒸腾作用的主要器官,以下应采用的对照实验是() A.①和② B.②和④ C.①和④ D.③和④ 10.右图实验现象说明植物的生活需要() A.水B.光 C.氧气D.无机盐

初中地理生物会考复习资料知识分享

会考地理复习提纲 七上 1、地图上的三要素包括:方向、比例尺、图例。 2、地球是一个两极部位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 3、0°纬线又叫赤道,赤道就是0°纬线,赤道周长约为4万千米,是地球上最长的纬线。纬度向北向南各有90°,分别用N和S表示。 4、0°经线又叫本初子午线,向东向西各有180°,分别用E和W表示。地球的平均半径为6371千米。 5、以赤道为界把地球分为南、北半球;以20°W和160°E为界把地球分为东、西半球。 6、纬度范围:0° 30°NS为低纬度;30° 60°NS为中纬度;60° 90°NS为高纬度。 7、比较经线和纬线的特点:经线半圆(弧形)相等南北方向;纬线都是圆(极点除外)有长有短东西方向 8、地球表面,陆地面积占29%,海洋面积占71%,所以有形象地称地球为“三分的陆地,七分的海洋”。 9、七大洲的名称按面积依次为:亚洲、非洲、北美洲、南美洲、南极洲、欧洲、大洋洲。亚洲和欧洲连成一块合称亚欧大陆,中国位于亚洲上。 南极洲是世界上跨经度最多的大洲;亚洲是面积最大的大洲。 10、四大洋分别是: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 太平洋是世界上面积最大的海洋;大西洋呈“S”形;北冰洋是世界上跨经度最多的大洋。 11、亚洲和欧洲的分界线:乌拉尔山脉、乌拉尔河、大高加索山脉和土耳其海峡(沟通黑海和地中海)。亚洲和非洲的分界线是:苏伊士运河(沟通地中海和红海)。南美洲和北美洲的分界线:巴拿马运河(沟通太平洋和大西洋)。 12、地表各种高低起伏的形态,总称为地形。通常分为平原、高原、山地、丘陵和盆地五种基本类型。 13、地形图上用海拔来表示地面的高低起伏。绿色表示平原、蓝色表示海洋、黄色表示高山高原、白色表示冰川。 14、五种基本地形:平原高原山地丘陵盆地 15、板块构造学说:地球岩石圈由六大板块组成即亚欧板块、美洲板块、非洲板块、太平洋板块、印度洋板块和南极洲板块。其中太平洋板块几乎全部是海洋。 16、板块内部比较稳定,板块与板块交界处有张裂拉伸、有碰撞挤压、地壳比较活跃,最容易发生火山和地震。 17、世界上的地震和火山主要集中分布在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和地中海-喜马拉雅山火山地震带上。 18、人口的自然增长主要由出生率和死亡率决定的(人口的自然增长率=出生率-死亡率) 19、世界人口最稠密地区主要分布在亚洲东部和南部、欧洲西部、北美洲和南美洲的东部。原因是这些地区处在中低纬度地区、气候温和多雨的平原和盆地,或是临海地带。 20、人口增长过快、过慢都会带来严重的问题:人口增长过慢造成了劳动力短缺、人口老龄化等问题。 人口增长过快带来了就业、居住、教育、医疗等难以解决等问题; 21、世界三大人种分别是:黄色人种、白色人种、黑色人种。黄色人种分布在:亚洲东部、南北美洲的印第安人和因纽特人也属黄色人种。白色人种分布在:欧洲、北美洲、非洲北部、亚洲西部和南部及大洋洲。黑色人种分布在:非洲的中部和南部。

2020年初中生物地理毕业会考总复习知识提纲(全套)

2020年初中生物地理毕业会考总复习知识 提纲(全套) 第一单元:生物和生物圈 1、生物具有的共同特征:植物的营养:绝大多数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动物的营养:从外界获取现成的营养。 2)生物能进行呼吸。 3)生物能排出身体内的废物。 动物排出废物的方式:出汗、呼出气体、排尿。 植物排出废物的方式:落叶。 4)生物能对外界刺激做出反应。例:斑马发现敌害后迅速奔逃。含羞草对刺激的反应。 5)生物能生长和繁殖。 6)除病毒以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2、生物圈的范围: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大部和岩石圈的表面。 3、生物圈为生物的生存提供的基本条件:营养物质、阳光、空气和水、适宜的温度和一定的生存空间。 4、影响生物的生存的环境因素: 非生物因素:光、温度、水分等;生物因素:影响某种生物生活的其他生物。 例:七星瓢虫捕食蚜虫,是捕食关系。稻田里杂草和水稻争夺阳光,属竞争关系。蚂蚁、蜜蜂家庭成员之间分工合作。 5、探究:光对鼠妇生活的影响

1)提出问题:光会影响鼠妇的生活吗? 2)作出假设:光会影响鼠妇的生活。 3)制定计划:检验假设是否正确,需通过实验进行探究。 实验方案的要求:需设计对照实验,光照是这个探究实验中的唯一变量。其他条件都相同。 4)实施计划 5)得出结论 6)表达、交流 6、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 1)生物对环境的适应举例:荒漠中的骆驼,尿液非常少。骆驼刺地下根比地上部分长很多。寒冷海域中的海豹,胸部皮下脂肪厚,旗形树等。 2)生物对环境的影响:蚯蚓在土壤中活动,可以使土壤疏松,其粪便增加土壤的肥力;沙地植物防风固沙等都属于生物影响环境。7、生态系统的概念和组成 概念:在一定地域内生物与环境所形成的统一整体叫做生态系统。组成:包括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生物部分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非生物部分包括阳光、水、空气、温度等 8、食物链和食物网: 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的关系,主要是吃与被吃的关系,这样就形成了食物链。一个生态系统中往往有很多条食物链,它们往往彼此交错连接,这样就形成了食物网。

中考地理生物试题

中考地理生物试题 Standardization of sany group #QS8QHH-HHGX8Q8-GNHHJ8-HHMHGN#

2018年丰南区八年级统一考试 生物学、地理试卷 本试卷分卷Ⅰ和卷Ⅱ两部分。卷Ⅰ为选择题,卷Ⅱ为非选择题。 本试卷共6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卷Ⅰ选择题(共20分) 注意事项: 1.答卷I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试科目填涂在答题卡上。 2.每小题四个备选答案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本卷共40题,每题分,共20分。 1. 下列是有关显微镜使用的叙述,前一项是操作,后一项是目的,其中正确的是 A.转动转换器——换用不同放大倍数的目镜

B.调节细准焦螺旋——使看到的物像更清晰 C. 调节光圈——调节视野的大小 D.调节反光镜——调节物像的大小 2. 下列有关图1中四种细胞的叙述,错误的是 A.都是细胞分化的结果B.不同形态的细胞适应不同的功能 C.都有细胞壁、细胞质和细胞核D.都有线粒体,能进行呼吸作用 3. 图2是菜豆幼苗示意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 菜豆幼苗是由种子的胚发育而来的 B.菜豆种子萌发初期所需营养物质来自胚乳 C.由种子萌发成幼苗过程中有机物先减少后增多 D.根茎叶内的导管是相通的,可运输水分和无机盐 4. 下列生物体结构能够不断产生新细胞的是 ①菠菜叶肉②桃树的芽③玉米根尖分生区④青蛙的卵细胞⑤柿树茎的形成层

A.①②④ B.②④⑤C.①③⑤ D.②③⑤ 5. 图3表示果实的形成过程,其中①、④分别代表 A. D. 子房、种子 6. 下列关于食物的营养成分和消化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胃液和肠液都能参与牛奶的消化 B.胆汁不含消化酶,对食物的消化不起作用 C.糖类、脂肪、蛋白质是细胞的构成物质,而且都能为生命活动 提供能量 D.咀嚼米饭会觉得有甜味,是因为唾液淀粉酶将淀粉分解成了麦 芽糖 7. 在呼吸过程中,当肋骨间的肌肉和膈肌收缩时,下列各项正确的是 ①胸腔容积缩小②胸腔容积扩大③肺收缩④肺扩张 ⑤肺内气压低于大气压⑥肺内气压高于大气压 A. ①③⑤ B. ①③⑥ C. ②③⑥ D. ②④⑤

初中生物地理会考复习资料(详细)

会考生物复习提纲 1、科学探究一般包括的环节: 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定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表达交流 2、生物的特征 1)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绝大多数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自养);动物则从外界获取现成的营养(异养)。 2)生物能进行呼吸。 3)生物能排出身体的废物。 动物排出废物的方式:出汗、呼出气体、排尿。 植物排出废物的方式:落叶。 4)生物能对外界刺激做出反应——应激性。例:斑马发现敌害后迅速奔逃。含羞草对刺激的反应。 5)生物能生长和繁殖。 6)除病毒以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3、生物圈的围: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大部和岩石圈的表面。 4、生物圈为生物的生存提供的基本条件:营养物质、、空气和水、适宜的温度和一定的生存空间。 5、影响生物的生存的环境因素: 非生物因素:光、温度、水分等;生物因素:影响某种生物生活的其他生物。 例:七星瓢虫捕食蚜虫,是捕食关系。稻田里杂草和水稻争夺,属竞争关系。蚂蚁、蜜蜂家庭成员之间分工合作。 6、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 1)生物对环境的适应举例:荒漠中的骆驼,尿液非常少;骆驼刺地下根比地上部分长很多;寒冷海域中的海豹,胸部皮下脂肪厚;旗形树等。 2)生物对环境的影响:蚯蚓在土壤中活动,可以使土壤疏松,其粪便增加土壤的肥力;沙地植物防风固沙等都属于生物影响环境。 7、生态系统的概念和组成 概念:在一定地域生物与环境所形成的统一整体叫做生态系统。 组成:包括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生物部分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非生物部分包括、水、空气、温度等 8、食物链和食物网:

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的关系,主要是吃与被吃的关系,这样就形成了食物链。食物链彼此交错连接,就形成了食物网。 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和能量就是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流动的,有毒物质也会通过食物链不断积累。 写食物链时注意:只能以生产者开始,以最高层消费者结束。 9、列举不同的生态系统: 森林生态系统、草原生态系统、海洋生态系统、淡水生态系统、农田生态系统等,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 第二单元 10、利用显微镜观察装片 ①目镜看到的是倒像。例:在显微镜视野中看到一个“d”,那么在透明纸上写的是“p”。 ②显微镜的放大倍数是物镜和目镜放大倍数的乘积。10X30=300 ③在视野看到物像偏左下方,标本应朝左下方移动物像才能移到中央。 ④区分污点的位置:移动装片,污点跟着移动,污点在装片上;转动目镜,污点跟着移动,污点在目镜上;移动装片和目镜,污点都不动,则污点在物镜上。 11、细胞是生物生命活动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单位。细胞的基本结构和功能 ①细胞膜—保护细胞部结构,控制细胞外物质的进出。 ②细胞质—活细胞的细胞质具有流动性,有利于细胞与外界环境之间进行物质交换。 ③细胞核—在生物遗传中具有重要作用。细胞核含有遗传物质。 ④细胞壁—支持和保护作用 12、植物细胞特有的结构:细胞壁、叶绿体和液泡。 13、洋葱表皮细胞装片的制作和观察 制作步骤:(1)先在洁净的载玻片中央滴一滴清水。(2)用镊子从鳞片叶的面撕下一小块透明的薄膜。(3)把撕下的薄膜放在载玻片中央的水滴中,用解剖针轻轻地把它展平。(4)用镊子夹住一块盖玻片一侧的边缘,将它的另一侧先接触水滴,然后轻轻地放平,盖在薄膜上,可减少气泡产生。(5)碘液染色。(6)低倍显微镜下观察 14、口腔上皮细胞装片的制作和观察 (1)在洁净的载玻片中央滴一滴生理盐水。(2)用凉开水把口漱净,用牙签从口腔腮壁处轻轻刮几下,(3)把牙签上附着的一些碎屑放在载玻片的生理盐水滴中涂几下。(4)盖上盖玻片。(5)碘液染色。(6)低倍显微镜下观察。 15、细胞膜的功能:让有用的物质进入细胞,把其他物质挡在细胞外面,同时,还能把细胞产生的废物排到细胞外。 16、线粒体和叶绿体是细胞里的能量转换器 叶绿体:将光能转变成化学能,储存在它所制造的有机物中。

2018中考地理生物试题

2018 年丰南区八年级统一考试 生物学、地理试卷 本试卷分卷Ⅰ和卷Ⅱ两部分。卷Ⅰ为选择题, 卷Ⅱ为非选择题。 本试卷共 60 分,考试时间 90 分钟。 卷Ⅰ 选择题(共 20 分) 注意事项: 1.答卷 I 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试科目填涂在答题卡上。 2.每小题四个备选答案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选出答案后,用 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本卷共 40 题,每题 0.5 分,共 20 分。 1. 下列是有关显微镜使用的叙述,前一项是操作,后一项是目的,其中正确的是 A .转动转换器——换用不同放大倍数的目镜 B .调节细准焦螺旋——使看到的物像更清晰 C. 调节光圈——调节视野的大小 D .调节反光镜——调节物像的大小 5. 图 3 表示果实的形成过程,其中①、④分别代表 2B 2. 列有关图 1 中四种细胞的叙述,错误的是 A .都是细胞分化的结果 B .不同形态的细胞适应不同的功能 C .都有细胞壁、细胞质和细胞核 D .都有线粒体,能进行呼吸作用 3. 4. 图 2 是菜豆幼苗示意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 菜豆幼苗是由种子的胚发育而来的 B .菜豆种子萌发初期所需营养物质来自胚乳 C .由种子萌发成幼苗过程中有机物先减少后增多 D .根茎叶内的导管是相通的,可运输水分和无机盐 下列生物体结构能够不断产生①菠菜叶肉 ②桃树的芽 ③玉米根尖分生区 ④青蛙的卵细胞 ⑤柿树茎的形成层 A .①②④ B .②④⑤ C .①③⑤ D .②③⑤ A. 受精卵、胚 B. 胚珠、果皮 C. 子房、果皮 D. 子房、种子 精子 神经细胞 筛管细胞 叶肉细胞 图1 图2 图3

初二地理、生物会考综合试题(含答案)

初二地理、生物会考综合试题(含答案)

地理、生物试题(2014.5)本试题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第Ⅰ卷共8页,满分为100分;第Ⅱ卷共8页,满分为100分。本试题共16页,满分200分,考试时间为120分钟。答卷前,请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涂写在答题卡上,并同时将考点、姓名、准考证号、座号填写在试卷规定的位置。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Ⅰ卷(选择题共100分) 注意事项: 1.第Ⅰ卷为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 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答案写在试卷上无 效。 2.第Ⅰ卷共50小题,每小题2分,共100分。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地理部分(1~25题) ●走进地球 从太空看,地球是一颗蔚蓝色的美丽星球。这是到目前为止,在浩瀚的宇宙中我们所发现的人类能够生存的唯一星球。据图1完成1~2题。

1. 人们说地球是“水的行星”。运用图中数据算出地球上陆地 与海洋的面积之比是 A. 39:61 B. 19:81 C. 31:69 D. 29:71 2. 有关地球基本面貌特征描述正确的是 A. 北半球的陆地面积大于海洋面积 B. 地球表面分 布着七个大洲和四个大洋 C. 全部位于南半球的大洲是南美洲 D. 北极周围是 大陆,南极周围却是海洋 3. 有“山颠白雪皑皑,冰川广布,世界屋脊之称”,这里是 A.亚马孙平原B.青藏高原 C.刚果盆地 D.巴西高原 4. 地球自转产生的地理现象是 ①昼夜交替②经度不同的地区时间的差异③四季变化 ④日月星辰东升西落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②④ D. ①②③④

年地理生物会考试题

绝密★启用前 2017年巴彦淖尔市初中地理、生物结业考试试卷 地理·生物 注意事项: 1.本试卷1—12页,其中地理部分1—6页,生物部分7—12页,试卷满分为12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2.答题前,考生务必先将自己的座位号、考生号、姓名填写在试卷和答题卡的指定位置。请认真核对条形码上的相关信息后,将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的指定位置上。 3.答选择题时,必须使用2B 铅笔将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修改时用橡皮擦干净,再选涂其它答案。 4.答非选择题时,必须使用0.5毫米的黑色字迹签字笔书写。要求字迹工整,笔迹清晰。严格按题号所示的答题区域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试卷、草稿纸上答题无效。 5.保持答题卡清洁、完整。严禁折叠、破损,严禁在答题卡上做任何标记,严禁使用涂改液、胶带纸、修正带。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地理(60分) 一、 选择题(下列各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意,请将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 案标号涂黑。每小题2分,共28分) 读图1“太阳光照示意图”,完成第1题。 1.当太阳直射在图中所示位置时,下列地理现象可信的是 A .我国的河流都已经结冰 B .哈尔滨比广州的白昼短 C .南半球的澳大利亚此时已是冬季 D .南极有极昼现象 春节是中国人团圆的日子,所以在中国有了春运奇观。2017年春运期 间,全国铁路、公路、水路、民航共发送旅客约27亿人次。其中,高铁运输所占比重达31%。结合材料和图2,完成第2题。 2.下列铁路干线中,春运返程期间压力较大的是 A .京广线B .京沪线C .浙赣线D .陇海线 读图3“我国水资源和耕地资源结构图”,完成第3题。 3.据图信息可知,我国水资源与耕地资源分布的特点是 A .南北方水、耕地资源分布均匀 B .水、耕地资源总量丰富,人均充足 C .水资源南少北多,耕地资源南多北少 D .水资源南多北少,耕地资源南少北多 读图4,完成第4~5题。 4.图中A 点的坐标是 A .(70°N,30°W) B .(70°S,30°E) C .(70°S,30°W) D .(70°N,30°E) 5.长城站位于中山站的什么方向 A .西南B .东北 C .东南D .西北 读图5“我国某区域等高线示意图”(单位:米),完成第6~7题。 6.图中①②③④处各有一条小河,其中水流最湍急的是 A .①B .②C .③D .④ 7.对图中各处的叙述,正确的是 密 封 线 内 不 准 答 题 座位号 考生号 姓名 图3 图4 图1 图5

初中地理生物会考复习提纲

地理复习提纲 1、我国的地理位置及其特点: ●纬度位置及优越性:我国领土南北跨纬度很广,大部分位于中纬度地区,属(北温)带,一小部分在(热带) ,没有(寒带) 。气候差异大,为发展( 多种农业经济)提供了有利条件。 ●海陆位置及优越性:(1)位于( 亚)洲的东部,(太平)洋的西岸,使我国东部广大地区( 在夏季风湿润气流的影响下,降水) 丰富,有利(农业)生产;(2)海陆兼备,东部地区有利与( 海外各国友好往来) ;西部地区(深入亚欧大陆内部) ,使我国陆上交通能与(中亚、西亚、欧洲)各国直接往来,便于对外( 交往和合作) (3)沿海有许多优良的港湾,便于发展(海洋事业) 。 ●我国领土面积(960万)平方千米,仅次于(俄罗斯)、(加拿大),居世界第三。陆上邻国14个。逆时针依次为朝鲜、(俄罗斯)、(蒙古)、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阿富汗、巴基斯坦、(印度)、尼泊尔、不丹、(缅甸)、(老挝)、越南。陆上疆界2万多千米。隔海相望的国家6个:韩国、(日本)、菲律宾、(马来西亚)、文莱、(印度尼西亚)。2、我国的人口 ●人口总数:2000年(12.95 )亿。 ●我国人口的突出特点:人口基数大,人口增长快。 ●我国人口分布特点:人口分布(不均),以黑龙江黑河—云南腾冲一线为界,(东部)地区人口密度大,(西部)地区人口密度较小。(我国西部地区人口稀少,但资源丰富,在西部大开发时,应注意什么问题?西部地区具有资源优势,但自然环境相对脆弱。在目前人、地、水、土矛盾已相当尖锐的条件下,开发西部,一定要以保护环境为前提,不能先开发后再治理。) ●人口国策:实行计划生育。●内容: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3、我国的民族●我国共有(56 )个民族,其中人口最多的是(汉)族,少数民族中人口最多的是(壮)族。 ●汉族分布特点:汉族的分布遍及全国各地,以(中部)和(东部)最为集中。●少数民族分布特点:主要集中在(东北)、(西北)、(西南)。少数民族人口最多的是(壮)族。民族分布特点:(大杂居、小聚居)。●少数民族风情:(蒙古)族的那达慕大会(傣族)族的泼水节、孔雀舞,(藏族)族的集体舞、藏历年,(朝鲜)族的长鼓舞等。4、我国的地形 ●我国地形的特点:(地形复杂多样,山区面积广大)●山区在开发和保护方面应当注意哪些问题: (1)山区地面较为崎岖,(交通)不便,(基础设施)建设的难度较大。 (2)在开发利用山区时,要特别注意(生态环境建设),预防和避免山地灾害(如崩塌、滑坡、泥石流)的发生。 ●我国地势特征:(我国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阶梯的分界线海拔高度主要地形类型主要地形区 第一级阶梯一、二级阶梯昆仑山脉-祁连山脉-横断山脉;二、三级阶梯是大兴安岭-太行山脉-巫山-雪峰山。4000米以上高原青藏高原、柴达木盆地 第二级阶梯1000—2000米高原、盆地内蒙古高原、云贵高原、黄土高原、四川盆地、塔里木盆地、准噶尔盆地 第三级阶梯500米以下丘陵、山地、平原、盆地相间分布东南丘陵、东北平原、华北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

初二地理生物会考复习资料

生物 1、生物具有的共同特征:植物的营养:绝大多数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动物的营养:从外界获取现成的营养。 2)生物能进行呼吸。 3)生物能排出身体内的废物。 动物排出废物的方式:出汗、呼出气体、排尿。 植物排出废物的方式:落叶。 4)生物能对外界刺激做出反应。例:斑马发现敌害后迅速奔逃。含羞草对刺激的反应。 5)生物能生长和繁殖。 6)除病毒以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2、生物圈的范围: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大部和岩石圈的表面。 3、生物圈为生物的生存提供的基本条件:营养物质、阳光、空气和水、适宜的温度和一定的生存空间。 4、影响生物的生存的环境因素: 非生物因素:光、温度、水分等;生物因素:影响某种生物生活的其他生物。 例:七星瓢虫捕食蚜虫,是捕食关系。稻田里杂草和水稻争夺阳光,属竞争关系。蚂蚁、蜜蜂家庭成员之间分工合作。 5、探究:光对鼠妇生活的影响 1)提出问题:光会影响鼠妇的生活吗? 2)作出假设:光会影响鼠妇的生活。 3)制定计划:检验假设是否正确,需通过实验进行探究。 实验方案的要求:需设计对照实验,光照是这个探究实验中的唯一变量。其他条件都相同。 4)实施计划 5)得出结论 6)表达、交流 6、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 1)生物对环境的适应举例:荒漠中的骆驼,尿液非常少。骆驼刺地下根比地上部分长很多。寒冷海域中的海豹,胸部皮下脂肪厚,旗形树等。 2)生物对环境的影响:蚯蚓在土壤中活动,可以使土壤疏松,其粪便增加土壤的肥力;沙地植物防风固沙等都属于生物影响环境。 7、生态系统的概念和组成 概念:在一定地域内生物与环境所形成的统一整体叫做生态系统。 组成:包括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生物部分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非生物部分包括阳光、水、空气、温度等 8、食物链和食物网: 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的关系,主要是吃与被吃的关系,这样就形成了食物链。一个生态系统中往往有很多条食物链,它们往往彼此交错连接,这样就形成了食物网。 第二单元 9、光学显微镜各个部件的名称和作用: 镜座—稳定镜身。镜柱—支持镜柱以上的部件。镜臂—握镜的部位。载物台—放置玻片标本的地方。中央有通光孔,两旁各有一个压片夹。镜筒—上端安装目镜,下端有转换器。转换器—可以转动的圆盘,上面安装物镜。粗准焦螺旋—转动时,可以大幅度升降镜筒。细准焦螺旋—转动时,镜筒升降幅度较小,可以使物像更清晰。目镜和物镜—目镜是用眼观察的镜头;物镜是接近物体的镜头。遮光器—上面有大小不等的圆孔,叫光圈。用不同的光圈对准通光孔,可以调节光线的强弱。反光镜—一面是平面镜(光线强时

(完整版)初中地理会考模拟试题和答案

初中地理会考模拟试题 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请将正确答案的代号填在答题栏内,每小题1分,共25分) 两极地区特殊的自然环境,为科学家进行科学研究提供了最为广阔的天然实验室。目前,我国在两极地区已经建成了四个科学考察站。分别是:长城站(62°S,59°W),中山站(69°S,76°E),昆仑站(80°S,77°E),黄河站(79°N,12°E)。据此完成1、2、3、4小题。 1、四个科学考察站中,纬度最高的是: A长城站 B中山站 C昆仑站 D黄河站 2、四个科学考察站中,不可能出现极昼极夜现象的是: A长城站 B中山站 C昆仑站 D黄河站 3、四个科学考察站中,位于西半球的是: A长城站 B中山站 C昆仑站 D黄河站 4、两极地区最丰富的自然资源是: A石油 B煤炭 C铁矿 D淡水资源 某地理兴趣小组准备外出考察,地点如右图所示,为避免暴雨引发山洪而产生危险,要求同学们不能沿山谷行进。据此回答5、6、7小题。 5、图中表示山谷的路线是: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6、图中四条登山路线坡度最陡的是: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7、量得甲、乙两桥图上直线距离是1.2厘米, 则实际距离是: A 12千米 B 1.2千米 C 12米 D 1.2米 8、以下有关世界各地农业生产的叙述,正确的有: A美国是农业大国,农业实现地区专门化和生产机械化 B我国南北自然条件差异明显,造成了“南方面食、北方米饭”的不同饮食习惯 C非洲气候温暖湿润,大部分地区农牧业发达,粮食大量出口 D欧洲西部农业发达,咖啡、香蕉、水稻等农产品大量出口 9、“桑巴舞、狂欢节、咖啡王国、热带雨林危机……”这些词语让我们联想到: A埃及 B俄罗斯 C巴西 D澳大利亚 2008年12月26日下午13时 45分,我国海军舰艇编队从三亚 启程,赴亚丁湾、索马里海域执行 护航任务。读我国海军舰艇编队航 行路线示意图,回答10、11小题。 10、我国海军舰艇编队依次经过的海域,正确的是: A东海、南海、印度洋 B南海、印度洋、地中海

2020年初二毕业会考地理生物重点复习提纲(完整版)

2020年初二毕业会考地理生物重点复习提纲 (完整版) 地理复习提纲 1、我国的地理位置及其特点: ●纬度位置及优越性:我国领土南北跨纬度很广,大部分位于中纬度地区,属(北温)带,一小部分在 (热带) ,没有(寒带 ) 。气候差异大,为发展( 多种农业经济 )提供了有利条件。 ●海陆位置及优越性:(1)位于( 亚)洲的东部, (太平 )洋的西岸,使我国东部广大地区( 在夏季风湿润气流的影响下,降水 ) 丰富,有利(农业)生产;(2)海陆兼备,东部地区有利与( 海外各国友好往来 ) ;西部地区(深入亚欧大陆内部 ) ,使我国陆上交通能与(中亚、西亚、欧洲)各国直接往来,便于对外( 交往和合作 ) (3)沿海有许多优良的港湾,便于发展(海洋事业) 。 ●我国领土面积(960万)平方千米,仅次于(俄罗斯)、(加拿大),居世界第三。陆上邻国14个。逆时针依次为朝鲜、(俄罗斯)、(蒙古)、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阿富汗、巴基斯坦、(印度)、尼泊尔、不丹、(缅甸)、(老挝)、越南。陆上疆界2万多千米。隔海相望的国家6个:韩国、(日本)、菲律宾、(马来西亚)、文莱、(印度尼西亚)。 2、我国的人口 ●人口总数:2000年( 12.95 )亿。 ●我国人口的突出特点:人口基数大,人口增长快。 ●我国人口分布特点:人口分布(不均),以黑龙江黑河—云南腾冲一线为界,(东部)地区人口密度大,(西部)地区人口密度较小。(我

国西部地区人口稀少,但资源丰富,在西部大开发时,应注意什么问题?西部地区具有资源优势,但自然环境相对脆弱。在目前人、地、水、土矛盾已相当尖锐的条件下,开发西部,一定要以保护环境为前提,不能先开发后再治理。) ●人口国策:实行计划生育。 ●内容: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 3、我国的民族 ●我国共有(56 )个民族,其中人口最多的是(汉)族,少数民族中人口最多的是(壮)族。 ●汉族分布特点:汉族的分布遍及全国各地,以(中部)和(东部)最为集中。 ●少数民族分布特点:主要集中在(东北)、(西北)、(西南)。少数民族人口最多的是(壮)族。民族分布特点:(大杂居、小聚居)。 ●少数民族风情: (蒙古)族的那达慕大会 (傣族)族的泼水节、孔雀舞, (藏族)族的集体舞、藏历年, (朝鲜)族的长鼓舞等。 4、我国的地形 ●我国地形的特点:(地形复杂多样,山区面积广大) ●山区在开发和保护方面应当注意哪些问题: (1)山区地面较为崎岖,(交通)不便,(基础设施)建设的难度较大。(2)在开发利用山区时,要特别注意(生态环境建设),预防和避免山地灾害(如崩塌、滑坡、泥石流)的发生。

初二地理生物会考复习资料

初二地理生物会考复习资料 生物提纲:中考初中生物复习提纲义务教育阶段生物课程的内容标准是(标准》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10个一级主题:1.科学探究2.生物体的结构层次 3.生物与环境4.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5.生物圈中的人6.动物的运动和行为7.生物的生殖、发育与遗传8.生物的多样性9.生物技术10.健康地生活 一、科学探究1、理解科学探究 (1)体验到科学探究是人们获取科学知识、认识世界的重要途径之一。 (2)意识到提出问题是科学探究的基础,解决科学问题常常需要作出假设。 (3)意识到科学探究可以通过观察、实验、调查等多种途径来获得事实和证据。 (4)意识到科学探究既需要观察、实验、调查,又需要进行推理和判断。 (5)体会到科学探究需要正确地表达、需要与人交流和合作。2、发展科学探究能力 二、生物体的结构层次 1.细胞是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说明显微镜的基本构造和作用。使用显微镜和模仿制作临时装片。阐明细胞是生命活动的基本结构功能单位。 说明单细胞生物可以独立完成生命活动。区别动、植物细胞结构的主要不同点。描述细胞核在生物遗传中的重要功能。 2.细胞分裂、分化形成组织 描述细胞分裂的基本过程。概述生物体的各种组织是由细胞分裂、分化形成的。识别人体的几种基本组织。识别植物的几种主要组织。 3.多细胞生物体的结构层次 描述绿色开花植物体的结构层次:细胞、组织、器官、个体的结构层次。描述人体的结构层次:细胞、组织、器官、系统、个体的结构层次。 (1)细胞的基本结构是:、和。 (2)动植物细胞结构上有哪些主要的区别? 三、生物与环境 1.生物的生存依赖一定的环境举例说出水、温度、空气、光等是生物生存的环境条件。举例说明生物和生物之间有密切的联系。 2.生物与环境组成生态系统概述生态系统的组成。列举不同的生态系统。描述生态系统中的食物链和食物网。解释某些有害物质会通过食物链不断积累。阐明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是有限的。 3.生物圈是人类与其他生物的共同家园阐明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确立保护生物圈的意识。分析和讨论生物圈中的生物因素和非生物因素、食物链和食物网以及能量流动、物质循环的情况。 四、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 1.绿色开花植物的一生描述种子萌发的条件和过程。描述芽的发育和根的生长过程。概述开花和结果的过程。

初中生物地理会考资料汇编超级全面(共77页)

初中生物、地理会考复习资料汇编 说明 生物、地理在初中阶段是一门副科,因此,一些学生并不重视。但是,你知道吗?多地初一初二的生物、地理会考成绩,也会纳入中考成绩,所以说,如果你这2科没学好,其它学科又有所欠缺,那离考上重点高中的机会就渺茫了! “提高1分,干掉千人”,小韩老师熬夜为你准备了一份:生物、地理会考知识要点汇总。帮你快速梳理生物、地理的重点、必考点,让你轻松拿下高数。 生物部分 第一单元:生物和生物圈 1、科学探究一般包括的环节: 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定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表达交流 2、生物的特征 1)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绝大多数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自养);动物则从外界获取现成的营养(异养)。 2)生物能进行呼吸。 3)生物能排出身体内的废物。 动物排出废物的方式:出汗、呼出气体、排尿。 植物排出废物的方式:落叶 4)生物能对外界刺激做出反应——应激性。例:斑马发现敌害后迅速奔逃。含羞草对刺激的反应。5)生物能生长和繁殖。 6)除病毒以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3、生物圈的范围: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大部和岩石圈的表面。 4、生物圈为生物的生存提供的基本条件:营养物质、阳光、空气和水、适宜的温度和一定的生存空间。 5、影响生物的生存的环境因素: 非生物因素:光、温度、水分等;生物因素:影响某种生物生活的其他生物。 例:七星瓢虫捕食蚜虫,是捕食关系。稻田里杂草和水稻争夺阳光,属竞争关系。蚂蚁、蜜蜂家庭成员之间分工合作。 6、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 1)生物对环境的适应举例:荒漠中的骆驼,尿液非常少;骆驼刺地下根比地上部分长很多;寒冷海

域中的海豹,胸部皮下脂肪厚;旗形树等。 2)生物对环境的影响:蚯蚓在土壤中活动,可以使土壤疏松,其粪便增加土壤的肥力;沙地植物防风固沙等都属于生物影响环境。 7、生态系统的概念和组成: 概念:在一定地域内生物与环境所形成的统一整体叫做生态系统。 组成:包括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生物部分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非生物部分包括阳光、水、空气、温度等 8、食物链和食物网: 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的关系,主要是吃与被吃的关系,这样就形成了食物链。食物链彼此交错连接,就形成了食物网。 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和能量就是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流动的,有毒物质也会通过食物链不断积累。 写食物链时注意:只能以生产者开始,以最高层消费者结束。 9、列举不同的生态系统: 森林生态系统、草原生态系统、海洋生态系统、淡水生态系统、农田生态系统等,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 第二单元: 10、利用显微镜观察装片 ①目镜看到的是倒像。例:在显微镜视野中看到一个“d”,那么在透明纸上写的是“p”。 ②显微镜的放大倍数是物镜和目镜放大倍数的乘积。10X30=300 ③在视野看到物像偏左下方,标本应朝左下方移动物像才能移到中央。 ④区分污点的位置:移动装片,污点跟着移动,污点在装片上;转动目镜,污点跟着移动,污点在目镜上;移动装片和目镜,污点都不动,则污点在物镜上。 11、细胞是生物生命活动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单位。细胞的基本结构和功能 ①细胞膜—保护细胞内部结构,控制细胞内外物质的进出。 ②细胞质—活细胞的细胞质具有流动性,有利于细胞与外界环境之间进行物质交换。 ③细胞核—在生物遗传中具有重要作用。细胞核内含有遗传物质。 ④细胞壁—支持和保护作用 12、植物细胞特有的结构:细胞壁、叶绿体和液泡。 13、洋葱表皮细胞装片的制作和观察 制作步骤:(1)先在洁净的载玻片中央滴一滴清水。(2)用镊子从鳞片叶的内面撕下一小块透明的薄膜。(3)把撕下的薄膜放在载玻片中央的水滴中,用解剖针轻轻地把它展平。(4)用镊子夹住一块盖玻片一侧的边缘,将它的另一侧先接触水滴,然后轻轻地放平,盖在薄膜上,可减少气泡产生。(5)碘液染色。(6)低倍显微镜下观察 14、口腔上皮细胞装片的制作和观察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