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观察蜗牛》教学设计_模板

《观察蜗牛》教学设计_模板

《观察蜗牛》教学设计_模板
《观察蜗牛》教学设计_模板

《观察蜗牛》教学设计_模板

《观察蜗牛》教学设计

曾宝俊

教学资源开发

本课是苏教版《科学》教材三年级下册《观察小动物》单元的第一课。教材的设计意图是通过组织学生观察并研究蜗牛的生活习性和运动方式等行为特征,达到能用各种感官直接感知自然事物,并用语言或图画描述所观察到的蜗牛的一些特征,以实现科学课程标准中制定的关于”生命世界”中的有关认识动物生活习性,运动方式的多样性的内容标准,以及珍爱生命,参与中长期科学探究活动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目标。

本节课的观察研究和学习是建立在学生原有的一些生活经验和生活能力基础上的。现在大多数小孩已经从不同渠道了解各种各样的小动物,有的甚至会饲养过一些小动物,学习本课的内容可以为学生将来学习各种各样的动物以及动物的分类知识等打下一定的基础。

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实际情况,我们需要做的教学准备应该比较充分,如果实在不能找到蜗牛,可以根据本地情况,用蚯蚓代替也行,但必须保证有充足的实验材料。

本课的教学目标:

过程与方法:

●会用文字和图画等方式观察记录蜗牛的行为特征;

●会用简单表格统计,整理蜗牛的食性等情况;

●能倾听其他同学的想法和建议。

知识与技能:

●知道蜗牛的生活习性和运动方式等。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验照顾小动物(蜗牛),观察它的生活和成长是十分有趣的;

●愿意与他人合作并交流想法。

教学过程设计

一、创设情景导入

1、猜谜:同学们,猜一猜这里面是什么小动物?(蜗牛)

2、谈话:今天我们就来研究蜗牛。

【评析】研究对象的突然出现,可引起学生强烈的兴趣,使课堂气氛一下子变得热烈起来。

二、观察了解蜗牛的外形

1、谈话:通过观察,你们对蜗牛有了哪些认识?

2、学生汇报。

3、谈话:对蜗牛有了这么多的了解,你们能不能把观察到的蜗牛外形画出来?

4、学生画画。

〖说明〗教师适时发放大镜让学生仔细观察,在展评时,适时介绍不同种类的蜗牛,也可以利用图片或多媒体演示。

三、了解蜗牛的行为特征

1、提问:刚才的画图说明同学们对蜗牛又有了新的认识,那么关于蜗牛你还想研究哪些问题呢?

2、学生讨论,汇报。(教师根据学生的汇报板书)

3、提问:你们准备怎样研究呢?

4、学生讨论。

5、学生汇报,教师补充。

①蜗牛是怎样爬行的?

材料是一块玻璃、放大镜。

②蜗牛怎样吃食?

材料是盘子和若干食物。

③蜗牛喜欢什么样的环境呢?

材料是干土、湿土,或干布、湿布。

6、学生分组研究并作记录。

【评析】我们的教学强调给学生充分的学习时间,但是增加自由度并非放任自流,在引导学生充分提出研究问题和研究方法基础上,有选择地研究几个问题,是在学生思维充分发散基础上的集中,有利于学生研究的重要项目。

7、组织研讨。

①谈话:刚才的活动,大家表现都很好,每个同学进行了许多有意义的研究。现在请大家来说一说,通过这次观察研究活动,你有了哪些收获?

②学生汇报。

◇关于蜗牛的爬行;

◇关于蜗牛的吃食;

◇关于蜗牛喜欢的环境。

8、提问:如果要给蜗牛重新安一个舒适的家,你认为应该怎么做呢?

【评析】研讨的目的是让孩子们一块儿来思考,互相交流每个人在探究中获得的经验,从而形成每个孩子的感性和理性认识,并提高每个孩子的概念水平,所以孩子们都会大道理思考,如何给蜗牛安家。

9、提问:有同学发现蜗牛躲在壳中不出来,假如蜗牛一直躲在壳中,你有什么办法让它爬出来吗?又有什么办法让蜗牛缩回去呢?

【评析】此处调整了一下教材的顺序,目的是让学生在发现问题后再提出研究项目,而且这个研究项目可以说是本课的高潮部分,相信学生对这项研究会有极大的兴趣和收获。

10、学生研究。

11、学生汇报研究结果。

12、谈话:你们还可以通过查阅资料,调查蜗牛究竟是靠什么来对外界作出怎样的反应的。

四、巩固、延伸。

教学片断赏析

师:用什么方法让蜗牛从壳里爬出来?又可以用什么方法让蜗牛从壳外缩回去?

(学生讨论研究方法后汇报)

生:用针刺它的壳,蜗牛没有反应。

生:用针刺它的触角,蜗牛动了一下,但没有出来。

生:用针刺它的头,蜗牛的身体缩到壳里去了。

生:用针筒吸水后注入蜗牛壳里,蜗牛慢慢爬了出来!

生:我们小组没有碰它,蜗牛也自己爬了出来。

生:它先伸出头部,再慢慢地把身体探了出来。

生:用针刺它的头部,他又缩了回去。

《空气的流动》教学设计

曾宝俊

教学资源开发

本课是苏教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中的第二课。本课主要是指导学生探究空气是否是流动的,空气流动的常见原因,热空气比冷空气轻,空气流动的路径,并了解风的成因。

学生对空气是流动的有许多感性的生活经验,但对其流动的原因并不清楚,本课以学生平常所见物体随空气运动的现象和上一课的挤压气球、塑料袋的实验感知为基础,启发学生提出本课探究的问题——空气是不是会流动的,并作出假设,说出依据,设计实验进行验证。

通过实验学生可以发现空气流动的常见原因有挤、压、吹、扇、加热等,通过实验可以看到蜡烛火焰上方的空气在往上冲,由此可知热空气会上升,反之,冷空气比热空气重,会下降。

在教学过程设计方面,遵循儿童科学认识活动的规律,以简单明了的科学探究活动来展开整个的教学过程:提出问题——讨论研究方法或提出假设——设计实验加以验证——交流研讨得出结论——解决实际问题的探究。本课的实验设计简单,现象明显,易于操作,学生在这一探究活动过程中既能获得直观的信息又训练了动手能力。本课从科学知识目标上来说,是比较浅显的,较容易达到的。

教学准备:

1.证明空气的流动:

气球、塑料袋、扇子、纸、小风车、蜡烛、火柴等。

2.热空气比冷空气轻:

(1)大小相同的两个纸袋、支架、横杆、蜡烛、火柴等。

(2)有关孔明灯、热气球等的多媒体课件。

3.寻找空气流动的路径:

透明水槽、线香、线香座(可用胶泥代替)、火柴等。

本课的教学目标:

过程与方法

●能有依据地对空气具有流动性作出假设,并能自行设计实验进行验证,会记录;

●能借助烟雾观察空气的流动,并能描述;

●在探究的过程中,让学生围绕”空气的流动”进行科学主题探究活动,获取有关流动物体的特性的经验和知识。

知识与技能

●知道空气是流动的及流动的常见原因;

●知道热空气比冷空气轻,会上升;

●在活动中培养学生的资料收集、处理能力和动手设计操作能力;

●了解风的成因。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对待实验实事求是的态度,得出结论要以收集到的证据为依据;

●让学生自主选择感兴趣的问题,经历探究科学的过程,培养科学的能力与态度;

●让学生在小组合作中认识到进行信息、观念、思考的分享和相互启发的意义,获得交流合作的经验和能力。

教学过程设计

课前准备:课前,教师在教室的走道上喷了些香水,之所以用香水,是因为香水的气味浓一些,喷一些在地上,让全班的同学都能闻到,便于教学。另外,每个小组的同学各准备4支线香,并系在一起,这样冒出的烟多,便于观察。

一、提出问题,激发兴趣

1、谈话:今天教室里有什么不同?

2、学生回答(闻到了香味)

3、提问:香味是怎么被我们闻到的?

4、学生回答。

5、提问:香味我们只是闻得到,却看不见,怎么办呢?

6、谈话:我们拿桌上的材料(香)做个实验吧!

二、亲身体验空气的流动

1、关闭门窗,把各组的香集中在讲台上点燃。(这样做的目的一是使学生看得更清楚,二是亲身感受空气的流动。)观察烟怎么飘的?都飘到哪里?

2、学生回答:有时向上飘,有时向左右飘,都飘到教室里。

3、提问:怎样能使烟飘得快一些?

4、学生讨论(有的学生说用嘴吹,有的学生说用书扇,又有学生说用电风扇吹。)

5、学生实验

6、提问:为什么在电风扇底下吹,烟就飘得快些?

7、学生回答。

8、提问:用电扇吹了这么长时间,现在你们有什么感受?那么怎么让烟出去呢?

9、学生回答。

10、提问:大家现在又有什么感受了?

11、学生回答(开窗通风)

12、师生小结:请两位同学在黑板上画出香在电扇底下吹时,烟在教室里流动的图,其他同学照着黑板上的图在记录本上画。风使烟、香味到处飘,风实际上就是空气的流动。

三、探究热空气上升的原因

1、出示书上P7的实验装置。

2、讨论:两只纸袋有哪些相同的地方?点燃蜡烛后两只纸袋可能会产生的现象?

3、学生讨论,交流。

4、演示实验。

5、学生汇报实验结果。

6、提问:为什么底下点蜡烛的纸袋会上升?

7、学生回答。

8、师生小结:点燃蜡烛后,会使纸袋里的空气变热,热空气比同体积的冷空气轻,就会上升,上升的热空气就推着纸袋往上升了。

9、电脑出示孔明灯、热气球:你知道它们是什么?是谁发明的?利用了什么道理?

10、引导学生回忆生活经验,进一步认识冷空气会下降:观察打开的冰箱,会看见什么现象?

【评析】提出问题就是让学生提出要了解的内容,选择可实施的内容,确定实施方向。

科学研究的过程就是提出问题--做出假设--实验验证--得出结论的过程,学生认知的过程也要遵循这一规律。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因为后者仅仅是方法和实验过程,而提出问题则要找到问题的关键、要害。”在课堂教学中要培育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就要让学生敢于提问、善于提问。因为在科学课中,学生在学习前人的知识经验时,只有从疑开始、以疑引思,才有可能在解疑的过程中有所发现、有所创造。教师要创造条件鼓励学生敢于提问、善于提问。学生在提问过程中会出现不同的情况,教师要针对不同情况加以解决。

四、探究空气流动的路径

1. 提问:我们周围的空气是怎样流动的?风是什么?风是怎么形成的呢?

2. 学生思考、讨论

3. 谈话:为了研究风是怎么形成的,我们可以做一个小实验:把透明水槽倒扣在桌面上,里面点燃一支香,观察水槽内的空气是怎样流动的。

4. 学生汇报实验结果。

5. 提问:实验中发生的现象与自然界里风的形成有什么关系呢?

6. 学生讨论

7.(演示多媒体课件)小结:在自然界,地面上各个地方的空气有冷热的不同,热空气会上升,冷空气会下降,空气在水平方向的流动就形成了风。自然界空气的流动形成了风。

【评析】让学生根据问题自己确定实验目的,设计实验方法,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学生积极参与实验活动。学习热情高,课上积极举手发言。自己确定实验目的,自己设计实验方法的意识大大提高。

学生在自主实验活动中创新意识、创新能力都有所提高。学生不在依赖老师,迷信书本。他们开动脑筋自己想办法。学生设计出来的实验方法,就是他们创造性思维的体现。

培养学生自主实验能力就要增加学生独立操作实验的机会,学生有了实验的材料,充分的时间和空间,在明确实验目的和方法的基础上,提高了实验的成功率。实验能力是一种综合能力,在实验设计、操作、结果的记录与分析的过程中,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动手能力。同时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科学思想、科学方法、科学态度。

教学片断赏析

师:今天教室里有什么不同?

生(不约而同地):闻到了香味。

师:你知道香味是怎么被我们闻到的吗?

生:风一吹一搅,我们就闻到香味了。

生:我们要呼吸空气,香味随着空气被我们闻到的。

师:香味我们只是闻得到,却看不见。到底空气会不会流动呢?

(关闭门窗,把各组的香集中在讲台上点燃)

师:观察烟怎么飘的?都飘到哪里了?

生:有时向上飘,有时向左右飘,都飘到教室里。

师:怎样使烟飘得快些?

生:用嘴吹。

生:用书扇。

生:用电扇吹。

(师演示:打开电扇,把香端到电扇底下吹,结果,烟直往下飘,烟一下子就弥漫到整个教室。)

师:为什么在电风扇底下吹,烟就飘得快些?

生:电扇下风很大,烟飘得快,风可以加快烟的扩散。

师:现在有什么感受?

生:教室里有好大的烟味,呛人,而且还熏眼睛,有点难受。

师:那么怎么让烟出去呢?

生:可以打开窗户。

(学生打开门窗。)

师:现在,大家感受怎么样?

生:打开门窗后,外面的空气可以流到教室里来,教室的空气流出去了。

生:烟淡了,教室里的空气新鲜多了。

【片断评析】通过这个活动,学生亲身看到、感受到空气的流动,再不是纸上谈兵了。

最后,请两位同学在黑板上画出香在电扇底下吹时,烟在教室里流动的图(教师可以先在黑板上画出简单的教室立体图,然后让学生画烟的流动路径,如果完全让学生自己画,他们无法画清楚)。其他同学照着黑板上的图在记录本上画。

研究性学习强调以学生的自主性、探究性学习为基础,让学生按自己的兴趣选择和确定研究内容。学生在某种意义上是在老师的指导下,在规定时间内,成为某一研究课题的提出者、设计者、实施者。学生真正被置于主体地位,探究才会有积极的内在动力。

现阶段,在素质教育的背景下,在国外发达国家的影响下,我国的科学教育目标在”着眼培养学生能力”的基础上又有新的发展,提出”让受教育者理解科学”,培养学生”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在研究性学习活动突出的就是注重学习的过程以及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的感受和体验。

人教版第三册《坐井观天》教学实录与评析

师:青蛙和小鸟这次为什么事情而争论?青蛙是怎样说的?

生:它们为天的大小而争论。青蛙说:“朋友别说大话了,天不过井口那么大,还用飞那么远吗?

师:什么叫“大话“?谁能联系实际说一说。

生:吹牛的话叫大话,像“我一个筋斗能翻十万八千里“就是大话。

生:夸口的话,如“我不学什么都会”也是大话。

师:课文的“大话”指什么?青蛙为什么说“大话”?

生:课文中的“大话”指小鸟说自己飞了100多里,而青蛙不相信,就认为小鸟在说大话。

师:“天不过井口那么大”是什么意思?

生:是说天非常小,只有井口那么大。

师:小鸟是怎样认为的?

生:小鸟说:“你弄错了,天无边无际,大得很呢!”

师:天,“无边无际“是什么样?”

生:“无边无际”就是没有边,大得很。

生:“无边无际”就是非常大,看不到边。

师:课文中小鸟说;“天无边无际”我们还可以说什么无边无际呢?

生:草原辽阔,可以说无边无际。

生:大海很宽,可以说无边无际。

师:谁能用“无边无际”说句话?

生:骏马在无边无际的海面上奔跑。

生:海鸥在无边无际的海面上飞翔。

师:读青蛙和小鸟说的话,应该用怎样的语气?(投影第而次对话)

生:读青蛙的话应该用不相信的语气。

生:应该用疑问的语气。

生:读小鸟的话应该用耐心的语气来读。

生:应该用诚恳的语气。

师:说得很对。读青蛙的话要表现出自以为是,读小鸟的话要表现出诚恳。“天”“大”两个字要读重音,以突出“天很大”。下面同桌分角色读。(指名分角色练习读)师:请大家轻声读第三次对话,边读边想,有没有不懂的地方?

生:它们谁对谁错,错在哪里?

师:谁愿意就这两个问题谈自己的看法?

生:这次对话主要讲青蛙坚持自己是对的,小鸟再次说它弄错了。

生:青蛙说它不会弄错,因为它天天坐在井里,一抬头就看见天。

生:青蛙自以为是,从青蛙边说边笑中可以看出。

师:谁还能接着读。

生:小鸟劝青蛙跳出井口来看一看,是因为青蛙不相信它的话。

生:小鸟是想让青蛙亲自看一看天的大小,来证明青蛙错了。

师:大家看投影,(活动投影,青蛙跳出井口)如果青蛙跳出井口,看见天无边无际,他们又会说些什么?同桌分别配戴头饰,分角色练习对话。

生:(青蛙)哇!天真是无边无际,大得很呢!对不起小鸟,是我弄错了。

生:(小鸟)没关系,你能知道错就改我真为你高兴。

生:(青蛙)咦,这天怎么和我刚才看到的不一样?小鸟,你说对了,天真是无边无际,大得很那!

生:(小鸟)朋友,这回你知道了把!坐在井口看天,只看到那么一点点是不对的。

师: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什么呢?

生:坐在井口看天是不对行的,只能看到一点。

生:不要做井底之蛙,要跳出井口,看看外面的世界是什么样,看清了再说。

师:说得好,“坐井观天”这个成语就是用来比喻有些人看问题目光狭小,所以有限,还自以为是。这节课,我要送给大家一句话,就是“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评析:本课教学有两个特点。

1、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课堂教学学生是主体,“教”致力与“学”,服务于“学”。教师根据教材的知识特点和学生的认知水平,恰当地把教材划为若干问题的层次,指导学生带着问题学习,引导学生带着问题去探索、研究,发现结论,总结规律,获取“真知”,变被动接受为主动获取。

2、创造了想象的空间,培养了学生观察、思维、想象的能力。如在理解课文内容后,教师做了一个假设:青蛙跳出井口后,他们会谈些什么?从而给学生创造了想象的空间,让孩子们尽情地发挥自己创造力。孩子们想得合情合理,切合实际,使“坐井观天”这个寓言本来比较抽象,不易理解的寓意很自然地被孩子接受了。

《妈妈的爱》教学实录及评析

师:默读这首诗,然后说一说读后你想到了什么?

(生默读课文)

生:世上最关心孩子的人是妈妈。

生:母爱是最伟大的爱。

生:我想到我生病的时妈妈给我吃药。

生:妈妈晚上给我盖被。

师:同学们说得真好。那你想怎样学这首诗歌?

生:我想把诗的内容画成一幅画。

生:我想多读几遍。

生:我想通过感情朗读诗歌来学习。

生:我想把诗中写的事演出来。

生:我也想仿写一首诗,写出妈妈对我的爱。

师:你们说的这些方法都很新颖,就按你们说的这些方法来学习,可以自己学,也可以几个人在一起学。

(生自学)

师:你最喜欢哪小节,为什么喜欢它?

生:我最喜欢第三小结。因为“我”生病了,妈妈都急哭了。这是我亲身经历的事,所以,我最喜欢这一小节。

生:我也喜欢这一小结。它写出了妈妈爱“我”。

师:谁愿意把这小节读给大家听?(生读)

师:“我生病了,妈妈为什么哭呢?

生:“我“生病了,妈妈很急,所以她哭了。

生:妈妈关心“我”,“爱“我”,所以才哭了。

师:每一句话应怎样读,才能充分表达出这种感情呢?听老师读这小结。(师范读)师:谁能像老师这样再读一次?(生读)

师:他读得怎样?

生:最后一句读得不好,太快了。

师:你试试。(生读)

“妈妈的爱是滴落的泪”。作者为什么说妈妈的泪也是爱?

生:妈妈流泪了,说明她对“我”很关心。

生:妈妈很爱“我”,所以“我”生病了,妈妈很着急。

师:妈妈这么爱你,那一定把这句读好。读的时候,“爱”、“滴落”、“泪”这几个字要读得重一些。大家齐读这句话。(生读)

师:哪些同学遇到过这样的事?

生:我小的时候得了肺炎住了院,妈妈每天都护理我。我出院了,她都累瘦了。

生:有一次玩的时候,我不小心磕破了头,妈妈知道后非常着急,打车带我去了医院。

生:去年,我的脚被热水汤了,妈妈赶紧给我抹上大酱,又带我去医院。

师:妈妈的爱是世界上最伟大的爱,我们就用声音来表达它吧。前后桌四人彝族一组,有感情的朗读第三节,然后,选出最好的,读给大家听。(生读课文)

师:刚才我看到有的同学在练习表演课文内容,谁愿意把这小结的内容表演给大家看?(生举手)你想演谁?

生:我想演孩子。

生:我演妈妈。

生:我演医生。

师:你们先商量一下,怎样演,都说些什么?

(生商量后表演)

师:他们表演得怎么样?

生:我觉得演得挺好。

生:还行,就是医生有点不严肃。

师:我们表演的时候,要把自己的感情投入进去,才能演得好,演得像。

师:如果你是课文中的“我”病好了,会对妈妈说些什么?

生:我会对妈妈说:“您真是我的好妈妈。”

生:我会给妈妈唱一首《世上只有妈妈好》(生唱)

生:我会亲亲妈妈,说一声:“您辛苦了!”

生:我会帮妈妈做一些家务活。

生:我会更加努力学习,用优异的成绩报答妈妈。

评析:《新课程标准》强调阅读是个性花行为,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中加深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本课力求体现这一理念,在充分尊重学生主体地位,关注学生个体差异和不同学习需要的前提下,让他们自由选择学习内容,学习方法和表达方式。在学习活动中主动发展,形成独特的情感体验,使课文内容及所蕴涵的情感在学生心中得到延伸和拓展。

电子书包“创新”教学模式

电子书包“创新”教学模式 书包是我们小学时候欲罢不能的一座“大山”,羸弱的躯体要背负沉重的压力,而它也从一个方面体现了学生沉重的学业负担,相信我们那时都会有一个愿望,不再背负沉重的压力去上学。如今,信息化手段让“寓教于乐”的教学活动真正走近学生,走进课堂,“电子书包”正在被学生徐徐拿起。 据悉,目前国内部分中小学校已开始试点使用PAD开展部分 学科的“电子移动教育”,杭州市的胜利小学、学军小学等也参加了先期试点。据记者采访了解,在杭州市胜利小学里,书包、作业本、笔,一切都包含在一台薄薄的平板电脑中,大家一只手就能端起,也可以放在书桌上。当老师在课堂上讲课时,每个学生的平板电脑上就会配合出现一些演示,如Flash 动画的诗词学习或成语故事,如力学的动画演示等等。讲完课后,平板电脑中会出现相应的习题,学生们通过运用虚拟键盘或接触笔就能完成习题,而老师也可以在同一时间看到全班同学的作答。 胜利小学所使用的这套名为“电子移动教育”的系统是由 三方合力完成。其中,硬件由杭州再灵电子科技XX公司提供,软件由香港应用科技研究院开发,内容则由杭州师范大学初等教育学院制作。 “我们把数学题目,常识教育都输入到PAD里面,学生们在实际生活中找到相应的题目,然后解答。”杭州再灵科技邹小姐如此说到。这种方式有利于学生们跨情境学习,将抽象的知识运用到实际生

活中,而不是拿着纸笔坐在教室里答题。 引发教学变革 电子书包在内地起步较晚,但在香港,以电子书包为代表的移动教学已经走出了相对较远的一段道路。从2011年11月5日开始,香港70 所学校率先开始移动教学试点。一段时间用PAD 进行交互式学习后发现,使用无线网络和学习软件来完成相应学习和工作,减轻了老师的工作负担,更增添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了学习效率。 在传统的教育模式中,“师傅带徒弟”,“老师讲学生听” 等是主要的知识传授方式,即所谓“师者传道授业解惑”的方式。而当移动互联网令知识变得触手可得时,教育方式开始向互联网、平板电脑以及智能手机广泛延伸,未来 5 年内互联网的课程将超过任何一家优秀大学,而这无疑表明移动互联网正在不知不觉中影响着我们的生活。与此同时,传统教育模式也开始随之发生变革。 国内一家教育信息技术公司依托信息与通信技术,旨在通过线上与线下服务模式的组合,基于互联网和云计算来实现交互式与实践式教育服务平台。该公司总裁李先生告诉记者:“像电子书包的应用普及这个过程,就是我们教育学习的革命。随着以电子书包为代表的移动教学逐步普及,无论是大学生,中学生,还是小学生都能从中获益。”电子书包的应用突破了传统的纸质教 学,教学用的源文件一下子变得丰富多彩。如一个难懂、难记的成语,通过学生喜爱的方式如小短片、FALSH来呈现,马上变得

初中英语教学设计模板

初中英语教学设计模板 课题名称:Junior English for china Book3 Lesson 8课型:练习课 课时:1课时 教学内容Teaching Materials Words: cross, channel, mainland, slow, journey, among, proud, pride, unless, short, truth. Phrases: come true, slow down, be proud of, not only...but also... Sentences: Among them were his parents. He is not only the proud of our school, but also the proud of all the people in Hainan. 教学目标Teaching objectives 1.Read the passage in Part 3 and try to understand its meaning. Read it fluently and pronunciation and intonation should be right. 2.Finish all the exercises in this lesson.. 3.Master the following materials as four skills.

Words:同上 Phrases:同上 Sentences:同上 Teaching points教学重难点 1.The main points:(1)&(2) in teaching objectives 2.The difficult points: not only...but also...如果连接两个主语时,用就近一致原则。 教学过程Teaching Procedures https://www.doczj.com/doc/2b2709700.html,anization of the class Read a passage about the youngest swimmer to across the Qiongzhou Channel and do some exercises. 2.Revision A.The difference between”yet”and “already” B.The difference between “been to” and “gone to” C.Have a try D.So far E.Recite Part 1

基于电子书包的小学数学教学设计研究

基于电子书包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设计探究 ----以小学二年级《东南西北》一课为例摘要:本文以电子书包试点过程中的一节公开课为案例,对应用电子书包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教学设计片段进行展示与分析,旨在归纳总结电子书包与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整合点,为使用电子书包的小学数学教师提供借鉴,设计出电子书包与小学数学学科的高效融合的教学设计。 关键词:电子书包;小学数学;教学设计;图形计算器 引言 《全日制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稿)》(以下简称标准)指出,数学教学活动的设计必须建立在学生已有的认知与经验基础之上,让学生在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中成为数学学习的主人。目前,随着科技手段的不断发展,现代信息技术对小学数学学科的教学设计与实施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尤其是电子书包的出现,在对学生学习方式产生影响的同时,也促进教师对传统的教学设计进行改进与优化,以适应时代的发展与数学课程改革的需求。 一、基于电子书包的数学教学设计分析——《东南西北》 (一)电子书包 电子书包不是单纯的移动终端,而是集硬件资源(移动终端、网络搭建、移动充电车)、云平台、教学资源以及先进教育理念构成的有机系统(见图1)。电子书包进入小学数学课堂,在为小学生带来新奇体验的同时,同时也对教师提出了更高要求,教师应找准电子书包与数学学科的接入点,修改传统的教学设计,确保电子书包在小学数学的课堂中高效应用。

图1 电子书包系统功能图 (二)《东南西北》课堂教学设计分析 教学设计是根据课程标准、学生的学习需求以及在相关教学理论的指导下,对整体教学过程进行具体策划与安排。根据教学问题的大小划分,可分为:系统级课堂级、产品级三个级别,本文中研究的是小学数学课堂级的教学设计。 《东南西北》是北师大版小学数学第三册第五单元《方向与位置》的起始课,本节是电子书包试点学校的公开课,在课堂教学设计中加入电子书包元素,丰富了小学数学课堂教与学的互动,电子书包在本节课中使用情况如下(见表1): 表1 《东南西北》课堂教学设计之电子书包使用情况表

英语教学设计(模板及范例)

一、 教材分析 :Analysis of the Teaching material 二、教学目标:Teaching alms and demands: 三、教学重难点 :Teaching keys and difficulties: 四、教学方法 :Teaching methods: 五、教学工具 :Teaching aids : 六、教学过程:Teaching procedures: 七、板书设计 : Blackboard Design. 八 教学评价与反思 一份正规的高中英语教案主要应该包含上面的八个要点,也是作为一份教案应该具有 的基本格式。 课题: 《My name ’s Gina! 》教学设计 科目: 英语 教学对象: 初一( 3)班: 1 课时 提供者:单位: 江 西南 昌经开中学 一、教学内容分析 该 部分学 习内容贴近学生的生活,谈 论 的主题 是 结 交 生在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中熟识新伙。 二、教学目标 采用 Practicing, Listening for specific information 和 Role playing 的学习策略,使学生学会打招呼和介绍自 己、 询问他人姓名的基本句型 What's your/his/her name ?My/His/Her name is ? 。 ”培养学生结交新朋友的 能力。 三、学习者特征分析 1

本单元的主题是熟识新伙伴,同时引导学生采用 Practicing, Listening for specific information 和 Role playing 的学习策略,学习一些新词汇,掌握一些重点句型,在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中,进一步促进学生 之间的相互了解。 四 、 教 学策与设计 采用 Practicing, Listening for specific information 和 Role playing 的学习策略,使学生学会 打招呼和介绍自己、询问他人姓名的基本句型 What's your/his/her name ?My/His/Her name is ? 。” 培养学生结交新朋友的能采用 Practicing, Listening for specific information 和 Role playing 的 学习策略,使学生学会打招呼和介绍自己、询问他人姓名的基本句型 What's your/his/her name ? My/His/Her name is ? 。”培养学生结交新朋友的能力。 五、教学重点及难点 specific information Role playing 六、教学过程、 教学 找出在预备篇中所学的单词,学习打招 利用插图或实物卡片让学生找出在预备篇 呼和介绍自己、询问他人姓名的基本句型 中所学的单词, 然后教师引导学习打招呼和 介绍自己、询问他人姓名的基本句型 “What ’ s your/his/her name? My/His/Her name is ? "---What's your /his /he name? My/His/Her name is ? ”. 熟练掌握句型 2.让学生听对话,练习对话并模仿对话,结 2.练习对话并模仿对话,结识班级的其他同 识班级的其他同学 学。 一 1、播放 2a 部分的录音让学生听, 引导学生通过 1.通过听对话熟悉人名 "Ton 》Tom 听对话熟悉人名 "Tony TomJenny Bob Bruce Jim" , Jenny Bob Bruce Jim" ,完成 2a, 2b 部分 完成 2a,2b 部分的教学任务。 的教学任务。 2. 引导学生重复他们所听到的, 模仿对话结识班级 的其他同学,完成 2c 部分的

2 观察蜗牛的反应教学设计

第二课观察蜗牛的反应 一、教学目标 1.科学知识 知道蜗牛的身体主要由头、腹足和外壳构成,头部有长短不同的2对触角,长触角的顶端长有眼。蜗牛对不同气味有嗅觉反应。蜗牛对声音变化无明显反应。初步了解蜗牛的生活环境,初步了解蜗牛喜欢吃的食物。 2.科学探究 通过观察蜗牛,初步形成提出问题的能力;在教师的辅导下,初步学习利用对比的思路设计实验的能力;发展观察、比较、描述能力。 3.科学态度、STSE 对观察小动物充满兴趣,认真细致、乐于记录;乐于将发现的动物反应主动与他人分享;乐于饲养小动物。 二、教学准备 分组实验材料:蜗牛,棉棒2支,小玻璃瓶2个,分别装少量白醋和糖水; 透明长尺子、棉线绳、木头铅笔;放大镜。 学生准备材料:课前寻找并饲养的蜗牛。 教师准备材料:蜗牛身体组成部分的PPT;饲养蜗牛塑料盒(内放湿沙子、 菜叶、黄瓜,放养多只蜗牛) 三、教学时间 1课时 四、教学过程 (一)教学导入 这节课,我们将观察蜗牛的身体特征和蜗牛的反应,大家在哪里找到的蜗牛?它们生活在什么地方? (二)新课学习 1.认识蜗牛 (1)出示蜗牛。 (2)从整体到局部、按照一定顺序观察蜗牛的外形。

(3)组内交流之后再全班交流。 (4)画一画:把蜗牛的样子画下来,并标注出蜗牛的身体外形结构及感官。 2.探究蜗牛对气味的反应 (1)明确问题:蜗牛到底有没有鼻子,会不会闻味道? (2)讨论:面对不同气味的食物,怎样让蜗牛在看不见的前提下观察它的行为? (引导学生可迁移上一课的方法:将不同气味的食物放在黑色袋子中,观察蜗牛的反应。) (3)完善实验方案。例如将同一只蜗牛放在桌子上,用分别蘸取了糖水和醋的两根白色棉棒吸引蜗牛,观察蜗牛的反应。(蜗牛会爬向蘸取了糖水的棉棒;遇到蘸取了醋的棉棒,蜗牛将身子缩回到硬壳内。) (4)学生实验,实验之后汇报交流。 3.探究蜗牛对声音的反应(可与上一活动分组并行开展) (1)讨论:蜗牛对声音有什么反应? (2)将同一只蜗牛放在桌子上,并依次对它大声喊和鼓掌。 (3)观察到什么现象?说一说我们的发现和想法。 4.观察蜗牛的爬行 (1)想一想:蜗牛靠什么行走,怎样行走呢? (2)将蜗牛放在有色透明塑料板上,观察蜗牛行走的方式和轨迹。 (3)提问:蜗牛遇到不同的“路况”,会怎么行进? (4)将蜗牛分别放在细线、木棍和直尺上,观察蜗牛是怎样行进的。 (5)继续观察蜗牛,记录你的新发现。 (三)整理,下课。

细菌电子书包教学设计

《第二节细菌》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新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第四章第二节的内容,是学习了动植物后让学生认识的另一类生物。细菌是生物界中一类重要的生物,了解细菌有利于更好地认识生物世界。教材以介绍细菌的发现史展开教学,让学生了解显微镜的出现加快了人类对微观世界认识的进程,进而认识技术对科学发展的推动作用,使学生认识到科学的发展是建立在实验的基础上的。通过介绍巴斯德实验,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科学的新发现是建立在缜密的思维和精细的实验基础上的。细菌的个体很小,观察它的形态需要在高倍显微镜和电镜下才能观察到,教材通过《观察与思考》让学生了解了细菌结构。与动植物细胞相比较,细菌突出的特征是没有成形的细胞核。此外,细菌没有叶绿体,这就决定了细菌只能利用现成的有机物生活。细菌靠分裂生殖,细菌的快速繁殖和形成芽抱等特点,使其几乎无处不在。最后的细菌部队突出了细菌的危害,但我们应该全面的、客观的、辩证的去认识一个事物,所以简单说一下细菌带给我们好的一面,为第四节的学习打下基层,因此本节课起到一个承前启后的作用。 【学情分析】 经过前面的学习,学生已经对动植物,人等自然界用肉眼显而易见的生物有 了一定的了解,学了本章前一节《细菌和真菌的分布》生对细菌这一“耳熟能详”却又“未曾谋面”的生物具有浓厚的兴趣。强的学习动力去学习和了解关于细菌“长什么样”和如何繁殖等知识。此同时,由于细菌结构微小,无法用肉眼识别,需要借助显微镜甚至电子显微镜去观察, ,学有较 与 中学实验室并不具备观察细菌细胞的条件,因此,

学生没有直观的感受, 【教法设想】 1、直观教学法: 激起学生的感性认识, 深刻地掌握和理解的教学 方法。 2、目标导向法:围绕教学目标,步步激疑启思,引导学生按照一 定的程序发现问题,使学生逐层探索获取知识。 3、推理法:培养学生学会辨证推理得出结论的方法和能力。使学 生学习透过事物表象,思考、分析、研究事物内涵的方法。 4、讲练结合法:加深巩固及提高效率。 【学法指导】 1、自学法及讨论法: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讨论 问题、解决疑难。通过讨论,学生可以集思广益、互相启发,加深理 解,提高认识,同时还可以激发学习热情,培养对问题的钻研精神和 训练语言表达的能力。 2、观察法:指导学生观察的方法和步骤;创设问题情景,使学生 带着问题认真观察、发现问题、解决疑难,培养学生形成敏锐的观察 力和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有助于学生养成严谨认真的科学态度。 3、比较法:通过分析细菌与其他生物之间的异同和内在联系,使 学生对细菌生命现象的认识和理解比单纯的观察更进一步。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通过观察会描述细菌的基本形态; 2、描述细菌的主要结构特点; 3、通过与植细胞的比较,推测细菌的营养方式; 4、通过了解细菌发现的过程和巴斯德实验, 认同科学发展与技术 的进步密切相关。 过程与方法: 1、通过阅读、分析,培养学生的阅读分析能力; 学习起来有一定的困难。 通过课件的直观教学手段,创设生物微观世界, 获得生动的表象,促进对知识比较全面、比较

小学三年级科学 观察蜗牛教学设计

《观察蜗牛》教学设计 一、教学设计思想 我以“以人为本,关注发展”的现代教育理念为指导,重视知识的形成过程,重视学生的参与过程,让全体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让学生在观察的过程中建立对蜗牛的认识。 二、学情分析 本课教学对象是三年级学生,他们对蜗牛有一些模糊地认识,他们好奇心强,喜欢动手。本课是他们开始观察动物的第一课,他们能积极参与到观察活动,但观察比较随意,缺乏目的性。 三、教材内容 选自教科版小学科学第六册第二单元第二课的内容。本课是在学生历经观察植物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通过本课的教学,主要使学生认识蜗牛身体的特点,经历细心地有目的的观察活动,为后面的学习打下基础。 四、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组织和指导学生在有结构的观察活动中,获得关于动物的观察特征。 2、过程与方法目标:让学生经历初步的按一定的顺序观察、细节观察的过程,培养学生在观察中不断生成一些新的问题的能力,进行一些猜测和推测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研究蜗牛以及身边的小动物的兴趣。 五、教学重点: 在有序观察活动的基础上建立对蜗牛身体特征的进一步认识。 六、教学难点: 学生在观察过程中对蜗牛的态度及对观察到的信息的整理。 七、教学准备 学生准备:每组2-3只蜗牛、放大镜、培养皿、观察记录纸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水、新鲜蔬菜 八、教法学法 本节课我以“注重经历、体验和发现”的教学理念为指导,采用多种方法进行教学,以“猜想—合作观察—交流发现—总结”为主线,结合多媒体辅助教学手段。 九、教学过程

一、猜谜语引入 1、课件出示谜题 同学们,喜欢猜谜语吗?老师可要考考你们:说它是头牛,不会拉犁走,说它力气小,背着房子走,打一小动物,猜猜看。揭谜底蜗牛 2、你们仔细观察过蜗牛吗?对蜗牛的身体你都知道吗? 3、这节课我们一起观察蜗牛,好吗? 揭题观察蜗牛 二、蜗牛身体的观察 1、观察蜗牛之前老师有一个问题:在观察蜗牛的过程中你估计你会遇到怎样的困难?怎么解决? (蜗牛躲在壳里不出来、想观察蜗牛的腹部看不清楚、蜗牛太小看不清楚) 2、现在你准备怎样观察蜗牛的身体?(用放大镜,看蜗牛的头部、腹部、尾部等是怎么样?) 3、观察蜗牛可以从蜗牛软的一部分开始,你打算用怎么样的顺序进行呢? (指导学生按头、腹、尾的顺序进行观察,了解有序观察是一种科学的观察,可以帮助我们观察得更多,更仔细。) 4、出示观察要求 (1)小组合作,可用放大镜观察 (2)依次观察蜗牛的头部、腹部、尾部,仔细观察蜗牛的头部有什么? (3)及时记录观察到的内容 5、观察要求有了,观察目标有了,我们的观察活动可以开始了。 6、学生分组观察蜗牛,教师下组为学生提供帮助和指导,并参与学生的讨论,了解学生的观察收获。 7、完成的小组用玻璃盖把蜗牛暂时盖住。 8、汇报交流 (1)、通过观察,蜗牛身体的特征你们发现了没有? (2)、请几个小组上台汇报一下?发现了几条就汇报几条,汇报的时候,我们比哪一组的同学听的最认真。(学生汇报) (3)、别的小组有新的发现继续展示。 三、蜗牛壳的观察 1、根据小组汇报情况引申出来蜗牛还有一个壳。

最新人教版小学三年级英语教案优秀范文大全

最新人教版小学三年级英语教案优秀范文大全 英语教案设计是改善课堂教学的一种更高层次的探索,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和效率的一项必要工作,它可以促进教学的系统化,使老师掌握讲课节奏.下面是小编为大家准备好了三年级有关的英语,希望你们能喜欢,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英语教案优秀范文大全一 1.单元教材分析 本单元是本学期的第一个单元Welcome back to school!欢迎学生回到学校,从巩固问候语开始,如:Welcome back! Nice to see you again. Nice to see you, too.接着学习自我介绍I m I m from 及问句Where are you from?和9个单词Canada, China, USA, UK, she, he, student, teacher, pupil以及元音字母a 的发音.在上个学期知识点Good morning. Nice to meet you.的基础上进一步扩展新知识,学生易于接受,能更好地学习自我介绍.通过本单元的学习,更好地为以后学习介绍他人奠定基础;字母的学习也为以后的学习打下基础.课本通过新学期新学生与大家见面、学生之间做自我介绍的情景,让学生感知句型的意义及应用情景. 2.学情分析 三年级学生经过半年的学习,对英语有了全新的认识,加上社会与家庭的渲染与影响,学生对新课程充满了好奇,想了解英语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学习热情也比较高.这也是学生从对英语的无知向求知发展的动力.这对他们学好英语有很大帮助,教师应抓住这一有利因素在新学期的第一节课里充分展示英语的魅力,让他们从一开始就爱上这门学科,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单元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能够听懂、会说句型Where are you from? I m from He/She is (2)能够听、说、认读单词:UK, Canada,USA,China,teacher, student, pupil, he, she. (3)掌握Let s spell中元音字母a在单词中的发音以及认读、书写含有这个字母的单词. (4)学会Let s check, Let s sing等部分内容.

电子书包教学应用培训稿

电子书包的使用方法培训讲稿 海林林业局子弟小学张增君 电子书包是运用在常规课堂中实现平板互动教学的课题教学管理系统。最大的功能就是用于互动教学和教学测评两个方面。 下面大家看到的是极域电子书包课堂管理系统教师端的主界面。 上方是功能栏,电子书包的主要功能均在这里。 中间部分是视图窗口,在这里老师可以实时监控学生平板活动。 右边是日志和消息窗口,日志窗口显示学生的状态,消息窗口显示的是老师和学生的信息交流。 接下来我们看一下电子书包课题管理系统的主要功能 1.首先看到的是屏幕广播功能,老师可以直接将电脑的屏幕广播给学生,老师在电脑上播放ppt,学生可以同步在自己的平板上面看到。 2.日常教学中,老师经常会请学生做示范或展示习作,使用学生演示功能,老师可以指定学生将他的屏幕广播给老师或别的学生,其他学生就能很清楚地看到他的操作。 3.老师可以使用网络影院功能将事先准备好的视频资源播放给学生观看,不需要把文件发送给学生,可以直接播放。(演示:在教师端播放一段视频),学生可以在自己的平板上面同步无延迟地观看。在观看过程中学生如果有疑问可以使用 消息功能直接与老师交流。 4.共享白板功能为老师和学生提供了协作学习平台,最的程度地发挥了平板电子书包的交互优势。为老师和学生共同书写、解题提供了便利。老师可以将练习和其他任务

共享给学生。(演示:在教师端打开一张中国地图或其他图片,并要求学生一起在地图上将省份名称标识出来。),所有学生添加的内容显示在一张白板上。老师也可以让每个学生单独绘制。现在我们看到教师端共享了一张图片,学生可以在自己的平板上面书写,在这个过程中老师可以实时监看学生的画面。如果不方便在平板上书写,可以在纸上书写,拍照上传给老师。 5.学生在自主学习的时候可以使用监控功能监看学生的屏幕。单屏最多可以监看36个学生。如果发现学生不遵守课堂纪律或做与学习无关的事情,可以黑屏警告学生。使用远程命令功能老师可以统一打开学生平板上面的应用程序或网页等,还可以利用远程关键或重启功能控制学生平板。 6.电子书包还可以提供答题卡考试,帮助老师进行及时测验,老师可以使用现有文档作为考试内容,不需要编制试卷,非常方便。(演示)学生在平板上答题。在考试过程中老师可以实时查看学生答题情况。考试结束后,客观题系统自动评分,主观题需要老师手动评分。 7.老师可以使用抢答竞赛来活跃课堂气氛。(演示一个教室端发布的抢答活动) 抢答回答正确,系统会自动加一颗星。 8.老师可以使用文件分发功能将准备好的学习资料发给学生。(演示:发给学生一个ppt),学生也可以直接将作业提交给教师端,学生提交文件时,老师可以在教师端清楚地看到。 接下来我们看一下电子书包的视图窗口。 第一个是监控视图。在这里可以看到学生的画面,根据自己的需求可以放大或缩小。 第二个是详细信息视图,在这里老师可以看到学生端的一些详细信息。 第三个是策略视图,班助老师管理学生上网行为、使用程序等。老师可以限制学生上网。或者禁止学生打开应用程序。(展示教师端禁止学生上网的策略,老师端点白名单,当学生打开网页的时候会弹出一个锁住的标志。 第四个是文件提交视图;第五个是答题卡视图;第六个是抢答竞赛视图;第七个是共享白板视图。 由于我校的“电子书包”尚处在实验阶段,教学的实际效果还在不断完善之中。老师要根据自己课堂教学设计所需灵活使用电子书包,增强课堂师生、生生交互性,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电子书包使用心得

库尔勒市第十小学五年级数学 电子书包教学心得 传统教学意味着对学生更多的控制与支配。在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以建构主义为指导的网络化教学大胆地打破了传统的教学设计思想,将自主权充分交还给了学生。建构主义的学习理论认为:学习是学习者主动地建构内部心理表征的过程,不是把知识搬到记忆中,而是以已有的经验为基础,通过与外界的相互作用来建构新的理解。在网络环境下,教师离开了“讲”的阵地,走下了神圣的讲坛,改变了包揽一切的课堂主宰身份,取而代之的是教学资源的提供者、研究探索的引导者,引导学生展开研究性、探索性的学习。为了更好地促进学生的自主探究,教师要想办法开辟新的学习空间,借助网络技术,将文本、图像、动画等各种资料有机结合,为学生创设更多地自主学习的条件。根据小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发展的需要,可以提供如校内外资源平台和资源库、相应的专题学习网站、虚拟的学习环境和让学生自主畅游英特网搜集资料等条件。如“数字编码—身份证”一课的教学中,就可以提供一个专题学习网站,设立如学习导航、学习区、练一练、资料库、画一画等版块,在整体上提供探索建议,逐步引导学生自主探索,从而有效减轻了学生自主参与的难度。 基于这些,在市教育局的大力支持下,我校从这个学期初就开始积极地开展电子书包班的准备工作,终于在十一月底完成了前期的准备工作,并对两个电子书包实验班的师生进行了简单而有效的培训。 之后我们就开始尝试用电子书包上课,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对这种教学方式也逐渐有了自己的认识,现对一些认识和想法总结如下: 电子书包的理念很先进,与西方的开放式教育接近。打破课堂的局限,既解放了教师,又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既激发了学生,又能促进教学管理观念与方式的更新。 理想与现实的接轨,是一个繁杂的过程,教师与教育管理者乃至家长,要能够转变观念,随之跟进。 电子书包的出现,肯定会吸引很多学校加入,甚至一拥而上,但目的必须明确——电子书包不是教育时尚,而是实实在在的工具,既然是工具,那就是服务,为学生成长服务,不能为书包而书包,不能让工具凌驾于人之上。相信有您这样理性而有深度的思考与引领,电子书包的功能一定能实现最大化。 而且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们必须清楚以下几点: 第一,明确学段特征 不管我们搞什么试验,不要把教学的基本任务丢掉了。所有的试验,无论是学科的还是学段的,都是为了更好的来完成教学的基本目标。 在小学开展“电子书包”试点,首先需要思考清楚的就是小学的学段特征。我们的小学和幼儿园、初中有什么不同?我们的孩子在小学学习的时候关注的是什么? 孩子在没有进入小学之前,都是学习积极分子,而且他的学习方式与在小学的学习方式截然不同,这一点我们要有清晰的认识。举个例子来说,孩子在没上小学之前,讲话已经非常流利,他不认识这个汉字,但是能把意思表达的很清楚,他采用的是什么方法?他没有学过数学,但能告诉你哪个是凳子哪个是桌子,哪怕是桌子很小,凳子很大,他也能把它们之间的关系处理的很清晰,这靠的是什

英语教学设计模板

英语教学设计模板 -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Module 5 Unit 2 It’s too big for you. 教学设计 【目标确定的依据】 1.课程标准相关要求 知道要根据单词的音、义、形来学习词汇。能认读所学词语,能根据拼读的规律,读出简单的单词。能根据图片、词语或例句的提示,写出简短的语句。能正确朗读所学故事或短文。在学习和日常交际中,能初步注意到中外文化异同。 2.学情分析 五年级下册第五模块学习的重点是巩固用形容词说明事物特性的用法。这是形容词的重要用法之一,难度相对不大,但我们要注意引导学生对形容词进行归纳和总结,并给学习有困难的学生更多运用和实践的机会。学生在四年级已经学习了一些表达事物特性的形容词,为本节课奠定了一定基础。 3.教材分析 第2单元课文情境是Amy和Lingling在商场买衣服,Amy和Lingling觉得一件带有熊猫图案的T恤衫很漂亮,不过这件衣服的尺码对Lingling来说太大了。Lingling询问售货员是否有尺码小一些的,售货员拿出一件白色的,Amy觉得这件衣服很漂亮,建议Lingling带这件衣服回中国。本单元的任务要求学生为朋友的生日选择礼物。 【教学目标】 1.通过尝试自然拼读、跟读、个人试读、同桌互助等活动,能正确认读本单元单词:too, try, lovely,提高学生自主学习单词的能力。 2.通过呈现活动、练习活动、交际活动等学习本模块中描述事物特性的句型:It’s too...for...运用这些句型来描述事物的特性。 3.通过对话教学与情境教学等方法学习会话内容,能正确朗读本单元的课 文。 【教学重难点】 重点:能正确认读本单元单词,正确朗读课文。 难点:能够运用所学习的句型:It’s too...for...来描述事物的特性。【课时安排】1课时 【评价任务】 1.借助幻灯片、图片认读本单元新单词。(检测目标1的达成情况) 2.班内汇报、展示目标语言的运用情况。(检测目标2的达成情况) 3.组内分角色朗读课文,班内进行展示表演,检查课文的朗读情况。(检测目标3的达成情况)

观察蜗牛教学设计

观察蜗牛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 按照从头到尾的顺序介绍蜗牛,结合自己的观察与想象。 2. 会用总分的结构描述蜗牛的特点。 3.用上“接下来我观察的是蜗牛的”“更神奇的是”等连接语连接段。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出示题目(板书:蜗牛,书空题目,强调“内”的写法) 2.科学曹老师已经带领我们观察过蜗牛了,考考你,先来看蜗牛有哪几部分组成。(板书)你还了解有关蜗牛的哪些知识? 3.过渡:大家你一言我一语,看来蜗牛已经是大家的老朋友了,但是就这样把观察的写下来,显得很乱。 二、观察蜗牛的触角 1.我们从“头”开始,先来看它的触角。你能先说说你观察到的。 (生说,板书重点词或好词。特别是有想象部分,板书并给予表扬:是呀,观察日记不光要仔细观察,还要加进自己的想象。) 2.有一位小朋友也写了自己观察到的触角。我们来看看。 出示: 蜗牛的头上有两对触角。长长的一对上有眼睛,短短的一对用来闻气味。蜗牛爬行的时候,触角会伸缩,很有意思。 (1)生说,在PPT上加括号。 (2)生写。 (3)交流。(拿2-3个优生和1个差生,师生互评。) 下水文:蜗牛的头上有两对一长一短的触角。长的一对顶端有圆鼓鼓的小黑点,那是蜗牛的眼睛。蜗牛总是睁着它那芝麻大的眼睛,好奇地探寻着世界,好像

有千万个为什么。蜗牛向前爬行的时候,总爱摇着头,晃着两只长着眼睛的触角慢慢前进,仿佛在刺探前方的敌情。要是你用手触碰一下它的触角,它就像触电似的马上缩回它的安全屋——蜗牛壳里,老半天才慢慢地爬出来,谨慎得很!蜗牛的触角可以自由地伸缩,很有意思。像以前最古老的电视机上的天线。短的一对可以感知到气味和味道,嘿,这不就是我们的鼻子嘛! 3.要是给这段文字加上总起句,你会? 这样就是用总分的结构完整地介绍了蜗牛的触角。 三、迁移运用:观察蜗牛的其他部位和活动 1.连接语: 除了蜗牛的触角,你还想说说蜗牛的什么?(生说,师板书) 板书预:观察想象 头触角 嘴巴(进食) 腹腹足(爬行) 壳 尾 吴老师送你一个过渡句: 接下来我观察的是蜗牛的 更神奇(有意思)的是 ()也引起了我的注意。 2.生写 壳:(比较脆弱的,低圆锥形的壳,不同种类的壳有左旋或右旋的;一圈一圈螺旋形的;壳比较硬;透明的,在阳光下能看见壳里蜗牛的躯体;跟田螺的壳差不多。)背上背着重重的壳,当遇到危险时,就会钻进壳里保护自己,不让自己受到侵害。

电子书包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电子书包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海口市金盘实验学校课堂教学改革经验材料 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指出:“教学过程要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普遍应用,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逐步实现教学内容呈现方式、学生学习的方式、教师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改革,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力的学习工具。”正是基于这个趋势,为了解决我校教师课堂上讲得太多的现状,激发学生兴趣,改变教学方式,我校于2012年9月引进了电子书包项目。 目前我校“电子书包”平台主要有三类数字资源:电子书包教师端推送资源、学科教学应用、APP上的学科资源。课前,教师制作微课视频推送给学生,或将学科相关资源推送给学生,指导学生预习新课,实现个性化学习。课堂上,教师推送自制的多媒体课件,讲授新课,或根据学生的预习情况答疑解惑,引导学生对疑难问题进行深入地探讨,学生积极参与其中,每位学生都有发言的机会,课堂上,师生互动,生生互动,气氛非常融洽;新课教学任务完成后,教师给学生端推送课堂练习,学生当堂做完题后上传到教师端,系统软件会立即核算出全班的正确率,教师端会很清晰地显示哪些同学做错了,他们错在哪里,教师可以把这个结果投射在大屏幕上,让所有的学生了解自己的情况,随即教师对学生的错误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比如小组讨论交流、合作探究等等,大大节省了时间,提高了教学效率和学习效果。课后,教师将课件和课后练习推送至学生端,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进行复习巩固,作业完成后学生马上提交,教师就可在第一时间批改。 由于我校的“电子书包”尚处在实验阶段,教学的实际效果还在不断完善之中。目前做得比较好的有一定成效的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教师利用平板电脑的学科资源指导学生课前预习、课后巩固复习,对学生个性化地自主学习有一定作用。

英语教学设计(模板及范例).docx

一、教材分析:Analysis Of the TeaChing material 二、教学目标:TeaCh ing alms and dema nds: 三、教学重难点:TeaChing keys and difficulties: 四、教学方法:TeaChing methods: 五、教学工具:TeaChing aids : 六、教学过程:TeaChing procedures: 七、板书设计:BIaCkbOard DeSig n. 八教学评价与反思 一份正规的高中英语教案主要应该包含上面的八个要点,也是作为一份教案应该具有的基本格式。

《Maki ng Apologies》说课稿 关于课文 本篇课文选自中等职业技术学校教材《基础英语》第一册。 教学目标和要求 本课是第2课时,教学目标主要是对课文中的对话进行阅读、巩固和拓展。要求通过学习, 学生能达到以下要求: 1 ?知识目标 能够牢固掌握好课文对话中的重点词汇词组;阅读对话并且根据提示完成对话,运用已经学会知识让学生分角色进行口语练习,特别要求记忆Sarah所说的话并能当堂表演对话。能 够拓展对话,根据图片内容创作一段对话。 2.能力目标

能够独立阅读课文对话,能够正确理解课文对话并根据提示完成对话,能够用英语表达歉意和接受道歉并学会为工作中所犯的错误致歉。能够拓展对话,完成看图说话并把每张图片的对话内容连在一起形成一段对话。 3.情感目标通过小组讨论,培养同学们的交际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不同的教学目标和要求 A. 对于基础相对好的同学,能够阅读对话并且根据提示完成对话,运用已经学会知识让学生分角色进行口语练习,能当堂表演对话,能够拓展对话,根据图片内容创作一段对话。 B. 对于基础中等的同学,能够完成课文对话,分角色进行口语练习,能当堂表演对话。 C. 程度较弱的同学,要求能够熟练掌握课文中的生词和词组,能够正确完成课文对话。教学重点 英语道歉和接受道歉的词汇及表达;学习英语在工作中犯错误的表达;根据提示完成对话;表演对话; 教学难点根据提示完成对话,表演对话,拓展对话,根据图片创作对话。 学情分析 该班部分学生英语基础比较好,部分比较薄弱,学习的主动性参差不齐,性格普遍也比较内向。 教学指导思想鉴于以上情况,本人在教学活动中采用任务型教学,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自觉性,充分体现课堂上学生为主,教师为辅,师生互动的指导思想,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动起来,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有一定的提高。 教学活动 热身练习:整堂课的教学活动设计是由易到难的。先复习上节课所学到的表达道歉和接受道歉的句型,要求学生能回顾出英语的表述形式,为之后的教学活动先做一个热身练习。 活动一:work in pairs to discuss how to express your apologies to someone for doing wrong things and how to accept an apology ,write on the board the sentence patterns. 活动二:learning words and expressions, then do words exercises 活动三:Complete the conversation of the text by using the words given as clues Background introduction of the conversation: Sarah : the secretary of Mr. Black Mr.Black: the general manager of the company 在sarah 准备的一份文件中,Mr. Black 发现了打印错误:去年产品的产量应该是28,000 ,而不是 23,000 。因为这份报告要提交董事会,所以Mr.Black 不希望有任何差错Encourage the students to read the text, then try to find their answers. 活动四:Let the students read the text again, then role-play the conversation with their partner 1) 组织学生两人一组练习对话 2) 让各组学生分角色进行练习对话,要求特别记忆Sarah 所说的话 3) 选择几组学生进行当堂表演

英语教学设计投稿模板

教案背景: 1. 学生情况:高二学生 2. 学科:英语 3. 课时:一课时 4. 课前准备: 教师方面:(1)认真分析教材,根据学生的水平设计好导学案(见学案附录)。 (2)认真备课,设计好课堂内的各个环节和活动。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英文诗歌,为增加趣味性,激发学生的兴趣,活跃课堂,我使用了英文歌谣(关键词:Twinkle, twinkle, little star)的视频材料。 (3)整合教学资源,精心设计PPT。 学生方面:(1)预习课文,完成导学案自学部分。 (2)使用百度搜索引擎查找与英文诗相关的材料,进一步了解英文诗的相关知识。 关键词:English poems (英文诗)nursery thymes (童谣) list poems (清 单诗)cinquain(五行诗)haiku (俳句)tang pems(唐诗)。 教学课题:高中英语选修六第二单元Poems 教材分析: (注:含本课时在本单元的教学定位分析) 本单元的教学内容是诗歌欣赏。文中涉及诗歌的韵律、节奏,并介绍了几种不同内容和形式的简单诗歌。本节课时旨在引导学生讨论这些内容,目的在于让他们了解诗歌的一些基本特征和写作方法,自己尝试写简单的诗歌,体验创作的快乐,并会欣赏这些优美的文学作品。 本课阅读文结合学生的实际,简要介绍了几种简单英文诗:饶有童趣的英文童谣、富有生活气息的清单诗、简单易学的五行诗、短小精悍的日本俳句及中国古代著名的唐诗。使学生欣赏诗歌,感受体会诗歌之美、文学之美、语言之美,并掌握相关的诗歌知识,从而激发他们的创作欲望和热情。本课以“人们为什么要写诗?“”诗歌的特点是什么?“为线索,以导学案,多媒体教学为辅助手段,使学生感受到诗歌的魅力。 教学方法: 任务型教学法、小组合作讨论竞争法 教学目标分析 知识与能力目标:了解英文诗歌的一些常识,并在此基础上创作诗歌。(Get to know the basic knowledge about poetry and learn to write poems.) 方法与过程:通过听、朗读、小组合作讨论和竞争展示达成目标。(Listening, reading., group cooperation,competition and presentation. 情感目标:培养起对英文诗歌的兴趣,欣赏英文诗之美。(Enjoy the beauty of English poems and develop an interest in poetry.) 教学重点、难点分析

二年级下册科学教案 -14.《观察蜗牛》 青岛版

14.《观察蜗牛》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观察蜗牛》是青岛版小学科学(六三学制)二年级下册《动物感知环境》单元的第四课时。本课以动物与生存环境的关系为线索,通过探究蜗牛的外形特征,进而将动物与环境之间建立起联系,让学生明白动物是怎样接触和感知环境的。 教材由三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活动准备,通过让学生寻找蜗牛的活动,观察蜗牛的生长环境。通过图示的形式呈现了白醋、蜂蜜、树枝等研究材料,为探究活动做好准备。第二部分活动过程,分两个大活动,活动一是“蜗牛生活在哪里?”通过对比观察蜗牛生活环境的图片,了解蜗牛的生活环境大都是阴暗潮湿的;活动二是“观察蜗牛的反应,有什么发现?”通过实验分别从蜗牛遇到食物、不同的气味、味道、光线等做出的反应进行研究实验,通过观察蜗牛的生活习性和行为方式,知道蜗牛通过嗅觉、味觉、视觉等感知周围的环境。第三部分拓展活动,“饲养蜗牛,继续观察,看看有哪些新的发现。”引导学生继续观察蜗牛,并通过画图、写日记、拍照等方式记录观察蜗牛的生活习性和行为方式。 本课学习内容与学生的生活紧密相关,旨在培养学生乐于研究周围事物的兴趣和意识,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 【学生分析】 通过一年的科学学习,二年级的学生能在教师的指导下对周围事物进行观察,并用语言初步描述。蜗牛是学生非常喜爱的小动物。学生乐于在老师指导下观察探究,从而建立蜗牛的身体特点与感知环境的联系。虽然经常接触,但是科学的观察和描述蜗牛的身体特征,对于二年级学生来说有一定困难。这个阶段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敏感期,通过思维导航或问题引领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 科学概念目标: 1.知道蜗牛生活在阴暗潮湿的环境里。 科学探究目标: 1.在教师指导下,通过探究知道蜗牛可以通过嗅觉、味觉、视觉等感知周围的环境。 2.能在好奇心的驱使下,对蜗牛的生活习性表现出探究兴趣。 情感态度价值观: 1.培养学生耐心观察和记录的习惯。 2.主动与他人合作,积极参与交流和讨论,尊重他人的情感和态度。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珍爱生命,爱护动物。 【器材准备】 学生准备:白醋、豆浆、蜂蜜(90g)、菜叶、树枝、烧杯、盘子、蜗牛、塑料片、蜗牛实验盒(纸质)等。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