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生物地理会考模拟题【有答案】(2020年整理).pdf

生物地理会考模拟题【有答案】(2020年整理).pdf

生物地理会考模拟题【有答案】(2020年整理).pdf
生物地理会考模拟题【有答案】(2020年整理).pdf

初中生物地理会考复习资料全

初中地理知识复习提纲、复习卷及答案 初中地理知识复习提纲 1、地球的形状和大小地球是一个两极部位略扁的不规则的球体,它的平均直径为6371米。 2、纬线与纬度在地球仪上,顺着东西方向,环绕地球仪一周的圆圈,叫做纬线。所有的纬线都是圆,可称为纬线圈;纬线圈的长度有长有短,赤道最长,往两极逐渐缩短,最后成一点。纬线都指示东西方向。 赤道是最长和纬线,长约4万千米。它与两极之间的距离相等,把地球分为南、北两个半球。赤道是地球仪上的零度纬线。赤道以北的纬度,叫北纬,习惯上用"N"作代号;赤道以南的纬度,叫南纬,习惯上用"S"表示。 3、经线和经度在地球仪上,连接南北两极并同纬线垂直相交的线叫做经线,也叫子午线。所有的经线都是半圆状;长度都相等,都指示南北方向。 本初子午线地球仪上的零度经线叫做本初子午线,从本初子午线向东、向西,各分作1800,以东的1800属于东经,习惯上用“E”为代号,以西的1800属于西经,习惯上用“W”为代号。 国际上习惯用200W和1600E的经线圈,作为划分东、西半球的界线。 4、地球自转与昼夜交替地球绕地轴不停地旋转,这叫做地球自转,地球自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自转一周的时间大约是24小时,也就是一天。这样就产生了昼夜交替的现象。 5、地球公转和季节变化地球在自转的同时,又围绕着太阳公转,地球公转的方向也是自是自西向东,公转一周的时间就是一年。公转的轨道平面与地轴总是保持着66.50的夹角。由于地球的公转,产生了季节的变化。 6、五带的划分热带在南北回归线之间,一年之中有直射现象,地面获得的太热最多,气候终年炎热。回归线是热带和温带的分界线。 寒带在北极圈以北和南极圈以南的地区,有极夜和极昼的现象。极圈是寒带和温带的分界线。温带在北回归线和北极圈之间、南回归线和南极圈之间的地区,一年中没有极夜和极昼的现象,地面得到的太热比热带少,比寒带多,气候上的四季变化比较明显。 7、地图三要素比例尺、图例与注记。在地图上所画地区的围越小,要表示的容越详细,选用的比例尺应越大;反之选用的比例尺越小。在地图上,通常是“上北下南,左西右东” 8、地面高度的计算方法地面某个地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叫做海拔。某个地点高出另一地点的垂直距离叫做相对高度。 9、等高线把海拔高度相同的各点连接成线,就是等高线。每条等高线都有相应的海拔数值。坡陡的地方,等高线密集;坡缓的地方,等高线稀疏。 10、世界海陆的分布地球洋面积占了71%,而陆地面积仅占29%。大陆和它附近的岛屿合起来叫做。全部位于北半球的有欧洲、北美洲。大部分 人们习习惯把乌拉尔山脉、乌拉尔河和大高加索山脉一线作为欧洲和亚洲大陆的分界线。亚洲和非洲以伊士运河作为分界线。北美洲和南美洲在西半球,全称为美洲。巴拿马运河是北美洲和南美洲的分界线。南极洲主要位于南极圈,四周被大洋环绕。 11、陆地地形人们把地形分为山地、平原、高原、盆和丘陵五种基本类型。 山地海拔较高,一般在500米以上,地面峰峦起伏,坡度陡峻,有的山地呈条带状分布。其中最突出的是两条由若干条高大山脉组合而成的巨大山系:一条是

生物地理会考试题(生物带答案)

2011东莞地理中考模拟试卷二 1.20XX 年第16届亚运会即将在下列哪个城市举行? A.北京 B.上海 C.武汉 D.广州 2.下列事件能够证明地球是球体的是 A.哥伦布发现新大陆 B.麦哲伦环球航行 C.郑和下西洋 D.哥白尼日心说 读右图1完成3-4题 3.其中C 点的经纬度是 A.15oN ,135oE B.15oS ,135oE C.15oN ,135o W D.15oS ,135oW 4.其中B 点位于A 点什么方向 A.东北 B.西北 C.西南 D.东南 5.某地西侧是西半球,东侧是东半球,北侧是北寒带,该地的地理坐标是 A.20oW,23.5oN B.20oW,6 6.5oN C.160oE,66.5oN D.160oE,23.5oN 读太阳直射点回归运动示意图,完成 6. 当太阳直射南回归线时,地球位于图上什么位置 A.A B.B C.C D.D 7.每年国庆节时,地球靠近图上哪个位置 A.A B.B C.C D.D 8.在一幅地图上,量得长江的长度是21厘米,长江全长6300千米,这幅地图的比例尺是 A.三十万分之一 B.1:3000000 C.1 30千米 D.1/30000000 读等高线地形图回答9-10题 9.甲乙两地相对高度是 A.0米 B.10米 C.20米 D.30米 10.大青山顶峰与小青山顶峰的相对高度是 A.35米 B.17米 C.18米 D.53米 读世界大洲大洋分布示意图,回答11-13题

11.图中世界人口最多的大洲的序号是 A.③ B.⑤ C.① D.② 12.关于亚洲位置的说法,正确的是 A.全部在东半球 B.大部分在西半球 C.全部在北半球 D.大部分在东半 球 13.世界人口增长率最高的大洲是 A.③ B.⑤ C.① D.② 14.读下图,红海不断扩大的原因是位于 A.亚欧板块与非洲板块的张裂 B.印度洋板块与非洲板块张裂 C.亚欧板块和印度洋板块和碰撞 D.亚欧板块和太平洋板块的碰撞 15.读右图,黑人的故乡在 A.西亚 B.美洲 C.撒哈拉以南的非洲 D.欧洲

初二地理生物会考复习资料全

初二地理生物会考复习资料 生物 1、生物具有的共同特征:植物的营养:绝大多数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动物的营养:从外界获取现成的营养。 2)生物能进行呼吸。 3)生物能排出身体内的废物。 动物排出废物的方式:出汗、呼出气体、排尿。植物排出废物的方式:落叶。 4)生物能对外界刺激做出反应。例:斑马发现敌害后迅速奔逃。含羞草对刺激的反应。 5)生物能生长和繁殖。 6)除病毒以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2、生物圈的范围: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大部和岩石圈的表面。 3、生物圈为生物的生存提供的基本条件:营养物质、阳光、空气和水、适宜的温度和一定的生存空间。 4、影响生物的生存的环境因素:非生物因素:光、温度、水分等;生物因素:影响某种生物生活的其他生物。 例:七星瓢虫捕食蚜虫.是捕食关系。稻田里杂草和水稻争夺阳光.属竞争关系。蚂蚁、蜜蜂家庭成员之间分工合作。 5、探究:光对鼠妇生活的影响 1)提出问题:光会影响鼠妇的生活吗? 2)作出假设:光会影响鼠妇的生活。 3)制定计划:检验假设是否正确.需通过实验进行探究。实验方案的要求:需设计对照实验.光照是这个探究实验中的唯一变量。其他条件都相同。 4)实施计划 5)得出结论 6)表达、交流 6、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 1)生物对环境的适应举例:荒漠中的骆驼.尿液非常少。骆驼刺地下根比地上部分长很多。寒冷海域中的海豹.胸部皮下脂肪厚.旗形树等。 2)生物对环境的影响:蚯蚓在土壤中活动.可以使土壤疏松.其粪便增加土壤的肥力;沙地植物防风固沙等都属于生物影响环境。 7、生态系统的概念和组成概念:在一定地域内生物与环境所形成的统一整体叫做生态系统。组成:包括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生物部分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非生物部分包括阳光、水、空气、温度等 8、食物链和食物网: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的关系.主要是吃与被吃的关系.这样就形成了食物链。一个生态系统中往往有很多条食物链.它们往往彼此交错连接.这样就形成了食物网。第二单元 9、光学显微镜各个部件的名称和作用:镜座—稳定镜身。镜柱—支持镜柱以上的部件。镜臂—握镜的部位。载物台—放置玻片标本的地方。中央有通光孔.两旁各有一个压片夹。 镜筒—上端安装目镜.下端有转换器。转换器—可以转动的圆盘.上面安装物镜。粗准焦螺旋—转动时.可以大幅度升降镜筒。细准焦螺旋—转动时.镜筒升降幅度较小. 可以使物像更清晰。目镜和物镜—目镜是用眼观察的镜头;物镜是接近物体的镜头。遮光器—上面有大小不等的圆孔.叫光圈。用不同的光圈对准通光孔.可以调节光线的强弱。反光镜—一面是平面镜(光线强时用).一面是凹面镜(光线弱时用)。转动反光镜可以使光线经过通光孔反射上来。物像的放大的倍数是目镜的放大倍数乘以物镜的放大倍数。 10、利用显微镜观察装片①从目镜内看到的物像是倒像。例:在显微镜视野中看到一个

2014年成都市地理会考试题

2014年成都市初中地理会考试题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1.我国大陆濒临的海洋,从南向北依次是 A.渤海、黄海、东海、南海 B.南海、东海、黄海、渤海 C.黄海、渤海、南海、东海 D.东海、黄海、渤海、南海 2.当成都春暖花开的时候,澳大利亚为 A.春季 B.夏季 C.秋季 D.冬季 3.与我国既陆上相邻,又隔海相望的国家是 A.老挝、韩国 B.日本、菲律宾 C.俄罗斯、印度 D.越南、朝鲜 4.简称为赣.的省级行政区及其行政中心是 A.湖南、长沙 B.湖北、武汉 C.江西、南昌 D.安徽、合肥 5.海南岛长夏无冬,黑龙江长冬短夏,形成这种差异的主要原因是 A.纬度位置的不同 B.距海远近的不同 C.地形类型的不同 D.海拔高低的不同 6.中东最重要的矿产是 A.铜矿 B.煤炭 C.铁矿 D.石油 7.与日本比较,俄罗斯突出的优势是 A.气候温暖湿润 B.矿产资源丰富 C.工业生产发达 D.海运交通便利 下面为欧洲西部气候类型分布图(左图)和图中④气候类型的气温、降水图(右图), 读图回答 8-9题。8.左图中,表示温带海洋性气候的是 A.① B.② C.③ D.④ 9.④气候类型的气候特征 A.终年高温多雨 B.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 C.终年寒冷干燥 D.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 10.主要分布在我国北方地区的农作物是 A.小麦、大豆 B.水稻、油菜 C.青稞、玉米 D.大豆、甘蔗 11.下列城市,气温年较差最小的是 A.呼和浩特 B.合肥 C.重庆 D广州 12.我国机械化程度最高,商品率最高的粮食基地是 A.东北平原 B.华北平原 C.成都平原 D.长江中下游平原 13.目前,我国城市分布最密集、经济发展水平最高的地区是 A.东北三省 B.四川盆地 C.长江三角洲 D.黄河下游地区 14.塔里木盆地的主要矿产资源是 A.煤、铁 B.石油、天然气 C.煤、天然气 D.石油、铁家住成都的小明,暑假随妈妈乘火车去新疆旅游,读图回答15~17题。 15.小明同学乘火车将经过的铁路干线依次是 A.成昆线-包兰线-陇海线 B.成昆线-陇海线-兰青线 C.宝成线-陇海线-兰新线 D.宝成线-包兰线-兰新线 16.在新疆旅游,小明可能看到的景观是 A.窑洞 B.坎儿井 C.竹楼 D.吊脚楼 17.图中的下列城市,不是省级行政中心的是 A.宝鸡 B.西宁 C.兰州 D.拉萨

(完整)深圳市初中生物地理会考模拟试题(一)

①②③④塑料袋 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 得分:___________深圳市初中生物地理会考模拟试题(一) 生物部分(满分50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案 题号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答案 一、单选题(每题1分,共30分) 1.细胞是生命活动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单位,细胞内的结构各有不同的功能,土壤中的水分和无机盐等能进入细胞,而一些有害的物质却被阻挡在外,这些都归功于() A.细胞壁的保护作用B.细胞膜控制物质进出的作用 C.细胞质的作用D.细胞核内的遗传物质 2.听觉形成的部位在() A.鼓膜B.内耳C.听神经D.听觉中枢 3.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是利用光提供的能量,在()中合成了淀粉等有机物 A.细胞壁B.叶绿体C.线粒体D.细胞质 4.用显微镜观察“生物”二字,显微镜下看到的图形应该是下列哪种情况() A B C D 5.“螳螂捕蝉,黄雀在后”,如果从食物链的角度看,缺少的成分是() A.生产者B.消费者C.分解者D.生物部分 6.在食物链“水草→蜻蜓的幼虫→小鱼→大鱼”中汞中毒最深的生物是() A.水草B.蜻蜓的幼虫C.小鱼D.大鱼 7.我们生活中做面包用的面粉和炒菜用的花生油,分别来自种子的哪一结构?()A.小麦的子叶、花生的子叶B.小麦的胚乳、花生的子叶 C.小麦的子叶、花生的胚乳D.小麦的胚乳、花生的胚乳 8.在根尖的结构中,生长最快的部位和吸收水分的主要部分分别是() A.伸长区和成熟区B.分生区和成熟区C.分生区和伸长区D.成熟区和伸长区 9.若想验证叶是植物进行蒸腾作用的主要器官,以下应采用的对照实验是() A.①和② B.②和④ C.①和④ D.③和④ 10.右图实验现象说明植物的生活需要() A.水B.光 C.氧气D.无机盐

2020年初中生物地理毕业会考总复习知识提纲(全套)

2020年初中生物地理毕业会考总复习知识 提纲(全套) 第一单元:生物和生物圈 1、生物具有的共同特征:植物的营养:绝大多数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动物的营养:从外界获取现成的营养。 2)生物能进行呼吸。 3)生物能排出身体内的废物。 动物排出废物的方式:出汗、呼出气体、排尿。 植物排出废物的方式:落叶。 4)生物能对外界刺激做出反应。例:斑马发现敌害后迅速奔逃。含羞草对刺激的反应。 5)生物能生长和繁殖。 6)除病毒以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2、生物圈的范围: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大部和岩石圈的表面。 3、生物圈为生物的生存提供的基本条件:营养物质、阳光、空气和水、适宜的温度和一定的生存空间。 4、影响生物的生存的环境因素: 非生物因素:光、温度、水分等;生物因素:影响某种生物生活的其他生物。 例:七星瓢虫捕食蚜虫,是捕食关系。稻田里杂草和水稻争夺阳光,属竞争关系。蚂蚁、蜜蜂家庭成员之间分工合作。 5、探究:光对鼠妇生活的影响

1)提出问题:光会影响鼠妇的生活吗? 2)作出假设:光会影响鼠妇的生活。 3)制定计划:检验假设是否正确,需通过实验进行探究。 实验方案的要求:需设计对照实验,光照是这个探究实验中的唯一变量。其他条件都相同。 4)实施计划 5)得出结论 6)表达、交流 6、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 1)生物对环境的适应举例:荒漠中的骆驼,尿液非常少。骆驼刺地下根比地上部分长很多。寒冷海域中的海豹,胸部皮下脂肪厚,旗形树等。 2)生物对环境的影响:蚯蚓在土壤中活动,可以使土壤疏松,其粪便增加土壤的肥力;沙地植物防风固沙等都属于生物影响环境。7、生态系统的概念和组成 概念:在一定地域内生物与环境所形成的统一整体叫做生态系统。组成:包括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生物部分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非生物部分包括阳光、水、空气、温度等 8、食物链和食物网: 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的关系,主要是吃与被吃的关系,这样就形成了食物链。一个生态系统中往往有很多条食物链,它们往往彼此交错连接,这样就形成了食物网。

2015年中考地理会考试卷(含答案)

2015年中考地理会考模拟试卷 考生注意:本试题分第I卷和第Ⅱ卷两部分。答第Ⅰ卷前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号、考试科目涂写在答题卡上。考试结束,试题和答题卡一并收回。 第Ⅰ卷(选择题) 一、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20分,每小题只有一项正确答案。) 1、下列现象,由地球公转引起的是( ) A、日月星辰东升西落 B、昼夜交替现象 C、一年中,学校操场上旗杆影子的长短和方向随季节发生变化 D、德州的球迷上午9:00观看美国当地时间20:00举行的NBA篮球赛 2、若下面两图图幅相等,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①图表示盆地地形 B、①图的比例尺比②图大 C、甲—乙的坡度比丙---丁的坡度小 D、甲—乙的实际距离小于丙---丁的实际距离 3、下列各组所列的两大洲中,以运河作为分界的有( ) ①亚洲、非洲②亚洲、欧洲③欧洲、非洲④北美洲、南美洲 A、②③ B、①④ C、③④ D、①② 4、喜马拉雅山上发现海洋生物化石说明 () A、此地区的地壳原来是海洋,后来上升为陆地 【九年级地理试题共8页】第1页 B、此地区的海洋面积缩小了 C、该地区原来是陆地,现在是海洋 D、此地区的海洋面积在不断扩大 读右图回答5——6题 5、亚洲河流呈放射状奔流入海,主要原因是() A、亚洲的气候复杂 B、亚洲的地形多样 C、亚洲的面积广大 D、亚洲地势中间高四周低 6、亚洲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大洲,但是人口分布不均,图中甲乙丙丁四个地区相比较,人口相对稀少的是() A、甲 B、乙 C、丙 D、丁 7、2012年7月27日至8月12日,第三十届奥林匹克运动会,在英国首都伦敦举行。该国居民餐桌上常见牛羊肉的生活习性是受何种因素的影响。() A、终年温和湿润的气候 B、平原为主的地形。 C、发达的内河航运 D、欧洲居民主要是白种人。 8、印度纺织工业在近五年期间增长11%。近年来印度政府实施若干政策措施推动棉纺织业的现代化进程。印度的棉纺织工业靠近棉花产地,麻纺织工业靠近黄麻产地。这种布局模式最有利于() A、共同利用通信设施 B、降低原料运输费用 C、销售工业产品 D、减少工业污染 9、甲、乙两国的矿产资源储量、 产量均居世界前列的是( ) A、石油 B、有色金属 C、黄金 D、铁矿石

中考地理生物试题

中考地理生物试题 Standardization of sany group #QS8QHH-HHGX8Q8-GNHHJ8-HHMHGN#

2018年丰南区八年级统一考试 生物学、地理试卷 本试卷分卷Ⅰ和卷Ⅱ两部分。卷Ⅰ为选择题,卷Ⅱ为非选择题。 本试卷共6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卷Ⅰ选择题(共20分) 注意事项: 1.答卷I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试科目填涂在答题卡上。 2.每小题四个备选答案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本卷共40题,每题分,共20分。 1. 下列是有关显微镜使用的叙述,前一项是操作,后一项是目的,其中正确的是 A.转动转换器——换用不同放大倍数的目镜

B.调节细准焦螺旋——使看到的物像更清晰 C. 调节光圈——调节视野的大小 D.调节反光镜——调节物像的大小 2. 下列有关图1中四种细胞的叙述,错误的是 A.都是细胞分化的结果B.不同形态的细胞适应不同的功能 C.都有细胞壁、细胞质和细胞核D.都有线粒体,能进行呼吸作用 3. 图2是菜豆幼苗示意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 菜豆幼苗是由种子的胚发育而来的 B.菜豆种子萌发初期所需营养物质来自胚乳 C.由种子萌发成幼苗过程中有机物先减少后增多 D.根茎叶内的导管是相通的,可运输水分和无机盐 4. 下列生物体结构能够不断产生新细胞的是 ①菠菜叶肉②桃树的芽③玉米根尖分生区④青蛙的卵细胞⑤柿树茎的形成层

A.①②④ B.②④⑤C.①③⑤ D.②③⑤ 5. 图3表示果实的形成过程,其中①、④分别代表 A. D. 子房、种子 6. 下列关于食物的营养成分和消化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胃液和肠液都能参与牛奶的消化 B.胆汁不含消化酶,对食物的消化不起作用 C.糖类、脂肪、蛋白质是细胞的构成物质,而且都能为生命活动 提供能量 D.咀嚼米饭会觉得有甜味,是因为唾液淀粉酶将淀粉分解成了麦 芽糖 7. 在呼吸过程中,当肋骨间的肌肉和膈肌收缩时,下列各项正确的是 ①胸腔容积缩小②胸腔容积扩大③肺收缩④肺扩张 ⑤肺内气压低于大气压⑥肺内气压高于大气压 A. ①③⑤ B. ①③⑥ C. ②③⑥ D. ②④⑤

2017年地理生物会考试题

.专业DOC. 图2 绝密 ★ 启用前 2017年巴彦淖尔市初中地理、生物结业考试试卷 地理·生物 注意事项: 1.本试卷1—12页,其中地理部分1—6页,生物部分7—12页,试卷满分为12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2.答题前,考生务必先将自己的座位号、考生号、填写在试卷和答题卡的指定位置。请认真核对条形码上的相关信息后,将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的指定位置上。 3.答选择题时,必须使用2B 铅笔将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修改时用橡皮擦干净,再选涂其它答案。 4.答非选择题时,必须使用0.5毫米的黑色字迹签字笔书写。要求字迹工整,笔 迹清晰。严格按题号所示的答题区域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试卷、草稿纸上答题无效。 5.保持答题卡清洁、完整。严禁折叠、破损,严禁在答题卡上做任何标记,严禁使 用涂改液、胶带纸、修正带。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地 理(60分) 一、选择题(下列各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意,请将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 案标号涂黑。每小题2分,共28分) 读图1“太照示意图”,完成第1题。 1.当太阳直射在图中所示位置时,下列地理现象可信的是 A .我国的河流都已经结冰 B .比的白昼短 C .南半球的澳大利亚此时已是冬季 D .南极有极昼现象 春节是中国人团圆的日子,所以在中国有 了春运奇观。2017年春运期间,全国铁路、公路、水路、民航共发送旅客约27亿人次。其中,高铁运输所占比重达31%。结合材料和图2,完成第2题。 2.下列铁路干线中,春运返程期间压力较大的是 A .京广线 B .京沪线 C .浙赣线 D .陇海线 读图3“我国水资源和耕地资源结构图”,完成第3题。 3.据图信息可知,我国水资源与耕地资源分布的特点是 A .南北方水、耕地资源分布均匀 B .水、耕地资源总量丰富,人均充足 C .水资源南少北多,耕地资源南多北少 D .水资源南多北少,耕地资源南少北多 读图4,完成第4~5题。 4.图中A 点的坐标是 A .(70°N,30°W) B .(70°S,30°E) C .(70°S,30°W) D .(70°N,30°E) 5.长城站位于站的什么方向 A .西南 B .东北 C .东南 D .西北 读图5“我国某区域等高线示意图”(单位:米),完成第6~7题。 6.图中①②③④处各有一条小河,其中水流最湍急的是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7.对图中各处的叙述,正确的是 A .乙地海拔高度在300米以上 B .甲丙两地的相对高度是500米 C .甲戊两地图上距离约为3厘米,则实际距离约为6千米 D .丁地的地形部位是山脊 读图6“四地气温变化曲线和降水柱状图”,完成第8题。 密 封 线 内 不 准 答 题 座位号 考生号 姓名 图3 图4 图1 图5

初中生物地理会考复习资料(详细)

会考生物复习提纲 1、科学探究一般包括的环节: 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定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表达交流 2、生物的特征 1)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绝大多数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自养);动物则从外界获取现成的营养(异养)。 2)生物能进行呼吸。 3)生物能排出身体的废物。 动物排出废物的方式:出汗、呼出气体、排尿。 植物排出废物的方式:落叶。 4)生物能对外界刺激做出反应——应激性。例:斑马发现敌害后迅速奔逃。含羞草对刺激的反应。 5)生物能生长和繁殖。 6)除病毒以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3、生物圈的围: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大部和岩石圈的表面。 4、生物圈为生物的生存提供的基本条件:营养物质、、空气和水、适宜的温度和一定的生存空间。 5、影响生物的生存的环境因素: 非生物因素:光、温度、水分等;生物因素:影响某种生物生活的其他生物。 例:七星瓢虫捕食蚜虫,是捕食关系。稻田里杂草和水稻争夺,属竞争关系。蚂蚁、蜜蜂家庭成员之间分工合作。 6、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 1)生物对环境的适应举例:荒漠中的骆驼,尿液非常少;骆驼刺地下根比地上部分长很多;寒冷海域中的海豹,胸部皮下脂肪厚;旗形树等。 2)生物对环境的影响:蚯蚓在土壤中活动,可以使土壤疏松,其粪便增加土壤的肥力;沙地植物防风固沙等都属于生物影响环境。 7、生态系统的概念和组成 概念:在一定地域生物与环境所形成的统一整体叫做生态系统。 组成:包括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生物部分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非生物部分包括、水、空气、温度等 8、食物链和食物网:

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的关系,主要是吃与被吃的关系,这样就形成了食物链。食物链彼此交错连接,就形成了食物网。 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和能量就是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流动的,有毒物质也会通过食物链不断积累。 写食物链时注意:只能以生产者开始,以最高层消费者结束。 9、列举不同的生态系统: 森林生态系统、草原生态系统、海洋生态系统、淡水生态系统、农田生态系统等,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 第二单元 10、利用显微镜观察装片 ①目镜看到的是倒像。例:在显微镜视野中看到一个“d”,那么在透明纸上写的是“p”。 ②显微镜的放大倍数是物镜和目镜放大倍数的乘积。10X30=300 ③在视野看到物像偏左下方,标本应朝左下方移动物像才能移到中央。 ④区分污点的位置:移动装片,污点跟着移动,污点在装片上;转动目镜,污点跟着移动,污点在目镜上;移动装片和目镜,污点都不动,则污点在物镜上。 11、细胞是生物生命活动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单位。细胞的基本结构和功能 ①细胞膜—保护细胞部结构,控制细胞外物质的进出。 ②细胞质—活细胞的细胞质具有流动性,有利于细胞与外界环境之间进行物质交换。 ③细胞核—在生物遗传中具有重要作用。细胞核含有遗传物质。 ④细胞壁—支持和保护作用 12、植物细胞特有的结构:细胞壁、叶绿体和液泡。 13、洋葱表皮细胞装片的制作和观察 制作步骤:(1)先在洁净的载玻片中央滴一滴清水。(2)用镊子从鳞片叶的面撕下一小块透明的薄膜。(3)把撕下的薄膜放在载玻片中央的水滴中,用解剖针轻轻地把它展平。(4)用镊子夹住一块盖玻片一侧的边缘,将它的另一侧先接触水滴,然后轻轻地放平,盖在薄膜上,可减少气泡产生。(5)碘液染色。(6)低倍显微镜下观察 14、口腔上皮细胞装片的制作和观察 (1)在洁净的载玻片中央滴一滴生理盐水。(2)用凉开水把口漱净,用牙签从口腔腮壁处轻轻刮几下,(3)把牙签上附着的一些碎屑放在载玻片的生理盐水滴中涂几下。(4)盖上盖玻片。(5)碘液染色。(6)低倍显微镜下观察。 15、细胞膜的功能:让有用的物质进入细胞,把其他物质挡在细胞外面,同时,还能把细胞产生的废物排到细胞外。 16、线粒体和叶绿体是细胞里的能量转换器 叶绿体:将光能转变成化学能,储存在它所制造的有机物中。

2014年初中地理会考试题

二、综合题

参考答案: 1-5 CCDDB 6-10 BDDDC 11-15 BCAAD 16-20 BADCB 21-25 CBAAD 26.(1)1.5(2)地形平坦;靠近河流降水多(3)山脊400(4)由南向北流因为地势东南高西北低 27.(1)马来群岛湄公河(2)A 白种人西南水旱(3)位于板块交界处,地壳活跃(4)油棕、椰子、天然橡胶、蕉麻锡、石油(5)全年高温,雨季降水较多,水热条件好;地形平坦,土壤肥沃;耕地面积广小麦、水稻、茶叶、黄麻、棉花 28.(1)南回归线东南沿海气候温暖;交通便利;开发历史早;经济发达(2)甲坐在矿车上(3)位置:甲国位于太平洋的西岸,是独占一个大陆的国家;乙国位于大西洋的西岸,南美洲的东北部。 地形:甲国地形分为三大地形区,乙国地形分为两大地形区; 语言:甲国主要语言是英语,乙国主要语言是葡萄牙语; 经济:甲国为发达国家,乙国为发展中国家。 (4)煤西部水能由高原向平原过渡,河流落差大;位于热带草原气候区,降水多,河流水量大。 30.(1)京广线(2)三峡闽(3)鄱阳湖平原;夏季高温多雨,雨热同期的季风气候,水热充足,农作物的生长期长(4)攀枝花;(5)水土流失、洪涝灾害、水污染、酸雨等(至少两条) 水土流失:上游地区陡坡垦殖、乱砍滥伐导致植被破坏严重 洪涝灾害(中游):自然:支流众多,水量大;地势平坦;河道弯曲; 人为:上游植被破坏,水土流失加剧,河流含沙量增大;中游围湖造田,湖泊的调蓄能力减弱31.(1)贺兰山六盘山;银川;宁夏平原;包兰线;兰州;甘或陇;陇海线;兰新线;(2)西南;东北;宁夏平原;宁夏的滩羊.(3)塑造平原;提供水源;提供丰富的水能资源凌汛(4)河西走廊有祁连山的冰雪融水作为灌溉水源河谷农业祁连山

2018中考地理生物试题

2018 年丰南区八年级统一考试 生物学、地理试卷 本试卷分卷Ⅰ和卷Ⅱ两部分。卷Ⅰ为选择题, 卷Ⅱ为非选择题。 本试卷共 60 分,考试时间 90 分钟。 卷Ⅰ 选择题(共 20 分) 注意事项: 1.答卷 I 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试科目填涂在答题卡上。 2.每小题四个备选答案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选出答案后,用 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本卷共 40 题,每题 0.5 分,共 20 分。 1. 下列是有关显微镜使用的叙述,前一项是操作,后一项是目的,其中正确的是 A .转动转换器——换用不同放大倍数的目镜 B .调节细准焦螺旋——使看到的物像更清晰 C. 调节光圈——调节视野的大小 D .调节反光镜——调节物像的大小 5. 图 3 表示果实的形成过程,其中①、④分别代表 2B 2. 列有关图 1 中四种细胞的叙述,错误的是 A .都是细胞分化的结果 B .不同形态的细胞适应不同的功能 C .都有细胞壁、细胞质和细胞核 D .都有线粒体,能进行呼吸作用 3. 4. 图 2 是菜豆幼苗示意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 菜豆幼苗是由种子的胚发育而来的 B .菜豆种子萌发初期所需营养物质来自胚乳 C .由种子萌发成幼苗过程中有机物先减少后增多 D .根茎叶内的导管是相通的,可运输水分和无机盐 下列生物体结构能够不断产生①菠菜叶肉 ②桃树的芽 ③玉米根尖分生区 ④青蛙的卵细胞 ⑤柿树茎的形成层 A .①②④ B .②④⑤ C .①③⑤ D .②③⑤ A. 受精卵、胚 B. 胚珠、果皮 C. 子房、果皮 D. 子房、种子 精子 神经细胞 筛管细胞 叶肉细胞 图1 图2 图3

初中地理会考模拟试题及答案

初中地理会考模拟试题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请将正确答案的代号填在答题栏内,每小题2分,共50分) 两极地区特殊的自然环境,为科学家进行科学研究提供了最为广阔的天然实验室。目前,我国在两极地区已经建成了四个科学考察站。分别是:长城站(62°S,59°W),中山站(69°S,76°E),昆仑站(80°S,77°E),黄河站(79°N,12°E)。据此完成1、2、3、4小题。 1、四个科学考察站中,纬度最高的是: A长城站 B中山站 C昆仑站 D黄河站 2、四个科学考察站中,不可能出现极昼极夜现象的是: A长城站 B中山站 C昆仑站 D黄河站 3、四个科学考察站中,位于西半球的是: A长城站 B中山站 C昆仑站 D黄河站

4、两极地区最丰富的自然资源是: A石油 B煤炭 C铁矿 D淡水资源 某地理兴趣小组准备外出考察,地点如右图所示,为避免暴雨引发山洪而产生危险,要求同学们不能沿山谷行进。据此回答5、6、7小题。 5、图中表示山谷的路线是: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6、图中四条登山路线坡度最陡的是: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7、量得甲、乙两桥图上直线距离是1.2厘米, 则实际距离是: A 12千米 B 1.2千米 C 12米 D 1.2米 8、以下有关世界各地农业生产的叙述,正确的有: A美国是农业大国,农业实现地区专门化和生产机械化

B我国南北自然条件差异明显,造成了“南方面食、北方米饭”的不同饮食习惯 C非洲气候温暖湿润,大部分地区农牧业发达,粮食大量出口 D欧洲西部农业发达,咖啡、香蕉、水稻等农产品大量出口 9、“桑巴舞、狂欢节、咖啡王国、热带雨林危机……”这些词语让我们联想到: A埃及 B俄罗斯 C巴西 D澳大利亚 2008年12月26日下午13时 45分,我国海军舰艇编队从三亚 启程,赴亚丁湾、索马里海域执行 护航任务。读我国海军舰艇编队航 行路线示意图,回答10、11小题。 10、我国海军舰艇编队依次经过的海域,正确的是: A东海、南海、印度洋 B南海、印度洋、地中海

2013年初中地理会考试题

初中地理会考试题 题号一二三四五总分 得分 得 评卷人 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请将正确答案的字母代 号填入下表相应的空格内。每小题2分,共50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答案 题号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答案 1、“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下列关于怎样学好地理说法错误的是() A、学会看地图 B、学会搜集地理信息、思考地理问题 C、在野外旅行中学习地理 D、努力背书 2、在海边观察远处驶来的轮船,会出现图中①至③所示的现象,这种现象反映的地理事实是() A、地球自西向东自转 B、地球是个球体 C、地球绕太阳公转 D、海平面上升 3、“湿透全身,幸福终生”。这是傣族泼水节上最美好和最特别的祝福。如果你想亲身体验,应该到我国() A、海南B、云南C、广西D、贵州 4、“印尼大地震”、“汶川大地震”、“智利大地震”、“日本大地震”……人们戏言“地球进入了地震模式”,下列 关于地震说法错误的是() A、主要分布在环太平洋地带B、主要分布在沿海地带 C、主要分布在地壳比较活跃的地带D、是板块相互运动的结果 5、中新网2011年1月4日电:据台湾《经济日报》报道,台北市砸下30亿新台币鼓励市民生育,出台每胎补助2万元 新台币的新措施。下列有关计划生育的叙述正确的是() A、计划生育就是增加人口数量 B、计划生育就是控制人口增长 C、计划生育就是使人口增长与社会经济发展相适应,与资源、环境相协调 D、计划生育就是要一直保持目前世界的生育水平 6、2012年3月31日“地球一小时”活动的宣传口号是“每个人心中都有位环保家”,节约资源,保护环境与我们的日 常生活密切相关,下列做法正确的是() A、洗碗时尽量使用洗涤剂 B、经常使用一次性消费品 C、用淘米水浇花 D、过节时给朋友寄送很多的卡片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7—9小题:

年地理生物会考试题

绝密★启用前 2017年巴彦淖尔市初中地理、生物结业考试试卷 地理·生物 注意事项: 1.本试卷1—12页,其中地理部分1—6页,生物部分7—12页,试卷满分为12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2.答题前,考生务必先将自己的座位号、考生号、姓名填写在试卷和答题卡的指定位置。请认真核对条形码上的相关信息后,将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的指定位置上。 3.答选择题时,必须使用2B 铅笔将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修改时用橡皮擦干净,再选涂其它答案。 4.答非选择题时,必须使用0.5毫米的黑色字迹签字笔书写。要求字迹工整,笔迹清晰。严格按题号所示的答题区域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试卷、草稿纸上答题无效。 5.保持答题卡清洁、完整。严禁折叠、破损,严禁在答题卡上做任何标记,严禁使用涂改液、胶带纸、修正带。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地理(60分) 一、 选择题(下列各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意,请将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 案标号涂黑。每小题2分,共28分) 读图1“太阳光照示意图”,完成第1题。 1.当太阳直射在图中所示位置时,下列地理现象可信的是 A .我国的河流都已经结冰 B .哈尔滨比广州的白昼短 C .南半球的澳大利亚此时已是冬季 D .南极有极昼现象 春节是中国人团圆的日子,所以在中国有了春运奇观。2017年春运期 间,全国铁路、公路、水路、民航共发送旅客约27亿人次。其中,高铁运输所占比重达31%。结合材料和图2,完成第2题。 2.下列铁路干线中,春运返程期间压力较大的是 A .京广线B .京沪线C .浙赣线D .陇海线 读图3“我国水资源和耕地资源结构图”,完成第3题。 3.据图信息可知,我国水资源与耕地资源分布的特点是 A .南北方水、耕地资源分布均匀 B .水、耕地资源总量丰富,人均充足 C .水资源南少北多,耕地资源南多北少 D .水资源南多北少,耕地资源南少北多 读图4,完成第4~5题。 4.图中A 点的坐标是 A .(70°N,30°W) B .(70°S,30°E) C .(70°S,30°W) D .(70°N,30°E) 5.长城站位于中山站的什么方向 A .西南B .东北 C .东南D .西北 读图5“我国某区域等高线示意图”(单位:米),完成第6~7题。 6.图中①②③④处各有一条小河,其中水流最湍急的是 A .①B .②C .③D .④ 7.对图中各处的叙述,正确的是 密 封 线 内 不 准 答 题 座位号 考生号 姓名 图3 图4 图1 图5

初二地理、生物会考综合试题(含答案)

初二地理、生物会考综合试题(含答案)

地理、生物试题(2014.5)本试题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第Ⅰ卷共8页,满分为100分;第Ⅱ卷共8页,满分为100分。本试题共16页,满分200分,考试时间为120分钟。答卷前,请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涂写在答题卡上,并同时将考点、姓名、准考证号、座号填写在试卷规定的位置。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Ⅰ卷(选择题共100分) 注意事项: 1.第Ⅰ卷为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 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答案写在试卷上无 效。 2.第Ⅰ卷共50小题,每小题2分,共100分。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地理部分(1~25题) ●走进地球 从太空看,地球是一颗蔚蓝色的美丽星球。这是到目前为止,在浩瀚的宇宙中我们所发现的人类能够生存的唯一星球。据图1完成1~2题。

1. 人们说地球是“水的行星”。运用图中数据算出地球上陆地 与海洋的面积之比是 A. 39:61 B. 19:81 C. 31:69 D. 29:71 2. 有关地球基本面貌特征描述正确的是 A. 北半球的陆地面积大于海洋面积 B. 地球表面分 布着七个大洲和四个大洋 C. 全部位于南半球的大洲是南美洲 D. 北极周围是 大陆,南极周围却是海洋 3. 有“山颠白雪皑皑,冰川广布,世界屋脊之称”,这里是 A.亚马孙平原B.青藏高原 C.刚果盆地 D.巴西高原 4. 地球自转产生的地理现象是 ①昼夜交替②经度不同的地区时间的差异③四季变化 ④日月星辰东升西落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②④ D. ①②③④

2014年地理会考试题及答案

2014年地理会考试题及答案 图1圆圈a、b、c分别代表赤道、回归线、极圈,图中箭头为从极地上空看地球自转方向。据此回答1~2题。 1.关于c线描述不正确的是 A.南极洲几乎全部在c线以内 B.c线的纬度为高纬度 C.c线以内属于寒带 D.这里阳光斜射厉害,一段时间光线在地平线下 2.当太阳直射b线时,济南可能有的现象是 A.蝉鸣林更幽更幽 B.草色遥看近却无 C.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D.清明时节雨纷纷 读图2某地平均气温等温线图,完成3~4题。 3.甲、乙两地的相对高度可能是 A.1000~1667m B.1333~2000m C.1333~1667m D.1667~2000m 4.对甲、乙两地地理特征描述正确的是 A.甲、乙两地之间为鞍部 B.甲地为盆地,乙地为山地 C.甲地气温日变化较乙地大 D.图中等温线分布规律的主要原因是纬度位置 一考察团从旧金山出发,沿直线横穿美国到达纽约,读下面(图3)沿考察路线所作的剖面图,完成5~6题。

5.考察队的起点在图中的位置是 A.a B.b C.d D.e 6.下面描述正确的是() A.考察团先在旧金山的影视基地──-好莱坞游览了一天 B.考察队员克服艰险,登上世界上最高的山系──-科迪勒拉山系 C.进入广阔的平原,后他们来到位于苏必利尔湖畔的芝加哥市 D.在纽约港,队员们发现一艘满载热带农产品归来的轮船 图4为各洲重要的山脉,根据图中信息,完成7~8题。 7.对图①~④中地理事物的判断,正确的是 A.①所在国煤、铁、石油资源丰富,工业和城市多分布在该山以东 B.②是世界上最高最大的高原 C.③山脉是美洲最高大的山脉 D.④国居民和城市分布在东南沿海 8.下面对①~④四地所在国描述正确的是 A.①、③两国跨越两大洲 B.四地所在国的首都都是本国最大的城市 C.四国都是地广人稀的国家 D.四地都在东半球、北半球 认真观察下面四幅图,回答11~12题。 11.关于四省位置特点,正确的说法是

(完整版)初中地理会考模拟试题和答案

初中地理会考模拟试题 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请将正确答案的代号填在答题栏内,每小题1分,共25分) 两极地区特殊的自然环境,为科学家进行科学研究提供了最为广阔的天然实验室。目前,我国在两极地区已经建成了四个科学考察站。分别是:长城站(62°S,59°W),中山站(69°S,76°E),昆仑站(80°S,77°E),黄河站(79°N,12°E)。据此完成1、2、3、4小题。 1、四个科学考察站中,纬度最高的是: A长城站 B中山站 C昆仑站 D黄河站 2、四个科学考察站中,不可能出现极昼极夜现象的是: A长城站 B中山站 C昆仑站 D黄河站 3、四个科学考察站中,位于西半球的是: A长城站 B中山站 C昆仑站 D黄河站 4、两极地区最丰富的自然资源是: A石油 B煤炭 C铁矿 D淡水资源 某地理兴趣小组准备外出考察,地点如右图所示,为避免暴雨引发山洪而产生危险,要求同学们不能沿山谷行进。据此回答5、6、7小题。 5、图中表示山谷的路线是: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6、图中四条登山路线坡度最陡的是: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7、量得甲、乙两桥图上直线距离是1.2厘米, 则实际距离是: A 12千米 B 1.2千米 C 12米 D 1.2米 8、以下有关世界各地农业生产的叙述,正确的有: A美国是农业大国,农业实现地区专门化和生产机械化 B我国南北自然条件差异明显,造成了“南方面食、北方米饭”的不同饮食习惯 C非洲气候温暖湿润,大部分地区农牧业发达,粮食大量出口 D欧洲西部农业发达,咖啡、香蕉、水稻等农产品大量出口 9、“桑巴舞、狂欢节、咖啡王国、热带雨林危机……”这些词语让我们联想到: A埃及 B俄罗斯 C巴西 D澳大利亚 2008年12月26日下午13时 45分,我国海军舰艇编队从三亚 启程,赴亚丁湾、索马里海域执行 护航任务。读我国海军舰艇编队航 行路线示意图,回答10、11小题。 10、我国海军舰艇编队依次经过的海域,正确的是: A东海、南海、印度洋 B南海、印度洋、地中海

初中地理生物会考复习提纲

地理复习提纲 1、我国的地理位置及其特点: ●纬度位置及优越性:我国领土南北跨纬度很广,大部分位于中纬度地区,属(北温)带,一小部分在(热带) ,没有(寒带) 。气候差异大,为发展( 多种农业经济)提供了有利条件。 ●海陆位置及优越性:(1)位于( 亚)洲的东部,(太平)洋的西岸,使我国东部广大地区( 在夏季风湿润气流的影响下,降水) 丰富,有利(农业)生产;(2)海陆兼备,东部地区有利与( 海外各国友好往来) ;西部地区(深入亚欧大陆内部) ,使我国陆上交通能与(中亚、西亚、欧洲)各国直接往来,便于对外( 交往和合作) (3)沿海有许多优良的港湾,便于发展(海洋事业) 。 ●我国领土面积(960万)平方千米,仅次于(俄罗斯)、(加拿大),居世界第三。陆上邻国14个。逆时针依次为朝鲜、(俄罗斯)、(蒙古)、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阿富汗、巴基斯坦、(印度)、尼泊尔、不丹、(缅甸)、(老挝)、越南。陆上疆界2万多千米。隔海相望的国家6个:韩国、(日本)、菲律宾、(马来西亚)、文莱、(印度尼西亚)。2、我国的人口 ●人口总数:2000年(12.95 )亿。 ●我国人口的突出特点:人口基数大,人口增长快。 ●我国人口分布特点:人口分布(不均),以黑龙江黑河—云南腾冲一线为界,(东部)地区人口密度大,(西部)地区人口密度较小。(我国西部地区人口稀少,但资源丰富,在西部大开发时,应注意什么问题?西部地区具有资源优势,但自然环境相对脆弱。在目前人、地、水、土矛盾已相当尖锐的条件下,开发西部,一定要以保护环境为前提,不能先开发后再治理。) ●人口国策:实行计划生育。●内容: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3、我国的民族●我国共有(56 )个民族,其中人口最多的是(汉)族,少数民族中人口最多的是(壮)族。 ●汉族分布特点:汉族的分布遍及全国各地,以(中部)和(东部)最为集中。●少数民族分布特点:主要集中在(东北)、(西北)、(西南)。少数民族人口最多的是(壮)族。民族分布特点:(大杂居、小聚居)。●少数民族风情:(蒙古)族的那达慕大会(傣族)族的泼水节、孔雀舞,(藏族)族的集体舞、藏历年,(朝鲜)族的长鼓舞等。4、我国的地形 ●我国地形的特点:(地形复杂多样,山区面积广大)●山区在开发和保护方面应当注意哪些问题: (1)山区地面较为崎岖,(交通)不便,(基础设施)建设的难度较大。 (2)在开发利用山区时,要特别注意(生态环境建设),预防和避免山地灾害(如崩塌、滑坡、泥石流)的发生。 ●我国地势特征:(我国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阶梯的分界线海拔高度主要地形类型主要地形区 第一级阶梯一、二级阶梯昆仑山脉-祁连山脉-横断山脉;二、三级阶梯是大兴安岭-太行山脉-巫山-雪峰山。4000米以上高原青藏高原、柴达木盆地 第二级阶梯1000—2000米高原、盆地内蒙古高原、云贵高原、黄土高原、四川盆地、塔里木盆地、准噶尔盆地 第三级阶梯500米以下丘陵、山地、平原、盆地相间分布东南丘陵、东北平原、华北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