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名单.doc

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名单.doc

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名单.doc
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名单.doc

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名单

通过验收的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名单

全国所有国家工程实验室列表

实验室-职能 (1)国家工程实验室的主要任务:开展重点产业核心技术的攻关和关键工艺的试验研究、重大装备样机及其关键部件的研制、高技术产业的产业化技术开发、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战略性前瞻性技术研发,以及研究产业技术标准、培养工程技术创新人才、促进重大科技成果应用、为行业提供技术服务等。 (2)国家工程实验室的建设目标:建立先进的产业技术研发试验设施,形成具有行业领先水平、结构合理的创新团队,构建长效的产学研合作机制,成为应用研究成果向工程技术转化的有效渠道、产业技术自主创新的重要源头和提升企业创新能力的支撑平台。 (3)国家工程实验室的建设原则:国家工程实验室的建设要围绕重大工程建设和产业发展的迫切需求,加强关键技术供给,提升产业持续发展能力。国家工程实验室要具有显著的专业技术特色、突出的产业技术优势和高水平的创新团队,体现高水平、专业化。国家工程实验室要充分利用现有研发基础和条件,发挥政府的引导作用,以增量投入带动原有创新资源的优化配置。国家工程实验室的建设要充分发挥产学研等各方优势和积极性,可针对不同行业特点和实际情况,采取灵活有效的组织形式和运行机制。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以下简称国家发展改革委)采用专家评审、竞争择优的方式推进国家工程实验室建设,并对国家工程实验室建设项目予以适当投资补助。

以下无正文 仅供个人用于学习、研究;不得用于商业用途。 For personal use only in study and research; not for commercial use. 仅供个人用于学习、研究;不得用于商业用途。 Nur für den pers?nlichen für Studien, Forschung, zu kommerziellen Zwecken verwendet werden. Pour l 'étude et la recherche uniquement à des fins personnelles; pas à des fins commerciales. 仅供个人用于学习、研究;不得用于商业用途。 толькодля людей, которые используются для обучения, исследований и не должны использоваться в коммерческих целях.

世界各国安规认证标志简介及常见标识

世界各国安规认证标志一览表及简介 序号国家及地区安规标志安规简介产品验証适用范围备注 1 全球60多个国家 及地区IEC国际电工委员会范围: 组织起草、制定,电子电气器材等国际化 标准及法规。评估和协调各国标准可行性。 是由各国电工委 员会组成的世界 性标准化组织,其 目的是为了促进 世界电工电子领 域的标准化。 2 全球54个国家及 地区全球性相互认証标志(CB体系的正式名 称是“Scheme of the IECEE for Mutual Recognition of Test Certificates for Electrical Equipment”–“IECEE电工产 品测试证书互认体系”。CB体系的缩写名称 意思是“Certification Bodies’Scheme” –“认证机构体系”。) CB体系覆盖的产品是IECEE系统所承认的 IEC标准范围内的产品。 IECEE是国际电 工委员会电工产 品合格测试与认 证组织 3 欧盟CE系欧洲通用安规认証标志认証范围针对: 工业设备、机械设备、通讯设备、电气产 品、个人防护用品、玩具等产品。 4 欧洲ENEC (European Norms Electrica l Certification,欧洲标准电器认 证)。ENEC标志是欧洲安全认证通用 标志,该标志是欧洲厂商基于调和欧洲 安全标准进行测试的基础之上所采用 的。认証范围针对IT(信息)、设备(EN60950、 变压器(EN60742,EN61558)、照明灯饰 (EN60598)和相关档(EN60920,EN60440)、 电器开关 01 西班牙02 比利 时03 意大利04 葡萄牙05 荷兰06 爱尔兰07 卢森堡08 法国09 希腊10 德国11 奥

现代西方发达国家的政府职能与作用

现代西方发达国家的政府职能与作用 【内容摘要】目前,我国理论界在“新自由主义”经济理论的影响下,对西方发达国家的政府在经济、社会以及其他调节方面的职能作用的认识,应当说是比较混乱的,因此导致我们对于要建立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认识也出现混乱,所以有必要加以澄清。本文通过对西方国家具有代表性的美英体制、法国体制、德国体制和日本体制的分析,说明今天的西方国家的政府在经济、社会和其他方面的调节功能,尤其在社会调节方面具有无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关键词】政府调节市场经济 现代西方发达国家虽然都是实行“混合式经济”,即市场经济与政府调控相结合的经济,但由于各国的政治、经济、社会、文化、历史、传统等因素的不同,因而其混合的程度也不同。大体上说来可以划分为三大类,一种是对市场机制的依赖程度较高,如政府调控作用比较有限的美、英模式;一种是以市场机制为基础,但政府调节作用和范围比较大,国有经济成分比较高,社会福利比较多的欧洲模式,它以法、德以及北欧国家为代表;第三种则是政府干预程度更高的政府主导型市场模式,它以日本为代表。 一、美国式市场经济下的政府作用 美国是一个强调自由经济,崇尚自由竞争的市场经济国家,为数不多的垄断集团和大企业(即100家核心企业)支配着整个美国经济的命运,但政府的干预也起着相当重要的作用。 美国政府对经济的大规模的干预始自20世纪30年代经济危机时的罗斯福“新政”。美国1946年的《就业法》就为政府的干预奠定了法律基础。美国政府对经济的干预主要侧重于宏观调控,运用的手段主要是财政与货币政策,调控的目标主要是四个:经济增长、充分就业、物价稳定和国际收支平衡。当然,在不同的时期,由于所面临的经济形势的不同,政府调控的首选目标和中心任务也不完全相同,所采取的宏观调控措施和方式也各有侧重。比如,战争结束至60年代末,政府调控的目标大都以促进经济增长、实现充分就业为中心,所采取的调控手段则主要以扩大政府支出、实行大规模的减税刺激需求等的财政政策,辅之以宽松的货币政策,结果促成了资本主义史上从未有过的发展“黄金时期”,而这一“黄金时期”在其他西方发达国家也同样出现(参见安格斯?麦迪森:《世界经济千年史》,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70年代以来,由于经济滞胀的出现,政府则逐步改以实行紧缩性的货币政策和大幅度减税的财政政策相配合,辅之以削减政府开支、减少社会福利和政府干预的宏观经济政策。结果在80年代解决了通货膨胀,在90年代当其他西方国家经济处于一片萧条之中时,却发展势头良好,形成一支独秀的局面。 正是由于国家干预经济、社会的职能的扩大,导致美国财政支出占GDP的比重由20世纪初叶的10%多一点迅速上升至60年代的30%左右,此后则一直稳定在30%多一点的水平上。尽管80年代以来,美国多实行“新自由主义”的政策,但财政支出占GDP的比重实际上却未见大的下降。尤其值得重视的是,尽管美国一再标榜自己实行“自由经济”,并以种种手段强迫别的国家打开国门,实行“自由市场经济”,但一旦威胁到它的根本利益,它往往又会以种种借口实行“保护主义”政策,以国家的力量保护本国利益,比如70年代压日本达成的“广场协议”。近年来美国与欧盟、日本等国家的贸易战,与我国的“纺织品贸易战”及中石油收购优尼科的风波等,都能够看到美国所标榜的实行“自由市场经济”的虚伪性。 二、法国式的市场经济下的政府作用 法国是一个老牌的资本主义国家,同时也是实行计划指导的市场经济国家。其特点是以市场经济和私人经济为基础,以国家调控和国有经济为补充,自由竞争与国家计划相结合,私人经济与国有经济相并存,国家在相当程度上对经济实行强有力的干预。法国之所以实行

国家与革命

国家与革命 列宁 第一章阶级社会和国家 1.国家是阶级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 马克思的学说在今天的遭遇,正如历史上被压迫阶级在解放斗争中的革命思想家和领袖的学说常有的遭遇一样。当伟大的革命家在世时,压迫阶级总是不断迫害他们,以最恶毒的敌意、最疯狂的仇恨、最放肆的造谣和诽谤对待他们的学说。在他们逝世以后,便试图把他们变为无害的神像,可以说是把他们偶像化,赋予他们的名字某种荣誉,以便“安慰”和愚弄被压迫阶级,同时却阉割革命学说的内容,磨去它的革命锋芒,把它庸俗化。现在资产阶级和工人运动中的机会主义者在对马克思主义作这种“加工”的事情上正一致起来。他们忘记、抹杀和歪曲这个学说的革命方面,革命灵魂。他们把资产阶级可以接受或者觉得资产阶级可以接受的东西放在第一位来加以颂扬。现在,一切社会沙文主义者都成了“马克思主义者”,这可不是说着玩的!那些德国的资产阶级学者,昨天还是剿灭马克思主义的专家,现在却愈来愈频繁地谈论起“德意志民族的”马克思来了,似乎马克思培育出了为进行掠夺战争而组织得非常出色的工人联合会! 在这种情况下,在对马克思主义的种种歪曲空前流行的时候,我们的任务首先就是要恢复真正的马克思的国家学说。为此,必须大段大段地引证马克思和恩格斯本人的著作。当然,大段的引证会使文章冗长,并且丝毫无助于通俗化。但是没有这样的引证是绝对不行的。马克思和恩格斯著作中所有谈到国家问题的地方,至少一切有决定意义的地方,一定要尽可能完整地加以引证,使读者能够独立地了解科学社会主义创始人的全部观点以及这些观点的发展,同时也是为了确凿地证明并清楚地揭示现在占统治地位的“考茨基主义”对这些观点的歪曲。 我们先从传播最广的弗·恩格斯的《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一书讲起,这本书已于1894年在斯图加特出了第6版。我们必须根据德文原著来译出引文,因为俄文译本虽然很多,但多半不是译得不全,就是译得很糟。 恩格斯在总结他所作的历史的分析时说:“国家决不是从外部强加于社会的一种力量。国家也不像黑格尔所断言的是‘伦理观念的现实’,‘理性的形象和现实’。勿宁说,国家是社会在一定发展阶段上的产物;国家是表示:这个社会陷入了不可解决的自我矛盾,分裂为不可调和的对立面而又无力摆脱这些对立面。而为了使这些对立面,这些经济利益互相冲突的阶级,不致在无谓的斗争中把自己和社会消灭,就需要有一种表面上站在社会之上的力量来抑制冲突,把冲突保持在‘秩序’的范围以内;这种从社会中产生但又居于社会之上并且日益同社会相异化的力量,就是国家。”(德文第6版第177-178页) 这一段话十分清楚地表达了马克思主义关于国家的历史作用和意义这一问题的基本思想。国家是阶级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和表现。在阶级矛盾客观上不能调和的地方、时候和条件下,便产生国家。反过来说,国家的存在证明阶级矛盾不可调和。 对马克思主义的歪曲正是从这最重要的和根本的一点上开始的,这种歪曲来自两个主要方面。 一方面,资产阶级的思想家,特别是小资产阶级的思想家──他们迫于无可辩驳的历史事实不得不承认,只有存在阶级矛盾和阶级斗争的地方才有国家──这样来“稍稍纠正”马克思,把国家说成是阶级调和的机关。在马克思看来,如果阶级调和是可能的话,国家既不会产生,也不会保持下去。而照市侩和庸人般的教授和政论家们说来(往往还善意地引用马克思的话作根据!),国家正是调和阶级的。在马克思看来,国家是阶级统治的机关,是一个阶级压迫另一个阶级的机关,是建立一种“秩序”来抑制阶级冲突,使这种压迫合法化、固定化。在小资

国家与革命

《国家与革命》读后感 学院:土木工程学院 班级:B140601 学号:B14060132 姓名:宁梓凯

《国家与革命》读后感 原文摘录: 可以担保,在1万个读过或听过国家“自行消亡”论的人中,有9990人完全不知道或不记得恩格斯从这个原理中得出的结论不仅是反对无政府主义者的。其余的10个人中可能有9个人不知道什么是“自由的人民国家”,不知道为什么反对这个口号就是反对机会主义者。历史竟然被写成这样!伟大的革命学说竟然这样被人不知不觉地篡改成了流行的庸俗观念。反对无政府主义者的结论被千百次地重复,庸俗化,极其简单地灌到头脑中去,变成固执的偏见。而反对机会主义者的结论,却被抹杀和“忘记了”! 关键词:自由,革命,观念 列宁是无产阶级伟大领导者,其思想著作要后人细细体味便可得到人类发展的金钥匙。下面是我对读书过程中的一点想法。 本书的研究主体是社会革命。作者认为,长期以来,人们对社会革命的认识存在着一种“过分的分析性简化”,没有严格区分开社会革命和政治 作者认为无论是聚合-心理学派、系统-价值学派、政治-冲突学派,甚至马克思主义学派他们对社会革命的解释都采用的是一种唯意志论的方法。即坚持一种有目的的革命图景,从而认为革命的发展是一种劝诱的过程,。这种认识未免过于简单化。原因在于,“在历史上的革命中,有着不同处境并存在着各种动机的群体,是在错综复杂的展开的多元冲突中成为参与者的。”同时,一个国家内部的冲突还要受到国际环境的影响,即要受到“现存的社会经济和国家条件的强有力的塑造和限制。社会革命不可能严格按照任何单个的阶级和集团的控制所发展,”即使这些集团和阶级在革命进程中居于中心地位。即,“革命冲突所造成的结果总是既不能充分预测到,也不是卷入其中的任何一个群众所期望的,当然也不会完全符合他们的利益。”所以,要理解一个国家的波澜壮阔的社会革命,必须采取结构主义的分析方法。一方面,要关注革命进程中一个国家内部各个集团的相互互动模式和力量对比;另一方面,必须关注一个国家所处的国际环境,这种国际环境对一个国家是否产生了影响,并且对国内的各个集团的结构性的力量对比和互动模式如何产生影响、以及其影响的大小。 具体来说,纳入作者分析视野的结构性关系包括:阶级与阶级间的关系、阶级与国家间的关系、国家与国家间的关系。结合作者对三个国家的考察,其关注的三种关系主要是:传统农业社会中的地主与农民之间的关系、旧制度下的国家政权与支配阶级之间的关系、旧制度下的国家在资本主义经济体系中的地位及其在竞争性的国际体系中的地位。 作者主要研究了两个问题,即三个国家发生社会革命的原因是什么?三个国家的特定的结构性因素是如何决定了这三个国家独具特点社会革命的路径选择?在此,以中国革命为例,分析作者如何运用结构主义方法来解析中国革命发生的原因和过程。 关于中国革命发生的原因,作者认为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存在这一个独特的支配阶级——士绅。这个阶级一方面受制于皇权,即帝制国家;但另一方面,又和农业基层社会有着密切的联系,帝制中国从来没有试图永久的将官员们割裂与家庭之外,即官员和家庭始终保持着联系。具体来说,由于帝国的行政从来没有深入到每个村落和标准集镇,所以连接帝国国家和农业社会的纽带就落到了士绅的身上,即士绅是建立在帝制中国和农业社会的接合部。但是到了 19 世纪中叶,中国遭遇了前所未有并且日益强大的外来压力,感受到这种压力的首要主体是国家。但是,由于中国人口的增长道道农业经济所能承受的极限,帝国当局的财政由于自 1712 年来各省的土地税额被永久的固定下来,以及随着经济

国家与革命读后感

国家与革命读后感 国家与革命读后感怎么写?以下是XX整理的相关范文,欢迎阅读。 国家与革命读后感一在第一章中,列宁依据马克思马克思和恩格斯的国家学说,从国家的产生、特征及其作用等方面论述了国家的本质和消亡等重要问题,批判了资产阶级、小资产阶级和修正主义在国家问题上的谬论。 第二章,列宁论述了马克思和恩格斯在1848至1851年革命前后,关于无产阶级必须用暴力革命打碎资产阶级国家机器,建立物产阶级专政的思想,批判了机会主义对这一光辉思想的歪曲。 第三章,列宁论述了马克思对1871年巴黎公社经验的分析和总结,批判了机会主义分子对公社经验的歪曲,发挥了马克思主义关于巴黎公社式的无产阶级国家代替旧的资本主义国家的思想。 第四章,列宁依据恩格斯在几篇著作中对巴黎公社的革命经验的补充说明,进一步阐明了无产阶级革命和无产阶级专政的学说。 第五章,列宁论述了共产主义发展和国家消亡的关系。论证了“从资本主义到共产主义的过度”、“共产主义社会第一阶段”、“共产主义社会的高级阶段”三个时期的国家的存在,正在消亡和最后消亡的必然性。

第六章,列宁主要揭露和批判了考茨基和普列汉诺夫之流对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的背叛,论述了马克思主义同修正主义在国家问题上的根本分歧。 关于国家自行消亡这一论断的感想:国家“自行消亡”是恩格斯提出的一个著名论断。这一原理同样遭到机会主义者最粗暴的歪曲。在他们看来,既然国家是“自行消亡”的。列宁完整的引述了恩格斯的著名论述并做了详细的分析。列宁指出,恩格斯说的“自行消亡”是指社会主义革命以后无产阶级国家制度残余,资产阶级国家是不会自行消亡的,而是由无产阶级在革命中消亡的。这个革命以后自行消亡的是无产阶级国家。因为资产阶级国家是资产阶级对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实行正压的特殊力量,要使它转变由无产阶级对资产阶级实行镇压的特殊力量,这样一种更替是绝不能通过自行消亡来实现的。列宁着重阐述了国家自行消亡与暴力革命之间的关系,强调指出,恩格斯对暴力革命的作用的论述同国家自行消亡的理论是紧紧联系在一起的,是构成一个严密的整体的。 最后,在列宁写作这本著作以后的这90余年里,资本主义的这些新的发展、新的变化是列宁没有估计到的也是列宁不可估计到的,我们要客观的、历史的看待这一论断,我们不能因为现在资本主义的发展和调整就否认20世纪初资本主义曾经出现过的垂死状态。所以,列宁的这一论断在当

国家与革命的理论意义

国家与革命的理论意义 《国家与革命》是列宁关于国家和法学说方面的最重要的著作。 《国家与革命》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国家与法的学说发展中的一个重 要里程碑。在这部著作中,列宁不仅清除了机会主义对马克思主义 国家学说的歪曲,而且进一步发展了这个学说,并且用俄国革命的 经验加以丰富,使它成为指导无产阶级革命斗争和政权建设的普遍 规律。 《国家与革命》是最完整、最集中论述国家问题的马克思主义 重要著作,在指导俄国十月革命和苏维埃政权建设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对中国革命和中国社会主义建设也产生过重要影响。就其基本 立场和方法来说,启发和指导意义是深远的。《国家与革命》在集 中论述国家问题的同时,一些极有价值的相关论述也值得我们认真 思考和关注。 《国家与革命》是列宁对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的发展作出的重大贡献。在这部著作中,列宁运用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的原理,完整系统地阐述了马克思和恩格斯有关国家和革命的基本观点及其 发展过程,及时总结了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以及俄国革命的新经验, 深刻批判了机会主义者在国家和革命问题上的篡改和歪曲,在新的 历史条件下,继承、捍卫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学说。 在经历了近一个世纪的今天,许多国家民族民主革命取得胜利,列宁的《国家与革命》一书也广为传播,尤其是书中有关国家、暴力与革命的理论特别受到人们的关注。然而,时代的烙印以 及不正确的理解方向,使我们长期以来把这些理论曲解或误解了。这种曲解或误解主要表现在,把用暴力革命打碎旧的国家 机器视为从资本主义制度过渡到社会主义制度的惟一手段,过 于突出国家的暴力作用或只把国家视为暴力工具等等。在和平 与发展成为主题的今天,全球范围内社会政治变革的形式已发 生巨大变化,和平的政治选举正在为越来越多的人们所接受.社 会政治和平变革的几率也越来越大,政治地图的改变正在逐步 采取某些新的形式。尽管仍有由资本主义挑起的局部战争不时 发生,也有恐怖主义的存在,但反战、反恐却是时代的最高呼声。在新的时代,我们再度翻开伟大革命导师列宁编著《国家 与革命》,更能深刻体会革命导师在这部经典著作中有关暴力 革命和国家职能的辩证描述和精辟思想。

世界各国认证标志

世界各国认证标志 深圳市安姆特检测技术有限公司-Tina 欧 洲 国家 认证 标志 EMC 要求 安规 要求 化学 要求 自愿 强制 工厂 检查 国际体系 NO Yes NO 自愿 NO 国际体系 (IECEE) Yes NO Yes自愿 NO 德国 NO Yes Yes 自愿 Yes 德国 Yes Yes Yes 自愿 Yes 英国(BS) NO Yes Yes 自愿 Yes 法国 Yes Yes Yes 强制Yes 荷兰 NO Yes Yes 自愿 Yes 瑞士(ESTI)Yes Yes Yes 自愿 Yes 意大利 (IMQ) Yes Yes Yes自愿 Yes 欧洲汽车电 子(E-mark) Yes NO NO 强制 Yes 欧盟 Yes Yes Yes 强制 NO ROHS NO NO Yes 强制 NO 欧洲 NO Yes Yes 自愿 Yes REACH NO NO Yes 强制 NO

北欧 欧罗斯 独联体国家 国家 认证标志 EMC 要求 安全要求 化学要求强制 自愿 工厂检查 挪威 (Nemko) Yes Yes Yes 自愿 Yes 丹麦(Demko) Yes Yes Yes 自愿 Yes 芬兰(Fimko) Yes Yes Yes 自愿 Yes 瑞典(Semko) Yes Yes Yes 自愿 Yes 俄罗斯(GOST) Yes Yes NO 自愿 Yes 白俄罗斯(G0ST) Yes Yes NO 自愿 Yes 乌克兰(GOST) Yes Yes NO 自愿 Yes 哈萨克斯坦(GOST) Yes Yes NO 自愿 Yes 乌兹别克斯坦(GOST) Yes Yes Yes 自愿 Yes 亚美尼亚(GOST) 无标志 Yes Yes Yes 自愿 Yes 摩尔多瓦(INSM) Yes Yes Yes 强制 Yes 中欧 中东 国家 认证标志 EMC 要求 安全 要求 化学要求强制 自愿 工厂检查 波兰(PCBC) Yes Yes NO 自愿 Yes 捷克(EZU) Yes Yes NO 自愿 Yes 斯洛伐克(EVPU) Yes Yes NO 自愿 Yes

西方国家发展中小企业的经验与启示(一)

西方国家发展中小企业的经验与启示(一) 一、西方国家发展中小企业的经验 (一)为中小企业的发展创造自由竞争的条件 中小企业在和垄断企业竞争中处于劣势,垄断企业通过操纵申请产品专利、操纵垄断价格等手段,在竞争中取得了绝对优势地位,致使大批中小企业在和垄断企业的竞争中破产?因此,为中小企业创造一个和大企业公平竞争的环境是西方各国发展中小企业的重要内容?在美国,为了促进自由竞争,相继制定了多部反垄断法律、法规,最著名的有《谢尔曼法》、《克雷顿法》和《联邦贸易委员会法》,提出了明确的反垄断准则?为了缩小和美国在反垄断法律方面的差距,2002年欧盟各国经济部长召开会议,通过一部新的反垄断法?新法在调查非法定价协议、限制企业规模和企业兼并等方面做出了明确的规定?战后日本的经济奇迹与其较为完善的反垄断法律和政策也是分不开的?为规范市场经济活动,日本政府出台了《禁止私人垄断和确保公正交易的法律》,通过成立公正交易委员会、禁止垄断组织等措施,确立了政府在反垄断问题上的主导地位,有效地培育出健康的竞争机制?为了限制垄断行为,鼓励公平竞争,各国法院按照反垄断法的要求受理了一大批有影响的垄断诉讼案件,像美国的微软、英特尔等著名企业都曾被提起垄断诉讼? 除了反垄断方面的法律外,西方各国还相继制定了反不正当竞争法、商业秘密法、公平交易法等有利于中小企业的法律法规,确保了中小企业平等参与经济活动的权力? (二)加大对中小企业的扶持力度 仅仅依靠赋予中小企业平等竞争的地位是难以改变中小企业在社会经济中的弱势态势的,要从根本上解决中小企业处于弱势的问题还必须加大对中小企业的扶持力度? 首先是制定扶持中小企业的法律法规,确认中小企业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重要地位,使中小企业发展有章可循?比如美国的《中小企业投资法修正案》、《公平执行中小企业法案》,日本的《振兴中小企业基本法》、《中小企业现代化促进法》、《中小零售商业振兴法》等,这些国家以法律的形式确立了中小企业的地位,为中小企业发展指明了方向?通过规范和促进依法创建、破产、重组来保持中小企业体系具有不竭的活力? 其次是设立专门机构加强对中小企业发展的规划、指导与管理工作?美国早在20世纪40年代就建立了扶持中小企业的官方机构,包括中小企业委员会和联邦中小企业局?中小企业委员会主要是负责中小企业相关法律的建立和完善,并定期向国会汇报中小企业工作的进展情况?联邦中小企业局则依法承担制定政策、协调管理、财政资金支持等职能?其他西方国家也建立了相应的中小企业管理机构,如日本在通产省设立的中小企业厅、法国财经与工业部下属的中小商业和手工业企业秘书处等都有着和美国联邦中小企业局相似的职能? 再次是实行积极的财税与金融扶持政策?由于中小企业抗风险能力较弱,致使中小企业融资时,难以得到金融机构和投资者的支持?为了扶持中小企业的健康发展,西方国家普遍将为中小企业提供必要的资金支持作为最主要最直接的扶持手段?如美国联邦小企业管理局通过向小企业提供财政贴息贷款,建立小企业融资担保体系,出台小企业融资政策,开辟股市“二板市场”,鼓励小企业进行风险融资等措施大大改善了中小企业的融资状况?同时美国还增加了中小企业产品在联邦政府采购中的份量,将小企业的所得税率降低10个百分点,废除小企业的预交税规定等财政措施改善中小企业的资金紧张状况?资金问题在德法两国也是中小企业面临的最突出问题?但与美国做法不同的是,德法两国在财税支持上力度更大?它们采用了免征部分中小企业营业税、流转税、所得税,对促进就业有贡献的中小企业提供补贴以及对中小企业从事科研和开发给予补贴和奖励等措施来改善中小企业的资金状况? (三)注重形成有本国特色的发展战略 注重本国特色是西方各国制定中小企业战略和发展中小企业的重要一环,一些主要的西方国家均已形成了具有本国特色的中小企业体系?

国家与革命

国家与革命 马克思主义关于国家的学说与无产阶级在革命中的任务 [苏联]弗拉基米尔?伊里奇?乌里扬诺夫(列宁) 1917年8月—9月

前言 19世纪末20世纪初,资本主义在世界范围内进入了帝国主义阶段,资本主义所固有的各种矛盾进一步加深和激化,这些矛盾只有通过无产阶级革命才能得到根本解决;帝国主义时代迅速发展的社会生产力和高度集中的垄断经济形式,则为社会主义创造了物质前提。正如列宁所说,帝国主义已是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的前夜。1914年爆发的第一次世界大战造成了各国经济的严重破坏,给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战时空前加重的压迫和剥削迫使无产阶级和劳动群众奋起斗争。欧洲许多国家在客观上出现了革命的形势,无产阶级革命的条件日趋成熟。 革命的根本问题是国家政权问题。在当时的形势下,无产阶级革命对国家的态度问题不仅在理论上而且在政治实践上都具有特别重大的意义。但是,国家问题恰恰是被资产阶级和小资产阶级思想家、形形色色的社会主义者和无政府主义者搅得最乱的问题。特别是第二国际的机会主义领袖伯恩施坦、考茨基等人严重地歪曲和篡改了马克思主义的国家学说,在社会主义运动中造成了恶劣的影响。为了捍卫和恢复马克思主义的国家学说,批判机会主义者和无政府主义者的歪曲,列宁从1916年秋天起就精心研究国家问题,阅读了马克思和恩格斯有关国家问题的大量文献,翻阅了考茨基、伯恩施坦等人的著作,在1917年1-2月间作了《马克思主义论国家》的笔记,准备写一篇关于马克思主义对国家态度问题的论文。 1917年3月,俄国无产阶级和劳动群众推翻了沙皇政府,建立了工人、士兵和农民代表苏维埃,国内形成了两个政权并存的局面。列宁领导的布尔什维克党提出“全部政权归苏维埃”的口号,积极争取群众,为和平地实现向社会主义革命的转变而斗争。但是,在当时的苏维埃中占统治地位的社会革命党和孟什维克却对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奉行妥协投降的政策,致使政权完全落入反革命资产阶级手中。七月事变标志着形势的急剧变化,两个政权并存的局面已告结束,反革命势力开始向以布尔什维克为代表的革命力量猖狂反扑,革命和平发展的可能性已不复存在,武装夺取政权的问题提上了日程。这时,革命对国家的态度问题不仅具有一般现实意义,而且具有了最迫切的意义。为了从思想上武装无产阶级和劳动群众,向他们说明在即将到来的革命中应当做些什么,列宁在拉兹里夫湖畔的草棚中开始撰写《国家与革命》这部光辉的著作。 本书分为六章,列宁原来打算写的第七章《1905年和1917年俄国革命的经验》只开了一个头,因忙于直接领导十月革命而没有写成。 在第一章中,列宁根据恩格斯的著作阐述了马克思主义关于国家问题的最基本的观点,说明了国家的起源和本质、国家的基本特征和职能、国家消亡与暴力革命的关系等问题。他指出:国家是阶级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是一个阶级压迫另一个阶级的机关,是压迫阶级剥削被压迫阶级的工具;无产阶级国家代替资产阶级国家,非通过暴力革命不可,而无产阶级国家只能“自行消亡”。在阐述马克思主义国家观的同时,列宁批判了资产阶级和俄国小资产阶级民主派——社会革命党人和孟什维克把国家看作阶级调 和机关,以为有了普选权,资产阶级国家就能体现大多数劳动者的意志等错误观点,着重揭露了考茨基“忽视或抹杀”暴力革命的行径。 在第二章至第四章中,列宁按照历史顺序叙述了1847年至1894年马克思和恩格斯的国家观点的发展。 列宁指出,马克思和恩格斯在欧洲1848年革命的前夜已经提出了无产阶级专政的思想。他们在《共产党宣言》中写道:无产阶级用暴力推翻资产阶级而建立自己的政治统治,利用这种政治统治剥夺资产阶级,把生产工具集中在国家手里,尽快增加生产力的总量,而国家就是“组织成为统治阶级的无产阶级”。列宁认为,这是马克思主义在国

回归国家

“回归国家”与现代国家的建构 作者: 更新时间:2005-8-31 20:26:01 来源: 点击率:1106 内容提要:本文认为,在当今"回归国家"的学术热点中,一种是向传统国家回归的价值取向,一种重视国家研究的政治学分析框架。根据这一分析进路,应该着眼于现代国家建构的研究。相对于传统国家的现代国家具有两个基本特性:一是民族-国家,一是民主-国家,前者是现代国家的组织形式,以主权为核心;后者是现代国家的制度体系,以主权在民为合法性基础。本文的主要贡献在于提出了现代国家建构中民族-国家和民主-国家的非均衡性,及由此引起的政治整合和文化整合的矛盾。认为依靠历史记忆和"祖先崇拜"的国族建构并由此向传统国家回归的思路既不现实,更不合理。对于处于现代化全球化浪潮中的当今中国来说,更主要的任务是建构一个民族-国家与民主-国家相对均衡的现代国家。 如果说在1980年代政治学的视野中是"有国家无社会"的话,那么1990年代政治学界最为流行的是国家与社会的二元分析框架,旨在发现市民社会(公民社会)在中国的萌生。在这一过程中,学界有意无意地遮蔽了国家与社会框架的另一维度――国家。进入新世纪以后,对国家的论述逐步增多,大有"回归国家"之势。由此出现了种种政治设计,如回归传统的儒学政治,要求建立王道国家等。在"回归国家"的风向中,我们需要追问:我们要回归的是什么"国家",对国家的回归是一种分析路径,还是一种回归传统的政治实践?我以为是前者。随着市场经济发展和市民社会的成长,必然指向现代国家的建构。而对与市民社会相对而言的现代国家的研究还相当不够。笔者早在1990年代初开始"发现社会",提出了国家政治和社会政治的二分法,并一直从社会的角度研究农村村民自治和城市社区自治,10年后,笔者开始"回归国家",但着眼的则是现代国家的建构。因为,没有一个现代国家,现代公民社会也难以建构起来。本文试图就现代国家的基本理论作一分析。 一、现代国家的组织形式:民族-国家 国家是一个众说纷纭的概念。列宁在撰写《国家与革命》一文时曾深有感受。这其中的重要原因之一是不同文明时代的国家特性不同。尽管在马克思主义看来,国家的本质是阶级统治的暴力工具,但不同类型国家对暴力的拥有程度和使用范围则不一样。20世纪社会科学家大师韦伯将国家定义为:"国家是一种持续运转的强制性政治组织,其行政机构成功地垄断了合法使用暴力的权力,并以此维持秩序。"当代著名政治学家吉登斯完善了韦伯的国家观点。而这里,必须明确的是,他们的国家定义都指的是现代国家,是相对前资本主义,即传统国家而言的。 界定现代国家的关键词是:主权与合法性。由此引申出现代国家的双重特性:民族-国家(nation-state)与民主-国家(democracy -state)。 民族-国家通常被认为是"两种不同的结构和原则的熔合,一种是政治的和领土的,另一种是历史的和文化的。"它是以民族共同体为组织基础的政治共同体。

76所国家工程实验室名单(全!新!)

76所国家工程实验室名单(全!新!).txt不要放弃自己! -------(妈妈曾经这样对我说,转身出门的一刹那,我泪流满面,却不想让任何人看见!)看到这一句小编也心有感触,想起当初离家前往几千里外的地方的时候,妈妈也说过类似的话,但是身为男儿,必须创出一片天,才能报答父母的养育之恩!! 序号项目名称承担单位(又名法人单位)参与单位(又名产学研合作单位)主管单位 1 数字视频编解码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北京大学华为技术有限公司、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广播科学研究院、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及其所属的联合信源数字音视频技术(北京)教育部 2 下一代互联网核心网国家工程实验室清华大学教育部 3 灾备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北京邮电大学、清华大学、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中国邮政集团公司教育部 4 下一代互联网互联设备国家工程实验室北京交通大学教育部 5 电动车辆国家工程实验室北京理工大学北京市发展改革委 6 林木育种国家工程实验室北京林业大学教育部 7 畜禽育种国家工程实验室中国农业大学教育部 8 生物质发电成套设备国家工程实验室华北电力大学教育部 9 艾滋病疫苗国家工程实验室吉林大学 10 燃煤污染物减排国家工程实验室哈尔滨工业大学山东大学、神华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中国华电集团公司、中国电力投资集团公司、哈尔滨锅炉厂有限责任公司、浙江菲达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11 药物基因和蛋白筛选国家工程实验室东北师范大学 12 汽车电子控制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上海交通大学教育部 13 信息内容分析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上海交通大学上海市发展改革委 14 新能源汽车及动力系统国家工程实验室同济大学教育部 15 生物饲料安全与污染防控国家工程实验室浙江大学宁波振宁牧业有限公司、杭州汇能生物技术有限公司、杭州康德权科技有限公司 16 现代丝绸国家工程实验室苏州大学江苏省发展改革委 17 醇醚酯化工清洁生产国家工程实验室厦门大学 18 西北濒危药材资源开发国家工程实验室陕西师范大学 19 制革清洁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四川大学 20 下一代互联网接入系统国家工程实验室华中科技大学华为技术有限公司、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烽火通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锐捷网络有限公司、长飞光纤光缆有限公司湖北省发展改革委 21 光纤传感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武汉理工大学教育部 22 高速铁路建造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中南大学中国铁路工程总公司、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铁道第三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铁道部 23 难冶有色金属资源高效利用中南大学教育部 24 南方林业生态应用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中南林业科技大学湖南省发展改革委 25 真空冶金国家工程实验室昆明理工大学中科院 26 煤炭间接液化国家工程实验室中科院山西煤化所中国科学院

WALTEK-各国认证标志对照

世界各国及各地区认证标志对照 安全(Safety)及电磁兼容(EMC)部分 区域 国家及地区 认证名称 标志 包含项目 工厂 检查 认证机构 CB 成员 欧盟 CE Safety & EMC 强制性 否 - HAR(19国) 认证协议 Safety 自愿性 是 VDE - ENEC(21国) Safety 自愿性 是 VDE - 欧洲E-Mark Safety 自愿性 是 - Key-mark (18国) Safety 自愿性 是 TUV VDE etc - 德国 GS Safety 自愿性 是 TUV-RH TUV-SUD ITS UL Nemko SGS 是 德国 VDE Safety 自愿性 是 VDE 是 德国 TUV Safety 自愿性 是 TUV-SUD TUV-RH 是 法国 NF Safety 自愿性 是 欧洲 法国 LICE

英国 BS Safety 自愿性 BSI 是 英国 BABT TUV-SUD (CE 0168) 英国 ASTA-BEAB Safety & EMC 自愿性 ITS ASTA-BEAB 是 意大利 IMQ Safety 自愿性 是 北欧四国 Nordic 挪威 丹麦 芬兰 瑞典 Safety & EMC 自愿性 是 Nemko Demko(UL) Fimko(SGS) Semko(ITS) 是 瑞士 S-Plus Safety 自愿性 荷兰 KEMA Safety 自愿性 KEMA 是 比利时 Safety 自愿性 是 俄罗斯 GOST-R Safety & EMC 强制性 是 白俄罗斯 STB 乌克兰 UkrSEPOR

国家与革命

《国家与革命》:对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的系统阐发吴雄丞 《国家与革命》是列宁在十月革命前夕写成的一部系统阐发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进一步发展无产阶级革命和无产阶级专政理论的重要著作。 一本非常及时的书 19 世纪末 20世纪初,资本主义发展到帝国主义阶段,资本主义所固有的各种矛盾进一步加深和激化。旷日持久的战争造成群众生活痛苦不堪,满怀愤慨,迫使他们奋起反对垄断资本统治和帝国主义战争。欧洲许多国家出现了无产阶级革命形势,东方殖民地半殖民地的民族解放运动也在迅速发展。革命高潮的到来,把革命的根本问题——国家政权问题提上了日程。然而,正是在国家与革命这个重要问题上,自19世纪末以来,被资产阶级和小资产阶级思想家,以及形形色色的机会主义者和无政府主义者弄得混乱不堪。特别是第二国际机会主义者严重地歪曲和篡改马克思主义的国家学说,阉割它的革命灵魂,反对无产阶级革命和无产阶级专政,制造思想混乱,在社会主义运动中造成了极为恶劣的影响。列宁认为,如果不能澄清这些思想混乱,不同机会主义和无政府主义的偏见作斗争,无产阶级的革命斗争就无法进行。 为了捍卫和恢复马克思主义的国家学说,正确指导无产阶级的革命斗争,列宁着手系统地研究国家问题。1916年秋和1917年初,列宁在瑞士苏黎世精心研究了马克思恩格斯有关国家问题的大量著作并作了详细摘要,还收集了机会主义者和无政府主义者的有关言论,汇集成了一本取名为《马克思主义论国家》的“蓝皮笔记”,为写《国家与革命》作了充分的准备。 1917年3月,俄国爆发了推翻沙皇专制政府的二月革命,国内形成了工农兵代表苏维埃和资产阶级临时政府两个政权并存的局面。1917年4月,列宁回到俄国,领导布尔什维克党提出“全部政权归苏维埃”的口号,积极争取革命的和平发展。但是,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发动了七月事变,俄国革命形势发生了急剧变化,两个政权并存局面结束,政权完全落入资产阶级临时政府手中。反革命势力开始猖狂反扑,革命和平发展的可能性已不复存在,武装夺取政权已成为紧迫任务。为了从思想上武装无产阶级和劳动群众,向他们说明在即将到来的革命中应当做些什么,列宁在艰苦的匿居条件下的拉兹里夫湖畔的草棚中撰写了《国家与革命》一书。 全书包括第一版序、第一版跋、第二版序和正文文章。原本计划要写第七章,题目都定好了:“1905年和1917年俄国革命的经验”。但正如列宁在第一版跋中所说:“这一章除了题目以外,我连一行字也没有来得及写,因为1917年十月革命前夜的政治危机‘妨碍’了我。”列宁还非常幽默而深刻地指出:“对于这种‘妨碍’,只有高兴。”“看来只好长时间拖下去了;做出‘革命的经验’是会比论述‘革命的经验’更愉快、更有益的。”(《列宁选集》第3卷第221页,以下凡引本书,只注页码。) 在第一章中,列宁根据恩格斯的著作阐述了马克思主义关于国家问题的最基本的观点,说明了国家的起源和本质、国家的基本特征和职能、国家的消亡与暴力革命的关系等问题。在阐述马克思主义自家观的同时,列宁批判了资产阶级和俄国小资产阶级民主派的错误观点,着重揭露了考茨基忽视和抹煞暴力革命的行径。 在第二章至第四章中,列宁按照历史顺序叙述了1847年至1894年马克思和恩格斯国家学说的发展过程,全面总结了1848—1917年间的革命实践经验,详尽地阐发了无产阶级专政的思想,揭示了无产阶级民主和资产阶级民主的根本区别,阐明了民主与社会主义、作为上层建筑的民主与经济基础的辩证关系。 在第五章中,列宁根据马克思《哥达纲领批判》提出的基本观点,探讨了国家消亡的经济基础。在这一章里,列宁强调了过渡时期坚持无产阶级专政的必然性,阐明了国家消亡的经济基础是共产主义的高度发展,进一步发挥了关于共产主义两个阶段的学说。 在第六章“马克思主义被机会主义者庸俗化”里,列宁集中批判了考茨基否认打碎旧国家机器的任务、把无产阶级政治斗争的目的局限于“取得议会多数”、“使议会变成政府的主宰”等错误观点。 《国家与革命》作为一本非常及时的书,是列宁对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的发展作出的重大贡献,不仅教育俄国布尔什维克党和广大人民群众,为他们创建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提供了强大的思想武器;而且也对各国无产阶级政党结合本国实际,解决本国的革命问题,具有重大的指导意义。 马克思主义关于国家问题的基本观点 国家并不是从来就有的,曾经有过不需要国家、而且根本不知国家和国家权力为何物的社会。国家是社会一定发展阶段上的产物,是在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而必然使社会分裂为阶级时产生的。这些经济利益彼此对立、互相冲突的阶级,使社会陷入了不可解决的矛盾斗争之中,这就需要有一种表面上站在社会之上的力量来抑制冲突,把冲突保持在“秩序”的范围内。这种从社会中产生但又居于社会之上并且日益同社会相异化的力量,就是国家。 一切歪曲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的谬论,都是从在国家的起源和本质这个最根本的问题上制造混乱开始的。他们把国家说成是超阶级的机关,是维护全社会利益的。列宁在批驳这种谬论时,从国家起源方面论证了国家的本质。“国家是阶级矛

周贡植简介

重庆农民运动的先躯——周贡植 2011年05月04日 11:15:22 来源:新华网重庆频道 周贡植,重庆市九龙坡铜罐驿陡石坎人。1919年夏,考入重庆留法勤工俭学预备学校。次年8月,赴法国勤工俭学。1922年加入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不久转为中共党员。 1925年秋,周贡植回国后,在重庆的中法大学四川分校任教。1926年2月,中共重庆地方执行委员会成立,周贡植任执委,领导各地农民运动。将一些党、团员排到巴县、南川、涪陵、丰都、大足等地去发动群众,建立农民协会。 1927年8月,中共四川临时省委建立,周贡植负责组织工作兼农民运动委员会书记。1928年初,四川省临委秘密举办了“暴动训练班”,由周贡植等讲课,传授有关农民暴动的知识,为各地的武装暴动准备干部。1928年2月,四川临委选举产生中共四川省第一届省委,周贡植任组织部长。1928年3月9日,周贡植在重庆兴隆巷8号被敌特逮捕。4月3日,周贡植

在重庆朝天门英勇就义,时年29岁。 投身革命 1920年8月7日。“呜”—汽笛长鸣,一艘轮船缓缓驶出朝天门码头。一个20来岁的年轻人,站在船头上。他面容清瘦,两眼有神,望着灰暗的天空,破烂的吊脚楼,心潮起伏。他叫周贡植,是巴县铜罐驿乡人,他怀着救国救民的理想和无限的希望,离开祖国,到法国勤工俭学。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的法国,经济萧条,工厂倒闭,工人失业。周贡植初到巴黎,生活费等靠华法教育会接济。三个月后,华法教育会突然断绝了经济资助,濒临绝境的留学生们聚在一起,议论纷纷。这时,一个戴着眼镜,面目清瘦的同学大声讲道“同学们,我们是来留学的,准备学成后报效国家。可是,我们没有经费,怎么学习?”这个同学周贡植认识,名叫赵世炎,疾恶如仇,是一个热心人。“是呀,生活都不能保障,怎么读书?”“同学,我们来到异国他乡,只有去公使馆请愿,要求救助。”“对,到公使馆去!”留学生齐声赞同,向公使馆走去。公使馆的人见这么多留学生赶来,立即关大门,周贡植冲上前去,但大门还是关上了。留学生聚在公使馆门前,高呼口号:“我们要读书!我们要生存!”虽然请愿没有结果,但周贡植的表现给赵世炎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不管是下工还是放学回来,周贡植都要抓紧时间看书。这天,他正躺在床上,门突地被小声地推开,同学袁庆云轻轻走了进来。“贡植,还没睡?”“没睡,我在看书。”“这书给你,拿去看。”这是一本小册子,周贡植轻声念道:“共产……”袁庆云把手指放在唇边,周贡植立即把话嚥进肚里。这是马克思恩格斯的《共产党宣言》,周贡植知道这些书曾在留学生中流传,没想到今天自己也有了机会。他如饥似渇捧着书本,看得热血沸腾,彻夜难眠。以后,袁庆云经常给他一些进步书籍,如《国家与革命》《资本论》以及《人道报》《向导》等革命书刊。周贡植读得十分认真,在他看过的书上,划满了圈点,并注上自己的心得。他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